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思想者,做实践者--读书心得

2024-05-12

做思想者,做实践者--读书心得(通用14篇)

做思想者,做实践者--读书心得 篇1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郭家小学:刘海兰

做思想者,做实践者

——训子千遍,不如一个好习惯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孙云晓先生的《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它解了我很多很多的困惑,同时也改变了我一些不适宜的工作方法,指引了我在今后工作中的方向,这本书深刻的内容让我回味无穷、受益颇深。

在上大学时,教我们教育学的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就告诉我们所有人“你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老师,不在于你教给学生多少文化知识,而是你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学生只有学会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他们才会自主努力去学习,去求进步。”当时不太了解老师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但当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算有一些明白了。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一样“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有了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让家长放心的孩子,而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家长一生不能放心,不能安宁。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技校生前去应聘,在应聘的队伍中,大部分都是专科生,本科生,还有硕士生,面对这些高学历的竞争者,这名技校生的成功率几乎为零,然而结果大大出乎人的意料,这名技校生成了唯一的一名应聘者,因为只有他随手拣起了应聘现场里无人问津的一张纸屑,正是这种不经意的一拣,让招聘者看到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于是他获得了这份工作。

可见,从小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坚持下来就意味着走向成功。

本书的作者孙云晓先生再三强调“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而习惯养成是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即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的孩子让我们看着欣慰,因为小宝贝儿刚刚有了独立的意识,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喜怒哀乐,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慢慢长大就会变得让家长头疼,有时还会故意的与家长“对着干”。这时,家长就会想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有时会对孩子横眉怒对,会厉声斥责,有甚者急了就照着孩子的屁股打几下。可是,事后家长会心疼的去哄孩子。之后孩子知道“我犯了错误,也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那么他们就会依旧如故。而作为新手班主任在面对这样孩子的成长叛逆期时就会显得有些茫然无措了。

记得刚开学也就一周左右,有学生跑来向我告状说我们班的某某同学不经别人同意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可能每一个班主任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批评和教育学生,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有的家长表示很支持,会共同教育孩子,而有的家长却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慢慢变好的。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任何没见过的事物都感到新奇好玩,同时我们也了解小学时期正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不能因为好奇就随便拿别人东西,要不然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长大之后还能好吗?最后他们只有一条路——犯罪。

其实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一些根深蒂固的习惯,不论好与不好,几乎都跟教育有关,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这些问题。很多中国家长太过于重视孩子的功课、分数、名次,却往往忽略了习惯的养成教育。实际上,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可能更为重要。

面对学生随便拿人东西的事情,我刚开始也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再选班级干部的时候,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同学显得特别积极,我就突然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既然他想做官,我就让他做,而且就让他做一个督察员,专门监督班级是否有同学随便拿别人东西。并且和他说明既然做了督察员,就要以身作侧,首先自己就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否则,无法去监督别人了。慢慢的他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一点点改掉了,同时别的小朋友也在他的监督下不会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班级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我觉得孙云晓先生在书中的言论十分正确:教育的真谛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让孩子身心快乐自由的成长!可是让孩子自由,并不是绝对的放任不管。小学生自主性特别的差,还是需要家长和老师一同帮助他们培养好的习惯,改掉不良的坏习惯,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家长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启蒙老师,而老师在孩子习惯的养成中起着重要的帮扶作用。

刚开始做一年级的班主任,真的有些无所是从。有些同学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就像一只刚刚破壳的雏鸟,什么也不会,也不敢,我就像一支陀螺一样,每天忙得转个不停。有位老教师告诉我必须训练学生,让他们养成习惯,学会自己动手,否则不但自己挨累,而且学生什么也学不会就像一盘散沙,我觉得这位前辈说的十分正确,习惯对小学生来说真的特别重要,在生活和学习上,我学会了让学生自己动手,而我从旁指导,多次反复的强调,日复一日,学生就养成了每日自主晨读,自主打扫卫生,随时随地捡起垃圾,见到老师随时问好的好习惯。同时我也在班级设立了奖励机制,只要表现好的同学都可以获得红色五角星一枚,而获得的五角星越多,得到的奖励就越多,小学生们为了得到多多的五角星,都在不自觉中将自己的坏习惯改掉了,好习惯也一点点养成了。

读完《习惯决定孩子一生》,我算彻底明白了,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好好学习。只是外部环境影响了他们,让他们养成了不同的习惯。好习惯能将孩子引向正确的道路,受益无穷;而坏习惯却能将孩子推向无底的深渊,泥足深陷。其实孙云晓先生就是想给家长和老师一个忠告——“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做思想者,做实践者--读书心得 篇2

“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提出来的, 一方面批判性地继承了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传统教学方法理论体系的一种改革。“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法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法, 教学法最终要根据做的方法; “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教学原则, 对于学生来说, 要把所学的与所用的相结合,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教师的教学也要考虑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志向和特长等。“教学做合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 值得深入研究。

二、“教学做合一”思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践的原则

通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 结合生物课堂的实际情况,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践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最优化原则。生物课堂教学要在针对特定班级、特定学生和特定条件下, 根据不同情况安排课程教学、重难点突破、讨论、课后作业、实验等环节, 并且将这些环节进行优化重组, 从而发挥最优的教学效果。

2. 主体性原则。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以“做”为中心, 认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生物研究中去。

3. 启发性原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 制定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主动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 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此在“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指导下, 生物课堂教学更加要体现“做”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可以例举一些案例让学生去分析, 自主去查找资料, 完成案例交流与学习, 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思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 光靠教师课堂上的语言传授, 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对“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研究和实践, 笔者认为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实践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 一) 引导学生多提问, 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

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 现在的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的极少, 究其原因, 主要是很多学生自尊心强, 害怕提出问题被同学笑话, 所以遇到问题也不愿意提出来。还有些学生本身学习基础就差, 没有相关的思维能力, 所以不知道问题应该怎么问。这样就导致整堂课下来基本上没有学生提问,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强。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问, 比如, 在讲遗传与变异前, 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身边人的一些性状, 通过调查记录有关遗传方面的现象, 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学生就会主动在课堂上面提出问题, 诸如“为什么我不是卷舌”、“为什么近亲不能结婚”等问题就会不断出现。同时, 教师要注意鼓励爱提问的学生,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提问学生的自信心, 活跃课堂气氛。

( 二) 注意师生互动, 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互动”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 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心理、掌握程度等信息, 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跟老师互动来使自己养成主动思考和学习的习惯, 掌握学习的技巧。作为教师来说, 实施“师生互动”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 提高学生的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 借助多媒体,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生物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的, 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将自然界的事物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 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例如, 细胞分裂的动画视频、植物的生长过程视频、动物繁殖行为视频等, 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 进而喜欢上生物学。

三、结语

“教学做合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 将“教学做合一”思想运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完善教学内容, 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学习当中来, 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摘要: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 总结了以“教学做合一”为理念的生活教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方法。本文首先对“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内涵进行简单阐述, 然后分析“教学做合一”思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践的原则, 最后提出“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以期能对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国学, 王艳, 刘洋等.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 2013 (4) :169-170.

[2]唐志哲.初探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学生物学, 2012 (5) :59-61.

做思想者,做实践者--读书心得 篇3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 电子课 教学实践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中都有广泛应用,不管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中职教育都不例外。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中职学校的电子专业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不仅有利于加强电子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而且有利于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加强电子课程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入生活之水,构建生活化教育

“教学做合一”的基础是生活化的教学,生活化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注意在学习之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细节,善于将生活与学习内容相结合。由于中职学校并不能完全取代社会的影响,因此,学校教育不能“尽生活教育的能事”。只有将社会逐渐变成学校,才能让学校与社会更好地结合,这样来看,教育的整体也就变得更加有意义。“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思想。以一位教师的角度看,生活就是社会,社会就是学校,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是很少的,而社会中的事物却能让学生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电子课程教学的时候应当引入生活之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加强学生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就是在“做”中“教”。陶行知说:“‘教学做’可以是生活法,也可以是教育法。”“做”就是实践,“做”是“教”和“学”的核心,只有在“做”中“教”,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加强学生实践,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呢?

比如在学习《电子线路》和《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的时候,在电视机的维修方面,学校条件不是很允许,因此,教师应当竭尽全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例如在学习《液晶电视机高压板的原理与检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自己家里寻找一台液晶电视,将它搬到实验室里,通过实物展现给学生,并结合PPT进行动态图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直观,尤其是在讲到液晶电视的内部结构的时候,有实物的讲解会更加直观。通过这种实践性的课堂教学,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对液晶电视的内部结构有一个更加准确直观的认识,还让他们学会如何组装和拆卸液晶电视,在实践操作中能更好地锻炼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得到自我发展。

三、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

“教学做合一”应当充分体现它的“平等性”,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教学做合一”。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应该延续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学会在“做”中“学”。

比如在学习《电子线路》和《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的时候,这两项课程在知识点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由于课程安排的特殊性,因此在学习《电视机整机原理》的时候,它里面的内容与《电子线路》中的内容有一定的重合。例如彩电的“行、场振荡电路”是该课内容中相对难以理解的部分,但是由于已经学过《电子线路》,因此具备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其中的“脉冲振荡电路”就是与其相互联系的关键点,只要抓住它们之间本质上的联系,就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前鼓励学生充分预习、大胆提问,课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独自解决和回答问题的快感,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了解得更透彻,还需要学生亲自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掌握内容重点。以学生为主体,是在“做”的基础上更好地让学生“学”,不仅对知识有一定的巩固作用,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完善教学方式,创造“做”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曾说:“做是创造的过程。”“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同时他要求教师运用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电子技术》这一课程就需要教师在“做”的方面下大工夫,让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实践中,也就是学会“学以致用”。教师应当提前将《电子技术》中的一些重点概念和基本原理制作到PPT的电子课件中,积极与学生一起探寻其中的电子奥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造”。

五、结语

实践证明,在中职电子课程教学中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能够加强电子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是以“做”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经过现代教学模式的实施,要逐渐将文化知识的教学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的生活实践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在电子课程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中职学生是更加针对性的指导,加强电子课堂教与学的结合,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如发.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电子测量》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电子制作,2013,20:128-129.

[2]周惠娟. “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在报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56-58.

[3]于清敏. 由“教学做合一”引起的思考——以《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开发与建设为例[J].财会通讯,2012,17:44-45.

做卓越教师读书心得 篇4

做卓越教师读书心得

翻开书目,我就被吸引了,从目录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卓越教师的“兵法全书”:“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每一个题目都让我想尽快了解里面的内容,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

在第一辑的开篇絮语中,作者谈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而“学校教育不能让自己的学生胸中充满雄心和壮志,那么,这将是最失败的教育!”真是语出惊人!原来我一直以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呢。作者高瞻远瞩看教育,给我们指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是啊!作为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就很难培养出雄心壮志的学生,就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

要培养卓越的学生就要做卓越的教师。如何做卓越的教师?作者引用了一个个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进行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如开发潜能,爱岗敬业,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博览群书、加强研究等。其中对我思想触及最大的是第二项修炼“爱我所选终不悔”。回想自己从教的经历,虽然有过跳槽的念头,也曾多次抱怨工作的辛苦,但我始终没有离开教育岗位,而且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凭的是什么?还不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啊!既然不能“选我所爱”,那就干脆“爱我所选”,因为“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职业;是一种不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内在的尊严与欢乐的职业。”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直到自己职业生涯的结束。

本书最吸引我的还是第二辑“做幸福的教师”。作者用轻松活泼的`笔调,生动流畅的语言,巧妙地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融入其中,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调适,如何学做幸福的教师。如作者说:“不是你面对的东西决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对的方式决定你的幸福”。作者教给我们的方法有: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开心工作,学会开心生活,尤其是如何学会开心地工作对我们的指导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重复着许多相同的工作,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难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我们将本职工作当做一门艺术去研究,去追求,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工作是那么的快乐!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历经磨难,学会创新工作,我们就能体会“工作着是快乐的!”的内涵。

当然快乐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开心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精神及其丰富的人,他们才能成为幸福的人”。作为教师,我们的生活中除了适当的休闲和积极的运动以外,恐怕只有读书能使我们最开心和最充实了。作者告诉我们:“读一本好书,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人只有一生,但只有一生是不够的,我们要在优秀的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再活十次,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读书使我们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我们的境界提高了,我们的胸怀宽广了,我们能不开心和幸福吗?

当然,本书中还有一些部分专门叙写如何做会育人的班主任,如何做会当家长的教师等等,时间关系,我还没有认真阅读,但其中的一些精彩语言我已摘录如下,以便以后细细品味:

“对一名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

”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心得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的读书体会。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集中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露着诗意,包含着深情。读着书,我时常会被李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不禁为之赞叹,折服。下面我就谈谈阅读本书后的几点体会和感悟:

感悟一: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李镇西老师从教这25年,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他所教的每一位学生。他能够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他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们的喜怒哀乐,因而他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所以,从这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我们做老师的心中充满爱,并毫无保留地播撒爱,才能在我们学生的心里种下爱的种子。我想,李镇西老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有名的教师,与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李老师在书中还提到: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要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我认为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对待后进生,要克服偏见。因为他们在班集体里常常是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久而久之,便养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因此,对他们我们一定要施

以爱,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要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即“偏爱”他们,要像农民对弱苗那样,给他们多一点保护,多一点浇灌,使他们和其它幼苗一样,能茁壮成长。而且我们还要善于让“后进生”发现自己身上的可爱之处、高尚之处。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的后进生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如当我们对他们施以训斥或责罚后,再见面时他们仍然会主动热情得与我们打招呼,他们的宽容是他们的闪光点;当我们打扫卫生时,我们的后进生不怕脏,不怕累主动的替我们承担劳动,他们的热爱劳动也是他们的闪光点。当我们发现了学生的这些闪光点,我相信我们永远不再会用刻薄的语言对他们说话,因为他们或许在学习上是差的,但他们也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在某一个领域用他们的美德去创造最好,达到优秀。

感悟二:做一个爱学习、善思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这样说到:“从教20余年,我可以这样说,我一直在不停地阅读,这已经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这种“阅读欲”源于自身的危机感。学问的功底,学识的功底,使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李老师热爱阅读,并坚持阅读,他丰富而广泛的阅读经历让人十分钦佩。望着那些密密麻麻我几乎从没有见过的书名,我心里再也明白不过,我和名师的差距有多大。作为老师,连教育巨人苏霍姆林斯基的书都很少读过,而其他的书也几乎是闻所未闻,想想名师身上显示的那种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表现出来的人文素养,不正是这些优秀书籍长年累月积淀的结果吗?所以,我认为要想做一名称职的好老师,就应该学会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修炼好做一名好教师的资本,不断地通过丰富的阅读去充实、提升自身素质,只要我们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我想我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每天进步一点是一样的道理。只要自己

肯付出,认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我相信我们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新的收获。

另外李老师在读书时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使他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于是,一篇又一篇的读书随笔发表出来了,一本又一本的教育教学精华诞生了。同样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与其抱怨教育的要求过高,不如静下心来用心“充电”。摆脱这种困境的最好途径就是读书和思考。“厚积”才能“薄发”,这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真理。不做“经师”做“人师”,光读书还不够,我们还要善于思考。李老师建议我们用写作来进行清晰、完整、有条理的思考,这是一条促成我们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所以我们要坚持阅读,坚持反思,只有我们扩大了阅读面,我们的高效课堂才能够达到驾轻就熟的效果,学生才能够受益。

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李老师的在书中谈到的教育理论将成为我工作的指路明灯,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

最后,我想把李老师在序言部分说的一段话献给各位同仁们:

《做一流的教师》读书心得 篇6

一、面向全体原则

有的教师上课时喜欢听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的“课堂回声”,只要教室里有部分学生回答,就认为全体学生都已经理解了,于是就放心地继续讲下去;有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热衷于拔高知识难度、拓展知识深度,美其名曰“与高考接轨”,实际上能够接受的学生只是部分或少数;有的教师则习惯于站在讲台讲课,很少或几乎没有走下讲台开展课堂指导,并不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谓“讲功好,导功差”,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实现途径:选择合适的内容,分层教学,关注个体。

二、个性教学原则

实现途径:1.确保学生有当堂练习的机会;2.确保学生有当堂质疑释疑的机会;3.所以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简约课堂原则

简单的才是美丽的。什么是教师,把简单的东西往复杂里讲的就是教师。实现途径:1.教学目标简约,2.教学程序简约,3.指令清晰完整(时间、范围,检测),4.时间结构合理,5.归纳总结

四、知情并重原则

如果中小学课堂能够从“目中无人”的地方转变为“有情有智”的场所,那么中小学生厌学的现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好转。

实现途径:1.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师生情感交流;2.在课堂练习中,重视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后进生的课堂表现,为他们及时排解学习困难,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保持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在教师、同学悉心有效的帮助下重拾信心、有所进步。

五、直观教学原则

“如果有可能,应该用感觉接受一切东西。”

实现途径:1.实物直观,包括实物教学以及实地参观等2.影像直观3.语言直观,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述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六、问题教学原则

教师要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简洁化、问题化、趣味化,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捷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要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教学。问题教学原则是指教学的过程,应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过程来进行,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实现途径:1.教材内容问题化,将教材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清晰的问题,“主攻重点问题,兼顾一般问题”2.教学语言问题化。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发出的运用充满启发性与问题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设疑、激疑、导疑,让学生在充满疑问的思维状态下、在教师巧妙的启发下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3.课堂板书的问题化。应尽量将问题书面化,让学生的思考方向更明确,学习任务更明确。4.阅读过程的问题化。

5.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善于提问的学生进行引导与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教学时,不能在多数学生尚未进行独立思考的状态下就给出答案,不能轻易用标准答案去扼杀不同意见。

七、先学后教原则

实现途径:1.教学过程应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2.教学过程应围绕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进行3.培养学生先同学后老师的学习习惯。作业先自己批改,之后,尽量独立地将错误的地方改正。有疑问,先自己思考,不能解决的与同学探讨,如果还不清楚再找老师指导。

八、当堂过关原则

实现途径:1.讲练结合2.口笔结合,当堂训练3.时间保证、内容保证

九、激励课堂原则

让学生带着好奇与欲望走进教室,带着兴趣与信心走出教室。我们快乐是因为我们微笑,而并非因为快乐而笑。教师要带着爱心、激情与微笑走进教师。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优秀教师善于把课堂变成激励学生的地方,而一般教师一般把课堂变成责备学生的地方。(我曾说过,要戒骄戒躁,首先要有骄可戒。)

实现途径:1.调整课堂,调动课堂。2.树立先进,巧妙评价。

十、用不替代原则

所谓课堂替代,是指本该由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的事被他人替代了,本该由全体学生完成的事由少数学生替代了,本该由学生完成的事被老师替代了。

做教学做合一的忠实实践者 篇7

新课改精神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新课改的落脚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自主发展,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要将陶老先生的教育理论学深学透, 融于新课改之中, 肩负育人责任, 提升自身内涵, 转变教育观念, 调整教学策略, 把握新课改的精神, 做教学做合一的忠实实践者。

一、激发兴趣, 主动学习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观点是“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有趣地学习呢?

1. 尊重个性, 营造情景

(1) 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把课堂由“讲堂”变成学生“学堂”, 为学生创设出一种能够积极体验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 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既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 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

(2) 激发闪光点, 树立自信心。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 特别是像我校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 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并把这闪光点放大,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我们要学会启发、表扬、激励的教育方式, 宽容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 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 培养创新精神。

2. 从生活中发现兴趣, 在兴趣中培养习惯

生活是个大课堂, 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陶行知说:“用生活来教育, 给生活以教育, 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体和本源, 生活是教育之源、学习之源、道德之源、创新之源。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兴趣, 在生活中学到知识, 在生活中掌握实践能力。具体抓住以下三个兴趣点:

在备课中, 教师通过钻研教材, 抓住教材中的兴趣内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课堂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也就是把社会生活折射进课堂) , 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作业中, 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布置作业倾斜于探究性, 寻找与课本知识相似的生活体验, 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 引导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 从成功中体验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兴趣

在起始课、开篇课, 教师一定要吸引住学生, 让学生学进去, 然后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学习目标, 既有远大目标又有近期目标, 比如, 在本学期超过某同学, 让自己的成绩不断提高等, 哪怕是一点, 坚持下去一定取得好成绩。还要注意了解学情,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和接受能力出发, 根据教材内容难易程度, 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让学生步步有成功感, 得到成功的情绪体验而产生兴趣, 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法, 学会学习

新课改关注教学三维目标, 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还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育人”目的。陶先生指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是学习的主体。先生的责任不应该专教书, 应该教学生怎么学。”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生学会学习, 是各学科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 也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手段,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结合我校教学实践活动的摸索, 就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谈点肤浅的体会。

1. 新授课教会学生预习、听课、复习、作业

一节新授课要注意四个环节的学法指导: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课后作业, 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效率, 激励学生的学习意识。

(1)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阅读, 了解其梗概,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利于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2)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在教师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开展学习活动, 就可以少走弯路, 减少困难,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 否则事倍功半, 难以提高效率。

(3) 复习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练和概括的过程, 可以达到理解、融会贯通、精练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教师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 构建知识体系, 找出其重点、难点、关键, 然后提炼概括, 组成一个知识系统, 从而形成、发展或扩大认知结构。

(4) 课后作业首要问题就是要认真读题, 仔细理解题意, 如哪些是已知的数据、条件, 哪些是未知数、结论, 题中涉及哪些运算, 它们之间是怎样联系着的, 能否用图表示出来等等, 其次还要解后反思, 查漏补缺。

2. 高三复习课可分三个层面进行学法指导

第一层, 学校每月要进行“主题性”的学法指导;第二层, 任课教师每周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第三层, 班主任每天要进行“个别性”的学法指导, 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听讲、怎样消化理解, 如何互动, 如何参与学习活动, 实现了课堂教学从以前以书本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上来。

三、以生为本, 终身学习

新课改要求终身学习。陶行知讲:“先生必须一面教一面学。”因此, 学校要为教师创设有学习与研究、和谐与进取的学习教研氛围, 引导教师不断学习。

1. 学习教育理论, 加强师德修养, 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适应明天的需要, 今天就应该储备能量, 增长能力, 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 为自己营造一个学习的心境,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 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及专著, 为提升职业道德和教学艺术, 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一边教学一边学习。

2. 学习教学艺术, 提升综合能力, 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才会提高认知能力、指导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如何提高能力?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去锻炼, 因此, 我校引导教师以“堂堂精、堂堂清”为教学策略, 采取互动教学模式, 边教边学, 教中有学, 学中有教, 教与学相互作用, 即所谓“教学相长”。我校结合教学特点, 全面实施教学案一体化模式, 对青年教师实施“六个一”工程 (写一篇优秀教案、上一堂好课、撰写一篇优秀论文、制作一个优秀课件、研究出一个成功教学法或学法指导、搞好一堂学术讲座) , 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还通过“学、练、干”方式开展“拜师活动”, 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3. 学习管理经验, 自如驾驭学生, 用人性化的理念帮助学生创造优势空间

教师能否驾驭学生, 关键是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否让学生欣赏, 教学艺术要能够吸引住学生, 让学生时常被教师的精神所鼓舞, 被教师的充沛精力所感染, 给部分无心学习, 违反秩序的学生以威慑, 这样就可以驾驭学生。

读书,请做读书笔记 篇8

钱钟书真是一个狂人,但他的“狂”绝不是轻狂,他敢睥睨天下,是因为他学问非凡,又性情率真,固守“文章之德,真理之勇”的学人信念,不惺惺作态。

钱钟书被誉为中国20世纪的“文化昆仑”,他的学识都是读书做笔记得来的。他离世后,夫人杨绛整理他的笔记,仅外文笔记就有34000多页,“日札”(随意写的读书心得)也有23册2000多页。

对照钱钟书,我以为,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如果真想学习,做到学业有成,进而做学问,还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静下心,认真读书;二是不怕烦,扎扎实实做读书笔记。

有的同学说,现在是网络时代,资讯检索很容易,哪里还需做读书笔记!这是不对的。网络检索得到的信息,一般只能停留在“了解”“知道”这一低级层面,往往转瞬即逝,不会产生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很难积淀深化为思想和智慧,不是真正的学问。做笔记会迫使我们深度阅读、感悟,这样,我们就有了深刻的体验。如果能再不断回顾、更新,融会贯通,便会积淀成为学问。

我曾教过一位小卢同学,女孩子,个子不高,小小的年纪,性格沉静得像一湖水。我很惊异地发现,她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远远超过了其他同学,显得是那样的出类拔萃。原因很简单,她从小学就开始坚持做读书笔记。她有三本并不太厚的笔记本,内容大多是摘抄的优美词句,间或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甚至还记录了对文章中人物、事件、思想的思考、评判。她的很多思想都是通过读书获得的,都可以在笔记上找到痕迹。

朱永新说,阅读和思考是达到精神高峰的唯一途径。撇开有些功利色彩的“学习”“做学问”,毫无疑问,读书有益于人的成长,而做读书笔记则使我们在成长的“途径”上走得更加坚实,更快更好。

所以,读书,请认真做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9

“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最好的自己就是做自己最希望成为的人,拥有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如此任星移斗转,世事变幻都能坚守自我,享受生活。

在李开复的书中提到勇气不仅可以让人直面任何困难或挑战,勇气也可以带来成功的机会。年轻人不要害怕犯错,外国一位大企业家曾这样建议:“年轻人需要多犯错,因为错误是事业发展的最好燃料,错误可以让你懂得如何扭转逆境,我们只要学会不再犯同样的错就可以了。坚持这样的原则,你会比那些保守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我对此也是深有体会。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刚刚步入高中的时候还比较羞涩和胆怯,但是这不是我想要的,我不希望自己这个样子。我开始努力尝试改变,我会假想出现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然后我将其避免。如果还是不起作用,我就开始强迫自己。比如我不敢登台演讲,就在我感觉到恐惧之前,我就已经上台去了。对一件事没有感到恐惧还好,如果感到了恐惧,越是恐惧就越要去做。这样我也就渐渐的努力去克服在公众面前紧张的缺陷。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随着我读《做最好的自己》又重新变得清晰起来。

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中让我觉得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一段话就是:有的人见到社会上一夜暴富或一步登天的例子,就希望自己也能用速成的方式获得地位和金钱。为了达到速成的目标,他们经常在“零和竞争”’中伤害他人甚至危害社会。有的人虽然考上了名牌大学,但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中学时代名列前茅的感觉。在大学校园里,面对实力不俗的众多优秀学子,他们惘然若失,甚至深感自卑,对自己的学业和前途丧失了信心。有的人从小就处于被动状态,读书、选学校、选专业等等完全听命于父母和老师。这些人不知道何为积极主动、何为自觉和自主,除了盲目的竞争、攀比以外,他们惟一可做的就只有虚度光阴了。有的人考上大学之后,突然发现,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骤然增多,但不知道应该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控制自己。这些人常因为对自己要求不严或交友不慎,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之中,最终既荒废了学业,又耽误了前程。有的大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致索然,对校园生活也提不起兴趣,他们明知自己不喜欢或不适合所学的专业,却既没有勇气改变现实,也没有胸怀接受现实。有的大学生面对校园里流行的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如经商、创业、出国、从政等等,感觉无所适从或者人云亦云、朝秦暮楚,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立场和主见。有的大学生把自己封闭在校园的围墙之内,他们不了解社会现实,对社会实践和就业深感恐慌,或者在求职时眼高手低,屡屡碰壁后又对自己在校园里虚度光阴的做法自责不已。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是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写给中国的青少年,是帮助他们实现成功的方向指引。书中运用很多的例子阐述了“成功同心圆”的理念,为中国的青少年指明了成功的方向。真正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仅仅靠知识、创意等外在素质赢得成功,他们成功的经验在于,他们具备了某些最根本的、最有价值的素质或品格,他们获得成功的内因几乎都可以用“成功同心圆”来解释。

书中写到: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这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让他人看到,自己是一个非常真诚和坦白的人。一个人如果愿意把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坦白地暴露给对方,就能很容易地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书中告诉我们,表现真诚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个真诚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掩饰真心和诚意。一个虚伪的人假装真诚,很容易就会被看穿,因为没有诚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

做到真诚坦白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但这还只是针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如果能够进一步地从主观感情出发,真正做到真情流露,用自己的激情感染他人,或者用自己的感情打动他人,那么,不但会得到他人的信任,而且会真正与他人建立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做一个真实的人是需要勇气的,除此之外,最好还要有出色的判断力,以便在适当时机保护自己。一个人如果懂得同理心的重要性,而且足够真诚和坦白,那么,就会得到众人的信任,并在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方面取得成功。

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这本《做最好的自己》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鼓励我更坚定的去追求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好像没钱就是失败,有钱就是成功。但是我对金钱并没有渴望,对社会地位也没有渴望。我只想充实自己,日知其所无,不为名利,不为地位,保持心灵的和谐与宁静。我也迷茫过,怅惘过,还以自己这样的想法是否是不合时宜。我喜欢在图书馆静静地捧上一本书,不为学分,不为绩点,不为暴富,只是为了满足心灵的需要,满足那份原始的求知欲。做最好的自己,我不会再去在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就是简简单单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自己想要的生活,勇敢做自己,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 篇10

磁涧小学 张爱菊

读了《做最好的老师》,我感受到教育是美好的——美在理解、美在无私、美在伟大。它告诉我要用爱去教育每一个孩子。

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一举一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所以,爱就是潜移默化。

李镇西老师在他“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学生活,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论述,把我们引入了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让人羡慕的爱。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做宁静的读书人 篇11

也许很多妈妈会觉得,有了孩子之后,哪里还有宁静的读书时间?其实,上下班往返的途中等车或坐车的时候,带着孩子在户外晒太阳的时候,煲汤的时候……只要你想读书,想去享受那份静心带来的喜悦,一定是能找到安静的读书时间的。

容易满足的爱好

虽然这已是电子网络时代,但保持着读书兴趣的人还是很多的,其实,所读之书不一定非要有深奥的内容,读书也并非要为某种学习目的而读,关键是你喜欢就好,读漫画也是一样的。

减压的最好方式

读书能培养阅读能力,增加想象力,使人集中精力,而且,一旦把书拿在手里,用手指触摸到纸张,马上就可以体会到心情平静下来的那种感觉。这种减压方式,不需要其他特别的物品和环境,一卷纸张,可以任由你穿越历史,抑或是踏上世界之旅。

乐活的兴趣

一本书在读过一遍之后,还能享受到反复阅读的乐趣,也可以借给朋友、送给孩子,只要好好保存,书可以一直陪伴着你。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真的是一件非常乐活的兴趣爱好呢!

创造专心读书的空间

为了让读书更有乐趣,应该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读书空间。不受任何干扰,安心地沉浸在读书的世界里。

可以“移动”的书房

如果有足够的空间布置一间书房,当然是最惬意不过的事,但是没有的话,也并不妨碍我们为自己创造一个能专心读书的空间。白天,客厅的沙发随时可以变成我们的“书房”,准备一杯浓香四溢的咖啡,将自己堆进最喜欢的靠垫,就可以放松地在宝宝午睡时享受一两个小时的读书时光了;晚上,那间“书房”就在床上,睡前30分钟,一盏柔和的灯光,不会打扰到家人的睡眠,也容易让自己的心情沉静。随意翻翻散文、图册,给自己一段和忙碌的现实生活隔绝的时光,会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感。这样的感觉,不用多花一分钱,却带给自己无限的满足和应对第二天的充足能量。

一个小小的空间就足够

如果家居空间有限,就在阳台上给自己专门布置一个读书用的空间。在狭窄的空间里,拉上白色的纱帘,放上一把小小的靠背软椅,便能专心致志地读书;如果连阳台这样小小的空间都腾不出,索性就在客厅的一角,专门做个读书的空间,用高大的绿色植物做出自然的隔断。其实,不论哪种方式,都是为了创造一个安静的个人空间,达到尽兴读书的目的。对那些不太习惯读书的人来说,试着在家里做一个只属于自己读书的空间,也许会让你突然觉得读书很有趣,慢慢将读书的习惯融进生活,你会发现它已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夏天正在延续,日晒也一天比一天强烈。闷热的午后,在家里这种小小的空间静心读书,昏沉沉的大脑如同注入了一剂清凉解药,身上的燥热好像也一下子消失了。古人说:“养心不如静心,静心不如读书。”仔细品味,真的很有道理。

温馨提示

给孩子留个读书的位置

不要担心你布置的小小空间会被调皮的孩子弄得混乱,或者是他闯入到这个世界里来捣乱。其实,就算他不来,你还要时常地“请”他进来感受一下呢!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爱上书籍,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身教远远重于言传的事。只要我们自己保持着读书的习惯,能体会到它的乐趣,孩子一定有一天也会爱上读书。

你也可以在你读书的空间里给孩子布置一个位置,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小家伙虽然在其他地方永远显得精力旺盛,动个不停,却一停留在读书空间里就安静了下来,能一个人坐在小凳子上看很长时间的书。这可真是意外的收获。

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会让孩子爱上阅读;一个有读书氛围的家庭,会让孩子习惯阅读。当我们给孩子买了太多图画书的时候,千万别忘记给他留好读书的位置。

读书的享受

不爱读书的人,可能是原先将读书和学习、考试等事做了连接,所以会觉得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那么想重新爱上读书,重新用读书找回静心的感觉,就要将读书再次和放松做个连接。

舒适地读书

要让自己的读书空间舒适,柔软的靠垫,散发着绿茶清香的绿茶枕头,有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的坐垫……只要简单地下点工夫,就可以达到舒适读书的目的。还有可以按摩腿肚和脚心的“足枕”,都是最适合在读书的时候让身体得到放松的好东西。夏天,在读书时戴上清凉围脖也不错,它里边所含的清凉成分可以让你更加清凉地享受读书时光。

户外读书的特别乐趣

书不光是可以在家里读,到户外读书,别有一番乐趣。在公园里,坐在长凳或草地上,孩子在不远处玩耍,自己则沐浴着徐徐微风翻看着一本内容轻松、有趣的书,那种感觉很特别,也非常好。当外界环境不好时,也适合读书,此时读书能成为你逃离现实的一种手段,比如乘着地铁在没有风景的隧道里穿行的时候,或者在银行排着长长的队伍的时候,都可以手持一卷书,让自己徜徉在另一个美好、有趣的世界里。比较薄的书,可以放在平常用的包里,如果是要带比较厚的书外出的话,就要放进结实的帆布包里了。这样就不会因为书的重量而破坏包的形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心爱的书不变形卷边。

爱书也是享受

爱书也能让读书更有乐趣。为了不弄脏心爱的书,爱书的人会给书包上书皮,选择不同质感的书皮,以及给心爱的书包上书皮的过程,其实都很让人享受。另外,就是当家里集中了大量书籍的时候,要用管理一个小型图书室的理念来打理各种书,将书、杂志、画册等定期进行整理归类,也可将经常阅读的书籍单独放在小书架或者书筐里。

读书可以让人宁静,沉浸在和自己内心对话的世界里;读书也能让人飞翔,去体验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这个夏天,让我们静下心来,享受读书的宁静,也带给孩子读书的榜样。

芬理希梦网址:www.felissimo.com.cn

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篇12

思想是一个人感知自己的不足而又需求的一种欲望, 强烈的欲望转化为实践的追求而形成的独特的一个人的风格, 她像一枝永远绽放的着意雕饰而又永远描述不完的野花, 牵引着人类和社会不停地向前进!野花享受的是自然的怡情画意, 是心无旁骛的生活。它享受着自然, 吸收着有秩序的、无秩序的营养, 因此蕴涵丰富特殊精神。一个人的人生其实就是这样, 尤其是思想的过程。根据吸收和利用营养成分的比例决定后来成为社会有用或有害成分的比例。因此作为承担历史和人类社会文明传承重担的校长, 更是任重而道远。

一个校长的思想是否积极, 心态是否健康, 决定了一个学校与学校师生是否能健康、和谐和积极地发展。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形势、学校与教育实际都需要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及校长群体。“求之乎上, 得之其乎中;求之乎中, 得之其乎下;求之乎下, 其休矣!”这句话告诫我们思想的有无、境界的高低, 首先是校长的追求是否具有及是否先进与高尚, 同时也提出我们的思想是否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和人的发展的方向。而追求的本源来源于不懈的学习和思考, 万物皆如此, “夫学, 则有力矣”。现代教育提出:成功=实践 (形成经验) +反思, 这一公式告诉我们人的成功和人的思想形成的捷径。在多元化价值交锋、融合和矛盾冲突的新形势下, 推进素质教育的艰难历程使学校更需要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从而为学校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和为其传承提供可能。一个校长不但要有思想, 而且应该形成一个思维体系和观念体系。思想只能来自于对客观的实际和实践的整合, 客观世界是产生正确思想的源泉。任何一个知识深厚的校长, 都不能不“唯心”。“唯心”是头脑对真实世界的思考、提炼和综合, 是一种强密度、高级的心理意念与客观物质的整合, 是对客观物质的重组, 从而产生新的客观的一种实践。如果仅就物质论物质, 至多是浅层的一种概括, 不可能有理性的高度概括、提升和升华, 也就否定了人的高贵的含义, 因而, 思想是高于实践的实践, 是客观世界的一种境界。对实践和客观世界经验程度、思考决定了这种境界的层次。研究家、哲学家的物质与思想世界的超乎寻常的论断都证明其思想的深度和维度是何等的精密和巧妙, 这也就证明了常人之所以为常人, 就是因为他是常人;伟人之所以为伟人, 就是因为他原本就想成为伟人。校长作为嗷嗷待哺、无数期望眼球的莘莘学子的一校“楷模” (是不是楷模自有众论) , 思想要归于学校的一切时间、定向信息、人、财、物的实际, 不要高高在上, 要有鹤立鸡群的壮志凌云, 气盖河山的雄姿, 这样道德的标准才能潜移默化地被接纳和吸收。品格的高洁, 被视为楷模, 心中的模式, 风格的形成被师生传承, 感情的渲染能融化任何艰涩的心的土壤, 达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才干的显示是众人拾柴燃起的火焰, 从而使一个以校为中心的社会区不再是雾中花、水中月, 而是时时、天天滋润心肺的高密度的森林氧吧, 想拒之已无可能。

行动吧, 一万个决心不如一个行动, 思想的来源捷径为学习。“大家”之所以为“大家”, 是因为他是实践的“大家”!学校是一个区域社会, 又是传承社会文明的重要策动力的发源地。思想更是影响和牵引发展的无形而又有力的手臂。试想, 一个没有统一价值观、没有统一文化指向、没有思想源泉及动力的学校的现象和结果会是什么样?因而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决不是指一个校长的个体, 而是一所学校所有人员的组合, 是为人类社会和未来作出贡献的教育“大家”。作为一任校长, 应该怎样影响整个学校走出校门的孩子及他们的未来?怎样辐射社区环境, 影响社会风气?这应该是校长除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核心问题之外对民族历史有责任感、对社会有责任心的思考。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首先, 对教育的激情、深情, 对自己人生的价值认识是校长形成思想、承担教育和社会责任的心理基础。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决定高度。试想, 无情于教育, 鄙视教师职业, 视教育为根本清贫, 游离于教育之外的“校长”能形成独特的见解, 创新教育内涵, 产生朝气蓬勃、茁壮成长的教育模式吗?其次, 博学、勤思是校长形成思想的心理物质基础。博采众长才能独成一帜。对此以上已有叙述, 不再多论。最后, 管理的艺术性、校园环境的和谐性。没有任何一个学识渊博、方法拙劣、遭众人反对的校长能做出一番事业, 能形成“思想”的!即使形成, 也是颓废没落的, 或者自以为是、夜郎自大、昙花一现的, 而不是称为有“思想”的。教育管理的艺术性和校园的和谐性要求对教育之美、人性之美、环境之美有灵活、独特的见地和反思中的践行, 并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因素的一种螺旋型的上升或提高, 其中深蕴着可悟不可言的“道”。这也是形成学校风格并使之源远流长的学校持续发展的境界, 而非盲人摸象, 各说其辞, 也非断章取义的政治路线。做有思想的校长, 成为有思想的教育之家, 改变至少是影响着一区域人的观念, 应该是一杆旗帜, 领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不知道这是不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或者是作为校长的目的。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13

读《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感觉很不错,李开复先生,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祖籍四川,毕业于哥伦比亚计算机系。1988年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8年加盟微软公司,亲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

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随后成为比尔盖茨高层智囊之一。2005年,李开复先生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2009年辞职,自我创业,他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2010年创新工场帮助第一位大学生成功创业。

《做最好的自己》是李开复先生通过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写给中国的青少年,帮助中国青少年实现成功指引方向。本书是他2005年撰写的,他一步一步朝着书中自己所说的方向去努力。现在回头再看李开复先生的人生经历,他在书中所提到的理想都非常优秀的完成了。

读完这本书,静心沉思,他提出了易于理解的“成功同心圆”说,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这些故事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品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思想开拓方向。

要做最好的自己,

第一,要知道成功的真正意义所在。这本书的开始就讲述到底什么是成功,他很简单的用了一副图就说明了成功的真正含义。“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成功的标准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竭尽全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不管是令人瞩目的,还是普通平凡的,那都是一个成功者。这便是李开复先生想要传达的最主要的核心理念。所以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潜质,主动选择,就有条件在超越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成功。

第二,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胸宽则能荣、能容则众归、众归则业兴;;这样的道理其实并不难懂。李开复先生将这种能力婉转的通过许多典型的事例和经典的语句告诉我们:如果希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有豁达的胸怀,就要在务实、自律、尊重和涵养这四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和训练自己在待人接物时的包容能力。人的胸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塑造出来的,除了有意培养和训练之外,最重要的事要拥有一颗真诚的心。

第三,人格魅力中不可或缺的。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境域,这就是要求每个人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永保积极向上的态度。我们应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态度,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效地执行领导给予的各项任务,学会与同事之间、合作沟通,始终保持努力学习,在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 篇14

春天播下了种子,秋天才有硕果。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人生。20xx年读过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不觉中,这个书名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一个念想,影响着自己的成长;当自己成为一名基层管理者,这个书名又延伸成了帮助身边同志解决思想问题、方向问题的一个“处方”。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别人”,这块标识牌曾一直悬挂在原单位考勤机的上方,我觉得它回答了少数职工对为什么要上打卡机的疑问——“只有自己管好自己,你才拥有了别人尊重你的可能,才能有更好的成长空间”。在成长的历程中,父母的哺育、书本的熏陶、老师的教导,直到单位里的企业文化,实际上都在不停的教育我们做人,人“做”好了人生才会好,才会有幸福的生活。

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有价值?怎样才能成为有一个有价值的人?在忙忙碌碌的旅程中,你、我或我们,我们有没有曾偶尔停留,看看自己,琢磨下孔夫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想一想,认真的想一想,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首先要懂得感恩。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一切皆有因果,现状的一切,阳光和暴雨,岗位和前程,皆是生活的给予,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你才会懂得珍惜,才会砥砺前行。我记得身边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维修电工内退后参与一个私营企业招聘,应聘成功但不久他就辞职了,他后悔的说“原来那么好的条件,鼓励员工一专多能,但是我怕多做事吃亏,现在别人要招的是多工种都能拿下的人,我做不了啊!”这个故事不少同志听过,但是听过的有多少人又把它不只只是当个故事?在你可能对现实不满的同时,在你有空闲、有健康的时候,你在学习进取吗?

做最好的自己,要懂得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法律、敬畏规矩”。就我们而言,在企业、在社会,敬畏就是“懂规矩,守纪律”。从宁波动物园翻墙逃票葬身虎口,到武汉快餐面店恶语互怼直至人身伤亡,到山东逼债辱母者被刺死案件,从企业个别监守自盗案件到反腐倡廉,从安全生产中习惯性违章到血淋淋的事故,身边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脆弱的个体,“不敬畏”代价之昂贵。“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看似寻常,实际上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做最好的自己,要做到“奉献”。关于“奉献”,在西方有个表述是“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多问问你为你的国家做了什么”;在我们传统文化里,“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更是民族传承之大义,在此,中西文化的结合点都在于对“奉献”价值的确认。你,你有没有经常问自己,和“我”的工资收入比,“我”创造了多大的价值?在提质增效中,“我”还能不能挖掘自身上升的潜力?!在集团公司二次创业的征程中,“我”能不能做更多有价值的事?!长辈们常说“人是累不死的”,多做事、勤做事、做好事,最后“事”就可能离不开你,你就可能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舍得”有“舍”才有“得”,“进取和奉献”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做最好的自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学习、比如守时、比如运动、比如自律、比如微笑。“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我们在管理知识培训中时常接触到“细节管理、过程管理”,毋庸置疑“习惯”对于人生成败的重要性,拥有良好的习惯,你就开始了做一个“最好自己”的行程,细节决定成败,平凡成就伟大。

“人生平凡,须臾即过”。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如果命运选定我是一棵小草,我就做一株绿意盎然的;如果让我成为一颗螺丝钉,我就选不生锈的那一种。

上一篇:出租房管理试点工作会议下一篇:下八庙中学六认真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