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课外学语文(共5篇)
让学生在课外学语文 篇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乐于学习语文。通过这十几年来的教学摸索,我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一、爱心引路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你得让学生喜欢上教语文的你,然后他们才能“爱屋及乌”地喜欢上语文。所以,你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可信赖的朋友。上课铃响了,刚走进教室的孩子们还没做好上课的准备,教室里乱哄哄的,如果你板着脸孔走进教室,大声呵斥几声,也许教室里真的安静下来了。但是,学生对你的感情也许也同样“静”下来了。他们更喜欢面带微笑的你,轻轻走上讲台,亲切地环视全班同学,然后和蔼地说:“同学们,你们看,这位同学坐得多端正啊!他早就做好了上课的准备。”相信你这么轻轻地一说,全班同学都早已像这位同学一样,坐得端端正正了,正满怀喜悦地等待着你上课。又如面对班里不经常完成作业的同学,与其斥责他们,罚他们扫地,叫他们家长来,不如利用课余的时间,把他们找来,故作不相信的样子问他们:“听同学们说,你们几个不经常完成作业,还把字写得很糟,老师不相信。明天开始,你们把作业拿来给我检查,到期中时,比比看,谁完成得好。到时,老师要给最好的同学奖励!”相信这样一来,他们不但及时地完成作业,字也会越来越进步了。
孩子需要一种安全的环境,包括身体的和心灵的,如果他们缺乏关爱、支持和心理安慰,心里的不安就会萌发出恐惧和畏缩,轻则无法集中精力学习,重则形成极端的性格。小学阶段,教师完全是学生心中崇拜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情和积极性。你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或是无意的一句表扬,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动力,调动他所有的积极性,使他愉快地学习。反之,你无心的一句批评或一个眼神,都会使他的积极性大挫,甚至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反感。我想起我上小学的一件事。那时,我上三年级,语数两科都名列班里前茅,一直被老师捧在手心里。一次,上数学课,同桌讲了一个笑话,我忍不住笑了起来。结果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很粗暴地用教鞭打了我一下,这让一直受老师表扬的我很觉丢面子,也很受委屈。从那刻起,我厌恶起这位数学老师,也厌恶起他上的课,甚至连他布置的作业也不愿做,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所以,作为教师千万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内心的冷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一言一行。
二、巧设平台
我们在讲台上,习惯了当主角。其实,孩子是天生的演员,只要有机会,他们都可以成为最佳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的四十分钟除了正规的教学外,我常把那个被老师们认为是很神圣的讲台让出来,让讲台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我让学生上来朗读,让他们上来演讲,让他们上来讲故事……有时候,有些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让学生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记得有一次,我在教《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里面讲了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我就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自由组合,上台表演。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不但一字不漏地把主人公的话说了出来,还创造性地即兴表演,把人物演得惟妙惟肖。通过表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整节课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中,他们已经牢牢地记住了课文的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我还常常假装“糊涂”。班里有位同学病了,本来我可以直接派一位同学送他回家,但我却装出一副毫无办法的样子说:“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班的林丽群同学病了,这可怎么办呢?”立刻有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送她回家吧。我是她的邻居。”这位同学高高兴兴地送她回家了,因为她认为她的意见被老师采纳了。在我这位“依赖性”很强的老师面前,同学们变得越来越爱动脑筋了,越来越爱想办法了,从而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践能力更强了。同时,他们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从而更乐于学习语文了。
三、老调新弹
说到让学生喜欢语文,如果没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像到北京没去看长城,到西安没去看兵马俑一样, 都将成为空谈。我知道早已有很多专家对作文教学作过很专业的研究,大家也听过很多专家的讲座,但我还是要来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感受。
1. 多看,多读,多积累。
为了让学生乐于看,我常常把学生带出教室,观察校园,观察校园后面的田野,看看兰溪公园,爬爬有名的大蜚山,让他们深入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直面对话。为了让学生乐于读,除了课堂上重视阅读训练外,我还每周挪出两节课,让他们看作文选。考虑到农村孩子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不可能买太多的书,我就鼓励他们交换着看,做到花一本书的钱,看65(我班有学生65人)本书。为了让学生乐于积累好词佳句,我不但要求他们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还要求他们每学完一篇课文,至少背四个好词,两个佳句。我还让班里的学生每天轮流在上课前往黑板抄一个好词和一个佳句,其他学生抄到专门用来积累好词佳句的笔记本上,然后全体背诵。上课铃一响,我马上检查。这样,积少成多,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怕没材料了。
2. 多练是提高写作的关键。
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一天写一篇作文,学生很容易就厌烦了。其实,一篇好的日记就是一篇好作文的缩影。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学生写的日记可长可短,只要是表达真情实感就行。此外,教师改日记一定要及时,学生一完成马上就改。发现好的(哪怕只有一句)就马上拿到班里念,让学生有成就感,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希望分享别人精彩的故事,让他们由老师叫他们写日记到自己喜欢记日记。在日记里,他们更希望你像一位朋友一样与他们交流,跟他们交谈,这样他们也就更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在日记中写出来。我刚接这个班的时候,发觉学生写日记多半是为了应付,内容单调枯燥,而且还有抄袭的现象。于是,在一次日记点评上,我问他们:“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大济的人有什么特点吗?”他们一个个莫名其妙地摇摇头。我说:“看了你们的日记,我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老奶奶爱摔倒。害得我们班的陈飞鹏、林进、占东东等同学天天扶她们起来,送她们回家,误了作业,误了学习,所以成绩一直提不上去(因为这几位同学经常写送老奶奶回家的日记)。2.阿姨们爱丢钱。幸亏有我们班的陈群峰、占威捡了,还给她们,否则不知她们有多伤心。3.男同学常去河边钓鱼,女同学爱让座。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后来,虽然写这方面的内容少了,但更像记流水帐了,把一天到晚的事一一列出来。经过认真思考,我开始根据每周开展的情况,有要求地布置他们写日记。通过一年来的训练,我发觉我们班的同学变得爱记日记了,作文水平也明显地提高了。作文水平一提高,成绩自然就上去了,成绩一好,学生自然就喜欢上语文课了,也更乐于学语文了。
我非常喜欢《福建教育》中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话:“一个女孩对着大山喊:“我爱你———”大山回答:“我爱你———”一个男孩对着大山喊:“我恨你———”大山回答:“我恨你———”这是回声的效果。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何尝不像这回声,当你把爱注入孩子们的心田,他们的爱就会向你缓缓回流。
让学生在课外学语文 篇2
作业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用得不好就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而长期以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积累和训练,而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怎样才能改善这一状况呢?近年来,为了使作业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我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作了一些探索。
一、变单一文本作业为多元复合作业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方式、技术都十分单一。通常只注重作业程式的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评价上更忽视了人性化的教育激励功能。而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能力。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他们通常更喜欢的是:搜集资料型作业;调查、访问型作业;观察、体验型作业;汇报、表演型作业;手工、绘画型作业;想象、联想型作业;朗读型作业;等等。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不仅评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评价意志、品质、兴趣和习惯等因素,评价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意识、创新习惯。为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在组织人教版七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这就是我》时,我结合一年一度《绍兴晚报》小记者征订的契机,请学生组织一次面试活动。提出:假如你是新闻记者应聘者,你如何展示自我、包装自我,从而得到这份工作。再如教授《漫游语文世界》时,让学生在逛街、听电视时留意自己喜欢的店名、广告词,看看哪些新鲜词语使用不规范,哪些又“创造”得非常贴切。学生在发现中巩固了学习效果,也激发了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在教《月亮上的足迹》《探索月球奥秘》时,我在课前请同学们查找了许多有关月亮的传说、诗歌、未解之谜,加上当时恰逢“神七”载誉归来不久,学生情绪空前高涨,在作业中插入了很多相关的文字、影像资料,许多学生在课后还赋诗赞美“神七”遨游太空的傲世盛举,虽平仄压韵不尽严密,却非常符合我国传统“诗言志”的特点,远胜要求学生仿李杜写月诗所得的生硬之作。文学的感性与科学的理性把宇宙的神奇、汉语的瑰丽及祖国强盛的现实完美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新闻两则》时,让学生现场播报新闻,建议他们仿照绍兴师爷说新闻的把式说说我们班级与学校家庭的新鲜事,诙谐生动,效果良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轻松记住了新闻的几大要素,同时也增强了现场表演的能力。
这些方法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了感悟与表达的能力,缩短了书本文字与生活情感的距离,做到了学用结合。
二、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传统作业的内容往往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成功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我们在教学中通常是照本宣科进行解读。然而对待同一事件,不同时代的学生很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发言说,他同情夏洛克。他说安东尼奥既然签了约就要依约办事,即使这是个不平等条约,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认为鲍西娅比夏洛克更加“狡猾”“凶狠”,她不仅玩文字游戏而且在夏洛克取消自己的要求时钻漏洞强占其财产,不能令人信服。学生提出这样的异议后,课堂气氛陷入了僵局。于是,我索性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渠道围绕这个主题收集并整理资料,然后再行讨论。经过分析,学生不仅了解了一个完整的夏洛克,明白了为什么说他“贪婪、阴险、凶残”,而且还了解了犹太人在欧洲为人不齿的原因及其辛酸的历史。这样,师生通过相互启发、学习、共同得到了提高。
三、变任务型作业为自主选择型作业
学生的发展程度是参差不齐的,我们的教学也应遵从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我们要把握控制好作业的难度,其难易程度不能以我们的主观盲断为依据,也不能以某一书本为依据,而必须以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水平为首要考虑因素。同时还应预测学生能够完成的程度,以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的现象,而应让学生各取所需,量力而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这也十分符合新课程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
在人教版七年级《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分层布置作业,试图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具体设计如下:
A:假如你就是那个天涯游子,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想说些什么?
B:请你用描写性语言把本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描绘的画面写出来。
C:改写本小令为《天净沙·春游》以表现春游之喜悦。
在《核舟记》预习中,我设计如下:
A: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
B:教老师通过文章线索画核舟;
C:写一篇介绍自己珍爱之物的文言文小品文。
作业分层的策略丰富了作业的层次,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展示。
四、变枯燥的功利性作业为情趣性可持续作业
传统作业多数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与模仿,以至于成为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只是单纯强化课堂教学的工具,追求的是作业终结性的实效。而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创造实践能力则被大为忽略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我们所应做的,是用生动有趣的作业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激发出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使其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在《春》《背影》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收看电视散文,通过画面的显示让学生深刻体会朱自清散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密密地斜织着”“在雨里静默着”“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等场景的意蕴。这样,学生便揣摩出了一些关键动词的妙处。
在《化石吟》教学中,我特地向科学老师借了一些化石影像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影评,相互交流,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教育,又加强了认识历史的直观性。
总之,我们应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把作业变成课程动态的生长性延伸,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种生活需要、学习需要,人生需要。切忌布置一些急功近利、简单机械的作业,否则,作业就完全丧失了其引导学生“再学习、再发展”的价值。
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 篇3
据教育心理学家调查分析,支配学生学习的理想动机应是现在的快乐与兴奋,而不是由学习带来的未来的补偿或地位,可见宽松的心理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情绪与课堂教学气氛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教育学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昂、心里想做的时候。”我认为,不仅儿童是这样,成年人也是如此。
很显然,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我们就必须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在注重情感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乐中求异,乐中求新,摒弃课堂上板着面孔说教的模式,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寓教于乐”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或者用某种教辅手段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之外暂得一时欢娱。我认为它应该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是教学、教育,“乐”是乐趣、兴趣、意趣、情趣,即把教学活动放到对学生的意趣、情趣的培养上,激发起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源动力,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知、情、意的全面发展。那么在课堂上如何使学生达到最佳的精神状态,轻轻松松地学语文呢?
一、激励机制
教师的表扬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真切的爱,有利于学生产生归属感、安全感。渴望表扬是学生正常的自尊心理和情绪体验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能使学生处于亢奋活泼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达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目的。肯定的适度的鼓励,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酶”,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努力克服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带着良好的情绪进入新的学习境界。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呢?
首先,激励要有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使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就是对待回答错误、认识模糊、理解不透的学生,也要鼓励、要启发:“请再想一想,能不能换个角度思考?”学生回答好的,要予以充分肯定:“太棒了,继续努力!”总之,要使不同的学生都有一种成功的期待,激发其潜在的力量和奋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对学习中、生活中受到挫折的学生,教师务必给予加倍的关注,理解和积极的鼓励,尤为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指出正确的途径,帮他们寻找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知道他们有成功的潜质,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和勇气。
二、质疑解疑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思维的钥匙,问题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求知欲。古今中外的哲人是很重视发现、提出问题的。费尔巴哈曾说:“新知识是从怀疑中产生的。”李政道也说:“学生最主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可见设疑能使学生在迫切要求的心理状态下产生求知欲,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设疑,不仅指教师问,学生答,更重要的是教师应教会学生生疑、质疑、解疑,而不是由教师来替代他们,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才能使他们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两点。
1. 在形式上应尽量采用外显性动词进行表述,如“请说出”“请划出”等,这样的外显性动词就具有可操作性,要求也具体到位。
2. 像主题、写作特色等本身比较笼统的问题,可以分解成一个个有序排列的、操作方便的小问题,以架桥铺路,达到教学目的,比如:《祝福》这篇课文,“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这一教学目的就比较笼统,因此,可以分为几个小问题:(1)说出祥林嫂的性格特点;(2)杀死祥林嫂的元凶究竟是谁?学生弄懂这两个问题,自然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优势
在教学中,教师要会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充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影像资料、图片、音乐等用于语文教学,比如:在讲解有音乐描写的文章时,可以大胆地将音乐带入课堂,将语言文字的视觉艺术转化为声情并茂的听觉艺术,学生在还原的过程中,受到巨大的美的熏陶,能大大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行二次创作,而这正是文学独特魅力之所在。
四、合作讨论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为了满足青少年喜好进行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的这种精神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概括。对少年和青年来说,最感兴趣的是那种把某些内容故意保留而不讲完的课。我们在讲述事实的时候,要给学生留有分析和比较事实的余地。”让学生直接参与有具体的事实过渡到概括性的结论,期间学生的逻辑思维就能达到很大的提高。
要强调的是,课堂讨论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是学生讨论的伙伴、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介入讨论,要适时适度。教师若完全“冷眼看世界”,则讨论就可能陷入“放羊”状态;如过于介入则越俎代庖,则会使讨论失去意义。因此,教师参与的分寸要把握好,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要具体明确,使学生有法可依,切忌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
2. 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使学生在讨论以前能尽量多地搜集材料,整理思路。
3. 评价适时,课堂讨论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意见是否展开交锋。因此,教师要注意不能时时充当一个裁判的角色,急于表态,否则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挫伤。教师更要对有些学生的“胡说八道”有足够的忍耐,能正确引导,发言要有余地,应多启发少下结论。
4. 监控及时,当课堂讨论变成少数人的辩论会时,当学生的发言已偏离正常的轨道时,教师要及时监控引导,以利于讨论时抓住主题,逐渐深入。
如何让学生快乐学语文 篇4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创设贴近小学生生活情景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中来,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在轻松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完成学习内容。例如:在《一次***的活动》作文教学课上,老师完全可以带着学生先亲身体验一次这样的活动,在活动前给孩子交代好要留心观察的方面,相信孩子在体验过后,一定会写出属于自己的感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学生还会觉得作文难吗?在熟悉的情景中体验学习,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各种感觉,发展创造能力等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向多元化发展。创设教学情景使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很多,教师应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安排。
二、把小学生生活中的游戏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融为一体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为了保护学生的童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增长智慧,看到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低年级语文拼音和识字教学中采用“游戏拼音动物园”、“开火车”、“我说你猜”等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把书本知识生活化采用为小学生所喜爱的游戏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自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学生易于接受又能把所学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的教学方法。
三、建立正确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爱老师,爱语文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是教育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用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爱上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学生接受教育并将知识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待人、良好社会情感和乐观向上的个性,教师对学生的爱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如同父母般亲近的情感,还能在这种亲近感中渗入尊重、崇拜、敬仰等美好的感情,继而将这种感情升华为奋发上进的热情。
四、教师应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给孩子们创造学习语文的快乐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是构成儿童成长的基本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产生着重要影响。作为学校应当建立良好的校风及学校管理制度,创建优美文明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使校园随处都有学习的氛围,成为小学生学习的乐园,时刻拥有好的学习心情,轻松愉快地学习。家庭是对小学生影响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社会是学生成长的一本百科全书。社会通过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等渠道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各种信息对学生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家长如何正确培养自己孩子的语文素养,更有责任引导孩子们正确选择社会正能量的舆论导向,对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语文学习引导,将会使他们一生受益。
让学生开开心心学语文 篇5
一、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山东杜郎口中学那种在外人看来“闹嚷嚷”、“乱糟糟”的课堂之所以会取得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就在于他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事实证明,课堂改革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从“以学生为主体”入手,为此,我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比如,平时注意渗透对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用思想指导行动;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挑战对手),用目标指引方向等。
二、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课堂授课艺术
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做一个“学习型”教师,工作之余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让自己的“一桶水”变成“一汪清泉”,让自己时刻充满创新的激情,以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并根据学生喜欢新奇的心理特点,依据课文特点灵活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新鲜中激发其创造的激情,并愉快的融入学习的氛围中。可以演课本剧,比如《皇帝的新装》;也可以以朗读比赛的方法促学,如《海燕》、《雷电颂》等;或者“唱”学,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黄河颂》等;或者开展辩论会,如《陈太丘与友期》;或者让学生合作,自己备课、讲课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教师要动用智慧,敢于尝试,尽量设计出令学生兴趣盎然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达到老师的教育目标。
三、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快乐学习语文
为了改变语文教学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我尽量多给学生组织一些语文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快乐参与。比如,坚持每天课前5分钟激情演讲或讲名人故事(或令人感动、引人深思的故事)等,学生按学号轮流参与,任何人都有机会,都必须参与(纳入量化考核)。再者,上好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课。老师要做到明确活动目的、及时布置活动内容,但重点是做好落实。这项活动,老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组织、学生主持、学生展示比赛、学生总结,老师做幕后指导。此外,也可以定期举办——朗读比赛或辩论会,以朗读、辩论促学习,以朗读、辩论促拓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锻炼自己的能力。
【让学生在课外学语文】推荐阅读:
让学生爱学语文10-14
让学生开开心心学语文07-17
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12-14
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01-07
教学生会学语文12-03
教学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06-03
让孩子在课外阅读的天空自由翱翔06-27
让外来务工子女在课外阅读中放飞心灵——班级阅读活动小结06-15
学生课外能力06-12
学生课外科研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