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监测

2024-06-11

环境质量监测(共12篇)

环境质量监测 篇1

国家环保总局就下发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 为环境监测立下了正式的法律保障。环境监测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随着工业化步伐中“生态和谐”“人类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等理念的兴起, 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完善环境监测管理机制以有效成为了环境监测中的首要问题。

1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

1.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迟迟未得到有效建设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也有所提高, 更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环境监测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 能够更好的找出目前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可以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防范和控制。

目前,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在稳步的开展进行中, 而环境保护工作从建国以来就已经在逐步的进行中, 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 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 环境保护已经成了社会发展中所必须要重视的工作。我国早在1991年国家环保局就下达过关于环境监测管理的文件, 明确了我国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重心, 并且对管理内容和程序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的考量, 完善了这方面的管理制度。在国家的规定中体现了环境监测的内容, 同时也推出建立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 比如说空气、水资源、食品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这些指标和规定并没有与社会相结合就已经脱离了实际, 跟不上实际的需求。所以现在的质量管理形式和之前的形式相比较又出现了新的发展情况。所以针对这一情况, 国家必须扩大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 及时更新质量检测考核的内容, 从而为环境监测提供有效的保障。

1.2 环境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

环境检测数据是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基础, 通过对环境检测数据的分析能够找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更好的采取措施来加强环境的保护工作, 因此环境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所必须重视的内容。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会直接影响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及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性, 同时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实施。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技术比较滞后、指标又不够明确等等方面的原因, 造成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失真, 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有很大的影响。

1.3 地方环境监测部门对质量管理不够重视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很多地方部门往往只重视经济的发展, 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工作, 特别是一些环境检测机构往往都缺少足够的专业性。并且在环境检测人员和设备上也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这样也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环境检测的质量。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环境监测机构, 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的监测站条件一般都很差, 监测用房比较紧张, 仪器设备比较落后且不配套, 甚至有些比较常规的仪器都没有配全, 在这样的条件下得到的监测信息其准确率偏差很大。

1.4 环境监测机构对质量管理的意识不强、认识又不高

在我国目前很多环境监测机构在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评审获证以后, 便开始松懈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 不像评审以前那么认真对待了, 并且对待工作大为懒散, 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解决环境质量问题。有很多工作人员 (包括管理层的人员) 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更加没有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理念深入脑海, 从而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于忽视, 致使阻碍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

2 提高环境监测的有效措施

2.1 制定全面及时的质控计划

质控工作涉及到监测工作的每个工作环节, 每年年初根据监测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质控计划。这些计划包括:仪器设备检定计划, 仪器运检, 仪器核查计划, 人员培训计划, 使用标准物质计划, 参加能力验证和比对计划, 质控考核计划等。质控工作单纯的对于工作量来说, 的确是任务量的增加, 但其作为监测工作的流程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承担着维系监测数据生命线的保障作用, 因此, 质控工作计划是顺利完成监测任务的前提和基础。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要对监测任务, 受控的岗位及受控的工作环节了如指掌, 才能制定出适合本单位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计划和质控措施, 进而使质控工作顺利进行。

2.2 提高质量意识, 端正管理思维

我国环境监测经过实践已经积累了相对成熟的质量管理经验, 各单位在质量体系文件指导下, 全面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 让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转化成为每个监测环节的自觉行动, 使质量管理的规范和要求在各个工作领域得到贯彻落实。管理者应当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原则, 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反对形式主义, 在从事质量检查和评审工作时不能走过场, 同时运用好常规的管理措施, 如现场空白、密码平行、加标回收、不定期监督检查等;质量管理员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中间环节, 应给予一定的权力, 配备相应的资源, 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质量管理效能;正确处理好管理、人员、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人员和任务发主冲突时, 质量管理措施仍然要执行到位, 不能由此形成管理时紧时松的坏习惯。

2.3 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的政府行为属性

因为环境监测是社会公益性事业, 政府应该始终掌握能力建设的主导权。没有政府的重视, 无法解决能力建设资金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纳入财政预算, 从组织机构、应急专业队伍建设、装备配置、技术标准、科技进步、应急信息平台和应急综合指挥协调系统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尽快形成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政府行为属性也意味着要加强强制干预和管理, 从公权力的根本上构建实时的环境监测机制。

综上所述,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科学、准确、公正的重要基础, 只有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整个监测过程, 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水平, 才能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 环境监测机构应不断完善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密性、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更好地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服务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不断提高, 对于环境的检测工作也在稳步的开展, 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是环境检测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也关系着环境检测的质量。本文通过对环境检测机制以及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相关内容的分析, 来详细说明提高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机制,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曲格平.中国的环境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卢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思考, 2011.

[3]陈玉芳.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2008.

环境质量监测 篇2

质量的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推进我省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立足“美丽浙江”建设需要,深化监测改革,完善监测体系,创新监测制度,落实监测责任,提升监测能力,强化监测执法,坚持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切实在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为全面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机制,健全制度。贯彻落实国家环境监测改革要求,严格执行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改革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机制,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推进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全流程有效控制。

——多措并举,综合防范。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预防不当干预,规范监测行为,加强部门协作,开展信用评价,推进信息公开,强化舆论引导和公众监督,形成政策措施合力。

——明确责任,强化监管。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机构(含机动车环境监测机构和环境监测设施维护、运营单位,下同)责任,加大弄虚作假行为查处力度,严格问责,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强化保障,提升能力。加强环境监测组织、人才、资金和装备保障,提高能力水平和效率,努力建设业务精湛、装备精良、作风过硬的环境监测队伍。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通过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基本建成独立高效权威的环境监测体系,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独立公正开展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二、建立健全防范不当干预环境监测的责任体系

(四)明确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意见》要求,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对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负领导责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按照职责分别承担相应责任。省环保厅加强对地方党委、政府防范不当干预环境监测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未建立的,要责成当地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追究领导责任。— 2 —

对弄虚作假问题突出的市、县(市、区),省环保厅要公开约谈其政府负责人,并责成当地政府查处和整改。对被生态环境部或省环保厅约谈的设区市,省环保厅对相关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提出处分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交由所在地党委和政府依纪依法予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报告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对被省环保厅约谈的县(市、区),设区市环保局对相关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提出处分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交由所在地党委和政府依纪依法予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报告省环保厅和设区市党委、政府。(省环保厅牵头,省监察委、省委组织部参与,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工作均需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落实,不在列出。)

各级环保、质监、国土、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卫生计生、海洋渔业、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对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的数据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其监测行为,发现对弄虚作假行为包庇纵容、监管不力以及有其他未依法履职行为的,应依照规定向有关部门移送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违规线索,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气象局分工负责)

(五)强化防范和惩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范和惩治领导干部干预环境监测活动管理办法,严格按照相关情形认定标准、查处程序和处理规定,规范查处党政领导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不当干预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解决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和

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影响,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限制、阻挠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管执法,影响、干扰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查处和责任追究,以及给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下达环境质量改善考核目标任务等问题。(省环保厅牵头,省监察委、省委组织部参与)

(六)实行干预留痕和记录。落实环境监测干预留痕和记录相关规定,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应当承担不当干预记录责任与义务,全面、如实记录影响、干扰或授意干预的实施主体、具体方式等相关内容,对党政领导干部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干预环境监测的批示、函文、口头意见或暗示等信息,做到全程留痕、依法提取、介质存储、归档备查。对不如实记录或隐瞒不报不当干预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人员,应予以通报批评和警告。(省环保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气象局参与)

三、大力完善部门环境监测工作协作机制

(七)依法依规统一监测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省环保厅会同各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布局和建设覆盖我省陆地、海洋、岛礁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同时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动建立部门环境监测协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大气、水、土壤等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标准规范,完善健全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各级各类环境监测机构和排污单位要按照统一的环境监测标准规范和国家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开展监测活动,切实解决部门同类环境监测数据不一致、不— 4 —

可比的问题。(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气象局参与)

建立环境质量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实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信息共享,环保部门统一发布环境质量和其他重大环境信息。其他相关部门发布信息中涉及环境质量内容的,应与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协商一致或采用环保部门依法公开发布的环境质量信息。(省环保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气象局参与)

(八)加强环境监测行政与司法联动执法。各级环保、质监部门依法对环境监测机构负监管责任,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强化和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弄虚作假或参与弄虚作假的,环保、质监部门及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牵头、省公安厅参与)

加强环境行政与司法联动,贯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查实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案件涉嫌构成严重污染环境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环保部门应当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调查报告、现场勘查笔录、涉案物品清单等证据材料,及时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并将案件移送书抄送同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接受,并在规定期限内书面通知环保部门是否立案。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予

以拘留。从事环境监测设施维护、运营的人员有实施或参与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等行为的,依法从重处罚。环境保护部门与公安机关及检察机关对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情况通报、环境执法督察报告等信息资源实行共享。(省环保厅牵头,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参与)

环境监测机构在提供环境服务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法处罚外,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或者省级政府授权的行政机关依法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时,可以要求环境监测机构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省环保厅、省检察院牵头,省公安厅、省质监局、省法院参与)

(九)推进违法信息公开和信用联合惩戒。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31部门《关于对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财金〔2016〕1580号)和《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纳入环境违法联合惩戒机制。环保部门要将依法处罚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机构和个人信息向社会公开,并依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将企业违法信息依法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动各部门依法依规对严重失信的单位、机构及法定代表人、相关责任人员采取限制或禁止市场准入、行业从业、行政许可或融资行为,停止执行其享受的环保、财政方面优惠政策等惩戒— 6 —

措施,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对存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环境监测机构及配合弄虚作假的监测仪器设备供应商,列入监测服务“黑名单”,禁止其参与政府采购及政府购买服务活动。(省环保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财政厅、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参与)。

四、严格规范排污单位监测行为

(十)落实自行监测数据质量主体责任。排污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监测标准规范和排污许可制度等要求制定自行监测方案,规范化设置排污口、监测孔及操作平台,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定期对自行监测所使用的仪器进行量值溯源,按照统一的环境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完整的原始记录、监测报告,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并按规定公开相关监测信息。排污单位委托环境监测机构开展自行监测的,对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服务行为负有监督责任。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环保部门依法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环保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排污单位履行自行监测、验收监测等监测信息公开的主体责任,确保监测数据的公开、真实、有效。(省环保厅负责)

(十一)落实污染源自动监测要求。建立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与环境质量监测原始数据全面直传上报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监测数据直传平台,完善相关制度,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直传到国家平台。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安装使用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保证正常运行,并公开自动监测结果,自动监测数据要与环境保护部门联网,并逐步实现自动监

测数据全国联网。逐步在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治理设施、监测站房、排放口等位置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按照《意见》要求,取消环保部门负责的有效性审核。重点排污单位要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自行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测的手工比对,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监测数据完整有效。质监部门完善有关自动监测设备的检定或校准规程,组织开展自动监测设备计量检定或校准工作,经过计量检定合格或校准,符合相关标准和使用要求并正常运行的自动监测设备,其自动监测数据可作为排污许可、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和监管执法的依据。(省环保厅牵头,省质监局参与)

(十二)严厉打击排污单位弄虚作假行为。环保部门应加大排污单位弄虚作假行为打击力度,通过随机抽查和专项行动检查等方式,严厉打击排污单位弄虚作假行为。排污单位存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环保部门、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指使、授意环境监测机构实施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的,依法从重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并对单位判处罚金;排污单位法定代表人强令、指使、授意、默许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省环保厅牵头,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参与)

五、落实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措施

(十三)完善制度体系。贯彻国家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环境监测规章制度,依法保护环境监测设施,对侵占、损毁或擅自移动、改变环境质量监测设施和污— 8 —

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依法处罚;加大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惩处力度,研究建立环境监测人员数据弄虚作假从业禁止制度和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自我举证制度,加大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对违法违规操作或直接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完善环境监测服务政府采购制度,优化方式方法,有效避免过低价格竞争,对政府采购环境监测服务的项目,推行环境监测第三方质量控制监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省环保厅牵头,省质监局、省财政厅参与)

(十四)强化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全过程管理。环境监测机构开展检测业务应当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并在证书允许范围内合法出具数据和报告。质监部门要严格把好准入关,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环境检验检测机构不予颁发资质认定证书,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省质监局负责)

环境监测机构要建立监测过程痕迹管理制度,以样品采集、分析监测、数据审核为重点,建立覆盖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评价和综合分析报告编制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按规定保留监测全过程原始数据记录,推进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的标准化建设,实现环境监测活动全要素量值溯源与传递,以及全过程质量控制。专门用于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的仪器设备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标准规范

要求,并建立自动监测仪器和数据的有效溯源等质量控制体系。环境监测机构应规范标准物质的采购和使用管理,使用的标准物质应当是有证标准物质或具有溯源性的标准物质。提升全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省环保厅要结合现有资源,推进建设省级环境监测质控实验室,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环境监测机构的质控管理体系,对全省环境质量监测活动进行监督。(省环保厅牵头,省质监局参与)

(十五)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环境监测发展改革、机构队伍建设等问题,保障监测业务用房、业务用车和工作经费。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建设项目保障,确保业务用房、业务用车等基本工作条件;编制部门要结合省以下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做好人员及编制调配,保障环境监测人员配备满足质量管理要求;财政部门要配合做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日常工作经费保障,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将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及自动监控等环境监管执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保障范围。(省发展改革委、省编委办、省财政厅分别负责)

(十六)强化高新技术应用。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环境监测活动全程监控,实现对异常数据的智能识别、自动报警。开展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和全过程质控技术研究,加快便携、快速、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环境监测科技水平。(省科技厅、省环保厅负责)

(十七)加强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以新闻宣传、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各相关部门、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机构等各类责任主体和社会公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提高各方质量意识和守法意识,坚守数据客观、真实底线。完善举报受理制度,鼓励全社会参与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监督举报纳入“12369”环境保护举报和“12365”质量技术监督举报受理范围,对公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省环保厅、省质监局负责)

(十八)推动行业自律。推动环境监测行业协会有序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加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从业行为信息化管理,规范和约束环境监测机构及从业人员监测行为,鼓励协会开展环境监测行业自律检查、机构能力评估、等级评定,并将监测数据质量作为各类检查、评估和评定的重要指标,营造健康、公平的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环境,促进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各级政府和部门采购环境监测服务时,应当将行业协会对监测机构检查、评估和评定结果作为参考依据。(省环保厅牵头,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参与)

环境质量监测 篇3

关键词:基层监测站 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为地方环境规划和目标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据,不断为环境监督管理服务。环境监测还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依据,各执法部门必须依据环境监测结果,利用已制定的环境法规(标准)等执行自己的监督职能。所以环境监测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为适应当前的环境保护形势,各级环境监测站不断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更加主动融入环保工作大局中,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三个说清”的能力。结合当今的环保形势,需要监测站所作的工作越来越繁杂,尤其是基层环境监测站,辖区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和污染源的监督工作任务随着各地的经济发展以及监测项目的不断扩展而不断增加,还需要配合国家及各省的各类研究课题进行的调查工作,并需要提供相关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的工作质量。

所以,要想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在现有的工作任务重,技术人员少的情况下,做为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就需要具备能适应这项工作的能力,下面就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

1 做为一名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

理论学习对每项工作都是很重要的,没有基本的理论知识,就会影响到你的工作质量。所以,做为环境监测的一名监测员,是需要具备一些环境监测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环境监测不同于其他的工作,他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我们除了搞水质分析外,还有大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监测、固废监测、生物监测及生态监测,监测过程中会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多学科。在一些监测站,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比较高,监测工作比较专一,监测人员可以针对自己的工作加深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但是,对于人员缺少的监测站来说,要完成每年的监测工作,每个人需要承担比较多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好这些工作,就需要我们的监测人员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可能以前的你是学化学的,可是因工作需要,你还要搞生态监测时,就需要你去学习有关生态方面的知识,在需要你去评价环境质量时,为了能更准确、更快的完成任务,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环境评价及相关的标准等。

所以,做为一名合格的监测人员,尤其是基层监测站的一名监测员,为了能更好的完成辖区的环境监测任务,就需要我们的监测人员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丰富自己的环境监测知识,利用自己的所学不断地提高本地区的监测能力,更好的为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2 做为一名基层监测站的监测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监测人员只有具备很强的责任心,监测结果才会更真实准确。提高对监测工作责任心、责任感的认识也至关重要。监测工作要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提出准确的、科学的监测内容、项目和数据。应当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提高对监测工作重要性、责任感的认识,树立起监测工作要对得起人民群众、要对人民群众利益负责任的意识。要下决心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数据不准”等各种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弄虚作假的问题,维护环保工作的权威性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要加强监测队伍的建设,造就一支思想作风硬、技术精、仪器设备优良的队伍,为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新贡献。有人说我们环境监测工作很轻松,化验室里“摇摇晃晃”即可得数,却不知环境监测工作有较大的危险性,还有不少技术难关。有时为了一个监测点位、一组准确的数据,监测人员要翻山越岭、趟水过河,甚至要跑几十趟,走上百公里路。回到实验室后,还要加班加点及时分析化验。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更是连家都不能回,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就很难完成好本辖区的环境监测工作。

3 做为一名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还要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对于很多规范的排污口,采样时还比较简单,按照相关的监测技术规范,就能获取有代表性,准确度好的样品。当我们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尤其在一些落后的小作坊类的企业,在没有规范的排污口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的监测人员利用平时积累的经验以及掌握的相关资料,比较准确的确定出流量的测算方法,使测算出企业的排放量更加接近真实地排放量。在化验室分析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平时的常规样品化学需氧量做的非常多,在做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对不同的水样,尤其是不同的氯含量,所用的方法不同,在繁重的工作中,要通过平时的工作经验去判断含氯的浓度后在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避免分析结果因为水样的监测方法选择错误导致数据出现大的偏差。又比如在水样的六价铬的分析中,当按照分析方法先从感官上判断,若水样是无色的,分析人员一般不会考虑对水样进行预处理直接对水样进行分析,按照相关的标准方法加入显色剂进行分析,实际工作中发现,这类的水样有时会因为个人主观原因和水样的本身很低的色度影响监测结果,经过不断做试验发现,还是要通过色度校正的办法来分析该类水样,才可以获得满意的分析结果。同样,在实际水样的总磷分析中发现,浊度对分析结果也有影响,标准的监测分析方法中却没有提到如何消除干扰,经过反复的试验,我们可以在比色前将溶液离心分离后再进行比色,将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后,所出具的监测分析结果才比较令人满意。

所以做为一名基层监测人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就需要我们的监测人员要有随时总结经验,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将相关的标准和分析方法进行刻苦的研究,才能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总之,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基层监测站的责任也是非常艰巨的,基层监测站要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中高级人才来充实基层监测站,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本辖区的监测工作,真正实现环境监测工作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检测机构的人员要求,魏晓东《计量与测试技术》20110.1.

[2]基层县级环境监测站的问题和对策,郭兴盛《环境质量与监测》2010年第6期.

环境质量监测 篇4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监测水平较低

我国环境监测基础工作一直是环境管理中的薄弱点, 这也对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目前环境监测方面科研水平较低, 所使用的各种监测仪器和设备技术含量低, 而且在数量上无法满足监测需求, 故障率也较高, 缺乏应急事故处理方案, 及备用的应急监测设备。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这就导致监测手段和方法落后。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监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1.2 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近几年我国环境质量监测建设工作不断推进, 大部分监测机构都能冠军了计量认证、实验室资质认可和国家实验室的认可评审, 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 却没有进一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没有将其全面的运行起来, 日常工作中还停留在监测业务的层面上, 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成了摆设, 没有将其运行起来, 工作中还满足于文字和文件的归档, 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 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工作也仅仅局限于少数人的文案工作, 没有全员参于进来。

1.3 采样质量难以保证

采样工作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结果, 但在现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中, 采样工作却长期被边缘化了, 在设备和人员上都明显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 采样难度较大, 这就使污染源监测质量的控制力度得以减弱, 而且所采集的样品也具有代表性, 许多样品由于采样时间仅有几分钟, 所以反映出来的结果也只能代表某一瞬间的情况。

1.4 监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环境监测工作由于长期以来都缺乏重视, 这样就导致工作人员处于大量的工作量下, 而且存在着经费不足的情况, 最为重要的是专业人员较长, 环境监测队伍中的专业技术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环境监测的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工作人员往往更注意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 而现场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却较为忽视。

2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 提高工作人员质量管理的意识, 这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通过对管理意识的提高, 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切实的把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日程中, 有助于工作人员规范环境监测的各个工作环节, 同时有利于管理人员经常性或定期地采用质量监督、管理评审以及内部审核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

其次, 鼓励全员参与,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监测环节如监测设计、布点、采样等都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的。提高全体人员参与意识, 从而实现质量管理的制度化、体系化和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 确保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运行。

最后, 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 依照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全程序的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 使环境监测工作有序规范的运行, 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2.2 加强日常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首先要确保室外采样的质量。采样质量保证理论涉及最小取样量、最小取样数和可允许的最长保存时间等方面的研究。为保证采样的质量, 要求采样人员熟练掌握采样规范, 严格按规范采样, 尽可能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样品。

其次认真做好实验室内质控工作, 对每批样品运用平行样、加标回收率、标准物质对比分析等进行质量控制, 认真审核质控数据, 质控人员要严把数据质量关, 对不合格的数据应要求分析人员查找原因, 并返工重做, 使监测数据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最后对监测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审核, 监测数据的处理、统计均采用标准方法或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 对上报数据和向社会出具的监测报告均进行三级审核, 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发人签发, 以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3 强化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力度

首先, 以现场调查为基础, 对有关资料予以核实, 并根据具体情况明确采样点位、采样断面、采样频次、采样周期, 以此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采样方案, 进而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针对工业污染源.务必要根据某一标准把污染源划分为一般污染源、次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源三大类.其中重点污染地区、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行业, 其对应的采样频次应更高, 而次重点污染源次之。

其次, 对样品盛放容器、采样设备、保存条件、现场加标样品的频率和数目、样品容器的标识等的控制力度应到位。针对大规模的检测任务, 各个监测单位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

2.4 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其主要包括仪器设备、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三个方面, 环境监测工作中仪器设备作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这是必不可少的, 而监测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所以需要加强对人员各种培训和教育的力度, 努力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从而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 同时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确保各种先进监测仪器能够得到不断的充足, 以便于更好的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结束语

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所以保护好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不断的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使其充分发挥出运行的有效性, 从而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水平, 确保各项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从而以科学的数据为保护环境的各项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姜彬.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处理环境监测所面临的问题[J].价值工程, 2011, 20 (3) :567-569.

[2]钱冠磊, 王琳.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主要影响因素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4) .

环境质量监测 篇5

一、环境监测服务收费依据

省物价局省财政厅 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江苏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苏价费[2006]397号 苏财综[2006]80号 苏环计[2006]30号)

二、监测服务收费优惠政策

1、根据省物价局 省财政厅 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江苏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苏价费[2006]397号苏财综

[2006]80号苏环计[2006]30号)文件精神,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减半征收。

2、根据响水县物价局、响水县财政局关于转发《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降低收费标准和实施收费减免政策的通知》的通知(响价费[2009]80号 响财综[2009]13号)文件精神,从2009年9月1日起所有收费内容按70%收取。

浅析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 篇6

关键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技术要点

环境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构件,在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和意义是利用环境水质监测,掌握和评价一个地区水环境质量及其发展趋势。而加强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使水质监测质量有保障,对防治水污染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由于水质监测分析对象具有成分复杂多变、时空量级分布范围广、准确测量难度大等特征,给当前水质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鉴于此,本文将对影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的因素及其有效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研究。1.影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的因素分析

1.1采样过程的规范性。样品采集过程的规范性,能直接影响着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度,同时对样品监测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和可比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对样品的典型性和完整度起着决定性影响的还包括采样断面和采样点位、采样频率、采样方法、采样容器及其清洁度、样品的预处理、样品的保存、样品的运输等各种因素。

1.2实验室环境条件。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包括: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采光、振动、噪音和辐射等,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準确性,首先要确保执行上述各项因素监测的分析仪器的准确性。

1.3分析仪器及试剂的选择。分析仪器的测量范围和灵敏度直接决定了监测结果,如当监测仪器的灵敏度不高时,在低浓度样品的测量中其准确性就会下降,样品的浓度越低,产生的误差越大。而如果监测中药品的纯度差、配置试剂的水纯度不足的话,也会使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受影响。

1.4监测方法的确定。在监测实验中,检测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因为不同的监测方法会使监测结果大为不同,检出限的差异也很明显。因此,为了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具体选择中应以待测物种类和所用仪器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方式。

1.5测试过程的把控。测试过程中,实操人员对监测技术及有关规范标准的掌握也必须非常熟练,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发现,专业水准越高的人员操作失误率越低,他们在异常值的处理和计算方面的能力也越强,有效提高了监测结果的质量。

1.6数据分析和处理。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数据处理对监测结果的准确度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监测结果的真实性,要求监测人员在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严格遵循狄克逊检验法、格鲁伯斯检测法等基本监测原则。

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2.1样品检测前的质量控制。要完成样品的准确测定,应先为实验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实验室内环境整洁、通风条件好、温湿度适宜、安全系数高,如在实验中需用到可挥发性药品,则要求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完成。实验室内大型仪器的安放位置也非常重要,必须在通风、洁净的空间。而实验室内的药品和试剂的存放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所应用的药剂必须为非变质品,并应避免使用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如实验中需用到烧杯试管时,用前必须将试管内的杂质等彻底清洗干净。

2.2样品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样品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测定中设置平行样品。样品的测定中难免有随机性误差,为将这种误差降到最低,一般采用在测定中增加平行样的方法来加以干扰。分析中必须对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此操作中如果无误,样品几乎都不会成为失效样品。第二,空白样的测定。在样品测定过程中,为减少试验中添加剂因素干扰测定结果,必须设置空白样,而试剂中的空白样是不能消除样品中的物质干擾作用的,因此有时仍需制备样品空白样。在全程序进行空白分析的方法能有效反映采样环节对测试结果的干扰。所谓全程序空白分析,指的是采样人员在采样前将纯水当成样品来采集、保存、运出实验室,至采样结束后和常规样品共同送往实验室完成测定工作。

2.3样品检测后的质量控制。样品检测完毕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检测数据,而数据处理则是水质监测的最后关隘,对实验结论及检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主要任务有:整理监测记录;分析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统计、检验并分析监测数据。其间要求对数据进行谨慎筛选,因为如果所选用的数据误差大,会使监测结果的专区性下降,如果所选的数据没有科学依据,则会使监测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3提升水质检测治理的对策

3.1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由于受到科技水平发展的影响,水质监测工作技术方法也在日益提高,这就检测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也必须与时俱进。采用多途径和方法加强职工培训,使其专业技术能力和个人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3.2注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检测工作中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和人一样重要,其准确度额使用方法都将直接影响着监测结果及质量。在实践工作中,只有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进行定期校验,及根据仪器性能进行强制检定,方可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度。

3.3采样质量控制。一般而言,水质监测数据必须符合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基本要求。代表性即典型性,要求所采集的样品必须有效,能反映出水质的整体情况,否则为无效样品,这就意味着无效样品的检测结果不具有参考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充分了解影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结果的各种干扰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样品检测前、检测中和检测后的质量控制,结合多形式的控制手段,为提高环境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提供了基础条件,并使环境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安婷.浅谈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及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4(06)

[2]樊丽妃.浅谈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技术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3(06)

[3]季必金.浅谈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J].绿色科技.2013(10)

[4]宋超.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1(08)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篇7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 管理欠缺, 对环境造成了极大地破坏, 目前, 在经济的稳定运行状态下, 国家相关的部门必须努力提高环境的保护工作, 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因此, 环境监测工作迫在眉睫。环境监测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 为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其应用技术。

1 环境监测的意义、作用及任务

1.1 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 来确定环境质量 (或污染程度) 及其变化趋势。环境监测工作的意义在于能够对存在的潜在环境威胁进行事前的防范措施, 降低环境破坏之后的环境修复费用, 保护环境的基本质量, 防患于未然, 降低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 国外的成功案例已经表明, 只要做好环境的监测工作, 环境问题将得到有效地控制和改善。

1.2 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监测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环境监测,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可以评价环境质量;根据污染物的分布情况来追踪污染源, 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本底数据, 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 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服务。在社会方面, 环境监测可以用于发生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 以确定污染物扩散方向、速度和危机范围, 为控制污染提供依据;在污染事故纠纷中, 它可以对环境执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以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数据, 供执法部门仲裁;它可以对人员进行考核, 对方法进行验证, 对污染治理工程验收监测;还可以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提供服务性监测;同时它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

1.3 环境监测的任务

环境监测的任务是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检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以及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它环境监测, 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性事件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 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污染组分。

2 环境监测的发展阶段及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环境监测发展的几个阶段

环境监测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典型的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 或叫被动监测阶段, 由于该阶段的工作难度大, 所以相应的技术研究不深入, 技术制约问题严重;第二个阶段是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对国家的环境发展变化进行数据性的量化, 为了强化环境监测的质量, 全面提高我国现有环境质量, 国家已经发布了环境监测的文件, 文件规定必须加强地区之间的环境监测工作的密切联系, 尤其是县级地区之间的沟通, 建立全国高覆盖的环境监测网络, 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和环境监测手段的创新, 将环境监测工作作为政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既要保证经济建设又要维护环境质量。

2.2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趋势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虽然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晚, 但是发展迅速, 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环境监测的数据成为国家环保部门用于改善环境的基本参考, 经过国家的大力建设和地方的积极配合, 目前, 全国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 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 其中环保系统2200多个监测站, 行业监测站2600多个。国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站103个、酸雨监测网站113个、水质监测网站135个。此外还建有噪声监测网、辐射监测网、区域监测网等。监测技术开始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 各种精密度较高的分析仪器相继产生;同时, 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 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 目前的环境监测区域已经实现了智能化操作系统;;由微量分析向痕量、超痕量发展, 例如当前有机污染的治理已成为一大难题, 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生物积累性和“三致”作用, 甚至有些痕量有机物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因此不断寻求痕量、超痕量污染物的监测方法是当今有机污染物监测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监测工作高效率的迫切需要, 研究高效、快速的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已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之一, 特别是在水利系统, 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研究不够, 急需先进的监测技术支持并指导水质监督工作的发展;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了化学形态分析, 形态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分支, 它包括物理形态分析和化学形态分析, 例如不同化学形态的重金属, 其毒理特性不同, 不同的化学形态, 对生物体的可利用性也不同, 形态分析为超痕量分析, 需要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的分析方法, 要求分析方法的选择性要高, 在取样和分析过程中不改变元素的原有形态, 目前的形态分析方法有光谱法、色谱法、多种技术联用及电分析法, 其中电化学分析方法在元素形态分析中最为常用, 包括有极谱法、循环伏安法、溶出伏安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分析及流动注射进样结合电分析监测。溶出伏安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工作电极多样化的优点, 适合于痕量金属的形态分析, 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方法;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开始形成, 在联用技术中常常将高选择性的分离技术和高灵敏度的监测技术结合在一起, 例如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法联用, 高效液相色谱与元素选择性检测器联用等, 色谱-质谱联用法中将色谱法所得之淋出流体移入质谱仪, 可使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在数小时内得到分离和鉴定, 是最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

经过多方的努力,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网络已经初步建成, 环境监测站基本遍布全国各地, 将国内的环境监测规范到一个有效地管理范围之内, 同时, 环境监测的覆盖种类也得到了拓宽, 包括对国家水质的检测, 对国家大气的监测, 甚至于对国家噪声环境的检测等, 这个覆盖面积大, 覆盖种类齐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将为我国的环境改善做出一份强有力的贡献。

结束语

环境质量监测 篇8

1.1 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

应急环境监测工作区别于其他的特种监测, 因此一般的传统的检测技术规范无法满足应急监测工作的要求,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指导和规范, 因此监测工作往往受监测人员的工作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导致监测工作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获得的数据资源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质疑, 影响了市级站的工作质量, 导致应急监测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1.2 应急工作人员、设施欠缺

与省级环境监测站相比, 市级站的仪器设备和试验分析水平还有待提高, 检测管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关于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种类不足, 无法满足对于多种环境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分析工作, 从国外引进的设备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 因此导致使用率不高;目前我国市级监测站的人员素质较低, 对于仪器的使用和相应方法的掌握程度不高, 监测经历有限, 这也是影响我国市级站监测效果的重要因素。

1.3 协同监测能力差

环境科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比较陌生, 涉及范围和领域广泛, 一旦出现环境问题, 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要根据环境突发事件的不同危害对象与不同的部门沟通, 相互协调进而控制环境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存在不足, 因此一旦出现环境污染事故, 各部门之间无法有效的协调, 达不到预期效果, 甚至会加重环境污染程度。

2 提高市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措施

2.1 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数据库

目前, 由于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市级环境监测站要做还相关的基础工作, 对于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要做好记录, 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污染物名称、日常存储量、影响区域;对于可能存在的危险做好预防工作, 编制基础资料记载相关的危险品, 包括危险品的名称、特征、危害等级以及防护措施, 并且要对于新出现典型应急预案分裂编制, 及时更新, 在这样会使应急监测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才能真正发挥环境监测站的作用。

2.2 重视地理平台信息的建设

市级环境监测站的各项工作要与GIS系统紧密有机结合, 这样在事故发生后, 才能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进行准确定位, 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治理, 并且结合该地区的风速、风向、现场流速等外在条件迅速判断敏感目标和要保护的对象, 减少损失, 这样也有利于搞清污染程度和范围。

2.3 增加环境应急模拟演练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较为复杂, 需要综合考虑更方面的因素, 因此在污染事故发生时能否顺利进行处理关系到污染程度和范围, 因此市级监测站要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演练, 例如针对化工企业气体泄漏的事故、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品泄漏事故、上游污水污染事故等等。强化应急模拟演练是治理污染、面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 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增加环境应急模拟演练的次数、提高演练的难度, 这样才能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有效管理和预防。

2.4 市级站要做好上联下达的工作

市级站虽然检测能力有限, 但是县级站的反应速度快, 距离事故现场相对较近, 能够为市级站提供初步的、及时的信息, 因此要充分调动县级站的工作热情, 使县级站发挥自身勘察、布点、采样工作, 同时还要完善县级站的设备, 配备快速检测管、检测试纸、轻型个人防护装备等。同时市级站要充分利用省级站的技术力量和支持, 在遇到重大事故时要积极联系省级站, 以便调动周边的市站的力量进行支援。

2.5 及时处理污染事故

速度是应急监测的关键, 因此在事故发生初期, 监测站对于监测数据结果的速度有着很高的要求, 监测站对于污染范围、事故危害程度等要做出快速反应, 这样提供的数据才能够成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才能够知道人员是否疏散、水源是否关闭等等。

2.6 确保监测人员安全

市级监测站的主要目的便是保障人员的安全, 无论是检测人员还是市民群众, 因此监测站的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避免工作中出现盲目指挥、违背科学规律的现象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应急检测指挥工作, 才能发挥市级站的作用和职责, 做好上下级的沟通与协调。

3 结语

环境污染事故关系到市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权利, 因此要重视环境监测站的工作, 尤其是市级站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合理规划, 严格把关, 严格审批, 以免为日后出现环境事故埋下隐患, 其次是环境监测站要做好日常的监督工作, 深入企业进行环境污染宣传工作, 提高企业的重视程度, 最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增加演练次数与难度, 并且要落实责任, 只有这样市级环境监测站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保障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龚美兰.区级监测站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J].莆田学院学报, 2005, 12 (5) :92-94.

[2]卢华.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思考[J].内蒙古环境科学, 2007, 19 (4) :108-110.

环境质量监测 篇9

一、环境监测人才的发展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人员的技能水平有很多不足之处, 造成人才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分为两方面:一方面, 相关部门未能认识到环境监测人才的重要性, 把人才培养误认为是先进设备采购, 致使监测人才的技能难以提升。另一方面, 某些环境监测部门对监测人才短缺的现状缺乏合理认知, 认为学历高、职称高的监测人才是提升监测水平的唯一方法, 忽略了对人才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种重视人才引进, 忽视人才培养的状况不利于监测人才的后期成长, 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使人才的评估标准缺乏公正性, 对人才的专业发展、技能创新十分不利。

除此之外, 在监测人才的招聘上, 监测机构应该分清主次, 根据岗位需求招聘具有发展潜能且可长期工作的人才, 而不是一切流于形式。具体应体现在面试与笔试独立进行上, 不能把试用期与实习期概念混淆, 以提升人才的选拔标准。另外监测人才的培训方法不合理, 培训过于形式化, 达不到以补充专业知识、提升技能为目的的培训目标, 难以实现创新工作理念的培训目标, 培训效率低下。还要重视检测人才的日常工作, 一切问题都来自实践, 实际工作是检验监测水平的标准, 重培训轻实践的结果是人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难以与实际工作相对接, 导致培训工作发挥的实际作用不大。

二、基于人才发展的环境监测技术培训

从我国环保事业对监测技术的要求上分析, 技术监测培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培训师资的分布区域不均匀、培训人员的任用不严格及培训人员能力不足等原因影响了培训成果。为确保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十分必要。

(一) 组建优秀师资队伍。组建优秀师资队伍的首要工作是培训教师的选拔, 因为培训教师关系到培训的最终成果, 只有师资队伍过硬才能保证后续的各项工作。针对我国目前的师资状况, 相关部门可考虑建立国家级或省级师资队伍, 同时增加培训教师数量, 可以根据各地情况组建不同特色的师资队伍, 各地政府不同师资机构相互关联, 最终构成培训师资库。构建师资库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以便掌握各地培训队伍的相关动态, 使不同地域的培训工作协调进行。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 除了严格规范培训教师的选拔标准外, 还要鼓励思想先进、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人加入队伍之中。

(二) 完善评估考核制度。健全的培训师资机制是培训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 例如做好培训教师的调动工作, 完善评估考核制度等。具体内容为做好详尽的培训教师调用计划, 对教师授课任务早通知、早准备, 以避免因为培训教师不足或时间冲突而导致无授课人员的状况;在教师的评估考核上要制定科学的评估奖励制度, 通过学员抽查反馈、跟班听课等方式监督教师的工作状态, 使师资队伍的整体培训水平得到有效保证。还要定期开展全国优秀培训专家的评选活动, 对在培训岗位任劳任怨的工作者给予晋升或薪资奖励, 以此激励广大培训教师的工作热情, 使全国师资培训队伍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三) 教学标准统一化。从各区域质量监测人才的技能水平来看, 不同区域或同区域不同教师的培训标准不同, 最终的授课成果也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达到更高的培训目标, 实现对培训各环节的动态掌控, 教学标准的统一化十分必要。根据各领域人才的培训需求, 主管机构要对重点课程内容及主要授课方法进行划分, 如背景分析、重点解读、技术实践、分组讨论、技能创新等环节, 并且对各环节所用时间进行规定, 以保证课程内容丰富、比例均衡。并且对培训教师的课件提前审核, 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确保教师的授课内容在规定标准内顺利进行, 提升授课效率。

(四) 培训教师的专业化提升。提升培训师资队伍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提升培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将培训教师打造成培训专家, 这样可以同时兼顾技术、教学两大难题。培训专家不仅要十分精通监测技术, 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如果将培训队伍专家化, 可以培训出多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 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提升是环境监测事业的重点工作, 专业化的方向可以从知识理论与授课方法上着手, 提升培训教师研究课题的深度和广度, 鼓励广大培训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现教学方法、实践操作的创新。同时国家主管部门还要定期组织不同区域的培训队伍进行教学水平的切磋, 以实现师资队伍的更高发展。

三、结语

环境监测工作关系到环保事业的最终成果, 而今的监测人才技能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针对不同区域环境监测人才的技能水平, 在基于人才发展上的环境监测培训策略十分关键, 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 完善评估考核制度与教学标准的统一化是强化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同时其它后续工作也要积极进行, 如教材的编订、培训基地的建设及服务水平的提高等, 都将会成为我国提升环境监测人才发展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环境质量监测 篇10

1 强化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信息正确与否、得出结论真实、客观与否, 都会对环境决策的导向与正误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而环境监测得出的数据以及相关信息正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最终产物, 是环境问题分析以及衡量的首要前提。环境监测的首要目的是获取真实、有效的监测信息与数据, 政府根据数据和信息做出环境保护相关的决策。因此, 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环境监测监督和考核的机制, 建立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定期开展环境质量考察、同步监测、质控考核等各类质量监督管理活动。

2 影响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

为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 有序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 保证环境监测得出监测数据的质量, 各级环保部门监测站应按照《实验室认可准则》以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 健全建立管理体系, 将仪器试剂采购、样品的采集、样品的贮存、分析测试到最后得出监测数据等所有质量活动均纳入管理体系内进行管理。环境监测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即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点, 而确保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执行关键在于领导, 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以及其业务素质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关键保障, 日常的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

3 强化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3.1 健全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严谨、周密、科学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环境监测的每一个环节。所以各级环保部门监测站要有通过省级以上部门计量认证的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文件, 通过质量体系文件使监测站与质量有关的所有环境监测活动规范化, 确保环境监测最终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精密性、代表性和公正性, 是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工作的依据与准则。想要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 首先, 提高工作人员质量管理的意识, 这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通过对管理意识的提高, 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切实的把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日程中, 有助于工作人员规范环境监测的各个工作部门、各个工作环节以及实验室环境和条件, 同时有利于管理人员经常性或定期地采用质量监督、管理评审以及内部审核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纠正偏差、修补漏洞。其次, 要鼓励全员参与,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监测环节如监测设计、布点、采样等都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的。提高全体人员质量管理的意识, 从而实现质量管理的制度化、体系化和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 确保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运行。

3.2 加强监测站最高领导者的作用

各级环保部门监测机构的最高领导者是强化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执行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正常有序进行的关键, 监测站领导者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要高度的重视, 为实现质量目标以及质量方针, 应带头亲自参与, 以综合质控部为首要部门, 其余部门参与成立质量管理工作小组, 监测站领导亲自领导指挥质量管理工作, 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并动员全体人员参与, 将全体人员思想集中到质量管理上来, 寻找条件调动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的热情和才干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使监测质量严抓不懈。

3.3 强化现场监督质量管理

现场监测是监测质量管理的重难点, 其通常是监测全过程引入最大误差的步骤。影响现场监测的因素很多, 其中人为因素占多数, 包括工作人员业务经验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强, 这些都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实现高质量全过程控制产生困难, 出现的缺陷和漏洞, 限制着数据准确率的提高。因此, 在现场监测工作中, 应对监测点位、采样频次和时间的管理进行强化, 确保样品的真实性与代表性, 保证现场仪器设备完好, 开展现场监测全程序空白样、现场平行样的质量监督, 对监测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 要求掌握相关的现场监测、基础理论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气象学、流体动力学等知识, 详细掌握各种生产步骤及工艺, 保证监测布点、样品采集和固定、保存、运输等现场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 最大程度的缩小现场监测对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3.4 加强监测数据审核制度

数据审核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合理、科学的基础, 监测数据准确无误的前提是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统计检验。质量管理部门严格对样品进行管理、对质控样品进行统计以及对原始记录进行设和等可以有利于提高数据处理质量。此外, 还应高度重视有毒有害敏感项目以及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执法, 尤其要关注监测数据发生异常变化或接近临界值时对质控样品的分析以及数据的溯源控制。并严格依照《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的要求对报告的项目、格式、方法以及信息、数据等进行管理, 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

3.5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我国各级环保部门通过近几年的努力, 使得环境监测软硬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对各种环境污染因子具有较强的监测能力, 在加强环境管理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监测站由于系统结构布局规划和多头管理的缺陷以及网络建设的滞后还没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和组织, 并没有切实形成环境监测网络和具有相关的网络运行功能, 限制了其潜在作用功能的发挥, 还无法满足目前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因此, 要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加强环境监测工作。

结束语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中关键的组成部分, 对各级环保部门监测站得以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决定性因素, 完善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是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管理、科研和执法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前提。

摘要: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 在享受工业化社会带给我们一系列的生活便利的同时, 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目前,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我们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只有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 我们的经济才能够可持续发展。为了使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 因此, 我们要加大对环境的监测力度。本文, 就环境监测的相关问题进行以下描述,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监测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程.浅谈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1 (04) :435-438.

关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探析 篇11

[关键词]加强;环境监测;质量

1.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面对如今的社会趋势,环境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大事,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是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主要因素,近些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多种企业,这些企业对环境投放危害环境的烟尘,污水和固体垃圾,这些物质严重的影响了环境的安全性,给人们带来了岌岌可危的生活环境,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只有对环境进行保护,实现环境监测,对环境做出高度的观测和行动,才可以保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所以环境的监测是影响环境的主要行径,通过对环境的监测可以有效地发现环境问题并可以及时对环境做出改善和调节,这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促进了环境的再生。

2.环境监测质量的保护

环境监测必须注重质量,只有专心致志的去做好环境监测,才可以促进环境监测达到成功,目前对环境监测必须要求质量的到位,环境监测是关乎社会和民生的大事,只有对其进行严格高标准的监测,才可以保障环境监测的准确性,才可以促进环境更加有力的成长,环境监测的质量决定着环境监测的好坏,只有注重环境监测的质量,对环境监测投注百分百的关注,就可以使环境监测更加体现出环境的优劣程度,对环境的改善起到足够的参照和依据的作用。

3.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3.1.环境监测机构的不完善

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着多种不足,没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如此就使环境监测机构监测出不完整的环境检测结果,如此的监测是不利于监测结果的,给监测结果带来了巨大的错误,使之不能成为进行环境调整和改善的依据,环境监测机构的不完善只能够带给环境监测一个不完整的判断,对环境监测结果的研究起到了抑制性的作用,这样的环境监测是不完善的,如此的环境监测只会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3.2环境监测人员没有足够的环境监测意识

环境监测对于人类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得到人们的肯定和重视,但是在实际的环境监测中,它没有受到环境监测者的足够重视,只是被工作者当做是一个日复一日的工作来干,他们没有激情和精力对环境监测进行热情的工作,更加不会产生强大的责任感,所以面对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意识没有重视环境监测的存在性,只是徒有其表的进行毫无激情的工作,这对于环境监测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工作者没有足够的工作意识,势必使环境监测缺失足够的积极性和动力而发生停滞或者是消极的工作状况,这不利于环境监测的发展,不利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3.3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素质不高

环境监测中,人员没有足够的工作素质,他们对简单的工作可以应付,但是面对难度大的工作就会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们缺少足够的工作能力,所以对于环境监测的发展是一种极大地考验,作为一名优秀的环境监测人员来说,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处在不断进步的状态之中,才可以促进自己拥有更高的工作素质,才可以面对未来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只有这样才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作者。

4.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改进策略

4.1完善环境监测机构

在不完善的环境监测机构里,一定要注意观察环境监测架,找出不完善的地方,然后对环境监测进行改善和填补,使环境监测机构变得完整,只有如此才可以使环境监测能够更加适用于环境的改善和调整,才能够为改善环境提出更加全面的监测结果,只有不断地促进环境监测机构的完整性,才可以使环境监测质量更加高效,使社会和国家更好的分析到环境情况,认识到环境危机,从而做出正确的改善措施,确保环境更加有力的成长。

4.2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意识

要不断的扩大环境监测的宣传,使环境监测人员知道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只有如此,环境监测人员才会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伟大性,他们才会有更加负责人的态度,才会对工作产生高度的意识,务必会保障工作的嚴谨和认真,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只有如此才可以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环境监测人员提高工作意识对环境监测本身是一种动力,工作者可以以最大的工作热情去完成工作,带着更高的使命感去对工作进行核实和检查,从而对工作表现出更高的负责,确保环境监测的真实可靠,更能保障环境监测的质量。

4.3要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

环境监测需要不断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因为环境监测需要由人来完成,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只有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素质就会使工作变得简单化,对环境监测的质量也能够严格的掌握,所以只有对环境监测工作者进行持续的培训和教育,才可以保障工作者素质的提升,才可以促进他们完成更加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所以工作者的素质是解决环境监测困难的主要因素,只有不断地提高工作者的素质,才是完好的完成环境监测的根本。

结论

环境监测关系着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它对环境进行严格的监测,只有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才可以确保环境监测结果的真实有效,才可以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因此环境监测必定要经过一系列的严格把关才可以对环境做出正确的评价,才可以促进环境监测更加优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计留.关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环境质量监测 篇12

1 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分析

在环境监测工作日益深化的背景下, 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些重要的阶段, 具体表现如下:

1.1 我国环境监测的开始阶段

1973年8月份, 国务院召开了首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通过会议制定《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它是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同年11月份, 颁布了《工业三废排放标准》[2]。到了1979年9月,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它是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除此之外, 一些重点城市, 例如北京、上海等, 均构建了环境监测站, 对污染源调查及区域环境质量控制等工作进行了开展, 同时有了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 落实了污染源限期治理等制度。

1.2 我国环境监测的加强阶段

1980年12月。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监测会议, 构建了初步的监测网络, 即“四位一体” (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 , 同时对环境要素的常规监测工作进行了开展。到了1984年10月, 我国开展了全国环境监测会议, 明确规定了环境监测规划与质量控制等内容。1988年3月, 正式成立了国家环境保护局。

1.3 我国环境监测的深入阶段

1991年1月, 国家保护局颁布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暂行管理规定》, 对环境监测过程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对环境监测过程当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给予了充分强调。到了1996年8月, 国务院实施了两项制度, 即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与《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这两项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等。

2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

虽然我国环境监测有了一定的发展水平, 但就目前而言,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

2.1 环境监测结果不具代表性

其一, 环境监测项目针对性不强, 例如一些污染程度较轻的项目需经过多次监测, 而对于一些毒害污染物项目却没有规划进监测范围当中。其二, 环境监测频次不够, 在具体环境监测中常常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例如:技术、人力及财力等。尤其是对于污染源的监测, 其监测频次明显不够。其三, 环境监测要素不具全面性, 现状下我国开展了常规的例行监测, 主要的监测对象是大气和水体等, 但是对于一些固体废弃物与土壤等却未开展常规的例行监测, 从而导致对区域环境总体质量在认识上尤为不足。其四, 环境评价方法缺乏客观性, 在对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评估时, 主要方法是与特定的标准值进行比较, 进而用超标与未超标对环境质量情况进行定性评价, 显然此种评价结果不具客观性。

2.2 环境监测手段不具科学性

其一, 主要的分析方式为实验室手动分析, 对于现场分析与连续自动分析, 没有与之充分结合仪器。对于极易受到损害或污染的样品, 如果使用单一的实验室手动分析, 便很容易使样品遭遇损害, 进而致使分析效率普遍较低。另外, 手动分析工作量非常大, 要大批监测人员, 在监测人员水平不足的情况下, 便极易造成监测失准等不良情况。其二, 在以单一的点式采样为主的情况下, 匮乏线上与面上采样分析[3]。一些极易流动的污染物, 若使用单一的点式采样, 则对环境影响的考察极为不利。其三, 对于环境样品, 主要的监测方式为ppm级的常量监测, 没有较为科学的微量或痕量样品监测。其四,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能相适应, 对于一些突发环境事件, 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从而导致环境污染严重。除此之外, 现状下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系统还不具完善性, 缺少标准的监测方法, 并且有些配套的监测方法与现场快速与动态测定不能相适应。

2.3 监测频次偏低和监测要素不足

由于人力、物力、才力的限制, 目前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频率偏低, 这样导致结果不能准确完整的反映实际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导致环境质量在环境质量评价和企业排污行为判定上的被动。在监测要素上, 仅对水、大气等环境要素展开例行检测, 而未系统监测土壤、固体排废弃物等、大气颗粒等诸多环境要素中要害物质, 这样导致缺乏对区域环境总体质量的有效把握。

2.4 环境监测方法不完善

自从我国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后, 基层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压力无形加大。由于过去采用的监测方法比较简单, 而且获得的数据准确性不够, 所以原有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环境发展的需要, 改善监测的方法势在必行。因为旧的标准在制定对未来趋势的把握的时候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现有的国家监测方法标准性不足, 样品的种类不同, 浓度水平不同, 有时会产生很大的诧异性。另外, 还有仪器设备的限制, 对污染物标准尚无定论。因此, 我们更需要改进落后的监测水平。

结束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 认识到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所存在的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因此针对问题的存在制定有效的改善及强化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然而, 这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 不能一蹴而就, 希望从多方面进行完善。例如:实施科学监测机制, 以不同地域的污染特征差异为依据, 进而选取不同的环境监测项目;努力提升自动化连续监测水平;使各种监测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 如物理性监测、生物性检测与化学性监测等;对环境监测数据的数理及评估能力进行强化。又如:强化快速监测水平, 落实监测工作之前准备好应急监测标准及方法, 并配套相关设备及工具等。对于自动化与快速环境应急监测设备的研发进行强化, 使所研发的设备具备简便性、高效性与自动化等工作, 进而使其与环境应急监测需求充分符合。

参考文献

[1]祁春满.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广东科技, 2013, Z1:150-151.

[2]张震南.试论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2:135-137.

上一篇:以人为本护士护理管理下一篇:房屋拆迁安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