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2024-05-19

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精选12篇)

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篇1

1 因地制宜选择品种

玉米品种的好坏是增收的关键, 选择生育期在126d左右, 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品种, 地膜覆盖栽培和育苗移栽品种应比裸种玉米生育期长10~15d, 品种以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具有广适性、穗大粒多、品质好的为佳。应遵循以下原则。

1.1 根据当地的光热资源选择适宜品种

光热资源是保证玉米正常成熟的前提条件, 所选玉米品种的生长期应与光热资源条件相符合。热量充足的地方尽量选择生长期较长的玉米品种, 地势平坦地区易选中晚熟品种。

1.2 根据前茬种植作物选种

前茬种植直接影响玉米的增产增收, 同一个品种不能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3~4a, 若前茬种植的是玉米, 无感染病害, 生长良好可考虑继续选种这一品种;若前茬种植的是大豆, 因土壤肥力较好, 可选择高产品种。

1.3 根据品种纯度和质量选种

高质量、高纯度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有利保证, 玉米种子纯度每下降1%玉米产量就会下降0.61%, 纯度为98%, 种子大小一致, 籽粒饱满, 无霉变、病粒、秕粒, 色泽鲜艳的是上选。

2 精选种子处理

选出净度好、籽粒饱满的种子, 晴天晒种2~3d, 以提高种子的萌发能力, 播种后出苗早、出苗率高, 提高幼苗的整齐度。提倡种子包衣, 包衣的种子播种后具有抗病、抗虫以及促进种子生根发芽的能力, 但包衣不宜过早进行, 会降低药效, 播种前1~2d进行效果最好。要针对当地病虫害对症用药。没有包衣的种子, 要用新高脂膜拌种, 可提高种子发芽率。

3 精细整地, 及时镇压保墒

土壤墒情是影响种子出苗质量的关键, 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秋整地, 确保整地质量, 整地后的土壤要平整、松软、细碎, 可提高保水保肥性能, 春整地时, 要进行灭茬, 深松起垄, 并及时镇压保墒, 确保播种深浅一致, 出苗整齐。

4 适时早播, 提高播种质量

玉米喜温喜光, 适时早播可以充分利用早春的光热资源, 利于玉米子粒充分灌浆成熟, 增加粒重, 当10cm土壤地温稳定在10~12℃时, 种子发芽较快而且整齐, 为玉米适宜播种期。播种质量在高产栽培中尤为重要, “人误地一时, 地误人一年”, 一旦播种质量不高就会造成缺苗断垄, 玉米属于“独杆, 单穗”作物, 不能通过分蘖来调节穗数, 缺苗就意味着缺产, 缺苗很难实现玉米高产, 因此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齐、苗壮的主要措施。播种时要做到3个一致:株行距一致, 开沟深浅一致, 覆土厚度一致。

5 合理密植, 充分发挥群体优势

密植栽培可提高玉米产量, 播种时应根据玉米品种特性、栽培条件、栽培方式等确定适宜播种密度, 可采用扩大行距或扩大株距加大种植密度, 公顷收获株数必保5.8万株。注意补水增墒, 密植使群体需水量加大, 播种时要坐足水。

6 适施种肥, 增强植株抵抗能力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 高肥力是玉米获得高产的基础, 种肥包括少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适施种肥可以促进幼苗生长, 提高玉米苗期抵抗低温、病害、干旱的能力, 但要注意控制用量, 调整好氮磷钾的比例, 结合整地施肥时要将种肥隔离, 以免烧苗。配合喷施新高脂膜可提高肥料有效利用率。

7 加强田间管理, 确保增产增收

根据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及各生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 实施分阶段管理, 满足玉米生育需求, 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7.1 及时间苗、定苗

玉米3~4叶时及时人工间苗、去蘖, 去掉小、病、弱苗, 以减少养分消耗, 将群体长势差别降到最低, 确保收获密度和提高群体整齐度, 5叶时定苗。

7.2 拔除空株、病弱株, 减少资源消耗

及时拔除病弱株, 授粉后拔除空株, 减少不必要的水、肥消耗和竞争, 提高群体产量。

7.3 加强中耕除草, 及时铲趟

出苗后马上进行垄沟深松或趟犁。苗期应中耕2次, 定苗前后浅中耕防“芽涝”, 拔节期前后深中耕, 疏松土壤, 促进根系发育。杂草耗肥、耗水、争光, 对玉米苗期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采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是最方便、省力、有效的方法, 要严格选择除草剂种类, 准确控制用量。

7.4 加强水肥管理

在水分管理上, 做到旱能灌, 涝能排。在施肥方面, 要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将有机肥和化肥科学结合, 底肥很重要, 底肥施用标准以常年常用量的130%为前提, 苗肥要早施、穗肥要重施, 粒肥要补施。

7.5 加强病虫害防治, 减少病虫造成的损失

玉米苗期病虫害主要有玉米纹枯病、粗缩病、大小斑病、玉米螟、地老虎、粘虫、蚜虫等。加强防治可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种子包衣或增施钾肥。

8 适期收获

玉米收获过早会导致生育期不足而减产, 一般减产10%左右, 当植株茎叶变黄, 果穗苞叶变枯松散、籽粒变硬, 玉米才完全成熟, 此时玉米子粒比较均匀、饱满充实, 产量高, 品质好, 应及时采收。

9 人工辅助授粉

高产地块群体较大、抽丝偏晚的植株、弱株较多的地块, 可适当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增加穗粒数, 减少秃顶、缺粒现象, 有效地提高结实率。

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篇2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到2500万公顷左右,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玉米地区以及西南、西北的一部分地区,玉米产量1.52吨,处于世界第二位。安徽省政府2008年提出了玉米振兴计划,目标到2020年玉米年达650万吨,其主要措施只能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总产。

杂交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涉及范围很广,针对我县现状主要是以下5项技术:使用高产专用型玉米杂交品种,扩大耐密型品种比例;推广覆盖栽培、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推广合理密植技术,因地因品种制宜提高种植密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有机肥,科学使用有机肥;推广玉米病虫害草害防治技术。

一、品种类型及选用技术

1、玉米品种分地方和杂交品种两大类。作为异花授粉作物,其杂交一代具有显著的杂交优势,因此推广杂交玉米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有效途径。生产上目前推广单交种为主。

2、按籽粒形态和结构可分为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不

同的粒型品种具有不同的品质特性、生育特性、丰产性和适应性。

3、按生育期长短可分早熟种、中熟种、晚熟种。

早熟种:生育期70-100天,叶片数为18-20片,果穗短锥形,千粒重150-250克,一般产量较低。

中熟种:生育期100-120天,叶片数18-20片,果穗大小中等,千粒重200-300克,适应地区较广,产量中等。

晚熟种:生育期120-150天,叶片数20片以上,果穗较大,千

粒重较高,增产潜力大,适宜于春播。

4、按株型特点可分为叶片平展型、叶片上举型、平展和上举

结合型。不同的株型其高产栽培技术要求不同,一般要选择耐密型高产品种。

高产栽培首先要科学选用高产专用型玉米杂交品种,扩大耐密型品种比例。

二、覆盖栽培及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1、覆盖栽培主要采取地膜覆盖栽培。它具有保温、保水、保

肥、防杂草等显著特点,从而提早播期、防旱防杂草危害,提高产量。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较厚、质地较好、肥力较高的土壤;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种肥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播种期可比露地栽培提早7-15天;覆膜前喷洒除草剂,盖膜要拉紧铺平,紧贴地面;出苗时及时放苗出膜,用湿土封好膜口;追肥重点是穗肥。

2、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玉米间作套种的模式主要春玉米套种秋大豆,禾本科作物与非禾本科作物套种有利于控制有害生物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光照的合理、高效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三、合理密植及种植方式

1、合理密植

推广耐密型杂交玉米品种,提高单位面积群体密度是杂交玉米夺取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株型紧凑品种可以提高种植密度,亩株可以达4500株以上,耐密型品种及株型紧凑亩株可以达到5000-6000株;土壤肥、土层深厚、光照条件好可以适当密植,反之适当减低密度。

2、合理种植方式

根据我们本土的种植方式适宜采取等行距双株留苗,一般行距60-75厘米,株距35-60厘米,每穴留双苗,苗距6-10厘米,相邻行株呈错位形,行间适宜间作豆科类作物。

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

1、测土配方施肥

以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使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供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肥料。

2、玉米需肥规律

玉米对氮素的需要量最多,吸收磷较氮和钾少。一般生产100公斤籽粒,需氮2.2-4.2公斤;磷0.5-1.5公斤;钾1.5-4.0公斤,三要素的比例为3:1:2。

3、施肥技术

基肥占总施用肥量50%左右,以有机肥为主,磷肥100%与有

机肥堆袄后作基肥施用。

苗肥,一般在幼苗4-5叶期结合定苗、中耕施用,应早施、轻施、偏施。基肥充足、土壤较肥、幼苗生长好的可不施或少施。壮杆肥,一般在基部节间开始伸长时追肥,约占总量的20-30%。穗肥,一般应重施。此时玉米大喇叭口期,距出穗前10天左右,是决定雌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施肥量约占总追肥量的60%左右,并以速效肥为宜。

粒肥,施肥量约占总量的10%左右,注意轻施、巧施。穗肥不足,发生脱肥,粒肥可适当多施;反之,则少施或不施。

五、病虫害防治

玉米高产关键技术要点 篇3

摘要: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养殖业对于饲料的需求逐年加大,受市场的调节,所以对于玉米的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耕地面积有限,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还要从种植技术、加强管理等方面着手,才能突破土地面积的瓶颈,达到高产多收的目标,本文主要针对玉米种植过程的一些关键性技术进行分析,以供种植者在生产实践中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技术;种子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10

1品种选择

任何一种作物,具备良好性状的种子都是高产丰产的关键,所以对于玉米的品种选择一定要认真慎重。在种植前要对土壤情况、气候类型、管理程度及当地的种植习惯等做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再决定选取什么样的品种。在选种时一定要本着适种的原则,市场上的种子五花八门,很可能让农民挑花眼,所以在选种时要避免这种情况,只选对的不选贵的,要具备高产、抗性好、生长期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要被商家的夸大宣传搞昏头而选择了不适合的种子。选种时要全面综合热量条件、生产水平、前茬作物、病害发生情况、种子品相及当地的降水和积温等情况,优选对比进行良种选择。

2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播前必备的一个环节,处理过的种子对于保证出苗率、壮苗、苗齐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选种,把买回的种子进行精选,去掉一些伤、半、瘪、病等籽粒,保留品相好、大小基本一致的种子,然后进行晒种,一般在播前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把种子摊在阳光下进行晒种,一是增强种子活性,二是利用阳光起到杀菌的作用。晒过种子,播后会增强吸水性,能早发芽,且出苗齐、出苗率高,而且比不晒的种子幼苗要粗壮一些。最后在播前要进行浸种和拌种,浸种就是用清水对种子进行浸泡,补足种子发芽所需水分,促进出芽,拌种就是用一些化学药剂及肥料对种子进行处理,起到防病和增加养分的作用,确保苗期健康生长。

3选地,整地

玉米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多数土壤条件都能生长,但良好的土壤条件是高产的必备条件,一般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的地块是玉米高产的首选。选好地块后,先要进行整地,对地块进行处理,可以春季或秋季进行,进行深耕,目的是使土质松软,便于耕种及玉米生长,在翻耕时可以根据土壤条件适当补充农家肥或复合肥。

4适时播种

玉米播种一定要掌握好时间,不能过晚也不能过早,过晚则玉米贪青,对于灌浆上粒有直接影响,如果过早,则地温过低,容易使种子害病,影响出苗和苗期生长。东北地区一般在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上旬为适种期,这时间土壤5~10厘米深度地温基本能稳定通过10℃~12℃,是比较适合播种的条件。当然,不同的品种的播种时间也有所差别,要综合来定,一般要参考土壤温度情况、水分和透气性情况、生长期、光照及品种抗性等条件,确定适合的播期。

5合理密植

玉米的产量是单株产量与单位面积株数决定的,这两个条件相互影响,决定了玉米的高产与否,单位面积株数如果多,从理论上讲总体产量会增加,但过多株数会导致单株产量下降,这二者之间有个平衡值,所以在播种时,要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密度。对于早熟品种,发育期较短,株型清秀,植株较矮,种植密度可适当偏大一些,直播种植每亩可达4000株左右。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可适当大些,每亩可在4000~4500株。现在由于采用机械播种,对于株数可以做到精准控制,能充分利用地块,有的地块可能还要密一些。

6科学施肥

玉米使用基肥的方法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尤以条施效果较好,能使肥料靠近根系而易于吸收。配方施肥,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植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肥量和不同的配比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一般苗期不施肥,可看苗期长势灵活掌握,补充少量氮肥,全施攻穗肥,亩肥尿素25公斤,钾肥5公斤,巧施粒肥,亩施尿素5公斤。

7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苗的管理,在播种后一周左右,要做好巡田,定期进行查种、查芽,对于坏种、坏芽情况进行补救,及时进行催芽补种工作,确保株数。在幼苗3叶期间进行间苗,当幼苗长到4叶以上时,进行定苗,近些年,由于机械化的普及,在播种上采用机播,基本能做到精量播种,确保株距和行距的控制,同时在播种量下也能做到基本一穴一粒,所以基本上省去了间苗定苗的工作,但在巡田时也要注意一些弱苗病苗的情况,及时去除并进行补种或移苗工作,确保苗齐苗壮。

当幼苗长到2~3叶时,要进行一次深趟,这样一方面起到疏松土壤,培加透气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消灭一部分杂草,传统种植方法要进行三铲三趟,现在采用机械耕作加上化学除草剂的应用,田间杂草基本在苗期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多数地区都省去了铲地的这道程序,但仍保留二趟的作业,主要是为了保持土壤松软的目的。

8防治病虫害

玉米植株高大,叶展较宽,所以植株体内水分较多,而且玉米茎秆中含有一定的糖分,所以是一种易染病虫害的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相对严重,而且种类很多。主要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大斑病、纹枯病、霜霉病等,由于玉米种植多是连片进行,特别东北地区,做为商品粮的主产区,玉米种植连片往往都是数十里全部都是,一旦发生病虫害就是大面积发生。所以对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苗头,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选用抗病性较强或感病轻的品种,实行轮作换茬,增施钾肥等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消灭玉米植株残体,杀灭越冬幼虫、拔除枯心苗等可减少虫害。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确保植株健康生长,为高产丰收创造条件。

豫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篇4

夏玉米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播种, 最迟争取在6月中旬播种结束, 若用作春播, 播期以4月20~30日最好。该品种根系发达, 适应性强,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玉米植株高大, 根系粗壮、分枝较多, 易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 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能力较好的田块地, 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夏播为了争时早播, 多采用铁茬播种, 若复播或春播, 要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 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畦播种。

高质量播种。播种时尽量做到同一块田地所用种子大小一致, 播种的株行距一致, 开沟深浅、盖土厚度一致, 土壤墒情一致, 力争实现苗齐、苗匀、苗壮, 为高产奠定好基础。种植方式高产田块宜采用宽窄行种植, 宽行90~100cm, 窄行40~50cm, 株距20~22cm, 以利于通风透气, 利用边行优势, 中产田块宜采用等行种植行距60~70cm, 株距25~30cm。

2 及时查苗补栽、适时定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 当缺苗不很严重时, 提倡留双苗的方法补缺, 缺苗严重的情况下提倡以移苗补栽的方法为好。应在3叶前完成, 补苗后浇足水1~2次, 保栽保活, 减少缓苗时间, 由于夏季温度高, 发苗快, 苗期一定要重视, 只有保证足够的基本苗而且苗匀、苗壮、生长整齐一致, 才能为夺取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玉米定苗不宜过早, 过早不利于选留壮苗, 不能提高苗期整齐度。其原因在:一是目前推广的玉米杂交种, 纯度一般在90%左右, 玉米3~5叶期生长缓慢, 若此期定苗, 难以淘汰自交苗或杂株;二是苗期病虫危害多发生在五叶期左右, 如在五叶期定苗, 难以确保密度;三是玉米至6~7叶期生长迅速, 两极分化加快, 壮苗和弱苗已分明。因此采取3叶间苗、6~7叶定苗较适宜。另外选择此期定苗, 田间除草、灭茬和施苗肥多已完成, 机械损伤植株的现象已基本结束, 保证了种植密度。因此当苗生长到3叶期, 应及时疏苗间苗, 6~7叶期再定苗。此时一些病株已经能表现出来, 要去次留优, 要特别注意感染玉米粗缩病的植株 (叶色深绿, 茎秆矮粗, 根部节间短) 。

合理密植。试验表伟科702种植密度范围在4000~5000株/667㎡为佳。干旱地区可用上限密度, 薄地适当稀植或采用下限密度, 平原肥地, 水源充足的地区可用中上限密度。

3 施好基肥与种肥, 重视大喇叭口期的施肥、浇水, 实现穗大粒多

基肥和种肥。施基肥可培肥地力,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 及时供应苗期养份, 促进根系发育, 并可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一般土杂有机肥占总肥量50~60%, 用量1000~3000kg/667m2, 配合一次性基施磷、钾肥和少量速效氮肥, 以促苗快长。有机肥充足时撒施均匀并深翻耕入土、数量较少时以条施或穴施较好。种肥宜用优质农家肥配以速效氮肥, 施用时切勿与种子接触, 与防烧种。

中后期追肥。定苗以后每667m2追施尿素10kg, 作攻苗肥, 并结合中耕培土、兼顾除草;在大喇叭口期要重施攻穗肥, 该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 也是生长速度较快时期, 同时也是玉米需肥的临界期, 该期施肥量要占玉米一生总N肥施用量的60%以上, 施肥后及时浇水, 确保玉米健壮生长。

大喇叭口期也是玉米螟防治关键时期, 要在苗期防治地老虎、粘虫等虫害的基础上, 再次采取毒土丢芯, 用50%可溶性巴丹粉与细小粘土或细沙制成毒土, 撒入喇叭口内防治, 或喷撒40%的乐果乳油等措施防治玉米害虫, 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防治, 对于灌浆期的玉米螟为害, 可用杀虫粉涂封果穗顶部, 治虫效果良好。

4 积极搞好化控, 促稳健生长, 确保丰产丰收

适时适量喷施化控药剂, 不但能增加产量, 提高品质, 而且能有效防止后期倒伏, 增加玉米茎秆粗度, 该品种生长势强, 耐密植, 为了进一步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在玉米植株10~14片叶展开时 (小喇叭口期) , 喷施玉黄金、玉米缩节短, 按说明书用量喷施, 可降低株高10~20cm, 增产10%左右, 是一项投资少, 效益高的增产措施, 应大力提倡并积极推广喷施化控药剂, 确保丰产丰收。

5 重视和加强中后期管理

中后期管理是指抽雄、开花、雌穗吐丝至玉米成熟阶段的田间管理, 该期是形成玉米籽粒产量的关键时期。要以保根、保叶、促进灌浆、增加粒重为中心。管理上应补施攻粒肥, 攻粒肥一般在吐丝期施用, 一般每667m2追施尿素10kg左右, 穴施植株根旁, 或用磷酸二氢钾100~150g加尿素0.5kg兑水25kg叶面喷施, 以增加粒重, 防止早衰, 维持较旺盛的根系活力和较大的绿叶面积。该期施肥可以延长灌浆时间, 增大籽粒体积, 扩大库容, 保证籽粒饱满, 粒重增加, 从而提高产量。实践表明该期如能及时适量供应N、P肥, 就能延长叶片功能期, 稳定绿叶面积, 维持叶片及根系的生理活动, 促进灌浆, 使籽粒大而饱满。

及时去雄和人工辅助授粉, 在玉米刚刚抽雄时, 隔行去雄, 可增产5~8%以上。在玉米盛花期如遇大风、连续2d天以上阴天或雨水多及高温情况下, 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确保受粉良好, 只有授粉良好, 才能实现高产稳产。

6 适时收获

高产甜玉米栽培技术 篇5

近年来,我县甜玉米推广种植面积比较大,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种植甜玉米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育苗

1、选择优良品种:选用适应性强、抗病、优质、高产且商品价值高的品种。目前,甜玉米的品种也比较多。在种植时,要因地制宜,选用适宜于本地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切不可盲目听信宣传广告。如鸡街、兴街、新马街、莲花塘及柏林的部份地区属低热河谷区,选择品种时,应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适宜的品种有:石糯一号、甜糯888、华珍、峰蜜、好滋味、美味花超等在本地都是表现很好的杂交种。

2、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在我县,甜玉米的栽培以冬春栽培效益最好,如鸡街、兴街、新马街、莲花塘及柏林的部份地区属低热河谷区,可选择在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上旬播种;冷凉地区如西洒、蚌谷、董马、法斗等地,可选择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播种。总之,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有效避免低温、霜冻对生长发育的严重影响,要确保培育壮苗。

3、育苗方式为减少成本投入,有效避免低温、霜冻对苗期的影响,确保移栽后的大田苗全、苗壮,获得丰产,生产上应采用塑料小拱棚育苗移栽的方式。常用的方法有穴盘育苗、纸袋育苗、营养块育苗、苗床点播育苗等。

4、播种:我县种植甜玉米主要是在市场上出售鲜嫩果穗,这与种植普通玉米完全不同,同时,甜玉米采收后不能久放。因此,种植甜玉米要根据市场的需要量进行分期播种,并且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以提高经济效益。种植一亩大田,用种量约0.8~1.2公斤。播种前应晒种2~3小时,可催芽点播,也可直播干籽,但包衣种子应直播干籽。由于甜玉米(特别是超甜玉米)种子一般籽粒较瘪、粒小,发芽、拱土,出苗比普通玉米种子困难,因此播种时宜浅播浅盖,盖严为止,确保苗齐苗壮。

5、苗期管理播种后浇足出苗水,翻盖小拱棚,出苗后保持土壤湿润,苗龄20~25天,3叶1心前移栽,移栽前7天,应通风炼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二、大田移栽

1、选地、整地、施基肥。选择有排灌条件,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为宜。一般要求采取隔离种植:为保证甜玉米的食用品质,在选地种植时,要与其它普通玉米品种严格隔离,目的是为了防止互相串粉而影响品质。隔离方法生产上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以空间隔离为好。

(1)空间隔离:要求在种植甜玉米区外围300~400米范围内不栽种其它玉米品种。

(2)时间隔离:若不能进行空间隔离,则应采取时间隔离(错开播种期)的方法来避免与其它品种的花期相遇,2个不同品种的播种期间隔时间一般为20~25天。如大面积成片种植甜玉米,可适当降低隔离标准。总之,以不使两类玉米花粉相遇为原则。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或普钙30~40公斤作基肥,可撒施也可条沟施用。田块要求深耕细耙,整地精细,土细墒平,沟直沟通,以创造一个深、松、细、匀、肥、湿的土壤环境,为甜玉米获得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2、种植规格和方法:种植规格因品种、地力而定。早熟植株紧凑、矮的品种可密植,如石糯一号、美味花超等品种,一般为1.2~1.3米开墒双行种植,株距为25~30厘米,亩种植3700~4100株;中晚熟,植株高的品种可稀植,如甜糯888、峰蜜、好滋味、改良花超26等品种,一般为1.3~1.4米开墒双行种植,株距为25~30厘米,亩种植3400~3800株。

3、移栽:移栽可打塘或开定植沟移栽,采用地膜覆盖定向栽培,膜幅以1.2米~1.5米宽为宜,移栽后浇足定根水,确保成活率。

三、大田管理

1、移栽后的管理:幼苗移栽后应及时查苗补缺,保持土壤湿润,防止低温冻害。苗期水分管理以人浇为好,以便提高地温,利于幼苗生长。移栽成活后,幼苗长至顶膜前,选择晴天的上午或傍晚,用刀片在幼苗正上方划十字小口通风透气炼苗,以防高温烧苗。安全渡过霜冻期后,应及时将幼苗从膜内拉出。

2、肥水管理: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生育期追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轻施苗肥”、“ 重施孕穗肥”和“稳施催穗肥”。“轻施苗肥”就是在甜玉米定植成活后,结合中耕灌水施苗肥,苗肥切忌过量、过浓,提昌轻施、薄施。每亩施尿素5~10公斤,硫酸钾2~3公斤,普钙20~25公斤或者尿素5公斤,复合肥20公斤兑水浇。“重施孕穗肥”就是在大喇叭口期,亩用尿素15~2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普钙30~40公斤或者尿素15公斤,复合肥25~30公斤充分混匀后塘施或开沟条施,也可兑水浇施。“稳施

催穗肥”就是在果穗出现时,亩用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5公斤,普钙30公斤或者尿素10公斤,复合肥20~25公斤充分混匀后距植株约10厘米穴施。水的管理应保持田间土壤湿润,避免过干过湿。灌水时切忌淹墒,要速灌速排,以灌浅沟水为佳。

3、中耕除草:在甜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应结合浇水施肥,中耕除草1~2次,提土培根以防倒伏,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应遵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防治。采用化学防治时,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一)病害 甜玉米的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和锈病。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合理密植;③加强田间管理;④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肥料。(2)药剂防治:①大斑病和小斑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1500倍,60%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连喷2~3次。②锈病:在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粉锈清500~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二)虫害 甜玉米的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虫、地老虎、根蛆、蚜虫等。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水旱轮作;②中耕除草,清洁田园。(2)药剂防治①地老虎和根蛆在发生期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2000~3000倍液等灌根防治;②玉米螟虫在大喇叭口期和初穗期用BT乳剂500~1000倍液、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③蚜虫:用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防治,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5%卡死克4000倍液等,任选一种,每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即可。

玉米种植促高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 篇6

关键词:玉米;高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50-1

1 抓好播种环节

1.1 精选种子

好的种子对出苗至关重要,好种芽势强,出芽率高,营养充足,长出的幼苗健壮,为以后的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所以在播种前要进行选种,选择品相好,籽粒均匀饱满,色泽纯正,剔除一些坏、伤、烂、霉、秕小的种子。

1.2 种子处理

播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可增强发芽势、提高发芽率、减少病害、抵抗虫害,起到壮苗作用。

1.2.1 晒种 选阳光充足的天气,把种子摊在阳光能直射到的地方,晒两三天,并不时的翻动,使种子受光均匀。

1.2.2 浸种 浸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冷浸一种是温汤。冷浸时间为一昼夜,用冷水把种子浸泡在桶中;温汤是用55℃~58℃的水浸泡半天到一天,浸过的种子能很快发芽,但浸过的种子要当天播种,不要过夜。土壤干旱又无灌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浸种。

1.2.3 拌种 可用农药拌种,也可用营养素来拌种,主要目的就是防病虫害和增加营养,以促进出苗后的健康生长。经过包衣,种子就不用浸种,也不用拌种了。

1.3 足墒适时早播

适时早播对于玉米的生长十分有利,利于苗期的生长,促早熟,利于收获,但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温来决定播种时间。一般墒情适合,温度连续在15℃以上几天,便可以播种了,北方地区一般在每年4月末,五一前后就气候可以达到播种的需要。播种方式可根据当地的情况或采用条播,或采用挖穴点播,现在多用机械采取单粒播种方式,机械单粒播种省时省力、效率高、效果好,还省去了开苗定苗的工序,但机播对种子要求要高些,必须经过精心选种,否则种子不均匀或是芽率达不到,就可能出现断苗缺苗的情况发生。播种时要求深浅一致,播深5厘米左右,株距要均匀,覆土要严,确保一播得全苗。

1.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现在玉米种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要求地力条件要好,肥水充足,品种上要选择密植品种,可采用大垄密植,或是双行密植的种植方式,株距和株数都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决定。

2 科学施肥技术

玉米对肥料的需求是很大的,只有充足的营养肥料才能满足玉米高产的需要。主要是氮磷钾肥料的供应,追肥时要坚决避免“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在实际的玉米种植过程中,很多地方的种植户都习惯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这种方式省心省力,但这种方式不能按阶段满足玉米对肥料的需求。所以最佳施肥方式还是依据不同阶段需肥情况采用分次追施的方式。

2.1 攻秆肥

在播种后25天左右,苗高一尺时,追施攻秆肥又叫拔节肥,能够促使中上部叶片增大,延长下部叶片的光合时期。这次追肥占总追肥量的20%~30%,可亩追适合各区的玉米专用BB肥35~45公斤。也可亩追尿素15~20公斤(碳铵30~40公斤),过磷酸钙25~35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硫酸锌3公斤。宽窄行播种的田块,追肥要追在窄行中间,追近不追远。2.2 攻穗肥

一般播完种一个半月以后,这时植株会长到一米二左右,这时要追施攻穗肥,此时期是玉米生长最快的时期,需肥量最大,充足的肥料能保证果穗大小秋籽粒的多少以及饱满成度,这次追肥占总追肥量的50%~60%,最好选用碳铵或尿素。亩追碳铵65~80公斤或尿素25~30公斤,追在宽行中间,追远不追近。

2.3 攻粒肥

播种后两个月,玉米开如抽丝,这时要追施攻粒肥,追肥占总量的10%~20%。亩追尿素6~8公斤,这对预防玉米后期脱肥有很好的作用。

3 科学灌溉技术

3.1 节水灌溉

我国是缺水国家,农业灌溉需求很大,特别是一些少雨干旱的地区,科学的灌溉十分必要,实施节水灌溉,科学灌溉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节水灌溉有以下几种方式。

3.1.1 沟灌和隔沟灌 玉米种植行距较宽,采用沟灌非常方便。还可采用隔沟灌的方式,只在玉米宽行开沟灌水,既省工又省水。

3.1.2 管道输水灌溉 可采用地下铺设硬塑管的方式,在管的终端安装阀门,用时打开,地上部分接上软管,软管延伸到田中,边灌边收,既省水,效果还好。

3.1.3 喷灌和滴灌 喷灌和滴灌是最佳的节水灌溉方式,益处颇多,但投入相对较大,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才能实施。

3.2 灌溉时期

3.2.1 拔节水 玉米拔节了,这时植株生长很快,雌雄分化时期,对水的需求很大。如果墒情不足,土地缺水,必须补充水分,但这时以补小水为主,不能灌太多。

3.2.2 大喇叭口水 这个时候,如果干旱会导致小花退化,造成雌雄花开花错期,导致后花期不育,玉米不结实,所以这时期如果缺水应及时补足。

3.2.3 抽穗开花水 玉米抽穗时期,这时叶子都已长成,表面积很大,温度高时蒸腾很快,所以水分蒸发大,这时是玉米需水最大的时期,也是对水分最敏感的时候,要保证充足水分,及时灌足,不能等叶片萎蔫再灌,那便会大大减产。

3.2.4 灌浆水 籽粒灌浆时,种子要成熟,对水的需要仍然很大。这时候,田间含水最好保持在70%以上,低于这个值就要灌水了。但也不能灌太多,要表土疏松,土下湿润最好,如果遇到涝时,必须及时把水排掉。

作者简介:孙清山,男,农安县高家店农业技术推广站中级农艺师。

网络出版时间:2013-12-17 16:27:00

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篇7

得荣县属于农业县, 幅员面积2 916km2, 耕地仅有5.66万亩,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金沙江畔, 即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最南缘, 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 气候垂直分布明显, 构成我县降雨奇缺、光照充足、幅射强烈的气候特点, 年均日照数2 000小时, 年辐射量123.3千卡/cm2, 年平均气温14.6~16.5℃, 且雨季集中在7~9月份, 年降雨量308.8mm, 年蒸发量2 421.1mm, 属于较干旱的半荒漠气候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通过采取组建高产创建活动、整合利用资源、科学规划、树立高产创建标牌、宣传培训与物资补贴并举等5项保障措施, 推广优良品种、种子包衣、精量播种、密植栽培、配方施肥、科学促控、耕作机械化等7项关键技术, 抓好玉米高产示范攻关, 实施“五个统一”, 即方案统一制定、技术统一培训、良种统一供应、肥水统一管理、病虫害统一防治, 实现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485.5kg、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16.6kg、百亩核心区攻关田586.5kg的好成绩, 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关键技术措施

万亩示范区主要落实玉米增产技术, 即增加种植密度, 改种耐密耐旱型高产品种, 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 集成作物高产栽培新技术。

1. 选用耐密良种

良种是高产的关键, 而要实现玉米高产, 品种选择很重要。因此, 在玉米高产示范中, 要选用紧凑型或半紧凑型、耐密、耐旱和抗倒伏的中大穗型中熟玉米杂交良种, 如中单18号、冀承单3号、阿单9号、10号等具有较大增产潜力和气候适应性的玉米优良品种。

2. 精细整地, 抢时早播

麦收后及时整地, 耕深在20cm以上, 做到地面无坷垃, 不板结, 上虚下实, 墒情良好, 确保示范区玉米播种工作6月5日前结束。播前进行晒种, 种子包衣, 用适乐时或硫酸锌拌种, 播深4~5cm。

3. 地膜覆盖种植

首先要选用质量好、韧性好的超微膜。盖膜前, 在移栽玉米苗时, 将土壤整细耙平, 然后盖膜;盖膜后, 在玉米苗出土处打一小孔, 把小苗引出, 在小苗处盖上一把细泥, 最后将地膜四周用泥土盖严, 以保持“孔小、膜平、严实”。这样就使玉米前期土温比外界高2~4℃, 玉米苗子普遍长势快, 不受旱, 生长旺, 为玉米高产打好基础。

4. 合理密植, 优化群体结构

玉米产量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组成。因此, 在万亩示范区实行大播量, 亩播3.5~5.0kg, 在原来种植密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300~800株/亩, 亩留苗4500~4 800株。改过去一次间苗为多次间苗, 由去小苗留大苗改为除小苗、去大苗、留壮苗。改过去等行距种植为40cm×80cm宽窄行种植, 优化群体结构, 打好丰产基础。

5. 科学施肥

肥料是高产的物质保证, 是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因此, 要使玉米高产, 必须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 改进施肥方法和手段。亩施腐熟有机肥1 000kg、纯氮26kg、五氧化二磷8kg、氯化钾16kg、硫酸锌1kg。有机肥、磷钾肥和锌肥作底肥, 5%氮肥作种肥, 余下氮肥作追肥。氮肥追施采取前轻、中重、后补的方法。按叶龄追肥, 播后25天, 叶龄30%, 追施肥占总氮量的35%;播后40天, 叶龄达60% (大喇叭口期) , 追施总氮量的60%, 追施深度以10cm左右为宜。

6. 加强田间管理

播前结合整地, 每亩施甲拌·辛粉粒剂900g, 防治小地老虎地下害虫。一是早动手, 做到3叶间苗, 5叶定苗, 6~9叶深中耕, 10片叶水肥攻。二是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防治目的, 主要防治田间杂草、玉米蚜虫玉米螟等虫害, 以及大小斑病、青枯病、茎腐病等病害。三是防倒伏, 重点抓好苗期控水蹲苗。综合防治病虫害, 面积要达到100%, 化学除草面积占90%以上。

7. 适时收获

玉米苞叶由黄变干枯, 灌浆乳线消失, 玉米籽粒基部挤不出水分时即可适时收获。

三、主要经验与启示

1. 领导重视为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县、乡、村各级领导从宣传、组织、发动到参与管理、服务, 形成“领导亲自抓、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做”的局面, 给农民传递了极为有效的信息, 让农民感受到了国家扶持重点、投资趋向, 农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农业部门大力宣传、培训, 让农民了解到技术的应用前景, 上下齐动, 从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 优质服务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

县农牧局和科技局成立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服务小组, 负责示范区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服务, 减少了生产中的诸多困难, 能够按照规范生产, 环环紧扣, 实现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小组通过各种形式将高产创建技术落到实处:一是制定培训技术方案, 将创建活动整体技术措施编印成册, 分发到示范区每一户农民手中;二是广泛开展培训, 采取召开培训会、座谈会、广播会等多种方式, 对示范区进行拉网式培训;三是适时指导, 在玉米各个生长关键时期和增产环节, 农技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村组、田间地头指导生产, 搞好技术服务, 提高示范区农户技术应用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3. 目标管理, 明确责任

根据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和不同时期工作, 由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并将具体任务分配到人, 县、乡、村三级层层签定目标, 明确责任, 落实到人。

4. 整合资源, 协同作战

县农牧业和科技局以良种补贴项目和科技入户工程为依托, 整合技术、物质、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资源, 抽调农技骨干强化指导, 组织优质的农资促进增产增收, 倾斜尽可能多的项目资金, 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效果。同时要协调农财、农业开发、水利、农机等单位的力量, 采取多部门联合作业, 集高产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农业水利节本增效排灌技术开发、机械化耕作等技术于一体。

5. 示范引导, 以点带面

各技术指导单位、技术人员要在示范区建立百亩核心攻关田、千亩示范田、万亩示范片, 形成多点示范、点中有面的示范格局, 带动示范区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整体推进。同时及时召开现场会, 组织周边村委干部和农户现场观摩, 引导农户走科学种田的路子, 真正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6. 农民参与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良好的社会氛围, 优质的全程服务,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形成了“种最新品种、用最新技术、创最高产量、实现最大收入”的比、学、赶、超的浓厚气氛。

7. 做好总结, 表彰先进

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篇8

一、基本情况

得荣县属于农业县, 幅员面积为2 916km2, 耕地仅有5.66万亩,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金沙江畔, 即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最南缘, 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 气候垂直分布明显, 构成我县降雨奇缺、光照充足、幅射强烈的气候特点, 年均日照数2 000小时, 年辐射量123.3千卡/cm2, 年平均气温14.6~16.5℃, 且雨季集中在7~9月份, 年降雨量308.8mm, 年蒸发量2 421.1mm, 属于较干旱的半荒漠气候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通过采取组织高产创建活动、整合利用资源、科学规划、树立高产创建标牌、宣传培训与物资补贴并举等5项保障措施, 推广优良品种、种子包衣、精量播种、密植栽培、配方施肥、科学促控、耕作机械化等7项关键技术, 抓好玉米高产示范攻关, 实施“五个统一” (即“方案统一制定、技术统一培训、良种统一供应、肥水统一管理、病虫害统一防治”) , 取得了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485.5kg、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16.6kg、百亩核心区攻关田586.5kg的好成绩, 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关键技术措施

万亩示范区主要落实了以下玉米增产技术:即增加种植密度, 改种耐密耐旱型高产品种, 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 集层作物高产栽培新技术。

1. 选用耐密良种

良种是高产的关键, 而要实现玉米高产, 品种选择很重要。因此, 在玉米高产示范中, 要选用紧凑型或半紧凑型、耐密、耐旱和抗倒伏的中大穗型中熟玉米杂交良种, 如中单18号、冀承单3号、阿单9号、10号等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和气候适应性的玉米优良品种。

2. 精细整地, 抢时早播

麦收后及时整地, 耕深20cm以上, 做到地面无坷垃, 不板结, 上虚下实, 墒情良好, 确保示范区玉米播种工作6月5日前结束。播前进行晒种, 种子包衣, 用适乐时或硫酸锌拌种, 播深4~5cm。

3. 地膜覆盖种植

首先要用质量好、韧性好的超微膜。盖膜前, 在移栽玉米苗时, 将土壤整细扒平, 然后盖膜;盖膜后, 在玉米苗出土处打一小孔, 把小苗引出, 在小苗处盖上一把细泥, 最后将地膜四周用泥土盖严, 以保持“孔小、膜平、严实”。这样就使玉米前期土温比外界高2~4℃, 玉米苗子普遍长势快, 不受旱, 生长旺, 为玉米高产打下了基础。

4. 合理密植, 优化群体结构

玉米产量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组成。因此, 在万亩示范区实行大播量, 亩播3.5~5.0kg, 在原来种植密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300~800株, 亩留苗4500~4 800株。改过去一次间苗为多次间苗, 由去小苗留大苗改为除小苗、去大苗、留壮苗。改过去等行距种植为40cm×80cm宽窄行种植, 优化群体结构, 打好丰产基础。

5. 科学施肥

肥料是高产的物质保证, 是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因此, 要使玉米高产, 必须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 改进施肥方法和手段。亩施腐熟有机肥1 000kg、纯氮26kg、五氧化二磷8kg、氯化钾16kg、硫酸锌1kg。有机肥、磷钾肥和锌肥作底肥, 5%氮肥作种肥, 余下氮肥作追肥。氮肥追施采取前轻、中重、后补的方法。按叶龄追肥, 播后25天, 叶龄30%, 追施肥总氮量的35%;播后40天, 叶龄达60% (大喇叭口期) , 追施总氮量的60%, 追施深度以10cm左右为宜。

6. 加强田间管理

播前结合整地, 每亩施甲拌·辛粉粒剂900g, 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一是早动手。做到3叶间苗, 5叶定苗, 6~9叶深中耕, 10片叶水肥攻。二是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防治目的, 主要防治田间杂草、玉米蚜、玉米螟等虫害和大小斑病、青枯病、茎腐病等病害。三是防倒伏, 重点抓好苗期控水蹲苗。综合防治病虫害面积要达到100%, 化学除草面积占90%以上。

7. 适时收获

玉米苞叶由黄变干枯, 灌浆乳线消失, 玉米籽粒基部挤不出水分时即可适时收获。

三、主要经验与启示

1. 领导重视为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县、乡、村各级领导从宣传、组织、发动到参与管理、服务, 形成“领导亲自抓、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做”的局面, 给农民传递了极为有效的信息, 让农民感受到了国家扶持重点、投资趋向, 农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农业部门大力宣传、培训, 让农民了解到技术的应用前景, 上下齐动, 从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 优质服务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

县农牧和科技局成立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服务小组, 负责示范区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服务, 减少了生产中的诸多困难, 能够按照规范生产, 环环紧扣, 实现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小组通过各种形式将高产创建技术落到实处。一是制定培训技术方案, 将创建活动整体技术措施编印成册, 分发到示范区每一户农民手中;二是广泛开展培训, 采取召开培训会、座谈会、广播会等多种方式, 对示范区进行拉网式培训;三是适时指导, 在玉米各个生长关键时期和增产环节, 农技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村组、田间地头指导生产, 搞好技术服务, 提高示范区农户技术应用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3. 目标管理, 明确责任

根据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和不同时期工作, 由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并将具体任务分配到人, 县、乡、村三级层层签定目标任务, 明确责任, 落实到人。

4. 整合资源, 协同作战

县农牧业和科技局以良种补贴项目和科技入户工程为依托, 整合技术、物质、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资源, 抽调农技骨干强化指导, 组织优质的农资促进增产增收, 倾斜尽可能多的项目资金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效果。同时要协调农财、农业开发、水利、农机等单位的力量, 采取多部门联合作业, 集高产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农业水利节本增效排灌技术开发、机械化耕作等技术于一体。

5. 示范引导, 以点带面

各技术指导单位、技术人员要在示范区建立百亩核心攻关田、千亩示范田、万亩示范片, 形成多点示范、点中有面的示范格局, 起到样板的作用, 带动示范区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整体推进。同时及时召开现场会, 组织周边村委干部和农户现场观摩, 引导农户走科学种田的路子, 真正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6. 农民参与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良好的社会氛围, 优质的全程服务,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形成了“种最新品种、用最新技术、创最高产量、实现最大收入”的比、学、赶、超的浓厚气氛。

7. 做好总结, 表彰先进

新疆地区玉米矮密关键栽培技术 篇9

1 品种要求

因地膜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快, 生育期缩短, 选用当地常规品种则表现早熟早衰, 不能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效果, 必须选用丰产抗倒伏的单交或双交高产品种。根据各地生产经验来看, 应选择比露地品种生育期长7~15 d、所需积温多150~300℃的品种[2]。品种要求抗倒伏、耐密植、分蘖力低。株高可以在1.5~2.0 m以内, 穗位高与株高比为1∶3左右, 叶宽5 cm左右, 叶长30 cm左右, 半紧凑至紧凑, 叶片厚, 节间长点, 利于通风。活秆成熟, 后期不早衰, 籽粒脱水快。雄穗小, 雌穗不秃顶, 不缺粒, 平均单穗粒重180 g左右。并且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强, 适应性广, 品质优。生产上德系的一些品种清秀紧凑, 茎秆坚韧, 较符合要求, 郑单958类型的高抗、广适中穗紧凑型的也可以在新疆当地栽培。

2 栽培设置

玉米具有大苗压小苗的特性, 宽膜种植中间行的玉米通风透光不好, 生长不利, 高低苗现象严重对产量增长不利。建议采用70 cm膜, 宽窄行设置, 一膜一管。同时由于玉米气生根多, 气生根长出到地中形成直径15 cm左右范围, 如果种子离滴灌带近, 气生根很容易压着滴灌带, 使水流不畅甚至不通。一般地膜种植玉米是膜上行距宽, 玉米种在膜边10 cm处。但笔者发现种子离滴灌带越近, 水分和肥料吸收越容易, 生长反而好。因此, 种子种在滴灌带旁15~20 cm, 形成宽窄行距, 平均行距50 cm, 株距17 cm左右。密度12万株/hm2以上, 1穴1株, 不缺株, 出苗齐。

3 基肥的施用及整地

全层施肥, 施足底肥。化肥施用本着底肥重磷、追肥重氮的原则进行。新疆芳草湖农场的技术是采取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 做到100%深施肥。翻地前施优质厩肥30~45 t/hm2或纯羊粪15 t/hm2或油渣1 500 kg/hm2 (或有机复合肥450~600 kg/hm2) , 配合化肥施磷酸二铵180~225 kg/hm2+尿素225~270 kg/hm2 (或三料150~180 kg/hm2+尿素270~300 kg/hm2或复合肥375 kg/hm2) 在秋翻前一次性深施。

由于土壤要铺地膜所以要精细整地, 清除杂草根茬, 无大的土块以免划破地膜。播前需喷除草剂50%乙草胺或90%禾耐斯均可, 基本可以保证60 d杂草不会影响玉米幼苗生长。地膜覆盖的土温高, 播种要提前, 开春解冻后需及早顶凌耙耱镇压, 可加速养分分解, 减少越冬病虫源[3]。其他整地要求与露地相同。

4 播种

地膜玉米播期可比露地玉米提早7~10 d, 关注天气预报, 避免倒春寒, 在天气允许范围内及早播种。一般指地膜内5 cm的地温稳定通过12℃。地膜玉米的播种深度为4 cm左右, 对于易分蘖品种播种可以再加深2~3 cm。

新疆耕地基本是大块面积的平地, 机械化程度高。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带肥下种, 铺膜、播种、覆土复式作业1遍完成。地膜玉米发生虫害时后期不好防治, 播种前种子要先在太阳下曝晒, 杀菌防毒, 然后用辛硫磷、粉锈宁或其他农药拌种, 晾干后播种, 以防治地下害虫、鼠害和黑粉病, 保证全苗。

铺膜后应及时逐条顺膜检查, 发现破膜处及边缘未盖上土的要立即用土封严压紧, 并用细土封严膜孔, 严防遇大风揭膜。新疆风大, 2014年兵团第七师几个团场发生了风灾, 风力达9~11级, 最大风速29 m/s, 并持续较长时间。棉花揭膜面积达50%, 很多重播, 农工损失较大。

5 田间管理

因播种密度较高要重视出苗检查情况, 如发现地膜玉米缺苗现象较重, 立即催芽补种, 或三叶期带土移苗, 如不重可以在邻近株留双株以保证株数, 适时中耕除草。

地膜玉米分蘖较高, 打杈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 一般玉米出苗20 d左右就分蘖, 如不及时除掉, 与主茎争肥争水, 消耗植株营养, 影响主茎生长和发育。因此, 应随时检查, 发现分蘖及时除掉, 以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打杈时不可动摇根系损伤全株, 一般苗期最少打2遍。

在玉米前期水肥施用上要比露地玉米提前10 d左右, 因为与露地玉米相比, 雄穗分化期缩短16 d, 雌穗分化期缩短12 d。在穗分化的前期和中期, 地膜玉米的叶数均显著多于露地玉米, 地膜玉米要求栽培措施比露地玉米早而及时。前期和中期管理的叶龄值比露地玉米多l叶, 后期与露地玉米基本一致[4]。

玉米灌水与追肥指标可以与露地相同, 由于地膜的密度大, 在玉米生长的几个关键时期水量和肥量可以适量增大。

6 注重化控

玉米化控可以促进玉米根系发达, 降低玉米植株高度20~30 cm, 增加茎粗0.1~0.2 cm, 降低玉米穗位10~20 cm。促使玉米叶片宽大肥厚, 增强叶片功能, 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 百粒重增加1~2 g[5], 并改善玉米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玉米授粉率。最终促成玉米茁壮成长, 提高玉米抗倒能力。因此, 高密度栽培化控很重要。

玉米化控常用的调节剂主要有乙烯利、玉米健壮素、缩节胺、矮壮素、多效唑、氨鲜酯等。喷施玉米尽量不要使用单剂, 因使用单剂有一定的副作用, 使用混合剂为好, 因混合剂能达到速效与长效相结合, 受天气影响小, 控旺增产突出, 应用时间提前, 无毒副作用。化控要求喷高不喷低、喷旺不喷弱、喷绿不喷黄。喷施时间在玉米6~11叶均可, 但7~10叶为最佳化控时期。但也有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即抽雄前5~7 d, 田间群体个别早发株的雄穗已露出时进行, 只喷上部叶片。做到随配随用, 均匀喷施于植株上部叶片, 不重喷、漏喷。

7 隔行去雄, 人工授粉

密度大, 通风透光不易。玉米雄穗开花会消耗养分、可以拔去以增加产量, 并且可以解决叶片下部透光问题。玉米的雄花花粉量充足、拔出部分雄花后不会影响杂交授粉。具体做法是每隔1行把整行玉米雄穗全都拔掉、相邻1行不拔用来授粉, 也可隔2行拔去2行雄花。然后结合人工授粉, 使玉米授粉完全。人工辅助授粉有3种方法:一是在开花期2个人用绳子在玉米的雄蕊上拖, 促使花粉掉落到雌蕊, 10:00—12:00进行, 连续3~5 d。二是人在玉米地中穿行边走边摇玉米秆。三是手拿1个比行距稍宽的木棍, 横着在玉米地中穿行。对每一雌穗, 在吐丝初期、吐丝盛期、吐丝末期各进行1次。必须使每穗有3次授粉的机会, 才能有效保证受精和结实。

8 防治病虫害

新疆玉米发病率比较低, 一般只有瘤黑粉病较重, 少量有立枯病的发生, 叶斑病类极少。虫害发生较多的现在有地老虎、玉米螟、三点斑叶蝉、白星花金龟。红蜘蛛发生较少。一般通过拌种可解决大多数病虫害, 然后在玉米拔节期叶面喷施相关的药可以防治玉米螟、红蜘蛛等。三点斑叶蝉1年繁殖3代, 在全生育期最少喷2次药, 或者大喇叭口期用Bt乳剂3 kg/hm2, 加细沙45 kg/hm2拌匀后制成颗粒剂, 撒入玉米心叶内进行防治, 同时兼治玉米螟。白星花金龟用糖浆瓶诱导效果较好, 简单的方法是把矿泉水瓶中部剪大孔, 盖上盖子, 里面装入添加敌百虫的糠浆, 用绳子挂在玉米穗部秆上。

参考文献

[1]吴盛黎, 杨宏敏, 顾明.地膜玉米高洲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J].耕作与栽培, 1992 (2) :21-23.

[2]陈从兵.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3) :226-228.

[3]郭军厚, 吕军民, 王延平.浅谈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 2010 (6) :210-211.

[4]王晓燕, 李书境, 谭井林, 等.玉米化控技术[J].吉林农业, 2010 (8) :61-62.

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篇10

实现马铃薯玉米一大豆的高效高产模式是要充分利用时空优势和水源、光照、热量、土壤等好的自然资源[1], 又综合考虑了马铃薯玉米一大豆的根部分布情况还有耐阴、吸肥等特性的不同, 再利用现代新型种植技术, 增加作物熟制, 由一年2熟到一年3或4熟, 有机地建立一个作物可共处又多层次化配置的群体结构, 以此提高马铃薯玉米一大豆的单位面积的产值, 从而形成高效高产的集约化生产形式。

近年来, 主要现状是马铃薯玉米一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其市场较好, 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普遍耕作技术水平不高, 造成农作物在不同地区间的产量差异大, 农业发展也不平衡等问题, 还有就是马铃薯玉米一大豆的商品化程度较低, 大部分都是初步加工而已, 并且没有完善好农产品营销体系, 生产管理也比较粗放[2], 就连防治作物病害技术也存在着问题。这些等等因素的影响, 可见, 探讨马铃薯玉米一大豆的高效高产模式势在必行。

要考虑到在此种高效高产模式配套关键技术后, 不仅很好地利用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光、热、水、土等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 实现作物种类更丰富多样化, 提高了这三种作物的种植效益, 还改善了农作物种植模式。高效模式的种植面积较大。马铃薯玉米还有大豆不仅是作为粮食作物, 还能充分利用为饲料作物和能源作物。采用更加灵活的种植方式, 利用其生育期短, 播期长, 品种类型多等特点进行种植和生产, 使作物能种植的适应范围更加广泛, 成为了一种高效模式的农作物。在这种模式下的作物规模化种植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并且综合效益更高。

2 运用高效高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的策略

2.1 因地制宜, 选择高产良种

由于受地形、地貌还有土壤、光照、气候等的影响, 如何种植和选取作物显得非常关键。特别需要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根据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作物。而马铃薯玉米大豆是旱地作物, 应选择种植在山区、旱地处才适合其生长和更好地提高产值。至于马铃薯玉米和大豆良种选取:马铃薯要选择耐旱并且淀粉含量高的品种;玉米选用双穗率高和抵抗力较好的品种;大豆则要选取生育期适中还有抗逆能力强的良种。

2.2 适时播种、规范种植

第一季的时候, 适时早播马铃薯玉米、大豆对全年高产的影响非常大。另外, 就是一定要规范种植, 指的是玉米与大豆、马铃薯必须规范分厢种植的规格, 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这三种作物的增产能力, 还会影响到互相之间的生长。每条复合带宽8尺, 在2尺宽的小行内定向移栽3行玉米, 株距1尺, 亩栽3000株;在6尺宽的大行内规范种植4行大豆, 在收干籽后大豆还需要翻挖;种下5行马铃薯, 行距2.5尺, 株距1尺, 亩种3200株, 播种时薯芽应是向上的。

2.3 播种及移栽期

一般来说, 大部分地区种植玉米都是4月末播种, 5月的前10天内移栽。大豆是玉米移栽的同一时间再播种的, 大约60天 (也就是7月初) 卖青, 在卖青时要一起种下马铃薯, 然后8月初收干籽。至于马铃薯, 在11月上中旬就能收获, 而大豆则要等到12月上中旬才能收获。

2.4 施肥要注重“巧施”与“适施”

由于玉米、大豆、马铃薯是旱地作物, 主要施有机肥, 而化肥为辅, 再适当地可结合基肥与追肥。

马铃薯:主要施农家肥和氮、钾肥, 适时可选施磷肥。播种前用50千克的复混肥和40千克普钙与土混拌后作沟肥来播种, 播种后施腐熟农肥盖种, 农肥施在两个种薯间。当苗高20公分亩再施20千克尿素作苗肥。

玉米:重点施穗肥, 但为主的是氮素化肥。在移栽前施玉米专用复混肥35千克, 尿素15千克、普钙65千克作沟肥, 移栽后用2500千克农肥作盖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时, 施尿素30千克作穗肥, 抽雄吐丝时期亩施尿素25千克作粒肥。出苗后还要追施2000公斤粪水作苗肥。

大豆:播种时亩施普钙45千克, 塘肥是用20千克的复合肥, 另外, 播种后盖种是使用土杂肥, 浇3次出苗水。注意, 大豆要早施苗肥和花荚肥, 不施氮肥。但是因为目前高效高产推荐使用的大豆良种对氮素肥料的需要很高, 所以必须及时补充氮素, 才能获得高产, 同时, 不能忽视微肥配合植物激素的使用, 叶面喷施多效唑和磷酸二氢钾, 可提高大豆单株的结荚率。

2.5 综合防治病虫害

玉米:玉米重点搞好一虫一病的防治即玉米螟和纹枯病, 还要及时防治蚜虫、大小斑病、锈病等病害[3]。喇叭口期的玉米, 有7~12%的叶上都会出现斑点, 这可能是玉米螟, 可用锐劲特或呋喃丹农药拌细土喷在花点处;有20%玉米底部会发生纹枯病, 可利用井岗霉素防治这种病害, 并在12天后再使用一次。

马铃薯:施3千克敌毒粉拌上毒土在所开挖放苗的沟内, 可防治地老虎、蟥蚂蚁等病害, 但谨记这是在播种前使用的[4]。在马铃薯的苗种高18公分并处于刚开花期时使用甲霜灵锰锌兑水喷雾进行防治, 早晚一次。

大豆:大豆在开花后的4天内容易有豆荚螟、蚜虫和大豆食心虫的病害, 蚜虫一般是使用氧化乐果进行防治。而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需要用55%乐果120克兑水58公斤或85%晶体敌百虫750倍喷雾, 连续对大豆开花处喷上4次, 每次要隔6天的方法来防病害。

2.6 收获

正常来说, 马铃薯是在11月的中上旬即茎叶落黄后就可以收获了, 薯块要在田里晾晒5小时后才能捡起装袋, 但避免雨天[5]。玉米是等到穗茎叶变白后可收获。大豆大概是12月上中旬, 多数在叶片脱落还有种粒与荚壁分离, 并且豆荚变成草枯色后才可收获。

除此之外, 实现种植全程机械化, 再采用现代化生产和加工设备, 进行作物产品的深加工。重点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 实现品种多样化。同时加强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扶持马铃薯玉米一大豆的生产基地, 加快实现产品加工转化, 还有储藏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环节的科技创新。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种植马铃薯玉米一大豆需要采用高效高产模式的原因, 在深入地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后, 再具体论述其模式及其关键配套技术是如何进行和实施的[6]。实际上, 当新的高效高产模式与关键技术逐渐形成配套后, 经过精耕细作后的马铃薯玉米和大豆, 不仅实现了高效率高产值, 并不断地完善和推广, 还节省了农业投入成本和大大地提高了收益。同时, 也满足了市场的需要。所以, 对于马铃薯玉米一大豆高效高产模式及其关键配套技术的探讨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摘要:由于马铃薯、玉米和大豆是我国主要生产的重要的粮食作物, 所以如何采用高效生产的模式与技术来提高马铃薯、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是关键, 并关乎着其农产品收益及其商品化竞争力的提高, 还有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 因此马铃薯、玉米和大豆的高效高产模式及关键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首要通过深入地分析采用马铃薯玉米一大豆高效高产模式及其关键配套技术的原因, 再具体化地论述其模式和配套技术应如何实施, 最后作出总结。

关键词:马铃薯,玉米,大豆,高效高产模式,关键配套技术

参考文献

[1]郝兰春, 谭秀山, 毕建杰.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的相关性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9.

[2]大寨大队旱地玉米稳产高产的主要技术经验[J].中国农业科学, 1965, 6 (12) :7-14.

[3]陈昭富, 杨常林.春大豆/秋玉米/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栽培技术[J].作物研究, 2003, 20 (1) :44-46.

[4]吴维雄, 马荣朝, 樊高琼, 等.“麦/玉/豆”配套机械化生产体系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2) [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5]陈桂英, 王旭东, 李尽朝.多种作物高效益种植模式与技术[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篇11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85-1

1 玉米的生长特点

1.1 生育期

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是一种适宜高温短日照条件生长的作物,其生育期一般在80-130天左右,其中:早熟品种70-100天,中熟品种100-120天,晚熟品种120-150天,我县多种植早、中熟品种。玉米生长各时期长短不一,一般播种到出苗7-10天,苗期(发芽到拔节)25-40天,穗期(拔节到抽穗)30天左右,粒期(开花到授粉毕)10天左右,成熟期30-40天。出苗至抽雄占全生育期的60%,抽雄到成熟占40%。

1.2 温度

玉米是高温短日照作物,整个生育期温度不能低于15℃,以22-25℃为宜,全生育期≥10℃的有效积温2200-2500℃,早熟品种1800-2000℃,中熟品种2200-2500℃,晚熟品种2500-2800℃,其中出苗到抽雄的积温占全生育期积温的40-45%,抽雄到成熟占56-60%。

1.3 需水量

全生育期需水250-400m3/亩,其中:播种至出苗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1-6.1%,出苗至拔节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8%,拔节至抽雄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0%,抽雄至灌浆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3%,成熟期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6%。

2 玉米品种

品种是关键、是基础;栽培技术是措施;产量是目的。根据株型长势分(穗上茎叶片夹角度的大小):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根据用途分:普通玉米、特用玉米。 特用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优质玉米、高油玉米、青贮玉米、笋玉米、高淀粉玉米等。 根据生育期长短分:早熟、中熟、晚熟。根据品种特性分:丰产型、稳产型、抗逆型。根据籽粒的性状分:硬粒型、马齿型、粉质型等。

3 栽培技术

3.1 选种

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宜密植半紧凑型杂交品种。

3.2 育苗移栽

育苗有泥块育苗、营养袋、机制营养钵、纸杯育苗等,其方法是,准备营养土:将30-40%的腐熟过筛农家肥、5-8㎏复合肥均匀拌在60-70%的疏松肥沃的细土即成,每亩准备5500-6000个营养钵,之后整齐紧密摆放于平整的苗床上,苗床一般宽1.2-1.5米,长则根据所需而定,四方筑埂,埂高于苗床20㎝;每个营养钵下种1-2粒,下种深度2㎝左右,播种后上面均匀覆盖一层2㎝厚的细农家肥,或松毛,充分浇水至营养土都吸水湿润,土壤水分含量不低于60%即可,喷一次农药百树得杀灭地下害虫,预防虫害,盖上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压紧压实,待5-7天后80%以上幼苗钻出土面时,揭去薄膜和松毛,喷百树得防治地下害虫,10天左右幼苗长到2叶一心时即可搬入大田移栽。

3.3 种植规格

平田水浇地1.6米开墒,每墒种两行,行距80㎝,单株条播时,株距16.5-20㎝;塘种方法,塘距40㎝,每塘留苗两株,则每亩基本苗4500-5000株,山坡地1.8米开墒,种两行,行距90㎝,株距18-20㎝,塘距50㎝,每亩基本苗为3700-4500株。

3.4 科学用肥: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粒肥

3.4.1 施肥时间 底肥移栽前10天开沟施并覆土,苗肥一尺高(4叶左右),穗肥正齐腰(10-11叶左右),粒肥出毛毛(出天花)。

3.4.2 施肥量 底肥亩用腐熟厩肥有机肥1500公斤左右,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25~35公斤,氯化钾5-20公斤,增施硫酸锌1公斤,占总肥50%,苗肥亩用尿素5-6公斤对清粪水1500公斤,占总肥30%,穗肥亩用尿素15-25公斤(或复合肥15~25公斤),粒肥亩用尿素5公斤(或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加尿素0.5公斤对水25公斤,叶面喷施。

3.4.3 施肥方法 采取化肥深施二寸远,三寸深,不伤苗,不伤根,追上肥,蹬一蹬,化肥一斤顶二斤。

4 中耕培土

其作用是除去杂草,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生长,玉米是根系较发达的作物,根由初生根、次生根和支持根组成,近地5-6节在不同生长期依次长根,故不同时期中耕松土培土有助根的生长发育,一般苗期和拔节期提倡松土后适当拢根培土,喇叭口期施肥后起沟堆根培土,以增强根的吸收能力和防止玉米倒伏。

5 人工去雄,辅助授粉

5.1 去雄时期和具体作法

同一块地当雄穗抽出1/4时,开始去雄,待大部分雄穗已经抽出时,再去2-3次,在晴天上午进行,一般去同一块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5.2 授粉时间

在雄穗开花盛期,大部分雌穗花丝抽出后进行,以雌穗花丝长3~5厘米,选择晴天无风或微风天,于上午9-11时,在当天露水干后进行授粉,阴雨连绵天气,应在降雨时间,不分上下午,利用雨后仍能很快开花的特性,抓紧授粉,但一定用干毛巾将花丝的雨水试干再授粉,应隔1-2天授粉一次,连续进行3-4次。

6 防治病虫害

玉米的主要病虫害有:苗期地下害虫,生长中后期蚜虫、玉米螟虫、玉米锈病、大小斑病、灰斑病。虫害生产上用有机磷农药拌毒土撒于叶心防治玉米螟,用百树得防治地下害虫,防蚜虫药较多,用代森锌和粉锈灵防治大小斑病、锈病。

7 适时收获

玉米一般到完熟期时,籽粒硬化有光泽,虽茎叶还未枯黄,但可以采收,如不及时收获,因田间雨多湿度大,易导致霉烂。、

参考文献

[1] 何达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路线[J].黑龙江科技信息,1999年01期.

[2] 安瑞春,屈淑元,高玳珍.玉米高产规律及栽培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1985年02期.

[3] 李武权,周武文,成剑锋,郭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5年10期.

作者简介:张淑梅(1966-),汉族,就职于抚松县兴参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大田作物。

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篇12

青贮饲料是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保存的青绿牧草或饲料作物。青贮的基本目的是贮存青绿饲料以减少动物所需饲草营养物质的损失。青贮饲料的优点包括:一是能有效地保存营养成分, 一般青绿植物在成熟晒干之后, 营养价值降低约20%~30%, 但青贮后只降低3%~10%;二是青贮饲料适口性好, 消化率高;三是青贮饲料单位容积贮量大, 便于大量贮存, 是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贮存方法;四是调制青贮饲料不受气候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并可以长期保存, 不仅可以常年利用, 保存条件好的还可贮存利用多年;五是家畜饲喂青贮饲料, 可减少消化系统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也可减轻杂草危害。紫花苜蓿含粗蛋白质最高达22%, 一般情况下含16%~20%;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和矿物质, 营养全面, 适口性好, 对改善奶牛营养状况和提高产奶量有重要作用。以下介绍黑龙江地区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要点。

一、青贮玉米的栽培管理及调制技术要点

种植专用的青贮玉米新品种, 株高可达4~5米, 亩产鲜草 (含穗) 可达4 000~5 000千克, 最高可达7 000千克。青贮玉米应在熟地种植, 播种方法与大田玉米相似, 但播种量较大, 播种量为2.5~3千克/亩, 大粒品种播种量为4千克/亩;亩保苗数为4 000~6 000株, 过密时需间苗, 株距为15~20厘米。青贮玉米品种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植株高大, 植株高达3米以上;产量高, 鲜草产量4.5~5吨/亩;营养价值丰富, 含糖量高;抗病, 不倒伏。不同积温带应该选择不同熟期的青贮玉米品种, 生育期以在当地收获时能够达到乳熟末至腊熟期为准。青贮设施是指装填青贮饲料的容器, 主要有青贮窖、地面青贮、青贮塔、青贮塑料袋及拉伸膜裹包青贮等。对这些设施的基本要求是:场址要选择在地势高燥、地下水位较低、距畜舍较近而又远离水源和粪坑的地方。制做优质青贮饲料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是适时收割, 在玉米乳熟末期至腊熟期收获, 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优良的品质。二是适宜的含糖量, 可溶性糖含量是决定青贮发酵品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当原料的可溶性糖含量较低时, 很难调制出优质青贮饲料, 一般青贮原料的糖分含量不应该低于鲜重的1.0%~1.5%。三是适宜的含水量, 青贮原料只有含水量适当, 才能获得良好的乳酸发酵并减少营养物质损失。最适宜乳酸菌繁殖的含水量为65%~75%。青贮原料的最适宜含量水因原料质量而不同, 豆科牧草60%~70%最好, 质地粗硬的原料以78%~82%为宜;幼嫩、多汁原料最适宜含水量应小于60%。四是封闭厌氧条件。青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乳酸菌能否迅速而大量的繁殖。封闭厌氧条件下, 乳酸菌生长繁殖旺盛。尽早密封青贮窖, 使其尽快进入厌氧状态是制备优质青贮饲料至关重要的环节。青贮窖封闭后大概一个半月以后, 即可开窖取料饲喂。

二、紫花苜蓿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上一篇:超高密度电阻率法下一篇:企业管理中的国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