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氧雾化吸入

2024-09-16

加氧雾化吸入(共3篇)

加氧雾化吸入 篇1

肺炎在临床呼吸内科领域发病率居较高水平, 除针对病菌, 采取对因方案治疗外, 还需对症治疗, 将痰液及时清除, 可为肺炎恢复打下良好基础。对气道分泌物清除的前提, 为使气道分泌物的流动性提高, 雾化吸入效果显著。但传统超声雾化因有低温和低氧刺激引发的呼吸困难存在, 故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随着研究的深入, 加温加氧雾化可促排痰, 使气道分泌物流动性提高, 对低氧、低温引发的不良反应有防范作用, 为一种新型方案, 针对脓痰肺炎患者, 采用加温加氧超声雾化, 可将气道分泌物及时排除, 使肺炎疗程缩短, 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本次研究选取传统氧气雾化与加温加氧超声雾化效果展开对比。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有脓痰存在的肺炎患者100例, 男67例, 女33例, 年龄46~79岁, 平均年龄 (66.2±4.4) 岁。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加温加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先取25℃以下的水在加温加氧超声雾化器水槽内加入, 水位需低于最大水位线, 取盛有药液20 ml的药杯放入, 将盖子旋好, 与加热连接管、咬嘴连接, 温度探头接好, 电源打开, 对汽源驱动模式确认, 为氧气模式, 遵医对时间、氧浓度、雾量大小、温度选择, 氧浓度选择时依据风量调节和氧气流量确定, 时间控制在15~20 min, 温度平均 (32±5) ℃, 按确认键操作, 确保在吸氧状态下, 患者吸入舒适、适量、恒温的雾化粒子, 确保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在中心供氧氧气接头上插入装入药液20 ml的一次性雾化器, 氧气流量调节至5 ml/min, 在患者口中放置咬嘴, 指导深呼吸方法, 吸雾粒入肺部。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评定[3]。治愈: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呈正常恢复, 肺部病灶经胸部X线检查呈吸收显示, 体温正常, 症状消失, 肺部啰音消失;有效:治疗后白细胞计数相较治疗前好转明显, 肺部病灶采用胸部X线检查示未完全吸收, 主要症状减轻, 肺部啰音好转;无效: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无改善或加重, 体症、症状无明显变化, 胸部X线检查无变化。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 /总例数×100%。改善率= (全部吸收+部分吸收)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 症状改善率为86%,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 症状改善率为62%,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2, 表3。观察组雾化后排痰率为94% (47例) , 明显高于对照组72% (36例) (P<0.05) ;观察组均顺利完成雾化吸入, 对照组被迫停止雾化吸入8例,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针对临床慢性肺炎患者, 气道黏膜纤毛功能失调和黏液高分泌为重要生理特征, 诱导气道分泌物明显增多, 在一定程度上使通气降低, 进而引发呼吸困难, 采用加温加氧超声雾化方式进行雾化, 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 气道分泌物在雾化后呈膨胀显示, 为及时清理提供了良好条件, 使呼吸困难症状得以缓解[4]。加温加氧超声雾化器可发挥供氧功能, 恒温, 有合适氧气浓度和温度的雾化气体产生, 确保患者在对超声雾化应用的同时, 使气道得以湿化, 为清除气道分泌物提供了良好条件, 且可防范因气体温度过低对气道引发刺激诱导的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痉挛, 并防范低氧血症。雾化粒子较合适的范围为1~5μm, 易在肺泡和细支气管沉积, 氧流量可设置为6~8 L/min, 此外, 氧气连接易操作, 步骤较为简单。对加温加氧超声雾化工作原理展开分析, 为经超声波驱动板, 对雾化换能片驱动, 诱导于药杯中放置的药物出现雾化, 并加热雾化液至预定温度, 将药雾通过风机及氧气压力送出, 进而治疗疾病。连接氧气管道, 除发挥雾化作用, 且药物雾化、氧气加温、加湿结合, 通过调节氧气浓度, 使吸入气体中含有的氧气浓度与预期要求符合[5]。呼吸正压阀或对呼气时气道压力调节, 维持呼气时的较低胸内压, 对小气道塌陷有防范效果, 为吸入药物在人体内持续作用提供了条件, 并使呼气时相延长, 利于更多的CO2排出, 对CO2潴留有较好的防止效果。

结合本次研究所示, 因雾化气体温度与气道的生理需求符合, 雾化微粒小, 就脓痰肺炎患者所需的氧气浓度可满足, 加温加氧超声雾化有较理想的湿化排痰效果, 可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 但雾化吸入时间需在20 min内控制, 长时间雾化吸入可使支气管水肿加重, 在一定程度上使通气功能呈更差显示, 引发心肌缺氧缺血, 严重者, 可诱导心力衰竭, 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呼吸道有低温雾化气体进入时, 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可发挥加温作用, 气体在呼吸道黏膜可就水分和温度吸收, 使呼吸道负荷增加, 促使呼吸道分泌物呈更黏稠显示, 采用氧气雾化吸入, 雾化气体温度相较呼吸道生理温度, 居较低水平, 对呼吸道纤毛运动最理想的状态维持产生不利影响, 而加温加氧超声雾化, 可维持气体温度在32~35℃, 与生理温度37℃接近, 可将气道分泌物更理想清除[6]。若治疗中患者有咳痰或过度换气等症状出现, 可将喷雾器拿开, 鼻部轻松呼吸, 待无不适感后, 再行吸收操作, 若患者有口嘴发绀、呼吸急促的情况出现, 治疗需立即停止, 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方案处理。本次研究结果示,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 症状改善率为86%,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 症状改善率为62%, 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雾化后排痰率为94%, 明显高于对照组72% (P<0.05) ;观察组均顺利完成雾化吸入, 对照组被迫停止雾化吸入8例,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在临床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率方面, 加温加氧超声雾化吸入效果优于传统雾化吸入, 且可使患者退热时间缩短, 另外, 提高雾化后排痰率, 并保障雾化吸入治疗过程顺利实施, 效果较为理想, 与江涛等[7]研究相似。

雾化吸入疗法是将溶剂和药物温合而成的气溶胶通过各种吸入装置, 在各级支气管、肺泡吸入并沉积[8]。进而达到改善症状、治疗疾病、稀释分泌物、湿化气道的作用, 在肺部感染性疾病、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气道阻塞性疾病中较为适用, 雾化吸入器吸入治疗, 无需患者刻意配合, 未对吸气流速产生依赖, 可对呼吸过程中的气雾进出直接观察, 在任何年龄段均适用, 可明显缩短疗程[9]。

综上所述, 对脓痰肺炎患者, 采用加温加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可使临床总有效率和症状改善率提高, 缩短病程, 提高雾化后排痰效果, 并保障雾化过程顺利完成, 对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摘要:目的 探讨脓痰肺炎采用加温加氧超声雾化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脓痰肺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氧气雾化, 观察组患者采用加温加氧超声雾化,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 症状改善率为86%,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 症状改善率为62%,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雾化后排痰率为94%, 明显高于对照组72% (P<0.05) ;观察组均顺利完成雾化吸入, 对照组被迫停止雾化吸入8例,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脓痰肺炎患者, 采用加温加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可使临床总有效率和症状改善率提高, 缩短病程, 提高雾化后排痰效果, 并保障雾化过程顺利完成, 对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关键词:加温加氧超声雾化,脓痰肺炎,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9) :651-655.

[2]Laube BL, Janssens HM, de Jongh FH, et al.What the pulmonary specialist should know about the new inhalation therapies.Eur Respir J, 2011, 37 (6) :1308-1331.

[3]荆建华.联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 2012, 20 (11) :1862-1863.

[4]Singh AK, Gaur S, Kumar 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intravenous magnesium sulphate as an adjunct to standard therapy in acute severe asthma.Iran J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8, 7 (4) :221-229.

[5]彭万胜, 陈信, 李冬娥, 等.雾化吸入高渗盐水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1, 6 (5) :358-362.

[6]赵健雄.痰热清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 2008, 17 (7) :912.

[7]江涛, 熊慧群, 陈虹, 等.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哮喘64例临床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6, 28 (4) :348-350.

[8]钟南山, 刘又宁.呼吸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356-359.

[9]王燕燕, 史淑萍, 孙春丽.超声雾化与氧气雾化对开胸术后患者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4) :26-27.

加氧雾化吸入 篇2

(一)目的1、使药液吸入呼吸道,达到解痉、祛痰、消除炎症等治疗效果。

2、湿化呼吸道。

(二)操作步骤

核对医嘱,抄写瓶签贴,双人核对,置于治疗台上

衣帽整齐,指甲不长,流动水七步洗手法洗手

核对病人身份(敲门进病房,核对床头卡,反向核对姓名、腕带)↓

评估:携手电筒,1、自我介绍,解释目的,配合方法,注意事项。询问用药史、过敏史。

2、手电筒检查口腔黏膜、鼻腔黏膜完好,鼻中隔无弯曲。

3、检查氧源和性能(完好)。

4、环境清洁,周围无烟火及易燃物

洗手、戴口罩

准备用物:

1、用物 一次性小垫单,小纱布,弯盘,棉签,氧气雾化吸入装置一套(检查)、氧气吸入装置一套(装好湿化瓶,检查)、对照瓶签贴上信息核对检查药物、加药用物(20ml注射器1支、10ml生理盐水1支、地塞米松1支、沙轮、小纱布、碘伏 棉签、垃圾桶、毛巾);

2、正确加入药物于吸入器灌内,连接雾化吸入器。

3、处理操作台及用物

用物置于治疗车上层,规范备车下层用物 ↓

洗手

携带用物至床边,再次核对病人身份

协助病人舒适体位,侧卧或半卧位,颌下铺一次性小垫单

棉签清洁设备带上氧气衔接口,连接氧气吸入装置,连接雾化吸入装置,调节氧流量6-8升/分

将口含嘴放入病人口中或用面罩罩住口鼻,调节松紧

指导病人:

1、用口吸气、用鼻呼气,深呼吸,不自行调节氧流量

2、防止管道

2、扭曲或滑脱

3、如有不适及时按呼叫器通知医护人员。

↓ 治疗毕取出口含嘴或面罩,关氧气开关 ↓

协助病人漱口,纱布擦干面部,与一次性垫单一并放入感染类垃圾筒内 ↓

安置体位,指导病人适当饮水、及时咳出痰液 ↓

洗手(速效法)↓

记录(床尾巡视卡)

↓ 终末处理 ↓

洗手(七步洗手法),正确脱口罩置于感染性医疗废物筒内 ↓

记录(护理记录单)

(三)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供氧装置,注意用氧安全,氧气湿化瓶内不加水,以免液体进入雾化器使药液稀释影响疗效

加氧雾化吸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入选105例CCCI病人, 其中男48例, 女57例;年龄45岁~75岁 (63.0岁±8.9岁) ;头晕105例, 头重79例, 失眠41例。73例行颈动脉B超检查, 其中5例正常, 9例弹性差, 15例动脉硬化, 24例发现动脉内膜斑块, 20例动脉内膜增厚达到或超过1.5 mm。37例作颅多普勒超声 (TCD) 检查, 其中3例正常, 1例双侧血流不对称, 1例血管痉挛, 2例弹性下降, 12例血流减慢, 18例供血不足。74例进行了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 其中38例正常, 腔隙性脑梗死24例, 老年性脑萎缩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2例。

1.2 纳入标准

年龄45岁~75岁;有头晕、头重、可伴睡眠障碍、记忆力障碍等自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未见脑的局灶神经体征;辅助检查:有支持动脉硬化所见, 如眼底动脉硬化改变或有时可闻及颈部血管杂音。颈部血管超声等确定有动脉硬化或管腔狭窄, 内膜增厚≥1.5 mm;头颅CT或MRI未见异常或可有腔隙性脑梗死;排除由于其他疾病导致上述症状者。

1.3 排除标准

有严重躯体并发症 (肝、肾、心、肺功能障碍) 的病人及同时进行其他药物的观察者。

1.4 治疗方法

将105例CCC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取冰麝液30 mL加蒸馏水10 mL稀释, 混悬置于空普通吸氧湿化瓶内, 加入氧气至中流量 (4 L/min) 经病人鼻导管吸入, 约45 min~60 min吸完。对照组在空普通吸氧的湿化瓶内加入蒸馏水40 mL, 拧紧, 加入氧气至中流量 (4 L/min) 经病人鼻导管吸入, 约45 min~60 min吸完, 两组均每日1次, 10 d为1个疗程, 观察2个疗程。两组均予胞二磷胆碱1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 病人伴有基础疾病, 则按需进行降血压、降血糖或降血脂等治疗。

1.5 疗效观察

在整个观察期间, 观察病人头晕、头重、失眠的临床缓解程度和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

1.6 疗效评定标准

1.6.1 头晕

重度:平素多卧床, 影响生活, 需要药物治疗;中度:影响工作, 但生活可以部分自理, 需要药物治疗;轻度:阵发性头晕, 可不服药, 休息可好转。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显效:病变程度改善2级, 如重度变为轻度;有效:病变程度改善1级, 如重度变为中度或中度变为轻度;无效:症状无改善。

1.6.2 头重

以观察是否存在为标准, 在存在的病人中进一步观察减轻的程度。

1.6.3 失眠

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失眠轻重分级标准, 重度:彻底不睡, 难以坚持工作;中度:睡眠不足4 h, 尚能坚持工作;轻度:睡眠时常醒或醒而不稳, 晨醒过早, 但不影响工作。疗效标准, 痊愈:睡眠基本恢复正常;显效:病变程度改善2级, 如重度变为轻度;有效:病变程度改善1级, 如重度变为中度或中度变为轻度;无效:症状无改善。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若呈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 若呈非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头晕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头重疗效比较 (见表2)

2.3 两组失眠疗效比较 (见表3)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本次研究有40例属轻度高血压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20例,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4。

2.5 不良反应 所有病人在观察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

3 讨 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又称慢性脑循环不足, 一般是由于脑动脉循环障碍引起的头晕、头重、失眠等自觉症状波动性消长, 但临床表现和CT等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有提示血管性或其他脑器质性病变, 而且不属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范畴的一种疾病[1]。

本病的临床自觉症状虽不复杂, 但需排除其他病因, 因此辅助检查也重要, 包括CT、MRI、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诱发电位、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SPECT)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PET) 等[2]。但由于病人经济原因及一般基层医院病人较少能完成上述所有检查, 所以本组病人仅选择了部分辅助检查或采用病人在外院检查的部分资料。

慢性脑供血不足根据其临床表现, 应属于中医头痛、眩晕、郁证范畴, 临床主要表现头痛、眩晕、不寐、易怒, 郁郁寡欢, 甚者心悸、双手拘挛、麻木、疼痛, 行走困难, 记忆力减弱等症。本病可因现代社会节奏加快, 生活压力大, 情志失调;饮食不节, 嗜食肥甘厚味;户外活动减少, 劳逸不调。尤其老年人多病情日久, 瘀血阻络, 即所谓“久病多必兼瘀”, 现代研究也表明老年人易出现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3]。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病位在脑、脉, 与心关系密切。病机是脑腑经络血脉阻滞, 窍道不利, 脑窍失灵, 所以治疗上以活血通脉, 开窍醒神为主。

本研究采用中药加氧经鼻吸入疗法, 在用药途径上予以改革, 本方为纯中药制剂, 其由麝香、冰片、丹参、川芎等中药制成浓缩液, 其中人工麝香、降香、冰片具有芳香开窍之功;人工牛黄、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之作用;丹参、桃仁、 红花、川芎、 田七有行气通络、活血化瘀之效。共同组成具有活血化瘀, 通经活络, 开窍醒神的治疗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上药能使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 扩张脑血管, 改善血流阻滞, 改善脑循环, 上药通过结合氧气吸入, 一方面由呼吸道经鼻黏膜下的丰富毛细血管直接进入脑循环为人体所吸收;另一方面该药物由呼吸道吸入, 经肺泡进入血液, 首先到达心脏, 然后循环至脑部及全身, 这一疗法是把药物、氧气吸入技术有效结合起来, 它以氧气为载体, 使药物由呼吸鼻道吸入, 这种吸药途径能使药物直接到达病灶处, 既缩短了治疗时间, 同时由于氧气的吸入, 营养组织的细胞, 增加其活力, 从而促进药物快速、高效地发挥作用, 氧气与药物雾化微粒同时吸入, 可以透过许多单纯药物不能通过的血脑屏障, 进入脑组织, 配合静脉注射脑细胞活性药胞二磷胆碱等, 通过静脉血管等组织循环缓慢吸药, 共同起到营养细胞, 改善大脑功能的作用。打破了传统汤剂、丸剂或针剂等的常规给药途径, 同时也发挥中医局部用药的治疗特色, 具有价格便宜, 临床可操作性强, 医从性好的特点。

在观察过程中显示, 本方法有减轻因慢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头晕、头重、失眠等临床症状, 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 由此可见, 本方法在临床过程中对慢性脑供血不足进行干预治疗, 在缓解临床症状, 防止脑中风的发生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的副反应。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冰麝液加氧经鼻吸入疗法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 (CCCI) 的疗效。方法 将105例CCC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予中药冰麝液加氧经鼻吸入治疗, 每日1次, 10d为1个疗程, 观察2个疗程。对照组予单纯吸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头晕、头重及失眠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85.0%和95.2%,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冰麝液加氧经鼻吸入疗法治疗CCCI安全有效。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冰麝液加氧鼻吸,头晕,头重,失眠

参考文献

[1]平井进策.平成元年度厚生省循环器病研究委托班研究报告集[M].国立循环器病, 1990:80.

[2]刘汉兴, 章军建.慢性脑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 2004, 12:417.419.

上一篇:社会世界下一篇:绿色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