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设计

2024-06-22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设计(共13篇)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设计 篇1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设计

【摘 要】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文学的启蒙教材,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通过古诗词教学,有助于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陶冶情操,重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是新课标的客观要求,也有利于锻炼学生想象力和记忆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爱国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巧积累,俏吟唱,激发高涨的兴趣之火

众所周知,积累的重要性,新课标也在着重强调。如何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愿意积累、主动积累,积累出兴趣、积累出情趣也是我一直探寻的问题。

1.1 利用网络资源,学唱古诗词名曲。“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后主的惆怅。“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的无奈,唐婉的哀怨……这些打动人心的千古绝唱不仅对学生的积累起到兴趣上的激发,同时使学生对诗词作者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进一步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高涨;当然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也起了一定作用。不知有多少次,我走过学生身边,听到他们情不自禁地吟唱着《将进酒》《虞美人》《钗头凤》……这样的旋律,不禁释然。

1.2 进行品词析句。说诗是语言的精华,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失去原本的魅力。新课标指出,古诗的学习,重点在于考查“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多点个性化的理解,把握中心,体味诗情。如学习陆游的《示儿》,诗中“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就是诗眼。陆游悲的是什么?透过一个“悲”字,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明白了陆游悲的是祖国还没有统一。透过“悲”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在大雨滂沱的夜晚,卧在床上,双手紧紧地握住儿子的手,告诉儿子,自己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等到收复失地了,家祭时不要忘把收复失地的消息告诉他。这“悲”中有遗憾、有悲伤、有痛心,这是悲壮的一幕,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积累知识

积累知识在语文学习中是不可少的,诗歌作为语文的一部分同样也需要学生努力积极地积累知识。通过对古诗进行知识积累,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古诗中的意境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及其主要内容。积累古诗词的知识主要靠学生对古诗进行背诵。背诵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却也是最令学生头疼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想在背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该在教学时多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创作思路,从而帮助学生背诵。画中领悟哲理,增加理解深度

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对古诗赐予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真理。

对于古诗教学图画的运用课分为两种

3.1 教学观赏画。一般来说,课文每篇中都有一幅画,借助图画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例:《静夜思》插图,通过插图学生就一目了然,诗人在晚上看着月亮睡不着觉四连故乡及亲人。这对于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易突破教学重点,是学生升华了情感。

3.2 学生创作画。这是让学生打开早期想象的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理解上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画笔再现始终描绘的场景,是学生进入诗意。结合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自己描绘出古诗的内容和涵义,学生从中去享受那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无穷魅力。将诗词同现实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中描写的美,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模式,想要学生进行模仿填词,学以致用,还需要不断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通常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古诗词的学习贯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比如,利用每节语文课开始的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背诵,并评选出当日“最佳背诵者”;每周进行为古诗词配画作的比赛,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作画,评选“优秀作画者”;对学生每月的古诗词学习情况告知家长,等等。通常,我也非常关注于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新、旧知识熟练掌握。比如:在学生学习了《村居》一诗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所有有关春天的古诗词,举办“春之韵”古诗词朗诵大赛。通过一系列系统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同时增加成就感,消除学生学习的腻烦心理,多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审美感。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结晶,更是古人智慧的一个综合体现,做好古诗词教学对于实现学生博古通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同时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认识,保证学生学好古诗词,使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感受诗词的馨香――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谈[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2:6.[2] 周小芳.谈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7,(1)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设计 篇2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内容不够广泛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拥有五千多年的古代文明史, 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 事实上, 教师就可以从这些史料中随便选择出比较有代表性而且精简易懂, 还比较有阅读价值的古诗词作为课文中的教学材料, 这样一来, 就不必局限于课本上的教材内容进行反复的讲解、记忆和背诵。不同的文章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二)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一般来说, 教师在讲小学语文古诗词时, 大多数情况都是先把重点的字词标注好, 然后在课堂上把文章内容一句一句地翻译给学生, 而学生只有把翻译好的解释认真记下来, 才能把文章理顺, 最后再死记硬背地把内容背下来, 这样一连串的行为基本就实现了对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说,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除了记笔记就是背诵课文。至于学生有没有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根本无从关注。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进行背诵和默写字词句。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枯燥, 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三) 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够

通过了解, 现在有很多小学生根本不愿意读古文, 也不愿意看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这样一来, 读写技能就相对比较缺乏, 更不懂得中外的传统文化和一些基本的文史知识。比如, 中国的四大名著有很多学生就根本不愿意读, 原因就是他们的古诗词基础底子太差, 没有形成语感, 对于一些基础的常识性的东西还是不能形成认识。教师要求让学生记住的古诗词词汇, 学生不去记, 即使积累了一些古诗词词汇, 翻译理解时也不懂得用, 对着句子, 无从下手。从根本来说, 就应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培养。

二、解决古诗词教学的对策

(一) 加强学生的阅读量, 落实对字词的积累

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 加大学生的字词掌握量是一项重要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足够多的字词积累, 想提高古诗词的阅读能力只是空想。可以说, 古诗词的词义识记和阅读具有因果关系, 学生掌握的古汉语词汇太少, 是没有办法完成古诗词文的阅读的。因此, 要加强古诗词的水平, 就必须加大阅读量。其实, 很多的古文名著和短小的散文作品集, 都是值得学生去阅读和欣赏的。学生可以在认为关键的地方进行点拨, 把在课堂上的文言运用到阅读当中, 使课外阅读能和实际相结合, 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 在平时的学习中, 要养成良好的对译习惯

一般来说, 我们对汉语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使用的困难并不大, 但是如果要求我们用比较规范的方式去解释句子中的字词, 尤其是一篇比较陌生的古诗词, 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小学学生来说, 尽管学生记住了一些单个古诗词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但是在翻译时并不会运用或者也不能进行逐字地落实, 当然, 只有我们在反复地实践和记忆以后理解课文才能更加容易。所以, 教师在一开始学习古诗词, 就应该做好古诗词直译的示范, 让学生能够通过进行练习, 养成古诗词翻译的习惯。当然, 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学会对新文章和新句子的猜测, 不能不分青红皂白, 而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以减少漏译的现象。

(三) 改变传统的古诗词的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 古诗词的讲解主要是通过初读课文, 阅读注释来通顺文章的内容, 在解决字词, 分析文章的主要脉络, 这样单纯的讲解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而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地位, 使他们真正走进课文,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加深对古诗词的学习。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 使他们在小组间的讨论中, 真正地理解课文, 实现一种自主、体验、对话和人文特点, 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 加强学生对文章的记忆, 强化阅读和背诵的要求

通常来说, 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 现代的汉语句子可以通过一定的节奏和语气来表达思想感情。同样地, 对于古诗词来说, 在小学阶段当学生接触到古诗词文, 很多学生都会觉得新奇和畏惧, 如果这时学生能了解古诗词文的语感, 就可以为古诗词的节奏打动, 就比较愿意学习古诗词, 这不仅有利于理解古诗词文的含义, 还能使学生保持对古诗词文的兴趣, 既少了教师的讲解, 也使学生达到了对古诗词文的情感内涵的深入感悟并得到内化。可以说, 背诵应该比朗诵的效果好的多,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泛读一定的古诗词文, 并且, 从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进行读和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要想使学生能真正地学好古诗词, 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他们能够注重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 积累一些充实的资料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从而形成比较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 只有这样才能使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过炜宇.兴趣——化解古诗词教学的难点[J].常州师专学报, 2002 (20) .

[2]卢永萍.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J].青海教育:文史天地, 2008.

[3]罗红.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教研究, 2006 (5) .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设计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186-02

一、加强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三个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的阅读要求,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下面就低、中、高三个学段阅读教学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

1.低年级阶段

本学段阅读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想,为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初步的基础。该学段,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及语感。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具体的材料,经验性的知识,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集中性和稳定性差。因此在低年级的古诗文阅读教学中,侧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本学段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局限于感性认识上,教师应创设多种直观、感性,、灵活的教学方式,寓教学于各种形象具体、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深入浅出地使学生乐于理解探究。例如在教学《咏柳》时,让学生理解“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时,教师出示春风吹拂的杨柳画面,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到是温暖的春风恰似一把神奇的剪刀吹出了嫩嫩的柳叶,这样直观简单地解决了重难点。另外在本学段让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此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古诗文语言精练、押韵、朗朗上口,几十个字就能描绘出奇妙的想象世界,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也因此而快速发展。针对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去读,并且多读,互相交流,才能激发和丰富学生阅读的兴趣。

2.中年级学段

本学段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发育成长”的关键期。它承担着第一学段向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过渡”任务。新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阅读教学在继承的基础上,强调优秀诗文的诵读以及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这一学段为第三学段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并着眼于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形成。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个中蕴含的感情,初步感受其中生动的形象和優美的语言。如教学《赠汪伦》时,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汪伦为什么踏歌送李白?”“汪伦为什么在李白即将要走的时候送他呢?”教师将问题还给学生讨论,经过学生讨论,教师适时总结:他们二人的情意浓厚,是知心朋友,并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重读诗句,学生由此将诗句读得声情并茂,因而获得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并真正理解“桃花潭水三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谊。

3.高年级学段

“语文课程标准”对该学段教学的目标提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效果。”高年级学段的阅读教学强调在疑难词句处推想,在意境想象中感悟,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并注重探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例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表现孟、李二人深情厚意的词句,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末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最能表现这层意思:李李白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孟浩然的船越走越远,最后只看到滔滔的江水向东流去,李白不禁泪流满面。教师及时表扬了学生,教师培养学生自己解释诗意,使学生能深刻地感受古诗的整体意境。

二、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要求:“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扩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这一概念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德国的尧斯和伊瑟尔创立的接受美学理论。尧斯在《论接受美学》中认为在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收主体(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这种心理图式习称“阅读期待,”也叫“阅读视野。”通俗地说,就是面对文本让学生产生的一种期待心理。当读者遇到作品时,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参与到阅读中,使阅读在自身一定的情感状态中进行,即阅读期待。阅读期待主要包括阅读主体的认知结构(即读者阅读之前所具有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思想水平、审美能力等)和阅读需求(即读者阅读之前时的动机、目标、问题、兴趣等)因素。阅读时,任何读者都有自己的认知图式,阅读目标。这种阅读期待成为阅读的心理动力,支配着阅读活动的全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演变过程。阅读期待是开启阅读思维的金钥匙,学生会对阅读对象做出猜测,想象这可是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并使学生阅读兴趣以保持。

首先要创设情境,激起学生阅读欲望。阅读即审美,教师适时适当地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教学《游子吟》,教师配以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地将诗吟诵出来,将母爱的无私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给学生。优美的诵读,生动的画面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在美好情境中开始了自己的阅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语文教师“读”的功底要扎实,语音要富有感染力,饱含美好的情感,这是带动学生阅读欲望的关键。

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增加新鲜感。如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送别诗时,可以让学生将两首诗对比,发现诗里都用了“故人”和“尽”两个词,引导学生讨论这两个词,并随机插入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李白的《赠孟浩然》,形成诗中套诗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友情,体会诗中依依惜别的送别之情,随后提出“李白当时是否流泪”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最后播放音乐《阳关三叠》,让学生在音乐中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更深地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教师还要注意及时调整阅读期待视野。

三、结论

语文教育应该既为学生学习古代文学提供范本,又为他们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树立标的,同时也为他们了解和认识灿烂的中华文化打下烙印。我们应积极挖掘现行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有意识地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传统文化来教育学生。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感重任在肩。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对此课题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下转98页)

(上接186页)[1]谢枋得、喻岳衡主编.《千家诗》[M].岳麓书社,2006

[2]白金声著.《我为语文而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5

[3]王云峰,马长燕主编.《语文教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设计 篇4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有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小学阶段便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因此,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创新路径思考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古诗词教学设计以及创新路径的策略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一、运用背景故事,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诗人在对诗歌进行创作时,一定会有一段背景故事,所以诗人才会写出富有感染力的诗歌,或表达内心的无奈、或表达内心的欢喜等。诗歌是一种表达作者情感的艺术形式,学生在对诗歌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从中领会到什么是美好什么是丑陋,应该弘扬什么,应该摒弃什么。同时,在对诗歌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又获得一些文学知识,对学生的学生和成长均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不注意听讲,对古诗词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但是一旦有故事听的时候,学生便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所以,在授课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应用这一特征,运用背景故事,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赠汪伦》的学习,教师便可以借助背景故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学生对于背景故事一定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背景故事李白是我国非常有名诗人,不但喜欢作诗,还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先生想和李白成为好朋友,便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到“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但是,当李白到那里准备欣赏美景时,却什么都没看到,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汪伦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一同饮酒作诗,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便吟诗一首《赠汪伦》。这样学生在体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谊,理解李白内心的不舍情感。

二、重视创新,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在对古诗词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能够对诗句有所理解便可,不需要字字句句的进行深入探究。例如,人教版教材《小池》的学习中,要创新教学路径,应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词。这首诗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所以,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环境,让学生反复读这首诗,想象自己来到了诗人所描写的小池边,有小池塘、有泉眼、有树荫、有生机盎然的荷叶还有停落在上面的蜻蜓。之后,请学生们拿起笔,将自己心中的画面画出来,以便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绪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从内心深处体会“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意。

三、扩展延伸,帮助学生感悟意境

对小学生审美的能力进行培养,并且提升他们对意境进行感悟的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延伸,通过古诗词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我国诗歌的题材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由于作者生活的年代不同,对同一题材的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就不同。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题材比较相近的诗词,通过对比的形式,指导学生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提升对诗歌的理解,能够更深层次的感受诗歌的意境。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会学习到苏轼写的《浣溪沙》,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给出晏殊的《浣溪沙》,以便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的练习,掌握更多的拓展知识。同时,学生在对比学生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不同的诗人,对诗歌的表达手法以及表达形式的差异,学习不同诗人的表达手法。

四、结束语

总之,古诗词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知识,对学生进行培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审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等。同时,更加深了学生的文学功底,锻炼了理解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I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设计 篇5

回乡偶书

・・ 一、导入

・・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 2、板书课题、解题。

・・ 二、学习《回乡偶书》。

・・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 (1)分角色试练表演。

・・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 (生谈)

・・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设计 篇6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设计 篇7

当前, 我国出版的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古诗皆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篇佳作, 闪耀着华夏文化的光芒, 洋溢着中华民族的激情,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道德素质, 弘扬民族文化

古诗词教学可以汲取古代思想精髓,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能给以学生新的启迪, 例如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及思乡惜友之情, 同时教给学生阐明事理,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些不朽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感受美的熏陶, 使其修身养心

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 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感情, 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词中, 正所谓“诗以明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 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 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使其学生在学习中修身养心。

3、挖掘创新思维, 开拓眼界视野

古诗词虽然简洁、篇幅短小但是寓意丰富, 给了我们一个想象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学习中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 诗句的言外之意, 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 这当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在读古诗词时, 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都在日常所生活中有所了解, 然后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 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 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 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都有重要作用。

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诗词的积累背诵, 忽视兴趣的引导

当今社会虽然倡导素质教育, 但教学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方法大多数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方式上, 虽然这样做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增加诗词的积累, 但也会抹杀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当今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教学通常包括学生诵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介绍, 以及诗词的讲解、背诵课文等,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注重诗词的内容讲解, 忽视意境的理解

当今诗歌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古诗字词的理解和诗词内容的讲解, 很多教师都是很直白的分析课文, 忽视了古诗词意境中美感的讲解和品味。其实, 诗歌之美重点在于意境, 诗歌是非常优美的语言, 体现的是一种意境, 是各种各样的心情, 是多姿多彩的图画, 然而小学诗词教学中对意境的领悟却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 往往忽视古诗的意境之美。

3、注重诗词的文字翻译, 忽视文学的鉴赏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往往只着重文字翻译、作者及背景、诗词的背诵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忽视了古诗词文学鉴赏的作用。教师往往把一节应该丰富有趣, 蕴涵深层价值的古诗词课变成了无聊乏味的基础知识讲解课, 对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 除了记住老师提出的重点字词和课文注释外根本就没理解到古诗词的美感何在, 最终整首诗只是泛泛而谈, 并未从根本上触动孩子的心灵, 忽视了古诗词的文学鉴赏价值。

三、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1、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古诗词的学习与生活经验是直接相关的, 离开了生活经验就很难获得语言的感性意义。因此, 古诗词的学习就必须联系生活经验, 才能有具体而生动的感受。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 融教学与生活之中, 增加孩子的感性认识, 从而体会语言的蕴涵。另外,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 这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在教授《红日》时, 可以联系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孩子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进行教学, 会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及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融入情境, 反复朗读

融入情境, 反复朗读是诗人表达情感的最有效的手段, 诗人有了思想感情的跌宕起伏, 然后才有诗歌节奏韵律的轻重缓急。而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 最好的方式就是诵读, 诵读的直接效果是可以把诗中无法表达出来的语感因素表达出来, 使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感情、有灵气、富于感染力的声音, 从而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地感受语言材料。在反复吟诵过程中, 应是诵读融入具体情景中, 学生的想象、联想、体验和感受就会被富于感染力的声音所引发, 陶醉在诗歌创造的意境中, 沐浴在诗人的情感世界中, 切身感受着诗人所感受的一切。

3、跳出教材, 组诗教学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 积极开展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因此我们不能就诗教诗, 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 当有了一定数量积累后, 完全可以跳出教材, 进行组诗的教学。例如四年级的古诗《江雪》的学习中, 可以巧妙地整合了一个“垂钓系列”——《江雪》《秋江独钓图》《小儿垂钓》《渔歌子》, 重点学习《江雪》, 对比略读《秋江独钓图》, 推荐阅读《小儿垂钓》《渔歌子》, 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 又对中国文人历来的“垂钓”文化进行了一次探索, 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

4、身临其境, 用心体会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最好是把学习变成一种游戏, 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此老师可创设情境, 让学生体悟诗歌的言外之意, 进行联想、想象和创造。在古诗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 它最大的优点是能摆脱那种单调乏味的朗诵和可有可无的回答, 使学生真正地走进作品的深处, 揣摩诗人的内心, 学生的视野、思想就不会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 而是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如‘演一演’的方式学习《游子吟》, 师生分工合作演绎动人的情境古诗, 不仅能融洽师生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意境, 而且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总之, 诗歌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应当成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多引导学生去探究好诗,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把学生领进广阔的诗歌天地。

摘要: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中的珍宝, 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背景下, 古诗词教学应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简要论述了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董宗森.读画歌古诗教学法[N].语文报·教师版, 2009-1.

[2]陆春.小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J].才智, 2008, (18) .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设计 篇8

【关键词】小学 经典 语文 古诗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68-01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有很多的小学生都在接受现代文的教育,对古文的了解非常少,古诗文集聚了古代的大量智慧,通过对经典的古诗文进行诵读,能够让小学生在语文能力上获得提升,改变现阶段的语言习惯,在表达上更加的清晰,在理解能力上充分提升,巩固记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是接受、学习知识的最好阶段。在小学的学习当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低,且在自身的思维上不是特别的健全,所以其在教师的良好引导和教育下,能够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上不断的努力,将古诗文的精华更好学习,长期坚持诵读后,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我们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必须持续的巩固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带领小学生不断的进步。

(一)积极宣传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意义

相对而言,古诗文由于是古代的语言和文字,因此在理解难度上较高,很多意思的表达比较委婉,在词语的运用上,也表现出了较多的方法,部分小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教师想要让小学生对经典古诗文感兴趣,就必须将诵读的意义进行大力的宣传,应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作用和积极意义,然后才能形成自主诵读的习惯。

(二)树立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信心

古诗文的诵读方法和学习模式,都是从古代的角度出发的,与现代白话文具有很大的差异。小学生的发音、识字都是阶段性开展的,所以想要在主观上提高小学生诵读的信心,就必须不断的努力,从而在多方面对小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首先,小学生在最开始的学习中,应以词语和句子练习为主,选择《论语》一类的古诗文进行诵读,小学生只要努力,很容易在短期内获得理想的效果。其次,在持续的学习当中,教师要对古诗文的诵读难度进行增加,并适当的要求学生背诵。

(三)培养学生的经典古诗文审美能力

古诗文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很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之所以无法达到较高的水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自身的审美能力不足。通过开展诵读古诗文的教学,为古诗文的诵读教育做出更大的保障。首先,教师要按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来实施教学,让小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审美效果、形容能力,要适当的与白话文做出对比分析,凸显出古诗文的独特魅力,吸引小学生积极的探究和学习。其次,在培养古诗文的审美能力时,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以对学生持有完全的否定,应从学生的角度来出发,对审美方面的教育工作进行分析,与学生积极的交流,从而采用缓和的办法来纠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

经典古诗文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获得了很大的肯定,理论上的可行性是比较高的。可从大众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是积极的学习白话文,也更加倾向于简单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学习古诗文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与理论不同的是,诵读古诗文的教学工作,基本上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较为突出的效果,教师一方面要照顾到班级的整体成绩,另一方面还必须对个体学生展开有效的辅导,保持诵读古诗文教学的合理进度安排。

(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诵读古诗文的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要考虑到学生的切身感受。建议在今后的教育当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教学,从而阶段性的改善教学方法,应用合理的手段来将经典古诗文的知识更好灌输,从而在客观上保持高水准的教育。

(二)指导学生巧妙的背诵经典古诗文

经典古诗文的诵读教育,需要学生展开大量的背诵,这样才可以在脑海中加深记忆,应用时也更加的方便。但是,死记硬背的方法,基本上遭到了时代的抛弃。现今的小学语文教育,讲究的是以巧妙方法来完成背诵,减轻压力的同时,实现背诵水平的提升。

三、总结:

本文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展开分析,从现有的教学工作来看,多数教师能够掌握好古诗文诵读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比较紧密,未出现恶性教育问题。今后,应在小学语文教育,进一步的贯彻执行经典古诗文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阔学习视野,减少错误的学习习惯、方法,为小学生的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郁忠华.创新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对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探究的几点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154.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彡”。

3、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诗的意思,能背诵这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

一、揭示课题。

1、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

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

二、检查预习,初读理解。

1、指生读,读准字音,集体评价。

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三、展示汇报,点拨指导。

1、小组比赛朗读古诗。

在比读中评议,达到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小组内互讲。(以上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意在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板书:白日 尽黄河 流)

2、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

3、小组内互相描绘。(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在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5、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6、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五、指导朗读、背诵。

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

2、背诵全诗。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试着用今天的方法学习下一首诗。

3、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楼”“流”的结构。第二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揭题质疑。

1、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题,想想这首诗可能会写哪些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送何人,去何方,何地送,如何送)

2、自由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诗的节奏。自己试试。

3、同桌互读、指生读、互相评价。

4、反馈,指名读并随机指导。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理解诗句。同学们一边默读一边借助书中和词语手册的注释,初步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2、理解“西辞、故人、下扬州”的意思。

师板书:扬州、黄鹤楼。为什么贴在这儿呢?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故人在这是指谁?(孟浩然)再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3、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有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指名说(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谁还能用读过的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指名说。

4、理解“孤帆、尽、唯见”,感悟离别之情。

默读后两句,边在书上做记号,诗中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种情感?

重点:①“尽”、“唯”字衬托了李白送别孟浩然的过程以及对孟浩然无限深情。

机动点拨:这是什么样的朋友离开,这是怎么样的友谊? ②理解“孤帆”。

三、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

2、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第三课时:《望庐山瀑布》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1)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平知识呢?

(2)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2、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李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1)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学生:解释诗题。(2)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

二、读读诗,指导朗读。

1、指生朗读,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2、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指名读,师生共读。

三、交流诗意,汇报收获。

(1)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2)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诗句的意思,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及时补充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抓住“望、挂、飞、直下、三千尺”等词 的理解。

1、飞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究竟有多高哪?1米=3尺,3000尺=1000米。这瀑布有1000米那么高吗?不是,这里是强调瀑布的高!

2.有感情朗读古诗,试着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指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四、当堂检测。

(1)近义词 依—()欲—()尽—()(2)反义词 穷—()入—()落—()(3)比一比组词

楼()尺()流()之()搂()尽()梳()芝()

(4)这三首诗都抓住了、、景物描写的,烟花三月这个季节还可以说成()()。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生全体背诵。)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设计 篇10

课型

精读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学会12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塞”)。过程与方法 :

查字典、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每首诗的内容。背诵并默写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古诗。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查阅资料

作者及创作的背景的情况。(鼓励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教、学具准备

投影、课件

教学课时数

2课时 板书设计

7.古诗四首

前出塞 己亥杂诗 杜甫 龚自珍 示 儿 题临安邸 陆游 林升

课后小结

在反复的诵读中,再辅之创作的背景,学生很快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30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 10 分钟

教学要求

学习《前出塞》和《己亥杂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5 1.培根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读诗使人灵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古诗城堡,去感受古诗文魅力。

2.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谁来给大家说说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0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7课的《前出塞》和《己亥杂诗》,(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2.你喜欢哪首古诗,给大家读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纠错)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2

(一)学习《前出塞》

1.谁来把《前出塞》读给大家听? 2.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哪位同学愿意把诗句的意思说给大家听。诗人在说这几句话时是一种什么语气?读出来。指导朗读,读出诗人的情感。

4.整体诵读,品悟诗情。

作者为什么要说用强弓、长箭,先射马、擒首领?与后四句话有什么联系呢?有语气地朗读这首诗。

(二)学习《己亥杂诗》

1.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引导学生把字音读正确。区分形近字“喑和暗”喑是什么意思?(哑,发不出声音)

2.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谈谈你对作者的了解。3.哪位同学愿意把诗句的意思说给大家听。解读“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解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解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谁来说说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2)再读读这首诗,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联系诗人的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感。)4.整体诵读,品悟诗情。

四、回归整体,对比参读。5 1.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2.男女生分读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30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1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5

1.孩子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轴之作。你们知道什么叫“压轴之作”吗?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2.了解背景:出示教师搜集的资料。

二、自由读这首诗10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相机评价引导。

三、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10

1.回忆学法。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

2.自读古诗。

3.合作学习。(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①指名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拨读诗方法,并小结每句诗的意思。

②结合学生体会的感情指导朗读。(注意指导读出一、二句的“悲”,三、四句的“激昂”。)

5.体验感情。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板书:悲)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

小结: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一个“悲”,一个“盼”,组成了这首感人的诗《示儿》。学生感情诵读全诗。

6.小结

四、学习《题临安邸》10 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课件出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1)你知道汴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吗?(2)指名朗读《题临安邸》(3)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

(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你能看到那游人中有哪些人吗?你能看到他们在干些什么吗?

五、拓展总结(5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在中国长远的文化历史中,古诗词是先人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代表,同时还是古典文学中最为经典的内容,为此,教育部决定,将古诗词作为专门的一个课题编入小学课本中,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积累并加以理解古诗词,从而引起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古诗词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教师往往只注重分数的高低和成绩的好坏,这导致他们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积累上,并不是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古诗词,而是单纯地让他们死记硬背,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古诗词中的优美意境,往往只了解太过肤浅的诗歌含义,只认识了不少的生字,严重时还会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抱有恐惧心理,无法真正地认真学习。

二、古诗词教学教学改进

1.了解诗意,熟悉诗词背景

在对一篇古诗词进行学习之前,学生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古诗词的相关背景,背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诗人的背景,另一个方面是写诗的背景,从两个方面出发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诗中的意义,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更加容易理解。以《春夜喜雨》为例,《春夜喜雨》的作者是杜甫,杜甫被后人称之为“诗圣”,诗被称之为“诗史”,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杜甫由于陕西严重的旱灾在四川成都定居两年,自己种菜养花、耕作务农,与农民交往,从而对雨也有着深深的感情,从而写下了这首《春夜喜雨》,全诗描述了春天夜晚降临雨水,万物润泽的景色,诗人喜悦的情感描述得淋漓尽致。了解了这些再深入理解古诗词,学生学习会更到位。

2.咬文嚼字,逐步加深认知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字和词是主要组成单元,古诗词中的字和词是深入理解诗句意思、诗内深层含义的关键,同时也是分析诗词意境的主要步骤。一般的古诗词主要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不管是哪一种诗词,里面的每一个字词都有着更加深层的含义,往往一个字词稳抓重心,提点中心诗意。以《梅花》为例,这首古诗词中有几个重点词:“凌寒”“唯”“遥知”“独自”“暗香”,通过对这几个字词的理解,学生很快就会明了这首诗为了赞颂梅花,“凌寒”说明不畏严寒,“暗香”说明散发芳香。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高的难度,古诗词中部分的字词无法按照现代的认识进行理解,因此教师需为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防止学生理解上出现错误。

3.结合联想,切身体会情感

每一首诗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意境,而意境当中也蕴含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古诗词中的意境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去深入挖掘,然后细细品味,发挥想象,让诗中描绘的场景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景象,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感情。以《锄禾》为例,该古诗词总共20个字,里面描绘的场景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将其在脑海中展现出来,在炎炎烈日下,农民弯着身子在农田地里忙碌锄草,一滴滴汗水浸透了身上的衣裳,额上还有汗水滴滴落入泥土之中。这样一幅辛苦耕作的画卷在学生脑海中快速展现出来,学生能体会到农民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也就更能体会诗词中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4.背诵诗词,生活随处应用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书看多了见解也会发生变化,古诗词也不例外,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情感,了解古诗词中的含义之后,朗读古诗词的感情会随着自身的了解程度而发生变化,目前我国在古诗词方面的教学中都会要求学生熟读且背诵,这也是对学生提出提前了解古诗词内涵、熟练掌握其中感情基调的要求,朗诵时带情感,音调带有高低起伏,传达古诗词中的情感,从而做到熟记于心,完全背诵下来。

总之,小学是一个以基础为主的教学阶段,小学阶段的基础对学生未来长期学习的情况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能积极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古诗词尤为突出。所以,小学作为学习道路上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学更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金妍.让古诗词的魅力之光在心灵闪耀: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9(01):123-125.

[2]周少英.以“写”促“悟”,品味“诗情画意”美:例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1(03):151-153.

[3]闻俊媛.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0(02):169-171.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设计 篇12

一、古诗词特点及意义

特点:古诗词可以分为两类, 分别是抒情诗与叙事诗, 比如《小儿垂钓》就属于叙事诗的范畴, 而《梅花》则属于抒情诗的范畴, 古诗词与一般诗词的区别在于其在表现过程中注重言简意赅, 句句堪称精髓, 并具有一定的跳跃性, 在有限的诗句内表达深刻的感受及思想, 就古诗词整体特点而言, 可以用四个词语来形容:语美、意美、形美、音美。基于古诗词这一特点也铸就了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古诗词讲解, 古诗词文化传承与学习趋势尤为突出。

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古诗词课程的开展, 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中的意境美, 有利于分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古诗词中用极少的词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 该画面及意境需要学生在全面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将语言美、意境美、画面美及色彩美充分融合在一起,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还能够接受美的熏陶,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 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快更准确的把握古诗词意思, 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哲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1、分层次教学法

古诗词的难易程度有所区分, 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选择适合的古诗词文章, 从而让学生充分感知古诗词的魅力。据调查了解所知9岁以下的小学生尚未形成抽象思维能力, 其形象思维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因此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诗词, 古诗词应尽量短小精简, 比如《画》这一古诗词, 其部分内容是“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这篇古诗词的篇幅就比较小, 而且字面意思也容易理解, 但同时也形象的表达了诸多内容, 山水尽在其中, 若再配上与之相符的图片, 必然会充分调动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该以简单易懂的古诗词为切入点步步深入, 总而言之, 运用分层次教学法,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

2、朗读教学法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与高年级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别, 其记忆特点较为感性, 记忆力较强,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语文教学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在反复朗诵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 同时学生在朗诵后对于学生朗诵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予以改正, 交给学生一些朗诵的技巧, 比如抑扬顿挫, 在朗诵中运用抑扬顿挫的方式能够更加清晰的感受古诗文的蕴意, 对学生学习古诗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多媒体教学法

诸多古诗词都可谓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由此可见诗与画的紧密相连, 画是对诗最美的诠释, 诗与画的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锻炼学生在古诗词中对美景的表达能力,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结合古诗词教学内容, 放映一些优美的画面, 让学生尽情体会诗之蕴意, 画之美丽。

4、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一段古诗词讲解中, 可以运用其他古诗词进行对比研究, 对诗的表达形式、语言特色、艺术风格及所含寓意等方面进行比较, 使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对学生后期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古诗词奠定基础。

三、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艺术水平的措施

1、了解古诗词写作背景, 理解诗词大意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把握整个古诗词的大概意思, 通过教师对写作背景的讲解, 学生可以更准确的感知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心态, 在这一基础上理解古诗词就容易多了。比如《春夜喜雨》这一古诗词的内容就与诗人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性, 诗人在作此诗之前, 因为陕西旱灾多发, 且较为严重, 诗人来到四川程度定居, 并长达两年之久, 在这里诗人亲自种菜养花, 在朝夕劳作中对绵绵春雨产生了触动, 从而写下了《春夜喜雨》, 学生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能够使自身情感更好的融入到诗中, 充分感受诗人当时悠然, 闲适的生活态度。

2、重点品词, 加深理解

词是组成古诗词的重要因素, 在古诗词学习中懂得重点词的意思是理解整个古诗词的基础, 由此可见, 要实现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开展, 还要从重点词抓起, 在一篇古诗词中若已经全面理解重点词, 那么就可以将重点词所提供的信息或者涵义串联起来, 从而把握古诗文整个寓意。比如在《梅花》一文教学中相对比较重要的词有凌寒、独自、遥知、暗香, 对这几个词进行重点把握, 就可以很快得知这篇古诗词主要是在赞美梅花不畏严寒, 在严寒中依然散发芳香的精神。另外, 还要对古诗词中的重点词语进行深刻解析, 比如说“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诗词中的“绿”是否能换成“到”或者“过”, 并告诉学生这两字在这句古诗词中的效果, 显然在该句古诗词中运用绿更好一些, 它能够生动形象的将春天的风景表现出来, 给人一种鲜明形象的感受, 对提高小学生古诗词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3、培养学生想象力, 体会古诗词情感哲理

每首古诗词都有其独特之处, 这是由于诗人的性格特征、所处时代背景等因素造成的, 因此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欣赏古诗词, 体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教师在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中应大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在脑海中勾勒出与诗意相符的画面, 赋予诗词生命力, 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会更加深刻, 清晰。另外部分古诗词还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比如《锄禾》这篇古诗词讲的是一个农民伯伯在正午时分辛苦劳作的场景, 就像是农民生活再现, 能够给学生深刻启发, 告诉学生粮食的来之不易,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遏制学生浪费食物的现象, 锻炼了学生勤俭节约, 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四、总结

总而言之,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的文化结晶, 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资源, 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极力宣扬古诗文的优点, 让学生对古诗词艺术有一个全面客观的理解, 因为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内涵深远而持久, 基于古诗词的历史性, 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大力推崇古诗词艺术, 由此可见古诗词在我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艺术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王瑞红.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J].语文教育研究, 2011, 5 (52) :34-36.

[2]莫欢欢.刍议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艺术[J].艺术教育, 2010, 11 (85) :133-135.

[3]于丽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J].教育科学周刊, 2013, 4 (02) :145-147.

[4]薛献国.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下旬) , 2012, 6 (20) :39-40.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设计 篇13

之《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设计者:罗兴龙

设计思路:

1、根据图片提示,学生回答导入;

2、作者简介,读熟古诗;

3、读准字音 认准字形 ;

4、出示古诗并放录音;

5、自学古诗,初感诗意;

6、深入理解诗句;

7、总结全诗;

8、布置作业。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学设计及PPT课件。

2、教师及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古诗中字词及古诗的意思。

3、学生:课外搜集关于读书、实践成功及失败的历史故事、名言警句、成语故事。

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做学问

书本知识+实践经验

教学过程:

一、根据图片提示,学生回答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根据图片上的关键文字的提示,让学生说出图片是谁。

2、学生回答后提问: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他的哪首古诗?让学生背诵出来。

3、我们今天要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板书课题: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二、作者简介,读熟古诗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

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创作的诗歌很多,今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陆游的七个儿子: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

三、读准字音 认准字形

1、出示生字:

2、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3、指导书写。

四、出示古诗并放录音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过渡:陆游在一个冬天的夜晚,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时,发生了哪些感情想要用诗来教育儿子呢?让我们一起回到800多年前的那个深夜,走进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一边听录音一边跟着诵读)

1、再指导多角度读好诗歌题目。

2、出示图片:提问: 师:图上是哪两个人? 生:陆游和他的小儿子子聿。

师:这首诗是谁写给谁的?(学生交流)

生:这首诗是陆游写给小儿子子聿的。陆游为了教育他的小儿子子聿。

3、教师再出示一幅图,提问:这件事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①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冬天的深夜。

②陆游在冬夜读书时生发的一些感想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

4、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5、熟读古诗,检查诵读情况。

过渡:学习古诗,除了会读之外,我们还要理解古诗。

五、自学古诗,初感诗意

1、教师: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哪些诗句的意思,你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请在书上打个小问号,然后把你的收获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后,每组报告讨论结果。

六、深入理解诗句

1、教师:通过刚才自己的学习与小组讨论,我想大家对诗句一定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把你读懂的来告诉大家。

① 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

师:第一句诗读明白的请举手。

生:古人读书、做学问时是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的。师:你是怎么读懂的啊?

生:因为我知道学问的意思是读书学习,也就是做学问,无遗力是指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板书:做学问)

师:你说的真好!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字词的意思的?

生:我是通过查阅资料、联系整句诗、请教别人来知道的)

师:这些都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师:请你举例说说古人追求学问是如何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的?

生:古人学习十分刻苦的,历史上记载古人学习勤奋的故事有许多如: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

师:你能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吗?

师:听了这些,感觉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过渡:第一句我们已经读明白了,那这第二句,你读明白了吗? ② 第二句:少壮工夫老始成。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诗意:小时候用的工夫,要到年老的时候,才有所成就。

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在这句诗句中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少壮:青少年时期; 工夫:时间 ; 成:成就。

教师引导:在这句诗中,有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你找到了吗?从“少壮”到“老”,你读明白了什么?学习的时间过程是极其漫长的,也就是说,学习需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ppt演示诗句赏析)

(教师板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2、学法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句,你们发现了吗?如何来理解整句诗呢?(关键是要要抓住一些重点词语,从而来理解整句诗句的意思。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接下来的两句。

①、第三、四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这两个句子中,你理解了哪些重点词语呢?

②、小组交流汇报:

纸上:书本知识。终:到底、毕竟。浅:肤浅。

此事:这些知识。即指书本上的知识。“躬(躬行)”:亲自实践。

③学生交流诗句意思: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深入透彻的了解这些书本知识,还要亲自去实践才行。

师:同学们,看来,读书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ppt演示诗句赏析)

板书:书本知识+实践经验

3、在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中,也有不少是讲到亲自参加实践,才取得成功的,或者是由于实践少,而失败的,请你说说有哪些?

生:纸上谈兵

师:谁来说说“纸上谈兵”的故事,有谁知道,请举手。师:你说得太棒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在课外书上看得到。

师:我们就要像这位同学学习,要多看课外书。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与交流,我想大家应该知道了,陆游希望小儿子子聿做个怎样的人?(小组讨论交流)

4、总体感知。(ppt演示古诗译文)

5、指导朗读、背诵。

七、总结全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ppt演示全诗赏析)

其实,陆游共写了七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那么陆游在其他几首中告诉了儿子什么呢?课后请同学收集来读一读。

八、布置作业:

1、认真抄写;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我和谁过一天下一篇:入冬的第一场雪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