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亚氮吸入

2024-05-15

氧化亚氮吸入(精选7篇)

氧化亚氮吸入 篇1

关键词:氧化亚氮,镇痛,分娩,胎心监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均为初产妇,足月妊娠,孕周37~41周,单胎头位,骨盆测量正常,排除头盆不称,无妊娠并发症,无特殊病史,共360例,随机分为两组,氧化亚氮(笑气)吸入组(观察组)180例,对照组(180例),两组孕妇在年龄、身高、体重、孕次、孕周、宫颈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设备与方法

笑气来源为瓶装安桃乐(ENTONOX)气体,由北京金东健医疗设备公司提供,流量每分钟5~7L,观察组在产程潜伏期不干预,在宫口开大3cm时,由助产人员在孕妇宫缩来临前30~45s,手持面罩,紧扣住孕妇口鼻,嘱其作深呼吸3~5次后,取下面罩,待下次宫缩来临前,再次吸入,如此反复,至宫口开全(产妇稍有屏气感或大便感时),关闭气阀,吸净余气,同时,以美国COROMETRICS公司生产的120型母婴胎心监护仪行全产程监护宫缩、胎心率、产妇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而对照组未使用笑气吸入,其它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

1.3 镇痛效果评定及胎儿窘迫诊断标准

无痛记0分;轻度疼痛,极易耐受记1分;中度疼痛,易耐受记2分;强度疼痛,难耐受记3分;极度疼痛,不能耐受记4分[1]。胎儿窘迫诊断标准:根据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进行评定;根据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进行评定Apgar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值<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2分者占96.7%,对照组≤2分者点29.4%。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

2.2 产程时间

两组活跃期、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见表2。

2.3 分娩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产后出血及宫颈裂伤无明显差异(P>0.05)。

2.4 胎儿及新生儿情况

胎儿宫内窘迫率:观察组19例(10.6%),对照组25例(13.9%);新生儿Apgar评分:1分钟观察组(9.20±1.48)分,对照组(9.13±1.50)分;5分钟观察组(9.91±0.35)分,对照组(9.96±0.2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论

3.1 分娩疼痛的影响

临床观察证明:①分娩疼痛与产妇的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恐惧、焦虑、疲惫、缺乏信心以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都能影响孕妇的痛阈,引起体内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内啡呔等与疼痛相关物质浓度增加,使疼痛反应增加,以致轻微的疼痛,常能引起强烈的反应[2];②剧烈疼痛作为一种应激原又加重产妇的焦虑、紧张和恐惧,使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中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抑制子宫收缩,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3]。

3.2 理想的分娩镇痛必须具备下列特征

①能确切的解除产妇的痛苦;②对分娩过程无不良影响;③对母体呼吸、循环、代谢无影响;④对胎儿无抑制[4,5]。

3.3 笑气原理

笑气即氧化亚氮,是毒性最小的吸入性镇痛或麻醉剂,为无色、有甜味的惰性气体,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镇痛作用强而麻醉作用弱,吸入体内后显效快,30~50s即产生镇痛作用,停止吸入后数分钟作用消失。

3.4 分娩镇痛的意义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初产妇,由于无生育经验,缺乏相应的分娩知识,以及对住院环境的陌生和将为人母的喜悦,使孕妇对分娩既盼又怕,这种心理上的趋避冲突会使孕妇产生严重的焦虑,所以我们除了对其进行入院时分娩镇痛的宣教外,还对孕妇进行全产程陪护,以适当的减少孕妇的焦虑[6]。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发现,笑气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为96.7%,与邵华江[1]等报道的96.7%相近,在笑气用于分娩过程中,由于减轻了产妇的分娩疼痛,其恐惧和紧张情绪减少,从而使内脏平滑肌松驰,心因性的宫颈痉挛减少,宫颈水肿减轻,产程进展顺利,同时,由于疼痛的缓解,产妇精神状况良好,镇静乐观,宫缩协调,能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与交流,按时进食,补充充足的营养,减少了体力消耗,从而使产程加快,亦使因惧怕疼痛而要去剖宫产者减少。

综上所述,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易被产妇接受,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是一种良好的分娩镇痛方法,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华江,陈杏仁,成卫军,等.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2):83

[2]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0

[3]王若楷,李法升,刘长清.现代分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7):435

[4]胡蓉丹,王信钰,张永和.持续硬膜外亚麻醉术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2):98-99

[5]吴味辛.提高对无痛分娩的认识[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3:118

[6]余光华.异氟醚笑气用于分娩镇痛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7; 28(22):83-84

氧化亚氮吸入 篇2

关键词:分娩,氧化亚氮吸入,疼痛分级,剖宫率

分娩疼痛不但给产妇带来了身体上的疼痛,并且易引发并发症,给产妇和胎儿造成不利影响[1]。选用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来减轻分娩疼痛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氧化亚氮对产妇的分娩具有辅助作用,能够减轻产妇的镇痛,促进生产进程。我院在分娩镇痛的过程中对产妇采用氧化亚氮吸入,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提高了产妇的顺产率,降低了剖宫产率,缩短了的第一产程时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待产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选取的产妇均为单胎头位。观察组年龄为23~38(29.52±1.62)岁;孕39~41周。对照组年龄为22~39(29.87±1.71)岁;孕38~41周。2组产妇均无内科、外科合并症,无分娩禁忌证,胎儿状况正常。2组产妇的年龄、孕期、健康状况、胎儿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氧化亚氮吸入镇痛。将50%的氧气和50%的氧化亚氮装入钢瓶,连接活动供气阀门和面罩。在产妇宫颈口开在2~3cm后,估计在宫缩来临前30~40s时,产妇自己拿着面罩,把口鼻完全扣住,深呼吸3~5次,然后将面罩取下等待宫缩再次来临使用,直至全部宫口打开。

1.2.2 对照组:

产妇采用常规方法,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处理,安排有经验的助产士观察产妇的生产过程、进行生理、心理辅导,时刻观察产妇的感情变化,进行情感交流和语言支持。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镇痛分级的相关标准[2]。产妇心情稳定,无疼痛现象为0级;产妇心情稳定,腰腹有轻微酸痛,能够忍受并且不影响睡眠为Ⅰ级;产妇心情躁动,腰腹有明显酸痛,影响睡眠为Ⅱ级;产妇心情明显躁动,腰腹有强烈酸痛,难以忍受为Ⅲ级。观察并记录好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有效率=(0级+Ⅰ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镇痛效果

观察组镇痛有效率(56.7%)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分娩方式

观察组剖宫产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产程时间和产后2h内出血量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二、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h内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分娩疼痛是宫颈口的进行性扩张和宫颈管的进行性缩短,以及胎儿分娩造成产道组织、子宫受损,从而使产妇产生的剧烈疼痛感[3]。分娩疼痛易对产妇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氧化亚氮是一种不良反应很小的麻醉或镇痛剂[4],对人体的心脏、呼吸道、肾脏等无刺激。氧化亚氮麻醉作用较小但是镇痛作用明显,且见效很快。氧化亚氮用于分娩镇痛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减轻产妇镇痛,对产妇和胎儿无不利影响,能够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清醒[5]。

本组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少于对照组,采用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提高了阴道顺产率。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虽然2组产后2h的出血量对比差异不显著,但观察组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少,说明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能够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总之,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明显,能够降低剖宫产率,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nbsp;刘勇,吕志平,曹娟,等.硬膜外阻滞与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7):567-569.

[2]&nbsp;任喜捷,茹渤.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杂志,2009,36(22):49-50.

[3]&nbsp;刘永珍,李素秀.560例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6):517-518.

[4]&nbsp;宋桂花.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120例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5):703.

氧化亚氮吸入 篇3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 ASAⅠ~Ⅱ级, 年龄17~63岁, 体重55±10kg, 手术时间37~156min, 随机分为七氟醚组 (S组, n=30) 和异氟醚组 (I组, n=30) , 组间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术前患者肌注海俄辛0.3mg。入室后静注咪唑安定0.04mg/kg+芬太尼2ug/kg, 同时面罩吸氧去氮, 1min后S组开始吸入5%七氟醚+50%氧化亚氮, I组吸入3%异氟醚+50%氧化亚氮, 氧流量1L/min。待患者入睡后静注罗库溴铵0.6mg/kg, 继续原吸入浓度。患者入睡后3min或BIS值降至50以下时气管插管, 接呼吸机, 潮气量及呼吸频率根据PetCO2来调节, 使其维持在35~45mmHg。S组继续吸入1~3%七氟醚+50%氧化亚氮, I组吸入0.6~1.8%异氟醚+50%氧化亚氮, 吸入浓度根据手术刺激及BIS值调节, 若吸入浓度达两组上限而仍不能抑制心血管系统兴奋反应时, 则静注芬太尼1~2ug/kg, 术者诉肌紧张时追加万可松0.03~0.04mg/kg。术毕前7~15min停吸入麻醉药, 将氧流量调至4L/min, 同时静注芬太尼1ug/kg镇痛及防止拔管时的躁动反应。所有患者均不用肌松拮抗药, 不人工洗肺, 等待其自然苏醒。术毕吸痰后待患者分钟通气量恢复至正常3/4以上, 呼之睁眼后拔除气管导管。

1.3 观察和监测

用Drager公司Fabius Tiro麻醉机行控制呼吸, Drager公司In-finity Delta监护仪监测患者的MAP、HR、SPO2及BIS值, 用Drager公司Scio麻醉气体监护仪测定PetCO2及吸入麻醉药浓度。分别于诱导前、入睡时、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5、10min、术时1、10、30min、停药时、术毕时、吞咽反射恢复时、规律呼吸时、呼之睁眼时、拔管时、拔管后5min记录上述相应指标, 并于术前及术毕时两次测患者血糖。手术结束观察病人苏醒及拔管时间, 术后随访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及有无其它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二组病人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静脉用药量也无明显不同。

2.2 诱导情况

S组意识消失 (睫毛反射消失) 时间100±22.1秒, I组112±31.2秒, 组间比较P>0.05。S组气管插管时间4.8±1.1分, I组5.2±0.5分, 组间比较P>0.05。诱导中S组无意识肢动1例, I组2例。呛咳发生率S组3例, I组3例。两组均未见屏气、喉痉挛发生。

2.3 循环指标

二组病人于气管插管后MAP、HR均有显著增加, 于5min时恢复至基础水平。手术开始前, 二组病人的MAP进一步下降, HR也呈下降趋势, 手术开始后1min, 二组病人的MAP、HR均升高, 但总体变化范围未超过±30% (表1) 。

2.4 镇静程度

二组患者麻醉前BIS为94~97, 诱导至意识消失时S组BIS值为69±6.1, I组BIS值为72±7.4, 气管插管时S组BIS值为52±6.9, I组BIS值为55±6.5, 术中维持S组BIS值在40~60之间, I组BIS值在44~60之间, 拔管时BIS值S组为86±5.2, I组为88±4.6 (表2) 。术后随访无一例发生术中知晓。

2.5 拔管情况

S组停吸入至拔管时间14.4±3.5分, I组停吸入至拔管时间19.5±4.1分, 组间比较P<0.05。S组术毕至拔管时间5.2±1.8分, I组术毕至拔管时间6.2±2.3分, 组间比较P>0.05。S组及I组拔管前后均安静合作, 无躁动发生, 无呼吸抑制 (表3) 。

组间比较, *P<0.05, **P<0.01

2.6 血糖的变化

S组术前血糖为5.58±0.82mmol/L, 术毕时为6.68±1.83mmol/L, I组术前血糖为6.8±1.73mmol/L, 术毕时为7.56±3.28mmol/L, 两时点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2.7 不良反应

术后24h随访, S组有三例发生恶心、呕吐, I组有四例发生恶心、呕吐, 但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 兴奋躁动及术中知晓。

3 讨论

七氟醚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 (0.63) , 诱导苏醒迅速平稳, 有芳香气味, 刺激性小等优点, 而异氟醚及七氟醚具有抗炎及脏器保护作用[1], 对循环抑制轻, 对支气管痉挛患者亦有较好的支气管扩张作用[2]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观察证实七氟醚诱导较异氟醚略快, 但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与复合吸入氧化亚氮影响七氟醚及异氟醚吸入浓度有关[3]。苏醒期间各时点S组较I组显著缩短 (P<0.05) , 且两组患者苏醒时均安静合作, 无躁动发生, 可能与术毕前7~15min静注1ug/kg芬太尼镇痛有关。

大量研究表明单独应用高浓度七氟醚诱导并不能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4], 因此我们在诱导前一分钟常规静注小剂量咪唑安定+芬太尼, 不仅能使意识、痛觉消失加速, 且明显降低无意识肢动发生率, 表明其复合吸入诱导有协同效应。但本文观察到气管插管前后患者MAP和HR仍有明显波动, 表明本实验复合用药虽可减轻但不能完全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

七氟醚对循环系统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其强度与异氟醚相近而轻于氟烷。七氟醚和异氟醚直接作用于心肌, 使心肌收缩力下降, 并使主动脉的口径减小, 从而影响左室与主动脉的耦联作用及机械效能, 因此循环系统的改变表现为心输出量减低及血压下降[5]。本文观察到气管插管前后、手术前后及拔管前后MAP、HR均较基础值有所波动, 但总体变化范围未超过±30%, 为临床麻醉允许变动范围, 说明只要浓度掌握得当, 上述不良作用当可降至最低。

有研究表明BIS的测定值与吸入麻醉药的浓度及量密切相关, 对吸入麻醉深度的判断及避免麻醉过浅产生术中知晓的判断较MAP和HR更直接、客观和准确。本文全程以吸入麻醉为主, 基本避免了静脉麻醉药的干扰, 术中根据BIS值来调节吸入麻醉药的大小, 可使麻醉药的用量更为精确, 并可缩短麻醉恢复时间[6]。目前普遍认为BIS值维持在40~60是麻醉深度足够的指标, 有意识的记忆不易发生, 而BIS>70时患者可能处于清醒状态[7]。本观察通过调节吸入麻醉药浓度, 使麻醉中BIS值维持在40~60左右, 术中循环保持稳定, 无术中知晓发生, 表明BIS指导吸入麻醉时BIS值保持在40~60左右即可, 此时麻醉深度适宜, 而不必盲目加大吸入麻醉药浓度来维持循环稳定, 从而可避免麻醉过深, 减少吸入麻醉药用量, 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

综上所述, 七氟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氧化亚氮全程吸入麻醉, 诱导苏醒均较快 (七氟醚快于异氟醚) , 麻醉过程平稳, 麻醉深度易调节, 对心血管功能影响不大,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尤其适用于未建立静脉通路的小儿及估迹气管插管困难而需保留自主呼吸者, 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诱导方法。

参考文献

[1]Garcia C, Julier K, Bestmann L, et a1.Preconditioning with sevoflurane decreas-es PECAM-1expression and improves one-year cardiovascular Outcome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J].Br J Anaesth, 2005Feb, 94 (2) :159-165.

[2]Mercier FJ, Naline E, Bardou M, et al.Relaxation of proximal and distal isolated human bronchi by halothane, isoflurane and desflurane[J].Eur Respir J, 2002Aug, 20 (2) :286-292.

[3]汪正平, 吴俭, 庄心良, 等.氧化亚氮对异氟醚吸入浓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21 (1) :23-25.

[4]梁启波, 招伟贤, 萧广钧, 等.安氟醚与七氟醚复合氧化亚氮吸入诱导对心脏瓣膜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0, 16 (8) :380-382.

[5]Tanak S, Tsuchida H, Nakabavashi K, et al.The effects of sevoflurane, isoflurane, halothane, and enflurane on hemodynamic responses during an inhaled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via a mask in humans[J].Anesth Analg, 1996Apr, 82 (4) :821-826.

[6]Spencer S L.Effect of bispectral index monitoring on ambulatory anesthesia: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d a cost analysis[J].Anesthesiology, 2004, 101:311-315.

氧化亚氮吸入 篇4

关键词: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保护会阴接生法,疼痛程度,难产,产后并发症

由于产妇及家人对迎接新生命的渴望, 以及传统文化观点的影响, 经阴道自然分娩一直是首选方案[1]。随着产科分娩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基于双侧会阴阻滞的良好疗效显著缓解分娩痛苦, 提高了自然分娩率, 但针对是否需接受会阴保护一直是产科争论的焦点[2]。为此, 在氧化亚氮吸入下采用无保护会阴法对分娩后母婴预后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4月-2015年2月来我院分娩的孕妇25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6例。观察组年龄21~36 (26.5±5.8) 岁;孕周37~41 (38.12±1.78) 周。对照组年龄21~36 (26.2±5.7) 岁;孕周37~41 (38.25±1.76) 周。2组孕妇年龄、孕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孕妇适龄、足月妊娠, 均为初产妇, 满足经引道分娩适应证; (2) 孕妇可接受双侧会阴阻滞麻醉、无保护会阴分娩和有保护会阴分娩; (3) 孕妇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目的, 同意参与研究[3]。排除标准: (1) 孕妇存在妊娠期综合性疾病, 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心脏病等, 属高危分娩人群; (2) 孕妇存在心肺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障碍等内外科基础疾病。

1.3 方法

所有产妇待宫口开至3cm时, 助产医师针对产妇疼痛情况, 间断性给予氧化亚氮吸入指导。评估产妇符合分娩指征后给予双侧会阴阻滞, 待产妇宫口开全后嘱产妇自由选择舒适体位, 如坐位、俯卧位或侧卧位等, 指导产妇宫缩时屏气并用力。待胎头拨露2cm×3cm时, 嘱产妇半卧于产床上, 常规消毒会阴, 抽取2%利多卡因 (成都第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国药准字H51021660) 2ml, 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5ml, 选择20ml注射器9号长针于肛门和左侧坐骨结节连线中点处注射0.5cm直径的皮丘, 再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在阴道内触诊探寻坐骨棘, 定位后将注射器针头引导至左侧坐骨棘内下方, 穿刺骶棘韧带感觉明显落空感后回抽以确保未扎入血管内将余下约10ml利多卡因注射完毕, 并适当按摩以加速麻醉药物的吸收和扩散, 右侧操作同左侧。待麻醉完全后可引导产妇分娩, 观察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 待产妇胎头披露达4cm时会阴消毒, 铺无菌单, 指导产妇随宫缩时均匀用力。待胎头披露至会阴后联合时控制娩出速度, 确保胎头单次娩出<1cm, 助产士控制胎头, 宫缩时指导产妇放松呼气, 宫缩间歇时指导产妇均匀用力。待胎头双顶径娩出后, 娩出速度可较前略快。全部分娩过程医务人员仅以手控制胎头娩出速度, 不接触会阴, 也不给予保护。对照组采用传统保护会阴接生法, 包括扩张法、按压法、剥推法和托肛法等。遵循稳、准、灵活、机智、果断的会阴保护要点, 避免胎儿急速娩出, 确保胎儿最小径线娩出, 并于子宫收缩间歇时娩出。

1.4 观察指标

(1) 疼痛程度根据数字评分法 (VAS) 评估, 疼痛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0~10分, 其中0分表示无痛, 10分代表最痛, 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选择对应疼痛数字。即:0分为无痛, 1~3分为轻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7~10分为重度疼痛[4]。 (2) 新生儿评分采用代表性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呼吸窘迫程度, 评价内容包括肌张力、脉搏、刺激反应、肤色和呼吸等, 分值范围0~10分, ≥8分即无窒息, 4~7分为轻度窒息, 0~3分属重度窒息[5]。 (3) 并发症包括分娩所致会阴水肿、会阴感染、消化紊乱和大出血等。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疼痛程度、难产率和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及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分娩技术的进步, 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精神文化层次的提高, 无痛分娩、提高分娩人文关怀的需求日趋强烈。可氧化亚氮抑制人神经系统中枢中兴奋递质的释放, 从而起到麻醉作用, 作为一种吸入性麻醉剂, 氧化亚氮对呼吸系统无显著刺激作用, 且麻醉作用较轻微, 因此产妇较乐意接受, 临床上氧化亚氮常用于第一产程的麻醉与镇痛[6]。双侧会阴阻滞麻醉是产科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 采用利多卡因作为局麻药物, 主要作用神经为骶神经2~4段, 可有效缓解分娩剧痛及疼痛所致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等副交感神经反应现象[7]。本文2组患者均采用该麻醉方式, 二者相似的疼痛程度评分既肯定了其麻醉效果的优越性, 也暗示有无会阴保护不影响分娩疼痛程度。

传统观点认为会阴保护可有效避免会阴裂伤, 降低分娩并发症, 故主张医务人员分娩时采取保护会阴接生法。但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保护会阴分娩法的会阴水肿、会阴侧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病理生理学研究认为长时间保护会阴与正常分娩过程相违背, 严重影响会阴部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拉伸, 降低其弹性, 故增加了会阴水肿、感染率及超适应证的会阴侧切, 反而给产妇带来巨大的肉体痛苦[8,9]。

与之相反,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基于传统保护法进行深度改进, 保证生产符合正常分娩的生理要求, 即辅助胎头俯屈, 使胎头顺产道自然、缓慢娩出, 确保接生过程会阴组织受力均匀, 会阴部肌肉完全伸展, 从而有效避免娩出过快所致会阴撕裂伤[10]。因此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可使分娩回归自然, 降低分娩痛苦, 因而具有较低的分娩并发症, 本文观察结果与之相符。此外, 本文亦证实无保护会阴分娩不增加产妇难产率和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 因而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傅爱萍, 周临.双侧会阴阻滞麻醉用于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7) :637-638.

[2] 洪瑛, 胡兰新.无保护会阴接生与传统接生对会阴裂伤程度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10) :66.

[3] 孙晋凤, 刘朝霞, 王坤昌.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与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 2014, 13 (6) :24-26.

[4] Hansen S L, Clark S L, Foster J C.Active pushing versus passive fetal descent in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bstet Gynecol, 2012, 99 (1) :29-34.

[5] Aasheim V, Nilsen A B, Lukasse M, et al.Perineal techniques during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ur for reducing perineal trauma[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1, 7 (12) :66-72.

[6] 高丽丽, 李炳星.无保护会阴接生联合会阴阻滞麻醉用于自然分娩的临床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6) :455-458.

[7] 谢苗雨.会阴阻滞麻醉在无保护接生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2) :1638-1639.

[8] 盛维芳.无保护会阴接生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 (3) :39.

[9] 丁玲玲, 胡金英, 吴慧, 等.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1) :1495-1496.

氧化亚氮吸入 篇5

以往我们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偏重于抗炎、化痰、补液及支持对症等静脉给药的全身治疗, 而忽略了通过吸入疗法给予肺部局部给药的治疗作用。吸入疗法包括气雾吸入、经储雾罐气雾吸入、干粉吸入以及雾化吸入等, 其中以雾化吸入疗效最确切、适应证也最广泛。雾化吸入能够协助患者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镇咳、祛痰, 作用迅速、有效、无痛和用药量小, 药物不良反应少, 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氧化雾化吸入是雾化吸入治疗的一种, 其特点是可以调节雾量大小, 药液随着深而慢地吸气可被吸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 同时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 提高血氧饱和度, 保障了吸入治疗的有效性[2], 通过临床观察其可以使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疗程明显缩短和药物副作用明显减少, 为药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1 氧化雾化吸入的原理

氧化雾化吸入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 通过高速氧气流从药物容器中穿过吸出药剂, 并通过对药剂表面的剪切作用将药剂变成雾滴颗粒。而形成的雾滴颗粒被患者直接吸入肺部起到局部治疗作用, 作为全身治疗的辅助和补充。

2 氧化雾化吸入的优势

呼吸道内雾化颗粒因大小沉积的部位是不同的, 大颗粒通过惯性碰撞作用沉积于气流快而湍急的部位, 如鼻腔、口咽部和直径>2 mm以上的大气道;小颗粒通过沉降作用沉积于小气道和肺泡内。通常来说, 直径<1μm的颗粒不能沉积到肺泡中而随着呼出气体排出;直径在1~5μm的颗粒最容易沉积在细支气管及肺泡表面;直径在5~20μm的颗粒沉积在大小呼吸道中;直径在20~40μm的颗粒通常停留在鼻、咽、喉及上部气管。氧化雾化的优势在于其形成的雾滴颗粒在1~5μm之间且大小均匀, 药物经吸入后可以更多的作用于治疗部位。 (1) 药物直达靶器官, 起效迅速。 (2) 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和药物吸收利用度。 (3) 局部用药而减少了用药量, 同时也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 (4) 一般药液量在5 ml左右, 形成的雾量少, 患者不易产生窒息感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5) 利用氧气为动力源在药物治疗时可同时给予氧疗, 提高血氧饱和度。 (6) 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和便于携带, 应用药物品种多。 (7) 成本低廉, 可专人专用, 避免了多人共用引起的交叉感染。

3 氧化雾化吸入的操作过程

(1) 用清洁的注射器抽取指定剂量的雾化溶液及适量的稀释液, 使总容量为5 ml左右, 注入雾化器药盒中。 (2) 将雾化器与氧气湿化瓶连接并联通氧气, 再调节氧流量达3~5 L/min, 便可使用。 (3) 病人事先漱口以清洁口腔, 取舒适体位, 手持雾化器, 将咬嘴放入口中, 紧闭双唇, 同时用嘴快速深吸气, 可使药液充分达至支气管和肺内, 再屏气1~2秒后缓慢呼气, 则使雾滴吸入更深而效果更好, 雾化器最好直立放置以防药液丢失。 (4) 如病人感到疲劳时, 可休息片刻再进行吸入, 直到药液喷完为止, 一般10~15分钟即可将5 ml药液雾化完毕。 (5) 氧化雾化吸入后应及时漱口, 以减少药物在口咽部的停留。 (6) 雾化器使用后, 要将药盒、咬嘴全部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浸泡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 晾干后备用。

4 氧化雾化吸入的药物配方

4.1 支气管扩张剂

4.1.1 抗胆碱能药物:

常用药物有异丙托溴胺 (商品名爱全乐, 水溶液浓度为0.25 mg/ml) , 主要的作用机制为与乙酰胆碱竞争结合气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 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 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本药物的不良反应极小, 无增加心率的作用, 但有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以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临床常规用量2 ml异丙托溴胺加等量生理盐水或直接原液吸入, 每日2~3次, 10~30分钟起效, 1~2小时达到高峰, 维持6~8小时。

4.1.2 β2受体激动剂:

常用药物有硫酸沙丁胺醇 (商品名:万托林, 水溶液浓度为5 mg/ml) 、硫酸特布他林 (商品名:博利康尼, 水溶液浓度为2.5 mg/ml) , 主要的作用机制为选择性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 提高气道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水平, 发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同时也通过激动肥大细胞上的β2受体抑制组胺、PGS和LTS等气道炎症介质的释放[3]。主要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明显的支气管痉挛的患者。由于药物对心脏和骨骼肌的β受体也有部分激动作用, 所以, 有些患者吸入后会出现心悸和骨骼肌震颤症状,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和甲亢的患者及孕妇应慎用。临床常规用量1 ml硫酸沙丁胺醇或2 ml硫酸特布他林加等量生理盐水吸入, 每日2~3次, 5分钟起效, 15分钟达到高峰, 维持4~6小时。

4.1.3 抗胆碱能药物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

此两类药物具有协同作用, 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更强, 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持久的特点。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氧化雾化吸入用药的较好选择。可以使用两类药物各2 ml进行氧化雾化, 每日3~4次。

4.2 糖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 (商品名:普米克令舒, 水溶液浓度为0.5 mg/ml) , 糖皮质激素是控制支气管哮喘炎症反应的最有效药物, 主要作用机制为干扰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减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合成, 抑制嗜酸细胞的趋化和活化, 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合成, 减少微血管渗漏, 并能增强肺组织细胞膜上β2受体的转录[4]和呼吸道黏膜上β2受体蛋白的合成[5], 从而减轻气道炎症。适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尤其适用于儿童哮喘患者。用药时应注意嘱病人在氧化雾化吸入后彻底漱口, 以防止出现口腔、咽峡部黏膜念珠菌感染。临床常规用量2 ml, 每日2~3次, 10~30分钟起效, 联合支气管扩张剂疗效更显著。

4.3 粘液溶解剂

常用药物有盐酸氨溴索 (商品名沐舒坦, 水溶液浓度为15 mg/ml) , 做为动力型祛痰药, 主要作用机制为调节呼吸道上皮浆液与粘液的分泌, 使浆液分泌增加、痰液的黏性及弹性正常化, 加强纤毛的摆动, 增加黏液运输系统的清除能力, 便于痰液排出[6];抑制脂质氧化过程及炎症介质的释放, 进而抗氧化、抑制炎症释放、松弛气道平滑肌及减轻支气管的高反应性, 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防止肺泡萎陷, 提高肺的顺应性, 起到呼吸系统保护剂的作用[7]。临床常规用量15~30 mg, 每日2~3次, 也可与抗胆碱能药物或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 效果更好。

4.4 抗凝剂

一般使用肝素, 主要机制为吸入肝素可改善肺小气管和肺泡的微循环, 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肺血管阻力;阻止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 缓解支气管痉挛, 降低气道阻力[8];并能激活肺泡的脂蛋白酶而水解痰液;抑制补体系统及白细胞的趋化性, 中和许多致炎因子, 降低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故还具有抗炎作用。

4.5 速尿

近年来发现速尿氧化雾化吸入后具有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 因此, 被用来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氧化雾化吸入速尿不影响肾脏依赖ATP的Na+-K+-Cl-转换酶, 它对气道的作用是间接的, 与其利尿效应无关。雾化吸入速尿的平喘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速尿能使气道上皮细胞释放具有扩张支气管作用的前列腺素E2 (PGE2) , 可防止运动引起的哮喘。 (2) 速尿可抑制气道肥大细胞释放介质, 保护气道, 避免各种抗原刺激引起的支气管痉挛。 (3) 速尿可抑制不受环氧化物酶支配的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神经冲动引起的气道平滑肌收缩, 抑制气道神经通道, 扩张支气管。 (4) 速尿可使气道上皮细胞内的水分转移到支气管内, 从而解除黏膜水肿, 稀释痰液, 改善通气功能。临床常规用量20 mg加生理盐水3 ml氧气雾化, 每日2次。

5 氧化雾化与超声雾化的比较

氧化雾化与超声雾化的比较, 见表1。

6 氧化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

(1) 支气管痉挛:过多的气溶胶颗粒快速进入支气管及肺泡或过饱和的雾液都可引起支气管痉挛, 病人出现喘憋、胸闷症状。氧化雾化吸入时应注意控制雾化的速度及雾量的大小。 (2) 急性肺水肿:随着氧化雾化时间的增加, 雾滴弥漫分布于肺泡表面。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远远高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表面张力, 因而肺泡的回缩能力大大增强, 肺泡可出现萎陷, 并导致肺组织间液的静水压下降, 从而使毛细血管内的水分易透入肺间质及肺泡中,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被水肿液洗脱和灭活, 更进一步加重肺水肿。氧化雾化雾量较大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 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3) 黏膜念珠菌感染:雾化糖皮质激素可导致口腔黏膜局部免疫功能下降, 出现念珠菌感染, 所以雾化吸入后, 嘱患者彻底漱口。 (4) 窒息:当行低渗液雾化吸入时, 粘稠分泌物易吸湿膨胀堵塞气道而出现窒息, 此时需要加强患者的排痰引流。 (5) 呃逆:如果患者雾化吸入时吞入大量的气雾颗粒可刺激膈肌导致呃逆, 需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雾化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2]左志通, 王旭, 凌春华, 等.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评估[J].国际呼吸杂志, 2007, 27 (6) :409-411.

[3]Casanova C, Cote C, de Torres J P, et al.Inspiratory-to-total Lung capacity ratio predicts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 171 (6) :591-597.

[4]Mak J C, Nishikawa M, Barnes P J.Glucocorticosteroids increase veta 2-adrenerjic receptor transcription in human lung[J].Am J Physiol, 1995, 268 (1) :241-246.

[5]Baraniuk J N, Ali M, Broby D, et a1.Glucocorticoids induce beta2-adrenerjic receptor function in human nasal mucos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7, 155 (2) :704-710.

[6]张爱知, 马伴吟.实用药物手册[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96.

[7]WinselK.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ofambroxol[J].Pneumologie, 1992, 9 (46) :461-504.

氧化亚氮吸入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入院初次确诊并应用ICS为初始治疗方法的咳嗽性哮喘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9年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标准: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初始治疗;Fe NO测定值>正常值32 ppb(1 ppb=1×10-9mol/L);不吸烟或戒烟>4周。排除标准:入组前1个月内应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合并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智力或精神障碍,不配合此次研究。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FeNO、最大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500μg/d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批准文号H20140166;Glaxo Operations UK Limited(英国)]或等量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每隔3个月复测Fe NO和肺功能,并根据检测结果相应调整ICS用量,进行升级(ICS 750μg/d或ICS 1 000μg/d)或降级(ICS 2 000μg/d或ICS100μg/d)治疗。

1.3 研究方法

观察组每月测定Fe NO检测值,应用Fe NO测定仪,参照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病学会发表的Fe NO检测标准规程进行操作。对照组每月测定肺功能指标,以PEF、FEV1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两组根据各组检测指标分别判断ICS的减量时机。同时两组分别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气道可逆性,应用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气道高反应性。每3周为一随访阶段,随访12周,观察随访各阶段ICS使用量与哮喘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S使用量观察组在随访的各个阶段,ICS的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a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总复发16例、复发率为30.9%,对照组总复发18例、复发率为34.6%,两组患者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咳嗽相关性哮喘存在与典型哮喘相似的呼吸道重构与呼吸道炎症,同时伴有呼吸道反应性增高,如未能在早期对咳嗽相关性哮喘进行适当干预,则约30%的患者将会出现喘息症状,发展为典型哮喘。研究表明,经ICS治疗,咳嗽相关性哮喘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哮喘的发生。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引起骨质疏松、高血压、精神障碍以及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等恶性不良反应[2]。因此,临床对咳嗽相关性哮喘患者症状控制后往往控制ICS使用量,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目前,在该病治疗过程中,主要通过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与临床症状进行ICS剂量调整,但近期的研究表明,肺功能检查指标并不能完全有效的反应咳嗽相关性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情况,同时无法完全有效指导ICS用量。

同时Fe NO作为评估气道炎症的无创性指标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其产生于呼吸道上皮细胞,主要来源于气道,国外学者研究[3]证实Fe NO可作为气道炎症标志物反应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与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发现ICS治疗可迅速抑制Fe NO,Fe NO水平下降早于患者临床症状、气道阻塞程度与气道高反应性的改善。用其指导ICS用量均低于肺功能指标指导的ICS用量,并且在9周及12周平均用量中差异较大。

在观察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中,结果提示,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相近。综上所述,Fe NO可作为指导应用ICS治疗咳嗽性哮喘患者的减量指标,并且在指导患者减量治疗的同时不增加复发率。

摘要:目的: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 NO)在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减量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入院初次确诊并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为初始治疗方法的哮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根据每月Fe NO检测值,对照组根据每月肺功能指标,分别判断ICS的减量时机。随访12周,观察随访各阶段ICS使用量与哮喘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随访的各个阶段,ICS的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复发16例、复发率为30.9%,对照组总复发18例、复发率为34.6%,两组患者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 NO可作为指导应用ICS治疗咳嗽性哮喘患者的减量指标,并且在指导患者减量治疗的同时不增加复发率。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哮喘,一氧化氮,减量治疗,呼出气

参考文献

[1]王菲,靳蓉,苏守硕,等.不同程度支气管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21):1634-1636.

[2]李永兰,刘志勤.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13):1913-1915.

氧化亚氮吸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择期行开胸单叶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39~73岁;体重指数19.1~28 kg/m2。美国麻醉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Ⅱ、Ⅲ级,排除中、重度阻塞性及限制性通气障碍,无肺部或呼吸道感染、心脏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 min行苯巴比妥钠1 mg、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入室开放外周静脉及常规监护心电图、无创血压、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blood oxy gen saturation,Sp O2),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麻醉诱导采用面罩预给氧(Fi O2为50%),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舒芬太尼0.5~1.0μg/kg、维库溴铵0.10~0.12 mg/kg、依托咪酯0.15~0.30 mg/kg,诱导后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定位。另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前端置于右心房位置(B超下定位),用于测定右心房压(right atrial pressure,RAP)和抽取右心房血。侧卧位后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重新检查和调整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行双肺通气,A、B两组Fi O2维持50%,潮气量(volume of tidal,VT)8~10 ml/kg,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10~12次/min,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为0,改行单肺通气后调节呼吸参数A组Fi O2为100%,B组Fi O2为50%,VT为8 ml/kg,RR为14次/min,其他参数不变。术毕换单腔气管导管回胸外ICU,继续机械通气至术后2 h或患者拔除气管导管(A组Fi O2100%,B组Fi O250%)。排除标准:①术中出现Sp O2<90%或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 O2)<75mm Hg;②术中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术中使用过扩血管活性药物;③术中出现难以维持气道峰压<30 cm H2O。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侧卧位单肺通气前(T0)、单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结束前(T2)、关胸后(T3)、术后2 h(T4)5个时间抽取动脉血、右心房血各1 ml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计算氧合指数(Pa O2/Fi O)2、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和肺内分流率(QS/QT),RI=P(A-a)O2/Pa O2,QS/QT=(Cc O2-Ca O2)/(Cc O2-Cv O)2。在本研究中,采用右心房静脉血氧含量代替肺动脉混合静脉血氧含量[7]。另分别在T0、T1、T2、T3、T45个时间抽取5 ml动脉血用于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若方差齐则两两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年龄(t=1.546,P=0.132)、体重指数(t=0.735,P=0.466),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性别、ASA分级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术前肺功能检查的各项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一氧化碳弥散量(carbon monoxide diffusion in the lung,DLco)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两组切除肺叶的构成比,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两组各时间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RAP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HR、MAP、R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00、0.089和1.592,P=0.108、0.766和0.208);两组HR、MAP、R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10、2.030和2.046,P=0.109、0.090和0.102);两组的HR、MAP、RAP随时间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08、1.198和0.058,P=0.980、0.312和0.994)。见图1和表6。

A、B两组均有3例患者术中发生Sp O2<90%。该6例患者被剔除出本研究。发生Sp O2降低的原因为:1例出现抗生素过敏性休克,其余均为术中双腔管移动错位。

2.2 血气分析结果

2.2.1 氧合指数

A、B两组的氧合指数在T0、T1、T2、T3和T4时进行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212,P=0.000);②两组的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09,P=0.000),A、B两组氧合指数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22,P=0.000)。A、B两组的氧合指数在T1、T2时与T0时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氧合指数在T1、T2时低于T0时。见表7。

2.2.2 呼吸指数

A、B两组的呼吸指数在T0、T1、T2、T3和T4时进行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呼吸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10,P=0.000),②两组的呼吸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14,P=0.000),A、B两组呼吸指数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37,P=0.000),T1、T2、T3和T4时B组RI值低于A组同时点值。B组T4时RI与T0时比较,低于T0时。见表7。

2.2.3 肺内分流率

A、B两组的Qs/Qt在T0、T1、T2、T3和T4时进行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Qs/Q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82,P=0.000);②两组的Qs/Q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10,P=0.000),A、B两组Qs/Qt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422,P=0.000)。A组T1、T2时的Qs/Qt值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1、T2、T3和T4时,B组Qs/Qt值低于A组同时点值。见表7和图2。

2.3 氧化应激指标

2.3.1 丙二醛

两组的MDA浓度在T0、T1、T2、T3和T4时进行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MD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15,P=0.582);②两组MDA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P=0.000),A、B两组MDA浓度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91,P=0.000)。T4时B组MDA浓度与T0和A组同时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于A组。见表8和图3。

注:1)与T0比较,P=0.000;2)与A组比较,P=0.000

2.3.2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两组SOD值在T0、T1、T2、T3和T4时进行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S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15,P=0.582);②两组S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P=0.000);A、B两组SOD值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91,P=0.000)。B组T4时间点的SOD值与A组进行比较,B组高于A组。见表9和图4。

注:1)与T0比较,P<0.05;2)与A组比较,P<0.05

注:†与A组比较,P=0.000

3 讨论

全身麻醉患者吸入纯氧可引起吸收性肺萎陷,甚至在全身麻醉诱导期吸入几分钟纯氧即可产生肺萎陷[1,2,3]。有文献报道,腹部手术全身麻醉双肺通气患者可吸入30%Fi O2[8],国外文献报道,单肺通气期间最低吸入氧浓度可达40%[6]。笔者在预实验中发现,单肺通气期间40%Fi O2患者其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100%Fi O2患者,尤其是循环发生急骤改变如大出血或过敏性休克时更易发生。笔者发现,在确保通气侧各肺叶支气管开口通畅(即双腔支气管导管正确到位)的前提下,吸入50%Fi O2时其低氧血症发生率与100%Fi O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本研究在诱导期选用50%Fi O2,以防单肺通气前发生肺萎陷,单肺通气后选择50%Fi O2组和100%Fi O2组进行比较。

本研究发现,单肺通气期间A组(100%Fi O2组)Qs/Qt值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可能为:①非通气侧缺氧性肺动脉收缩和侧卧位下重力作用使通气侧肺血流量增加;②侧卧位下通气侧肺和膈肌顺应性差,通气减少;③100%Fi O2可加剧通气侧肺萎陷。因氧气容易被吸收入血,当肺泡内氧浓度高时吸收入血的氧气增加,导致肺萎陷[9],使通气侧肺通气量进一步减少。所以单肺通气期间通气侧血流量增加,通气减少,未氧合血量增加,Pa O2降低,Pa O2/Fi O2值也降低。本研究同时还发现B组(50%Fi O2组)在单肺通气后至术后2 h Qs/Qt、SOD值明显低于A组。其主要机理之一可能是B组患者肺泡内氮气浓度高,氮气不易吸收入血,故可预防肺泡萎陷[9]。

呼吸指数是反映肺弥散功能的重要指标,可较准确地反映肺损伤的程度,其数值越高,肺损伤越严重[10]。本研究结果表明,T1、T2时A、B两组氧合指数低,而RI值高于T0时,提示单肺通气期间肺弥散功能受到损害。B组RI在T1、T2、T3和T4时明显低于A组同时点值,说明高吸入氧浓度比中度吸入氧浓度对肺弥散功能的损害更重,也说明B组50%Fi O2可能对单肺通气患者的肺弥散功能有保护作用。

MDA和SOD是临床上常见的氧化和抗氧化指标。MDA是脂质过氧化生成的产物。SOD则是清除氧自由基的酶,可以保护细胞和组织不受氧化应激损伤。MDA和SOD可以间接反映氧化应激水平。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氧自由基产生增加,可引起肺微血管渗漏,甚至引起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11,12],使肺换气功能降低。本实验发现,B组T4时MDA明显低于A组,而SOD水平明显高于A组;同时在T4时,B组RI值明显低于A组,说明50%Fi O2可以使自由基的产生减少,对肺泡膜损伤小,从而改善肺氧合功能。

动物实验发现,单肺通气后氧化应激反应增强,MDA增高[13]。而本研究发现,A组MDA值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为肺癌组织切除后,由癌组织产生的氧自由基减少[14],抵消A组(100%Fi O2组)高浓度氧引起的氧自由基增加。而B组吸入氧浓度低,氧自由基产生少,肺癌组织切除后(T4)MDA值明显低于肺癌组织切除前,即单肺通气前(T0)和A组同时点值。

上一篇: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下一篇:环境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