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舞蹈教育

2024-09-17

发展舞蹈教育(共12篇)

发展舞蹈教育 篇1

教育舞蹈俗称“教学”舞蹈,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学大纲》、《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这些大纲分别对舞蹈、韵律体操等教学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一系列的措施证明,我国的舞蹈艺术教育正在更进一步地发展。

一、教育舞蹈的兴起

教育舞蹈俗称“教学”舞蹈,一直以来,它的受教育对象都是儿童、学生。教育者应当尽最大的可能激活学生、儿童的学习意愿。舞蹈是一门行为艺术,它有浓郁的娱乐色彩,不仅对学生、儿童如此,对成年人同样如此。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舞蹈都会令人快乐且富有教育的趣味性。

伴随着现代社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面向广大青少年的舞蹈艺术教育呈现出繁荣和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各种业余舞蹈艺术学校纷纷成立,各种私立舞蹈培训中心应运而生,为少年儿童舞蹈艺术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不少社会知名度很高的舞蹈艺术家开办了舞蹈艺术机构,进行着专业的艺术教育工作。这类教育机构在内容的设置、规划、计划安排以及建设方面都有保障体系,教学质量较高,得到了很多知名舞蹈艺术家的重视。这使得受教者的学习态度十分主动和热情,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这种类型的业余舞蹈艺术教育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全面地推动了服务于素质教育的舞蹈艺术教育。

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学大纲》、《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规范了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求师范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编排幼儿舞蹈的能力。大纲不仅将幼儿师范的舞蹈教学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而且从培养幼儿教育的教师队伍入手,使舞蹈艺术教育在幼儿园得到普及。面向幼儿的舞蹈艺术教育,要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在内容安排上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中,老师要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使童知性、童趣性和童乐性协调统一,这样可以培养儿童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创造力,使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丰富受教儿童的感知世界和幻想世界,使他们从小就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育舞蹈的目的

教育舞蹈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目的在于使人们具有高尚的人格,也可以说是为了实现人格的形成。人格的形成是教育的目的,舞蹈是教育的手段。但是,以人格形成为目的的教育不只有舞蹈一种,舞蹈只是许多方法中的一种。其他方法包括文学、美术、数学、化学、音乐等。在现行教育所包含的各学科之中,舞蹈属于最基本、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因为舞蹈属于“美的艺术”,属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以人格形成为主的教育,可以提高一个人创造美的能力。

事实上,教育舞蹈具有实用性。实用性,是指在毕业之后人们以舞蹈为专业,而是指运用舞蹈娱己娱人,同时提升自己的气质和文化修养。

历史上,以舞蹈作为教育内容的例子有许多。我国早在周代就设有乐舞机构,向贵族子弟传授乐舞知识。欧洲宫廷在路易十四时期创建了第一所专业的皇家芭蕾舞蹈院。有趣的是,它当时并非以教授专业性芭蕾为目的,而只是以提升宫廷中人们的社交能力为目的,没想到的是,这一举动却使芭蕾走向了职业化道路。

古希腊时期,人们把舞蹈作为教育手段,认为舞蹈是希腊教育的精髓,是神圣的,强调舞蹈的教育性价值。只要年满5岁,孩子便需要接受舞蹈教育。

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也都有舞蹈背景。这说明舞蹈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层面上的活动;换句话说,舞蹈既能训练人的身体运动能力,又能对舞蹈主体的精神、思想产生影响。

在《教育舞蹈原论》一书中,邦正美把教育舞蹈看作是可以培养一个人人格的活动,认为舞蹈可以使人变得更完美。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教育舞蹈变得尤为重要,接受教育舞蹈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老年人,大家都在接受舞蹈教育。教育舞蹈的目的包括使人拥有良好的人格;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扩大人们的社交范围。

我国有许多民间自发组织的“舞蹈俱乐部”、“舞蹈沙龙”、“舞蹈讲座”。参加这些活动,人们既能结交到朋友,又能学到一些舞蹈知识。活动的参与者既包括儿童,也包括一些老年人,所有的成员均是舞蹈爱好者。他们学习专业舞者教授的舞蹈知识,接受多种形式的舞蹈,如芭蕾舞、中国舞、拉丁舞、国标舞、爵士舞等。大家学习舞蹈的目的是塑身、减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另外,有一些企业家主动捐资,创立了诸多业余舞蹈组织。可见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教育舞蹈的重要性。

舞蹈是人们通过身体来运动的艺术,运动是舞蹈的生命。而运动不仅是舞蹈的生命,同时也是人类的生命。邦正美说:“在儿童的世界中,几乎没有劳动性的工作。儿童的运动几乎都是一些游戏。有人说儿童的运动莫不都是舞蹈性运动,他们的生活就是舞蹈。”

三、教育舞蹈的目标

舞蹈的教育目标也是教育舞蹈的目标,即要达到“透过舞蹈来教育”。邦正美认为:“教育舞蹈之另一项目标是培养文化性的人。”文化性的人是指具有文化能力的人,而文化能力包括容纳文化的能力与创造文化的能力。舞蹈教育的目标还包括使人拥有积极的人格,进而形成社会性人格。这种积极的人格最终会转化成服务性人格。通过接受舞蹈教育,人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将自己转化成具有社会条件的人。教育舞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与目标:教育舞蹈是以培养具有社会性的人为目标的;教育舞蹈使人具有健康的身体;教育舞蹈会使一个人自然而然地产生节奏性秩序;教育舞蹈可使人充满艺术想象力,产生即兴创造力。

节奏性秩序是指一个人拥有良好的节奏感。也许大家认为节奏通常是指音乐的节奏,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节奏。音乐或身体的运动都是节奏的体现。舞蹈家邦正美说:“无论如何都要把节奏感发展为教育舞蹈的具体目标之一,这才是最妥善的办法。”

即兴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听到音乐或看到舞台后产生跳舞的冲动,自然地扭起来、跳起来,以表达自己的艺术情感。

有些人虽然不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但他们从小就接受教育舞蹈,经常能够创造一些舞蹈、小品甚至歌曲。对于即兴创造来说,创造性是前提,而即兴的动作一般是通过瞬间、直接或间接思维而产生的,它也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种灵感。具有即兴创作能力的人通常善于运用自己所处的环境来建立自己的思维世界。虽然即兴创作能力是无形的,但人们却可以凭借身体的运动予以表达。

舞蹈教育有助于促进和增强人的表现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的人是指既具有丰富的表现技术,又富于表现力的人。表现性是指抒发情感;表现技术则是更深一层的能力,富有表现力的人本身具有丰富的表现技术。如果一个人想提升自己的表现力,那么要先具有分析、接受他人表现力的能力。而表现力又必须包含表现的内容,表现力丰富是指内容、思想、感情丰富。具有丰富的舞蹈表现能力的人,必须要具有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必须要有丰寓的思想与情感。在文学领域,诗歌、散文、小说均可以表达情感。唱歌时,人们需要乐器来伴奏;画画时,人们需要使用颜料、画布,这些都是以客观的物体为媒介的活力,都是一种使用客观物体的技术。

舞蹈艺术表现的是主体与客体本身,这是舞蹈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征,这又证明了舞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育方式。

教育舞蹈的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都具有普遍性,是以人格的形成作为最高目标。它不仅有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具有持久性。因为教育本来就属于理想化事物范畴,而教育的使命就是实现理想化教育,使人成为完全的文化性人。

摘要:教育舞蹈俗称“教学”舞蹈,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学大纲》、《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这些大纲分别对舞蹈、韵律体操等教学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一系列的措施证明,我国的舞蹈艺术教育正在更进一步地发展。

关键词:舞蹈,艺术,兴起,发展

发展舞蹈教育 篇2

初试:

(1)歌曲演唱(一首歌曲,无需任何伴奏)

(2)模唱旋律(钢琴弹奏约4小节,然后模唱出旋律)

(3)舞蹈表演(自备音乐,风格不限。表演限时2分钟之内)

终试:

(1)命题即兴辩论(每10人一组,设正、反方。首先依次发言进行辩论;然后自由辩论; 最后每人依次用最精炼的语言总结陈词。)

(2)歌曲演唱(内容、形式同初试)

(3)模唱旋律(形式同初试)

(4)舞蹈表演(内容、形式同初试)

发展舞蹈教育 篇3

民族舞蹈是展现民族特色文化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民族舞蹈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形成于人民长期的生活劳动过程中,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我国有着五十六个民族,而每个民族又有着其特定的文化和不同种类的舞蹈,如蒙古舞、新疆舞、藏族舞、傣族舞等等,都体现了不同的民族特色。

现阶段我国民族舞蹈教育的发展不够理想,越来越不受欢迎,为此笔者就民族舞蹈教育发展现状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民族舞蹈教育事业的进步。

資金短缺,设备不齐全

随着各大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设施和设备往往跟不上教学实际的需要。经调查,有些高校在舞蹈教育方面的经费严重不足,一所学校在自然科学研究上的经费达8000万,在人文类仅仅有100多万,而到最后真正用到艺术类课程上几乎所剩无几,资金短缺直接导致教学设施不完善,而其中民族舞又需要大量的道具、服装和充足的空间场地,这些都无法满足,阻碍了民族舞的发展。

师资力量缺乏

随着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在艺考热的推动下,艺术类生源人数急剧增加,而师资队伍却没有相应的增加,造成了老师压力过大,对学生只能顾此薄彼,有时也会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在民族舞蹈教育的实训课程中,师资力量的缺乏,致使一个班上课人数过多、教室拥挤,老师不能对每个学生都悉心辅导,学生也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这种情况不仅使老师易疲惫、情绪低落,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

社会不断的发展对办学层次要求不断提高,民族舞蹈教学方法却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而做出改变,在这个以潮流时尚为主流的时代,传统的民族舞蹈已经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而学生更喜欢时尚动感的街舞、爵士舞等。一方面这些舞蹈时尚性感,充满着时尚气息,更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另一方面这些舞蹈不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易学而不枯燥。和这些强劲的对手相比,民族舞蹈就像是老学究,沉闷、老套。长此以往,民族舞蹈将会淡出我们的视线,远离我们的教学环境。

面对民族舞蹈教育如此严峻的发展现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民族舞蹈。

1.加大资金、师资投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在精神层次方面也有着极高的追求。人们不再单单地满足于基础教育,开始向艺术教育进发。艺术教育中的民族舞蹈教育在面对资金短缺和师资问题时,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合理分配资源。

2.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意志决定着学习效率,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舞蹈产生兴趣。这就意味着在民族舞蹈教育中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必须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兴趣可以使学生对民族舞蹈教育课程产生好奇和求知心理,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他们潜在的编舞能力。在民族舞蹈教育过程中,民族舞蹈基本功的勤奋练习和老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努力的练习舞蹈,同时还应该好好培养学生的编舞能力,让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提高能力,塑造专业水平

舞蹈是一门感官性艺术,通过我们的眼睛来感知它所蕴含的美,它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人类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民族舞蹈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时它也不单单只是属于各个民族独立的舞蹈,经过历史的沉淀,各个民族的舞蹈出现了融合,逐渐成为大众化趋势。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它引领人们直抒胸怀,敢于表现,通过舞蹈进行感情交流。要达到民族舞蹈的艺术境界,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舞蹈功底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例如:傣族的《孔雀舞》中,孔雀的基本姿势就是舞蹈的基本律动,其次是舞蹈艺术的动态美;蒙古舞《安代舞》采用了变换舞圈运转方向,并以彩带和踏足作为标准的律动,成为蒙古舞的标志性动作。更好地提高专业水平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其条件是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经受时间的检验。

4.寻找民族舞蹈传播的新途径

面对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民族舞蹈教育也要适应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这对民族舞蹈来说,即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挑战,利用这次契机将民族舞蹈发扬光大。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民族舞蹈教育的传播首先要将这些民族特色记录下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将民族舞蹈的画面和声音结合起来,将整个舞蹈过程记录下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民族舞蹈的魅力所在,将民族舞蹈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高科技的手段进行还原再现,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民族舞蹈的内涵。我们要坚持民族舞蹈的特色和优势,将民族舞蹈向世界传播,从而振兴民族舞蹈的教育事业。

5.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民族舞蹈教育中要一切以学生的利益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要多鼓励学生,及时地给予肯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族舞蹈的教学环境中,更深刻地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还要从多方面的理论出发,利用舞蹈形象直观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等特点及各种美的因素再现民族舞蹈教育的功能,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从而更好地发挥民族舞蹈教育的作用。

艺术无国界,民族舞蹈不单单是一门艺术,它更是民族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它既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肩负思想传播的文化内涵。因此,研究民族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解决方略对提高我国民族舞蹈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桂迎,赵丹丹,编著:舞蹈欣赏与创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2]吕艺生.贾作光舞蹈艺术思想[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2年11月.

高校舞蹈教育与人性的发展 篇4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舞蹈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及高校的重视,因此近几年内舞蹈教育有了很不错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对舞蹈教育的现状浅谈几点看法:(1)舞蹈教育在各高校间发展态势不均衡。综合类院校开展情况较好,但针对舞蹈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开设没有特色,力度不够。(2)有些高校与舞蹈相关的活动组织还较少,校际间的交流贫乏,校内活动的开展缺乏一定的组织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一些高校的舞蹈协会、俱乐部及社团还没有形成规模,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3)目前一些高校舞蹈人口规模较小,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局面,学生的舞蹈价值观,还缺乏深度,但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及实际需求很高。舞蹈活动参与的形式较为单调,缺乏专业的训练和指导。舞蹈的运动消费相对于其他项目偏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舞蹈人口的发展。(4)高校舞蹈教学环境不容乐观,物质条件差,场地设备远远不能满足。人文环境薄弱,认知度较低。

2 舞蹈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

舞蹈教学不仅是单纯的传授技能,它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浅谈几点舞蹈教育对人发展中的作用。

2.1 舞蹈能给生命注入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舞蹈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跃动,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生命形式的跃动,就有欢悦的舞蹈。她伴随着人的一生,无论是婴儿﹑幼儿﹑青年﹑中年或老年,特别是当人们处在欢乐的时刻,舞蹈就是表达这种欢乐心情的最佳手段。

用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欢悦之情是人类共同的生理心理现象,这种共同的人性不受地域﹑民族﹑阶级﹑阶层的限制,可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巴西的狂欢节是《桑巴舞》的世界,坦桑尼亚的群众集会时必跳《塞洛舞》,而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农民收割小麦时则要跳《芦迪舞》。青年人喜爱用舞蹈来抒发他们如火如荼的青春热情。所以在许多高校,我们就可以看到有各种“舞协”的成立。这些有许多是学生自发的,而非老师安排组建的,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这是件好事。因为学生由衷而发地对舞蹈的喜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于是就有了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舞蹈的愉悦性能让许多青年人聚拢。我认为在这一基础上,作为老师就可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在娱乐的同时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对良莠进行分析,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自己的个性,促进了自身的完善发展。这时老师的指导就有了必要,因为这是一种审美态度的建立,而学生可能并未意识到。

舞蹈的娱乐性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只有通过表层的“娱乐”之后,有了美的感受与审美观的建立,才能使人身心感受到“愉悦”。精神的愉悦有内而外才是最关键的。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它的方向是指向舞蹈所带来的和谐与人类的创新,以及完善和发展人的个性。

2.2 舞蹈是一门和谐的艺术,培养学生的和谐观念

舞蹈的和谐性体现为内在动作的和谐与外在教育过程、各组成要素的整体和谐。旋转是基于把持人平衡力量的运用,弹跳则是对肌肉、韧带力度最大限度的锻炼和发挥。和谐即成一种美,舞蹈动作达到和谐,也必有其一定的审美标准。试以古典芭蕾为例。古典芭蕾强调动作姿势符合几何构图,强调“黄金比”。在舞蹈形式的纯粹抽象中而追求的“黄金比”,是符合“人的自然”的。也正因为符合了这一“自然”,才使我们看着芭蕾经久不衰。

舞蹈具有和谐美,而这种和谐美不单是内在动作,它还是外在教育过程﹑各组成要素的整体和谐。舞蹈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美术、音乐、文学等。所以在教育学生舞蹈的过程中还该让他们注意到视觉、听觉和思想上的整体统一。一个舞蹈离不开音乐、服饰、灯光之类的结合,脱离开来就不成舞蹈。优秀作品是整体的完整与和谐。所以在关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要注意各方同步进行。如此一来,学生感受到、学习到就不仅仅是舞蹈本身的动作了,更重要的是从内到外的全面发展。

2.3 舞蹈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艺术本就不同于一些自然学科,她更重于“创新”而不是“发现”。自然学科的许多知识、规律是人们通过仔细观察思考之后探索发现的,而艺术则是建筑于这些被发现的客观规律之上再作创造。

有如世界上的七个音符可以奏出永不重复的乐曲一样,构造相同的人体可以跳出永不重复的舞蹈。一个人的智力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模仿力、创造力以及注意力等方面构成。舞蹈训练从身体的各个部位着手,对以上诸要素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从训练中可有效提高对时间、节律、节拍的感知和对空间、形象、动静状态等时空的判断,观察及想象能力,还能训练和提高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做不同动作的注意力分配与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一个或一组动作,从模仿阶段经过学生内部自身消化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产生新的动作形象,从而有效地达到“二度创造”的目的。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特别是一些编导作业,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培养创新思维。

3 针对高校舞蹈教育之现状,浅谈几点建议

3.1 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编写高等院校舞蹈教材

大学生的舞蹈教学与舞蹈演员的舞蹈教学不同,培养舞蹈演员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掌握表演技能,在舞台上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而高校开设舞蹈选修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其次,大学生入学年龄一般都在18-20岁左右,骨骼的发育基本定型(比较坚硬、软度比较差),在训练过程中每进一步都要付出较大代价,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对舞蹈风格的掌握以及舞蹈动态美、动作的协调性等方面,以及从中体会出舞蹈内涵、精神和审美心理。通常,大学生每周只有2-4节舞蹈课,如果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某个高难度技巧上,就会失去更多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高校舞蹈教材的编写应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善于发现和利用大学生学习舞蹈的有利条件应该看到大学生都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大学生学习自觉性比较强,精力容易集中,理解能力好,记忆力强。所以高校的舞蹈教材编写时要注意这一点,密切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科学教学。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开发智力、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目的。

3.2 注重舞蹈作品选材,通过播放和点评,让学生学会欣赏舞蹈,提高其舞蹈审美能力

基于舞蹈在美育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普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讲,舞蹈作品的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舞蹈思想主题的好坏,对学生的审美价值和标准起到了一个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讲解舞蹈作品之前,首先要认真严格地对每一个作品进行筛选,所选择的作品必须有深刻的主题、立意和较高的欣赏价值,使同学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在思想上能够得到深刻的启迪,在审美认识上有一个大的提高。按照这一宗旨,我选择了2一3个舞蹈作品让学生欣赏。好的作品有了,但学生看不懂,也不能达到其教育效果,因此,针对每一个作品,我尽可能搜集最完善的资料,加上自己的体会为学生做细致的点评,使学生们明白每一个舞蹈作品都不仅仅是单纯的机械运动,都是有深刻主题和寓意的艺术作品,通过讲解,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独立欣赏舞蹈作品目的。比如在欣赏军旅舞蹈作品《走·跑·跳》时,先将作品利用vcd进行播放,让学生结合自已军训的感受,谈对作品的理解。然后,反复播放作品,在播放过程中讲解该舞蹈的基本动作是对现实生活中军事训练动作的艺术加工、提炼和升华,它通过当代军人在艰苦的军训过程中研发生的人和事,歌颂了甘于奉献、百折不挠的团队精神。

3.3 把舞蹈组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让大学生学习舞蹈的目的;一是了解和继承我国民族民间舞的优秀舞蹈,掌握其特点和提高鉴赏能力;二是通过对舞蹈组合的学习,提高自身各部位的灵活程度,加强四肢密切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寻找美感,增强舞蹈的感染力。另外,选择组合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觉得应该选择那些在我国影响大、普及面广的经典性的舞蹈组合,还有就是选择那些具有独特风格,大学生能够掌握的组合以及表演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训练能够解决的问题的组合。例如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要求舞蹈者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同眼神密切配合、传情达意,从头、肩、腰、臀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动与静的结合,动作大与小的对比、移动性、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了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用这样的舞蹈组合提高大学生在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是非常有效的。学习这种舞蹈是寻找舞蹈感觉的过程,又是对造型艺术美的探索。

3.4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教会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欣赏舞蹈

舞蹈艺术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更深层次熟悉和了解舞蹈的同时,也使他们学会欣赏多种艺术,了解舞蹈以外的知识,所以在上舞蹈作品赏析课时要多方面进行点评。首先,舞蹈当中的舞美设计包括舞台背景、灯光的制作、布置等,与美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舞蹈作品起着演染和衬托主题的作用。它从一个侧面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和色彩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其次,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没有了音乐,舞蹈往往就会是单纯的机械运动。欣赏舞蹈当中的音乐有助于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而观看音乐当中的舞蹈有助于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在舞蹈欣赏过程中,无论对音乐还是舞蹈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提高过程。

再如,通过舞蹈演员的服饰、表情、动作,可以让学生判断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民族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舞蹈《金山战鼓》和《秦俑魂》通过演员的服饰可以判断演员所处的时代;而群舞《小溪,江河·大海》则是用镶嵌在每个演员衣袖间的一串亮片,表现了小溪的晶莹剔透和崎呕婉蜒,当小溪汇成江河、大海后,演员们用大幅度的动作将裙摆接连掀起,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巨浪,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领略到了舞蹈艺术的魁力。

在欣赏民族舞蹈作品时,除讲解舞蹈本身的含义外,还应讲解民族舞蹈的特点,包括形成这种舞蹈特点的地域、气候和风土人情等原因,这样不仅会加强学生对民族舞蹈的了解和热爱,同时还会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多方位地欣赏舞蹈。

3.5 欣赏课上安排教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设计一些简单的

舞蹈情节,以增加舞蹈赏析课的吸引力,提高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在欣赏完一至两个舞蹈作品之后,安排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包括手位、脚位以及各民间舞中的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民间舞中的冲拳、双托掌、托按掌等动作,这些舞蹈动作同学们在原地起立就能够模仿,而且不同的舞蹈动作在特定的情节和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和效果。鼓励学生设计一些能够表现如亲人离别、欢聚和一些容易用动作语言表达的场面和情节,同时还鼓励学生模仿倒垂柳、雄鹰展翅飞翔等简单动作,以加深学生对舞蹈的切身感受。虽然学生们的动作并不很美观,也不被到位,但却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舞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舞蹈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深切感受。

3.6 以舞蹈作品赏析为基础,多层次开展院内外艺术活动,提高大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美育效果

通过舞蹈选修课的讲授,很多同学渐渐地喜爱上了舞蹈,对于舞蹈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院组建了大学生艺术团舞蹈队,在授课的同时,根据同学们的训练程度,舞蹈队排练了如:《奔腾》、《黄土黄》、《荔枝飘香》、《如火的青春》等一批优秀舞蹈节目,创作了《校园女生》等集体舞和其他歌舞节目。这些节目除了参加院重大节日联欢外,还多次参加社会公益演出。我院舞蹈队以强大的阵容,严谨的台风,精彩的表演,受到同行院校和社会公众的好评,充分展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同学们深有感触的说,通过舞蹈选修课的学习和训练,体魄上得到了健美、心灵上得到了净化、艺术上得到了启迪、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

3.7 改革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这种师徒传承式的教学方法沿袭至今,成为舞蹈教学的基本模式,但一成不变的“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边注入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打破舞蹈教学中这种“一言堂"格局,笔者认为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用一些新的教法。

3.7.1 利用电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它的材料和工具是人的身体。它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的。在教学过程中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所内涵的东西是教师很难用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的。如果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示范动作欠准确、规范,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利用电视教材则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它可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通过电视屏幕,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受到艺术的感染,多重感官的刺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学习蒙古舞时,学生通过观摩电视教材看到蔚蓝色的晴空飘着朵朵白云,绿色的草原上宝石般点缀着圆圆的蒙古包,一群群肥美的牛羊在微风中安闲地吃着青草,身着民族盛装的姑娘们载歌载舞……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学生不但对蒙古舞的风格特点、舞姿韵律获得了丰富的感知,而且对蒙古民族的居住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服饰等有了具体的了解。由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对所要学习的动作产生了兴趣和跃跃欲试的冲动。

在示范教学中,电视教学能不受现实条件的限制,超越时空将学生带入另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在训练和练习时学生能通过操作“快进”、“慢放”、“定格”将需要了解的某一过程或某一动作进行反复地观摩和推敲,直自弄明白。

3.7.2 利用电视教材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对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其具体方法为:(1)观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舞种,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2)利用电教设备,举办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其知识结构。如,“怎样欣赏舞蹈”、“民间舞蹈发展历史”等。(3)举办作品分析讨论会。组织学生观摩舞蹈作品录象带,欣赏著名舞蹈家的表演,分析其艺术特点,然后组织讨论。

舞蹈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后,它仍然要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的练习实践相结合、与教学反馈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显著地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有利地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综上所述,人性的发展离不开舞蹈。日后如何在高校进一步推广舞蹈教育尚需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我们期望着有更多的人了解舞蹈,喜爱舞蹈,使其真正能带动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推进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摘要:本文立足于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之现状,从舞蹈教育在人性的发展中的作用方面,深刻地分析了开展舞蹈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改进措施以期舞蹈教育日后有更进一步地发展。

舞蹈教育论文 篇5

【文关键词】:高校公共舞蹈教育;必要性;发展方向

引言

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栋梁之才,将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推行素质教育的重任。因此,当代大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而舞蹈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校开设舞蹈课(以形体课为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同时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状况,提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的必要性,改善和提高舞蹈教学的现状,以及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一、公共舞蹈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从公共舞蹈的特点和表现力方面来看

形体舞蹈课,通过对上肢、下肢与躯干的规范训练,掌握身体运动的规律,并在一定的音乐节奏与旋律中能够协调自如地运动。而大学生在学习了舞蹈语汇后,可以支配自己的躯体,抒发情感、宣泄激情。当他们需要歌唱抒发情感,就更需要通过肢体来加以演绎。舞蹈是一种易普及的艺术,它比音乐具体形象,比戏剧简单容易,适合表现他们的学习生活。大学生通过舞蹈可以协调肢体,调节文化学习造成的不动状态,更重要的是还能增强自信心,使人摆脱腼腆和拘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情操,充分展示当代学校的校园风貌与当代学子的思想、生活和情感。

(二)从公共舞蹈教育的作用来看

舞蹈训练是一种肢体训练过程,它不但可以使人的形体优美,而且还因为舞蹈经常是双人或多人配合的活动,所以舞蹈过程也是培养舞蹈者关注他人、关注配合、注重协调的过程。我国老一辈舞蹈家郭明达先生,在美国学习和考察后,作出了如下介绍:“几十年来,美国教育系统里的舞蹈设置目标,认为舞蹈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纠正姿态,调理肌肉,使动作准确。在心理方面,舞蹈对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有帮助;对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益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舞蹈课的训练,这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要求。

(三)我国高校普及艺术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头

二、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公共舞蹈教育课程的设置

(二)公共舞蹈教育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1、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组织学生观看舞蹈音像资料,以“画面”中那些优美舞姿,丰富的情感表达,来传达对美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习,进入自然的舞蹈学习状态。

2、教学方法的多变性

“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用形象、精炼的语言讲解舞蹈动作要领,再通过肢体示范教学,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动作,使得同学可以直接模仿,并用心理解和体会动作要领。但是随着高科技慢慢渗入教学,有了多媒体、电视教学等,更能成为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毕竟舞蹈是表演艺术,它是通过肢体来表达的,在教学中加以电视教材,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把握需要传达的意思。

3、结对帮扶教学

根据高校公共舞蹈的特点,是由全体学生参与的舞蹈学习。虽然不是高难度的舞蹈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些同学领悟掌握得快一些,就可以进行结对帮扶,把领悟慢一些或动作出现错误的与掌握得快一些的同学组成一组,互相纠正错误,避免动作的错误出现。

(三)高校大学生舞蹈团队的不断涌现,丰富了校园文化,带动了高校课外艺术活动的健康发展

经抽样调查,全国90%以上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大学生舞蹈队。而这些团队中的同学多是通过公共舞蹈教育的课程学习后,涌现出的一批骨干分子。因对舞蹈的.热爱,自发成立的舞蹈团队。近几年,高校非专业同学参加全国各类舞蹈大赛的比比皆是。就拿江西第二届大学生舞蹈大赛来看,共48个节目进入复赛,非专业组23个节目,比例占了一半。虽然这部分学生可能在表演上达不到准专业的水平,可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自信地表演,充分展示当代学子的思想、生活和情感。并有效地推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遇到的“瓶颈”

1、学校领导的认识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明确

迄今为止,还有部分高校领导同志一直对艺术教育的作用持怀疑的态度,甚至认为公共舞蹈教育可有可无,只不过是供休闲娱乐而已。艺术教育机构只是团委工作下的文艺干事兼管,没有设立专门的舞蹈教研室,据不完全统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等艺术教育专门机构的高校只占高校的18%。

2、资金短缺。配备不齐全

经调查,有些高校用在舞蹈教育上的经费严重不足。有一所学校每年投入自然科学研究上的经费达8000多万,而投入人文科学研究的经费仅有100多万,而真正用在普及艺术教育上的经费那真是少得可怜。一般高校进行舞蹈训练的场地,通常只是普通水泥地面的教室,没有铺设专门的地板、地毯、把杆,更没有镜子了。最多只是用普通迎宾用的地毯铺设在水泥地上,那样活动极容易受伤,更是无法达到训练的效果。

3、师资力量缺乏

2006年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指导方案》中强调,各高校应重视艺术教育课程,加大配备专职的师资力量。就说北大、清华的专职公共艺术课教师都不到十名,那普通高等院校就更是无法按国家规定来配备;再从学历上看,从事高校公共教学的研究生教师的比例也只占25%,可见学历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五)提几点高等学校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构想

结语

发展舞蹈教育 篇6

关键词:舞蹈;幼儿;促进;认知;美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42-01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它们都是属于幼儿园素质教育的范畴。新的幼儿教育《大纲》明确规定“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部分,舞蹈教学又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教育可以达到以美辅德、以美激替、以美健身为目的,使艺术教育既面向全体幼儿又注重性格培养,促进幼儿体、智、美全面发展。”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幼儿期是人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开展舞蹈教育对促进身心,认识发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幼儿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

一、舞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在构成舞蹈的诸要素中,动作是居于首位的。幼儿园舞蹈亦是如此。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以全身运动中促使幼儿手脑并用,借此愉悦身心,协调动作,增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在运动中较多地采用自学、互学、讨论的方法,可以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大胆创编的能力,使幼儿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触类旁通,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幼儿园舞蹈是反映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表达他们思想、感情和态度的舞蹈。它是根据幼儿生理及年龄特点加以创编的。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活动可以增强他们的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徨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例如:学习舞蹈《美丽的春天》,通过用手模仿小草在春天中轻轻摇摆和花儿开放的动作,可促进幼儿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指关节和腕关节,肘关节的灵活性,在练习动作表演过程中,幼儿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胃肠蠕动的次数增多,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也都积极参加活动。而且在反复练习和老师的讲解,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奏的美丽,并且加深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类似这样的节目很多,《我爱小羊羔》《劳动最光荣》《我在国旗下长大》等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渗透了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爱祖国等教育因素。由此可见,舞蹈不仅发展幼儿动作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舞蹈促进幼儿园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舞蹈教学中,激发和维持幼儿注意的动机,引导注意的方向,提高注意集中的水平,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对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般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用前倾、低位置的,柔软的体态面对幼儿;用亲切、柔和的目光直视幼儿;用速度、力度变化丰富且强调语义和情感的语言向幼儿说话。幼儿生性好动,喜欢唱唱,跳跳,善于幻想和创造。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舞蹈这门综合艺术及音乐感受,身体运动、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掌握了一些舞蹈语汇并且备了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创编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观察模仿的学习方法是舞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运用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集中幼儿注意力,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舞蹈表演能力。幼儿舞蹈表演需要幼儿的步态、手势、动作比日常生活夸张一些。而且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舞姿,悦耳动听的旋律、歌声、绚丽的服装道具,这一切不仅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生活情趣,而且在幼儿的听觉、视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他们在得到艺术陶冶的同时,不断提高身心协调活动能力。

三、舞蹈促使幼儿美育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幼儿也不例外,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表现形式。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身体语言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幼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得到训练,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了。通过舞蹈形体训练,幼儿四肢动作协调、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消失,取而代之是优美的体态和较好的外形气质,这是舞蹈对幼儿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地体态和较好的外形气质,这是舞蹈对幼儿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幼儿舞蹈通过孩子的内在韵律和形体节奏的糅合,展示丰富的思想感情,在身心自美的过程中给人以美,是一种集内涵外延于一体的理解的美育形式。

浅谈幼师舞蹈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篇7

一、幼师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舞蹈学的学科定位与规划

舞蹈教育的学科建设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展开舞蹈历史、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二是以身体教育为中心,展开相关“生命科学”的研究;三是以舞蹈教学、创作和传播为基本点,展开新技术开发研究。21世纪的舞蹈教育从职业领域走向社会领域,从传统走向现代,运用各种科学仪器训练职业舞者,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投入社会办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远程舞蹈教育,利用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扩大舞蹈教育传播渠道。

(二)舞蹈教育的内知识结构

过去,舞蹈教育基本上是以为国内剧团输送优秀表演人才的模式进行的,所以在教育内知识结构的设置中,就比较集中地关注了培养职业舞者的专业性结构,而相对忽视了它的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面对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应培养高素质的、知识结构更为齐整的复合型舞蹈高级人才,舞蹈教育以社会需求为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来改革内知识结构的组成。

二、幼师舞蹈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知识与能力整合发展的原则

将舞蹈创造力与实践力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要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知识技能内化为素质。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终极目标,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舞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通过知识技能联系实践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舞蹈课程目的、意义及教学功能、价值的认识,使学生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牢固专业思想,从而增强师范意识和献身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示范能力的训练表现为,不只是教给规范的舞蹈知识动作技能,而是通过舞蹈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的紧密配合,从“学与教”的联系实践中概括和推导出中小学、幼儿园舞蹈教学原则,并掌握原则的实践条件及原则指导下的操作方法。

(二)科学性原则

注意舞蹈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格性,符合学生舞蹈认知的规律,建立基础的舞蹈教学的科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舞蹈教学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为教学内容。这里的代表性指的是具有“胚胎作用观念”“有发展力的观念”,选择具有这些观念的动作不仅能代表不同文化的舞蹈风格特征,而且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组织练习,能使学生在少量的知识中获得对不同文化舞蹈的有效理解。同时,还能唤起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奠定舞蹈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实践性原则

课堂教学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营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认识到舞蹈学习不仅是掌握现成的规范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知识技能应用实践的操作能力。

三、幼师舞蹈教育发展构想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幼师舞蹈教育必须摒弃以“学科为中心”、分类过细、专业单—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起新的“以能力为中心”教育教学模式,体现在舞蹈教育上的那种专业分为表演、教育、编导、史论等僵死了的专门教育,必须突破这种传统教育格局,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使学生成为具有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舞蹈人才市场需求,培养集演、教、编、讲(理论传授)于一身的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才,即掌握必要、够用的舞蹈理论知识,具有编舞、表演等幼儿园、小学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才。

(二)改革传统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这种师徒传承式的教学方法沿袭至今,已经成为舞蹈教学的基本模式,但一成不变的“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边注入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打破舞蹈教学中这种“一言堂”的格局,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用一些新的教法。

1. 利用电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它的材料和工具是人的身体,它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的,在教学过程中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所内涵的东西是教师很难用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的。利用电视教材,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它有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通过电视屏幕,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受到艺术的感染,多重感官的刺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例如,学习蒙古舞时,学生通过观摩电视教材看到的晴空、白云、草原、蒙古包、肥美的羊群和身着民族盛装的姑娘们载歌载舞……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学生不但对蒙古舞的风格特点、舞姿韵律获得了丰富的感知,而且对蒙古民族居住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服饰等有了具体的了解。由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对所要学习的动作产生了兴趣和跃跃欲试的冲动。

2. 利用电视教材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对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其具体方法为:(1)观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舞种、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2)利用电教设备,举办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其知识结构。如“怎样欣赏舞蹈”“民间舞蹈发展历史”等。(3)举办作品分析讨论会。组织学生观摩舞蹈作品,欣赏著名舞蹈家的表演,也可以是自己的课堂教学展示或教学剧目,分析其艺术特点,然后组织讨论。舞蹈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后,它仍要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的练习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显著地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才能有利地推进舞蹈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舞蹈教育初探 篇8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反映, 舞蹈逐渐成为一门具有独立品格和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学科。当我们对它的内涵与外形、古貌与新颜加以忖度与审视时, 会自然地涉及人类活动的诸多方面。因此, 认识舞蹈、熟悉舞蹈、欣赏舞蹈、参与舞蹈将有助于人类的自我认识、自我开掘、自我完善。英国哲人赫夫洛克·埃利克说:“如果我们漠视舞蹈艺术, 那么我们不仅对人类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未能理解, 而且对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也一样无知。”舞蹈所具有的直观性、抒情性、形象性、动态性等, 决定了人们对它的感受方式往往从观其形“入门”, 通过感知、审美过程而得到情绪的感染、情操的陶冶、思想境界的升华, 进而引发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和谐、人身心的和谐一直是人类的憧憬。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舞蹈艺术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 从原始时代开始就对社会、对人类产生着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更加意识到舞蹈艺术具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无可替代。

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国家在不断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走向理想的境界, 而人自身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得以全面发展和不断完善, 这是一个文学艺术包括舞蹈艺术备受需要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时期。因此, 在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多元、多变, 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碰撞、激荡, 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境正在重构的新的时代背景下, 舞蹈艺术更要为国家的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和谐营造环境和氛围。

广大舞蹈艺术工作者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当成一切舞蹈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升华人格、提升人的精神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做一切舞蹈创作和展示的宗旨。要坚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 既善于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宝库中汲取精华, 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放眼世界, 着力表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着力表现人民的大情大义和人间的亲情真情, 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充满和谐理念并传扬真善美的优秀作品, 用舞蹈去浓墨重彩地描绘壮丽的历史画卷, 用精工细刻的方法去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春夏秋冬和感情的喜怒哀乐, 用形神兼备的美好形象在潜移默化中“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在中国, 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 在尚未成年之时, 在教育中的地位便十分显赫了。例如:周代王室建立了“大乐司”, 负责对其子弟进行舞蹈教育;到了唐代, 舞蹈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舞蹈事业更为繁荣, 唐明皇李隆基甚至收养了大批艺术家, 创办了皇家乐舞机构“梨园”等, 并将舞蹈作为道德修养的三大要素之一和国富民盛、经济繁荣的标志。古希腊人也要求他们的后代要通过舞蹈练成一副最结实、最轻灵、最健美的身体, 并在古时就形成了专门的学问, 研究动作和姿态, 创作了敬神舞蹈。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 舞蹈教育早已渗透在普通教育中, 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开设有舞蹈课, 他们认为舞蹈不仅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而且能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端庄的仪表形态等。在我国, 舞蹈文化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活动、锻炼了身体, 而且使人民群众的科学知识增长了、文化艺术修养提高了、自身的内涵素质提升了、民族凝聚力增强了。对于国家来说, 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厚的人本基础;对世界来说, 13亿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则是世界和平发展、共同进步的一份举足轻重的力量。而与发达国家相比, 在普及舞蹈教育和建立健全体系等方面我国已落后一个世纪, 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步伐, 迎头赶上, 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舞蹈学科建设, 创建中国舞蹈学体系, 这既是舞蹈教学本身的需要, 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需要。

创建中国舞蹈学体系是时代赋予舞蹈工作者的责任, 是舞蹈改革的呼唤, 是舞蹈事业发展的超级信息符号, 是把舞蹈推向更广阔天地的有效途径。因此, 舞蹈工作者有责任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舞蹈文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弘扬发展, 把中华民族最优秀的舞蹈文化推向世界, 让各国人民通过舞蹈这扇窗户了解中国, 认识中国, 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谊, 使中国各民族的舞蹈艺术在新世纪中得到更大发展。

建设舞蹈学科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 大体要经过“实践———总结———升华———理论———实践”这样的过程。从舞蹈本体的追求来讲, 建设舞蹈学科要服从于整体观照现实的、历史的人和人的生活这个艺术审美文化的界定。而要讲舞蹈学研究的审美创造规律, 就要首先服从于艺术表现时代的、社会的人和人的生活本相的整体规律。换言之, 要把舞蹈置于文艺这个大系统的分支系统中, 在艺术地掌握世界和人生的这个艺术本质要求的前提下, 去探求舞蹈艺术自身的审美创造的特点和规律。因此, 无论是舞蹈创作的标准还是舞蹈批评的尺度, 都必须有一个舞蹈美学的历史的观点, 既要遵循美的创造规律, 用舞蹈艺术本身的尺度来衡量, 又要把舞蹈学、编导学、舞蹈作品放到特定时代的社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以检验其是否达到思想性、真实性与艺术性三者融合的美学理想, 而不能摒弃文化的视角和文化创造的基本规律, 仅仅将舞蹈本体的结构和知觉形式作为舞蹈审美本性恒定的标准。

舞蹈工作者还应清醒地认识到, 自己正肩负着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的神圣职责, 因此要经常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们要为舞蹈文化的历史承续创造些什么、传播些什么?我们准备将当代舞蹈文化引向何方?舞蹈学的研究过程也就是艺术理论思维的过程, 是在舞蹈这一精神物化产物体现中的意识过程。不论研究者自身研究的程度如何, 其结果都具有一定的精神意识的文化指向性, 这正是一个舞蹈学研究者应该具有的且必须加以严肃思考的文化观念的问题和科学发展的问题。

应该说, 改革开放以来, 舞蹈研究工作已迅速发展了, 尤其在创作和理论上, 已冲破了长期存在的禁区, 而越来越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和人生逼近;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也已突破了传统的樊篱的束缚, 越来越显示出全方位的审美多维探索的趋势。

“探索艺术性的永恒魅力”曾经是马克思提出的美学课题, 纵观千百年来的舞蹈艺术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 能够纳入人类精神财富宝库的艺术精品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代舞蹈工作者所获得的精神武器之强大、遗产之丰厚、身处的时代之伟大, 是历史上任何从事乐舞之人都无法企及的。因此, 舞蹈工作者一定要珍惜这个机遇, 承担起创造时代舞蹈精品、繁荣舞蹈艺术事业的历史责任,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和精神支撑。

摘要:当代舞蹈工作者所获得的精神武器之强大、遗产之丰厚、身处的时代之伟大, 是历史上任何从事乐舞之人都无法企及的。因此, 舞蹈工作者一定要珍惜这个机遇, 承担起创造时代舞蹈精品、繁荣舞蹈艺术事业的历史责任,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和精神支撑。

关键词:和谐社会,舞蹈教育,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隆荫培.科学发展观与舞蹈学建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6, (3) .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3]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4]崔泳.和谐是舞蹈艺术永恒的主题[J].教育艺术, 2002, (5) .

[5]杨仲华, 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发展舞蹈教育 篇9

一、论文缘由

在2005年央视的春晚上有这样的一个特殊团体为全国观众带来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演出《千手观音》, 表演团体是一群聋哑人。命运在她们最美的年华里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 失去听力丧失说话的能力。在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内心将会多么的孤独, 痛苦与不安又无法对他人表达, 舞蹈如同黑暗中的明灯在她们绝望的时候点亮了漆黑的人生。正是因为舞蹈邰丽华才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逐, 舞蹈利用它自身的独特魅力感染着每一个接触它的人。

二、特殊儿童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社会高度文明、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 给人类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环境恶化、生活压力增大近几年我国特殊儿童群体在不断扩大。特殊儿童的身心存在着众多缺陷, 他们无法向正常人一样生活。

(一) 心理问题。自卑、自闭、孤独、恐惧、厌学、自负、逆反、多动。

(二) 身体问题。肢体残疾、视力残疾、智力残疾、听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

上述问题在现今社会极为普遍, 国家没有完善的教育机构帮助特殊儿童进行身心的康复治疗, 很多家长也不予以重视或是碍于情面不愿让孩子接受治疗。在病情初期没有给予孩子很好的帮助致使他们自暴自弃, 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的追求, 很多生命在最美好的年华就潦草结束。

三、舞蹈教育的优势

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为久远的门类之一, 有人把舞蹈称之为艺术之母。闻一多老先生曾说过:“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强烈、最尖锐、最纯挚而又最充沛的默示。”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 它是充分运用经过提炼、加工、美化的人体, 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舞蹈艺术对人的素质与健康的成长有着独特的、明显的作用。

(一) 完善人格。

舞蹈教育有利于人格的完美。它可以培养一个人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开朗乐观、自信自强、迎难而上的勇气。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承受痛苦与压力才能有所收获。所以学习舞蹈可以提高一个人克服困难的能力, 可以养成积极应对毫不退缩的坚强品质。

(二) 提高智能。

舞蹈教育有利于智能的提高。舞蹈教育注重对学生手、眼、身、法、步、韵、音乐、节奏等方面的培养, 利于提升学生在观察、判定、模拟、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学习舞蹈可以很好的增强一个人的协调能力, 可以充分调动大脑灵活性。

(三) 美化形体。

舞蹈教育有利于形体的健美。舞蹈是通过娱乐达到健身的最佳体例, 同时可以练习学生的肌肉呈条形发展, 达到形体美的目的, 例如芭蕾舞的学习。舞蹈可以矫正身体某一部分畸形的症状, 可以使肥胖的体型变得纤瘦。学习舞蹈可以很好的培养一个人的气质与形象。

舞蹈教育将音乐与肢体完美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与肢体, 进行舞蹈教育可以很好的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四、舞蹈教育的实际意义

通过音乐治疗特殊儿童心理疾病是现今较为普遍的治疗方式, 同时在很多高校也都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 对于舞蹈教育治疗特殊儿童身心问题这一方式还未受到社会的重视, 极少有人利用舞蹈去帮助特殊儿童治愈身心疾病。作为舞蹈的受益者我希望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去帮助特殊儿童治愈身心的伤痛。

经过对特殊儿童身心问题和舞蹈教育优势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舞蹈教育所具备的优势也正是特殊儿童所存在的问题, 进行舞蹈教育可以弥补特殊儿童的身心缺陷。现今大多的特殊儿童不敢与外界接触, 智力发展迟缓、交流能力低下、内心缺乏安全感为了使其敞开心扉走出心理阴影在舞蹈教育使可以利用民族民间舞蹈组合进行教学。民族民间舞大多是节奏欢快、积极乐观、感染力强可以很好的调动特殊儿童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容易投入到音乐与舞蹈中。进行这类舞蹈的教育可以使特殊儿童阴郁的心情得到调节。

大学生的思想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课堂或是校园应该更多的去关注社会, 因此经过实际的考察和理论与专业课的学习我深切的感到舞蹈是沟通心灵与外界的很好方式, 舞者可以在舞蹈中很直接的表达出内心的情感。特殊儿童可以利用舞蹈这一特殊语言去表达内心情感, 去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著名的残疾舞蹈家邰丽华虽然自幼失聪但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她感受到了人生的乐趣, 正是因为学习舞蹈才使她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钱志亮.《特殊需要儿童成因分析》.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2]网络.谈舞蹈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优势http://www.szwudao.com/article-2316-1.html.2010-12-8.

[3]刘云延.《特殊儿童教育问题浅析》.吉林师范大学.

[4]郭淑芳.《舞蹈对儿童智力开发作用的思考》.辽宁省朝阳市群众艺术馆.

中学舞蹈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初探 篇10

一、教师专业化的提出

在全球性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通过推动教师专业化运动以提高师资质量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关键。为了全面提高舞蹈教师的素质,我们应当通过舞蹈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来加快舞蹈教师的专业化进程。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它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其特殊内涵在于教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教师实施教育的(学科的和教育的)能力和水平。”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广义而言,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用以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本研究采取广义即不仅指学科知识的专业发展,也包括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

二、舞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在对舞蹈教师专业化研究文献的整理过程中发现,还没有文献对舞蹈教师专业化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解释。根据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和探讨,本研究把舞蹈教师专业化定义为:“舞蹈教师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借助舞蹈教师的专业组织,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训练,获得系统的、专门化的专业知识,获得舞蹈教师的专业技能,在从教过程中实施舞蹈教师专业自主,表现舞蹈教师的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舞蹈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舞蹈教师个体的职业成长和发展历程。一方面来说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在不断的持续进行,贯穿舞蹈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另一方面这一过程具有累积和连续的特性,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化发展过程。同时舞蹈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包括一般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还应包括舞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有内涵;幼师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一般的舞蹈知识、理论及技能,还应该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并创新的能力。

三、舞蹈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顾明远教授认为:“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绝非仅限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还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新课程要求中学舞蹈教师不仅要掌握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具备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更全面和更新的教学技能,还要有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这就使得舞蹈教师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博学而又善教的人,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舞蹈课程的需要。

舞蹈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提高舞蹈教师社会地位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现代教育与舞蹈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中学舞蹈教师专业水平,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舞蹈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舞蹈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教师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文化底蕴欠缺

在同舞蹈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他们大部分是艺术中专毕业的学生,学历相对较低,相反专业技能却比较高,很多舞蹈教师在童年期就开始进行舞蹈专业训练,训练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学习文化课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在升学考试中专业技能所占的分值很高,文化课却相对较低,很多想从事舞蹈的学生也只能更进一步的加强舞蹈专业技能训练。师范学校的职前强化训练更使他们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这使得舞蹈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状况较好,可是却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以至造成缺乏深厚文化底蕴的局面。因此,中学舞蹈教师应在课余闲暇时间多进行文化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以提高自身修养。

2、职业倦怠严重

舞蹈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多年日复一日的工作使他们对舞蹈教学失去了新鲜感;对舞蹈教师的评价不合理,教师的积极性受挫,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学校不开设舞蹈课程,也没有第二课堂,只有音乐欣赏,致使舞蹈教师没有用武之地等等这些情况都可能会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领导要注意采用多种活动,来引导舞蹈教师通过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等方式来改变消极的心理,重新激发起往日的工作热情。

3、重技能、轻理论

从访谈中发现,大部分中学舞蹈教师对舞蹈的历史,教学法、编排等理论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差。有的教师自己会做示范,却不知道如何讲解给学生。学生不了解舞蹈内容、每个动作好坏的理论依据,以及作者创编这个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要表达的历史背景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舞蹈教师职前过多的在专业技能上下功夫,相对忽视了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学习。再加上舞蹈教师在教授舞蹈动作时,往往忽视了舞蹈理论的教授,致使学生养成只注重舞蹈技能,不注重理论学习的思维模式,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轻视职后教育

教师的成长都要经历从新手到成熟的过程。虽然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成为专家型教师,但每个教师都有自我实现的欲望和理想。正规、良好的职后培训可以满足教师的这种自我发展欲望,使教师通过培训获得知识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改善提高。职后培训不仅是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再结合的途径,也是教师塑造人格,追寻自我生命意义的过程。而中学舞蹈教师往往容易轻视职后教育,感觉职前教育已经足够,这种思想阻碍了舞蹈教师的发展。

中小学舞蹈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职后教育的重要性,加强职后教育。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使每个舞蹈教师在合作中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积极提高广大舞蹈教师的业务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进一步锤炼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缺乏创新意识

舞蹈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幼师舞蹈教师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就要培养这些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除了通过教师的自身努力获得外,还需要学校的支持。学校应为舞蹈教师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中学舞蹈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五、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教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作为中学舞蹈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识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从自身找原因,积极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6.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发展舞蹈教育 篇11

【关键词】特殊教育 舞蹈教学 发展现状

舞蹈教学作为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在特殊教学中起到一定作用,尤其是对于有运动障碍的学生而言。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特殊教育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舞蹈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并加大了开展力度。笔者将分别从:舞蹈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发展现状、促进舞蹈教学在特殊教育应用效果的对策,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舞蹈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舞蹈教学在我国特殊教育院校中得到了有效发展,对特殊教育学生身心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特殊教育院校自身特点限制,导致舞蹈教学在实际开展中受到一些阻碍。

目前的特殊教育学校舞蹈教学中所采用的是传统方法,在课堂上大部分是教师徒手示范的教学,缺乏对多媒体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同时也比较的缺乏灵活性以及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例如讨论、实践以及展示等,原本及其优美的舞蹈被演变成枯燥动作,这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舞蹈所包含的美感体现。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出现缺乏对学生的启发性,包括思想以及道德教育、灵感的激发以及创新意识等,再者有的舞蹈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不规范、不生动以及不简洁等问题,这让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些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特殊院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从而带给学生的是实际情况现实的脱节,进而阻碍舞蹈教学的发展。

二、促进舞蹈教学在特殊教育应用效果的对策

特殊教育学生与普通院校学生不同,他们在身体方面、认识方面可能都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对舞蹈教师而已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上述,笔者对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诸多问题,为改善这一不良现状,特殊院校必须加大实施力度,从各方面来完善,笔者分别从:实施合作教学策略、创新舞蹈教学方法、促进舞蹈老师自身水平,三个部分来阐述。

(一)实施合作教学策略

对于合作性的学习方法来说,迅速的组建小组是关键,在组成学习小组中,舞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不能随意的安排学生或者是放任学生自由进行,这样不仅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还会加深学生之间的误会,所以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了解各个学生的长处以及短处,然后才能根据不同的任务将学生进行科学的组合,从而使学生在小组目标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将学生各自的资源优势得到良好的发挥,他们在一起训练以及表演中形成相互补充的作用,促进目标完成的同时也是学生汲取他人优点的过程。

以下表格是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模式。

(二)创新舞蹈教学方法

在传统舞蹈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舞蹈课程设置多以大班形式为主,使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难以实现针对性教学,学生之间的互助情况也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舞蹈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

在现阶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特殊教育院校舞蹈教育教学工作也要有所创新,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舞蹈教育的新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现有舞蹈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兴趣等各方面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制定出适当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水平设置一些差异性课程。在正式教学前,教师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并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编班,使学生的基本水平大体一致,以利于舞蹈教学的进行;教师还可以运用阶梯式教学模式,使每位学生的训练都与其能力相适应,因材施教。在进行舞蹈理论的教学中,教师要抓紧舞蹈动作要领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尝试,并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促进舞蹈老师自身水平

特殊教育院校舞蹈老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不但要努力丰富自身的舞蹈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努力钻研的学者品质。教师拥有强烈的研究意愿和活跃的研究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舞蹈研究能力,提高其学术水平。创新意识对特殊教育院校舞蹈老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师不仅仅是引导者的角色,更应该是努力探索、勇于创新的探究者,为高校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开创新天地,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舞蹈人才。具体来说,特殊教育院校舞蹈老师应树立舞蹈教学的新理念,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职业水平,通过榜样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促使学生的舞蹈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互相协调,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舞蹈表现力

总而言之,特殊教育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中提高特殊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发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校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和价值。

【参考文献】

[1]佟伟. 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J]. 黄河之声,2012,04:56-57.

[2]卢慕君. 论舞蹈教学中引导教育的重要性[J]. 艺术科技,2012,03:77-78.

[3]杨爱胜. 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促进作用分析[J]. 艺术科技,2012,03:87+91.

发展舞蹈教育 篇12

一、舞蹈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操

在我国, 舞蹈艺术很早就被列入了教育传承的行列, 据说在周代的时候, 有一“大司乐”是当时宫廷制作、表演乐舞的专门机构, 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舞蹈学校。古代教育家认为舞蹈与诗歌、礼仪是并列同等的, 只有三者兼容, 才能陶冶人的情操。

幼儿时期的孩童, 刚接触事物, 对事物的学习充满着好奇, 并占有一定的主导性。在这个时候向幼儿开启舞蹈学习, 可以从外形上来纠正儿童的不良习惯, 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挺拔、什么是自信, 为今后的优美形态打下基础;更可以从内在为孩子树立性格, 伴随着音乐, 身体的释放和表达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使孩子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应该具有更高的审美修养, 我一直认为, 在进行幼儿舞蹈教育的时候, 作为教师不仅仅是要教授舞蹈, 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品性和修养。舞蹈教育是具备这种条件的, 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孩子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认知, 只有从小内外兼修, 并坚持不懈, 才能真正的做到陶冶情操。

(一) 舞蹈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机能生长。幼儿时期, 孩子正是处于身体的快速发展时期, 许多不良的习惯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养成的, 所以这个阶段的身体机能发展很重要, 不容忽视。

在幼儿的舞蹈教育中, 一般用音乐来配合孩子们的练习, 完成一些简单的小舞蹈和基本的舞蹈韧带训练。科学表明, 定期通过肢体的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均衡生长, 强壮筋骨, 有利于促进骨骼的循环及代谢。据统计, 在同一年龄的孩子中, 学习舞蹈的孩子要明显比没有学习舞蹈的孩子身高平均高出3厘米以上。

不仅仅是骨骼的生长, 舞蹈对于幼儿的各个关节都有着良好的促进生长作用。例如关节的柔韧性、孩子的平衡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 都是对孩子将来的发育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舞蹈的同时, 不仅可以改善孩子们不良的体态, 还可以使胸腔打开, 增强肺活量。在大量运动过后还有助于促进孩子的食欲, 增强消化机能, 提高幼儿的抵抗力。

总之, 幼儿学习舞蹈对孩子的身体机能的生长有很多的好处。

二、舞蹈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在幼儿舞蹈教育中, 我一直主张让孩子随心而舞。在幼儿这个阶段, 孩子本就好动和好奇, 很容易对舞蹈这种身体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外之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是惊人的, 在音乐的带引下, 孩子们更可以将这种能力慢慢培养起来。

幼儿的创作力需要去帮助开发, 在舞蹈这一艺术教育中,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音乐的牵引, 很容易开发出孩子们无边的创新力。例如, 在幼儿舞蹈课堂上, 老师可以让孩子模仿她们常见的动物, 不设定任何界限, 孩子们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摆出小动物的姿态等等。

拉班曾经说过:“我们的全部感觉是人们独一无二的触觉 (第六感官) 引起的结果。”舞蹈在肢体运动的同时, 音乐刺激着听觉的人体感受器, 由此产生的神经冲动反映到大脑, 大脑依靠多种分析器共同参与作用, 最后直接由动作知觉引起美感意识。所以, 我们用感官运动去获得某些感觉是人们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三、舞蹈可以培养幼儿的智力

很多人认为幼儿舞蹈教育只是单纯的培养孩子兴趣, 培养孩子的气质等等的表面东西, 其实不然, 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表面上的提高, 更多应是对潜能的全方位开拓与培养。

幼儿的智力发展与运动是分不开的, 以前有句老话说:调皮的孩子聪明, 基本就是这个道理了。通过肢体的运动, 可以促进大脑的工作, 而身体的各个肌肉又受大脑中枢神经的驱使, 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孩子进行舞蹈教育的同时, 身体肌肉的运动也促进了孩子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 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改善和开发。

幼儿经常在舞蹈课上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这是因为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还属于发育的萌芽时期, 一般来讲会被兴奋和好奇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 在幼儿的舞蹈教育中用愉快的音乐和好玩的小舞蹈或者小游戏的形式来体现, 就更得孩子的欢心, 也更加起到培养幼儿智力的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 舞蹈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的身体的生长、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大脑智力, 这些都符合要全面培养德智体美的全方位发展的要求, 所以, 舞蹈教育可以推动幼儿在各个方面的提高, 在幼儿全面发展中占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很快, 新形式新发展, 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都在切实加强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舞蹈艺术教育的主旨是希望让孩子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启蒙, 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 我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孩子可以来通过学习舞蹈而受益良多, 让更多的孩子成为可以全面发展的美丽雏菊。

参考文献

上一篇:鸦胆子油下一篇:教育是幸福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