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理解

2024-07-10

教育需要理解(精选6篇)

教育需要理解 篇1

[儿童习作]

菠萝先生理发记

(一)

一天早上,菠萝先生起床了。他,洗脸,刷牙,终于好了。他站在镜子前面,照了照,别提多帅了。可是当他照第二次的时候,觉得头发太长了,像个小女生,菠萝先生的脸“扑”地一下子红了,他想应该去理发了。可是当他想到理发师榜蟹先生有一双可怕的大钳子时,又不由得害怕起来,可是不去的话,又像个小女生,最后只好去了。

(二)

磨蹭了半天,太阳都快下山了,菠萝先生才来到理发店,看见螃蟹先生正在店里。两个人相互问好:“你好,好久不见啊!”他们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他们的心都“怦怦”地跳着。开始理发了,螃蟹先生举起了大钳子“咔嚓咔嚓”地剪着,他一边剪,一边手颤抖着,突然,螃蟹先生大叫一声,原来,他被菠萝先生的硬刺扎了一下。“我可真是不愿意给他剪头发!”螃蟹先生想。可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他只能继续剪。

(三)

终于好了,菠萝先生付了50元钱就冲出了理发店。

回家的路上,月亮仿佛格外的亮。菠萝先生自言自语地说:“原来理发也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解读]

在许多儿童作文的评价中,教师习惯于用成人的思维方式看待儿童习作,用成人语言代替儿童语言,在这样的评改中,儿童较易对写作失去兴趣与信心。要准确地对儿童习作进行评价,首先要对儿童习作进行准确的解读。而儿童习作的解读本身就意味着要“理解童心”。

上面这篇儿童习作,是学生读了《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之后写成的。以其为例,我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认识儿童作文中的童心问题。

首先,儿童作文记录了儿童的个人精神成长史。

精神的实质就是人的自我追问,是人的自我关怀。在儿童作文中,记录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调适、与周围世界的互动,或许一篇具体的儿童作文并不具有多少社会价值,然而对于儿童本人,却是记录了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记录了其童年时代稚嫩的步伐。儿童正是在作文的过程中学会了对自我的认识和把握,获得了精神的发育。从这个角度看,儿童作文具有儿童个人精神成长史的价值。

这篇儿童作文写的是一个关于理发的故事。大概许多儿童都有过因为不愿意理发而被父母强行拉进理发店的经历,这篇由儿童创作的故事正是这种经历与心理在习作中的投射。作者写道:“他站在镜子前面,照了照,别提多帅了。可是当他照第二次的时候,觉得头发太长了,像个小女生,菠萝先生的脸‘扑’地一下子红了,他想应该去理发了。”从中即流露出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对立。菠萝先生第一次照镜子的时候,觉得自己“别提多帅了”,这是儿童自己的判断;但第二次照镜子时又觉得头发太长像女生,男生应该有男生的样子,男生不可以留长发,可见这个结论是成人世界的结论,这两种态度的对立可以生动地表现出儿童的精神处境,他不得不面对成人世界的约束和内心恐惧的双重挑战。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借菠萝先生的话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原来理发也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这正透露出儿童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的愿望。在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中,结尾用的是“所以你一定不要忘记刷牙!”表达的是成人经验的正确。而本文中,儿童好像无意于谁对谁错,在意的是两者达成和解。这可能正是儿童心理的真实反映。

儿童处于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精神状态。儿童作文解读首先要读懂作文背后的精神实质。

其次,儿童作文记录了儿童的语言发展史。

童年作为人生的特定时段,本身就具备了特定的气质。这种气质表现在语言上,便成为“童言”,所谓“童言无忌”,就说明儿童语言不会受到成人世界规则的过多约束,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

作者写道:“磨蹭了半天,太阳都快下山了,菠萝先生才来到理发店。”这完全是一种儿童的语言,在成人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从早上出门一直走到傍晚才到理发店。而在儿童的思维中,对时间并没有清晰的把握。根据儿童思维的研究,儿童对时间的把握具有直观性和同一性。所谓直观性,从“太阳下山”“月亮仿佛格外的亮”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同一性,指的是儿童对时间缺少秩序感,从上文的分析即可知道。

“两个人相互问好:‘你好,好久不见啊!’”与原作相比,这句话进行了整合叙述,因为绘本有图画作为叙述的补充,因此,可以自由地把鳄鱼与牙医两者的心理活动对应地表达出来;而在文本中,如果再这样表达,则显得有些啰嗦了。因此,作者很自然地采用了整合起来表达的方式。可见,语言的发展在很多时候具有天然性、自觉性,在儿童作文的教学中,过多的技法分析与教学是没有必要的。

“他们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他们的心都‘怦怦’地跳着。”包括后面螃蟹先生的心理活动,从叙述的角度看,属于全知模式,也就是作者知道所有人的全部情况,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叙述方式。

儿童语言的背后,是儿童的心,解读儿童作文,需要从语言的表象读出背后的童心。

最后,儿童作文记录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史。

作文是一项个性极强的事情,也是综合性极强的事情,它涉及儿童对生活的理解、文章题材的把握、语言的运用等多方面的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最重要的能力应当是创造力。

从本文来看,最有创意的是作者用“菠萝与螃蟹”这一对关系来模仿《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中“鳄鱼与牙医”的关系。“鳄鱼与牙医”之间因为牙齿而造成严重的对立,而“菠萝与螃蟹”同样因为理发而造成严重的对立。这一模仿并不是从表面进行简单移植,而是学习了原作者的构思方式,这种构思方式的成功模仿,体现了作者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来自于儿童的艺术直觉,是极其可贵的,是值得珍爱的。

教育需要理解 篇2

记得那是一个深冬的夜晚,我做好作业准备回家。在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前方突然传来汽车碰撞发出的刺耳摩擦声,紧接着便瞧见两个车主走出来。我心中暗想:不好,看来一场战争避免不了了。我的心瞬息间仿佛被人一揪。可事实并非如此,只见前面一位车主满脸堆笑,从口袋里掏出烟,赶忙给另一位递上,并连连向他道歉:“不好意思啊,我刚才临时接了个电话,一不留神分了心,紧急踩了刹车,让你撞上我的车,请多多包涵。”后面一位车主原本面带愠色,一看肇事者态度那么诚恳,也不好意思再追究了,于是说:“我也不应该开那么快,别跟这么近,就不会撞上了”,两个人像好兄弟般握了握手,拍了拍肩,仿佛刚才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场“硝烟”顿时消弭于无形。你看,一声“对不起”,一颗互相理解的心,便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是,在我们身边,更多的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翻了天。就像我们学校的有些同学,就因为有时候微不足道的一碰撞,或者一句无心的玩笑话,就搞得像个仇人似的。瞧,下课了,那边的两个同学,坐在靠墙的那位想要出来上厕所,靠走廊的要做作业,不让他出来,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互不相让,说着说着竟然扭打在一起,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只要外面的稍微让一下,里面的人态度稍微和蔼一些,事情就迎刃而解了,何必闹成这样呢?最后,要做作业的做不出作业,要上厕所的也上不成,两败俱伤啊!

爱,不需要理解 篇3

外公性格古怪,我几乎没见他笑过,但他喜爱下棋,还在家里养了一只颜色奇怪的鸟儿。他每天必定跟鸟儿说话,甚至还给鸟儿讲故事。对他来说,那只鸟儿好像比家里人还要亲。最可气的是,外公不准家里人说他的鸟儿一个“不”字。有一次,他把鸟儿放出来,这只鸟儿竟在我的作业本上“方便”了一下,我气急败坏地骂了鸟儿一顿。外公训斥了我,之后还告诉了妈妈。最后,我得到了一顿臭骂。

从那以后,我离那只鸟儿远远的。但是,外公天天盯着我,只要我淘气,做错芝麻大点小事,他都要告状,并在妈妈训我的时候在旁边添油加醋。每次,我只能忍气吞声。

9岁那年寒假,我得了重感冒,卧床不起。外公竟不顾他的鸟儿,和妈妈一直照顾我,本来我心里刚刚“舒服”点,却听到他说:“这下可好了,有了病,不再惹事了。”我简直忍无可忍,但看到一旁的妈妈,我只好咽下这口“气”。

终于,在厚厚的白雪紧紧裹住大地时,我“大病”初愈。这时,冬季的菜式变着花样出现在餐桌上,但也只有土豆、白菜、酸菜,还有少许冰箱里存的肉,但我还是胃口不佳。一天早上,我突发奇想,说想吃点新鲜的鱼。外公和妈妈万般无奈,我想起了一个铁的事实:大雪封路,乡村路上公交车多日消失了身影,到哪儿去买鱼呢?伴着母亲声声的叹息,秒针嘀嘀嗒嗒地走着,我突然意识到,今天怎么少了外公的唠叨,他去哪儿了?可能在陪鸟儿吧。午饭时竟然也不见外公的身影。

临近黄昏,我百无聊赖地看着妈妈在厨房做饭,外公带着一身寒气回来了,胡子上、头发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霜,脸颊红彤彤的,身体像秋风中的落叶不停地颤抖着。好一会儿,他用冻僵的手艰难地从怀里掏出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黑色塑料袋,里面的东西好像在动。妈妈疑惑地剪开塑料袋,里面竟然是两条鲤鱼。“外公,这是你……”我惊讶地望着外公,眼泪不觉间已流成了小河。外公不以为然地用冰冷的、粗糙的手轻轻地摸着我的头跟妈妈说:“快点做了,宝宝多吃点,病好了才重要,这些天都瘦了。”

从那一刻起,一股暖流日日时时分分秒秒包裹着我,那就是爱……

简评:

小作者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件,用流畅的文笔,写出了人间的真情,记录了触动心灵的感动。外公这一严肃而又慈爱的老者形象跃然纸上。全文语言并不华丽,但却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情感丰富而真实,令人读来津津有味。

指导教师:范旭吉

生活需要理解作文 篇4

生活需要理解。理解是诗,不吟也行;理解是歌,不颂也罢;理解是酒,不尝也可;理解是茶,不品也甘……

生活需要理解。当你犯错时,当你失败时,当你成功时,当你孤独时,当你被误解时,你最需要的是理解。

理解是信赖。当你朋友的东西丢失而找不着时,生怕他会怀疑你,你一个劲地说:“不是我,不是我,你要相信我。”他也欣然友好地笑着对我说:“我相信你。”这就是理解。

理解是关爱。当你心烦苦闷时,你的好友能主动走来,与你谈心,助你排忧,你会觉得很宽慰,很感激,这就是理解。

理解是默契。当老师提问你时,你不会回答,愣在当场,觉得很尴尬。有朋友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并替你解围,助你脱离困境,这就是理解。

理解是宽容。当你在汽车上一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你不停地说道歉,可别人耸耸肩温柔地说了句:“没关系!”并报以宽容的微笑,这就是理解。

在茫茫人海中,很难找出能看透自己的知己。即使倾心相诉心中的苦恼,他也未必能明白。由于缺少理解的缘故。家长和子女之间的代沟加深,恋人之间的裂痕加剧,好友之间的矛盾加大……生活中各种形形色色的小事都有可能因缺少理解而闹大。可见,理解有多么重要。

我们需要理解,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无论是在上班的地方还是社会生活中。理解都是少不了的。哪怕只是一个自信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支持的话语,一个胜利的手势……这些都意味着理解。

我们需要理解他人的生活 篇5

这并不奇怪。他很难想象,有人会专门跑到这里喂猫。不过,他的猜测让我觉得,他可能不是特别幸福。遇到不解的事情,他不是往好的方面猜,而是往坏的方面猜。

出于对万事的不同想象,人的生活有了分判。如果有人必须每天早上布下老鼠药,恐怕他是受到老鼠很重的滋扰。如果有人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撒老鼠药,或许是以杀害老鼠为乐趣。当你清早散步,碰见一个小伙子,把他想象成以毒杀老鼠为趣的人,你的生活就会略微黯淡。

因为作如此想象的人,一定不会只对一事如此想象。电影《春娇与志明》里,春娇和成功男Sam夜晚开车,看见路边有人洗车,春娇说,也许他的后备箱里藏着尸体,他不是要洗车,而是要毁尸灭迹。Sam平日的生活想象不到这些,因此被她吸引了。实际上,春娇有这种想象源自前男友志明,以前春娇和志明在一起,志明这样对春娇讲,春娇就被他吸引了。

春娇记得这样稀奇古怪的想法,透露出的恰恰是她的不幸。她记住这个故事不是因为记住了志明对她的爱,而是因为她经历过背叛和漠视,在内心的深处埋藏着恐惧和恶意。有那种想法的人并不好玩,和他相处久了,你会发现十分恐怖。他会在夜晚跟你吵架之后,看见你解下项链睡觉,想象你可能趁他熟睡用项链勒紧脖子谋杀他。尽管那是假想,但假想背后埋伏的忧郁和恐惧则是真实的。

对陌生世界陌生人的想象,鉴照出自己在理解生活上与别人的绝大不同。如果是另一种人,看见有人夜晚洗车,也许会猜想,是丈夫明天要带妻子出游,或是父亲明天要带儿子买生日礼物,才提前在今晚把车冲洗干净。

对世界存有敌意的人,会让自己时时刻刻处于警惕状态。警惕的好处是,减小了损失的可能。同时带来的极大弊端是,让生活陷入疲惫不堪。诸葛亮那样一生谨慎的人,很难长寿,他脑子里时时刻刻绷着许多弦。说“智者乐,仁者寿”,

智者乐是因为他对什么事情都看得很清楚,别人算计不了,仁者寿则因为他没有敌人,从来不提防别人算计。而总是处在提防中的人很难幸福。

谁也不能从不如意中赦免,但可以用如意的事情冲淡。也就是孔子所讲的“乐以忘忧”。在一个人陷入空虚、烦闷、忧虑、苦恼的时候,有个好办法可以至少从症状上缓释,就是布施。当陷入周期性的低落时,最简捷的办法是打开朋友的微信——不是找他们倾诉,而是给他们发个红包,然后二话不说飘然离开。倾诉是有求于人,发红包则是有惠于人。朋友未必喜欢听你倾诉——喜欢听你倾诉的多半是打算乘虚而入勾搭你的异性——但很少有朋友不喜欢你发红包。再或者,给父母爷爷奶奶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他们的健康,低落的情绪就会缓释。感到苦闷往往是由于察觉到自己无能为力,一旦施与,就会重新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这虽然只是治标,但治标的方法用久了,形成了习惯,气质就会改变。

对他人不切实际的猜测,有时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出于阅历的匮乏。小说《丈量世界》里,讲了地理学家洪堡的故事。洪堡自小对山脉、河流、植物、星空感兴趣,他去各个国度游历,途中所遇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要亲自测量。行经柴玛斯传教区,僧侣友好接待了他,但没人理解他的动机。修道院院长以为,洪堡此行背后一定有什么阴谋,没有人横跨半个世界,仅仅是为了测量并不属于他们的土地。

修道院院长,算是见多识广的人,但他的所见所闻被限制在柴玛斯传教区,当遇见一个来自不同国度的人,想象就不够用了。这就是为什么人应当解除狭隘的成见,去领略更丰富广阔的事物。

我本科毕业后,在郑州一家教育培训公司上过两个月班,负责给老师端茶倒水。老师是从郑州外国语等学校请来的。我没觉得他们的课有多么好,总觉得如果让我教,不会比他们差。那时候年轻气盛,想法藏不住,被大家知道了。同事就开玩笑,说王路这辈子的理想就是做第二个刘建辉。刘建辉是给我们代课教数学的。几年后,我出了书,很久没联系的同事知道了,从 qq上发来消息,说没想到你这样的人也能当作家。

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北京工作,入职前住在一位打工的舅舅家。我还有另一个舅舅,在老家的高中教书。这位舅妈说:你怎么来北京上班呢?在咱县一高上班不好吗,让你xx舅安排。这位舅妈看了我租的1500块的房子,感觉太贵了,建议我在门头沟租600块的,说那种面积还大些。

我不太容易跟她解释我的选择。对我来讲,去门头沟住一个月600块的房子,也不至于难以忍受。只是,当周围同事都住小区,你跑到门头沟住时,和他们就隔了一层屏障,别人下班撸串就喊不到你了。选择一种环境、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还意味着选择和特定的群体相处。你要跟一些人的生活差不多,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才会被他们接纳。

人需要理解他人的生活,理解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每天考虑的是什么,发愁的是什么,梦想的是什么。不去解除狭隘的认知,对他人的判断就会经常陷入武断的境地。

理解互联网金融,我们需要想象力 篇6

我个人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它让市场参与者更加大众化,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展示、支持和分享自己喜欢的创意和产品,从而惠及普通百姓。在大众化的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资源将得到最优配置。

不管你是否认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确正在发生巨变。或许很多人仍然怀疑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怀疑其巨大的变革力量。其实,理解互联网金融,我们需要拥有想象力,而不是传统的演绎。

自余额宝诞生以来,其合作方天弘基金的规模就以每月100亿元量级的速度在增长。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天弘基金就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基金公司一跃成为规模比较突出的公司。同时,余额宝带给了大家便捷的服务以及收益率的大幅度提升。

让我们再设想一下未来大学的样子吧。现在有一个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主旨在于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计划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包括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讲课视频、参考资料、习题等)都放在网上,每年有100万~500万学生从中毕业。这种方式彻底颠覆了现在的大学制度,也许就是未来的主流教育模式之一。

未来的金融就是数据。金融产品本质上就是数据,数据的网上移动包含一切,然后还原到各种金融产品当中,对数量、期限匹配并进行风险定价。同时,它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受限制,不需要物流载体支撑,因此更加快捷和高效。

与此同时,传统的风险定价模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风险、诈骗、非法集资以及违约等问题都源于数据和信息不对称,而这一问题在将来可以通过大数据方案得到解决。在大数据的前提下,任何资金需求都可以进行风险定价,参与各方为信用违约支付的额外成本就会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传统的风险定价模式将被颠覆。

传统金融机构还会有多少存留呢?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是移动支付,在智能手机出现后,移动支付的门槛得以大幅度降低。现在大家还希望通过银行卡来做一个后台。我们假设一下,如果社会网络足够成熟,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一项超级网银服务,人人都可以在央行开户,那么可能就没有商业银行的立锥之地了。

总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对政府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被用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和促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更可以被用来提高金融包容性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监管挑战。特别是发展到互联网产生货币形态的时候,就会给央行带来巨大挑战。

正如姚文平先生在这本《互联网金融》中所阐述的,众筹就是再次激发创新者的理想的典型模式。以Kickstarter(于2009年4月在美国纽约成立,是一个专为具有创意方案的企业筹资的众筹网站平台)为例,很多创意项目的需求太过小众,很难引起风险投资者的兴趣,而这个网站却为这些创意项目搭建了一个实现创新的平台,只要你能在这里找到足够多的欣赏你的创意并愿意为其埋单的人,那么你的项目就能够启动,你的梦想就可能实现。在这里,梦想的实现不再取决于某一个或某几个金融家的决定,而是取决于全社会对你创意的认可。目前,Kickstarter的效果逐渐显现,平台上已经出现了智能手表、智能宠物项圈、智能灯泡等诸多有趣的科技产品。

从促进技术创新的角度看,众筹模式比风险投资的参与面更广、更微观、更基层。这种大众式、市场自发的创新金融支持机制也正是我们国家创新所需要的。

对业界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会催生巨大的商业机会,但也会导致竞争格局的大变革。对学术界而言,支付革命会冲击现有的货币理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贷市场、证券市场也会产生许多全新的课题,冲击现有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资本市场等相关理论。

我们研究互联网金融,主要不是从技术着眼,而是认为它有可能推翻现有的商业银行制度。尽管这一结果距离现实可能还有些远,但大家如果拥有想象力,就会从中发现一些全新的发展空间。

2012年8月,我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发布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课题报告,姚文平先生当时就参与了报告的讨论。从报告发布至今,越来越多的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我感到十分高兴。

上一篇:建筑原型下一篇:特殊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