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成长

2024-07-23

幼儿园教师成长(精选12篇)

幼儿园教师成长 篇1

2012年9月, 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 为学前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园教师作为《指南》的最终实施者, 必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幼儿园教师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1. 掌握全面的职业技能, 收获多样化的教学成果

《指南》中明确指出, 幼儿教育是终身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 必须建立科学的标准与制度, 必须保障幼儿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益。而保障幼儿权益, 实质上就是保障幼儿的未来,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职业技能, 具体体现为:正确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坚持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研究并重, 取得多样化的教学成果。也就是说, 新时期的幼儿教师不仅要会灵活处理教学实践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而且还应该注意不断总结和提升教学实践经验, 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形成论文课题、小报画展、成绩简报等多样化的教学成果。

2. 做好教育角色转变, 引领幼儿全面发展

《指南》中突出强调了五种教育理念, 总体来说就是以促进幼儿发展为中心, 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 深入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从近两年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来看,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看法, 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实现教育角色的转变, 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二是坚持从生活的角度来组织教学, 做到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回归生活;三是注意教学活动的社会化, 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当中存在的问题

1. 幼儿教师专业起点低, 难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从全国范围来看, 幼儿教师的起点偏低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总体来说, 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和理论水平都要好于民办幼儿园, 不少民办幼儿园教师既没有学过幼儿教育, 也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只是因为幼儿教师工作相对清闲, 压力小, 需求量大, 所以他们才走进了幼儿教育行业。但是, 从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来看, 幼儿师范教育的缺失, 使幼儿教师出现了从教育理论、专业精神到技能技巧的不足, 因此, 要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值得怀疑。

2.《指南》要求过于抽象, 幼儿教师难以消化

对多数幼儿教师而言, 《指南》当中全面发展的要求过于抽象, 教师总感觉难以把握, 总会产生理论水平不足和实践能力欠缺之感。仔细研究, 不难发现, 全面发展要求当中任何一个层面都有着极深的理论内涵, 都值得我们仔细地研究, 特别是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相关理论更是让幼儿教师感到高深莫测。[1]

3. 教育教学研究薄弱, 教学设施简陋

从全国范围来看, 幼儿教育科研课题的主要研究群体集中在高等学校和各地的教研部门, 只有极少数课题由地市级政府直属的公立幼儿园承担研究工作, 而县级以下幼儿园基本上没有参加课题研究的记录。以连云港市在教育行政部门登记的幼儿园为例, 近三年内做过或正在进行幼儿教育课题研究的幼儿园只有3所, 而全区幼儿园普遍存在偏离教育目标的现象, 组织幼儿活动的方法陈旧, 教研活动开展不起来。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 一方面, 是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加之幼儿园工作环境相对较为艰苦, 使得幼儿园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 幼儿教师没时间, 也没精力和条件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另一方面, 较之于快速发展的学前教育, 各幼儿园普遍出现了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的情况, 图书资料购置乏力, 在职教师培训开展不及时, 使得教师未能及时接触并领悟新的教学理念, 更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了。

4. 与外界沟通交流少, 教师成长途径单一

一般来说, 幼儿园比较注重教学的管理, 对外交流相对较少,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一般就是在实践中模仿、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等。虽然教师在自我探索与总结过程中, 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认知, 但是也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接触的新的教育理念较少, 导致教育方法单一、落后;二是倾向于知识的传授, 忽视游戏活动的重要作用, 导致了学前教育的小学化现象;三是幼儿教师与外界交流少, 成长环境过于狭窄, 教育经验具有明显的封闭性。[2]

三、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如前所述,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欠缺, 成长环境单一, 对外交流不足已经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并已经开始阻碍学前教育的发展。如何尽快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使之更加适应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笔者以为, 攻克这一课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完善管理制度, 规范幼儿师资队伍, 保障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是健全幼儿教师聘用制度, 从源头上保证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各类幼儿园, 不管是省级幼儿园、地市级幼儿园, 还是县级幼儿园、乡镇幼儿园、农村 (社区) 幼儿园, 不管是公办幼儿园, 还是民办幼儿园, 都应对新教师的聘用进行严格把关。二是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让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师逐渐退出教师队伍。幼儿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在于实现幼儿教师培养、管理与聘用的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只有强化幼儿教师队伍, 才能使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根本上的提高。三是依法落实和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建立积极有效的评聘机制和工资增长机制, 解决所有幼儿教师的医疗、失业、养老、进修等问题, 使其在工作中没有后顾之忧。

2. 依托高等学校, 强化学历教育, 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历层次是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策略就是依托地方高等学校, 举办多样化的学历教育, 逐渐提高学前教育从教人员的专业素养。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情况来看, 专门的幼儿师范类高等学校并不多见, 但是从各地级市来看, 基本上可以达到每个地级市都有高等学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鉴于各地幼儿园资金短缺、幼儿教师工作忙碌、经常外出参加各类培训活动不现实的情况, 不如依托地方高等学校, 借助网络信息技术, 开展诸如函授、自学考试、在线教育之类的学历教育, 以形式灵活、层次多样的专业学历教育来促进幼儿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3]

3. 健全制度, 多措并举, 构建立体化的培训体系

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 培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 合理制定师资培训规划, 建立多样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体系, 才能使培训活动收到实效。

(1) 各县以一级示范园为核心, 建立骨干教师培训网络, 不断推广先进经验, 不断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2) 各幼儿园以园长为核心, 以教学团队为载体, 依托教学实践活动, 组建教学共同体, 积极构建专业对话氛围, 在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中自我剖析、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3) 围绕教育教学活动, 开展富有特色的教育科学研究, 不断破解教学实践当中的疑难问题, 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当中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 (4) 发挥一级示范园的龙头带动作用, 实现不同幼儿园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互动和共同成长, 建立各幼儿园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机制。[4]

4. 强化内在动力, 强化自身建设, 展现自身魅力

幼儿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更多的是来源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感悟。《指南》当中的理论和观念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过于抽象, 而真正理解这些理论和观念的方法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自我建构和自我调整。从另一个层面来说, 只有幼儿教师不断地强化自身素质, 不断地认识、分析和完善自我, 才能获得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 才能加速自身的专业发展, 尽情地在幼儿教育事业当中展现自身的魅力。[5]

参考文献

[1]朱家雄.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J].幼儿教育, 2009 (10) .

[2]彭兵, 谢苗苗.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 2009 (10) .

[3]叶圣军.《指南》背景下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困惑与原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1) .

[4]肖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 2011 (6) .

[5]王维, 张跃刚, 马芬.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方式的思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 (3) .

幼儿园教师成长 篇2

二月份:

1、学习纲要的内容,领会《纲要》中的精神。

2、学习教育论文的写作。预备幼儿教育论文的选题、收集有关资料。

3、制定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各类活动计划。

4学习托班课程目标、内容。

三月份:

1、学习教师观察技能。

2、确定幼儿教育论文的提纲,收集论文的资料。

3、写好一篇幼儿观察记录。

四月份:

1、学习创造性美术活动的方法,阅读有关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的书籍。

2、书写有关阅读笔记一篇。

五月份:

1、学习教师的师德,书写一篇心得。

2、对各别幼儿进行有针对性家访。

3、教研组对有关创造性美术教育活动进行开课、研讨。

六月份:

1、幼教论文修改后定稿。

2、整理幼儿生成活动的内容、记录。

3、向家长反馈幼儿的阶段表现。

七月份:

1、书写学期班务总结。

2、书写教育笔记两篇。

3、班级物品整理、归类。

4、召开学期末的家长座谈会。

八月份:

1、对新生开展家访工作。

2、班级环境的总体策划。

九月份:

1、制定新学期的各类计划。

2、预备家长会有关内容并召开家长会。

3、班级环境布置,迎接新生。

十月份

1、撰写课题方案。

2、学习〈〈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3、书写学习〈〈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心得一篇。

十一月份:

1、修改小课题,参加定海区小课题评选。

2、撰写活动设计方案,参加陶行知“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案评选

3、预备幼儿园青年教坛新秀评选。

4、园级课题:2-3岁幼儿口语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

十二月份:

1、整理幼儿区角活动的方案、活动记录。

2、参加幼儿园教坛新秀评选。

一月份:

1、书写幼儿海味游戏活动方案一则。

如何促进幼儿园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3

幼儿教师 新教师 专业成长 策略

幼儿园新教师在本文中是指那些从事幼儿教育不满3年的新教师,其工作的主要目标仍是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环境,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与同园的教师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能够合理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紧急情况。而教师专业成长则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指新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专业训练,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员的过程。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分为理性的教师专业要求,也就是学历学识、教学能力、教师道德、组织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责任等内容,以及实践的专业教师要求,即教学能力、人文关系和师生关系等内容。

一、目前幼儿园新教师的现状

1.充满活力,富有激情

新教师在初次走上工作岗位时,往往是刚摆脱繁重的学习任务。在面对全新的工作内容时,他们更容易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乐趣,也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需要独立面对困难及挑战的成年人。这时,他们就会对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不断地进行积极探索,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2.面对激烈的冲突和矛盾

在生活上,新教师刚参加工作,其生活习惯和状态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来与社会生活接轨。在工作上,对新的工作环境的适应以及学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常会让新教师产生迷茫感,面对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解决,并且这种迷茫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而是在新教师的自身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迷茫感就会渐渐消失。

3.亟需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我国著名的研究学者林沛生先生认为,教师具有“自然成熟”的倾向。对于新教师来讲更是这样。如果教师在新教师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技能技巧的专业指导和适度的心理疏导,而是任凭新教师在教学中摸索前进,那么新教师很容易产生动摇甚至放弃自己的教学理想。一旦出现教学生涯的中断,其专业成长就无从谈起。

4.非幼师专业的新教师比例不断增加

目前,国内不少幼儿园为了促进特色教育的发展,招聘一部分具有特长的非幼师专业的新教师。还有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能够尽快开园招生,在招聘教师时,只注重教师的五项技能,而不注重其是否接受过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的培训。所以,幼儿园招收了大量计算机专业、美术专业、英语专业和音乐专业的应聘者。这些新教师虽然在专业特长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缺乏对儿童心理特点和教学技巧的掌握,因此,无法较快地融入到儿童和教学工作中去。

二、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述幼儿园新教师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促进其专业成长。

1.经常总结分析,进行自我反思

我作为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园长,经常定期或不定期的到班级观摩新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后,让新教师自我总结分析,把自己的教学感受、思考以及教学方法上遇到的问题、失误等都记录下来,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回顾、梳理和反思,同时还应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请教,以此来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此外,新教师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建议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叶澜教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进步的关键。

2.根据自身优势和特长,明确定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以,每位教师都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园内的设备明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就以笔者为例,作为一名幼儿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在教学技能技巧方面比较扎实,但是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方面则相对薄弱。针对这方面的不足,笔者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如平时勤于动笔,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对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寻支撑自己观点的理论依据,然后对该理论进行学习,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同时也为教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

我园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每个教学班配备两教一保。其中,两名幼儿教师共同进行管理和教学的分工。在本学期,我园尝试以“师徒制”的方式来帮助新教师的成长。即以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帮扶一名新教师的形式开展幼儿教学活动。

这样在集体的合作教学中,老教师可以从新教师身上汲取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新教师也能从老教师身上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做到交流互长,取长补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4.加强对新教师的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是促进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主要包括幼儿园园外培训和本位培训。园外培训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训、交流、专家讲座等形式,使新教师了解幼儿教育的动向和最新理论,开拓其视野,提高教学认识。通过与一线优秀教师的接触,获取更多地教学经验。园本培训是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的幼儿园为基本的培训单位,来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

三、结语

总之,我国对幼儿园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方法的研究,以此提高我国幼儿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素养。

参考文献:

[1]郝娜.对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J].科技导刊,2011,(24).

[2]董红平.关于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1,(11).

[3]陆苏梅.记录——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6).

幼儿园教师成长 篇4

如何有效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育学院作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 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上,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 结合地区幼儿教师队伍实际, 采取以下一系列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策略。

一、以全员培训为基础, 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

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是全面提升我地区幼儿教师基本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它的特点是全员参与、影响广泛。为了使培训扎实、有效进行, 学院继教部研究制定了《吉林市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借网联培训、集中培训、园本培训、岗位自修几种形式, 通过天网、地网、人网实现了对我地区城市幼儿园, 农村幼儿园、校带园的全覆盖。学院作为区域教师培训的统领机构, 实施该策略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在地区教师培训规划中明确全员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域教师培训规划是全部培训工作开展的政策保障。学院在09年经周密调研, 多方征求意见, 认真起草"十二五"教师培训规划——《吉林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规划》, 在这个规划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幼儿园全员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并提出相应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 这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指明了道路、明确了方向, 也为扎实、有效的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在制定有关全员培训的区域教师管理制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区域教师培训机构必须未雨绸缪, 抢先抓早提出区域教师培训思路和培训策略, 并主动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协调, 共同研究制定了《吉林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吉林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试行办法》等管理制度, 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三是在开发区域教师培训课程中发挥作用。课程和教材是教师培训的核心问题。遵循针对性、实用性原则, 按照"教研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的研训思路和培训机制研发培训内容, 这种培训内容我们称之为研训专题。

二、以基地园为依托, 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均衡发展

该策略主要是在吉林地区建设若干所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园, 通过基地园的引领、辐射作用, 重点带动农村地区和市区薄弱幼儿园的发展, 从而使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定区域内的幼儿园之间, 无论是办园水平, 还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程度, 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为切实促进地区教师的均衡发展, 依据全市幼儿园的分布状况、学校办园水平和教师专业化程度, 确定了12个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园, 并以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园为核心, 建立了12个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截至目前, 全市共有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成员138所, 覆盖了城乡全部幼儿园。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园和共同体成员互促共进的区域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互助体系。

通过依托基园开展各项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 发挥名园优长, 带动和影响偏远农村幼儿园和市内薄弱幼儿园。2012年,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教师万人结对。通过开展区域内各园结对挂钩、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城市名优教师到农村幼儿园送教、农村教师到优质幼儿园进修等活动, 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示范辐射作用, 在更大范围内形成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效应, 达成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学管理水平和幼儿教师素质的目的。

三、以名优教师队伍建设为引领, 带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该策略旨在不断探索建立一种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优制度。众所周知, 优秀教师, 作为教师群体的精英, 是高质量教学的代表;优秀教师的评选和标准, 应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优秀教师的评选, 也应当成为促进教师专业进步的激励机制。教师的评优制度, 作为教师在职发展的推动力, 是教师质量检测和保障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教育学院作为检测本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机构, 通过对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和学科教学专家三个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和评价, 改善和优化名优教师队伍结构, 引领和带动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学院打造了以全员教师为塔基, 以骨干教师为塔身, 以教育教学专家为塔尖的“金字塔”式教师队伍结构。学科教学专家是我市名优教师队伍中的塔尖部分, 是学科教学的领军人物, 其培养对象主要从省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市“全天侯”教师和市“十杰”教师中精心遴选, 共17名。通过域内培训与域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促使教师凝练教学思想、丰富实践智慧。教坛名师居于名优教师队伍的塔身部分, 是名优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其培养对象主要由市骨干教师中精选, 共84名。在培训过程中, 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 厚重理论积淀, 提高实践能力。骨干教师是名优教师队伍中塔基部分, 是名优教师队伍的基础力量。全市共有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134名。集中培训和岗位研修, 是骨干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

三个层次的优秀教师发挥了专业引领的作用, 不断提高全体幼儿教师执教能力。通过名优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做展示课、为青年教师做专题讲座, 促使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名师论坛、专题论坛等活动, 为普通教师提供学科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以精品课建设为契机, 推动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的改革

该策略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是精品课?“精品课”是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教学思想先进、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手段恰当、教学效果显著, 并具有示范、及推广价值的典型课例。“精品课”建设, 是工程的第三个支柱项目, 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精品课”由市级“精品课”和“我的‘精品课’”, 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前者面向的是部分名优教师和部分典型课例, 其主要功能是典型示范;后者面向的是全体教师和所有课例, 其主要功能是互助提升。

五、以“学苑杯”幼儿园教育教学竞赛为平台, 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学苑杯”幼儿园教育教学竞赛, 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重点, 以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评比和竞赛活动为载体, 全面提升我市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技能。

“学苑杯”幼儿园教育教学竞赛在整体设计上, 力争与教学研究工作和教师培训工作有机整合,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竞赛的激励、示范和培训功能。幼儿园教师培训的主题既是教学研究的主题, 也是教学竞赛的主题, 三者的高度整合, 实现了教研、培训和竞赛工作的一体化, 避免了各项工作的交叉、重叠甚至冲突, 有利于专项问题的集中解决。我们将竞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层级进行, 实现全员参与。

“学苑杯”幼儿园教育教学竞赛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载体, 保证竞赛过程的全员参与是本项竞赛的基本要求。2010—2012年, 根据幼儿园学段教育教学状况, 组织了幼教学科专题竞赛13次, 参加决赛教师236人次, 78个单位获集体奖, 165位教师获个人奖。“学苑杯”幼儿园教育教学竞赛, 进一步强化了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 深化了教学研究工作, 有力提升了地区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促进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摘要:如何有效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育学院作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 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上,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 结合地区幼儿教师队伍实际, 采取以下一系列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策略。

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 篇5

《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

作为刚走出校门的新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与生活的中,时常会碰到一些无法决定的事情,或是让自己找不到头绪的事情,会变得焦虑、急躁,给自己一定的压力。但通过这本《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一点点小提示、一个个小案例在不知不觉中让我想到了很多以前发生的事情,有的是亲身体验的,有的是看到的,有的是在聊天中大家提到的,每一章节都能让我受到启发,不管是班级建设、家长工作还是幼儿一日活动,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那么贴切,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在阅读时也不会存在枯燥与乏味,而且能清楚看懂它所要表达的意思,记忆犹新。

迈开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后,不知不觉中我已渡过了一个学期,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帮助我们更快成长,这理论的力量当然不容小看。作为新手教师,可能会感到面临的问题太多,有太多的困惑,不知如何把握幼儿园教师这个角色,有时会让自己迷茫,假如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不妨也来阅读下这本手册吧,我相信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讲话,让我们一起和这群高尚的人起舞高歌吧。

幼儿园教师成长 篇6

心态上的适应性困难。工作环境与条件的改变、心理预期与现实感受的落差、工作经验与学前教育要求的不同等,使得一些转岗教师心生迷茫。例如:一些自认为是“被中小学淘汰、不要了”才不得已到幼儿园工作的教师缺乏适应新环境的积极性;一些自感对学前教育不太擅长而产生自卑心理的教师在面对新的工作任务时,时常采取回避的方式;还有一些原本抱着投身学前教育改革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教师则发现幼儿园的工作非常琐碎,大量的时间似乎都用在照看幼儿的生活起居上,与自己原来的专业发展预期相去甚远;更有一些转岗教师甚至抱怨,原以为幼儿园没有应试的压力自己会更轻松一些,没想到幼儿园工作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

专业技能的适应性困难。虽然教育是相通的,但3-6岁儿童与7-15岁少年儿童的能力水平与成长需要还是有较大差异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也存在不同,因此,在课程目标、活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转岗教师在转岗初期容易产生挫败感。例如:在课程活动方面,中小学采用分科式的学科教学为主的课程模式,学科教师往往只熟悉和擅长某一门学科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他们到幼儿园后发现只懂一门学科是不够的,因为幼儿园实施五大领域为线索的综合课程,教师不仅要对每个领域都很熟悉,还要能用游戏的方式来付诸实施;另外,中小学以班级授课为主,而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只是一日活动中占比非常小的课程实施形式,教师主要的工作不是上课,而是在一日活动中进行渗透式教育,因此,一向擅长“上课”的转岗教师到幼儿园后会感觉到不适应、不被重视,甚至由于难以胜任非上课类的活动而感到很失落;在课程目标定位上,一些转岗教师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指标,习惯于以知识技能来衡量幼儿的学业水平,因此当他们的知识传授行为或考试测验行为被强行制止时,他们会因为在短期内较难找到对自己教育能力的正向评价而陷入一种自我失能感,从而丧失工作自信。

人际关系方面的适应性困难。转岗教师需要面对新的教育对象、同事群体和幼儿家长,这些人群虽然与中小学时的人际群体相同,但关系处理的方式却相去甚远。相对中小学生而言,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不单纯是一种教育教学的关系,而是保护、养护和教育的多重关系;中小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基本上是言听计从、积极配合,后者对前者而言是具有教育威信的,而幼儿园以幼儿为本,幼儿也以自我为关注中心,只有教育活动符合幼儿的兴趣且生动有趣时,幼儿才可能被吸引,否则任凭教师如何发挥“威信”都难以真正吸引幼儿。幼儿家长对教师作用的期待不仅有教育上的指导,更有生活上的保育养护,对教师的要求更细、更多、更高;与中小学的家校联系相比,家园联系显得更为重要且频率更高,教师几乎每天都在与家长交流沟通,需要应对各种需求的家长,容易产生沟通疲倦。同时,转岗教师需要面对与中小学中不同的女同事群体,要处理好与女同事之间的

关系也需要一个磨合期。

相关待遇期待的适应性困难。转岗教师对于自己的编制、工资、节假日和其他福利较为关心,也喜欢拿自己与同事、拿自己当下的待遇与过去在中小学时的待遇进行对比。现阶段有的政策还未得到较好的落实,有些制度还未有效执行,导致一些转岗教师无法明确未来的方向,甚至产生逃离的思想。例如,原以为“中小学比较累,到幼儿园会轻松一些”的教师发现在幼儿园一天的工作时间较长,有时因制作玩教具还需要加班。又如,某县不少转岗教师反映,他们原本在北上广大城市的民办幼儿园工作,因老家招聘公办幼儿教师,于是辞职回家考上县里的公办编制,期待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安定的生活。然而,工作一年,他们一直在县幼儿园实习,一年只发10个月工资,且每个月仅几百元钱!他们找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但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于是有些人准备再观望一段时间,如果情况不能好转就集体离职。

探索转岗出路

政策落实要严格到位。面对日益庞大的转岗教师群体,政府部门应出台适宜的管理办法和保障措施,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要有正确的认识,严格执行转岗培训考核制度,将适宜的人员转岗为优质的幼儿教师。县(区)级政府尤其要进一步增强政府责任意识,加大“学前教育以县级财政投入为主”的行动力度,不仅大力投入幼儿园硬件建设,更应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对转岗教师要进行合理分流,做到疏导转岗意愿、规范转岗行为、保障转岗待遇、提升转岗质量;在人事编制、财政待遇与社会福利等方面应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并切实执行,对于带编制转岗到幼儿园任教的人员要有激励机制,以提升其胜任新岗位的积极性,对于原来没有编制、后通过培训合格的转岗教师要及时兑现编制和待遇承诺,稳定队伍。

幼儿园要因人定岗。幼儿园在接收转岗教师时,既要充分了解转岗教师的岗位意愿和专业水平,又要人尽其才给予适宜的岗位,让转岗教师扬长补短快速适应新工作,还要建立“老带新”的教研培训机制,引导转岗教师制订自己的职业规划。对于转岗初期还未完全熟悉幼儿园课程的教师,应先了解其教育教学之外其他方面的技能,并安排适宜的工作。比如,一些转岗教师原本在中小学就是教研骨干,参与过学校的课题研究和教研组活动,熟悉教科研的思路和方法,转岗到幼儿园后可让其成为教研组成员而不是直接进班级;对于一些年龄稍长但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转岗教师,可让其进入幼儿园的后勤队伍,负责全园的材料采购、设施更新、对外沟通等工作;对于一些擅长多媒技术的转岗教师,可安排其负责全园的电化教学、网络平台建设、摄影摄像等工作;还有一些原本担任过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可安排其负责全园的早期阅读指导或幼儿园图书室建设、书香校园建设或读书节等工作。列举这些主要想强调的是:幼儿园管理者应积极发挥转岗教师的长处,提供促进其顺势发展的支持,而不要轻易将不胜任教学的人员简单地转到保育员的岗位上,这会直接伤害许多转岗教师的自尊心,损耗其工作热情,也会间接造成转岗资源的浪费。

转岗教师应主动出击。问卷调查中,许多转岗教师在自我评估时认为“缺乏专业能力”是影响自己适应幼儿园工作的主要问题,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对转岗教师而言,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专业技能而是教师自身的学习、表达与交往能力。转岗教师应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工作,主动适应幼儿园的各种挑战,主动学习有关学前教育、幼儿以及保育等方面的知识。既然不能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那么就应尽快找到自己与新环境的结合点,从个人擅长的地方入手,逐步熟悉幼儿园的工作常规,以主动积极的方式找到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内容和岗位,重拾自信。转岗教师还应认识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并不只是指开展教学的能力,而是涵盖“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分析幼儿作品、与人融洽谈话、课程设计与活动组织以及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能力。转岗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方面的资料,熟悉和把握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了解幼儿园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实施方法,逐步理解并能运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判指标和方法。

建立培训长效机制。近几年围绕教师成长开展的培训非常多,其中有专门针对转岗教师的培训,时间有长有短,形式丰富多样,既有针对转岗教师的通识培训,也有强调实践技能的跟班研修;既有集中面授,也有远程在线指导。这些培训都是集中的、头脑风暴式的,而转岗教师转变观念、掌握科学保教方法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各级培训主管部门应建立起长效的转岗教师培训机制,将定期集中培训与日常跟踪指导相结合,职责要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要定期组织专题性的培训,幼儿园则应建立园本教研制度,针对转岗教师的适应性程度确定帮扶指导方案,在日常工作中引导转岗教师成长。

幼儿教师成长之我见 篇7

一、磨合期

幼儿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受教育的都是幼儿, 年龄小, 很多事情还不能够独立完成。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帮助或者引导完成。

初入幼儿园, 我的心情既兴奋又焦虑。我带的是小班, 孩子们都是刚上幼儿园, 他们把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与家人分离的焦虑统统化成了哭闹。我手忙脚乱地哄哄这个, 劝劝那个, 用尽浑身招数, 孩子们还是根本不听我的。甚至有的孩子哭得浑身是汗, 急得抓自己的头发, 此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看到孩子们伤心哭泣, 我都有种和他们一起哭的冲动。当看到孩子由于焦虑哭得满头大汗口渴时, 我就耐心地给他们喂水, 看到他们把脸哭花时就把他们搂在怀里, 和声细语地对他们说:“来, 闭上眼睛, 老师帮你擦擦眼泪。”这时我发现哭得歇斯底里的孩子便听话地闭上眼睛, 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哦, 原来教师在安慰孩子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 孩子们就会感受到的。于是我就蹲下身子亲切地安慰他们, 用手掌轻轻地抚摸他们, 用温暖的臂膀拥抱他们。渐渐地, 孩子们的焦虑期过了, 班里的欢声笑语多了, 我的焦虑情绪也缓解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逐渐适应了幼儿教师的角色, 熟悉了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 能较顺利地组织孩子开展一些基本活动。因为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孩子们身上基本是没用的, 所以, 为了补充幼教知识晚上上网查找一些资料, 反复练习适合小班的游戏, 并在游戏中和孩子打成一片。我发现孩子们都乖乖地听我的指挥, 小眼睛睁得圆圆的, 甚是可爱。这就越来越多地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

二、融合期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三个多月的训练, 孩子们的兴趣、习惯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他们乖乖地吃饭, 不说话;衣服鞋帽摆放得很有序;说话也轻轻得、柔柔得;待人接物都很有礼貌。享受着孩子们的进步, 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由于冬天天气较冷, 户外时间相对较短, 我就组织幼儿在活动室里学习跳舞、画画、玩玩具、进行区域活动。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身体协调性都得到有效提高。元旦之前, 幼儿园要举行亲子游戏活动, 我们制定好了方案, 就和幼儿一起排练节目。孩子们个个像小大人一样认真训练, 饿了、渴了都无所顾忌地喊着要吃要喝, 很是天真。和孩子们在一起真的很快乐, 我也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有时孩子们不经意地喊一声“妈妈”, 我的心里总是甜甜的。再之后的日子就是边学习边运用, 以教室为教研基地, 以幼儿为教研对象, 边教边研, 及时进行反思。我建立了幼儿成长档案, 把幼儿每天的较大变化记录下来, 总结他们的变化原因。对一些有潜能的幼儿多加照顾, 多给他们机会, 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快乐, 从中找到自信, 健康快乐发展。到期末, 孩子们有了很大的变化, 家长也高兴地和我谈着孩子的进步, 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喜悦, 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 我也很有成就感。

三、那段肩负责任的日子

第二年, 教体局聘任我为第三幼儿园园长, 负责新建、组建幼儿园。初出茅庐的我又得重新适应新环境。年初, 由于北方的气候较冷, 不适合建筑, 我就带着业务园长外出考察学习。我先后到过华东实验幼儿园、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南京师范幼儿园、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西安黄河幼儿园、西安石油大学幼儿园以及银川一幼、二幼、三幼、五幼。每到一处, 我就硬件建设、幼儿园的规程、流程进行学习, 带着问题去观察, 从办院理念、目标、中短期规划到环境创设、办公区、活动区的设计及物品摆放等等, 虚心学习, 向人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白天考察, 晚上整理资料, 细心对照这几所幼儿园的共同处和不同处。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 对幼儿的影响极大, 我下决心把从外面学到的东西和本地资源结合起来, 办一所比较满意的幼儿园。这次的外出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 积淀了幼儿园文化知识, 更让我认识到幼儿园就是园长的作品。

基建开始动工, 我既搞协调工作, 又做监理工作, 观察图纸, 熟悉结构。不管晴天雨天, 我总是第一个到工地, 抓质量, 促进度, 保安全, 天天如此。有时我觉得自己实在很累, 但也很充实, 也懂得了权力有多大, 责任就有多大的道理。

新建一所幼儿园容易, 管理一所幼儿园很难。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学校生源的保障。为此, 在即将面对的幼儿园管理上我打算从六个方面着手做起:1.树立素质意识, 素质是办好一所幼儿园的关键。2.目标意识, 目标是办好幼儿园的主要途径。3.安全意识,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4.服务意识, 要多干实事, 切忌指手画脚。5.法制意识, 用法律保护自己。6.创新意识, 思想活跃, 形式多样。

幼儿园教师成长 篇8

幼儿园, 21年来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它的实际意义, 因为父母两地分居, 自己从小就被寄养在祖父母和亲戚家里, 直到上高中才来北京和父母团聚;而高中毕业四年, 参加了四次高考, 也没想到报考与幼儿有关的专业, 且直到考广播学院时, 在考前一个月才分清文理而弃理从文, 才开始学习文科知识, 所以在广播学院广播专业的初试、复试、专业考试三试合格之后的文化课考试时, 见到史地的试卷, 自己眼前一黑败下阵来, 那年广院招生30名广播专业的学生, 3000人报名, 通过三试的人只剩下40名, 而我在这40名之中与我喜爱的广播专业擦肩而过。

高考失利后, 在“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鼓励下, 我督促自己不要忘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 因为无论自己将来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 文化知识将会是一块奠定自己立身于社会的基石;所以, 在我选择职业的时候就以与文化知识贴得是否较近为标准, 而在“八大员”中选择了幼儿园里的保育员, 这才真正体验到了幼儿园的生活。

当我第一天到幼儿园报到时, 一幅美好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一位怀抱手风琴的老师弹奏出悦耳的琴声, 孩子们边歌边舞, 手拉着手围绕着老师兴高采烈地踏着老师琴声的节奏唱着跳着, 不亦乐乎……;我立即想到, 我自己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来面对这样一群如小精灵一般的孩子们。我懂什么, 我会什么, 我有什么样的资格来做孩子们的老师呢?

于是, 带着这样的自问我出发了, 踏上了一条当时还鲜有人走的道路——边工作边求学, 使自己从一个幼儿教育的外行, 通过学习专业知识逐渐了解了有关孩子的生理、心理及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理论, 使自己懂得了什么是孩子, 怎样与孩子交流与沟通, 如何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 怎样努力做到“遇物则诲, 择机而教”。

20几年的幼教工作经历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深切的体会, 那就是:爱是教育的基石, 我爱每一个孩子。就像一位教育家所说:“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感情, 她总是在创造奇迹, 创造新的人, 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 班上有一位智弱的儿童, 大班的年龄却仍会拉尿在床上, 我爱清洁, 但我更理解这样的孩子, 因为正常的智力水平是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 如果儿童有智能障碍, 就会出现种种适应不良现象。这样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充分重视和细心爱护的话, 其本身的病情就会加重。遇到这样的儿童, 我的心会比他们更痛苦, 我更加责备自己为什麽不具备把他们从痛苦之中拯救出来的能力, 而只能用我才疏学浅的微弱之力换来他们一时的笑脸。

这更激励了自己不倦的求学精神, 边师于书本, 边师于同行, 边师于实践。在书本中我学到了系统的理论知识, 在埃里克·H·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8阶段理论”中, 我认识到, 我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 这8个阶段不仅与我个人的成长密切相关, 更与我从事的这项工作密切相关, 因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 0—7岁的孩子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心理发展, 即:0—2岁的“信任感对怀疑感阶段”;2—4岁的“自主性对羞却或疑虑阶段”;4—7岁的“主动性对内疚阶段”。而0—7岁的年龄也正是我们学前教育所关注的年龄段。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自己能够掌控的成长阶段就是第七和第八阶段:25—50岁的“繁殖感对停滞感”和50岁以后的“自我完善对失望的阶段”。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兴趣取向和选择社会价值取向, 以使自己获得体验着关怀实现的繁殖感和体验着智慧实现的自我完善。而对于我们幼儿教师而言, 个人的成长与幼儿的成长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年龄幼小的孩子, 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有赖于我们成人为他们构建的环境。正如我的一位同行在一首诗里所描写的那样:“孩子是一条河, 我们在不断变幻的色彩里泊出希望的涟漪——”。

是的, 那是一群不肯离开家长的怀抱走进集体生活的孩子们, 我会一一地去拥抱他们、安慰他们、抚慰他们幼小的心灵, 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去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因人而异细心抚平幼儿的情绪, 打消幼儿的分离焦虑及不安全感, 很快, 一群流泪的孩子就会成为我的笑眯眯的宝贝, 如童话中的小矮人般追随在我的身边, 他们一个个天真可爱、摇摇摆摆的身姿融入我的心田。他, 一个不寻常的孩子, 3岁了, 很少说话, 从不主动和身边的同伴及成人交流。他对新的环境没有任何特殊关注, 只对机械物品或能够摆动的物品有兴趣, 他充满着探索的欲望。我把他视为一个小小“科学家”, 主动呼唤他的名字, 留意观察他的举动, 在确定没有不安全因素的情况下, 任由他的探究随处而至, 以便找到和他交流与沟通的契机, 并通过自己掌握的相关“游戏疗法”知识给予他适宜的引导。他, 一个有着突出特点的孩子, 4岁了, 却不知自己叫什么名字, 不会用他这个年龄通识的方式与同伴及成人交流, 但却知道14+14=28, 歌曲、音乐过耳能详, 行为极具个性。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 我为他制定出家园共育的方案, 并和家长达成共识。她, 一个特殊的孩子, 5岁了, 走起路来时常会自己绊倒自己, 眼神木讷, 口齿含混, 我便从体育锻炼入手, 针对她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康复方案, 并引导家长配合,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竭尽全力。

在这个幼儿园里, 一位身着工作服, 一头短发中不经意间露出几根白发的, 精神抖擞不让青年的中年教师, 就是我, 是由那个21岁的女孩儿历经24年的打磨后而成的今日的我, 一个能够承担着园内早教工作与英语教学工作于一身的如今的我。当我用中英文对照着给亲子班的孩子们讲故事时, 家长们信任的目光和孩子们渴望的的眼神给予我鼓舞和激励;当我熟练地使用着电脑, 使用着电脑中的英语课件为英语班的孩子们备课和教学时, 我感到自己又年轻了许多。

今天, 幼儿教师已是我从事多年的职业, 而使自己成为这一职业的专业化教师, 却是我多年来努力的终极目标。通过多年的实践使我理解到, 职业的专业化就是指一门职业需要特殊的知识、技能, 需要经过系统学习和锻炼才能胜任。我们幼儿教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主要包括:观察和把握幼儿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制定和实施针对性教育方案的知识与能力、为幼儿奉献爱心的情感与意志。

幼儿园教师成长 篇9

关键词:男教师,专业化成长,关注,促进,方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男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首先,我们经过观察、问卷等方法,进行了“男教师在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中的优势与不足”的分析研究,发现男教师对幼儿教育理念,特别是对《纲要》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贯彻《纲要》促进男教师转变教育理念,让男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成为促进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第一步。其次应组织男教师学习培训。其中应以园本培训为主,可采取“外出观摩”、“专家讲座”、“开放式讨论”、“自主学习”、“参与式学习”、“自我反思”、“向名师学习”等形式进行,并注意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明确《纲要》蕴含的教育理念。例如,就“幼儿主体”、“教师主导”,如何把握这一问题,我们请两位男教师上同一堂课,组织男教师进行听课———评课,组织观摩讨论,让男教师在相互评价、讨论中加深体验。

二、创造性教研活动是促进男教师专业成长的渠道

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是男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内容不一定是男教师们需要和感兴趣的,不能代表男教师的心声。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男教师在语言组织方面不如女教师表达得清晰明了,因此,我们针对“如何优化幼儿园男教师体育活动语言组织以及教育策略”进行了教学研讨,真正帮助男教师解决实际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其次,我们要求每学年男教师完成:一月一篇教育随笔、观察笔记、活动反思;学年一篇论文等。从完成的效果看有很多男教师存在认识浅、领会不深的问题,究其原因很容易发现男教师平时的观察、记录非常粗疏。于是我们鼓励男教师查找资料相互传阅,寻找机会外出培训。

再次,我们鼓励男教师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幼儿园体育课程编写工作,提高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过程为:讨论编制课程的原则、目标、内容、活动的类型———课题组收集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设计所有相关的活动。为了让男教师对案例研究有正确的了解、认识,我们认真收集资料,组织男教师学习、讨论,分析教育案例、案例研究、案例教学的关系,学期结束让男教师交一份心得体会和教育案例。男教师每天与幼儿在一起,从问题出发,仔细地观察→做观察记录→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反思→实践→观察→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反思→实践→观察……如此循环往复,及时地把发生在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生动而有趣的故事记录下来,逐步使自己由实践者向研究者靠近。

我们还采用主题式研讨催化男教师专业成长。活动前一周由组长根据与男教师交流的情况,选择好主题,并通知成员做好围绕主题研讨活动的准备工作。活动要求每位男教师在研讨中必须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研讨,保证让每个男教师在相互研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习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减少盲目性。幼儿园还利用常规性的教研活动来促进男教师的发展。如,每学期的评教评学活动、技能大比武、课件制作培训等。还积极鼓励、帮助男教师参加业务竞赛活动。

三、课题研究是男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我院针对男教师的特点开展了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男教师体育活动组织策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解课题研究任务,形成了多个子课题。如,《幼儿园男教师对幼儿的影响的研究》《优化幼儿园男、女教师体育活动形式的研究》《优化幼儿园男教师体育活动语言组织以及教育策略的研究》等。并让男教师也参与子课题的研究,男教师既是被研究者,也是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极大地调动了男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就共性问题组织男教师讨论,让男教师在集体反思中改变教育教学策略。课题组成员有计划地随堂听课,与实验班男教师共同讨论、分析,制定改进的策略,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并以此来推动第二轮的尝试与研究。

四、改变管理者的定位,增强男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力

幼儿园教师成长 篇10

初任教师又被称为“新任教师”“新手教师”“新教师”。初任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关键期。本文所指的初任教师是指完成了职前师范教育或非师范类教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受聘于某个托幼机构,从事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一至三年的缺乏实践经验的正式编制或临时编制的新手教师。[1]

笔者从事多年的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接触来自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园长。在一次交流中,一位园长说,自2011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各地新增了许多幼儿园,幼儿园新任教师的数量迅速增加,很多幼儿园是新房舍、新教师、新幼儿。因此,园长面临着全幼儿园都是新手教师的情况,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幼儿园初任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园长面临的主要困惑。

笔者通过调查10省500余名幼儿园的初任教师,发现他们在入职初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职业理解的浅显性

关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性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需要注重保教结合,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等。

在实际调查中,有的初任教师对于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性质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有的初任教师认为,“幼儿园教师容易做,就是教幼儿唱歌、跳舞、画画”。还有的初任教师认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就是教幼儿算算数、认认字,自己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够用了”。当问到初任教师如何做好保育工作时,他们说,“那些吃、喝、拉、撒、睡的工作应该是保育员的事,自己也不会做,没有当过孩子的妈妈”。在访谈一位初任教师,你认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是怎样的,她说“我觉得幼儿园教师挺好当的,幼儿园的老师会唱歌、跳舞、画画就行了,我是学习音乐教育的,唱歌、舞蹈在师范院校都学过,小的时候也学过画画。我觉得自己懂得多,学得多,就能教好幼儿。觉得幼儿也不需要教太多的知识,在大学里学过的知识教育幼儿够用了,觉得自己能做好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初任教师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理解是浅显的、片面的,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熟悉、理解、把握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与价值。

2.专业身份的模糊性

幼儿园教师是不是教师?幼儿园教师是不是专业人员?对于这样的问题,在访谈中,每个初任教师的回答是不一样的,有的初任教师认为幼儿园教师是教师,又不是教师,他们认为自己的身份是“保姆”和“阿姨”。有的初任教师认为,在社会上,很多人看不起幼儿园教师工作,认为他们学历低、待遇低,并不是专业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初任教师认为幼儿园教师是教师,也是专业人员,而且必须是专业人员,才能做好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但是,也有部分初任教师存在专业意识淡薄,工作热情不高,对自己的专业身份认识模糊。他们普遍存在无编制、无职称,无保险、无保障、无归属感、待遇低的处境,在待遇上与有正式编制的教师存在差距。

在调查中,一位初任教师在幼儿园工作6年了,没有转为正式编制,但是她一直很喜欢做幼儿园教师工作。她说:“我在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我很喜欢幼儿,觉得自己的性格也很符合做幼儿园教师,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家长认可我的工作,孩子们也喜欢我,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感,虽然没有编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考个正式编。”

初任教师的身份是否是专业教师,直接影响初任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会影响其对自身专业身份的认可度。因此,从国家层面应保障初任教师的专业地位、待遇,端正其职业认可度,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3.专业知识的缺乏性

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是初任教师胜任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要前提。所谓专业知识是被幼儿教育实践证明的,用来指导幼儿园实际工作的知识。幼儿园初任教师要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以支撑教师顺利开展保教工作。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依据《专业标准》,初任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很多初任教师刚刚从大学或高师毕业,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初任教师对幼儿保育教育知识的掌握好于通识性知识和幼儿发展知识,对于多数初任教师来说,幼儿发展知识较为缺乏。幼儿发展知识包括有关幼儿法律法规知识、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知识、研究幼儿的基本方法知识、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策略知识、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等方面的知识。其中幼儿的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了解较少。早在19世纪初期,人们开始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即幼儿保育教育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知道如何教的知识,即促进幼儿发展的知识。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L.S.Shulman)提出“学科教学知识”。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一种可教性的学科知识,它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以最佳的方式呈现图解、举例、解释和示范等,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所遇困难的了解,以及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对策。[2]

幼儿园初任教师掌握的知识,多是理论性知识,缺乏实践性知识,对于如何促进幼儿发展的策略知识与方法比较缺乏。因此,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在加强初任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性知识的学习与指导。

4.专业能力的薄弱性

专业能力是初任教师从事保育教育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与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外在行为体现。依据《专业标准》,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初任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在实际调查中,初任教师在随机教育能力,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的能力,观察、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与社区、家长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激励与评价以及反思与发展的能力等方面都比较薄弱。

休伯曼(M.Huberman)将入职期视为初任教师的摸索期,初任教师处于求生存的适应期。由于在入职初期,课堂环境复杂和不稳定,初任教师连续失误,教学方法不灵活等,他们经常会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学工作。[1]刚刚参加工作的幼儿园初任教师,面对较为陌生的环境,面对琐碎的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往往感到很茫然,遇到事情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尤其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不能把握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指导。初任教师在合理设计游戏活动、教育活动方面,不能够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而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和活动空间。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往往忽视幼儿的发展水平,盲目地设计目标,教学方法脱离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在与家长沟通方面,还存在胆小、不自信,缺乏沟通的技能技巧。在激励与评价幼儿时,不能及时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做出适宜的判断。在反思与发展方面,往往出现不会反思或找不准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促进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

初任教师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用人单位要关注、支持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其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空间,促进他们专业成长。同时,初任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

1.开展园本培训,拓展初任教师的专业视野

在访谈中,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多数初任教师认为,通过培训的方式能够拓展他们的专业视野,尤其对于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初任教师,更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例如,有的初任教师是学习历史、音乐、英语、体育、传媒专业的,还有的初任教师是非教育专业的。幼儿园开展园本培训是基于本幼儿园内部,符合本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而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开展培训时,要考虑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适宜性,也要考虑园本培训的实效性,也就是说,通过园本培训,拓展教师的专业视野,丰富教师专业知识,解决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培训主体方面,培训者可以是园长、骨干教师、学前教育专家或者其他行业的专家人士。在培训内容方面,包括学前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或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结合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需要,请一线的优秀教师做经验交流,给初任教师最直观、最需要的培训。例如,在加强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可以请特级教师做专题经验报告,以其实际的工作经历,引导初任教师树立爱童、爱岗、敬业的精神,端正择业动机,正确认识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在培训形式上,不仅仅局限于专题讲座,还要有主题沙龙、经验分享、观摩研讨、现场工作坊等形式。在培训实效上,要拓展初任教师的专业视野,丰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初任教师更好地适应工作,提高保教质量。

2.搭建展示平台,提升初任教师的专业能力

提升专业能力是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初任教师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与期待。此时,要搭建各种平台,充分调动初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满足初任教师成长的需要,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其专业成长。幼儿园通过开展演讲比赛、才艺展示、教学观摩、微型课题等活动,为初任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例如,幼儿园新学期开展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评比活动,在此活动中,初任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多种材料,为幼儿创设优美的环境,在环境评比中,幼儿园设立各种奖项,如创意奖、美化奖、特色奖等。在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评比中,初任教师在师傅或者年级组长的帮带下,设计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大胆展示。在活动之后,初任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书写教学反思日志,在全园展示板上展示,家长们看到自己班的教师撰写的教学随笔,给予赞扬,也提高了家长对初任教师的认可度。幼儿园还可以搭建才艺展示的平台,例如,利用“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端午节等各种节日,开展演讲、歌舞、乐器弹奏、手工创意、儿童戏剧表演等活动,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展示教师的才艺,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3.发挥园长的引领作用,激发初任教师的工作热情

幼儿园是初任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任职场所,对于初任教师来说,任职单位的环境、领导、同事、幼儿、家长、课程以及考核评价等因素都对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产生影响。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园长引领对初任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访谈中,有的初任教师对园长的印象很好,认为园长对她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为园长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她的成长,给予她专业上的引领,帮助她设计观摩活动教案,推选她参加各种比赛,她的工作积极性非常高,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成就感。也有的初任教师因工作中的某件事受到园长的批评,总觉得委屈,失去工作热情而离职。学者戈白文认为,多数初任教师在刚接触学校工作时,由于缺乏校长的援助和支持而感到困惑重重。希望校长能将初任教师介绍给全校的职工,以便于得到更多的帮助与指导。并希望校长能走进班级,了解自己的教学,能及时得到校长的评价与认可。[3]

心理学与职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初任教师的指导教师与其他行业的教练、师傅的角色一样重要,尤其在第一年的教学中获得支持与指导,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园长要走近初任教师,关心她们的生活及专业上的发展,尽量减轻不必要的工作负担,适时指导,引领初任教师成长。同时,幼儿园也要为新教师搭配师傅,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手把手带教,引导初任教师更快地熟悉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尽快转变角色,提高教学技能。

4.鼓励自主学习,提高初任教师的职业素养

《辞海》中对“自主”的解释是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 美国学者罗杰斯(Rodgers)和莱斯利(Leslie)认为,自主是建立在个体尊重自己和他人基础上的,自主的行为是一种自愿自发的、自我选择的、自我控制的,为之负责任的行为。[4]目前,幼儿园初任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不高,需要初任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与实践,走自主专业发展之路,塑造初任教师的职业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用自己的实际教学行为提高职业社会地位与声望。

国内外众多学者提出教师是学习者的概念,强调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学习的过程。[5]舒尔曼(2004)等人提出教师发展和学习的特征包括愿景、动机、理解、实践和反思。教师学习应该致力于认知、性向、动机、表现和反思这五个范畴的发展。[6]

幼儿园要鼓励初任教师自主学习,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初任教师要主动向园内有经验的资深教师请教,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还要主动观摩骨干教师的教学活动,虚心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幼儿园要建立教师QQ群,群共享里收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案、教师随笔、家长工作经验、学前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内容,供初任教师随时下载学习。初任教师还要加强自我反思,及时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坚持写教师随笔,记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成长收获,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师成长 篇11

关键词:幼师专业成长 儿童发展 发展现状 学习模仿 教育理念 创新 反思 案例

一、教师专业成长与儿童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从一个“普通人”变成“教师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是教师为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而接受相关专业训练同时自身不断主动接受学识的洗礼,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与进步的过程。如今,幼儿教师任职的门槛降低、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与现实脱节、幼师职前基本文化素质偏低等因素造成幼儿园教师总体综合素质偏低,极大一部分教师缺乏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意识,对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怎样达到自己的目标、目前自己处于哪个位置与水平等问题往往是模糊不清的,甚至很多幼师从未考虑过这些问题。因此幼师在工作与行为上只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自己的追求,发展被动便司空见惯。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因而全社会都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格外关注,人们希望为儿童提供最好最完善的发展资源,而幼师便是其中这些资源的尤为关键的一部分。可以说,将儿童成长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挂钩并不奇怪,毕竟儿童是国家发展的将来主力军。只有儿童健康成长,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才有一线生机。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儿童的发展还有很多地方尚待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对于儿童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在这个阶段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这个时期的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尤为关键,而作为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的幼儿园教师来说,肩负的这一重任绝非被动得完成任务这么简单。幼儿园教师承担着指路人的角色,幼师正确成长方向的引导可以防止儿童在成长道路上偏离正确的轨道。就这一点看来,幼师的责任绝不容许懈怠。

幼儿园儿童的模仿学习能力都非常强,身边的人或事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父母、老师、朋友,无一例外。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耳濡目染,因而幼儿园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非常重大。如果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普遍偏低,那么势必对儿童发展产生不可磨灭且不可估量的坏的影响。例如:如果一位老师语言不雅,行动粗鲁,动辄脏话或谎话连篇,幼小的孩童们因为没有道德辨识能力必然受到这一不良影响,很可能学习模仿这些行为,即使这些都是不对的。相反,如果幼师们讲文明,讲礼貌,孩子们的学习对象便是好的。

三、关注幼师本身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引导,先进的教育理念可能听着有点高端玄乎,但是它是教师通过不断的阅读与倾听而积累形成的,无论是书籍还是讲座,抑或是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或教研活动,相信教师们都可以从其中收获颇丰。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省视自身的观点与理念,再与他人之理想与信念相对比,汲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得到提升。当然,教育实践中也会有很多问题会凸显出来,而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总能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例如: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讨论“园本”课程。有位青年教师把“园”当成是“原”字。可见这位教师只是听到有“园本”课程,没有追根求源去理解“园本”课程的理论内涵,更没有脚踏实地去挖掘其根本意义。在这一背景之下,开展对什么是“园本‘课程、怎样实施”园本“课程便显得非常有必要。讨论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便对”园本“课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对自身存在的浅尝辄止的教学态度产生反省,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每位教师的理论水平差异大,这并不奇怪,也无可厚非,毕竟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环境相差各异,但是这也启示了我们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十分有必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彼此帮助,彼此提高。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检验自身已有的理论,调整自身不适宜的教育行为,增长自身的教育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师专业水平。如:毋庸置疑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主题的选择与实施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教师们如果能积极开展讨论,各抒己见,那么,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讨论过程中,一些有价值的教育观点能迸发出来,这些教育观点是值得教师们再三斟酌与吸收的。并且,教师们的理论知识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优秀的教师擅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们会借鉴与利用外界信息来达到提高自身教育技能的这一目的。其中,优秀的教案或案例便是他们的“猎物”之一,这些“猎物”会使教师们不由自主得走进优秀教师的教育境界,对他们优秀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审视,反思之后“收入囊中”,成为自己的“财富”。如:一位教师在一本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大班音乐活动的教案,这一教案介绍了一种用分步骤图谱填空的形式,教幼儿熟悉旋律。这位教师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很好,便将这种教育手段迁移到小班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旋律,理解歌词。结果是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很快便学会了歌谣。这一案例充分表明了借鉴与创新对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重要作用,这对幼师们无疑是个很好的榜样和示范。

参考文献:

[1]林少杰.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评价改革.

[2]吴天钧.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浅谈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 篇12

为此, 笔者从优化管理模式入手, 浅谈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几点看法。

一、重乐学, 促博知, 管理搭建平台

所谓“乐学”, 是指教师愿意学习, 热爱学习, 主动学习, 积极主动了解当前课改的相关精神, 以提升自身的教育素质。一个学习型的幼儿教师深知“知识就是力量”, 因为幼儿的生活五光十色, 幼儿的视角包罗万象, 专业教育者需要专而博的知识, 专保教, 博各域, 才有可能为幼儿一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首先应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 为教师的学习创设必要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比如, 利用幼儿园角落创设温馨的“教师阅读区”或开辟专门的“教师阅读室”。为教师订阅必需的专业书籍并投放一定量的百科图书, 供教师查阅。

其次, 注重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教师搭建提升专业素质的平台, 在创造外在机会与条件的基础上, 激发教师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帮助教师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进而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例如:借助开展“教坛新秀”“教师六项技能竞赛”等活动, 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基本功水平。通过开展“示范性幼儿园开放周”活动 (即在一段时间内, 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同时开放, 集中展示各自的办园特色和优势, 供幼教同行观摩。) 以此增进各个园所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互动, 也让广大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 选择参观学习的园所, 有针对性地往特定的专业方向迈进。

二、重敏学, 促善思, 管理挖掘合力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教育管理者应该深刻认识到在鼓励教师树立新型教育理念的同时, 必须更多地挖掘教师的创造潜能, 加强反思性教学的研究, 以让教师更为深刻、客观地认识幼儿, 寻找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方法, 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引导教师学会观察幼儿, 探索观察、记录的有效方法。

幼儿园应以《纲要》精神为指导, 不断提高教师观察幼儿, 分析幼儿的能力。鼓励教师注重观察幼儿, 改进记录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深入观察幼儿的基础上, 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之所在, 以求更确切地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使观察记录成为教师制定教育计划和策略的第一依据。

2. 引导教师正确评价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纲要指出:对幼儿评价的过程, 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自己教育实践的过程, 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其自我成长的过程。教师了解关于幼儿发展和学习的知识掌握和运用的如何, 对于教师制订和执行课程计划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对教师评价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通过评价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可以发现自己制订的教育计划与目标情况, 自己所确定的教育内容、方式以及安排的教育环境情况, 这可以促使教师再学习, 了解关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知识, 更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

3. 做好资料的筛选和积累工作。

一个好的教师应是一个具有独立判断力和思考力的人, 是一个能够对照自己工作自觉进行反思和探索的人。因此, 引导教师能认真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以深刻领会课改的精神, 通过实践积累经验, 互相交流, 在资料的积累上达成共识, 有助于教师更完善、更全面地认识课程和教学的实质。

4. 在沟通、互动、分享中强化教师合作反思意识。

教师间的合作研讨不仅可以增进教师彼此间的了解, 还能强化教师的合作意识, 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管理者作为合作群体的一员, 应努力创设合作式研究的情境, 为发展教师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搭建平台。例如, 在观摩活动后的研讨中, 要求教师把关注点集中在对教育行为的分析、研究上, 对研讨发现存在的问题, 组织教师进行再实践, 形成在实践———反思———再实践中解决问题的习惯。可以说, 这种合作式研究注重发挥群体的力量与智慧, 集思广益, 相互交流, 不仅使教师开阔思路, 从多角度去思考和研究问题, 而且使教师在正反经验共享中, 强化了合作研究的氛围和探索过程。可以说每一次教研活动后, 都使大家感悟到集体的力量是坚不可摧的, 在一次次的感悟中, 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调整, 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三、重创新, 促改革, 管理实现价值

所谓“教学创新”, 是指教师应用教育教学活动的新趋势来改变以往的观念,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培养创新型人才, 以适应教育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探求教师“教学创新”之路, 管理上应给教师更多的创造空间。

1.鼓励教师打破原有课程内容的旧模式及传统的思维方式。变死备课为备活课, 尊重教师的相对独立性, 通过自研、互动、交流等过程, 鼓励教师在计划制定上大胆创新,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肯定教师的自我价值观, 逐步引导教师发展。

2.教研组开展教师教学推优活动, 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研究的热情和主动性, 使教师的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 积极为教师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空间。

3.坚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围绕幼儿园课题,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结合课题的开展, 实现科研“催化剂”的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

上一篇:教学中的点拨作用下一篇:循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