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与身心健康发展

2024-09-17

舞蹈与身心健康发展(精选12篇)

舞蹈与身心健康发展 篇1

《形体与舞蹈》课程是一门新型基础学科,从1995年起各中等专业学校已进行了该课程的实验,至2003年各中等专业学校和高职院校已得到普遍的推广。它是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各种身体练习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塑造体形、训练仪态、陶冶情操的一门塑造人体美的科学,深受社会的公认和人们的喜爱。它把音乐、舞蹈、体育融为一体,不但能塑造形体,还能陶冶情操,同时又能进行艺术创造;既健身又健心的综合训练,最终达到美的效果。因此,在学校开设《形体与舞蹈》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改善身体结构,提高身体机能

形体与舞蹈的教学,有益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匀称与和谐发展,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进行形体与舞蹈的练习可使肌纤维变粗而且坚韧有力,使其中所含蛋白质及糖元等储量增加,血管变丰富,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变,使骨外层的密质增厚,骨质更加坚固,从而提高骨骼系统抗折断、弯曲、压拉、扭转的能力,加强了关节的韧性,提高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使身体变得强壮有力,改变心脏本身的循环,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肾脏的血液供应,增加皮肤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从而加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形体与舞蹈教学中的姿态、礼仪、柔韧、形体操、矫正操等都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康的体魄、健美的体形、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使他们动作优美、体态矫健,使畸形不良和不正确姿态得以纠正,塑造自己理想的健美形体。

二、改善神经系统和大脑功能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由脑与脊髓组成,而周围神经系统则是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形体与舞蹈教学是外环境对肌体的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具有连续、协调、速度、力量的特点,使肌体处于一种运动状态。这种状态下中枢神经将随时动员各器官及系统使之协调、配合肌体的工作。经常练习,就能使神经活动得到相应的提高。此外,形体训练还要求动作要迅速、准确;而迅速、准确的动作又要在大脑的指挥下来完成。脑是中枢神经的高级部位。形体训练时,脑和脊髓及周围神经要建立迅速而准确的应答式反应,而脑又要随时纠正错误动作,储存精细动作的信息。经过经常、反复不断的刺激,提高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使大脑更加聪明。所以说,经常参加形体训练,可以加强肌体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大脑的工作能力,使之更加健康和聪明。

三、增强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健康的最终标准。根据我国目前学生就业的实际状况,学生走向社会后将面临着种种压力,这就需要学校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而形体与舞蹈教学中的“歌表演”、“集体舞”、“健美操”等可以通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结合生活、情感的体验,用自己的肢体作为语言来抒发情感,宣泄情绪。这些教学活动给青少年提供了在学习、生活中充满限制、紧张等情绪得到宣泄的一个时机,减缓压抑情绪,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效剂”。有实践证明当肌体处于音乐情绪状态时,生理唤醒水平会逐渐下降,肌体的紧张状态能得到缓解。当人们听到平稳、柔美的音乐时它能调节人的心律和呼吸,使人消除精神紧张,起到松弛和催眠的作用。所以,情绪平衡就是心理的平衡,情绪的健全能形成完美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

四、引导正确交往,树立协作意识

青少年时期是交友的高峰期,是一生中参与群体的全盛期。这时期他们与群体的联系还较成人为多,接触方式也极为丰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形体与舞蹈教学中的形体训练、礼仪练习、集体舞的学习等,这其中有大部分练习是由男女组合完成,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下,通过舞蹈、音乐等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倡导男女同学正常交往。通过课堂教学的交际活动和倡导从审美角度以多样化形式促进同学间友谊,帮助学生友谊中的相互接纳,彼此意识的沟通,感情的交流,使他们有一个良好交往环境,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愉快。在交往中每个人的个性总是为对方所接触,所了解,相互了解的不仅是对方,自身也在考虑对方怎样理解自己,也常把理解对方的内容投射到自己身上,从对方得到有关自己的反馈,包括自己的长处短处、优点缺点,加深对自己和对方的理解。

五、加强审美认识,提高文化修养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过程中,审美活动是促进青少年各种审美要素发展的根本途径。它对于个体审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审美经验的积累和提升。要使青少年吸收审美文化的营养,从而内化为个体自身的人格素质,必须通过他们身心投入其中的审美经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青少年的情感表现成为可能,而且使他们在具体的审美感受中,接受全人类优秀的审美成果。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它是通过不断积累审美经验,从而促使心理结构和人格素质逐渐变化发展而实现的。

形体与舞蹈的教学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形体训练、舞蹈表演、欣赏活动。其中,形体训练和舞蹈表演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手和身体以及整个心灵去观察世界,美化生活,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用肢体语言表现、体现学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体现大自然的风、雨、日、月,学生喜、怒、哀、乐。也有根据主题内容,通过认识、理解选择适应时代的特征,进行自己组织编排歌舞表演,激发学生审美的创造兴趣和热情。在欣赏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组织用中外著名的音乐、舞蹈、文化历史知识进行赏析活动,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内涵,满足学生渴望追求美的欲望,表现内心情感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文化素养。

摘要:形体是一项比较优美、高雅的健身项目, 主要通过舒展优美的芭蕾基本功练习, 结合舞蹈进行综合训练;形体与舞蹈教学不但可塑造优美的体态, 培养高雅的气质, 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同时, 激发学生对美的领悟能力和表现能力, 丰富精神世界, 唤起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关键词:形体与舞蹈教学,学生,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秀珍.舞蹈与形体训练[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

[2]范晓清.大众健美操与舞蹈健身[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

[3]黄宽柔.形体健美与健美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杨静.形体与健美[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1.

[5]付涛.大学生体育与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舞蹈与身心健康发展 篇2

1、抚慰学生心理的作用

学生通过交流舞蹈的心得体会,分享快乐,使生活变得温暖,为浮躁迷茫的学生再次找到心灵的宁静。

2、促进学生审美的作用

舞蹈与音乐同时最古老纯真的艺术门类,它具有独特的美感。通过风格化韵律化的舞姿,舞蹈塑造了直观的动态的舞蹈形象,创造了诗情画意的意境,凭借饱满的人生激情来带给舞者以审美享受,同时改善其气质、陶冶其情操。舞蹈是生命的律动,直接用肉体来表现灵魂。这使舞蹈天然具备了生命的单纯性与原始性,更容易达到心灵和自然的和谐,唤起人们内心的童真童趣,获得深层次的审美享受。体育舞蹈自身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它既有赏心悦目的形体美,还可通过对表象的反映来表现更加深刻的内涵,为人们提供极大的审美情趣与享受,在人们心中就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体育舞蹈的参与者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不同性别的人们,其吸引力是别的艺术难以相比的。现代大部分舞蹈的参与者大都具备一定的文艺特长或舞蹈基础,据此,体育集体舞蹈的编导就要尝试摆脱地域与地区的限制,借鉴不同地区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舞蹈精华,博采众家之长,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要通过除了举办各种形式的舞蹈培训班、讲习班、组织文艺晚会和组织调研等传统方式以外,还可提倡单位、企业等举办各种竞赛,乃至举办家庭小单位的自娱性舞蹈类比赛,通过多种途径来开展舞蹈活动。同时,为了体育集体舞蹈美好的明天,一定要注重舞蹈文化教育的普及,为学生传授相关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培养自觉的舞蹈意识,努力提高其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3、教育作用

体育舞蹈充满了对快乐执着的追求与对生命真诚的赞美,传承了人类凝聚的艺术精神。这种对于美的热爱乃至追求的乐观精神,贯穿古今,虽然每个时代的体育舞蹈在表现形式、舞姿和场地设施等不断发生着变迁,但核心的精神却一直没变。所以,现代社会不断经济发展多块、物质生活多丰富,这种体育舞蹈均凭借其强大的适应性持续了下去。当然,它也紧随时代的脚步,大量流行歌曲的不断更新,舞者根据新的舞曲不断变换出新的舞姿,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群众集体舞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使它能够永葆生机活力,为参与者在舞蹈中体会到时代变化所带来的活力。

4、帮助学生情感宣泄的作用

舞蹈重要的本质功能就是对情感的尽情宣泄,各类舞蹈的出险原因就是为了抒发不同的情感。体育舞蹈者舞动于节奏欢快的舞曲中,心中集聚的或消极或积极的情绪随着肢体有规律的运动顺利抒发出来,净化了精神,平静了心灵。这使舞者在舞蹈中发现、展示和肯定自己,在娱乐中获得归宿感与社会认同感。同时,体育舞蹈通过创造性的舞蹈活动充实了参与者的心理,提供了参与者交流的机会,使参与者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促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

5、体育舞蹈队学生起着健身与自娱作用

健身功效,体育舞蹈这一功效是由其本体特征决定的。舞蹈是所有艺术门类之中唯一把自身身体作为创造美的载体的艺术。且无论何种风格的舞蹈都是一种心灵化了的全身协调运动,具有充分的运用量。因此,舞蹈和体育同样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由此人们认为原始舞蹈是原始人类宣泄剩余体力与精力的活动,这个观点是有一定的可取性的。若是长期按照科学的训练方法来训练,既能够矫正身体、美化身体和塑造身体,还能够强健身体。舞蹈艺术心灵化的全身协调运动,能够锻炼全身器官、保养内脏。增强身心活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自娱功效,陶冶情操是体育舞蹈的重要功效之一。在舞动中因注意的转移而使身体各部分机能获得了调整与充分的自由,能有效消除紧张的情绪与缓解压力。动人的舞曲,优美的舞姿,完美的动作,这些无不潜移默化的给人一种艺术的熏陶渐染,舞者的审美素养与艺术气质均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6、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是体育与舞蹈的结合,具有运动与艺术的双重性。如今,在众多高中院校中大都开设了体育舞蹈这一课程,学生也对该课程有着很大的兴趣,因为他们觉得不仅可以从中学到一些舞蹈知识,还可以强身健体,这就是体育舞蹈的独特作用。今后,体育舞蹈还需要更好地探索,希望能对高中生的成长带来更多的好处。

舞蹈与身心健康发展 篇3

关键词:通俗舞蹈;艺术舞蹈;两个派别;发展程度;融通发展

舞蹈从出现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人们的追捧,人们可以通过舞蹈表达心中的真实感情。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舞蹈的内容也得到了很多的补充,人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舞蹈方式,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舞蹈动作进行创新。舞蹈的两个形式是通俗舞蹈和艺术舞蹈,通俗舞蹈就是适合大众跳的舞蹈,由于舞蹈本来就是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因而很容易学会,且适合跳舞的场地十分容易找到,所以说通俗舞蹈特别受人们的欢迎。而艺术舞蹈就显得有些过于严格,它对跳舞者的要求十分高,动作也都很难,没有经过系统的舞蹈训练,无法跳好艺术舞蹈,所以同属舞蹈在发展上优于艺术舞蹈。两种不同形式的舞蹈要找到融通发展的方法,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对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的含义及其共同点

(一)通俗舞蹈的含义

从通俗舞蹈的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其含义,就是简单易学、容易被人接受的舞蹈,它在人们中具有非常高的受欢迎程度。随着现在城市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一天的压力,例如现在广场舞十分流行,不管是晚上还是早上,各大广场上总是能看到通俗舞蹈的身影。歌厅、酒吧等大型娱乐场所也能看到通俗舞蹈的身影,它仿佛不受地点和人群的限制,可见其受欢迎程度有多么的大。

(二)艺术舞蹈的含义

艺术舞蹈则就显得十分高雅,艺术舞蹈都是舞蹈艺术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创造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现状的观察,然后进行艺术加工形成有内涵的舞蹈艺术。艺术舞蹈往往是含有深刻含义的舞蹈,它能反映出客观现实,还能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艺术舞蹈对舞蹈者的要求十分严格,其技术性特别强,所以才能向观众展示出舞蹈的美感。古今中外有很多优秀的艺术舞蹈家将其一生都献给了舞蹈艺术,他们对艺术舞蹈的热爱很好地诠释了舞蹈用来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功能。

(三)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的共同点

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都是人们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一种方式,不管是艺术舞蹈者在舞台上的表演,还是随处可见的通俗舞蹈者,都突显出舞蹈的功能。人们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舞蹈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来,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都完好地诠释了这一方面。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都具有特别强的音乐节奏感,跳舞者在背景音乐的韵律下翩翩起舞,有轻柔的舞姿也有重金属音乐下疯狂的舞步。通俗舞蹈的背景音乐一般都是流行音乐,人们很容易被带入到舞蹈的节奏中;艺术舞蹈的背景音乐可以将观众带入到舞蹈者设定好的场景中去,使舞蹈者与观众达到音乐上的共鸣,起到很好的舞蹈渲染效果。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都体现出一种特殊的美,虽然它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艺术舞蹈通过优美的舞姿给观众的心灵上来一次愉悦的旅行,观众或感伤或开心,都是被艺术舞蹈的特殊美所感染。通俗舞蹈往往是以其欢快的舞姿和音乐吸引住人们的,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在向人们展现出生命的活力,这就是通俗舞蹈的特殊美。舞蹈是没有地域限制的,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的追捧者广泛地吸收外来的舞蹈,使全世界的舞蹈有很好的交流和发展。

二、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两者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通俗舞蹈往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要利用通俗舞蹈这一优势,将艺术舞蹈融合在通俗舞蹈的创作中。由于通俗舞蹈表达不出深层次的情感,使得通俗舞蹈缺少一种内涵美,因此通俗舞蹈的创作者要学习艺术舞蹈的创作灵感,善于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进行深入的思考,创作出有内涵的舞蹈。艺术舞蹈的发展要借助于通俗舞蹈的形式,因为人们对于艺术舞蹈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借助通俗舞蹈的表现形式将艺术舞蹈展示给更多的人们。

(二)舞蹈家们要转变对通俗舞蹈的思维观念

很多艺术舞蹈家对通俗舞蹈报以嗤之以鼻的态度,他们认为通俗舞蹈没有内涵,不能登上舞蹈表演的舞台,这也就缩小了他们的舞蹈世界观。万物存在即合理,通俗舞蹈的快速发展一定有其一定的道理,艺术舞蹈创作者要学习通俗舞蹈的长处,创作出反映时代发展同时又能被大众所接受的艺术舞蹈,提高人们对艺术舞蹈的喜爱度,让艺术舞蹈更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结束语

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是当代主流的舞蹈表现形式。面对它们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的融合发展要从其共同点入手,相互吸取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雯丽.对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的融通发展的若干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3:109-110.

[2]朱奕,邓俭.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的融通发展[J].飞天,2011,02:84-85.

[3]张萍.中国舞蹈著作权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4]李颖.民俗艺术的传播生态研究[D].东南大学,2015.

舞蹈与身心健康发展 篇4

新课程赋予了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给学校创造特色课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形体与舞蹈》课程, 以遵循学生身心规律, 健康第一, 满足学生体育与健身兴趣, 培养健美的体型、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激发学生对美的领悟力和表现力, 丰富精神世界, 唤起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等为目标。

一、改善身体结构、提高身体机能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进行形体与舞蹈的练习可使肌纤维变粗且坚韧有力, 使其所含蛋白质及糖元等储量增加, 血管变丰富, 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变, 使骨外层的密质增厚, 骨质更加坚固, 从而提高骨骼系统抗折断、弯曲、压拉、扭转的能力, 加强了关节的韧性, 提高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使身体变得强壮有力, 改变心脏本身的循环, 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改善肾脏的血液供应, 增加皮肤血液循环, 促进其新陈代谢, 从而加强人体的防御能力。形体与舞蹈教学中的姿态、礼仪、柔韧、形体操、矫正操等都以增强体质, 促进身体全而发展, 培养健康的体魄、健美的体型、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 使他们动作优美、体态矫健, 使畸形不良和不正确姿态得以纠正, 塑造自己理想的健美形体。

二、形成健康心理、建立健全人格

根据我国中小学实际状况, 学生因为种种压力, 有考不取自杀的, 有考取了发疯的, 有不愿考试出走的。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和谐的个性。

形体与舞蹈教学中的“歌表演”“集体舞”“健美操”“时装秀”等通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结合生活、情感的体验, 用自己的肢体作为语言来抒发情感, 宣泄情绪。这些活动给青少年提供了在学习, 生活中充满限制, 紧张等情绪得到宣泄的一个时机, 减缓压抑情绪, 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效剂”。有实践证明当机体处于音乐情绪状态时, 生理唤醒水平会逐渐下降, 机体的紧张状态能得到缓解。当人们听到平稳、柔美的音乐时它能调节人的心律和呼吸, 使人消除精神紧张, 起到松弛和催眠的作用。当我们听到欢快、激昂的音乐对疼痛有抑制作用, 并能提高麻醉的教导恐惧焦虑等情绪会使痛阈降低, 愉快兴奋的情绪可使痛阈升高。听一首抒情音乐, 血压可下降10—20mm Hg。所以, 情绪平衡就是心理的平衡, 情绪的健全形成完美的个性, 健全的人格, 健康的身心。

三、引导正确交往、树立协作意识

青少年时期是交友的高峰期, 是一生中参与群体的全盛期。这时期他们与群体的联系还较成人为多, 接触方式也极为丰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形体与舞蹈教学中的舞蹈、礼仪练习、集体舞大都是男女组合, 从手拉手到身体部位的接触使同学间有流言飞语, 有些学生因为这个原因就会出现社会交往退缩行为, 异性交往困难。甚至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带来不正确的思想。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积极的引导, 通过舞蹈、美术、影视、音乐等作品的介绍,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同时倡导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并讲解在交往过程中礼仪、方法、正确的行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通过课堂教学的交际活动和倡导从审美以多样化友谊促进成, 帮助学生友谊中的相互接纳, 彼此意识的构通, 感情的交流, 使他们有一个良好交往环境, 使学生精神振奋, 情绪愉快。在交往中每个人的个性总是为对方所接触, 所了解, 相互了解的不仅是对方, 自身也在考虑对方怎样理解自己, 也常把理解对方的内容投射到自己身上, 从对方得到有关自己的反馈, 包括自己的长处短处, 优点缺点, 加深对自己和对方的理解。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 形成了积极团结协作的精神, 友爱, 信任的良好风气。

四、加强审美认识、提高文化修养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过程中, 审美活动是促进青少年各种审美要素发展的根本途经。它对于个体审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审美经验的积累和提升。要使青少年吸收审美文化的营养, 从而内化为个体自身的人格素质, 必须通过他们身心投入其中的审美经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使青少年的情感表现成为可能, 而且使他们在具体的审美感受中, 接受全人类优秀的审美成果。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 它是通过不断积累审美经验, 从而促使心理结构和人格素质逐渐变化发展而实现的。

形体与舞蹈的教学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创编表演、欣赏活动。其中, 创编表演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手和身体以及整个心灵去观察世界, 美化生活, 在创编活动中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介和感受, 用肢体语言表现、体现学生生活, 用自己的方式体现大自然的风、雨、日、落、学生喜、怒、哀、乐。也有根据主题内容, 通过认识、理解选择适应时代的特征, 进行自己组织编排歌舞表演。充分体现了他们智慧、情感和才能, 激发学生审美的创造兴趣和热情。在欣赏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精心组织用中外著名的音乐、舞蹈、文化历史知识进行赏析活动, 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内涵, 满足学生渴望追求美的欲望, 表现内心情感的需要, 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文化素养。

五、创设校园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学校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学生生存的整个环境, 是在校园内开展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教育, 以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共享的校园气候与氛围, 并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

形体与舞蹈课程中的形体练习、集体舞等, 通过学校的早操、午间活动, 根据季节、节日、校园的主题活动进行开展。例如:一月的迎新活动、三月的祝福妈妈的活动、四、五月的春天的故事、六月的儿童的节日、十月的共和国的生日等, 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 学校师生群体意识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合力, 给校园增添了文化的气息, 创设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形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使师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暖和幸福,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真挚感情和友谊, 激发了广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宽柔:《形体健美与健美操》,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舞蹈与身心健康发展 篇5

关键词: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发展与创新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对舞蹈课程的重视程度都很低,而且没有加大投入,更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导致师范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舞蹈课程之中。事实上,舞蹈课程可以培养师范生的舞蹈素养,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舞蹈课程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师范生在课堂中可以掌握专业的舞蹈理论和舞蹈的核心精神,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目前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的现状

2.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舞蹈课程应该作为高校师范生的重点课程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都很低。一些高校受到传统教学体制的桎梏,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参考指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舞蹈课程能使师范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获得身心上的放松,也能培养学生的舞蹈素质,让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全面型人才,但是高校的重视不够,会使学生的身心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1]。

2.2忽视舞蹈实践环节

舞蹈课程应该以实践环节为主,但是当前一些高校教师在教授舞蹈课程时,以理论讲述为主,忽视了舞蹈的实践环节。舞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只为学生讲解了舞蹈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对学生没有任何功用。高校的大多数课程理论性都非常强,如果教师在舞蹈课程上仍然为师范学生灌输理论,将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3实践和理论相脱节

一些高校的舞蹈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也是导致舞蹈课程教学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包括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音乐与舞蹈学等等,但是许多高校的舞蹈课程教师在讲解中都没有联系实际,讲授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使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非常低下。

2.4忽视舞蹈社会功能

舞蹈具有交际、教育、认知等社会功能,这些社会功能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可以引导师范学生趋向美善,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但是当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在舞蹈课程上并没有突出讲解这种社会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舞蹈的审美价值,使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兴趣大为下降。

3发展和创新是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3.1符合文明社会的需要

首先,发展和创新是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符合文明社会的需要。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的一种运动形式,集合娱乐、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中的一种高雅活动,从舞蹈本身来说,它具有一定的健身型、观赏性和娱乐性,符合当今文明社会的需要。

3.2促进师范生身心发展

其次,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可以促进师范学生的身心发展。舞蹈具有健身性,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仍然能保持充沛的热情。舞蹈具有健心性,可以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调节焦躁抑郁等情绪障碍。舞蹈具有社会性,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消除学生之间的隔阂,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2]。

3.3提高师范生艺术修养

再次,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师范学生的艺术修养。在舞蹈课程中,男士举止庄重,彬彬有礼,女士温柔典雅,婀娜多姿,即使是快节奏的音乐,男女舞者也不失高雅的风采。因此,师范学生在舞蹈课程中,可以收获美的享受,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3.4体现广泛的社交性质

最后,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可以体现广泛的社交性质。舞蹈课程是国际范畴的课程,世界上的许多高校都注意到了舞蹈的重要作用,将舞蹈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重点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舞蹈课程是不同民族情感的“形体语言”,体现了广泛的社交性质。

4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的策略

4.1创新教学大纲,提高高校重视

首先,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应该创新教学大纲,提高高校重视。对于大部分的高校师范生来说,舞蹈课程都比较具有挑战性,许多学生没有舞蹈的基本功,在课堂上难免会遇到学习困难,因此高校舞蹈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修改教学大纲,在课程讲解中渗透舞蹈的社会功能和实践性,提高高校对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会影响学生舞蹈学习的效果,因此高校应该为舞蹈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舞蹈教师具备一定的舞台经验和教学能力。为了提高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还可以安排培训计划,对教师展开培训,提高教师的舞蹈素养。同时,高校应该投入大量的资金,为舞蹈课程提供软件设施和硬件设备,让课程能够顺利地开展。为了推动舞蹈课程的发展,高校也可以定期举办舞蹈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4.2创新评价方式,重视舞蹈实践

其次,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应该创新评价方式,重视舞蹈实践。为了能充分提高师范学生的舞蹈素养,高校应该创新一套评价方式,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许多高校仍以成绩论短长,把成绩作为学生的唯一评价指标,这种评价标准是非常不合理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不能通过理论知识的考试来体现,而是要通过舞蹈实践来表现[3]。高校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平时表现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表现指的是学生日常的舞蹈实践水平,期末成绩就是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掌握。通过综合性的评价,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适当增加舞蹈课程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实践能力。

4.3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再次,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对于高校师范学生来说,他们的舞蹈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仍然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舞蹈知识的灌输,很难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该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高校舞蹈课程的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调节教学进度,让学生充分地吸收舞蹈知识。现阶段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提高,许多高校在舞蹈教学时仍然采用大班制的教学制度,没有对学生的个体特征进行区别。同时,许多高校缺乏专业的优质教师,在学校中没有足够的教师来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舞蹈教学,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长此以往会逐渐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厌学心理,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吸纳优秀的教师资源,开展个性化教学,注重因材施教。高校可以用高薪来吸引人才,从社会上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并对学校现有的舞蹈教师展开培训,壮大高校的师资力量。

4.4创新团队教育,培养团队精神

此外,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应该创新团队教育,培养团队精神。在国际上有须有优秀的舞蹈团队,这些舞蹈团队之所以能够获得世界级的声誉,除了具备专业素养之外,还需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舞蹈团体中,每一个团员都有自己的作用和重要性,每个成员都是缺一不可的。高校如果想培养出这样优秀的舞蹈团体,就应该培养师范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细致观察,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水平,对学生的能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进行小组分配,确定各个组员的任务,形成一个舞蹈小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各个团队进行相互磨合,同时培养他们养成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如同国际上的优秀舞蹈团队一样。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性质的舞蹈比赛,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参加省级或市级的舞蹈比赛,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

4.5创新实践方式,提高综合素养

另外,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应该创新实践方式,提高综合素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高校的舞蹈教师在上课时都是亲自示范,也就是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教师为学生进行舞蹈编排,对整个舞蹈课程进行统筹安排,可以降低演出的风险,但是也减少了学生进行舞蹈感悟的机会,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4]。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高校舞蹈课程教师应该创新舞蹈的实践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舞蹈编排。教师在学生的编排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并帮助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舞蹈作品。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师单纯对学生进行口头讲授,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舞蹈的表演者和创造者,让学生在自主表演中感受舞蹈精神和舞蹈本身的情感,从而掌握舞蹈真正的奥秘。

4.6创新结合方式,应用现代技术

最后,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应该创新结合方式,应用现代技术。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越来越多地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舞蹈课程中,教师也应该促进舞蹈和现代科技的结合。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摄像设备来记录学生的舞蹈过程,师范学生通过对影像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针对问题进行优化。教师还可以把不同时期的视频影像进行存档,方便学生对比和分析。此外,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电子白板上为学生呈现国内外著名的舞蹈,让学生进行鉴赏评价,提高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舞蹈技巧。

5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面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为了培养一批社会所需的人才,高校应该重视师范学生的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舞蹈与身心健康发展 篇6

关键词:全息投影 舞蹈表演 结合 发展

技术与艺术向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西方早期的文艺理论中对艺术的解释,艺术就包含了“技术”和“艺术”两方面。全息投影是科技进步发展的产物,它在与其他学科广泛结合的过程中得到迅速发展。全息投影与舞蹈表演的结合始于国外,近些年国内也开始了这种尝试,但由于结合技术的不成熟和专业人士的缺乏,我国全息投影与舞蹈表演相结合还处于摸索期。全息投影与舞蹈表演的结合是舞蹈艺术与新科技的融合“共舞”,是新时期艺术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新时代人们新的审美需求的需要。

一、全息投影解析

全息投影技术也叫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它是采用一种特殊的全息屏幕配合投影再加以影像内容进行互动展示的一种推广手段。该技术提供了神奇的全息影像,可以在玻璃上或亚克力材料上成像。此项技术在没有图像时完全透明,图像出现时真实立体的再现展示对象,融合装饰性与实用性的互动展示给予观众全新的视觉感受和真实体验。[1]全息投影并非單一的存在,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它在与其他学科结合中不断应用与发展,实现它特有的存在价值。全息投影实现了裸眼3D效果,在不配戴任何外界道具的基础上,在任何角度都可以实现画面的三维立体再现,真实感十足。全息投影与各个学科的结合都是一个高度的创新,因为它呈现了生活无法呈现的事物,亦或它的虚拟三维立体运用节省了事物本身运用的成本和经费。全息投影特有的纵深感和空间感,充分满足了人们的视觉需求,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科技产物。

二、全息投影与舞蹈表演的结合

(一)全息投影与舞蹈表演的结合实例

1.创意舞蹈YOU ARE THE PLANET

德国达人秀的裸眼3D创意舞蹈YOU ARE THE PLANET中呈现了特效的物品与场景,电灯泡、电脑、蜡烛、火光、窗子、雨滴、太阳、房子、玩具球到星球,爱心到多彩机械运转,最后共同的地球,表现人从出生拥有生命,有一定的自我空间开始,随着人的成长,空间变大,有一天终会打破固有圈子,进入社会的大圈子,会遇到诸多不顺和磨难,但要相信人与人之间爱的温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共同的家——地球上更好地生活。舞蹈呈现给观众最为直接的生命演化进程,单纯的演出形式温暖人心,突出主题。

2.舞蹈《与光同舞》

舞蹈《与光同舞》以黑色为背景,舞者在音乐的带动下与光源演绎出一段曼妙美好的超现实舞蹈。随着音乐的响起,舞者围绕一个光点动作,光源与舞者的动作合二为一。舞蹈中动作、音乐与特效光源虽无大的变化,但却在细微的变化中透露出情感的变化。整个舞蹈的情节层层递进,树立了一个不断出现欲望又一直在控制欲望,直到最后欲望被打败的形象。舞蹈画面不断改变,舞蹈与音乐结合,不断增强音乐的感染力,让观众获得了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感受。乐舞结合使得整个表演过程中的情绪、个性和气氛得到了完美呈现,舞蹈也更具感染力。

3.投影舞蹈短片Pixel

投影舞蹈短片Pixel利用全息投影科技制造了酷炫的舞台效果,展现出与主题相符的意境,并结合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带来一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觉冲击。其来源生活场景中的动作,雨滴打在舞者的白色雨伞上,加上意境的呈现,让观众一看便懂。

(二)全息投影与舞蹈表演的结合效果

1.舞美呈现更加丰富

全息投影特效与舞蹈表演的结合,首先表现为呈现了丰富逼真的舞美效果,带来变幻多彩的画面冲击。美轮美奂的全息投影特效画面,伴随着演员的肢体语言,把观众带到了舞蹈的世界中。

2.视觉上舞台表演空间得以拓展

从上文实例可以看出,舞蹈表演中的舞美特效,可以更加逼真地呈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场景,舞蹈中的人物很真实地出现在观众身边,其肢体动作更易被观众感知,这样的舞蹈表演在视觉效果上便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舞台空间的限制。

3.乐舞结合更具有感染力

音乐一直都是用来听的,但技术可以更新我们的认知。全息投影与舞蹈表演的结合可以呈现舞蹈音乐的情境画面,使舞蹈音乐可视化。当舞蹈动作的视觉冲击与舞蹈音乐的视听觉冲击一致时,更为贴合观众的感受,为观舞者带来别样的新奇感受。

4.舞蹈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运用当前的全息投影科技来彰显舞蹈意境中的闪光点,并加以提炼升华,舞蹈意境与真实世界的信息相结合,会使得舞蹈形象呈现得更加立体丰满,栩栩如生的形象让人感觉是现实的生活在舞台上的继续,立体丰满的舞蹈形象也可以更好更快地融入观众内心。

5.舞蹈内容更便于观众理解

当前社会发展节奏快,人们压力相对较大,倾向于追寻外在感官的刺激,不易接受深邃难懂的艺术。而全息投影与舞蹈表演的恰当结合可以直观地呈现舞蹈的意境,深化舞蹈的主题,可视的动态逼真画面,直接把舞蹈的内容呈现给了观众,便于观众理解作品,“看得懂”也便增强了观众的观舞信心,调动了观众的观舞热情。

6.弥补舞者表演上的不足

传统的舞蹈表演限于传统舞美技术的配合,所以对演员的外形条件和专业技术条件要求很高,尤其是对单、双、三人舞蹈演员要求更高。但全息投影下的舞蹈就不一样,它跨越气场不够,人数、个头难于撑起舞台的障碍,为一个条件不足的人独立登上舞台提供了可能,而这些都是舞美特效带来的特殊功能优势。

三、全息投影与我国舞蹈的结合发展

nlc202309080942

任何事物的发展如果一味去模仿,那就意味着永远无法超越。我国在探索全息投影在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上,要注意借鉴吸收西方技术经验,结合发展本土文化艺术,在表演形式上创新发展,更好地吸引观众。

(一)借鉴外来文化和技术经验,促进舞蹈创新

当前的全息舞蹈大多源自国外,并且多数是现代舞或流行舞与全息投影的结合,本身就是为其 “量身打造”的一种技术和文化。发展我国的舞蹈艺术,必然首先要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技术经验,促进舞蹈创新。

1.借鉴现代舞技术经验,促进舞蹈创新

在国外,全息投影与舞蹈的结合开始便是与现代舞相结合,作为最先起步的舞种,其发展创新上更具优势。因此,发展我国本土舞蹈文化应首先借鉴现代舞与全息投影技术的结合经验。现代舞在我国的发展也有一段时间了,中国舞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现代舞的影响,中国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在创作方法和创作理念上都呈现出了一种“现代舞化”的新特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全息投影与中国舞的结合,在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吸收全息现代舞的经验,通过技术人员与舞蹈专业人士的通力合作,相信我国的全息舞蹈艺术发展一定会呈现新的面貌。

2.融入流行舞元素,促进舞蹈创新

當舞蹈被大众接受和喜爱时,才有能力谈发展。流行舞是娱乐化倾向较重、备受大众的喜爱一种舞蹈。在国外与全息投影结合较多的舞种,除了现代舞便是流行舞了。因此,我们同样可以吸收全息投影与流行舞结合的技术经验为我所用。为我国舞蹈艺术注入时代精神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在传统舞蹈里融入流行元素。这样既保留了舞蹈的本土文化精髓,又符合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迎合了各观众群体对舞蹈审美的需求。

(二)立足本土文化,提升舞蹈内涵

与芭蕾舞相比,中国舞的风姿还未进入世界潮流。传扬我国特色舞蹈文化,使之走向世界,我们不妨在全息投影与中国舞相结合这个方向上做一些尝试。

1.全息投影与中国古典舞的结合发展

在全息投影技术支持下,舞蹈裸眼3D的效果足以以假乱真,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再次切身感受我国历史文化的魅力。试想古典舞《踏歌》如果与全息投影相结合,我们便可以获得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效果。在一片春意盎然,阳光明媚,草青花黄的江南秀色3D立体幻境里,一群年轻女子携手游玩,每个动态的产生都会有相应的缘由。在虚实相呼应的舞台中,观众真切的感受到属于那个时代的社会情景,自发地去了解肢体的敛肩、含颏、掩臂、摆背、松膝、拧腰、倾胯动作,了解汉代的“翘袖”,唐代的“抛袖”,宋代的“打袖”和清代的“搭袖”的意涵。

结合了全息投影的古典舞,特效画面处处充盈于舞蹈的每个肢体动作间,能够较好地体现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舞蹈特点,彰显“以轻柔为美”的古代“女乐”美学观念,舞台技术的特效画面构图尽显古典舞“诗化”的一面。如此,观众通过观舞可以生动形象地了解历史,解读诗歌赋词的内容,理解古典舞蹈的文化美。

2.全息投影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结合发展

民族民间舞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追求理念和风俗信仰,是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和结晶。它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远远超出了其可见的审美动作。当我国民族民间舞遇到全息投影,民族式的全息舞蹈又会有何新意?我们不妨以傣族舞蹈《雀之灵》为例来畅想一下。如果该舞蹈与全息投影虚实结合,将洁白孔雀所处的环境和特殊的寓意以裸眼3D的效果呈现,将舞蹈中所含的意境用画面呈现出来,便能更生动地衬托出佛教神鸟“白孔雀”。观众也可以形象的去理解孔雀舞中的手型、体态,以及每个动作特定的情绪含义和来源,理解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对美好吉祥的生活追求。笔者以为全息投影与各个民族的民间舞蹈相结合,将会重现民族舞蹈的源场景,创造出更有文化亲和力的优秀舞蹈作品,也定能受到大多观众的欢迎。

四、结语

新科技的运用是把双刃剑,好坏并存。全息投影目前在舞台艺术上的运用还不是很成熟,成本也相对高,且对舞台有一定的要求,便捷性不高,运作相对麻烦。对此我们应该合理、适度地去运用。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全息投影技术与舞蹈表演的结合是新时代舞蹈发展的一种新趋向,相信随着其技术的逐渐完善,全息投影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会更加广泛,技术与艺术优势互补,最终实现技术进步与舞蹈艺术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段鹏.全息投影技术在服装表演舞美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2]胡妙胜.舞台设计美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3]李栋.全息投影技术在演艺活动中的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3,(03).

[4]金小湘.浅析全息投影在舞台演出中的应用[J].艺苑,2016,(06).

[5]朱砚.电视美术革新:高清时代的舞美新技术[J].中国电视,2012,(07).

[6]徐秀文等.浅析3D、全息、虚拟现实技术[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7).

舞蹈与身心健康发展 篇7

一、舞蹈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

1. 舞蹈教育有助于幼儿形体美的塑造

舞蹈不仅仅具有很强的美感, 而且对于幼儿的身体塑造也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一定的舞蹈训练, 能够对幼儿的骨骼、肌肉等进行很好地塑造, 使其形体更加优美, 同时还可以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 有的孩子由于不良的动作习惯, 导致内八字脚形、小腿内侧弯曲、凹胸、端肩、轻微驼背等不良形态。这些问题都能通过一定的舞蹈训练来进行纠正, 从而改善幼儿的体质, 提高其形体的柔韧性, 增强其身体素质。

2. 舞蹈教育有助于幼儿德行发展的培养

教育学的理论告诉我们, 一般地说科学的教育活动分别为认知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 认知结构倡导的是“真”的精神内核, 伦理结构倡导的是“善”的人文底蕴, 审美结构倡导的是“勇”和“美”的价值取向。为此, 应该选择那些符合少儿的认知、精神、个性的舞蹈, 这样才能使其在舞蹈的过程中受到的启迪。

3. 舞蹈教育有助于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表演机会, 在具体的舞蹈表现中, 学生能够克服自己腼腆的性格, 在欢乐、愉快的舞蹈氛围中得到别人的掌声, 从而培养起自己的自信心。在不断展示的过程中, 表演逐渐成为其发自内心的需求, 这样就产生了强烈的表现欲望, 而这种欲望是推动其进步的推动力。

4. 舞蹈教育有助于幼儿审美观的培养

一个好的舞蹈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要素, 其不但要有优美的舞姿, 还需要有饱满的情绪和动人的表情, 这样才能更好地打动观众。舞蹈与伴奏音乐及舞美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通过与这些艺术的融合, 舞蹈表现出优美的画面感和韵律感。人们常说舞蹈就像是看得见的音乐, 会常常使人感觉到诗情画意。而少儿舞蹈则充分体现了童趣, 天真、活泼的舞蹈表现形式, 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 这种美感更让人陶醉。少儿和成人的心理是不同的, 其认识事物往往是根据事物的形态和表象, 而其天性又十分活泼、好动, 优秀的幼儿舞蹈会将这些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环境中也就培养了幼儿一定的审美观。

5. 舞蹈教育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对学生进行舞蹈训练的过程中, 形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正确的动作往往需要对幼儿进行多次的纠正、演练, 这样才能使其真正掌握。教师先要对幼儿示范这些具体的舞蹈动作, 在演示完之后, 要使学生回答出这些动作的要领, 这样就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其舞蹈学习的能力。只有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才能加强其感知的范围, 掌握动作要领, 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关动作的学习。舞蹈训练往往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领, 除了要掌握好自己的动作, 还需要及时配合音乐的节奏。对于幼儿来说, 掌握一套动作往往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 当其完成了这样的一个训练的周期之后, 注意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舞蹈教育中培养幼儿能力应选择和坚持的方法

1. 引导幼儿参与教育活动是其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对于幼儿舞蹈教学来讲,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比单纯的教授舞蹈动作更重要。如果教师一味的要求孩子们动作整齐划一, 就会抹杀了他们创造动作的能力而成为复制动作的机器。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力, 尽情舞蹈。比如在教学律动“猴耍”中, 我们做过这样的实验, 教师放一段欢快的音乐, 要求孩子们边听边想音乐中所表现的猴子是什么样子的?是怎样玩耍的?这时候他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脸上露出各种充满生趣的神情, 孩子们将活泼、明快的旋律转化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猴子玩耍的情景表象画面。有的孩子还做出各种模仿猴子的动作来。教师及时进行引导, 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语言来描述猴子的形态, 大家的情绪被调动起来, 自然能够积极参与互动, 有学猴子瘙痒的, 有蹦跳前进的, 还有利用桌椅作为道具, 或蹲坐, 或跃动……就是这样的一个引导, 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舞蹈教学中来。在让同学们自我表现了一番后, 教师根据学生的模拟化的肢体语言, 来编排有着幼儿“个性”的舞蹈片段, 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舞蹈就在生活中, 就在他们的身边, 不仅充分发掘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且提高了孩子们的舞蹈兴趣。

2. 集体舞是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科学方法

集体舞是幼儿舞蹈教育的必修课。这些舞蹈的学习与排练往往需要幼儿之间的沟通和配合, 只有加强配合才能发挥更好地教学效果, 提升幼儿的舞蹈能力。游戏舞蹈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舞蹈形式, 其动作相对而言要简单, 还可以有轻松活泼的氛围, 对于幼儿来说最适合不过, 将童趣与舞蹈相结合。如“开火车”、“猜拳”、“老鹰捉小鸡”等, 幼儿参与到这种积极、愉快的体验之中, 就能更加自发地与同伴进行探讨, 也使自己的舞蹈动作更加完美。这样对于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起到了很好地提升作用。

3. 选取经典故事是培养幼儿道德认知能力的方法

儿童舞蹈《三个和尚》, 以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喝到后来寺庙失火, 三个和尚终于排除成见, 齐心协力扑灭大火, 保护自己家园这一故事为题材, 通过舞蹈的编排演出, 使得幼儿对这些生活中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使其从形象可感的舞蹈中学得为人处事的道理, 养成爱劳动、能吃苦等美德。实际上不同的舞蹈艺术对幼儿有着不同的教育意义。舞蹈的方位、动作的变化、组合则提升了幼儿的协调能力、表演意识及表现欲望。而舒缓、雄壮、轻快、激荡等不同情绪的伴奏, 使幼儿对音乐节奏及音乐情绪有了初步的认识。汉族的灵活矫健, 蒙族的豪迈剽悍, 维族的热情诙谐, 使得其在感知能力、形象能力上较有提高。

三、幼儿舞蹈艺术教育中问题的解决与教学效果评价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 教师只对那些舞蹈能力较强的幼儿比较注重培养, 而对其他的幼儿则比较冷漠, 这样对那些不受重视的孩子来讲, 失去了学习兴趣及肢体动作的训练机会。因此, 首先舞蹈教师要有确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观念。要知道不仅所有的儿童都有权利学习舞蹈艺术, 而且所有儿童也都能学会这门艺术。其次, 每位幼儿舞蹈教师要积极探索在过程中进行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发展性评价与检测主要是课堂观察、课余访谈、作品分析、完成某个任务的表现性评价、幼儿成长记录等。教师的评价必须关注有舞蹈动作掌握、关注幼儿情感的表达, 关注思维发展。具体的方法是:引导幼儿自评、互评和他评, 倡导教师、幼儿、家长的参与和合作。因为就舞蹈而言, 无论是形体教育, 还是节目编排, 所有的儿童都既是表演者, 又是欣赏者, 他们参与评价, 不仅会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而且会引起和激发更大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曾大地.幼儿舞蹈教育及意义浅析[J].大舞台, 2010, 1.

[2]王晓曦.幼儿舞蹈教育浅谈[J].新课程 (教研) , 2010, 3.

舞蹈与身心健康发展 篇8

一、论文缘由

在2005年央视的春晚上有这样的一个特殊团体为全国观众带来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演出《千手观音》, 表演团体是一群聋哑人。命运在她们最美的年华里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 失去听力丧失说话的能力。在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内心将会多么的孤独, 痛苦与不安又无法对他人表达, 舞蹈如同黑暗中的明灯在她们绝望的时候点亮了漆黑的人生。正是因为舞蹈邰丽华才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逐, 舞蹈利用它自身的独特魅力感染着每一个接触它的人。

二、特殊儿童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社会高度文明、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 给人类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环境恶化、生活压力增大近几年我国特殊儿童群体在不断扩大。特殊儿童的身心存在着众多缺陷, 他们无法向正常人一样生活。

(一) 心理问题。自卑、自闭、孤独、恐惧、厌学、自负、逆反、多动。

(二) 身体问题。肢体残疾、视力残疾、智力残疾、听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

上述问题在现今社会极为普遍, 国家没有完善的教育机构帮助特殊儿童进行身心的康复治疗, 很多家长也不予以重视或是碍于情面不愿让孩子接受治疗。在病情初期没有给予孩子很好的帮助致使他们自暴自弃, 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的追求, 很多生命在最美好的年华就潦草结束。

三、舞蹈教育的优势

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为久远的门类之一, 有人把舞蹈称之为艺术之母。闻一多老先生曾说过:“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强烈、最尖锐、最纯挚而又最充沛的默示。”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 它是充分运用经过提炼、加工、美化的人体, 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舞蹈艺术对人的素质与健康的成长有着独特的、明显的作用。

(一) 完善人格。

舞蹈教育有利于人格的完美。它可以培养一个人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开朗乐观、自信自强、迎难而上的勇气。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承受痛苦与压力才能有所收获。所以学习舞蹈可以提高一个人克服困难的能力, 可以养成积极应对毫不退缩的坚强品质。

(二) 提高智能。

舞蹈教育有利于智能的提高。舞蹈教育注重对学生手、眼、身、法、步、韵、音乐、节奏等方面的培养, 利于提升学生在观察、判定、模拟、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学习舞蹈可以很好的增强一个人的协调能力, 可以充分调动大脑灵活性。

(三) 美化形体。

舞蹈教育有利于形体的健美。舞蹈是通过娱乐达到健身的最佳体例, 同时可以练习学生的肌肉呈条形发展, 达到形体美的目的, 例如芭蕾舞的学习。舞蹈可以矫正身体某一部分畸形的症状, 可以使肥胖的体型变得纤瘦。学习舞蹈可以很好的培养一个人的气质与形象。

舞蹈教育将音乐与肢体完美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与肢体, 进行舞蹈教育可以很好的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四、舞蹈教育的实际意义

通过音乐治疗特殊儿童心理疾病是现今较为普遍的治疗方式, 同时在很多高校也都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 对于舞蹈教育治疗特殊儿童身心问题这一方式还未受到社会的重视, 极少有人利用舞蹈去帮助特殊儿童治愈身心疾病。作为舞蹈的受益者我希望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去帮助特殊儿童治愈身心的伤痛。

经过对特殊儿童身心问题和舞蹈教育优势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舞蹈教育所具备的优势也正是特殊儿童所存在的问题, 进行舞蹈教育可以弥补特殊儿童的身心缺陷。现今大多的特殊儿童不敢与外界接触, 智力发展迟缓、交流能力低下、内心缺乏安全感为了使其敞开心扉走出心理阴影在舞蹈教育使可以利用民族民间舞蹈组合进行教学。民族民间舞大多是节奏欢快、积极乐观、感染力强可以很好的调动特殊儿童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容易投入到音乐与舞蹈中。进行这类舞蹈的教育可以使特殊儿童阴郁的心情得到调节。

大学生的思想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课堂或是校园应该更多的去关注社会, 因此经过实际的考察和理论与专业课的学习我深切的感到舞蹈是沟通心灵与外界的很好方式, 舞者可以在舞蹈中很直接的表达出内心的情感。特殊儿童可以利用舞蹈这一特殊语言去表达内心情感, 去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著名的残疾舞蹈家邰丽华虽然自幼失聪但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她感受到了人生的乐趣, 正是因为学习舞蹈才使她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钱志亮.《特殊需要儿童成因分析》.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2]网络.谈舞蹈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优势http://www.szwudao.com/article-2316-1.html.2010-12-8.

[3]刘云延.《特殊儿童教育问题浅析》.吉林师范大学.

[4]郭淑芳.《舞蹈对儿童智力开发作用的思考》.辽宁省朝阳市群众艺术馆.

舞蹈与身心健康发展 篇9

儿童的身心特点

儿童年龄的范围是6至12岁。舞蹈教师应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儿童在这段时期的身心特征和心理特征, 进行教学和授课时会使得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儿童年龄范围的跨度虽然大, 但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儿童生理机能处于平稳的发育阶段, 各方面不成熟。骨质密度较小, 骨骼柔韧性好, 肌肉能力差, 承受的训练力度有限.不宜长时间的舞蹈训练。心理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对各种事物充满浓厚兴趣和热情好奇, 纯真可爱, 想象力天马行空, 活泼易动, 热爱模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长, 容易被周围琐碎的的事物所干扰。绝大部分的孩子内心潜藏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和争强好胜的心态。

教师语言对儿童身心的影响

舞蹈教师在给儿童教授舞蹈时, 只靠肢体来展示课堂内容是远远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的。教师必须组织好教学语言, 帮助儿童形成鲜明、稳定的动作形象, 以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艺术想象,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目的。教师做示范的同时, 必须加以语言的配合, 用语言来刺激儿童表演欲望, 启发表演潜质, 同时提高儿童掌握舞蹈动作的信心和兴趣。

舞蹈教师巧妙的运用教学语言把要教授的动作解释清楚, 需要教师多方面艺术理论素养作为积淀。舞蹈教师在备课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教学语言的组织上, 注意语言的用词、说话的态度、表达的情绪, 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科学性语言

舞蹈教学语言要尽量的简单、精炼、精辟。儿童的注意力差, 长时间啰嗦会引起儿童降低兴趣, 兴奋度不强。精确的语言能让儿童马上明白动作的规格、要领。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 教师课堂语言尽量使用舞蹈的专业术语, 例如, 芭蕾舞的, Battement tendu (擦地) 、Battement tendu jete (小踢腿) 、Rond de jembe (用腿划圈) 、古典舞蹈的双簧手、小碎步、小五花手等。科学的用语, 专业的术语, 用在课堂教学中既方便老师教授课堂内容, 又方便儿童学习、记忆。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用语必须正确无误, 消除教学中的随意性, 不能给儿童模糊的动作概念。

比如:芭蕾基本功中的releve (勒了韦) 训练。意思是:立半脚尖。节奏可以分为3/4、1/2和1/4。主要是训练腿部、踝部的力量, 并为以后的各种旋转和跳跃打基础。在授课时, 教师最好边示范边讲解这个动作的训练要求、目的, 以及它所起的作用。解释releve (勒了韦) 训练是为了增强腿踝部和脚背的力量, 并保证腿和脚上的肌肉准确的、快速的反应。动作要求重点是膝盖的直立, 双腿的外旋, 脚下不要倒脚趾, 力量在前三个脚趾上, 躯干保持笔直, 腹部收紧, 双肩平稳, 等等, 让儿童知道正确的动作要求, 在练习的过程中就减低了错误的、不规范动作的发生。

气氛性语言

课堂教学中语言的生动性对舞蹈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减少学生在舞蹈训练过程中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增加学生对舞蹈训练的兴趣。舞蹈教师语言应该形象化, 生动化, 以便于儿童理解。舞蹈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多彩而又十分贴切的语言来描绘舞蹈动作的意境特别重要, 它既能促使儿童把动作做得尽善尽美, 又能丰富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教师将舞蹈动作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美化, 用富有趣味性的、艺术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充满童真可爱的语言能够激发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 并增强其对舞蹈动作的注意力。

态度性语言

舞蹈教师的耐心主要表现在语言、神情上。教师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将生活和课堂分开, 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带入课堂, 认认真真备课, 仔仔细细授课。教师的一笑一颦中体现对儿童的耐心, 教师应该俯下身子、静下心来听孩子讲自己内心的话语。

课堂中老师及时的赞扬, 是种鼓励儿童的方法, 强有力的语言肯定孩子的优点, 鼓励孩子的进步。表扬得越具体, 儿童对好行为就越清楚, 下次在遇到这个动作时, 会更加准确的表现出来。批评儿童时一定要讲究方法, 让其明白自己错在哪, 如何改正, 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抓住恰当的教育时机, 选择适当的方式, 做到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当然在批评儿童时, 切忌挖苦, 以免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结语

儿童舞蹈教育方兴未艾, 其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功效被社会大众接受。作为舞蹈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舞蹈动作训练的同时, 也要充分的解释和传达舞蹈文化精髓。总之,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让我们共同探索和专研艺术方面的修养, 抛弃过时的、刻板的、缺乏科学性的、词不达意的教学的课堂用语, 采用先进的、科学的、生动的、言简意赅的教学用语, 使我们的教学成果更上一层楼。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 文化市场的不断繁荣, 舞蹈艺术已经成为文艺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作为推进舞蹈艺术的主要手段——舞蹈教育,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 灵活的方法, 多样的形式推向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 采用生动的课堂语言, 趣味性的教学手段等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笔者自身教学研究出发, 概括了多样化教学的手段, 阐述了如何培养儿童对生活的热爱、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端庄高雅的姿态。用优美的动作展示充满感情的舞蹈, 从而给人以美得享受, 并陶冶情操, 锤炼感情。

关键词:舞蹈教师,课堂语言,儿童,影响

参考文献

[1].《艺术特征论》汪流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6.

[2].《舞蹈教育学》吕艺生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

[3].《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徐尔充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1

[4].《舞蹈知识手册》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上海音乐出版社

[5].《儿童舞蹈教育、创作经验谈》程天心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2月

[6].《舞蹈知识100问》主编江心徐尔充隆荫培苏祖谦华乐出版社2001年7月

[7].《运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8年9月

舞蹈与身心健康发展 篇10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不同, 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 走进的不是宽畅明亮, 有镜子、把杆的舞蹈教室, 而是有多媒体设备的阶梯教室;面对的也不是身穿练功服的舞蹈学生, 而是端坐在课桌前的文理科大学生。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无知”, 观看舞蹈作品时的“茫然”, 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解释什么叫舞蹈吗?”全场鸦雀无声。“你们看过哪些舞蹈?”只有一两声附和:“《天鹅湖》。”“知道什么是‘现代舞’吗?”教室顿时活跃起来, 七嘴八舌, 交头接耳, 接着报出一连串的名称:“街舞”、“Para/Para舞”、“劲舞”、“霹雳舞”、“韩国组合舞”。由此可见, 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对舞蹈知识的匮乏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导致不完整教育的结果。在高校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正是解决大学生舞蹈知识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大学生与艺术的“桥梁”, 是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 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 塑造他们的情感, 锻造他们的灵魂, 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 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1]显而易见, 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它会对学生和谐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国老舞蹈家胡果刚说:“舞蹈艺术是通过人体优美的动作和造型、节奏和情节对人们一个时代生活中美的理想和愿望、感情和幻想的反映和体现。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娱乐, 使人的境界变得更美, 鼓舞人们为着更美好的生活而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培养观众的审美能力, 提高其艺术修养。在对学生进行舞蹈训练时也是一样。在课堂上有时我亲自示范动作, 让学生感受到形体美, 学习美的动作、事物;对错的动作模仿时, 学生不仅领会到动作要领, 而且学会了鉴赏美的能力, 更能提高他们表现美的能力。

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 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 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 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 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 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 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 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 促进人们奋发向上”。[2]欣赏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 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及舞蹈美的审美活动中, 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舞蹈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它包含了音乐、舞台美术、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 所以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舞台形式美等。

二、有利于学生了解与舞蹈相关的学科, 拓宽知识面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他们不仅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 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如芭蕾舞等多种经典舞蹈都起源于国外, 对学生了解外国文化, 促进外国文化的普及, 开拓视野, 以及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 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有利于民族团结与融合;欣赏中国古典舞, 可以让学生知道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 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 激发民族自信心;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 学生忽然会感到与想象中的现代舞差距甚远, 甚至会觉得现代舞“晦涩难懂”、“莫名奇妙”。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欣赏, 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 能够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 注重对人性的关照, 进而了解现代舞对传统的叛逆、对程式的解构、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

舞蹈离不开音乐, 明代朱载堉说:“有乐而无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见, 有舞而无乐, 如哑者会意不能言。”近代则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说, 说明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同时, 亦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某种程度上说, 舞蹈亦用来解释音乐, 借用我国著名音乐家吴祖强的话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在舞蹈艺术中,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 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 一个有形是反映与人的指挥的至美的艺术想象产物之一。”可见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之密切。文学和艺术也是密不可分的, 舞蹈所表现的“诗情画意”, 就是文学的因素。舞蹈创作的灵感很多都来自于文学作品, 一个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展现其内涵, 特别是诗歌的韵律美、修辞美、意境美, 都可以用各种舞姿来表现, 在课程中对各种舞蹈作品的欣赏, 使学生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 对文学方面的了解也更进一步。舞蹈和美术更是紧密相连, 许多学生认为美术就是画画, 这是极其片面的认识。美术起着展现舞蹈作品所处时代、环境、民族、人物身份以及展现人物思想感情, 推动舞蹈情节发展的作用。而且舞蹈演员的装容、舞台背景、灯光、道具都说明了美术强大的表现力。学生在惊叹舞蹈《千手观音》中“千手”造型的同时, 也忘不了舞者华丽的服装和绚目的灯光效果, 这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了美术这一学科。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

“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的角度看,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巧的发展, 是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成功所必需的, 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受到严肃的关注”。[3]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 应精炼、浓缩, 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 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在赏析舞蹈作品时, 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 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 而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 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 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 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 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 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 激活丰富的想象, 让他们通过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 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通过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在直观欣赏舞蹈的同时, 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专业学科和今后的生活当中去。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4]《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 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对于文理科大学生来说, 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 而是将舞蹈欣赏作为催化剂, 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现代舞的表现力比较抽象, 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好的舞种, 每次欣赏现代舞之前, 我都不会将这个舞蹈原本要表达的情感告诉学生, 而是让他们自己去理解, 发挥无限的想象力。欣赏完之后他们总是七嘴八舌地告诉我他们独特的想法, 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让他们的感知和想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除了带领学生进行审美活动之外, 更重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来, 从而提高他们组织、团结协作的能力。我们为大二学生开设了《形体训练》选修课和业余舞蹈培训班, 学生踊跃报名, 经过学习, 学生编排出了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体现出了现代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也是这门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今天, 舞蹈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积极影响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显。我们相信《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在高校已不再是“点缀门面”、“附庸风雅”, 它将在探索和研究中不断地发展, 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 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造型的跨世纪人才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要:《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 与舞蹈专业的教育不尽相同。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普及舞蹈方面的教育是实施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带给学生积极的影响进行论述。

关键词:《舞蹈艺术欣赏》,素质教育,和谐健康发展,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仲华, 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年版.

[3]刘沛.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舞蹈, 2002年第4期.

浅谈广场文化与群众舞蹈的发展 篇11

关键词:广场文化;广场舞;民族文化

广场文化是一种新兴的并极具现代社会代表性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群众文化为基础,主要宗旨在于娱乐、健身和文化交流。同时广场文化又是新型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方向、新起点、新思路。更有利于在未来新兴产业文化上拓宽发展渠道。同时在城市的文化传播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群众舞蹈在社会广大民众的业余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这种群众性的舞蹈以一种,简单好学,节奏轻松易做,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放松心情,十分有助于群众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浅谈广场文化和群众舞蹈的主要作用

广场,即指一片面积较为宽广并且平整的空旷场地,在城市指的就是为人们提供夜晚休闲、娱乐、散步的比较开阔的场地空间。广场文化主要是以广场为主体,以文化交流为基础,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广场文化也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广场文化和群众舞蹈是紧密相联系的,人民群众在广场上配合有节奏的乐曲进行的集体性锻炼身体的一种舞蹈形式体育活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广场文化和群众舞蹈得到了快速的传播与发展,也充分的反应了广大民众对广场文化和群众舞蹈的喜欢和热爱,同时有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群众舞蹈,是指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娱乐为目的的集体性舞蹈形式,群众舞蹈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较多的限制,只要你喜欢、热衷于此项活动就可以参与到其中来。群众舞蹈在实施过程中,不仅有利于群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还能够为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起到辅助作用,促进邻里之间的关系和睦。群众舞蹈是融合广场文化元素,体操和舞蹈为一体的一项十分具有民族文化氛围艺术性集体舞蹈形式活动。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群众娱乐性活动为主体,利用动听、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为衬托,来引领群众舞蹈的具体实施,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

二、浅谈广场文化和群众舞蹈的主要影响

群众舞蹈文化是指人们在休闲时间、娱乐身心及调整自身精力的一项主要活动方式。群众舞蹈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娱乐性以及适应性等突出特点。群众舞蹈是艺术类型舞蹈的一个分支。与专业的舞蹈形式相比,群众性舞蹈除了能够锻炼身体、娱乐心情以外,还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自身修养水平的提高。

广场之所以能够吸引广泛群众的目光,是因为在广场上为群众们提供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为群众的娱乐和休闲活动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广场文化建设主要目的是为其提供更加开阔的空间来达到群众舞蹈娱乐的目的。自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得到快速的发展与提高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稳步提升。同时,对于娱乐生活的要求也是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建设娱乐功能更多、更全更加完善的广场,是进一步促进群众舞蹈实施与发展的主要工作。

三、广场文化和群众舞蹈的发展前景

(一)融合民族特色文化,努力发展具有民族性特色的群众舞蹈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具有多民族特色的国家,各个民族的特色文化融合十分有利于群众舞蹈的民族特色形成,同时又有利于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特色舞蹈。只要我们将具有特色的民族风元素的舞蹈一起融进广场文化与群众舞蹈当中去,就能够更好地丰富群众性舞蹈的文化元素,也更加有利于群众舞蹈的可持续性长期发展。

(二)搞好民族文化融合,努力引领群众舞蹈向多样性方向前进

广场文化的多样性和群众舞蹈的大众化和广泛化,决定了群众舞蹈的方向必定向多样性的的道路前进。在目前的广场舞蹈文化中,中年人和老年人是主体,其中女性所占的比重又要远远大于其他人群的比重,在年轻人的活动参与情况上来看,大部分青壮年喜欢到比较专业的健身场所进行锻炼,但是又有一部分人因为工作、经济、时间、环境等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达到锻炼的目的,这就能突出在广场文化上群众性舞蹈的优势了,因此在未来群众性舞蹈将会向更加多样性的方向进行发展。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此项活动当中来。

(三)注重群众舞蹈的创新,做好群众性舞蹈的设计与编排

群众性舞蹈是一种民族元素多元化的主要表现方法,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志,随着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广场文化和群众性舞蹈也紧紧跟随着文化潮流,将文化元素普吉到了群众当中。在群众舞蹈的发展中,我们更应该要注意群众性舞蹈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不断的出现新的、优秀的作品,才能够更好地将群众性舞蹈发展的更加绚丽多彩。

四、在广场文化中群众舞蹈所面临的机遇及发展趋势

在广场文化中群众舞蹈所面临的机遇及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群众性舞蹈在发展过程中更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就相对比而言,广场文化具有公共性和融合性的特点,而群众性舞蹈更贴近与广泛性和娱乐性的特性。所以,从侧面的角度来看,群众性舞蹈更加的具有阶级层次感和文化的多样性。广场文化的特性造成了群众性舞蹈的广范化发展方向,其大众化更加突出表明广场文化的特性。不论你是什么职位,什么学识,什么阶层,什么性别,什么年龄都能参与到广场文化当中来。

(二)群众性舞蹈应注重加强在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上的发展;无论在哪里都会有其最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内涵。这些特色文化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标志,也是群众在对于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认识和了解的方法。如今广场文化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和保护这些文化场所。因为,在广场文化中,群众性舞蹈能够直接将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给充分的反应出来,并向我们展示这些地方的风格及特色性文化,同时也可以将其民族的风俗及信仰向群众们一一呈现出来。

(三)群众性舞蹈主要注重加强人文关怀;从广场文化的诞生、成长再到壮大,我们的着力点始终在于对社会,对人民群众的关心。群众性舞蹈的加入注重以群众为根本,它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自身锻炼要求,还能够达到娱乐和文化交流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提高我们在审美上的价值和兴趣,能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增长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角。更加有效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等各方面能力,为有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群众性舞蹈文化在实践应用中需要努力进行创新;而特色文化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精髓所在,其中蕴含的能量可以让各民族团结、地域更具有凝聚力。群众舞蹈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它能淋漓尽致的将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感情展现出来。群众性舞蹈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而且还能将我们的情感和文化气息结合到一起。现在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在经济、政治和道德文化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时代感召力,也给我们的精神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努力加强对群众文化中管理骨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广场文化管理骨干是群众舞蹈创新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社区和政府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的主要桥梁。群众管理骨干不仅仅是要承担对广场文化的组织和实施,还肩负着辅助群众搞好其他艺术类活动开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全面顺利开展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社会时代发展的主体。所以我们在评价群众舞蹈水平的时候,最主要取决于文化和民族元素上的融合。只要群众舞蹈的参与者喜欢和享受,同时也能够达到身心健康的相关目的和要求,才是我们对于这项工作的中心目的。

五、结语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广场文化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而群众性舞蹈又是广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广场文化发展建设的动力之一,其内容蕴含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具有无限潜力。它可以辅助我们在休闲、娱乐生活当中,愉悦心情、陶冶情操、交流感情和建立相互之间深厚的友情。通过对广场文化本质的深入分析和对其特征的细致研究,并进一步制定了其发展方向。从群众舞蹈发展的侧面看,广场文化在不断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果是十分可观的。我相信在未来国家的正确引导下,广场文化与群众舞蹈的建设依然会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围绕以群众为中心,提高群众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洁.浅谈广场文化与群众舞蹈的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3):69-72.

[2]蔡朝阳.让群众舞蹈跳出生活的精彩——浅谈群众舞蹈在广场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J].黄河之声,2014(20):90-91.

舞蹈与身心健康发展 篇12

一、尼采“身心一元论”思想

尼采之前身体一直被灵魂、意识、理性置换掉, 而到尼采这里, 他重新审视身体所处的地位, 把身体的创造性看做核心。“理性主义的弊端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爆发显现出来, 尼采抓住这个契机……开始重视自己本真的、非理性的直觉感受, 他强调人的本能、潜能, 要使世界和人生具有意义, 必须的靠人的创造”[1]。他宣称“上帝死了”, 再也没有凌驾于身体之上的宗教来宰制身体的创造性, 每个人都要开始重新确立自己本身的价值, 身体主体从此离经叛道, 让部分人士人仰之弥高。尼采身体哲学思想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力追“身心一元论”, (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寓意, 首先:尼采在他的身体哲学中把身体提到与灵魂、意识、理性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二, 强调身体与生俱来对欲望、情感自然的、本能的表达) 。第三, 强调回归身体自然性并彰显身体本能, 赋予身体创造性。前者是后者的哲学根基, 后者则是前者的具体体现。海德格尔曾说过, 尼采强调的身体是“未被撕碎的、也撕不碎的身心统一体”。从侧面可窥见, 他旨在肯定身体与意识的平等地位, 肯定人的身体原本的自然性、能动性表现。这种立足于精神境界寻求身心平等与解放的思想影响了现代舞蹈的哲学理念, 由此产生一种尊重身体、重视身体自然的表现情感的舞蹈理念。

二、尼采身体哲学对邓肯舞蹈理念的影响

现代舞创始人伊莎多拉·邓肯自幼受到母亲的影响, 喜欢艺术, 尤其痴迷于舞蹈, 但她从6岁开始就表现出对古典芭蕾舞蹈的反感, 认为古典芭蕾固守成规, 重形式轻内容, 不再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通过潜心研究古希腊艺术, 邓肯从古代雕塑、绘画中发现舞蹈的理想表达方式, 打破中世纪以来古典芭蕾舞对人体的束缚, 规定舞蹈的主要任务是借助人体动作自然的表现动作的内在精神。受到尼采等欧洲哲学家思想的影响, 邓肯的舞蹈理念同样强调“身心一元论”, 她对传统古典舞蹈的叛离, 对约定俗成的舞蹈技法的突破, 使其在现代舞艺术领域中取得备受关注的成就, “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对她的舞蹈如此评价:这不是一般的才能, 而是真正的天才……是至高无上的完美无缺的艺术。”[2]同时, 她的舞蹈理念也在不断的追寻自由、自然与创造性之中。

(一) 体现反叛精神, 追求自然表现

尼采受古希腊酒神精神的影响, 高度颂扬个人价值和独特观念, 他对人的身体生而具有的欲望、自然的情感表达给予肯定。受其影响, 邓肯对古典芭蕾舞循规蹈矩形式进行反叛, 她向往原始自然的纯朴, 把舞蹈动作建立在人的自然动作状态之上, 强调“灵肉结合”, 肉体动作是灵魂最自然的语言, 灵魂的语言借由自然的身体动作来表现, 这种自然形式来自于人对自然生活的密切观察, 越接近自然中事物的外在形态舞蹈的动作表现就越自然。可见, 邓肯舞蹈艺术思想与尼采“身心一元论”思想如出一辙, 表现生命的灵魂与舞蹈动作所依托的“身体”是一体的, 也是最自然的结合, 可以说“灵”与“肉”没有高低、贵贱、优劣之分。邓肯认为, 舞蹈动作的由来离不了生活, 生活中的每一部分都应当视为艺术。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理论讲到, 外在事物的存在形式和人的情感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 比如, 视觉中看到低垂的柳枝, 顺应其柳枝的自然下垂方向, 人内在的情感是低落的, 那么, 身体动作表现也应该是收缩性的、空间位置为低位的、动作特征为缓慢的, 不与自然事物状态相悖。“她常常在大自然中观察棕榈树的颤动, 观察海浪波涛的运动, 在大自然中寻找人体的美的形态……若他的舞姿不跟海浪的节奏和谐一致……他们和大自然和谐的基调格格不入”[3]。同时, 邓肯与尼采志趣相投, 表现在对古希腊艺术、古希腊精神的追求与超越。邓肯曾游学古希腊, 极力从绘画、浮雕、戏剧与建筑等艺术中寻找舞蹈的本源, 她认为“未来的舞蹈就是往昔的舞蹈, 即永恒的舞蹈, 它始终没有改变, 也永远不会改变”[3]。进一步说, 往昔的舞蹈即人体无论在穿着还是舞姿上都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宽松的服饰、裸露的身体、赤脚等, 这些形式都与大自然中人的状态最为亲近, 这种状态是最自然的、放松的, 也是值得追寻的。唯有重返事物最原本的状态, 回归自然, 方可自然、和谐的表现自然。同时, 两人都出奇一致的用“孩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借用孩子最本真的特点作为自己理念的象征。尼采曾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面对精神的三个发展阶段进行描述:“精神是如何变成骆驼的, 骆驼是如何变成狮子的, 最后狮子如何变成孩子。”[4]骆驼代表人的最低级的精神状态, 忍辱负重, 没有反抗;狮子代表人的中级精神状态, 背离传统价值观念, 呼唤自由;孩子代表人的高级精神状态, 挣脱束缚, 追求自然, 不断创新;而邓肯也曾说过:“孩子就像树木, 树木要自然地生长, 孩子的舞蹈也要合乎自然”[5], 用孩子自然和谐的舞蹈动作来象征舞蹈精神的最高境界, 这是对个体生命本质的尊重。由此可知, 邓肯的舞蹈理念也无不体现出一种对当下的叛逆与对原本性、自然性舞蹈思想的不断追求。

(二) 体现创造精髓, 追求个性解放

尼采说过, “意欲解放人!因为意欲便是创造!我如是教人。唯一的你们应当学习的, 只是创造!”[6]尼采并非一般的肯定并推崇创造, 且宣扬身体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优先地位。邓肯虽与尼采宣扬的方式不同, 但都在各自的领域高扬创造精髓。邓肯舞蹈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突出“即兴作舞”的成分, 即兴过程中伴有大量个人化、直觉性与创造性的艺术特点, 它是最直接、最充沛的抒发个体情感的途径。同时, 即兴是对一个人所有禁锢进行放纵的有效手段, 是人生而有之的本能。邓肯同尼采一样, 她十分关注个体的身体解放与创造性的发展, 认为世界上的每个人即使跳一样的舞蹈, 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 她反对雷同, 倡导通过“即兴作舞”培养个体的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邓肯赞同灵魂与肉体的统一, 与尼采的“身心一元论”哲学思想如出一辙。正是如此, 她强调身体动作的训练与内在情感的一致性, 注重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 而不仅是外在形式的美感。她曾说过, 舞蹈必须发自内心, 生自灵魂。“她的舞蹈形式之如她的皮肤一样适合她的肉体, 包裹她的灵魂, 从而为他人无法取代。”[3]正如尼采认为的“超人”, 它是指冲破传统思维、行为与道德方式束缚的、极具有鲜明个性与创造性的虚幻的形象, 进一步来说, “超人”是对富有创造性本能的身体的还原。尼采对“超人”的对立面“末人”则嗤之以鼻。对于现代舞蹈来说, 舞蹈者要表现的情感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它是需要用心来演绎, 靠表演者内在情绪的推动用肢体外化, 表演过程本身就需要表现者自身的创造力, 把现实中存在的自然现象以及所流露的情感通过动作用内在的、主观的创造力表达为外在的、有形的舞蹈动作。在此, 舞蹈表演者就好比尼采虚构的“超人”, 其表演基于身体却又高于身体, 肢体只是舞蹈者表达情感的手段, 同时, 她要求不断激发灵感, 揭示人的创造性本能和欲望, 给予现代舞蹈艺术原创性的开拓。

综上所述, 在哲学领域内, 尼采开辟了一个新的哲学方向, 他认为“到了意识该收敛的时候了”, 把身体哲学提高到最高层面。邓肯的舞蹈理念受到尼采哲学的影响, 她反叛的性格特征在不断的寻求身体的解放、肢体动作表达的自然性, 追求“美即自然”的审美倾向、情感的自然流露以及创造性的本质, 在自然且富于创造性的即兴作舞中形成自己无法被别人超越的艺术风格。笔者认为, 凡是有创新精神的人, 即使在不同领域内, 也会因其反时代思潮的理念与呼声而成为该时代的核心人物, 与尼采一样, 邓肯的呼声太高, 超出同时代所有人的倾听能力, 两人皆成为自己同时代、同领域内的象征性人物。虽然两人是基于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与不同的学科领域而提出新的观念, 但尼采对邓肯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摘要:德国著名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晚期思想的最高价值思想突出“以身体为准绳”, 是对柏拉图、笛卡尔等哲学家“以灵魂为准绳”思想的反叛, 认为人的“身体”比“灵魂”更为重要与神秘。美国现代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受尼采“身心一元论”哲学影响, 追求“自然性”和“创造性”的舞蹈哲学, 强调用身体动作突破生活的桎楛,以此表达灵魂中最真挚的情感。邓肯在自然抒发内心情感的同时寻求身体的解放, 也是尼采酒神精神在舞蹈中的深刻体现, 她寻求“醉”的无限境界, 从而为正在衰退的古典芭蕾带来新的生命力, 引领现代舞的继续发展。

关键词:身心一元论,自然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杜琳.尼采人生哲学评析[J].哲学研究.2009 (2) :87-88

[2]木千容.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J].人物.12-14

[3]刘青戈.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73.75

[4]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7

[5]伊莎多拉·邓肯.邓肯论舞蹈[M].北京:九州人民出版社, 2006

上一篇:LwIP下一篇: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