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课外阅读的天空自由翱翔

2024-06-27

让孩子在课外阅读的天空自由翱翔(精选5篇)

让孩子在课外阅读的天空自由翱翔 篇1

让孩子在课外阅读的天空自由翱翔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阅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民众的人均阅读量甚至不足以色列的1/10。在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尊重知识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本文将从论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方法入手,谈一谈如何让学生们自由翱翔在课外阅读的天空里。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方法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确实,阅读对于丰富知识结构、培育人文素养、提升民族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手机和电脑的依赖性与日俱增,人类奉献给读书的时间随之骤降。据统计,2015年中国民众的人均阅读量是4.58本,不足日本的一半,只达到以色列的1/10。

学生时代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少年强则国强。那么,阅读的兴趣如何从小培养,阅读如何从娃娃抓起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下面几点探讨。

一、以先进理念为引导,培养学生“想阅读”的意识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我把阅读作为培养学生人文兴趣和语文教学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我喜欢、我坚持、我阅读”的阅读指导活动。

众所周知,现在的小学生书读得太少,题做得太多。于是,我有意识地避免布置机械抄写类的作业,把阅读时间还给孩子们,并要求他们每天必须读半小时课外书。我做过一项调查,经过两年的要求和熏陶,班级半数以上的学生已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过度关注成绩的风气使得很多父母忽视了阅读对孩子人格和心灵的塑造。这时,老师这座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就显得尤为重要。接着我们就要着手解决书的来源问题,我们农村的孩子,不可能每本书都去买来读,但大家可以交换读物,也可以办一个借书卡,到图书馆去借书读。同时,必须让阅读课进入课堂,并坚持做到五个“每”,即:每周安排一课时作为阅读课;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读书笔记本;每天在家读半小时以上课外书;每学期创办一个图书角;每学期参与班级“小书虫”奖的评定。从而使孩子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读书都能成为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以精心选择为桥梁,帮助学生筛选“读什么”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培养孩子爱读书是好事,不过市面上的少儿图书琳琅满目,我们该让他们读些什么呢?书籍就和食物一样,有的营养健康,有的毫无益处。在帮助孩子们筛选好书的过程中,希望教师和父母携起手来。只有好书才能真正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比如,我上了《窃读记》之后,向大家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上了《象冢》之后,我又向学生推荐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作品《最后一头战象》《斑羚飞渡》《狼王梦》和《红飘带狮王》等,学生反响很好。

在兴趣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引导广泛的阅读。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在平时,我常常会遇到家长这样的咨询:让孩子读哪些书?我给他买了许多作文书,他不愿读,这是为什么?其实,不要怕孩子们广读书,反之,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达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效果。

三、以方法辅导为钥匙,引导学生懂得“怎么读”

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就能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经反复训练可以成为天性中的一部分。具体教学中,我通过培养学生养成四个习惯,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是培养查阅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难以认识、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有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必须课前查阅资料,从而了解背景。比如在教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时,我首先让学生去读一读《三国演义》,了解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以便为教学服务。长期的训练,让学生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正所谓“字典是最好的老师”。

二是培养批注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探讨的地方用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用几个简单的词进行旁注。不要小看这些批注,从批注中学生能够将知识真正内化吸收。

三是培养做读书卡片的习惯。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通过制作读书卡片,让学生把书读懂、读透、读薄,甚至读出与众不同的感悟。记得开学时检查这项作业时,很多孩子制作的读书卡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魏子璇制作的《爱的教育》读书卡片,在摘抄了好词佳句之后,她写下了自己的读后感:“《爱的教育》使我明白了爱,是晶莹的钻石;爱,是永恒的星辰。有了爱,我们能在沙漠中找到绿洲,在干渴中掘到甘泉;有了爱,再大的灾难我们也能战胜,再苦的环境我们也能克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爱,是开启心灵的金钥匙;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看了《爱的教育》这部脍炙人口的伟大作品,我的心震撼了,仿佛经受了一次次“爱”的洗礼。”看到这儿,我会意地笑了:这个孩子真正读懂了这本书。

再如,朱昊骅读了《白天鹅红珊瑚》后,在读书卡片上画了一幅画,图画上红珊瑚的旁边围着乌尾雄、青青和蔻蔻,它们幸福地相拥在一起。画的旁边还附有一段文字:“母爱,一个圣洁的词语,天鹅红珊瑚把它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欣赏红珊瑚的美丽,但更赞美它的这份无私奉献的母爱。愿这位伟大的母亲永远活在美丽的地球上,愿这一家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当我看到这里时,感到惊讶,也更惊喜。孩子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了美,并通过语言传达出美的心声。

四是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交流可以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可以触发出新思想的火花。交流心得可以领悟整体、体味局部,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在每个周五的下午,我都会利用一节课,召开课外阅读心得会。记得那是五年级下册的一节“永远的童年”主题阅读课,在上完《冬阳?童年?骆驼队》之后,我再次向同学们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随后通过三个游戏环节强化学生对书籍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第一个环节是进行阅读打擂台,第二个环节是辩论赛,第三个环节,学生分别谈读后感。

总之,无论是阅读教学现状,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需要我们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为此,我们应该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会思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用书》

让孩子在课外阅读的天空自由翱翔 篇2

一、让学生决定怎样读课文

一篇课文要怎样学, 才能收获大一些?首先要从整体感知上入手, 要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然后再具体地往深处挖掘。要想实现这个目标, 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但是怎样读?是教师领读、齐读, 还是指名读, 要由大多数学生来决定。如果是抒情性较强的文章, 学生一般会愿意先听教师范读或者是听录音。尤其是在教师深情地朗读课文时, 再配上应情应景的优美音乐, 学生一定会随着朗诵的进程, 而如痴如醉, 完全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这样教师要求学生再读时, 学生就会急于想模仿教师, 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 学生的情绪就会被积极地调动起来。这样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思想得到了升华。

二、让学生决定阅读时思考什么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要教师能抓住时机, 适时地引导, 学生完全有能力提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所以,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 提出代表自己观点的问题, 这样学生会有提高自己思考能力的机会, 为进一步创新思维打下基础。例如,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 在学生听录音后, 或者教师范读后, 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分完后,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 再让学生自己在组内提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 然后组内讨论, 找出问题的答案, 并且讨论看谁的问题更具有深度, 更有价值, 然后把它作为本组的代表性问题。教师这时候可以再进行适当的指导问题就比较有深度了。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 学生肯定会再仔细阅读课文, 以便于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 既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三、让学生决定问题解决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具体采用什么方式解决, 应该由学生说了算。究其原因, 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果能解放学生的思维空间, 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独立人格的形成, 都会大有好处。而这正是我们所想看到的教育效果。还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为例, 学生提出问题后, 可以通过读、说、演、画、辩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答。在我教这一课时, 学生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证明桂林山水甲天下?2.桂林的水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3.桂林的因为他们认为二三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决定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而在寻找二三问题答案的时候, 有的组就采用了一个学生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总结的办法, 然后各自提出自己的见解, 再进行讨论, 得出了桂林的水“绿、静、清”的特点及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征。有的组通过集体默读课文, 然后查找图片资料, 对照课文的办法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了。

四、让学生评论课文读得怎么样

学生听别人读课文 (包括录音、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 内心所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 或欣赏、或赞同、或提出异议, 每个人都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时候千万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 应该明白这是学生对课文不同理解的结果。我们的教育不是用模具制造产品, 而是注重个体差异, 培养具有完全个体人格的有用人才。所以,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己领悟, 并适时地教给他们评价的方法:评价一个学生读得怎么样, 首先要找到他的优点, 如声音洪亮, 发音正确, 读得认真、流利, 读得有感情等, 然后再给他提出自己认为不足的地方。这样既团结了同学, 照顾了同学的心理, 又进行了交流, 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也促进了同学读课文的积极性。

五、让学生自己交流读后的感受

在读了一篇课文后, 学生肯定会明白一定的道理, 受到一定的启发, 有一定的感情触动, 这都是学生们自己的事, 教师不应包办代替。学生们的感受千差万别, 作为教育者, 我们应尊重学生们自己的观点。例如, 我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 学生有的说“村民们目光短浅, 只图自己一时的富有, 不注意保护森林, 才会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有的说“从这小村庄的故事, 我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 保护大自然。”还有的说“学了这篇课文, 我一定从我做起, 爱护学校的花草, 再也不折花玩了。”更有的说“我回家一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 让他们也懂得这个道理。”这样, 学生的收获很大, 也得到了思想上的升华。

六、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内容

学完了一课, 教师都会留一定的作业, 但是所留的作业起到了什么作用, 是否注意到了不同学生对作业的解决能力, 这直接会影响作业的效果。我认为, 教师所留作业要起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进一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所以作业一定要具有层次, 供不同程度、不同爱好的学生选择, 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顺利完成;学习中等的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好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成功的果子”。如我给《鸟的天堂》这一课留的作业是:1.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2.给爸爸妈妈讲讲《鸟的天堂》的内容。3.画一画鸟的天堂———生活着许多鸟的大榕树。4.观察一种或两种鸟, 把它们的模样和生活习性介绍给大家。

让孩子在课外阅读的天空自由翱翔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方法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确实,阅读对于丰富知识结构、培育人文素养、提升民族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手机和电脑的依赖性与日俱增,人类奉献给读书的时间随之骤降。据统计,2015年中国民众的人均阅读量是4.58本,不足日本的一半,只达到以色列的1/10。

学生时代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少年强则国强。那么,阅读的兴趣如何从小培养,阅读如何从娃娃抓起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下面几点探讨。

一、以先进理念为引导,培养学生“想阅读”的意识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我把阅读作为培养学生人文兴趣和语文教学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我喜欢、我坚持、我阅读”的阅读指导活动。

众所周知,现在的小学生书读得太少,题做得太多。于是,我有意识地避免布置机械抄写类的作业,把阅读时间还给孩子们,并要求他们每天必须读半小时课外书。我做过一项调查,经过两年的要求和熏陶,班级半数以上的学生已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过度关注成绩的风气使得很多父母忽视了阅读对孩子人格和心灵的塑造。这时,老师这座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就显得尤为重要。接着我们就要着手解决书的来源问题,我们农村的孩子,不可能每本书都去买来读,但大家可以交换读物,也可以办一个借书卡,到图书馆去借书读。同时,必须让阅读课进入课堂,并坚持做到五个“每”,即:每周安排一课时作为阅读课;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读书笔记本;每天在家读半小时以上课外书;每学期创办一个图书角;每学期参与班级“小书虫”奖的评定。从而使孩子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读书都能成为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以精心选择为桥梁,帮助学生筛选“读什么”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培养孩子爱读书是好事,不过市面上的少儿图书琳琅满目,我们该让他们读些什么呢?书籍就和食物一样,有的营养健康,有的毫无益处。在帮助孩子们筛选好书的过程中,希望教师和父母携起手来。只有好书才能真正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比如,我上了《窃读记》之后,向大家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上了《象冢》之后,我又向学生推荐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作品《最后一头战象》《斑羚飞渡》《狼王梦》和《红飘带狮王》等,学生反响很好。

在兴趣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引导广泛的阅读。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在平时,我常常会遇到家长这样的咨询:让孩子读哪些书?我给他买了许多作文书,他不愿读,这是为什么?其实,不要怕孩子们广读书,反之,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达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效果。

三、以方法辅导为钥匙, 引导学生懂得“怎么读”

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就能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经反复训练可以成为天性中的一部分。具体教学中,我通过培养学生养成四个习惯,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是培养查阅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难以认识、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有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必须课前查阅资料,从而了解背景。比如在教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时,我首先让学生去读一读《三国演义》,了解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以便为教学服务。长期的训练,让学生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正所谓“字典是最好的老师”。

二是培养批注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探讨的地方用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用几个简单的词进行旁注。不要小看这些批注,从批注中学生能够将知识真正内化吸收。

三是培养做读书卡片的习惯。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通过制作读书卡片,让学生把书读懂、读透、读薄,甚至读出与众不同的感悟。记得开学时检查这项作业时,很多孩子制作的读书卡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魏子璇制作的《爱的教育》读书卡片,在摘抄了好词佳句之后,她写下了自己的读后感:“《爱的教育》使我明白了爱,是晶莹的钻石;爱,是永恒的星辰。有了爱,我们能在沙漠中找到绿洲,在干渴中掘到甘泉;有了爱,再大的灾难我们也能战胜,再苦的环境我们也能克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爱,是开启心灵的金钥匙;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看了《爱的教育》这部脍炙人口的伟大作品,我的心震撼了,仿佛经受了一次次“爱”的洗礼。”看到这儿,我会意地笑了:这个孩子真正读懂了这本书。

再如,朱昊骅读了《白天鹅红珊瑚》后,在读书卡片上画了一幅画,图画上红珊瑚的旁边围着乌尾雄、青青和蔻蔻,它们幸福地相拥在一起。画的旁边还附有一段文字:“母爱,一个圣洁的词语,天鹅红珊瑚把它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欣赏红珊瑚的美丽,但更赞美它的这份无私奉献的母爱。愿这位伟大的母亲永远活在美丽的地球上,愿这一家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当我看到这里时,感到惊讶,也更惊喜。孩子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了美,并通过语言传达出美的心声。

四是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交流可以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可以触发出新思想的火花。交流心得可以领悟整体、体味局部,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在每个周五的下午,我都会利用一节课,召开课外阅读心得会。记得那是五年级下册的一节“永远的童年”主题阅读课,在上完《冬阳·童年·骆驼队》之后,我再次向同学们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随后通过三个游戏环节强化学生对书籍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第一个环节是进行阅读打擂台,第二个环节是辩论赛,第三个环节,学生分别谈读后感。

总之,无论是阅读教学现状,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需要我们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为此,我们应该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会思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用书》

让鸟儿在蓝天中自由翱翔作文 篇4

地气刚刚萌动,不经意间,春天就这样悄然来临了。布谷鸟唱着春天的颂歌,翠柳舒展着妩媚的筋骨,杨柳透着浓浓的春意,百灵鸟动情地歌唱,夜莺讲述着春天的故事,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妙!是谁,将这充满绿色的春天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噢,原来是鸟儿,它们上下翻飞,舞姿优美,最后的那一刻定格成了美丽的永恒。从古代的信鸽到现代的鹦鹉,从翱翔千米高空的大雕到嬉戏竹林的小鸟,无不给予世人联想,然而,我们又为它们做了些什么呢?

我曾经亲眼见过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卧在树杈上,一副熟睡的样子。这只鸟儿在枪弹未到前突然醒来,但这一切都晚了,枪,一张口吐出铅,就说出了罪恶。但它似乎在中弹后还在对生命是那么的渴望。它支棱着翅膀,仍在做无声的飞翔。倘若不是一粒突如其来的铅,没收了它的生命,这只鸟儿肯定会自由地弹跳在林间树丛,和另外几只鸟儿,自由自在地飞成一把活泼的梳子,把天空梳成蓝色,将竹子梳成绿色……谁将它的生命没收,是谁?是罪恶的人,是那贪婪的心。一只鸟儿是一条生命,但这条小生命就这样悄然离开了它热爱的大自然。

森林日益在减少,白色污染在不断蔓延,干旱地区在不断增加,日益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扩大,地球的气候在一天天变暖,这些摆在我们面前不争的事实,无不在提醒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一天天地被我们的恶劣行为所破坏,我们许多真诚的动物朋友,包括鸟儿,也在经受着磨难。试想如果天空不再有鸟飞,水中不再有鱼游,那样的世界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

为了地球母亲的生命更加绚烂,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为了人类众多动物朋友的生存,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投身到爱鸟、保护鸟的活动中,从我做起,为给我们带来欢乐的鸟类朋友,献上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在父爱的天空下自由翱翔 篇5

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这样一位“明天小小科学家”呢?

轻松快乐,亦师亦友的爸爸

刘玉军,1963年生,是沈阳东电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妻子肖桂杰小他两岁,是沈海热电有限公司的工程师。1989年5月,他们的儿子刘潇出生。

刘潇小时候的好奇心特别强,碰到什么都要问爸爸。6岁时的一天,刘玉军带他上公园玩,坐在公交车上,小刘潇的眼睛一直专注地盯着车外,汽车风驰电掣地向前开,可外面的树和大楼房却拼命向后跑。他的心里满是疑惑,大声地问刘玉军:“爸爸,为什么外面的树和大楼房都往后跑啊?”稚嫩响亮的童音回荡在车厢里,一车的乘客都回头张望着,人们想知道这个爸爸怎么给他的小儿子解释这个高深的问题,甚至还有人交头接耳,刘玉军头上的汗“唰”就下来了。不过,他知道这是不能逃避的。他搂着儿子给他解释:“潇潇,这是相对运动的原理,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生活中有好多奇妙的事情,都得靠你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个精彩的解答让这一车的人都非常满意,他们竟热情地鼓起掌来。

刘玉军夫妇认为让孩子快乐、顺其自然、给他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是最好的教育,他们从不把自己的爱好强加给孩子。在刘潇上学前很多孩子已经选学了很多课、书法、绘画等等,可刘玉军认为孩子小时就应该让他痛痛快快地享受童年,他带着孩子踢球、游泳、滑冰,刘潇快乐得就像一只无拘无束的小鸟。

一天,刘玉军带刘潇出去放风筝,正好碰到一个邻居的孩子,那个孩子看到刘潇的大蜻蜓风筝羡慕极了,蹲在风筝旁反复摩挲,爱不释手。后来被他的爸爸带去上书法课,走时还一步一回头呢!刘玉军忘不了那个孩子落寞和羡慕的眼神,他认为家长就应该是孩子的老师和朋友。

用心良苦,送儿最好的礼物

在刘潇上小学三年级时,刘玉军才送他去学习冠亚英语,这还是刘潇自己要求的,而且这是刘潇唯一一门校外课。

刘潇的小学是在沈阳市著名的朝阳一校读的。四年级时的一天,刘潇放学回家了,一进门就钻进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了。吃饭时,妈妈喊他,他也不出来,爸爸急了,进屋一看,刘潇正在写啊画啊!原来,刘潇的数学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试着推导小学课本上一个体积定理,三棱椎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并写成论文。

刘玉军知道这可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的,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这是块硬骨头。晚上,刘玉军看着刘潇正埋头苦算,小脸上汗涔涔的,面前的草纸左一张右一张地摊在面前,刘玉军有点心疼。他手里拿着一个玩具要给儿子,妻子拦住了他:“你就知道让他玩,还是让他好好做题吧。”他轻轻地推开妻子:“你不知道,这玩啊,有时比做题对孩子还有好处呢!”

不过,“搞科研”毕竟不像解一道算术题那么容易,累得晕头脑涨的刘潇有点泄气了。他把笔往地上一摔,气急败坏地撕着草纸,并狠狠地把纸屑扔到地上。就在这时,刘玉军过来了,他说:“儿子,爸爸送你一件礼物。”一听礼物,刘潇的眼睛都放光了,他腾地跳起来,扑到爸爸怀里。

“这是爸爸送你的魔方,它变化无穷,有很多玩法。既可以增强空间思维能力,又可以让你得到放松。”

刘潇雀跃着接了过去。刘玉军又说:“玩一玩,轻松轻松,让脑子得到休息,然后再攻关。”边说边教儿子玩起魔方来。刘潇的小脑袋靠在爸爸的胸前专注地玩起来……

神奇的魔方让刘潇紧张的头脑一下子放松下来,也给他带来了灵感。别的同学证明不出来,已经纷纷放弃了,可刘潇在父亲的鼓励下坚持下来了。几天后,他的研究成功了,他把算法说明工工整整地写在几页纸上,那是刘潇的第一个学术研究。这个“科研成果”还被老师投给了一家刊物。

2002年9月,刘潇成为东北育才学校英语特长班的一名初中生,刚开始,他非常不适应育才的教育。初一就学初三英语的课程,每周有两次外教上课,他的口语听力都行,可考试成绩上不来,全班42人,他的成绩在30名左右。小学时刘潇的语文成绩特别好,而此时,他的语文成绩几乎倒数。成绩不理想,刘玉军并没有恐慌,他知道儿子只是不太适应,一旦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他就会迎头赶上的。他不给儿子施加任何压力。

一次,放学回来,刘潇沮丧地对爸爸说:“语文考试有一道题不会。”爸爸连忙问:“是什么题?”“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是什么?”爸爸赶紧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刘潇佩服地说:“老爸挺厉害呀!”刘玉军赶紧说:“你只满足于学习文化课是远远不行的,要多看些课外书,语文要学得好,必须有阅读量。知识需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爸爸的话,锤子般重重地敲打在刘潇的心上。从那时开始,他就注意阅读课外书。到了初二,刘潇也完全适应了学校的教学,他的成绩渐渐升了上来。

玩出精彩,成为小小科学家

一天,学习疲倦了的刘潇拿起床头的魔方摆弄起来。小小的魔方变幻无穷,他的头脑中闪过一道灵光,可不可以用魔方的原理对一些数据加密解密呢?如果利用魔方中的原理在流密码中加密解密,那不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方法吗?他把这个想法向指导老师龚鹏说了,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鼓励。

2007年5月中旬,刘潇报名参加第七届“全国小小科学家”竞赛。

2007年11月13日,由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竞赛活动在北京揭晓。刘潇的《魔方原理在流密码中的应用》课题荣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刘潇和他的母校东北育才学校各得奖金5万元,刘潇被北大数学系提前录取。

13日晚上,刘玉军接到了一条短信:“爸,我是第一!”只有短短的五个字,刘玉军和肖桂杰高兴极了。刘玉军说:“这条短信我看了无数遍,看不够,我要永远保留着。”

2008年5月8日,劉潇代表中国到美国亚特兰大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

5月17日(当地时间),刘潇的魔方加密项目赢得了IEEE(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的专项二等奖。刘潇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提及父母,刘潇深情地说:“我要感谢爸爸在我小时候送给我那个玩具魔方,它让我的人生与众不同……”

上一篇:在WPS中如何将word文档转换为PowerPoint文稿下一篇:浅谈饮食文化与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