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思想自由翱翔

2024-07-13

读书,让思想自由翱翔(通用11篇)

读书,让思想自由翱翔 篇1

读书,让思想自由翱翔

杨月双城管局选送

尊敬的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叫杨月双,来自谷城县城市管理执法局。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演讲台上,和大家分享我和读书的故事。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让思想自由翱翔》。

蓝天之上,谁最快乐?我想那一定是鸟儿,因为蓝天给了鸟儿一双坚硬的翅膀。深海之中,谁最畅快?我想那一定是鱼儿,因为大海给了鱼儿一片广袤的世界。然而在我的心灵深处,最依恋的是那永无止境的书山!毫无疑问,是书籍,给了我们智慧和勇气;是书籍,给了我们知识和力量;是书籍,让我们的思想自由翱翔。

有这样一个与读书有关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1809年2月12日,在美国肯塔基州一个穷苦农民的家里,一个小男孩出生了。因为家里穷,他没有机会上学,甚至,他连一本书都买不起。可是,读书的愿望却强烈地吸引着他。没钱上学,他就成了教室窗外一年四季从不迟到的旁听者;没钱买书,邻居家的旧书常常让他魂不守舍;没钱买笔,他就用燃烧过的木头在粗糙的木板上一遍遍涂涂抹抹。在快乐的阅读中,他一天天成长着;在成长的跋涉中,他快乐地阅读着。读书让他忘记了生活的窘迫,让

他变得睿智和幽默,让他的思想自由翱翔。你可能想不到,在他28岁的时候,连小学一年级都没毕业的他,却已是当地赫赫有名的职业律师了。你可能更想不到,在他52岁的时候,成功竞选获胜,出任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他不畏艰难险阻,顶着极大的压力,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为美国自由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

其实纵观历史,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多少英雄豪杰,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年少之时已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世界文豪高尔基房间失火,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伟大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结婚当天他还在书房穿着旧袍沉醉在书的海洋里,全然不知迎亲的花轿已经抬进家门……书的世界无穷无尽,书的魅力无与伦比。因为勤奋读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命运,影响人类的自由、文明的进程,这样的事例犹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所以有人就说,一个人的思想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能否长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

再说说我自己吧。受父辈额影响,从小我就爱读书。在书香的滋润中,我渐渐成长起来。如今参加工作一年多了,现就职于谷城县城市管理执法局纪检监察室。城市管理工作复杂困难,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报道很多,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疑惑和难题的时

候,从书籍中获取的信息总会浮现在脑海,给我带来意料之外的帮助。是阵阵书香,指导我不要心浮气躁、怨天尤人。是阵阵书香,令我不再慌乱、有条不紊。是阵阵书香,令我们更加历练,更加从容。

如今的时代,电子产品和电子信息铺天盖地,多种现代化工具给我们带来更多样,有别于传统的阅读体验,但无论读书的形式如何变化,也变不了我对读书浓厚的兴趣,也替代不了我们谷城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今日谷城,百业竞兴;明日谷城,跨越腾飞。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翻开书卷,让知识的浪花滋润你的心田,让动人的箴语树立人生的目标,让飘荡千百年的馥郁的书香溢满腾飞的谷城!读书吧,让思想插上腾飞的翅膀,自由翱翔!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读书,让思想自由翱翔 篇2

一、让学生决定怎样读课文

一篇课文要怎样学, 才能收获大一些?首先要从整体感知上入手, 要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然后再具体地往深处挖掘。要想实现这个目标, 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但是怎样读?是教师领读、齐读, 还是指名读, 要由大多数学生来决定。如果是抒情性较强的文章, 学生一般会愿意先听教师范读或者是听录音。尤其是在教师深情地朗读课文时, 再配上应情应景的优美音乐, 学生一定会随着朗诵的进程, 而如痴如醉, 完全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这样教师要求学生再读时, 学生就会急于想模仿教师, 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 学生的情绪就会被积极地调动起来。这样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思想得到了升华。

二、让学生决定阅读时思考什么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要教师能抓住时机, 适时地引导, 学生完全有能力提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所以,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 提出代表自己观点的问题, 这样学生会有提高自己思考能力的机会, 为进一步创新思维打下基础。例如,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 在学生听录音后, 或者教师范读后, 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分完后,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 再让学生自己在组内提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 然后组内讨论, 找出问题的答案, 并且讨论看谁的问题更具有深度, 更有价值, 然后把它作为本组的代表性问题。教师这时候可以再进行适当的指导问题就比较有深度了。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 学生肯定会再仔细阅读课文, 以便于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 既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三、让学生决定问题解决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具体采用什么方式解决, 应该由学生说了算。究其原因, 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果能解放学生的思维空间, 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独立人格的形成, 都会大有好处。而这正是我们所想看到的教育效果。还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为例, 学生提出问题后, 可以通过读、说、演、画、辩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答。在我教这一课时, 学生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证明桂林山水甲天下?2.桂林的水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3.桂林的因为他们认为二三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决定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而在寻找二三问题答案的时候, 有的组就采用了一个学生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总结的办法, 然后各自提出自己的见解, 再进行讨论, 得出了桂林的水“绿、静、清”的特点及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征。有的组通过集体默读课文, 然后查找图片资料, 对照课文的办法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了。

四、让学生评论课文读得怎么样

学生听别人读课文 (包括录音、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 内心所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 或欣赏、或赞同、或提出异议, 每个人都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时候千万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 应该明白这是学生对课文不同理解的结果。我们的教育不是用模具制造产品, 而是注重个体差异, 培养具有完全个体人格的有用人才。所以,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己领悟, 并适时地教给他们评价的方法:评价一个学生读得怎么样, 首先要找到他的优点, 如声音洪亮, 发音正确, 读得认真、流利, 读得有感情等, 然后再给他提出自己认为不足的地方。这样既团结了同学, 照顾了同学的心理, 又进行了交流, 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也促进了同学读课文的积极性。

五、让学生自己交流读后的感受

在读了一篇课文后, 学生肯定会明白一定的道理, 受到一定的启发, 有一定的感情触动, 这都是学生们自己的事, 教师不应包办代替。学生们的感受千差万别, 作为教育者, 我们应尊重学生们自己的观点。例如, 我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 学生有的说“村民们目光短浅, 只图自己一时的富有, 不注意保护森林, 才会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有的说“从这小村庄的故事, 我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 保护大自然。”还有的说“学了这篇课文, 我一定从我做起, 爱护学校的花草, 再也不折花玩了。”更有的说“我回家一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 让他们也懂得这个道理。”这样, 学生的收获很大, 也得到了思想上的升华。

六、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内容

学完了一课, 教师都会留一定的作业, 但是所留的作业起到了什么作用, 是否注意到了不同学生对作业的解决能力, 这直接会影响作业的效果。我认为, 教师所留作业要起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进一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所以作业一定要具有层次, 供不同程度、不同爱好的学生选择, 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顺利完成;学习中等的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好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成功的果子”。如我给《鸟的天堂》这一课留的作业是:1.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2.给爸爸妈妈讲讲《鸟的天堂》的内容。3.画一画鸟的天堂———生活着许多鸟的大榕树。4.观察一种或两种鸟, 把它们的模样和生活习性介绍给大家。

让智慧自由翱翔 篇3

一、游戏引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一个用七巧板拼图的游戏,请大家拿出学具袋(内装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若干个有一条直角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每次只许用一个正方形,两个直角三角形拼图,比一比,看谁拼出的图形既多又漂亮?

師:谁愿意到前边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你的作品,让我们欣赏一下?(学生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小房子、钻石等许多图形。)

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联系?

生:因为这些图形都是由同样大的一个正方形,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的,所以面积相等。

师:哪些图形的面积算法我们学过?公式是什么?

生:长方形,公式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以上问题的解决完全是按着我的设计展开的,当我正准备进行下一环节时,突然有一个学生举起手,“老师,我还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经他这么一启发,又有几个学生举起手。)

生1:我会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生2:我会算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先是一愣)老师首先表扬这几个同学敢于发言的勇气,然后老师要告诉你们,你们说的方法是正确的。最后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学习他们这种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二、操作探索,推导公式

1第一次探究:猜想公式

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带着以下思考题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题:

(1)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2)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联系?

(3)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2第二次探究:验证公式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拼图形,发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并猜想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个公式是否正确呢 ?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呢?平行四边形还能转化成别的图形吗?同学们想不想继续去探索?

师:独立探索后可以小组交流做法并思考以下问题:

(1)转化过程中,你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联系?

(3)我们猜想的公式对吗?

生:老师,我能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边说一边用七巧板演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所以把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乘2,就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生:老师我能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上底+下底),它们的高相等,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2,也就是底×高。

“你的这种方法实在太好了!老师没想到,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让我们一起为这两名同学的创造性方法叫好!”

师:面对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同学们用剪拼、割补等方法转化成长方形,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更可贵的是有两名同学还超前学习,将三角形、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运用各种平面图形,通过剪、折、拼、转化等方法,创作一幅你最满意的作品。

感悟:

读书,让思想自由翱翔 篇4

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我们将面对这样一幅教育图景:传统的学校教育观念和模式必须彻底打破,学校将成为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组织;教室成为视听、练习、展示自我和多向交流的中心。学生将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下,在多媒体面前,漫步自己的学习生涯。

教育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如何改造、发展和创新是我们不得不加以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年龄较轻的一代人群应是大中小学生。他们最先与信息技术交上朋友,最先介入电子、通信、电脑、网络等先进技术,他们的生活因此发生改变,他们的成长由此而烙上特殊的印记,被人们称为“人机对话的一代”。

电化教学使语言、人、环境更紧密地结合,它是一种立体教学,即教学向空间发展,在与现实生活相仿的环境中进行。在这种“三维空间”里进行英语教学,学生容易进入交际角色,在心理上进行最佳联想状态、最佳认知状态和最佳行为准备状态,实现交际法、认知法、视听法的综合要求。因此,电化教学是按一定的教学目的,选择最佳的教学媒体,在不断传输、反馈教学信息过程中取得最佳效果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自始至终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要求外语教育应该是多元目标的全人教育,即:外语教育应该是对人的思维、语言能力、品格、意志、自信心、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教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世界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外语学习必须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应该渗透有关国家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以达到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焦急意识,使他们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

学习外语,最佳的途径就是使学习者置身于外语使用环境之中,自然地接受所学语言的熏陶。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单纯地利用“填鸭式”“满堂灌”,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充分利用多媒体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创设图像情景和意境,可增强感情色彩,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诱发他们的好奇心。英语电化教学在为学生提供趋于逼真的语言环境时,可帮助学生直接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和习惯,使语言的学习与了解有关背景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迅速、准确地掌握外语。

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我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开拓思路,进行实验和尝试,改进教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志趣和创新精神。在天津市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评比中有幸获得了市级一等奖。诸多努力,感受颇多,偶有所得:

教 案 思 路

Lesson 11 Body Language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习掌握以下语言点:

(1).can---could

(2).keep a certain distance away from

(3).the infinitive

2.能力目标;通过听说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德育目标:了解态势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1).运用态势语可帮助多种职业的人们更好地工作。

(2).运用态势语可理解并帮助残疾人,关爱他们的生活。

(3).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正确运用态势语可帮助我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尤其在 奥运会中建立中国人的良好形象,为奥运会加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the infinitive

2.学习并正确使用态势语

三、教学方法

(理有定则,勿离勿违。教无定法,殊途同归。)

1.采用“提问---回答”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理解全文。

2.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使每位学生积极思维,乐于陈述观点。

3.采用全体同学限时快速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更多更详细的态势语信息。

四、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室

2.一台录音机

五、教学思路

通过对阅读理解课的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训练,增强其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在授课过程中渗透有关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使学生能够学会和使用相关的态势语,培养其跨文化的交际意识和能力,结合在20奥运会中树立良好国人形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题软件的制作

采用Authorware 技术,利用精美的画面及和谐的背景音乐,营造互帮互学的英语交际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六、教学程序

步骤1.复习---昨日重现

让学生自由谈论他们所学到的态势语信息,使大脑进行一下热身。

步骤2.导入---引人入胜

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正是对材料的兴趣”。因此,在导入部分让学生观看录像<>,引导他们进入英语思维的氛围,从中发现并指明主人公使用了哪些态势语,使其轻松地走入了态势语的交际氛围.此外,饼形图形展示出76%的交际需要态势语,更加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渴望在新课中获得更多信息。

步骤3.阅读---文化舞台

布鲁纳认为:“语言写出的再生动都是抽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正是从文字走向图像,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平淡走向多彩,从而让学生们在快乐中接受教育。(1)让学生带着问题Who will stand closer when they are talking, Arab people or English people?盲听课文录音。(2)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准备问题,边彼此问答。(3)根据学生特点及需求讲解语言点。在呈现新知时,静止的书变成生动美丽的书。语言点讲解本是枯燥的,而Authorware的滚动条、热区效果可让学生自主地寻求到答案并为之兴奋。(4). 限时呈现两篇配乐课外阅读,拓展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环境的刺激作用会引发人的思维活动,多种刺激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会增强思维活动的强度,取得对事物多维度的认识,各种声音、色彩、亮度会增强大脑不同区域的兴奋度。配乐课外阅读这一环节即体现了该原理,不仅能扩大知识含量、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营造艺术氛围、提高审美意识。心理学家说过:新颖的刺激比熟悉的刺激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设置动画效果和声音,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画面和有效的声音等感性刺激,充分调动视听器官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步骤4.游戏---寓教于乐

通过男女抢答游戏的形式向学生渗透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教师可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质疑带动理解,而深入理解又使学生提出更多更深的问题,学会思考。知识采用竞赛活动形式正满足了学生渴求他人的认可和获得成就感的心理需要。正如毕加索说:“你就是自己的太阳。”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步骤5.巩固---画龙点睛

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在于交际,在于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表达思想感情。语言教学只有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其功能和生命力。所以(1)让学生动起手来,感受不同的数数方式。在课文教学中,应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把课文内容作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等言语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在一定的语境氛围中,才有激情、欲望和兴趣开口说。因此(2)按惯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态势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重要呢?(3)各小组选出代表作陈述,形式可多样化。(4)引导学生领悟出态势语的重大作用:对于不同职业的人群,对于残疾人,对于我国人民年奥运会,都有着举足轻重意义。以讨论表演的形式总结态势语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将课艺术地收尾,能激发学生求新的灵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着探索、发现、创新的快乐。(5)激动人心的音乐响起,艺术地收尾,建立教育的情绪场,形成融洽、和谐、振奋、饱满的教育氛围。达到“课停意不停,课停思不停”的效果。我在课件中添加了很多音乐效果,意在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教育氛围,寓教于情,用我们的琴弦来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在布置作业时,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态势语,更好地与人交流。并从图书馆,朋友,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取更多态势语及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的信息,培养跨文化交际。智力的发展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动脑中去发展,在实践中去体验和回味。

不难发现,多媒体的使用对于英语教学实现了诸多改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讲授者到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演者。古人云:“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因此,英语教师应把教的重心放在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注重学生英语科学素养的养成上。教师交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金库的钥匙,而不是金山和银山。

二、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到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研究一下学生的心理和语言本身的灵活性,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老师自己成为一堂课的导演而不是演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人的学习应当是一种自发的和有目的塑造自我的愉快学习过程。

三、媒体作用的转变:从老师的演示工具到学生的认知工具。借助于电教媒体,教师能更好的以学习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呈现知识,以最快捷的方式来传递知识,以最符合客观规律的方式来处理知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转变: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过程到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思维是一种运动,媒体演示的过程,是知识深化的过程,是难点突破的过程,也恰恰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这也是一种运动,是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想象力的锻炼,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想象正是通向创造的翅膀啊!

综上所述,电教媒体的实效作用能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更应达到少用则有损、多用则无益的境地。

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 篇5

1.宣传部组织各班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并组织发放“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相关宣传资料,并组织本班学生学习。

2.广播站利用广播宣传“明五礼”“知五耻”的相关教育内容。

3.学生会办公室组织学生出一期关于“明五礼”“知五耻”的手抄报。

4.学生会礼仪队继续开展“文明礼仪,笑脸迎师生”活动。通过开展此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意识和未成年人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从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和谐文明校园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们应该总结本次“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的经验,改进不足,推动文明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的纵深发展。

六盘水市一中学生会

坚守本心方能自由翱翔作文 篇6

蜡烛舍弃了自己的躯壳,以烟的形态飘散于空中,悠游自在、无拘无束。它能够乘着风肆意飞翔,与云彩相融;也能源源不断地在空气中升腾,给人带来飘逸的美感。余以为,这并非真正的自由,与其舍弃肉躯来换取短暂的轻松欢愉,不如坚守本心,做一束小小的火苗,虽然十分渺小,却能给人带来光和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好一个“心远地自偏”!所谓自由,在陶渊明的眼里,已非李太白吟诵于壮美精致,走马策剑览河山之随性洒脱,而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朴素宁静、超凡脱俗。做一个隐士可好!世俗名利、官场沉浮充耳不闻,给我一间茅屋、一块地,虽躬耕于世俗胜似居于桃源仙境,岂不妙哉?我没有舍弃肉身,炼丹成仙的通天法力;也没有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魄力,只能大隐隐于市,于凡尘中悟道觅自由。我之自由,非锦帽衣裘,朝喧弦管,暮列笙琶,仅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我之自由,非名传天下,仅求一地以安身立命;我之自由,亦非从顺逆随,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

任天地衍化,世道变迁,我不问谁主沉浮,更不会杞人忧天,纵使茅屋为秋风所破,我自屹然不动。庄周梦蝶,太过瑰丽;太白抱月而终,太过率性;杜甫困苦病死,太过悲凉;李煜国破流亡,太过凄怆。它们何时追寻到了自由?只不过是雾里看花,昙花一现罢了。真正的流星,是不会短暂现于眼前,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慧眼,看不透苍茫的宇宙。真正的.坚守是不会随时光的消磨而退缩,只不过是人心太脆弱、生命太短暂。苏武的扼叹,在大漠随风消散;张骞的足迹,已被后人的步履所覆盖……他们都曾坚守过,它们都曾迷茫悲惋,但他们都相信终有一天会等到自由,等到黑暗中的光芒,足矣!何必去问流星旅行的终程、坚守持续的结果?只要扎下了根,就算再荒芜,有能奈我何?

于是,我决定做一截树根,把自己深深埋入大地。只要能看到黑夜中繁星闪烁,我就不再孤单迷茫。天宇之空荡、飘行之摇晃让我害怕迷失,也许只有守望才是最好的归宿。“仰望星空,先脚踏实地”,坚守是从零到有,从少到多,聚沙成塔的过程。罗布泊里曾有一群热衷科学梦想的年轻人在坚守,于是我们有了两弹一星;南海岛礁上有千百战士在坚守,于是我们能骄傲地在地图上指出中国的万里海疆;工作岗位上时时刻刻有亿万人在坚守,于是有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归根结底,若是没有坚守这颗星球,我们或许会化为宇宙中漂浮的粒子尘埃。

读书,让思想自由翱翔 篇7

一、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英语水平肯定是参差不齐的, 这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 熟悉学情, 对学生严格要求并勤于督导。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用英语会话的能力。把口语教学落实到每天的常规教学中。每堂课利用五分钟以“每日见闻”或“daily report”的形式, 让学生谈身边熟悉的人, 自己的兴趣爱好, 周围的景点等。先安排口语稍好的学生说, 以便给别的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对于口语能力稍差的学生, 老师在课前应该给予帮助和指导, 降低难度, 帮他们做好准备, 以致于他们课堂上会有较好的表现。使得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了就可以取得成绩, 有成就感, 逐渐克服畏难情绪。让他们从怕开口到敢开口。在这个阶段, 主要是学生自我表述的起始阶段。时间限定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 内容包括:1.当天的天气和班上出勤缺席情况和原因, 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情况, 包括家庭, 学习和兴趣爱好。为了给别的同学耳目一新的感觉, 每个学生都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 力求在形式上, 语言上给别人新鲜感。一轮下来, 其实每个学生都完成了一篇很好的口头作文, 同时每个学生也完成了几十篇听力材料的训练。这样的形式为本班的语言口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也为后阶段的口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方法多样化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外语教学的首要条件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 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学游泳, 学生必须潜在水中, 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只有浸泡在水里, 才能游得自由自在。外语教学最有害的特点是讲得太多, 练得太少, 试图以教代学。教师应该运用教学艺术,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好胜心, 求知欲把所教的内容运用多种练习方式启发学生思维, 让其积极主动地进行有创造性的学习。要做到这些, 教师要精心备好每节课, 把课堂导演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创造语言学习的有效语境。

1.把课文编成短剧式对话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对白多的让口语稍好的学生表演, 对白少的请口语稍差的学生表演) 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并能互帮互助, 团结协作。寓教于乐,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又巩固了所学内容。表演问答式也可用到两人一组结对子的形式 (pairwork) , 这是口语教学的强化阶段。主要从强化“兴趣, 情感和竞争”三大机制入手。教师要合理地点拨, 引导并有效地使用pairwork。Pairwork可以随时变换, 可以是同桌 (left and right) , 也可以是前后排 (front and back) 还可以自由搭配, 这样灵活多变的结对子形式更具有挑战性, 更能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Pairwork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只有课堂上碰到对话时才用到两人结对子的学习形式, pairwork完全可以运用到别的教学目标上去 (如找出文章的主题句, 线索, 复述课文, 看图写话, 连词成句等) 。

2.复述和话题讨论也是口语训练的主要形式。复述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而且学生可以在复述的练习当中使用不同的人称, 时态, 语态表达所学的内容。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语, 或者主要情节, 时间, 类别等线索, 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复述课文的练习。这个口语训练阶段是口语教学的提高阶段。话题的讨论可以安排成小组形式 (groupwork) 。

Discussion in groups

1>How do you study English?

2>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nvironment of our school?

3>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4>Who is your favorite singer?why?等诸如此类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三、注重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的训练

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语感的有效途径。这种方式几乎不受环境的影响, 对环境的依赖也少。其次朗读与背诵也不受时间的限制, 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 可以积累大量的短语, 句子, 习惯用语, 并且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 风俗习惯, 人文, 历史, 地理, 还可以提高英语的语感。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还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 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 如:连续失去爆破, 重读, 弱读等, 从而能迅速发展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瑰丽的诗歌殿堂自由翱翔 篇8

诗歌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本文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试图为诗歌的教学寻求一个探索方向。

一、少齐读,重美读,以读带讲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云:“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语言单靠教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背,所以我们才收获了两千多年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当然现在不可能这样去做。可是,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太急功近利了,为了完成所谓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课堂上总舍不得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味,去揣摩,以讲代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以齐声朗读组织学生学习。因为其昂扬的气势,整齐的节奏,能让人感到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很浓。但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适合齐读呢?在齐整的朗读声中又能感受多少美呢?

某次听课时,教师让学生齐读一首欧阳修的《踏莎行》,全班同学把这首饱含离愁别恨的词读得慷慨激昂,热血沸腾。且不说教师的表现,单就朗读而言,这时齐读就不妥了。诗词中对意境的把握是欣赏诗词的关键,意象把握得好了才有可能把握感情基调,这两者都抓住了,才能与诗人同哭,同泣,同笑,同乐。但是,洪亮昂扬的齐读朗读可能破坏了诗歌的意境,导致学生难以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基调。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哀怨凄美的词,是齐声朗读能体会的吗?不,绝对不能。齐读将诗人的情感,诗歌的意境全部改变了,直接影响学生对此词的正确解读。不合适的齐读并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不同的诗歌,题材不同,感情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诗歌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美读。

古语说“感之于外,受之于内”,因此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品味诗歌,为之感受去咀嚼诗歌。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我们可以浅唱、低吟,动情处放声高歌,让学生自然地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

所以,诗歌教学,要多读少讲,在美读过程中获取美读感受,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交流感受,这才是真正的鉴赏。

二、以“新”“奇”的导入,激发学生的诗趣

当下,大部分语文教师采取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的形式。语文学科更被约定俗成为:课前学生扫除文字障碍(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熟悉内容;课上教师检查字词,讲解内容和主旨;课后记背及练习有关内容。这就使诗歌学习这种娱情审美的乐事变成了枯燥机械学习的模式。我们何尝不能简化学生阅读程序,取消传统的熟读,让学生怀着好奇心在课堂上直接进入新的课文的学习。

通过创设情境,或介绍背景,或把诗歌泛化为感人的故事,并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视听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他们就能够通过不同的路径进入诗歌鉴赏的状态。应该说每篇诗歌,如果仔细研究,都能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突破口。如有些诗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学诗兴趣。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时,对诗人柳永,学生可能不太熟悉,即便有些同学知道,对他的认识也可能只停留在表层。而人们往往对了解一点又不能认识很清楚的事物有一种要探究的欲望,这是引导学习的良好契机。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较详细地介绍柳永白衣卿相的故事,坎坷的经历及创作情况,学习《雨霖铃》一词时学生的热情就更加高涨了,在实际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会抓住契机,创新导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三、尊重学生个人理解,让答案丰富多彩

诗歌鉴赏主要是通过读者自己对艺术的感受来完成的,教师的讲解无法代替学生们各自不同的探索。我们应该是为学生提供一条线索,给他们以启发,如同一艘导航的船,让学生在教师的助力下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进入更为广阔的艺术境界。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可以“自己读出来”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鉴赏能力。

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却往往习惯将诗歌的分析结构作权威式的概括,从而导致学生习惯于等待教师讲授唯一的分析结论,出现了学生理解上的被动性、单一性、概念化等现象。这与当前课改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只要言之有理,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新教材的用意就是要求我们否定理解的单一性、概念化。

理解诗歌不能忽略时代和诗人本身的特征,但是绝不能用时代和诗人的特征局限了对诗歌的理解。例如婉约派的代表李清照,有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美情怀。但是不是所有婉约词都是这样呢?我们很熟悉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种胸襟和气度丝毫不让须眉。可见,对诗歌的理解是不能以概念来判定的。

我们如果把诗歌鉴赏真正作为一项语文能力来培养,就应该提倡和尊重学生的个体理解。这样,学生会学得主动。学得活跃,学得积极,学得有效,让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表现出来,从而充分显示主体参与的内蕴力和创造力。

四、创造活动情境,促进教学

中国古代诗歌成就非凡,楚辞乐府辉煌灿烂,唐诗宋词登峰造极。近现代中国,也涌现出无数才情卓越的诗人,如徐志摩、戴望舒、冯至、郭沫若等等,他们留给世界的经典作品,在物质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来读,仍然是那么美。那么震撼人心!在那专制黑暗的文革时期,对生活抱有信心和希望的人们也在手抄,在传诵。黎明的曙光来临之前,诗人们高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海子《亚洲铜》)。当下,浮躁的人们很少去聆听那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来感受心灵深处的丝丝颤动,那就让我们以校园为阵地,哪怕一分钟也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发动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等,这些都是学生去很好地挖掘和品尝清泉的做法。以前学校举办一年一届诗词朗诵比赛,朗诵篇目古今中外不限,朗诵形式灵活多样,可配乐,可配舞蹈,可几人同时朗诵等等。学生选定好内容后,绞尽脑汁想与众不同,有的跑很远的地方买适合的音像资料,有的不辞辛苦去借道具。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高涨热情与创新精神,让所有人惊讶。学生从朗诵比赛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提升了语文的学习兴趣,这有力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参赛的小部分同学,带给全体同学的是诗词的魅力,美的享受。这充分表明:我们的学生就如同宝藏,有多少潜能等着我们去挖掘啊。

无论怎样变革、创新,我们都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领学生在瑰丽的诗歌殿堂自由翱翔!

让梦想翱翔作文 篇9

你是抱着梦想却毫无行动?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不断地努力?如果光有梦想,却没有为了实现它而努力,那么你的梦想就只能是幻想。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我们不仅要学会规划,还要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不断努力。

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我希望我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和知识,所以我想当一名老师。我希望做一名漂亮的舞蹈老师,教会学生们跳舞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美的视觉享受;我想当一名强壮的体育老师,让我的学生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远离疾病的侵扰;我想当一名博学的语文老师,带着学生们在文学趣闻的浩瀚海洋里遨游;我想当一名有趣的科学老师,像《神奇校车》里的“卷毛老师”一样,带领学生们穿梭在神奇的科学世界里,研究大千世界千奇百怪的东西;我想当一名数学老师,教会学生们享受数学世界里的各种精彩;我想当一名英语老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说一口流利而标准的英语,可以随心所欲在全世界各地旅游与学习。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坚持每天锻炼身体,每天自主阅读各类好书。我热爱各类体育活动,喜欢跟好朋友一起爬山、游泳、跳健美操。我酷爱阅读,每天坚持至少一两小时的中英文阅读。可是我觉得自己的知识还是远远不够,我要不断地学习,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别人。

于让梦想翱翔学生演讲稿 篇10

大家好!我是某某班的某某某,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超越自我,放飞梦想》。

我们都曾有过梦想,有过美好的梦想。梦想是天上的北斗,梦想是航海的灯塔,梦想是心中的太阳。我们正年青,年青的岁月里总能够创造奇迹,“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个世界许诺我们无数机遇,无数可能,无数希望,只要你不甘平庸,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带着激情,带着梦想,不畏惧挫折和失败,不断超越自我,就一定能够一步一步走进自己梦想的天堂。

我有一个梦想——当主持人的梦想。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想当主持人呢?我这样回答:不为什么,只因热爱。大概是受姐姐的影响吧,每当听她声情并茂地高声朗读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时,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感染。这种感觉多么神圣呐,于是整天缠着姐姐教我如何朗读,如何抑扬顿挫,如何打动别人。起初,我的朗读叫人惨不忍闻,存在一些致命伤,比如,平舌翘舌分不清,前后鼻音总混淆,等等。在姐姐的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这些个问题我差不多解决了。可是旧的问题去了,新的问题来了,我对于文章中蕴含的感情总是难以把握,我朗读的语气表情常常出现偏差。姐姐说,要细心体会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多读一些课外文章,每一篇要多读几遍,“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似乎懂得了一些东西,于是,选择一些优美的范文来练习朗读,再悉心地体会、揣摩,这样我不仅练习了朗读能力,矫正了原来的不足,还开阔了视眼,拓宽了知识面。渐渐地,我走上了学校的演讲台,并且很快喜欢上了它,甚至开始享受着在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追寻梦想的道路从来都布满荆棘,初上演讲台,少不了各种嘲笑和轻视,也遭遇种.种挫折和不顺,但我始终坚信,未来的某一天我可以成为一名主持人,我的美梦可以成真。没有理由,只是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我的演讲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我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真感到无比的高兴,我似乎离实现理想的道路又近了一步。

总让自己的心充满期待,总是让梦想牵连着未来。年青的心,是一首纯真浪漫的歌谣,是一条绚丽缤纷的彩带,是一泓永不停歇的溪流,是一线射向未来的希望之光!

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自由翱翔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学习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记什么。学生稍有点“异想天开”教师就一棍子打死,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毫无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其实,这限制了学生的“自由”,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从这一点来看,语文教学的价值是为“人”服务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怎样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敞开心扉,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由翱翔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实践中的几点浅显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问

新课改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反观我们的课堂,也不乏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还固守着“师道尊严”,错误地认为自己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仍以自己的讲授为主,教学过程沉闷、机械、程式化,毫无生气和活力,整节课没有师生问答或生生交流互动,学生缺乏实践活动,更没有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是肤浅的,是没有价值的。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积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提供自由发问的机会。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从认识论角度来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让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这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在教学《小猫种鱼》《三只白鹤》《狐狸和乌鸦》等课时,我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好问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发问的精神,让“没有问题”的学生成了“有问题”的学生。正是这样的自由发问使学生有了学习动力,使课堂有了活力。

二、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选择学习方式

新课改积极倡导“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理念,自主学习是新课改关注的学习方式,这里的自主学习不是一种完全放任自流的学习,它是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进度、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我国著名学者庞维国说:“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学习是‘能学;在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学习是‘想学;在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学习是‘会学;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学习是‘坚持学”。怎样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想学、能学,还能让学生会学、坚持学是很关键的问题,郭思乐教授说:“我们教师应该做一个成功的‘牧者,把‘羊群领到辽阔的水草丰盛的地方,让他们快乐自由地吃草。”因此,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积极下放权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例如,在学习《难忘的一天》时,学生选择了自由阅读的方式;在学习《骆驼和小羊》时,学生选择了课本剧表演的方式;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学生选择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在学习《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时,学生选择了小组谈论的方式等等,正是这自由选择的学习方式的办法,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给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展现自己

新世纪需要创造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可是综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却发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天花乱坠,可是学生却在台下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教师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学生却没有表现的机会,只是看客而已。因此,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彻底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而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当主角。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我运用故事法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上台汇报学习成果,这样就把时间留给了学生,他们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整节课可谓生机勃勃、轻松愉快。

总之,新课改下,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让课堂变成学生自由学习的场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把学习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胡文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论文集[C],2004.

[2]罗顺珍.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

上一篇:用极致点燃梦想美文下一篇:美丽的初春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