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2024-06-19

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精选12篇)

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篇1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 幼儿学好语言并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既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又能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 进一步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那么, 如何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呢?

一、家长要有意识地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幼儿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交流对象。由于社会竞争激烈, 有些孩子的父母只顾自己的忙忙碌碌, 而忽略了与孩子的交流。还有些家长认为, 和孩子在一起玩是毫无意义的消磨时间。我班就有这样一位幼儿的家长, 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却因在家里疏于与孩子交流使孩子养成了孤独、不爱说话、内向的性格, 给整个家庭造成了痛苦和不安。因此, 家长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在闲暇时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的绿地或亲戚朋友家去玩, 鼓励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 多与他人交往。如在孩子生日邀请一些幼儿园或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到家里来玩, 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到别人家做客, 多给孩子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们在一起时, 由于吵闹影响自己的生活而生气, 因而拒绝让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家长对来家里作客的小伙伴要表现出热情、温和, 用和蔼的态度, 不能在别的孩子面前批评他, 也不要制止或干涉他们的游戏, 尽量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和谐、自由自主的交往环境, 真正以自己愉快喜悦的心情去感染孩子们。

二、教师的正确引导, 使其快乐成长

不要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情绪, 应同时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 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 更要注意这一点。让孩子经常和小同伴玩, 在家里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劳动, 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 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快。

1. 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我就经常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能使他们积极应答的环境,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让幼儿有话就说, 为幼儿提供多层次、趣味性多样化的谈话材料, 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把语言学习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小组、个别、集体、游戏及自由活动的优势, 激发幼儿谈话和说话的兴趣。如我班以前有个小朋友叫姚某某, 刚来幼儿园时不知道问候教师, 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也不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只是默默地坐着, 当家长来接时也不主动与教师说“再见”, 针对这种情况, 我就引导她从说一句话开始, 当家长来接前, 我组织幼儿来玩“买衣服”的游戏, 我说:“卖衣服啦。”幼儿看到是自己的衣服时就说:“我买, 我买。”幼儿只有说话清楚、声音洪亮, 才能买到自己的衣服。在这个游戏中, 姚某某小朋友看到别人都买到了衣服, 这时她也说出了第一句话:“我买, 我买。”虽然她的声音很小, 但是我却很高兴, 因为她能根据游戏的规则说出了这句话, 并且是她自己主动说出的, 看到她自己买到了衣服, 她自己也高兴地笑了, 在家长来接时我奖给她一朵小红花, 鼓励她给教师说再见, 只见她高兴的说:“老师再见。”

2. 在交谈中快乐成长

幼儿的自信心是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受到肯定或获得成功而培养起来的, 有了自信心的孩子才会和别人正常的交往。我班有个小女孩, 长的非常漂亮、可爱, 可她较任性, 只听别人表扬她的话, 在外面很少与别人说话, 很不合群。在家时她就一直缠着父母听她唱歌, 无论父母多忙她都要求父母陪着她玩, 自己很少自己玩, 使她的父母晚上根本无法看书、学习。于是父母找到了我, 请我帮助纠正, 经过观察我认为只有肯定她的成绩, 多给她掌声与微笑, 学会与同伴进行交往, 再引导她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于是在玩角色游戏时, 我特意将她引导到小剧院组, 她在“小舞台”上大声唱, 她的伙伴们在旁边给她伴舞, 她的声音特别宏亮, 表情也很自然, 演唱结束后我和“观众们”一起给她鼓掌, 在讲评时, 称赞她唱歌自然大方, 小朋友都爱听, 并希望她有好听的歌时, 要唱给小朋友听, 同时再引导她做听爸爸妈妈话的好孩子。几个星期后, 小女孩的妈妈高兴的说:“佳佳变得非常懂事了, 会倒垃圾, 愿学绘画, 背儿歌了, 当我们忙时, 她就自己玩, 有时还请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玩, 每一天都很开心快乐。”

3. 在运动中快乐成长

在幼儿的情绪低落时, 往往不爱活动, 不爱说话, 不爱跟小朋友玩。越不活动、不说话, 情绪越低落。家长、老师要尽量想办法带幼儿做一些他们喜欢的运动, 如滑滑梯、玩游戏、与小宠物玩耍、做小动物模仿操等。运动可以把幼儿体内聚积的能量释放出来, 使幼儿的怒气和不愉快的情绪得到发泄, 从而改善幼儿的心情;运动可以转移幼儿情绪, 使幼儿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 由悲伤转为喜悦, 由低沉转为亢奋, 逐渐快乐起来。

三、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孩子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 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 但在游戏中, 却常常会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 或相互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孩子年龄小, 缺乏社会交往经验造成的。针对这种现象, 我认为教给孩子一些相互交往的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 我在平时的生活或学习中都极力注重引导学生使礼貌用语, 在游戏中教会学生学会协商处理伙伴之间的矛盾等。经过一段时间, 慢慢的, 小朋友学会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并有了好朋友。

总之, 作为幼儿的家长或老师都应该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使用科学的教育引导方法, 引导幼儿活泼、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篇2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长林幼儿园

李春梅

罗芳

《幼儿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在幼儿园里,搞好家园共育,赢得家长支持是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口碑。我们应把家长工作提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终与家长建立着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家园主动携手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多种形式的交流,促进家园的信任

1.家长会是幼儿园向家长介绍全园或全班教育工作情况,讨论有关幼儿的个别问题或教育问题,向家长提出要求的一项教育活动。它是家园共育的一座桥梁,它也直接关系到班级工作的进程与效果,同时也是与家长的一次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为此,开家长会对家园来说是很重要的。大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学习,家长之间也可以谈谈自己的育儿经验,使家长会充分的展示它的作用。还有让家长通过家长开放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观看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学习教师的教育方法,学会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孩子,评价孩子的发展情况。例如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一日生活习惯以及与小朋友的交往、合作能力等等。

2.我们教师都要每天面对家长的叮嘱和请求,这是家长对我们教师工作责任心的考验,更是拉近家园间情感距离的桥梁,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晨间的工作是繁忙的,家长的叮嘱也是各有不一。为了让每一个幼儿都更好的得到照顾,我们在门口增添了“教师备忘录”,请家长把幼儿在这一天需要特别关注的事写下来,这样教师可以按照家长的嘱托照顾每个孩子。如杨雨欣的体质不太好,总要吃药,所以在中午前半小时服药。还有许沐研昨晚发烧,今天有点好转,让她多喝点水,有事打电话,还有哪几个孩子中午睡午觉需要用毛巾隔背等等。所以这个小小的备忘录拉近家园的距离,还让家长更加的信任。

3.家庭访问是幼儿园进行家长工作经常性采用的方式之一。通过家庭访问,我们教师可以直接了解幼儿家庭的思想、经济、文化综合情况,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内容和方法等等。我们一学期有两次家访,开学初一次学期末一次在家访中我们倾听家长的需求和建议,激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兴趣,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协助家长在家庭中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非常重要的是与家长共同协商,针对个体幼儿的不同情况,制订适应个体需要的教育方,案,.找准切口,让幼儿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健康成。

4.建立班级网站,将班级开展的活动及一日生活情况,清晰地传到网上,家长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和活动安排,也可以在上面留言,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得信息交流更为流畅。

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1.为了进一步的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教师的工作,我们还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节日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每年三八节、六一儿童节’运动会元旦,各班都会组织“家园同乐联欢会”,要求家长参加活动、演出节目。活动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我们还在不同的教育教学中组织了一些主题活动,如彩色世界主题中,通过幼儿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即将结束此次活动时,我们组织了《亲子同乐会》,让家长与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制作一本颜色小书等。活动不仅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这段学习的成果,也充分地表现了幼儿的能力,给幼儿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

2.〈纲要〉总则明显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家长不同的工作、文化背景等让家长走进课堂,直接进行交流,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能为孩子们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增强教育力度和提高教育效益。我园每学期末都要举办一次面向全体家长展示汇报半日活动,家长客串教师的活动,增强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活跃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气氛,孩子们感到特别亲切,更为家园共育架起了一座七彩的桥梁。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我们就很好地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协助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小班主题教学《车子叭叭叭》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搜集各种车辆图片及孩子的玩具车带到幼儿园来,并按类型布置成“停车场”或者“车展店”等,供孩子们认识、探究。在中班主题教学《幸福一家》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搜集大量的全家福照片等带到幼儿园来,老师则将幼儿活动室布置成了一个个温馨的小家,这种教育效果是老师单靠说教的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又如:我们开展了区域游戏活动,每个班都设置了不同的区角,通过利用家长资源,老师收集了很多与区域主题相关的废旧物品,经过清洁处理后投放到孩子的区域活动中供孩子们操作探索,有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都加强了不少!由于家长的参与,我们的工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通过这样的互动参与,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家园间的感情,也促进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可见,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才能更好地带动幼儿园教育活动。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还经常借助家长的不同职业、特长、爱好等资源来提升幼儿的经验,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如:请在交警工作的家长教育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请身为医生的家长告诉孩子们怎么讲究卫生预防生病;请卖菜的家长教孩子怎么辨别新鲜的蔬菜;请在消防工作的家长讲解如何预防火灾……

四、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进一步实现家园互动。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能更好地实现家园互动。因此我们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每个班级都推选2至3名家长为家长委员,从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到伙食、安全等各项工作全方位让家长参与、监督,同时,在平时各大、小型活动时,也邀请家长委员参与策划、组织。

另外,家长委员还承担组织班级家长小组活动的任务,定期组织家庭小组开展不同形式的、以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为载体的小组活动,这样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工作,以加强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度,也更有效地团结班级其他的家长们。这样的形式,不仅能使其作为教育主体者的地位得到有效落实,而且能大大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热情,使家园互动充满活力。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篇3

【摘  要】 《幼儿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做到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沟通,并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园要把家园合作教育纳入整体教育工作计划之中,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幼儿园只有和家庭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有了家长的支持、拥护和关注,幼儿园教育才会越办越好。

【关键词】 家园共育  沟通  良好师幼关系  幼儿成长

【作者简介】 王艳兰,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直幼儿园园长,研究方向:幼儿教育;周盼玲、张慧,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直幼儿园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4-0056-02

一、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经常听见家长说孩子任性、依赖性强。这说明幼儿在幼儿园里已经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却被淡化了,甚至被废止。我们对36名幼儿家长进行问题调查。家长认识到行为习惯重要性的占总人数的100%,认为幼儿在家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占总人数的97%,认为幼儿具有以“自我为中心”问题的占总人数的100%。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下列几个要点:

第一,家长都认为幼儿品德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从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一生的影响都很大,不可忽视和放松。

第二,幼儿在家庭中普遍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现象最为严重,幼儿对待家人或客人没有礼貌,看电视的时间太长,不爱劳动,事事以我为中心,不能也不会考虑或关心他人,与同伴经常争抢玩具甚至动手打架等。

从以上的调查不难看出:幼儿在家的表现与在幼儿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在幼儿园里老师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在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幼儿坚持每天去做。时间一长,逐渐形成习惯。回到家里,孩子成了掌上明珠,家长娇宠惯纵,大包大揽,使得在幼儿园里养成的良好习惯半途而废,也加大了教师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难度。 ?

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政府提出的目标来看,如果仅仅依靠托幼机构的力量,是难以为每个幼儿提供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这就要求家庭与幼儿园的大力合作,发挥家庭与托幼机构的教育合力,满足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家长教育观念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了诸多的教育观。可是,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懂得如何去教育幼儿,因此,对于那种不知如何去教育孩子的家长,老师应多给予帮助指导。加强家园联系与沟通,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

随着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许多家长一味地重视开发幼儿智力而忽视德育、体育、个性和生活习惯的发展与培养,导致许多“高分低能”孩子的出现,导致孩子以后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在“教什么”的问题上,许多家长都感到十分迷茫。家园合作正好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可纠正家长一些错误,并向家长解释教育只重视单个智力发展对幼儿以后生活的危害。

二、有效开展家园合作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育中家长的被动状态。学校要根据家长的需要,形成家庭、学校协商的,互补的,和谐的强大合力。

可以通过培训,从思想上改变教师对家庭教育的认识。通过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然后他们运用学到的理论来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在学期结束时大家都以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专题来进行总结。

对于幼儿园来说,重要的是能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共同担负教育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因此,幼儿园应把家长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利用各种有效措施和不断丰富的形式,增加与家长沟通的力度,使得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以取得相互合作、配合、交流的可能,达到一致的教学目标。

三、开展家园合作的形式

1. 活动形式

(1)亲子制作。在亲子制作中,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配合完成小制作然后再进行作品展。在活动中,提倡家长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这项活动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创造力也在不断地增加。

(2)家长观摩活动。为能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可以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并使家长具体、直接地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及表现,为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创造了条件。

(3)大班毕业典礼活动。每年在大班小朋友即将毕业时,为他们精心举办一个毕业典礼活动,同时邀请家长来庆祝。期间可以让家长谈谈自己作为家长的感受,让孩子们谈谈他们的感受。最后,可以让孩子们表演节目,表达他们对教师的谢意,感谢教师对孩子们的细心培养和哺育之情,同时也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让他们从小就有一颗感恩的心。

(4)社区活动。为了使小区内0~3岁还没入园的孩子也能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幼儿园的幼儿活动室可定时向小区幼儿开放。在每逢过节时,如元旦、“六一”儿童节时邀请他们与园内幼儿共同开展庆祝活动。还可以在重阳节邀请社区和附近敬老院的孤老来幼儿园,给他们送去问候、关心和孝心,让幼儿园小朋友为他们表演节目,让孩子们学会尊老爱幼,懂得如何去关心别人。

2. 书面形式

(1)家园联系册。一本小小的联系册是家园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孩子的发展牵动着家长的心,家园联系册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情况。

(2)家长园地。幼儿园可以在班级门口设置“家长园地”,“家长园地”成为了家长了解幼儿学习的窗口。“家长园地”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教学内容,每周的教学内容是为了帮助家长明确学校的本周教学情况,也是让家长对学校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家长还可以从孩子的反应去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二是:育儿知识,每月都及时地更换育儿知识的内容,宣传好育儿方法和经验。不断支持和帮助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的状况,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

(3)园报。作为幼儿园,宣传工作不能少。为了更好地开展宣传工作,幼儿园可以每两月做一期幼儿园园报。内容可以丰富多彩,例如:儿歌的内容、保健常识的内容、育儿知识的内容等等,形式多样。通过园报让每位家长了解一些育儿知识和保健知识,同时还可以了解园内的教育信息和各种活动情况。

(4)橱窗栏。在幼儿园走廊处可设置橱窗栏。这个橱窗栏中内容可就多了:有许多活动照片、各年级的教学目标以及保健老师为家长准备的一些保健知识等。每次幼儿园举行活动,都会把活动的精彩一幕留下作为美好回忆的纪念。在活动过后 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展示出来,这对孩子和父母来讲都非常有价值的。

3. 座谈交流形式

一般在教师与家长合作交流时,可以采取座谈的形式举行。一方面,让家长听取一些专家的建议意见,更为重要的是让家长懂得接受更为系统的教育方法和育儿经验:另一方面,给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以便彼此间的相互借鉴和参考。

(1)家访。幼儿园教师开展的家访工作可以有效地消除一些新生幼儿的陌生感。通过家访教师不仅可以达到了解幼儿及幼儿家庭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使幼儿熟悉教师,拉近教师、幼儿、家长彼此间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2)家长委员会。幼儿园还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各班的家长代表1-2人组成,园领导经常组织委员们在一起讨论,相互沟通和磋商,委员们将最后讨论精神和要求传达到每位家长,他们起到了宣传、组织等作用。

(3)家长讲座。为了不断提高家长育儿知识,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开设家长讲座。请了一些有经验的幼儿专家来做一些知识讲座、宣传一些育儿的方法。通过专家的宣传让家长知道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也懂得了教育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赏识,让孩子充满自信心,而且掌握了一些较为深入系统的家教指导。

(4)家长会。幼儿园可以形成定期召开家长会的习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培养幼儿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上是一致的。在家长会上向家长提出近期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和所需的配合工作。同时,为了发挥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主体作用:一、提高家长的教育理论水平,摆脱那些不正确的、传统的、习惯的教育方式。二、要掌握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组织家长进行育儿经验交流。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作为幼儿园,只有和家庭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篇4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健康成长

一、培养幼儿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掌握一些关于安全的基础信息, 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在幼儿成长过程中, 安全的责任要逐步从成人的手中转交到孩子自己手中, 我们再细心也无法预见到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 而且即使预见到危险, 也并不意味着能代替孩子避开危险, 所以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

二、创设良好生活环境,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著名教育家罗菲、古德和内德勒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 其中有“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有积极的情绪氛围, 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等。因此, 我们精心创设了相应的物质环境, 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 都是我们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 告诉他们“当心!这样做危险!”久而久之, 孩子们有了依赖, 自己从不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所以, 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把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平时多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 这样, 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三、引导幼儿找出身边的安全隐患

孩子毕竟是孩子, 我们不可能保证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遵从教导,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安全教育之中。像在我园开展的“人人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中, 让幼儿亲自找一找身边 (室内、室外) 哪些地方易出危险, 怎样想办法消除这些危险隐患。我们师生商定:一起来设计安全标志, 并把它们贴到适当的位置上:“小心触电”的标志贴在了活动室的电源插座旁;“当心滑倒”的标志挂在了易摔跟头的卫生间台阶旁;“注意安全”的标志我们做了块大牌子放在了幼儿园大门的醒目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安全”两个字已深深印在幼儿的心里, 无须老师再过多提醒。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调动幼儿的兴趣

幼儿生活经验不足, 对户外活动不安全因素认识不足, 加之现在的家庭对幼儿溺爱有余、培养不足, 往往幼儿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手足无措, 造成意外伤害。其实, 幼儿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能, 就会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但一味的说教会使幼儿失去兴趣, 而且幼儿年龄小, 学习很大程度上受兴趣、情感支配。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呢?我园教师利用photoshop/powerpoint软件为幼儿制作了课件, 并将幼儿熟悉的一些动画形象, 如:奥特曼、天线宝宝、虹猫等设计到课件中去。让幼儿知道户外活动时不应将手放在口袋内, 如果摔倒了, 就会像“拉拉”一样摔伤脸, 摔倒了像“迪西”一样用手撑住地, 就不会摔伤脸。并利用课件制作了正确滑滑梯等户外活动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连贯的、动态的、音效化的课件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意的刺激, 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性。

五、利用生动的生活和游戏活动, 增强幼儿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

幼儿总会遇到某些应急情况, 缺乏社会生活锻炼的机会是幼儿不会正确应对危险的原因之一。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 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因此, 我们经常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或实景演习来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躲避、处理危险的简单方法, 学会独立处理问题。有些幼儿经常流鼻血,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幼儿惊慌失措地跑来向我求助, 我抓住这绝好时机, 向他们演示正确的处理方法:先把头向后仰, 用干净的软纸或药棉堵住鼻孔, 再用冷水敷脑门, 安静待一会儿, 不要乱动。孩子们围在我身边亲眼目睹了事情的处理经过, 以后再有幼儿流鼻血时, 他们自己便能处理得很好了。这样能生动地教育幼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 不可慌乱, 要动脑筋, 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 把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六、开展安全讲座活动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 但是走出了学校和家庭, 孩子们就要步入社会, 并在社会的舞台上演绎人生。为了让孩子们适应未来社会, 我们邀请了警察叔叔对幼儿进行了相关讲座:“遇到陌生人纠缠怎么办?”“应当怎样注意交通安全?”等等, 通过讲座, 孩子们了解了不少自护自救知识, 相信面对突发事件, 他们会有更多的从容, 也让孩子们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 具有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 学会安全生存。

七、家园配合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我们制订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完成。为此, 我们召开了家长会, 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 向家长发放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 请家长如实填写幼儿在家的自我保护情况, 从家长反馈的信息中, 我们发现这样一些问题:家长常把盯牢孩子不出危险看作主要任务, 却忽视了“孩子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预防性教育。虽然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但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 却忽视了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定期在家长园地上张贴有关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常识, 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的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聆听花开润物,伴幼儿健康成长 篇5

有了孩子,使得年轻的我们,体会到责任的重量,养育与教育同行。

有了孩子,使得年轻的我们,聆听到花开的声音,陪伴与倾听同行。

有了孩子,使得年轻的我们,懂得了成熟的意味,坚持与鼓励同行。

有了孩子,孩子的成长教育成了每个家庭的大事儿。我的孩子今年六岁,上小学一年级,在老师和家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下,一天天健康成长。为人父母的我们,更是每时每刻观察着自己的孩子,盼望孩子身心健康、学有所成、能有一个幸福的未来!但孩子的成长哪有一帆风顺的呢?对孩子而言,她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对家长而言,初为人父母面临着育儿这个全新领域。

记得女儿4-5岁时,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时遇到着急的事情,她会持续的、大声喊或者哭。每当这个时候,做为母亲,我非常焦躁,不知道如何让她安静下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我曾经错误的采取批评以及硬性压制的方式,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大。也很委屈。当时幼儿园推荐《指南》健康—情绪安定愉快环节中的教育建议是:“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于是,我在她再次出现这种持续的、大声喊或者哭的情况时,我安静的陪在她身边,如果她不拒绝的话,我会把她搂在怀里,让她放肆的去哭喊,一直等到她情绪稳定后,我才主动询问她情况,再和她一起说说刚才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发生了,有哪些方式可以处理,下次再发生时她可以说什么,怎么说等等。多次试验下来,感觉女儿慢慢变得能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了,甚至可以产生共情,用我安慰她的方式安慰怒气冲天的我、或是伤心难过的我。

幼儿园一个班里的孩子,年龄最大的相差近一岁,做为妈妈们,肯定有体会,幼儿的体力和智力,几乎是一个月一变化,几个月的年龄差距就会导致孩子们表现有所不同。女儿在班里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在和老师沟通以及我在亲子课观察中,发现女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班里的其他小朋友要稍微逊色一些,老师虽然宽慰我说大些会好点,但是,做为母亲,心中怎么能不焦虑?这种焦虑感伴随了我很久,可是我还是要表现的不在乎的样子,害怕我的担心会给孩子扣上烙印。《指南》说明实施办法中特别提到:“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这一条指引让我的焦虑稍事缓解,我安静的等待着女儿慢慢长大。同时,我按照《指南》倾听与表达环节中建议:“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试着配合孩子去做游戏,去扮演小故事里的角色,听她安排,互相对话,理清思路。虽然,比起班里的一些幼儿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女儿终于能在家里勇敢的、大声的、凭自己的记忆,拿着绘本给我讲故事了,晚上睡觉前,女儿也会和我说说她在幼儿园的一天,甚至告诉我她喜欢的人与事。

女儿成长的过程,也是对我性格的磨练与修复,有一天周末外面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我目视窗外,琢磨着和女儿干什么好呢?我站着,女儿也站着,随后,我搬了凳子坐下,女儿很自然的坐在了我旁边,我们一起看着窗外,我看了女儿一眼笑了,女儿也笑了,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都说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可是,孩子又何尝不是在陪伴我们呢?

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篇6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教育;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32-01

幼儿教育作为人一生中全部教育的起点,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目前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发觉到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影响的重要性,这也是幼儿生长过程中两个最大的影响因素。所以通过家园合作,可以更好地确保幼儿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使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因此需要充分地重视到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将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这对于幼儿的发展将起到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家园合作的内涵

幼儿时期其所处的环境除了家庭就是幼儿园,这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因此为了更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则需要家长和幼儿园能够更好地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进行相互配合和相

互支持。家长要充分地认识到自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幼儿园也要在幼儿教育中去争取获得更多家庭的支持,这样就可以在幼儿教育中能够更好地弥补幼儿园或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之处,从而相互配合,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 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1、家园合作能够保证幼儿全面发展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可以使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也可以将幼儿在家庭中学到的技能和经验在幼儿园中展现出来,这对于幼儿全面的发展及身心的健康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家园合作,可以使幼儿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家庭中都能够获得良好教育,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对于幼儿以后的健康成长具有关键的意义。通过家园合作可以将幼儿园教育更好地拓展到家庭中,同时家庭教育也能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有效反映,这样两者协调地发展,相互补充和融合,这对于幼儿的终身都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2、家园合作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

当前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问题都非常重视,都怕孩子在起跑线上落后于别人,所以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也都被现代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进行应用。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和家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通过家园合,幼儿教育可以及时了解到家庭教育中的教育方式和相关教育信息,这样幼儿教师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自已的教育方法、教学活动等进行及时调整,在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有利于

幼儿能够得以全面的发展。

3 家园合作可以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自身文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再加之没有受到专业的训练,这就导致其教育理念或是教育方法上都会存在一些欠缺,在教育中对幼儿过份的严厉或是溺爱,这都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但通过家园合作后,家长与幼儿园在教育方法上及时地沟通,可能使家长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教育方式上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这对于孩子全面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三、家园合作的途径分析

1、重视家园双方儿童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这种认识已被人们普遍认可。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上,有人认为应更侧重于儿童家长,大多数人认为家长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实,教育观念的及时转变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幼儿园教师虽然掌握一些儿童教育观念,但仍然存在不全面的现象,有很多只是进行了理论学习,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要进一步深化理论方面的学习,及时更新观念,用新眼光看待儿童; 第二,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没有经验的家长,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大多数人认为孩子在学校就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这种认识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所以,幼儿园要请幼儿教育专家、教师,利用家长学校等教育形式提高农村幼儿家长的理论认识水平,尽快转变教育观念。

2、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

家园双方针对幼儿教育不但存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出发点方面的不同,而且双方不能有效沟通也成为双方联系的一个障碍,不能实现平等合作。要建设家园平等的合作方式,幼儿园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建设多种渠道的信息交流平台。在幼儿园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有下面这些方式: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班级亲子会、联谊会、亲子活动、幼儿园报等;也可应用网络化交流信息平台,比如网上意见箱、幼儿园网站、QQ等交流工具等。再有,应该重视家长资源的丰富性,在幼儿园实行“家长助教”,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家长助教是有效利用家长资源的一种新型方式。各班教师可以对本班幼儿家长的兴趣爱好、工作特点等进行全面统计,根据实际情况,在合适时间邀请一些家长到幼儿园来当老师,这种方式可以使家长的教育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可以加强家园双方的联系。最后,家园双方可以共同商定,运用效果较好的合作方式,借鉴国外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幼儿园开放式办园的方法,提高家园合作的水平和层次。

四、建立完善的家园合作制度

家园共育促幼儿健康成长 篇7

目前学前“ 小学化”教育的现象严重, 而它正是在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下催生出来的。 家长把幼儿园教育的成果狭隘地界定为识了多少字, 学会了几道数学题!殊不知, 孩子纯真的天性, 就是在他们的这种美好愿望里一点点被抹杀掉了!

一、案例

我曾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我常去的理发店老板, 因忙于生意, 就将两岁多的孩子送入一家私立幼儿园。 孩子入园后, 每天要写16K一页的作业。 有次我去理发, 孩子正在大哭, 妈妈则在大声嚷叫:“ 一年还没上满, 就哭得不上了, 送去还放不下, 你想害死我啊? ”我告诉她:“孩子太小, 不要逼着写字, 否则她会厌学的。 把孩子送我们园里吧。 ”

去年前季, 我们接收了这个小朋友。 开始时她总是淘气, 不愿意上幼儿园。 要么哭闹, 要么动手打其他的小朋友, 要么乱跑, 要么抢小朋友的玩具。 性格显得很暴躁, 而且极不合群, 问什么都不吭声, 老师多次疏导效果都不好。

我开始特别地关注这个孩子。 每天早上、下午雷打不动地转班检查时, 我都会和这个孩子以不同的方式交流一下:有时在她画的画面上添一个小动物或一棵小树, 有时为她捏的小鸟添个翅膀, 有时为她折的五角星添个图案, 有时为她的玩具摆个造型, 或在她做游戏时轻轻摸摸她的头, 还常向带班老师了解这个孩子的情况。 有一天, 我问她为什么哭着不愿意来上幼儿园。 这个在别人看来是问题小孩的小天使终于开口说话了, 原来她是怕来幼儿园不会写字, 学不会儿歌, 被老师骂、被家长打。 我郑重地约孩子的妈妈跟她做了详细的交流, 给她耐心讲述了很多幼儿教育需注意的事情, 开导她要纠正以前那种过激的教育心理, 正确疏导孩子的情绪, 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慢慢地, 这个孩子变了。 以前, 她不愿意进班里, 更不愿意问老师好。 渐渐地, 她喜欢上幼儿园了, 有了自己的小伙伴, 开始尝试问老师好, 见到我的时候有时会问一声:“ 园长老师好! ”

记得今年寒假后的一天, 这个可爱的小宝贝见面就说:“ 园长妈妈好! ” 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也确实让我很感动。这是多么彻底的信赖和敬爱啊! 正是有我们老师每天无微不至的关心, 有我们大家时不时的关注, 有妈妈正确积极的教育, 这个孩子的变化才是如此之大!

二、家园共育促孩子健康成长

1. 权威研究数据表明, 3~6 岁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黄金期, 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良好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所以, 学前教育应该更多侧重于孩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交流、合作、礼让等多种情感能力的培养。 而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单靠幼儿园一方的努力, 显然是不够的, 还需要每个家庭都参与进来, 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科学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可以组织全体老师展开讨论, 就如何寓教于乐、让孩子快乐成长, 集思广益, 商讨对策。

2. 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更新教学方法, 广泛组织各类活动, 不断创新游戏方式。

3. 幼儿园还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互动活动, 让家长参与进来, 学习新的幼儿教育理念, 科学育儿, 并把这种家园共育活动常态化。

4.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 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 寓教于游, 寓教于乐, 使幼儿在玩中获得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 在玩中开发智力, 在玩中培养能力, 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懂得感恩、懂得合作、懂得礼貌、懂得交流。

例如, 在实际工作中, 我园本着“ 孩子快乐、家长放心、老师幸福”的办园目标, 在做好常规保教工作的同时, 多次举办了“ 母亲节”、“ 感恩节”、“ 幼儿安全”、“ 亲子活动”、“ 节日主题”、“ 季节主题” 等多种类型的主题校园开放活动, 让家长走进幼儿园, 广泛参与到活动中来, 亲眼目睹幼儿园的日常保教工作, 亲自参与幼儿的各类活动, 从而促进亲子感情。

再如, 我们还开设主题类家长课堂, 讲解幼儿心理、保教等知识, 及时与家长联系, 适时将孩子在幼儿园的各种细微变化反馈给家长, 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

利用手指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篇8

一、手指游戏的特征与作用

作为游戏的一种, 手指游戏与其他游戏相比具有更加简单易学和实用有趣的特征。手指是幼儿对物品加以认识的重要器官, 也是他们感受物体的主要触觉器官。在以手指为“原料”的游戏中, 这种活动手指的游戏更加适合幼儿教育。科学研究表明, 通过手指游戏的学习能够使他们大脑皮层的活力更大程度地得到激发, 使其脑细胞得到更快地生长, 并对其脑细胞的衰老有延缓作用。所以, 经常让手指处在较为复杂、精细的运用锻炼中, 对手指动作的娴熟和灵活性进行培养, 能够促进人类大脑皮层建立起更加丰富的神经联系。而对于不了解外部世界的小班幼儿来说, 手指承受复杂运动的能力对他们的智力发展有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次, 很多手指游戏在做的过程中都会与一些有趣悦耳的儿歌相结合, 幼儿在手指游戏的过程中往往要跟着儿歌同步唱, 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指运动, 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能力, 促进幼儿手口学习的一致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手指运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思维发散, 还能对他们神经的灵敏性和动作协调性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 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的手部肌肉发展也有最为明显的影响。

二、如何进行手指游戏促进小班幼儿智力的发展

(1) 让幼儿对手的结构有初步了解, 培养他们对手指活动的兴趣。在进行手指游戏前, 教师应该让幼儿对自己的手指先有一定的认识, 让这些孩子对自己的手心、手背和手腕、手指等构造有一定的了解, 再教他们对5个手指的名称逐一加以确认。在对这些都有一定了解后, 教师可以进行“手指点名”的活动, 先给学生分配好属于自己的手指, 当教师提到那些已经被分配好的手指时, 孩子们应该立即伸出相应的手指来。最开始可以只进行单手的练习, 熟练之后, 则要开始有意识地锻炼幼儿的双手动作, 也可以安排一些诸如“小老鼠”之类的小游戏。即学生将自己的拇指和食指当作老鼠, 用自己的中指做老鼠身体爬行的动作, 这个游戏既可以单手进行, 又可以让孩子双手分工进行。

(2) 教孩子用手指对数和方位加以表示, 锻炼其手指肌肉及灵活性和准确性。孩子在学习过简单数字和计算, 且能够手口一致地对点数5以内的实物进行掌握后, 教师就可以通过手指让学生对1~5进行表示了。在游戏之前教师应该先做一定的示范, 说出一个数字后作出一个相对的手指动作, 当幼儿在示范之下产生了整体的印象之后再开始让他们自行练习。在这一阶段中,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游戏对幼儿进行锻炼。第一种是“听听是几”, 教师在说一个数字时就敲几下铃, 孩子在了解了几下后就要迅速地伸出与数字相对应的手指。此外,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的时钟敲响时让孩子用手指比划出几点。这个手指游戏对幼儿反应力的灵敏性有一定训练。第二种是“小鸟”, 让孩子的两只手背向上交叉握在一起, 告诉他们大拇指是鸟的头部, 其他手指是鸟的翅膀, 并让他们通过手心的开合与手指的上下动作比拟小鸟的飞翔。在孩子学会后, 教师可以对孩子们提出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等要求, 在游戏过程中对孩子的空间方位概念加以巩固。第三种是“水波”, 孩子们两只手背向上, 指尖相搭, 两只手交替着上下起伏, 形成类似于水波的效果。这一游戏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 还能锻炼他们的手指与手腕灵活性。此外, 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做一些诸如“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反应能力。

(3) 将幼儿的手指与其他感官结合起来, 综合练习。先让孩子们观察教师如何用手指表示“0~5”, 比如从“0”到“1”要收小指, 从“1”到“2”要伸无名指等, 让小班幼儿们自己在做出动作的同时说出来。这一阶段的活动可以有“做生姜”“指五官”和“照相机”等。“做生姜”是从食指开始, 将之后的每一个手指都搭在前一个手指上, 在做的同时要将手指的名称说出来, 且要两只手分别练习。“指五官”是指在确定手指与五官的对应关系后, 教师说出五官的某个名字, 幼儿们就用手指指到自己相应的地方, 而且要迅速。这些游戏都能够很好地开发幼儿的反应力和智力,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篇9

一、区域内学前儿童养成教育的人文精神

目前, 中国的教育领域体现着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轻人格、品德的培养;重行为的训练, 轻意识的养成。有专家指出:中国教育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荒废的偏向, 表面上看教育抓得很紧, 投入很多时间, 但是真正的教育被荒废了, 人格教育被忽略了。教育的功利性在幼儿教育领域表现为小学化倾向, 不尊重幼儿的意愿而盲目地上各种兴趣班等。幼儿知识技能、特长的获得越来越被重视, 而情感和人格的发展被忽视。孩子的世界本应是丰富多彩的, 而成人的恣意闯入, 让孩子明亮、清澈的双眼变得黯淡无光。

教育的功利性埋没了教育的人本性, 使得教育沦为物质的奴役对象。幼儿被看做是需要训练的, 是各种割裂的能力的总和。而事实上儿童的发展包括身体、社会、情感、审美及智力等各个领域。因为学前儿童养成教育充分凸显了教育的人文精神。所谓教育的人文精神, “其核心是教育的价值理性, 即教育对人本身的价值的理解和尊重”。可以说, 学前儿童养成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 是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教育, 是大教育。从教育对象上来说, 我们面向的是区域内所有的学前儿童, 极大地实现了对教育公平、教育权利的尊重。从教育内容上来说, 学前儿童养成教育既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 更重视健康个性、素质、人格的养成;既包括良好习惯的意识培养, 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既包括生活卫生习惯培养, 也包括道德品质习惯和认知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将儿童看作一个整体的人来发展, 而不是单单发展幼儿某一方面的能力。从实施途径上来说, 学前儿童养成教育在开展具体实践活动时运用生活化、综合化、活动化、游戏化四大实施策略, 贴近幼儿生活, 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在养成教育中儿童处于主体地位

养成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觉的、自然的教育行为。它注重教育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发掘人内在的自我潜能和培养人的自然、自主、自觉、自律意识, 重在自我修养和自我生成, 外在的规诫、训导、约制以至惩罚, 是与养成教育的原则和本意相悖和对立的。它是人的一种文化自觉和内在修炼。

学前儿童养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健康活泼、文明乐群、勇敢自信”的高素质幼儿群体。因此, 推进养成教育过程中一切教育措施的实施都应以幼儿为中心, 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 鼓励幼儿自我发现, 自我发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将养成教育活动生活化、常规化、综合化, 游戏化、个性化, 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从而系统、科学、全面地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幼儿园、家庭、社区在学前儿童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在区域内推进学前儿童养成教育是指将养成教育作为本区域学前教育的切入口, 使养成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网络, 形成区域学前儿童养成教育整体合力, 促进幼儿全面成长。在实践层面上, 其主要手段是“整合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创建共享学前教育平台”, 将幼儿园、家庭、社区中的优质资源有效整合, 发挥最大利用价值, 整体推进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快速”发展, 培养“健康活泼、文明乐群、勇敢自信”的高素质幼儿群体。因此, 幼儿园、家庭、社区在学前儿童养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前儿童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责任, 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幼儿园、家庭、社区应该加强合作和交流, 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幼儿从周围环境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学前儿童的养成教育也非常注重环境的渗透作用。我们将养成教育的内容以适宜的环境呈现出来, 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教育的效果。

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物理环境, 也包括心理环境;既包括我们通常理解的幼儿园的墙面装饰、空间布置, 也包括周围的人文环境, 如幼儿教师和幼儿父母、家人等。幼儿会不自觉地模仿身边人的行为方式, 特别是和幼儿关系密切的人。儿童正是在这种观察学习中习得了大量复杂的行为模式。因此, 教师和父母的行为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和父母在学前儿童的养成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 幼儿教师和父母的养成教育也是区域推进学前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午睡与健康成长的探讨 篇10

案例片段( 注:教师为T,幼儿为D) :

T: 小D喜欢在幼儿园睡觉吗 ? D:( 看了我一眼) 点点头 :“喜欢。”T:喜欢在幼儿园里睡觉吗 ?( 重复提问) D:喜欢。( 语气坚定) T:那你怎么都不睡觉呢? D:我不想睡。T:为什么不想睡? D:……( 眼睛开始东瞟西瞟,不正视老师) T:你星期一和星期五睡觉的对吧?D:( 看了我一眼) 是的。T:那为什么还有三天不睡觉呢? D:……( 低头,不做声)

谈话结束,从谈话中看,小D对于哪天睡着已经没有多大印象了,问她为什么没有睡觉也没有给出理由。

案例反思:

1. 固定印象,发现问题

小D每隔一段时间在午睡上就会出现问题, 不愿意盖被子,喜欢把两个枕头叠在一块才肯躺下来,还不喜欢穿着棉裤睡觉,一个人要两床被子( 一床要垫在下面) ,不高兴的时候还会在寝室大喊大叫,打扰其他小朋友的午睡。为此,老师颇为头疼,以为是因为她过于情绪化。

2.追因溯源,呈现事实

在一周的观察中,发现小D在“动机”上都是需要“经老师提醒后休息”,但是上床都是自发行为,也可能是惯性行为。

在“就寝前反应”中,由于每次进入寝室之前都会让幼儿先行如厕,所以小D并没有要求上厕所的情况;周三、周四、周五小D有与他人嬉戏的情况,而且每次的活动对象都是上铺的小K同学 ;周四因为在寝室外聊天 ,所以小D延时进入寝室 ;每天小D都会有玩枕头的情况出现,有时是抱在手里睡觉,有时是打枕头仗,有时是把枕头扔来扔去,并无其他情况出现。

在“就寝中的行为问题”中,通过和家长的沟通,知道小D一直有哮喘和鼻炎,复发以后就会浑身痒痒,如果下面不垫高的话会引起呼吸不顺,所以就有了在床上不停翻身的情况;周二、周三、周四坚持不肯入睡也有可能是因为鼻炎发作的原因,但和家长交流后发现最近并没有复发的症状;在不肯入睡的情况下,周三、周四小D会要求起床大小便。

在“就寝后反应”中,除了周一、周五睡醒后有不够睡的情况,其余时间小D都会很快爬起来叫上铺的小朋友起床,也会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语言表达欲望较为强烈。

小D因为鼻炎的缘故, 在家中妈妈和奶奶会把床褥垫高、枕头加高,衣服也要脱一些,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即使鼻炎没有发作,她也会有自我心理暗示,暗示自己与其他幼儿睡觉时会有诸多不同, 需要特殊照顾。所以, 她会询问:“需要脱羽绒裤吗? ”其实她不是希望你给予答案,只是强调她需要脱掉,因为如果你说不能脱,她并不会理会,仍会脱掉,并且嘴巴嘀咕:“我妈妈说的要脱的。”在她心中,妈妈的话堪称“圣旨”,绝对是真理。所以,即使她没有睡着,她也会帮自己找理由,因为鼻子不舒服,身上太痒了……但是教师判断可信度有多高,并不能够证实,毕竟身体情况只有她自己清楚,教师所了解的是她这周鼻炎未复发,从周一、周五能入睡也可窥见一斑。还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入睡,她的入睡时间也比较晚,13∶9和12∶45才能入睡。

3. 帮助理解,给予建议

作为教师,不管小D的身体状况如何,有此问题都是让人心疼的一件事, 也能够体谅她以及她的家庭所做的系列行为。所以,如何与家庭进行沟通取得共识,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提供帮助,或者说她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帮助,就是在观察过后我给自己提出的问题。

( 1) 随时关注,了解情况。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小D,必须随时对其进行关注,确保了解其每一天的身体状况。同时,小D每天早上入园或放学都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病情。

( 2) 不同情况不同对待。鉴于小D鼻炎严重时难以入眠,甚至躺在床上都会感觉到不舒服,我们会建议其回家,毕竟家中的午睡环境优于幼儿园。而情况不是特别严重时,则要做好准备工作,帮助其垫高床褥,提供两个枕头,以她的舒适度为首要前提。

而从案例中看出,小D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午睡情况不是很有规律,容易与他人玩耍或抵触午睡的情况。所以,教师与她进行交流,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就尤为重要。

第一,要让小D知道为他人考虑,因为她的缘故可能会影响他人的午睡质量。而小D是个热心的幼儿,只要能说通,问题应该不大。

第二,给予小D一定的动力,如评比“午睡小明星”等,以规则加鼓励的形式激发她的午睡动力,提高她的积极性。

第三,减少小D的特殊感,让她知道生病不是唯一的借口,不能以此作为不午睡的理由。特别是在家长面前与小D交流时,要让家长也尽量在她面前少提及她的特殊性。

从这件事情中也可以看出,每个幼儿都有他的优劣势,都有他独特的秉性。作为教育者如果能够因人而异、对症下药,结果会出乎我们意料之外,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收获。

摘要: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幼儿午睡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观察幼儿的午睡行为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追溯原因,在此基础上寻找通过怎样的方式更有效地为幼儿提供帮助,或者说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帮助。因此,只有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同步教育、统一行动,才能有助于幼儿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礼仪品格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篇11

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养成教育,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重视智能而忽略孩子的养成教育,孩子知书而不达理的现象仍存在。

一、加强培训,积极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环境

环境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环境,我们可以培训为切入口,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带领教师参与国家、省、地、市各级教育机构组织的礼仪培训活动,倾听专家讲座,明确幼儿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增加教师对实施礼仪品格教育的紧迫感,同时促进教师行为的改变,使教师内修尊重之心,外展礼仪之美,养成站姿挺拔、坐姿优雅,走姿自然,见面问好,着装得体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还可在教师中开展“礼仪标兵”评选活动,教师礼仪活动的开展,能够使教师以高雅的气质和饱满的精神风貌塑造幼儿教师良好的公众形象。为了实现家园共育,我们还可以从外面聘请幼儿礼仪品格教育专业讲师或专家,来园为全体幼儿家长进行幼儿礼仪品格教育专题讲座,使家长对孩子的礼仪品格教育有较深刻的认识,督促他们在行为上发生改变,使他们更加支持老师的工作,见到老师也微笑了,主动让孩子问好了,还能遵守幼儿园的规定,保护环境,不乱扔纸屑烟头等。教师与家长的礼仪行为,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氛围,为幼儿礼仪品格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幼儿礼仪品格教育

活动是孩子成长的乐园,是礼仪品格教育开展的沃土。为了长期有效地开展幼儿礼仪品格教育活动,我们应该首先把幼儿礼仪品格教育引进课堂,利用看挂图、画册和情景表演等形式,教孩子学习礼仪、理解和使用礼仪,并把礼仪教育活动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晨间接待时,可以开展“礼仪小天使”活动,身披绶带的礼仪小天使们向教师、家长和小朋友行礼问好,引领孩子们讲文明懂礼貌;喝水时,孩子们一边背礼仪三字经,一边排好队;还有进餐礼仪、午睡礼仪、升国旗礼仪。礼仪品格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积极有效地规范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为了激励孩子们做一个不怕困难、勇敢坚强的好孩子,幼儿园各班还可开展“礼仪品格之星”评选活动,激励孩子们个个争当星级宝宝。另外,还可以开展茶道、插花、扎染、吹画等特色班活动,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感受艺术之美,感受中国文化的灿烂。礼仪品格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华礼仪的良好氛围。

三、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感恩是爱的回报,关爱他人是爱的行动。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懂得关爱他人,幼儿园可以节日为契机,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如,“三八节”教育孩子为妈妈洗脚;“教师节”教育孩子说:“老师节日快乐”,并问候“老师辛苦了”;“国庆节”组织孩子们进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教育孩子们,无论你走得多远,无论你飞得多高,祖国都永远在你心中,你要像爱母亲一样爱自己的祖国!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为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号召小朋友们“少买一个玩具,少吃一块雪糕”,把节省下来的钱捐给地震或洪涝等灾区的小朋友,让孩子们从小学会用行动去关爱他人。有的幼儿园还利用“六一”儿童节,把礼仪品格教育活动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向幼儿家长和社会各界进行了汇报,为幼儿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看到孩子们懂事了,进步了,他们看到人生的魅力品格已经在孩子的心灵绽放了。

从排便训练中关注幼儿身心成长 篇12

涛涛 (化名) 现在快一岁半了, 是一个长得很漂亮笑容很甜的男孩子。平时在上早教课的时候, 总是很主动地笑着和老师打招呼, 他记得班上每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和他们的家长。课堂活动中他也是很积极很活跃, 老师都很喜欢。可是从前一段时间开始, 涛涛变得很沉默, 做事情也没有耐心, 经常哭哭啼啼的, 整个人情绪很低落。在自己选择教具的时候, 也变得犹犹豫豫踌躇不定, 不知该选什么, 选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也不敢拿, 而是要看妈妈的眼神脸色, 如果妈妈点头或是笑着, 他才会确定拿过来玩。要是之前他从不会这样, 而是很大胆很有自主性的。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之中, 我才明白过来, 原来涛涛妈妈正在给涛涛进行大小便训练呢。其实, 关于幼儿独立大小便训练方面的研究国内目前还很少, 家长很多都是茫然的。现实中, 很多父母为了方便省事, 不管白天晚上都给孩子一直用尿不湿, 让孩子养成一种随便大小便的习惯, 依赖上尿不湿。一直到孩子即将入托或者上幼儿园时家长才开始意识到大小便训练的必要性, 于是, 由于时间紧迫, 很多家长采取了激进的训练方式, 训练过程中迫使孩子独立进行大小便, 孩子做不到就生气责骂等, 全然没有考虑到孩子心理上的准备期, 这种方式往往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容易使儿童产生焦虑、拒绝大小便、退缩等行为。与涛涛妈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 涛涛正是出现了这一情况, 在训练过程中, 涛涛要是拉到裤子上, 家人就会很反感, 会出现一些言语和表情上的不快。这时, 涛涛也会感觉到自己犯了错一样很羞愧, 而且有时候会拒绝大小便, 他的行为和生活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变得很怯弱、胆小、退缩、没有自主性。所以说, 父母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 针对孩子的不服从或者是独立大小便中产生的倒退行为, 妄图采用批评和惩罚的态度和方式来阻止这类事情是完全不可取的, 甚至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分析]

那么, 怎么样做才能更好更安全地让儿童学会自主掌握大小便呢?其实, 我们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儿童内心的发展, 尊重儿童的身心成长规律就会让儿童更安全地度过这个时期。

首先, 恰当地决定训练的年龄, 理解训练所需的时间。很多父母对什么时候给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是很模糊的, 有的认为越早越好。其实不然。美国儿科学会 (AAP) 在通过对孩子动作技能、心理态度以及括约肌的控制进行研究调查之后, 建议在孩子18个月后开始进行大小便的训练指导。但是, 儿童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技能可能要到2、3岁。因为儿童大脑皮质、膀胱发育成熟达到完全对排便自制要到2至3岁才可以确认。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知道, 儿童在自主掌握排便过程中, 理解和成功获得这一训练技能是有个体差异的, 没有统一的开始训练和结束训练的年龄期限。Blum等人通过对儿童开始进行大小便训练的年龄、结束训练的年龄以及所需的时间进行了相关研究, 发现开始训练时间和结束时间是显著相关的, 但是如果训练早于17个月, 那么开始训练的时间越早, 训练所需的时间就越长。这一研究说明了决定儿童开始进行大小便训练的时间是基于儿童的发展成熟水平而不是年龄大小。

其次, 在训练的过程中, 也需要考虑男女性别差异。在大小便训练过程中, 研究发现男孩、女孩之间是有性别差异的, 女孩子在表达大小便需要、训练的开始时间、白天和晚上掌握肠控制和膀胱控制方面要明显早于男孩子 (3个月左右) 。另外, 家长也需要考虑男女孩排尿上的差异, 有研究者提出给男孩子训练中应当先要求其学会坐着排尿, 以免出现之后的不愿意坐着进行大便训练。另外也有研究者提出男女孩训练中也存在一些一致性, 比如, 男女孩掌握排便的各种技能顺序是基本一致的, 对夜间排便的掌握都是最后才发展成的技能。

还有, 儿童的性格气质也会影响其排便技能掌握。Schonwald等人对儿童大小便训练和其气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发现平易型 (easy) 的儿童在训练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各种技能, 麻烦型 (difficult) 的气质儿童在训练过程中可能更容易出现消极情绪、缺乏坚持性、不适应等症状。所以父母在训练过程中, 也需要考虑儿童的气质因素。可以在孩子情绪好或者孩子觉得最舒服的时候进行训练, 训练计划可以定在儿童最配合的时间;如果您的孩子属于害羞—退缩型, 那么这需要您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支持;同时也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感觉到舒服;家长需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受挫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及时的给予孩子鼓励和提高信心的准备。

上一篇:三宝四口五临边下一篇:男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