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胺醇吸入

2024-07-28

沙丁胺醇吸入(精选8篇)

沙丁胺醇吸入 篇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 随着对支气管哮喘病研究的深入及环境污染的加重, 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大多数患者只能部分控制, 很难达到并维持长期的临床控制。我科自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采用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型哮喘发作5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52 例, 男28例, 女24例, (64±11) 岁, 病程6月 ~6年, 平均 (4.0±0.8) 年, 其中轻度患者20例, 中度患者32例;对照组52例, 男27例, 女25例, (65±12) 岁, 病程8月 ~7年, 平均 (4.5±0.5) 年, 其中轻度患者18例, 中度患者3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测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选择我科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急性期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104例, 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统疾病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②年龄在60岁以上新发生的符合哮喘病诊断的患者。阵发性喘鸣或胸闷, 气短, 不能用心脏病等疾病解释者。阵发性喘鸣或胸闷, 气短, 不能用心脏病等疾病解释者;③同意接受包括吸入激在内的药物治疗, 入选前1周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④2周内无呼吸道感染, 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及精神异常;⑤除外慢性支气管炎, 阻塞性肺气肿及缺血性心脏病等其他疾病。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排除标准:①治疗过程中不按规定用药者;②重度哮喘或处于持续状态, 可能危及生命者;③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或者眼部疾病者;④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感染、吸氧、祛咳、止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问题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 沙丁胺醇0.2 mg, 地塞米松10 mg, 氨溴索15 mg加入生理盐水30 ml进行雾化吸入, 2次/d, 10~30 min/次, 疗程5~7 d。对照组除沙丁胺醇外治疗同治疗组。

2结果

2.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包括心率的变化) , 肺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

2.2 疗效标准[1]

治愈:治疗5~7 d, 咳嗽、喘息、气促消失, 肺部哮鸣音消失, 心率逐渐下降。好转:治疗5~7 d, 咳嗽喘息减轻、气促缓解, 肺部哮鸣音减少, 心率下降或好转。无效:治疗5~7 d, 以上症状、体症无好转, 心率加快或者无变化。

2.3 临床疗效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4 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

治疗组喘息缓解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2。

2.5 不良反应

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2例, 治疗组1例, 均表现为心悸、头晕, 给予观察及对症治疗症状缓解,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化验血粪尿常规、肝肾功, 未发现异常或加重情况。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 出现广泛多发的可逆性气道受限, 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 多数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如诊治不及时, 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 因此合理的防治至关重要。随着科学进步和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 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老年性哮喘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性哮喘在逐年增加。支气管哮喘以抗炎治疗为主, 但是由于老年人特殊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使得老年性哮喘的治疗有其特殊性。目前对老年性哮喘也以吸入给药为主, 特别是慢性哮喘患者, 沙丁胺醇主要作用于支气管肾上腺素受体, 对支气管平滑肌有强而持久的扩张作用, 平喘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仿, 但兴奋心脏的作用仅为异丙肾上腺素的1/10, 治疗剂量基本不出现心悸等症状。但是, 沙丁胺醇长期用药可形成耐药性, 要严格控制用药时间不超过1周。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 提高受体对拟肾上腺素类药物的效应, 抑制受体, 稳定细胞溶酶体膜, 提高腺苷酸环化酶和抑制磷酸三磷脂酶, 对抗释放生物活性物质, 但喷吸激素应注意控制剂量与间歇, 以防继发性口咽霉菌感染。氨溴索从血液至组织的分布快而显著, 肺为主要靶器官。氨溴索为粘液溶解剂, 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分泌, 减少粘液腺分泌, 从而降低痰液粘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 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 使痰液易于咳出。氨溴索可能引发胃肠道副作用及过敏反应, 一旦出现以上副作用, 应立即停药。生理盐水可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 使痰液易于咳出, 减少气道阻力, 并使药物很易透过气道上皮, 沉积在末梢支气管, 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而获得疗效。雾化吸入时间较长, 局部用药, 用药剂量小, 生物利用度高, 疗效好, 全身不良反应少, 且使用方便[2]。在临床应用过程中, 由于个体差异很大, 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老年性哮喘的认识, 严密观察病情, 及时地诊断并进行有效地抗炎治疗, 在患者依从性较好的情况下, 许多老年性哮喘可以有良好的预后并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型哮喘发作疗效肯定, 方法简便易行,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内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9-78.

[2]陈建群, 范丽萍.普米克令舒与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4, 18 (4) :435-436.

沙丁胺醇吸入 篇2

【关键词】氨溴索;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喘息

喘息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婴幼儿病毒相关性喘息多数是由毛细支气管炎所致,其病原主要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还有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以“反复喘息”为主要症状的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目前临床各类治疗方法,如抗生素、利巴韦林、皮质类固醇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免疫球蛋白等。我院近年来在原有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能有效改善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病程和缩短住院时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病毒相关性喘息的患儿82例,年龄3月~3岁,发病病程1~2天。病例入选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 1 ],将入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给药方法 两组病人均给予治疗原发病治疗,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原则,包括使用抗生素、吸氧、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观察组给予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生理盐水5ml+氨溴索15mg+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对照组41例给予糜蛋白酶、地塞米松进行加压雾化吸入,生理盐水5ml+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比较两组疗效[2]。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 显效:临床控制,喘息、咳嗽症状消失,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有效:喘息、咳嗽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明显减少。无效:咳嗽、喘息症状无明显好转,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减少不明显。以显效及有效例数计算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安全性评估 严格记录不良事件,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呼吸、心率等,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胸部X线片。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观察组患者经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后,平均退热时间为(2.65±1.42)d,咳嗽症状消退时间为(3.20±1.45)d,肺部啰音、喘鸣音消失时间为(4.42±2.18)d,住院天数为(6.85±2.56)d。对照组患者经给予糜蛋白酶、地塞米松进行加压雾化吸入治疗后,平均退热时间为(2.95±1.32)d,咳嗽症状消退时间为(4.20±1.32)d,肺部啰音、喘鸣音消失时间为(4.85±2.32)d,住院天数为(7.32±2.56)d。观察组喘息缓解以及咳嗽、喘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安全性评估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雾化吸入疗法是把制成气溶胶、干粉或溶液的药物通过雾化装置使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通过呼吸动作吸入气道的给药方法,药物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道及肺内,从而达到治疗咽喉与支气管方面问题的作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又名沐舒坦注射液,是一种较新的粘液溶解剂,能够作用于分泌细胞,调节浆液和粘液的分泌,增加浆液的分泌,改善分泌物的浆液粘液比值,从而增加气管表面的含水量,促进呼吸道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粘液的滞留,因而显著促进排液,改善呼吸状况。它能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和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使痰中酸性粘多糖纤维断裂,降低痰液的粘稠度,稀释痰液,使痰液容易排出,并能加强柱状上皮细胞纤毛的摆动、抗倒伏、抗粘连的能力,增加粘液清除率,减少滞留,改善呼吸状况[3]。另外盐酸氨溴索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氧化物OH、HOCL减弱支气管高反应性;抑制人体白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和细胞因子,防止肺损伤,对抗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可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作用,从而达到解痉平喘作用,沐舒坦还可协同抗生素作用,增加抗菌药物渗入支气管分泌物中,增加杀菌能力,从而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沙丁胺醇作为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用于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或喘息型支气管炎等伴有支气管痉挛(喘鸣)的呼吸道疾病。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治疗幼儿喘息时采用吸入疗法,与常规应用的口服给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作用直接:喘息的靶器官是气管、支气管、肺,吸入疗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不必使藥物受口服时生物利用度和肝脏首过效应的影响;②作用迅速:如吸入雾化液,吸入后3~5分钟即起效,而口服药最起码15min起效;③所需药物剂量小;④全身不良反应小:如很少出现全身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喘息缓解以及咳嗽、喘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总有效率较高。

由此表明,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病毒相关性喘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986.

[2] 任娟清. 实用药物手册[M]. 第2版. 济南: 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0: 746.

沙丁胺醇吸入 篇3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 2015年10月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00例, 年龄48 ~ 69岁。无冠心病、高血压、 哮喘、血液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史, 长期服用激素和重度COPD患者剔除本研究。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沙丁胺醇吸入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和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方法沙丁胺醇吸入组使用0. 9% 氯化钠2ml加入沙丁胺醇1ml放入一次性简易雾化器中, 连接中心吸氧装置, 将氧流量调至10L/min, 协助患者于镜检前15min进行雾化吸入但无烟雾溢出。对照组患者于镜检前15min采用同样的方法雾化吸入, 但不加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结束后随即采用靶控输注进行静脉全麻, 使丙泊酚血浆浓度为4. 0 ~ 5. 0μg/ml, 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3. 0 ~ 5. 0ng/ml, 待麻醉达到平衡后在高频喷射通气下行支气管镜检查。术毕患者送麻醉恢复室复苏。术中或术后若出现心率 ( HR) < 60次/min或HR > 120次/min持续3min以上则定义为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 分别给予异丙肾上腺素0. 01 ~ 0. 1μg/ ( kg·min) 持续泵注或艾司洛尔30mg静脉注射。MAP升高或降低幅度> 基础值25% 且持续3min以上则分别定义高血压或低血压, 分别给予硝酸甘油0. 1 ~ 1μg/ ( kg·min) 持续泵注或去氧肾上腺素0. 02mg静脉注射。血氧饱和度 ( Sp O2) < 90% 认为患者严重供氧不足, 退镜停止检查, 面罩纯氧辅助通气, 等患者Sp O2上升到100% 然后继续进行检查。

注: 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 *P < 0. 05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1. 3观察指标记录2组患者入室吸氧前 ( T0) , 雾化吸入后 ( T1) , 麻醉后入镜前 ( T2) , 纤维支气管镜入声门前 ( T3) , 手术进行30秒后 ( T4) , 退镜后即刻 ( T5) , 退镜后10min ( T6) 共7个时点的血压 ( BP) 、HR、Sp O2。记录2组患者检查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 记录呛咳、气道痉挛、体动、低血压、心动过缓、 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 以下的供氧不足和镜检后咽喉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患者血流动力学2组患者T0、T1和T2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T3、T4和T5时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MAP和HR低于对照组, 在T4和T5时点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Sp O2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2. 2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供氧不良、高血压、心动过速、体动、气道痉挛、呛咳、咽喉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3。

2. 3检查和麻醉相关情况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检查时间、 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麻醉药物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4。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3讨论

我院在国内较早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麻醉下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虽明显提高了此类检查的舒适性[3], 但仍无法避免低氧血症、心动过速等并发症的发生[4]。研究表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 6% , 主要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5], 而病死率为0. 01% ~ 0. 02% , 死因主要为大出血窒息和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1], 所以在检查中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显得尤为重要。

纤维支气管镜进入气道, 刺激气管表面黏膜, 诱发交感神经兴奋, 常导致患者呛咳、高血压、心动过速, 甚至气道痉挛的发生, 这些反应均能增加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6]。而在临床中常通过增加麻醉药物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剂量尽量抑制这些反应的发生, 但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具有呼吸抑制作用, 高剂量时甚至能导致患者呼吸暂停[7], 从而加重低氧血症的发生。本文沙丁胺醇吸入组Sp O2高于对照组, 而MAP和HR低于对照组, 表明沙丁胺醇组较好地维持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此外, 供氧不良、高血压、心动过速、体动、气道痉挛、呛咳、咽喉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表明在支气管镜检查前吸入沙丁胺醇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沙丁胺醇是一种很强的 β2受体激动剂, 不仅能舒张气道平滑肌、降低气道阻力, 而且可抑制人体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白三烯等炎性递质, 还有气道抗炎作用[8]。所以预先吸入沙丁胺醇能降低由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导致的高血压、心动过速和气道痉挛的发生, 从而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量, 缩短检查时间, 加快患者的苏醒。另外, 研究表明麻醉诱导前给予沙丁胺醇能明显降低舒芬太尼诱发的咳嗽反射, 虽具体的机制还并不明确, 但推测与沙丁胺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有关[9,10]。患者术中突然的咳嗽常不可避免地导致患者的体动, 易诱发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而在本文中应用沙丁胺醇也降低了患者的咳嗽发生率, 机制可能也与此相关。

综上所述,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吸入沙丁胺醇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吸入沙丁胺醇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影响。方法 将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沙丁胺醇吸入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沙丁胺醇吸入组于镜检前雾化吸入沙丁胺醇, 对照组不吸入沙丁胺醇。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血液动力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前 (T0) 、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后 (T1) 和麻醉后入镜前 (T2) 时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纤维支气管镜入声门前 (T3) 、手术进行30秒后 (T4) 和退镜后即刻 (T5) 时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MAP和HR低于对照组, 在T4和T5时点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Sp O2高于对照组患者;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供氧不良、高血压、心动过速、体动、气道痉挛、呛咳、咽喉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麻醉药物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吸入沙丁胺醇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沙丁胺醇,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郎松梅, 刘晓华, 陈玺, 等.沙丁胺醇对COPD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性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1, 26 (4) :328-330.

[2]陈杰, 张江义, 鲁翠红, 等.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 (10) :1077-1078.

[3]常庆显, 邓红燕, 牟俊杰, 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于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J].上海医学, 2013, (12) :1053-1055.

[4]梁幸甜, 李恒, 李渭敏, 等.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 (8) :735-737.

[5]赵丽玲, 邵萍, 王建峰, 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并发症及防治[J].宁夏医学杂志, 2011, 33 (8) :733-734.

[6]黄桂华, 龙明锦, 马世颖.舒芬太尼+咪哒唑仑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80例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5 (15) :1639-1640.

[7]王素红.护理干预对行纤维支气管镜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6) :213-214.

[8]俞善昌, 盛锦云, 陈育智, 等.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在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 2008, 26 (3) :258-261.

[9]陆丹军, 叶虹, 韩威, 等.沙丁胺醇预吸入对全麻诱导中不同推注速度舒芬太尼引发咳嗽反射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17 (2) :324-326.

沙丁胺醇吸入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 入组标准:①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相关的诊断标准[3], ②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患有COPD疾病者;②合并严重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真菌感染、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50例) 和对照组 (50例) 。观察组,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18~66岁, 平均年龄 (31.3±9.5) 岁;病情程度:轻中度哮喘35例, 重度哮喘15例;病程1.0~9.2年。对照组,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19~69岁, 平均年龄 (30.8±8.2) 岁;病情程度:轻中度哮喘33例, 重度哮喘17例;病程1.1~8.7年。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常规吸氧、化痰止咳平喘、抗生素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 (生产批号:20130924) 雾化吸入治疗, 2.0 m L/次, 15 min/次, 2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 (20131245) 雾化吸入治疗, 布地奈德混悬液2.0 m L/次, 沙丁胺醇溶液2.0 m L/次, 15 min/次, 2次/d。两组患者均1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组两组患者咳嗽、哮鸣音、喘息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喘憋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 无痰或痰液显著减少, 肺部啰音、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喘憋症状有好转, 痰液有所减少, 肺部啰音、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4]。

1.5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采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比较, 采用t检验对计量数据进行比较, 用 (±s) 表示,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者哮鸣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具体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疗效情况

观察组总有效率 (92.00%) 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 (74.00%) ,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出现腹泻2例, 恶心1例, 呕吐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对照组出现腹泻2例, 恶心1例, 呕吐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比较, 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97, 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 是由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诱发气道痉挛, 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喘息、双肺哮鸣音及呼吸困难等, 急性期可出现一系列缺氧与CO2潴留相关症状, 严重者甚至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1,2]。近年来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方法是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药气雾吸入在呼吸道局部用药, 目前临床常用药物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5]。布地奈德为非卤化糖皮质激素, 水溶性较高, 具有起效快、与受体亲和力高、局部活性强、抗炎作用显著等特点, 雾化吸入后可快速到达靶器官, 且药物浓度较高, 直接作用于气道炎性细胞, 使气道炎症、支气管痉挛减轻,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改善呼吸功能[6]。沙丁胺醇为高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激活β2受体, 从而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抑制内源性致痉物的释放, 同时提高纤毛黏液系统功能, 增加运动频率, 加快痰液清除[7,8]。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哮鸣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减少, 说明联合用药可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 与文献[5]导报一致;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董丽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戈晓荣[9]等的研究结果显示, 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较好, 是临床上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吸入用糖皮质激素能增强β2受体的转录和β2受体蛋白的合成, 并使β2受体不敏感性和耐药性降低;此外, β2受体激动剂还能激活无活性的糖皮质激素受体, 从而达到减少吸入用糖皮质激素用量及减轻副作用的作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不仅能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还能起到抑制气道炎症的作用。提示, 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人治疗支气管哮喘较单一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更好, 有效缩短患者症状消除时间, 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安全可行, 值得临床借鉴。

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50例) 和对照组 (50例) , 对照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 观察并记录组两组患者咳嗽、哮鸣音、喘息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哮鸣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 (92.00%) 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74.00%) ,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人治疗支气管哮喘,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支气管哮喘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82-283.

[2]傅光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63例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 (19) :2837-2839.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方案) [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 2008, 2 (1) :3-1.

[4]高志虹.布地奈德雾化吸人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2) :48-49.

[5]解莹.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人治疗儿童哮喘急性期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 2014, 26 (11) :178-179.

[6]马荣荣.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人治疗支气管哮喘63例临床分析[J].医药理论与实践, 2014, 27 (18) :2434-2435.

[7]葛艳.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32) :67-68.

[8]李振国.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18) :1-2.

[9]戈晓荣, 蔡晓东.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30) :132-133.

沙丁胺醇吸入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 年10 月~2015 年5 月本院住院部或门诊接收的50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5 例。纳入标准:均为首次喘息发作、临床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 无其他合并症、无循环以及呼吸衰竭症状及体征、确诊前2 周内未应用皮质醇类药物及免疫调节剂。对照组男16 例, 女9 例;年龄7 个月~3 岁, 平均年龄 (11.2±8.3) 个月。观察组男15 例, 女10 例。年龄6 个月~3.5 岁, 平均年龄 (11.3±11.4) 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观察组患儿因存在支原体感染情况, 故静脉滴注抗生素选择红霉素, 20 mg/d, 分2 次给药。利巴韦林10 mg/d, 分2 次给药。并对患儿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沙丁胺醇0.03 mg/kg, 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 0.9%氯化钠注射液1 ml, 使用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 治疗时间在5~10 min之间, 2 次/d。

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利巴韦林同时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临床治疗, 红霉素以及利巴韦林的用法用量同观察组相同。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2 mg/d, 每12小时静脉滴注1 次。

1. 3 疗效评价标准[3]患儿治疗7 d后呼吸困难、咳嗽、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消失, 相关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则为痊愈。患儿治疗7 d后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相较于治疗前改善明显, 患儿恢复食欲、睡眠良好则可判定为有效。患儿治疗前后病情况病况无明显改善则为无效。总有效率= ( 痊愈+ 有效) / 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痊愈13 例, 有效10 例, 无效2 例, 总有效率为92.0% ;对照组痊愈10 例, 有效12 例, 无效3 例, 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55, P<0.05)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35,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 免疫细胞介导所致的气道炎症反应是导致该病症病发的关键因素[3]。布地奈德属于新型肾上腺皮质激素, 其具有十分理想的抗炎疗效。雾化吸入后可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 从而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沙丁胺醇属于选择性 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该药物可有效降低微血管通透性, 抑制炎性介质释放, 缓解喘息症状。另外该药物临床起效速度较快, 作用效果可维持4~6 h, 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了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 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似 (P>0.05)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 (P<0.05) 。潘志斌等[4]、郭志伟等[5]的研究也证明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用药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 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避免静脉给药副作用大的弊端, 药液直接作用于病灶, 可达到良好的局部抗炎作用, 减轻患儿的气道炎症反应, 改善患儿的呼吸困难情况, 临床疗效理想, 可促进患儿康复, 故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尚云晓, 赵顺英.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2, 4 (27) :265-266.

[2]张丽娟, 林舜玉.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儿科药学杂志, 2015, 14 (4) :43-44.

[3]邓艳萍.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 2013, 33 (12) :84-85.

[4]潘志斌, 丁晓虎, 沈晓琴.沙丁胺醇合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Meta分析.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 14 (6) :508-511.

沙丁胺醇吸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到白城中心医院就诊的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中华医学会哮喘病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2]明确诊断, 并将其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其一为丁地去炎松治疗组, 其中男性13例, 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48岁。其二为沙丁胺醇治疗组,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46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和1.3项下的反应肺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具有可比性。患者1个月内均末应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 无合并严重心脑肝肺等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丁地去炎松治疗组吸入丁地去炎松 (商品名:普米克) , 剂量为400μg, 2次/d;沙丁胺醇治疗组吸入沙丁胺醇 (商品名:舒乐宁) 剂量为200μg, 2次/d。均通过MDI定量吸入, 疗程为1个月。

1.3 观察项目

在研究前及疗程结束48h后, 分别对所有患者测定用力肺活量 (FVC, L) , 第1秒时间肺活量 (FEV1, L) , 峰流速 (PEF, L/s) 等反应肺功能的指标, 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其出现情况。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假设检验。

2 结果

2.1 症状改变

治疗结束后, 两组患者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2.2 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

丁地去炎松和沙丁胺醇吸入前后肺功能变化见表1。经假设检验,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同一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治疗后丁地去炎松治疗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均<0.01) , 治疗后FVC、FEV1和PEF均得到显著提高;沙丁胺醇治疗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2.3 不良反应的观察

疗程中, 丁地去炎松组有8例患者出现咽干, 3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 停药后逐渐消失;沙丁胺醇组3例患者出现手指颤动, 停药后逐渐消失。

3 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 规律吸入丁地去炎松、沙丁胺醇1个月后, 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丁地去炎松组在疗程结束后, 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P均<0.01) , 而沙丁胺醇组在疗程结束后上述指标未发生改变 (P均>0.05) 。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 参与形成的炎症细胞有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该病使易感者对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等具有气道高反应性, 并出现反复发作喘息、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气道狭窄之症状, 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 夜间和 (或) 清晨症状容易发生或加剧, 应引起注意。

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 通过口服、静脉方式给药, 因经肝脏代谢而出现不良反应;而吸入给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且局部抗炎作用强, 不仅所需要的剂量小, 且不良反应较为少见, 因此吸入是首选的给药途径。其作用机制是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受到干扰, 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过程得以抑制, 微血管渗漏降低, 细胞因子生成以及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激活受到抑制。丁地去炎松是一种非卤化糖皮质激素, 国外早年已广泛应用, 常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药。本研究也表明, 丁地去炎松具有改善肺通气的功能, 较小剂量即可较好的控制哮喘, 但减少或预防声嘶等局部副作用的方法较为简单, 每次吸入后用清水漱口即可达到目的, 因此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较好药物之一。

在人体气道和肺组织中, β2受体分布广泛, 数量众多, 可使支气管得以舒张, 平滑肌得以松弛, 纤毛运动增加, 支气管黏膜clara细胞的分泌量增多。沙丁胺醇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能选择性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 激发腺苷酸环化酶使合成c AMP的数量和细胞内c AMP的浓度增加,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有较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同时, 能有效地抑制组胺和致过敏性迟缓反应物质的释放, 防止支气管痉挛的发生。本文资料显示, 沙丁胺醇组患者的肺功能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与长期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可发生受体功能下调或减敏现象, 此时有的临床医生采用增加剂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这样不仅可增加副作用,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大量的研究证明, 支气管哮喘患者如规律使用β2受体激动剂, 有时并不能改善肺功能, 甚或致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根本不能控制哮喘。长期使用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可诱导支气管哮喘患者对β2受体激动剂发生耐药, 尽管并未失去对β2受体激动剂的扩张支气管作用, 但对多种支气管收缩剂的保护作用却逐渐消失。

综上所述, 对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有效药物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来说, 规律吸入前者的疗效较为可靠, 简单易行, 副作用较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将β2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时, 应尽可能减少用药次数和剂量, 必要时选用高特异性β2受体激动剂, 但是应注意的问题是, 不能规律或频繁地使用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用于支气管哮喘的维持治疗, 这不能改善肺功能, 甚或致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根本不能控制哮喘;不能因受体功能下调或减敏而擅自增加剂量, 这样不仅可增加副作用,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丁地去炎松,沙丁胺醇

参考文献

[1]刘永.吸入丁地去炎松与沙丁胺醇治疗哮喘的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07, 3 (9) :51-52.

沙丁胺醇吸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80名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本次前瞻性研究的对象, 入选标准:①反复发作的临床症状, 包括气急、胸闷、哮鸣、呼吸困难;②气道功能检查提示FEV1、FEV1%降低;③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3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西医哮喘诊断标准;④能够坚持随访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者;⑤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呼吸系统其他慢性疾病者, 包括COPD、呼吸系统肿瘤、结核;②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失访者;④未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者。

1.2 分组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均分为布地奈德组、沙丁胺醇组和两药联用组, 每组各60名患者。布地奈德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 其中男性37例、女性患者23例, 年龄分布在4~12岁、年龄平均 (7.04±0.81) 岁, 病程1~3年、平均 (1.82±0.28) 年;沙丁胺醇组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 其中男性33例、女性患者27例, 年龄分布在3~13岁、年龄平均 (6.58±0.89) 岁, 病程1~4年、平均 (1.75±0.81) 年;两药联用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 其中男性35例、女性患者25例, 年龄分布在5~12岁、年龄平均 (6.16±0.72) 岁, 病程1~4年、平均 (1.12±0.18) 年。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能够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治疗方式

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给予布地奈徳雾化吸入混悬液 (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987) , 1mg/次,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氧气流量5~6L/min, 1天3次。②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 (天津市海光制药厂, 国药准字H12020083) , 0.1 mg/每次、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氧气流量5~6L/min, 1天3次。

1.4 观察指标

①三组患者的气道功能相关指标:观察三组患者气道功能相关指标, 包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 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 (fo rced vital capacity, FVC) 的百分比、1秒率F EV1%, 最大呼气流量P E F (peak expiratory flow) 的增加值及昼夜变异程度。②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状态:观察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状态。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进行评价, 活动状态采用KPS自评量表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 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治疗后, 两药联用组的1秒用力呼气容积 (2.48±0.39) L、1秒率FEV1% (83.21±9.42) %、PEF增加值 (62.85±6.93) L/min、生活质量评分 (88.21±11.95) 、KPS评分 (85.98±10.39) 均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和沙丁胺醇组 (P<0.05) ;PEF昼夜变异程度 (11.84±1.03) %, 明显低于布地奈德组和沙丁胺醇组 (P<0.05) 。见表1。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从本质上说支气管哮喘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 当机体接触环境中的特异性的变应原物质后, 会通过体内的抗原递呈系统来激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进而促进组胺、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三烯等炎症介质释放, 最终导致气道痉挛、哮喘发作[1]。该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均有极为密切相关,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气道高反应性和气流可逆性受限[2]。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儿童接触空气中变应原的机会增加, 直接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这也使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成为了儿科治疗的重点[3]。支气管哮喘患儿在发作前通常有喷嚏、咳嗽等非特异性的前驱临床症状。当气道发生痉挛时, 可出现典型的气急、胸闷、哮鸣、呼吸困难, 如若不及时处理患儿会出现面色苍白、青紫, 神智不清甚至死亡[4]。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支气管哮喘患儿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通过之前的介绍我们已经明确了哮喘的发作与局部炎症反应、气道强烈收缩密不可分。因此, 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治疗方式主要针对上述情况采用解痉、抗炎、抗组胺治疗[5], 常用的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等[3]。糖皮质激素能够在气道局部增强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稳定性, 抑制组胺、白细胞三烯等炎症介质的释放, 进而发挥抗炎作用[6], β受体激动剂则能通过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发挥舒张支气管的作用[7]。沙丁胺醇则是临床上常用的β2受体选择性激动剂, 布地奈德则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8]。

在上述研究中, 我们分析了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 旨在为临床处理小儿支气管哮喘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通过观察三组患者的气道功能和生活质量可知, 两药联用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1秒率以及PEF的增加值以及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和沙丁胺醇组;PEF的昼夜变异率明显低于布地奈德组和沙丁胺醇组。这就说明两药联用组的气道功能较好、生活质量较高。

综合以上讨论和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上述前瞻性研究的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能够改善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状态, 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摘要:目的 研究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单用与联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的两药联用组、单独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布地奈德组以及单独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的沙丁胺醇组, 观察患者的通气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以及活动状态。结果 两药联用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秒率以及PEF的增加值以及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和沙丁胺醇组;PEF的昼夜变异率明显低于布地奈德组和沙丁胺醇组。结论 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能够改善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状态, 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通气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德晖, 翟莺莺, 林育能.硫酸沙丁胺醇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9 (10) :967-970.

[2]李克泉, 曾炯生.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进[J].江西医药, 2009, 44 (7) :737-741.

[3]张海娇, 赵芝焕, 万崇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 2011, 51 (49) :34-35.

[4]张婉莹, 姜晓峰, 梁红艳.支气管哮喘的细胞因子治疗进展[J].国际免疫学杂志, 2012, 35 (1) :64-66.

[5]陈德晖, 翟莺莺, 林育能.硫酸沙丁胺醇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9 (10) :967-970.

[6]郭佳群, 杨敏, 郭梓伟.雾化吸人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J].广东医学, 2012, 33 (4) :542-543.

[7]吴世彬, 何明, 包孝凤.雾化吸入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6 (16) :44.

沙丁胺醇吸入 篇8

关键词: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毛细支气管炎,雾化吸入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上以喘憋、呼吸困难为特征性表现。本文总结了本院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0例, 其中56例采用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雾化吸入方法, 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 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婴幼儿哮喘等。男69例, 女41例, 年龄2~18个月, 其中<6个月72例, 7~18个月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 对照组54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咳嗽及喘憋症状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予抗病毒、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止咳化痰等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0.5%沙丁胺醇溶液 (英国 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生产) 、0.025%溴化异丙托品溶液 (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生产) 雾化吸人。沙丁胺醇剂量为0~6个月0.25 ml/次, 6个月~2岁0.4 ml/次, 2~3次/d。溴化异丙托品剂量为沙丁胺醇两倍。混合后加入生理盐水至2 ml, 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雾化吸人 (氧流量6 L/min) , 吸入15 min/次, 疗程5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治疗5 d以内, 喘憋消失、气促缓解、肺部喘鸣音消失, 咳嗽明显减轻;好转:治疗5 d喘憋好转、气促缓解、肺部喘鸣音减少;无效:治疗5 d后仍咳喘、气促、肺部喘鸣音无明显减少[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2。

3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最易出现的喘息性疾病, 可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过去认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所起作用是不重要的, 近年的研究显示, 虽然婴幼儿对支气管扩张剂的治疗反应弱于年长儿童和成年人, 但在婴儿期气道就存在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3], 合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有利于改善喘息症状。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4]。当病毒入侵机体后, 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结遭破坏, 位于其下层的神经末梢暴露, 造成兴奋性升高, 使其易与各种刺激物接触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释放的乙酰胆碱, 通过增加环磷酸鸟苷而造成支气管狭窄, 通气不畅。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布于周围小气道, 从气管到末梢细支气管, 管壁平滑肌细胞上β2-受体的密度越来越高, 支气管平滑肌主要靠β受体接受循环中的儿茶酚胺类β2-受体激动剂的刺激, 维持气道舒张状态。这就为联合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和β2-受体激动剂提供了基础。

沙丁胺醇为选择性支气管β2-受体激动剂剂, 通过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表面的β2-受体, 舒张气道平滑肌, 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 阻止炎症介质释放, 降低微血管通透性, 增加上皮细胞纤毛功能, 药物吸入10~15 min内产生明显效果, 作用维持4~6 h[5]。

溴化异丙托品为吸入型抗胆碱药物, 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 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 其舒张支气管的作用, 比β2-受体兴奋剂弱, 起效也较慢, 但长期用不易产生耐药, 不良反应少, 与β2受体兴奋剂合用, 使支气管舒张作用增强并持久。溴化异丙阿托品是一种水溶性季胺类化合物, 不易被全身吸收, 气道局部吸入十分安全有效。

本文资料表明, 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雾化吸入药物起效迅速, 效果显著, 安全简便, 值得在儿科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99-1201.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259.

[3]Goldstein AB, Castile RG, Davis SD, etal.Bronchodilator respon-siveness in normal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Am J Respir Crit Med, 2001, 164:447-454.

[4]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5.

上一篇:玉米通透高产栽培技术下一篇:高校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