学生更需要尊重(共5篇)
学生更需要尊重 篇1
每个人都需要尊重,作为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的尊重,我们千万不可忽视孩子的这一不亚于穿衣吃饭甚至比其还重要的需求。被尊重的孩子也会去尊重别人。我们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自信心,这是做好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尊重孩子,就谈不上教育,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爱好、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创造,甚至还要尊重孩子的幼稚和失误。当然尊重孩子的错误并不是我们要鼓励孩子犯错误,而是要求我们能了解孩子。
一、我们要尊重孩子
教师节那天,某某小朋友怯生生地走到我面前,递给我一件东西:“我自己做的,送给您。”我一看,是个什么都不像的东西,看着她那认真的样子,我努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终于发现了:“一只小鸟?”她眼睛一亮:“对,这是嘴巴,这是翅膀。”孩子很高兴老师对他作品的认可。“谢谢你送给我的礼物!”我小心地把它摆在办公桌上。因为这是她尽了自己最大所能为我准备的教师节礼物。我这样做,既维护了她的自尊心,又培养了她的自信心。我们一句赞扬的话,或者一个欣赏的眼神,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总是会牢记在心间。我们应学会去尊重班上的每一位孩子、保护每个孩子的自尊心,就像爱护鲜花一样爱护他们幼小的心灵,使孩子们不要受到任何伤害。我们很清楚:小学生的心灵世界很单纯,也很娇嫩,经不起打击,对哪怕是很小的事也会很在意、很敏感,尤其是胆子小、能力差的孩子。
刚升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某某,有一天我上课时,她不小心尿裤子了。她眼泪汪汪地看着我,我走到她的座位旁,小声关切地问:“你怎么了?”她说:“老师,我尿裤子了。”我说:“不用害怕,老师曾经遇到过好几个尿过裤子的同学。”她听后,一下子不哭了,并向我偷来惊奇的眼光,我点点头,再次证明我说的是真的,而后,她非常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不慎尿裤子的过失。有一天,班上的某某同学要和我说一件事,而且不能告诉别人,当只有我们两人时,她告诉我,妈妈经常打她,我问:“是不是常惹妈妈生气?”她说:“没有,是爸爸让妈妈生气,天天不回家,妈妈就拿我出气。”听到此我把她抱在怀里,心疼地说:“我知道你是好孩子,老师非常爱你,在妈妈心情不好时,你要听妈妈的话。”我还为她的伤口上了药,并和她的妈妈进行了联系,告诉她不能把不良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非常需要爱。她妈妈很感动,以后不再把孩子当作发泄对象了,她有问题也会主动来请教我,这个孩子后来进步非常大。而有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不当,似乎已经失去了自尊心,重新培养起他们的自尊心是个很艰辛的过程,这就要靠教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还要靠周围的人对他的友好和帮助。
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情感
老师是孩子王,当然是因为有一颗不老的童心。我们只有和孩子融为一体,才能做到想孩子所想的,做孩子所希望做的。我们应该走进孩子的心里世界,以孩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生活,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情感。我常年带班这方面我体会较深。记得,我们班上某某同学,妈妈刚刚来看过她,妈妈走后,我发现这个孩子一下子低下头,一句话也不说了,也不去和别的同学一起玩。她平时可不是这个样子。我通过和她交谈,得知孩子和爸爸一起住,妈妈在外地工作,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回来一次。好久都没看过她了,刚才和她只待了一小会就走了。孩子在竭力忍住自己的眼泪。我完全能感受这个孩子此时的心情和对妈妈的依恋之情,于是,我蹲下身子,轻轻地摸着她的头,看着她并小声对她说:“我知道你现在很想让妈妈再和你多呆一会,但是妈妈很忙。可是,老师很理解你,你可是咱们班上最听话、最懂事的孩子,咱俩好好说说话。”我跟孩子说了真心话。后来,这个孩子把我当作妈妈写进了《我最喜欢的人》作文中,纵然这是孩子在儿童时期的事,我想她一生都不会忘记。因为孩子认为你是理解他的朋友,你和他心心相印。孩子需要尊重,只不过和我们大人有些不同,我们不能一味地强求孩子和我们想得一样。作为教师应时常去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抓准孩子情感变化的脉搏。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在情感的交融中共同成长。
三、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爱好
我们还要尊重孩子的爱好,这也就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每个孩子都有正当的爱好是件非常好的事情,我们要想方设法地给予支持和鼓励。我们还要对孩子的爱好赞赏,为孩子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我们班学生的爱好很广泛:爱走模特步的、爱讲故事的、爱手工制作的等,我都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发展他们的爱好。
我们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尽最大努力去爱护、保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创造性,同时还不忘调动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句话,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摘要:<正>每个人都需要尊重,作为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的尊重,我们千万不可忽视孩子的这一不亚于穿衣吃饭甚至比其还重要的需求。被尊重的孩子也会去尊重别人。我们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自信心,这是做好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尊重孩子,就谈不上教育,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爱好、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
学生更需要尊重 篇2
尊重学生需要,关注学习过程。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尽量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本案中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学生提出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特别是探索平行线特征时只要量1个角的问题),教师对他的提问表示肯定,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启发学生们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事,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责任更多的应该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急于下结论。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案例中,探索平行线特征以及平移图形的过程,更是放手让学生操作、比较、争论、分析归纳,课堂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不同层次的尊重学生需要,关注学习过程。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尽量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本案中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学生提出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特别是探索平行线特征时只要量1个角的问题),教师对他的提问表示肯定,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启发学生们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事,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责任更多的应该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急于下结论。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案例中,探索平行线特征以及平移图形的过程,更是放手让学生操作、比较、争论、分析归纳,课堂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尊重作品,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篇3
我一贯主张,对于每一篇课文,在备课时要历经三个过程:首先是不看任何资料,自个儿读完课文,对课文写了什么人、物、事,说了什么理,抑或是抒了什么情,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并对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的好坏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初步判断;其次是广泛阅读教参、互联网、报纸杂志以及专著上关于课文的赏析、研究、批评的文章,之后形成对课文较完整的理解;第三是根据教学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即从自己掌握的大量信息中确定什么是必须或是可以奉献给学生的,然后根据教材和学情,寻找教学突破口,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这一做法,是我前几年在读于漪老师的文章时想到的,一路坚持下来,受益匪浅。
对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阅读之初,我是抱着极为欣喜和崇敬之情的,然而,读着读着,在领略了作家对小鸟的喜爱之情和所谓的呵护、关爱备至的同时,我不禁暗自心惊:难道作家对小鸟的爱就是让珍珠鸟一家三口始终窝在狭小的房间里一个更小更小的笼子内供人玩赏吗?恐怕不会吧?我急急读下去,希望作家能在文章的结尾意识到囚禁生命的罪孽和对因一己私欲而剥夺其他生灵自由的忏悔,并希望能够看到作家将珍珠鸟送回美丽幽深的森林,或将它们放飞于蔚蓝的天空。但是,我没有看到,我只读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不仅愕然、震惊。难道为了玩赏,就可以将渴望自由的生灵囚禁吗?难道给自己的囚徒一些小恩小惠就是信赖,就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为作家无意识对生命自由的漠视而感到吃惊。
我注意到教参对《珍珠鸟》评价极高,说此文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颂歌,”此文能让读者感悟到“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认为教参的理解只是企图再现或还原作家创作时的意图,而对作品本身缺少认真的解读,对作家潜意识里以囚禁自由生命为津津乐道的事实麻木不仁,是浅层的、迟钝的、人云亦云式的阅读。
二、《珍珠鸟》一课教学思路已基本明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三)说说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什么事?
2.文章作者通过他所写的事表达了什么感受?
3.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研读探究,深化感受。
1.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示“美好的境界”的句子,品读。
2.引导学生探究“美好的境界”是怎样创造出来的,由“我的举动”到“小鸟的反应”,引导学生体验“信赖”的意义。
(五)启发思维,质疑文本。
1.你认为作者对鸟的信赖,爱护够吗?
2.你希望得到这种“爱”吗?假如你是鸟,你愿意被人关在笼子里玩赏吗?
(六)拓展延伸:对作者说一段话,谈谈你读《珍珠鸟》的个人感受。
教学实录(略)
三、教学反思
(一)始终贯彻了平等对话。在整个课堂对话中,我始终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充分重视学生自己的品读感悟与体验,而不是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更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二)既引导学生敢于进行批判性阅读,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按我对《珍珠鸟》的理解,我对作者以囚禁生命自由为快乐的思想是深恶痛绝的。但我不会直接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与作品对话的过程中逐步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中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看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先是与学生一起遵循正常的阅读规律,从文章写什么事,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入手,初步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这一作品命意。然后以“珍珠鸟一家三口都与文中的‘我亲密相依还是只有小鸟与人亲密”这个问题为突破口,将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引入爱护、尊重与囚禁自由的深层境界。接着用“大恐龙喜欢人类,把你关在笼子里喂养、玩赏”这一假设引导学生对丧失自由的模拟性体验,逐步将“尊重生命自由”这一话题深入到底,给学生以心灵的震动。最后亮出裴多菲的《自由》诗,为学生的精神打上尊重自由、崇尚自由的底色。
(三)充分体现了育人与养能的和谐统一。我一直认为语文教育首先是为了育人,语文教育是以“奠定人的精神根底”为根本的。同时,我坚决反对脱离语言文字空談人文性的做法。在我的课堂里,我始终追求“着意精神,着力语言,得益能力”的教学境界,因此,我始终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本身的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反复品味中培养精神,提升语言能力。在上《珍珠鸟》时,不管是引导学生读懂作者意图,还是启发学生质疑作者的思想,我都要求学生从文章本身找到文字依据,再谈自己的体验。只有这样,语文课才不会蜕变为政治课,也不会拘泥于文字课,语文才会拥有语言文字、文学、文化三者合一的香醇芬芳。
班级管理需要尊重学生 篇4
一、要理解、尊重学生
相互间的理解、谅解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习时学生有时不耐烦、有情绪、不愿意学, 有时对教师不尊重, 还有时会引起强烈的冲动行为等。相互间的理解、谅解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许多后进生因成绩不佳或得不到老师、家长的关心而郁郁寡欢, 自暴自弃。无意的一句话, 他会认为你揭短, 跟他过不去, 从而引起强烈的冲动和憎恨。这就需要教师能理解和体谅他们, 不轻易在人眼前提及他们所犯的过失, 鼓励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尊重的需要”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只有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 才能产生最旺盛的创造力, 实现自我, 获得成功。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感情, 尊重其兴趣与爱好。对学生应在尊重的基础上, 通过循循善诱的柔言慢语, 促其领悟开窍, 粗暴的训斥, 频繁的批评, 甚至错误的判断, 不正当的处理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形成师生对立。一旦师生对立, 那么任何教育措施都是难以奏效的。
二、要深入学生的内心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矛盾, 在批评教育学生时, 要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理解、信任、尊重的基础上交流沟通, 用爱唤起学生的真诚, 用情感滋养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谈话前要做到心中有数: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都要了如指掌。这样, 在交谈中才不至于东拉西扯, 泛泛而谈, 千言万语, 一文不值。比如对于脾气急躁、易冲动的学生, 宜采用商讨式批评;对于自尊心强、固执己见的学生, 宜采用渐进式批评;对于依赖性强、试探性心理较突出的学生, 宜采用能电筒由前往后照射物体, 物体的影子投在黑板上的情景。再引导学生想象从上往下照射在地面上、由左向右照射在墙面上的情景, 并让他们说出各自的设想的影子形状。课后, 我建议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三维投影体系模型, 再找来简单物体及光源, 自己去研究物体的投影规律。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做事严谨的态度, 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传统和现代教学方法合壁
首先, 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机械制图》是一门标准性很强的课程, 从各种图线的画法、字体的写法、尺寸的标注、图纸的规范到零件图、装配图的画图与读图, 都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因此在课堂讲解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 努力做到板书工整、清晰, 线条、板图标准, 让学生看后产生信服, 由羡慕到效仿, 进而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和学习动力, 从而使绘图质量和技巧的提高得到保证。
其次,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等特点,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 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 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机械制图》课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对于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物体, 在制动式批评;或引典设喻、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做到忠言顺耳, 使学生心悦诚服。批评时要考虑学生的处境及态度, 一时不能接受的, 可以转换话题, 缓和气氛, 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应沉着冷静, 分析缘由, 全面考虑, 恰当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技巧, 恰当处理。通过给学生发短信息发巧, 恰当处理。通过给学生传小纸条、进行周记对话等书面形式, 悄悄地批评教育学生;面对学生家长, 应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 然后轻轻带出学生美中不足的地方。这样, 能让学生让息心甘情愿地听从老师的教导, 认为老师够朋友, 使师生的相处从此变得水乳交融般亲密。
三、要让学生找回自信
自信源于个体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充足的自信心是个人成功的不竭源泉和原动力。学生正处于自信心形成与确定的初期, 教师的每一份尊重和信赖, 都是洒向学生心灵的阳光与雨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对于教育服务者而言, 就是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努力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和能力。要让学生懂得尊重, 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在实践中我尝试运用“请学生坐下来谈话”“不从窥视孔中看人”“从不用‘差生’一词”“先向学生问好”等做法。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 给他一句真诚的鼓励;当学生违反纪律时, 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增强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并积极把握教育契机, 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享受成功的快感。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尊重呢?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肯定会因为种种原因, 而不可能对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关心。而要做到尊重, 那就必须要求教师细心、细心、再细心, 敏锐捕捉学生脸上的“晴雨表”, 于细节处、于无声处给孩子以尊重。
四、要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 我倡导一切权利属于学生, 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力, 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地运用公众评价、公众道德管理、公众群体心理形成等手段来达到目标, 树立起群体价值观, 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每个人是群体的一部分, 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作模型又很困难时, 如果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理论要与实际紧密联系
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 既要让学生看模型, 又要让他们看一些实物, 还应该带学生到车间现场进行参观了解, 增加对实际机器零件的感性认识, 也有利于空间思维的培养。教学中应尽量采用生产中的实际图样让学生进行读图的练习, 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 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图技能
计算机绘图是企业需要的一种技能。所以职校学生应该重点掌握一种绘图软件, 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 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制图的理论和计算机绘图最好同时进行, 在制图课的教学中应该安排充足的时间上机教学和练习, 使制图的理论知识可以融合在上机的训练中, 以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增强动手能力的效果。这也对我们制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 要深化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 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技术人才, 还需要我们广大职校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迁西职教中心)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 如何使掌握历史知识由原来“艰苦的任务”变成奉献给学生的“宝贵的礼物”, 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为此,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但实际上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课堂的开头导入, 而忽视结尾设计。这种“虎头蛇尾”式的上课模式使学生惊喜在前, 失望在后。因此, 我们要善待课堂结尾, 精心设计, 不断改进方式方法, 让课堂结尾成为奉献给学生的礼物。
一、总结式结尾, 让学生露会心微笑
总结式结尾是一种最为普遍使用的结尾方式。由于学生刚刚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在课堂行将结束之时, 教师宜通过便于学生理解的呈现方式, 运用轻松与直白的语言, 简单明了地总结知识。例如人教版必修1《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 由于涉及到许多法律上的专门知识, 学生感到非常陌生, 一开始线索非常凌乱, 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本课结尾之时, 我作了这样的总结:“本课其实非常简单, 主要讲述了罗马法的演变过程和历史影响两个方面。而罗马法的演变过程就是三点:首先, 由习惯法演变成成文法, 其中我们只需要掌握习惯法和成文法的含义以及演变原因就可以了;其次是由公民法演变成万民法, 也只需把握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含义和演变原因即可;再次就是罗马法终于形成完整体系, 即《民法大全》颁布。评价只需从‘维系统治’和‘影响后世’两个角度理解。”如此直白的语言、轻松的口气, 配合简单的图示, 学生自然会觉得本课知识是如此简单明了, 便不再有畏惧的心理, 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而这会心的微笑正可以说明学生对本课基本知识已经掌握。
二、探究式结尾, 让学生展思索之色
探究式结尾是一种最有思维价值的结尾方式。教师一般在完成一课教学任务之后, 便觉万事大吉。但此时教师能够就下一课的相关知识恰当选择一个探究点, 便可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提高预习效果。例如在讲授完必修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课之后, 可首先向学生如此陈述:“就在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的同时, 佛教也悄悄地来到中国, 东汉更是得到广泛传播。东汉之后, 中国历史进入了长达几百年的纷乱时期———魏晋南北朝。战争的频仍、生活的动荡, 广大人民无比苦痛。既然现实世界是那样的残酷, 人们转而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来生, 佛教便大行其道。统治者也发现, 佛教是让老百姓安分守己的法宝, 他们便也大力崇佛。于是乎, 云冈石窟的雄健、龙门石窟的柔和仍在我们眼前闪耀,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歌声还在我们耳边萦绕。同时, 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得到传播。在佛教和道教的冲击下, 儒学遇到了新的危机。”紧接着设问:“儒学是怎样面对这新的挑战和冲击的?儒学本身又会发生怎样的嬗变?”这激情的表达和设问大大激发了学
着这个班级。我把自己作为班级的一员, 在工作中广泛听取学生并及时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当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我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 会产生一种满足感, 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同时, 让所有学生参与制订班级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及规章制度, 由班干部带头与其他同学共同商议拟定了班规条约, 使规章制度具有群众性, 形成共识而共同遵守。首先由全班推荐选举一名既有威信又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班长, 然后在班内实行“分组管理制”, 让每个学生找出自己的工作岗位, 在集体中负有一定责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报名或推荐分别成立学习、体育、文艺、劳动、宣传等各个管理小组, 各设组长, 分别负责班组生的探究兴趣, 下课铃虽响了, 但学生却仍带思索之色, 并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下一课课文。
三、悬疑式结尾, 让学生现未尽之意
悬疑式结尾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冲动的结尾方式。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不可能都能正好完成教科书一课的教学内容。在下课铃声响起时, 如果教师以“拖堂”的方式来应对, 那效果不仅不理想, 反而加剧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如果教师看到下课时间将到时, 向学生讲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情, 正至高潮时, 嘎然而止, 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教授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课, 临近下课之时, 我才讲完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注定来不及讲了。于是, 我便对学生说:“辛亥革命失败后, 孙中山又组织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但一次次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失败了, 孙中山虽感失望与彷徨, 但并没有气馁。不久后又依靠军阀陈炯明组织了第二次护法运动。就在战争开始不久, 陈炯明突然叛变, 炮轰孙中山所在的总统府, 孙中山此时已是命悬一线……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课分解。好, 下课!”在学生兴趣正浓之时, 课却不知不觉地结束了, 答案却在下堂课中。这样, 学生对下一堂课的企盼可以用“盼星星、盼月亮”来形容, 那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四、升华式结尾, 让学生抒激越之情
升华式结尾是最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尾方式。在一节历史课结束之时, 如果在更高层面上升华历史知识, 那将大大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认识态度。例如教授必修3《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时, 通过讲解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成就, 学生已然产生了对中国古代科学家的钦佩感。课堂结束之时, 呈现马克思的论述:“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这样, 学生可以从中感知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重大影响, 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最后再向学生呈现鲁迅的一段论述:“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 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 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 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通过这段论述, 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社会环境对科技成就所起作用的巨大差异, 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变革落后社会环境的强烈使命感。从崇敬到自豪再到使命感, 真正实现了学生激情的升华。
总之, 成功的课堂结尾会让学生沉浸其中, 意犹未尽、流连忘返。这有如面对一件心爱的“礼物”, 不忍释手, 不愿离去。如此, 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 学生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 并如同盼望下一件更为精美的礼物一样去企盼下一课的到来。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纪律、广播体操、文体活动、教室包干区卫生等评价表, 对完成任务好的给予表扬, 对遵纪、任务完成最好的授予“文明小组”称号。这样开展竞赛, 不但有利于形成组内的集体舆论, 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意识, 使学生的竞争意识, 组长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辨别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同时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学生更需要尊重 篇5
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是他们学习的主动权与主动性。在过去的高中英语教学中,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大多数教师把自己视为课堂教学的大梁, 独立担当了课堂教学的责任。教师固然是英语知识的传播者, 是英语教学方法的确定者,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应该在课堂中被动学习, 接受教师一切教学行为。教师认为自己可以利用板书的形式将英语知识传递给学生, 学生就能够掌握这些知识。间接获得的英语知识, 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 其课堂参与积极性就会不足。教师不明其中的原因, 一味地责怪学生, 极易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 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因此, 必须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英语教学, 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设计英语教学内容, 有利于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教师要明确自己作为英语知识传授者的身份, 放下课堂权威的架子, 为学生服务。端正自己的教学形象与态度, 将自己视为学生的引导者, 从而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 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始终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重视以兴趣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当中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其学习质量与教学成果有重要影响。学生的英语知识习得过程, 并不等同于课堂教学过程。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学生只有接触英语语言并且应用英语语言, 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利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开发丰富的英语教学素材,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英语知识体系, 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进步。
例如, 在讲解《The Olympic Games》时, 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与运动相关的词汇,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为奥林匹克赛场上的一名运动员。让学生通过无声表演引导其他学生猜测对应的运动, 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出这项运动, 如果学生不会, 教师可将对应词汇告诉学生, 促进学生练习发音。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成为了英语知识的第一探究者, 有利于其主体地位的发挥。
2、以英语应用作为教学关键点, 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是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需要教师淡化自己的知识传授特质。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场景与平台, 促进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从而应用所学英语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眼界, 开拓交际圈, 有利于高中学生认识到英语的实用性, 感受英语学习的美好。
如, 在讲解《Healthy eating》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人们不健康饮食的场景, 让学生扮演成为这些人的朋友, 给他们提出健康饮食的建议。或者, 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饮食电视节目的情境, 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访谈节目录制。不同的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应用的积极性, 自主成为英语语言的应用者。
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后天培养英语能力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不佳,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不足, 天生胆小, 不爱在众人面前开口说话。面对这样的学生, 教师要全面了解他们, 重视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以及自信心的建立, 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在高中英语课堂中, 教师要为这些学生设置一些专有问题, 促进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认识到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
比如在讲解《Body language》时, 教师可以提出“What body language do you know?”这样相对简单的问题, 让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去回答, 并对其答案进行肯定, 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集体学习中得以提高。开发非智力因素, 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前提。
结语:
【学生更需要尊重】推荐阅读:
王芳代表:女大学生村官需要更大的成长空间11-29
尊重需要08-09
给予需要尊重09-03
助人需要尊重之心作文05-25
父母与孩子沟通需要相互尊重08-25
教育更需要爱05-29
学生的需要08-31
学生成长需要10-09
男人更需要关怀广告11-18
教育学生需要智慧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