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更需要爱

2024-05-29

教育更需要爱(共10篇)

教育更需要爱 篇1

教师工作的核心是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生正处在智力发育时期, 他们更善于关注和模仿班主任的言行, 因此, 小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利用自己的言行实现爱的教育。

赏识与宽容并举。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和学生的个性的突出, 班主任工作艰巨而复杂。教师应以教育的视角、审美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 以一种和善友爱的目光去接受学生, 以和蔼大度的态度去亲近学生, 掌握学生的心理。教师眼中应多一点审美赏识的特质, 少一点挑刺找茬的心态;多一点笑逐颜开, 少一点怒发冲冠;多一点轻声细语, 少一点暴跳如雷;多一点由衷的理解与赞美, 少一点鸡蛋里挑骨头。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

严格与关爱并举。小学生由于自制力不强, 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往往有意无意地犯错误, 因此, 教师必须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他们, 使他们言行规范。但是, 严格又会让学生感觉不到温暖, 因此, 还必须与关爱并重。爱中有严, 严中蕴含着爱,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有归宿感。教师必须热情起来、体贴起来, 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 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用一腔热情来感染他们、帮助他们。

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课堂上要多些微笑。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敢说, 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 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 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 多几句鼓励的话语, 主动与学生多进行沟通, 坚持“无错原则”, 那么, 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我给自己提出了要求:要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节课, 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 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 表扬激励的语言不离口。这种做法使我和学生在课堂上关系融洽了。

遇事要有耐心。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 那么就需要教师有耐心, 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否则就会欲速不达。我班有一个学生, 是个脾气大、很不服管的孩子。几次教育失败后我总结出:对待这样的学生需要根据他的特点, 拿出比对别人更多的耐心。因此, 在解决问题时, 我尽量让自己说话的语调轻松自如, 把讲道理变成聊天式的谈话,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使我与他的关系更融洽, 我常借书给他看, 发动周围同学帮他, 使他生活在温暖的群体之中……最后, 我们成了知心朋友。由此可见, 教师要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学生非常需要教师的爱, 教师要真心去爱、去尊重每一个学生, 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从而使学生对教师崇敬、信任和亲近, 形成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紧紧地随着班集体的齿轮转动, 师生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摘要:学生非常需要教师的爱, 教师要真心去爱、去尊重每一个学生, 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赏识与宽容,严格与关爱,朋友

教育更需要爱 篇2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家庭都将孩子的教育置于首位,围着孩子转,想法设法的想让孩子多学点什么。可我认为,父母更需要教育。

父母们经常会叹息:“现在教育孩子教育的烦死了。”可是,你怎么才不累呢?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是间歇性的关注孩子,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了解。猛然想到,开始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以后的`事业。对孩子的教育,缺少一个宏观的掌握,导致心中没底,就开始慌里慌张,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于是就“乱医”,想让自己的孩子尽可能的完美再完美,可是你们知不知道,正是你们的这种忧虑,有可能会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班主任,无论你面对的孩子是什么样,你都不可以反悔或者是“退货”。孩子是你们一生的责任,你们必须把他们教育好,孩子的命运把握在你们手上。现在有很多人,自己的事业很成功,但对待怎样教育孩子,却慌了头脑,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庸才,是大多数家长都犯的一个致命错误。你们要明白: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会有好收成。同样,教育孩子,仅靠爱,不够,只有懂得孩子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现在许多母亲,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就放弃了自我探寻,生活遵循“最安逸的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令人羡慕。但是,其实有很多生活议题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当然,母亲们选择最安逸的道路,也不是个错误,但是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逃避而远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象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我们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如果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所以,请不要放弃自我探寻。

现在有许多家长因为事业忙,没功夫管理孩子,就把孩子托付给保姆,学校。可是,他们不知道,孩子的成长中最需要爱。这种行为,不禁会让孩子心生怨念,还会养成不良习惯,危害终生。

爱,更需要“复制——粘贴” 篇3

习惯了在快捷的信息网路上生活的人们,每天不知进行着多少次的“保存”、“复制”、“粘贴”、“删除”之类的操作。可你试着将一些人类的美德类似地操作过吗?请让我告诉你一个美妙的操作,把爱先“保存”再“复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粘贴”,试一试,你将因此而快乐一天,甚至一生。

第一次从《读者》上读到丛飞的故事,让我感动到流泪,更让我羞愧到脸红。二十岁了居然没有自发地捐过一次钱,习惯了对身旁受难者的冷漠,甚至特别地轻视他们。念小学的时候,还知道偷家里的一块干粮给乞食者,后来慢慢地就不这样做了,开始去呵斥他们,大家都这样,原来我们学会了把爱“删除”这个操作。

从内心说,把爱“删除”是不快乐的,你内心永远会随物质的变化而变化,但你永远会记得小时候当你把食物偷递给乞食者时,他给你的那一个发自内心的感激笑容。学会把爱“复制”、“粘贴”,你就是爱的天使,我崇拜丛飞,崇拜白芳礼老人,还有小李和他的同学们,以及这些传播爱的领头人,但我更爱捐出自己全部压岁钱的那个同学。因为她知道不只是接受,更重要的是付出。一颗感恩的心永远是一个盛放爱的晶莹透亮的水晶盆,一张拉不下的面子,仅仅是一张漏洞百出的网,真的有点可憎。

爱,需要每一个人去“保存”、“复制”和“粘贴”,而不是仅靠一人或一个基金会去传播。社会需要丛飞、白芳礼、李亚鹏和王菲的爱,更需要的是每一个伸手投足间的爱,爱可以“积小流成江海”。

爱,没有“删除”,也不只是“保存”,它更需每一个人去“复制”,去“粘贴”,只要人人都“粘贴”一次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名师点评

爱,更需要陪伴 篇4

制片国家:中国

导演:陈晓曦

编剧:曹独山

内容简介

著名企业家陈亦舟由于工作繁忙,没时间陪伴女儿陈希。为了能引起爸爸的关注,陈希让自己变成一个无人能管的“小魔女”。终于,陈亦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自导自演了一出戏,希望用生活的艰辛来治好女儿的坏毛病。于是,一夜之间,一个曾富甲一方的企业家破产了,一个曾被众星捧月的公主沦为平民。可让陈亦舟没有料到的是,聪明的女儿亦借此导演了另一场戏,让他最终明白:爱,更需要陪伴。

1.陈亦舟,亦辰集团董事长,富甲一方的大老板,全球知名企业家。在他的经营下,集团事业蒸蒸日上。

2.但他的女儿陈希,却因妈妈死于车祸、爸爸忙于工作变得越来越难管教。性格刚烈的她,最大的梦想竟是移民去火星。

3.陈希很烦恼,因为她只能通过电视新闻看到爸爸。为了和爸爸见一面,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带着同学逛酒吧并报警。

"陈亦4.爸爸生气地赶到派出所。看到爸爸,陈希质问道:你还是个爸爸吗?”舅舅见舟,了,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5.陈亦舟听完气急败坏。出门的时候,陈亦舟遭遇飞来横祸,被车撞晕了。醒来后,他竟喊陈希姐姐。陈希一头雾水,傻了。

6.医生告诉陈希,说她爸爸被撞后,目前的智力只有5岁小孩的水平。陈希已经9岁了,爸爸竟比他小4岁。

7.陈希于是成了爸爸口中的老大。为了得到变形金刚,如今只有5岁智商的陈亦舟对陈希言听计从,事事由她做主。

8.突然有一天,他们的别墅被查封。陈希带着爸爸去找舅舅,舅舅却说公司已经被卖了。

时尚大本营

9.舅舅想带陈希去美国,可她只想跟爸爸在一起。但是,没有地方住该怎么办呢?一本杂志让陈希想到一条妙计。

10.依计行事,父女俩“刷脸”成功住进了大酒店,继而,他们用强大的气场震慑了酒店经理,气跑了服务员。

11.陈希看到报纸上刊登了他们的新闻,想到纸包不住火,酒店经理肯定马上就会知道,没钱结账的自己得赶紧溜。

12.还好陈希机灵,成功地躲过了酒店经理的追赶。来到房间,酒店经理看着昂贵的名画被剪坏,发誓要逮住父女俩。

13.父女俩来到建筑工地。陈希听医生说,可以通过以前的经历帮助她爸爸恢复记忆。陈希记得,爸爸以前搬过砖。

14.巧的是,被他们气跑的服务员也在这个工地。服务员不明就里,以为他们是来兴师问罪的,赶紧好生伺候。

15.服务员名叫秦芳,工地上的人都叫她老大。等秦芳明白事情真相,立刻找来酒店经理。

16.看着父女俩没钱还债,秦芳一时心软,和酒店经理商量能否宽限几天,等陈亦舟的病治好了再说。

17.听说陈希的妈妈以前是跳芭蕾的,秦芳帮人帮到底,亲自上阵,穿上漂亮的芭蕾裙给陈亦舟跳舞,希望能唤起他的记忆。

18.陈亦舟的记忆好像没有恢复的迹象。这天,陈希和秦芳安排了一出路遇劫匪的戏,不料陈亦舟竟认出了劫匪。

19.陈希还说,爸爸平时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开会,秦芳便兴师动众,找来很多工人组织了一次乱七八糟的会议。

20.晚上,父女俩到秦芳的大排档帮忙,有个刁蛮的顾客来找茬,陈希伶牙俐齿把人赶跑了。

21.陈亦舟看到别的小朋友过生日,也吵着要蛋糕。秦芳见此,就买了个大蛋糕帮他庆生。

22.酒店经理又来追债了,说没钱就要抓父女俩去坐牢。秦芳听了,赶紧拿出多年来准备买房的积蓄替他们还了债。

23.半夜三更,陈亦舟突然打电话让陈希的舅舅来接人。原来,之前发生的这一切,都是陈亦舟自导自演的。

24.哪知道,舅舅告诉陈亦舟说,这不是游戏,老陈你真的变成了穷光蛋,现在已经一无所有。

25.陈亦舟难过了一晚上,担心自己没钱后没法照顾女儿。第二天,他带着陈希来到游乐场,陪她痛痛快快玩了一天。

26.按照约定,陈亦舟含泪把陈希送到陈希的舅舅那儿,让舅舅带她去美国。可是,陈希撕心裂肺地哭,就是不愿意。

27.正当陈亦舟心痛得不能自已的时候,他才得知自己被戏耍了。原来,陈亦舟竟被聪明的女儿反设计了一出戏。

教育需要爱 篇5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教育爱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2-0040-02

班主任工作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德育,做好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爱就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教育需要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班主任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都要一视同仁,真心去爱。几年来,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优化班级环境,创建和谐班集体,用新的管理理念武装自己,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讲究教育方法,掌握教育的温度,控制教育坡度,调控教育力度,任劳任怨;对学生公正、民主,用爱温暖学生,用爱心理解学生;所带班级学风正,学生学习进步快,成绩优异。

一、加强班级管理是爱的责任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着眼于人的内在的发展要求,把人当做教育目的本身,这才是人们追求教育价值的实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各种压抑中解脱出来,自主地发展,在生动活泼的发展中感受到学生生活的美好和快乐。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德育,而做好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笔者认为,爱是根本。爱学生,就是尊重学生人格、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为把对学生的爱贯穿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笔者结合学校提出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首先从规范入手,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了更快,更透彻地了解学生,笔者经常在学校饭堂吃饭,以校为家,做到勤下班调查,与学生接触,细心地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通过观察,笔者发现班中存在一些纪律散漫,不爱学习,集体观念差的同学,吃零食的现象也相当严重,造成班内卫生不清洁。笔者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贯彻学校的各项常规教育;分析本班的特点,制订本班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行为规范要求;结合规范开展文明学生评比,利用一切机会表扬遵守纪律、勤奋好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文明学生,为全班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榜样。如每周把评比的结果公布,对连续几次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课前、课外纪律,发现问题,立即指出,耐心辅导。其次,制订学习目标。学期初,笔者让每个学生制订好本学期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时刻用目标来衡量约束自己。再次,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安排好值日班干,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积极开展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展现爱的魅力

几年来,笔者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工作,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设备上好每一次班会课,并且带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每一次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来充实孩子们的生活。组织学生参加校运会、篮球、革命歌曲比赛,体验创造的乐趣。在安全教育上始终提高警惕,积极开展有关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安全知识,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安全的重要性,爱的魅力。

三、用爱与学生沟通、交流,效果明显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让学生有发表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表扬和批评,以建立尊师爱生、团结友爱、协调融洽、紧张活泼的班内人际交流环境。笔者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一是通过课堂上的教育,二是通过个别谈话,三是通过周记。个别谈话和周记是笔者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进行行为矫正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例如笔者在学生周记中的批语有:“祝贺你,期中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你的学习是不用老师操心的,但作为班干部,你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哦。”学生在遇到失败、挫折时,更希望有人去理解他,这时班主任若能及时地表示关心、理解,伸出热情之手,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必然会获得比平时更难以获得的良好效应——学生对班主任的感激,进而是尊敬,师生间的情感会更加贴近。

对于学生的教育,笔者以鼓励为主。当学生犯错误时,笔者经常会对自己说“人无完人,如果学生个个表现良好,那便不需要老师了”。所以,笔者特别注意以同龄人的心态去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我们班实行的是“自首制”,学生犯了错误,要主动找老师,自己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到其中的错误。也许我们无法帮助一个学生提高成绩,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一个学生克服他自己的缺点,帮助他树立人生的自信,让他尽可能多学一点知识,少浪费一点时间。

对于学生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儿,笔者都会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班级中思想基础和学习基础都比较差的学生。他们通常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影响。笔者通过对他们特长的展示,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其在其他方面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四、多一点关爱,做好学习上的帮扶

笔者积极地与各学科的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个别偏科的学生,请科任老师多指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特别关心。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题目的选择,使题目的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课后,单独为个别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补课。但由于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有时用了最大的耐心,十分的爱心,投入大量的休息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并不明显。大多数学生,对于不懂的知识,不敢去请教老师,所以笔者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四大组,提出组内互帮互助,组间进行学习竞赛,对于每一科每一次的考试,都以整组的平均分作比较,实行奖罚制。这样,不少组内学习好的同学,为了取得整体的胜利,会主动去帮助学习差的同学,而学习比较不自觉的同学,为了不拖累本组平均分,也会比较积极地开始学习,全班的整体学习气氛被调动起来了,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五、加强家校联系,形成爱合力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笔者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坦诚相待,并时常同家长们交换意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学生。例如:每次与家长联系,笔者都会客观地评价学生,做到忧喜参半,并重点评价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请家长跟老师一起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更加积极地表现自己。在这几个学期里,笔者跟每个家长都通电话,更多的时候,是家长们主动来电询问学生在校的纪律、学习等各方面表现情况。在家校联系这一块,由于有家长们的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爱的教育结下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笔者所带班在校运动会中,获得七年级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精神文明奖;在“红五月”歌咏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和最佳指挥奖;在班级篮球赛中,荣获七年级女子第一名、男子第四名。笔者所带的班级在2010年秋季期考中,荣获考试综合评估一等奖;年级前十名中,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占了一半(有四个实验班)。另外,本班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区、校各种比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何澜、周金凤两位同学荣获全国中学生英语奥林匹克二等奖、口语测试三等奖,何澜同学荣获全国中学生语文奥林匹克二等奖,何澜、叶占攀两位同学荣获市级三好学生, 前者荣获邕宁区中学组“历史的选择”演讲比赛二等奖。一直以来,笔者给自己定的责任与目标,就是力争把每名学生的学习生活调整到“最佳状态”,即在现有条件下不失去信心,不断进取,从而达到人人进步,人人成功的目标。

七、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生活好像万花筒,班主任的生活则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工作是琐碎,繁忙的,做好班主任工作能从中体验到当教师的快乐。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帮助,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几年来,笔者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有些工作还做得不够,没有做到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今后,笔者将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充实自己,一如既往地用“爱”与学生沟通,用“心”教育学生,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笔者深信,只有真诚地爱人,才能执著地被爱!只有爱的教育,才能真正使学生与自身的生命得以升华!

[参与文献]

[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曹新吾等编.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培养与提高[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耿淑霞.师德的核心是个“爱”字[J].大学教育,2012,(1).

[责任编辑:陈明]

幼儿教育需要“爱” 篇6

然而, 最近发生在山西太原市蓝天蒙特梭利幼儿园的一幕却与“爱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给幼儿教育以沉痛的重击:一个5岁女童因算术题出错, 被教师一连扇了70个耳光。目前, 涉事教师已被拘留, 该幼儿园已被取缔。事件发生引起了社会轩然大波和愤怒指责, 仅仅5岁的幼童惨遭教育暴力, 身体的疼痛, 心灵的重创, 影响的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 这样的教育方式师道焉存, 人道何在?

无独有偶, 近日, 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教师颜艳红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的照片在网上引发一片哗然。颜艳红遭“人肉”, 其社交空间里还有多张将幼童扔进垃圾桶、幼童被脱裤的照片, 之后颜艳红被辞退, 并被警方拘留。类似的虐童事件还在很多幼儿园上演着。陕西西安某幼儿园4岁男童因为没有做好操, 被老师用锯条割手腕, 手腕被割出3 cm长的伤口。在四川宜宾, 一名6岁的女童被幼儿园的老师在其背部刺了个“田”字;而浙江温州一名不满3岁的男童则因为调皮被幼儿园老师扇了耳光并拿胶带封住了嘴巴……

看到这一幕幕层出不穷、令人发指的“虐童教育”, 相信每个人的心都无法平静。它震撼我们心魄的同时也不断叩问着教育者的良知。老师, 被誉为太阳下面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幼儿园老师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对一个孩子的心理和智力的发展、对最初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颜艳红诸类的行为, 无疑玷污了这一崇高的职业。缺少爱的教育, 体罚教育、暴力教育, 给不谙世事的幼小心灵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创伤和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样的教师何以配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尚称呼?

而如此不称职不合格、师德沦丧的教师是如何大摇大摆地跻身于“为人师表”行列的?国家对幼儿教师的准入评定标准是如何界定的?对幼儿教育又是怎样的监管模式呢?据了解, 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将“师德”作为幼儿教师的主要评判标准, 强调师德为先, “关爱幼儿, 尊重幼儿人格,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国家已意识到了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师德、爱心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幼教工作应从“师德”抓起。但目前该标准只是处于试行阶段, 还没有真正全面在全国施行。而在这之前国家并没有相关的幼儿教师规范标准, 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对幼儿园的监督管理也相当有限, 同时幼儿教育资源投入一直严重不足, 且分布不均, 造成开办幼儿园的门槛较低, 幼儿教师成为低收入群体。这样的现实直接的结果是降低了幼儿教师准入标准, 导致师资素质良莠不齐, 幼儿教育鱼龙混杂, 乱象丛生, 最终诱发虐童事件、幼儿教育问题频发的悲剧。

解决幼儿教育乱象, 避免“耳光教育”还得从最基本的教育体制、标准法规、教师准入等诸多方面入手, 加大对学前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针对儿童健康成长、环境安全的动态监管系统, 防范暴力个案发生, 以更加严格的法律和制度倒逼教师恪守师德和人性底线, 彻底堵住已经出现的漏洞, 还孩子以安全感, 保障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童年。

农村中职生更需要赏识教育 篇7

近年来, 中职学校的生源对象一般都是中考落榜生。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未能升入高中继续学习, 未能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入学时, 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差, 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 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与中学有所不同, 不少学生难以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而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自暴自弃。鉴于以上分析, 我认为中职学生所受到的挫折多, 缺乏自信心, 他们更需要赏识教育。

学生高祥, 经常以各种借口请假, 经过与其家长沟通交流, 了解到该生经常撒谎, 请假回家就是想上网玩游戏。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该生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既认真又负责。我就考虑是否可以安排一些具体的工作给他, 负责班级一些的事务而转移其的注意力。 过了几天, 正好我班因放学后未能及时关灯而被通报批评。 开班会时, 我就说了这事并且说要选一名认真负责的同学专门负责关灯, 特别强调被选中的同学必须责任心强。说完后我就问同学们有没有想做关灯这项工作的, 可以先自我推荐, 陆续有同学举手, 想做这项工作。我没有立刻确定哪位同学, 而是不断的在同学们之间看, 眼神几次落在高祥身上, 高祥也慢慢举起手。我停顿了一会儿说:“人走灯关虽然事情简单, 但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有责任感的同学, 我提议这项工作将由高祥同学负责, 高祥, 能行吗?”。高祥郑重的点了点头, 我又征求了其他同学的意见, 其他同学提出高祥经常请假, 他请假后这项工作怎么办? 高祥立刻表示他以后尽量少请假。

就这样高祥负责班级的关灯工作, 我也经常关注着, 与他交流, 说明我欣赏他做事认真的态度, 但不希望他有事没事总请假, 要把工作做好。一周后, 班会总结时, 我特别提出高祥的工作做得非常好, 没有出现问题, 值得表扬, 其他班委同学也觉得他做得好, 并且还把临走锁门的工作也做了。高祥觉得他的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也很高兴, 我就把关灯锁门的工作都交给了他, 他愉快地接受了。月总结的时候, 我发现高祥请假的次数明显减少, 即使请假也找同学替他做好关灯锁门的工作。 为此, 我特别提出因他工作做得好, 进步较大, 提出表扬, 并且千分量化与小组长同等加分。 高祥虽然表面平静, 但我分明从他看我的眼神里看到了他的快乐和坚持进步的决心。 从那以后, 他的进步大家都有目共睹, 他负责的工作也慢慢增加, 从最初的关灯、锁门, 到教室的门窗、桌椅的摆放、 桌面上书本的摆放等他都划规到他的工作范围内。 自从他负责这一部分工作后, 我班基本上没有因为这方面的违规而扣分, 我对他的工作表现非常满意, 他也因此表现的越来越好。

赏识教育不仅适用于个体, 一个群体的进步也离不开赏识教育。我班的宿舍卫生是比较让人头疼的一个方面, 三个宿舍, 有两个宿舍207 和312 的卫生还可以, 有一个宿舍311 基本上每天都有扣分的情况, 我决定利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改变这种情况。首先我确定一个能管敢管的学生做宿舍长。这名学生刚开始时也是经常不遵守纪律, 找他谈了几次话以后, 确定自己也想向好的方面发展, 但是有时候管不住自己。 我就提他做得好的事情, 比如他作业做得好, 敢于承担责任, 有责任心等, 增强他的自信心。然后与他一起学习宿舍卫生要求, 应该做到什么情况才能合格。 他初步知道如何管理宿舍后决定把他宿舍管好。我给三个宿舍长开了会, 告诉他们管理好自己的宿舍, 月末总结时做得好的奖励, 做得不好的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得到奖励。 期间我值班时也经常到宿舍指导, 宿舍卫生都有了很大进步。 月末总结时, 207 宿舍最好, 312宿舍次之, 311 宿舍还是最后, 但相比上月来说也有了很大进步。 我根据制定的奖励措施, 207 和312 宿舍各奖透明皂和香皂各一块, 311 宿舍虽然排名最后, 但进步很大, 奖励洗发膏一包。 并且我宣布, 下月做得好的宿舍依然奖励, 一周有不扣分的情况千分量化双倍加分。学生也都想好, 再有物质奖励刺激, 做得好千分量化还能加分, 学生也都能认真对待。 然后让他们认识到做好宿舍卫生的目的, 是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使自己生活的环境清洁而舒适。 同学们认识到做好卫生的目的, 都能认真做好值日工作。311 宿舍在宿舍长的带领下, 卫生做得越来越好。

教育更需要爱 篇8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利用QQ、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进行沟通。网络平台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惑,更给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先不说刘老师的这个做法是否合理,单从教育的有效性来看显然是没有意义的。笔者认为刘老师的这一举措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在回避问题,对比传统教育,教师在这些交流平台上失去了主导地位,老师与学生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有时甚至是弱势的一方,但教育的责任却没有减少一分一厘。

案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看,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教师对于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态度不够积极,方法缺失。很少有教师在学生上网发生问题前主动发现问题,提前介入并积极进行先期指导教育。一般都是在发生问题后被迫介入,随后进行简单应付式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对网络上可能会发生的问题缺乏预判性,对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更是缺少思考和探索。面对网络这个大环境,许多教师觉得这已超出了学校教育主阵地,作为一名教师,管不了,也可以不用管,即使出了问题,也追责不到教师。所以,很多教师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敷衍对待。

其二,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挑战教师的自由平台。在传统教育上,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师具有先天的优势,虽然现在一直提倡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但教师在学生中的主导地位却一直没有改变过。因此在网络上,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觉得终于可以不用理会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不用再接受学校的束缚。这时,他们的表现会更自我、更随性,同时由于自己的心理发展并未成熟,很容易发生问题;在网络交流中,一旦产生异议,也更容易做出偏激的行为。

其三,网络自净功能不完善,学生自辨能力不足。网络中巨大的信息量在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让一些负面的不健康的东西一并呈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隐秘性导致监管的难度成倍增加,加之学生对不良现象的认识不够、自辨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对传统教育的束缚有诸多“怨气”,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自由的空间内,他们更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面对网络交流平台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师无需害怕、逃避,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转变思维,探求更好的教育方法,要有做好网络道德教育的自信。刘老师可以充分抓住这次教育契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虽然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公众平台,但也受法律制约,身处网络,需要有更强的责任感、自律精神和规则意识。笔者建议刘老师可以私下和小王同学好好沟通,对“踢出去”这种简单方法做一个反思,希望能获得学生的理解。然后和小王一起探讨他在网络平台上的做法是否妥当,当小王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再建议小王和其他同学共同制订一个关于聊天群的纪律公约,让全班同学对于网络言论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当然,要自信地做好网络道德教育,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需要提高网络技术来开展道德教育。冯飞龙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学校德育的路径选择》一文中谈到:“学校必须建立一支既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德育理论知识,又适应网络背景、懂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有效地利用网络开展工作的德育工作队伍,这是夯实网络德育的关键所在。”案例中刘老师没有利用技术手段屏蔽这名学生的不良言论而只是通过简单“踢出去”的方法解决问题,直接导致了师生间矛盾升级。因此,学习网络技术也是网络时代教师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必不可缺的条件之一。

第二,教师要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我思故我在”,一日三省,能够更好地明辨事理。在学校内,教师是一个主导者,但在网络中,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地位的变化必然导致处理问题方法上的变化。在问题发生时切忌“快刀斩乱麻”,方法简单粗暴,避免把事情推向更坏的一面。我们应当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评估一下这件事的影响力,观察一下群里学生的反应,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本案例中,笔者认为刘老师在事件发生后,应第一时间和这名学生私聊,进行单独教育,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踢”他出群。若有其他同学做出回应,那刘老师可以以一名普通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正面的引导,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教师对出现问题的学生更需要有爱和耐心。只有爱才会有宽容和包容,只有耐心才会有更细微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没有爱,教育就没有了灵魂。学生需要爱,需要教师的关怀。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爱,才会有更好的教育成效,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尤其如此。学生在学校里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和问题,更何况在网络这样一个更自由、更开放的平台。教师只有通过爱与耐心,和学生一起在网络上建立起道德教育的防线,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拥有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提高学生上网的自律性。

教育学生需要爱的互动 篇9

1“爱的教育”是教育的灵魂

“爱”应该是贯穿教育始终的灵魂。缺乏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作为班主任老师, 每当接任一个新的班集体,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爱意。新学期开学, 当我站在讲台上, 看着一张张陌生、可爱而又充满期待的脸, 我伸出手, 跟每一个孩子握了握手, 刹那间, 感到心和心交汇了, 情感的纽带就这么简单地被系在了一起。学生在新的、陌生的环境中情感世界里一下子有了一双喜欢他们的手。然后, 我发表了开场白:“孩子们, 老师很爱你们, 班主任既是你们的老师, 也是你们的朋友, 更是你们的保护神。今天坐在这个教室里, 我们有缘成为师生, 在今后的日子里, 老师的这双手将握住每一位同学的手, 永不放弃。但请同学们记住, 老师也是普通人, 也需要每一位同学的爱护。现在, 同学们想想怎样去爱护老师呢?”有位女同学站起来说:“我希望老师永远年轻漂亮。”“谢谢你孩子。老师怎样才能年轻漂亮呢?”一个男孩子说:“不生气, 吃得好, 睡得好。”“对, 谢谢孩子们, 想得这么周到。假如咱么班以后值日生不好好搞卫生, 不擦黑板;假如在空堂自习课上有人吵闹, 影响到其它同学学习;假如同学们之间为一点小事争吵打架;假如同学们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自我放弃;假如咱们班的课间操做的不好;假如还很多……同学们说老师能不生气、吃得好、睡得香吗?”有同学说:“老师, 我们会努力, 不会有那么多假如的事发生。”“老师很感动, 我给爱我的学生深深鞠一躬。”接着表达感恩的礼节。“刚才老师给同学们鞠的那一躬是感谢同学们对老师的爱。以后, 当老师叫你到老师的办公室谈话, 当其他同学给你指出缺点和错误, 当班干部在周会上指出你的不足, 等等, 你们应该怎么办?”一位同学说:“像老师刚才一样, 深深地鞠一躬, 表示感谢。”一堂和孩子们的见面周会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天孩子们的日记上记着:我从上学以来, 第一次和老师握手, 感觉非常温暖、幸福, 我爱我的这位班主任老师, 我也爱我现在的这个班集体, 来到这个班集体很幸运。这就是“爱”在教育中的魅力。学生听过太多的必须作、应该做、不能违背等等强制条例, 同样是规矩, 而学生认同和遵守的方式不同, 心里感受的差距如此之大, 孩子在爱的呵护下心灵丰富博大、人格健全健康。

2 发现并鼓励孩子们奉献爱心

小豆是一个很可爱的小男孩, 对班级事务特别热心, 开学之初, 他提出要做班里的垃圾回收班长, 获得全班同学的表决支持, 上任后做得很有起色, 短短半学期就给班里卖垃圾创收十元五角钱, 而且他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在慢慢提高。十一月中旬, 学校组织越野比赛, 各班都为运动员准备了三四瓶矿泉水、饮料等, 小豆瞅中了机会, 等越野赛一结束, 小豆一声令下, 全班齐动员捡到一百多个饮料罐, 创收二十多元。小豆站在我面前向我报告时, 扬着带有汗水的幸福的笑脸, 表情非常自豪。我在班里表扬了小豆的行为, 并夸奖他有眼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小豆的妈妈知道后不干了, 认为小豆的学习一般, 学习好才是第一要紧的事, 要求辞掉垃圾回收班长的职务, 专心致志抓学习。半年时间过去了, 有一天, 小豆的妈妈打电话要求恢复小豆原来的职务, 因为她发现孩子变了, 回家只闷头学习, 人也不像以前活泼了, 对妈妈也没有以前那么关心了, 而且, 学习成绩反而有所下降。

其实, 我们的孩子不缺乏爱心, 就因为一味地抓学习, 孩子天性中很多优秀的东西被我们大人以非常光面堂皇的理由给扼杀了, 因为我们的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学习, 只盯着孩子的成绩, 这种只看一点, 忽视全面的教育方式, 使我们的评判标准发生了偏离, 看不到孩子身上许多闪光的东西, 还一味地抱怨孩子。有时候, 孩子缺乏爱心, 首先是大人的过错。

3 教育孩子“爱”需要理解

树怕伤根, 人怕伤心。每个人都需要“爱”, 每个人都需要理解。在“人人都挤独木桥”的考学大潮下, 每个家庭都希望家中的那棵“独苗”长成参天大树, 做家长的竭尽全力用心血浇灌, 可是这种爱往往不能被学生理解。大多数家长为孩子包办了一切, 学习成了学生的唯一, 其实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们对社会生活的情感体验, 是他们感到生活乏味、无趣, 因而产生了逆反心理, 变得难以沟通, 甚至跟家长、老师作对, 不服管教。很多家长感到困惑:我为孩子做了这么多, 可孩子为啥这么“毒”?其实家长的这份“厚爱”让孩子们无法理解, 反而成了对孩子成长的一种束缚, 成了孩子们厌学的“催化剂”。

“爱”需要理解来呵护, 要求学生理解家长、老师, 首先要理解孩子们, 要解放孩子们的天性, 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让他们的心灵有所触动。学生从心灵深处对家长、对老师、对同学、对班级有了一份情感, 将这种情感加以升华, 就变成了学生神圣而崇高的责任, 他们就会对老师的爱护、同学的帮助、家人的关爱就会心存感激, 爱会在他们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 让“爱”充当升学重压的减负“天使”

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怎样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的习惯, 培养持之以恒, 坚持到底的品行。教育在分数的重压下逐步畸形, 说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实际上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 为了孩子的一切分数。现在国家实行素质教育, 非常好!但做起来却如此之难, 现行的教育体制只用分数来衡量一个教师的状况和一个孩子学习成果, 势必造成一部分孩子因成绩不好而放弃学业并最终放弃人生梦想。

按现在学生的智力, 每天完成学习任务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为什么他们不能做好他们能做的事而成为差生呢?因为他们感觉到做好这些小事不能改变他们差生的命运, 与其白努力还不如不努力, 慢慢养成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心态。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埋藏着我是差生我怕谁的想法, 这种心态会影响他们一生。这些孩子主要是缺乏自信, 教师的责任是帮他们找回自信, 用小小的“一分德育分”来激励学生, 让他们感觉到原来做好一件事是如此容易, 原来我也很棒。例如:每节课送给学生五分, 每一分的取得都很容易, 因为题目的设计都很简单。包括很准确的读完一篇课文, 能够认真地预习课文, 能够有条理的复述上节课的内容。当天的日记、数学、英语等作业, 字写得认真, 课堂举手次数最多的, 都可得到一分德育成绩。这些题目的设计要能激发所有 (下转69页) (上接189页) 孩子的积极性, 连学习能力最差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欲望。但要做到尽善尽美还得认真思考, 谨慎回答。慢慢的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渐渐感到我也能做到好学生做到的每件小事, 原来我也有能力做到最棒的。在班级管理中应设计很多的加分项目, 例如卫生搞得好、纪律没问题、向老师同学请教一道题、主动清理学生因病呕吐的赃物、主动修理桌椅板凳、主动帮助同学搞值日、窗帘掉下来安上去、同学有了错误主动提出来、主动送有病的同学回家、保持桌下干净……这些事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办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加分项, 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 都能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积极向上好心情。

让这个集体中的每位孩子都很有自信的活着, 当他们走向社会的那一天, 无论走向哪个岗位都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因为他们很自信, 他们从学校生活中就坚固的树立起了这种自信, 这就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含义。把爱分一些给那些暂时失去自信的孩子吧!不要吝惜, 他们将回报社会的将是更多的爱。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实用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0

【2】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丛书【C】.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1986

【3】斯纳特.M.S.斯纳特的自然教育【M】.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2

职业教育更需要培养“工匠精神”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32-0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工匠精神”的提出,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指明了培养方向。

“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出这样的信息:看似地位卑微的木匠、建筑工、焊工、车床工等社会职业,如果真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样也是一种卓越的社会贡献。

总理为何要提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曾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中国制造2025”提出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弘扬“工匠精神”,这是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的基础保障。

什么是“工匠精神”?按照百度百科的词条解释,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表现为一种“笨”精神、一种“轴”精神、一种“苦”精神。其内涵包括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专业敬业、一丝不苟,即在“品质从99%提高到99.99%”的极致追求中努力求索。

由此笔者联想到当前技能取向的技术教育范式,一度被奉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圭臬,这种“技能至上”的职教思想已经成为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羁绊。“技能至上”让职业教育及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被“物化”和“工具化”。单纯的技能训练掩盖了人的其他一切可贵的才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好像只是为了解决学生眼前的就业和首岗适应性问题,导致学生生命个性缺失,自我发展和创新的后劲不足,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及职业变动的需要,学生精神个体也无以通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和能力而提升人生境界。

职业教育在兼顾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也要注重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目标的教育,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职业学校学生的人生追求。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所说:“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一、“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方式

随着技术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技能已愈来愈走出其狭小的劳动和生产过程,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专业技能,各个专业背后都隐藏着共通的精髓——工匠的技术精神。它是技术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技术行为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主要包括求真精神、务实精神、探索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实证精神、独立精神、源理精神、求效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等。而这些技术精神的养成既在从事职业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更在从事工作实践前的职业教育教学中。

二、“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操守

“职业是可以选择和转变的,但一定要‘做什么像什么。”职业操守是员工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职校生在智力上相差并不大,在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中,工作效率和业绩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也许有人认为这些工匠其实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是,工匠其实有着更深远的意蕴,代表着工作职业操守表现出的一种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职业操守在工作上的表现就是积极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品质。这些操守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始终坚持职业操守、以诚信的方式为人处事,是职业学校学生的立身之本,也是他们自身的切身利益所在。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劳动者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这种职业操守培养贯穿于劳动者整个职业生涯,也覆盖了全社会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三、“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

职业教育要引导学生不仅仅是把未来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的工具,也要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对待职场工作有四个层次的境界:一是把工作看作领导对职业角色的规范,二是把工作看作出于职业责任的要求,三是把工作看作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工作看作幸福快乐的体验。毫无疑问,第四层次是一种职业态度,是职场工作的最高境界。这种态度的表现形式就是职业化。职业化既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信念信仰,也是职业的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真正的职场职业化,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怎么干。职业学校学生要以此为生,以此为业,养成自觉的职业化意识,良好的职业化素养,高尚的职业化精神,专业的职业化能力,规范的职业化行为。

四、“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契约

职业契约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尊重规则的意识,是以团队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重的大局观念,这从许多优秀企业的管理案例中都可以看到。比如当今企业中盛行的8S现场管理: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ing)、学习(Study))管理方式,为企业创设了良好的工作秩序和严明的工作纪律。职业教育的管理需要引进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把产业文化的精髓与学校管理深度融合,落实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价值观培养上,把契约精神融入学校管理中,以“寝位”打造个性人,以“餐位”打造文明人,以“学位”打造文化人,以“工位”打造技能人,以“岗位”打造职业人,促使学生养成讲究秩序、尊重规则的行为规范和互信、守诺、奉献、宽容的契约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南方周末》评论员文章《深植根基,方有工匠精神》,就“工匠精神”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就像日本与德国一样,告别粗鄙时代,要经历管理与教育的双重革新。

二战后,日本企业界在美国质量管理之父爱德华兹·戴明的全心协助下,迅速提高了日本制造的质量,取得经济奇迹。这种管理变革不会凭空诞生,源自人的意愿、视野与学习能力,教育显然更为根本。

德国的教育体系里,在接受覆盖全民的基础教育之后,学生很早即向职业教育与文科中学分流。这种分流的好处有两个:其一是减少千军万马共挤独木桥的危害,避免了类似中国应试教育对学生兴趣乃至人格的伤害;其二是较早使学生依照“性之所近”者,确定自己的职业主攻方向。

尤为重要的是,这种职业教育,不是在学校里做与社会无关的学习,而是在政府的宏观制度设计下,直接与企业就业岗位对接。将一线实践与课室里的研究融合在一起,琢磨产品的精度,理解市场的变化,从小铸造出德国人的工匠精神。

反观中国,职业教育不职业,精英教育不精英的状况,广泛存在。为了争抢经费,各种中专和大专院校也追求大而全的学科设置,以提高学校行政等级。为了分数,除了极少数可以兼顾的学生,家长不得不让孩子逐渐放弃手工与兴趣,放弃生活教育与人格磨砺,进入刷题式学习。

这也是一种教育上的粗鄙状态。树大者根必深。只有改变这样的现状,工匠精神才能光而大之。

上一篇: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下一篇:继发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