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通透高产栽培技术(精选10篇)
玉米通透高产栽培技术 篇1
玉米通透栽培是目前能够高产、稳产、增加效益的种植技术。通过改变种植方式, 既能增加种植密度, 又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以选用高产优质紧凑型、半紧凑型或中矮秆耐密品种, 改进播种技术, 增加施肥量, 加强田间管理来确保生产指标的实现。尤其是选用紧凑型、半紧凑型或中矮秆等耐密品种, 改变种植方式是玉米通透裁培技术的核心内容。据调查, 玉米通透栽培较常规垄作栽培技术增产20%~30%, 对玉米提质、增效、节本、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种植方式选择
1.1 “两垄一平台”模式
具体种植方式:将原65cm或70cm的2条小垄合成130cm或140cm的1条大垄, 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大垄上玉米行距为35~45cm, 缩小株距使种植密度较常规栽培增加4500~6000株/hm2, 具体株距因所选品种和施肥水平等因素而定。两垄之间边行玉米的距离是90~105cm, 增加了通风量和光照强度, 有效地解决了常规种植“玉米海”通风、透光差的问题。边际效应加强了, 可以增产8%~12%;增强抗倒伏能力, 使倒伏率下降7个百分点;由于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的改善, 有利于玉米快速脱水, 降低含水量3~4个百分点。
1.2比空栽培模式
该模式是种2垄玉米空1垄的种植方式。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可以在空垄上套种矮棵早熟马铃薯、甘蓝、豆角等作物。
1.3间作栽培模式
粮粮间作是高产高棵玉米与矮高粱、谷糜、小麦、早熟玉米、小杂粮等作物间作, 采取2∶1、2∶2、2∶4、2∶6、4∶4等间作比例。 粮菜型间作主要采取玉米与马铃薯2∶1间作, 玉米与白菜、甘蓝2∶2间作, 玉米与茄子、辣椒等2∶4间作。
2选地与整地
选择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的大豆茬或小麦茬。玉米适应性强, 对土壤要求虽不严格, 但要达到丰产, 也需要较好的土壤条件, 如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土壤肥力较高、排水良好等。
根据通透栽培的不同模式, 按要求整地起垄, 起成垄距为65~70cm的小垄或130~140cm的大垄。近年来, 由于黑龙江省干旱严重, 除自然因素影响外, 耕层浅、储水量少也是加重旱象的重要因素。因此, 要推行轮翻耕作制, 在3~4年的轮作周期中, 实现伏秋深翻整地与原垄种, 耙茬深松起垄或耙耢起垄相结合, 相互轮换, 达到保墒、保肥, 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持久增产增收的目的。伏秋翻整地, 耕深应达到20~23cm, 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 翻后及时耙耢起垄镇压, 保住墒情。有耕翻基础的地块, 可进行耙茬深松起垄或耙耢起垄, 并应及时镇压, 达到待播状态。
3品种选择与合理密植
3.1品种选择
3.1.1 品种生育期选择
根据当地农田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 选择生育期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 黑龙江省桦川县地处第二、三积温带, 第二积温带应种植生育期120d的品种, 第三积温带种植生育期110d的品种, 杜绝越区种植。确保玉米在成熟期间≥10℃活动积温达到1500℃以上, 实现子粒饱满, 完全成熟。
3.1.2 品种内在质量选择
内在品质是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 要选择遗传性状稳定、品质优良、不存在分离现象的品种作为主栽品种。
3.1.3 品种株型选择
玉米通透栽培既增加了种植密度, 又增加了施肥量, 应选用高产优质的紧凑型、半紧凑型或中矮秆等耐密、耐肥、抗倒伏玉米品种。
根据上述条件, 目前比较适宜黑龙江省桦川县通透栽培的玉米品种有四单19号、四早11号、垦单8号、合玉14号、合玉15号、合玉16号、龙单13号、龙单30号等。
3.2合理密植
选择玉米通透栽培种植密度的基本原则是:间作比例大 (玉米垄数多) 宜稀, 间作比例小宜密;繁茂高大型品种宜稀, 紧凑矮小型品种宜密;肥水不充足宜稀, 肥水充足宜密。具体来讲, 当玉米间作比例较小 (2∶1、2∶2、2∶4, 130cm或140cm大垄) , 施肥、地力及栽培水平较高时, 地处第二积温带的各乡镇, 相对繁茂型品种 (如四单19号) , 公顷保苗4.9~5.2万株;半紧凑型品种 (如四早11号) , 公顷保苗6.0~6.5万株;紧凑型品种 (如合玉14号) , 公顷保苗6.5~7.0万株。地处第三积温带的各乡镇, 相对繁茂型品种 (如龙单13号、龙单30号、合玉16号) , 公顷保苗4.5~5.0万株;半紧凑型品种 (如合玉15号) , 公顷保苗5.5~6.0万株;紧凑型品种 (如垦单8号、合玉14号) , 公顷保苗6.0~7.0万株。
4播种
4.1种子处理
去除霉变、瘪粒、破碎和遭受病虫危害的种子, 选出大粒、饱满、整齐-致的种子。播种前5~7d进行晒种, 将种子晾晒2~3d。晾晒后的种子进行浸种催芽、种子包衣或药剂处理。催芽可抢夺积温50~70℃, 还可防止粉种, 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 促进早熟2~3d, 增产5%~7%, 提高玉米品质。催芽播种公顷节约种子15.0~22.5kg.降低种子费用120~180元。
4.2适时播种
播期应依据土壤温度、土壤墒情、品种特性等因素, 并按先岗地、后洼地, 先沙质壤、后黏重土壤的顺序进行适时播种。为充分利用有限的积温和土壤水分, 适时早播是一项重要的栽培技术措施, 确保一次播种达到全苗, 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播种的具体指标是当耕层5~10cm处的地温稳定通过6~7℃时进行播种。桦川县地处第二、三积温带, 生长季≥10℃活动积温一般在2350~2580℃, 适宜播期为4月25日至5月5日。播种可采取人工播种或机械播种, 播深一般在3~6cm, 根据土壤质地、墒情和种子的拱土能力等因素而定。在土壤黏重、墒情好、种子拱土能力差的条件下, 播深应浅些, 3~4cm即可;在土壤质地疏松、墒情不好、种子拱土能力强的条件下, 播深应深些, 4~6cm为宜。
5科学施肥
5.1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依据品种特性、栽培技术水平、玉米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等, 调整施肥配方, 实行科学施肥。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少氮、富磷、严重缺钾及中微量元素匮乏的情况, 生产实践中应适当增氮、补钾、增施中微量元素。速效磷含量低的土壤可适当增施磷肥, 高产地块或高淀粉玉米生产应补充钾肥。
5.2实施秸秆还田, 增施有机肥
实施秸秆还田, 并增施有机肥, 可使耕地有机质含量提高。每公顷施入有机质含量8%以上的农家肥22.5~30.0t, 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夹肥。应积极推广有机、无机复合颗粒肥料, 以利于机械作业, 可以施入播种沟内。
5.3合理施用化肥
化肥的施用应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磷肥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65~245kg, 结合整地作底肥施入。钾肥每公顷施氯化钾100~150kg, 春施底肥或种肥, 也可拿出50kg作追肥, 与第1次氮肥同期追施。在玉米生育期间追施2次氮肥, 第1次在长出7~9片叶时, 公顷追施尿素50~75kg;第2次在喇叭口期, 公顷追施尿素100~150kg。为防止早衰, 应重视第2次追肥。当土壤有效锌含量小于0.5mg/kg时, 公顷施硫酸锌12~15kg作种肥。同时, 由于种植密度的增加, 尤其是应用紧凑型品种, 各时期的施肥量应适当调整, 坚持“前轻后重”的原则。
6田间管理
6.1化学除草
播后进行封闭灭草, 每公顷用玉草净1500mL, 对水375kg, 在播后3d内进行封闭灭草。或播后苗前每公顷施90%乙草胺1500mL+70%嗪草酮375g, 除草效果也较好。土壤墒情较好时, 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 每公顷用72%都尔1500~2000mL+50%甲草嗪400~500g, 对水400~600kg, 均匀喷施于土壤表面。苗后除草可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 每公顷用4%玉农乐悬浮剂750~1200mL+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100g, 对水450kg喷雾。
6.2病虫害防治
6.2.1 病害防治
如发生玉米烂心病, 可用菌克毒克进行喷雾防治;玉米苗期白化苗, 每公顷可用0.3%硫酸锌300kg喷雾防治。
6.2.2 虫害防治
a.粘虫与斑须蝽 粘虫可用40%辉丰快克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兼防斑须蝽成虫;也可用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 每公顷用量300~450mL, 对水450kg。斑须蝽成虫也可用通杀敌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b.玉米螟 防治玉米螟可在6月下旬心叶期, 用辛硫磷颗粒剂进行防治, 每株2g投入玉米心叶内, 每公顷用量80~100kg。也可在玉米心叶期用BT乳剂2250~3000g/hm2, 制成颗粒剂撒施心叶, 或与其它药剂混合在田间喷雾。防止幼虫危害果穗, 在玉米抽穗期或50%雌穗抽出丝时施药, 每公顷用2.5%功夫乳油150~225mL, 或用2.5%敌杀死300mL, 对水配制成1000倍液喷雾。如害虫面积较小, 可搞人工捕捉。
c.蚜虫 可用21%速克毙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或用敌杀死2000倍液喷雾, 或用大功臣2500倍液喷雾。
6.3其它管理
田间管理要坚持常年促早熟的思想, 积极应用促早熟技术。种后产前趟一犁, 趟方垄, 防风剥, 保墒情, 提高地温。出苗后长出3~4片叶时进行间苗, 同时定苗, 每埯留1株壮苗。搞好苗期深松, 增加铲趟次数, 8月上中旬放秋垄、拿大草1次。贪青晚熟地块在蜡熟后期进行站秆扒皮晾晒, 或喷洒调节剂、脱水剂, 加快脱水, 促进安全成熟, 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7适时收获
玉米完熟后, 用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当子粒含水量达到20%时, 收回玉米子粒, 茎秆粉碎还田。
玉米通透高产栽培技术 篇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赵 玉 祥
项城市范集四中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内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鉴定品种的好坏、玉米播种时间的确定、土壤土地整治。回到农村能应用此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
2、在本节课讲述优良品种的特点后,让学生实践鉴别玉米种子的好坏。目测30cm、40cm、50cmc以确定株距和行距,然后动手去量找出误差。
3、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观点、一粒粮食来自不易、要尊重劳动人民。把学到的知识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农业生产。
教学重点
高质量品种选择。教学难点
不同品种播种时间的选择。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相结合。
(三)玉米的种植
1、因地制宜的选种。我市位于暖温带,平原地区,所以玉米种子的选择首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合什么样的品种生长。因为当地热量资源与玉米品种的生长期有关。为适应未来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应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缺席,选好种植品种。如:我们市处于温带,夏季高温多雨,比较适合单玉-13这个玉米品种的生长,产量较高,是我们当地农民所喜爱的品种。
根据人的主观判断选种。玉米品种纯度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所以,同学们,我们必须选用高质量的优良品种,它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最基本的保证。首先观“色”:我们到集市上看玉米种子的好坏,先看玉米种子的色泽,色泽鲜亮的是优质的,灰暗的是较差的。再看种子是否饱满,种子饱满将来苗壮,田间好管理。所以同学们,挑选种子一定看种子的形状、色泽和大小整齐的是优质的,即种子新鲜,生活力强,可作生产用种。其次测种子的发芽率,用“浸种催芽法”先将100粒种子用温水浸泡约2小时,放在湿润的草纸上并盖以湿润的草纸,臵于氧气充足,室温10~20℃的环境中让种子发芽,通过小实验测出种子的发芽率。虽然花费时间长,但更把握准确一些。
“活动”:抽8~10名学生观察玉米单玉-13的品种的优差,然后小组讨论:如何鉴别玉米品种的优差。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讲了怎样选种,根据颜色、形状、发芽率及如何平整土地、播种的时间等。
四、作业
看课本熟悉教材,课后实践。板书设计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因地制宜选种 A、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 光照、气温、降雨、土质 B、鉴别品种的优、差 形状、颜色、大小、是否饱满 C、测定发芽率
发芽率=(已发芽种子数/被测种子数)×100%
二、科学合理播种 A、施肥:农家肥 B、备墒:土地平整细碎
C、播种:选适宜时间,行距30~50cm,穴距20~45cm,深度3~4cm,每穴2~3粒。
玉米通透高产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玉米;大垄;密植;通透;栽培
玉米大垄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依据我省高温、冷凉、旱作农业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及玉米生产中与质量、效益农业的差距而提出来的。该技术有利于玉米生产提质、节本、高产、高效的实现。
1.栽培技术模式
该栽培技术模式将原来的两条小垄(垄沟宽为 65cm)改为一条畦面宽130cm的大垄,垄上种植两行玉米,行距40cm,即小行距40cm,大行距90cm垄间形成自然通风透光的通道,有效解决了田间郁闭的问题,并且增加了种植密度,亩保苗由原来的 3000株增加到了3500~4000株。
2.技术主要优点
2.1效率提高
从整地起垄到根茬还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整地全部机械化,播种和铲趟半机械化,追肥和封垄全部使用机械一次性完成,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也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也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对抢农时十分有利。
2.2有效地解决“玉米海”问题
在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主产区,成片成带种植出现的通风不良、边际效应差、倒伏、空杆等问题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高,采用此栽培技术改变了玉米的田间分布方式,给玉米生长创造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在解决“玉米海”问题的同时,栽培密度也增加了。
2.3抗旱效果显著
采用该技术,一个大垄相当于原来的两个小垄,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面,有效地保住墒情,有利于抗旱能力的提高。
2.4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栽培技术,亩产量增加了80kg,增产率14%;从效益看,由于产量、工作效率租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加之收获时籽粒含水量比对照低 4.8%,每亩纯收益比对照增加70-80元。因此,在产量提高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大幅度地提高了。
3.关键技术
3.1品种选择
为提高玉米品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对品种布局做适当调整是提高玉米生产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玉米提质、增效的主要手段。
(1)品种生育期选择:根据本地自然状况、品种本身所需积温要求和栽培条件等因素,选用生育期适宜的优质、高产良种,把生育期130天的、品种严格控制在第一积温带,120天的品种严格控制在第二积温带,110天的品种严格控制在第三积温带,杜绝越区种植,确保玉米成熟时留有150℃的有效积温度,延长站秆晾晒时间,降低玉米含水量。
(2)品种内在质量的选择:玉米淀粉含量、角质率、蛋白质及粗纤维等含量高低,其主导因素是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要想提高玉米质量,品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品种调整上,应依据发展产业化要求和市场需求,努力推广高淀粉、高角质率品种。
(3)品种株型的选择:应用通透栽培需较其他栽培技术增加种植密度,选用紧凑型或中矮秆等耐密品种是通透栽培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紧凑型或中矮秆品种与平展型玉米品种相比有三个明显变化:光合势明显增加、叶面棚旨数、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高,应用该类型品种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符合玉米高肥密植技术路线,是目前公认的稳产、高产及高产再高产增效的有效途径,尤其在通透栽培技术当中应用效果更佳。
3.2施肥
根据目前产量、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全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kg(在整地前施人)、磷酸二铵lO~12.5kg、尿素13~15kg、硫酸钾3-3.5kg作基肥,施肥量较常规玉米田增长10%左右。
3.3耕翻整地
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度。秋季农作物收获后进行耕翻,耕翻深度20~23cm,翻后耙、耢,然后将犁铧间距调为130em,按深度20em起垄。
3.4适时播种
3.4.1种子处理
为预防玉米丝黑穗病,可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4%;或者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拌种。
3.4.2播期的确定
播期应依据土壤温度、土壤墒情、品种特性等因素,并按先岗地,后洼地;先沙质壤,后粘重土壤的顺序进行适时播种。为充分利用有限的积温和土壤水分,确保一次播种达到全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适时早播是一项重要的栽培技术措施。此技术不但可以延长玉米的生育期,充分利用光能和地热资源,利于玉米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还可充分利用早春土壤墒情,易保全苗。适时早播,使玉米在低温环境下经受锻炼,地上部生长缓慢而根系发达,利于形成节间粗短,植株矮壮,穗位降低等丰产性状,并增强抗旱,耐涝及减轻病虫危害,避免秋霜影响,利于玉米干燥和贮存等。
在耕层5-10cm处的地温稳定通过6~7℃时播种.第一积温带:生育期间积温2700℃以上的地区,最适播期为4月15~25日;第二积温带:生育期间积温2500-2700℃的地区,最适播期为4月25日-5月1日;第三积温带:生育期间积温2300-2500℃的地区,最适播期为4月25日-5月1日;第四、五积温带:生育期间积温2300'E以下的地区,最适播期为5月 1日-10日。
3.4.3播种方法
采取机械垄上开双沟的方法,沟深5~6cm,垄上两行之间距离为40em。平展型品种株距27~ 29cm,每亩保苗3500~3800株;收敛型品种株距为25~27cm,亩保苗3800- 4000株。播后覆土3~5cm,播后及时镇压。
3.5田间管理
3.5.1实行化学除草
播后苗前趁土壤湿润,及时喷施除草剂,用90%乙草胺乳油和72%2.4丁酯乳油除草,进行土壤封闭。
3.5.2及时间苗、补苗、定苗
3-4片叶时间苗,5-6片叶时定苗,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
3.5.3科学施肥
及时除草与中耕,以增强抗旱能力。结合中耕,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机械亩追20kg尿素。
3.5.4及时防治病害
苗期重点防治黏虫、蚜虫、飞虱等虫害,同时注意防治玉米粗缩病;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等。
3.5.5及时扒皮晾晒
秋季為增加子实成熟度,可采用田间扒皮晾晒的方法,加快玉米子实脱水。
玉米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篇4
1 栽培技术模式
1.1 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模式
这种栽培技术模式是将原有的65 cm或70 cm的2条小垄, 合为1条130 cm或140 cm的大垄, 在和成的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 株距应控制在35~45 cm之间, 实际的株距可根据所选的玉米品种等一些因素来进行确定, 期间玉米的种植密度与常规的栽培模式相比应增加300~400株/hm²。采用这种栽培技术模式还可有效增加边际效应, 能够起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倒伏作用。另一方面, 因玉米田间的通风、透光性能较好, 所以可在玉米成熟时促进籽粒快速脱水, 使玉米的含水量有所降低, 进而增加玉米品质。
1.2 比空栽培技术模式
这种栽培技术模式是在种植期间种两垄空一垄, 进而可将边际优势发挥到极致, 其中空垄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情况, 加强光合作用, 同时也能够促进空气的流动情况, 对于玉米脱水, 提升玉米品质十分有利。另一方面, 可在空垄处种植一些矮棵早熟作物, 如马铃薯、豆角等, 也可增加经济收入。
1.3 间作栽培技术模式
采用这种栽培技术模式, 因其中作物生长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 对环境的要求也有所区别, 尤其是对于中矮秆、紧凑型以及半紧凑型玉米品种而言, 具有较好的耐密性。这种栽培技术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空间, 增加种植密度, 提高光合效率, 也可使玉米的含水量有所降低, 进而增加玉米品质。
2 技术措施
2.1 种子选择
应按照实际的生态条件, 来选择通过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 且具有较强适应性与抗病性, 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低于本地年均活动积温150℃的品种, 并确保种子的纯度在98%以上, 净度在98%以上, 发芽率在90%以上, 含水量在16%以下。
2.2 种子处理
在种子处理的过程中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 每100kg种子可用0.25 kg, 兑水10 kg即可。对于干种下地的情况, 可采用35%多克福种衣剂, 或20%呋福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期间药种比为1∶70。在催芽坐水埯种阶段, 可采用药种比1∶75~80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在浸种催芽过程中, 应将种子置入28℃~30℃之间的水中, 经过8~12 h将其捞出, 接下来将种子置入在温度条件为20℃~25℃之间的环境下开始催芽工作, 并注意每2~3h翻动种子, 当种子露出胚根后, 可将其放置在阴凉处进行炼芽。
2.3 选地与整地
种植玉米应选择一处耕层深厚, 具有较高的肥力, 较好的保水保肥以及排水性能的地块, 茬口可选择大豆、小麦、玉米等肥茬。期间应做好整地工作, 确保每隔3年进行1次深翻工作, 并按照通透栽培的实际形式合理控制垄距。
2.4 施肥
期间可施用含有机质成分超过8%的农肥30~40 t/hm², 施肥可与整地工作相结合进行撒施或条施。化肥可施用五氧化二磷75~110 kg/hm²、氧化钾60~75 kg/hm²、纯氮l00~150 kg/hm², 可与整地工作相结合施用, 其中应注意氧化钾不可在秋季作为底肥施用, 而纯氮的30%~40%之间应作为底肥或种肥施用, 其余部分可在追肥期间施用。
2.5 播期与播法
当地温稳定通过7℃时即可开始播种工作, 期间土壤中的含水量如果在20%以下, 应采取坐水埯种, 当含水量超过20%时, 即可直接进行埯种。对于成垄的地块而言, 可采取机械进行播种, 并注意在播种过程中确保深浅一致, 覆土均匀。对于埯种地块, 应注意在播种后立即做好镇压工作, 对于坐水埯种的情况, 可在隔天进行镇压工作, 对于机械播种方式而言, 可在播种期间直接进行镇压, 在镇压后应将播深控制在3~4 cm之间, 避免出现漏压及拖堆现象。
2.6 种植密度
具体所采用的种植密度应按照玉米品种来进行确定, 对于繁茂型的玉米品种而言, 应将种植密度控制在5.5~6万株/hm², 对于半紧凑型玉米品种而言, 应将种植密度控制在6~6.5万株/hm², 对于紧凑型玉米品种而言, 可将种植密度控制在6.5~7.5万株/hm²。
2.7 播种量
在采用人工进行播种的情况下, 应将播种量控制在35~40 kg/hm², 如采用机械进行播种, 则应将播种量控制在40~50 kg/hm²。
2.8 田间管理
应做好铲前深松与趟地工作, 在完成第1次的铲趟工作后, 接下来每隔10~12 d应进行第2次的铲趟工作, 期间应确保完成3铲3趟。
2.9 虫害防治
为有效防治粘虫, 可采用菊酯类农药, 用量为300~450 m L/hm², 兑水450 kg即可。为有效防治玉米螟, 可采用高压汞灯, 具体的使用时间应在玉米螟成虫羽化初期开始, 每日21时到第2日的4时打开, 出现降小雨的情况也无需关闭。也可在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间放赤眼蜂, 1次2次皆可, 每次放蜂22.5万头/hm²。另外, BT乳剂对玉米螟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可在玉米心叶末期采用BT乳剂制成的颗粒剂2.2~3 kg/hm²撒在玉米心叶内或是兑水450 kg进行喷雾。
2.1 0 化学除草
在播后苗前即可开始除草工作, 期间可采用草胺、禾耐斯、甲草嗪、百农思等除草药剂。
2.1 1 追肥
追肥工作可在玉米7~9叶期或拔节前开始。
2.1 2 收获
在玉米完熟期后即可开始收获工作。
摘要:玉米通透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就是有效改善植株的通风和透光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选用紧凑型、矮秆品种,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合理进行施肥, 采用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 以期达到高产的目的。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篇5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玉米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如何让这部分面积的玉米产量增加是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南部县升水镇地处川东北丘陵山地海拔高度在250-700m之间玉米是该镇种植面积第二大粮食作物由于7要9月降雨偏多加之春夏秋地风偏多大风大雨常使玉米倒伏甚至折断缺株断垄现象常发生导致大幅减产现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推广良种
一般春播玉米选择生育期较长、单株生产力高、抗病性强的品种2016年可推广种植神龙玉9号、B玉678、仲玉518、锦泰1号、科茂918、京东玉800等
2适时早播,地膜覆盖
3月上中旬播种采用双膜起拱肥团育苗育苗8.25万-9.00万墩/hm2开沟施肥施用碳铵1500kg/hm2复合肥750kg/hm2冤、磷肥1200kg/hm2、油枯1200kg/hm2、土渣肥22.5t/hm2、水肥4.0-5.0t/hm23
3合理密植,覆膜移栽
随着玉米高产栽培的进一步实施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就是增加密度而制约高产的瓶颈又是密度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即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增加种植密度仍然是玉米大面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1-5]二叶一心期地膜覆盖移栽移栽时实行双行、单株、分级、定向、错窝栽植退窝16.7-20.0cm保证栽植4.95万-5.25万株/hm2在盖膜前把地里的前茬、残留根茬、秸秆、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打碎土块以免划破或顶起地膜盖膜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盖膜一定要严密将地膜拉紧、拉展、铺平、铺匀膜的四周各开1条浅沟把地膜用土压紧、压严以防大风揭掉地膜但膜边压土不宜过多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膜面宽度扩宽采光面达到严、紧、平、宽的要求4配方施肥以目标产量9t/hm2计算施纯N322.5-390.0kg/hm2P2O5150-174kg/hm2K2O180.0-232.5kg/hm2锌肥15.0-22.5kg/hm2做到底肥重苗肥、拔节肥、粒肥补穗肥猛底肥施用碳铵1050-1200kg/hm2施用尿素75-90kg/hm2作苗肥施尿素120-150kg/hm2作拔节肥大喇叭口期要结合揭膜用尿素450-525kg/hm2或碳铵1500-2250kg/hm2对粪水灌施猛施攻苞肥势苗情看苗补施2%的尿素溶液
4适时应用缩节胺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水平而影响作物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目前在作物的优质、高效生产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1-2]要实施玉米高产创建减少玉米植株倒伏或折断就必须采取化控技术[5-8]当玉米可见叶有6-8叶时按150mg/kg浓度均匀喷雾1次做到不重不漏当玉米可见叶有11-13叶时按150mg/kg浓度均匀喷雾1次如长势过旺喷施的浓度可以增加到200mg/kg喷施应该做到单一使用最好不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玉米应用缩节胺可以有效抑制玉米茎秆伸长降低株高和穗位高缩短叶长增强抗倒力增加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增产增收2010要2015年应用缩节胺效果表明应用缩节胺株高、穗位高比对照分别矮10.0、5.0cm叶长缩短5.0cm增强抗倒能力有效穗、穗粒数分别多420穗/hm2和67粒千粒重重3.0g实际产量增加753kg/hm2增幅9.3%。
5辅助授粉
玉米授粉由于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植株营养损失和提高结实率在玉米抽雄始期实行隔行或隔窝去雄实行人工辅助授粉。
6综合防治病虫害
采取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冶的植保原则按无公害或绿色产品允许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安全的化学农药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或者用阿维菌素、Bt乳剂等生物农药搞好苗期土蚕和毛虫大喇叭口期螟虫、大、小斑病和纹枯病综合防控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7适时收获
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籽粒变硬果穗苞叶枯白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即可收获
8参考文献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 篇6
1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的技术模式
1.1 宽窄行技术模式
把原65cm或70cm的两条小垄合成130cm或140cm的一条大垄, 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 玉米大行距 (宽行行距) 为90~100cm, 窄行行距 (即垄上小行距) 35~40cm, 形成宽窄行栽培。株距因选用品种等因素而定, 种植密度较常规栽培公顷增加4500~6000株。
1.2 比空技术模式
采用种植两垄或三垄玉米空一垄的栽培方式,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 进一步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可在空垄中套种或间种矮棵早熟马铃薯、甘蓝、豆角等。其增产、提质、增效的核心是:能充分发挥边际优势, 利用空垄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光合能力和产量;同时, 由于空垄的出现, 空气流动较常规小垄栽培大大增加, 利于玉米脱水, 降低含水量, 提高品质。
1.3 间作技术模式
粮粮型模式主要选择玉米与矮高粱、小麦、早熟玉米、小杂粮等作物, 采取2∶1、2∶2、2∶4、2∶6、4∶4等形式间作。粮经型间作模式主要选择玉米与甜菜、油菜、亚麻等作物, 采取2∶4、4∶6、4∶4、4∶8、4∶12等间作形式。粮菜型间作模式主要采取玉米与马铃薯按2∶1比例间作, 玉米与白菜、甘蓝按2∶2比例间作, 玉米与茄子、辣椒等按2∶4比例间作。
1.4 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模式
选用耐密品种, 因品种、土壤及栽培水平等,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 科学施肥, 加强管理等。
2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的创新点
2.1 实施高肥、密植高产高效技术路线的有效途径
通过耐密品种应用, 改变种植方式, 可大幅度提高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 实现种植密度由4.5~4.95万株/hm2, 向6.0~6.75万株/hm2过渡, 突破现有品种在当前条件下种植密度难以增加的禁区, 并克服了密度增加、投入水平提高出现的倒伏、田间郁蔽等矛盾, 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2.2 缓解了“玉米海”矛盾
种植的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70cm垄作玉米, 改为宽窄行种植 (即大行距90~100cm、小行距35~40cm) , 或比空密植、间作密植等方法, 创造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发挥了边际效应, 缓解了“玉米海”矛盾。
2.3 提高了玉米的栽培水平
通过种植密度增加, 施肥的提高, 节水抗旱、土壤耕作等配套技术的应用, 将带动玉米栽培技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4 经济效益显著
通透、密植栽培技术较一般栽培增产1200~1500kg/hm2, 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3~4个百分点, 提高玉米品质。
3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的技术要点
3.1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据七台河市的气候条件、生产水平、土壤肥力等特点, 选择适合耐密品种选择生育期适宜, 优质高产品种哲单37号等, 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 净度不低于98%, 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4月10日进行发芽试验, 4月20日进行晒种, 连续晒2~3d, 减少病虫的危害, 4月25日应用种衣剂拌种待播。哲单37号:积温2300℃, 生育日数115d, 公顷保苗6万株, 产量8300kg/hm2, 子粒偏硬型, 植株紧凑。丰单3号:积温2200℃, 生育日数108d, 公顷保苗6万株, 产量9100kg/hm2, 株高240cm, 穗长23cm, 子粒偏硬型, 叶上冲, 抗丝黑穗病及大小斑病, 活秆成熟。
种子处理:药剂闷种为防治地下害虫或苗期害虫, 用50%的辛硫磷乳油1kg对水40kg闷400kg种子。种子包衣或拌种:①种子包衣在地下害虫重, 而玉米丝黑穗病轻的地块, 干籽下地, 可选用35%的多克福种衣剂或20%的呋福种衣剂, 按药种比1∶70进行种子包衣;催芽坐水种时, 按药种比1∶ (75~80) 进行种子包衣。②拌种在地下害虫重, 而玉米丝黑穗病也重的地块, 采用2%的立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 播种时每公顷再用辛硫磷颗粒剂30~45kg随种肥下地。③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在28~30℃的水中浸泡8~12h, 然后捞出置于20~25℃室温条件下进行催芽。每隔1~2h将种子翻动一次, 在种子露出胚根后, 置于阴凉处炼芽, 待播种, 或用0.1%硫酸锌溶液浸种催芽。
3.2 选地与整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选茬选择大豆、小麦、马铃薯等肥茬。整地采取伏秋整地, 无深翻基础地块, 进行深翻深松, 耕翻深度20~23cm, 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 翻后耙耢, 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 垄距为130~140cm, 达到待播状态。原垄改大垄:适用于土壤墒情较好的大豆等软茬, 隔一垄破一垄原垄, 改成大垄。
3.3 施肥
有机肥每公顷施用含有机质8%以上的农肥30~40t, 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夹肥。每公顷施用腐熟好的有机肥20~25t, 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播种时施种肥, 坚持“前轻后重”的原则, 一般每公顷施磷酸二铵75~112kg、纯氮100~150kg、硫酸钾60~90kg、锌肥15~20kg。在6月中旬拔节期每公顷追施尿素300kg, 如出现缺素症状及时喷洒微量元素肥料。
3.4 播种
七台河市玉米最佳播期为4月25日至5月10日, 推广机械垄上等距精量点播, 每埯点2粒种子, 公顷播种量40kg, 一般公顷保苗6.0~7.5万株。播后应用玉草净1500mL/hm2, 对水400kg进行封闭灭草。
3.5 田间管理
查田补栽:出苗后发现缺苗要及时坐水补栽, 3~4片叶时将弱苗、病苗去掉, 一次等距定苗。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 头遍铲趟后, 每隔10~12d铲趟一次, 做到三铲三趟。苗后除草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 每公顷用4%玉农乐悬乳剂1000~1500mL, 对水450~750kg茎叶喷雾。追肥玉米7~9叶期每公顷追施纯氮总量的70%, 追肥部位于玉米小行距中间, 深度10~15cm。放秋垄8月上、中旬, 放秋垄拿大草1~2次。站秆扒皮晾晒玉米蜡熟末期扒开玉米果穗苞叶晾晒。
3.6 防治病虫害
玉米白化苗:叶面喷施硫酸锌肥, 配液浓度0.3%, 公顷喷施300kg。在7月中旬应用BT乳剂2250~3000g/hm2制成颗粒剂防治玉米螟。发生粘虫、蚜虫、斑须蝽等害虫, 喷洒敌杀死2000倍液或通杀敌进行防治。化学除草:播后苗前除草, 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选用播后苗前除草。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50%乙草胺2250~3000mL/hm2, 或90%禾耐斯1400~1900mL/hm2, 或72%异丙草胺 (72%都尔乳油、50%乐丰宝) 2250~3750mL/hm2, 或75%百农思120~150g/hm2。防除阔叶杂草可选用50%甲草嗪900~1050g/hm2, 或75%宝收干悬乳剂15~25g/hm2。对于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地块可选用72%都尔1500~2000mL/hm2加50%甲草嗪400~500g/hm2, 或50%安威乳油在玉米播后3~5d, 杂草未出土时, 每公顷3750~4500mL或75%百农思每公顷120~150g加50%乙草胺每公顷1950mL。以上措施中每公顷用药量均对水400~600kg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
3.7收获
小议玉米通透栽培技术 篇7
现将玉米通透高产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一、选择良种
要针对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并且,为提高玉米品质,增强市场竞争性,应选择适于密植的优良品种。也是实现玉米优质高产的重要手段。
二、合理密植
据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种植方式、产量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密植,种植密度可根据土壤肥力程度和品种自身特性来确定,株型紧凑,早熟矮小宜密植;株型平展,晚熟高大宜稀植。肥水条件应遵循“肥地水分足宜密,瘦地水分不足宜稀”的原则。
采用种植两垄玉米空一垄的栽培模式。由于空垄的出现,充分利用了边际效应,改善了田间通风性透光条件,促进了光合作用,增加了产量。另外由于空垄的出现,空气流动较常规小垄栽培大大增加,利用玉米成熟时籽粒脱水,降低含水量3~4%,提高玉米质量。该技术的具体方法是:把原65厘米或70厘米的两条小垄合成130厘米或t40厘米的一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大垄上玉米行距为35~45厘米,种植密度较常规栽培每公顷增加4500~4600株,达到60000~70000株。
三、田间管理
1、苗期
①化学除草:播后苗前,每亩可用40%莠去津或42%玉草净或异丙草莠等200毫升+50%乙草胺200~250毫升,对水45公斤,进行均匀喷雾。苗后,可在杂草3叶以下时(杂草越小,效果越高),每亩用80%玉农乐4~6克进行叶面处理;7叶以上时(拔节后植株高60厘米以上),可用克无踪进行行间定向喷雾。施药要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②间、定苗:幼苗3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留大苗、壮苗、齐苗,要按单位面积保苗密度留足苗。③病虫害防治:播种或移栽前,可在土壤中撒施药剂防治地老虎、黏虫、蓟马等。
2、花粒期
注意防治病虫害。①灰斑病:统防统治,发病初期可摘除带病底叶,选用70%甲基托布津、70%甲基硫菌灵等农药喷雾防治。②大、小斑病:发病初期,可用70%甲托或多菌灵500倍液防治。防治锈病可于发病初期用5%粉锈宁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连喷2次,间隔10~15天。
3、规范育苗,加强苗床和栽后管理
3.1加强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调节苗床的水分和温度培育健壮、整齐的秧苗。播种至出苗时期,要严盖地膜,保持床土湿润和较高的温度,以利出苗。出苗后,要选择晴天及时揭膜炼苗,防止烧苗,要及时防治病虫和鼠雀危害。要根据床土湿度和秧苗情况,施用清淡粪水提苗,确保壮而不旺。
若为大苗移栽,或因故不能适时移栽时要及时移动肥球或方格,阻止幼根穿出,以免移栽时损伤新根。
3.2栽后管理。
必须以促根、壮苗为中心,紧促紧管。要勤查苗,早追肥、早治虫,并结合中耕松土促其快返苗,早发苗,力争在穗分化之前尽快形成较大的营养体,为高产奠定基础。
4、玉米授粉后管理
玉米授粉后,即开始进入灌浆成熟的生育后期阶段,这期间切实加强田间“三项”管理,对加速灌浆,促使早熟,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极为重要。
4.1割除“空秆”。
人们常把没有长出雌穗和虽有雌穗但到秋只是个青棒或瞎棒的玉米植株,统称为空秆,在一般的年份里,这种空秆对产量影响很大。这些空秆株,严重地影响通风透光,与正常植株争水争肥,要及早彻底割除。
4.2去除病株和玉米无效果穗。
作物病株既不能构成产量,又空耗养分,而且还可传播病害,必须除去。玉米植株上,除去上部果穗外,其第二、第三果穗发育迟缓,吐丝较晚,除特殊品种外,一般情况下小穗是不能成棒结实的,群众叫“瞎棒”。抽出后必须逐个去除,减少养分无效消耗,促使主穗充实,棒大粒多饱满,增加产量,又有促早熟作用。
4.3除“乌米”。
玉米“乌米”即是丝黑穗病,为害玉米穗不能结实,而成为“灰色”。在田间要全面检查,如发现乌米在破钯前必须连同玉米植株清除田间,妥善处理,不能作饲料或沤肥,防止病害再度传染。
四、科学施肥
玉米的科学施肥技术,根据玉米生长期的营养吸收规律及原则是:施足基肥(底肥),施好种肥(口肥),重施拔节和穗肥,巧施粒肥。
五、利用间作模式,提高玉米产量
富裕县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 篇8
1 选地整地
玉米种植选择土壤肥力较高、耕作层较厚、质地适中、灌排水方便、土地连片的地块, 前茬以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作物为佳, 在选用大豆茬时, 要求其未使用过长残效除草剂。
在秋季使用大机械进行整地, 在深松的基础上, 翻、松、耙相结合, 从而使田块土壤达到深、碎、暄、平、齐的标准。深松深度约35 cm, 要求打破犁底层, 不打乱耕作层, 不起明条, 不出大块, 地表平整;秋翻地块, 耕翻深度20~23 cm, 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耙深18~20 cm, 地表平碎。在整地的过程中, 进行起垄、施肥、镇压等。
2 品种选择
为了充分发挥品种的特征特性, 实现高产稳产, 在生产中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品种特性、市场需求进行品种选择。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通过国家审定、标注适宜在黑龙江省种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耐密的玉米品种为好[1]。直播栽培选择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00~150℃的品种。如富裕县南部乡镇直播可选先玉335、吉单505、吉单519、吉单535、久龙9、鑫鑫2号等;北部乡镇直播可选用绿单1号、绿单2、富单2号、哲单37等。
3 种子处理
一是进行试芽。为保证播后出苗整齐, 播前进行发芽试验, 要求种子发芽率超过95%。二是晒种。为消灭病菌, 播前5~7 d晒种2~3 d。三是种子精选。去除秕粒、小粒、破损粒、杂粒, 使种子纯度、净度均不低于98%。并将种子进行分级播种, 确保苗齐。四是浸种催芽。播前用28~30℃温水浸泡种子8~12 h, 捞出在20~25℃条件下催芽, 每2~3 h翻动1次。当种子露出胚根, 将其置于阴凉干燥处炼芽6 h后拌种或包衣。提倡利用水稻智能浸种催芽车间进行浸种催芽, 以确保芽齐芽匀芽壮。五是种子包衣与药剂拌种。用已登记的正规厂家生产的玉米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并严格按照种衣剂说明进行, 保证包衣质量。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顶腐病和苗期害虫, 在播前3~5 d, 使用8.1%克·戊·三唑酮种衣剂, 按药种比1∶40包衣。
4 适期播种
4.1 播期
当5~10 cm耕层地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 富裕县南部、北部乡镇分别在4月25日至5月1日、5月1—5日播种。
4.2 播种密度
根据品种的耐密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进行合理密植。合理密植的标准是:空秆率低于3%, 不倒伏, 无大小苗。根据现有品种的特性, 密植范围在90万~120万株/hm2。必须利用纸筒育苗方法备足预备苗, 以便用于查田补栽, 确保全苗。
4.3 播种质量
粒距合格率90%以上, 双粒率、空穴率分别小于10%、5%, 播种深浅一致, 覆土均匀。土壤含水量低于20%的地块坐水种或播后采取喷灌、滴灌等措施抗旱播种。坐水种的地块播后视不同坐水量隔天或播后2~3 d镇压, 直接播种的地块播种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镇压, 镇压做到不漏压, 不拖堆[2,3]。镇压后覆土深度应达到3~4 cm。玉米种植行距要与中耕追肥机械、收获机械要求的行距相适应, 行距偏差为±5 cm。
5 肥水管理
施肥原则为采用无机肥、有机肥配施, 大量、中量、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基肥、追肥、种肥、叶面肥相结合。
有机肥以有机质含量8%以上的腐熟农家肥为主, 用量为30~45 t/hm2, 全部作基肥施用。化肥用量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目标产量、气候、种植密度等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在确定化肥用量时应高度重视密度、产量2个指标, 肥料用量过大尤其是氮肥用量增大, 玉米植株容易发生徒长, 造成倒伏;肥料用量过小, 玉米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降低产量。一般宽窄行栽培比常规垄栽培施肥量增加20%~30%[4,5]。化肥施入总量不低于675 kg/hm2。其中2/3的磷钾肥、1/6的尿素作基肥, 结合秋整地分层施入, 施肥深度15 cm。1/3的磷钾肥、1/6的尿素作种肥, 种下侧深分层施入, 种子与肥料间隔6~8 cm。2/3的尿素结合中耕在玉米7~9片叶展开追施, 或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分2次施用, 但最后一次追肥施用量不能过多, 控制在75 kg/hm2左右, 追肥部位距离植株10~15 cm, 深度8~10 cm。
在水分管理上采取节水灌溉。适宜的土壤相对水分含量 (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百分率) 指标是:播种至出苗65%~75%, 出苗至拔节60%左右, 拔节至抽雄70%~75%, 抽雄至吐丝80%~85%, 吐丝至乳熟75%~80%, 完熟期60%左右。低于上述指标需考虑灌溉。每个时期灌溉应根据墒情进行节水灌溉, 一般灌溉量为60~120 t/hm2。如果用井水灌溉最好事先把井水提前注入蓄水池自然增温后再灌溉。
6 田间管理
6.1 中耕管理
在玉米出苗前进行1次垄沟深松, 深度15~20 cm或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铲前趟一犁。在玉米3~4叶时补苗、定苗, 结合定苗进行第1次中耕培土, 要求深中耕浅培土, 形成张口垄。在玉米7~9叶时进行第2次中耕, 结合此次中耕进行根际追肥, 深度10~12 cm, 而且要尽可能多培土, 覆土严密培成大垄, 垄高20~25 cm。及时掰除分蘖, 去蘖时应轻, 避免损伤玉米主茎;8月上中旬, 放秋垄、拿大草1~2次以促早熟。
6.2 化控促熟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 要经常观察田间生长状况, 若玉米发生徒长现象, 要适时进行化控, 以降低玉米植株高度、促熟增产。操作时要掌握好化控时期和喷施技术, 不能重喷和漏喷, 否则会出现玉米高低不齐、结穗等生长发育不良后果。
7 虫草害防治
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原则。以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为主。在玉米螟防治上, 在大喇叭口期, 当玉米螟卵块孵化率达30%, 幼虫群居于玉米心叶内危害时, 用3WX-280G型自走式高杆作物喷杆喷雾机喷洒50 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450 g/hm2。在玉米蚜防治上, 玉米抽雄灌浆期, 田间玉米有蚜株率达10%时, 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 或3%啶虫脒乳油450~750 m L/hm2对水300 L喷雾防治[6,7]。
化学除草分播后苗前除草、苗后茎叶除草。土壤墒情较好、土壤干旱的地块分别选用播后苗前除草、苗后茎叶除草。播后苗前除草, 可以选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 500~2 800 m L/hm2+75%噻吩磺隆15~20 g/hm2, 或90%乙草胺1 400~1 900 m L/hm2+75%噻吩磺隆15~20 g/hm2, 均对水225 kg喷雾土壤表面。苗后除草可在玉米、杂草分别为3~5叶、2~4叶时, 用4%烟嘧磺隆 (玉农乐) 悬浮剂750 m L/hm2+38%莠去津胶悬剂1 500 m L/hm2对水225 kg进行茎叶喷雾。
8 适时收获
适时机械收获, 提倡适当晚收。
参考文献
[1]刘士臣, 王瑞, 丁克宁.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 2012 (11) :9-10.
[2]侯程.浅谈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2 (19) :5.
[3]马双, 于振民.玉米110cm大垄栽培技术规范[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 (2) :10.
[4]于生.玉米110cm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 2012 (8) :34-35.
[5]王静.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2 (9) :16.
[6]程永德, 张建胜, 童士贤, 等.砂浆黑土超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4) :49.
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新技术 篇9
1 缩垄增行, 立体栽培
把常规栽培玉米垄距70cm、单行连片垄垄种植, 改为垄距65cm、埯距33cm、每埯双株、双株斜间距25cm (双行拐子苗型, 每延长米种植6株) , 每种2垄玉米 (4行) , 间隔1条空垄 (种早熟矮棵作物) 。种3垄苗, 分在2垄上种, 还可另加一行的栽培模式, 可使每公顷玉米保苗株数由常规种植的4.5万株, 提高到9.0万株。在1条空垄上同时间种早熟矮秆经济作物, 如早油豆角或地膜覆盖早大白马铃薯。当玉米生长至拔节期 (6月末) , 间作的早熟作物已收获, 变成了通风透光改善环境的空垄, 使玉米通风、透光好, 自然形成边际效应的优势, 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而1条空垄的经济作物效益仍与常规种植的同类经济作物效益相等。
2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平川地或平岗地, 以有伏秋翻基础的大豆、小麦、谷子茬地块为好。采用秋翻、秋耙、秋施肥、秋起垄。春整地要抢早进行, 最好采用联合整地机进行整地。
3 平衡施肥
根据前作的施肥种类、施肥数量以及作物当年的吸肥状况, 分析土壤中氮、磷、钾剩余情况进行合理计算, 确定施肥方案, 或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按玉米全生育期所需氮、磷、钾为3∶1∶2.8的比例, 分底肥、种肥和追肥3次施入。其中底肥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为1∶1∶1.8;种肥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为1∶1∶1;追肥一般可全部施用氮肥, 可把玉米全生育期三分之二的氮肥用量用作追肥施用。“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的玉米保苗株数较多, 施肥量要较常规种植的玉米增加1倍左右, 一般为600kg/hm2。
4 品种选择
直播玉米可选用适应当地的中熟品种, 如佳木斯地区选用黑301、龙单16号等;如采用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可选用“吉”字号硬粒型高产优质品种, 如四单19号。
5 播种
直播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5月5~7日播种;地膜覆盖栽培4月20~25日播种。播种前要精选良种, 并用种衣剂拌种, 最好采用催芽坐水种。
6 田间管理
a.除草 每公顷用乙草胺3kg加2, 4-D丁酯0.8kg进行封闭除草。
b.放风、揭膜 地膜覆盖玉米“二比空”栽培的要在玉米出苗后及时放风、培土, 并在玉米拔节期 (6月25日左右) 揭去地膜, 以便玉米接纳充足的雨水, 促进玉米“气生根”的发育。
c.间苗、定苗 玉米在3叶期进行间苗, 4叶期进行定苗。
d.深松、铲趟 在播种后、出苗前深松一次;玉米苗期及时铲趟3遍。拔节期追肥、封垄。
e.病虫害防治 玉米苗期用灭杀净1500倍液进行两次防治虫害, 两次间隔7~10d;玉米大喇叭口期 (9~10叶期) 用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两次喷洒防治病害, 两次间隔7d左右。
7 收获
玉米通透高产栽培技术 篇10
关键词:通透栽培,一季双作,土地利用率
肇东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现有耕地23万hm2,主产作物玉米常年播种面积15万hm2左右。玉米单产和总产水平均居全省首位,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和效益的空间愈来愈小。一直以来,关于玉米栽培方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玉米二比空栽培方式、玉米与矮棵作物间作栽培方式、玉米大垄通透栽培方式等,这些研究成果均可提高玉米单产10%左右,但由于这些栽培方式存在着生产成本较高或间作的矮棵作物减产等问题,使得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益相对较低。针对这些问题,围绕在提高玉米单产的同时,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出一种既不影响间作作物产量,又可实现玉米高产栽培的“玉米高密度通透栽培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作物
早熟马铃薯品种早大白,晚熟玉米品种四密21。
1.2 供试土壤
肇东镇万友村土壤属碳酸盐黑钙土,有机质31 g·kg-1、碱解氮144 mg·kg-1、速效磷38 mg·kg-1、速效钾130 mg·kg-1。
1.3 整地施肥
早熟马铃薯与高密度玉米间作,整地时必须采用四铧犁三垄深松整地,而且马铃薯和玉米的施肥量不同,马铃薯施肥同生产田,玉米施肥量是普通生产田3倍,必须采用双施肥管倍量施肥。整地时施优质鸡粪7 500 kg·hm2。
1.3.1 马铃薯施肥
磷酸二铵2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尿素75 kg·hm-2。于整地时施入。
1.3.2 玉米施肥
尿素450 kg·hm-2,磷酸二铵337.5 kg·hm-2,氯化钾300 kg·hm-2,硫酸锌60 kg·hm-2,于整地时施入;硼、钼复合微肥于玉米5~6叶期和拔节期分两次叶面喷施。
1.4 播期调控
早熟马铃薯适时早播,晚熟玉米适时晚播,是保证早熟马铃薯在玉米拔节期正常成熟上市和玉米高密度栽培高产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间作的马铃薯、玉米均要采取催大芽播种。
1.4.1 马铃薯播种
当地马铃薯播期在4月25日左右。间作的早熟马铃薯要在3月20日开始晒种,3月25日移入拱棚催青芽;4月5日青芽长出3 mm左右时进行顶芽切薯块,之后用稀土3 kg·hm-2与适量小灰混拌均匀后进行拌种,隔日平摊于拱棚内,严格控制好拱棚内的温度在25℃以内,并保证充足的光照,以防种芽徒长,4月20日青芽长出1 cm左右时即可播种。株距27 cm,保苗53 000株· hm-2。
1.4.2 玉米播种
玉米催芽要在马铃薯播种10 d后即5月1日进行,用温水浸种24 h后催芽1~2 d后,顶芽长出2 mm左右即可播种。高密度玉米播种与普通玉米播种不同,要先用耢子将垄耢平,然后开双沟(沟距40 cm)坐足水,株距20 cm,捌子苗播种。保苗14万株·hm-2,是普通玉米密度的3倍。
1.5 田间设计
田间种植格局采取2∶1的种植比例。即两垄早熟马铃薯,一垄晚熟玉米(简称一个间作单元)。
1.5.1 大区对比试验
马铃薯玉米间作单元为3垄,由于单元内两种作物的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差异很大,不便设置小区试验。因此,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每区为12垄,垄长为120 m、垄距为0.7 m,每区面积为0.1 hm2。共设四个处理区:Ⅰ早熟马铃薯清种区;Ⅱ马铃薯玉米2∶1间作区;Ⅲ玉米清种区;Ⅳ玉米大垄双行区,玉米垄上40 cm双行拐子苗。
1.5.2 小区密度试验
在Ⅱ处理区(马铃薯玉米2∶1间作区)的四个间作单元里分别设四个玉米高密度试验小区:Ⅱ1小区为8株·m-2,Ⅱ2小区10株·m-2,Ⅱ3小区为12株·m-2,Ⅱ4小区为14株·m-2。小区为单垄双行,行长20 m,小区面积为14 m2,随机排列,3次重复。玉米均采取垄上行距40 cm双行捌子苗的种植方式。
1.6 间作管理
1.6.1 压青苗
玉米播种后,马铃薯已出齐苗,因玉米是平垄播种,这时可结合对马铃薯压青苗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但不要培土太多,达到玉米有垄型,马铃薯苗半埋半祼即可。
1.6.2 喷施叶面肥
马铃薯初花期,也是玉米苗期,进行第一次喷施叶面肥。硼、钼复合微肥750 g·m-2,,喷施浓度控制在0.5%左右。
1.6.3 早熟马铃薯收获
6月30日左右,要先在玉米垄两侧开沟,用尿素400 kg·m-2,在玉米垄两侧追肥,同时起收马铃薯。田间玉米由单垄双行变成了大垄比空的通透格局进入旺盛生长期。两个大垄玉米的边行距达170 cm,比普通大垄双行玉米增加了70 cm的通风带,使玉米高密度栽培成为可能。
2 试验结果
2.1 生育进程调控
马铃薯、玉米间作,在整个生育进程中是动态变化的。从播种至成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所选间作品种进行人为调控(见表1)。
从整个间作生育进程看,基本上与预期时间相符,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作物播种后正值北方干旱季节,尽管坐水播种,但仍然要在马铃薯始花前灌一次透水,玉米追肥封垄后灌二次水。
2.2 马铃薯、玉米间作与清种产量对比
马铃薯间作玉米与其它种植方式比较结果见表2。
实际测产结果:马铃薯间作和清种比,在产量上并无大的差异;而玉米不同种植方式之间差异较大,清种玉米产量为9 060.0 kg·hm-2;玉米大垄双行产量为10 182.0 kg·hm-2;马铃薯、玉米高密度间作,玉米产量达10 837.5 kg·hm-2。
2.3 马铃薯间作玉米不同密度比较
马铃薯间作的玉米种植密度不同,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和间作的总效益。在马铃薯、玉米间作区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产量差异较大(见表3)。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平均值。
从表3可以看出,玉米产量随着间作玉米的密度增加而增加,以14株·m-2的密度产量最高。
3 结论
早熟马铃薯与玉米高密度间作是玉米产区进一步提高单产的有效措施,同时可以有效地改变玉米产区玉米长期连作的不合理耕作制度。概括早熟马铃薯与晚熟玉米高密度间作种植方式,可实现以下目的:
3.1实现高寒地区一季双作,即在单位面积土地上一季可得早马铃薯和玉米两茬作物。
3.2由于一季双作,而且早熟马铃薯和晚熟玉米双高产,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3马铃薯和玉米高密度间作方式在生育期间的动态变化是实现早熟马铃薯和晚熟玉米双高产的核心。随着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这种高产高效栽培方式必将得到玉米产区广大农民的认可。本试验有待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丽,王金华,王亚平.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4(6):3.
[2]文德.玉米栽培新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2(3):7.
[3]刘云,李春阳,肖祖荫.玉米二比空栽培条件下密度与肥料的产量效应[J].辽宁农业科学,1998(2):34-36.
[4]王得焕,田世忠.马铃薯间作玉米复种烟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5(1):43-44.
[5]朱亚波,李金华,戴亚红,等.探索春马铃薯间作春玉米高效模式[J].上海农业科学,2003(2):94.
【玉米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推荐阅读:
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05-11
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05-19
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05-21
北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08-09
绿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08-20
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08-22
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08-25
玉米抗旱高产栽培技术10-25
旱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10-29
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