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课外阅读助力

2024-10-18

为学生课外阅读助力(通用9篇)

为学生课外阅读助力 篇1

阅读是孩子度过幸福童年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使他们从小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南昌市百花洲小学图书室管理员为用心、细心、尽心地服务于学生读书, 为学生课外阅读助力。

一、建设百花书库

作为学生学习第二课堂的图书室, 既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阵地, 又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图书, 则是图书室的核心。为了达到《江西省小学二级图书馆评定细则》要求, 补充藏书量, 使我校图书室藏书结构更科学、更合理, 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调配下, 在校领导的亲自指导下, 2012年5月, 我校图书室得到兄弟学校捐赠的9 000余册图书。目前, 学校图书室有各类图书26 000余册, 学生人均藏书超过了省颁15册的要求, 已达20余册。

高质量的图书, 才能激发广大师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要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 吃透教材, 需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 必需依赖图书室;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巩固和加深理解, 拓宽知识视野, 也依赖于图书资料。因此,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图书室的建设, 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我们图书室管理员每年要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去挖掘寻找, 储备传统精华, 捕捉最新信息, 掌握最新动态, 增订最新成果。每年一万余元的期刊增量, 使我们的“百花书库”更加丰富多彩。充足的信息资源, 为师生的阅读备足了“口粮”。图书室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准备室, 学生素质提高的营养室, 师生憧憬未来的瞭望室。

图书室内尽管空间狭小, 但为了使孩子们喜欢阅读, 爱上图书室, 我们将图书室进门的两面墙壁全都装置了活泼、可爱、动感的卡通画, 以吸引孩子的眼球, 每个孩子都想进来看看室内简明的设施, 瞧瞧五彩斑斓、形状各异的图书室规章制度, 读读小朋友们自己的作品。在图书室的玻璃门框上贴有一个大大的“静”字, 孩子们进入阅览室前, 我们要求“你轻轻地来, 带来宁静;你轻轻地走, 带走知识”。告知孩子们只有“静心”, 才能“博学”。

图书室“诗情画意”的布置, 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孩子们在“百花书库”内快乐阅读、流连忘返!

二、设立流动书橱

大力组织和开展校园读书活动, 是图书室服务学生的重要内容, 也是活跃校园文化的最佳途径, 是教育学生“读好书, 学做人”的契机。根据年龄与学识的不同, 在适当的时间, 以适当的形式, 给适当的读者提供适当的图书, 是图书室服务工作的基本任务。我们图书室管理员常常与教师们一道筛选图书, 推荐书目, 并“送书到年级”“送书到班级”, 努力把图书室办到每个年级中去, 办到每个班级中去。我们在三至六年级的走廊上设置了“年级流动书橱”, 由各年级教师带领学生从校图书室借阅学生喜爱的200余本图书放在“年级流动书橱”内, 这样本年级学生可在课间和其他课余时间从中借阅书籍。各年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办理借阅手续, 并登记借阅情况, 每月末更新图书。学生们在“年级流动书橱”借阅的图书, 年级“图书管理员”会视借阅期限敦促其归还, 如有遗失, 还会要求其从家里带本同类书籍作为赔偿。孩子们在看完图书后一般都会放回原处。“年级流动书橱”的设立, 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 拓宽了学生思路, 丰富了学生知识, 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还增强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 图书室分发了一批学生喜爱的图书来充实各班的“小小图书角”, 并以“珍惜书籍, 节约资源”为主题开展活动, 活动的口号是“您的小贡献, 我的大需要”。鼓励每位学生将自己看过或存放已久但仍保存完好的图书拿出来, 放到班级“小小图书角”中与同学们交换分享, 提高图书的使用价值。各班设置的“小小图书角”可发挥了大作用, 孩子们在课间、课余时或默读, 或翻看, 或小议, 谈心得, 说体会, 创设了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 让孩子们有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

三、培训小管理员

以“授人以渔”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终身学习意识, 向学生介绍图书室藏书情况、目录使用方法及借阅手续等, 让学生能够独立查找书籍, 并能在同类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

图书室管理员会在每年的9月中下旬开展读书讲座活动, 对各班选派的“小小图书管理员”进行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培训, 教他们如何在图书馆内查找图书。首先, 让学生对图书分类有大概了解, 根据《中图法》, 中小学图书馆版共设基本部5个, 基本大类22个。22个基本大类的图书分别由22个英文大写字母表示, 如B代表哲学, E代表军事, F代表经济等。书架上一般都有层标显示。学生选择图书时先在大部类上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再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选择性地教他们学习基本大类图书的查找方法, 如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Q -生物科学等。

为了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书籍, 自由借阅, 图书室免费为每一个学生办理了电子借书证。图书借阅实行电子化操作, 只要点开“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中的“流通系统——读者管理”, 用扫描仪先扫读者证号, 再扫图书条形码即可。借阅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小小图书管理员”们一个个跃跃欲试, 争先恐后地在电脑上帮同学办理借阅手续。他们不仅会帮助其他同学查找图书, 还会“现学现卖”, 教其他同学简单的查找方式, 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我们不仅要求“小小图书管理员”学会如何找书, 还教会他们如何管理书, 组织他们学习《图书借阅须知》《图书赔偿制度》等, 并要求他们做到:图书室内一定要保持清洁卫生;要安静, 不得喧哗、打闹;要爱护图书, 不得在图书上勾画、圈点、撕割, 如有损坏、遗失等情况, 要照章赔偿;等等。现在, 各班“小小图书管理员”都能规范管理, 使图书借阅有章可循。不论是“班级图书角”, 还是“年级流动书橱”, 他们都管理得井井有条,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并做好图书借阅登记。

如今, 学校已经形成了人人喜读书、个个爱读书、大家珍惜书的良好氛围, “读书”已成为每一个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

四、推荐新书好书

针对小学生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读物无选择、阅读肤浅无方法的现象, 图书室的阅读指导, 就是一种对学生的阅读目的、内容与方法给予积极影响的教育持续活动, 使他们能够在实际阅读中掌握与提高文献运用能力, 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课外读物琳琅满目, 品种繁多, 良莠不齐, 有些书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 图书馆员在考虑学生自主性的同时, 更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孩子们不光要多读书, 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

在长期的学生借阅活动中, 我们注意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 因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不同, 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 小学低中段儿童求知的情绪性、随意性比较明显, 喜欢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等, 而高年级学生是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时期, 其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交替出现, 除故事外, 他们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 而男生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更感兴趣。有了这些研究, 我们推荐书目时就有了方向, 做到了“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

凡有新书入库, 我们不仅会将书名目录张贴于橱窗处, 写明内容简介, 还会将学生喜爱的图书封面复印, 并附有推荐词, 一并张贴。如《小学生心灵鸡汤——哲理》一书, 推荐词为:“在大千世界中, 每个存在着的生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自下而上哲学。小小的哲理故事为你阐释生命的意义, 让你领悟非一般的人生智慧!”这种图文并茂的推荐, 让学生记忆深刻。

书单, 精神餐桌上的菜单, 已成为孩子们向书借智慧的捷径。孩子们在阅读中既可与大师对话, 与历史对话, 又可不断地充实、深化他们对世界的观察、感受与思考, 丰富精神世界, 享受阅读的快乐。

五、开展征文比赛

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我们广开借阅渠道, 采用多种服务方式, 变传统的“第二课堂”为“学习中心”。在借书形式上, 不但有个人借书, 还有班级借阅。我们制订了“快乐阅读”安排表, 三至六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 每周一至周五下午2:00 ~ 2:40, 由语文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安排表”轮流前来阅览室集体阅读课外读物。阅览室全开放的书架上摆放着许多适合各年龄段学生阅读的书籍, 学生可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图书查找方法自由取阅。需要换书的学生会自觉地轻拿轻放, 不影响旁边的人阅读。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纷纷提出40分钟时间太短, 要求延时。多数班级的学生在阅读了两节课后还意犹未尽。这样读书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 更是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 形成美好的道德品行, 获得创新灵感和勇气的过程。

读书笔记是读书治学、积累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读与写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写作可谓阅读的后续、提升与反哺。在“快乐阅读”的同时, 我们要求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把读书的所思、所感、所获写成读书笔记。笔记内容包括: (1) 写出故事梗概。 (2) 抄写精彩段落。 (3) 摘抄妙词佳句。 (4) 写出心得体会。我们会不定期抽查, 每次抽查都做详细记载, 作为评选先进的参考。期末进行大规模展评, 评出“读书之星”和“班级读书先进集体”等进行奖励。同时将优秀作品张贴在图书室内的学生作品栏上。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张贴展示, 更加主动地学习, 也激发更多的学生积极写作, 参加各类读书、征文比赛, 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正可谓“以活动引领读书, 以活动促进读书, 以活动激发读书”。

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培养智慧学生。孩子们在活动中既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又增强了自信。

六、结束语

为了建设好图书室, 管理好图书室, 使用好图书室, 让校园书香萦绕, 让源头之水涓涓而流, 让孩子们热爱阅读, 图书管理员唯有倾情倾力为他们的阅读旅程加油、助力!

注释

1本文获第四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工作交流会征文优秀奖

为学生课外阅读助力 篇2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前所未有地提出“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其中还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觉得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才能达到最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去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学生想要读什么。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要求的阅读量,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规定每天读什么书,要求学生读了课外书后,填读书卡,摘抄很多优美词句,写读书笔记等。但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的是教师布置的阅读篇目是不是学生喜欢的,而且这样多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崔峦曾说过:“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对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及最后的结论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前必须先了解学生读阅读内容的要求。只有符合儿童心理的读物,才能真正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使他们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崔峦曾说过:“学生的阅读乐趣比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及最后结论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需求,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前提。

那什么样的读物才是学生喜欢的呢?应该说,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年龄的变化、知识的增长 和阅历的增长而有所不同。如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还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他们大多喜欢阅读能够引发他们美好想象的童话类作品。而中高年级学生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喜欢的阅读的作品类型不断丰富并呈现个性化倾向,有的甚至可以读懂部分中外名著或比较深奥的作品。如果教师不认真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尊重学生的阅读 需求,只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以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学生,那么难免会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反感和排斥。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一个教师连学生自己选择课外读物内容的权利都试图剥夺的话,那么很难说这个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向学生推荐号的读物,因为我们有责任作学生阅读的引路人,而不是让他们在茫茫书海中去瞎撞。但是这种引领不是强加,如果把阅读比作采摘果实的话,那么我们是要引领学生避开那些有毒的或者他们根本无法摘到的果子,而走向那些成熟味美的果子。但是他们摘到的是苹果还是梨子,我们就大可让他们自由选择而不必去强求。

我们除了了解与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阶段,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受到人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个时期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加强课内指导,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旺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的或正在学的知识,引导学生从横向上和纵向上扩展阅读,借机点然他们求知欲望,使其既可巩固知识,又可进一步延伸拓展知识,使他们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习了台湾作家林海音的文章《迟到》,然后我给学生念她的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很感兴趣。趁机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想读林海音的作品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非常想了解这位作家的事情,很快就在课外找到了她的小说《童年 冬阳

骆驼》,有的还找来了《城南旧事》,在班上传阅。真是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都是兴趣使然。

2、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最喜欢也是最易被他们接受的莫过于多姿多彩的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可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使他们享受收获与进步的喜悦。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在班上开展一次交流会,学生可把自己最近读的书讲给其他2学生听,可讲书中内容,可讲精彩片段,可朗诵,可谈心得体会。形式不限,学生畅所欲言。还可办手抄报,自制手鉴,演课本剧,知识擂台......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兴趣盎然,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3、尊重学生个性,刺激阅读兴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特点,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固有思维,死板经验,以“推荐”为名,将自己的阅读个性强加给学生。应注重学生阅读资源的丰富与更新。如,现代作家杨红樱的小说和童话就很受现在的小学生欢迎,不少小学生都看她的小说》淘气包马小跳》、《五.三班的坏小子》等。又如,《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苏菲的杰作》这些现代气息很浓,贴近小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特色,所以小学生喜欢看。作为教师,首先要跟上时代,随时了解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其次,要尊重学生个性,做好一个正确的引导者,引导孩子正确理解看待书中的人物。这样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

让阅读教学为学生写作助力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 能力 积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是一种最重要的间接观察的形式,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积累习作素材的途径,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基础。阅读如此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阅读,同时注意在阅读中积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阅读为学生的习作保驾护航呢?笔者现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几点做法。

一、课内阅读——双管齐下,促进语言表达

(一)课前早预习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预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提高阅读水平。而“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针对预习环节,笔者要求学生完成“预习六步骤”,在边朗读课文的同时,边完成一篇预习笔记。其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通读课文后认真拼读生字新词,并抄写生字及拼音一遍,然后给每个生字组词三个;第二步,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以及好词佳句,并摘抄到预习笔记中;第三步,标出自然段序号,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什么,然后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第四步,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并概括出主要内容写在预习笔记中;第五步,边读边思考文中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第六步,再次通读全文,并写出感受。

(三)课堂多样读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讲究“读”的方式。而“读”的方式很多,如朗读、默读、诵读、齐读、接读、轻声读、分角色读、自由读、指名读、慢读、速读等等,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在教学过程中,要从阅读理解的需要出发,因文而异,因人而异,通盘考虑,合理布局,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单纯讲究方式。什么样的教学目的,什么样的阅读要求,什么样的课文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读最为合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安排得恰到好处。如放声自由朗读一般适用于课前预习、初读感知和导读理解之后的欣赏性阅读;轻声读适用于思考难度一般的问题;默读不受干扰,适用于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指名读的优势是一人读、大家听,可以边听边思考相关问题。例如,上课伊始,让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在重点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课文描写生动的语句,通过范读、指名读、接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想象课文中的生动场面。

二、课外阅读——有效积累,助力习作教学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立足课堂,引导学生关注课堂以外的名篇佳作,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其具体做法是:

(一)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每天早读课前由班上学生轮流在小黑板上出示他收集到的好词佳句,可以是几个成语或歇后语,也可以是一首诗、一句谚语或名言警句,还可以是一段美文等,并在课前两分钟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而对于班上其他学生来说,他们不用花时间去查找便可以享受到别人的阅读资源。久而久之,就能吸收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阅读不行,还要教育学生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当然,读书笔记中除了要求摘抄好词、好句外,还有要求“品句”及写“读后感”。这样一来,还让学生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为此,笔者特地设计了一份“读书笔记”分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每周做一张读书笔记,教室的墙壁上开设了一面宣传栏,每周选出一定数量的“阅读之星”,并将优秀的读书笔记张贴上去供学生们借鉴欣赏。

(三)家校配合,真正落实

根据小学生发展特点,在班级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光有布置不行,教师必须认真引导并加强检查,才会真正落实。因此,每个学期初,笔者会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指定的名篇佳作,力求将要读的名篇佳作与教材相对应。在认真引导的同时,笔者设计了一份“班级课外阅读反馈表”,通过家长的配合监督,及时反馈加强检查,将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为学生课外阅读助力 篇4

一、课内阅读延伸法

课内阅读延伸法指将阅读课文时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阅读课外读物中去,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细读

学生如果有充裕的课外阅读时间, 就可以选择合适的读物 (比如经典作品和篇幅短小的文章) , 用正常的或较慢的速度, 按照文章的顺序, 从头到尾, 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 遇到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 利用字典、词典扫清字音、词义等方面的障碍, 通过深入钻研, 以点带面, 反复阅读, 从而对全书内容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运用摘抄本, 对文中的优美词句作摘抄、评注、诵读等。长期运用细读法, 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边读边检查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2.速读

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 适用于篇幅较长且无精彩处的阅读, 如果学生没有充裕的课外阅读时间, 也可运用略读的方法。略读分为全文粗读或部分略读, 全文粗读要求对文章大意有所了解, 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快速浏览能力和概括能力;部分略读是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可跳过某些细节, 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教师作略读指导时, 首先要教给学生略读的方法, 比如抓住书名、作者、内容提要、目录来浏览全书的方法, 看开头和结尾, 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师为训练学生的略读速度, 可用控制时间的方式, 通过纸笔或口头问话等形式, 检验学生在同一时间内阅读同一篇目的略读效果。略读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对文章详略的把握及初步的鉴别能力。

3. 诵读

诵读, “情动而辞发”,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结合相关背景知识, 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产生共鸣, 运用一定的诵读技巧, 反复吟诵, 以致熟读成诵。对于小学生来说, 其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 多读多背经典美文, 在诵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积累词汇语汇不失为良策。

二、课外阅读活动激励法

为避免学生盲目、随意性阅读, 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学生除了自能阅读, 写读书笔记外, 还要多与他人交流, 将他人正确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自己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来。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 将课外阅读纳入活动计划, 通过完成阅读活动, 绘制阅读评价表格督促落实阅读行为, 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效, 以活动方式激励学生阅读兴趣, 主要包括:

1. 活动实施法

学校每学期做好活动方案, 开展各类读书活动, 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好书推荐会、美文朗诵比赛、读书笔记交流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讲故事、自办手抄报等活动, 这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在活动中历练阅读品质, 提升阅读品位, 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在班级召开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会, 以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 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学生捐献图书, 在班级里设一个图书角, 在墙壁上悬挂读书格言, 等等。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阅读检查、评比, 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2.多向评价激励法

教师以激励性评价为目的, 可以设置灵活多样的阅读评价表格, 运用多样化的有效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展示自己不断进步的阅读成果, 教师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和课外阅读实施过程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 对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作点滴记录。如:设置阅读评价表, 按期记录学生阅读情况 ;建立课外阅读成果档案, 定期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在活动中对学生实施多元激励性评价, 既重视教师的评价, 又关注同学之间的互评;既重视家长的评价, 又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增强评价的交互性, 使其成为教师组织下的学生、家长、学校、社区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让学生享受到课外阅读的成果与快乐。

转换角色,助力学生课外阅读 篇5

一、当好协助者, 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为孩子买了很多课外书籍。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说, 感兴趣的内容不同, 认知特点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理解能力也大相径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 教师需要扮演好协助者的角色, 为学生推荐适合的阅读材料。

例如,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 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多为孩子们购买一些绘本类的书籍, 利用绘本图文并茂的特点, 借助书中的绘图帮助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同时, 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低年级阅读的绘本大部分集中在经典的童话故事、安全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另外, 教师还要建议家长陪读, 以便孩子在遇到问题时, 可以及时地帮助孩子, 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和孩子进行交流, 探讨阅读的内容, 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认识, 促使孩子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通过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 迎合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满足了不同的心理需求, 从而让课外阅读的效果更加明显。

由上例可以看出, 学生的课外阅读并不是与教师没有关系了, 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 才能更好地激发阅读兴趣, 为家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外阅读。

二、当好指导者, 教会学生选用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 顾名思义就是指在课余时间进行的阅读。如果教师只是轻描淡写地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而没有真正从行动上去指导学生, 就不可避免地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也不重视课外阅读, 从而也就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教师扮演好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者的角色, 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

例如, 教师对于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时, 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发现学生们在感受生活那些平凡朴实的情感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 这当然与现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不无关系。教师结合语文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开展了“爱的教育”主题课外阅读活动。首先推荐了阅读材料, 然后制定了课外阅读规则, 要求学生每天定时阅读半小时以上。可以组成阅读小组, 利用放学后的时间, 在学校阅读, 也可以回家阅读后, 在学校交流阅读的体会和感受, 并且小组同学要做好阅读记录, 包括阅读的内容、时间长度、收获、感受、问题困惑等。同时, 教师还指导学生在阅读时, 对于感受深刻的内容要进行详细反复阅读, 对于一些概括性的内容, 可以采取快速略读的方式, 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参与课外阅读的程度极大提高, 取得了很好的课外阅读效果。

由上例可以说明,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还需要当好指导者, 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从而达到提升阅读效果的目的。

三、当好评价者, 增强学生课外阅读体验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 不但要帮助, 科学指导, 还要定期地进行检查阅读效果,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分享阅读经验和感受。在这个环节, 教师就需要当好评价者的角色, 科学客观地点评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优秀表现和取得的点滴进步, 及时地鼓励学生, 促使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例如, 教师在组织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之后, 对于课外阅读的效果进行了检查评价。首先, 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按照制作规范的表格逐项填写的课外阅读汇报表进行了定期的检查, 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和质量, 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惑, 表扬学生在阅读中的优秀表现, 鼓励引导学生。同时, 教师通过与学生谈话的方式不定期地进行单个的课外阅读的抽查, 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点评案例, 进行分析和思考。另外, 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阅读心得等练笔的写作, 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在练笔中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他们享受阅读的成就感, 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让评价助力小学生课外阅读 篇6

一、找准制约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 明确评价目标

阅读是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一味地鼓励学生阅读,而忽视对阅读进行有效评价,甚至评价学生的阅读感受仅用“你读得很认真”“你了解得真多”“你有很深的感悟”作简单的点评;对学生课外阅读测试内容的确定、测试材料的选择、评分标准的制定、评价的形式等仅凭经验,阅读能力评价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这些都是导致学生课外阅读流于形式的原因。如果阅读能力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与效度难以保证,那就达不到阅读的真正目的。究其原因,还是部分教师对阅读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是不少老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广泛阅读、自由阅读就行,如果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无疑是在增加师生的课业负担;二是部分教师不知如何对学生课外阅读实施评价; 三是学校还没有形成可操作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这些都是制约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要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就要明确评价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

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该如何开展呢?《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标准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寻求一种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 我们采用“口试评价+等级评价”与“笔试评价+分值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成功之处,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励学生进行渐进式阅读。避免传统考试“以分数论高低”,只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达到全面落实过程性、 综合性评价之目的。

二、建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开展有效评价

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开展“口试评价与笔试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级评价与分值评价”“、平时评价、期中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形式,实现从“趣读”到“智读”的过程。这种评级模式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全员参与,简化考评程序;全程评价,分散考评时间;建立题库,降低出题难度;再次考评,树立阅读信心。

(一)开展课外阅读“口试评价”,落实过程性评价。

为避免以一张试卷分数论高低的终结性评价模式的弊端,落实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我们采取“口试评价+等级评价”的评价模式,评价等级为“优、良、及格、待及格”。“口试评价”主要在平时和期中进行,分散考评时间,实现全程评价,这样就避免了期末过于集中的考评,有效减轻了师生负担。

开展课外阅读“口试评价”,师生全员参加,这就要求简化考评程序。具体操作步骤及方法如下:

1.考评前准备

(1)制订考评方案和评价细则。

各年级对课外阅读的考评要制订科学的、 可行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和评价细则。依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不同学段的要求,按低、中、高年级制订评价细则,可用表格形式呈现,简单明了。

(2)成立考评小组。考评小组一般以各年段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长担任考评小组组长,采取年段教师交叉互换的原则,一般为一、二年级互换,三、四年级互换,五、 六年级互换。

(3)考评组出题。由考评组长组织成员提前一天出好考题,做好考题签。出题时要考虑各年级的学情,可以设立各年级考评题库,供出题时参考,降低出题难度。

以下是笔者从本学期各年级的课外阅读题库中随机抽取的一道考题:

一年级:请把你最近读的一个绘本故事介绍给大家。

二年级:请说说你在课外书中读到的一个最有趣的童话故事。

三年级:我们读过了《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请把你在课外阅读的一个寓言故事介绍给大家。

四年级:《爱的教育》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个吧。

五年级:《稻草人》这是一本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书籍,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六年级: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你对文中的哪句话印象深刻,请联系你的学习生活谈谈读后的感受。

2.考评实施

第一步:学生按座号依次排队,在教室走廊或到指定的教室候考。

第二步:学生提前三分钟抽取考题签, 作好考试准备。

第三步:学生考评。学生考评时,老师要认真倾听,并作简要点评,对“待及格” 的学生允许其补考一次,以促其成功,树立自信心,这也是笔试评价无法替代的。

第四步:教师评定等级,当场公布。考评时,教师根据学生考评情况,对照各学段 《小学生课外阅读“口试评价”细则》,当场向学生亮出等级。

3.成绩汇总

考评组老师当场把学生考评等级记录在登记表上。考评组长再把各班级的成绩汇总, 算出每个班及年段的及格率、优秀率。

4.反思总结

考评完后,老师要对自己班级学生的考评情况与年段考评情况相对比,找出差距, 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对自己的考评过程及考评感受以征文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反思为改进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二)开展课外阅读“笔试评价”,落实终结性评价。

期末,我们采取“笔试评价+分值评价” 方式落实终结性评价,实现从“口试评价”、 注重激趣阅读测评过渡到“笔试评价”注重阅读能力测评,使口试评价的主观性评价与笔试评价的客观性评价得到较完美的融合。 具体操作步骤及方法如下:

1.建立课外阅读评价框架

课外阅读评价框架的建立首先要把握学业质量评价的性质,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能力影响发展因素, 然后形成课外阅读评价框架。

“课外阅读评价框架”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测试阅读情境和目的,另一部分是核心能力的测试(“整体感知、形成解释、联系自身、作出评价”的能力)。无论是为获得文学体验的阅读和信息体验的阅读, 还是为完成任务的阅读,这3种阅读目的测评都要关注学生“整体感知、形成解释、联系自身、作出评价”的能力。

2.课外阅读命题

课外阅读命题既要关注测试目标,也要关注学生的既有经验水平。例如,客观题与主观题的题量比例要恰当、阅读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学段特点、检测题目的难易度要适中、 分值的安排要恰当、低段阅读短文的排版与检测的题目尽量安排在同一个页面。

具体命题的流程:命题人员集中选文—— 模拟测试题 —— 让学生阅读文章 —— 做题——说出自己思考过程——整理分析问题。

课外阅读题型的选择,可依据“课外阅读测试框架”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联系自身、作出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命题:

(1)阅读测试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考查学生是否把文本看成一个整体,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考查其对文本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整体把握能力。可以采取“给短文选择题目”、“给短文加一个题目” 、“概括主要内容”等题型来考查学生。

(2)阅读测试第二部分“形成解释”。考查学生对文本有更进一步地深入思考,能把文章的前后信息联系起来理解的阅读能力。 可以采取“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重点词语的意思”、“联系文章的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追寻事情发生的原因”等题型考查学生。

(3)阅读测试第三部分“联系自身”。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要求学生必须将文中的信息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考察学生的阅读认知和情感体验。可以采取“联系生活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 考查学生。

(4)阅读测试第四部分是“作出评价”。 要考查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地衡量、对比与比较。考评时可以采取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及其结构要素”、“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风格”等作出自己的评价。

3.课外评价反思

“评价就是引导。” 评价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主观题的评分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和发展态势,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阅读认知。无论采取“口试评价+等级评价”,还是“笔试评价+分值评价”,都应明晰确定测试内容、理性选择测试材料、合理设计评分标准和科学实施考评。 植根于生活,为学生未来发展的课外阅读评价才有其价值所在!

“评价就是激励。”巍巍书山,茫茫书海, 初涉书海的学生们,需要有效的评价激励。 只有当灵魂被唤醒,阅读才真正开始。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评促趣,以评促读,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摘要:“评价就是引导”。阅读能力发展水平测试是学业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生课外阅读可以采取“口试评价+等级评价”“笔试评价+分值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阅读测试内容的确定、考评形式的选择、考评细则的制定、评价框架的建构、评价题库的建立、评价的实施对学生的阅读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为学生课外阅读助力 篇7

●利用网络资源, 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网络独特的视听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具活力的主观状态。对于课外阅读而言, 学生的兴趣尤为关键, 而网络资源形象的动画、生动的语音、迷人的音响、绚丽的色彩, 是使学生“胃口大开”饱食精神食粮的上好“调味品”。在网上阅读, 孩子们就像看动画片一样开心, 这比单纯的文字阅读不知要鲜活多少倍!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的教师, 应当适时激发学生对阅读活动本身的兴趣, 引发和保持学生正确的阅读动机。

1. 确立目标———课前准备性阅读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我们的语文教师不能让学生处在“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学习中, 必须营造一个网络开放式的读书氛围。在教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五组课文时, 我采用课前准备性阅读。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本组课文的阅读主题———感受战争灾难, 珍惜和平, 我在教学前刻意播放《小英雄雨来》的录像片, 激起学生们浓厚的搜集和阅读兴趣, 进而确立本单元课前预习的目标是:去阅读有关战争史实和资料, 同时阅读在战争中长大的孩子们的故事。这样, 学生通过课前的网络阅读, 对战争的灾难就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 同时对战争中的孩子和自己所处的和平年代也有了较为感性的理解。从而为自己学好本组课文、写好自己的读后感做好了铺垫。

2. 正确引导———课中补充性阅读

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 适时引导, 把握可以进行拓展阅读的点,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能力。在教学《东方之珠》时, 我采用课中准备性阅读, 在课上适时出示《东方之珠》一文的网页设计, 有迷人的沙滩风光, 可以打出大幅“沙滩”幻灯片, 辅以音乐, 朗读体会, 再展开想象, 尽情领略“浪平沙细”、“沐浴”“轻柔海风”、“倾听”“浪涛拍岸的声响”的温馨、幸福, 从而产生“舒服极了”的真切体验。又有“海豚”的精彩表演, 可以借助录像片段体会“尽情嬉戏”、“腾空跳跃”、“悠然落下”的精彩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致盎然, 我顺水推舟, 紧接着向学生推荐东方之珠———香港的网址, 让学生课下去阅读, 去体验香港的美丽, 并可以在学校专栏或自己的“小主人博客”上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3.明确目的———课后延伸性阅读

我国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认为:阅读教学的途径, 大阅读教学观主张向课外延伸, 向生活开放。在教学《七月的天山》时, 我采用课后准备性阅读, 课上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让学生真切感受七月天山的美景, 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紧接着我顺势利导, 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浏览事先准备好的有关拉萨、黄山……等一些有关祖国优美河山的网址, 让学生课下积极去浏览和阅读, 写好自己的读书笔记, 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阅读能力。课后的延伸性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也是真正使学生的阅读“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的一条好途径。

如此的教学实例很多, 只要你是一位有心的教师, 可以说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很好的课外阅读契机, 都可以诱发每一位学生课外浓厚的网络阅读兴趣。在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交互式的学习氛围中, 有的放矢地进行网络阅读, 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 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此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利用网络信息, 提供学生丰富的阅读素材

无论是校园网, 还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 都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媒体优于纸质媒体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海量的信息资源, 能够为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必要的材料, 使材料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这一传统阅读媒体。学习者可以随时上网查询有关资料进行阅读, 并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 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

1.做好学生课外网络阅读的保护者

虽然网络上的信息流量大, 但是网络内容却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小学生面对互联网上纷繁的知识和信息, 由于其自身阅历、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局限, 他们可能会无所适从。此时, 教师应凭借自己的阅读经验, 帮助学生提供有益的阅读素材。阅读素材的来源是否保证, 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绿色的阅读空间”, 我及时、随时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益的阅读素材。网上有许多免费提供读物的站点, 可以浏览到童话、寓言、小说等世界名著。我首先将这些站点一一介绍给学生们, 然后引导他们根据各自的兴趣、层次选读不同的读物。这种因人而异选取读物的办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 大大调动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 做好学生课外网络阅读的引导者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况以及语文教学需要, 对学生的网络阅读进行正确引导。我在进行四年级第四单元童话的教学时,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 感受童话的语言魅力, 增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从童话中得到启迪, 我特意向学生推荐各种文学网站, 学生从网站的阅读中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我为学生提供:寓言童话乐园http://qianxinbao.363.net/, 中国儿童文学网http://www.61w.cn/index5.htm,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http://www.bookhome.net/ertong/tonghua/ats/, 格林童话http://www wenwanggong.com/mzxs/yyth/gl/glth.html等网站, 我也将这些资料超级链接到了网站学习资源区 (电子阅览室) 。在这些网站里, 有适合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寓言、童话、诗歌、科幻小说等, 成为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超市。除了向学生提供因特网上的相应网站之外, 我们还建立了校园网,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我们学校网站已经建立的“教育科研”上开设了“电子阅览室”、“阅读中外经典”;“学生园地”上开设了“习作看台”、“e海畅游”、“科普天空”等, 把大量符合自己年段孩子的、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分类安装, 提供给学生备选。在网络阅读中, 无论是利用因特网, 还是创建学校网站的“网上阅读”, 目的都是让我们的网络动起来, 让我们的资源库用起来,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建一个无形而巨大的网上阅览室, 为他们的自主阅读循序渐进地提供丰富的资源。

●利用网络的功能, 留给学生自由的阅读时空

网络特有的异地交互功能留给了学生自由的阅读时空。网络就像一个万能的魔术师, 能在一瞬之间把古今中外的“相似”文章呈现出来, 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 开发极其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 切实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自由支配阅读的时间。这就为个性化的探究式阅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更为方便的是, 同学之间可以互发电子邮件或互相推荐一些好的读物, 实现异地同步的协作化阅读。

1.利用网络的功能, 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表见解的场所

传统的阅读交流课堂模式每次只有个别的同学可以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更多的同学是做“观众”, 即使有机会站起来的同学, 由于心理原因和时间原因, 很多人都感觉到并没有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感受、产生的疑问、形成的见解, 学生更是缺少与他人交流、探讨的机会。而学校网页上设立的“学生论坛”、“小主人博客”、“学生园地”, 还有班级设立的“热门话题”等模块,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安静、整洁、稳定的交流场所, 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空间, 学生通过发表帖子就可以阐述自己在“网上阅读”中形成的观点, 学生不仅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还可以参与其他同学的讨论, 而且不是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也可以参与讨论。这样的交流互动, 变个人的思维过程为集体的思维过程, 变个人的学习为集体的学习, 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和修正, 加深了每个参加讨论的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协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2. 利用网络功能, 为师生创造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 了解彼此的想法。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主动找教师提问题, 这里的原因很多, 但最主要还是人为的沟通不便造成的 (有心理因素, 也有其他的因素) 。而在网上阅读时, 学生一旦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 可以立刻登陆“学校网站”, 进入“教师博客群”, 点击自己要找的教师的名字, 方便地进入教师的“博克”, 大胆地向教师质疑, 教师可以真正掌握第一手的学生课外阅读的反馈信息, 利用发表帖子的方式给予学生帮助, 解答他们的疑问, 展示自己的观点, 还可以用激励的话语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用谈心的形式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记录了解其他同学阅读的情况, 看到别人提出的问题时, 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些问题, 或者看看老师是怎样解释这些问题的, 更可以大方地加入其中, 与老师、同学畅谈一番。通过网络, 师生成了交流、合作的伙伴, 在不受时空限制的超文本阅读空间, 碰撞思维的火花, 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现实。

为学生扬起课外阅读的风帆 篇8

一、兴趣的激发为课外阅读创造不竭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读书。为在学生中形成读书热潮,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

1.故事诱读。向学生讲述故事时,在情节的精妙处或关键处戛然而止,学生正听得有味,让其“欲知详情,请读本书”。如,向学生推荐《白蛇传》故事时,可这样说:“美丽的白蛇化身为人,为报千年前救她的牧童的恩情,善良的青蛇姑娘陪伴其左右。这一天,杭州西湖畔……请小朋友自己把故事读下去吧。”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榜样激读。教师多向学生介绍名人爱读书的故事,并及时表扬班里爱阅读、成绩好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并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钟情阅读的语文教师灵活地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出口娓娓道来,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博学多才而发自内心地敬佩老师,也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并因此而爱上读书。

3.梗概促读。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如,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吸引,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书目的推荐为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课外阅读只有读好的书籍才能学到有用的东西。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

1.介绍与课本有关的课外书。比如,在学习了六年级课后练习《红楼梦》里众人笑的词语言行后,学生对黛玉、宝玉等产生了兴趣,教师就要趁热打铁,推荐学生看《红楼梦》,并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空间,把心得在交流会上互相交流,对会读书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2.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图书。要了解图书的分类,掌握图书的分类目录,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查找图书,还可以利用“书名目录”或“作者目录”查找。掌握选书的方法:(1)看书皮。(2)读前言。(3)查目录。(4)翻后记。(5)抽样阅读。(6)综合运用:就是将上述看书皮、读前言、查目录、翻后记和抽样阅读等方法综合运用。这样,就可以选出适合自己的书。

3.推荐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书籍。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好表现,比较喜欢冒险,仰慕机智、勇敢的人物等。所以《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的最爱,《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

4.引读名家名篇,净化学生心灵。阅读名家名篇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幼小的心灵纯洁,名家名篇可激发他们一生对文化的向往。让他们沉浸在阅读名家名篇的喜悦中神采飞扬,精神的滋养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名家名篇能让学生学会语文,更能温暖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善良的情感。

三、方法的传授为课外阅读提供智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1.教会阅读方法保证阅读质量。品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细研读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语言修养。略读法,即翻看读物,看序文、目录、开头或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明确主要内容。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读。速读法,即不发言,不辨读,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运用不同符号做出标识、勾画、注释等,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手脑并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写读书笔记促积累、思考、提升。根据不同的读物,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引导学生掌握打开应用大门的诀窍。一是摘抄。如,抄精彩词语、优美句段、格言警句等,为写好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二是列提纲。如,写出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是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实际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四是写书评。如,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教师对书评的内容应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和鼓励。

结合课外阅读,作相应的摘抄,写读后感是教师检测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最简单的行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可提倡作摘抄,写读后感,但不能强求。引导和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是课外阅读指导首要的、最重要的任务。应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阅读,启动思维,激发情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想,不能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因为要写读后感而产生无形的压力,而使学生讨厌课外阅读。

3.尊重阅读个体,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活动是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交流活动,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品的意义不仅蕴含在作品中,不是老师通过讲解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独立地感知、理解的。

四、方式的多样为课外阅读提供生长的土壤

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我们要宽容对待学生多样的阅读方式,教师推荐与学生自由选择相结合。学生对读物感兴趣,就会废寝忘食。如果读了,还不能被吸引,那书也许不适合学生。教师可通过阅读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书籍的内容应涉及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等学科的诸多领域;学生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是为满足他们自我选择的心理需要,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五、环境的营造为课外阅读提供安静的空间

阅读环境可分为“硬件环境”和“软环境”。“硬件环境”指阅读的空间环境,侧重于物质方面。“软环境”则指阅读氛围,是建立在“硬件环境”的基础上的,与学校的努力不可分,但教师对“软环境”的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他们阅读的方法就是营造良好“软环境”的重要举措。教师还要获得各科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在不占用其他功课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应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书。

每隔一段时间,可在语文课上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谈收获、谈体会,或者进行阅读表演,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选择寓言、童话、成语,结合阅读理解,用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

为学生课外阅读助力 篇9

1. 多管齐下,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与读书有关的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 教师可以给学生举办一个“分享最喜欢的一本书”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书介绍给其他同学,大家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学生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全班同学,是一种快乐的分享, 一定会提升他们今后读书的兴趣。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读书小讲座、课前小故事等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增强学生的读书热情。

(2)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文章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本上的课文是专家们千挑万选的,内容特别精彩。教师在讲解某一篇课文的时候如果发现学生对文章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循循善诱,给学生推荐与这篇课文相关的读物,让他们在课外进行阅读。

(3)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文学名著的影剧改编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来说,人们对视频、音频的接受度比对文字的接受度更高,所以教师可以以此入手,让学生观看一些名著的影剧改编,看完视频之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名著本身,以此引导他们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

2. 授之以渔,教授阅读方法

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往往是被情节吸引,阅读的速度非常快,这当然能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籍,提高他们的阅读量,但是只注重情节的阅读方式是不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认为非常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摘抄下来,在晨读或者闲暇时间可以拿出来反复品读, 从而能够跟随作者学习,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此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咬文嚼字”,在阅读中碰到一些不懂的字或者词语,不能略过, 而是要仔细研究,通过查字典、网络查询等方式,弄清这些字词的含义,这才能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做到真正地增长知识。对于书籍中那些作者运用得比较好的字词,学生更应该细细品味,加以推敲和辨析,提高自己用词用字的准确度和生动性。

3. 因材施教,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

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不可少的是要为他们推荐一些值得阅读的书目,在推荐阅读书目的过程中,教师会结合初中生的阅读特点和阅读能力,选择与他们的能力和兴趣相匹配的书籍,让他们能够理解书籍的内容,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增长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给所有的学生推荐相同的书籍。 因为学生各自的爱好和志趣不同,他们所喜爱的书籍的种类不同,教师不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关注的话,就会导致某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渐渐失去兴趣。对于那些喜欢科幻、想象力比较强的学生, 教师可以多给他们推荐一些比较好的科幻类的书籍;对于那些热爱古典文学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古代经典读物;对于喜欢外国文学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向其推荐外国经典作品。

上一篇:固定时隙分配论文下一篇:煤炭物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