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育发展

2024-11-07

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精选11篇)

高校舞蹈教育发展 篇1

1 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舞蹈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及高校的重视,因此近几年内舞蹈教育有了很不错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对舞蹈教育的现状浅谈几点看法:(1)舞蹈教育在各高校间发展态势不均衡。综合类院校开展情况较好,但针对舞蹈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开设没有特色,力度不够。(2)有些高校与舞蹈相关的活动组织还较少,校际间的交流贫乏,校内活动的开展缺乏一定的组织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一些高校的舞蹈协会、俱乐部及社团还没有形成规模,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3)目前一些高校舞蹈人口规模较小,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局面,学生的舞蹈价值观,还缺乏深度,但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及实际需求很高。舞蹈活动参与的形式较为单调,缺乏专业的训练和指导。舞蹈的运动消费相对于其他项目偏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舞蹈人口的发展。(4)高校舞蹈教学环境不容乐观,物质条件差,场地设备远远不能满足。人文环境薄弱,认知度较低。

2 舞蹈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

舞蹈教学不仅是单纯的传授技能,它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浅谈几点舞蹈教育对人发展中的作用。

2.1 舞蹈能给生命注入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舞蹈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跃动,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生命形式的跃动,就有欢悦的舞蹈。她伴随着人的一生,无论是婴儿﹑幼儿﹑青年﹑中年或老年,特别是当人们处在欢乐的时刻,舞蹈就是表达这种欢乐心情的最佳手段。

用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欢悦之情是人类共同的生理心理现象,这种共同的人性不受地域﹑民族﹑阶级﹑阶层的限制,可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巴西的狂欢节是《桑巴舞》的世界,坦桑尼亚的群众集会时必跳《塞洛舞》,而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农民收割小麦时则要跳《芦迪舞》。青年人喜爱用舞蹈来抒发他们如火如荼的青春热情。所以在许多高校,我们就可以看到有各种“舞协”的成立。这些有许多是学生自发的,而非老师安排组建的,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这是件好事。因为学生由衷而发地对舞蹈的喜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于是就有了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舞蹈的愉悦性能让许多青年人聚拢。我认为在这一基础上,作为老师就可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在娱乐的同时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对良莠进行分析,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自己的个性,促进了自身的完善发展。这时老师的指导就有了必要,因为这是一种审美态度的建立,而学生可能并未意识到。

舞蹈的娱乐性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只有通过表层的“娱乐”之后,有了美的感受与审美观的建立,才能使人身心感受到“愉悦”。精神的愉悦有内而外才是最关键的。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它的方向是指向舞蹈所带来的和谐与人类的创新,以及完善和发展人的个性。

2.2 舞蹈是一门和谐的艺术,培养学生的和谐观念

舞蹈的和谐性体现为内在动作的和谐与外在教育过程、各组成要素的整体和谐。旋转是基于把持人平衡力量的运用,弹跳则是对肌肉、韧带力度最大限度的锻炼和发挥。和谐即成一种美,舞蹈动作达到和谐,也必有其一定的审美标准。试以古典芭蕾为例。古典芭蕾强调动作姿势符合几何构图,强调“黄金比”。在舞蹈形式的纯粹抽象中而追求的“黄金比”,是符合“人的自然”的。也正因为符合了这一“自然”,才使我们看着芭蕾经久不衰。

舞蹈具有和谐美,而这种和谐美不单是内在动作,它还是外在教育过程﹑各组成要素的整体和谐。舞蹈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美术、音乐、文学等。所以在教育学生舞蹈的过程中还该让他们注意到视觉、听觉和思想上的整体统一。一个舞蹈离不开音乐、服饰、灯光之类的结合,脱离开来就不成舞蹈。优秀作品是整体的完整与和谐。所以在关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要注意各方同步进行。如此一来,学生感受到、学习到就不仅仅是舞蹈本身的动作了,更重要的是从内到外的全面发展。

2.3 舞蹈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艺术本就不同于一些自然学科,她更重于“创新”而不是“发现”。自然学科的许多知识、规律是人们通过仔细观察思考之后探索发现的,而艺术则是建筑于这些被发现的客观规律之上再作创造。

有如世界上的七个音符可以奏出永不重复的乐曲一样,构造相同的人体可以跳出永不重复的舞蹈。一个人的智力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模仿力、创造力以及注意力等方面构成。舞蹈训练从身体的各个部位着手,对以上诸要素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从训练中可有效提高对时间、节律、节拍的感知和对空间、形象、动静状态等时空的判断,观察及想象能力,还能训练和提高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做不同动作的注意力分配与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一个或一组动作,从模仿阶段经过学生内部自身消化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产生新的动作形象,从而有效地达到“二度创造”的目的。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特别是一些编导作业,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培养创新思维。

3 针对高校舞蹈教育之现状,浅谈几点建议

3.1 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编写高等院校舞蹈教材

大学生的舞蹈教学与舞蹈演员的舞蹈教学不同,培养舞蹈演员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掌握表演技能,在舞台上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而高校开设舞蹈选修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其次,大学生入学年龄一般都在18-20岁左右,骨骼的发育基本定型(比较坚硬、软度比较差),在训练过程中每进一步都要付出较大代价,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对舞蹈风格的掌握以及舞蹈动态美、动作的协调性等方面,以及从中体会出舞蹈内涵、精神和审美心理。通常,大学生每周只有2-4节舞蹈课,如果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某个高难度技巧上,就会失去更多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高校舞蹈教材的编写应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善于发现和利用大学生学习舞蹈的有利条件应该看到大学生都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大学生学习自觉性比较强,精力容易集中,理解能力好,记忆力强。所以高校的舞蹈教材编写时要注意这一点,密切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科学教学。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开发智力、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目的。

3.2 注重舞蹈作品选材,通过播放和点评,让学生学会欣赏舞蹈,提高其舞蹈审美能力

基于舞蹈在美育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普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讲,舞蹈作品的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舞蹈思想主题的好坏,对学生的审美价值和标准起到了一个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讲解舞蹈作品之前,首先要认真严格地对每一个作品进行筛选,所选择的作品必须有深刻的主题、立意和较高的欣赏价值,使同学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在思想上能够得到深刻的启迪,在审美认识上有一个大的提高。按照这一宗旨,我选择了2一3个舞蹈作品让学生欣赏。好的作品有了,但学生看不懂,也不能达到其教育效果,因此,针对每一个作品,我尽可能搜集最完善的资料,加上自己的体会为学生做细致的点评,使学生们明白每一个舞蹈作品都不仅仅是单纯的机械运动,都是有深刻主题和寓意的艺术作品,通过讲解,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独立欣赏舞蹈作品目的。比如在欣赏军旅舞蹈作品《走·跑·跳》时,先将作品利用vcd进行播放,让学生结合自已军训的感受,谈对作品的理解。然后,反复播放作品,在播放过程中讲解该舞蹈的基本动作是对现实生活中军事训练动作的艺术加工、提炼和升华,它通过当代军人在艰苦的军训过程中研发生的人和事,歌颂了甘于奉献、百折不挠的团队精神。

3.3 把舞蹈组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让大学生学习舞蹈的目的;一是了解和继承我国民族民间舞的优秀舞蹈,掌握其特点和提高鉴赏能力;二是通过对舞蹈组合的学习,提高自身各部位的灵活程度,加强四肢密切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寻找美感,增强舞蹈的感染力。另外,选择组合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觉得应该选择那些在我国影响大、普及面广的经典性的舞蹈组合,还有就是选择那些具有独特风格,大学生能够掌握的组合以及表演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训练能够解决的问题的组合。例如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要求舞蹈者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同眼神密切配合、传情达意,从头、肩、腰、臀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动与静的结合,动作大与小的对比、移动性、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了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用这样的舞蹈组合提高大学生在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是非常有效的。学习这种舞蹈是寻找舞蹈感觉的过程,又是对造型艺术美的探索。

3.4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教会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欣赏舞蹈

舞蹈艺术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更深层次熟悉和了解舞蹈的同时,也使他们学会欣赏多种艺术,了解舞蹈以外的知识,所以在上舞蹈作品赏析课时要多方面进行点评。首先,舞蹈当中的舞美设计包括舞台背景、灯光的制作、布置等,与美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舞蹈作品起着演染和衬托主题的作用。它从一个侧面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和色彩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其次,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没有了音乐,舞蹈往往就会是单纯的机械运动。欣赏舞蹈当中的音乐有助于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而观看音乐当中的舞蹈有助于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在舞蹈欣赏过程中,无论对音乐还是舞蹈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提高过程。

再如,通过舞蹈演员的服饰、表情、动作,可以让学生判断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民族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舞蹈《金山战鼓》和《秦俑魂》通过演员的服饰可以判断演员所处的时代;而群舞《小溪,江河·大海》则是用镶嵌在每个演员衣袖间的一串亮片,表现了小溪的晶莹剔透和崎呕婉蜒,当小溪汇成江河、大海后,演员们用大幅度的动作将裙摆接连掀起,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巨浪,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领略到了舞蹈艺术的魁力。

在欣赏民族舞蹈作品时,除讲解舞蹈本身的含义外,还应讲解民族舞蹈的特点,包括形成这种舞蹈特点的地域、气候和风土人情等原因,这样不仅会加强学生对民族舞蹈的了解和热爱,同时还会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多方位地欣赏舞蹈。

3.5 欣赏课上安排教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设计一些简单的

舞蹈情节,以增加舞蹈赏析课的吸引力,提高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在欣赏完一至两个舞蹈作品之后,安排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包括手位、脚位以及各民间舞中的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民间舞中的冲拳、双托掌、托按掌等动作,这些舞蹈动作同学们在原地起立就能够模仿,而且不同的舞蹈动作在特定的情节和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和效果。鼓励学生设计一些能够表现如亲人离别、欢聚和一些容易用动作语言表达的场面和情节,同时还鼓励学生模仿倒垂柳、雄鹰展翅飞翔等简单动作,以加深学生对舞蹈的切身感受。虽然学生们的动作并不很美观,也不被到位,但却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舞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舞蹈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深切感受。

3.6 以舞蹈作品赏析为基础,多层次开展院内外艺术活动,提高大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美育效果

通过舞蹈选修课的讲授,很多同学渐渐地喜爱上了舞蹈,对于舞蹈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院组建了大学生艺术团舞蹈队,在授课的同时,根据同学们的训练程度,舞蹈队排练了如:《奔腾》、《黄土黄》、《荔枝飘香》、《如火的青春》等一批优秀舞蹈节目,创作了《校园女生》等集体舞和其他歌舞节目。这些节目除了参加院重大节日联欢外,还多次参加社会公益演出。我院舞蹈队以强大的阵容,严谨的台风,精彩的表演,受到同行院校和社会公众的好评,充分展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同学们深有感触的说,通过舞蹈选修课的学习和训练,体魄上得到了健美、心灵上得到了净化、艺术上得到了启迪、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

3.7 改革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这种师徒传承式的教学方法沿袭至今,成为舞蹈教学的基本模式,但一成不变的“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边注入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打破舞蹈教学中这种“一言堂"格局,笔者认为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用一些新的教法。

3.7.1 利用电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它的材料和工具是人的身体。它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的。在教学过程中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所内涵的东西是教师很难用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的。如果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示范动作欠准确、规范,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利用电视教材则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它可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通过电视屏幕,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受到艺术的感染,多重感官的刺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学习蒙古舞时,学生通过观摩电视教材看到蔚蓝色的晴空飘着朵朵白云,绿色的草原上宝石般点缀着圆圆的蒙古包,一群群肥美的牛羊在微风中安闲地吃着青草,身着民族盛装的姑娘们载歌载舞……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学生不但对蒙古舞的风格特点、舞姿韵律获得了丰富的感知,而且对蒙古民族的居住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服饰等有了具体的了解。由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对所要学习的动作产生了兴趣和跃跃欲试的冲动。

在示范教学中,电视教学能不受现实条件的限制,超越时空将学生带入另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在训练和练习时学生能通过操作“快进”、“慢放”、“定格”将需要了解的某一过程或某一动作进行反复地观摩和推敲,直自弄明白。

3.7.2 利用电视教材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对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其具体方法为:(1)观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舞种,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2)利用电教设备,举办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其知识结构。如,“怎样欣赏舞蹈”、“民间舞蹈发展历史”等。(3)举办作品分析讨论会。组织学生观摩舞蹈作品录象带,欣赏著名舞蹈家的表演,分析其艺术特点,然后组织讨论。

舞蹈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后,它仍然要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的练习实践相结合、与教学反馈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显著地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有利地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综上所述,人性的发展离不开舞蹈。日后如何在高校进一步推广舞蹈教育尚需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我们期望着有更多的人了解舞蹈,喜爱舞蹈,使其真正能带动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推进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摘要:本文立足于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之现状,从舞蹈教育在人性的发展中的作用方面,深刻地分析了开展舞蹈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改进措施以期舞蹈教育日后有更进一步地发展。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全面发展

高校舞蹈教育发展 篇2

忽视了舞蹈教学与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轻视舞蹈教学与科研学习之间的重要联系是很多综合类大学难以发掘自身特色而平淡无奇的另一原因。舞蹈艺术往往无法独木成舟,常常要配合其他艺术形式以形成更加五花八门的艺术门类:如音乐和舞蹈常常结合、戏剧文学又常常依赖于舞蹈艺术等等。

张雨欣(2010年)认为,艺术院校的专业舞蹈教育可以说是一种“专才教育”,即以专门培养舞蹈专业领域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不同于其他以教师等要求知识面较广的人才。艺术院校专业舞蹈教育在学生艺术传承能力方面具有较高要求,在国民教育中自成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拥有特色舞蹈艺术才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成为艺术领域最前沿的人才。艺术类院校的专业舞蹈往往要求学生掌握好传统的古典舞蹈艺术,对于西方现代舞等舞蹈形式并不做严格要求,一般具有较高古典舞蹈技能的学生在毕业后,通常担任艺术传承工作,对于所学小类舞蹈艺术的研究与发扬密切相关。吴晨光(2010年)认为,从目前发展情况分析,我国艺术院校专业舞蹈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学校过于关注舞蹈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舞蹈理论的学习。由于艺术类院校的生源一般来自于刚毕业的中学生及艺术特长生,这些学生的文化水平较其他类型的院校来说,普遍偏低。第二,艺术院校舞蹈教学就业前景不佳。第三,艺术院校专业舞蹈教学内容单

一、枯燥。张玉洁(2011年)认为,随着舞蹈类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并校热潮的推进,分布式的教学地点和教学资源使得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遭到新的挑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管理的学生越来越多,是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都力不从心,各项工作担子不断加重,尤其是作为学校工作首要的一环,教学工作的任务繁重,管理数据指数增加。由于我国综合类院校采用无差别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尽管有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获得了很好的工作机会,而大部分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水平难以提高而导致的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该部分学生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较多挫折。方清曼(2011年)认为,我国的综合类学校舞蹈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舞蹈教学工作的自动化,主要目的是将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第二阶段是满足学生和老师实际应用的需要。王晓春(2011年)认为,中国的舞蹈教育是以前苏联的舞蹈教育模式为参考发展起来的。前苏联的舞蹈教育对于舞蹈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中国的舞蹈教育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因此,中国过去的舞蹈教育主要以培养在高、精、尖的舞蹈专业人才,也涌现了一大批在国际国内知名的舞蹈家,但其学科建设、发展速度、规模、教学改革,相对于其他学科是非常缓慢的。张爱菊(2012年)认为,处在新时代的今天,专业舞蹈教育不再是固定院校的“专利”学科,国内各大综合类大学纷纷效仿先后设置了专业舞蹈科目。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教育者对于舞蹈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出于推动学科发展的需要。但是就具体执行状况来看,综合类大学的专业舞蹈教育水平还不高,往往都是各种专业性艺术学校舞蹈教育的拷贝、没有自身的独创性、没有考虑到受众学生的水平差异等等。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师资力量的匮乏、教学场地的缺陷以及教学器材的限制等方面。张东梅(2012年)认为,综合类大学往往将其分类为舞蹈实践以及舞蹈理论两方面,教师会采用将某一种舞蹈形式为主来训练学生的形体塑造而以其他诸多舞蹈形式为辅同时训练学生表现力、想象力等等。在舞蹈理论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不仅偏重于舞蹈基础知识,还会插入生物学、人类文化学、哲学,甚至医学等学科,是一门多学科杂糅的教学科目。可以说,从综合大学专业舞蹈公共课的角度分析,其较好地反应了教学内容交叉性的特征。但从总体的教学发展情况分析,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设置还存在很多缺憾,人才培养所设置的课程和专业性院校相差无几成为普遍现象。很多院校还无法贯彻培养目标并展开相应的教学任务,这样便无法达成综合类大学专业舞蹈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高校舞蹈教育发展 篇3

关键词:民间舞蹈;教学方法;民族文化;现代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

1.前言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注定了它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代表我们民族气质的精神品格。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产生了自己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代表了不同民族的地域特色、生活传统、精神气质。从古老的祭祀活动开始,舞蹈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民间舞蹈作为反映不同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教授学生民间舞蹈固定的动作、技巧、神韵,另一方面,民间舞蹈教学模式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促使传统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推动民间舞蹈的发展,丰富我国民间舞蹈教学实践活动。

2.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课程教学具体方法

2.1稳扎稳打练好基本功,严格要求,培养兴趣,观赏学习齐头并进

基本的舞蹈动作训练是学习任何一种舞蹈的基础,细致、反复、深入的动作练习,是掌握舞蹈韵律、把握舞蹈风格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对民间舞的基本动作、特征进行把握,拔苗助长的教育方法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无疑等于在废墟上建立高楼大厦,在时间的考验中,总有一天会轰然倒塌。所以要稳扎稳打,使学生练好基本功。在基本功的培训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动力、有感情的学习,这样学生在今后的舞蹈学习中才能够更深刻、更准确的把握舞蹈本身。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大学教学的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观赏学习的机会,如参加不同的祭祀、庆祝活动,请当地能歌善舞的民间艺人进行表演、解说,以此来丰富学生民间舞蹈知识,了解当地文化底蕴。[1]

2.2从民族文化角度入手,多方面学习,追求舞蹈与节奏完美结合

任何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教师在民间舞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培养,从而使学生对民族的文化,历史有深刻的认识,把握舞蹈中包含的民族情感,民族意识,在动态美中追求民间舞蹈最深层次的内涵、最集中贯通的精髓。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对舞蹈肢体动作和意境的理解,舞蹈这种精美的艺术,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含有深意,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过程之后,应该具有正确理解舞蹈动作代表的民族个性的能力,在自己的领悟和把握中通过舞蹈传达最真实、最准确感情。另外教师也要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民间,搜集关于民间舞的资料,了解舞蹈的历史背景,意义,以及舞者最初所要表达的感情。[2]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一方面可以深入研究民间舞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民间舞蹈研究范围,做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节奏在舞蹈艺术表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舞蹈的连贯性以及舞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良好的节奏感使音乐与舞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弥补了彼此的不足。所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对民间舞采用的音乐,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丰富舞者的情感表达。

2.3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自主创新

学生经过了对民间舞蹈基本动作的掌握,对舞蹈本身内涵的领悟,对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的体会,对音乐节奏的熟练把握,学生在舞蹈的过程中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深刻,气质就更加接近舞者最初的梦想。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这只是踏着前人的节拍,跳着和他们一样的舞蹈而毫无创新意义,时代在发展,民间舞者之路也要前行,这就需要学生在舞蹈知识上创新,在情感上升华,需要老师更加专业的引导,需要老师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要采取“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方法,发现学生的长处,进行积极的引导,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主创新。[3]

2.4利用现代化手段交流民间舞蹈文化,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科技发展的今天,是我们在千里之外,也可以听到、看到我们所需要了解的东西,这不单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于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也有着莫大的贡献,民间舞蹈要抓住时机及时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手段,通过快捷方便的通信了解不同民间文化的真实情况,利用网络对具有特殊意义的民间舞蹈进行存储、收藏、录制、学习,通过共同分享不同高校的网络信息发挥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传统的口传教的教学方式有其固有的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教师要进行大胆的教学创新,在对教学教材全面认识的同时,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探索新的教学实践方法。旨在培养更多适应民间舞蹈艺术发展的艺术精英。真正实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文化真言。

3.结语

在文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往回看是无数前辈精心创造的艺术殿堂,它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也亟待今人的超越;向后看是世界的大舞台,各个国家民族试图在这个闪亮的舞台上展现自己,并试图以此来震撼世界。民间舞蹈作为独特的带有民族个性的艺术表达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蹈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基础工程一方面正在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创新,创建更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以适应世界文化、国内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蔚.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2011(3):108-109.

[2]陈丽.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优化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9(30):106-108.

浅谈高校校园舞蹈教育 篇4

笔者近几年在从事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中感触颇多, 在此, 仅就普通高校舞蹈活动在艺术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作用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如有不妥, 请各位师友指正。

一、校园舞蹈特点及其作用

校园舞蹈是在社会主义校园文化总的要求和氛围下, 以校园为空间, 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 以课外活动为载体, 以古今中外优秀舞蹈文化为基础, 以青少年学生心理、生理发展为特征, 反映校园学生教师朝气蓬勃精神风貌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一种舞蹈形式。它所具备几个特点是:

1、它是人体动作的艺术;

2、舞蹈化的动作必须形成一定的形象;

3、必须反映社会主义校园的精神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

校园舞蹈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 对学生能起到陶冶情操、增强智力、培养情感、提高审美、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 具体为:

1、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 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 同时也创造了璀璨的精神文明, 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 也是最多姿多彩的人体文化。我国地大物博, 各民族, 各地区的舞蹈绚丽多姿, 源远流长, 它完美和谐地体现出了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的传统习俗、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校园舞蹈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形成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良好氛围, 使优秀文化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更好更广泛的发展。

2、提高审美, 陶冶情操。舞蹈以艺术美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 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它通过对人体动作形式美的欣赏、体验获得某种感受, 引发联想, 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 让学生用美的观念、美的态度面对人生, 珍惜生命。

3、人格情感教育。从某种角度说, 情感是人们认知活动的动力, 对某一事物的强烈情感倾向, 使人们处于一种被感动的激情状态, 产生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研究的冲动。艺术教育是情感教育, 它通过某一艺术作品, 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学会用健康的情感与人交流, 丰富情感, 提升人格, 净化心灵, 而舞蹈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更是具有独特的价值。

4、强身健体, 锻炼意志品质。舞蹈对人体的训练从主观上说是为了艺术的需要, 但从客观上看它却起到了愉悦身心、健康体魄的作用。没有相对柔韧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就不能完成舞蹈的技术性动作, 其艺术感染就会大打折扣。通过舞蹈训练, 可以锻炼人体力上的耐力和精神上的忍受力, 这个训练过程很痛苦, 却能让学生不仅在体力上得到锻炼, 同时在意志品质上也得到磨练。

二、校园舞蹈作用发挥的实现途径

校园舞蹈教育作用的发挥,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得以实现:

1、在大学生培养体系上为艺术教育的实施制定落实方案。通过大学生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充实艺术教育内容, 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组建艺术教育专门机构, 配备各类专业教师成立艺术教育中心, 在校内大力营造艺术文化氛围, 通过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深入落实艺术教育的实施。

2、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建设, 推进校园舞蹈教育成果化。学生社团是学生组织活动、参与活动的组织机构, 通过大学生艺术团工作的加强, 使得校园舞蹈教育以更多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 主动学习, 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 进一步推进了校园舞蹈教育的自觉开展。

3、开设生动、全面的艺术选修课, 普及校园舞蹈教育。艺术选修课是学生比较欢迎的课程, 通过艺术选修课的开设, 使得舞蹈教育不再单单是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学业, 陶冶了情操。根据国家及省教委的有关规定, 我校开设了大学生艺术选修课, 舞蹈鉴赏课程也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为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美育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为充分发挥学生舞蹈兴趣提供平台。

社团活动对青年一代的成长, 特别是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塑造, 有着狭义的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社团活动是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完善、调节和补充。2 0岁左右的大学生, 正经历着思想多变、情绪波动大的心理成熟期,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他们摆脱了单纯受教育的地位, 也为舞蹈教育大众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舞等形式上有所认识, 学习到每一舞种的精神内涵、风格特征等三、非舞蹈专业学生舞蹈教育课程设置的方法

校园舞蹈课程设置的教学目的是以审美为核心, 旨在有效开发学生个人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致, 在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中陶冶学生的艺术感悟力, 促进学生用身体感知自然社会的能力, 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展开想象, 加强创造力的培养, 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文化与对舞蹈知识的匮乏形成较大反差, 根据学生素质实际, 开设《舞蹈鉴赏》一类的课程, 针对非舞蹈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及授课时间短等因素, 制定以经典舞蹈作品赏析带动了解各类舞蹈知识的“点面结合”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内容里具体包括:

1、舞蹈艺术基础理论。重点了解舞蹈的概念、历史背景、艺术特征及古今中外舞蹈的发展史。

2、芭蕾赏析。了解芭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中外芭蕾名剧赏析, 如《天鹅湖》、《睡美人》等。

3、中国古典舞赏析。了解中国古典舞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当代发展现状, 并赏析中国古典舞精品剧目, 如《踏歌》、《梁祝》等。

4、中国民族民间舞赏析。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产生的民族背景、各舞种风格、流派及其发展现状, 并赏析中国民族民间舞精品剧目, 如《奔腾》、《雀之灵》等。

5、现代舞及其他舞种。了解现代舞及其他舞种的文化背景、艺术特征风格、流派, 并赏析现代舞及其他舞种精品剧目, 如《绿桌》、《中国妈妈》等。

6、当代校园舞蹈。了解当代校园舞蹈的时代背景、创作特点并赏析当代校园舞蹈精品剧目, 如《红扇》、《红旗颂》等。

在教学步骤上, 以讲带看, 以看带评, 以评带思, 讲创作背景, 看舞蹈表演技巧, 评作品思想内涵、艺术价值, 并在课堂上普及一些舞蹈艺术常识, 使学生不仅掌握舞蹈基础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 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民俗等, 都有进一步的了解, 并通过赏析优秀的艺术作品, 帮助其认识生活, 教育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看法, 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操, 促人奋发。

摘要:校园舞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与身体素质方面, 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不可估量的作用。实现舞蹈教育的步骤, 主要包括:在大学生培养体系上为艺术教育的实施制定落实方案;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建设, 推进校园舞蹈教育成果化;开设生动、全面的艺术选修课, 普及校园舞蹈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为充分发挥学生舞蹈兴趣提供平台等。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路径研究 篇5

关键词:普通高校  舞蹈教学  改革路径

舞蹈教育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目前普通高校已经将舞蹈教育作为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条件有限,促使普通高校舞蹈教学难以有效推进,这对于舞蹈教育的落实和发展有很大影响。基于以上内容,笔者在下文中就当前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路径,希望对于提高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一、当前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政府指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但在普通高校这块重要实施阵地上,舞蹈教育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普通高校舞蹈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舞蹈教育作用的发挥。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舞蹈教育普及性不够

在我国普通高校中舞蹈课程多为选修课,只有对舞蹈感兴趣的学生才会选修舞蹈课程,这使得大多数大学生在普通高校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接触不到舞蹈教育。另外,选修舞蹈课程的大学生舞蹈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舞蹈基础较差,在进行舞蹈训练时全身僵硬,身体协调能力差、节奏感不强,这会使学生逐渐对舞蹈课程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舞蹈教育的有效实施。

(二)舞蹈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缺乏

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舞蹈基础参差不齐,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制定明确的、统一的教学目标。如若教学目标制定过低,对于具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来说,舞蹈课程学习毫无意义;如若教学目标制定过高,舞蹈基础较差甚至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学习舞蹈会比较吃力,容易降低学生的兴趣,不利于舞蹈教育的落实。另外,我国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普遍没有针对性的教材,绝大多数普通高校照搬专业舞蹈学校舞蹈教材,舞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致使舞蹈教育效果差。

(三)舞蹈教育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还存在舞蹈教学方式陈旧、单一的问题。普通高校舞蹈教师观念陈旧,过分注重技术训练,在舞蹈课程中几乎不会涉及到理论性知识的指导,并且教学中一直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较少,学生舞台实践以及参与基层排练的机会等十分有限。这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舞蹈知识和提高学生舞蹈水平。

二、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路径

面对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以下举措来改变舞蹈教育路径,提高舞蹈教育水平,促使舞蹈教育统一化、专业化、合理化、科学化。

(一)强化舞蹈教育的统一性

为了充分发挥舞蹈教育的作用,应当制定统一的舞蹈教学大纲,编制适合普通高校使用的舞蹈教材,以此来增强普通高校舞蹈教学的统一性。尽管舞蹈课程在普通高校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但普通高校应当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合理的进行舞蹈课程设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的编制舞蹈教学内容;根据舞蹈教学大纲,适当的开展舞蹈活动,积极推进舞蹈教育工作。

(二)强化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普及性

有效的普及舞蹈教育,充分发挥舞蹈教育作用,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很大作用。基于此点,普通高校应当积极落实舞蹈教育工作。在校内组织各种舞蹈活动,如校园舞蹈大赛、成立舞蹈交流协会、筹办舞蹈沙龙等,通过此种方式来鼓励和吸引舞蹈学生,普及舞蹈教育。由于舞蹈教学是以理论加实训的教学形式为主,学生在舞蹈课程学习中可以轻松的、自由的进行学习,消除学生的压力,增强学生的体魄,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普通高校应深化舞蹈教学,吸引学生参与到舞蹈课程学习中,强化舞蹈教育的普及性,这对于落实和发展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强化普通高校舞蹈师资的专业性和复合性

普通高校应当加强高素质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舞蹈教学水平,可以促进舞蹈教育更好的实施。对于高素质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当注重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还要强化教师的复合性。对此,普通高校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舞蹈教室培训工作,提高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适当的开展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知识的教育工作,扩大舞蹈教师的知识面,提高舞蹈教师素质,完善舞蹈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从而强化普通高校舞蹈师资的专业性和复合性。

三、结语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路径是从技能教育为主向艺术素质与科学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转变。通过强化舞蹈教育的统一性、强化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普及性、强化普通高校舞蹈师资的专业性和复合性等措施的实施来实现舞蹈教育的改革路径,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黄嘉敏.舞蹈人才教育观的实践历程——从珠海舞蹈训练班的教育实践看我国舞蹈教育的发展前景[J].舞蹈,1999,(05).

[2]陈静芳.舞蹈新世纪——浅谈21世纪舞蹈教育改革与建设构想[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3]蒙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系统建构——新课标精神指导下的舞蹈教学改革[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李文婧.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04).

高校舞蹈教育革新之我见 篇6

一、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多数高校舞蹈教育只是是中专的重复, 没有体现出舞蹈教育的层次性和连续性。

(二) 高校舞蹈的继续教育依然停留在提高基本技能方面,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开拓与培养。

(三) 舞蹈教育没有完全摆脱“师傅带徒弟式”的科班教育制度。

(四) 舞蹈训练周期长, 舞台寿命短, 肢体易老化的问题, 即如何能保持专业的持久性。

二、高校舞蹈教育的革新

结合高校舞蹈教育作为高等艺术教育更应以培养舞蹈的综合性人才的目标和宗旨, 我们应该对高校的舞蹈教育做如下革新:

(一) 优化舞蹈课程结构, 加强理论课程建设

1、广泛开拓专业领域, 培养综合性人才。

当前我国的高校舞蹈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 我们应以开放的学术视野和眼光, 广泛开拓专业领域, 培养舞蹈综合性人才。

高校舞蹈专业, 拥有一个与舞蹈教育联系紧密的多重文化氛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内部环境, 在抓好专业教学的基础上, 还要抓好专业以外的艺术修养。加强美学、文学、音乐等课程的比重, 注重培养舞蹈学生的内在涵养, 从而使学生的艺术修养更加全面, 专业知识得以从舞蹈领域向其他艺术领域横向发展。使舞蹈学科教育在知识面和学科性上更加广博而厚重, 使专业知识能从舞蹈领域向其他艺术领域及综合知识横向丰富。

2、加强理论课程比重,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综合性舞蹈人才应该是具有一定扎实的文化基础, 了解舞蹈的含义及舞蹈艺术与其他相关艺术的联系, 具备吸取, 创新, 鉴赏的能力。

多少年来, 舞蹈人士仍然摆脱不了“四肢发达, 头脑简单”的巢臼。从理论研究到文化评论, 从表演的深度到教学方法的改进, 从改革的方向到管理的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受到文化程度的限制。这种状态严重阻碍了舞蹈界的发展, 使它不能很好地与时代同步。因此, 加强理论课程比重,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新一代舞蹈人才培养的首要方向。

(二)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在舞蹈教育中, “口传身授”这种师徒传乘式的教学沿袭至今, 成为舞蹈教学的基本形式, 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1、利用电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舞蹈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的。利用电视教材, 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 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 加深理解和记忆, 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艺术, 用多重感官的刺了来激活跃学生的思维。

2、利用电视教材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组织观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舞种、观摩著名舞蹈家的表演, 分析其艺术特点, 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利用电教设备, 举办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以人为本”应该是高校最重要、最具有共性的办学理念。

(一) “以人为本”要体现和落实“育人为本”。要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教学和人才的培养。

(二) 学校的工作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治教的学术权利机制, 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 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是学校和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和教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与文化修养

师资是教学的关键, 舞蹈教师不仅需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 而且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 舞蹈教师应具有以下条件:

(一) 具有表演和示范的能力。舞蹈是人体文化, 动作是舞蹈的特性。作好示范是舞蹈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二) 具有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在不断的实践创作中, 提高自己和学生舞蹈创作水平。

(三) 具有坚实的舞蹈理论基础。作为一个舞蹈教师, 必须要对舞蹈本体文化, 以及相关的知识有深刻地了解和掌握, 只有这样, 才能在教学中充分正确地把握舞蹈教学的特点。

(四) 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较好地掌握教学规律, 把握教学原则, 具体分析和研究教材的能力以及对教学内容表达能力。教师本身的责任心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条件。

在舞蹈教师的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以教师自修为主, 或“请进来、走出去”的灵活模式, 及时把握和了解舞蹈文化发展的动态与方向, 不断地丰富自己, 以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

高校舞蹈教育发展 篇7

(一) 民间舞蹈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 从古代开始, 我国的民间舞蹈文化就已经在华夏大地上熠熠生辉, 民族民间舞蹈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保护与开发关系到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舞蹈教育在民间舞蹈的教育中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民间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 民间舞蹈可以使人得到娱乐

民间舞蹈相对其他舞蹈而言具有娱乐性, 即兴性的特点, 他淋漓尽致表达了当时人们心中的感受, 可以使人释放心中的感受, 体会手舞足蹈带来的快感, 使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 精神上得到放松。是很多少数民族在庆典以及重要的节日中, 一种娱乐方式, 如傣族舞、苗族舞, 配上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和身心的愉悦。

二、我国高校民间舞蹈教育的现状

(一) 民间舞蹈教育中对文化的忽视

民间舞蹈的特殊因素在于它是由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具有娱乐性, 即兴性的特点, 同时, 民间舞蹈又属于一门表演性的艺术, 从考试选拔人才就要求舞蹈学习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从体型、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模仿能力都必须符合专业要求, 这些因素导致更多的舞蹈学习者一般比较重视舞蹈的形体, 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而轻视并且放松了对其文化以及理论的学习。所以, 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只是学会了舞蹈的动作要领而已, 而不懂得这不仅仅是肢体语言的表达, 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他有他的历史沿革, 甚至每一个民间舞蹈的兴起都蕴含着这个民族的个性, 散发着这个民族的气息, 学习中如果只是生硬的学习动作, 模仿别人, 那么也就很难体会到民间舞蹈的韵味。

(二) 民间舞蹈教育在舞蹈教育中地位不高

目前, 我国高等院校很多艺术课都是以选修为主, 民间舞蹈更是选修课的选修课, 普通高校所开设的舞蹈课程可分为三种:一是舞蹈作品的选学, 其开课门数、规模受各高校所具备的场地、师资力量的制约而不同;二是基本乐理和舞蹈基训等, 此类选修课各高校一般都有, 普及程度相对较高;三是欣赏类的课程, 不同学校开设的课程内也不相同, 有舞剧的欣赏、民间舞蹈的欣赏, 还有舞蹈作品的欣赏。很多高校对于舞蹈课程并没有统一完整的教学大纲, 也没有完善的考核标准。

三、 高校舞蹈教育传承地方民间舞蹈的措施

(一) 深入挖掘民间舞蹈为教育打好基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有56个民族, 但是由于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发展缓慢, 经济落后, 其代表自身文化的舞蹈也被渐渐遗失在历史长河中, 难以被人们发现和了解, 还需要我们新一代人们去挖掘历史的遗珠, 将他发扬光大。

1.实地考察民族风情及文化

时代考察民族风情和文化,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影像艺术等, 挖掘民间舞蹈的根源, 民间舞蹈起源于民间, 很少是运用语言文字记录的, 大多都是通过口口相传而世代相传的, 通过实地拍摄影像和对民间艺术家的采访, 才能了解民间舞蹈真正的精髓, 才能发现民间舞蹈的灵魂所在。将这些被挖掘出来的鲜为人知的文化精髓编入民间舞蹈教材, 将会使广大。

2.从历史遗迹中追溯民间舞蹈的根源

很多历史古迹, 如绘画、雕塑、壁画等都记录了民间舞蹈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这些经典的艺术古迹通常都将民间舞蹈最精华的部分记录了下来, 比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一直是很多艺术家研究的重点。很多战争舞蹈、器械舞蹈、宗教舞蹈都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气息, 搜集这些资料可以探寻民间舞蹈的起源, 为民间舞蹈系统全面的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 提高理论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水平, 为系统学习民间舞蹈提供保障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普通高校在舞蹈教育中, 不仅要重视民间舞蹈的技法和动作的教育, 更要重视舞蹈理论的教育, 在舞蹈教育中, 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使我们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 更加专业的展现我们的民间舞蹈文化。通过理论教育要懂得民间舞蹈文化的起源、历史等, 为实践提供导向, 这样才能在舞蹈中更加融入情感, 舞蹈才会具有生命力。

2.加强与世界舞蹈教育的交流

新时代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应当面向世界,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 提高我国舞蹈教育在国际中的地位, 我国有56个民族, 其舞蹈文化博大精深, 历史悠久, 普通高校教育应当多组织交流活动,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将我国的民间舞蹈抬高到历史舞台上来, 本着谦虚的态度, 将外国先进的舞蹈理论引进我国, 不断改革更新我们的舞蹈教学教材。

(三) 调高舞蹈教学质量

1.运用多媒体教学弥补教学不足

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各大高校的教育中几乎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媒体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 而且通过多媒体的教学, 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所要表达的内容, 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在民间舞蹈的教育中, 媒体教学也相当重要, 老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 先让学生对地方民间的特色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样舞蹈才会有灵魂, 才能抓到民间舞蹈的精髓。

2.培养全面发展的舞蹈人才

首先, 普通高校要提高舞蹈学习者的文化课水平, 大多数学习艺术的学生, 文化课水平都相对薄弱, 但是要想将舞蹈学习的更加透彻, 理解更深刻, 就要加强理论的学习, 不仅仅跳得好, 更要懂得多。

其次, 普通高校在舞蹈教育方面要增强学生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 因为艺术还需要不断创作, 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在舞蹈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舞蹈作品等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

四、结语

我国的民间舞蹈异彩纷呈, 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他的传承和保护是全世界舞蹈家们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复兴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战略措施;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迫切需要。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最终目的, 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搭建一个更有作为的精神文明平台。但是发扬光大还需要以普通高校为起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信民间舞蹈这颗璀璨的明珠将在华夏大地上永放异彩。

摘要:近年来, 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 属于中国本土的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 民间舞蹈更是如此, 其生存发展空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一文化传承的重任落在了高校舞蹈教育的身上, 如何在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并弘扬民间舞蹈艺术, 成为舞蹈高校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先对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说明了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 从而探讨了如何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弘扬并传承我国民间舞蹈艺术。

关键词:教育传承,舞蹈,方法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2]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2.

[3]袁禾.舞蹈与传统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4]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8.

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 篇8

一、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目前的情况

通过对于大多学校的调查, 发现了我国当前的舞蹈教学主要存在一下状况。

(一) 师资力量有所欠缺。在教学中, 师资力量有所欠缺, 教师大多年纪较大, 缺乏年轻教师。年纪较大的教师思想更新较慢, 并且教学观念较为保守, 并且教师的年龄也出现了断层, 不适应当前的舞蹈教学。并且教师大多为中专或者专科出身, 综合素质没有本科出身的老师高, 从该角度看来, 教师的学历结构也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 来提升总体的师资力量。

(二) 硬件设备不完善。高校大多都具备舞蹈教室, 舞蹈教室也能供学生正常的进行使用, 但舞蹈教室中的硬件设备较差, 只为维持正常运行。并且供学生演出时所穿的服装存货较少, 质量差, 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由此看来, 在今后的发展中学校应不断配备高端的设备供学生使用, 并增加对于学生演出服装的经费投入, 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 促进舞蹈教学的发展。

(三) 教学策略有待进一步探讨。部分教师认为只要示范的好, 就可以很好的对于学生进行教学, 但该方法真正应用到教学中去, 不仅老师辛苦, 还不能使学生很好的对于动作进行理解, 只是糊涂的跟着老师进行大致的模仿。因此老师应从中反思, 在课上多结合语言进行教学, 对于动作的要求利用语言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 这样不仅能降低教学的难度, 还提升了学习的效果。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对策

舞蹈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的变化, 因此, 应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 不断的进行创新, 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现实中得到的经验, 得出以下结论。

(一) 加强教师队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给舞蹈老师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 因此, 当务之急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增加舞蹈教室的人数。选取学历较高并且教学热情搞的老师帮助教学, 来减轻因学生多而造成教师压力大的局面, 并吸取个个老师不同的教学经验, 以及地域性舞蹈的特征, 来充实舞蹈教室自身, 并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二) 使用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对于舞蹈教学进行丰富和完善。在当今的舞蹈教学中, 不仅需要老师亲自示范, 并结合语言来使学生对于动作要求有进一步的理解, 还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仪器, 将各国的舞蹈向学生播放, 以便于学生增长见识并从中找到舞蹈的精髓。并且在舞蹈的练习之中, 学生难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教师可对于其联系进行拍摄, 并播放出来, 让学生自己对于问题进行寻找, 并进行解决, 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的记住自身所出现的问题, 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之中的积极性, 促进舞蹈的进一步学习。

(三) 对于教学手段进行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只强调动作的节奏与姿态, 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 而忽略了这些舞蹈以及动作的文化底蕴。教师对于文化底蕴进行适当的讲解, 不仅能使学生对于舞蹈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还不会使学生觉得课堂枯燥, 并将其精髓灵活运用到舞蹈之中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 应加强对于学生的舞蹈理论教学, 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修养, 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 将整个人带入到舞蹈中去。

(四) 将舞蹈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加强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洞察力, 并且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 加强对于武大的感受力, 并且将舞蹈中所学的充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从而达到拓展视野的目的, 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解, 从而对于所学内容进行完善。

(五) 改善教学方法。教师应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 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到课堂之中, 学生先进行自学, 自己探索, 老师再从中进行指导, 促进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下去, 该教学模式的根本在于学生的自我探索。而在指导式的教学方法中, 学生占主导地位, 老师不断进行引导, 从而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两种方法相结合, 从而使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六) 对于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在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的对于学生进行鼓励,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并提倡学生进行质疑, 从而使学生对于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 将思维进行发散, 从而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并且鉴赏课在其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强学生对于课程鉴赏力的提升, 从而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 因此在课上让学生对于作品进行鉴赏, 提升学生鉴赏力对于鉴赏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高校舞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也有了新的发展目标, 舞蹈教学不仅对于普及舞蹈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促进了国民综合艺术素质的提升, 因此, 应进一步的完善高校中的舞蹈教学。

摘要: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 教育水平也随之不断的进步, 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 舞蹈教学引起了重视。舞蹈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音乐教学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当前高校的状况对于舞蹈教学的实施进行分析, 并找出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着手进行研究和解决, 从而对于舞蹈教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明明.高校排舞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88, 90.

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9

一、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高校舞蹈教学对于高校教学起到调节作用, 是一种艺术性娱乐性自由性相对较高的课程, 加之大部分学生所接触的舞蹈较为有限, 对于舞蹈有一定的兴趣, 把握这一状况, 能够更好的发展高校舞蹈教学。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进展存在相应的滞留现象, 存在一定问题影响舞蹈教学的进展, 为确定存在问题的类型以及内容, 进一步把握改进途径以及改进方式, 就需要对各大高校舞蹈教学情况进行调查, 主要调查方向就是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流程等, 全面确定各大高校存在的统一性问题, 进行相应探究, 确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根据剖析结果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 进行实际的应用, 根据应用结果提出相应的调整策略让高校舞蹈教学进一步完善化发展。

1. 高校舞蹈教学内容设计缺乏条理

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舒展身体, 缓解疲劳以及科学降低压力, 对于促进其他学科教学质量提高有实际作用, 学生也能够通过该种形式进一步拓宽自我的兴趣范围, 对于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能力提升有实际意义, 对于间接正面影响教师教学热情以及教学态度, 实际促进高校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由此可见, 高校舞蹈教学有实际的发展价值以及意义, 高校舞蹈教学中仍存在一定教学问题, 通过实际调查分析可得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阻碍问题就是教学内容复杂, 缺乏条理性, 整体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 具体体现包括舞蹈教学内容选择方向多, 如交际舞、拉丁舞、天鹅舞、体操舞蹈、街舞、踢踏舞等等, 由教学时间空间以及教师教学能力, 学生接受能力限制, 高校舞蹈教学所选取的范围较为有限, 各高校舞蹈教学种类选取过程中没有考虑学校实际情况, 教师教学能力, 学生兴趣方向, 选取过程中存在随机选取现象, 对于选取种类数量没有得到很好控制, 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师能力之间的矛盾, 学生兴趣方向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导致教学进展极为困难, 设计方案无法适应教学具体环境, 高校舞蹈教学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2. 高校舞蹈教学资源设备较为落后

高校舞蹈教学进展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舞蹈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舞蹈教学提供的设备, 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相关资源存在短缺以及不合适的情况, 具体体现就是舞蹈教师教学能力有限, 掌握的舞蹈相关深入知识较为有限, 如舞蹈的衍变史、舞蹈的发展史、舞蹈各个动作所表达的意义以及舞蹈分解动作教授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舞蹈的掌握较为局限, 导致课堂内容薄弱,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 学校提供的设备如投影仪, 运动器械以及舞步矫正设施较为缺乏,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不采取辅助设备帮助, 教学环境限制较大, 大多数高校没有特立的舞蹈教室以及舞蹈建筑, 对于学生舞蹈学习能力提高较为不利, 教学相关资源主要就是舞蹈服装以及舞蹈道具,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切实的把握感觉, 动作标准性会由于服装产生相应干扰。

3. 高校舞蹈教学方式呆板

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手段单一以及教学步骤固定等问题, 主要就是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舞蹈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连贯性以及舞蹈动作示范,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教师进行自身动作演示, 以及进行一整套舞蹈的展示, 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教学精力无法保证, 学生对于动作只处于理解层面, 甚至于对于各个动作的记忆存在模糊性以及存在穿插性、混乱等现象, 教师给予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较为有限, 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独教导以及指导较少, 学生动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渐累积增多, 最终导致舞蹈教学效果不佳, 教师逐渐失去教学兴趣, 学生失去舞蹈自信以及舞蹈学习欲望, 失去热情, 两者的态度直接导致高校舞蹈教学质量出现下滑趋势, 对于舞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较为不利。

二、高校舞蹈教学发展对策

1. 高校舞蹈教学内容合理化设计

高校舞蹈教学对于高校整体教学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在全面分析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后, 相对应的提出解决对策, 针对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舞蹈教学内容选择不恰当问题, 提出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进行内容完善化以及内容合理化选择, 具体操作步骤就是对学生舞蹈兴趣方向进行调查, 对本校舞蹈教师教学方向以及教学能力进行调查, 再根据社会中各种舞蹈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将这三者进行全面分析, 最终确定出一套合适本校的选择方案, 进行舞蹈教学内容的实际选择。这样一来能够在教师与学生共同感兴趣的条件下促进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

2. 高校舞蹈教学资源设备改进

高校舞蹈教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对策之一包括进行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设备的调整补充, 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对舞蹈教室进行整合, 在舞蹈教室周围墙壁上安装玻璃, 以及扩大舞蹈教室的面积以及空间, 在舞蹈教室内设置相应的设备, 地板的材料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进行舞蹈服装的制定, 让学生能够相对统一的进行锻炼, 对于教师进一步发现学生存在的动作不规范问题较为方便, 在此之后, 进行的改进步骤就是进行师资力量的整合, 主要方向就是对本校舞蹈教师进行培训, 让舞蹈教师掌握更为全面的舞蹈知识, 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3. 高校舞蹈教学方式创新多样化发展

高校舞蹈教师方式创新方向就是让舞蹈教师明确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包括教师播放标准动作, 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教师进行旁观指导, 另一种方式就是教师进行比赛设定, 在学生学习一定内容学习之后, 进行学生之间的比赛, 针对获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或者给学生实际表演的机会, 让学生在相对较大的压力下迅速提高舞蹈能力, 对于进一步促进高校舞蹈教学质量有实际的意义。

三、结语

高校舞蹈教学在现今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改进方式就是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高校舞蹈教育发展 篇10

关键词:舞蹈教育;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87-01

当前普通高校舞蹈教学水平还相对较低,高校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将对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改革措施,通过为高校教师开展舞蹈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我国普通高校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最终推动高校教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

(一)舞蹈教育普及程度不够。

当前普通高校通常通过公共艺术类舞蹈选修课、舞蹈鉴赏课、校园活动进行舞蹈教育,但普通大学生通常舞蹈基础较差,在年龄和身体条件上存在诸多限制,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兴趣和信心就会收到影响。另外在校园文化中学生只能进行舞蹈节目的被动观赏,通常不会进行参与,这极大的限制了舞动节目的大众参与性。所以,在高校学生中舞蹈教育仅能够产生十分有限的舞蹈教育受众。

(二)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

当前受教个体的舞蹈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教学大纲没有明确设定舞蹈教育培训目标,所以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缺乏明确教学目标。另外,我国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还缺乏针对性教材,教学中很多高校引入培养专业舞蹈人才的教学方案,与学生基本情况不相符,这种情况下的舞蹈教育通常事倍功倍,舞蹈教育的预期目标很难实现。

(三)舞蹈教育投入不足。

当前高校舞蹈排练厅还没有得到广泛建设,一方面高校中严重缺乏标准舞蹈排练厅,开展大规模舞蹈教育的要求很难得到满足。另外一些高校虽然建设了舞蹈排练厅,但是通常档次都较低,很难见到高标准的专用地板,多媒体教学设备也严重缺乏。这种情况下高校舞蹈教学很难有效开展,严重匮乏的教学投入对高校舞蹈教育水平提升造成了严重限制。

(四)舞蹈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很多普通高校舞蹈教师缺乏先进的观念,他们过分关注技术训练,对于理论知识指导还没有形成深刻认识。同时普通高校舞蹈教室仍在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通常是进行简单的知识灌输,很少开展启发式教育,这样情况下学生很难对舞蹈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对舞蹈技能提升造成影响。同时在教学方式单一、陈旧的情况下,教师很少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样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基层排练和舞台表演。

(五)学生参与积极性受阻。

当前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通常存在舞蹈基础薄弱问题,由于他们平时专业学习压力较大,由于要修够相应的学分,很少有充分时间参与舞蹈学习。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对舞蹈学习望而生畏,他们因为怕无法通过考试而不敢轻易触碰舞蹈这门学科,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产生对舞蹈的浓厚兴趣。

二、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途径

(一)强化舞蹈教育的统一性。

教师应当对舞蹈教育统一性进行强化,进而有效避免普通高校教学各自为政的状况。将舞蹈课程作为主干课程显然不符合我国教育基本理念,但是高校可以将舞蹈作为选修课,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对教学发刚和统编教材进行指定,这样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统一性能够得到强化,也就更加利于舞蹈教育的操作。

(二)有效普及普通高校舞蹈教育。

实际中普通高校应当进一步普及舞蹈教育,实现高效舞蹈教育覆盖面的拓展。在进行舞蹈素质教育推行的过程中,为了推动舞蹈教育阵地的扩大,普通高校还应当适时举办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举办校园舞蹈大赛、组织舞蹈沙龙、建立舞蹈交流协会等。在组织这些活动时应当将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出来,通过因材施教为不同艺术水平提供不同活动。活动中应当将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并对学生在实践和创作过程中学以致用。这些舞蹈教育形式不仅能够深化舞蹈艺术具体实践活动中的舞蹈理论,同时还能够推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覆盖面的拓展。

(三)提升普通高校舞蹈师资的复合性和专业性。

高校应当对舞蹈师资的复合型和专业性进行强化,进而推动高校舞蹈教育水平和层次的提升。普通高校应当对舞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强化,并且注重其复合性和专业性。普通高校在进行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引入的同时,还应当进行内部的有效挖掘,对已有师资教育培训活动进行强化,最终实现舞蹈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实际中普通高校只有培养出舞蹈教师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才能够实现对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进行有效培养,所以普通高校鼓励舞蹈教室对舞蹈专业知识进行强化时,增加对人文社科知识包括美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的涉猎,最终实现舞蹈师资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水平逐渐提升,舞蹈教学作为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舞蹈教学投入和研究还相对有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基于此高校应当进一步强化对舞蹈教学的重视,强化对舞蹈教学的研究,通过有效措施推动舞蹈教学改革,最终提升舞蹈教学水平和成效。本文分析了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问题和相应的改革措施,但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高校教师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推动普通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会,李铭筱,赵明阁等.普通高校舞蹈素质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5):111-112.

[2]陈露,赵雪敏,魏东国等.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改革现状与策略研究[J].才智,2015,(18):153.

[3]蒙妍,林麗霞,董书成等.对普通高校舞蹈素质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01):58-59.

[4]祝安凤,程亮亮.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巢湖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86-88.

如何提高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水平 篇11

1.舞蹈可以加强学生的身心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舞蹈是体育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它是融合艺术、音乐为一身的综合艺术,是健体与美体的有效结合,通过舞蹈,人体的上下肢、腰部以及头部、手臂和腿都得到了充分的运动,并与优雅多姿的美柔和到一起。可以说,舞蹈对提高人体的协调性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在伴随着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在优美的音乐中,人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心情得到调节。总的来说,舞蹈是一副让人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的良药。

2.舞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

舞蹈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优雅的艺术,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调节学生的生活习惯;同时,舞蹈教育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磨练人的耐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除此之外,舞蹈也是一项技能,它带有一定的竞技性,学生学习舞蹈,并参加一些舞蹈比赛,还可以提高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舞蹈教育对学生提出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要求,因此,舞蹈又对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发展有所帮助。可以说,舞蹈是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发展的有力工具。

二、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高校舞蹈教育开始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高校艺术教育一般是包括在综合的高等院校中。从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分析来看,由于一些特定的原因,目前高校舞蹈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专舞蹈教学的模式,无论是在舞蹈教学体制上还是在教学的实力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高校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

从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分析来看,很多高校的舞蹈专业教师极为短缺,因为高校教师的门槛要求首先是研究生,而很多专业优秀的舞蹈本科毕业生,是从小学毕业就学习舞蹈专业,文化知识欠缺,导致考不上研究生提前就业,而学历达不到,只好在文艺团体或其他单位就业;能够在高校教学的研究生毕业的老师,大多是舞蹈理论专业,或者本科是学习其他专业的,而研究生改舞蹈专业学习的,这些老师之前根本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舞蹈基础训练,所以根本不能进行舞蹈专业课程教授。所以说,目前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师师资力量相当薄弱。

2.高校舞蹈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够。

由于一些高校并没有对舞蹈教学给予很高的重视,在经费投入上也不高,导致一些高校的舞蹈教学设施,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都不够。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学器材、设备等硬件设施落后,远远没有达到舞蹈教学水平的要求。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高校舞蹈教学设施的问题对提高其教学水平必然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学生底子薄弱,对舞蹈的学习缺乏自信。

学生在进行高校学习舞蹈之前,大部分学生都是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也没有经历过什么舞蹈表演和比赛,甚至部分学生是因为文化成绩差,为了能考上大学混个文凭,才选择学习舞蹈专业的。在进入高校之后,开始接触舞蹈,由于很多学生对舞蹈感到陌生,而且舞蹈的学习需要刻苦的练习、长久的磨练。因此,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舞蹈之前就会对其有些许畏惧,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就会轻易地想到放弃;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不足,没有想到要去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能,面对舞蹈,一些学生不愿意展现自己的美,从而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表现出消极退缩的态度,影响了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提高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水平的对策

提高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水平,是摆在高校舞蹈教育面前的一大问题。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加大培养舞蹈师资力量的投入。

专业的舞蹈教师是提高舞蹈教学水平的基本因素之一,各高校必须重视舞蹈教师的实力和水平。一方面,提高舞蹈教师的任教要求,必须要求专业舞蹈学校毕业的才能担任高校舞蹈教师,才能为学生教授舞蹈课程;另一方面,提高舞蹈教师的学历要求,提升他们的教学素质,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必须招聘合格的、具备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人员,有效地解决舞蹈教师师资力量的问题,为提高高校舞蹈教育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重视对舞蹈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

舞蹈教学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各高校要充分重视舞蹈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加大对舞蹈教学的投入,着重改善舞蹈教学的设施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保证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条件,为提高舞蹈教学水平打好基础。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一个舞蹈作品,不仅需要自身长期的实践经验,还需要灵感和创造力,需要不断的检验、不断的完善。舞蹈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会了学生某一种舞蹈,而在于教会学生成功地创作出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因此,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才是重点。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既要重视大众教育,也要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上一篇:数学视界下一篇:贩卖毒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