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

2024-10-04

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精选8篇)

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 篇1

“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

子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水小学语文教研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目标、预期的研究结果

㈠课题提出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低年级(1-2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对于课外阅读的量,则规定了5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二年级语文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结合两者的要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提高写话和日记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选择了这个口子小,又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课题。㈡课题研究目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提高写话和日记的质量。㈢预期的研究结果

1、学生方面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初步掌握阅读方法,达到自主阅读,强化积累词语的意识,把课外阅读积累词语看成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准确地把积累的词语运用到写话中去,丰富语言。初步学会关注社会,感悟生活,增强语文积累;陶冶审美情操,弘扬学生个性,拓展知识面,激活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2、教师方面

倡导教师坚持读书看报,把课外阅读看成是生活的必需,通过师生课外阅读和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提高教师语文教学水平,拓展阅读教学新领域,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使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激发并持久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2、低年级有哪些阅读习惯的要求?如何让这些良好阅读习惯落到实处?

3、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掌握有效积累词语的方法?

4、如何对学生的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语进行有效评价?

三、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1、主要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综合运用各种途径探索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原理和理论,以提高研究的深度。②调查研究法:对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分阶段调查研究,不断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矫正行动策略,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阅读实验方案。

③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样本实施调查研究,纵向记载典型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横向研究同龄学生的阅读发展状况,对比分析,从典型中寻求一般,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探寻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词语的培养策略。

④现场研讨法:在承担各相关的子课题的年级设立研究基地,展示交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提升课题研究的价值。

2、主要研究步骤 ① ② ③ ④ 一阶段(2012.3)课题申报、开题。

二阶段(2012.3-2012.5)阅读积累指导,初步形成策略。三阶段(2012.6-2012.7)组织阅读活动,逐步修正完善。四阶段(2012.08-2012.12)初步形成经验,认真总结推广。

四、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⒈总结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词语的三种有效方法:(1)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绘本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绘本故事是一双五彩斑斓的翅膀,它飞向着孩子们;绘本故事是一只可寻可探的手,它触摸着孩子们。由于刚开始低年级孩子识字不多,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首先就要利用每周的晨会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将精彩的故事和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指着字声情并茂地讲述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增加了识字量,积累了词语,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传神的语言又让孩子们陶醉,这样耳濡目染,孩子们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得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们。●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

等到孩子们拼音学得差不多了,进入阅读识字教学阶段,课外阅读也正式启动。对于这些刚刚起步的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于是我在讲故事的时候,就设置一些疑问。一方面吸引孩子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狮子和老鼠的故事,讲到精彩处突然收声,对孩子们说:老鼠这么小,它将怎样来帮助狮子呢?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央求我讲,我却故作神秘的说,想要知道答案,《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我再让阅读拼音版的故事书,我看到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读得可起劲了。(2)授之以渔——维持兴趣

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学生已激发的阅读兴趣要保持、稳定、持久,必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读书时间。一是师生同读:让孩子们每天在校与我一起共同读书(15分钟)。我充分利用晨会课这段黄金时间,指导孩子读书的方法,指导孩子们齐读、自由朗读、默读等。二是与家长同读:让孩子周末在家睡觉前与父母共同读书20分钟。

●教给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快速阅读和浏览阅读往往是交替进行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精读和泛读也被不断地交替运用。老师利用自主阅读课加强精读、泛读的指导,使孩子灵活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和功效。

●“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们非常关注儿童阅读积累习惯的养成。从二年级开始,就教孩子们用“书海拾贝”来积累阅读中好词,接着,引导他们选择一个喜欢的词语造句,并写在阅读积累本上。渐渐的,他们还愿意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记录在阅读本上,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有些心灵手巧的学生还会在阅读积累本上配上合适漂亮的图画,给阅读积累带来新的乐趣。

●创建阅读氛围。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会选择趣味性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推荐给他们,特别是国内外的一些经典绘本,我和孩子们都很喜欢,为了呵护孩子们阅读的热情,我每周都会阅读一个最受欢迎的绘本故事给学生听,一开始,提倡“无为”而读,读快乐的书,为学生营造一种读书的轻松氛围。同时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做到“量体裁衣”,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起点不同能力的儿童给出不同的阅读目标。让每个人都能在他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阅读,“跳一跳,摘到桃子”,其乐无穷也。如我将班级学生按不同的阅读水平分为A、B、C三组,布置给他们的日阅读量的下限分别是100字、50字、30字,积累的词语多少也可不一,分别是每次积累下限15个、10个、5个。

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那么他就会爱上书籍的,从而就会自觉的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感受到一种读书的乐趣。

三、组织活动——强化兴趣

当学生对课文读物产生了兴趣后,如何保持孩子们长久的读书欲望及兴趣,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因此,老师还应不断“支招”吸引孩子亲近阅读,渴望阅读,进一步保持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强化阅读的兴趣。让孩子把所读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老师为孩子搭设展示才能的舞台,充分表现自我。因此我在低年级开展了识字比赛,词语接龙,成语大比拼,猜谜语,“故事大王”擂台赛,卡片制作,剪贴报比赛、亲子阅读等活动。学生的在潜移默化中扩大了阅读范围、积累的词语也越来越丰富。

2、推广课外阅读的几种课型:

●课外阅读欣赏课。选择名家名作美文让学生欣赏,以学生欣赏为主,教师欣赏引导为辅,师生互动,积累词语。

●课外阅读心得汇报课。提供一个课堂平台,让学生汇报阶段课外阅读积累的词语。

●课外阅读方法交流课。师生互相交流课外阅读方法,通过方法信息的交流,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积累词语的效率。

●课外阅读篇目推荐课。通过师生和生生互相推荐优秀读物,解决读什么书文的问题,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读最好的读物,积累到更多更好的词语。

●课外阅读成果展示课。通过阶段阅读,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摘记、心得体会、日记等成果,从而增强阅读积累词语的信心,激发课外阅读积累词语的兴趣。

●古诗词名句背诵课。通过布置背记(每周背记两首古诗词)和自由背记古诗词,再进行背记古诗词竞赛,提高古诗词的积累量,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课。通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累词语的兴趣,又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知识面。

●课外主题阅读交流课。围绕某一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加深阅读积累的深度,从而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研读能力。

五、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讨论思考 通过阶段研究,我们总结推广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几种有效方法、选择课外读物的几个角度、课外阅读的几种课型,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积累词语的具体策略,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但是,如何较好地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的词语进行有效的评价?„„总之,还有许多微观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探索。

六、存在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如何解决书源不足的问题?

对策:⑴开放学校图书室。要经常购买充实新书,建立健全学校图书出借制度。⑵建立班级图书角。推行学生自愿“集资购买”和“集书”双轨方法。⑶自订一些报刊杂志,购买精典图书。⑷养成借书习惯。做到主动礼貌借书,有借有还。⑸教师要经常、及时地向学生推荐好书美文。

问题二:如何处理好加强课外阅读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 对策:⑴减少机械抄写与记忆的作业,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⑵提供阅读时间:①允许学生早读、午读看课外书。②提倡学生完成课内作业后主动阅读课外书。③布置学生晚自习前看课外书。④布置学生假期看课外书。

小学低年级词语积累的探索

一、找问题的所在

纵观当前小学生习作,越到高年级,对于习作的恐惧性就越强,往往一篇文章,已经搭好了框架,列好了提纲,到了关键时刻,却是千呼万唤难出来,即便是勉强出来了,却总是短短的,干瘪瘪的,毫无味道。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

1、低段积累,没有引起多数老师的重视

多数老师认为,在低年级搞语言文字积累,实际上是拔苗助长,徒劳无功,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低年级的重头戏,应该是识字写字,而不应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积累上,积累应在中高年级中进行。因此,很多的低年级语文课堂,只是“穿新鞋,走老路”,大量的时间放在识字写字上,很少的时间放在学生的说话上。即使有说话的练习,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也是宽容了再宽容,原谅了再原谅,认为他们说不好,是理所当然的,到了高年级,这种情况自然会有所好转。孰不知,没有地基是不会有高楼的,正是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因积累的贫乏,所写的文章索然无味。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

2、学生囫囵吞枣,良莠不分

词语的积累固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和表达,但是低年级的孩子,毕竟不同于高年级的孩子,他们接触过的词语、句子、文章都非常有限。往往有些学生,认为四个字的,就是好词语,认为有“好像”,有“仿佛”的,就是好句子,认为“有的„„有的„„有的„„”就是好段落,结果认真的学生大抄特抄,词语句子一大串,真正能派得上用场的,却是寥寥无几。那么,如何才能使小朋友们有意识的积累词语,加强他们词语的敏感性,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积累的“质”和“量”的同步。这就迫切的需要老师去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3、教师重视课内,轻视课外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教学要有大视野,胸怀远大目标,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在《大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我们不能片面的认为,低年级学生的积累,只要书本中的课文会背,就谢天谢地,万事大吉了。背诵本来是积累的一种好途径,一味的要求背诵,背诵的方法却不加指导,导致学生有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厌恶了背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也就得不到真正的积累。其实,小学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数量较少,这样的阅读量,对于处在语言发展最佳期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利的。老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语言积累的环境,实践的环境,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引导学生积累材料。

4、学生积累词语多多,运用困难重重 毛泽东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积累是死的,运用才是活的。那么,如何使这些死的东西变成活的,如何使消极的词汇转变成积极的词汇呢?学生的语言积累多了,并不一定他的语言能力就加强了,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对于词语的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更别提运用了。有再好的积累,再精彩的词汇,不知道如何去加以运用,那也只是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俗话说:“胸无点滴墨,怎能下成文”。《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积累,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和背诵篇数,列出了背诵推荐的篇目,对低年级的阅读,也有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积累总量不少于5万字。随着新大纲的出版,新课程标准的诞生,舆论的导向已将积累放在凸显的位置来看待。语言是人类保存、传递与领会社会历史经验的手段,是交际的方式和交流思想的手段,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是武器,人民用它来达到相互了解。”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际上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当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诗就道出了积累对语言表达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我们认为必须改变低年级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做细课堂教学

1、适当的说话指导

从生入学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在汉语拼音教学阶段,要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利用教材中的每一幅彩图,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达到从词语到短语,从短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的运用。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的示范是必不可少的。

2、重视课文朗读

朗读是一种眼、耳、口、脑同时并用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它有其他学习手段不可比拟的作用,它能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记忆语言,积累语言。所以在阅读课的时候,我们要重视课文的朗读,化烦琐讲解为诵读,给学生大量读书的时间。强化初读,有重点地指导的精读。在初读、精度的过程中,老师可用有声有色的范读来引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还可以运用同桌读、小组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增加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有所获,读有所乐。

3、加强背诵

丹麦语言学家斯培森曾经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是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低年级的语文课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先会背,与生同背,与之同乐。

4、重视语言的转化和内化

语文课本中有好多好词好句,名家名篇,在语文教学中,要设计运用课文词语,运用课文句子,运用课文句群,运用表达方法和调动以往积累的练习。这种表达练习可以模仿课文的语言说一段话或者写一段话,可以创设新的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话和写话,还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说话写话。比如二年级的课文中像《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看雪》等文中,都有很多的好句段,可以让学生来模仿着说一说,练一练。总的一句话,就是学生每学完一课,就有一些新的词语,句子,读写经验等“进帐”。

(二)做足课外积累

1、培养课外积累的兴趣

拓展课外积累的空间 A、激发课外积累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当然就“爱之”,爱读是多读的必要前提,多读则是爱读的必然结果。从学完汉语拼音以后,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能进行课外阅读。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要让孩子读多少多少书,重要的是让孩子喜欢上书,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最直接的方法,采用家校结合的方法。在校内,教师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大都爱听故事,表现欲强的特点,可以借着给学生讲故事的机会,向学生推荐好书,并引导他们自己讲故事。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的奖励。同时,把读书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家庭作业,要求每位学生天天要读书半个小时以上。再在每天早读前的五分钟进行汇报,以赠送“智慧早餐”的形式,来反馈看故事的情况。讲得好的可以成为班级里的“智慧娃娃”。B、拓展积累空间,创造积累的大环境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积累好词好句。师生共读黑板上,墙壁上的好词好句,这些好词好句,鼓励学生来提供。低年级的小朋友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容易人云亦云,随大流现象很严重。所以低年级应该尽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留出积累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室里共阅读,在班级里创造一个积累的大环境。作为教师,也应该而且必须抽时间,与学生共读。

2、教给学生课外积累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低年级小朋友语言积累不强,词汇不丰富,对于词语的感觉也就相对迟钝,往往是囫囵吞枣,良莠不分,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教给方法。A、积累什么?

在学生看故事的时候,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的指出一些好词语,使学生有意识的积累词语,加强他们词语的敏感性。比如老师可以一个星期抽一到两个中午时间来和学生一起读同一篇文章,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刻意的把一些好词归纳出来。“这篇故事里,描写天气的词语用得多好啊,有„„”“这里有好多描写颜色的词语啊”“这篇文章有个特点,AABB式的词语用得特别多”“你瞧,这个句子多棒”这样诸如此类的导语,就能很自然的把学生导向积累,使他们知道该积累什么。B、如何积累?

背背讲讲演演:“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所以不管是课外的积累,还是课内的积累,都应把背重视起来。但是,课外的背诵应区别于课内的背诵,不能要求的太死,学生对于所看过的故事,能够大致复述或者表演出来就可以了。剪剪画画写写:低年级的小朋友喜欢剪剪贴贴画画,所以,老师应该抓住这个特点,使之服务于积累。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看完一篇文章以后做一个“采蜜卡”,画下故事的大概场景,并且用好词、好句来装饰场景。也可以剪下一些好的词语,美丽的图画,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采蜜卡”,玩中长知识,没有哪个低年级的小朋友会拒绝。再说,学生在做采蜜卡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积累消化的过程,真是一箭双雕啊。

(三)走进生活积累

崔峦同志在《大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低年级的小朋友,虽然生活体验相当有限,但是,他们的生活却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这种多彩的积累资源,就要靠老师去慧眼识得。作为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将其各种生活体验调入到他们的脑海中,视线里,引导、启发他们的积累。” 小朋友们都爱看动画片,老师不防允许他们在晚上完成作业的基础上,看十几分钟的动画片,让他们在动画片里找人物的名字,因为很多小朋友在说话训练的时候,不是说男孩子叫小明、小刚、小亮,就是管女孩子叫小红、小花、小美,这些小字辈的名字,听起来既单调又老套。另外学生可以把动画片里的故事记在脑子里,带来和小伙伴们分享,真是其乐融融,积累的兴趣马上激发起来了。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录音机等一经老师利用,都可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积累的途径。电视广播媒介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语言,而积累这些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小朋友们都爱吃东西,玩玩具,很多商家都通过做广告的形式,对自己的商品进行推销,很多好的广告词,其实都是诗词般精练简洁含义深刻、艺术美感、琅琅上口、悠悠入耳的优美语句。小朋友们如果能够关注这些语句的话,真的会是一笔不小的积累。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开始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择在节假日外出旅游,而每个旅游胜地都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孩子们如果能够有意识的积累这些古诗、对联、解说词等等的话,那他们的积累又将迈开了一步。

(四)内化课外积累

语言文字的积累,应该服务于学生的运用。学生课外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字,但这些语言文字都是死的,消极的词汇。如何使这些消极的词汇,转化为积极的词汇,被学生消化吸收。到了写话训练的时候,学生方能吞吐自如。课堂上鼓励学生多用好词。组词的时候,说话指导的时候,教师都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文字积累,不应满足于基本的课内的词语。每天抽一点时间,对学生进行句子的训练,让学生用上自己积累的词语说上一句话或者两句话,指导用词的准确,检验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教师也该主动的运用学生积累的语言文字跟学生进行交流,达到“共振”效果。

此外,低年级的小朋友特别的赋有想象力,特别喜欢交朋友,同时又特别的喜欢告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室里开辟一块“说话墙”,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想跟同学老师说的,都写在一张纸条上,贴到“说话墙”上面去。如果发现有新颖的词语,创新的句式,教师优先关注,刺激学生用词的积极性。

新课标课文,每篇都富有童趣,而且很多课文都留有很大的空白,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再创造的情境。比如三册课文:《坐井观天》,青蛙跳出洞口以后的故事。《纸船和风筝》中,小松鼠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那么,每放一个纸船,它都会说些什么呢?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运用积累的机会。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能积累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积累的本领,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糖果纸、门票、小照片等剪贴而成的剪贴式日记,在日记本上,根据自己贴、画的内容用上自己的积累写几句或一段话。积累是个漫长的历程,基础打牢了,一切就能顺理成章了。万事开头难,低年级的教育就显得重要而且必要了。

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 篇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标》 (2011年版) 中强调:课外阅读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位学生九年的阅读量达到4000万字以上。我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多年, 深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小有着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 他的主动思考能力强, 学习能力也会比较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是伴随他一生的财富。然而, 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 却常常无法做到很好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这样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因此, 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从小的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主要靠家长

俗话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这说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小孩子的影响重大。我们都知道, 小孩子是很容易受其家里人影响的。想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就需要家长做好自身, 给孩子一个好榜样。哪怕家长自己不读书, 至少也陪着孩子一起读书。既能增加亲子感情, 又能让自己和孩子多长点知识, 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 不能只依赖学校和教师, 家庭教育其实更加重要。“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学校教育永远无法代替家庭教育。因此, 学校及教师要设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引导家长重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不要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关键期。趁着孩子还没有定型, 家长要赶紧行动培养孩子爱学习、爱读书。

三、课外阅读究竟读什么

既然, 课外阅读是一件这么重要, 且益处多多的事。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 肯定都希望孩子从小学开始, 甚至从更小的时候开始, 就能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很多人就想问, 对于小学生来说, 课外阅读究竟要读哪些书, 才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既然要读课外书, 那我们就选最好的、最经典的书来读。个人认为, 一方面, 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可以为学生选取故事性、趣味性强的中西方文化经典书籍。另一方面, 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的内在修为。教师可以有计划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国学经典。我所说的经典国学, 指的是《易经》《黄帝内经》《老子》《孝经》《孙子兵法》《难经》《诗经》《孟子》《庄子》等。此外, 当然还有启蒙国学, 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等。

国学之所以, 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 就是因为其内容丰富, 涵盖了天文地理宇宙万物, 包含了华夏几千年人们的智慧结晶。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 是因为它流传了几千年, 它经久不衰, 越传越广。

四、国学经典要怎么读

选择了最好的课外书还不够, 还需要最科学、最合理、最简单的读书方法, 才能事半功倍。赖国全老师提出的“137累积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和其他书籍, 通过实践证明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学习效果。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 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 不超过十分钟;遵循青少年儿童的生理特性。

“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 最多读7样, 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遵守生活多样性。

“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七日复。如:从周一到周日, 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不管学生熟记不熟记, 背诵不背诵, 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

如此, 学生在1个月, 就可以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朱子治家格言》等, 这些启蒙国学完整地读完了7遍。两年左右, 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学习量:累积法主张一天的学习量为400字左右。不过学习量是一个参考值, 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 进行灵活掌握。学习时间:采用离散教学的原则, 一次学习时间约十分钟, 一天二、三次, 每天学习时间约为半小时。

五、137累积法是否真的有效

下面是一位家长运用137积累法指导孩子诵读经典的案例:

“我和我的孩子每天读经典, 用的是137累积法。刚开始读经典时, 孩子20个月大, 我放经典音频, 我跟着读, 她一边听一边玩, 第4天时, 我读上句, 她有2次都能接下句。已经很不错了。我就每天坚持着读一遍, 读3样。

当孩子25个月时, 能够顺溜的背诵三字经的前面50个字左右, 且发音还比较标准。340字的大易诗, 每句5个字, 只要我说出第一个字, 她就能接下去……”

接下来, 是一位工作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亲身体会:

“我去年亲自带着班上一位学生读经典。每天中午或者放学后, 我和她一起读半小时经典, 我们用的是137教育累积法, 手指指读, 听同步音频跟读, 每天读一遍, 读3本不同的经典, 每本经典读10分钟左右。同样的内容读7天, 再换新内容。

到了读经第二周时, 同学和老师都发现:这位同学, 无论是上课情况, 背诵课文, 还是家庭作业, 或者是考试等方面, 她都在不断的进步。

以前上课从来不发言的, 老师点名提问她, 都不知道老师问什么。到后来, 渐渐变得活跃, 经常抢着举手回答问题。她学会了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期末复习阶段, 每天都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每次的单元考试, 她的成绩排名, 也在慢慢的上升。从最初的倒数第3, 到倒数第9, 再到正数第22名, 到最终的正数第15名。

读经典, 让她内心更加自信了, 听课也有劲了;读经典让她认识了更多课堂上没有学过的汉字, 她觉得语文没有那么难学了;读经典锻炼了她的记忆力, 背诵课文就容易了。”

总之, 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 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作, 而是需要学校和家长塌下心来, 运用“137积累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厚的文化修为。

参考文献

略谈课外阅读中语言的积累 篇3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地积累,记下优美的词语、句子和精彩的片段甚至能有效背诵,这样会积累不少语言。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教师要经常统计,对语言积累本也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完成任务。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仅仅做到这些还很不够。因为单单从数量上看,就会感到心满意足,然而细看,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大多数学生都是迫于教师的压力,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敷衍应付。有些学生虽然乐于积累,却不善于积累。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有着无穷的魅力,它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音韵美、含蓄美等特点。

1.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激情,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我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就常常使用比较、想象、情感共鸣等赏析方法以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特别是运用情感阅读,让作者的浓情感染读者,取得预期的阅读效果。如阅读陆蠡的《囚绿记》时,引导学生对精彩段落进行感情体验:“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中伸出手去,把两支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他伸长到我的书桌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着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漪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做无声的歌唱。”作者囚绿,其实表达的是一种率真和寄托,赋予绿色以强烈的感情色彩,给人以生命的慰藉和希望。这种意蕴深刻而感人的绝美散文,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情共鸣。

2.在一定时间内展示学生的积累成果,或朗诵、或交流、或探讨

教师给予学生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动机,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量,也增加了他们的信息量。

二、指导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

1.背诵法

“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所以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背诵不能死记硬背,须在进行准确的感知和透彻的理解基础上进行背诵,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感知的重点、理解的要点。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总是十分重视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背诵方法。主要有:列提纲背诵法、层次背诵法、理解背诵法等。

2.抄写法

眼中过百遍,不如手中过一遍。对于一些经典而又短小的散文、文言文、诸子语录、精彩诗文等,有的学生目视口诵记得慢,我就指导他们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摘记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上网、看电视或与人交谈时,把自己从中学到的优美词汇或语句摘记在本子上,也可以用文摘卡片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有空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对摘记的优美词句,进行有效归类,以便随时查看和运用。

4.剪贴法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剪下来,然后贴到札记本上。旁边还可以配上自己的说明或评点,这样,学生在读读、剪剪、贴贴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语言。

三、积累和运用相结合

学生的语言积累多了,并不一定他的语言能力就增强了,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

1.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我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评点和鼓励。使其能学以致用。但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时,常常出现堆砌辞藻的现象,对学生作文中堆砌的词句,哪些可保留,哪些要删除,哪些应替换,我予以悉心指导。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

2.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

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我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在语文活动课上,通过成语接龙、诵诗词、精彩评点,让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

3.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

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美文同读”“佳作展示”栏目,展现同学们的积累成果;同时还要求同学们三周办一份个人手抄报,展示自己的积累,书写自己的心得,交流积累的经验,然后班级交流,共同学习和提高;要求同学间定期交换读书笔记,把每个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实现资源共享。

关于进行课外阅读积累的建议 篇4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岭南学校 吴海宁

积累是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面的扩大,阅读量的增加都与有意识地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有针对性地阅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都会得到相应提高。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尤其有利于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有利于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能力。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积累,具体考察学生在文学常识、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如果能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引导他们做有针对性地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得到相应地提高。那如何针对文本做阅读方面的积累呢?笔者在所在的学校从事着相应的探索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以六个“我”为内容的积累模块,从多年的实践来看,效果很不错,现推荐给同仁及广大学生。

一、“我知道”(“文章出处”板块)

大家在完成相应项目之前,应是多次深入到文本中去,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当你认为自己确有收获时,你便应开始在课外积累本上做相应积累。积累的第一步,便是对文章的出处进行记录了。你应用一到两行的空间,记下文章标题、作者以及出自哪本书或杂志、报纸。若你是对课文进行的阅读积累,最好不要标出处为“七年级教科书”,而要标文章选自的作品集,相关链接主要是介绍作者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写作风格等。

例:[文章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文章出处]《朝花夕拾》[相关链接]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二、“我理解”(“文章理解”板块)

建议:请你用100字左右的文字简明扼要地对文章内容进行综述(即概括文章内容),或对文章产生的背景进行说明(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

三、“我赏析”(“精彩赏析”板块)

结构:例句+赏析(至少两个组合,50字以上)

建议:

1.你应结合写作背景、上下文从表达方式、修辞或情感等角度赏析你认为精彩的文段,说出它好在哪里,或是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2.你应将你所认为的精彩之处挑选出来并做相应分析,这是你个性化阅读的体现,是你个性化的赏析。你可以赏析一个词,也可以写下你对这段文字的精彩点评。

四、“我想说”(“读后心得”板块,100字以上)

建议:掌握方法写读后心得最重要。可以是引述原文部分内容加以联想发挥;可以列举同类事物,做出综合结论;可以逐层分析原文,透彻了解内容,编写写作提纲;可以是结合原文主旨,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抓住一点深入剖析,也可以反向对话,谈古论今等等。

例,一学生在读《我自豪,我是自强不息的人》之文后,写下了这样的感言:生活是作文之源,人生是作文之本。本文作者从自已不平凡的生活着笔,写得真实具体,因此获得了成功。从这成功中,我们有哪些启示呢?

启示一:抒写真情才会有好作文„„启示二:构思巧作文才有结构美„„启示三:语言质朴才最感人„„

五、“我会写”(“仿写”板块)

结构:例句+仿句(至少两个组合,50字以上)

建议:仿写受形式的束缚但在内容上应有创造性,所以,宜从仿写句子开始。仿写时,首先要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研读例句,把握已知(明确句子结构,句式,修辞,修饰语特点,知晓内容,扣准要点),仿写可以是相同结构、相同句式、同一修辞格、同类修饰语,换词仅为最基本的仿写。

六、“我积累”(“好词共赏”板块)

建议:①每篇课文至少积累五个词②应将原文抄写下来,并用特殊符号标明这些词语的位置③至少知道两个词的意思。

以上是针对单篇文本所做的积累,这种积累历时较长,工作量大,所以,不易时间安排太紧,一周让学生完成一次即可。除了做以文本为对象的阅读积累以外,那种非专题性的兴趣积累(精彩片段、知识撷英、文海拾贝型的积累)也应继续做下去,只要双管齐下、长期坚持,学生将来必有所成。

家长在孩子课外阅读中扮演的角色 篇5

众所周知,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外阅读活动在孩子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上起着特殊的作用。经过长期的陪读经验,我感觉家长在孩子课外阅读中应扮演好以下几个角色。

1、家长应是孩子阅读兴趣的激发者。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想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就必须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大部分孩子不爱读书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他们却并不一定不爱看“闲书”。不过,那些传统的老故事确实很难吊起他们的胃口。要想取之,必先与之。只有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阅读才有实效,操作起来也容易得多。例如,有一套杨红缨著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听很多孩子读完之后爱不释手,我就给孩子也买了一套,结果他读得很好。

2、孩子应是学困生学习阅读方法的引领者。

要想使课外阅读更具有实效性,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读者,家长就首先要引领孩子边阅读边思考,在读书中学会读书。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设疑善问、熟读精思、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一些重点篇目或段落要熟读成诵,牢记于心。由于孩子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课外读物中不认识、不理解的词会相当多,所以说,语汇的积累就成了他们读课外书的首要任务。在课外阅读活动的初始阶段,家长要当好学困生的陪读,当好孩子的“字典”。对

一些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用处的重点词,应让他们自己查字典,然后把这些词摘录到阅读笔记上,并且经常回顾,复习,以此帮助孩子生丰富词汇量。

课外阅读要让孩子在读书中学会读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课外阅读永远成为孩子挑战自我的良机。

3、家长应是孩子阅读成果的欣赏者。

对于孩子而言,他的阅读水平不高,阅读效果欠理想是很正常的。家长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应善待孩子在课外阅读中出现的种种错误,真诚地评价他阅读收获。哪怕是只有一点点地进步,也要大加褒奖,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他们边读书,边思考;多读书,多思考。种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孩子阅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能拉近亲情的距离,让家长真正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4、家长还应该是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速度的调控者。当孩子对阅读非常感兴趣,把读课外书当作自己课余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家长要对他们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进行调控,一方面让孩子注意用眼卫生,另一方面要与老师积极配合。让孩子基本上能够按老师的上限要求进行阅读。这样孩子的学习与健康就能得到同步发展。

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 篇6

我校目前正在搞“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实验。我实验的子课题是-“语文课外阅读评价 ”。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能力……”这表明了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阅读能力的评价恰恰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一年来,我在对学生阅读能力评价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些效果,其做法是:

首先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差异性,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然后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各个方面,确定A、B、C三个层次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实行分层评价。我重点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以下评价:

一、学生朗读的形成性评价

1、确定评价标准:C层次的评价标准是,①能用普通话读课文;②语言基本流利,把句子读通顺;③做到有感情地朗读。B层次的评价标准是,①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短文;②能基本理解短文的内容;③读了这篇短文能说出一点儿浅显的体会和感受。A层次的评价标准是,①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②能说出短文的主要内容;③读了这篇短文能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每个层次的学生能达到三条标准的为优,达到两条标准的为良,达到一条标准的为达标,三条标准都未做到的为未达标。

2、评价:每月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情况对照评价标准,按“优、良、达标、未达标”四个等级进行一次评价,每月教师对所有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按“优、良、达标、未达标”进四个等级行一次评价。 每月在班上进行一次朗读比赛,老师事先准备好朗读短文,比赛前每人发一张评分表。全班同学们按顺序上台当场抽出朗读的内容进行朗诵,其他人对台上同学的朗读情况按照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进行 “优、良、达标、未达标”四个等级的评价。 学期结束时,老师根据教师评价、生自评和全班同学的评价为每个学生的朗读进行一次总结评价。

二、对学生的积累、背诵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与评价:C层次的同学每人每天背会二至五个成语和一句格言,每周背会一首古诗;B层次的同学每人每天背会三至五个成语和一句格言,每周背会一首古诗;A层次的同学每人每天背会五个成语和一句格言,每周背会一首古诗。每天完成背诵任务的得1分,每周完成一首古诗背诵任务的得1分。每周得满分6分的为优,得5分得为良,得4分得为达标,少于4分得为未达标。每周由组长填写上表。一学期进行一次总评,对得优多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

三、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每个学生每周填写阅读评价表。

评价标准与评价:C层次的同学每周阅读约1万字的课外读物,每周能完成一两篇读书笔记;B层次的同学每周阅读1万字以上的课外读物,在阅读中有圈圈画画,每周能完成三篇读书笔记;A层次的同学每周阅读1万字以上的课外读物,在阅读中有圈圈画画,有批注,每周写三至五篇读书笔记,并能背诵一些优秀片段。评价仍用“未达标、达标、良、优”四个等级。基本完成课外阅读任务的可记为达标,否则为未达标。完成课外阅读质量比较高,如读书笔记写得比较好,可评为良,完成课外阅读质量高,读书笔记写得好,有自己的见解等,就可评为优。每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教师不定期的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抽查,每月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总体评价,并填写评语。教师的评语要以鼓励为主,肯定优点,指出一两点不足,提出今后发展目标。学期末学生根据自己在本学期四周的总成绩确定自己本学期的课外阅读成绩。以优为主的评为“优”,以良为多数的评为“良”。

四、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

每月在班级开展一次成果展示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背诵比赛”、”“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 ”、“辩论会“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对学生,老师对学生按“未达标、达标、良、优”四个等级进行评价,并找出每个展示者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每次活动结束,都要评出优胜者,授予各种称号。如“朗诵小明星”、“背诵能手”、“小作家”、优秀辩手“等。学期结束,看谁获得称号多,对获得称号多的学生进行表彰。

学生的外阅读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评价,我发现学生的读书兴趣浓了,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以上只是我在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中的点滴尝试,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方式很多,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探讨。

作者邮箱: yanghaitangyht@163.com

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 篇7

一、了解学生的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写作基于学生的素材积累量,以及对素材和知识的整体感悟。由于学生的积累量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每个学生的写作需求也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贸然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应首先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将其作为教学计划的依据。小学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其作品的内容的局限。这些都可以在学生的文章中反映出来,教师要做的便是整合学生的文章特点,寻得作文的共性,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以小学语文写作为例,在写《感悟自然》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评阅时对文章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由于学生阅读量的限制,多数学生对“自然”的理解过于片面,而内容也过于老旧,这些都是教师应该记录总结的部分,因此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总结归纳能力。当教师掌握了学生的需求后,便可以以此为依据制订课外阅读的计划了。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因此教师要慎重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在计划中,教师应该合理分配教材学习和课外学习之间的比重,确保学生掌握写作基础的同时,积累课外阅读的素材。为了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也可以选择多种阅读方式。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指教材以外的书籍,网络、视频、报纸等也是课外阅读的方式。这一些阅读方式使课外阅读多元化,学生的情绪高涨,为计划的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接触写作的时间较短,可塑性较强,每个学生都有极大的进步空间。笔者认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在于长期的坚持,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将课外阅读培养成学生的一种习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效地积累素材量。习惯来源于长期的坚持,在教学改革的一开始,教师便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小学生应该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作为长期坚持的动力。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学会记录和积累,并在写作中有所应用。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学生应有足够的耐心,只有达到了足够的量变,作文水平才会产生质变。

除了长期的坚持之外,教师的态度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定期检验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以自我展示等形式督促学生。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这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是有必要的。此外,课外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教师也要在文章中发现学生的改变,必要时可以给出一定的建议。笔者认为,阅读习惯需要学生长期重复和坚持,而教师的态度会对这个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学生遇到阅读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所谓课外阅读效果,是指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是将阅读内容转变为自身写作素材的过程。小学生缺乏阅读经验,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阅读。积累素材的方法包括摘录、标注、评注等形式,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独特的见解,将课外阅读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培养这种能力的时候,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阅读时要始终坚持正确的阅读方法,不能囫囵吞枣、急于求成。课外阅读应首先追求质量,而后再保证数量。一味地追求课外阅读的数量,既浪费时间,学生也无法积累足够的素材。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要有一定的计划,应以提升写作能力为最终目的。

课外阅读是学生的素材来源,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需求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计划,满足学生的写作需求。此外,教师也要合理分配教材学习和课外阅读的时间,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最后,小学生也有必要掌握正确的积累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证学习的高效性,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玉清.关于语文学科差异教学的两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3).

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 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积累;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0-0033-02

当前,大多数教师非常重视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读书笔记,学生也积极投身于“书海”之中。但是,我们遗憾地发现: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效果却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一写起作文来,头脑空空,字、词、句等素材贫乏;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时,也总是结结巴巴,不能畅所欲言、滔滔不绝。这不得不让语文教师深思: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低效积累现象呢?主要原因是:

1.指定阅读,不重情趣。老师和家长总喜欢从自己的喜好、自身的理解出发,想当然地为孩子选择甚至指定课外读物,而孩子面对成人精心挑选的丰盛的“精神大餐”却常常是兴趣索然,为了迎合老师和父母的口味,孩子们只有拿起名家名作,一副“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样子,这样读书的效果当然可想而知。

2.任务摘抄,消极积累。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布置这样的作业:从课外读物中摘录你喜欢的好词佳句,并要求达到一定的数量。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积累”,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碰到好词好句,马上摘下,到时候,好词好句一大串,能派上用场的却廖廖无几。有的学生甚至走捷径——索性从新华书店买来《好词好句》的书,每天抄几句,这种得来毫不费工夫的成果,最受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的欢迎了。这样的摘抄,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是一种消极的积累。

3.注重内容,忽视方法。积累指导偏重内容的扩充,忽视了自主积累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更缺乏方法的引导。

4.淡化运用,缺乏实践。大多数老师只注重语言积累的结果,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把积累与运用割裂开来,这样的语言积累仍然是脱离生活的纯工具训练。

针对学生课外阅读低效积累的问题,教师要从学生学情出发,给予他们必要的读书指导,使他们的积累富有实效。同时,要引导学生乐于积累,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一、营造有益于积累的环境

促进学生积累首先需要语文教师解放思想,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积累。我们既要让学生读好课标上的名篇名著,背诵指定的段篇,更要让学生吸收窗外的“新鲜空气”。教师应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推荐课外读物。推荐的读物最好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应他们的时尚需要,还要能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有了感兴趣的书,要引导他们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并把书籍当作产生快乐的源泉。相反,带着一种不悦的情绪读书,把书籍视作一种负担,其收效之微也就自不待言。

读书在于积累。我们要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每天留出时间给学生阅读,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在他们愿意、有兴趣的情况下,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做做摘录,但不整齐划一地强求每个孩子都做到,而且摘录的量不大,否则会成为消极积累,浇灭他们的读书热情。

二、指导有效积累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会积累,首先要学会怎样积累。除了传统的背诵、摘抄的方法以外,还可以综合运用其他方法。

1.剪辑法。把读过的好文章或片断剪下来,贴在自己准备的剪贴本上。注重分门别类粘贴,在本子前面加上目录、封面,作为个人阅读积累的资料库。

2.交流法。把平时积累的故事、或人物、或心得体会在小组或好朋友之间交流。不仅可以扩大阅读积累的“面”,还可以通过口头表达起到“外储内化”的作用。

3.批注法。“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人留下的阅读良方。阅读中,将感悟到的好词好句、偶然迸发的思想火花或心得体会、或故事人物在文中进行批注、记录。

4.体验法。对一些文学名著进行扩写、缩写、续写。大胆创设班级小报,自编、自导、自演一些课本剧,让课外积累达到最高层次。

三、促进有效积累的途径

学生积累的东西,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了,领会了,尽可能地用过了,才有可能积淀为他们自己的东西。让已经积累的知识运用,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积累和内化两者是不断循环往复的,积累要内化才有用,内化有助于运用和再积累。以下途径有助于促进有效积累。

1.开辟说话园地,在说中积累。说话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使用,它能让学生一方面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积累语言。开辟说话园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如根据课外阅读情况,开展课前五分钟系列演讲训练;每周举行一次好词好句欣赏会;每两周举行一次故事会,或诗歌朗诵会、好词好句接龙比赛、辩论会等。

2.进行快乐摘抄,在写中积累。

①当小评论家。在摘抄的过程中,让孩子来当一回小小评论家,评论自己摘抄的片断,让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

②造“双胞胎”。模仿精彩,让学生按照所摘抄的精彩片断的特征进行仿写,使积累锦上添花。

③建“支架屋”。词语的摘抄也是积累词汇的好方法。把摘抄的几个词语连缀成段,就像几个支架共同撑起一座房屋。

3.组织交流检查,在评中积累。班级读书会很受大家欢迎。教师先引导学生花一段时间读一本老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对作品进行自由讨论,在积极的交流、点评过程中,促进有效积累。

四、培养主动积累的习惯

查尔斯·里德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时,应该站在较高的视点上为学生播下一种阅读、积累的思想,并敦促他们形成优良的习惯,唯其如此,才可能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1.加强引导和督促。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往往缺少计划性,喜欢随心所欲。任其自然,容易养成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的坏习惯。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期课外阅读与积累计划,以此来监督、引导他们按计划实施阅读与积累。

阅读与积累计划表

我们认识到,阅读与积累计划,要通过家校结合,教师、家长、学生的相互协作共同来完成,所以,首先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家长学校、班队会、校会、壁报等多种途径,宣传课外阅读有效积累的益处及长远意义,使此项计划受到大家的重视和支持,以保证阅读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2.重视展示和评价。学生没有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不会对这个任务产生持久的浓厚兴趣。因此,要想法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一块积累展示栏,把学生积累的资料展示在上面,供同学们阅读浏览。对所看过的书,对所摘录的好词好句好段,每周定时检查,并作好统计,在班上公布,给认真的学生加星。一学期下来,评选“阅读之星”、“积累能手”等。这样,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课外阅读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了主动积累的兴趣,使积累变成自觉的行为。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让我们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引导他们更轻松快乐地阅读、积累、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史建国.新课程背景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7,(2).

[3]阎蔚,汪潮.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小学语文教师,2004,(4).

上一篇:警察常用英语下一篇:出纳优秀员工获奖感言与出纳岗位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