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光对身心的影响

2024-09-07

设计中光对身心的影响(通用8篇)

设计中光对身心的影响 篇1

工作环境是指人在生产活动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微气候、光、色彩、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群体协作、人际关系、安全文化、风俗传统等文化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对人的身心和安全产生影响。例如, 不良的工作环境, 会对人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 引发作业者的不安全行为, 造成其工作失误甚至酿成事故。因此, 对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优化设计, 尽可能消除不良环境对作业者的心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干扰, 保护作业者的健康与安全, 是安全工作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下就自然环境中的微气候、噪声、振动对人身心的影响以及管理对策等, 加以介绍。

微气候的影响及优化设计

微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工作环境中的气候称作微气候, 它包括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 (风速) 和热辐射。微气候对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具有重要作用, 是决定人的作业效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1.工作环境中的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工作环境中的温度不仅取决于大气温度, 还受太阳辐射和作业场所中热源 (例如冶炼炉、化学反应锅等) 的影响。工作环境中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一定影响。人在高温环境下, 出汗量增加, 水盐代谢加快, 进而导致血输出量增加, 脉搏加速, 胃液酸度下降, 消化液分泌量减少, 使消化吸收能力受到抑制;此外, 高温环境还对中枢神经具有抑制作用, 使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减弱, 影响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 进而在心理上使人产生烦躁情绪。中暑和热衰竭是高温作业中的易发病。而人在低温环境下, 体表温度降低, 皮肤、血管收缩, 流至体表的血流量下降甚至完全停滞, 以致引发组织冻结, 造成局部冻伤;低温环境还会引起人体全身过冷, 导致皮肤苍白、脉搏和呼吸减弱、血压下降, 以及血量、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引起凝血时间延长;低温环境还会影响手的灵巧度和双手的协调动作, 长时间暴露于10℃以下, 手的操作效率就会明显降低;此外, 低温环境还会导致神经兴奋与传导能力减弱, 出现痛觉迟钝和嗜睡状态, 进而在心理上使人产生紧张及不安情绪。

2.工作环境中的湿度对人体的影响。

工作环境中的湿度取决于工作环境中水分蒸发和蒸汽释放, 它以空气的相对湿度表示, 其相对湿度在80%以上为高气湿;低于30%为低气湿。空气的相对湿度通过影响人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 进而影响人体的温热感。在高温环境中, 如果相对湿度超过50%, 人的汗液蒸发功能就会显著降低, 感觉闷热;如果相对湿度低于30%, 就会使人呼吸道粘膜干燥, 感觉不舒适。在低温环境中, 如果湿度过高, 空气水分会从人体吸收部分热量, 人会感觉阴冷。长期的低温高湿环境, 容易导致关节疼痛等疾病。

3.工作环境中的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影响。

工作环境中的气流速度不仅受外界风力的影响, 还受室内外温差的影响。室内外温差愈大, 产生的气体对流就愈大。气流速度主要影响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 也对人的工作舒适感等产生影响。

4.工作环境中的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工作环境中的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及一部分可见光。太阳及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热源均能产生大量热辐射。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 周围物体的表面会向人体辐射散热, 称为正辐射。相反, 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 人体表面则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 称为负辐射。正辐射有利于人体吸热取暖, 负辐射有利于人体散热降温, 但在寒冷季节负辐射容易使人受凉、感冒。

微气候与安全

不适的微气候会造成不佳的心理状态, 会使员工的责任感和生产积极性受到消极影响。另外, 不适的微气候造成体能下降也会使员工工作力不从心。研究表明, 最佳的工作环境温度是20℃左右, 这时作业效率最高, 出错率最低;当环境温度低于15℃或高于25℃时, 人的思维和体力就开始受到影响, 会出现作业效率下降、出错率增大的现象;当气温高于30℃左右时, 人的心理状态逐渐变差, 如出现烦闷、心慌意乱;当气温达到50℃时, 人体一般只能忍受1 h左右。环境温度对作业效率和相对差错率的影响见图1, a为对作业效率的影响, b为对相对差错率的影响。

微气候环境的优化设计

高温环境作业的优化设计主要从技术、保健和生产组织3方面进行。

1.技术措施。

主要有隔热、散热和排热等措施。隔热主要通过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和屏蔽热源来实现;散热主要通过降低湿度和增加气流速度来实现;排热主要通过换气和释放冷气来实现。

2.保健措施。

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者大量出汗, 应及时补充适当的水分与盐分, 以免引起脱水或水盐代谢紊乱;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高温作业的工人, 在作业时应穿戴耐热、导热系数小、透气性好的防护服;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 人的热适应能力有较大差别, 患有心血管器质性病变、高血压、溃疡、肺、肝肾等病患的人, 不宜高温作业。因此, 企业应对就业人员进行就业前的适应性检查。

3.生产组织措施。

高温环境首先是要合理安排工作负荷。在高温环境下作业, 工人不得不放慢作业速度或增加休息次数来维持肌体热平衡。因此, 应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和休息的时间, 并通过技术措施, 尽量减少高温条件下作业者的体能消耗。其次, 要合理安排休息场所。作业者在高温作业时身体积热, 需要适时离开高温环境进行休息, 恢复热平衡机能。企业为高温作业者提供的休息室中的气流速度不能过高, 温度不能过低, 否则会破坏皮肤的汗腺机能, 温度在20℃〜30℃之间, 最适用于高温环境作业下身体积热后的休息。而对于新上岗或重新从事高温作业者, 应给予一定的适应时间, 使其逐步适应高温作业环境。最后, 企业还可以把员工的工作环境涂着冷色, 这样会给作业者带来清凉的感觉, 能起到心理降温作用。心理降温常见方法还有做深呼吸, 想象美好的事物等。

低温环境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从技术、防护和提高工作负荷3方面进行。

技术方面主要是做好采暖和保暖工作;个体防护方面, 低温环境中, 作业者应该穿热阻值大、吸汗性好、透气性强的御寒服装;提高工作负荷, 可以使作业者降低寒冷感。但应注意及时补充高热值的饮料、食物以及工间休息。此外, 员工工作环境应涂着暖色, 会给作业者带来温暖的心理感觉。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及优化设计

噪声是指由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声压级的声音杂乱组合而成的声音。在现代生产生活中, 噪声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

影响

1.噪声对生理的影响。

噪声能够对正常语言进行掩蔽, 影响人的听觉和对危险信号的觉察;噪声还会引起脉搏加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供血减少、毛细血管收缩, 以致引起新陈代谢的破坏和血液成分的改变。如果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中, 会使胃的正常活动受到抑制, 导致胃肠炎和胃溃疡发病几率升高;90 d B以上的噪声可以造成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压不稳、肠胃功能紊乱等。此外, 噪声还影响人的视觉功能, 造成视力下降, 蓝绿色视野增大, 红色视野减小。

2.噪声对心理的影响。

噪声影响人的情绪, 使人紧张、烦躁、生气、多疑和易怒, 以及使人更加具有侵犯性;噪声会干扰、分散人的注意力, 意外的强噪声会惊扰人的注意, 使正在进行的活动和思路瞬间停止;高声压级噪声会使人的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调及脑功能紊乱, 还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压制, 改变其血压, 导致烦躁、幻觉等。

噪声与安全

噪声不但影响作业效率, 同时也影响工作质量和安全。

1.对于需要高度技巧、精力高度集中的工作, 噪声会影响人的注意力和思路, 从而引起差错、降低作业效率;而对非常单调的工作, 中等强度的噪声却像一只闹钟, 反而会产生有益的效果。

2.对于需要经过学习后才能从事的工作, 噪声将会降低工作质量;对于不需要集中精力进行的工作, 人会对中等强度的噪声环境产生适应, 但要保持原有的生产能力, 需消耗较多的精力, 从而会加速疲劳。

3.强噪声环境能够遮蔽危险报警信号和交通运行信号, 易诱发事故。

噪声作业环境的优化设计

1.噪声源的控制。

消除与降低噪声首先应选择低噪声的设备, 选用噪声小的材料, 或通过改善生产工艺, 改进机械产品设计, 合理设计传动装置等方式, 使噪声源产生的噪声强度减小。另外, 封闭噪声源或调整噪声源方向也是消除噪声的有效途径。封闭噪声源一般利用隔音材料、隔音间、隔音罩将产生噪声的机器密封起来;调整噪声方向一般将噪声出口指向天空或旷野。

2.噪声传播的控制。

首先, 全面考虑工厂的总体布局, 将噪声车间设置在远离行政办公场所与居民区, 并在车间周围建隔声墙、防护林、草坪, 在建筑物内墙、天花板、地面等处装上吸声材料。

其次, 控制噪声传播的途径主要有隔声、吸声、消声、隔振和阻尼。隔声就是利用隔声性能良好的墙、门、窗、罩等, 把噪声源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 也可以把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 例如, 建立隔音操作间、休息室等;吸声就是利用玻璃棉, 矿渣棉等多孔材料做成一定结构, 安装在室内墙壁或吊在天花板上, 吸收室内的反射声, 或安装在消声器或管道内壁上, 增加噪声的衰减量;消声就是在产生噪声的设备上安装消声器, 消除机械气流噪声;隔振与阻尼隔振就是在机械设备下面安装减振器或减振材料, 以减少或阻止振动传到地面, 常用的减振器有弹簧类、橡胶类、软木、毡板、空气弹簧和油压减振器等。减振阻尼就是用阻尼材料涂刷在薄板的表面, 以减弱薄板的振动, 降低噪声辐射。常用沥青、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做阻尼材料。

3.个人防护。

护耳器是个体防护噪声的常用工具, 种类有耳塞、防声棉、耳罩、帽盔等。

4.音乐调节。

与噪声相反, 音乐能减轻作业者的精神紧张, 缓解工作的单调感和精神疲劳, 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安全。1921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盖特伍德 (E.L.Gatewood) 博士曾成功利用音乐提高了建筑工人的制图作业效率。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及优化设计

振动是指物体沿直线或弧线经过某一平衡位置的往复运动。在生产生活中, 不仅接触振动的作业很多, 振动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危害也十分严重。

影响

1.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振动影响人的视觉认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操作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长期接触强烈的振动, 人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新陈代谢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会出现诸如晕眩、呕吐、恶心、平衡失调等现象;强烈振动能造成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 当振动频率和内脏的固有频率接近时, 还会造成内脏损伤。

2.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对刚超过感觉阈的振动, 人们一般并觉得不舒适, 多数人是可容忍的;当振动强度大到一定程度, 人就感到不舒适, 但这时对生理并没有影响;如果振动强度进一步增加, 超过疲劳阈时, 人的精力、注意力、作业效率都会受到影响, 一般振动停止后, 这些影响可以消除;振动的强度继续增加, 超过危险阈时, 不仅对人的心理、生理产生影响, 还会导致病理性的损伤和病变。

振动与安全

由于振动干扰视觉, 影响手的动作, 人的精力也难以集中, 从而会对作业人员造成操作速度下降、作业效率降低, 甚至诱发事故。

振动作业环境的优化设计

很多情况下, 振动是不能完全消除或避免的, 对振动的防护主要是如何减少和避免振动对作业者的危害。措施主要有:通过工艺设备、操作方法以及改进作业工具和加装减振器等措施, 以减轻振动的强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制度, 适当安排工间休息, 实施人员轮流作业等措施, 以减轻振动对人体的伤害;合理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防振的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是防护垫;还可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的体检和作业中的定期体检, 并做好振动病的早期防治。

黄色光碟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 篇2

对少女而言

消极因素受罪恶感和羞耻困扰,紧张、无措,更加有意识的压抑青春期的性冲动。在心理上形成对异性、对婚姻、对家庭生活偏颇理解,对性的态度既厌恶惧怕又十分好奇,而反复在记忆中重现暧昧场景使其焦虑、抑郁,导致“幼儿退行性”心理,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

性亢奋黄色淫秽物品利用其夸大的,不科学的性描绘对青少年进行引诱和挑逗,缺乏是非观念和自律性低下的少女不自觉地模仿其中的情节和做法。观念上误认为追求感官刺激是爱的基础、爱的方式、爱的奉献,这些危险行为很容易导致早孕、流产及各种妇科疾病。

对少男而言

消极因素淫秽出版物和色情网站造成许多少男对性爱和生殖器官的错觉,以为真正的男人应该像色情片里的男主演一样,因而导致害怕、担忧、极度自卑心理。对于男孩子产生的消极情绪,我们要勇于将事实告诉他们:在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由于所谓的“成人电影”可以换来巨额利润,是作为一项产业来运作的。所以他们的生理特征不具有代表性,色情电影里男女的表演也不能表现性爱的美好。

性亢奋不能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性冲动,易形成扭曲、畸形的性联想。一旦不健康的性联想形成强化定式,就会产生越想压制性联想就越丰富清晰的心理特征。很多少男在这种性联想的驱使下违背性道德观念和陌生女网友发生性关系,甚至向他人实施性侵犯导致犯罪。

发现孩子看黄色光碟怎么办

孩子需要温饱,父母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孩子需要爱,父母悉心关怀;孩子有了求知欲,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有了性需求,父母和老师该怎么做?众多的青少年为催生性教育这支疫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性教育不是滞后的教育,性教育的作用也不仅仅是亡羊补牢。我们的性教育应该更加偏重预防作用。在孩子们出现问题之前,就应该跟他们讲清楚可能发生的后果。

给父母的建议

父母发现孩子浏览成人网站,或电脑里留存有成人视频,一定要心态平和,切记大惊小怪、暴怒、打骂孩子。最佳的方式是平和地与孩子沟通,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分享其快乐和挫折。假如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看成人视频之后的感受,父母应用商议的方式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及时澄清不科学、不健康的性观念,以平静、平和的态度告知孩子“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这样的信息对孩子的心态调整很重要。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能够唤醒孩子们成长的自尊、自爱、自强、和自立。

父母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健全人格。父母与子女共同解读青春期性教育的书籍,让孩子理解——性冲动并不一定通过两性行为来解决。合情合理适度的自慰是缓解自身的性冲动,也是满足青春期性需要且安全的、负责任的行为,它符合健康、私密和无伤害的性原则。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首先,为建立积极正向、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努力。通过家庭与学校积极开展性教育的活动,让青少年自觉远离色情淫秽物,懂得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的差距。要教会孩子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比如时下流行爱可以“一见钟情”,性可以“一夜情”等等是不可取的,是不负责任的高危行为,模仿尝试了就会受到伤害。

帮助青少年了解性爱需要建立在严格原则的基础上才能确立完成:

◇ 有试图了解对方的意愿

◇ 用行动表示关心

◇ 有愿意为对方付出的奉献精神

◇ 有责任,能够实现自己的承诺

以上四点缺一不可,显然,最后一条在校学生都不具备,所以恳请孩子们把性和爱延续推迟,等到有条件履行自己承诺的那一刻,至少性是可以等待的。

电视动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篇3

(一)

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孩子在幼儿时期是他们一生当中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和敏感期, 动画片以生动的形象, 色彩鲜明夸张动作和幽默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幼儿, 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电视动画特殊的配音艺术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语言, 孩子在这种耳熟目染的环境下, 能够逐步的掌握正确的发音, 逐渐学会讲话, 并获取一定的简单词汇。动画片给幼儿提供的是动感的视听方式, 幼儿认识字词比较少, 这就幼儿不仅仅全神贯注的看, 还要聚精会神的听, 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安静的观看动画片的场景, 动画片为幼儿提供了倾听和能力培养的机会, 让幼儿形成有意识的倾听的习惯和相应的技巧。

(二)

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我们都知道, 小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 幼儿的想象往往都是受到来自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 幼儿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量越大, 越丰富, 就会越有利于幼儿大脑语言区的发展和想象力的拓展。动画片里的丰富多样的内容, 有利于幼儿视野的开拓, 动画片里的内容穿越古今, 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 从宇宙, 地球, 科技再到人文, 艺术等, 涵盖了各方面的基础知识, 幼儿在观赏动画片的同时, 不知觉就会接受了一些知识, 通过电视动画的传达展示, 可以让孩子们轻松学会一些基本的动作, 因为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同时, 丰富的信息量又填充了孩子大脑的信息储备, 对于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大脑思维的延伸具有很重大的作用, 动画皮用孩子般的语言, 简单易懂的向孩子们传达着丰富的信息, 幼儿们接受起来很容易, 也为他们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刺激。

(三)

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发展, 刺激强烈, 对比鲜明, 新鲜的事物会引起幼儿的注意, 动画片中色彩鲜明的画面, 突然出现的镜头等都会引起幼儿的注意, 因此, 幼儿在观看喜欢的电视动画片的时候, 能够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起来, 这对于其今后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动画片大多是传递简单做人的道理, 而且语言风格喜剧, 滑稽, 这就有利于让幼儿从小获取喜剧的元素, 对于其今后幽默感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四)

有利于满足幼儿的求知欲, 动画片使幼儿获得知识、开阔眼界。幼儿随年龄的增长, 视野的开阔, 对周围的人活着事物都充满着好奇, 他们通常喜欢问家长这是为什么, 那是为什么呢?其实通过孩子们的提问, 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对这些事物是充满着求知欲望, 充满着好奇, 通过看动画片, 幼儿可以从中自己寻找到一些事物的答案, 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自己探索问题答案的习惯。由于动画片本身制作的目的之一就是用它来给幼儿一个故事或道理, 让幼儿了解社会常识、社会知识, 并帮助幼儿学习知识, 使幼儿获得很多信息。

二、电视动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 需要适量合理的参加一些运动, 以此锻炼自身体格, 如果小孩子一味的观看动画片, 运动量少, 易造成肥胖, 体质下降, 特别是电视的辐射等有害因素, 对幼儿的视力影响很大。由于电视动画的内容十分丰富, 但是也有很多不好的信息, 小孩子对这些信息区分不是那样的强, 不能将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过滤掉, 长期以往, 孩子们自己就会迷失, 到底哪些是健康的信息哪些是不健康的信息, 如果此时家长不在孩子旁边监督引导, 孩子的“三观”形成就会走向歧途, 他们会认为那些充满暴力的行为的动画片是合理的, 这样孩子们渐渐的也会认为暴力就是合理的, 那对于其今后成长是十分有危害的。

(二)

看动画片的时间越长就会占用孩子出外活动的时间, 让孩子们失去很多到外面参与实际活动的机会, 长时间的呆在家里看动画片还会让孩子减少和其他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 长期以往, 孩子就会寡言少语, 性格上容易孤僻而不愿和其他人接触, 这对孩子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三)

形成固定思维模式、结构电视动画容易使幼儿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 在幼儿时期一旦过早形成一种思维模式, 日后再要改变的话就十分困难了。有些幼儿看了太多打斗内容的电视动画就会崇尚武力。

(四)

剥夺了幼儿的生活经验。长期地观看电视动画会剥夺了幼儿对真实生活的体验。电视动画的内容再新颖、再逼真, 但是毕竟不是真实的生活映照, 给人的体验没有现实中的真实, 而且电视演绎都存在一定的理想化和实际在某些地方是存在脱节的。长时间看电视的孩子不爱跟别的小朋友玩儿, 喜欢自言自语, 做事情的注意力不容易专注。

三、选择以及指导孩子正确地看动画片的建议

首先, 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这样就可以帮幼儿“把关”, 让幼儿远离那些具有攻击性行为的电视动画, 多接触向上的电视动画, 家长要在一旁监护孩子观看, 引导孩子对一些事物发表看法等, 家长还应该及时注意幼儿看电视动画时的反应, 对于电视动画中一些涉及暴力内容的地方, 需要及时正确的引导孩子, 以调节或减缓暴力内容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 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

设计中光对身心的影响 篇4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幼儿,身心发展

音乐审美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审美能力, 进而不断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所谓的音乐审美教育应是在音乐活动中,通过美的音乐形象,让人们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接受音乐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的构建,是促进儿童素质提高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

幼儿期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审美能力和道德等发展的萌芽期。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其今后的身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音乐审美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

音乐审美教育主要是在帮助幼儿掌握基础的音乐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他们真正体会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不断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幼儿在操作钢琴、小提琴或是一些音乐专用的小型器材(比如鼓、风琴等)时,不但有助于培养对音乐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小肌肉的发展,促使手部动作更加灵活,进而锻炼身体的整体协调性。

二、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音乐审美教育重在强调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幼儿要在接受基本的音乐知识的同时,学会理解和感知音乐中表达的不同感情。音乐本身没有固定的理解,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由于生活环境和自身知识建构的不同,对同一首音乐的理解也会出现差异。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它可以使得幼儿按照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去想象音乐中可能与之相对的故事情节及感情基调。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要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不断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三、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目前,由于各国之间的较量和国际上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我国大力鼓励创新教育的发展,以期能够培养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其中,音乐审美教育是激发和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幼儿发散的想象力是密不可分的,丰富的想象力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不断通过唱、跳、表演、 即兴创作等形式充分激发幼儿对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

例如在音乐赏析课上,让幼儿欣赏一段音乐旋律,教师不能只是一遍一遍地让幼儿去听和模仿该音乐,而是应该不断鼓励他们去体会音乐基调中蕴含的感情。教师首先应该根据该音乐旋律的节奏编造一个与其感情变化相吻合的小故事,让幼儿能够充分理解音乐的节奏,然后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身体动作将音乐节奏表达出来。整个音乐审美教育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进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为今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石。

四、有助于发展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

音乐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以及通过理解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音乐产生共鸣,进而在欣赏音乐美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完善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感。幼儿期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 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发展为以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通过接受音乐审美教育,逐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热爱音乐的基础上开始学会理解音乐中表达的思想,与音乐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不断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

好的音乐往往表达了世间的真、善、美,向人们传达正能量,幼儿在接受音乐审美教育时,能够从音乐传达的情感中自觉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比如幼儿音乐常常教育儿童要学会尊老爱幼、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等,儿童在这种音乐审美教育的长期熏陶下,情感世界将不断丰富,道德情感也得以培养。

五、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的不断发展,竞争在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变得异常激烈,我们在关注竞争的同时,也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合作上。当今,许多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的各种娇惯使得幼儿合作意识的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音乐审美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不断促进幼儿之间和谐关系的确立。

参考文献

[1]肖素芬.儿童早期音乐审美教育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3).

网络文化对中职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篇5

一、中职生身心健康易受影响的原因

1. 青少年适应能力差。

由于中职生年龄偏小, 社会阅历欠缺, 并且文化理论知识基础较差, 职业学校对中职生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简单的技能培养, 因而他们对外部世界的适应能力差, 经常受外界因素影响, 特别是容易受虚拟网络文化的侵蚀。如有的中职生从小娇生惯养, 独立生活能力较差, 因而对新生活无所适从, 从而逃避现实世界沉迷于网络世界中。

2. 家庭条件差。

大部分中职生来自于农村家庭, 很多人因为家庭经济的拮据而无法进入高中学习。家庭条件差容易让他们从小产生自卑, 在现实中常常得不到重视, 经常被忽略, 甚至与主流世界保持距离, 进而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 容易形成叛逆的倾向, 因而非常容易受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

3. 学习与经济压力大。

许多中职生经济压力比较大, 精神负担重, 因而往往承受着生活的重担, 同时肩负着父母的期待, 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差, 极易受到虚拟网络世界不良文化的影响, 从而逃避自身的责任, 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如有些中职生需要为家庭承担重任, 但他们年纪尚小, 学习压力大, 往往容易受到网络上暴力、色情文化的诱惑, 从而逃避现实, 醉生于虚幻世界中。

4. 家庭教育的缺乏或质量不高。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庭是教育的最佳场所, 中职生的身心健康与家庭、家长息息相关。由于许多中职生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 家庭教育存在重大问题。如有些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 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生活状况, 对孩子的心理状态从不过问……, 这样极易使孩子顽皮、自大、缺乏感恩的心, 因而中职生非常容易受网络世界中的暴力、色情文化的诱惑, 从而产生不利影响。

二、网络文化对中职生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1. 网络对中职生身心健康有负面影响。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网络世界中泥沙俱下, 充斥着低俗文化、血腥、暴力、网游等负面因素, 对涉世未深的中职生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许多中职生学习、就业压力大, 现实世界中难以找到解脱, 因而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从而导致挂科、休学甚至退学, 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影响了其家庭的和谐。

2. 混淆中职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

目前由于世界正逐渐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多种文化交叉存在, 然而文化之间的冲突依旧存在, 世界观、价值观的对立不仅没有得到缓解, 反而更为突出, 特别是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日益腐蚀着广大中职生的心理, 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越来越被更多的中职生奉为信条。这严重损害了的心理健康, 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

3. 诱导中职生的多重人格。

大部分中职生由于自身家庭状况原因, 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缺乏老师、社会的关注, 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劣势地位, 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现实世界让他们难以呼吸, 甚至渴望逃避, 采取种种极端行为, 从而形成了多重人格。同时中职生还处于性格塑造阶段, 往往喜欢通过反叛来表现自己对社会规范的不满, 体现自身的存在感, 网络文化就成为大部分中职生摆脱家庭学校管理的束缚, 寻求自身欲望满足的“伊甸园”。

4. 造成中职生素质以及道德的大滑坡。

中职生由于自身知识的缺乏以及社会经验的不足, 并且处于人生的塑造阶段, 大量不良的亚文化充斥在中职生的世界里, 如网络文化中的暴力、色情、网游等诱导广大中职生不断去尝试一些违法乱纪行为, 沉湎于其中不能自拔, 造成学习成绩的下滑。同时, 封建腐朽的网络文化以及享受主义不断影响着中职生的世界观, 使他们贪图个人享受、自由主义, 对社会甚至自己毫无责任感, 对家庭缺乏关爱与责任, 从而造成这一阶层整体道德的滑坡。

三、网络文化对中职生的积极影响

1. 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成熟, 特别是互联网通讯工具的发展, 扩大了人们的交流范围, 丰富了交流内容, 极大地改善了以往交往形式单一等多种问题, 可以提高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 拓展了中职生的眼界。

网络世界的快速发展, 网络文化的日益成熟, 中职生了解网络文化, 可以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与视野, 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从而更好地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丰富了其业余生活, 有利于张扬中职生的个性。

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 不仅可以让中职生了解外部世界, 而且可以娱乐自己, 进行网上冲浪、观看视频、听音乐等等, 丰富了其业余生活, 同时可以张扬中职生的个性, 让其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设计中光对身心的影响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22~42岁。均为初产妇, 为枕位单胎顺产, 均有侧切, 由可吸收线缝合, 产程正常, 且乳头发育良好, 无内科疾患和严重妊娠并发症, 均为母婴同室。

1.2 研究方法及分组情况

采用对照研究, 经患者知情同意, 将其分为对照组 (60例) 与观察组 (60例) , 两组产妇年龄、产式、文化程度、职业、产后体质指数等情况接近。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母乳喂养指导的护理内容。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产褥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给予康复按摩, 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 探讨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 评价其应用价值。心理状况评定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出院前进行测评;轻度为53~62分, 中度为63~72分, 重度为73分以上。

1.3 康复按摩模式

在产褥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首先向产妇积极宣教康复按摩, 了解产妇对产后康复知识的需求, 并选择经验丰富的专业护理按摩师对产妇身心评估, 进行耐心的交流, 介绍产后康复按摩的目的、方法。按摩师根据评估结果, 列出重点按摩部位, 在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后, 为其制订个体化按摩计划。按摩于顺产12h后或剖宫产24h后进行, 在温暖舒适的家庭式按摩室中, 以轻松悦耳的音乐为背景进行康复按摩。康复按摩使用专业按摩油, 遵循特殊规定的技术、技巧进行, 通过推、拿、揉、按、拍、擦、抹、点穴等手法作用于产妇体表和穴位。按摩结束, 指导产妇及时佩戴腹带。每日1次, 每次40~50min, 15次为1疗程, 共2个疗程。疗程结束进行评价并记录按摩效果。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身体恢复情况比较 (表1)

按摩2个疗程后的观察组产妇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产妇的心理状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1例 (1.7%) 有轻度抑郁;对照组产妇发生抑郁症13例 (21.7%) , 其中轻度6例, 中度4例, 重度3例。观察组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64, P<0.01) 。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产妇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己产后的健康问题, 并且对产后形体健美的要求也日益增高[2]。由于经历妊娠分娩产妇出现腰围增粗, 腹壁肌肉松弛, 腹壁留有妊娠斑纹, 乳房增大并有下垂趋势, 体重增加, 受激素影响面部也有色素沉着等, 这些不良刺激对现代女性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3], 有的会导致抑郁, 甚至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

产后康复按摩是一种将传统中医学、现代医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按摩技术结合起来的护理方式, 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多种按摩手法预防和治疗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以促进产后身心健康的恢复[4]。按摩 (亦称推拿) 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脏腑、调和血气、缓解拘急、理筋整复等。将按摩技术应用到产后康复护理中, 对产后排泄功能的恢复有帮助, 且实施按摩越早, 其效果越好[5]。按摩通过手法以及热效应, 可以改善产妇腹部的血液循环, 从而增加机体的活动度, 脂肪组织的消耗, 淡化妊娠纹, 改善皮肤的弹性, 利于子宫收缩;而且出院后如能继续坚持按摩, 则产妇的体形恢复效果更佳[6]。产褥期妇女由于机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 易怒善变, 情感处于脆弱阶段, 如不及时干预 (尤其是在产后1周内) , 容易发生心理障碍, 严重者将诱发产后抑郁。产后康复按摩能使产妇在接受按摩的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放松, 从而有效抵制生理和心理应激的不良影响[7]。同时, 在按摩过程也增加了护患沟通交流的机会,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温和、亲切的话语与产妇进行良好的沟通, 以及时疏导其不良的情绪, 对预防产后抑郁症有辅助作用[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妇的身心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提示产后康复按摩的有效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万红.产后康复按摩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07, 9 (17) :81.

[2]傅月珍.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产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 2009, 8 (6) :463-466.

[3]徐风森, 刘建新, 李娟, 等.干预措施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 12 (12) :724-726.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21-126.

[5]李黎.穴位按摩在产妇身心康复护理中的影响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21) :68-70.

[6]童盛华.产妇产褥期发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 2009, 8 (1) :15-17.

[7]蒋志群.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体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09, 7 (4) :869-870.

设计中光对身心的影响 篇7

关键词:体育锻炼,影响,身心健康

在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今天,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谁拥有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谁就在竟争中据主动地位。面对挑战,教师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具备七大基本素质,既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和健心、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在这当中,结合体育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师将扮有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学会健体和健心、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审美。

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当自己体弱和多病时,会考虑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能,恢复健康。然而,当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遭到挫折而情绪低落,或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时,却很少会想到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实际上,体育锻炼即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能有效地磨练人的精神,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只要引导得当,体育将能对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此,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人的生活满足感和生活质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大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2、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消极,或任务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3、治疗身体和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总文化的组成部分。体育既是教育的一环,又是生活的一环,是属于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因此,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有:促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呼吸系统功能;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调节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4、体育锻炼对人的认知能力有积极影响,并提高智力功能。

各种项目的体育锻炼(特别是器械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运动或高速运动中要求运动者既能对外界物体(如球、器械等),做出迅速准确的感知和判断,又能迅速感知,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这样长期的运动便能促进人的感觉,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提高人的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锐、灵活;有些运动项目还能充分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记忆能力,如棋类;而体操、跳水、花样滑冰、健美操等运动项目则能充分发展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美的表现力。一些走,跑等动作的发展对少儿感知和思维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在排队、赛跑、跳上跳下、投包等一系列活动中可以培养低年龄学生的识别和理解上下、前后、左右、高低、远近和先后、快慢等概念,从而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低年龄学生在做复杂的游戏时,要敏锐地观察瞬息多变的环境,独立地,快速灵敏地,创造性的处理当时所发生的问题.这对发展和提高少儿的观察、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由此可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5、体育锻炼对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有积极影响。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或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克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设计中光对身心的影响 篇8

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和非自然分娩两种, 自然分娩通常又叫顺产, 通常是指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 不进行人工干预, 让胎儿经阴道娩出的分娩方式;非自然分娩方式既通常所说的剖腹产或剖宫产, 是指不经软产道娩出婴儿, 而通过手术切开腹壁、子宫壁, 直接娩出婴儿及附属物。对于两种方式, 一般来讲, 产妇优先选择自然分娩, 而当自身身体在胎儿发育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进行自然分娩时, 采用剖宫产。

剖宫产手术对于具有某些指征 (如难产、胎儿窘迫、胎儿过大等) 的孕妇需要迅速终止妊娠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确实既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又有利于产妇的安全。但是, 近几年来受一些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如:产妇不愿意受分娩阵痛之苦, 想保持体形或对剖宫产手术认识不足, 盲目要求手术;有人认为剖宫产不会对胎儿头部造成挤压, 孩子会更聪明等, 这些因素都人为造成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明显增高。然而, 剖宫产手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一些母婴生命, 使得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降低, 但它是一种非自然分娩方式, 对母婴来说并非绝对安全。据统计显示, 由于产时、产后出血造成大量失血引起休克, 严重危及产妇生命, 其并发症 (包括出血、感染、羊水栓塞以及远期的子宫粘连、麻醉意外、贫血等) 也可能造成胎儿产伤, 剖宫产产后感染危险也要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虽然关于分娩方式对母婴健康影响的报道非常多, 但基本上都是基于所有剖宫产产妇与自然分娩的产妇比较, 而事实上, 剖宫产和自然分娩在医学条件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基于此的研究结果显然有一定的偏差。为此, 在本研究中, 以自然分娩产妇和不具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剖宫产产妇进行比较, 研究分娩方式对孩子健康状况的影响和产妇产后身心健康状况, 从而规范产科医生的职业行为, 促进母婴的身心健康。

2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主要从产妇妇科疾病的发生率和产妇激素水平两个方面来考察。

通过对剖宫产和顺产产妇的追踪研究发现, 剖宫产产妇产后妇科疾病发病率高于顺产产妇, 同时, 剖宫产手术作为一个腹部大手术, 存在着其本身所具有的危险性, 剖宫产产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是顺产产妇的2.21倍, 其主要的并发症是产后出血。总的说来,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相比, 产后出血的发生危险更大, 也成为产后母亲死亡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 剖宫产产妇雌二醇及皮质醇的分泌水平要明显低于顺产产妇。人类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有雌二醇、雌酮和雌三醇, 其中雌二醇的生物活性最强。雌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并维持机体正常状态, 对机体代谢也有明显影响。雌二醇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及流血过多。由于顺产产妇雌二醇含量高于剖宫产产妇, 因此可以推测顺产产妇产后并发症出现机会少, 产后身体恢复快。只要雌激素水平降到脑所需要的最低限度, 脑功能障碍就会出现, 此阶段妇女精神疾患发病率明显提高, 原有的精神疾病也极易复发或加重。另外有研究发现雌激素可以改善抑郁妇女的心情。因为妊娠时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 到孕晚期时达最高值, 而随着分娩胎盘剥离后, 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 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作用减弱, 从而导致相应的情绪和行为的改变。

3 不同分娩方式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分娩方式出生儿童的追踪研究, 从儿童近期免疫功能和远期免疫功能以及等方面探讨了不同分娩方式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首先对儿童近期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 在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情况下, 顺产组新生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多于社会因素剖宫产新生儿。

其次, 在对分娩方式对儿童远期行为的影响进行探讨时发现:社会因素剖宫产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顺产儿童。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孕期、围产期、婴幼儿期等不良因素均有密切关系。胎儿娩出产道的过程同时也是感觉统合形成的过程。胎儿在通过产道时近2h挤压过程中, 使胎头、躯干四肢及全身皮肤均连续接受了视、听、嗅觉及压力触觉等信息输入, 从而刺激大脑产生统合、分辨作用, 这种刺激信息经外周神经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 刺激大脑产生分辨统合作用, 形成有效的适应性协调活动, 因此顺产儿在出生时已经具有了初级的脑功能;而剖宫产却是被动地在短时间内迅速娩出, 属于一种干预性分娩, 因而欠缺了早期大脑和皮肤的压力触觉学习。

综上所述, 通过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比较可以看出, 社会因素剖宫产相比自然分娩来讲, 危险性更大, 而且对于生育后母亲及儿童均具有不良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 应该规范产科医师诊疗行为, 科学指导孕妇采取科学的生产方式, 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 以保证母婴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经济增长与商业保险论文下一篇:投掷铅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