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学专业自我鉴定

2024-10-18

舞蹈教育学专业自我鉴定(共10篇)

舞蹈教育学专业自我鉴定 篇1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大学四年已接近尾声。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我叫XX,是XXX大学舞蹈教育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我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谨在此做自我评价。

在大学的前三年中,我学习了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理论实践知识、通过自身的认真学习和不懈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相关的课程,为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我不忘学习外语等知识,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汲取新知识,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大学四年时光里,我本着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的原则,一直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我也注重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培养广泛涉猎了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书籍,在思想方面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并加入多次参加了义务劳动和社会活动。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汇演,中小学实践教学,开办舞蹈培训班等课外活动。力求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在教师技能方面,我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这些都为我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个暑期生活我都用来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把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用到实践上来反复思考各种教学方法,以灵活的方式和通俗流畅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虽然在教学实践之初我也曾经遇到过一些困难,但现在本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已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欢以及老师的肯定。

我或许不是令您满意的,但我相信依靠努力,我将成为最合适的!我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会自强不息,我是有潜力的!

希望贵单位给我一个发挥能力的机会。

舞蹈教育学专业自我鉴定 篇2

与舞蹈创作同时, 吴晓邦就已经开始了舞蹈教育的探索, 逐步形成他独具一格的舞蹈教育思想, 并已有前人对其做过比较详细深入的解读, 但鲜有将其真正与现实的舞蹈教育体制相连接。在本文中, 笔者试图找寻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所坚持的理念与当今舞蹈高等教育中的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共通共融之处, 希望通过探索吴晓邦的舞蹈教育思想给以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以启发, 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的学科设置。

一、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管窥

吴晓邦取得令后人高山仰止的舞蹈艺术成就, 提出具有远见卓识的舞蹈教育观念, 与其受教育经历紧密相关。他与中国大部分舞者不同, 并未在童年或青少年就开始学习舞蹈, 甚至在大学阶段也并未能接受专业的舞蹈教育。由于特殊的社会与家庭背景, 吴晓邦在接触舞蹈之前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 学习过政治、经济、法律等专业, 又学习过与舞蹈关系紧密的姊妹艺术音乐, 这些经历使他站在了开阔高拔的平台之上, 提出了科学系统的舞蹈学学科体系思想。

吴晓邦先学习了芭蕾, 之后才接触现代舞, 这样的学舞经历影响了他的舞蹈教学, 他认为舞蹈应是一门表现人性人情的艺术, 而不应将人束缚于舞蹈之下, 所以他既重视遵循人体自然运动的规律来开发、认识人体, 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知其所以然, 又非常重视舞蹈的基本训练。1936年, 吴晓邦留日归来在上海再度开办“晓邦舞蹈研究所”, 首次推行以“人体自然法则运动的规律”为舞蹈基本训练的教学体系。11938年吴晓邦在上海“中法戏剧专科学校”教授舞蹈, 每节课的设置都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先教授‘自然法则’, 活动从头到脚各种关节, 根据大调式自然音节的每个音符做出符合音乐表情的动作, 模仿自然中人物和动物的各种形态, 还有很多即兴训练……除了身体训练, 在跳累的时候, 吴晓邦还给我们讲舞蹈理论。大家就席地而坐, 听他讲‘什么是舞蹈’‘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等。2”由此累积, 在吴晓邦晚年规划的舞蹈学科研究与建设的蓝图中, 对于舞蹈教学提出明确观点:“舞蹈教学不能仅用纯生理训练去追求体操技术, 不能仅用科班程式化的方法。舞蹈教学须以心灵的教育去带动身体的训练, 要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而不只是造就一些仅有身体技能的匠人。3”在属于舞蹈应用理论的舞蹈教学理论研究中, 吴晓邦提出了八个研究方向, 既有宏观的方向引导, 又包含了微观的具体操作:1.舞蹈教学的民族精神和特点;2.舞蹈教育改革和支持各种风格;3.五四革命传统;4.节奏课;5.创作实习课;6.舞蹈的气、意、形;7.舞蹈编导课、表演课;8.全面培育舞蹈人才。4

二、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可供借鉴之处

如今, 舞蹈高等教育除了在专业艺术院校生根成长, 在各地综合性大学中也立足发展。专业艺术院校大多以北京舞蹈学院为范本, 更注重舞蹈专项技能的培养。由此相比, 综合性大学中的舞蹈专业教育若想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必须树立适合自身适合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学科发展定位。总体看来, 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大多是学校教师或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管理者, 而非专业团体舞蹈演员。所以,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排练能力、教学能力与舞蹈理论素养, 培养具有文化深度与艺术视野的创造性综合性人才, 应是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努力的方向。

通观吴晓邦的舞蹈教育思想, 先生毕生强调并身体力行的一些观念, 正是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应该重视的方面, 也是当下整个舞蹈高等教育的不足之处。

1. 重视创造性培养

同任何艺术种类一样, 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这已然是老生常谈, 但却是舞蹈界一直缺失或认识不全面的重要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形式主义的观念越来越影响着舞蹈编导们的创作, 而编舞技法课恰好解决了形式层面的造词、造句、造段的难点, 致使一段时间内不少舞作直接就是舞蹈课堂的编舞技法作业拿来贴上名字。人们把创新仅仅看成了舞蹈形式的创新, 而忽视了一种艺术的生命力更在于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思想观念的创新, 这绝不仅仅是编舞技法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必须是由内而外的, 从观念意识到文化艺术涵养到编舞技法的循循善诱。

笔者有幸在2007年担任了吴晓邦夫人盛婕老师的回忆录《忆往事》的文字搜集整理工作, 在期间听及盛婕老师谈到吴晓邦课堂上的言谈与琐事, 有些颇能启发后人。吴老师在教学生舞蹈之余, 会请来太极拳方面的专家教学生打太极, 教学速度非常快, 很多学生记不住很着急, 吴老师这时却告诉学生们, 学了之后不用记, 忘记最好。原来他让学生学太极并不是为了会打那些套路, 而是一种内心的学习, 通过太极拳去体会中国传统的身体运行方式, 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精髓。

2. 重视舞蹈综合素质培养

吴晓邦的舞蹈学科构架中, 舞蹈理论研究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这是从他自己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得出的结论。吴晓邦学习现代舞时间很短, 却让他受益终生, 现代舞中有理论观念支撑的训练方式以及对于舞蹈的深刻认识让他豁然开朗:“学习现代舞促使我增加了对舞蹈创作要旨的认识, 在从技术形式出发还是从生活出发的问题上, 眼睛更明亮了。5”

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创造性的综合性人才, 具有表演、教育、编导的综合能力, 所以在课程设置时, 除了传统的技术技巧与表演能力的培养外, 还应该重视舞蹈理论素养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刻地认识舞蹈。甚至应加强学生艺术视野的拓展, 对其它艺术种类也能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 进而深化到文化修养的培养。

3. 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

舞蹈教育, 尤其是以培养学生表演能力为主的舞蹈教育, 在教育理念方面很容易忽视“因材施教”, 这是因为学院派的表演训练越来越规范化系统化, 对学生的培养就越来越标准细致, 学生经过四年的专业训练, 毕业时几乎“如出一人”。学院派教学必然带来规范化系统化, 这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由于技术训练的教学惯性, 而因此忽视了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多样化的观念, 那培养出的学生便很难有独立的思想, 更别提建立起独特的舞蹈风格、舞蹈流派。

外国音乐教育理论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刘宇红 (昆明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中国的音乐教育急需要进行创新实践和变革。近年来, 世界上较有影响的几种音乐教学体系传入我国, 对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无疑是一剂良方。本文想通过对外国四大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从理念到实践教学的介绍, 抛砖引玉, 希望引起社会、家庭、音乐教育界和广大音乐教育同仁的思考、共鸣和力行。

关键词:启示;创新;改革;实践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人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早期儿童音乐教育问题也成为当今社会家庭关注的话题。社会呼唤人性化的, 高质量的儿童音乐教育。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中国柯达伊学会会长杨丽梅女式曾在多年前就郑重的向全社会发出呼吁。我们不禁有这样的疑问, 何来如此呼声呢?让我们看一看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首先看实施音乐教育的主体学校音乐教育, 长期以来, 部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并不重视音乐教育。或者说他们一直没有认真研究两个问题, 那就是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音乐教育的意义何在?而多年来在传统中国特色音乐教学模式下诞生的一代代一批批音乐教师, 一直以墨守成规, 漠视人性的方式在填鸭式教学, 教学只注重最终结果而忽视过程, 更忽视学生的感受, 教学内容只有呆板的技巧训练和知识教授, 不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实践。另外看学生群体, 他们缺乏对音乐学习的渴望和热情。为什么?因为他们的音乐启蒙和梦想在人生开始的初期阶段, 最美好的儿童时代, 就遭到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功利化无情的摧残。多少中国家庭的琴童葬送在父母的高压之下, 无知教师的误导之下, 多少起初热爱音乐的孩子被考级、比赛等活动搞得苦不堪言, 最终对音乐的渴求和探索被扼杀在摇篮里, 应该伴随一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成为人生噩梦。

中国的音乐教育问题已日益突出, 创新和变革是时代的需要和必然。在这一变革中,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先搞清两个问题, 一是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二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哪些?下面我想通过对国外四大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从理念到实

同样是盛婕老师谈及吴晓邦先生的一件事让笔者为之深思。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在刚刚从西双版纳州歌舞团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那段日子, 曾经有过一些困扰, 中央民族歌舞团对舞蹈演员们要求十分严格, 每天必须练习芭蕾基训, 而杨丽萍觉得那种主要开发下肢能力的训练并不适合自己, 感到无所适从。于是杨丽萍找到了吴晓邦老师, 想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吴晓邦非常明确地告诉她, 你没必要去练那些, 就做你自己独特的东西。今天, 杨丽萍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舞蹈界独树一帜并且家喻户晓, 吴晓邦当时的支持与肯定应该有着一定的影响。

总之, 吴晓邦的舞蹈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舞蹈发展仍然有着许多可供借鉴学习之处, 特别是舞蹈教育, 由于历史的原因, 至今仍然存在着观念与方式上的问题。纪念吴晓邦不仅仅是将先生写入舞蹈史, 更重要的是能真正深入地学习他的思想观念, 使舞蹈的学科化发展更加科学完善。

践教学的介绍, 抛砖引玉, 与广大音乐教育同仁共同思考和探讨这一课题。

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 运用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当推“体态律动学”“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

“体态律动学”首创者达尔克罗兹 (1865-1950) , 瑞士音乐教育家, 其教学法包括三部分——体态律动, 节奏性视唱, 即兴。其基础是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力, 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以达到耳聪目明反应敏捷。其哲学思想是“唤醒天生的本能, 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 建立身心的和谐, 使感情更臻细腻敏锐, 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 激发想象力, 促进各方面的学习”。他倡导体验音乐就是把音乐与身心的感应和接下来自然产生的肌体运动结合在一起, 学生通过倾听音乐, 由内及外的最终表现在身体感受音乐节奏, 体验和理解音乐, 感受和表现音乐上。教学要点一是训练人体基本步态与节奏, 包括:走、跳、单脚跳、跃、摇摆、奔腾、拍手, 列队行进。二是训练身体各部分的配合, 包括:手指、手、手臂、脚、脚趾、脚跟、头、眼睛、臀部和整个身体。三是训练头脑和身体间的协调与动作的控制和反应。四是开发学生对时间空间的探索体验。五是在体验放松与紧张, 宁静与运动中培养身心的控制与调适能力。最终建立音乐—听觉—身体—感情—头脑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反应关系。其主要成效是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 肢体灵活感应音乐的能力, 灵活思考并即兴创作音乐的能力, 以内在情感去感应音乐的能力。其辅助功效是:学生思考与创作能力的激发, 身体的健康成长, 情感的满足, 社交能力的培养。

“柯达伊教学法”以匈牙利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佐尔坦·柯达伊 (1882-1967) 的名字命名。这是由于其中的音乐教育观念, 原则, 方法以及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是柯达伊所倡导和建立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 这一体系并非柯达伊本人独创, 而是在吸收借鉴匈牙利本国和外国的各种有效教学法和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在实践中系统化和整体化形成的音乐教育体系。该体系以歌

参考文献

[1]吴晓邦.吴晓邦舞蹈文集第二卷:新舞蹈艺术概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7.

[2]吴晓邦.吴晓邦舞蹈文集第二卷:舞蹈学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7.

[3]吴晓邦舞蹈艺术馆编.一代舞魂吴晓邦——吴晓邦事略编年[M].古吴轩出版社, 2006.

[4]盛婕.忆往事[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0.

小议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一、加强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培养实用人才

1. 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的职业意识,我校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因此,在舞蹈理论知识方面和舞蹈技艺内容上要尽可能更广一些,知识与舞蹈体例更新一些,以便学生通过教学能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职业技能。

2. 确定具体教学任务,建设任务导向型课程。学前教育舞蹈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舞蹈学校,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儿童教学时,能够运用舞蹈这一手段对幼儿进行美育及舞蹈特长的启蒙与培训。

1)基础训练方面:学生必须进行规范的舞蹈基本训练(内容主要是现行的几大训练体系),使其掌握基本技能与专业素质、基本技术技巧等。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舞蹈解剖学的知识,了解有关肌肉的训练意义和各部位身体训练的运动路线。为将来对幼儿的舞蹈形体训练打好基础。

2)民间舞方面:民间舞蹈教材的内容主要是我国的几大民族民间舞,如:云南花灯、藏舞、东北秧歌、蒙族、维族等。除此之外,还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教材的教学,如傣族舞蹈、鲜族舞蹈、胶州秧歌、海洋秧歌等。

3)古典身韵方面:掌握古典身韵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把握好古典身韵的六大元素提、沉、冲、靠、含、仰和横移极其特性,外在形象,内在意象。做到神形兼备,牢牢保持好中国古典舞的鲜明个性。

3. 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种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有的学生尽管自身专业素质好,具有一定的舞蹈感受力与表现力,但却总上不好课,训练不好幼儿,无法适应幼儿舞蹈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弱,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观察、分析、指导能力和准确评估幼儿水准的能力。虽然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光靠课堂教学,它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但如果我们重视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指导能力,引导她们对动作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实践也证明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二、强化音乐元素在舞蹈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音乐与舞蹈可称得上是形影相随的“姐妹艺术”,绝大多数舞蹈都有音乐伴奏(包括节奏乐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乐曲的选择有利于舞蹈教学。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训练都要在音乐中进行。音乐对于舞蹈教学不只是简单的节奏伴奏,它也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好的伴奏,好的乐曲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音乐熏陶,而且可以帮助舞蹈教师教学。

2. 节奏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地位。早在“歌咏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远古时代”,舞蹈的主要动因就是节奏的物化态,无论是人声的呼号,还是瓦石的击节,都是浑然于舞,助于舞,激发于舞。就学习民间舞蹈来说,节奏的精确把握与体现,是把握风格的关键所在。

三、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教学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只有反馈才能实现控制。因此,要使整堂舞蹈课教学过程从基本动作到舞蹈组合训练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渠道、准确接收学生大量的反馈信息。接收反馈越及时、越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得就越全面、越深入,从而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才能有的放矢进行“点窍”提示,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形成最佳的教学状态,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过程实行科学的调节和控制,对学生学习中的关键问题,教师可以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或把反馈提早到产生偏差之前,设置前馈练习,从而防患于未然;或延时反馈,促进学生再作深入思考分析。

最后,舞蹈教育应该是在一个平和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充满热情的教学氛围中进行。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先生曾谈到:“真正有才能的教师也只能严厉到一定程度,如果长时期对学生缺乏理解、同情和关心的话,也会使学生感到伤心、压抑和痛苦,从而削弱教学效果。一般水平的教师如果再加冷漠无情的话,消极因素就更大”。因此,严格要求与诱导、启发、鼓励和赞扬的教学态度,将是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春春.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大舞台,2010(4).

[2]杨艳霞.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

舞蹈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4

本人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对学习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三年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业学习上做到虚心请教,勤奋刻苦。以至于我的专业在三年来得到了肯定的成绩。

本人擅长舞蹈,钢琴,声乐,在学校曾有丰富的舞台经验,经过不断的努力,在舞蹈考级中通过了中国歌剧舞剧院委员会的肯定,并且拿到了四级证书。在日常生活中,本人尊师敬长,团结同学,集体荣誉感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课于时间,广泛阅读课外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在校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使我掌握了牢固的专业知识,让我由一个天真稚嫩的女孩逐步走向现在的成熟,稳重。

三年来的锻炼,给我的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还远远不够,因此,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在工作上吃苦耐劳,积极向上,虚心请教,取他人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相关文章推荐参考:

技校生精简版自我鉴定

文秘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商英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舞蹈专业函授大专生的自我鉴定 篇5

能够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我很珍惜。我始终坚持认真的学习,充分的利用我的假期充电。每个寒暑假,我都要从西安赶到济南学习我的专业课和文化课,但是我并不觉得辛苦,学习已经成了我的乐趣,尤其是当我看到自己通过这样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我的能力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肯定,我知道我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下面我将这三年的全部学习情况做以下自我鉴定:

在学习方面,我学习了xxx舞,这些学习加深了我对各种民族文化的认识,让我认识到各个民族的优秀舞蹈精髓。以前我的学习只是单纯的模仿,我没有深刻的领会其中的含义,通过函授的学习,我渐渐理解了其中的魅力,我发现只要对舞蹈投入真挚的情感,我的舞蹈就一定会有生命力和极强的表现力,才能真正感染观看的人,才能称的上纯粹的舞者。

在生活方面,我是一个热心的人,在学习期间希望能够尽力帮助周围的人,即使没有在一起,我也会与他们联系,我希望能够也同学们始终保持联系,可以更好的交流,促进我们共同的进步。这样的学习生活让我的生活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能够轻松的将自己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

在思想方面,三年的学习让我的思想成熟了很多。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人处事的方法。在始终坚持马列主义,平时关注时事政治,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还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学习大家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我认为思想的成熟能够让我更加明确今后的奋斗目标,可以帮助我有一个更好的人生规划。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 篇6

教育市场的需求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变化。近年来,在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舞蹈类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的比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毕竟音乐教育专业不是舞蹈教育专业,办学模式、师资、生源素质等,相当程度地限制了舞蹈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难怪某些专业舞蹈教育界人士对音乐教师担任舞蹈教学任务的普遍现象感到担忧。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4年至20xx年9月,国内师范院校学报和艺术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舞蹈教学论文近500篇。但直接与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与教学相关的文章不足50篇。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关于音乐教育专业舞蹈类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与学时的问题;关于音乐专业学生舞蹈素质、条件与教学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上述现象背后的本质性的、观念方面的基本问题,即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问题和舞蹈类课程中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的问题。

关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与舞蹈课程

培养目标与规格实际上是社会需求、个体发展和学科发展三方面的整合。从社会需求角度看,理想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既能胜任音乐课堂教学,又能承担包括合唱、合奏、舞蹈、综合艺术表演(展演)的各类活动的组织与教学。因为这样能使学校在减少用人成本的同时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但要从个体发展和学科角度来看,某一个体同时具有如此全面的艺术教学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不可否认,几乎每一个体都具有多元智能发展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说大多数人能同时习得需要不同智能支持的多种艺术技能。另一方面,虽然学校艺术教育属于普及型的素质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教师可以是低水平的。艺术师资培养中的粗制滥造会导致中小学艺术教学中的粗制滥造,也必将影响中小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或者由于教师艺术水准的低下,导致学生对艺术类课程失去兴趣。

从理想和实际结合的角度看,音乐教师在胜任普通音乐课的同时具有某一方面课外活动的教学能力,对需求和培养双方来说都是可行的。一所中学或小学,当其规模较小时,正常的情况下,至少应有2--3名音乐教师。规模较大的学校,会需要4--8名音乐教师,每位教师除了能胜任普通音乐课堂教学外,可根据各自的专长承担某种课外活动,如合唱、合奏、舞蹈等。从中小学讲,这样的教师较易于保证教学质量;从大学(师范类)专业的实践经验和培养结果来看,这类培养规格具有较多的可行性。

当较多地从市场和个体发展的实际考虑,我们会看到,少数具有某方面艺术专长的学生在择业时具有一定优势。有的中小学专门招聘从事某种课外活动(如舞蹈或器乐)的教师。一些文化事业单位、文化发展公司、私立学校等,专门招录具有某方面艺术特长的毕业生。

重新认识和界定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是舞蹈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要前提。比如:

如果面对音乐教育专业的所有学生,尽可能努力追求理想化的统一标准的培养规格,即以宽厚的人文艺术修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能力为主,并具有多种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教学能力,那么,舞蹈类课程是否只能维持现状?甚或随着舞蹈学(师范类)专业的兴起,音乐学(师范类)专业的舞蹈类课程是否会逐步缩减?

如果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与学科特点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同时擅长于某一项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教学,那么,舞蹈课程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舞蹈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舞蹈课程;另一类则是面向部分学生,加强舞蹈基本功和培养具有舞蹈教学和编导能力的课程。

如果较多地考虑个体发展的可能性和市场的多种需求,允许较少部分学生在能保障修满规定学分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兴趣,朝某一专业方向发展(如声乐、钢琴、作曲理论、计算机音乐、舞蹈、音乐教育学等),他们可以面向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应聘工作岗位,也可自谋职业,还可通过加强外语学习,报考硕士研究生。那么,面向舞蹈“专业”方向的舞蹈课程,就可以在上述舞蹈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更专业化的内容。有舞蹈专业的院系,可以允许这些学生选修某些舞蹈专业课程。

非舞蹈专业是否要强调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

艺术教育首先是艺术的教育。艺术的本体是艺术作品及其表演或展现,从学生角度讲,他们最缺乏和最渴望得到的,是能够深入内心的美好艺术的滋养与熏陶。从中小学教师角度看,他们的基本任务是在艺术类课程实践中,引导和指导学生围绕艺术作品把艺术课堂搞得更精彩。中小学艺术类教师不可能是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但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是以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为前提的。换句话说,对中小学艺术教师的舞蹈、歌唱和演奏等,在技术水平的高度和艺术表现的深度上不必太苛刻,但在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上要有一定要求。即使是跳一段儿童舞、做一个民族舞蹈动作组合,或弹奏、演唱一首幼儿歌曲,也要在视觉和(或)听觉上给人以自然、协调、流畅的舒适感,动作和(或)音色、表情和韵味(风格)给人以艺术美感。

作为未来中小学艺术类课程教师,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外在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是内在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艺术修养的体现。养成良好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的艺术操作行为习惯,是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艺术修养的重要条件之一。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的习得,既是艺术专业学生培育自身艺术修养的必要途径,也是艺术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其次,艺术操作行为的良好习惯和艺术的审美标准与修养,是“把艺术课堂搞得更精彩”的重要基础。比如,课堂上,教师的艺术表演或操作行为的示范要具有美感,“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发审美欲望、唤起学习兴趣。而这种美感相当程度地依赖于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具有良好艺术操作行为习惯和一定艺术修养的教师,往往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艺术操作活动中的良好行为习惯,对课堂上缺乏美感的行为或现象及时给予纠正或调节。使学生在一开始的艺术学习中就追求美。否则,不良操作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不讲究艺术形式感的操作结果,会导致艺术教学活动缺乏艺术美感,看似红火热闹的音乐课堂恐怕早已离开了艺术的本体或音乐“主线”。

最后,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的重要性,在课外活动中似乎显得更为重要。舞蹈队、合唱队、乐队的排演,不仅对参加排演及其竞赛的学生有艺术方面的教益,而且对观看表演的学生、教师、家长、管理人员的艺术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艺术修养,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学校艺术类课外活动的质量,相当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学校、学区乃至社区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也许,不少人仍然在强调学校艺术活动的“业余”和“文化”属性。笔者认为,“业余”与“专业”主要指艺术学习时间和技术水平的层次等要求不同,而对艺术美感、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追求则是一致的。“文化性”与“艺术性”并不是对峙的矛盾,雅俗共赏是普及性艺术文化活动与专业性艺术表演的共同目标之一。“普及性文化活动”不该自甘“低俗”,“专业性艺术表演”也不应以“曲高和寡”而自傲。事实上,近几年来,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学舞蹈队的表演已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平,通过大众媒体(如中央及省级电视台)的传播,对学校乃至社会艺术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内行人不难看出,这些业余学习舞蹈的中小学生所表演的舞蹈,在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这些学校舞蹈队所取得的成绩,除了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外,相当程度地取决于舞蹈教师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水平。

此外,笔者建议,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可以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来体现,即针对不同类型的舞蹈课程(尤其是基础性课程)制定相应的内容标准与评价标准,在具体标准的表述中体现一定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明珠: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改革方案[J].舞蹈,20xx(2)

[2]张琳仙:高师舞蹈课堂教学思考[J].舞蹈,1999(4)

[3]陈林宜:高师舞蹈学科思考[J].舞蹈,20xx(3)

[4]冯爱云:高师舞蹈课的基本特征与相应策略

浅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篇7

一、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及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差别

专业舞蹈教学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来进行学习, 注重舞蹈基本功和技术技巧的培养, 深入学习舞蹈知识并在舞蹈领域中全面探索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舞蹈人才, 仅基本功训练就需要几年的时间来进行学习以达到较高水平。同时还要进行民族民间舞和舞蹈剧目的学习, 每一舞蹈科目都要学得精学得透。

相对于专业舞蹈教学, 中职学前专业的舞蹈学习时间短, 一般只有两年的时间来进行舞蹈的学习, 每门学科只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学习掌握的舞蹈知识有限, 不能系统地进行学习, 也不能很好地在以后的工作中体现所学舞蹈知识。另外, 很多学生入校前没有经过系统舞蹈训练, 个体差异性较大, 学生的年龄在15-18岁左右, 兴趣再培养的难度也比较大, 加上舞蹈课又比较辛苦单一, 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中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对象是未来的幼师, 目的是为了让其在未来的工作中, 使学龄前儿童在幼稚园生活更丰富多彩, 重点是以学舞蹈为手段的玩耍, 所以更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侧重点

(一) 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并逐步培养为爱好

在中职学前专业的舞蹈教学中, 要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并享受学习舞蹈的过程。让学生在逐渐掌握舞蹈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从而爱上学习, 爱上舞蹈。

首先, 要引导学生, 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在教师不断启发学生思维的前提下, 使得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可通过观看视频、倾听音乐、观察图像、技巧展示、师生互动等多种途径, 使学生尽快融入到舞蹈教学的氛围中。学习兴趣的不断提升,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学生对舞蹈产生了兴趣, 就会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

其次, 教师要转换思想,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并且充分理解学生的想法, 揣摩学生的心理活动, 了解他们热衷的、喜爱的东西。中职学生的年龄段正值青春年少时, 对各种流行、时尚事物有着十分热衷的追求。教师可以着眼于学生对流行舞蹈的这份热情, 尝试筛选出适合教学的元素, 融入到教学教法中, 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教学与审美感知紧密结合, 正确引导学生对各种潮流风尚的认识, 由心而发, 把丰富、细腻的情感融入到教学中, 丰富教学过程, 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另外, 学生之间因为个体差异不同, 接受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教师要认真观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征特长, 紧紧抓住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鼓励扩大其优势能力, 纠正并弱化其欠缺之处, 使每个学生都能均衡发展, 避免学生中出现过大的差异, 防止出现放弃、逆反的心理。要让学生潜意识中坚定地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这也大大有利于学前专业学生未来工作中面向幼儿的健康心理。

(二) 舞蹈教学的重点和方向

在舞蹈教学中重点应该注重怎么教而不是怎么跳, 应该怎样更好地传递正确的知识和动作, 而不能仅仅是跳得好、跳得美。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舞蹈跳得好, 基本功扎实, 技术技巧水平也较高, 表现力也强,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的教授水平却不是很好。这种情况往往就是忽视了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教学的实践应用导致的。

首先, 学生要学习舞蹈理论知识。只有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可以正确地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是教育的基石, 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就好比高楼没有地基一样。

其次, 还应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教, 怎样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这就要靠学生对舞蹈知识、舞蹈动作、舞蹈技巧进行实际学习和练习, 积累经验并揣摩方法, 探究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增加学生实际教学的课程, 将老师和学生做为教学对象来进行实际教学演练。并通过课后教师和同学的反馈、评价来进行教学改进和提升, 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实际教学的水平。另外, 怎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怎样能让孩子有兴趣进行学习都是学生要面临学习的内容。只有教学方法掌握得当才可以更好地进行舞蹈教学。

第三, 要注重学生的技能技法学习。如上所述, 坚实的理论基础, 多样的教学方法, 掌握基本的舞蹈技能和娴熟的动作技巧是一个优秀幼师必不可少的素质。通过培养学习, 要让学前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各类舞蹈动作, 并且可以在幼儿面前独立、正确地进行展示。只有自己学会、学好、学通、学精才能给学龄前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展示出标准、优美的舞姿。

第四, 还要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语言的培养。因为学前专业学生未来将要面临的是学龄前儿童, 合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在教学中非常重要。舞蹈学科包含很多专业术语, 而专业的术语对于孩童来说不易懂、不易学, 因此要锻炼学生儿童化、娱乐化、幽默化的教学语言, 使学生可以声情并茂地诠释出舞蹈的精华及意义。只有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语言, 才可以向幼儿更好地表达所教学的内容。

(三) 寓教于乐, 培养高素质舞蹈幼师

1. 简单技巧为辅, 娱乐性游戏性为主

学生未来面对的都是学龄前儿童, 玩乐是天性, 要培养学生寓教于乐的教学能力, 不要死板教学, 导致儿童产生排斥心理和逆反心理。除正常的舞蹈组合和完整作品的教授, 还应适当将舞蹈编排成游戏模式, 强化舞蹈在幼儿教学中的娱乐作用。

2. 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创作的能力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 学习内容有限, 不能达到完全掌握编、跳舞蹈的能力, 为使学前专业学生未来可以独立进行舞蹈教学, 有必要在其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后,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依据儿童身体条件, 对植物、动物、人物、大自然现象等的大量模仿, 形成动作语汇, 淡化韵律和风格, 突出律动中单纯的情感传递。最终使学生可以简单地编创一些动作和舞蹈队型, 最终形成完整的舞蹈作品。

3. 素质气质的培养

舞蹈不仅仅是单纯的肢体语言表达, 还是由内而外的综合艺术素养的展现。只有高修养、高素质的幼师才能对学前儿童起到育德育人作用。舞蹈的学习也是修身育人的过程, 要定时定期选取优质的舞蹈剧目给学生欣赏, 培养学生的画面感和节奏感, 积累沉淀学生的艺术修养, 培养学生的高雅气质。

4. 重视安全教学与教育

对于舞蹈的多种技巧来说, 中职学生的年龄和身体长势已不适合大量的劈压腿、撕胯、下腰等动作, 但基本的形体修养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 要十分注意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 要量力而行, 适可而止。尤其在教学课程开始前, 热身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 学前专业学生面对的幼儿, 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在舞蹈教学中, 也要教会学生以安全的舞蹈动作教学, 传授一定的防范保护措施, 要时刻警醒学生在未来的教学中注意保护孩童, 避免幼儿在学习舞蹈、游乐玩耍时受伤。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中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 应有一个不同于专业舞蹈教学的模式, 通过专业特征和实际应用, 形成特有的舞蹈教学规程。在进行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 紧紧抓住学生自身的素质要求和特征特点, 创新思维, 将适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当中。

摘要:中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不应按传统舞蹈教学模式和固有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 而应结合专业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贴合实际的舞蹈教学, 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可以在将来的工作中灵活应变、学以致用。

关键词:中职,学前专业,舞蹈

参考文献

[1]靳静.试论中职学校的舞蹈教育[J].艺术科技, 2012 (3) .

[2]张燕.舞蹈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与实用[J].戏剧之家, 2015 (2) .

[3]张飞文.浅析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通俗歌曲, 2014 (4) .

[4]刘于佳.如何对中职舞蹈进行创新教育[J].成功 (教育) , 2012 (16) .

舞蹈教育学专业自我鉴定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改革内容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91-01

艺术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结晶,它主要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以及杂技,舞蹈作为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不仅是对形体美的诠释也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它是人们运用肢体语言作为交流渠道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幼儿学习舞蹈不仅能够增强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提升自身气质,还能够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就当下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学目标和内容出现了不同程度偏移,不少舞蹈教学受到艺术院校舞蹈教学的影响,过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而偏离了培养优秀幼儿舞蹈老师的教育目标。

1.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1.1难度较大,偏离幼儿教育实际需要

幼儿年龄及身体的限制因素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舞蹈教育的学习内容,换句话说,简单,实用,科学的舞蹈课程才是符合幼儿实际需要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趋向于舞蹈专业化,教学目标向专业舞蹈院校教学目标靠近。在教学过程中并未结合学生实际特点,过于强调舞蹈技巧的操练,且舞蹈操作难度较大,不适应幼儿的身体机制,超出幼儿能力范围,在实际幼儿舞蹈教学中实用性不强。这种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偏离了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更难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教学目标。

1.2人文性不高,技能型内容偏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的现象仍广泛存在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课堂上。不少教师容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过于注重舞蹈的外在表现形式,重视舞蹈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舞蹈人文精神的渗入。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舞蹈精神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行把他们分割必然会导致幼儿舞蹈学习的不全面。事实上,舞蹈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仅仅是学习舞蹈专业技能而缺乏充实的人文内容不利于幼儿的文化涵养以及品格的提高[1]。

1.3各章节间内容独立,未紧密融合

舞蹈是幼儿对他人进行自我表现与反应的一种幼儿本能需要。因此有效的舞蹈教育是对幼儿来说是十分有利且必要的。作为未来的幼儿舞蹈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对幼儿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重任。但就当前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来看,仍然严重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各个舞蹈教学教材中,各章节的内容相对孤立,并未有效融合在一起,艺术形式也仅仅局限于舞蹈方面,没有与其他艺术形式紧密融合渗透,这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

2.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2.1在教学内容上凸显儿童性

儿童是幼儿舞蹈教学的直接对象,也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最终实践者。因此把儿童性视为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适当增加儿童舞蹈的教学内容,并将儿童舞蹈渗透到其他教学内容的板块中[2]。例如在单纯,质朴的民族舞板块的学习中,学习各式的民族舞蹈。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同时将各名族舞蹈合理科学组合,并适当加入幼儿民族民间舞蹈,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表演中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幼儿舞蹈的表现力。

2.2科学规范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比例

不可否认的说,通过舞蹈这种直观而强烈的表达形式能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和心灵的震撼。但过于强电舞蹈外在美而忽视了对舞蹈情感和舞蹈内容的理解,显然是不利于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舞蹈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民族宗教、生产方式、伦理哲学、审美情趣等多方面。这便要求我们把形体训练和幼儿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提高自身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对舞蹈课程中的技能性内容进行适当删减,补充充分的文化背景知识,建立舞蹈动作与舞蹈内行,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另外,舞蹈种类繁多,按舞蹈特征来说可以分为国际标准舞蹈,时尚舞和专业舞蹈。专业舞蹈又可以细分为芭蕾舞,古典舞,民族舞,民间舞和现代舞。因此,对繁多的舞蹈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安排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3提升师范性能力

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的主要是儿童,因此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应以儿童舞蹈为主。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过程中运用及培养学生的师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为,在专业教学课程中,教会学生由浅入深的编排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应符合儿童年龄段和身体特点,在舞蹈中的音乐背景也应尽量贴合儿童的喜好,以让儿童能在愉悦的舞蹈氛围中完成体型塑造与审美观念的学习[3] 。

另外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如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体验课,舞蹈排练课教会学生鉴别舞蹈,表演舞蹈的能力,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教会幼儿学习舞蹈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明白在舞蹈艺术上取得很高的造诣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舞蹈的真正目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为未来儿童舞蹈教育事业服务的,因此充分把握好学前教育的定位对教学内容上的把握是十分有利的。这要求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舞蹈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师范能力的整合。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以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为主,同时将舞蹈课程与幼儿实际情况精密联合,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培养幼儿的艺术潜质。

参考文献:

[1]田甜.浅谈记忆规律在舞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2]戴利.论在舞蹈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 篇9

—、课型间形成“思维链”,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程序框架的构建,是舞蹈教学课型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高师舞蹈教学主要是实践教学,或曰形体训练,多采用“传递——接受式”的“口传身授”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当期望学生在短时间掌握_定的知识时还比较可行,但舞蹈教师在任何教学内容上都运用这种模式,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不仅形式单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此提出“五种课型教学法”,即理论课、实践课、观摩课、、研讨课、创编课的设想,以上几种课型虽然都可以独立成_门课,但是各种课型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理论课为其它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实践课又能映证理论课学习的内容和提出的观点,有了正确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可以指导讨论和创编,观摩课为创编课提供素材,丰富所学知识等,各种课型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各课型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构成“思维链”,_堂有效的舞蹈课就应具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有多元化的舞蹈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主要使用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其次,要有多层次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教学特色和实现教学目标,运用舞蹈作品分析、情景模拟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师现场授课与实习指导、开放型自我实践、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三个主要的层次。最后,要注重多重性的能力培养,要求我们的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技能操作和专业知识运用上与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舞蹈素养需求接轨。

二、教学内容形成“知识链”从体验型向探究型教学模式发展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舞蹈开放式教学更应注重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舞蹈实践,以及对舞蹈信息资料的分析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包括意志、毅力、信心、兴趣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在内的思维方式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这里的“体验——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研究的方法(或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目的在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模仿学习为主要途径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它是适应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需要的_种新型舞蹈教学模式。

比如针对一节汉族民间舞课,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特色具代表性的汉族舞蹈片段或优秀剧目,并鼓励学生在观赏过程中自由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关注动作,有的关注情绪表情,有的关注道具服饰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及个体关注问题的不同,让大家自由组成若干个探究小组,自主确定探究的内容。如汉族地区的历史、宗教、地理环境、人文风俗、民族音乐的特点、民族舞蹈的风格、舞蹈动作的特点等,并引导学生运用书籍、影视、网络、社会生活等资源,通过观赏、体验、回忆、讨论、分析、查阅、调查研究等多种探究活动的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去展开探究。在综合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1步分析、掌握舞蹈的体态动律以及基本动作,在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_步分析和体验汉族民间舞的舞蹈语汇及其风格,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体验这些文化因素对汉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形成“教学链”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这就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形成“教”与“学”的“链接”。

首先是舞蹈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链接。如在学习藏族民间舞踢踏动律时,让同学们找下楼梯时,膝盖放松、身体重心向下的律动,为的是他们在放松的状态下找到动作感觉。这时让他们想象:在楼上听到朋友在楼下呼喊,急急忙忙下楼梯时的膝盖颤动。这样通过把舞蹈动作放回曰常活动中去的启发式教学,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提升学习效率、增加舞蹈表现力。同时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动作产生的源泉。这是学习舞蹈动律的有效方法。

其次是学生活动与教学相链接。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有趣的活动,践行让学生玩中学、学中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舞蹈的乐趣。如舞蹈元素中的步伐学习环节,在同学们学会步伐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队列、操作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的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编创和组织策划能力。

最后是知识内容与情感的链接。有诗云“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句诗把舞蹈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抒情性是舞蹈的表现要素,也是把音乐中的情表于形的重要手段,舞蹈和音乐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使舞蹈动作与音乐作品相融合,如舞蹈基本训练采用歌曲作为伴奏,让学生学会用艺术加工过的肢体语言去诠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为表演打下基础。

四、教学手段中形成“信息链”推进教学模式的曰益现代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教学条件的科学含量越来越高,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记住、掌握和运用知识。教育心理学则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方式,就能够获得65%的知识。多媒体正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它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把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再将这些内容有机组织、安排、结合在_起。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内涵是教师很难用语言向同学们解释清楚的,而利用多媒体手段让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表现出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多方位的空间,充分调动其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与记忆。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关键,现代化手段不仅可以使舞蹈实践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它的重复再现功能也为学生进行模仿、对照练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还可以开展其他的舞蹈教学活动,如利用电教设备开展舞蹈专题讲座,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舞蹈鉴赏课,利用DV录像保留舞蹈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等。在基础训练课中如果让学生从录像中看到自己,便对自己的优缺点一目了然,也可以为自己保留一份教学资料。

另外,过去学生了解知识只能依靠单一的教材和老师的讲解,但不论是哪本书还是哪个人,知识的容量和广度都是十分有限的。这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在信息飞快传递的时代,有着巨大的信息量和广泛的信息来源,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最前沿知识。资源共享、知识更新的速度让我们能够全面获得第一手资料(文字资料、舞蹈音乐资料,与舞蹈相关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以及这一学科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改善过去学生只知道死抠书本的情况,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开扩了学生的眼界,无论对于高师教师还是他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哪怕高师学子走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学会搜集、查找、运用这些资料,响应“终身学习”的号召,让这些资料成为无尽的知识财富,将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002.

舞蹈教育学专业自我鉴定 篇10

一、课程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舞蹈

课程代码:PT1BS03

教学单位:普通课教研室

制定时间:2021年4月

编写负责人:__________

审定负责人:__________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学分:8

课程学时:136

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三、课程简介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已成为保证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幼儿教育专业中,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艺术活动,它是经过提炼和加工,以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现代人文化生活和自娱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陶冶美的情操,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舞蹈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舞蹈的内涵和音乐及表现形式,应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和现代生活的实际。通过学前教育舞蹈学,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素养和精神文明程度,使其具有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学前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美的形象、动人的音响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

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与专业院校的舞蹈课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舞蹈基本功技能,又要学习幼儿舞蹈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的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抒发个人情感

舞蹈无论对于人的气质培养,还是人的审美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想象力和创造力得。

到激发,由于舞蹈艺术是以美的载体来传播人类深层的情感信息和表达人类对真、善、美共同的向往与追求。

(二)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舞蹈课程,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强化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三)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

舞蹈是一门艺术课程,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尽量广一些,深一些,主要能为我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艺。

四、课程设计思路

1)

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教学内容安排尽量采用具体→抽象→活学的思路,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基本功训练,幼儿舞蹈训练的直观教学,强化临摹与创作结合的能力。适当体现探索、发现、创造的方法,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内容安排应贯彻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兼顾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1.课程设计理念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

系,做到教学做学合一。

基于项目导向,突出实践能力。

开展情景教学,模拟实际环境。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全员参与。

利用多种资源,强化自主学习。

2.总体设计思路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多示范,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以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在教师讲课中要贯彻设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疑(解决矛盾)三个环节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舞蹈现象有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选择

基础模块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统筹兼顾

就业岗位和发展的统筹兼顾、课程整合和前后课程衔接的统筹兼顾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对舞蹈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舞蹈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舞蹈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

示范法

舞蹈教学的示范法在树立舞蹈动作概念和学生学习舞蹈动作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教师以准确、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教师讲解与示范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语言要形象生动,示范动作一定要优美、准确,尤其对不断变化方向、路线的舞蹈,教师一定要耐心讲解、反复示范,直到学生掌握为止。

(2)

练习法

练习法是根据舞蹈要求,有目的地反复练习。练习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对个别的某一难点动作的方法练习,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动作,使舞蹈更加完美;第二种是对舞蹈从头到尾的排练,对学生在整个舞蹈排练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使学生迅速掌握正确的舞。

蹈动作和提高表演能力,使舞蹈的表演更加完整;第三种是不断变换舞蹈练习的组合,使学生在不断变换的练习中,逐步了解舞蹈的难度。

(3)

分解组合法

舞蹈教学中的分解组合法,是指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把舞蹈的基本动作、重点难点动作进行分解后,再把分解动作组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先教上肢动作,再教下肢动作,然后再把分解动作组合起来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也可把舞蹈分解成段落或不同角色的动作,然后再组合起来完整串联。运用分解组合法时应注意目的性和科学性。

(4)

观察模仿法

舞蹈教学中的观察模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教师或同学示范表演,模效动作。如:先一些难于的组合动作,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边观察边模仿。运用观察模仿法时,被观察者的动作应是准确、富有感染力的,教师应有简明的语言提示。运用观察模仿法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

(5)

语言提示、讲解、口令的方法

用语言提示,讲解舞蹈的内容、情节、动作要点、思想情感等,运用口令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节奏和规律,是舞蹈教学中的辅助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加快学生对舞蹈内容、情感的理解和对动作的掌握,从而增强学习兴趣。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语言口令的简明。学习具体动作时,口令的运用不宜过多,应加强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6)

个别教学法

舞蹈的个别教学法是指教师对舞蹈学习能力较差或较强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缩小集体学习舞蹈的水平差距,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强自信心,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计划和针对性,保证个别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六、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对舞蹈课程而言,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网络、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市场营销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舞蹈课程学习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

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认知策略

1)根据需要进行预习。

2)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3)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舞蹈动作。

4)在学习中善于记动作。

5)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

2.调控策略

1)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

2)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3)制订简单的学习计划。

4)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5)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

6)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3.资源策略

1)注意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学习。

2)使用网络工具软件查找舞蹈的主题信息。

3)注意生活中接触到的舞蹈问题。

4)能利用实践演出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七、考核方案设计

《舞蹈》是一门考试课,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评定与学生评定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学习舞蹈的态度和职业能力。

形成性考核包括常规(学习态度、出勤、课堂表现、职业行为等)、课堂作业(各能力训练分项目或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舞蹈表演作业)、平时测试、课外作业等。

终结性考核包括课程综合训练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展示、课程综合设计或报告、期末完成舞蹈的情况等。

八、课程目标

1.总体能力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舞蹈知识。

2)培养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幼师舞蹈教学的目标有两个层面:一是引导学生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二是让学生了解幼儿舞蹈的基础知识与创编方法,训练学生教幼儿舞蹈的组织教学能力,为将来在幼儿园工作做准备。

5)要培养合格的幼儿艺术教师,我们通过改变传统的只重视单

一技能技巧的训练和舞蹈组合学习的课堂模式,在专业舞蹈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组织能力,强化职业意识,紧密联系职业需求,重点突出学以致用。

2.具体能力目标

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懂得人体美和动作美的概念,明确幼师学生舞蹈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舞蹈的素材,能够按人体基本活动规律和舞蹈的表现规律做动作组合及跳集体舞蹈;了解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特点,学习具有典型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及动作素材。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姿态和舞蹈基本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具备阅读和再现幼儿舞蹈教材的能力,并能自学、记录和初步创编幼儿舞蹈,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方法,能讲解示范舞蹈动作和组织领导幼儿舞蹈活动。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精神,热爱儿童,刻苦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精神以及创造性、表现力和活泼愉快的情绪,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提高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是通过课内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共同完成的。

九、课程内容要求、课时分

项目教学表

项目

工作任务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学时

讲授

实训

项目一:

训练学生基本功

(40)

任务一

地面压前旁腿

舞蹈的含义

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一节常用基本动作与舞姿

训练学生的舞姿

任务二

软度训练

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二节

基本功技能与训练

脚本手位

基本脚位

任务三

掌握中间组合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三节

中间组合训练

掌握组合要领与要求

任务四

古典舞常用手型和脚型

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四节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

掌握动作韵律

项目二:民间舞训练

(30)

任务五

培养学生对舞蹈感觉

第一节

藏族舞蹈

掌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任务六

培养学生对舞蹈感觉

第二节

汉族舞蹈

掌握汉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任务七

培养学生对舞蹈感觉

第三节

苗族舞蹈

掌握苗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项三:

幼儿舞蹈训练

(36)

任务八

了解幼儿舞蹈的教育意义

第一节

幼儿舞蹈教育的意思

掌握幼儿舞蹈的特点

任务九

掌握幼儿舞蹈组合第二节

幼儿舞蹈组合训练

《我是一个大苹果》

《西瓜》

《我的小小手》

《数星星》

掌握幼儿舞蹈的组合14

项目四:

幼儿舞蹈创编(30)

任务十

掌握幼儿舞蹈的点和线

第一节

幼儿舞蹈作品的特点

第二节

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

学习幼儿舞蹈创编

任务十一

掌握幼儿舞蹈的点和线

第三节

幼儿舞蹈的过程

第四节

幼儿舞蹈的排练

掌握基本要求点

任务十二

完成幼儿舞蹈的创编

第五节

幼儿舞蹈的实践创编

学习幼儿舞蹈创编

课时合计:136

十、项目方案设计

项目一:舞蹈的基本训练

第一节

常用基本动作与舞姿

第二节

扶把基本技能与训练

第三节

中间组合训练

第四节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

教学目标:

(a)培养正确身体姿态和健美体型的形体训练,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以及与舞蹈相关的身体素质的训练。

(b)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幼儿舞蹈的基本步法及其组合。

(c)初步了解人类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从中探寻人类舞蹈艺术是如何产生的。

(d)在发现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e)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感悟美、初步领会舞蹈艺术的精髓所在。

项目二:民族民间舞蹈

第一节

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

第二节

藏族民间舞

第三节

苗族舞蹈

教学目标:

(a)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高雅美好的情感情操。

(b)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认识事物的严肃地科学态度。

(c)

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关注和热爱

项目三:幼儿舞蹈

第一节

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幼儿舞蹈组合教授

第三节

幼儿舞蹈组合实践

教学目标:

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舞蹈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教学的基本原理。其原则有: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直观性、力量性、巩固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这些原则对于舞蹈教学具有普通指导意义。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和贯彻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审美、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习舞蹈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项目四:幼儿舞蹈创编

第一节

幼儿舞蹈作品的特点

第二节

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

第三节

幼儿舞蹈的过程

第四节

幼儿舞蹈的排练

第五节

幼儿舞蹈的实践创编

教学目标:

(a)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创编儿童舞蹈。

(b)了解、掌握儿童舞蹈风格、韵律,感受其独特魅力。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对舞蹈产生兴趣,同时爱上舞蹈。

(c)培养幼师生的综合能力,充分显示出教师为辅、幼师生为主的教学特点。

(d)表现儿童舞蹈的特点,引导幼师生运用一些编舞技法创编儿童舞蹈,感受儿童舞蹈的风格特征,进而学习儿童舞蹈并对生活产生积极乐观的态度。

十一、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课程采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

舞蹈(基础版)吴彬

主编

END

上一篇:搞笑的小品剧本台词下一篇:让他们自由生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