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24-10-29

旱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精选10篇)

旱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篇1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 全市总耕地面积979.8万亩, 其中旱耕地831.6万亩, 占到总耕地面积的85%, 年降水量450毫米左右, 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 占到全年降水量的70%, 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5倍。“十年九旱”、“十年十春旱”。加之, 全市水资源严重缺乏, 地表水逐年减少, 地下水不断下降, 不少地方河水断流, 井库干枯。干旱与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我市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农田水分蒸腾量大, 导致井灌成本高, 仅有的灌溉设施闲置、灌溉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 2013年水利厅在我市开展了膜下滴灌示范工程共2万亩, 项目区涉及三个县、市, 神池、五寨、岢岚。其中玉米1.28万亩。据试验,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 与传统大水漫灌相比, 可节水80%;产量由原来的每亩1000斤左右增加到1400斤左右, 亩增产400斤, 增效400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现将忻州市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一、适用范围

玉米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适用于所有适宜地膜覆盖、有水源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 并配合机械化作业完成。

二、播前准备

1. 滴灌系统安装

采用加压式膜下滴灌系统。通过首部设备 (水泵、过滤器、施肥、施药装置等) , 将水、肥、药经过地埋部分的主管道、支管道压至地面的滴管。该系统主要包括首部设备、地埋部分 (主管、支管) 及地面毛管。

2. 选地整地

选择耕地集中连片的地块, 面积以80亩为一个灌溉单元, 坡度小于10度, 前作收获后结合耕地施入基肥, 耕深25~30厘米。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3. 基肥深施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卡科学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 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千克, 以秋耕翻时施入最好。氮肥 (纯氮) 用量推荐为每亩14~15千克, 磷肥 (五氧化二磷) 每亩11~12千克, 钾肥 (氧化钾) 每亩5~7千克, 硫酸锌每亩1千克, 在播种前1~2天耕翻, 耕翻深度15~20厘米, 避免底墒散失, 生长期可少量补充, 氮肥分次滴施使玉米养分能均衡供应。

三、播种

1. 选用良种

要选用增产潜力大、根系发达、抗逆性强、适于密植的耐密型和半耐密型品种。

2. 种子处理

选用审定推广的抗逆性强、高产、适于当地栽培的优质品种。目前我市大田推广的品种主要有大丰30、强胜16、太玉339、先玉335等中晚熟玉米品种。为提高发芽率和预防玉米系统性侵染病害、地下害虫等, 可选择晴朗微风的好天气进行嗮种和种子包衣处理。要严格掌握种子包衣剂的使用剂量, 以防药害。

3. 适期播种

当土壤5厘米深处地温稳定在10度即可播种, 我市正常以4月下旬开始, 5月上旬结束。

4. 播种方式

采用玉米膜下滴灌多功能精量播种机播种, 1膜2行, 将铺滴灌带、喷施除草剂、覆地膜、播种、掩土、镇压作业一次完成。播种时可不考虑土壤墒情, 可干播。要求地膜、滴灌带不破损, 滴灌带滴孔面朝上。留苗密度比一般大田每亩增加1000~1500株, 保苗密度达到每亩4500~5000株。

四、田间管理

1. 出苗滴灌

玉米尽可能靠自然墒出苗。若田间湿度过小, 影响玉米出苗, 可采用干播湿出技术, 播种后及早滴水, 每亩滴水10~15立方米, 以利齐苗。

2. 间苗定苗

玉米长到3~4片叶时, 及早进行间苗, 拔掉小苗、病苗、弱苗, 利于壮苗早发。

3. 浇水追肥

根据降雨情况, 玉米生长期一般膜下滴灌浇水2~4次, 每次灌水量每亩12.5立方米。玉米生长拔节期结合灌水, 随水滴肥1~2次, 水肥同步, 每亩施入纯氮8~10千克。采用1次追肥以玉米大喇叭口期追肥为宜;如果采用2次追肥, 第2次追肥在授粉后灌浆期进行。

4. 中耕除草

如果杂草较多、较茂盛, 就需除草。一是人工除草。二是机械除草, 用拖拉机带铧犁对垄沟耥一次。用机械中耕除草一定要注意玉米植株的高度, 如果除草过晚, 植株达到一定高度后拖拉机无法进地。

5. 化学控制

因种植密度大、温度高、水分足, 植株生长快, 为防止植株生长过高引起倒伏, 要采取化控措施。在大喇叭口期可喷施植物生长剂, 喷药后6小时无雨即可达到完全吸收, 达到效果。

6. 病虫害防治

玉米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双斑萤叶甲、大小斑病等。玉米螟可用辛硫磷颗粒剂灌心, 或使用氯氟氰菊酯喷雾防治;双斑萤叶甲可用25%氰·辛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红蜘蛛可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喷雾或相互进行合理混配喷施防治。大小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

五、滴灌设备收回及保管

秋天可将滴灌设备收回, 首部放掉罐内的水分, 防止生锈, 清洗过滤网。主管、支管、毛管在玉米收获后即可收回。保管好安装小件, 防治丢失。

六、适当晚收

为使玉米充分成熟、降低水分、提高品质, 在收获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晚收。一般在10月1日之后收获。

旱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篇2

旱作区马铃薯蚕豆全膜套种栽培技术

如何在这些旱作区发展蔬菜产业是科技难点问题,兰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过多年试验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半干旱地区马铃薯蚕豆双垄地膜套种栽培新技术,创立了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粮菜高效栽培模式的一年两熟制模式.

作 者:柳晓玲 孙振荣 作者单位:兰州市农技中心,甘肃,兰州,730000刊 名:农业科技与信息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11)分类号:S5关键词:马铃薯 蚕豆 套种 技术

旱作红花的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红花;旱作;栽培技术

尼勒克县西部三乡多干旱缺水,全县全年平均降水量为250~475mm,但在西部三乡全年降水量仅为230mm左右,干旱或半干旱比重较大,占耕地的80%以上,大部分均为靠天种植作物,农田均在6°~ 15°起伏不平的丘陵上,当地地形复杂、地块小而分散,全年无霜期为110~135d。近年来,红花市场行情较好,为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应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模式,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红花是一种油、药、饲料及天然色素兼用的经济作物,红花的适应性较强,耐旱、喜温,苗期还耐寒,对土壤、气候要求不严,可在尼勒克县西部三乡推广种植旱作红花。该区域的地理、气候、水土及光热条件十分适宜红花的生长。为提高红花单产,笔者根据近几年在该区域推广种植旱作红花的经验,总结了几条早作栽培红花的技术要点,现归纳如下。

1 播前准备

1.1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坡度小于15°的地块,不得重茬。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秋翻灭茬,深翻25cm以上,播前整地标准达到“齐、平、松、碎、净、墒”。

1.2 选用优良品种及种子处理

选用籽、花兼用的品种,其质量要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播前用30%菲醌按种子重量的1%及15%的粉锈灵按种子重量的0.4%的比例拌种,以防治红花的炭疸病及锈病。拌种后的种子应于播前晒种1~2d,哟起到杀菌及打破种子萌动的作用,有利于提早岀苗。

1.3 施足基肥

結合整地,毎667㎡施磷酸二铵20kg作基肥。

2 适时播种

在尼勒克西三乡区域,以3月25日至4月15日为最佳播期,播种可采用50cm等行距或30cm+60cm宽窄行条播,播种量为1.2~1.5 kg/667㎡,播种深度为3~5cm,播后覆土镇压。

3 田间管理

3.1 间苗、定苗

在3~5片真叶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6片真叶时按株距10cm左右定苗,每667㎡保苗3万~3.2万株,留大苗、壮苗,去小苗、弱苗。

3.2 化学除草

在红花3~5叶期,毎667㎡用20%拿捕净50~80ml对水15~20kg喷雾,可防除禾本科杂草。

3.3 中耕除草

红花整个生育期中要中耕除草2~3次,3~5叶期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莲座叶丛期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分枝期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中耕深度为8~12cm,以利于保墒和促进根系发展,从而确保红花生长旺盛。

3.4 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可防止植株早衰和增加分枝数,有利于促进营养物质向蕾部运转,在红花分枝前,每667㎡用生命素100g+磷酸二氢钾200g+尿素300g,对水25~30kg叶面喷洒。

3.5 浇水

红花苗期需水量较少,应进行蹲苗,以防止苗旺长。浇水量应根据降水量多少情况而定,若降水多则不用浇水,若降水较少,则头水应在播后60d轻灌1次,分枝期至开花期是需水高峰期,此时应各浇水1次,整个生育期浇水3次左右。

3.6 病虫害防治

3.6.1 炭疽病的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1∶12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600倍液,毎7~10d喷1次,连喷2~3次。

3.6.2 锈病的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500倍液,连喷1~2次。

3.6.3 蚜虫的防治

蚜虫是红花的主要害虫,发生蚜虫为害时可喷洒啶虫脒500倍液进行防治。

4 适时收获

7月中旬,70%~80%植株开花,花色由黄色变成橘红色时,要集中人力采收花丝,应适时多次采收,采收的花丝应放置于通风干燥室内阴干;8日上中旬,红花植株叶片变干,茎秆表皮稍微萎缩,种子变硬,此时即表明种子已成熟,可对植株进行收割,继而脱粒收籽。

作者简介:

旱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篇4

四平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 全年平均气温为5.9℃, ≥10℃积温平均为3 078.5℃, 年平均降水量为572.8 mm,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 全年盛行西南风, 基本上是5月上旬终霜, 9月下旬初霜, 平均无霜期为142 d。降雨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 播种时正值干旱少雨季节, 影响农时。

四平市种植面积达40万hm2, 玉米种植面积占总耕地的66%。多年来由于一直采用机灭茬、起垄、播种、人工收获的常规耕种模式, 造成土壤耕层浅、板结, 有机质含量低等状况, 使土壤肥力大大降低[1];近几年来, 四平连续遭受春季干旱少雨, 缺苗断苗现象严重, 出苗不全、抗倒伏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响玉米产量, 不利于我市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提出了“玉米机械全幅深松与旱作节水灌溉栽培技术”, 并于2012、2013年在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进行了玉米机械全幅深松与旱作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的田间试验。

1玉米机械全幅深松与旱作节水灌溉栽培技术

1.1玉米机械全幅深松技术

采用“1STF-3 (4) 调幅分层深松机”。

1.1.1机械全幅深松

根据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应的深松作业。

1.1.2适耕条件

耕层土壤含水率在14%~20%时进行。

1.1.2.1深松作业要求。

1.1.2.1深松宽度:深松垄沟, 宽度是垄距的1/2。

1.1.2.2深松深度:打破犁底层为准, 平均深度30cm, 可根据土层状况逐年加深。深松后田面平整, 土壤细碎, 深松沟间距均匀, 深度一致, 各行误差为±2cm, 不得漏松, 合格率≥95%。

1.1.3深松时间

秋季或播种前深松 (墒情好的年份) 。

1.1.4深松作业质量标准的检查

1.1.4.1单铲松土幅宽:在地块内沿对角线取3~5个小区, 每个小区测5个深松沟。剖开耕层, 以沟底翼板松土处为基础, 测量松土的宽度。

1.1.4.2深松深度:在地块内沿对角线取3~5个小区, 每个小区测5个深松沟。剖开耕层, 以自然地面为基准测其翼板松土深度。

1.1.5作业周期

一年深松一次, 连续2年, 然后间隔2年在进行深松。

1.1.6机具要求

单铲为双层调幅翼板结构形式, 松土幅宽≥1/2垄距。

1.1.7农用动力要与作业机具配套

保持耕层土壤适宜的松紧度和创造合理的耕层构造为目标。

1.2旱作节水灌溉栽培技术

采用“2BGM-4型玉米精量播种施水机”。

1.2.1施水方式

条灌。种床开沟施水, 用施水开沟器在垄上开沟、施水。开沟深度一般为6~10 cm, 宽度为10~15 cm。

1.2.2施水量

根据土壤墒情来确定施水量, 使其土壤含水量满足种子出苗条件。旱情较重或沙质土壤施水量为60~90 m3/hm2, 旱情较轻施水量为30~60 m3/hm2。

1.2.3苗期补水

如果出苗后40 d内不降雨, 应补灌一次保苗水, 施水装置侧移至作物一侧20 cm左右位置, 补水深度15~20 cm, 施水量为30~60 m3/hm2。

2应用效果及原因分析

2.1应用效果

我们经过2年的玉米机械全幅深松与旱作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的田间试验、示范, 并和目前机灭茬、起垄常规整地技术进行了对比测试。通过对比试验证明, 玉米机械全幅深松技术, 加深了耕层, 打破了多年形成的犁底层, 土壤疏松。5~35 cm耕层土壤紧实度由1 172.15 k Pa, 下降到565.39 k Pa, 降低了51.76%;土壤容重降低了9.42%。旱作节水灌溉栽培技术使种子周围被湿土团包容, 苗齐苗壮, 根系发达, 苗期长势好于对比地块。

2.2原因分析

2.2.1由于多年的常规耕种方法, 造成耕层浅, 一般只有18 cm左右, 机械碾压和固定耕深, 形成坚硬的犁底层, 阻碍了雨水的下沉。机械全幅深松技术能打破犁底层, 深松深度平均为30 cm, 提高天然降水及灌溉水的利用率, 使尽可能多的水渗入土壤和最大限度的保存、利用, 减少水分蒸发, 增强土壤通透性, 从而改变了玉米生长的土壤层结构。

2.2.2四平地区近些年来降雨量阶段性不均, 主要集中在6~8月份, 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 春季是玉米播种时期, 也是干旱季节, 直接影响玉米出苗率。我们采用了节水灌溉栽培技术, 使播种到土壤里的种子周围被湿土团包容, 能够供应种子充足的水份和养料, 使种子顺利萌发、出苗, 实现一次播种出全苗, 苗齐苗壮之效果[2]。

3结语

通过几年来试验示范, 经过测产, 试验田产量:11 360kg/hm2, 常规耕种方法产量:10 220 kg/hm2, 增产玉米:1 140 kg/hm2, 玉米价格按当地的2.2元/kg计算, 可增收2 508元/hm2, 增产幅度:11.15%。以上产量对比结果证明, 玉米机械全幅深松与旱作节水灌溉栽培技术为玉米生长提供了良好土壤环境, 使玉米增产。

玉米机械全幅深松与旱作节水灌溉栽培技术能够保苗齐苗壮, 改变土壤结构, 具有畜水保墒、增产增收效果[3]。旱作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播种以非充分灌溉理论为指导, 定为施水、局部限量灌溉, 不会出现深层渗漏损失, 同时也防止因渗漏把化肥、农药带入地下, 污染地下水[2], 既提高玉米生产质量又保护生态环境。如果单独采用节水灌溉栽培技术而缺少机械全幅深松技术, 则土壤底墒差, 水分蒸发快, 补灌就是增次增量, 也难以达到抗旱节水、增产增收的目的, 两个技术缺一不可。只有将玉米机械全幅深松与旱作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相结合, 才能既治标又治本。因此, 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全幅深松与旱作节水灌溉栽培技术, 对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防止土壤干旱、保证农业稳产高产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要:玉米机械全幅深松与旱作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打破以往的常规耕种模式, 在常规整地基础上将机械全幅深松作业与播种时加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相结合, 使种子顺利萌发、出苗, 实现一次播种出全苗、苗齐苗壮的效果, 给玉米生长创造良好土壤层结构。

关键词:玉米机械全幅深松技术,旱作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犁底层,干旱

参考文献

[1]刘远和, 刘远兴.玉米宽窄行轮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浅析[J].农业装备技术, 2013 (1) :20-21.

[2]秦海生.抗旱坐水播种技术[J].河北农机, 2005 (1) :23.

旱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篇5

一、播前准备

1. 地块选择

选择土壤深厚、肥沃的川旱地、塬地、梯田、沟台地、缓坡(15°以下)地,以豆类、马铃薯、冬小麦茬为佳。

2. 深耕蓄墒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晒垡,熟化土壤,接纳降水。秋季人工深翻或机械深耕20~25厘米,耕后耙耢收墒。

3. 施肥

为保证两茬作物均能高产,每亩要施优质农家肥6000千克,纯N:20~25千克,P2O5:15~20千克,K2O:5~6千克,ZnSO4:1~1.5千克,结合上年最后一次耕翻施入或起垄时集中施入小垄垄底。

4. 选用良种

为保证出苗,选用抗旱包衣种子。玉米宜选用中晚熟品种,以确保播种小麦时玉米能成熟。小麦应选用抗旱、抗倒伏、抗病、丰产的优良品种。

5. 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块,应在整地起垄时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加细沙土30千克,制成毒沙土撒施。

6. 膜下除草

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后用50%乙草胺乳油全地面喷雾,然后覆盖地膜。土壤湿度大、温度较高地区,每亩用乙草胺乳油50~70克,对水30千克;冷凉地区用150~200克,对水40~50千克。

二、起垄

1. 规格

按大小垄规格起垄。大小垄总幅宽110厘米,大垄宽70厘米,高10厘米,小垄宽40厘米,高15厘米,大、小垄之间是用于点种玉米的垄沟,缓坡地应沿等高线起垄,垄沟、垄面要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

2. 方法

先在地边留出40~50厘米,再按“小垄+大垄”依次类推划行起垄。

三、覆膜

1. 地膜选择

用厚度为0.006毫米,宽120厘米的地膜,每亩用量5~6千克。

2. 方法

起垄后即可覆盖地膜,覆膜时地膜相接处应在大垄的垄脊中间,膜与膜间不能有空隙,用下一幅宽内的表土压住地膜相接处。起一幅垄,覆盖一幅地膜,起垄和覆盖地膜结合,直至全田覆盖为止。覆膜时地膜与垄面、垄沟应贴紧,并每隔2米横压土腰带,防大风揭膜并可拦截降水。覆膜后在垄沟内每隔50厘米打一直径3毫米左右的雨水渗水孔,确保降水能及时下渗。

四、播种

1. 播期

①玉米:当气温稳定在10℃左右时即可播种。

②穴播小麦:在10月上中旬开始播种,一般比露地种植推迟10~15天。

2. 密度

①玉米:肥力水平较高的地块,株距为33~35厘米,每亩3400~3700株;肥力水平较低的地块,株距可适当放宽至36~40厘米,每亩3000~3300株。

②穴播小麦:大垄上播5行,小垄上播2行,每穴7~10粒。

3. 覆膜播种方式

为防止干旱跑墒,保证玉米正常出苗,一般采取提前覆膜方式,如秋覆膜、顶凌覆膜,然后再适期播种,播种时用点播器,每穴2粒,以确保出全苗,播种后用细沙或牲畜圈粪、草木灰等疏松物封住播种孔,防止播种孔板结。收获玉米时要贴近地面割断玉米秸秆,清除地面残留物,尽量保护地膜防止其破损,已破损部位要进行覆土压实,防止水分蒸发,播前将玉米秸秆移出田外,穴播冬小麦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从9月下旬开始,比露地迟播8~10天,比新覆膜小麦早播5~8天,采用小麦穴播机进行播种作业,可在大垄上播种5行,行距14厘米,小垄上穴播2行,行距15~20厘米,每穴点播8~10粒,每幅穴播小麦7行,每亩保苗25万~28万株。

五、田间管理

1. 苗期管理

玉米、小麦都要及时查苗放苗,玉米发现缺苗时应及时催芽补种或结合间苗移苗补栽。3~4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每穴留壮苗1株。小麦出苗后,要及时将膜内幼苗放出,以确保全苗、壮苗。第二年小麦返青拔节时借雨撒施尿素,每亩追施8~10千克。

2. 中期管理

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10~12片叶)后要及时追肥,避免脱肥。每亩可追施尿素15~20千克。追肥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两株中间打孔施入肥料,随即覆土;二是将肥料溶解在150~200千克水中,用追肥枪在两株中间注入50~60毫升。

当小麦进入孕穗、抽穗、扬花、灌浆、乳熟等关键生育阶段时,要及时防锈灭蚜,确保小麦群体生长整齐一致。同时对穴播冬小麦还要做好根外追肥:每亩用1%~2%的尿素0.5~1千克,0.2%~0.3%的磷酸二氢钾100~200克、喷施宝15克等叶面肥混合喷施(肥液亩用量30~50千克)或单施,以提高千粒重,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3. 后期管理

若发现玉米植株发黄,须再追施1次攻粒肥,每亩可追施尿素3~5千克。

六、病虫害防治

1. 玉米

①大、小斑病:每亩可用70%代森锰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100克,对水30~45千克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或45%代森铵水剂,每亩45~55克喷雾防治。

②玉米螟: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喷雾防治,或40%辛硫磷乳油30~40克加水灌心,或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50~200毫升制剂加细沙灌心。

2. 小麦

①条锈病、白粉病: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18克对水30~40千克喷雾防治,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75~6.25克,对水30~45千克喷雾防治。

②蚜虫:每亩可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4克,对水30~40千克喷雾防治,或唑酮·氧乐果乳油(三唑酮7%、氧乐果23%)30~32克,对水30~40千克喷雾防治,还可兼治红蜘蛛、白粉病。

③红蜘蛛:每亩可用20%氰·氧乐乳油(氰戊菊酯2.5%、氧乐果17.5%)3~4克,对水30千克喷雾防治。

七、适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玉米在苞叶变黄、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时,及时收获。

冬小麦在蜡熟末期,即茎叶变黄、籽粒呈黄色时,也要尽快收割脱粒归仓。

(作者联系地址:甘肃省秦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741600)

旱作豇豆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篇6

1 地块的选择与整理

豇豆不宜连作, 宜选择谷子、糜子、高粱、马铃薯等为前茬作物的地块。

豇豆播种前应及时深翻整地, 以提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 疏通空气, 为种子和幼苗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旱作区为春播区, 单作豇豆要做到秋深翻, 播前浅耕、细耕;间作、套种时整地应随主栽作物而定。在整地时一次性施足底肥, 一般施有机肥45000 kg/hm2, 过磷酸钙300 kg/hm2及硫酸钾150 kg/hm2或草木灰300#450 kg/hm2。

2 品种的选择与播种

选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征、特性, 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豇豆品种。其纯度达到98%, 发芽率在85%以上, 大小均匀、籽粒饱满、颜色一致的豇豆籽粒作种子。播前晒种1~2天, 可用35%多克福种衣剂拌种。

适期播种:榆林市豇豆适播期南部为5月上中旬, 北部为5月中下旬。豇豆均为直播, 直立型豇豆播种行距一般为50~70cm, 株距10~15cm;半蔓型品种株距可为30cm;单作豇豆播种量为20~30kg/hm2, 间套作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播深以4~6cm为宜。

3 施肥方法与时期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肥,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施肥原则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 多施磷钾肥和钙肥, 基肥不足时应于开花结荚初期结合灌水或利用雨天进行追肥。豇豆追肥以追施氮肥和磷肥主, 一般施氮肥150kg/hm2, 磷肥40kg/hm2。

4 田间管理

豇豆的行距较大, 生长初期田间易滋生杂草, 雨后地表板结, 不利植株生长。播种后遇雨要及时破除板结, 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 松土保墒。一般从出苗到开花需中耕除草2~4次, 采用浅-深-浅原则, 以后视田间杂草及墒情, 适当中耕, 不宜过深, 以免伤根。同时注意培土。植株封垄后不宜再中耕。间套田应随主作物进行中耕除草。

5 病虫害防治

豇豆的主要病害有锈病、叶斑病、根腐病, 虫害有豆荚螟、潜叶蝇和螨类。选用抗病品种;选择两年以上未种植过豆科作物的田块种植;清除田间周围的杂草等, 如发病较严重可采取化学防治措施。

6 适时收获与贮藏

豇豆为无限开花习性, 豆荚应分期收获。开花结荚期较长的品种, 应多次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晾晒, 脱粒, 防止因霉变而降低商品质量。直立品种大面积种植时, 应在植株开始落叶, 有2/3的豆荚干枯, 并出现黄色时收获, 晒干后人工或机械脱粒。

豇豆贮藏前, 种子的水分应在14%以下。贮藏前要根据条件和数量的多少, 用磷化铝熏蒸后贮藏于小仓库、地下仓库、地下窖或塑料套筒中。

摘要:本文从选地整地, 选种与播种, 施肥与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了黄土高原区旱作豇豆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以期指导黄土高原区旱作豇豆生产。

旱作蓖麻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篇7

1 耕作保墒

旱地的一切耕作措施, 都必须有利于蓄住雨水, 保好土中墒, 提高水分利用率。

1.1 深耕改土

为了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结合深耕增施有机肥, 是一项有效的措施。深耕打破犁底层, 加厚活土层,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据试验, 深耕25~30 cm的比浅耕17~20 cm的0~40 cm土壤容重减少0.15 g/cm3, 总空隙度增加5.5%, 水分渗透速率增加1.36 mm/min。

1.2 挖抗旱丰产坑和抗旱丰产沟

据试验, 抗旱丰产坑比一般田有机质增加54.3%~92.3%, 全氮增加80%~120%, 速效磷增加88%~177%。又据陕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调查, 坡度21°、坡长20 m地段, 丰产沟比对照田减少流失92.5%, 表土冲刷减少9.5%。

丰产坑和丰产沟一般在秋耕后封冻前进行, 亩施有机肥2500~3000 kg, 磷酸二铵10~15 kg。丰产坑按一定行距、穴距挖坑, 坑长短各35 cm, 深50 cm。先将表土层25 cm的熟土挖出, 放于坑外, 再将下层25 cm生土刨松, 施入肥料拌匀, 然后取第二坑的表土填入, 一般每亩挖900~1200个。丰产沟用犁按66 cm行距向左右各翻一犁, 将表土20 cm的熟土堆放沟旁, 施入肥料后, 将下层15 cm生土刨松, 使肥土混匀, 最后挖第二沟表土填沟。

1.3 中耕保墒

中耕改善土壤通气性, 促进根系发育, 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切断毛细管, 减少水分蒸发, 利于蓄雨水, 减少地面经流;消灭杂草, 降低水分消耗, 促进蓖麻根系深扎, 提高蓖麻抗旱能力。据试验, 灌浆期浅锄与不锄比较, 10天后0~10 cm土层地温提高1.3℃, 0~20 cm土壤含水量提高1.7%, 蓖麻百粒重增加2.13 g。

2 播种技术

一播全苗是旱作蓖麻丰产的基础, 因此, 掌握抗旱播种技术尤为重要。

2.1 抢墒覆膜播种

早春土壤解冻后, 为避免失墒, 可提早10~15天整平地面。播种前亩施有机肥200 kg, 并配合适量氮、磷、钾化肥作基肥, 覆膜保墒。适时打孔点种, 如果墒情差可先浇水, 每穴 (孔) 放种一二粒, 点种后覆膜。播后10~15天, 幼苗出土时破膜放苗。黄淮海区域一般3月底4月初播完。

2.2 提墒播种

播种时如果表墒差而底墒好, 可于播种前后进行镇压, 使土层紧实, 促底墒上移, 以利蓖麻出苗。

2.3 造墒播种

土壤干旱严重时, 可利用旱池贮水, 挑水点种。

2.4 借墒播种

在表层干土较厚而底墒好的情况下, 采用深开沟、浅覆土结合浸种的办法播种, 有利于一播全苗。

2.5 等雨播种

长期干旱又无水源的地方, 预先按行株开穴, 选用早熟品种雨后抢播。这样使小雨变中雨, 中雨变大雨, 确保一播全苗。

3 选用化学抗旱剂

目前, 在生产上应用的抗旱剂有如下几种:

3.1 保水剂

保水剂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和保水性, 能调节土壤墒情。

3.2 抗旱剂

其主要作用是减缓蒸腾, 改善植株内水分状况, 促进蓖麻穗分化, 增加叶绿素含量, 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 增强根系的活力, 防治早衰, 穗粒数增加, 粒重提高。

4 提高水分利用率

实现蓖麻旱作丰产除蓄水保墒措施外, 提高蓖麻对土壤水分利用率也是关键措施之一, 使蓖麻根系扎得深, 分布广, 活力高, 则水分利用率高。生产上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进根系发展:

4.1 选用抗旱良种

淄蓖麻7号、淄蓖麻6号、淄蓖麻5号、通蓖5号、晋蓖2号等品种抗旱性强, 根系入土深, 能有效地利用土壤深层水分, 遇旱失水少, 在干旱情况下能维持一定水平的光合作用。

4.2 增施肥料

以肥调水, 增施肥料, 培肥土壤, 是促进蓖麻根系发育、增强抗旱性、提高蓖麻产量的有效措施。旱作蓖麻主要靠自然降水生产, 施肥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 尽量早施, 有雨就追, 无雨不可勉强。旱作蓖麻施肥要深施埋严, 以充分发挥肥效。

4.3 合理密植

掌握株数适量, 种植方式合理, 原则是瘠薄地宜密, 肥沃地宜稀;高秆品种宜稀, 矮秆品种宜密。通常可按瘠薄地65 cm×65 cm或65 cm×85 cm、普通田块可按85 cm×100 cm、肥沃地块可按100 cm×135 cm或135 cm×135 cm种植。小粒品种亩用种量0.5 kg, 中粒品种0.7 kg。蓖麻分布要均匀, 以利单株发育, 根系发达, 提高土壤深层水分利用率。

5 病虫防治

整个生育期间要加强病虫防治。及时拔除初期染病病株, 清除病叶、病果。消除杂草,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坚持轮作换茬, 也是确保旱作蓖麻丰收的重要措施。

6 适时采收

蓖麻多分枝, 分层开花结果, 一个单株上的各级果穗成熟时期不一致。蓖麻果穗达到成熟收获的标志是果穗上有1/3的蒴果由黄绿色变成褐色或深褐色, 有刺果的果刺变硬, 蒴果缝隙有裂痕时即可采收。

旱作春播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篇8

本技术适用于北方半湿润偏旱区的大豆产区。

2. 品种选择

选择熟期适宜或比当地常用品种生育期稍长的、株型紧凑、结荚密、茎秆粗壮、抗旱、抗倒伏的高产优质品种, 种子做到3年更换一次。

3. 种子处理

每0.067 hm2用5%甲拌磷颗粒1.5~2.0 kg随肥料施入土壤中防治地下害虫。

4. 轮作与耕翻整地

合理轮作深耕蓄墒, 耕深20~25 cm, 做到除净根茬、无漏耕、无坷垃;结合整地措施, 一次性按量施入底肥。早春及时顶凌耙耱, 春旱时要镇压提墒;当耕层土壤解冻12 cm时, 及时进行整地;结合整地, 秋季未施肥的要按量施肥;遇雨及时覆膜保墒。

5. 播种

(1) 播期播期因品种成熟期而定, 一般晚熟品种4月下旬播种, 中熟品种5月上旬播种。在引进长生育期品种时, 应较当地传统播种期提前7~10 d播种。

(2) 播法与播量播种方法, 一般是覆膜穴播法, 即先整地铺膜, 选用幅宽为80 cm, 厚度为0.005~0.007 mm的强力超微膜。覆膜时不起垄, 平铺地面, 膜面宽60 cm, 膜间距40 cm, 膜上打孔种大豆2行, 穴距平均15 cm, 每穴播种2~3粒, 边点籽边堵膜孔。

(3) 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及水、肥条件而定。一般每0.067hm2保苗1.3万~1.5万株。

6. 田间管理

(1) 间苗、定苗在子叶展开至第1片复叶展开前, 进行人工间苗, 按计划密度1次定苗。

(2) 中耕除草地膜大豆中耕除草主要指膜间部分, 要求生育期内中耕除草3次。

(3) 病虫防治 (1) 防治蚜虫和红蜘蛛。每0.067 hm2用40%氧化乐果乳油0.1 kg, 兑水20 kg喷洒;或用5%来福灵乳油10~20m L, 兑水30~40 kg喷雾; (2) 防治食心虫。结荚盛期, 每0.067 hm2用2.5%功夫乳油10~20 m L, 兑水30 kg喷雾, 每次间隔7d左右; (3) 防治大豆灰斑病。大豆花荚期, 每0.067 hm2用40%多菌灵0.1 kg, 兑水30 kg喷雾。

7. 收获

旱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篇9

1 农艺性状好

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 叶色深绿, 长势壮。株高适中, 75 cm左右, 茎叶挺秀, 抗倒伏。根系发达, 抗旱节水性能好。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 穗码排列适中, 穗粒数32粒左右。白粒, 角质。

2 分蘖强, 成穗高

分蘖两极分化快, 成穗率较高。在旱地播种亩基本苗20万~22万株, 最高总茎数可达89万茎, 亩有效穗48万穗, 有效分蘖率达53.9%。扩浇地亩有效穗可达56万穗。

3 灌浆快, 落黄好

穗层较厚, 叶片功能期长, 有利光合作用。籽粒灌浆快, 成熟落黄好。

4 籽粒饱满, 商品性好

一般籽粒千粒重45 g左右。2005年测定混合样:容重796 g/L, 蛋白质 (干基) 含量13.64%, 湿面筋含量29.7%, 沉降值23.8 mL, 吸水率59.0%, 稳定时间2.0 min, 最大抗延阻力114E.U, 拉伸面积22 cm2。各项指标达到或略高于中筋小麦标准。加工后面白, 出粉率高, 商品性好, 适宜做面条、馒头和挂面等。

5 水旱兼用, 抗逆强, 适应性广

抗旱节水, 抗旱指数1.1685;秆矮抗倒, 丰产潜力大。2003年同时参加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水地和旱地鉴定试验, 水地平均亩产587.5 kg, 比对照京东8号增产27.9%;旱地平均亩产478.0 kg, 比对照增产30.6%;均居参试品系的第1位。在晋城市旱地和扩浇地种植亦表现突出。

6 高产稳产

2005年、2006年参加全国黄淮旱地区试, 两年平均亩产332.6 kg, 比对照平均增产10.5%, 两年均居第1位;2006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277.5 kg, 比对照增产7.5%, 居第1位。

2003年、2004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旱地区试, 平均亩产362.0 kg, 比对照平均增产12.8%, 两年均居第1位;2004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362.0 kg, 比对照增产7.5%, 居第1位。

在参加山西省中部旱地及国家黄淮旱地四年6个区组52个点次的区域试验中, 6组次均居第1位, 49个点次增产, 增产点率达94.2%, 稳产性和适应性表现非常突出。

7 栽培技术

7.1 适时播种

适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前应将种子精选, 去除秕、烂、病籽等, 用大而饱满的籽粒作种子。下种前要进行晒种, 以增强种子的通透性和酶的活性, 提高出苗率。最好能进行种子包衣。

7.2 合理密植

应根据播种时间、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及肥力水平确定。在适播期内, 一般亩留基本苗18万~22万株为宜, 亩播量10~12 kg, 薄地和晚播田块应酌情增加播量。

7.3 施足基肥

亩用量以12~16 kg纯N和10~12 kg P2O5为宜。增施底肥, 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3000 kg, 硝酸磷40 kg, 稳氮增磷, 氮磷比例以1.2∶1.0为宜。要结合深耕整地均匀撒施, 翻入土中。

7.4 根外喷肥

在抽穗期可用磷酸二氢钾500倍液喷施, 在扬花灌浆初期亩喷施1%~2%的尿素溶液75~100 kg, 可充分发挥高产潜力。

7.5 防止倒伏

对生长过旺或群体偏大的麦田, 起身期除控制肥水外, 在拔节前还应采取镇压、深中耕和化控等控制措施。

7.6 防治病虫

多雨年份, 生育中后期及时防治锈病、白粉病和蚜虫。

7.7 防止穗发芽

成熟后要及时收获。

8 适种区域

旱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篇10

关键词:一年四熟,旱作,栽培技术,武陵山区

武陵山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4个省市, 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 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很大, 扩大复种指数, 提高粮食单产, 仍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马铃薯、玉米均为该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 现将以马铃薯、玉米为主的一年四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模式及效益

马铃薯是武陵山区主要冬种作物, 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利用冬种马铃薯与春玉米套种、春玉米间作春大豆、马铃薯收获后移栽红薯模式, 不仅能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还能防止水、土、肥流失,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培肥地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能更好地利用土地、气候和人力资源, 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是一种经多年不断总结完善的高效种植模式。马铃薯鲜薯产量可达15.0~22.5 t/hm2, 玉米产量可达7.5~9.0 t/hm2, 加上大豆、红薯产值, 一般纯收入可达3.75万元/hm2以上。

2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1 马铃薯

一是合理选择品种。应选择鄂马铃薯5号等中晚熟品种, 且应选用脱毒种薯。二是重施底肥。施优质农家肥45 t/hm2、硫酸钾复合肥750 kg/hm2。三是适时播种。高山地区于11月上中旬, 二高山地区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低山地区于12月下旬播种。四是育芽带薯移栽。精选40~50 g重、纯度较高的健康薯块作种薯。选择向阳滤水、土质肥沃疏松又便于管理的土地作苗床, 苗床宽100 cm, 长度按需种量而定。播种时将种薯顶端朝上, 种薯间隔1 cm, 表面保持平整, 盖上1.5 cm的细土, 然后架低棚覆膜, 四周用土盖严, 开好排水沟。当薯芽长到1.5 cm顶端呈绿色时, 及时连同种薯挖起, 移栽到大田[1]。五是合理密植。宽窄行种植, 窄行40 cm, 错口栽2行马铃薯, 穴距17~20 cm, 栽3.15万~3.75万穴/hm2马铃薯, 宽行120 cm, 春季移栽2行玉米。六是看苗追肥。早施芽肥稳施蕾肥, 芽苗出土时, 追稀水粪15 t/hm2或尿素75~90 kg/hm2, 现蕾时看苗追肥。七是中耕培土。苗高7~10 cm时结合培土第1次中耕除草, 10~15 d后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及培土。八是病虫害防治。现蕾时重点防治晚疫病, 可用银法利1 125 m L/hm2或克露1.5 kg/hm2等药剂进行防治。若长势过旺, 可在晚疫病防治时喷施多效唑 (15%多效唑450 g/hm2对水600 kg) 抑制徒长, 减轻其对玉米的阴蔽。九是及时收获。当植株停止生长, 薯块成熟时及时进行收获。

2.2 玉米

一是合理选择品种。应选择鄂玉26、帮豪玉509等紧凑或半紧凑大穗型品种。二是适时播种育苗。3月上旬开始采用营养钵、营养块、塑料软盘育苗, 高海拔地区播期应相应推迟[2]。三是及时移栽。苗龄一般在25~30 d, 2叶1心开始移栽, 不超过3叶1心, 移栽时施足底肥, 配施锌肥30 kg/hm2, 在预留行栽2行玉米, 株距24 cm, 栽5.25万株/hm2左右。四是重施穗肥。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肥高峰期, 施尿素225~300 kg/hm2, 结合中耕培土, 争取大穗。五是及时收获。田间果穗苞叶有70%变黄时, 及时收获[3]。

2.3 大豆

一是选用配套品种。应选择六月黄、恩86-49、中豆32等中晚熟春大豆品种, 玉米播种或移栽时可同时播种大豆, 以同穴播种最佳。二是精细播种。为了保证一次全苗, 每穴播种精选大豆4~5粒, 并注意精细盖土。三是施足底肥。由于玉米大豆同穴种植, 在施足玉米底肥的基础上, 需增施三元素复合肥105~150 kg/hm2, 玉米追肥起到了给大豆追肥的作用, 不需再单独追肥[4]。四是及时定苗。一般每穴留苗2~3株, 如与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同穴种植, 则每穴留苗2株。五是适时收获。当籽粒归圆, 种子完全变硬, 出现该品种固有形状和色泽时, 及时收获。

2.4 红薯

一是选田剪藤。选用早薯地里的嫩壮藤栽插, 其组织幼嫩, 生长和结薯快, 剪藤前追施尿素90~120 kg/hm2, 促藤蔓长新叶, 发新枝, 每根藤只剪顶端5~6节, 以保证秋薯的顶苗栽插。二是施足底肥。施农家肥22.5 t/hm2或复合肥600 kg/hm2, 红薯需钾量一般较大, 切忌单施尿素, 后期看苗适时适量追肥。三是合理密植。秋薯栽插时气温高并常伴干旱, 宜在下午采用埋叶的方法扦插, 将5~6节长的薯苗, 覆土埋入3~4节, 只留2节带叶露出地表面, 栽插3.00万~3.75万株/hm2。四是适时收获。初霜前及时抢晴收获。

参考文献

[1]赵世欣.大同市旱作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 (21) :61-62.

[2]史庆民.旱作玉米高产播种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 :207.

[3]贾金荣.玉米旱作机理及抗旱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3) :117, 119.

上一篇:物理课堂教学反思下一篇:仪器设备英文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