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自由生息教案

2024-10-18

让他们自由生息教案(精选5篇)

让他们自由生息教案 篇1

让他们自由生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瑞、筋、镶、嵌、僻、贱、赴、啄、屑;会写:钢、筋、政、统、守、染、联、占、尊、叉;掌握词语:钢筋、市政、统一、守护、染绿、联合国、独占、尊严。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学习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谈话导入

现在世界上现代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建设的越来越先进,你都知道哪些大城市?这样的大城市有什么特点?

瑞士的日内瓦是什么样的城市?这座城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1)自学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2)课题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

2、学生自学

3、成果展示

1)先后出示带会认字的词语和带会写字的词语,生字都标注拼音,学生根据拼音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3)指导书写几个生字: “统”不要少了一点,“染”不要把“九”写成了“丸”,“尊”字不要少了“酋”中的一横。

4)从野草和鸟儿的这两方面描述日内瓦人“让它们自由生息” 讨论·解疑 鼓励大家提出问题 反馈·总结

1、我的收获„„

2、我想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采用的是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 2-6 自然段,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抓住重点句,了解日内瓦人是怎样让“它们”自由生息的。

学习难点:

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认识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复习导入

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从野草和鸟儿的这两方面描述日内瓦人“让它们自由生息”。)

2、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默读 2-4 自然段,一般的现代城市和野草是什么关系?它们是怎么对待野草的?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2)默读 5、6 自然段,思考日内瓦人怎样让鸟儿“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

3、成果展示

⑴ “但是,日内瓦人对野草的态度却有点儿不同。” ① 一般的现代城市和野草是什么关系?它们是怎么对待野草的?(水火不相容的死对头)

② 在日内瓦,“随处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在路边、树下、楼旁、城市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 “凡„„都„„”总之,野草、野花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生长。

③ 不仅如此,“它们还能得到园林工人定期的修剪和养护”。植物园一面山坡上的野草与人工草皮错落有致地分布,“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这些都表明日内瓦人对待野草像对待人工草皮一样喜爱。

⑵“日内瓦的野草染绿了城市,还被当作牧草” “展示了一幅田园牧歌风光图”。

① 日内瓦人是重视野草的价值的?

② 抓住“田园牧歌风光图”,展开想象,说一段话(或写一段话),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在联合国欧洲总部万国宫的巨大院落里,有一面山坡由野草独

占„„展现了一幅田园牧歌风光图。” ⑶日内瓦人是多么爱这些鸟儿呀!

①“这里没有人提笼架鸟,欲把天下珍奇鸟类都关进自家笼中独赏”。

②“从„„白天鹅,到„„黑乌鸦,都有人投喂„„从未听说过偷捕和滥杀„„”

⑷鸟儿跟这里的人们是多么亲近哪!①“这里几乎所有的鸟都不怕人,一见有人喂食就飞来讨要。” ②不少老人“定点定时”喂鸟,鸟儿“准时赶来‘赴宴’”,“在老人指尖上啄食”。

⑸“日内瓦人把整个城市都营造成一个鸟儿的乐园。”

⑹ “在鸟儿的乐园里,连小小的麻雀也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 ①哪里看出麻雀活得自在?

②什么叫做尊严?为什么说这里的麻雀活得有尊严?讨论·解疑 回顾全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⑴ 这篇课文是按照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式叙述的。⑵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①“也”说明什么?对什么而言?

②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过渡句。)反馈·总结

1、我的收获„„

2、我想说„„ 教学后记 作业反馈

教学一得

让他们自由生息教案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启发,自信心,教学方法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技术成为中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每个做家长的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心愿。在教学实践中, 我认为,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为他们创造一些必要的学习条件, 让他们在自由的天空中描绘自己的人生画卷, 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会发展得更好。

一、耐心启发, 不因成绩论智商

一些同学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 但品质是好的, 只是因为学习没有信心, 起初我让他们认真听讲, 学习Word、Excel等办公软件, 他们没有兴趣, 而全班的同学也是一样, 可是一次我和几名同学谈话, 了解到他们爱好硬件的知识, 于是我就从这里发现了他们的闪光点, 让他们进行简单的联机过程的训练, 经历了几节课的训练, 他们的兴趣提高了, 也愿意学习了, 就这样他们逐渐地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热情。教育的含义必须超越传统的界定, 在时间和空间以及活动的方式上, 教育的概念应该拓展。任何教育, 不论是活动、观念, 还是采取的任何措施, 只有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 它们才是有效的, 为使学生能“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我们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关怀, 走进他们, 成为他们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 给他们的一生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生学习和操作计算机之前, 必须先破除学生在学习心理上的阻力———神秘感。经调查, 我们发现在乡镇中学有90%以上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 使得学生对计算机虽有好奇心却缺少学好计算机的信心。要破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学生只要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就有了学好计算机的信心。对此, 我们做了一次试验:把新初一年级2个班分成两组, 一组在没有了解计算机任何内容的情况下, 直接让学生到机房上机操作, 虽然上课时教师在让学生操作前作了详细的讲解, 但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很少有同学能完成操作任务, 有的学生甚至缩手缩脚, 什么都不敢操作, 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不能实现;另一组在让学生实际上机操作之前, 我们先用一节到二节课的时间, 给学生简要讲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作用以及计算机的各构成部件和它们的作用, 之后再上机操作时, 学生的心里有了底, 操作表现积极, 敢于动手实践, 大部分学生能很快完成操作任务, 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也比较容易完成。其次, 要让学生成功完成三个到四个操作任务, 给学生一个能够驾驭计算机的感觉, 增强他们学好计算机的信心。这些操作任务简单且容易上手, 比如改变桌面背景和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这些操作学生只需用鼠标轻轻点击就能完成。当学生看到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地给计算机改头换面, 或者看到屏幕保护程序那形象、直观、和谐的声音与图像融洽的画面时,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也增强了学习计算机的信心, 也就有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

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 还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 坚持“以用为主, 培养能力”的原则, 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飞翔 篇3

我是在接受新教师培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新的课程标准,虽然我没有亲自经历过旧模式的教学,但是我是在旧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在刚刚接触到新课标的时候,我感觉到它是我要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带着许多困惑,我认真地参加了新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学习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我一遍遍地阅读《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相关的资料,认真理解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当我站在讲台上用的课标要求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真的很快,是他们比我们上学时候聪明吗?我想不是的,是新的课程标准准确地抓住了孩子们的特性,让他们真正地从心里热爱学习,乐于探究。我的课堂非常的活跃,孩子们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也非常牢固。兴趣让学习变得不再枯燥,孩子们把学习融入了生活。

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迷茫,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学习知识,只要给他们一条正确的思路,学生么就会积极地在这条路上动起来。

《开学第一天》是我走进课堂的第一堂语文课,我让他们每读一段话就参考书中的语言做一个表情,孩子们非常兴奋地做着各种表情,很快地就理解了课文,并且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能够一字不差地将课文背诵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强调让孩子们用普通话进行语文学习,用标准的语调来朗读课文。

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新的课程评价方法让孩子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学习,学得更加高兴,兴趣也更加浓厚。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倾听别人的意见,小组长学会了领导自己的组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非常明显。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课后,他们会主动找我聊天,和我交心。新课程让我与孩子们更加亲近了,每每想起与孩子们建立的这种感情,我内心总会感到无比的激动与幸福!

我想我是幸运的,在进入教师行业的初始,我就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启迪了自己的心灵,我和我的学生都受益匪浅,我想我会在它的指引下让我的学生拥有广阔的天空,让他们自由地飞翔。

《让它们自由生息》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虽然„„但„„”的用法,能用它们说话。

(二)能力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采用的是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日内瓦人是怎样让“它们”自由生息的。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采用的是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瑞士日内瓦是一座世界著名的现代化城市,它以油画般的湖光山色闻名遐迩。让我们再次走进日内瓦,去感受它那自然的气息。齐读课题。

二、回顾呈疑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题中的“它们”指谁吗?(板书:野草 鸟)是谁让野草和鸟在哪里自由生息呢?

2.了解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

3.你们提得这些问题很有探究价值。请你们打开课本,翻到第63页,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了野草在自由生息,哪些自然段又让你感受到鸟儿在自由生息?

三、重点探究

1.学习“野草自由生息”的部分

(1)在我们看来,野草和现代城市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的死对头。日内瓦人是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呢?我们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2)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主学习。自读提示: 读一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找一找:找出“日内瓦人让野草自由生息”的相关语句。悟一悟: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汇报交流。

师:日内瓦人是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呢?你找到了哪些句子,你的体会是什么?

(4)小结:正是因为日内瓦人对野草的态度有点儿不同,所以野草在这里随处可见,野草在这里自由生息。(板

书:随处可见)

(5)引读句子: 日内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随处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6)体会“虽然„„但„„”的用法,并说话。(7)想象“田园牧歌风光图”。

(8)小结:正是因为日内瓦人对野草的态度有点儿不同,所以野草在这里自由生息。其实课文的3、4自然段都是围绕这个句子来写的,它起到了概括作用,同时引出下文,它就是这几个自然段的重点句。老师画上了横线,也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课文中做上标记。

2.学习“鸟儿自由生息”的部分

(1)日内瓦人又是怎样让鸟儿自由生息的呢?课文的5、6自然段也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它们与3、4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差不多的。我们可以怎样来展开学习呢?

(2)浏览学习建议,学生合作学习。建 议:

浏览课文第5、6自然段,找一找这两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想一想围绕这个重点句每段分别写了哪些内容,读一读相关的语句,用简要的语言在小组内说一说。

(3)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4)师生合作读第5自然段相关内容。

请你们拿好书本,看到课文的第5自然段。手捧一本书,犹如蝴蝶舞翩翩。你们的姿势真美!请你们用课文当中的句子来回答老师。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这里没人——,这里从未听说过——;这里有人——,这里还有人——。

(5)多种形式朗读游客与麻雀一起就餐的句子。(6)想象说话:此刻,如果你就是一只生活在日内瓦的的小麻雀,你会怎样告诉游客你快乐的生活?

(7)师:可见,在这鸟儿的乐园里,连小小麻雀也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联系课文内容,你对“尊严”一词有着怎样的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又见到过怎样的景象呢?

(8)小结:正是因为小小麻雀的自由与生命得到了日内瓦人的尊重,所以小小生灵才这般对人毫不戒备。(板书:毫不戒备)

四、总结升华

1.在日内瓦,除了小小麻雀,还有谁也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仅仅只有野草和鸟儿吗?课题中的“它们”指的就是谁?(板书:„„)

2.花草树木,飞鸟虫鱼得到了日内瓦人的尊重,它们都在这里自由生息。这是一座怎样的城市?这里有着怎样的人

们?

3.是的,善良的、心中充满爱的人们让整座城市独具魅力!(板书:人 画爱心)

4.引读课题。

别样的美景,浓浓的文明气息,这是整座城市的召唤。善待自然,尊重生命,这是日内瓦人深情的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5.小结:课文从野草和鸟两方面叙述了日内瓦人是怎样让它们自由生息的,围绕重点句为我们展开了具体的描述。课文采用的是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这样写,显得非常有条理。

五、作业布置

1.精心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2.畅想未来,用一篇短文从几个方面描画出你心中最美好的未来城市图。板书设计:

让它们自由生息 / \ 野草 鸟„„

让他们自由生息教案 篇5

王淑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和着时代的节拍向我们走来。有幸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尝试者,我掩饰不住内心的欣喜与激动。然而,等我几节课上下来,却为学生的素质感到心忧:乱草一样的书写,死一样沉寂的课堂气氛,流水帐一样的作文……居然有学生在填写个人档案时将“家长政治面貌”一栏内写上“面貌丑陋”!

面对学生在语文素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孱弱、浅薄甚至是荒唐,作为语文教师,我对此深感愧疚与不安。常常自问:语文教材中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为何不能让学生为之欣悦,为之陶醉,为之爱不释手呢?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又在哪里?

一.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开展生态语文教学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总爱先把文章分成若干部分,在把每一部分分成若干层次。每层里再分析句子、甚至字词乃至一个标点。语文教师就像手持利刃的医生,把本来形体如一的文章一块块解剖给学生看。这样尽管学生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无法拼接出文章原本的美,更不用说受到美的感染了。久而久之,学生面对文章,犹如屠夫面对案板上的肉,就丝毫不去想它从前是怎样活泼的生命,只管麻木地去宰割了。

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每接触一篇文章,先安排学生朗读,在一遍一遍的读中体会老师关于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在一遍一遍的读中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感受文章内容,从而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以及瑕疵。让学生在读完之后禁不住产生说的欲望。从文章内容的复述,到文章情节的构思,从词句的选择与运用到主题的深度与广度。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教师便可以稳站讲台“排兵布阵”了:可以就文章情节安排“人物内心独白”;可以就实际问题进行“课堂辩论赛”;也可以对情节比较集中的文章编排课本剧,融欣赏、表演、评论为一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学生喜欢,学生主动,教师何乐而不为?

二.注重课文与现实的链接,实现多元对话

古往今来,大多数作家的作品都是将善恶美丑或是现实问题展示给人看。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加强课文与现实的联系。如讲授《送董邵南序》时设计“韩愈,我想对你说”、“董邵南,我想对你说”等教学环节,引发学生“如何面对竞争”的思考;讲授《与朱元思书》时可以引发“人与自然”的讨论;讲授《爸爸的花落了》可以引发学生“世上还有爸爸好”的说话练习等等。正是由于加强了课文与现实的链接,才使课文生生不息,常教常新。

三.加强课文教学与写作指导的结合,发挥文学作品的典范作用

不少语文教师面对学生成绩感到困惑:该讲的都讲了,该练的都练了,为什么还是考不出成绩呢?翻一下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写作以及句子仿写题几乎占了试卷的半壁江山,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和讲授写作的时间却很少,这也是语文教师进入怪圈的原因之一。

应明确的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和感受,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很有必要。要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色,确定写作指导的侧重点,如:在教学唐韬的《童年》时,我侧重了句子的仿写及运用。首先让学生摘出自己认为语句优美,可以在写作中借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可以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再启发学生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看看又可以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如:“朝阳爬上海面,雾气散了,一万颗金星在波涛上跳动”一句,可以在描写海边观日出时直接运用。也可以稍作改动,变成“朝阳爬上水面,雾气散了,一万颗金星在微波上跳动”,来描写站在池塘边观日出的情景。又可以仿写成“笑容爬上了妈妈的脸,怒气散了,爱的波涛在心中涌动。”来表现一次被误解的过程。……

再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抓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把它还原成“小草长”这一自然现象,指导学生怎样运用修辞生动地表现现实生活,如将“太阳升”描写成“火红的太阳悄悄的爬上了窗子”等等。

总之,在一次次生动的练习以及引导中,学生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美的语句,体验了当作家的成功感,不知不觉地减轻了创作的“痛感”,使学生悄悄的爱上了写作。

四.鼓励学生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与创新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是指那种促使人们产生新颖、独特想法的思维。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神话三则》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三个神话故事中,你最佩服那个人物?学生争相发言,大多针对故事的主人公谈我国原始先民挑战自然的勇气。这是备课时所预期的效果。值得欣喜的是,有个学生回答这一问题时,说他最佩服的人物是断足立四极的鳌,因为它为了补天牺牲了自己,在女娲补天成为世人传颂的英雄时,它仍旧默默无闻,不被人所注意,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学习,更让人感动。还有一个学生在谈他佩服的人物精卫时,用了一个“鸟小志气大”,听到这些答案,我像在课堂上发现了金子,带头为他们鼓起掌来,我肯定了他们的答案,并鼓励了他们的这种思维上的创新。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上一篇:舞蹈教育学专业自我鉴定下一篇:内科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