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

2024-10-30|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共7篇)

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 篇1

早在先秦时期, 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 门下弟子三千, 贤者七十二人。他提倡“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 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尽相同。对于勤学善思、安贫乐道的颜回, 孔子像唱咏叹调一样称赞他:“贤哉, 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 居陋巷, 人也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对于喜欢“方人”, 时时卖弄小聪明的子贡, 他时不时地敲打敲打他, 称他为“器”, 为“瑚琏”, 并曰“君子不器”。教育他君子要追求道, 而不是单纯的只有一种固定作用。对于大白天睡懒觉的宰予, 孔子甚至一改往日温柔敦厚的作风, 骂他:“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都已经骂他为朽木和垃圾了, 还非常生气不知该如何骂他。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窥见圣人光环之外的真正的孔子。他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邻家长者, 有血有肉, 有性格, 有脾气。走下圣坛的孔子形象反倒更可亲、可敬。他的教育思想又多么难能可贵!

可是紧接着由一代一代中国古代政治家们好不容易构想出来的科举制度, 由于展开方式的严重失度, 从一开始就造成了社会心理的恶果。余秋雨先生说:“科举像一面巨大的筛子, 本想用力地颠簸几下, 在一大堆颗粒间筛选良种, 可是实在颠簸得太狠太久, 把一切上筛的种子全给颠蔫了, 颠坏了。科举像一个精致的闸口, 本想汇聚散逸处处的溪流, 可是坡度挖得过于险峻, 把一切水流都翻卷得又浑又脏。”因此历代有识之士针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不断提出反对意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他批评中国传统教育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 教育与生活脱离”“先生是教死书, 死教书, 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 死读书, 读书死”。由于“应试教育”“填鸭教育”长期占据着教育的主导地位, 教育的目的被简单地认为只是传播知识。于是, 课堂教学便一直是以教师单方面地传授知识给学生为目标。

有人说:“黄沙如海, 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 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一双叶子。”同样, 大千世界, 芸芸众生, 我们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陶行知先生的个性发展观就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尊重个性发展, 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陶行知认为:“社会是个人结合所成的。改造了个人便改造了社会, 改造了社会便也改造了个人。”这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正是从这样的观点出发, 陶行知十分重视人的个性, 他把个性发展看做是创造力之所在, 是民族进步的基础, “人人能有独立不倚之精神, 然后其人民能为国家与人类服务”。即“人民能为国家与人类服务”的前提是“人人能有独立不倚之精神”。这是陶行知对个性发展的呼唤和厚望。

二、强调集体精神, 促进个性发展

陶行知曾说:“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所需。一个不能获得正常发展的儿童, 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这段话充分强调了集体精神、团队精神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陶行知在强调集体生活的同时十分重视集体生活中的学生的自治, 而集体中的自治是良好个性得以发展的可行途径:“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 若拘束太过, 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 让他跳, 让他玩, 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

三、解放儿童个性, 培养创造精神

陶行知先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解放小孩子的自由, 让他做有意思的活动, 发展他的天才”的个性解放的主张。陶行知的著名的“六大解放”对于我们这些深受传统教育之苦的人来说具有巨大的震撼。他说:“解放儿童的头脑, 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 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双手, 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 使他们的生命不会被稻草塞满;解放儿童的空间, 使他们的歌声可以在宇宙中飘荡。”解放了才可以创造, 层层束缚着的个性是不会拥有自由的创造之魂的。“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解除儿童的心理、身体双重压力, 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四、摆正期望的天平

俗话说:“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 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可是目前教师普遍对自己的学生期望过高。一些学校和教师不顾孩子的先天条件, 一相情愿地要求学生成为某种标准的龙。然而, 教师的过高期望常使学生疲于应付, 无所适从, 总有一种达不到标准的挫折感, 久而久之, 难免引发悲观和厌烦情绪, 最终很可能失去追求知识的兴趣和主动精神。

纵观历史上各位智者对教育的思考与摸索, 我们可以发现“尊重个性, 重视个体发展”是大家一直苦苦探索的课题。面对当今社会人才全方位的需求, 我们今天接过教育这面旗帜, 又该如何面对我们的学生。其实, 我们前面那些远远近近的智者, 或鞭辟入里的批判, 或谆谆善诱的引导, 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每一朵花都有它开放的理由, 万紫千红才是春。我们需要仔细聆听那些远古的声音, 千年的回响, 真正领悟教书育人的精髓, 让那些闪耀着千古光辉的思想去真正泽被后世, 万古流芳。

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 篇2

并非所有的情都值得去珍惜。

时间是一剂良药,

它会沉淀最美的感情,

也会带走留不住的虚情。

缘分,需要珍惜,和双向互动;

感情,需要感恩,和双方呵护。

爱不是单向,情不是索取,

懂得珍惜才会长久,

知道不易才能永恒。

爱得无怨,疼得无悔,

因为不图任何回报;

爱到卑微,疼到廉价,

因为深入骨髓,

爱到深处无声,情到深处无语。

真心对你的人,

不是建立在任何利益上;

真正陪伴你的人,

不是因为你外在的光环。

爱是风雨时,

悄悄出现在你头顶的伞;

爱是困惑时,

默默陪伴在身旁不离不弃。

人生本是一场空,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

看淡人生,才会看淡名利,

看淡名利,才知道人生该珍惜什么。

不要随便挥霍一份轻易得到的情,

不要轻易伤害一颗默默付出的心,

人生没有重来,生命无法倒带,

且行且珍惜。

懂得珍惜,才不会错过;

知道感恩,才会收获真情。

真正的感情,

缘于一颗珍惜的心;

真正的得到,

缘于一份感恩的心态。

真正的朋友,

或许不能给你物质上的帮助,

却可以给你精神上的鼓励;

真正的朋友,不是日夜相伴,

不是吃喝玩乐,

而是默默关注你的成长,

悄悄关心你的一切。

人生没有完美,只有完善;

岁月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尽量。

人生总要有梦想,

岁月总要有追求;

珍惜一份情,怀揣一份梦,

就是最大的收获。

缘不会随意而来,因为相吸;

份不会永远无期,故要呵护。

一再的冷漠,伤的是一颗心;

一再的漠视,错的.是一段情。

世间从没无缘无故的好,

也没平白无故的爱,

不要把别人的付出踩在脚下,

没有谁本该如此;

人与人是平等的,

爱你的人,愿意包容你的一切,

但不会接受你的鄙视。

感情需要平等,还要懂得尊重,

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尊重洒向每一个学生 篇3

一位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的老师,回顾了她读初中时的一件往事。那时的她性格内向,成绩一般,毫无特长,一次因为物理考试不及格,和其他几个不及格的同学一起被老师当众罚“游班”,即拿着试卷让全班每一个同学浏览那刺眼的分数。如此这番,她觉得自尊被碾了个粉碎。至今想起,内心还隐隐作痛。这是一报纸上关于尊重的故事。

看到这里,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做学生时类似经历。

上初二时,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乡村临时老师,任我们班的动物课,记得一开始他对我们挺严厉,上课不能随便发言,更不要说“乱插嘴”或“接下茬”,他的每节课只顾自己讲得头头是道,完全不顾学生的听课情况;对举手他也是爱理不理,好像学生的发言会影响着他什么似的?

“动物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例如我们每天炒菜都在放一点动物油来补充消耗的体内能量……”我那时忘了是上动物课,我立即不假思索地接了一句:“可以吃菜油?”我一说就知道“糟糕”了。教室里这时鸦雀无声,他听出了从右边墙角落处发出声音的我,叫我马上站了起来。“你要吃菜油,你有几滴墨水,你要吃菜油!……”在当地,我们那里都认为吃菜油的人是有地位之人,要么是国家干部或者是吃国家财政饭的专业人才。当然,我一个乳臭未干的农村娃娃,与吃菜油有千里之隔。他那一节课也没有再上课的心思了,就以如何整顿我为“接茬”为由强调班上的纪律,边整顿边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语言来讽刺我,语言总是离不开我有几滴墨水,有多少文化之类的语言重重讽刺着我,并说出种种我配得上吃菜油的身份……

下课后,全班同学围绕在我的周围,有的向我做鬼脸,有的在我的耳畔哈哈大笑,有的问我有几滴墨水……我当时是无颜以对,面红耳赤,僵硬地站在讲台上,羞愧得无地自容,内心失落到了极点。此后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见人,害怕与他人说话,又要遭别人的讥笑。

苏霍姆林斯说,对待孩子的自尊心,要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精心呵护。吃菜油那件事一直深深埋藏在我心底。多年以后,同样做了老师的我,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故事,心底深处那根最敏感的神经被深深触动了。

教师,请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 篇4

一﹑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从事基础教育的广大教师面对的是尚未成年的中小学生,他们虽然年纪小,但是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师生之间虽有长幼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在人格上却是完全平等的,同样需要亲人、教师及他人的理解和尊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期盼社会对自己尊重,是一个人天性的需要。”自尊是他们极为珍贵的心理品质,是他们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忽略了这一点,缺乏对学生的基本尊重,有意无意地不分场合地伤害学生,就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挫,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和叛逆心理。因此,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要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应该唯我独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老先生的话告诉我们,教育学生若方法简单粗暴,只能导致教育的失败,从而使教师的形象受损。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诱导他们用积极的东西克制消极的东西,给予不同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的自尊得以强化。即使学生犯了错,也要讲究策略,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既要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是教师智慧的体现。

二﹑信任是育人成功的基石

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互尊互爱外,还应该相互信任,尤其是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要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依靠个人的主观努力,都能够在品德和学业上取得进步;相信他们能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相信他们有了过失能够认识和改正,这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石。

教师信任学生就是依靠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主体,遇事多和他们商量,注意听取来自不同学生的意见,实行合作教育。教师信任学生,反过来,学生也会信任老师,会把全盘的心里话讲出来,把纯真的童心交给老师,便于老师对他们各方面的情况了解、掌握,更好地因材施教。

教师除信任依靠学生外,还应理解学生,善于换位思考,多替学生着想。理解他们成长的苦恼和困惑,理解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理解他们希望成功又不能很好地驾驶自身的矛盾心态。只有充分地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信任学生,使他们从教师的理解和信任中看到希望,增强信心,最终取得教育的成功。

如我班有个走读的男生,因和家长怄气而离家出走了,他在出走前写给家长的一封信如下:

“爸、妈,我这次不辞而别也是有原因的。您不知道您每天晚自习交替着来班级的走廊看我,另外还在半夜起来到我的房间里看我睡得怎么样,其实是怕我出去上网。我说过多少次了,我没有网瘾,也没有网友,真的,那天晚上去上网(后被您二老当场抓住了),是因为考试的失利压得我实在睡不着才去的,仅此一次而已。可你们就是不信,将我的成绩下滑与那次夜间上网直接挂起钩来,惴惴不安,如临大敌,还在门边加了一把锁。您这种做法,无异于在我的伤口又散了一把盐,无形中给我施加了压力,让我觉得有点像监狱,根本不像个家,在这个‘家’里,我没有一点自由……”

上面这个案例虽是个别,但可知家庭教育的失败是由家长对子女的不信任造成的。这位家长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良苦用心让我们感动,然而其做法简单粗暴,是不足取的。西方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学会打架,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学会自信。”所以当这位小男生重返校园的时候,我对他不恨不恶,不挤不压,而是尊重他、信任他。在学习上耐心地帮助他,在生活上真诚地关心他,在思想上循循善诱地开导他,并敦促家长和他面对面地谈心、交流,化解矛盾,使他在老师、家长真心实意的关心、爱护、开导下,终于认识了自己离家出走的错误做法及父母的一片苦心,决定卸下思想包袱,投入新的求知生活。之后,他学习上进步很快,思想上严格要求,主动帮助同学,积极为班级做好事,还被评为学校的文明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年人如此,何况是孩子。信任,能激活后进生的内在潜能;信任,能改变和塑造一个人。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理解和评价学生,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鼓励和赞扬,使他们增强信心,找回自信,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和魅力。

摘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多表扬鼓励、尊重和信任他们,排除简单粗暴,体现教师智慧。

关键词:教师,尊重,信任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

[3]袁永春.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河海大学出版社,1992.

每一个善意都值得尊重美文摘抄 篇5

她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到广场派出所报了案,然后,又心急如焚地雇来了三个人,举着寻物牌,来回走动。写着“一万元悬赏,捡到棕色皮包内票据”的牌子像巨大的聚光镜,把游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她以为重赏之下定会催生出奇迹。

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这时候,广场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来说,有一个人拾到棕色的提包。

她急三火四地赶到派出所,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她惊喜地叫起来,可是等她打开拉链,却傻了眼,包里空空如也。像迎头挨了一瓢冷水,她心里的希望一下子熄灭了,她又急又上火,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拾到包的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衣着破旧而脏乱,神情漠然。民警悄悄告诉她,这男孩整天在广场拾破烂,上次,他也说是捡到了提包,来交还失主,哪知失主说,就是这男孩在他坐的地方转来转去,不一会皮包就不翼而飞,失主一口咬定,包就是他偷的。结果那失主不但没给赏金,还管那孩子要包里少的钱,甚至动了粗。民警看了看男孩又说,我怀疑,这次他又故伎重演,要不,我们仔细地盘问盘问,看看有什么破绽?

她忙摇摇头,即使以前男孩有过劣迹,她也不愿意因此怀疑和猜测他这次的诚心、曲解他的好意。

许是猜出了民警和她谈论的内容,男孩涨红了脸,紧咬着下唇,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分辩道:包是捡的,不是偷的。

她走上前去,缓缓地蹲下身子,拉过男孩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兄弟,姐相信你,即便你只是送来了空提包,姐也谢谢你。

直到夜幕降垂,也没有奇迹出现,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薄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突然,身后蹿出一个人来,往她怀里塞了个方便袋,然后掉头跑开,消失在幽暗的小巷里。

等她从惊恐中回过神来,惊奇地发现,方便袋里竟是那些让她忧心如焚、想用一万元“买断”的票据,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她恍惚置身于不敢惊扰的梦境中一般。

除了现金,一切失而复得,还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曾经,我把拾到的包交给失主,却被失主反咬一口,人心险恶,我真后悔把包给了他。所以,当今天下午我又捡到包时,我就先交上空包,投石问路,倘若你也诬赖我,我就干脆让那些单据从你眼前消失。没想到,你不仅相信我,还握了我脏兮兮的手,给了我人世间的温暖。赏金我是不会要的,其实,你已经给了我比任何金钱都贵重的奖赏——尊重和信任,我收下了,也谢谢你。请你一定相信我,我捡到包时里面就没有钱。

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 篇6

他, 眉清目秀, 给人的印象纯真可爱。这是班上一个长得挺俊的学生给我的最初印象。可随着语文教学的开始, 这种印象完全不复存在。他上课很少关注老师的教学, 常常整节课自顾自地在课桌里玩一些小玩意儿。作业速度极其缓慢, 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 每一次几乎不能完成, 回家作业需要家长全程陪同, 到很晚才能勉强完成, 家长苦不堪言。考试也常常写不完, 也常常不及格。因此, 老师对他的判断是, 这个学生不要好, 学习态度很不端正, 经常对他严厉斥责, 但结果并没有多少变化。

面对这样作业清不了、考试拖后腿的学生, 老师真是伤透了脑筋。因为我们不能抛弃, 也不能放弃一个学生。但老师又不能全程陪同, 怎么办?于是尝试了各种招数。先是和家长联系。情况好转一两天而已, 家长自然知晓学生的情况, 但也没用办法, 他管得了回家作业, 管不了白天学校里的作业。于是又给他配备班级里速度快、学习成绩好、自觉性强、愿意帮助同学的学生来督促。可是这学生不领情, 不服从好同学的帮助, 常常嚷着:要你管?这招也败下阵来。只能老师亲自上, 有时偷偷让他不去上某节美术课留下来补作业, 可一节只能写上一点点;放学后留下来继续补, 直到他的家长来接班。这样勉强坚持了一段时间。可这样大家身心疲惫, 不是长久之计啊!最终, 因为他妈妈的身体健康出了点小问题, 没有精力来管他了, 于是他“一夜又回到了解放前”。

二、搜集分析资料

怎么办?再次与家长联系后家长才透露, 这是一个感统失调的学生, 家长也在积极地帮助训练。感统失调, 这是怎样一种情况?这个新名词一下子进入了我的视野, 于是上网查询了相关资料。感统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 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严格地讲,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 这类孩子智力正常, 在12岁之前, 通过训练是可以恢复正常的。他们的症状表现为:喜欢捣蛋、恶作剧, 容易与人冲突, 爱打架, 爱发脾气, 动手打人, 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不合群, 自信心不足, 遇到困难容易沮丧, 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 上课不专心, 爱做小动作, 容易违反课堂纪律, 书写速度慢, 字迹不规则。

当看到这里时我很自责, 作为老师, 没有了解情况就对学生妄下结论, 这对他是不公平的, 同时也为自己对这种病症的无知而惭愧。

三、矫正与发展指导

于是, 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对他进行格外关注:

第一, 推崇“差异的平等”, 保护差异。

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观中有一种思想为“差异的平等”。一是同质的平等;二是差异或异质的平等, 就是使用不同标准、要求, 评价不同的对象。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所推崇的就是这种异质的平等观, 强调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摒弃一切歧视, 反对追求共识和统一的标准, 主张接受一切差异, 承认和保护学习者的丰富性、多样性, 大力提倡教育者应把关注的视线投向具有无限发展潜能和各具特性的受教育者个体。针对他的情况, 适当调整评价标准, 例如, 背书当天完不成可以让他第二天来, 但一定要背出来;别人默写错四个要重新默写, 他可以错五个重默等等。当然告诉他, 下次他要尽量做到和别人一样, 下次要比这次好。因为追求平等是每个人心底里最真实的想法, 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这里平等的是老师的爱和关注, 差异的是老师实现平等的方法。

第二, 运用期望效应, 培养自信。

美国科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得出:教师对学生暗含某种期望的关注, 会使学生受到感染, 得到鼓励, 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当他某一次上课发言准确时 (尤其是他擅长的历史知识) , 我鼓励他, 让他能更集中注意力;当他及时上交简单的作业后, 我就表扬他, 给他加分奖星, 期待他能有更优的表现。捕捉他的闪光点, 培养他的自信心, 用教师的关心和爱心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 对自我行为的严格要求。

第三, 设立可见目标, 获取动力。

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研究表明:动力来自于可见的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可行目标, 才能切实达成目标。记得上学期期末阶段, 班级开展了玩魔方活动, 这个学生也对魔方着迷, 语文课上也在玩, 我发现后收走他的魔方, 但是在他的耳边告诉他, 等他期末考试考满70分就还给他。因为他的智力正常, 之前考试不及格是因为他写字速度慢, 自控力差, 当然也有长时间不听讲导致不会等因素造成的。当他看到老师为他定的目标不是那么苛刻时, 他笑着说:“如果我考到70分, 你一定要把魔方还给我!”我说:“一言为定!”从那以后, 这个学生还真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做小动作时, 老师轻轻敲敲他的桌子, 他立马明白, 要认真听讲, 尽管有时只是短暂的五分钟;趴在桌上, 笔杆不动时, 老师轻轻附在他耳边提醒魔方的事, 他立即像触电一样开始书写, 尽管并不能从一而终地写完。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提醒与督促, 学生期末阶段的表现可谓有了长足的进步, 上课听讲的时间长了, 作业也愿意多写一些了, 除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期末在江阴市的统一测试中, 他竟然考出了八十几分的成绩。这对于他、家长、老师都是一种欣慰。当拿到老师还给他的魔方和进步奖奖状的那一刻, 他的笑容是那样可爱。

四、结论与思考

这一个案例让我想到了融合教育, 回归主流, 追求平等, 针对不同的特质设计不同的目标, 以合作的方式将特质融合在主流之内的教育理念;想起了后现代主义倡导对世界的关爱, 海德格尔认为, 关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想起了陶行知爱的教育,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 爱要做到心理相容, 用心栽培幼苗, 用情滋润蓓蕾, 用爱等待花开;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首先要爱学生, 爱能把人带向喜悦和愉快”。教师在把爱心献给全体学生的同时, 对学困生更要倾注特别的爱, 爱心能浇灌特别的花, 对于这些特别的花朵, 教师要有一颗容纳、包涵之心, 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 善待学生的差错, 相信发展的道理。

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 篇7

在2013年,我做了永源公益基金会,我们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了今年的筹款,又用了5分钟,完成了明年的筹款。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影响力,这是大家对你的信任。我想告诉大家,当那么多钱分分钟堆到你的面前,你真的会对它动心思。所以,个人的道德是不值得信任的。

因此,我们专门请了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我们的监事,选择岳成律师事务所来做我们的法律顾问,并且我们把我们的账全部挂在网上,让每一个网民都知道钱怎么花的,这样才能保证不犯错误。

我对企业没有太多的批评,我主要说一下政府。企业是归政府管的,如果企业有问题,肯定是政府管得不到位,如果政府负责任,企业就不会有问题。

我讲一下雾霾,作为公民我自己做了一个调查,每天晚上10点到凌晨三点,从京石高速跑到河北,连续跑了一个月。然后,我写出了我的调查报告。有关部门找我,我觉得他们了解的情况还不如我了解的情况多。

比如,运渣土的大货车,各个区都在搞突击行动,并且发布公告,每天几点到几点在勘察,这就等于向被勘察者通风报信。

比如我考察的时候,我去敲警车的玻璃,他在里面睡觉,我说这么多运渣土的大车为什么不管,他第一句话是你是干什么的?

当我们把大渣土车拦下来,问他为什么不盖住布让扬尘乱飞?因为渣土的沙子在公路上面乱飞,那就是“让子弹飞”,我的前挡风玻璃被打坏了两次。但是警察说他们没有办法处理,因为警察只能查违章,超载只能城管来管,如果要联合执法,那每一个岗位都应该有一个警察,还有城管,大概5个部门的人在一起管一辆车,这才可以。

还有,其实我看到很多的法律根本管不了,用老百姓的话就是瞎扯淡。我昨天下飞机,看到还是有很多的大货车在行走。

有人说,北京的雾霾私家车“贡献”了多少,一会儿说16%,一会儿说22%,我觉得简直是胡说八道。在我看来,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就相当于居民在小区里面放了一个屁。但是为什么就跟机动车过不去?因为这个来钱。为什么跟大货车就过得去?因为这后面有“黑社会”。所有的建筑工地的土方承包和火车的承包都是内外勾结的。他们为了抢大货车的资格,可以割掉脑袋和砍掉手。

我们坐在这么温暖的环境里,谁都没有想到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不安全的环境里,但是没有人出来说话,他们告诉我这个事你要小心一点,不要介入太深,你会死得很惨。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区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下一篇:学习型供应链研究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