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

2024-08-15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共11篇)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 篇1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各技术环节中的质量控制[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保障质量的重要内容, 也是保障环境监测部门质量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内容主要包括:采样、分析、数据处理等环节, 为了消除在上述环节中影响环境监测质量而制定或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采样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要保证环境监测质量, 需要对其中的各个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前期, 主要包括优化监测布点、样品采样、保存、运输以及贮存。

1.1提升现场采样质量

现场采样是整个环境监测活动的开端, 但也属于基础和核心关键环节。在采样前, 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因子、采样方法, 监测人员要准备好仪器设备, 熟悉相应的监测知识, 在现场采样时, 还需要掌握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工况情况, 布设合理的监测断面和监测点位。例如, 监测断面的设置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以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设置相应的监测断面, 一般在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湖泊、水库主要出入口;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布设监测断面。不同的断面在采样频率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 例如, 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应保持在12次, 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 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等等。

1.2提升样品保存、运输、贮存质量

样品的保存应尽快送往实验室分析, 对于不能立即送往实验室分析, 也不能冷藏的,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化学保存法, 如对测定酚的水样, 可以用H3PO4调至p H为4时, 加入适量的Cu SO4, 即可有效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动。在操作时一方面要注意把握保存方法的准确性, 在样品中添加符合保存条件规定要求的化学试剂, 其次是对所有样品进行运输和贮存。样品如果不能马上进行分析, 为保持样品的稳定性, 应保持在22℃的环境中加以贮存。样品从采集处运输到实验室的监测点时, 所选用的采样管不可倾倒, 采样管之间应使用软体物进行隔离, 防治吸收剂发生溢流。滤膜应保证完整地封存在专用的洁净袋里, 取放时应使用不锈钢镊子, 防止采样被污染。

2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

实验室的分析质量控制与多个因素有关, 既包括实验设施、 设备等硬件因素, 也包括分析人员业务素质、样品的分析方法、技术规范标准的选用等等。

2.1提升空白实验值质量

空白实验值的质量容易受到实验环境、试剂纯度、仪器响应值的涨落以及实验室实验分析人员业务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为此, 应加强空白实验值质量, 在每次样品分析时都应做好空白值实验, 通过降低空白实验值, 使空白值实验真实反应出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水平和作用。

2.2提升实验室分析精密度

在实验过程中, 应采用平行双样误差测定, 以减小随机实验的误差。平行双样测定的样品选择应保证在10%~20%左右, 这样既能保证实验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还可以检查同批测试样品的稳定情况。在精密度实验时, 对于不合格的样品不宜马上丢弃, 而应进行再次的重新测定, 尤其是对于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没有达到95%的, 既要进行重新测定, 还需要增加一定的样品平行双样测定 (一般增加10%~20%左右) , 直到平行双样的合格率达到或超过95%为止。

2.3提升实验室分析的准确度

在实验室内进行样品测定时, 要缩小测定值与已知值或真值之间的差别程度。具体来说, 就需要在同一样品的平行样当中加入适量的标准值进行测定, 以计算出回收率, 通过计算测定加标回收率反映样品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保证加标物质与待测物质同样的形态, 加标量与待测物含量近似) 。当出现待测样品的物质浓度与校准曲线的中间浓度相比出现较高值时, 应保证加标量控制在待测物浓度的50%。对于不合格的加标量应进行重新加标回收率, 为保证准确度, 应在原加标量的基础上增加10%~20%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检测分析。

3健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3.1加强实验室质控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为了检查各实验室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从而找出误差的原因, 并提高监测水平, 一般通过质量考核和误差测验提升实验室质控。其中, 考核的内容主要有分析标准样品或统一样品、测定加标样品, 测定空白平行, 以核查检测下限;测定标准系列, 检查相关系数和计算回归方程。实验室误差测验。将两个浓度不同但相似的样品同时分发给各实验室, 分别作单词测定, 并在规定日期上报测定结果, 以检查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3.2健全环境监测质控管理

环境监测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 建立健全符合本部门现实发展的质量控制体系, 从根本上提升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监测质量, 需要以技术文件的形式, 对各个监测环节、各个工作部门、实验的环境条件、每个工作岗位和监测管理者的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2]。按照建立的技术规范来加强对环境监测部门的管理, 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切实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和水平。

3.3加强环境监测人才培养

环境监测质量除了上述方法和技术之外, 更主要的还是要依靠一支过硬的监测队伍来实现。一方面是对现有的环境监测人员加强培训, 全面提升监测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能。另一方面, 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 大力招聘具有专业技术背景, 拥有良好监测技能的专业人员, 增强监测部门的人才队伍。

4结语

环境保护, 需要以环境监测为依托, 只有不断提升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水平, 才能为环境保护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环境现状, 为决策部门全面掌握环境现状, 作出相应的决策部署提供现实依据。因此, 加强环境保护, 切实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丽君, 张凡, 王军.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31 (1) :149-151.

[2]郑司伟.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7) :324.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 篇2

梅江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控制方案研究

根据广东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梅州分中心~对梅江8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梅江流域水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为治理梅江水环境、改善梅江水质量、进行水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 者:储雪丹 CHU Xue-dan 作者单位:广东省水文局梅州分局,广东,梅州,514071刊 名:广东水利水电英文刊名: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年,卷(期):“”(6)分类号:X524关键词:梅江 综合污染指数法 水环境评价 污染防治对策

浅析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 篇3

关键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技术要点

环境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构件,在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和意义是利用环境水质监测,掌握和评价一个地区水环境质量及其发展趋势。而加强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使水质监测质量有保障,对防治水污染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由于水质监测分析对象具有成分复杂多变、时空量级分布范围广、准确测量难度大等特征,给当前水质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鉴于此,本文将对影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的因素及其有效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研究。1.影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的因素分析

1.1采样过程的规范性。样品采集过程的规范性,能直接影响着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度,同时对样品监测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和可比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对样品的典型性和完整度起着决定性影响的还包括采样断面和采样点位、采样频率、采样方法、采样容器及其清洁度、样品的预处理、样品的保存、样品的运输等各种因素。

1.2实验室环境条件。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包括: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采光、振动、噪音和辐射等,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準确性,首先要确保执行上述各项因素监测的分析仪器的准确性。

1.3分析仪器及试剂的选择。分析仪器的测量范围和灵敏度直接决定了监测结果,如当监测仪器的灵敏度不高时,在低浓度样品的测量中其准确性就会下降,样品的浓度越低,产生的误差越大。而如果监测中药品的纯度差、配置试剂的水纯度不足的话,也会使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受影响。

1.4监测方法的确定。在监测实验中,检测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因为不同的监测方法会使监测结果大为不同,检出限的差异也很明显。因此,为了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具体选择中应以待测物种类和所用仪器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方式。

1.5测试过程的把控。测试过程中,实操人员对监测技术及有关规范标准的掌握也必须非常熟练,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发现,专业水准越高的人员操作失误率越低,他们在异常值的处理和计算方面的能力也越强,有效提高了监测结果的质量。

1.6数据分析和处理。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数据处理对监测结果的准确度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监测结果的真实性,要求监测人员在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严格遵循狄克逊检验法、格鲁伯斯检测法等基本监测原则。

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2.1样品检测前的质量控制。要完成样品的准确测定,应先为实验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实验室内环境整洁、通风条件好、温湿度适宜、安全系数高,如在实验中需用到可挥发性药品,则要求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完成。实验室内大型仪器的安放位置也非常重要,必须在通风、洁净的空间。而实验室内的药品和试剂的存放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所应用的药剂必须为非变质品,并应避免使用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如实验中需用到烧杯试管时,用前必须将试管内的杂质等彻底清洗干净。

2.2样品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样品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测定中设置平行样品。样品的测定中难免有随机性误差,为将这种误差降到最低,一般采用在测定中增加平行样的方法来加以干扰。分析中必须对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此操作中如果无误,样品几乎都不会成为失效样品。第二,空白样的测定。在样品测定过程中,为减少试验中添加剂因素干扰测定结果,必须设置空白样,而试剂中的空白样是不能消除样品中的物质干擾作用的,因此有时仍需制备样品空白样。在全程序进行空白分析的方法能有效反映采样环节对测试结果的干扰。所谓全程序空白分析,指的是采样人员在采样前将纯水当成样品来采集、保存、运出实验室,至采样结束后和常规样品共同送往实验室完成测定工作。

2.3样品检测后的质量控制。样品检测完毕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检测数据,而数据处理则是水质监测的最后关隘,对实验结论及检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主要任务有:整理监测记录;分析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统计、检验并分析监测数据。其间要求对数据进行谨慎筛选,因为如果所选用的数据误差大,会使监测结果的专区性下降,如果所选的数据没有科学依据,则会使监测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3提升水质检测治理的对策

3.1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由于受到科技水平发展的影响,水质监测工作技术方法也在日益提高,这就检测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也必须与时俱进。采用多途径和方法加强职工培训,使其专业技术能力和个人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3.2注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检测工作中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和人一样重要,其准确度额使用方法都将直接影响着监测结果及质量。在实践工作中,只有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进行定期校验,及根据仪器性能进行强制检定,方可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度。

3.3采样质量控制。一般而言,水质监测数据必须符合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基本要求。代表性即典型性,要求所采集的样品必须有效,能反映出水质的整体情况,否则为无效样品,这就意味着无效样品的检测结果不具有参考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充分了解影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结果的各种干扰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样品检测前、检测中和检测后的质量控制,结合多形式的控制手段,为提高环境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提供了基础条件,并使环境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安婷.浅谈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及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4(06)

[2]樊丽妃.浅谈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技术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3(06)

[3]季必金.浅谈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J].绿色科技.2013(10)

[4]宋超.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1(08)

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 篇4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在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全过程中为消除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而制定的控制程序。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是控制误差并使之在允许的范围内。与其他环境监测相比, 大气环境监测条件更为复杂多变, 受人为因素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更大, 其与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更强, 所以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难度更高。基于此, 本文对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现状及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现状

1.1 质量控制体系尚待完善

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基础, 目前环境监测机构基本上都设立了质量监测管理组织, 也配备了相应的人员, 但其职能仍较为单一, 主要基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 对质量控制的系统研究存在不足。其次, 质量控制基于一些主要环节, 缺乏全过程全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如在计量认证和实验室建设方面还较薄弱。再次, 还存在经费方面的问题, 对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控维护也不够。

1.2 质量控制手段不够丰富

目前, 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几个薄弱环节:一是质控手段单一, 质控模式仍以数据比对、平行样与密码样测试、加标回收等做法为主, 欠缺系统评估与评价方式;二是针对新型监测技术, 如空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还未形成完善的质控体系, 维护与控制的标准与要求不够明确;三是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没有形成例行制度。

1.3 现场监测管理仍应加强

现场监测质量控制是基础, 然而恰恰易被人忽视。首先,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采样是非常重要环节, 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因为地理位置、环境方面的困难, 监测人员就以“避重就轻”的态度来布点取样。其次, 大气环境监测受时间因素影响较大, 监测人员也会因为与正常工作时间有冲突, 而只在自己正常工作时间内取样。再次, 测试仪器、方法使用不合理, 如烟气测试时受烟道负压影响, 导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测试结果偏低等。

1.4 监测人员素质还需提高

人员素质对监测质量影响较大, 目前这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业务培训机制不完善, 现有培训多属临时、多部门性质的, 环境监测机构中接受过正规、完整的质量管理培训的人员较少, 导致很多人员操作方法不规范、对技术标准的理解不到位、实际操作与理论脱节。二是监测人员更新缓慢, 学历较高、年纪较轻的人才短缺, 影响到对新技术、新理论的接受与应用。

2 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2.1 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机构应按照《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试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文件的规定, 建立并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组织管理机构, 明确职责和职能, 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 保障人员配备及物质供应。定期开展内部审核与评价工作, 及时纠正并预防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行为。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管理评审活动,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检查、审核与评价, 为质量体系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依据。就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面, 质量管理体系应贯穿于布点、采样到报告审核、综合评价的全过程之中, 并按照严格的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质量控制手册。质控部门在做好化验室内质控活动的同时, 尤应重视组织参与能力验证、协作定值等外部的质控活动, 以发现和解决实验室内存在的质控缺陷, 促进化验室监测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应用增多, 对于该类系统的质量控制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自动监测系统质控核心是要建立并完善定期校准、标定和启动预防性维护程序的制度, 通过对所获得的监测数据的校正及有效性判断, 以加强对整个监测系统性能的审核与评价。质量管理制度应明确气体标准传递与跟踪物质的质量控制, 重点是标准物质量值准确度的质控程序, 以保证气体标准物质量值的可追踪性。监测仪器的质控程序必须与国际公认的标准方法或参考方法等效, 并定期接受零点与跨度校准, 其测量范围与各项指标均应符合国标规定。

2.2 规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的关键一环。主要包括:一是规范实验室环境管理。实验室应合理布局, 避免交叉干扰。设备配置应齐全, 尤其是有毒有污染的试验, 应在专用通风设备内进行, 避免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药品、试剂、器皿应设置专门的储藏空间。对检测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试验, 应建立环境条件档案。二是规范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所有强制检定或自行校准的仪器设备都应贴上格式统一的标签, 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由专人负责检定和管理。三是规范实验操作, 采用标准化的分析方法及考核验证方法。实验室内部控制要进行准确度、精密度的考核。如考核精密度至少需8个标准。每个标准至少测7次, 每次至少做2个平行样, 再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各组的标准偏差。准确度通过标准样和实测样品考核, 并用加标样浓度回收率表示。并以质控图判断重复样品的变异情况。四是进行实验室间的质控。

2.3 加强监测队伍素质建设

人员素质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必须加强监测队伍的素质建设。通过岗位练兵、技能训练、脱产再教育等形式提高业务素质;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责任心培养, 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 对监测人员高标准、严要求, 鼓励钻研和创新, 使之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监测分析水平。

3 结语

尽管人们的环境意识已有很大提高, 但环境继续恶化确是不争的事实。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哨兵”, 提高环境监测的质控水平是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大支持和帮助。由于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 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精密、完整、可比和有代表性, 需要不断提高质控能力。

参考文献

[1]芦胜华.如何做好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J].江西化工, 2011 (4) :108-109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 篇5

关键词:水质质量;监测控制;内容措施

前言:我国在进行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大量的污水排放使得水资源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污染,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水质监测工作应运而生,通过这项工作能够使得人们对水体环境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以及合理利用,这样环境与经济才能够平衡。

一、水质监测目的和意义

所谓的质量控制是针对监测过程中的采样分析以及数据審核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的报告,针对这几项环节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使得最终得出来的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客观的将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为相关的科研以及社会活动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在这种情况下,强化水质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将能够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发挥出重要的现实作用[1]。

水对于生命的存在来讲至关重要,没有水的世界将是难以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使得水资源的整体质量能够对万物起到滋养的作用,对于人类乃至整个地球来讲意义都十分重大。但是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开始了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开发和消耗,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人类在这一过程中,只关注到自身的需求,从而造成了水环境发生变化,质量变得越来越差。人类的正常生活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由于水环境处于流动状态,变化多端,监测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强化质量控制,能够使得相关数据变得准确,而且能够代表水体质量。

二、质量控制具体内容

2.1采样

在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是能够将水体环境的整体状况完整反映出来,使得通过样品能够对该水域形成系统详细的认识。针对这一点,相关监测文件明确规定,应该科学的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数据才能够真实地反映具体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好精密的规划,确定标准尺寸范围,保证其可控性,并且使得信息量的充足。做好各项指标的详细标注,并编好序号,对不同时间段采集的样品做好详细记录,并标准好采样的具体人员和采样地点。

2.2保存以及运输样品

在进行正式运输之前,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查,做好每一份样品的密封工作,针对特殊样品时,要明确样品的温度要求以及环境要求等,并依照相关要求做好相关措施,从而保证样品不会出现变质,依然能够保持样品的特性[2]。在这一过程中,要详细参照相关文件的标准规定,针对不同性质的水质样品,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密封和运输。不仅如此,要进行正式的交接手续之后,才能够进入实验室,并对相关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2.3实验室

实验室的整体环境将会对实验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针对实验室进行专业处理,使得实验室的温度、空气质量以及清洁程度等都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并且在具体测试过程中,做好校准曲线的记录,通过对相关指标性参数的核对,来确定最终检测结果。

三、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3.1强化管理体系

通过构建起质量控制的系统管理体系,来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通过这种形式的管理,能够使得监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监测到的相关数据将能够具备很强的权威性,并且能够将水体质量系统完整的体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评价。相关单位的主管领导,针对管理体系的建立高度重视,这样一来能够促使有关部门作出正确的决策,并明确责任范围,保证各环节的工作质量。

3.2强化监测人员专业培训

在当下环境中,对水质监测要求更多也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监测部门升级自身监测技术的同时,强化对有关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这样一来,能够使得有关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监测水准。这时就需要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通力合作,加强相关培训工作的投入,支持相关培训活动的开展[3]。只有监测人员的水平和素质足够专业,整体的检测水平才能够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使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够及时更新换代,同时通过奖惩机制,刺激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强化整体的监测业务水平,同时针对不同人不同擅长领域,进行工作岗位的合理安排。

结语:水质监测对于当下的社会现状来讲有着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对监测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将能够使监测系统取得优化的效果,从而使得监测的数据能够更加精准、更加科学,在此基础上为相关活动提供详细准确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姚亮,孙波,葛晓东.水质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加强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4,2(07):07-09.

[2]马建红.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检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南京农林大学学报,2013,2(12):07-09.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 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现场采样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需要贯穿整个过程, 包括布点、采样、数据处理等, 做好每个环节的控制管理, 降低各项因素的影响, 提高操作的规范性, 是提高数据准确性和代表性的重要保障。就环境监测工作来说, 更多的是将重点放在实验室内, 采样环节重视不足, 存在各种问题。采样作为环境监测作业有效实施的基础, 如果此环节出现问题, 势必会影响环境监测整体效果, 因此需要基于专业标准, 做好采样环节管理。

1 环境监测采样重要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障体系复杂度较高, 整个过程涉及到的程序众多, 且各个环节间相互影响, 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将会对整个监测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采样作为环境监测的主要环节, 与其他环节保持独立, 可以将其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采样质量会对后续各环节作业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 并且多选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随机抽取[1]。但是对监测采样工作来说, 即便分析结果比较准确, 也不能完全代表真实情况, 反而会影响环保方案制定的准确性。因此, 需要提高对环境监测采样工作的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常见问题, 降低各项因素的影响, 保证采样可以达到代表性、完整性要求。

2 环境监测采样影响因素

2.1 自然因素

对于环境监测采样工作, 经常会因为自然因素影响而造成结果误差超出允许值, 如风、雨雪、气温等, 均会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分布产生影响。河岸或者河堤的侵蚀会影响水质监测结果, 造成与实际值误差较大, 尤其是分布在同一个断面上进行采集, 一般距离河岸越近则产生的误差越大[2]。

2.2 采样容器

环境监测采样需要利用专门的容器, 如果所选容器不当, 导致样品与容器间产生物理、化学反应, 如光解、溶解等, 均会影响环境监测数值准确度[3]。为降低此类因素的影响, 需要选择性能稳定的容器, 并保证容器表面清洁, 避免样品与各类物质产生反应, 而降低样品监测准确性。

2.3 频率定位

采样频率与定位也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不同采样时间、排污时间均会造成采样质量波动, 使其自身代表性与准确性降低。即使是对相同环境采样, 采集点位置不同, 也将会影响其准确性。

3 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

3.1 计划不合理

想要保证采样结果具有较高的合理性, 需要提前结合实际情况, 编制科学的采样计划, 作为后期各阶段工作开展的依据。但是很多环境监测采样工作, 前期对监测任务、目的、要求掌握不全面, 计划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前期准备工作不当, 计划编制不合理, 往往会造成采样过程中器材缺失、采集点分布不合理以及人员安排不当等情况的发生, 而影响采样质量[4]。尤其是对于例行监测工作, 因为监测内容相对固定, 现场采样计划往往比较简单, 起不到有效的指导效果。

3.2 记录不完整

现场采样需要对各项内容进行如实、完整记录, 包括现场描述与现场测定项目两部分, 记录内容能够对现场采样和测定过程进行充分描述。采样环境条件一般均比较艰苦, 整个采样过程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 对监测人员干扰大, 很容易出现记录不完整、不规范问题, 个别还存在后补现场采样记录情况。就现状来看, 大部分记录对现场情况描述不当, 或者采样计划实现度低。

3.3 操作不规范

人员操作是否规范是影响现场采样质量的主要因素, 要求采样人员可以完全按照计划进行操作, 保证每个环节实施的规范性, 不会出现容器选择不当或者操作失误等情况。但是就现状来看, 存在部分采样人员责任心比较低, 再加上实践经验比较少, 在现场采样时不能完全按照专业标准作业, 受外界干扰比较大, 而出现各类问题。例如现场测试项目不合理、采样样品未张贴识别标签、未按照要求添加固定剂等, 降低采样结果准确性。

4 环境监测采样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4.1 制定严密采样计划

1明确目标。在正式进行环境监测采样前, 需要明确整项工作开展的目的, 并根据此来建立相应的监测任务。确定任务来源、内容、时间、负责人以及目标说明等, 合理布置监测任务, 降低外界因素干扰, 确保整项工作可以顺利进行。2编制方案。监测任务不同, 样品质量要求也具有较大的差异, 需要结合监测目标来编制工作方案, 作为各环节作业实施的依据。包括监测内容、标准、容器、记录、运输以及监督等, 对采样作业进行约束。3意外补救。基于各项影响因素, 需要提前编制意外补救措施, 灵活应对监测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4.2 落实监督管理要求

4.2.1 制度管理

以满足环境监测要求为目的, 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为工作人员行为提供准则, 提高采样工作实施的规范性。落实责任制度, 对每个岗位人员责任与义务进行合理划分, 促使其具有较高的质量意识。每个工作人员均需要严格以规章制度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 减少违规操作情况的发生。

4.2.2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因素, 需要保证各项设备容器的正确使用。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按照要求进行定期清洗与检查, 对损坏和质量不合格的器具需要及时上报批准报废。定期对设备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 并如实记录, 作为使用与管理的依据。如果在维护过程中出现问题, 由操作人员进行解决, 不能有效解决的部分则需要报修或者申请报废。另外, 还要定期对各类设备仪器进行更新, 停止使用不能适应要求的部分设备, 避免对采样质量产生影响。

4.2.3 现场监督

现场采样作业时, 需要严格按照制定好的监测计划进行, 不得随意对采集点和采集时间进行调整, 并对整个采样过程和现场环境如实进行记录, 包括各种问题均要详细记录, 便于后期检查管理。对现场采样作业进行监督, 需要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负责, 并对不同岗位人员职责与任务进行划分, 结合管理制度, 来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 及时发现并处理现场所存问题, 对整个采样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4.3 结果检查与评估

完成所有采样工作后, 收样人员还要依照规范对现场采样记录进行检查, 确保样品实际状态和信息记录完全一致, 对于差异较大的样品, 或者记录信息不全时, 应拒绝接收。并且, 检查完所有细节且无问题后, 需要对整个监测过程进行专业评估, 包括内容准确性、样品和资源完整性以及质量是否达到要求等,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措施处理。

5 结束语

对环境监测采样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需要确定各项影响因素, 分析常见问题发生原因, 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管理, 确保每个环节作业实施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从根本上来保证采样质量可以达到专业标准。

参考文献

[1]王金辉.加强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绿色科技, 2016, 10:43~44.

[2]刘顺国.浅谈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10:152+154.

[3]高岩.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3, 18:185.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 篇7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举措, 实现监测结果的客观、准确。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主要包括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评价等五个环节。因此, 加强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应从这五个方面加以努力, 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 达到所要求的质量, 保障监测工作取得预期目标。

1 布点质量控制

在水样采集之前, 需要实地做好调查和了解, 包括水体流域范围内的城市、工业布局以及废水排放情况、农业区化肥、农药使用以及河流流量等等水文情况。

1.1 布点方法要体现水体性质

水样采集布点的要求和原则要根据被分析水样的特征, 以及水样采集分析的目的和项目来具体决定, 要在被监测的水体系统中选择合适的采样地段, 并在该地段上确定最终具体的采样点的位置。例如, 对于河流水体的采样布点, 一般会将河流分为上游断面、中游断面和下游断面, 通常会把河流上游断面作为监测的对照断面, 而河流的中游断面则作为检测段面, 河流的下游断面作为结果断面。而对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布点一般选择在工业废水的总排放口, 或者是车间、重要工段的排放口作为水质监测布点的重要断面;对于给水管网的采样布点一般会选择用户自来水龙头、污染物可能进入管网的地方等。

1.2 注意布点时间和频率

废水性质和排放特点的差异性, 导致了工业废水或居民生活污水的水质在不同的时间里都存在着较大变化差异性, 因此, 为了使采集到的水样更具代表性, 需要结合具体的水样确定现场采样的时间和频次, 以及具体的采样方式方法。通常, 水样采集的方法有瞬时采样、平均混水样、平均比例混水样、连续比例混合水样和单独水样。

1.3 科学设置监测断面数量

实现通过调查了解, 准确掌握被监测水质的现实状况, 并结合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坚持以最少的断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监测数据。

2 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根据水样采集过程进展, 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包括采集前的准备、现场采样以及水样运输和保管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2.1 采集前准备工作

首先, 是要准备好水样采集所需的各种容器和器皿。要根据采集水样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材质的容器, 采样器的选择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 与水样接触部分应采用惰性材料, 表面光滑, 设计简单易清洗的器具。例如, 需要从一定深度的水中采样时, 需要用到专门的采样器, 需要把容积为2L~3L的细口瓶套入金属框内, 并在框底装有重物以增加重量, 使采样器能充分浸入深水中。针对有特殊要求的待测物质, 要做到采样容器固定专用。[1]其次, 是要配置优秀采样人员。要求参加水样采集的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现场采样时要保证2名以上参与, 采集生产工艺复杂的水样时, 要提前进行必要的知识培训, 掌握生产工艺特点。再次, 是要做好样品器皿的编号工作。要根据样品的序号、采样的时间和地点等分别编好序号, 参与此次水样采集的人员要认真核对信息, 并做好记录。在具体采样时要严格执行《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HJ494-2009) 》要求, 采样人需在现场按要求填好采样单, 采样现场出现特殊情况时需要附加说明。

2.2 现场采样

现场采样时, 要严格按照不同水样类型选择不同的采样方法, 采样地点的选择要按照《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HJ495-2009) 》确定。例如, 在采集地表水水样时, 要注意避开漂浮物和水体表面的油污, 如果采集的水样水层较浅时, 还要轻轻采集水样, 避免因用力过大搅动水底沉积物影响采样样品质量。而对于需要采集井水中的样品时, 则应先把水管中的水全部放掉, 并用新鲜水更换2~3次之后再取样。当需要采集江湖、水库等特殊水体水样时, 要注意水样采集的深度, 避免采集二次供水水样。如果需要分析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和高锰酸盐指数指标时, 应避免在二次末端供水处取样。尤其是分析粪大肠杆菌和高猛酸盐指数指标时, 一定要杜绝在二次供水末端采样。采样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油类、BOD5、溶解氧、硫化物、悬浮物、粪大肠杆菌、放射性等项目需要单独采样。

2.3 样品保管与运输

通常样品的监测和分析在实验室或专门的设备中完成, 在样品的采集和最终的监测分析需要一段时间, 这时往往因为外在环境的改变, 水样中的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和化学作用便会受到影响, 引起水样某些物理参数 (如长期静置会使Al (OH) 3、Ca CO3等沉淀) 及化学组分的变化 (如温度升高或强震荡会使氧、氰化物及汞挥发) 。为将变化降低到最小, 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尽快分析测定, 并采取必要保护措施, 其中有些项目必须在采样现场进行测定。对于需要过滤处理的水样, 为保证样品的稳定性, 采样时或采样后应立即进行过滤处理, 及时除去其中的悬浮物、藻类, 将水样充满容器至溢流并密封, 避免溶解性气体逸出, p H值变化, 但应注意对需要冷冻保存的样品要预留必要空间, 防止因体积膨胀导致破裂。

3 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

实验室的分析质量控制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为确保每个监测数据的准确与可信而采取的根本措施。因此, 做好实验室环节的样品分析质量控制, 对于整个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3.1 选择合适分析方法

水质分析过程中, 质量分析数据的准确是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关键, 而质量分析数据是否准确又取决于误差大小。对同一个样品, 在分析时应采取同样的控测方法。例如, 对于浑浊度等非技术性指标的测定, 要想获得理想的可比较结果, 每次应采用同样的分析与结果相同的测定仪器。要根据实验室的设备现状和条件合理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 通常选择“标准分析法”较为适宜。此外, 还可以选用统一方法和等效方法, 前者是经过监测部门或其它部门验证后所建立的使用方法, 可以直接作为标准方法;后者则是根据地区和行业的环境特征, 建立起的与标准方法具有可比性的方法。

3.2 检验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是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值与测量仪器响应值二者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 这一曲线会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绘制标准曲线时, 往往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个别点偏离了直线, 需要运用到直线回归方程式进行计算, 并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出理论的标准曲线图。为提高分析数据的质量, 需要对校准曲线进行检验, 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检验分析中获取的校准曲线, 应控制相关系数r≥0.999。如果出现系数达不到要求时, 要及时对仪器设备、分析方法以及操作技法进行全面检查, 并重新绘制。当发现同一测定指标的截距值异常时, 还需要进行t检验;如果出现校准曲线斜率较大波动时, 还要考虑校准曲线溶液的浓度、操作条件和测量仪器的灵敏度等等是否发生了变化。需要注意的是, 不应随意外推回归方程的实用范围, 应严格限制在原制备曲线数据范围内适用。

3.3 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定, 空白又分溶剂空白、试剂空白和样品空白。为了解空白值因素对试样测定的综合影响, 在每次样品分析的同时, 均应同时做空白试验, 从测定结果中扣除空白值, 作为必要的校正。在对低浓度试样作测定时, 实验用水的空白更应注意。例如样品测定得到吸光度值为0.10, 假设空白值为0.05, 如空白的误差为0.02, 则可导致样品有40%误差。水质分析除色度、浑浊度、p H值外, 必须测定空白值。

4 数据处理

4.1 数据记录

水环境监测中涉及到众多数据, 做好这些原始数据的记录, 能够为后期监测报告的撰写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 要做好数据的记录, 在记录时应做到字迹清晰、端正, 原始记录不得任意涂改或修正, 一旦出现数据错误时, 应先将错误值划横线, 并在其旁边写上正确的数据并签名。

4.2 数据运算

数据记录既要考虑准确性也要注重精密度, 以及测量仪器本身的读数误差。记录原始数据使用的是有效数字, 因此测定值由有效数字构成, 测定值的运算应按近似计算规则进行, 必然是近似值。因此, 在进行各种测量、计算数字需要修约时, 应在所要求的准确程度范围内, 按《GB8170—数字修约规则》, 坚持“四舍六入五成双”的修约原则。例如, 在对量自由度进行修约时, 有效数字应下舍为一个整数。例如ф=14.7, 取整数, 应为14。凡标准中规定有界限数值, 则修约时应予注意。

4.3 结果报告

当前期监测样品分析完成, 取得相关数据后, 要及时撰写结果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标题、实验室的名称、地址, 检测或校准报告的唯一性标识 (如序列号) 等, 样品的状态描述, 检测或校准的参与人员, 报告的批准人签字或等效的标识等等。

5 综合分析评价

监测数据报告完成后, 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 即采样—分析原始记录—报告表。其中, 第一级审核是在水样采集人员与分析人员之间进行相互校对, 校正的内容主要包括原始记录是否完整和规范, 以及分析的方法、仪器设备以及数据记录是否完整等等;第二级审核主要是实验室负责人审核, 主要审核原始记录与监测报告之间的一致性;第三级审核则是技术主管审核, 审核的主要内容是报告内容是否完整, 监测结果是否正确, 所得出结论是否科学合理等等。第一校完成后, 校核人员需要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第二、三审核后, 相关人员应在报告上签名[2]。

6 结语

总之, 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包括水环境监测在内的各项环境监测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结合不同监测对象特点, 采取全过程质量控制, 保证监测结果的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完整性和代表性, 使出具的监测报告在使用中更具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李季芳.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23) :277-278.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 篇8

关键词:锅炉废气排放,监测,控制方法

锅炉废气是当前天气污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锅炉废气排放监测管理中, 主要参照《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展开工作。而在实际上, 由于锅炉废气排放的监测环境较为复杂, 在开展质量控制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影响检测质量。本文将以此为背景, 对锅炉废气排放监测质量控制手段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1 做好锅炉废气排放监测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废气排放监测过程中, 前期工作的重点就是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 这是整个废气监测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 除了要对烟气烟尘仪器进行检测外, 还需要校准设备, 以保证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同时, 还需要将相关仪器设备送至专业机构进行鉴定, 在获取相关权威部门的审批后才能使用。一般而言, 在锅炉废气排放监测的前期准备工作, 相关人员应该重点控制以下几方面的质量控制工作。

1.1 做好检测设备的检查

(1) 做好设备的气密性检查。连接设备、采样系统的管理, 之后启动抽气泵, 检查上述设备是否出现泄露现象。一旦发现漏气现象, 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拆分检查, 直到无漏气现象发生。 (2) 做好设备校准功能, 能根据仪器说明书的参数指标定期校准设备, 保证设备运行能力。

1.2 控制滤筒质量

从当前锅炉废气排放监测工作的实践经验来看, 滤筒的规格与质量是影响数据监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前期准备工作中, 需要重视对滤筒性能的分析, 谨慎对待、详细筛选。在筛选滤筒过程中, 要尽量选择筒壁均匀、厚度适中的滤筒。例如, 筒壁过薄会降低滤筒的抗压性能, 并且在监测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爆裂现象;而滤筒筒壁厚度越厚, 会导致采样所受到的阻力增加, 最终影响采集效果。

2 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2.1 监测负值

在采样过程中, 指派专业人员监测锅炉运行情况,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质量检测工作。在锅炉检测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负值情况, 一般认为导致出现负值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点: (1) 采集样品在修正后出现负值情况。 (2) 所采集的废气浓度要明显低于一般废气, 导致沉积在滤筒中的尘埃为达到标准。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负值情况, 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工作要求相应的控制滤筒数量, 并通过延长样品采集时间的方法控制采集量, 并能在样品采集过程中综合考虑物理损失的问题, 以将低监测负值对整个监测结果的影响。

2.2 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2.2.1 确定采样工况

在监测工作中, 要保证锅炉负荷能大于等于设计负荷的75%, 并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显示工况运行稳定。

2.2.2 正确选择断面

断面的选择也会对放废气监测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质量控制中, 还应该适当分析断面因素的影响。在采集废气样品过程中, 按照相关规范相应截取断面位置, 并以此为基础确定采样点数 (一般按照《锅炉烟尘测试方法》的相关内容展开质量控制工作) 。一般在确定采样过程中, 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 优选垂直管段。 (2) 采样断面流速要≥5.0m/s。在整个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避开三通、阀门等有半径变动的管道, 并将采用目标放在处于气流平稳的管道位置。对于存在矩形烟道, 其当量应该按照下列公式展开计算:

A、B分别代表边长。

同时, 考虑到水平烟道上的最大颗粒物可能积累在烟道的下端位置, 最终影响监测结果, 因此在选择断面过程中, 还需要正确认识到该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2.2.3 确定烟气参数测量内容

在测温过程中若遇到静电除尘器, 则需要先确定温度参数, 再计算平均值后输入烟温。之后, 取下热电偶后进行二次采样工作, 以降低电荷对采样结果的影响。测湿过程中注意使用干燥剂, 避免出现仪器腐蚀现象。

2.2.4 颗粒物采样

采样过程中保证采样嘴正对气流方向, 并将采样嘴与气流之间的角度偏差值控制在±10°的范围内;将入口边缘厚度设置为>0.2mm规格, 以保证采样质量。

在采样时, 考虑烟道复压问题对采样结果的影响, 需要在设置设备参数时选择防倒吸选项, 并在采样停止的前1s掐住气管, 避免样品倒吸。

2.3 样品运输与保存的质量控制

在采样成功后, 立即密封样品, 并尽快送检。在样品保存、运输过程中, 切忌倒置样品容器, 并做好相应的温度、湿度、避光等处理。在样品检测过程中, 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质量控制, 避免出现不正确操作。

3 结语

锅炉废气监测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作, 需要从多个方位、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考量, 相关人员应该在掌握锅炉废气监测原理与相关标准后, 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 为提高锅炉废气监测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洋, 李巍, 孙国鼐.天津市火电厂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监测中湿度问题的解决方法.

农产品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研究 篇9

关键词:农产品,监测,全程,质量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全程检测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对农产品质量进行评估, 从而提供更加准确的质量信息, 进而帮助管理部门更好的进行管理, 最终达到整体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从目前我国的检测管理情况而言, 我国仅仅对室内生产的农产品进行了比较有效的监测, 而对室外生产的农产品几乎没有进行监测, 所以我国要提高农产品检测全程的力度, 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1 我国农产品质量的现状

我国过去几年内, 由于种植者过于重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使用了很多的不良药剂来促进农产品生长, 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严重下降, 最终导致我国居民饮食存在很大的风险。

1.1 农药含量不合格

由于种植者过多重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从而使用了大量的农药等化学手段来帮助农产品成长, 虽然这些化学药剂能够有效的预防虫害, 增大产量, 但是其也会导致农产品会存留过多有害的化学成分, 尤其是农药, 其会对人体产生非常大的破坏, 虽然国家已经严厉禁止使用, 但是仍然还有很多的农户在不断使用。目前我国大量的农产品都面临农药含量超标的现象, 这些不合格的农产品被食用后, 会对人体产生非常大的破坏, 严重威胁到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

1.2 添加剂成分过多

很多的农户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使用了大量的添加剂, 通过添加剂的使用能够帮助农产品成长, 降低农产品的生长期, 提高农产品的光泽, 进而能够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但是这种农产品含有过多的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中含有一部分的激素也会对人体产生破坏, 如果长期食用很有可能出现中毒现象。

1.3 污染环境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 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 对空气、水资源、土地资源都产生了很严重的破坏, 严重降低了环境的质量。而农产品是依据环境而成长的植物, 所以污染的水资源、土地等也会对农产品产生不良的影响, 并且这些污染物一旦转移到农产品中还不容易被清除, 当人们食用这些农产品后, 这些污染物就会转移到人体内, 最终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威胁。

1.4 缺乏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监测的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 我国市场机制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 我国的法律机制也更加的完善, 但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仍然没有完善的法律, 进而直接导致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 最终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出现非常大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监测机制和国际监测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别, 进而导致很多的农产品不能出口, 从中可以充分的体现出, 我国急需要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机制。

2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建议

就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情况而言, 我国急需要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机制, 而且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需要数量巨大的农产品, 而且我国面临比较严峻的环境问题, 这些因素都会加大质量监测的困难, 但是也正因为我国是人口大国, 我国才更应该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 保证我国居民身体的健康。

2.1 完善质量监测机制

虽然我国已经严厉禁止了农药的使用, 但是仍有很多的农户在使用农药, 这主要是我国没有完善的质量检测机制, 如果我国拥有完善的监测机制, 那么这些不合格农产品就不能进入市场, 从而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 农户意识到使用农药会导致农产品不能入市, 进而其就会不使用农药, 最终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我国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的质量监测机制, 然后结合我国实际的国情, 从而提高我国建设检测机制的效率和质量。

2.2 监督化学药剂的使用

化学药剂的使用, 严重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 对人体的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 所以我国必须要加强使用化学药剂的力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标准, 加强对化学药剂市场的监督力度, 尤其要加大那些会对人体产生重大破坏的化学药剂的监督力度, 甚至可以严令停止这些化学药剂的生产, 从而从根源上控制这些药剂的使用,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2.3 普及健康农产品的知识

如果没有需求就会没有市场, 所以要从根源保证我国居民的饮食安全, 要提高人们对健康农产品的认识, 如果人们可以辨认农产品的质量, 那么那些不合格的农产品就会没有需求, 进而就会没有市场, 最终这些不合格的农产品也会逐渐消失, 所以我国应该普及健康农产品的知识。并且还要对种植者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不要过多的重视个人利益, 应该多一份责任, 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进而才能保证可以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由于我国牺牲式的发展, 导致我国目前面临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而且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需要大量的农产品, 所以我国更应该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进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我国急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测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保证我国可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永卓, 张碧海怡, 王连运, 等.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及监测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学, 2011, 15 (7) :106-106.

[2]郑床木, 白玲, 钱永忠, 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 2010, 46 (16) :43-46.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 篇10

【关键词】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科学监测

0.前言

环境空气监测是由环境监测机构规定程序和有关法规的要求,对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趋势的各种环境要素而进行技术性监测,对环境行为符合法规的情况进行执法性的监督、控制和评价的全过程。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和产业结构布局的不断优化、调整,许多城市在城市环境、城市建成区规模和人口数量、分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城市环境空气监测呈现出监测点位数量上的不足或者空间分布上的不科学,不能继续满足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的技术要求,从而面临着需要不断进行优化。

1.国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特点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国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构成特点比较简单,环境监测部门把从监测站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再由行政部门一级一级的上报。国内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部门都是独立的各项操作都是由监测站的人员完成的。这样的系统已经落后我们应该不断的进行完善。

2.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主要组件

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主要组件包括:质量保证的实验室、中心计算机室、系统支持的实验室、各个下属的监测站等。(1)质量保证的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所有的监测设备的保养和审定,对检修后的设备进行校准和技术指标的审核,制定和落实系统的质量监测的控制措施。(2)中心计算机的主要工作的内容是通过各种通通讯方式来收集各个下属的监测站监测到的数据和监测设备的工作的信息,并且判断收集到的信息检测和存储,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对下属的监测站远程监测、诊断。(3)系统支持的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和设备的维护;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及时的进行检修和更换。(4)下属监测站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全程的自动监测、收集、储存监测到的信息,按照中心计算机的要求准时的向中心计算机发送监测的数据和仪器设备工作的状态。

3.在现代社会加强监测能力尤为重要

不断的完善环境空气监测,正确的选择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控制点,促进国家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能力,提高地区性的污染物质的监测水平,不断发展农村特殊性空气监测站和地区性的监测站的建设,使环境质量监测的结果更加贴切实际情况,符合人们的亲身的感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空气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为了让人们了解环境情况,监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效果,应该准确的发布环境监测的信息,加强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能力。

4.顺利推进保证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部门应提高组织领导的能力,完善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协调机制,制定本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方案,把各阶段工作的任务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做到部署任务、检查问题、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问题。(2)各级环保部门应该和同级的财政部门沟通,把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能力的建设和完善加入到公共财政开支里面,国家和地方应该共同承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建设和完善。(3)各级环保部门应该依据现在的发展形式对环境空气监测的要求,规划对监测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定期的进行人才的培训,把培训各类技能性的人才、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和综合性的管理人才为主要目的,促进人才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保障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的控制提供人才。

5.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我们国家的自动化的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发展的形式,提出了以下的几点意见和建议。(1)把环境监测部门的责任要明确的区分开,不同时期的责任分配到个人。比如:校准日常使用的仪器,每年对仪器进行审核,对收集的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数据的优化应该由专人进行负责。(2)从监测站收集到的数据,经手人必须要谨慎保存原始数据,经手人对数据的修改和筛选的权限要保密,以便于在以后的审核或者是调用这些数据的时候有据可依。(3)不断的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区域性的网络系统。现在21世纪是网络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已经大范围的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去了,要把信息做到透明化是现在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目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环境空气监测的系统,促进信息的集中的处理和数据的不断优化,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4)要不断的完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按照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现在地级以上的城市都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分批的把缺少的监测设备补充完整。根据地区特点的不同建立不同的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各个监测点位之间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數据的传输的系统,和网络化的监控平台,进而提高各市、地区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

6.小结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日益重视的社会中, 展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未来的发展,对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探测,对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的监测以及对食品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检测都对气体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纳米、薄膜技术等新材料研制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气体传感器集成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气体传感器将在充分利用微机械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传感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智能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研制能够同时监测多种气体的全自动数字式的智能气体传感器将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杨亚洋.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

[2]谢晓实,魏东明.关于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的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03(1).

[3]周卫华.手工采样环境空气监测的质量控制[J].化学分析计量,2009(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 篇11

1 哪些控制措施可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要想保证环境检测工作顺利的进行, 对实验室的质量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1) 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品质。环境监测人员自身的素质要高, 对自己的工作要了解全面透彻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在平时进行监测工作时要认真负责, 并且可以熟练正确的检测工作进行操作。 (2) 实验室操作必须有章可依。必须要有明确的条例对实验室监测数据进行规范, 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对实验室人员进行规范。 (3) 严格按照仪器设备保管规范对其进行保管。对于实验室仪器的保护必须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以实现对仪器的妥善保存。 (4) 如何选择实验标准物资。对实验标准物资的则选要求, 在实验室所选用的试液和试剂上, 必须达到实验要求标准, 要想达到标准, 就需要在检测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去则选合适的实验试剂。

2 实验室质量控制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意义

2.1 为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为环境监测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离不开对实验室质量的控制。完善对实验室质量的检测, 可以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保证环境监测,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顺利进行。但是将实验室的监控工作落实到工作中才是最重要的。因此, 必须要按照严格的环境监测质量标准, 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2 为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养成良好习惯提供机会

实验室质量的监控, 需要实验室工作人员既要有丰富的实验经验还要有更为专业的知识。在平时工作中, 要求试验工作人员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充分利用到平时的工作中。那么对实验室质量的控制就为实验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对实验室质量的控制过程中, 既能帮助实验者, 改正自己的在操作中的不足, 发现自己知识点上缺陷。又能帮助实验者在试验中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 提升自己的控制能力, 进而更有利于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分析实验室质量的控制措施的优越性

3.1 对环境质量计划制定上保持及时性和全面性起积极作用

环境质量检测工作是一项全面的工作, 它会涉及到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各个方面, 它已经渗透到检测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因此对质量监控进行及时和全面的监控是开展检测工作的前提。质量监控计划包括以下几点, 对监控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环境质量样本需求量、物品选购清单以及对仪器设备的鉴定计划等多方面内容。质量监控是环境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对检测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上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并且在对环境监测的实际检测中, 会碰到一些突发情况,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检测计划, 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突发事件。

3.2 对环境监督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和考核

对实验室质量进行控制, 对环境监督人员素质的要求要不断的提高, 检测工作部门一定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对一些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同于他人的培训, 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以保证检测人员可以及时有效的更新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了解工作的新方法。紧跟新时代环境检测提出的新挑战。

3.3 对实验室内部质量上进行如下控制

在加强实验室内部质量的控制上, 要以如下三方面为出发点。 (1) 定期对精密度偏性进行试验, 以此来降低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机率。 (2) 对进行平行性双样的分析要及时。检测同批次以及科学判断测试结果精密度的稳定性, 以实现对检测准确无误的反映。 (3) 标准曲线的绘制要合理

3.4 对改正不足上起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

出现不符合标准的问题, 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 这种错误发生是必然的,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就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去纠正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那么这样以来就不会给检测工作造成影响, 所以质量检测控制的实施在纠正问题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纠正问题措施实施以后, 要对问题进行不断的总结, 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宣传力度和培训, 避免类似的问题再度出现。

4 结语

实验室质量检测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质量检测不仅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还能为检测的公平性提供依据, 尽可能避免环境监测工作出现错误。进而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样实验室质量检测也为环境监测高效的应用提供了准确有效的系统。。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不能将质量检测当成工作负担来看, 要正确全面对其进行了解, 发挥其优点, 以保证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夏新.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 (01) :1-4.

[2]克兢华.水质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1, (10) :197-199.

上一篇:电力营销信息下一篇:企业反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