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最需要什么(精选15篇)
当代大学生最需要什么 篇1
当代大学生最需要提高情商
现在大学生新闻铺天盖地,从大家熟知的马加爵事件、各大高校大学生跳楼事件,到近期的华中科技大男生16万字情书表白,都暴露了当代大学生情商不足。再回到我们身边,仍有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表现出的紧张、动作不自然,缺乏自信心、思维不清及讲话缺乏逻辑等,而情商正是一个衡量控制自我情绪和调节人际关系能力的指标。所以本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最需要提高情商。
情商是什么?情商看不见,摸不着,它只能通过个人日常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情商有高低之分,情商高的人看待、处理、评价问题总是能让别人心理舒坦,从而获得别人的信任和认可;情商低的人或自以为是、或吹毛求疵、或愤世嫉俗,感觉生活中总有人与其作对,无法与他人和环境和谐相处。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情商决定着他的命运。除非你想和鲁滨逊一样一个人生活在与世隔绝孤岛上,否则我们必须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为什么当代大学生最需要提高情商呢?从大学生情商重要性四点分析:
一、良好的情商是人心理健康的前提。
二、良好的情商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要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不被淘汰,并且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良好的情商能正确的认识自我。
良好的情商能帮助大学生正确给自己定位,既不过高评价自己,对自己长处和优势不沾沾自喜,也不会对自己的不足而自责、自怨、自卑。这样的大学生往往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与能力制定出合乎自己特点的发展目标,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一步步的走向成功。
四、良好的情商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而良好的情商正是创造良好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因素。高情商者能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条件之一。
最近正是应届毕业生求职应聘高峰期,如何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是大学生们现在最关注的问题。面试官通过一对
一、无领导小组群面的方式考核各应聘者,不仅为了考核应届大学生知识水平,而且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考核了大学生情商水平。往往情商高者都会获得面试官及队友的青睐,情商高的大学生在日后的社会道路上也将会有更长远的发展。
总之,大学生的情商素质是促进他们适应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当代大学生应该多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高素质,达到情商与智商方面协调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当代大学生最需要什么 篇2
当当前前中中国国教教育育
教育是中华民族面向未来内在力量。
《布伦迪巴》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犹太艺术家创作的儿童歌剧, 它的不平凡在于“二战”中一些被囚禁在捷克特莱津集中营的犹太儿童, 面对饥饿和死亡的威胁坚持演出这个剧目, 期间不断有孩子被转运杀害, 但也陆续有新的孩子接上来演, 所以此剧一直在集中营演出了55场, 成为大家的精神依托。这是《像自由一样美丽》一书中告诉我们的事情, 该书揭示了纳粹的暴虐和残酷环境中的人性之美, 更无意间展现了犹太民族在儿童教育上的珍贵传统。
我们翻阅《世界文明史》就会发现, 历史上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统治者剥夺、驱赶甚至屠杀犹太人的事件, 苦难中的犹太人都会默念着《圣经·旧约》, 因为那就是他们心中的祖国。“二战”对犹太人来说更是灭顶之灾, 先后有600多万人被纳粹屠杀。然而, 这个民族又是令世人所敬仰的, 无论外部世界多么严酷, 他们始终重视教育、传承文化, 千百年来人才辈出, 几乎涵盖每个领域。即便是在梦魇般的纳粹集中营, 在几乎不具备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情况下, 这种精神依然顽强地坚守和延续。特莱津是捷克的一个小镇, 纳粹将其改造成集中营, 囚禁了大批犹太大人及其儿童, 里面虽然环境恶劣, 却聚集了来自各方面知名的艺术家, 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女艺术家兼儿童教育家弗利德, 她和其他艺术家以特有方式组织孩子们学习音乐、绘画和诗歌, 用光明艺术来驱逐孩子们心中的黑暗, 让这些幼小的心灵尽量远离现实的伤害, 在艺术和知识的氛围中学会表达对善和美的坚持和追求。
弗利德的伟大之处在于她竭力用艺术教育、用可能的一切艺术手段, 使得孩子们保持正常儿童对美的敏锐感受, 她为自己的民族保存了一个个未来。
尽管这些孩子大都在十几岁被送到奥斯维辛杀害了, 但那些画作却历经风雨留存至今, 让人唏嘘不已。一边是天天食不果腹、时时处于生死边缘的牢狱生活, 一边却是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稚嫩图画和诗句, 这种强烈的反差引发了我们对当前中国教育的思考。90后学生钟道然在《我不原谅》书中总结:“中国教育有‘三宝’——背书做题天天考。”可以说是切中肯綮、形象深刻。表面上中国的孩子非常聪明、成绩很好, 可深入地想一下好像恰恰缺失了作为健康人应该具有的东西。弗利德能够在危难中用艺术唤起孩子们对善和美的追求, 而如今的太平盛世中国教育应该带给孩子们什么呢?愚认为:最急需、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两种东西——批判思维和人文精神。
批判思维既不同于标准答案式的思维, 也不是简单的怀疑主义, 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用自己的想法去创造。
批判思维就是要打破固有僵化的、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 敢于独立思考、挑战权威, 发出自己可能不全面、不成熟、不正统但却有个性、有锋芒、有新意的声音, 正如陈独秀所言“我愿说极正确的话, 也愿意说极错误的话, 但绝对不愿说不错又不对的话”。钟道然认为中国教育就好比一条流水线, 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人型机器”, 一遇到问题就会条件反射似的用固定模式思考, 得出的不是灵光闪现的个体智慧, 而是预设好的标准答案。从本质上来讲, 这不是批判思维, 甚至算不上思维, 当然更谈不上“思考的乐趣”。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激发, 目的就是要点燃孩子心中的激情和火焰, 让他们自己主导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让孩子懂得人是会思考的芦苇, 人的强大不是肉体而是思想, 思考决定了人生的高度。每个人生来就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就像每个人的DNA不同一样,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真正的思考就是建立批判性的思维模式, 这是人之为人的题中应有之义。记得美国电影《Dead Poets Society (死亡诗社) 》中, 那位貌不惊人的基廷老师在上课时突然站在桌子上, 采取另类方式让学生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 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 被称为“我的船长”。有“美国将军摇篮”之称的西点军校校长戴维·亨通也认为, 21世纪军官成功的核心就是批判思维。
人文精神就是要学习文史哲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常识, 懂得欣赏生活中的善和美, 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修养。
作为一个人, 既要学习实用技能作为谋生手段, 更要追求形而上的东西安身立命。学生搞好学习天经地义, 可只知做题考试惶顾其他固然可以带来出人头地和暂时的优越感, 但却培养不了正常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 也安顿不了内心。如果一个中国人对贝多芬的交响乐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无所知, 他就是精神贫儿。中国古代认为只有具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才称得上君子。现在国内也开始重视学生的人文修养, 但却往往还停留在一种简单化、实用化、功利化的倾向, 表现为言古典就是《论语》, 言艺术就是考级, 言西方就是英语, 其结果就是舍本求末, 表面上有了技能, 却没有获得表象背后的神韵、艺术背后的浪漫和语言背后的文化, 最终也很难熏陶出那份宝贵的人文素养。常人吃饭要吃“五谷杂粮”, 教育也是如此, 倘能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有意识引导孩子们读一些文学、艺术等“无用之书”, 则能打开另一扇窗, 使他们有心情停下来欣赏平时无暇顾及和体验到的美好, 重新思索和回归到生活的本来意义上来, 这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
当代大学生需要阅读什么? 篇3
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和益处,古今中外的认同是高度一致的。有些国家甚至把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足见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阅读。“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说的是学习和阅读;“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说的也是学习和阅读,不过这里的“苦”字,似改为“读”字可能更准确;“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也是指学习和阅读。阅读是人类思想文化传承、科技文明进步、经济实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方式。英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一文中说,读书可以愉悦,可以修身,可以长才。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历史性地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近年来,两会代表就围绕全民阅读问题多次提交提案。2013年两会期间,115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了《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建议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设立专门机构推进阅读,引起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据报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在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付诸实施,中国也将成为把阅读提升国家战略的国家。
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促进人们阅读内容的极大丰富,阅读自觉性的极大加强,阅读动力、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的极大提高,这些又会进一步促进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核心力量之一,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集中反映未来国家的实力和发展潜力。当代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养成,尤其是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养成,需要能阅读、会阅读、多阅读,在阅读中培养素质和能力。
由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发布的《2012年全国国民阅读十大趋势》指出,2012年,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中,青年群体的图书阅读量较高,大学生(包括本科和专科)群体是阅读人群的主体,如果再加上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阅读量,则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阅读量占绝对数值。因此,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大学生的阅读。
阅读的核心问题,在于读什么和如何读。
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分类
阅读需求决定阅读内容。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可以分为四类:第一,专业阅读需求,第二,通识阅读需求,第三,职业规划阅读需求,第四,消遣阅读需求。
专业阅读是当代大学生读者群共有的、也是最为主要的阅读需要。大学阶段是当代大学生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专业学习,他们崇尚“知识就是力量”,求知欲强烈,求新心理迫切,他们要把主要精力用于专业学习,在读懂学会教材的同时,还要阅读、查阅、学习大量与教材、专业知识相关的书籍、论文和参考资料,这是当代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内在和必然要求。
通识阅读需求是当代大学生最为基本的阅读需要,也是国家规定的当代大学生必修课,指我国现阶段在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统称为“两课”。
高校开设“两课”的目的,是使当代大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战略意义,也是必然的选择。
职业规划阅读需求是当代大学生基于就业需要,而选择的有关如何选择职业,和如何就业方面的阅读,也包括参加各种就业考试方面的阅读,这种阅读具有短时性。
消遣阅读需求是当代大学生的娱乐、消遣、丰富精神心灵的阅读,是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阅读,是一种目的性不十分明确,漫无边际的阅读。这种阅读模式也存在于其他所有社会群体。
21世纪是知识时代,是信息时代,是“大数据”时代。全球化,尤其经济方面的全球化会进一步加快加深,世界各国正越来越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知识时代和“大数据” 时代,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已经由单一型向复合型人才转化,比如有的大学在培养双学位或者多学位的本科生,本硕博连读等,有的大学创造性地开设《当代大学生诚信课堂》等,这都促使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内容变化和发展。过去当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基本局限于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范围。在近几年的高等教学改革中,高校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组课程体系(如中国人民大学就在实施“本科教学路线图”),文理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复合型人才。当代大学生不仅要阅读本专业及其教学参考文献,也须阅读跨学科跨专业的文献,以及通识类的国内外经典原著。文科学生阅读理化类、工业技术类(主要为计算机方面)图书,理科学生阅读语言类、文学类、法学类、政治类、经济类、哲学宗教类以及历史类图书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阅读的亮点和风景。在这些读物中,阅读原版或者改编版的国外经典著作也占相当的比例。
阅读内容健康、知识与趣味兼备的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期刊、专著和经典,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成熟、陶冶情操、拓宽知识、提高素养,发挥正能量。据统计,当代大学生阅读文史哲类书刊的人数达60%。比较受当代大学生欢迎的书刊有《参考消息》《中国青年报》《读者文摘》《演讲与口才》《世界名人传记》等。
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内容需要更好的引导和拓宽
人类既善于记忆,但也容易遗忘;人类既善于辨别,但也容易迷失。“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实际揭示了人类记忆的本性,是有道理的。这也说明,人类必须不断阅读和学习,才能够不遗忘、不迷失,才能够与时俱进,继承创新,这对于当代大学生尤其重要。
在信息时代和“大数据” 时代,一方面,是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是技术真正日新月异的时代,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结构,一定要跟上这种变化,追逐这种变化,才能超越这种变化;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形势下,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如何使当代大学生充分了解我们民族国家的历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纷繁复杂、大浪淘沙的现实环境中,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的过去,把握中国的现在,开创中国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里阅读和阅读什么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在知识快速更新,信息不断翻倍,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要引导大学生从“浅阅读”“浏览阅读”和“快速阅读”中走出来,多进行一些“深阅读”和“慢阅读”,使大学生们的阅读更具有文化思想含量,使他们成为能思考会思考的一代又一代。
读《教师最需要什么》有感 篇4
前不久,我阅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它全方位地阐述着当代教师所需要的是一种快乐!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会净化我们的心境,使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活的有价值、有意义,越来越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书中强调:教师要有魅力,对学生要有吸引力,要感染学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的魅力不仅仅来自得体的穿着、脱俗的谈吐、娴静的举止,更来自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如善良与关爱、宽容与公正,、敬业与正直„„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要能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看完这本书,我不由得陷入沉思:教师最需要什么?我想:教师需要的太多太多,要说最,那就是一颗对于教育事业的灼热的心,凭着这一份灼热,教师自然会积极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会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陶行知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灼热心灵中,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在第二部分“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中,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共十二条。对照自身,我再次认真学习了其中的两条建议:
1.习惯“研究”自己
要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深感研究自己的重要性。新学期即将来临,我想要研究自己,首先要向身边优秀的同事那样让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尤其要一如既往地认真做好日常的教学反思工作,通过反思及时调整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教育智慧,促使自己得到较快地成长和发展。
2.学会规划自己
英国著名教育家培根曾说过:“敏捷而有效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时间和选择要点。只是要注意这种分配不可过于细密琐碎,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地瞎忙等于乱放空炮。”每天临睡前我总会回顾一下自己一天的工作情况,想想哪些地方还需努力,若下一次再处理类似的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更合理、更有效的措施,让自己今后少走弯路,挤出更多的时间思索、学习。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习惯于记录明天要做的一些工作,并整理一下工作的思路。当天,我总是提早上班,又一次看看自己昨天的计划,并及时调整。
在第三部分“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中,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共二十一条。在这部分的众多案例中,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一课的精彩教学片段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窦老师的经典案例让我再次读了读这条建议:丰富你的课堂表情。是呀,我面对的是初中的孩子,我的表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晴雨表,应该像窦桂梅老师那样,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表情,如书中所说“丰满我的指挥棒(表情)”“让自己的表情从心灵深处长出来”,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成为最直观、最富有生机、活力,最有魅力的教具,把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表情当做专业能力来建设。在第四部分“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中,中外教育家也给出了二十一条有价值的建议。美国教育家弗莱德米尔.维阿杜说:“教师教授的最高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书中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欣赏”。我所面对的是一群初中的孩子,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学会相互欣赏。在读完案例分析后,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注重引导孩子们欣赏同学平时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予以充分肯定,使所有孩子一同进步,共同提高。
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我作为一名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我想,作为如今这个时代教师的我,远不止中外教育家给我们提出的那些要求,我需要努力的方面真得很多!我要不断反思、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从教育实践中来,在自己的教育中进行实践,一边思考一边实践,活出自己的风采、个性和气质!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教师只有拥有丰富的情感魅力,才能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作为一名教师,要使自己像磁铁般紧紧地把学生凝聚在自己的周围,那就需要对学生全心全意的爱。
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教师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和灵动的激情;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教师人生需要责任;教师人生,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与幸福„„教师人生需要教师在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中净化着心境,体会着活得更有价值、有意义,感悟着人生的真谛„„” 品味其中的内涵,我才进一步看清自己,接纳自己,决心再塑自己的教育人生。我是一九七九年考入师范学校,当时出于能够跳出农门的想法而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毕业后,分配到乡镇中心小学任教。在我拿到分配介绍信那时起,我就知道是职业选择了我,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当我进入角色时,我渐渐发现: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我还一直以为“教师”不是我最擅长的职业,因为我个性内向,且口才不突出。但是,我没有气馁,用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对教育的热忱,对教改未来的信心,从对这份职业的尊重和热爱中,一路探索着,收获着、并快乐着。享受实现自我价值的无比快乐,不断铸就自己的职业人生。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教师职业,需要有职业精神;教师职业,需要有威信;教师职业,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教师职业,需要有精神空间„„教师职业,需要教师能淡泊物欲和名利,执著于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探索、教育反思和教育追求,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精神铸造精神,用人格塑造人格,怀着对教育的痴情和热情,把智慧和汗水播撒到学生身上,并从中享受着快乐„„ 有人说,当教师难,当好教师难,当一个有职业精神的教师就更难。职业精神是教师最大的美,这份职业精神,时刻提醒着我淡泊名利。工作中我自觉地守住良心这一道德底线,悦纳自己的职业,保持心态宁静、平和,坦坦荡荡,为人师表,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精神塑造精神,用人格影响人格。我的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充分肯定。先后被县教育局表彰为“十佳教师”、市教育局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省政府表彰为“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这份职业精神,时刻鞭策着我激情满怀。我始终对教师这一工作岗位、对学生充满热爱。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爱自己的工作,才会把工作看成是一项自己的事业;只有爱自己的学生,才会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点。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如果你爱自己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成为你的主人。”我爱我的工作,爱我的学生,每堂课,我都精神饱满,充满激情。我让激情感染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教师教学,需要有勇气;教师教学,需要有教学魅力;教师教学,需要有个性;教师教学,需要有底气;教师教学,需要有自己的风格;教师教学,需要有激情„„ 教学的确需要是这样,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理论知识,而且要把生动性和灵性融入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教学生怎样学,而且要培养他们灵动地、创造性地学。灵性是教师课堂活力的重要表现,弗桑说过:“时机决不窍两次门”。拥有教学灵性的教师能勇敢地做平等的首席,民主地与学生讨论、对话,并有效把握教学时机,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性,促成其灵动地学,使其灵性的智慧火花燃烧得更灿烂、更夺目。我们的教学就要有这样的教学灵性。教师的职业精神,时刻激励着我充满勇气,为了让教学闪动灵性的光芒,我不断挑战自我,大胆地接受中央教科所推行的“现代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实验过程中,我努力挖掘教材编者意图,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因材施教。艰辛地摸索使我的教学品位有了显著地提升,取得了多种荣誉,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许,也得到学生的喜欢,家长的认可。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培养自己的灵性,用心上课,追求灵性的课堂,赋予教学的智慧和技艺,给予课堂的生命和活力,让孩子们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在品读“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这部分内容时,我感触最深的是——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 所以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做到有“ 心”。教师的职业时刻引领着我充溢“五心”——爱心、诚心、信心、耐心、恒心。做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总数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压力面前你最需要什么 篇5
a、海边
b、山上
c、草地上
d、屋顶
选择a的人:对你来说,当生活中出现挫折或者失败的时候,最好的安慰是爱情。所以,找到真心相爱的人,是你追求成功的同时必须要考虑的。
选择b的人:你是一个很乐观的人,相信再大的问题都会过去。对你来说,拥有一帮能够倾吐苦水的朋友是最重要的。
选择c的人:你有些喜欢靠幻想来排解压力和焦虑。这样的排解可以顶一时之需,但从长远来看,你还需要自我成长、锻炼自己应对现实和挫折的力量。
留守儿童最需要什么样的关怀 篇6
网友: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它以如实呈现留守孩子日记的方式真实反映了我国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这些孩子贫穷、孤独的生活让人心疼。我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做,想问问专家,留守儿童最需要什么样的关怀?
专家:首先感谢您的这份爱心,更为您关爱留守儿童的态度表示尊敬。留守儿童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是弱势群体,但不是问题群体。对于留守儿童关爱不仅是个人行为,要讲爱心,要讲技巧,讲“急人所急”,更是政府行为,要有机制、制度保障。所以,您的问题非常好。我这里从三个方面来谈些看法。
一是物质关怀重要,但不能代替精神关怀。诚如许多调研发现,留守儿童大多数生活在偏远贫困地区,他们生活贫困,物质匮乏。面对这些困难,多数人所能想到的就是捐助,最容易做的也是捐物捐钱。但是我们要谨记物质关爱需要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特别是关怀的表达更应该考虑到儿童的感受以及对于儿童生活的影响。频繁的物质关怀、生活环境的急速改变会对未成年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甚至改变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等要靠的依赖型人格。另一方面,留守儿童更需要精神关怀。父母缺席,情感空虚,精神世界没寄托,孩子们需要精神导师,需要精神引领。同时,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精神引领比物质给予,更能产生正面的作用。
二是社会关怀很重要,但不能代替父母关怀。无论是谁的关怀都无法代替父母的作用。儿童对父母的依恋是天然的,这种依恋对于儿童的健全人格成长意义重大。我们既要强调社会关怀发挥补充作用,弥补父母缺席带给留守儿童的情感、性格以及生活、学习上的影响。也要强调父母对于孩子的责任、在家庭教育中的义务,引导在外打工的父母给予孩子正确的、必要的关怀。作为热心人士,在关怀留守儿童时,也可与留守儿童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基于这种融洽关系之下的物质关怀,本身就有一种精神关怀的寄托,对于留守儿童成长帮助更大。
三是社会人士的关心很重要,但不能代替政府的持久关怀。关爱留守儿童,政府需要做长远的打算和考虑,应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对留守儿童长远关怀问题。一时的关心,依赖的是人的怜悯之心和社会责任感,但长远的关怀,就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善心、爱心,必须依靠机制建设、政策保障,这是政府的责任。难的不是一时的关怀,是长远的关怀,这需要政府从政策机制上系统设计,尽快落实。
最年轻“教授”最需要的是什么 篇7
因为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中南大学本科生刘路一举成名。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中南大学给予他一连串“破格特批”的奖励和荣誉:从本科提前毕业、硕博连读,到作为青年教师后备人才进入中国著名数学家侯振挺教授研究所,再到近日聘用他担任教授级研究员,提供100万元奖金。
荣誉奖励来得太快、太热烈,甚至有些太大、太重,不知道22岁的小伙子刘路有没有被砸得晕头转向。从他面对媒体的表态中,至少可以看出他的惶然、压力感和对新身份的不适应,尤其是当他被媒体简称为“教授”,甚至被校长当作“大师”谈论时。幸亏,刘路确有从事学术研究者最可贵的淡定心态,没有因为太早的黄袍加身、媒体追逐而轻狂膨胀,让研究数理逻辑的头脑,被诱引迷失到关注100万能买什么房子这样的歧路上来。
大四本科生一年之内跃升“教授”,刘路创下了中国学术界一项最年轻纪录。这样的破格特批,值得称道。相比于改革开放之初,高龄研究生出国遭遇教授比自己还年轻的尴尬;相比于多年前,高校和科研院所论资排辈、一人得奖几十人分奖金的僵化体制和思维习惯,足可引为社会进步、有利于创新人才茁壮成长的例证。
中南大学聘请刘路的岗位是“研究员”而不是“教授”——聘用教授还需要其他资质条件,绝不是只要拥有突出学术成果就能充任,更不该是当作“奖励”授予的荣誉地位。在不拘一格降人才方面,今天的高校确已拥有了相当大的自主权、自由度,以至于某些地方已有随意、过滥的嫌疑。破格云者,常常只被当作日趋白热化的国内高校人才争夺混战的一种手段。
我们的高校、社会似乎并没有认真思量过:刘路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热闹追捧、全然陌生的“教授”身份和100万元奖金,究竟是有利于他的学术发展,或是对平静心境的干扰?22岁,也许他最需要的还是继续学习进修,是自由生长,而非被挂上“大师”标签,面对“出成果”的热烈期待。
我们千呼万唤的可贵创造力,既能被棒杀,也会被炫煞。这样的例子,我们有过方仲永,也有过科大少年班,切须慎重。
(据《京华时报》)
张德芬: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篇8
我出去演讲的时候,常常会碰到忧心忡忡的家长,看到我的书中描述我们每个人小时候是如何地被制约、被压抑,而祸害一生,因此都会问:我们怎么样帮助孩子让他不要从小遭受那么多的创伤?
我的回答一般都是:把你自己修好,孩子就没问题啦!其实,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全心接纳,如此而已。可是,哪个父母不觉得对面的柱子长得比咱们家孩子高,跑得也快,隔壁的薇薇比咱们家女儿聪明,你看你班上的王大头,每次都考一百分,王叔叔的婶婶的表姨的小姑的女儿,拿了什么什么竞赛第一名。哪个父母不曾管教自己的孩子:你看你,手这么脏还抓东西吃,一点卫生观念都没有。你看你,一点小事就哭,哪像个男孩子。
从小,在这种“轰炸”之下,每个孩子的潜意识里,都觉得自己不够好。而这个「不够好」和「不配得」的情结,就是造成我们大半辈子无法真正快乐的主因。因为我下意识觉得不够好,所以容不得别人说我。因为我隐隐约约觉得自己不如所有人,因此我必须强出头,在各方面都要有所表现,来安慰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不配得,所以很多事情我不会去争取,或是不自觉地破坏快到手的成功或是快乐。
有一天早上,我难得跟孩子们一起用早餐(平时是练瑜伽啦,不是赖床--你看,怕你们觉得我不够好,所以要解释,呵呵!)。我注意到我和女儿开始吃了很久,我十二岁的儿子还是在楼上他的房间里东摸摸西搞搞。那天心情不佳,意识层次较低,负面情绪较多,怎么看他就是不顺眼。催了他好几次,总算姗姗来迟,我很不高兴地开始数落他。“你看看,你动作这么慢!早上起来在楼上摸那么久,我应该送你回台湾去当兵,把你训练得动作快一点!”孩子听了我的数落,感受到我对他的不满,开始很不高兴的反驳我,「哪有慢,今天要穿制服,还要打领带,很复杂耶!」我还是很不高兴地抱怨,一直唠唠叨叨不休。这时,我有了一些觉察,看到自己在试图让猫学狗叫,而且还振振有辞的为自己辩护。
其实,我儿子就是一个动作不利索的人,这是事实。不过,显然并没有误事,至少每天早上我虽然没有陪他们吃早餐,但是他们都准时赶上校车上学了。问题在那里?在那个看不惯别人动作慢的人,就是我,也是他的母亲。利用自己是母亲的身份掩护,尽量投射自己的负面东西在孩子的身上。
很多时候,我们借由“管教孩子”为名,把自己不喜欢或是看不惯的东西发泄在孩子身上,美其名为“对他好”,但是,却伤害了孩子的心。那天早上,我就听到我儿子大声叱责他的`妹妹,让她赶快出门,语气充满了不耐烦和怒气。惹得我又不高兴,感觉很毛躁,也很想出言阻止他。但是,我立刻又察觉到:这是谁教他的?谁以身作则地教他对人不耐烦和愤怒时如何表达?谁让他一大早就怒气冲冲的出门?因此一念之转后,那一刻,我体会到的是一个惭悔的母亲的感受。
也许你会说,孩子总有做不对的时候,教总得教吧?当然。孩子绝对需要界限,否则他们会非常迷失的,而且感觉不被爱。但是,重点在于管教时的态度。如果,孩子的行为和言语没有触动你自己内在的旧伤或是情结的话,你管教他的态度和品质是截然不同的。不是吗?
我以前很重视孩子的睡眠。规定他们九点一定要上床睡觉,这是我的“规矩”。因为我觉得他们睡不够就会生病,生病就会找一堆麻烦,所以,每次看他们很晚还不睡的时候,我就会抓狂。有一次,我儿子晚上十点半跑到我房里来,说他睡不着。要是以前,我就会很生气的叱责他,要他赶快回房睡觉。但是,学了拜伦凯蒂一念之转之后,我看到了我的思想,然后我问:为什么生气?
答:因为睡不够就会生病。
问:真的吗?
答:嗯,不一定啦。
问: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妈妈?
当代大学生最需要什么 篇9
我们最初的学习方向无法及时的确定,那么我们可以跟随学校的课程安排来制定我们的学习计划方向,根据每一天的课程安排,来相应的学习理解当日的课程内容,当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自然就可以在学习中,明白自身所需的学习方向,确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那些无法及时理解的课程知识点,那些知识点事未掌握的,都可以根据考试,做题等实际操作性的习题内容确定,从而修改确定自身学习计划,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
二、莫急躁
学习过程最忌讳的就是急躁,这不仅不利于我们学习,跟容易因为急躁,而忽略一些重要知识点,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是缺乏足够了解分析,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步步落后,反而需要掉过头来重新回顾知识点内容,拉低学习效率,还容易打击我们的学习信心,学习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只有一步步的积累知识点内容,才能在不断的提升自我积累的同时,以更多的知识点寻到难题切入点,从而解决更多的难题。
三、考试成绩
浅谈听课最需要什么 篇10
关键词:听评者;执教者;开诚布公;公开评;私下议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215-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80
听课评课既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一种提高,也是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一种锻炼,但是有些教师却认为这给自己带来了超额的工作量。小学教师课时多,作业量大,如果每周再参与几节听课评课,时间的紧张是可想而知的,这样一来,多数教师将听课视为一种负担,有些甚至一边听课还要一边改下一节课给学生发的作业本,或者在听课的时候悄悄地备自己的课。完全变成了为完成任务而去听课,我认为这样的听课是对讲课教师的干扰,是对听课教师时间的一种浪费。那么如何有效、合理地参与听课、评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听课,我们要有“备”而来
这个“备”不是我们备有一支笔、一个本,而是要求听课教师课前了解到听谁的课、应带哪些相关材料听课,特别是要求对所听内容了然于胸,知道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先备后听,听后再认真思考、对比、交流、反思,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看到这儿,我们或许会愤然地想到,这不更麻烦、更让人不得安宁了吗?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但仔细一想,我宁可有“备”去听一节,也不无“备”去听十节。有“备”而来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和体会就会深化,对自身的提高才更有效。而现在我们处在推开门就听课的状态,除了看到教师在课堂上表现以外,我们很难确定这节课到底需要带给学生什么?重难点是什么?教学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当这一切都不确定时,我们如同瞎子听梆声似地图了热闹。
二、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去听课
“教学是一门带有遗憾的艺术”,说得真好。确实,上一节十全十美的课真的不容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等评价指标样样过关非常困难,既使是优秀的特级教师,恐怕也不能保证每一堂课里完全兼顾教学的所有方面。因此,听课时要根据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既要找到不够完美的地方,以便改进,也要充分肯定教师的特长,多找闪光点。无论是哪一类型的课,或多或少都有其可取之处,只要你细心谦虚,以一种宽容、欣赏的心态去听课,就能从不同的课堂找出各自的闪光点,从而加以吸收、融合。
有次全县优质课竞赛,其中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的课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以这么说:她的课堂没什么特别之处,课堂上的她很沉稳,课件简单只展示关键的问题,她没有过多的肢体语言、没有声情并茂的讲解,很多时候她是穿梭在每小组中,和学生面对面讨论问题,学生看起来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听课教师和评委只能从她的摇头和点头中知道她对学生问题的首肯和肯定,她把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这堂课要用一个字来总结的话,那真是一个“乱”字。听课教师和评委看起来索然无味,有几个悄悄地从后门溜走了,我很期待这节课,我想知道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在下课前几分钟,教师的两下拍掌让吵闹的课堂顿时安静下来,听课的教师也停止了悄声的议论。这时课件上显示了“成果展示、分享交流”几个字。她让学生把课堂上自己学到的、理解的、感悟的统统说出来,其他学生倾听、补充,也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顿时小手林立,学生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所知所想向大家展示出来了,一节语文课的目标、重难点都包含其中,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得到了提升。课后,我和学生交流了一下,他们很高兴上这样的课,因为很自由、轻松。我很欣赏这位教师的魄力,首先她做到了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条,多年来,参赛教师的课是上给评委和听课教师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位女教师突破了这一点。当然这样的课堂适应于小班额,对教师的备学生这一环节有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多,班额大,难免有浑水摸鱼的学生,一节课下来也会顾及不到的。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什么是一节好课,什么是一节给大家带来高起点的引领课,名家教师的课也罢、普普通通的教师的课也罢,只要我们以一种平和的、批判的、欣赏的、宽容的心态去听课,或许内心会平静很多、自然很多。
三、开诚布公的评课是教师成长的动力
实话实说对于听评者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责任心的体现,是执教者与其他听评者学习借鉴的一个机会,只有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听课评课才有意义。但是实话实说也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讲究谈话的艺术,不能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有的听课者在评课的时候要么大唱赞歌,即从保护上课教师的积极性出发、努力挖掘其优点;也有人在评课时“七分成绩三分不足”,让上课的教师面子上过得去,这样的评价往往对教师教学中的缺点视而不见,不利于教师的进步。要么苛刻责难,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评得一无是处,大大挫伤了上课教师的积极性。赵国忠教师在书中告诉了我们评课的技巧“公开评、私下议”。“公开评”给上课者以成功的感觉,是指在评议会上,在有领导教师参加的公开场合,要努力挖掘教学中的闪光点,适当地指出一两个关键点的失误。这样既保护了教师的自尊心,又有一分为二地做了评价。这样的“公开评”,既给上课者一种成功的感觉,又使他明白了课堂上的主要问题。“私下议”就是面对面地口头交流,毫不客气地指出种种不足,有人说,最好的交流环境莫过于一室之内两位朋友的促膝长谈。面对面就是要求评议者与上课者两个人单独交流,双方均已学习者、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平等切磋讨论、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细致入微地分析疏漏之处,上课教师会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
当代大学生最需要什么 篇11
1.选择符合您自身需要的保险,要注意从“需要”出发。例如,在考虑是投保终身寿险还是定期寿险时,财力充足的人士可以选择终身寿险,并通过这种方式为后代留下一笔遢产;而财力有限的人士则可以选择定期寿险,以25岁到50岁的人生黄金阶段为自己投保,因为这个时期也是人生负担最重的时候,可以避免投保人遭遇突如其来的不幸时给家庭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
2.寿险的价格差别很大,所以多做比较是非常重要的。最便宜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你必须确定保险公司在财务上是健康的,并拥有及时理赔的良好声誉。此外,因为保险产品非常复杂,你还应当为自己选择一名优秀的保险顾问,以找到最合适的、赔付最有效的产品。
3.针对大的风险,要购买那些保险内容尽可能多的产品。不要只投保某一种意外事故死亡险,而是要投保各种事故的保险;不要只投保一种严重疾病险,而是要投保各种大病险。
4.购买前,要弄清您买的是什么保险?保险责任是什么?责任免除是什么?怎么交费?如何获益?有无特别约定?
5.填写投保单要如实告知。投保人如果存在故意隐瞒事实,保险公司就可能不承担赔付保险金的责任,后果相当严重。
6.无论是投保单、健康声明书,还是其他有关文件,认真填写并亲自签名,不要随意由他人代签,以免今后出麻烦。
大学开学报名需要什么 篇12
由于团关系已转接,所以我们需要每年在新学校注册登记信息,都需要用到团员证和入团志愿书,所以,它们也是必带证件之一。
档案袋里面记录着个人从小到现在的个人信息,一般情况下,高考完之后,考生个人档案将会调回所在地教育局,考生需要自己去领取自己档案,在开学时连同通知书等交到录取院校。
身份证及复印件:
无论是上学报名期间,用的.最多的证件,就应该是身份证了。注册各种账号;外出坐车时,需要用它来买票;注册手机卡、银行卡时需要用到;大型考试时也需要用到。
一寸登记照:
老人最需要什么样的孝 篇13
很多老人都认同我的看法,觉得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时代不同了,老年人对儿女尽孝的要求也变了。老人想要的“孝”是这样的:
希望儿女们不抽烟、不酗酒、开车小心、遵纪守法、不给别人造成伤害,事事平安,这样我们才能心不焦虑,少牵肠挂肚,心情轻松安度晚年。
希望儿女们工作认真踏实,忙而不乱、乱而不烦,做好人、办善事、为官清清白白,不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以好的工作成绩回报人民,这样我们就活得坦荡安心。
希望儿女们把自己的小家庭经营得和谐温馨,家庭成员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能享受到家的温暖,这样我们也能过得温暖和幸福,成就了一个个美满家庭。
希望儿女们家庭成员人人健康,能适应紧张而辛苦的学习与工作,这样我们就少了一些忧虑,多些轻松与宽慰。
要知道父母的健康是儿女的福,儿女的健康更是父母的福。
此外,我和所有的父母一樣,希望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全家人团团圆圆、亲亲热热、相互交流,相互祝福,让我享受天伦之乐。但有时儿女做不到,我也不怪他们,因为我知道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发展,个人生活与工作的节奏紧张,竞争力强,儿女们工作压力很大。双方老人又天各一方,有东有西,节假日就那么几天,想要双方老人都照顾到,实在是不容易,且不说大的路费花销,时间上也掰不开,加之有时下雨、下雪,旅途安全也是父母们最担心的。所以,我只希望他们常打电话,来个问候,报个平安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老人们最需要儿女们尽的孝是让他们省心、安心、轻松、愉快,而不是山珍海味,时髦穿戴。当然,有些老人确实需要儿女们物质上的赡养,不过,即使是这些老人,儿女们在精神上给予的孝敬也是最重要的。
(作者系山西退休教师)
学生签证到底需要什么 篇14
美国移民法为赴美留学人员提供了两种非移民签证类别。“F” 签证发放给赴美进行学术学习的留学生,而“M” 签证则发放给进行非学术或职业学习的留学生。要获得学生签证,申请人必须首先申请一所美国学校并被其接收,得到一份I-20或I-20M表格。虽然签证申请人可以在任何一个美国驻外领事办公室申请签证,但在非永久居住地以外的地方申请签证将很难证明其具有获得签证的资格。申请人必须首先证明自己有能力在美国做全日制学生,还必须证明其进入美国并短暂停留的唯一目的是在已建立的学术机构完成学业。
所有申请人都必须在面谈时提供下列材料:
1.有效护照:如果您的护照将在距您预计抵美日期的六个月内过期、或已损坏、或护照上已无空白的签证签发页, 请在前来面谈之前先申请一本新护照。
2. 一张照片:于6个月内拍摄的5厘米X5厘米见方白色背景的彩色正面照。
3.签证申请费收据原件 您可以在中信实业银行在中国的任何分行支付签证申请费966元人民币。请注意申请费一旦支付即无法退款,即便申请人被拒签或放弃申请。申请人必须在递交签证申请时出示申请费收据原件两联。只有符合A-1, A-2, G-1, G-2, G-3, G-4, C-3, NATO和美国政府赞助的签证申请人可以免交申请费。请点击查看更多有关签证申请费的信息。
4.填写完毕的DS-160(F、M及J类签证申请人)
除上述必备材料外, 某些类别的签证还需要附加一些支持性文件。
7.填写完整的表格:填写完整的I-20A-B表(发放给F1学生)或I-20M-N表(发放给M-1学生)并必须由学校指定官员(DSO)和申请人本人签字。欲知更多有关 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信息系统(SEVIS)的信息,请点击这里; SEVIS费收据:大多数J, F 和 M 类签证的申请人现在必须支付 SEVIS 费用。请访问学生签证或交流访问学者签证页面查询具体规定和付款方式并在前来面谈时携带电子版收据或I-797收据原件。欲知更多有关SEVIS系统的信息,请点击这里。
8.在中国有牢固约束力的证明:出示经济、社会、家庭或其它方面约束力的文件,以帮助您证明有意愿返回中国
9.资金证明:证明您有能力无需工作即可支付在美停留整个期间的费用
10.研究/学习计划:在美期间计划好的学习或研究工作的详细信息
大学新生开学需要注意什么 篇15
2. 新生所在省明确规定由考生自带档案的,请务必将档案由所在中学密封并加盖公章后,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带到学校,学校将安排统一时间收取。
3. 自备近期半身免冠一寸照片8张。
4. 大学新生入学必须携带《入学通知书》、《准考证》、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以备查验。
5. 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外语教学和课后听力训练,以及每学期的外语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的听力部分都是通过学校电台播放,学生需用收音机收听。为此,学校专门统一配备了适用于上述教学用的低频率收音机,在报到时可自主购买。
6.大学新生来校报到凭《录取通知书》可购买半价火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