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他们需要的爱

2024-12-03

给学生他们需要的爱(通用12篇)

给学生他们需要的爱 篇1

爱学生,就要给他们自由作文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姑娘向母亲问起爱的真谛,母亲让她抓起一把沙子,姑娘抓起沙子后唯恐沙子漏掉,所以紧紧的握着,越是用力,沙子漏的越厉害,姑娘生气的把沙子全扔了。母亲微笑着用手轻轻捧起沙子,沙子乖乖地呆在手心,并没有多少流出来,姑娘会意地笑了。

看过这则故事,我感悟很深,想起在教学过程中,我犹如恋爱中的男女一样,紧紧地抓着那把沙子,唯恐自己对学生做的不够,课讲的深之又深,管理上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觉得自己如果 没有考虑周到便寝食难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要求自己备课充分、讲解透彻、批改认真,而没有注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在管理班级上事事关心、细致入微的处理每件事,而没能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自己事事、时时处于被动的地位,并且一旦学生和自己产生冲突,往往就会有一种愤世嫉俗的感觉。把沙子抓的太紧了,沙子流完后,我什么也没有。

用手轻轻地捧起沙子,这是多么好的一种做法呀!在这一学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开始试着放手,变“抓”为“捧”。

在教学时,我尽量少讲,而让学生总结领悟,变夸口夸夸其谈为学生自己体会,许多数学的定理都是由学生总结,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由学生分组讨论、讲解、总结类型和解题方法。作业自选并由学生部分批改,测试卷由数学小组长批改并讲解,课代表负责全班数学作业及试卷的`情况处理,并在教师没有批改作业时批改作业。刚开始我并不放心,时常插手。慢慢地我发现他们完全能处理好。在第几次月考中,我们班领先于其他班,而在下期期中考试中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位居三个班倒数,期末模拟测试中我们班又较领先。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同时也感到很大的压力,这种方法我是第一次用,不敢保证在期末考试和以后的考试中永远优异,但我一定会尽力去做的更好。

在班级管理上我一改往日做法,从本学年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由于班内学生以前几乎没有人做过班干,我也并不太清楚学生的个人能力,所以前半学期用的方法是全面放开,大面积培养,凡是可能有能力和都加以任用,在期中考试后确立了由郭佳星、孟娇、郭迎春组成的班委,并且大胆放权,班内事务每周由一人全权负责,其他班委协助。课代表全权负责本科学习,可以安排作业布置复习等,并可代教师上课。现在班内纪律良好,学风浓厚,班级管理逐渐走向自律和自主。回想起前半期有学生给我写信说班内太乱,因为管的人太多,管的乱七八糟,我就有此退缩,觉得还不如象以前那样直接安排好班委。现在看来,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他们管理比教师管理效果更好,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班委组织合理,班主任只要做好指导就可以了。曾经有几次班委处理班级事务时我很想插手,幸亏我没有插手,他们处理好的超出我的想象。

沙子抓紧了就会流完,学生管紧了就会相反。在这将近一学年的教学改革中的体会更深,用我们的爱心捧起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信任他们,那我们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给学生他们需要的爱 篇2

关键词:民主和谐,讲练结合,互问互答,发挥主体性

近十年,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 关于课程理论每位老师都能说出它的要旨, 我们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学生不是教师改造的被动的客体, 而是一个能动的主体, 他的发展只能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实现。所以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课堂是他们的舞台。老师在平时教学真的是这样做吗?据我了解, 目前在学校的一些教学活动中, 往往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一是盲目标新立异, 不重实效。语文新课强调“人文素养”“自主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跨领域学习”等, 其相应的教学模式应是有趣导入, 整体感知、情感陶冶、品位鉴赏、拓展延伸等。这样确实能增强学生的兴趣,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在听课评课活动中, 也发现部分教师为创新而创新, 语文课如脱缰之马, 教学目标不明确, 基础学习任务完不成, 课堂上看似轰轰烈烈, 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有的教师一味地对学生大加赞赏、肯定, 结果使学生处于兴奋之中, 课堂活动乱而无序, 致使学生收获少, 基础知识不扎实, 整体水平下降。二是穿新鞋走老路, 不堪重负。广大一线的教师迫于学校要求分数的压力仍是不放心, 为了追求效率, 让学生少走弯路, 绝大多数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有时在上公开课的时候, 才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 充其量就是走走秀而已。平时关上门还是走老路, 老师讲得是眉飞色舞, 学生听得是昏昏欲睡。然后, 用大量的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十年的课改并没有出现预设的结果。重视知识传授, 轻能力的培养;重教材的灌输, 轻教法的改进和学法的指导等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充分相信学生, 把课堂让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还精彩于他们。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这里, 我要说最要紧的授之于欲, 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 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 主动去探索。

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呢?教师应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 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 把他们看作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了解并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需求和愿望。如通过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去了解、沟通学生心灵, 努力创建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展示的语文教学情境, 使每一个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师要多激励赏识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成长动态, 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以适当的正面评价和表扬。多给学生一个笑脸, 多给学生一句安慰。学生就不会担心答错了会受打击。很难想象, 一个严肃面具笼罩下的教室, 会有生动活泼的课堂。

二、从学生个体来说, 听说读写结合, 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听说读写其实质是新课标理念的具体化, 新课标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语文学科特性, 其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其本质与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质的区别。一方面, 体现在是开放环境下的听说读写 (即大语文教学观) , 包含多渠道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另一方面, 在培养学生四项技能过程中, 是学生自信心激发、应变能力、情感体验的过程。听说读写结合就是老师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耳……就是让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动起来, 从而使他们的脑细胞功能处于兴奋状态。参与性、积极性就更高了。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牢固的, 思维是活跃的, 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例如, 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 不但让学生充分地品说人物, 课后小组合作演精彩的课本剧。最后, 还进行《皇帝的新装》续写。这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为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大的空间。

三、从学生群体来说, 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愿望, 希望自己是发现者, 探索者。《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 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 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根据教学实际, 从以下两方面来谈谈合作学习的形式及效果。

1.“互问互答”方式的采用。例如, 我在自读课文的学习时, 把学生分为提问组和回答组, 让组内各成员根据课文内容, 互相合作提出问题并讨论好答案, 或回答别组提的问题, 进行学习小组的竞争。就有点类似刘三姐对山歌的形式, 这样做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又培养了他们的协同合作能力, 自学的能力,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不喜欢吗?

2.多元化阅读方式的采用。我们语文组在我校主体教育的大课题下, 提出了“导——探——点”诗歌主体教育模式探究。该课堂模式的基本框架如下:妙导激趣→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如我在教学《使至塞上》, 采用的学法是两次不同任务的合作学习。第一次以合作解决诗句理解的疑难之处分组。第二次以兴趣爱好赏析诗句分组, 可分为朗诵组、意境描绘组、绘画演绎组、语言赏析组等。这两次分组真正实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 让每个学生在本课中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发展。课堂成了学生们进行“才艺”展示甚至是“才艺”比拼的舞台。学生争相出彩, 课堂精彩纷呈。必要时, 教师可作精要发言, 提升课堂品位, 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生生交流, 师生交流;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师生共鸣。

当然, 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有很多, 只要教师善于总结, 就会发现我的说法只是冰山一角。

四、从教师预设来说, 巧设“开放题”,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所谓"开放题"就是指题目的答案不确定, 不唯一的问题。这种题型在教学中体现为师生与生生之间是合作者、朋友的关系,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协同合作, 组与组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扩大了学生信息接受量, 培养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 在教学中, 让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交流, 可使他们的想法更具体、更充实, 学生在多向交流中主动参与学习, 不断深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齐新旭的《新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转化后进生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篇3

【关键词】后进生;关爱;耐心

在我们教育生涯中,有一种群体不容忽视。他们是我们在教育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的一种类型,对于他们,我们总是想尽方法,却又伤透了脑筋。他们就是所谓的“后进生”。

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一、分析原因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经过研究,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二)学校原因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3)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

(三)社会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2)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

(3)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在长期的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专家们认为社会方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的主要方面有:①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限制未成年人消费问题;②媒体宣传上不适当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问题;③未成年人走上不良道路后社会该施以怎样教育;④未成年人遭受暴力侵害的法律支持及社会支持。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二、满腔热诚,奉献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场“持久战”

我们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要做好充分的时间准备。教育后进生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绝不是一次的谈话、一点的关爱、一句的表扬就可以一劳永逸的。

四、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场“耐力战”

我们首先要耐得住的就是学生的“反复无常”,更要静下心来思考的寂寞,还要耐得住自己的付出短期得不到回报的痛苦。只要我们比学生有耐力,我们就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战役”。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爱”坚持下去,我们更要让我们的努力坚持下去。

五、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场“心灵战”。

班主任应该是心灵世界很丰富的人,把学生当“人”看,就要对学生付出爱心,观察细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只有让后进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力量,自身的价值,对未来怀有信心、怀有希望,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如何给学生以自信心呢?利用他们好表现的特点在课堂上多多创造让他们表现的机会,然后给予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提升他在班上的影响力;利用他们头脑灵活的特点,每天给他布置任务,并及时考核和鼓励。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一定会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六、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

七、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因此,我们在转化后进生的时候,一定要有爱心,全心全意地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其次,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我们要期待!慢慢走,迟开的花也很美丽,也许比一般的花更美丽,更娇艳!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学》.扈中平李方张俊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班主任》.北京教育科学院主办,2002年第1期

[3]《中小学德育》.广东教育厅主办,2001年第5期

[4]《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魏书生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

[5]《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范才生、钟志贤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

[6]《教学艺术论》.李如密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

给学生他们需要的爱 篇4

第二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的演播室举行。颁奖典礼仪式隆重而热烈,孩子们用纯真的歌声和呼唤,发自肺腑地向老师致敬,让在场的观众激动地流下热泪。

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部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评选“最美乡村教师”的初衷和归宿。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今年已经是第二届,活动于6月11日正式启动。该活动面向全国846万扎根乡村的普通教师,通过寻找、发掘、宣传他们中间的典型代表,展现乡村教师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引导更多的人关心和关注农村教育、支持和帮扶乡村教师及农村学校,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教师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支柱,还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简陋的教室中为学生授课,用微薄的工资生活,甚至还会用这份微薄的工资来资助更为贫困的学生。他们中,有34年间坚守湖北郧县最偏远的教学点,背送两代学生过河上学的邹桂芬;有创办了全国首个留守儿童寄宿制村级小学,用一片爱心为留守儿童创造温暖的家的陈万霞;有罹患鼻咽癌中晚期,却仍然带病上课,带领学生取得全县中考第二的优异成绩的郑爱华……

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过程中,媒体人也一次次被乡村教师安贫乐道、传递知识灯火的人生选择所打动;媒体人深入乡村、大山的脚步和足印,明确回答了新闻媒体的定位在哪里、坐标在哪里、根在哪里的问题。在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表示,“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将进一步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介形式,调动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将活动打造成一个持续的长期的文化帮扶平台和社会公益品牌。这项活动必将凭借其丰富的活动形式、充实的活动内容、生动的情感表达、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为央视和光明日报打造公益品牌行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以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是央视、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的“海陆空”联合作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说,这项公益活动的社会效应是多方面的,它既是推动落实国家关于农村教育发展各项部署的有益尝试,也是新闻媒体通过主动设置议题来引导舆论、弘扬核心价值的一次宣传实践,还是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和帮助乡村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爱心之举。

《他们需要关爱》教案 篇5

大家好,我今天说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关爱》程,第三单元《他们需要关爱》第一时。

一、说教材

本是有xx新学校研究中心开发,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题组编写的中小学德育创新与发展----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实验程,三年级用书《关爱》程的第三单元《他们需要关爱》,第一部分“故事与思考”。这个故事是关于长大与担当的故事,特别需要老师留出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和体会。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当身边出现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教师要启发学生建立起长大与责任,行动与爱心之间的联系。

说教学目标

能说出老人和病弱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方便,通过观察,总结他们在不同场合需要哪些帮助,得出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结论,培养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回想自己乘坐公交车的体验,说出车上需要关爱的人以及为什么需要关爱。

教学难点:由于地区原因,大部分学生没有乘坐过公交车,没有体验过给别人让座,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体验。

三、说教法

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是要让学生在与社会中的他人相处过程中去感受世间的温馨与关爱,这一单元主要以小学生会频繁接触的公交车厢为社会缩影,通过让孩子观察公交车上各式各色的人物和交流与他们相处的经验将关爱他人延伸至整个社会大范围。

四、说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2、学生大声说出看到的图片内容。

3、师生交流乘坐公交车的经历及趣事。

4、读故事,回答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奇奇长大了?

(2)和奇奇一起上车的老人为什么没有做到座位?

(3)在公交车上需要给哪些人让座?为什么?

(4)你乘坐公交车时给别人让过座吗?、总结我们在乘坐公交时要给哪些人让座,因为他们需要关爱。

6、我是关爱小天使,帮助他人我能行

(1)小组交流。

(2)完成表格填写。

(3)小组展示。

他们需要关爱》教学片断反思 篇6

又到《品德与生活》课了,上课铃声刚停,我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与往日不同的是,今天我的手中多了几条丝巾。自然,学生的眼中就多了几分疑惑:今天老师拿丝巾干什么?此时,我仍没有说话,而是叫了几名学生到了讲台上,没等学生反应过来,他们的眼睛便被我用丝巾蒙住了,“现在请你们走回自己的座位,装好自己的用具离开教室。”于是台上的几位同学行动了,然而,这样一个在平时看来很简单的活动,今天完成起来却是如此的困难。虽然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但还是无法完成任务。在同座的帮助下,他们才走出教室。这时我出示了第一个问题:“由刚才的活动,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明白了,顿时,几十只手举起来了,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

生1:“老师,在我的眼睛被蒙住的一刹那,我明白了眼睛对人们是多么重要,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眼睛。”

生2;“突然之间看不见了,我感到非常害怕。”

生3:“我在回到自己座位的过程中,感觉这段路特别的长。而且,我还很多次地撞了桌子和凳子,身上很疼。”

生4:“我在整理书包时,一点都不方便,把书包弄得乱七八糟的。眼睛看不见真是太不方便了!”

生5:“我看到他们蒙着眼睛回到座位时,感觉很好笑,看看到他们整理书包那么辛苦,我又觉得他们实在是太可怜了。”

生6:“我感到了失去光明的人,生活是多么的痛苦,生活会很不方便。”

生7:“我感受到了盲人的痛苦,他们需要人们的帮助。”

生8:“健康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生9:“我们要帮助身边的盲人。”

……

点评:“换位体验”这一活动形式是令学生喜爱的,此活动可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残疾人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痛苦,从而唤起内心的同情。而且全体学生可一起参与活动,人人都得到体验并从中得到教育。

教学片断2:流露真情,伸出温暖的双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边有2000万盲人,像他们这种身体带有缺陷的残疾人有8000多万,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啊!这些残疾人在每天的生活中都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他们需要身边的人来帮助他们、关心他们。小朋友们,当你在马路上、家门口、社区里遇到残疾人时,你会怎么做呢?”

生1:“如果我身边有盲人要过马路的话,我会搀着他一起走。”

生2:“如果我看到坐在轮椅上的人要上坡的话,我会帮他推轮椅。”

生3:“如果我在医院里看到盲人独自一个人时,我会陪陪他,问问他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生4:“有一次,我看到有小朋友笑走路一拐一拐的人,还学他的样子走路。我马上就走过去对他说:‘他走路已经不方便了,你还笑他,这样是不对的。还有你学他走路,当心自己也变成瘸子。’那个小朋友听了,马上就不学他的样子走路了。”

……

师:“小朋友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我们社会文明的表现。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你温暖的双手,奉献你火热的爱心,让世界永远充满爱。”

点评:关爱残疾人,要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教育,让爱心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教学反思: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品德与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细读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现成的结论去获得道德知识。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时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了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而从“体验”入手,适时地开展各项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这个案例的特点就在于:重视了学生自身的体验,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中心位置。在这里,教师并没有空洞的讲让学生如何关

爱弱势群体,而是通过创设了一个非常直观的、便于学生理解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了弱势群体为什么“弱”,“弱”在什么地方,进而受到熏陶,得到启迪。这一情景的创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抓住了学生对真情的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体验,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在今后的生活中为什么要关爱、且怎样去关爱弱势群体。由于情景创设的好,环节设计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融入到活动中,使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自觉的、而非被动的得以培养,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给学生他们需要的爱 篇7

然而,如果只是陈述剧情,那就是在浪费自己和读者朋友的时间。因为这些你们完全可以自己去观看和体验,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我专门作文表达,我想大概就是影片反映的农村教育问题以及世人的某些态度。

杨东平曾说:“中国在农村的义务教育欠债之多,远远没有还清。”其实,我想:“一个关乎人一生成长发展的大事,怎么还?拿什么还?难道依靠那些为了保研而去欠发达地区支教一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裨补阙漏?”

以前国家不富裕,办农村教育确实缺钱;但现在如果谁还拿“缺钱”来为此开脱,我只能替他感到羞耻。

其实现在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而现在的农村教育,什么都不缺,就是缺老师。

改革开放的时候,国家、企业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农村人民义无反顾地奉献自己,造就城市里一个个“血汗工厂”。最后的确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可大部分农村人依旧贫困。为什么无数的农民愿意进城务工?养家糊口是一方面,社会需要他们,又是一方面。

而当他们的子女渴望受到良好的教育,需要国家在教育上给予其充分的关怀与公平时,国家回应的,大多只是年复一年喊着的干巴巴的教育口号。那里的孩子需要我们,可有能力的百般推脱,无能力的当真无能为力。我并不是否认这些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在农村教育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成绩,只是这些远远不够。

此刻我在想:如果魏敏芝和水泉小学的事情没有接触到新闻媒体,没有获得这意外的帮助,那电影的结局会怎样?恐怕应是悲惨的现实之痛。

年轻的时候,满怀抱负,扬言:“等我以后有实力了,一定回报社会。”只是等到那一天,或许终究还是回报自己。这时“社会”就像电影中,当魏敏芝渴求那个电视台的接访人员放她进去帮她寻找张慧科(进城走丢的学生)时,其对魏敏芝所说的话:“他丢了几天,关我什么事?!”

是啊,社会好不好,他人是死是活,农村教育有多少问题……这些关我什么事?是的,确实不关你任何事。但我想,即便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也会为这个社会良好发展尽一份责任。毕竟如果周遭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社会动荡,不必说你无法像现在这般做好理性经济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你的利益能不受损,那都是万幸。

无论是出于社会责任还是同理心,我们都应该去帮助他们,不仅是他们,还有无数的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的任务的确是学习,但知识分子的任务却是时刻守护“社会良心”,并为之付出努力。

我向来不相信诸如“我们现在是学生,还没有能力去做XX事”的论调。事在人为,只要我们有这样一颗心,只要我们肯付诸行动,事情总会收到成效。

夜已深,已有困意。然而坚持作此文,一是为警醒世人,二是为勉励自己。我相信未来的某一天,当他们再一次需要我们时,自己会义无反顾,我们都将会如此。就像魏老师为了“一个都不能少”这六个字的嘱托和责任,义无反顾、不畏艰辛地跑向城里寻找她走失学生一样……一切都会变好。

作者:溯清莲

给学生他们需要的爱 篇8

一、预设目标

1、了解警车、救护车的特征和用途,知道110、119、120三个特殊电话号码。

2、激发幼儿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愿望。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德。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二、准备:录音机

音乐《汽车开来了》电脑软件《大马路》图片。

三、述程

1、《汽车开来了》进场

2、幼儿坐好,教师开电脑软件让幼儿看。

①教师引导:小朋友,看这大马路上有好多好多的车,听是什么车的声音(救护车)

请幼儿仔细看救护车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用?

如果需叫救护车,我们应打什么电话?(120)图片救护车会谁来?(医生)图片。

②继续听,这次又是什么车的响?(消防车)

请幼儿看消防车的外型,它有什么用?如果发生火警,(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应打什么电话号码?(119)图片,有准来救火(消防员叔叔)图片。

③请看警车的外型

车车是准开的?(警察叔叔)

3、请幼儿观察三幅情景画。

它们分别需要什么?

请幼儿贴看谁贴对了。

①电话号码

②车

③人物

今天小朋友都做得很好,我们下次再玩好吗?

教后反思:

音乐活泼,欢快,富有童趣。汽车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幼儿对此十分熟悉,音乐游戏:汽车开来了;贴近幼儿生活,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并通过游戏学习了简单的交通规则。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认知他们需要什么车》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561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我会当小客人》含反思》:小班教案《我会当小客人》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养成有礼貌、讲文明的行为习惯,了解做客的基本礼仪,知道该怎样礼貌做客,感受礼貌交往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我会当小客人》含反思教案吧。

教育需要智慧的爱 篇9

一、教育需要心灵之爱

教师要有积极的心态,善于研究孩子的心理,努力走进孩子的心灵。只有当教育充满了令孩子感动和难忘的东西,孩子的心灵才可以敞开,思想开始变得活跃。

案例:前年寒假的教育实验:

1.放假的下午给高三10班家长、学生一次电话沟通 ; 2.正月初一的上午给高三10班学生写一封电子信件。

预计:寒假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效果会特别好。

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进行寒假自主学习效果测试,高三10班总平均分第一,六科有五科是第一,同上个学期的成绩比,有一个跨越式发展。

二、教育需要激励之爱

哥德曾说:“如果你以现在的样子对待他,他将如其所是;但如果你以他应该或可能的样子对待他,它将成为他应该或可能的样子”。教育需要充满美好的期待,教师要善于通过激励教育提振孩子信心,教师要热切期盼孩子成长,激励孩子更好发展。

案例:黑板上书写激励语

1.学习的广度决定生命的内涵,学习的深度决定思想的高低。2.追寻心中的梦想,享受生命的成长。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三、教育需要理性之爱

教育应点燃孩子激情、唤醒孩子梦想、激发孩子斗志,鼓励孩子不畏困难、勇于挑战、努力向前。主张“八个‘x’比‘y’重要”的教育理念: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体验比名次重要,付出比索取重要,巧干比苦干重要,勇敢比退缩重要,对话比对抗重要,激励比指责重要。教育理念的变化带来了教育的活力,推动了孩子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案例:对传统班会课反思

传统班会:第一步:班主任介绍了这次其中考试年级的整体情况与班级的整体情况; 第二步:表彰了班级前10名的学生,各科前2名的学生,学习进步的21个学生,并告知有2为学生名次不变,有21位学生学习退步;第三步:班主任根据班级成绩情况做出了未来高考的预测;第四步:班主任总结了期中考试带给我们的经验与教训;第五步:班主任发出动员,要求同学们努力学习,力争期末考试有新的进展。

班会情况调查(10个学生)

①你觉得这次班会带你的是动力还是阻力?3个学生说带给了我动力,6个学生说带给了我的阻力,一个学生说没感觉。

②你觉得你们班将来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吗?他们几乎都说,我们班没有特别拔尖的学生,估计没有。

③你们怎么知道自己的学习在进步还是退步?8个同学的意见是看自己所处的名次变化,1位同学说看自己的兴趣变化,1位同学说看自己的感觉 建议:①班会要让学生做主人,不要班主任一人唱戏;②班会要成为学生精神动力的加油站;③班会要作为德育的一门课程,努力开发、创新开发;④班主任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不要为学生贴负面标签,要用动态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发展;⑤要给学生积极的、健康的心理暗示,而不要给学生消极的、错误的心理暗示。

四、教育需要力量之爱

教育要善待离我们标准较远的孩子,我们要相信在爱的熏陶下,他们会进步、会有美好的未来,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付出最大的爱心与耐心,细心呵护这些容易受伤的人,要给这些孩子持久的力量。当这些孩子体会到你的爱、你的认真、你的坚持,你对他们的真切希望,会感到一种温暖和力量。在这种温暖和力量中,孩子们终将被感化,最终走向进步之路。

五、教育需要文化之爱

创设集体优良文化,培养人文情怀。充分调动全体孩子、任课教师、家长的积极性,充分讨论,反复碰撞、凝聚智慧,统一思想,建立班级共同的价值观,研制出有班级特色的班名、班徽、班训、班规、班歌、班级理想。让所有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实现项目管理),人人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开发出有文化特色的主题班会,各次主题班会由各个项目组轮流承办,人人都为班级发展出力。孩子们在共同建设班级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自己快速成长。

六、教育需要智慧之爱

智慧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教师太重要了。比如一个好学生忽然和某个问题学生交往增加,教师提醒学生:“你小心学坏(近墨者黑).”为什么教师不反过来想一想,这位好学生可能使那问题生“近朱者赤”呢?教师要习惯于在矛盾中思考,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思考,在刨根问底中思考,在思考中反驳自己,怎样的思考才是有智慧的思考,怎样的教育才是有智慧的教育,教师要善于在智慧的教育天地里,用自己满腔的师爱推动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案例:讲一个思想工作的案例

挑选基础最薄弱的文科10位同学、理科20位同学组建一个临时班级体,校长亲自召开主题班会,全校老师观摩,反响很好,孩子门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积极的成长

具体做法:

1、家庭情况了解;

2、通知3名家长写1000字左右的信给这30名同学;

3、30名优生一帮一;

4、3名辅导老师给这30名同学写信;

5、3名帮扶生给同学们一封信

班会:在爱中奋勇前行

一、享受亲人之爱,促进自己快速成长:照片、由孩子读父母写的这封信。并思考:父母的爱留给我们感动,我们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

二、享受同学之爱,推动自己快速成长。同上

三、享受老师之爱,促进我们快速成长。同上

四、享受校长之爱,同上

给学生他们需要的爱 篇10

①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②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③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④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⑤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⑥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⑦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

⑧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

⑨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⑩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长大吧!

(选自第19期《读者》)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说的父母框架是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要给父母以安全感,必须理解他们。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呢?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说,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可走。你赞成走哪条路?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我们要给父母安全感。(2分。如果答成了题目,只能得1分。)

2.父母框架是指他们的人生经验(或父母自己内心的标准)。(2分)

3.对比论证(1分) 作用:将父母标准下的二类孩子加以比较分析,对比鲜明,有力地阐述了标准的内涵。(2分。意近即可。)

4.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3分)

不需要语言的爱作文 篇11

我迈着沉重的步子,回到家中。我看了看,妈妈还没有回来,再看看墙上的挂钟,都六点半了,妈妈怎么还没有回来。我万分焦急地等待着。突然,外面传来了妈妈那熟悉的声音。我欢呼着来到门口去给妈妈开门。妈妈回到家后,就赶忙来到厨房里给我准备晚饭。我想起了老师布置的特殊作业,就来到厨房。灯光下,我发现妈妈的头上平添了几根白发,额头上又多了几道皱纹,疲惫不堪的妈妈又显得苍老了许多。

这时,妈妈依旧在准备着晚饭,丝毫没有觉察到我在注视着她。我想了想:爱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达的,爱应该从行动中体现出来。妈妈累了一天了,我去给她捶捶背吧。想到这,我悄悄来到妈妈身后,给妈妈捶背。妈妈调过头来,看着我,她的眼眶湿润了,面带微笑说“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体贴妈妈了,真是个好孩子,妈妈今天忒真高兴。”

孩子犯错时更需要我们的爱作文 篇12

今天下午,我在回家的路上经过河东医院,正赶上幼儿集中打预防针。迎面看到一位老人推着个小男孩,可能是打针受到惊吓的缘故,孩子在后座上不停地哭喊着找妈妈,这时我突然看到匪夷所思的一幕,这位老先生转过身,怒目以对,用手指狠狠戳了几下孩子的小脑袋,孩子经这么一折腾,哭得更凶了。

回来的路上,我不停地在想,我的孩子犯错或遇到麻烦时,我是不是做到了心平气和,一如他优秀时出色时那样对待他呢?如果那个人是我,我会怎么做?训斥孩子不许哭,还是和颜悦色地抚慰他,不管过程多久直到孩子平息?

行走中,一个多月前的一幕又映入脑海:儿子的新学期进入状态很快,成绩也非常稳定,各方面的表现也很优秀,但是粗心的毛病有时依然“严重”。数学第六单元测试考了92分,有两道题是直接把数抄错了,我对这样的粗心有些恼怒,罚他把错题重做十遍,还在旁边恶狠狠地盯着他。后来,儿子去上厕所时,告诉妈妈,我在他身边他很紧张。爱人就叫我出来跟我说:“你看看你,像苦大仇深似的,把儿子当仇人了!”“我有这么狠吗?我和儿子是哥们。”“你呀,儿子优秀时是哥们,犯错时就是你的仇人了。”爱人跟我说。

爱人教育孩子很有耐心,有办法,伟伟也非常佩服妈妈。在我们家里,用官方的话讲,就是特别善于处理“复杂矛盾”的人。

听了这么一说,真是有些后悔,刚才我的态度冷得一定让儿子准备穿上棉袄直接越冬了,目光也一定带着一股寒光剑的杀气。

这学期数学测试了八个单元,伟伟拿到了冯老师发的七个小喜报,其实表现是不错的。只是,我只想看到伟伟优秀的一面,不能容忍他犯错,是这样的.自私心态在作祟!

事后,伟伟也接受了我真诚的道歉。

孩子犯错或遇到麻烦时,心态也很敏感,再被训斥或惩罚,情绪一定更加低落,精神更加紧张,这时的横加责备可能于事无补,还会把孩子从我们身边推远!

孩子犯错或遇到麻烦时,因孩子而异的批评是必要的,但更需要爱的抚慰,更需要理智的疏导,这时心平气和的沟通一定是孩子最愿意接受的方式。这样既能维护孩子的自尊,也保住了他可贵的积极性,实际上更容易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什么比孩子会自我反省更让我们欣慰呢?

上一篇:电话费补助的申请请示下一篇:谈恋爱浪漫想法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