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分析

2024-05-15

环境监测分析(精选12篇)

环境监测分析 篇1

现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 加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吗, 使得我国目前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 而这一问题的出现最终导致的是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及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于污染状况的监测, 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总结, 从而推动环境治理方式的不断发展。目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相关人员在开展环境监测与保护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于新技术的使用, 从而实现监测系统能够满足污染物监测的需求。

1 环境监测的现状

1.1 环境监测的概念

所谓的环境监测指的是借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相关方法和原理, 对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素进行鉴定和排查, 并根据相关实验所得的数据对实际环境质量作出评价的一种监测手段。

目前, 我国相关部门在对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主要进行化学、物理、生物以及生态等方面的监测。之所以采取这么繁复的措施主要是为了能够对所监测区域的环境质量做出准确、有效的判断, 并最终以此为依据, 推动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

1.2 传统环境监测方法的使用———以六价铬为例

1.2.1 概述

目前, 我国的相关部门在进行环境监测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多种监测方法。这里笔者就六价铬的监测方法为例, 进行相关的讲解。

之所以以六价铬为例进行讲解主要是因为六价铬作为一种重金属, 随着我国皮革、电镀、冶炼、油漆工业的发展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并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 在对六价铬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 最为常用的方法由: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熄灭法等。

事实上, 由于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具有干扰少、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势, 在实际的六价铬环境监测过程中逐渐获得相关人员的青睐, 并在实际的监测分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1.2.2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的实际运用

(1) 运用原理

之所以借助二苯碳酰二肼进行对于六价铬的环境监测工作, 是因为二苯碳酰二肼与六价铬能够在酸性溶液中产生化学反应, 并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因而在借助二苯碳酰二肼进行相关的监测实验能够对环境周围是否存在六价铬进行分析和评定。

此外, 使用分光光度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测量某一区域内六价铬的含量。事实上, 六价铬对于光度吸收值的大小与其浓度呈正比, 即浓度小, 其吸值小, 反之则反。目前, 相关的研究人员通过总结监测经验, 逐步总结出测定六价铬在水中的浓度的公式, 即:A=lg (1/T) =Kbc, 其中, A指代的是吸光度, T为透射比, 而c、b则分别代表吸光物质的浓度以及吸收层厚度[2]。

(2) 检测方法准确度分析

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 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先关人员将浓度分别为0.231mg/L、0.020mg/L、0.302mg/L、0.370mg/L的六价铬标准样品分别置于不同的实验环境下进行检测。其具体检测的内容见表1[5]。

通过对于表1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各样品的平均准确度在2.7~1.7%之间。而浓度较小的样品其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失误。尤其是当样品的浓度小于0.2mg/L时候, 经过检测得出的相关数据存在非常大的失误。[6]基于这一点, 就使得相关人员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确保用于检测的样品的浓度要高, 继而推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从而实现得出的结论更加具有准确性以及科学性[7]。

2 环境监测改进策略

目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得我国的相关部门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 逐渐使用了信息技术, 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环境监测信息化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 为了更好的推动环境监测的发展, 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于下述两个方面的加强:

(1) 加强对于监测数据的压缩、传输、处理等问题, 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借助FAST协议实现对于监测、搜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传输等步骤, 从而以此为基础推动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稳定性以及有效性的提高。

(2) 需要将有线监测逐渐改变为无线监测, 从而实现相关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对于SMS以及GPRS等无线通讯技术的引入和使用。事实上, 由于该技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相关数据的传输问题, 因而还需要加强对于GIS技术的引进, 并将其与SMS、GPRS1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使用, 从而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并最终实现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取得卓越的成效。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使得我国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事实上, 随着我国皮革、电镀、冶炼、油漆等工业部门的发展, 我国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而在这一过程中, 铬元素作为污染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重金属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并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本文首先分析了何为环境监测, 其后以六价铬为例, 分析了我国在这环境监测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并着重介绍了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各项环节。事实上, 通过相关的分析可以得知, 由于国家缺乏对皮革、电镀、冶炼等企业的监管, 继而导致这些产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过分追求对于经济效益的获得, 继而导致了其在运行过程中因散播铬元素而导致居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侵害。此外, 还就我国现阶段如何发展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事实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以及我国相关部门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逐渐加强对于环境监测作业的重视, 使得我国的这一工作在实际的开展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使得我国的社会生态环境日益严峻, 并逐渐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为了进一步推动居民生活水平以及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有关部门逐渐加强了对于生态环境的检测。目前, 六价铬作为一种重金属, 在随着我国皮革、电镀、冶炼、油漆工业的发展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并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基于此, 以六价铬的环境监测为例, 分析环境监测分析现状以及改进策略

关键词:六价铬,环境监测,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玲玲, 沈熠.环境监测中六价铬经典分析方法的改进[J].污染防治技术, 2013, 06:61~63.

[2]王晴萱, 郭浩.六价铬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探讨[J].北方环境, 2013, 12:155~157.

[3]朱金花.水环境监测中六价铬的检测方法及可靠性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3, 04:48~49+65.

[4]《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

[5]刀谞, 王超, 张霖琳, 吕怡兵, 滕恩江.环境空气中六价铬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 2015 (10) :1875~1884.

[6]龚正君, 陈国和, 肖新峰, 张新申.皮革工业中六价铬检测方法研究新进展[J].中国皮革, 2009 (10) :47~50.

[7]张庆华, 崔健, 戴平, 王郁涛.水泥中水溶性六价铬风险监测的意义及方法[J].中国水泥, 2016 (4) :71~73.

环境监测分析 篇2

摘要:文中设计了一款基于物联网、传感器的集反馈与控制于一体的鱼塘环境监测系统,利用水温水位传感器、水质pH值检测传感器和溶氧量检测传感器监测鱼塘相关参数,并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判断鱼塘当前的环境状况,进而控制气泵、水泵对鱼塘进行充氧、换水等操作。该系统可实现淡水养殖过程的水质自动控制、管理与预警,降低水产养殖风险,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监测系统;无线网络

我国渔业总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鱼的产量与鱼塘环境休戚相关,一旦水质被污染就会破坏鱼塘环境导致减产,因此必须对鱼塘环境相关参数进行监测,预防水质被破坏,满足鱼塘所需的水质要求[1]。目前我国大多数鱼塘管理者对水中环境好坏的判断主要通过鱼有无浮头等现象来判断含氧量的多少,再利用人工控制增氧机作业。这类方法效率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远程监测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在水产养殖领域,传统的人工养殖和人工采样监测已无法实现对鱼塘环境的实时监控,也不能随时获取鱼塘的水质动态,所以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工厂化养殖方式已成为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降低传统养殖的劳动强度,保障水产品安全,保障水产养殖高效生产,同时还能对鱼塘环境进行实时监测[3-4]。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鱼塘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反馈和自动调节等功能于一体,通过无线接入点向配电箱发送控制指令。该系统针对鱼塘分布广、监测点多、布线和供电困难等特点,利用物联网技术,远程在线采集气象信息,实现旱情自动预报等。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计算机等信息终端远程查询水质信息,采集温度、光照、pH值、水位、溶解氧等数据,并控制进出水、增氧设备等的工作,实现远程鱼塘环境监测。数据中心利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作出决策发出指令控制气泵和水泵进行自我调节,实现淡水养殖过程水质自动控制、管理与预警,降低水产养殖风险,提高单位水面的产量和水产品质量。

1鱼塘环境检测系统的框架结构

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分为数据采集层、网络传输层、中间网关层、应用服务层、移动服务层。1.1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由多种传感器组成,主要采集鱼塘环境的.相关参数。终端接入层放置在鱼塘中,用以检测水质参数,可对水位、光照、pH值、溶解氧和水温等环境参数进行远程实时监测[5-6]。1.2网络传输层网络传输层负责与外部网络通信,用于应用层和采集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将终端采集到的数据通过ZigBee网络发送至网关,系统支持以太网、RS232等有线方式和WiFi,ZigBee,Bluetooth等无线方式[7-9]。1.3中间网关层网关放置在鱼塘附近,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接收数据并显示,同时将该终端发送的数据通过串口传送给监控中心软件,再通过Internet网络将数据传输至远程鱼塘监控中心[10]。1.4应用服务层应用层主要负责感知数据的分析、处理、统计及显示,并进行及时预警、自动控制和科学决策,主要包括物联网云服务平台、两级监控中心、预警与控制决策系统,对传输层传递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决策控制。负责数据的存储、统计、分析、图形化显示,包括数据查询、报表生成、绘制分析曲线等,并根据环境信息进行决策和自动控制,及数据的分析判断,实现远程实时监控查询和预警[11-12]。该部分由数据库和后台数据处理软件组成。1.5移动服务层移动服务层支持手持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使用APP软件连接数据库查看监控中心的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蓝牙、无线技术自动传输到Android手机端[13]。服务器将数据实时推送到云端,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网页远程控制和获取相关数据。可扩展连接公有、私有云服务器。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可实现对水位、光照、pH值、溶解氧和水温等鱼塘环境参数的实时自动采集、处理和显示,传感器节点和协调器节点之间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构建云网关,实时将水的溶解氧、水温、pH值等信息推送到云数据中心,再凭借Android移动客户端和Web端获得这些数据,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远程获取测得的水的溶解氧、水温等信息[14]。

2鱼塘环境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溶解氧、水温、pH值、光照、水位等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类物联网传感器,能够主动采集水的环境信息并发送至采集节点。采集到水质参数后,利用ZigBee无线网络将其发送至ZigBee网关,后经串口发送至控制电脑,再通过互联网把数据发送到服务器的接收端程序。该程序把数据保存到数据库,利用Web网站和手机显示数据库的传感器数据,用户也可通过网站和手机控制主动采样过程。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节点的硬件结构模块如图2所示。系统主要包括微处理器、水温水位传感器、水质pH值检测传感器、溶氧量检测传感器和无线射频模块[15]。测量节点采用ZigBee芯片CC2530作为微处理器,主要接收来自PC机水质数据采集软件的命令并转发给每个水质数据检测终端,接收每个水质检测终端上传的数据并通过USB接口传送到PC机。

3鱼塘环境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需求主要包括移动监测平台设计和网站平台设计[16]。基于Android手机系统打造一个基于云服务的鱼塘环境移动监控平台。通过手机对鱼塘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可按日、月、年将环境参数(如温湿度)变化以曲线方式呈现。通过与移动终端连接,在APP中可及时、准确地监测鱼塘的水质状况,可在水质信号异常时发出警告[17]。对监测和跟踪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通知管理人员。移动监测平台分为水质参数监测与读取显示模块,水质历史数据分析模块,水质联动远程管理控制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养鱼咨询模块,用户信息模块,水产品追溯模块等。移动监测平台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网站平台设计:网站提供实时监控式水质诊断服务。平台可接收网关传输的鱼塘水质监测数据,并对数据做出解析处理、远程显示和控制网关[18]。通过监测水温、pH值等生命体征,实时分析鱼塘水质状况,建立鱼塘水质状况档案,发布水质状况曲线,计算水质指数,并对潜在水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19]。子功能包括监控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等。网站功能模块如图4所示。

4结语

本文基于对国内外水产养殖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环境监测技术和应用的研究,得出目前鱼塘环境监测几大关键因素集中在水位监测、pH值检测、水温、氧容量等指标,以及在检测中所要用到的设备与技术的结论。本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鱼塘水位监控,可实时控制水泵开关、监测水体pH值、监测水溶解氧,并在移动端控制增氧阀门以及水温的监测。与当前其他水产养殖监测系统相比,本系统可以实现鱼塘监测的智能化,进而提高鱼塘环境监测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降低鱼塘管理与维护难度,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分析 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 环境影响评价 问题 解决措施

1概述

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负责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管理工作又必须依靠环境监测。

2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测,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环境监测的实质是为环境执法服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二是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环境监测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由互相渗透又互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环境容量、背景浓度,为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其主要分为 3 个层次:一是现状环境影响评价;二是环境预测与评价;三是跟踪评价。

3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当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进行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承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是否具有环境容量,是否可以建设。

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作用

当前进行环境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而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有效的影响、评价的监督方法,进行环境的评价过程中,具有监督的功能。根据环境监测的数据,将环境的质量、污染等情况反映出来,有利于环境保护人员及时发现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有助于财务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因此,环境监测工作是判断环境是否受污染的依据,同时也对环境质量起到监督的作用。

对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检测作用

对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起到判断作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主要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环境评价的结果以及报告等内容。环境监测可对建设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有效的检测,保障项目环境的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环境监测工作还需要运用监测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项目环境的可行性,因此,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的评价初期、建设过程与运行期、评价期,均起到有效的检测作用,并为分析工作提供充分准确的数据。

4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检测的方案不够规范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面临较大的困难,首先表现在检测的方案不规范,检测方案的重点内容突出性较差、并且缺乏合理与科学性。同时,部分环评单位为减少监测的费用开支,检测的方案中环境监测的点位较少、频次也较低;在分析项目环境时,没有考虑到条件的不同而盲目采取相同的分析方法。此外,部分检测工作者对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不熟悉、对环境监测的知识不理解,缺乏全面、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导致进行环境监测方案的编制时,监测与分析的方法不正确,导致环境监测数据错误,影响了环境影响与评价的结果。

方案的监测点位操作误差较大

环境监测方案中监测点位的操作技术不规范,并且出现的误差也较大,监测部门与环评单位应对项目施工环境未进行仔细的踏勘,未对现场的环境监测点位进行确认。同时,环测人员也未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未按照监测的技术与规范要求,进行监测点位的合理调整。此外,监测人员的责任感不强,为了图工作的便利,擅自改变监测点位的位置,因此造成监测出现较大的误差。

5加強环境监测工作的解决措施

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方案

环境的监测工作者应规范环境监测的方案,提高环监人员对环境监测工作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与意义;对环境的监测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对重点问题与内容应做好记录,提高方案的规范性。对不同的监测环境进行统计时,应考虑到其的受限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有效规范环境的影响与评价报告,健全编制的制度,根据统一规范准确描述环境信息。

采用GPS技术进行监测点位的测点

为了保障环境监测点位数据的准确,减小误差率,确保监测结果完整性与规范性,采用GPS技术对监测点位的确定进行有效的定位,为环境监测的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GPS技术能够进行正确的定位,并且提供准确的定位数据,对环境监测的点位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应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对人员的培训,重视增强环境监测工作者的责任感,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6结语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监督职能,只有认识到的环境监测重要性,加强环境保护,才能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艳丽.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问题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7):375.

[2] 赵常华.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1(09):89-89.

[3] 刘承豪.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2010(03):105-105.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分析 篇4

一、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研究

(一)环境监测的涵义

所谓的环境监测,就是指将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代表值进行相关测定,并以这个为依据来确定环境的污染度。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等相关特点,从其检测内容来看,其检测对象主要是是“人为、自然”等相关组分。环境监测具有相对规范的步骤,去现场进行“调查”与“资产收集”,并根据其资料设置监测计划并去采集样品。然后将搜集到的样品要通过“保存”和“运输”,至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总之,环境监测需要精准快速地对环境质量的现况及相关变化情况作出及时的反映,并为“环境污染、环境规划设置”等相关方面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环境影响评析

一般情况下,环境影响评析是指对拟建项目在实行可能会造成的环境印影响及破坏方面进行“系统”的预测及评析。所以,环境影响评析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使得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事实上,环境影响评析与环境监测是一样的,其也是需要按照相关的步骤及规范来进行的。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地域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所以,其环境影响评析的实行过程是具有“灵巧性”。总的来说,环境影响的评析对于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显示现实价值,这不仅是对项目建设者的“环境保护责任”进行了明文规定,与此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途径,为项目的建造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

二、探析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

在环境影响评析中,环境监测作为其有效的前提为环境影响评析提供了有效的参考证据。一般情况下,根据环境质量的相关规范,并配置合理的技术手段,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以此来确定拟建项目的“环境容量”。此外,环境影响评析还需要对拟建项目项目中的环境保护给出相关有效的治理方法,并利用环境监测的分析数据,显得评价更具有说服力。所以,环境影响评析用来取决建造是否可行性,而“环境监测”可以为其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条件。

(二)环境监测贯穿整个环境影响评析体系

项目建设单位在委托环境质量监测单位对项目施工环境进行评析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对拟建地的环境监测,并对其监测出来的数据机械探析和评价。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所需要拟建地的可行性。根据有关规定,在项目试运行一个季度后,需要验收其项目,并且对其影响环境的要素进行“监督”和“评价”,并且对其建设前后的环境进行比较,倘若项目在完工之后对环境的影响超出了其之前的估计范畴,就需要继续对环境保持监测。也就是说,在项目建设中关于环境影响的评价可分为4个阶段,“初期阶段、建设阶段、运行阶段、建设后阶段”。在对这四个阶段的评析中,始终都离不开其环境监测数据的参考。

(三)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析具有监管作用

在环境影响评析方法体系中,其评析方式有很多种,但在“环境监测”是属于环境影响评析中的策略之一,其为环境影响评析的科学提供了有效的监管作用。特别是对环境监测中的监管作用在项目建成之后的环境影响评析中的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对建成之后的项目作出有力的环境影响评析,还需要借助环境监测去获取一些相关数据。换而言之,就是在项目建成之后无论环境是好还是不好,其都离不开检测数据的说明。

三、结束语

新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篇5

新疆要进一步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质量,完善建立组织机构,提高各级环保局以及监测站的质量管理能力,专门设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机构,并建立多部门会商、同步监测、定量考核程序以及质量巡查等制度,完善构建并有效运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要提升环境监测技术,优化环境监测手段,以便更好地为新疆环境管理、综合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污染减排变成一句空话。尤其是要同步开展环境监测预警工作,在发生突发性的污染事件时要有章法地应对,切实保护好群众健康、维护好社会稳定、确保质量安全。鉴于此,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十分迫切,需要不断增加环境监测经费投入,围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监测污染源、建设预警应急监测等,建立实用的、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装备体系,在应急监测、自动监测以及建设监测网络、拓展监测领域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

2.2有机结合质量管理与日常环境监测工作

对于当下新疆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脱节现象,应把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纳入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统筹考虑[2]。所以在编制仪器校准、人员培训以及质量管理等环境监测年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当年建设环境监测能力的进展、开展监测业务的变化等情况,如果发生环境监测的质量事故或出现质量投诉或在日常监督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则要即刻进行内部审核,同时结合上年度环境监测工作总结、下年度环境监测工作计划进行管理评审,及时发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环节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与优化的目标、方向。另外,要在质量管理部门、环境监测业务部门以及管理层建立有效的三方沟通机制,现场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等部门的负责人则要及时判断本科室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以及程序性文件的适用性,同时给出修改意见,并由质量管理部门收集信息、向管理层报送修改意见,获得批准之后加以实施。只有如此,才能有机结合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及其质量管理,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效率,有效而持续适用质量管理体系。

2.3进一步促进新疆环境监测站规范化管理

新疆还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监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力度,对技术人员尤其是质量管理人员的数量、素质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少数民族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加强学习与交流,对口支援技术力量薄弱的环境监测站,培养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优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队伍。同时,新疆要促进其二级环境监测站的专业化与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究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优化质量管理与控制新模式,有效控制环境监测的各个程序的质量,尤其是要研究并控制环境监测环节的样点布设、生产工况、样品采集与保存、现场监测等对监测结果有较大影响的薄弱环节的质量。积极转变新疆一级环境监测站的工作职能,在增强一级监测站环境监测技术指导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从制度层面明确规定新疆一级环境监测站对于下级环境监测站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范围、义务及权力,从而从本质上解决存在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权责不明的问题;协调环保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的相互关系,建立新疆环境监测系统专家库,共同参与新疆环境监测系统的质量管理与计量认证工作,切实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2.4加强人员管理,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新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并非只是领导的责任,更是每一名监测人员的职责。人是质量管理最关键的因素,不管新疆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有多完美,每一名监测人员才是最终的执行者,只有全员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增强自身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全面参与质量管理,才能确保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保证监测质量。所以环境监测站上到站长、下到每一名监测人员、分析人员,均要明确质量控制责任,并将其明确写入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层层分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总目标,落实到人头,使工作协调、接口清楚,促使全员充分而深入地参与质量管理。此外,人员的良好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覆盖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只有持续更新全面质量管理知识,使其将质量理念融入各个监测环节,才能发挥质量管理效能[3]。人员管理制度具体涵盖岗位职责、人员配备及相关的培训、考核、评价以及奖惩等,它的建立意味着环境监测岗位职责的进一步明确、绩效管理制度与质量考核制度、培训考核制度、质量监督与奖惩制度等的进一步完善。加强人员管理,特别是对于影响新疆环境监测质量的关键岗位,要有机结合对应的岗位要求、岗位职责和岗位待遇,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全面开展考核和评价工作,通过有机结合人员质量意识提高、岗位能力培训、上岗考核、人员评价与奖惩等措施,避免质量管理流于形式,有效调动新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质量工作,从而不断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3结束语

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新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是保护环境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新疆相关部门及人员引起高度重视,针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并运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快速发展环境监测技术,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优化,从而确保顺利开展新疆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于新.关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12):31.

[2]宁薇,郭宝.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11):82.

[3]巩小红,付英彬.加强县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04):92-93.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分析 篇6

1、环境监测的基本职能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监测分析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互相渗透,又互相结合的白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各类环境容量,背景浓度,为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项目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结果来表明,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为环境保护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1)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待项目已经建设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2)环境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做出评价。

3)跟踪评价。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3、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关系

在现行的环境答理体制上,环境监测属于支持保证系统,环境监察属于监督执法系统,两者相互配合。一方面,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而且还可以衡量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环境监察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只有依靠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科学合理的行使职能。另一方面,环境监察对监测数据快、准、好的要求已成为推动环境监测发展的强大动力。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在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服务的过程中,环境监测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

4、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与分析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目制度,二者关系如下:

1)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 环境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当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2)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对环境评价体系有多种方法对环境评价进行监督,但环境监测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之一。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就必须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问和空间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3)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中。 项目方委托环境评价后,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对本底监测数据评价,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叠加环境本底后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环境科学文摘.2008.01.20.

浅谈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篇7

关键词:环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1 前言

环境监测, 顾名思义, 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 对环境样品进行监测, 从而对其性质、来源、含量以及实际的分布状态等做出科学、准确的分析。目前, 一些极为先进的技术开始被应用于环境检测中,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真实反映监测对象的状况, 进而以此为基础, 制定相应的对策。环境监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一定的分析技术, 不仅仅可以完成对监测样本的细致分析, 同时也能为今后环境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引导与帮助。

2 几种常见的环境监测方法

2.1 化学分析技术

化学分析技术主要是建立在特定化学反应基础上的特殊技术, 有重量分析与容量分析两种。

重量分析的操作相对复杂, 主要适用于大气中悬浮颗粒的总量、降尘量以及肺水肿悬浮的固体、残渣的测定。事实上, 重量分析法对于称量工具的要求极高, 因此, 随着称量工具的不断改良, 重量分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近几年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 效果也日趋提高。

与重量分析相比, 容量分析的操作更为简单、迅速, 而分析的结果也更加准确, 应用范围也更加广阔, 经常被应用于金属、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等的测定。

2.2 光学分析技术

光学分析技术自然就是建立在光吸收、辐射以及散射等原理基础上的分析技术, 常见的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

分光光度法经常被应用于金属以及化合物等的测定, 其特点就是操作简单, 易于掌握, 分析结果准确, 可参考性强。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主要是通过测量检测样品中待测定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实际吸收程度, 来确定具体含量的一种特殊方法, 操作程序简单, 灵敏度高, 抗干扰性强, 主要用于环境中金属污染物的测定, 目前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来看, 可测定的元素已经超过了70余种。

发射光谱分析法, 就是指通过高压电火花或者是电弧的有效激发, 刺激原子进行特征光谱的发射, 然后根据不同元素, 有着不同特征光谱线的特征完成定性分析。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使用数量少、不需要进行化学分离就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元素, 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 可以说是省时、省力、高效率。但是, 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设备相对复杂, 不适宜对个别监测式样进行分析。

另外一种光学分析技术就是荧光分析法。众所周知, 荧光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一旦受到紫外线光的照射, 一些物质就可以发射出不同颜色以及不同强度的可见光, 如果照射停止的话, 那么上述可见光也就会随之而消失, 我们把这些特殊的光线称之为荧光。

原子荧光分析是根据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所产生的荧光发射强度与基态原子数目成正比的关系, 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荧光强度进行定量的测定, 同时还可利用各元素的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荧光, 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2.3 电化学分析技术

电化学分析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物质的电化学特性, 这种方法的灵敏度较高、准确性高、分析时间短, 应用广, 大多数金属元素或者能被氧化还原的有机物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进行分析。

2.4 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主要有气相色谱分析和液相色谱分析两种。

气相色谱分析可以说是一种崭新的分析技术, 它的原理就是物质在两相分配中所存在的、微小的系数差异, 其特点是分离效能高、迅速, 便于实现自动化的测定, 同时也能够实现与多种监测仪器的联用分析。目前, 这种新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环境监测中来, 是分析有机物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液相色谱分析的主要原理在于依托流动相这种特殊性质的液体, 通过采用高压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检测器的色谱新技术, 具有分析速度快, 分离效率高和操作自动化等优点。可用于测定高沸点、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 (>400) 的有机物质, 如多环芳烃、农药、苯并芘、有机汞、酚类、多氯联苯等。

2.5 纸层析和薄层层析

纸层析主要是在滤纸上完成, 常常被用于多环芳烃的分离。

薄层层析一般是在玻璃或者塑料板上的薄层上完成的, 经常被应用到对食品中黄曲霉素B1、作物中硫磷农药及其代谢物氧硫磷等的测定。

2.6 中子活化分析法

中子活化分析法是活化分析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微量元素分析法。当试样被中子照射, 待测元素受到中子轰击时, 可吸收其中某些中子后发生核反应, 释放出γ射线和放射性同位素, 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或反应过程发出的γ射线强度, 便可对待测元素进行定量, 测量射线能量和半衰期便可定性。用同一样品可进行多种元素的分析, 它是无机元素超痕量分析的有效方法。

3 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 我们了解到了很多种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每一种技术可以说都并非完美的, 都有一定的适用性与局限性。有的技术虽然操作简单, 但是操作结果的准确性相对较差;有的技术虽然应用广泛、结果准确, 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但是仪器负责, 操作复杂。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时候, 一定要立足实际条件, 根据自己所要测量监测对象的性质, 选择恰当的检测技术, 通过合理的操作, 完成对监测对象的分析, 进而为今后制定详细的策略和措施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晓茆.对《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修改的几点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3, (12) :51-52.

[2]胡冠九, 刘建琳, 邹公伟.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4, (2) :59-60.

家居环境监测分析系统设计 篇8

关键词:家居,环境监测,ZigBee,传感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室内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室内环境的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室内环境污染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比如甲醛易引发流泪、咳嗽、气喘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人的肝肺功能异常;PM2.5污染易引起个体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室内粉尘易引起过敏性鼻炎等。传统的家居环境监测主要以监控为主, 不具备分析功能。本文提出的家居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可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为用户提供出准确、可靠的建议。

1 系统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 家居环境监测分析系统由监测分析服务器和多个环境监测终端构成, 环境监测终端可进行多项环境数据采集工作, 并将数据发送至监测分析服务器;服务器可对各终端数据进行整合处理, 并将处理结果以图表等形式展示给用户。

服务器与终端间采用Zig Bee协议进行无线传输, 服务器构建了Zig Bee协调器, 监测终端构建了Zig Bee终端节点, 协调器与各节点共同组建了星型拓扑网络。

2 环境监测终端设计

环境监测终端由供电、微处理器和无线传输、天线、传感器组和状态指示模块构成。其中, 供电模块由充电电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和电平转换电路构成, 为其余各模块供电;微处理器与无线传输模块由集成Zig Bee协议的So C芯片和相应的时钟、调试电路构成;天线模块用于增强无线信号传输距离;传感器组采用组合化设计方式, 最多可支持温度、湿度、气味、粉尘和有害气体传感器, 用户可根据需要裁剪;状态指示模块由多个LED指示灯构成, 指示正常工作、无线连接、数据发送、通信错误、指令接收等状态。具体如图2所示。

微处理器与无线传输模块是环境监测终端的核心部分。该部分选用TI公司的CC2530芯片, 其内置增强型8051CPU, 支持Zig Bee协议和8路AD采集, 为无线数据采集设备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支持多种工作模式, 可有效降低功耗, 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环境监测终端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各模块的初始化、接收用户的指令信息、改变处理器的工作模式、调节数据上传类型和上传频率、采集传感器的数据、显示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

3 监测分析服务器设计

3.1 服务器软、硬件构成

监测分析服务器硬件由家用电脑和USB无线传输模块构成, USB无线传输模块选用带USB控制器的CC2531芯片构建Zig Bee协调器, 维护整网正常运行。服务器软件由驱动、数据处理、用户界面和数据库四部分组成。其中, 驱动部分负责数据处理部分与CC2531的USB虚拟串口间通信;数据处理部分完成数据库写入、读取和数据分析工作;用户界面提供用户交互接口, 可实现图表等信息显示和用户指令信息获取功能;数据库负责各环境监测终端的数据存储和维护工作, 包括房间信息与环境监测终端信息连接的数据表。

3.2 服务器软件工作模式

服务器软件设计了2种工作模式, 即系统安装模式和监测分析模式。在系统安装模式下, 服务器可检测并记录接入的各环境监测终端, 提示用户输入相应终端所处的房间属性 (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餐厅、卫生间、储物间等) 和分组属性 (相应终端是否处于同一房间) 。为了便于用户定位当前终端, 服务器可发送指令, 指定环境监测终端显示相应的状态。系统安装设置完成后, 软件进入监测分析模式。

在监测分析模式下, 服务器具有控制、监测和分析功能。其中, 控制功能是根据用户设定的数据改变环境监测终端的工作状态、数据上传类型和上传频率等;监测功能是以图表的方式对各环境监测终端上传的环境数据进行动态显示, 便于用户实时查看;分析功能是根据记录的数据对家居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相应的结论。

3.3 服务器分析结论

由于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用户无法据此对家居环境进行直观判断, 因此, 必须提供简单、通俗的结论供用户参考, 其结论及相应设计原理如下。

3.3.1 宜居等级

宜居等级分为A (非常适宜居住) 、B (部分房间适宜居住) 、C (不适宜居住) 三个等级。该等级结论的产生主要针对有害气体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在长时间的监测下, 如果所有房间的有害气体浓度均处于国标允许的范围内, 则宜居等级为A;如果在长时间监测下客厅、厨房、餐厅、卫生间或某一个房间的有害气体浓度处于国标允许的范围内, 其他房间的有害气体浓度超标, 则用户可选择在将其他房间的门关闭后居住, 此宜居等级为B;如果客厅、厨房、餐厅、卫生间或所有卧室的有害气体浓度均超过国标允许的范围, 则宜居等级为C。

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室内家具有害物质的释放速度与温度有关, 夏季高温情况下释放速度更快, 因此, 在经历夏天后的宜居等级结论更具有权威性。

3.3.2 污染源定位

污染源定位即服务器告知用户室内污染源所处的房间及其在房间内的位置。在服务器分析出污染源所处的房间后, 如果发现该房间内环境监测终端数量很少, 则会提示用户增加环境模块或将无污染的房间内部分环境监测终端转移至该房间。

污染源位置的确定主要依赖于温度和有害气体浓度, 在相同的温度下, 靠近污染源的有害气体浓度增加速度更快。由于污染源定位功能会受房间属性和门窗开关的影响, 因此, 在确定污染源时, 服务器会进行以下处理: (1) 厨房。如果在三餐时间段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明显增加, 其余时间段浓度很低, 则只给出相应建议, 不进行污染源定位。 (2) 如果某些房间在长时间内的传感器数据近似或只有温度变化明显, 则提示用户确认门窗是否全部关闭。 (3) 如果有多个房间的有害气体浓度超标, 且浓度近似一致, 则提示用户先将相关房间通风数小时后再关闭门窗检测。 (4) 居住建议。服务器根据既有分析结果, 在宜居等级在A或B的前提下, 为帮助用户改善居住环境而提出的建议, 包括在宜居等级为B时, 建议用户不要在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的房间居住或长时间停留。 (5) 如果厨房在三餐时间段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明显增加, 则建议用户改善抽油烟机的性能或在相应时间段内通风。 (6) 如果某些房间粉尘多或气味较重, 则建议用户通风或在相应房间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7) 如果在某些时间段空气湿度持续很高或很低, 则建议用户在相应时间段使用除湿机或加湿器。 (8) 如果在某些时间段气温持续很高或很低, 则建议用户安装空调或使用暖气调节。

4 结束语

该家居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可利用多个终端的传感器数据对家居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提出宜居性建议, 同时, 帮助用户定位污染源、改善居住环境, 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此外, 该系统也可用于可能存在有害物质的办公场所和车间、厂房等, 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显辉, 李长玉.浅谈室内环境污染问题[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33 (10) .

[2]李炎锋, 常琳, 张亦昕.基于PM2.5研究谈建环专业加强学生室内环境安全意识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 2013 (13) .

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分析与设计 篇9

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和武器装备的发展, 战场处于极为复杂的电磁环境之中, 电磁频谱成为影响战争全局的极其重要的战略、战术资源。为了适应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进行的高技术战争, 必须贴近实战要求进行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的训练, 因此, 能否按照实战要求构建复杂电磁环境成为制约部队训练水平的主要因素。

电磁环境监测系统是复杂电磁环境构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对电磁环境实施监视测量, 获得的监测数据为电磁环境调整提供切实依据, 有助于对训练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估。本文主要介绍电磁环境监测系统监测站部署的估算原理、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实现。

1监测站布局分析

1.1监测站部署位置的选择

在部署电磁环境监测站时, 应根据该区域的形状、大小和无线电电波传播特点, 合理地分布监测点, 使监测区域得到有效覆盖。主要部署于指挥所、发射设备附近, 阵地尽量选择在对监测对象具有良好通视条件的平坦区域或地形较高的位置。典型的部署方式如图1所示。

电磁环境监测站部署于发射设备附近, 可根据电磁环境监测站数量的多少灵活配置部署位置。

1.2短波通信信号监测作用距离估算

在短波频段, 电台一般为近距离通信, 信号近距离传输的方式主要为地波传播, 可将地面视为平面。另外, 在近距离战术通信的情况下, 一般采用垂直天线, 信号以垂直极化方式传播。

假定发射点的工作频率为5 MHz, 天线增益为0 dBi, 功率为15 W, 所在地区地面为干燥地面 (地面导电率为0.000 3, 介电常数为7) 时, 若接收点场强为10 μV/m时, 根据ITU-R查表可得, 传输距离为15.5 km。

1.3超短波通信信号监测作用距离估算

在超短波频段, 主要传输模式为视距传输, 在距离发射机r的距离上, 接收点场强可近似计算为:

E=30×Ρ×Gr×WW4×π×ht×hrλ×r

式中,

E为接收点场强 (V/m) ;

P为发射机发射功率 (W) ;

G为为发射天线的增益系数;

r为电波传播距离, 单位为 (m) ;

W为传输衰减因子;

ht为发射天线高度 (m) ;

hr为接收天线高度 (m) ;

λ为波长 (m) 。

1.3.1 工作频率为100 MHz时

常用超短波电台功率包括30 W、5 W两种, 其典型天线增益按0 dBi估算。假定发射天线高度为3 m, 发射功率5 W, 监测天线高度为6 m, 工作频率为100 MHz, 若接收点场强为10 μV/m, 在视距传输条件下监测距离为:

r=30×Ρ×G×4×π×hr×htλ×E=10.1km。

当采用30 W电台时, 监测距离为:

r=30×Ρ×G×4×π×hr×htλ×E=15.8km。

1.3.2 工作频率为300 MHz时

假定发射设备天线增益为6 dBi, 发射天线架设高度为3 m, 接收天线架高8 m, 工作频率在300 MHz, 发射功率为10 W时, 若接收点场强为20 μV/m, 在视距传输条件下监测距离为:

r=30×Ρ×G×4×π×hr×htλ×E=22.8km。

1.3.3 工作频率为600 MHz时

当发信机的输出功率为5 W, 工作频率在600 MHz时, 天线架高为3 m, 增益按10 dBi估算, 接收天线架高8 m, 若接收点场强为20 μV/m, 在视距传输条件下监测距离为:

r=30×Ρ×G×4×π×hr×htλ×E=34.14km。

1.3.4 工作频率为1600 MHz时

当发信机的输出功率为1 W, 工作频率在1 600 MHz时, 发射天线架高为3 m, 天线增益按10 dBi估算, 接收天线架高8 m, 若接收点场强为20 μV/m, 在视距传输条件下监测距离为:

r=30×Ρ×G×4×π×hr×htλ×E=37.3km。

1.3.5 工作频率为10 GHz时

当发信机的输出功率为1 W, 工作频率在10 GHz时, 发射天线架高为5 m, 天线增益按15 dBi估算, 接收天线架高8 m, 监测距离为:

r=30×Ρ×G×4×π×hr×htλ×E=46.6km。

1.4微波信号监测灵敏度估算

假设雷达信号监测站距离辐射源不超过40 km, 则系统灵敏度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Sa=Pr min+Gr。 (1)

式中, Sa为系统灵敏度;Gr为接收天线增益, Pr min接收机端口灵敏度。

接收机端口灵敏度计算公式为:

Ρrmin=ΡtGtGrR2λ2 (4π) 2φγ。 (2)

式中,

PGt为发射功率×发射天线增益=63 dBm;

Gr为接收天线增益, 10 GHz时取值8 dB;

γ为极化系数, 取3 dB;

φ为发射机馈线传输系数, 可略;

R2为 (40 kKm) 2→10log (40 000) 2=92 dB;

(4π) 2为10log (4π) 2=22 dB;

λ2为10 GHz对应波长, 为-30.5。

将上述参数带入式 (2) , 得到:

Pr min=Pt+Gt+Gr+λ2+φ+γ-R2- (4π) 2=63+8-30.5+3-92-22=-66.5 dBm。 (3)

上述计算结果说明, 接收机端口灵敏度为-66.5 dBm时, 就可以满足接收雷达信号的最低要求。将天线增益10 GHz时为8 dB, 带入式 (1) , 得到系统灵敏度为:

Sa=Pr min+Gr=-66.5+8=-58.5 dBm。

也就是说, 系统灵敏度优于-58.5 dBm, 可以满足训练场区最远距离上接收雷达信号。

1.5测向精度战术性能估算

在距离监测点4 km处, 3°的角度误差导致的距离误差约为209 m。当电磁环境监测站采用多次变换监测点位的方式时, 随着距监测对象距离的缩小, 导致的距离误差也会相应减小。

2系统体系框架

战场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训练场地范围内各类电磁辐射信号的搜索、测量、统计、分析和定位, 主要由监测管理控制中心、通信信号监测子系统、雷达信号监测子系统和监测信息传输子系统组成。系统的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监测管理控制中心一般位于训练场区指挥所内 (导演部) , 实现监测任务规划、监测任务执行控制、数据融合分析和电磁环境态势显示等功能。

通信信号监测子系统接受监测管理控制中心的任务, 按照其控制指令实现对短波、超短波通信信号的监测, 监测通常包括:频率测量、场强和功率通量密度测量、频谱占用度测量、带宽测量、调制测量、测向和定位, 并把各类监测结果上报给监测管理控制中心。

雷达信号监测子系统接受监测管理控制中心的监测任务, 按照其控制指令快速截获各种雷达信号, 识别雷达信号体制, 得到信号在时域、空域、频域和能量域上的数据, 并把各类监测结果上报给监测管理控制中心, 为指挥员掌握训练场区电磁环境态势提供支持。

监测信息传输子系统通过光纤和无线信道等传输手段实现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内信息交互。

3系统设计与实现

3.1监测管理控制中心

监测管理控制中心是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接收导演部下达的导调控制指令、指示和训练方案;对电磁环境监测站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向导演部上报监测站的工作状态信息;对监测站上报的训练区域内辐射源活动情况、训练设备位置和电子信息系统工作参数等进行分析比较;利用监测站上报的雷达、通信辐射源测向结果对辐射源交叉定位。主要包括:运行监测管理软件的监测管理计算机、通信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设备。

3.2通信信号监测子系统

通信信号监测子系统功能主要通过若干短波监测站和超短波监测站来实现, 每个监测站主要由监测接收机、测向接收机、测向天线阵、监测天线、监控计算机、通信设备和GPS/北斗用户机等设备实现。

测向天线阵接收空间的电磁波能量, 根据阵元的空间位置和来波方向产生包含方位信息的射频信号, 测向天线信号与自校信号的开关选择, 主要由测向天线和开关阵实现。

监测天线接收空间的电磁波能量, 将之变换为同频射频信号, 由短波监测天线和超短波监测天线实现。

测向接收机接收测向天线的信号, 并根据其包含的方位信息完成对信号的测向功能。

监测接收机接收监测天线的信号, 完成对信号的搜索、截获、监视和参数测量等功能。

监控计算机完成各设备工作参数的控制、显示并保存监视、分析、测向和定位结果等功能。

GPS/北斗用户机接收GPS/北斗卫星信号, 获取设备所在位置信息并完成授时功能。通信设备完成和系统其他站的语音和数据通信功能。

3.3微波信号监测子系统

雷达信号监测子系统功能主要通过若干微波监测站实现, 每个微波监测站主要由全向监测天线、天共器、微波下变频器、雷达信号监测接收机、雷达信号测向接收机、分析测量接收机、通信设备和系统监控计算机等设备实现。实现框图如图3所示。

3.4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的信号监测与分析处理功能是通过监测管理席 (监测管理计算机软件) 和电磁环境监测席 (监控计算机软件) 共同完成的, 其中监测管理席位于监测管理控制中心, 电磁环境监测席位于各电磁环境监测站。

系统的一般工作流程为:监测管理席根据导演部制定的电磁环境监测站配置方案, 把各监测站部署到位;在实际训练过程中, 监测管理席自动向监测站下发电磁环境监测任务;电磁环境监测席收到监测任务后, 控制接收机对信号进行测量, 获取信号的频率、幅度、带宽和方位等特征参数, 并上报监测结果, 信号测量和监测结果上报过程持续进行, 直到收到监测管理席的任务停止指令。监测管理席实时记录训练过程中所有的监测事件及其参数。

在训练过程中, 监测管理席随时接受导演部提出的定位请求, 控制相关的监测站对重点监测频段、禁用频段出现的信号进行测向定位。

监测管理席按照电磁环境配置方案可以自动控制电磁环境监测席的监测过程;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在监测管理席上输入干预指令, 控制监测站对电磁环境进行测量。

3.5系统应用性与效果分析

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在作战集结、机动、打击阶段等多种作战背景中, 针对敌我双方可能的战场部署、武器装备性能和不同作战阶段的电磁活动和电子对抗情况, 对战场电磁环境进行监测分析, 使指挥员准确掌握当前训练场区的电磁分布, 为多层次作战指挥与训练奠定基础, 进而研究和建立完整的一体化联合训练的复杂电磁环境框架体系;系统可以辅助指挥员做出判断, 作为作战方案拟定、效果评估的依据。

4结束语

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训练场区中电磁环境的有效监测, 提供详实准确的监测数据, 通过分析处理掌握电磁环境实际情况, 能有效帮助指挥员进行战场电磁态势分析和决策把握。本设计已应用于某复杂电磁环境应用系统中, 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朱传焕.电磁环境监测系统设计[J].计测技术, 2005 (1) :1-2.

[2]孙国至, 刘尚合, 陈京平, 等.战场电磁环境效应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06 (3) :4-5.

[3]陶本仁.战场电磁环境信息分析技术[J].航天电子对抗, 2004 (2) :1-2.

环境监测分析 篇10

1 什么是生物监测技术

生物监测技术来源于对生态监测技术。当有害污染物进入环境之后, 相应地会对平衡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相应地改变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在环境的分子性能上会抑制分子酶活性, 从而改变相应的蛋白质结构。在生物表象上, 会引起动物在行为上的改变, 甚至是死亡, 植物出现发育迟缓等现象。

2 在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范畴

2.1 对大气污染状况进行监测

生物监测技术在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测时, 是通过测定大气环境的质量水平所得到的。在生物进行的体系中, 由于受到植物生长固定特点的影响, 植物无法避免大气污染物, 植物往往更容易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因植物对大气污染反应比较灵敏, 所以大气污染检测主要是利用植物间接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测, 被用来监测的植物就被称为大气污染指示物, 被用作大气污染指示物的植物主要有下面几种。

2.1.1 监测SO2指示植物

被用来监测SO2的指示物主要有落叶松、杜仲、地衣等。指示物受到污染的典型症状主要有在叶缘或叶脉附近出现块状的伤斑, 且伤斑多呈土黄色或红棕色。

2.1.2 监测NO2指示植物

在监测NO2污染物时, 被常用作指示物的有番茄、烟草、向日葵等。受到污染时症状为在叶脉处有不规则伤斑, 伤斑的颜色多为棕色或白色。

2.1.3 监测氟化物指示植物

在监测氟化物污染物时, 被用作指示物的植物主要有金线草、大蒜、梅等。被污染的症状为在叶尖处出现伤斑, 且伤斑颜色一般为红褐色。

2.2 对水质污染状况进行监测

水生生物是和水环境之间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如果水质被污染, 那么相应的水生生物就会产生反应, 通过对水生生物所表现出的变化就能达到对水质污染进行监测的目的。

2.2.1 针对微生物生物群落进行监测的方法

作为水质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微生物生物群对水质的污染情况具有十分灵敏的反应。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聚氨酯塑料块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可以将泡沫塑料块放进被监测的水质中, 通过泡沫块收集到的微生物对水质污染情况进行分析。

2.2.2 针对指示物生物法进行监测

在进行水质监测时, 此种方法一直是非常经典的方法。其利用在水质污染的情况下, 对水质中缺失的敏感微生物的种类进行检测, 进而监测到当前水质的污染情况。因指示物具有生命周期较长, 活动范围较固定的特点, 因此对水质污染监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在用于水质监测的指示生物中, 大都是无脊椎动物, 包括浮游动物、小颤草、脆硬刚毛藻等。

2.3 土壤污染进行监测

土壤受到污染时所产生的影响都是间接的。通过在土壤被污染之后, 土壤农作物、地下水以及人体会受到土壤污染的间接影响, 通过对农作物的变化进行监测, 进而判断出土壤的污染情况。

2.3.1 针对植物进行生物监测

在土壤受到污染之后, 会对种植在土壤之上的植物带来相应的影响。植物会反应出类似于叶片受损、呼吸作用加强、生长的速度迟缓以及植物中的某些成分发生改变等等。

2.3.2 针对动物进行生物监测

在此项技术中最常用的监测方法是利用蚯蚓对土壤污染进行监测。因蚯蚓可对污染土壤中的农药和镉发生变化。是一种对监测土壤中镉元素的最有效手段。

2.3.3 微生物的监测方法

微生物监测法主要是利用土壤中有关微生物的群落的有关变化进而反应出土壤受到污染的状况。人类的粪便和尿液是土壤污染中的主要污染来源。通过对被污染土壤中异养菌的计数和分离处理之后, 从而对受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所形成的相应群落中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 进而判断出土壤受到污染的程度。

2.4污染毒性监测

毒性监测指的是在自然界中的生物在受到污染之后, 其生理机能和相应的遗传物质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反映出环境污染的程度。

3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相关生物对污染物所作出的反应来对评判出环境质量的好坏以及被污染的程度。环境所产生的效应从总体上看是以人作为核心的主体生物系统。正因为如此, 生物监测对环境的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指示性, 但另一方面, 生物监测技术因其具有的复杂性又使生物监测技术面临各种问题。

4 结语

从国内外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史来看, 生物监测技术已经在环境监测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且在环境监测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生物监测技术拥有十分开阔的发展前景, 将长期并优先发展下去, 于此同时, 为了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该如何利用生物监测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 并充分发挥其优势, 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更深层次上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平.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监测水环境污染的研究进展[J].北方环境, 2011, 23 (8) :65-67.

[2]周卉, 胡鹏洋.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运用[J].能源环境, 2011:146.

环境监测分析 篇11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 问题措施 发展趋势

一、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指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对环境各因素的监测,运用分析手段了解环境质量水平,从而为开展环境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环境监测的一般流程为现场勘测、样品采集、实验分析以及综合评定。通过对样品的实验分析,可以得到环境变化的发展趋势,及时了解环境动态,然后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加以预防改善,达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和谐统一,避免问题扩大化。

在我国环境监测系统里,环境监测是指有关部门对环境执法和评价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的一个方法。在之前30年左右的时间里,由于自然界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威胁,迫使人们对核物质和核设施进行监测,测量其强度并随时报警。后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大量出现,环境监测的含义也随之逐渐扩大到对环境质量、污染等的监测层面上了。

二、目前我国常用的环境监测技术

1.3S技术

3S技术指的是RS技术(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合称。它有机地结合了RS、GIS、GPS三者中有关部分,将这些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然后应用到相关领域中去,高效、快速、便捷地获取和处理信息。目前这种技术已被投入到环境监测中来,对于水文监测、大气监测、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变迁等有重要影响。

2.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

现阶段对于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一般是借助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开展,系统主要由环境监测分站、数据资料处理中心、质量保证实验室以及系统支持实验室四部分组成。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指标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以及一氧化碳等内容。

3.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它的着重点是对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加工利用等,它和生物技术一样,是新兴的学科类型。随着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大规模使用,使得环境数据采集和分析都有了更安全快捷的方式,为在危机处理中迅速作出反应提供了可能。

4.生物监测技术

生物监测技术的内涵是,当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就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并引起系统原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所谓生物技术指的是在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理论,利用先进的技术水平,按照人们的设想设计出人们所需产品的技术。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技术。

5.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主要是针对入海河流和直排污染源等内容进行的检测控制管理,通过对陆为直排入海的污染物浓度、污水流量、污水排放时间、污水入海量、污染物入海总量等技术指标进行采样与分析,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防止陆源污染物损害海洋环境。

6.固体废弃物监测技术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通过对固体废弃物样品的采集和监测,对于固态、半固态以及液态废弃物的危险特性进行鉴别。对于固体废弃物的监测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反应性、易燃性、腐蚀性检测、浸出毒性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浸出毒性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毒性物质含量鉴别以及急性毒性鉴别项目检测等几部分内容组成。

三、环境监测中常遇问题

因为某些原因,我国的监测技术还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

1.管理模式老套

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体制仍沿用旧的分块管理模式,很容易致使某些地方政府施行“保护伞”,在反映环境质量和环保业绩考核时,维护地方利益,从而影响环境监测体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分配监测任务和工作上也是“一把尺子”“统一布置”,使得环境监测人员难以根据各大自然区域差异和污染的轻重,有主有次的进行监测,影响了监测质量。

2.环境监测网络尚未完善

在组成人们生活环境的水质、渔业、交通以及环保等各种因素中,都有其各自的监测网络。但由于我国的环境监测网络如今还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工作,不成体系,所以当监测网络通过监测得到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时,无法与其他地区的监测网络进行数据共享,从而导致监测数据的浪费和缺乏代表性。

3.监测技术体系有待提高

监测技术体系可以说是是监测工作的核心部分。我国监测工作的发展关键在于监测技术体系。通过考察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体系,我国制定出一套适应中国国情的监测技术体系。由于初步阶段,检测技术体系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其中特别令人看好的网络监测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的结构还不够巩固,运行机制、监测能力还不够与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相适应。要我国监测工作更有效,提高监测技术体系很重要。

四、对环境监测技术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要研究并编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手册。一定要重点完善空气、废气、地表水、污水、噪声环境监测QMQC手册;同时还要加强新的监测技术领域的QMQC研究,比如连续自动监测、应急监测和流动监测等。

2.提高样品的质量

在进行采样工作前,要对当地的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制定适宜的采样方案,到达现场后,要针对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采样,才能够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对于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适当地增加采样的频率,频率太低无法体现出环境的主要问题,频率太高又会浪费测量技术的资源。

3.有效评价监测数据

获得大量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应当对监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深度的加工,要对所监测的数据本身背景以及相关性进行研究,要提高对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水平,使其有点有面,既有现状分析、规律分析、趋势分析,又能够使分析具有整体性、预见性、综合性,同时还要既有监测数据,又要具备分析评价和对策建议等。

4.加强监测网络建设

加强对环境监测网络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化,同时还可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另外,完善各地区监测数据的整体性有利于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利用价值。

5.提高监测人员素质

要加强对监测人员素质的重视,并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制定环境监测专业培训计划,围绕能力建设重点工作和重点领域开展监测技术培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环境监测人才的培养,努力培育出学术顶尖人物和拥有过硬专业知识、技术的人才队伍;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做到人尽其才;注意及时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定期选拔技术骨干赴国外进修;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环境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我国监测工作。

五、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掌握环境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于环境监测工作来说至关重要,了解了相关的发展方向,就能够将现有的物力和财力投入到这些产品的建设中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监测技术总体发展趋势概括起来有:

1.人工采样、实验分析,数据统计为主,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

2.由监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3.由小范围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

4.由单纯的地面监测向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5.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

6.监测仪器性能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工作也明显越来越重要。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任重道远,只有了解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根据实情具体发展,做出相应对策。坚持不懈地完善环境监测技术,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的可靠性 ,进而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邢军.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作用关系的探析

环境监测分析仪器的发展 篇12

1 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过程

1.1 大气环境监测仪器

上个世纪80年代, 大气环境监测仪器, 常规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通常使用KB-6A微型采样器进行标本采集。TSP样品收集使用吸收泵及吸收装置。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实验室使用7220和7230分光光度计。TSP实验室使用TG328A型全机械称重天平。对于烟气监测仪器只具有粉尘收集功能, 而且体积大, 性能差, 携带不便。监测数据处理只可用小型计算器。到了90年代常规项目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TSP样品收集, 使用KC-6120型大气综合采样器。能自动控制采样时间进行采样。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用可见分光光度计 (VIS-7220型) 和MA110电子分析天平。烟气监测仪表使用3012型, 它由电脑控制操作并进行数据处理。到了2000年代, 常规项目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TSP样品收集广泛使用KC-6210型大气综合采样器。24小时恒定的大气自动采样。在城市建立空气自动监测控制中心, 均安装大型进口设备TOC4100型大气监测仪, 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可吸入颗粒物, 臭氧, 湿度, 温度, 气压进行在线监测, 以确保每天城市空气质量的需求。

1.2 水环境监测仪器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环境水样采集, 使用铁皮桶和塑料桶。化学分析实验使用玻璃器皿运用目示比色分析, 1980年分光光度法使用一个简单的频谱分析仪7220, 7230分光光度计。实验室比色项目有挥发酚、硝酸盐、亚硝酸盐、六价铬、氨等。重量分析利用TG328A机械天平和HJTP-BS-TPT-2型小天平。到了90年代, 环境水样采集采用液压采样器, 现场监测用测量水流量计。实验室增加大型光谱和色谱分析仪器, 这款仪器比起以前的仪器具有的重大突破, 其特点为误差小, 精度高, 性能稳定。到了2000年后, 环境水样采集使用SBC水质等比例采样器, 现场监测采用进口多普乐流量计。实验室样品分析仪在原来基础上引用光谱分析仪器, 它能准确而且大批量进行实验分析。监测数据处理分析仪器配备多台计算机自动处理机, 由电脑自动处理监测数据, 并且有专用软件处理监测数据。

1.3 声环境监测的仪器

在上世纪80年代, 我国只有指针式噪声仪, 只能测到部分项目, 噪声监测数据需用计算器进行处理。到了90年代, 我国采用HS6220型噪声分析仪, 在采样的同时, 其内部的微型电脑处理系统直接计算并打印出平均声级、统计声级、等效声级、最大声级、最小声级等测量数据。到21世纪, AWA6218型噪声统计分析仪具有24小时自动监控功能、统计分析、积分功能和时间计权及频率计权功能。监控数据可以与计算机连接并可以随时查看。

2 环境监测仪器存在的问题

2.1 自动化程度低

在国外大多数仪器都配备了电脑, 自动化程度很高。虽然我国自动化仪表也已经起步, 但是与其他欧美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由于科研经费较少, 技术实力较弱, 所以中国目前所使用的仪器和技术手法仅仅相当于国外七八十年代的水平。

2.2 灵敏性差

到国外仪器研究开发和生产合为一体, 研究成果迅速反映给市场, 销售市场迅速反馈给生产企业。生产企业依据反馈能够对产品进行快速的更新换代。而我们的研究和生产脱节, 导致产品多年不变。这也就造成了监测仪器的灵敏性的大大降低。

3 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国家对分析仪器发展应给予重点支持

科学分析仪器是世界贸易组织确定的六大信息产业之一。科学分析仪器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中国的环境监测分析仪器的主要生产企业大多有沉重的负担, 携带原有的系统, 又没有独立的研发和技改资金。建议在国家发展计划中, 特别要在环境监测与分析仪器方面, 作为重点发展的产品, 在政策, 研究和开发成本方面, 给予重点支持。

4 结语

以上就是本人对我国环境监测分析仪器的发展做的简要分析, 意在找到我国环境监测分析仪器的现状, 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促进我国环境监测分析仪器的重大创新突破。由此提高我国环境监测分析的准确性及高效性, 切实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做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亚林.境监测站长培训教材[M].北京:国家环保局, 2008.

[2]吴邦勇.境监测综合技术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3]吴邦灿.境监测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4]谢红霞, 胡勤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系统发展探讨汇[J].环境污染与防治, 2.M, 26 (l) :44-45.

上一篇:氧化亚氮吸入下一篇:集群互助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