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2024-06-20

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通用10篇)

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篇1

5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500-01

吸入性肺炎是常见的老年人肺炎之一,它是吸入酸性物质如动物脂肪、胃内容物以及其他刺激性液体和发挥性的碳氢化合物后,引起的化学性肺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等危重症常见的急救手段之一。然而,临床发现部分患者病情好转,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吸入性肺炎。为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故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6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吸入性肺炎患者58例,其中男33例(56.9%),女25例(43.1%),年龄为62-93(68.28±12.73)岁。气管插管时间7-15d,平均11.2d。68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中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7例,脑血管意外14例,其他7例。经纤支镜冲洗、抗感染治疗及加强护理等处理,62例患者好转,6例患者重新气管插管。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以精神萎靡,不思饮食为首要表现的32例,其中嗜睡10例,意识不清4例。发热42例,咳嗽咳痰45例,呼吸困难10例,休克2例,体格检查肺部闻及干湿性??音48例。X线检查:肺部出现散在点状或片状浸润病灶56例,其中左上肺5例,左下肺9例,右上肺6例,右下肺10例,两侧肺出现病变28例。两肺纹理增多2例。

1.3 细菌学检查:

痰培养阳性者36例,占总数的6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4例,铜绿假单胞菌1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鲍曼不动杆菌3例,白色念珠菌1例。原因分析

2.1 咽喉部防御功能减弱或消失:

正常人由于喉保护性反射和吞咽的协同作用,一般食物和异物不易进入下呼吸道,即使误吸少量液体,亦可通过咳嗽排出。气管插管术后影响喉头反射功能,抑制正常咽部运动,气管插管时间越长,影响越为明显。同时,由于胃肠道蠕动减慢,食管肌肉松弛导致呕吐后的胃内容物被吸入气道。老年人及脑血管意外者因咽反射差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2.2 不适当的鼻饲护理:

气管插管拔管后鼻饲肠内营养时,护理人员没有把病人的床头摇高或者进食后立即保持平卧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胃内容物被吸入后,由于胃酸的刺激,产生急性肺部炎症反应,其严重程度与胃液中盐酸浓度、吸入量以及在肺内的分布情况有关。吸入胃酸的pH≤2.5时,吸入量25ml即能引起严重的肺组织损伤。吸入液的分布范围越广泛,损害越严重。

2.3 口腔内定植菌增加:

口腔中经常存在多种细菌,特别是牙齿间隙可以作为呼吸道病原体的定植部位。拔出气管插管后没有了气管导管气囊的物理防御功能,定植在口腔中的病原体,就会通过呼吸道播散导致肺部感染。护理对策

3.1 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

气管插管病人常规安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手术麻醉前应充分让胃排空。尤其是老年患者呛咳等上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减弱,吞咽与声门关闭动作常不协调,当拔出气管插管后容易将反流的混有大量细菌和胃酸的胃内容物吸入气管内,导致吸入性肺炎。

3.2 做好拔管前气道准备:

气管插管拔管前做好吸痰护理,积极清除呼吸道和口腔内的分泌物,尤其在松气囊前要彻底抽吸,并且要注意吸痰顺序,先吸净口咽部分泌物,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然后放松气囊再吸引气道深部痰液,以免口咽分泌物在放松气囊时下行进入气管而发生感染。

3.3 调整鼻饲时病人的体位:

平卧位鼻饲易促进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和发展[1],鼻饲时让患者半卧位,降低鼻饲速度和每次鼻饲量,喂食后保持半卧位30-60min后方可翻身操作,既利于食物消化,又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从而预防和减少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4 鼻饲管的护理:

保持鼻饲管固定良好,防止脱出,每天2次测量外露部分长度。每次餐前回抽胃液,以确保鼻饲管在胃内,更换鼻饲管时用止血钳夹住胃管外端,防止管内残留胃液流入气道导致误吸。

3.5 改善胃肠功能:

餐后1h按摩腹部,3次/d,10-15min/次,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腹胀。并协助患者被动运动,如上肢伸展、环抱、握拳,下肢抬腿、屈膝、蹬足跟运动等。适当应用助消化药及胃动力药物。

3.6 加强口腔护理:

高质量的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内致病菌,是预防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措施。吸入性肺炎是口腔细菌进入下呼吸道造成的严重后果[2],减少口腔细菌数是必要的。气管插管拔管前通过对牙齿、口腔的彻底清洁,对吸入性肺炎有预防作用。

总之,吸入性肺炎起病隐匿,多由隐性误吸引起,不易引起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注意,有的仅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差、纳差。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加以重视,插管病人及早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拔管前加强气道管理及口腔护理以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发展,并且积极诊治,以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邵琴,吴建跃,邵小玲,等.半卧位鼻饲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8,7(7):532-533

[2] 丁小蓉,郭静.口腔疾病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18(6):351-353

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篇2

吸入性肺炎是口腔和 (或) 消化道内存留的食物、胃内容物、酸性物质、细菌及其他化学性刺激液体或挥发性碳氢化物吸入下呼吸道, 致使细菌性及化学性肺炎的发生, 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或病毒性脑膜炎。老年人由于基础性慢性疾病较多、临床症状不典型, 一旦发生吸入性肺炎往往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因此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 必须做好全面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 以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现将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 基础性预防性护理

1.1 积极的病情观察

因老年患者的基础性慢性疾病多, 直接影响其防御机制, 这是导致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一个重要因素。故在临床护理时, 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患者意识、痰液的性质、痰量、尿量及口唇颜色、进食有无呛咳等。一旦发现异常, 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 为积极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1.2 呼吸道护理

首先做好口腔护理尤其对留置胃管患者, 应将口腔和咽喉部分泌物及时吸出, 防治吸入细菌、口腔溃疡、霉菌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如有发生口腔溃疡或疑似霉菌感染者, 予4%碳酸氢钠、黄芩漱口液等漱口。其次, 老年患者咳嗽反射减弱, 因此有效的咳嗽排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预防吸入性肺炎十分重要。对于神志清醒能配合的患者, 指导患者深呼吸后屏气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痰液;卧床和智力低下者, 应翻身叩背, 频次为1次/1~2h;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 予雾化吸入 (2次/d) , 必要时, 予定时吸痰。

2 胃管鼻饲时机的掌握和护理

2.1 尽早留置胃管鼻饲

对于吞咽困难较重、呛咳或昏迷的重症患者, 应及早留置胃管鼻饲。操作前, 护士应阐明鼻饲在预防吸入性肺炎中的意义, 促使患者积极配合, 病情好转后逐渐经口进食, 并严密观察进食情况。

2.2 选用内径小、柔韧的鼻饲管

胃管的留置使食管相对关闭不全, 容易发生胃内容物反流, 因此, 随着胃管直径的变粗, 增大了食管下端括约肌的扩张开放作用, 会增加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机会, 更易发生误吸[1]。而且鼻饲管放置的位置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直接相关, 采用螺旋形鼻肠管, 胃管前端随着胃的蠕动移行至十二指肠, 可避免胃潴留的发生, 降低呕吐和胃内容物反流, 有效地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2]。

2.3 确保鼻饲管的位置正确

鼻肠管置管后第2d行床边X线腹部平片, 以确定是否在十二指肠内。使用绸质管道胶布固定, 其粘性较普通胶布强, 透气性好, 再加用一条胶布将鼻饲管固定在面颊部, 鼻饲管尾端置于枕头边, 防止患者拔管。

2.4 鼻饲时的体位

鼻饲时, 应将床头抬高30°~45°, 利用地心引力的作用, 降低胃内容物从扩张的胃向食管反流的机会[3]。餐后坐位2h, 可降低吸入性肺炎10%的发生率[4]。

2.5 鼻饲量

鼻饲前检查鼻饲管的刻度, 先将温开水20~30m L注入, 再将鼻饲所需营养液注入, 每次鼻饲量在200m L以下, 采用输注法或泵入法。如用输注法, 间歇输注, 每日5~6次, 每次输注量150~200m L, 皮管每日更换。采用泵入法, 遵医嘱调节滴速, 避免一次性输入过多、过快。鼻饲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密切监测胃潴留量。当>150m L时, 或出现呕吐, 则暂停输入并加服多潘立酮等胃动力药。

3 重视健康教育指导

预防吸入性肺炎的主要措施为防止吸入食物或胃容物, 如手术麻醉前应充分让胃排空, 对昏迷患者可采取头低及侧卧位, 尽早安置胃管, 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老年人要改变吃饱就睡的不良行为习惯, 饭后最好做15~30min散步或轻微活动。睡眠时应采用头部稍微抬高的右侧卧位或半侧卧位, 尽量不采用平卧位, 防止分泌物倒流进入气管及支气管内。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 注意喂食时避免食物误入气管, 造成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及家属要正确选择食物, 食物软硬度要适宜, 硬果类食物尽量避免食用。对吞咽困难者, 流质及干硬食物应尽量避免食用, 应将食物调成糊状。进食时不宜说话, 避免过快过急, 为防止呛咳的发生, 要咽下一口, 再吃下一口。一旦呛咳现象出现, 必须立即停止进食, 使其侧位, 鼓励其进行有效咳嗽, 轻叩背部, 咯出食物颗粒。对于咳嗽、痰多、喘息的患者, 为减轻喘息, 避免进食中咳嗽所致误吸, 进食前要鼓励并教会患者充分咳痰的方法, 最好进行15~30min的吸氧。老年人进食后不宜立即做如口腔检查、口腔护理、吸痰等刺激咽喉部的护理基本操作, 以免因恶心而误吸。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 老年患者的护理日益受到重视。吸入性肺炎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常发生在睡眠中。其发生原因为老年人吞咽功能会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逐渐下降, 反应比较迟钝, 刚吃过饭就睡觉, 增加了食物反流进入肺部的可能性。由于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后多于1~3h后出现症状, 临床表现与诱发病因有关, 如由于气管-食管瘘引起的吸入性肺炎, 则每于进食后有痉挛性咳嗽、气急。在神志不清情况下, 吸入时常无明显症状, 但1~2h后可突然发生呼吸困难, 迅速出现紫绀和低血压, 常咳出浆液性泡沫状痰, 可带血。两肺闻及湿罗音, 可伴嗜鸣音, 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因此, 正确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 了解导致老年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原因, 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预防性护理是以循证护理学依据为基础, 具有科学性、实践性, 是一种主动预防措施, 提前预见问题, 积极干预, 具有目的性。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护理, 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耿梦雅, 谢绍英, 林善娟.肠内营养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6) :555-557.

[2]张秀兰, 张丽英, 许伟芳.不同鼻饲法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效果观察[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0, 17 (4) :253-254.

[3]梁海燕, 许克虹.鼻饲病人发生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临床研究, 2006, 9 (3) :37.

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篇3

【关键词】肺炎/预防和控制;肺炎/护理;鼻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18-01

吸入性肺炎是患者吸入来自鼻咽部分泌物或胃内反流的固体、流质食物等引起的病理综合征。由于高龄和基础疾病的存在,老年患者气道保护功能减退,黏膜纤毛的清除功能降低,加上口腔卫生差、卧床、免疫功能下降等,易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做好吸入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與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12月我科152例老年长期卧床鼻饲饮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干预4周。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65-88岁,平均74.6岁。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37例,年龄61-83岁,平均71.8岁。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及吞咽障碍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对策

两组均采用一次性硅胶胃管,观察组加强呼吸道管理及心理护理、增加胃管插入长度、改变鼻饲体位、加强口腔护理、鼻饲时减量减速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方法。

1.2.2 观察方法

每天测量体温4次,观察患者呛咳、食物反流情况。体温>37.5℃或出现较频繁咳嗽、食物反流时查血象,拍X线胸片。两组于4周干预期后均拍胸片,观察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吸入性肺炎发生例数 百分比率(%)上机 观察组 76 18 23.7对照组 76 45 59.2卡方值10.2,P<0.01

3 讨论

3.1 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3.1.1 吞咽困难 Garcia JM[1]指出,吞咽困难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5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10%主诉有吞咽困难,随着老年人生理性退化,喉黏膜萎缩变薄、感觉减退、咽喉肌运动功能减弱,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大大增加了误吸的发生机会。

3.1.2 咳嗽反射减弱 咳嗽反射是指当有异物进入呼吸道时出现保护性动作,以清除气道异物。该反射和呼吸道纤毛运输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卒中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咳嗽反射减弱,而且咳嗽反射减弱是吸入性肺炎的一个危险因素。

3.1.3 口咽定植菌的负荷量大 唾液分泌和吞咽运动对于维持口咽正常菌群很重要,特别是感染性疾病会增加唾液中的细菌含量,增加吸入性肺炎的相对危险。此外,严重的合并症,日常活动减少,营养不良,管饲也会影响口咽细菌的定植,从而造成不良的口腔环境。

3.2 吸入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本研究表明,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对策,观察组18例确诊为吸入性肺炎,患病率为23.7%;对照组45例确诊为吸入性肺炎, 患病率为5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国内外研究结果接近。Arahata M[2]研究指出,综合性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对策能有效预防老年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

3.2.1 加强呼吸道管理及心理护理 老年鼻饲患者常需要长期卧床,及伴咳嗽反射减弱和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易导致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因此对老年卧床患者应协助有效排痰,适度湿化气道。Scher zer R[3]指出,多次吸痰能清除误吸物和声门下分泌物,降低炎症反应感染程度,减少支气管堵塞及酸碱等化学因素对黏膜的损伤,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患者雾化时痰液较多,要随时吸出痰液,以防气道堵塞。对照组每2h协助翻身、拍背,平卧位或侧卧位交替。鼻饲前彻底吸尽口腔、呼吸道粘稠分泌物,鼻饲后避免30-60min 内进行吸痰操作。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对意识清醒患者指导并鼓励有效的咳嗽、咳痰。Ebihara S[4]指出,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易患咳嗽反射敏感性抑郁症,要重视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加强呼吸道管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的干预,及时舒缓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最大限度发挥患者与家属配合治疗的自我管理能力。

3.2.2 增加胃管插入长度 对照组按照传统鼻饲法的插管长度,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或前额发迹至剑突距离,成人约45-55cm;当注入流食时,鼻饲液反流于咽喉部易发生食物反流。观察组在常规长度基础上增加7- 10cm,即深插管55cm 以上,使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则注入的食物不易反流[5]。

3.2.3 改变鼻饲体位 鼻饲时老年患者的体位是防止误吸,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关键。长时间平卧位是胃内容物反流造成误吸的潜在危险因素。对照组鼻饲中床头抬高30-45°的卧位,鼻饲后保持该体位30min再恢复原体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鼻饲后保持半卧位时间由30 min增至1h。鼻饲后尽可能保持患者体位相对稳定,借重力作用,加速胃的排空,减少胃内容物从扩张的胃向食管反流。避免立即翻身、叩背,能减少因体位过低食物反流发生误吸的可能。

3.2.4 加强口腔护理 对照组常规每日2次口腔护理,根据口腔的PH值选择口腔护理液或漱口水,PH值<7时可选用2%碳酸氢钠,PH 值> 7时选用2%- 5%硼酸溶液,PH值为7时选用1%-3%过氧化氢。每次进餐后予清水清洁鼻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患者变换体位前,先检查口咽部是否有唾液、痰等分泌物,若有及时用一次性无菌海绵棒旋转吸除干净,每天至少进行口腔护理2-3次。本研究表明,接受翻身前口咽部清洁护理,能有效抑制口腔细菌生长,较好地预防吸入性肺炎, 与相关研究一致[6]。

3.2.5 鼻饲注食时减量减速 老年患者胃平滑肌随年龄增长萎缩,收缩力变弱,加上长期卧床使胃蠕动减弱,胃排空延迟。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用50ml 注射器灌注,鼻飼间隔时间不少于2h。护士手动推注营养液,不能充分掌控时间和推注压力,增加了分泌物逆流或胃内容物反流至呼吸道的机会。观察组采用鼻饲袋或微量泵控制流量和时间,鼻饲量由每餐350-400ml减至200-300ml,鼻饲速度由15-20min延长至30-40min,避免营养液过快进入胃内,从而减少误吸发生。鼻饲营养液温度保持在40°左右,少量多餐,由4-6次/d增至6-8次/d,鼻饲前检查胃内残余量,如超过100-150ml即表示胃排空迟缓,应停止喂养并观察残留情况。每次鼻饲后用温水冲净胃管内残留物[7]。1个月左右更换胃管1次。

3.2.5 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鼻饲液反流和误吸 对于有误吸病史的老年患者,护理上应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预防和严密监测,加强巡视。吞咽困难患者应给予辅助吞咽技巧指导(如进食时转头、缩颌或反复吞咽等)。咳嗽反射减弱和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患者,必要时遵医嘱给药以改善吞咽反射。患者一旦误吸发生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应立即取右侧卧位,放低头部,吸出气道内的吸入物,并抽尽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反流。必要时立即配合医生行肺叶灌洗,尽早在误吸后8h内恰当地应用抗生素。

总之,吸入性肺炎来势凶,症状隐匿,易误诊或漏诊。鼻饲与吸入性肺炎有密切的相关性,护理人员应在患者体位、鼻饲方法、胃管管理等方面熟练掌握鼻饲方法,采取积极的护理对,减少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Garcia JM, Cham ber s E 4th. Managing dys phagia th rough dietmodificat ions[J] . Am J Nu rs, 2010, 110( 11) : 26~ 33.

[2]Arahata M, Kuriyama M, Yoneyama H, et al.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f or the management of elderly pat ients w ith aspirationpneumonia[J] . Nippon Ronen Igakkai Zasshi, 2011, 48( 1) : 63~ 70.

[3]S cherzer R. S ubglot t ic secret ion aspirati on in the p reven ti on of ventilat or-associat ed pneumonia: a review of th e lit eratur e[J] .Dimens Crit Care Nu rs, 2010, 29( 6) : 276~ 280.

[4] Ebihara S , Ebihara T. Cough in the elderl y: Anovelstrategy for preventing aspirat ion pneumonia[J] . Pulm Pharmacol Ther,2011, 24( 3) : 318~ 323.

[5] 邓远兰.46例老年鼻饲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0,17(9): 97-98.

[6]邵建红.老年假性延髓性麻痹鼻饲病人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1,9(2C):471-472.

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篇4

毕业了,必须要提交毕业论文,合格方可毕业。现在的毕业论文要求挺高的,需要有理论部分,实际应用部分。毕业生们最好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写出有质量的论文。下面YJBYS给大家提供自考医学专业论文范文一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进行呼吸道疾病治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总结我科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病历504份。结果:经3-7天治疗后均达到满意效果。应注意雾化前对患者的解释,雾化时的雾量大小、间隔时间及痰液的处理。结论:掌握好影响超声雾化吸入疗效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使药物达到更好的效果,加快患者恢复时间。

关键词:超声雾化吸入,影响因素,护理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通过吸入地方法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该治疗对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均可迅速、有效和无痛的治疗的作用。通过加强对雾化吸入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差异确定体位、雾化量、给氧量、吸入方法、每次吸入量和吸入间隔时间,减少了不适症状的出现,确保了治疗效果。回顾分析本院采用超声波雾化吸入疗法,配合医生的其他治疗手段,对急性咽炎、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疗效的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月—4月我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504例,年龄10个月-82岁,使用百合牌JSC-OK型型超声波雾化吸入器。

1.2药物

雾化的药液遵医嘱,常用药物:庆大、氨茶碱、舒喘灵、 乳縻蛋白酶、易咳净、沐舒坦等。

1. 3方法

504例患者均采用坐位或卧位雾化吸入。雾化液为灭菌蒸馏水加所需药的配置,雾化吸入量的调节方法,从小剂量开始,吸入1—2分钟后,再逐渐增加雾化量,直至吸完本次所需治疗的雾化药液,一般吸入10—20mird次。雾化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患者有频繁刺激性咳嗽、气促等不适症状时,多采用间断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

2.结果

所有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经过3—7天的雾化吸入的辅助治疗后,均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3. 护理体会

3.1 明确雾化吸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超声雾化吸入可将药液雾化后直接送达呼吸道患病部位,甚至可到达呼吸道深部。缓解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且迅速,优于其他治疗方式。用药量少,是其他给药方式的十分之一。明显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避免打针吃药的痛苦,对儿童尤为适合。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以普遍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

其适应症包括: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的湿化气道;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肺气肿、肺心病合并感染痰液粘稠,排痰困难,或有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者支气管扩张症感染、肺脓肿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禁忌症为急性肺水肿,此外,过饱和的`雾液可引起支气管痉挛而使哮喘症状加重。

3.2 雾化吸入方法

雾化吸入时雾滴的大小决定了它在呼吸道中的沉降部位:雾滴直径1~5μm,沉积部位在细支气管及肺泡;直径5~20μm,沉积在支气管; 20~40μm沉积在鼻、咽、喉及上部气管。故临床上根据所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雾化器。一般临床所需雾滴直径以1~5μm为宜。

3.3 注意事项

在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前,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特别对首次接受治疗的患儿家长或患者应详细介绍雾化吸入的意义,以免产生恐惧心理,将患者安放合适体位。吸入时头部应稍向后倾是气道通畅,药液充分达到呼吸道的深部,改善通气功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将雾量由小至大调节直到患者感到耐受为止。鼓励患者间歇做深呼吸,尽量用口吸气用鼻呼气,使药物能充分吸入小气道中,在吸附过程中如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随时减少雾量或停止后再吸,反复进行。吸入过程中,粘稠的痰液被稀释很快排除,因此在雾化吸入的同时应给予拍背,以免痰液阻塞气道,引起窒息,同时也有利于肺泡上粘稠的分泌物脱落排除,使气雾弥散到肺泡达到治疗目的。另外,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取侧卧位,有利于雾气进入肺内至底端。若有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不宜雾化吸入,因为雾化可诱发气道痉挛加重病情。雾化间隔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为宜。应对雾化器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连续性,需各班护士密切协作才能取得好效果。雾化完毕后,嘱患者半小时后才能进食饮水,以保持疗效达到最佳效果。雾化器接通电源后先开灯丝开关,预热3

分钟再开雾化开关,治疗完毕后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以便延长雾化器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张静,贺古林.COPD急性加重期雾化吸入治疗和护理体会.当代护士,.8:40.

[2]仇淑真,倪人华,宋丽.压缩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5,l 1(7):933-943.

[3]李春华,朱桂琴,邓勇芝.氧动雾化吸入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医疗卫生。2005,2:50.

[4]唐相君. 患者拒绝超声雾化吸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吉林医学 , , (18)

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篇5

1.目的

(1)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咳嗽,稀化痰液,帮助祛痰。

(2)改善通气,解除支气管痉挛。

(3)胸部手术后预防呼吸道感染。

(4)湿化呼吸道,配合使用人工呼吸器时的气道湿化。

(5)治疗肺癌。

2.原理应用超声波声能,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入。

3.常用药物

(1)控制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

(2)解除支气管痉挛用氨茶碱;

(3)稀化痰液,帮助祛痰用α-糜蛋白酶、痰易净;

(4)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用地塞米松。

4.方法

(1)水槽内加冷蒸馏水约3cm高,雾化罐内放稀释的药液30~50ml。

(2)开电源开关后,调节雾量旋钮,一般用中档(2ml/min),嘱病人将口含嘴放入口中,紧闭口唇深吸气,吸入气雾。

(3)使用中,水槽内水温超过60℃应关机换冷蒸馏水。雾化液减少不必关机,可从雾化罐盖上的小孔加药液即可。

(4)治疗毕,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否则电子管易损坏。

(5)然后消毒雾化罐、螺纹管、口含嘴、面罩。

5.注意事项——轻按电晶片和透声膜,以防损坏;水槽和雾化罐中只能加冷蒸馏水;需连续使用,应间歇30min。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

1.原理——利用氧气的高速气流将药液吹成汽雾状,随病人的呼吸进入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目的。

2.目的——解除呼吸道痉挛,使呼吸道通畅而改善通气功能;消除呼吸道炎症反应、稀释痰液、减轻局部水肿。

3.常用药物

(1)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药物:硫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2)稀释痰液的药物:α-糜蛋白酶等。

(3)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药物:舒喘灵、氨茶碱等。

(4)减轻黏膜水肿的药物:地塞米松等。

4.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至床旁,解释、查对,取得病人的合作,摆好体位,铺好治疗巾。

(2)将药液稀释在5ml以内,注入氧气雾化器内。

(3)嘱病人漱口,将雾化器的进气管与氧气相连,调节氧气流量至6~10l/min.

(4)病人手持雾化器,把口含嘴放人口中,紧闭双唇,用力吸气的同时以手指堵住出气管,呼气时放开出气管。

(5)反复操作直至药物全部雾化,一般需要lo~15min.

(6)取出雾化器,关闭氧气开关,安置病使其舒适,整理用物并清洁消毒备用。

5.注意事项

(1)雾化器中的药液应将弯管浸没。

(2)用氧时注意远离烟火和易燃易爆物品。

(3)直接接流量表,而不使用湿化瓶。

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篇6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好发于冬春寒冷季节,由于各种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咳嗽、咳痰、气喘、气促,多见于婴幼儿,因其发病率高、起病急,可诱发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病情加重,增加病死率,成为严重威胁幼儿生命的疾病之一,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呼吸困难、肺部固定湿啰音等症状,成为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因此,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选择2013年9月—2014年4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9月—2014年4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20例,入选患儿均符合小儿肺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年龄(3.5±0.5)岁;轻度50例,重度10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7个月—8岁,平均年龄(4±0.5)岁;轻度49例,重度11例;所有患儿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湿啰音,给予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双侧肺叶呈现片状阴影,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均超过380C,咳嗽、咳痰、气促明显,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药、病情观察等。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方法如下。

1.2.1环境护理: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应热情迎接,主动做自我介绍,并详细讲解病区环境、住院事宜,病房温度应控制在220C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引起呼吸道不适,相对湿润利于分泌物的稀释、排出。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干净,床铺平整,阳光充足,空气流通,避免对流风,对体温偏高的患儿应特别注意保暖,保证患儿睡眠充足,每天固定消毒,为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应减少陪护人员及探视人员,对患儿进行各项检查、护理操作时,应尽量集中进行,避免患儿过于频繁哭闹增加脑缺氧以及心脏负担。对急性期和恢复期、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患儿应分开病房,以免交叉感染,在进行诊治护理操作时,注意消毒隔离,每人一根止血带,每人操作后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

1.2.2高热护理:小儿肺炎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所谓的三分治、七分养,因此,护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加强宣教,告知患儿家长在高热期间避免穿过多的衣物,若患儿出汗量过大,应马上更换干衣物或立即干毛巾擦拭,保持皮肤干爽舒适,若患儿高热无汗,则给予冰袋或湿毛巾擦拭额头,降低体温。体温下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避免骤然下降,对机体造成损害。

1.2.3心理护理:小儿病房应保持环境温馨,墙壁色彩图案鲜艳,亮丽,让患儿视觉感官自觉兴奋,患儿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环境下,本身存在恐惧。加之注射、吃药带来的痛苦,患儿形成条件反射,一见穿白大褂的就哭,因此,护±的工作服应以粉色、淡蓝色或浅绿色为宜,在治疗过程中,护±应充满童心、爱心,态度和蔼可亲,动作轻柔,技术娴熟,手法稳健,让家长产生信赖,取得积极配合,减少医患纠纷。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家长的抵触情绪,满足患儿及其家长的合理要求,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1.2.4保持呼吸道通畅:小儿肺炎,患儿呼吸道痰液薪稠过多,容易阻碍呼吸道通畅,严重的可引发窒息,因此,护±应加强拍背护理,拍打背部,有利于减少肺疲血,促进炎症吸收,告知患儿家属有效拍背的方法,在进行雾化过程中,避免自行调试机器,在吸氧过程中,避免自行调节氧流量,可将床单位调至头低脚高位,利于痰液引流,对痰液较深不易咳出者,可遵医嘱给予吸痰。在进行吸引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迅速,每次吸引不超过15s,吸引时,着重注意心电监护患儿生命体征,发现心动过缓,应立即停止操作,必要时,应立即行人工呼吸。

1.2.5饮食护理:小儿肺炎机体高热代谢过于旺盛,因此,高热过后应及时补充高热量食物,多补充水分,加快病情康复,对不爱喝白开水的患儿可给予维C橙汁进行水分补充,高热过后的患儿以及处于高热期的患儿,大多没有食欲,进食量较少,因此,多给予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避免消化不良,诱发呕叶,增加患儿不适感。护±应加强对家长的喂养宣教,避免喂养不当加重病情,以七分饱为宜,避免过饱饮食导致的胃部不适,或积食导致体温不降,影响疾病康复。对病情危重,不能自行进食的患儿,遵医嘱给予鼻饲,鼻饲时要注意温度适宜,灌注食物、药物、水时应缓慢,避免咳呛,保持导管通畅,宜少食多餐,保持胃管清洁,每周按时更换。

1.2.6输液护理:对1岁以内的患儿选择额头部的血管为佳,此处血管清晰、明显,走行较直,利于固定,能有效避免患儿翻身导致针头滑脱。在每次进针时,应采取保护性扎针技巧,利于今后再次穿刺,护±应具备娴熟的技能,降低患儿痛苦,增加家属信赖,输液速度不应超过30滴/min,入量过快可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还可导致呼吸加快,代谢增加,机体消耗增多,引发不良反应。对一些比较特殊的`药物,应避免外渗,以防局部皮肤组织发生坏死或静脉炎。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避免放置时间过长,静脉用药引发不良反应或药物效果降低。输液过程告知患儿家属避免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以免诱发意外,掌握好入量,详细介绍药物作用、注意事项,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1.2.7密切观察病情:对病情较重的患儿,应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若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加快,心率超过160次/min,应立即将输液速度调慢,呼叫值班医生,准备抢救车、抢救设备,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肌张力变化,观察患儿是否存在腹胀、便血等症状,避免患儿诱发急性胃肠道出血。

1.2.8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出院后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根据天气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对体质偏弱的患儿,必要时给予接种各种预防流感的疫苗,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儿童,应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出汗着凉,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避免病从口入。1.3统计学方法:两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篇7

急性脑卒中患者常存在意识障碍, 且多并发有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和咳嗽反谢减弱, 易发生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脑卒中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病死率高达40%~50%[1]。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脑卒中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 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 并给予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脑卒中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65例, 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2], 并经头颅MRI检查证实。男38例, 女27例, 年龄45~48岁, 中位年龄66.5岁。吸入性肺炎诊断参照卓安民[3]标准, 符合卫生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 危险因素分析

2.1 意识障碍

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受到损害, 吞咽反谢、咳嗽反谢减弱、无力或消失。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能力低, 呼吸道清除或防御功能减弱, 口腔内大量分泌物不能有效排除易导致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

2.2 吞咽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延髓中枢受损引起的延髓麻痹或双侧质脑干束受损导致舌肌、咽喉肌活动受限, 随意性舌运动开始时间延迟至吞咽困难, 饮水呛咳易造成误吸而发生吸入性肺炎。

2.3 留置饲管

患者由于留置饲管的刺激, 咽部分泌物增多, 咽反射减弱, 食管相对闭不全, 使胃内容物更易反流入呼吸道造成吸入性肺炎。

2.4 喂食不当

若进食速度、体位不当, 往往引起呛咳, 易使食物误入气管致吸入性肺炎。

2.5 卧位不当

平卧位时患者的咽喉、食管、胃处于同一水平, 加上老年食管下括约肌屏障作用减弱, 进食时胃内容物存在于胃底、胃体、贲门甚至食管内, 易引起食物反流发生吸入性肺炎。

2.6 口腔卫生不良

口腔、咽部分泌物定植菌是老年人感染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老年人因退行性变, 牙齿间隙变大食物易嵌塞, 唾液分沁减少, 抗病能力减弱, 面颊及口咽部食物残渣易残留, 容易滋生大量细菌, 随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

3 护 理

3.1 呼吸道管理

给予舒适体位, 抬高床头30°, 头偏向一侧, 定时翻身叩背, 雾化吸痰, 气道湿化, 按需吸痰,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清醒后鼓励其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以促进呼吸功能恢复。

3.2 吞咽困难的护理

脑卒中患者在给饮食之前均应确定有无吞咽障碍以防止误吸。入院24h内进行饮水试验患者端坐饮水30ml, 观察所需吞咽时间和呛咳程度。评分标准[4]:1级:能顺利1次将水咽下。2级: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咽下, 或吞咽时间>5s。3级:能1次咽下, 但有呛咳。4级:分2次以上咽下, 有呛咳。5级:频繁呛咳, 不能全部咽下。1~2级为吞咽功能较好, 3~5级为吞咽功能较差。饮水试验1~2级患者才能经口进食, 3~5级患者应尽早插胃管鼻饲, 同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可及时地预防咽下肌群废用性萎缩, 最大限度地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3 规范鼻饲管管理

留置的鼻饲管应选择小孔胃管, 鼻饲前最好先进行胃留试验, 当胃潴留物>150ml应停止鼻饲, 且一次鼻饲量以≤200ml为宜, 每天6~8次, 灌注速度宜慢, 以免胃急剧扩张或胃内压突然升高而增加食管反流和误吸。

3.4 饮食护理

患者每次进餐前应彻底排痰, 采取坐位或半卧位, 进食后保持半卧位30~60min后再恢复原体位;选择糊状、软食等黏稠食物较易吞咽, 避免选择干硬的食物;食物温度约40℃;进食时先试喂1小匙温开水, 如吞咽顺利, 在喂1/4匙稠粥, 进食速度要慢, 确认口腔无食物后再喂下一口, 少食多餐, 不宜过饱, 喂食时间≥30min。如进食过程出现呛咳、呼吸急促, 应停止喂食, 尽量鼓励自己咯痰。不配合者, 酌情吸痰, 动作要轻, 不宜过深, 以减轻对咽部刺激程度, 避免引起呕吐及误吸。

3.5 取合适体位

患者的体位是预防误吸的关键。从鼻饲开始至结束1~2h, 一直给患者半卧位, 即抬高床头30°~40°, 有利于食物重力作用通过, 幽门进入小肠, 减少胃内容物潴留, 利于胃内容物排空和食物消化, 有效减少或避免反流与误吸。鼻饲后60min再恢复体位。

3.6 保持口腔清洁

观察口腔有无溃疡、感染等, 特别注意双颊部和口咽部两个易残留污垢和细菌的部位, 能自理者协助漱口。不能自理者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 根据pH值选用合适的漱口液, 以减少口腔细菌的定值。

4 体 会

吸入性肺炎是脑卒中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生严重影响神经功能恢复,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 要想得到最佳的预防, 必需从预防误吸开始, 根据脑卒中患者并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应尽早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一方面可减少或避免误吸的机会, 使患者获得最佳生存质量。另一方面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耿德章.中国老年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9.

[2]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病学杂志, 1996, 29 (6) :379.

[3]卓安民.脑卒中急性病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世界感染杂志, 2005, 5 (1) :77-78.

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篇8

关键词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75-2156(2009)04-0053-01

脊髓损伤、脑卒中、心功能不全、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长期卧床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患者易出现体能大量消耗,咳嗽、咯痰无力,加之脑部疾患咳嗽反射减弱,则痰液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引起痰液阻塞呼吸道,引起坠积性肺炎、肺部感染、感染难愈等现象的发生。雾化吸入可使药物随深而慢的呼吸均匀地达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充分发挥稀释痰液的作用,使痰液及时排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有效地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常采用庆大霉素、a-糜蛋白酶加地塞米松进行雾化吸入,随着新药盐酸氨溴索的出现,加入雾化吸入液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我科使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并发肺炎的发生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12月我科共收治长期卧床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60岁;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2岁。2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情况无多大差异。

1.2 方法雾化吸入时将雾化器含嘴入放入患者口中含住,嘱其紧闭嘴唇,昏迷者由护士或陪护人员扶住,牙关紧闭者可用开口器打开口腔,让雾化蒸气随着呼吸缓慢吸入。对于症状较轻、咳嗽有力者采用半坐卧位。对年老体弱、病程长、咳嗽无力者采取侧卧位,并抬高床头,嘱患者进行深呼吸,使药物较多进入呼吸道的同时锻炼呼吸肌功能,利于排痰,提高疗效。雾化吸入时严格观察患者神志、呼吸、心率的变化,及时听诊双肺呼吸音,痰液较多、粘稠,阻塞气道时,可用吸痰器吸出痰液。雾化治疗后,及时翻身、拍背以及时排出痰液,疏通气道。按常规方法雾化吸入,2次/d,15分钟/次。2组使用同一型号超声雾化器。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5mg和A-糜蛋白酶4000U。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30mg。

1.3 评价标准比较2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符合以下3条标准中的1条即可诊断肺部感染:(1)患者发热、伴咳嗽、黄痰及肺部固定湿罗音;(2)患者深部咳痰进行细菌、真菌培养有致病菌分离出;(3)胸部x线或CT扫描证实肺部感染存在。

2 结果

40例患者有2例因严重脑水肿致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无重大并发症,痊愈出院。各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如下。观察组1例(5%),对照组20例4例(20%)。

3讨论

老年人由于活动减少及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影响,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致肺部感染。主要原因有:(1)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进食差而出现机体抵抗力低下。(2)有一部分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将痰液顺利排出体外。(3)脑部受损患者致植物神经调节紊乱,致使早期出现肺水肿、淤血,气管内淤积大量分泌物。(4)患者误吸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是长期卧床病人死亡并发症之一。超声雾化可使药液形成均匀的雾状,随呼吸进入终末支气管和肺泡,从而达到局部用药的目的,较全身用药更直接、快速、且无不适感。吸入时鼓励患者翻身、拍背,使已沉积的分泌物松动后及时排出。雾化吸人时具有用药量少、显效快的优点,同时减少不良反应。通过观察显示,观察组应用盐酸氨溴索进行雾化吸入可大大减少长期卧床患者肺炎的发生,效果理想。盐酸氨溴索具有促进粘液排出的作用,它可促进呼道内粘稠分泌物的排出及减少粘液的滞留,同时使痰中酸性粘多糖纤维断裂,降低痰粘稠度,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从而减轻咳嗽症状;可使黏膜表面纤毛活动断裂,助于小支气管内痰液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盐酸氨溴索使呼吸道粘膜上的表面活性物质发挥正常的保护作用,使肺泡粘膜内的药物浓度升高,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的抗炎作用,协同抗生素更好地起到防治肺部感染的作用。

在预防长期卧床患者肺炎的发生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勤翻身、勤拍背、勤洗漱,加强口腔护理,协助患者排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结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则能更好地防治肺部感染。经常更换体位或活动,可预防分泌物的积聚和促进血液循环。一般卧床病人,应每2小时翻身1次,同时配合拍背、按摩,预防褥疮的发生。对神志不清、昏迷患者翻身前先吸净口内、鼻腔内的分泌物,以防止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肺泡萎缩及肺不张,并保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侧卧位或坐位,医护人员指关节微屈,从肺底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拍背部,同时鼓励其咳嗽,深呼吸,使痰液顺利排出。通过叩背,间接地使附着于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脱落。拍背时应根据病人情况掌握轻重,随时观察病情。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每天大便一次。可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000~2500ML。小儿、高热、神昏不能进食者则需静脉补液,滴速不能过快,以免引起肺水肿。

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篇9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一般初为刺激性干咳,咳少量黏液痰,典型者痰液可呈铁锈色。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严重患者可出现神志模糊、烦躁、嗜睡、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

2.体征——早期可不明显,肺部大片实变时有肺实变体征。部分患者可出现唇周疱疹、发绀等。

3.辅助检查

①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常伴核左移或胞浆内有毒性颗粒参

②痰涂片或培养可见肺炎球菌;

③x线检查可见肺病变部呈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局限于一叶或一肺段。

4.并发症——严重败血症或毒血症者可并发感染性休克。胸膜炎、脓胸、心包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已不多见。

(二)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肺炎有关。

2.疼痛与炎症累及胸膜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感染、发热及咳嗽无力有关。

(三)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给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鼓励多饮水。

2.病情观察

①观察痰液颜色和量,必要时留痰标本送验;

②观察生命体征及面色、神志、尿量等变化,如出现烦躁、少尿、发绀、体温骤降、脉速、血压下降等情况,应立即做好抢救准备;

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篇10

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分泌物以及给氧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和采取应对措施。根据护理结果,对患者的气道和心理进行精心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保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并且所有操作满足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结果:完成大面积烧伤伴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后,未有1例患者出现严重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

结论:为了保证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做到密切观察病情,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以及在护理过程中实现无菌操作。

关键词:烧伤吸入性损伤气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44-01

在患者遇到火灾或其他某些意外时,很容易出现吸入性损伤,即患者吸入过量的烟雾、热蒸汽、刺激性的化学气体,从而造成了患者呼吸道的损伤。吸入性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肺部受到伤害,特别是汽油、火药、粉尘或化工原料等物质,在发生燃烧或爆炸后,不仅仅会引起患者本身的皮肤受到如烧伤严重损害,导致患者在此类事故中吸入不良空气,从而对患者的呼吸器官造成伤害。吸入性损伤是导致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1],为了进行及时有效治疗,首先应保证患者气道通畅[2],呼吸功能正常,这样才能提高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根据本院治疗护理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有关临床体会,现将护理报告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院从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因为火焰烧伤、爆炸烧伤以及高温粉尘烧伤造成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年龄最大43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33岁;烧伤面积30%~60%TBSA;其中3例患者伴有复合伤,有31例患者确诊为中度吸入性损伤,有7例患者确诊为重度吸入性损伤;7例患者在受伤2小时至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2例患者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全部患者均治愈,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呼吸道感染症状。

1.2护理措施。

1.2.1病情评估。由于患者受到吸入性损伤后通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在患者入院治疗期间,首先应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对患者的意识以及吸入性损伤情况进行评估。

1.2.2初步急救。将病情严重的患者安排住单人病房,首先应清理患者口鼻中的灰尘和分泌物,保证口腔、鼻腔清洁。并利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每分钟氧流量2-3L,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氧情况调整供氧的氧气浓度,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1.2.3气道护理。病房应保持清洁、舒适,病室内室温控制在20°-30°左右,温度保持在60%-70%之间,床头抬高15°-30°[3],以减轻病人颜面水肿。遵医生予雾化吸入,雾化后及时漱口。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状况,如呼吸道有分泌物应及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对咳嗽反射差,痰量较多患者,予以负压吸痰,压力控制在0.04~0.53mpa,吸痰时注意要在患者吸气时去负压插入吸痰管,将吸痰管旋转吸出慢慢上提以吸净痰液,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

床边应备齐吸痰用物及气管切开包。发现患者有敝气、呼吸困难、出现声音嘶哑、颈部变粗或者喉部水肿、烦燥不安等问题现象时及时报告医生,此时气道阻塞情况较为严重,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人工置管及机械通气。

固定好气管套管,根据患者颈部水肿程度适当调整气管套管的松紧度。每天生理盐水清洗套管切口并更换Y形纱布tid,如有痰液随时更換Y形纱块,保持套管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1.2.4口腔护理。患者住院期间为了保证口腔清洁,应及时清理其口腔中的脱落黏膜和分泌物。给予患每天tid或qid的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时采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并指导患者进食时尽量采用吸管吸入流质食物,避免食物残渣残留在口腔内,进食后用生理盐水进行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1.2.5心理护理。患者在经过火灾或其他烧伤事故后,经常会出现呼吸异常的情况,由此造成了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担忧以及恐惧,聋哑患者的护理更是如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开导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6预防院内感染。由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在进行抢救和护理时,会增加院内感染率。因此,应做好消毒隔离措施。病房内安置空气净化机,持续使用,每日早上停机开窗通风1小时,保持病房空气清新,限制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探视制度。病房地面每天使用含氯消毒液湿式拖地二次,拖把专用,每日换药后即用500ml/L含氯消毒液拖地。

1.2.7健康宣教。向家属及患者了解致伤时环境及情况(密闭空间,化学物质,大喊大叫)并告知吸入性损伤的危险性。鼓励患者咳嗽,帮助翻身、拍背,预防肺部并发症。吸痰时给患者带来不适,向患者解释及时吸出坏死粘膜及分泌物的重要性。

1.2.8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式呼吸训练,每天进行3至4次缩唇式呼吸训练,每次10至20分钟。

2结果

我院收治的38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经护理全部患者均成功治愈,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所有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均积极配合并满意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

3讨论

在对大面积烧伤伴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同时,通过精心的气道护理能够提高治愈率。特别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道堵塞状况,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对于患者的气道情况应该进行密切观察,一旦患者出现由于坏死组织或是呼吸道分泌物引起呼吸道堵塞状况时,必须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处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保证护理人员对于护理技术的熟练运用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处于无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精心的护理提高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周强,潘乐,钟展芳,等.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治疗[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6):1001-1002

[2]付焰,王颖.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中国会议:2007,11,01

上一篇:和盛工商所汇报下一篇:露在外面的面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