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读书笔记

2024-10-26

《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读书笔记(共11篇)

《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读书笔记 篇1

《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读书有感

海棠小学 王号

2011年放寒假前,学校真给力,送我们每位一本书,希望能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能力,提升内涵。于是我从中挑选了一本关于教科研的书——《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一直以为教科研是个很神秘的家伙,可望不可及,虽然自己曾经也努力过,但是效果不明显。上面的一席话,让我很受鼓舞。教科研不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而是教师的一种真实的生活和成长方式,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教师的研究要贴近实践,研究自己身边的问题,研究真问题,并努力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和创新,让学习引领自己的教科研,让创新丰富自己的教科研,让教科研更好地促进日常教学。从这本书中,学习到了几点。

一、问题即课题

教科研从哪里来,如何写,怎么写?在书中都进行了一一解释。如书上所说的,问题即课题,只要你富有智慧的双眼,善于留意身边的事,就会迸发出教科研的原材料来。想到了自己在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一些奇怪的现象也有过一时的琢磨与反思。但是一想到论文的宏篇大论就嘎然而止了,如论文的背景,立论,求证,释疑,结论,参考书等等,被这些的种种事项所吓倒,沉不住气,有几篇论文,都是开头中间写得差不多了,都还没有收尾。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教育科研的实质与目的。没有研究自己身边的真问题。那什么是真问题,真问题是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遇见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提高研究的针对

性,缩小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发挥教科研对于改进教学应有的魅力。

二、课题从课堂中来

要想提高研究的实效性,最主要的是要研究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课堂,从课堂开始,会发现许多很有参考价值的课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教育科研成果及其应用价值如何,主要还在于课堂教学实践。以前,也问过一些老师,如何“写好”论文,以及具体写什么论文的问题。但是没有给出直接的答复,只是给出了一个字“自悟”。俗话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在研究中做出来的,同样课题也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研究出来的。但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是要选择合适的、科学的方法;研究室为了解决问题,而问题始于观察,从课堂中挖掘。

这本书,给了我指引的方向和保证,我会不断努力,留意观察,关注课堂的有效素材,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不断地奋斗着。

《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读书笔记 篇2

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 教学与研究相得益彰。研究落实于教师的日常教学, 走向日常教学, 实现两者完美结合, 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如何有效上好理论课, 我和同事通过远程培训, 从拓展材料的“欢乐课堂”部门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 上理论课不一定非在教室, 也可以到机房上。1) 游戏激发兴趣法。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小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游戏引入教学, 然后再适当的给以学生动手的时间。例如:上学期给同学们上的一堂课, 首先由一个小游戏“猜数字”引入教学, 理论没讲之前让所有学生打开电脑, 猜数字 (这当然教师要事先准备好材料下发到每台电脑) , 学生一下兴趣来了, 个个都积极参入, 再慢慢的一步一步给同学们分析程序设计的初步知识。其中我穿插了QQ空间小游戏, 这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 怎么进入, 又怎么退出空间, 学生带着好奇我讲解了这趟课的核心。一趟看似非常枯草乏味的理论课在老师精心安排的小游戏中完成了, 而且效果非常好。2) 建立学习小组法。采用学生组内竞赛的方式建立学习小组, 比如必修教材2.2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可以采用组内竞赛的方式使用搜索引擎, 还有必修教材第一章信息的基本特征, 可以采取分组活动集中探讨信息技术的各个特征。课前对学生进行一些问题的调查, 作为建立学习小组的参考依据, 以发挥学生之间的交流、辐射作用。3) 研究性学习法。由学生与外界环境交互中建构而成的, 因而, 亲自整合信息, 选用信息, 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利用教材和资源网中的案例, 引导学生找出主要问题。此类方法是信息技术理论课值得深刻研究的方法, 我和我的同事正在研究和探讨中。

二、反思:研究型教学必备的教学手段

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加工、深化, 这是反思的典型表现, 也是教师进行研究的一个核心特征。同时, 也正是这种反思, 让教师的行为有了不断修正和改进的可能。一个研究型教师, 首先要学会反思。

1) 教师平和、赞扬的语言可以化解很多的不和谐。教师在上每节课时, 都会有自己的感受, 在这不同的情绪中, 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上周, 我在给高二某个班上完信息课后, 感觉非常惬意和喜悦, 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 爱打游戏的几个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 没有打游戏, 也没讲话, 而是积极动手做练习。后来, 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 不禁豁然开朗:记得上上周在这个班上课的时候, 这几个同学打游戏, 我没有采取命令式的口吻叫他们别打游戏, 而是采用幽默的激将法化解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尴尬和不和谐。课上这几个同学打游戏被我发现后我没有马上批评他们, 叫他们别打, 我采取温和的语气、赏识的心情说:你们知道我们班上最聪明的是那几位同学吗?会打游戏的同学一定非常聪明, 否则他们怎会利用这么好的时间打游戏呢, 他们的任务一定是完成了, 他们是会学会玩的学生, 然后我叫其中一个站起来演示操作给全班同学看, 没想他真的很好地完成了整个操作。同学们在我的带动下全鼓起了掌。课后我特意留下这几个学生, 然后又用关心的语气和他们谈谈心:我们这课虽然不参加高考, 但一定要通过不然会影响高考填志愿等等, 你们既然到我们学校来一定都不错, 很聪明的, 但有一点一定要在学会玩的同时学会学, 上机操作这种时间课下没办法完成, 打游戏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 你们觉得是不是要充分利用好上机时间, 这几个同学都点点头, 最后我说你们几个在高三毕业时一定会考一个好的大学, 老师敢保证。没想上节课这几个同学表现还真好, 在这基础上我适当的走到这几个学生面前指导指导, 并培培他们的肩膀说:不错。效果还真好。

2) 教师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我们老师上课特别是这些非高考科目, 上课时总会有一两个“调皮捣蛋”的学生, 记得有次上课几个同学在下面搞小动作吃东西, 并把板凳弄倒了, 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发火, 而是走到同学中说:刚才的这位吃东西的同学肯定是知道老师上第四节课有点饿了, 不好意思直接给我吃而采取这种方式提醒我, 给我东西吃, 同学们觉得是不是, 没想所有的学生都鼓起了掌。从哪以后这位吃东西的同学再也没在课堂上吃过东西了。记得还有一次, 我说同学们下面我来演示操作给你们看, 没想下面一个“调皮”的男生说, 老师别演示了, 我还没做完呢, 而且声音特大, 忽然引起全班同学大笑。其实, 说实话, 这男生并没注意他的大声已经感染了其他同学, 说问题也没什么问题, 但如何让老师来化解这种尴尬呢:我忽然记得自己给自己的要求 (不要在课堂上发火, 因为发火往往不能很好地解决任何问题) , 站到这个同学旁边说, 同学们你们看这位同学确实没做完, 他平时是非常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 不管哪节课他都非常认真地学, 你们要向他学习, 我们等等他, 稍后我再演示, 好吗?就这样即化解了这位学生的尴尬, 也分散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从那节课后我感觉这位同学比原先乖多了, 上课操作不但认真, 而且还非常尊重老师。

三、课下要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这也是不容忽视的教育教研的需要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书笔记 篇3

这个月最重要的是把陈大伟老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完了,断断续续,总算看完了。

谈起读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由于自己对教育科研的痴迷,感觉自身理论功底太薄,于是就搜寻相关书籍,加上先前零星地对陈老师的文章的拜读,深深的对陈大伟老师的思想所吸引,就有了深入读这本书的冲动和欲望!

网上购书,方便及时。拿到书本,封面上的一句话吸引了我: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是啊,从教二十余年,怎么就没有感觉的做教师的幸福呢?问题在哪里?陈老师的经历给了我最好的诠释,他从一般中学教师,到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授;从中学到中专,再到大学,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有力,快乐而充实,一路前行,一路思考,有过迷茫,有过徘徊,披荆斩棘,走出了自己的一片蓝天。

这本书采用《论语》对话式的结构,读之不在浮躁和厌倦,似陈老师就在眼前,两位对话老师睿智的见解和提问及迷茫,似乎与自己有关,不敢有半点马虎。就如陈老师在自序中所言,大多一线中小学教师做教育科研“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自己亦有同感。陈老师以人的幸福生活为依归,致力与从人本的角度思考教育科研的立场,打破了单纯理论的单调与乏味,开启了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自我专业成长的新思想。

佛语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窥道在天在屎溺”,文化无处不在,关键要培育自己的“道法自然”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意识,何时不学习?何处不成长?

这本书共分五个话题:

之一:教育研究,我心有主。陈老师用《中庸》里的一句话开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哲学层面上思考和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是整个讨论的灵魂和核心。

之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实施行动、反思总结是如何做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是我们的朋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认真实践过程、思考的过程。

之三:规划研究行动。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端。思考研究价值所在,意义如何,怎样界定范围与对象,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可行,具体研究内容能否操控等等。也就是说,做一项研究应该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做?要做什么?怎样去做?结果会怎样?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要弄清楚和思考的。

之四:脚踏实地做研究。“行生于言”,再好的计划,没有行动都是一句空话。计划很重要,行动更重要。具体如何做,不同的研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之五: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做教育科研就要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他人、维护儿童权益。同时,充满人文关怀、理想主义,拥有怀疑精神、不畏艰难,采取合适、有效的方法,如此,我们才能实现快乐、幸福的专业成长,才能感受到从事教育职业的美妙所在!

读书笔记 教育需要的爱的平衡 篇4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德润国际双语学校初中部刘海元

“不应当让一个不幸的、被大自然或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知道他是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人。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这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中一段经典话语。

“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然而在正常的教学实际和班级活动中,对于那些学习上不太好的同学,我们往往确实施以冷漠和无视。有时在作业和练习做的很差的时候,老师会发出长叹,这样的学生还能学好吗?在读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后我有了另外的体会。

其实,每个学生的可塑性都十分强。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们都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而问题的恰恰在我们为人之师的教育者身上。我们自己戴上了有色眼镜,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学习后进生”,甚至片面的认为这些学生一无是处,以至于由于教师的所作所为使得其他学生对这些学生也侧目而视,面对这些学生总是批评、训斥,甚至嘲笑、讽刺,而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他们自己干脆破罐子破摔,竭尽捣乱之能事,叫你头痛没商量。有过多年教育经验的老教师总有这样的感受,走出校园的学生中,头脑活络、勇于创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学习后进生”;路中偶遇,大老远跑过来打招呼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学习后进生”;年末送来贴心的电话拜年或登门探望的还是这些你眼中曾经的“学习后进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首先改变观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该积极并善于发现这些亮点,做到爱的平衡。

教师在爱的平衡指导下,关注他们,甚至有时根据个性不同给予他们些“偏爱”。当我们教师用爱的平衡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爱的平衡心态去赞美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爱的平衡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我们必将赢得了学生们的心,同时也就获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前几日,刚刚听到高老师说他们班的刘磊福运动会后学习等各方面都发生很大改变,让老师们欣喜不已。原因是他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同时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肯定。苏霍姆林斯基运用阅读等手段关注并成功教育了这些所谓的“后进生”,我们其实也可以尝试抓住学生特点去做好,完成爱的平衡。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笔记 篇5

尹建莉老师对这个民间故事的寓意是这么理解的: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一生负责。

时代发展到今天,什么是我们能送给孩子,可保障他们一生幸福健康的最可靠的宝物呢?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以下三样东西。

第一件宝物是“阅读”

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质。因为任何一部书,只要它是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真善美的情怀,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的我们比以前更重视阅读,大家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就是非常好的榜样,有时我听说某某家长每天晩上坚持给孩子讲故事,我发自内心的佩服,自己有了孩子的人会懂,我们有很多理由做不到这件事情。很多时候,连自己想静下心来阅读的想法也没有。可是当一个人还是孩子的时候,他有没有爱上阅读,跟他所处的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这一点我有个家长在家长会上做过分享,她说家里要营造阅读氛围,大人喜欢看书,孩子自然也会喜欢看书,如果大人真的不喜欢读书,哪怕手里拿的是娱乐杂志陪在孩子旁边,那也是好的。

我觉得阅读确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能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宽广、人性的丰富。阅读的前提是要选好书,有的书让你更理解和宽容这个世界,有的书会带来糟糕的体验,这一点本人有亲身经历,在百度有个叫“戒小说吧”的群,里面有很多读错了书的人的血泪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以此为戒。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读好书。

第二件宝物是“自由”

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这点我们很多人都可以联想一下自己的原生家庭,你今天的性格有多少是来自你原生家庭的影响。为什么有的人善于自己拿主意做决定,而有的人优柔寡断而更倾向于配合服从,有的人自信乐观善于交际,而有的人沉默孤独容易自卑。性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自己的成长方式和经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是一生中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人。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误权,假如我们的父母懂得这些理念,多给孩子一些选择,多放手一点,对犯错误更宽容一点,也许今天的我们就会少一点心理创伤,多一点身心和谐。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对不接纳不认可自己性格的人,该是多么绝望的一句话。当然,过去已经不能改变,父母还是那个父母,性格已经定型,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反省、修补、改善,给我们的下一代少一些伤害。

第三件宝物是“良好表率”

给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面貌。和孩子如何相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给孩子的,全写在这里面了。

看到这里大家会想到一个词“言传身教”,我的原生家庭造就了我,我和另一半就是我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谈举止我们和孩子互动的方式都在无声地教导,可是有时我们明知道这有多重要仍然恶习不改,脾气坏的照样脾气坏,控制欲强的照样控制欲强,不爱运动的照样日复一日不运动,明知道读书重要还是不去读书,想想人的本性有时候是多么顽劣顽固。有人跟你讲道理,试图感化你,可是有时你根本听不进去,直到生活给你当头一棒。看着自己的孩子,他有可爱的地方,也有不可爱的地方,想想那些不可爱的地方有多少是自己的影响,就没有了生气的理由。原来,任何时候,做好自己,完善自己,才是永远的主题。

如果说我们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阅读”,它完全体现在孩子自己身上;第二份礼物“自由”,它出现在成人和孩子的关系之中;第三份礼物则表现在成人自己身上。一个人,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无论你置身都是还是乡村,是贫穷还是富有,是高官还是平民,你都可以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什么是教育》读书笔记 篇6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其本质是一种技能的培训。比如,在小学时,老师教我们怎样读汉语拼音,怎样做加法减法。但就是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其教授的方法也并不是循序善诱的。语言、数字等作为人们揭示自然,进行交流而发明的一种符号,它本身是非常抽象的。但儿童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于这种抽象符号的理解会很吃力。我记得当时有很多同学(包括我在内),对于乘法、除法的原理模棱两可,而老师并不会让我们去理解这其中的原理,只要我们作对题就可以,最后,我不得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对付这些抽象的符号。现在想象,这种做法一方面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为什么这样说呢?

死记硬背的方法固然可以解答我们的考试题目,灵活变通、用公式套就行,但由于我们没有理解原理,没有掌握为什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当遇到完全陌生的领域时,就不能解答了,何谈创新呢?这种问题现在已然存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

雅斯贝尔斯在其书中将教育分为了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和苏格拉底式教育。经院式教育“仅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而自己毫无创新精神”,上文所述的即属于此。师徒式教育类似于古代孔子的教育形式。而苏格拉底式的教育,照作者自己所说,以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为基础,通过老师的引导,“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斯氏所提倡的正式这种形式的教育。

回到教育的本质。如前所说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只能称作“技能的学习”,就像刚刚出生的雏鹰,必须尽快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会飞翔,否则,它无法生存。但人的教育,应该远远不止于此。

我们都知道,人是社会性动物。狼孩的存在说明社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人不只是经由生物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因此,通过教育,了解历史,将历史活动或者说是社会活动与个人的内心活动相结合,人才能真正融入社会,产生对于自己和整个人类群体的认同感。

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书中说:“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全体之中。个人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这自己的一隅之地,因此他狭小的存在被万物注入了新的生气。如果一个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和为一体的活,人就能够真正成为他自己。”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7

在我的心中,“好教育应该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符合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义务教育的核心价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的教育,而非面对少数优生的教育。克服基础教育的金字塔结构(高分在塔尖,中低分在下)唯分数论的等级思维,扭转只见分数不见人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五唯”诟病,坚守教育初心,坚守办学方向之正,以人为本,回归教育本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有教育情怀、有担当精神的气象万千的教师团队,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艺、体走班选课,课堂主渠道、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上持续用功发力,面向全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张扬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朝着自己最强的一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学生既享受当下的幸福,又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幸福奠基。

在我的心中,“好教育就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就是唤醒和点燃,我们要尊重教师,相信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教师的潜能,允许教师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创造,让教师在被尊重的氛围中获得自身价值的认同,进而迸发教育激情,以尊重传递尊重,以个性培育个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近课堂,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在一次次的思想交锋、思维碰撞中,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绽放的学堂,真正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把项目学习、主题研究交给学生,从项目方案的设计到具体的计划实施及小组分工等,都由学生自己做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料收集、调查访谈中经历主题项目学习的过程,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和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我的心中,书香校园应成为好教育的重要指标。学校有开放的图书馆,书籍触手可及。首先校长是一个阅读实践者,以自身的阅读引领教师读书,让教师在深阅读和广阅读中积淀理论素养,深刻把握学科规律和本质,理解好教育的真谛,涵养悲天悯人的教育情怀,以教师的阅读引领学生、家长的阅读,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让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成为常态,让诵读经典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让孩子们走出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终身阅读的兴趣、习惯、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让教育因阅读而厚重。

在我的心中,好教育应该是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后疫情时代,合理定位在线教育、营造教育新生态已成为教育人的共识。我们要在已有信息化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线上、线下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通过资源共享,突破师资的薄弱。一是筛选名师线上优秀课程资源与本校微课资源合理整合,课前推送资源包,辅以任务单驱动,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生态,让自主学习、个性化、私人订制式辅导、家校合作指导学习等真实发生,让优质资源普惠每个学生成为教育新常态,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本领,以应对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挑战;二是生命教育,回归育人本源。新冠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教育、规则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要牢固树立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理念,通过多元课程开发、课堂主渠道渗透、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运动习惯,懂得生命的意义,敬畏自然,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懂得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休戚与共、命运相连,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读书笔记 篇8

时间:2012-07-26 11:14:36 来源: 新浪博客作者: elvis一个知识的工作者其核心竞争力的根源并非是他现在已经拥有的知识,而是他能够确定自己的方向并持续地学习、使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1、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他的《权力的转移》一书分析道,人类历史上权力的来源已经从暴力、财富转移到知识。

2、知识管理由五部分组成:学习,保存,共享,使用,创新

3、竞争最高的境界就是持续的创新,把山寨和跟从者远远的甩在后面。

4、2008年全球产生的数字化信息的总量为4870亿G,如果将这些数字化的信息全部打印成书籍并排列整齐,他们的长度将是从地球到冥王星距离的10倍。

5、知识的显隐性之分,大学生在课堂上和读书上学习的都是显性知识;隐形知识的显性化石现代人的一项必备能力,如果不能显性化你的知识,就无法建立你的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中医很难做大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复制的难度大,因此难以快速发展。

6、最先把隐形的知识显性化。谁就是这方面的大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讨论,回答提问,需求的压力,工作分解,流程分析等;

7、不能用通俗,简单的语言和文字表述知识,表明对该领域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入。

8、知识与信息不同,知识除了要靠经验去消化汇集来的信息,还要去验证、思考、甚至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对信息的复述,是信息转化为个人知识的有效手段。

10、如此之多的知识,让人眼花缭乱,要有学习目标,才会发现那些知识有价值,值得自己花时间去读。所以学习知识的第一就是确认自己的需求,学习方向。

11、没有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就无法正向的积累有用的知识,就无法有效的积累竞争优势。

12、一个知识的工作者其核心竞争力的根源并非是他现在已经拥有的知识,而是他能够确定自己的方向并持续地学习、使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13、同时要学会推销自己,让别人知道你知道的东西,这就需要一个知识的共享和传播,这个工作要主动去做,比如你可以在你们共同的交流平台做一些发表。

14、对于正在读书或者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而言,可能很难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其实35岁之前都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原来你的目标可能根本不是你想要的东西,所以学生们在读书的时候,毕业时候应该尽可能多尝试,有机会就参与下,从而尽快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战略。

15、随兴趣学习,虽然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但是能带给你竞争优势的东西却不多。

16、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会失败。

17、知识结构的三个层次:基础层次,大家都知道的,所谓知识工作者的必备的文化素养;中间层次,较为系统的本专业知识,一个大学生应该是具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是大家追求的,被人家奉为专家。你从事的这个行业的最新成就,技术发展,动态知识。

18、“文化昆仑”钱钟书怎么养成: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工夫,不仅读而且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不断添新,所以他读书多,也不容易遗忘。看来伟人也是慢慢练的。

19、对于知识的复述,如果复述的比较系统,说明你学习的东西已经掌握了,可以找一个人向他复述你的思路和知识。

20、学习什么?首先确定学习方向,然后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该领域的全貌;跟踪并掌握该领域的最新知识;在实践中学习与创新。

21、提高对信息的抓取能力,有效利用搜索引擎;身边的专家。

22、网络和电子读物,更适合浅阅读,专业的书籍还是纸质版书籍。

23、通过共享知识形成别人对你的认识,控制别人对你的感觉。主动共享知识,让别人对你有印象,让别人敬佩你,你就有机会了、突出自己的优势,特点,能力,让别人知道你,了解你,信任你,认为你靠得住。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24、不能满足于认为自己知道,你必须有意识地区做显性化的工作,必须有意识地让别人能明白你的道理,可以想象如果很快就有一场演讲,关于这个道理的,你该怎么讲好呢。

25、知识的复述,显性化的过程,还有共享的一系列的方法都有助于你对知识的梳理与总结,有助于你对知识的理解。

26、为了个人学习和成长得更快,为了能在某一个知识领域中成为名列前茅,你应该多说,多写。最简单的方法是,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开会发言,提问,听取反馈,写博客,写论文;日积月累,体会更深,学习速度更快,个人成长更快。

27、当年万科的董事长不擅长写作,但是后来开了博客后笔耕不辍,文笔和口才都是可以锻炼的。而且这是你和人沟通的基础。

28、只有高水平的朋友才能跟自己产生有价值的互动与交流,才能相互促进更快的成长。主动知识共享,把自己推销出去,让人家知道你也是高水平的人物,才能结交高水平的人物。

29、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共享对象,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在知识共享中不要故意炫耀和卖弄自己的知识,要尽量用平实,通俗的语言区传递你的知识,尤其不要满口或者整篇都夹杂着外语和专业术语,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对于知识掌握不够深入的表现,同时也会引起大部分人的反感;知识的传递是一种对等的关系。

30、知识共享的范围:对于毕业五年以内的人,建议知识共享的范围以你所在的机构和同事、同学朋友为主,这个阶段的知识共享主要以提高自己知识学习的效率、让别人了解你的个性和能力展示你的潜力和学习精神为主;

31、在所有的共享中,你在单位内部做的知识共享是你个人发展的基础。故而,如何建立一个共享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32、知识共享的一个例子:向你的朋友发送邮件,一周发送一份,内容为问候,自己写的,以及采集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坚持再坚持,她沟通的方式使得她的能力以及业务都得到朋友的认可和

33、个人知识共享第一步的工作就必须考虑如何将你的知识在你服务的单位内传递和传播,帮助单位好你的部门提升业绩,建立竞争优势。

34、可以整理出自己的一份专业出版物,里面包含网络、报纸、杂志等内容。

35、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做是一种结果。

36、大学之前追求的是知识的广度,追求门门考试的高分;大学之后应该追求的是知识的深度,建立个人竞争优势。

37、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有显性知识,但却无法在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是缺少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必须在通过日常工作中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学习来掌握。

38、真正的知识使用高手,都是在摔打中成长的。

39、任何决策和判断都是在信息和知识不完全充分的条件下做出的,而机会更是在信息和知识支离破碎的时候出现的,如果等所有的信息和知识,外部环境都成熟了再去行动,那么将与成功失之交臂,机会不再是机会了,所以说,知识工作者要有一股无知者无畏的干劲,要敢于去尝试。

40、扬长避短,如果你更愿意执行,那么你就要找到那些更善于规划的人一起合作。

41、真正的胆识,来自于自己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所谓的胆识并非盲目决策。

42、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表明,有沟通意愿的人,才是心智健康的人,有合作能力的人,才是有前途、能成功的人。

43、有些人眼睛总盯着大城市,好单位,今天的好单位,很可能是你发展的陷阱,所以笔者建议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要找那些最能提升自己的地方,而不是一般认为的好单位的地方。

44、大学毕业仅仅是给你的高收入提供一种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你必须持续地学习,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你还要掌握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合作的知识和技能,你要学会表达和展示自己,uehui将知识与你的工作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你的竞争力才能越来越强。

45、出来创业,是将你的知识产品化,服务化,如果想做大,一定要让这种产品可以复制,研究不同客户需求的共性,开发自己的产品。

46、创新是对原有的资源重新整合,发明是有所不同,包括创新;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47、知识创新具有的几个特征:创新价值体系;战略商业网络,合作战略;消费者潜在需求.48、知识创新更重要需求来自于人的内心:对理想的激情与追求,对个人梦想的执着。

49、知识工作者需要三心二欲:好奇心,怀疑心,进取心,求知欲,创新欲。

50、右脑训练法:音乐调动想象力;发散联想促进散发思维形成;词汇情景联想训练让你的思维走的更远。

51、奥斯本检核表法《创造性想象》引导个人在创新的过程中对照9个纬度问题思考,从而启迪思路,开拓思维想象的空间,促进新设想、新方案的方法。

52、制作思维导图法,放射性思考为基础,协助人们平衡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进而促进人们的学习与创新。

53、一个善于创新的人,应该多多接触自己圈子里的人和事物,兴趣更广些,心态更开放些。

54、作为一个管理者,管理学的最大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

55、如果你想用上面的方法去让自己发光发热,你会发现虽然自己知道,但是这种知道是支离破碎,不系统的,这就说明你需要再学习和实践,促进你对知识的掌握。

56、个人知识的价值由两个因素决定:第一个因素是你的知识的独特性;独特性有深,有博,深可以当专家;博可以整合资源当领导。第二个因素是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屠龙术虽奇,却无用,亦无价值。

57、博士学位和学术研究的道路能使人过上不错的生活,但走这条路并不是能带来金钱、荣誉上很大的收获,而更多的是获得人们的尊重和心理的满足。

58、如何让自己的知识升值:向前看三年,看社会需求;努力增强自己知识的独特性;通过知识共享树立你的个人品牌。

59、共享方式的选择,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讲,笔者更建议选择你行业或者你领域内的该类网站提供的相应的服务,因为是同一个行业,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能建立你行业内的专业形象和个人品牌。

60、高级渠道,不如专业的杂志,专业的媒体,这样子你的传播会更加有速。

61、我宁愿让人们怀疑我心怀叵测,也不能说话暴露我的愚蠢。

62、现在很少有人会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你,分析你,然后发掘你是一个人才,你必须主动地将你具有优势的、擅长的东西战士出来让人知道。

《从受欢迎到被需要》读书笔记 篇9

好好说话,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这只是高情商带来的好结果,如果不能带来价值,助你实现目标,那么你的好好说话,很可能会让对方厌烦,因为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听你闲聊。真正的高情商就是高效运用你的情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它为你的目标实现保驾护航。

二、金句/语录

1、别人会不会与你建立强联系,更多的是取决于对方是否需要你的价值,而好人缘,受欢迎,则会最大限度的降低这个过程的成本,缩短这一过程的时间(P7)

2、个人品牌最重要的是状态,状态决定了你在他人资源列表当中的位置,从这点来看,再没有比奋斗者姿态更好的个人品牌了(P34)

3、学会高情商的品牌思维后,一定要学会给你的社交做减法,减少在无效社交上花费的时间,把主要的时间用来做自我精进,把“奋斗者”作为你个人品牌的标签(P35)

4、为形象管理所做的付出不是消费,而是投资,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环,有条件要做,没条件就要创造条件去做。(P51)

5、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问题,不要着急动手,先想想这是个什么问题,是认知上的还是实操上的?如果是认知上的问题,这就需要你捅破那层窗户纸,如果是实操上的问题,那么你需要的就是一个工具。(67)

6、人脉不是角色,人脉的本质是资源,是可以帮你解决问题的资源,而资源的定义是什么?是人,是机会,是财富,用高情商积累人脉,是为了让人脉为你所用,让你能够从中获取资源,提升人生效率,实现人生目标(P78)

7、绳律,就是指像项链上那根把珍珠穿在一起的绳子一样,用自己的圈层把资历和资源优于自己的人连接在一起,使自己拥有跟他们一样的身价,绳律的核心,并不是圈层也不是串联,而是利他(P80)

8、从陌生人开始发展的人脉关系,一般来说属于人脉圈中的弱关系,我们需要为这种弱关系逐步建立起强连接,有效拉近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从而将弱关系转化为强关系(p84)

9、要想管理好自己的人脉,一定要学会运用10/20/150法则,10,20,150,一共是180人,也就是说,你并不需要维护好所有的人际关系,只需要管理好与你人生中最重要的180人的关系,而且这180人绝不是固定清单,一定是不停的变化着的。因为你在不断成长,随着你目标的`实现,遇到的人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p92)

10、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当你决定要终止死磕的时候,就得用沉没成本的眼光来打量你之前的付出,要知道,这些付出只是造成你死磕的原因,与你当下的决策无关,你所要考虑的是接下来你还会付出什么以及会面临什么,那些已经付出的资源,这时候就不要去考虑了,因为他们已经是沉没成本了,理解什么是沉没成本之后,淡然的看待之前的付出就会容易的多。(P137)

三:思考题

Q1、梳理你的周围的人脉圈,按照人脉分层法则进行分类,说明你今后将如何升级人脉圈?

一、 什么是人脉分层法则?

人脉分层法则是按照平时交往的亲密度,把人脉圈分成几个圈层,这些圈层按照关系的疏密程度,一层层的往外扩散,就像一个同心圆,而这个人脉资源的主人,就是这个同心圆的圆心。

二、 如何按照此法则,梳理自己的人脉圈?

1. 梳理人脉圈,也是提高效率体系的重要内容。

2.10/20/150原则。将自己的人脉按照10/20/150的模式,把认识的人分为亲友关系、挚友关系、需求合作关系和熟人关系进行梳理。

学会详细标注每个关系人员的详细信息,包括职业、兴趣、坐标以及与自己的关系。同时标明此人属于哪个圈层。达到提高自己的社交效率。

三、 如何升级自己的人脉圈?

1. 打破圈层壁垒,建立自己的健康生态社交系统,在学习萌姐的《从受欢迎到被需要》之前,自己的人脉圈是范围较小,并且壁垒坚固,圈里圈外是不同的世界,也是被完全阻断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的行为,所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拆掉圈层壁垒。

2、用裂变原则,把认识一个人变成得到一个世界。充分认识人脉圈子的价值,人脉即是资源,通过一个人高效结交一群人。

Q2、如果你用人脉管理术的语言向别人推荐张萌萌姐,你将如何推荐?

你想要卓有成效的过好每一天吗?

你想要在迷茫期快速找到自己的方向,奔向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吗?

你想要改变自己吗?

你想要实现财富自由吗?

你想要每天都比别人多活出半天的精彩吗?

你想要过有准备的人生吗?

你知道如何把你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吗?

今天我要向你们介绍的这位张萌萌姐,她可以回答以上你所有的问题,并且告诉你实现的途径。

她是时间效率管理专家,下班加油站创始人,极北咖啡青年创新加速器创始人,GYL全球青年领导力品牌创始人,微博大v,“年度影响力作家”,帮助500万青年提升个人影响力和职场竞争力,畅销书作家。

她会助力创业者完成从0到1的创业之路。

我也在张萌萌姐的引领下,学着构筑人生蓝图,修炼硬本领,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

Q3、请举例说明你对人脉交往中沉没成本的理解。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

无论从社交,人脉,还是从生活其他方面来讲,如果沉没成本已经发生,你可以有两种选择:

1、准备好承受自己的付出付之东流而带来的心理落差,从而及时止损,选择重新开始。

2、 对自己过往的付出,觉得可惜,不甘,继而进行死磕,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样只会加大你的沉没成本,对你的愿望实现毫无帮助可言。死磕会让你耗尽所有资源,最终一无所得。

理解沉没成本,只考虑之后要付出的和可能得到的,去忘记之前已经付出的成本,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这样才能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近。

比如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了一个夕阳产业当中,无论你怎么努力,付出多少心血,都不可能得到同等的回报,因为你选错了通道:你是持续付出,死磕到底?还是重新更换通道,重新开始?这就要看你如何看待沉没成本了。

Q4、请回忆并简单描述你是否遇到过人脉关系僵局,你是如何破局的,描述你的解决方案?

读了张萌萌姐的巜从受欢迎到被需要》,了解了人脉关系理论,三点定位法,真正的高情商到底是什么?圈层法则,价值锚点等等这些内容。

回想起自己刚入职场时,由于对这些内容不了解,碰到很多人脉关系的僵局,当时的自己采取的方法是逃避,结果导致关系越来越僵,以至于最后自己陷入困境。

思维决定行为,所以要想改变行为,就必须要先提升自己的思维。

Q5、如果用自己的语言向他人解释swot分析法,你将如何表述?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在人脉管理中践行这个法则的?

S是strengths,指分析对方所具有的优势。

W是weaknesses,是分析对方的劣势和缺陷。

O是opportunities,代表分析对象所具有的机会。

T是threats,代表分析对象所面临的威胁。

SWOT模式是把你预设的方案和对方的提议放在一起做对比分析,分析的重点在于,前两点分析是站在你自己的立场去考虑,判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后两点的分析,就要转换立场,站在对方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判断,重点观察你预设方案中哪些是可能会给对方带来损失和威胁的,对方重新提出的方案中,哪些是对方关注和希望得到的。这是我们重新制定方案的基础。

在实践中,我会充分考虑双方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会考虑自己的立场,也关注对方的提议,因为对方的提议就是对方所关注的重点,也是对方利益所在,然后把自己的利益点和对方的利益点进行充分的整合,力求达到共赢的局面。

四、启发与收获

1、理解了高情商不仅仅是会说话,会说话只是高情商的一个结果。除此以外,应该找到自己的价值锚点,并与别人需求产生链接,为你带来价值,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2、5g时代要注重打造自己的数字化名片,一个高情商的奋斗者,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线上形象,这样才有利于最终变现。

《最富足的投资》读书笔记 篇10

这本书是昨天,昨天下午午觉结束后阅读完的,在我没打开这本书之前,我对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肯定干货满满,最富足的投资干货,一定在这本书里,但是当我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我才发现,这本名字叫最富足的投资的书,原来是以一个对两个女儿充满爱的父亲的角度写下的最富足的投资。

以父亲的身份和爱,给自己的孩子们写了一本书,这本身就是一件被爱环绕的富足的投资。

之前从来没有对罗杰斯这个华尔街传奇人物有了解,直到阅读完本书后才大体上有了一个了解,可能是因为本书本身也没有强烈的体现其投资意识,因为毕竟是写给孩子的书嘛,但从中也足以看到这位人物的投资远见。

罗杰斯看到了21世纪是中国的,生在21世纪的中国是让中国人骄傲的,我又觉得自己真是幸运生在这个时代,所以在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要掌握好汉语和英语,感觉汉语和英语就好比翅膀,少了一个就无法在21世纪自由翱翔,这是我能看到的最直接的干货了,所以说由此引发出来的说话能力,演讲能力也必须重视。

我们为什么需要读书? 篇11

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阶段以后,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学说”。这套“学说”让他在心理上自给自足,找到平衡。只有平衡了,人才能正常的生活、学习。这是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它容易让人形成一种很强的自我保护、自我封闭意识。当遇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观念进入时,就可能出现有意识的或下意识的排斥甚至反抗。如果他们已有观念中有错误的或落伍的,外来的又是正确的,那么他们就失去了更新、弥补、提升自己的机会。一些遗老遗少和抢残守缺的人属于这一类。

任何人要想进步,都必须时刻以开放、正直、勇敢的心态、胸怀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像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一个国家都这样,一个人更应如此。要想使自己强大,就必须改革并开放。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得学习。

学习的方法很多。其中向书本学习,向书本的作者学习不失为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书本及其作者不是指科技书与相关专家,而是文史书哲学书和文学家哲学家。当然了,如果你想学习一项技能赚钱养家,请学习前者。

同时学好后者会更好,学习前者只是针对某一领域的人,学习后者适合所有人。

有人说,社会才是真正的大课堂,要学习修炼可以在社会中进行。可多数人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被污染、同化、压爆了。定力不足,智慧不够的你如何在物欲横行、诱惑满天飞、陷阱随处可见的社会里混得下去、混得比别人好?

你或许要问那不就是学习修身养性吗?学习文学不如学习佛学,佛学里才有大智慧。这一点都不假,可禅宗别教,不立于文字,靠的是个人的灵性悟性,一般人有这个能量吗?你可能会说先创造物质上的富裕再考虑这个,而且修身养性一类的精神活动的进行必须有物质条件的提供。这一点也很对,可前者水平的高低又不完全受后者多少的限制。品德高尚的人可以很贫穷,亿万富翁不见得品质有多好。所以进行内在修养的人不可动不动就拿先等有了钱再说之类的话来搪塞,来自欺欺人。

前天在合肥晚报上看到蜀山监狱开设了图书馆,好多犯人都在里面如饥似渴的读书。想象真是为这些失去自由的人感到惋惜,要是没进来的时候就知道读书这么重要该多好啊!外在物质的创造与内在精神品质的修炼可以同时进行,二者并行不悖,而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者的关系就像电脑配置中的硬件和软件。不继承先人遗诣,没文化积累的一些只注重物质金钱的人就像硬件很强大先进,而与之匹配合用的软件却低级、弱化。这样装备的电脑是很难运转良好,运转长久的。

这种现象也可拿暴发户及中六合彩的人来比喻。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拥有大量金钱的因素中智慧所占的比列极少。由于缺少智慧,也就缺少了相应的合理驾驭如此之多金钱的能力。不懂得科学投资、合法经营等长久生存发展的经营理念的他们,大多是守财奴,坐吃山空。没有智慧的心里也必然不会空着。必定会有其它不是智慧的东西充斥其间。一些乱七八糟的不是智慧的东西往往会使他们心烦意乱,迷茫失措,空虚无聊。有了钱的他们就会用金钱填补空虚,满足欲望。殊不知欲望是无底之渊,岂能是金钱能填满的?于是挥霍无度,不知节制,进而滋生骄奢淫逸,醉生梦死。

这样的他,金钱给他带来的不是福利,而是伤害。

诚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我们所熟知的暴发户中六合彩者,如若后来坚持过来,必定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意识到内在的重要性,弥补了内在的不足。

内在智慧的多少决定了人生历程的高低。

你或许又要问文学,哲学及其作者们有这样的魔力吗?他们搞的文学,哲学好像与我们平常无关。他们只是自娱自乐,甚至是自寻烦恼的一类。可我要说的是真实情况绝非是这样。

一个人包括人类的整个形式。一个人的痛苦和快乐与其他所有人类有相通相似之处。一个人在快乐中分享人类的美好,在痛苦中探寻、破解人类的局限。懂得文字记录的作家们以文学、哲学的方式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而且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们继承了民族的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民族的灾难而悲悯而反思,为民族的未来努力探索,积极实践。他们是民族的先锋,人类的精英。

真正的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比如周恩来、李嘉诚、爱因斯坦,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各自领域内的伟大人物,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内在时刻都在进行的修身养性同样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内在的精神品质决定了他们看待问题的深度、广度、远度。他们外在的身份是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其实他们也多半是个文学家,哲学家。建国后,毛泽东的床头常放的书中有鲁迅文集,现在的我们的温总理常看的是《沉思录》。

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等带领人类完成物质上的富足,而文学家、哲学家等为人类完成内心世界的充实完善。

这些是文学家哲学家的历史意义。也别小看了文学和哲学。文学、哲学等形式的艺术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力,一种有别于其它的软生产力。它们在社会变革前已经出现,在社会变革后还未结束。它们为社会变革鸣号、引导,也为社会变革治愈、疗伤、直至回复元气。二战后呼吁和平的文学的掀起以及文革后“伤痕”文学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证。

读那些伟大的文学、哲学作品是一种精神活动。它的功用在于让人时刻保持自省,反省,让人在忙于生活的同时保留更多可能性的思想空间,让人自我突破,自我完善。书真的很好,读书吧!

上一篇:大一高数心得体会下一篇:管理问责反馈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