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

2024-09-16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精选11篇)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1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

摘要:论述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必要性;如何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以及开展质控工作需注意的问题.作 者:敖雪桔 Ao Xue-ju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期 刊:黑龙江环境通报 Journal:HEILONGJIANG ENVIRONMENTAL JOURNAL年,卷(期):2010,34(1)分类号:X830.5关键词:环境监测 质量控制 探讨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2

1 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又被称之为内部质量控制。其主要控制对象是:分析数据质量的稳定性, 遇到异常情况时作出正确判断, 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在实验室采取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在于控制实验误差, 将实验所得数据的精度控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其属于基础性工作, 是环境监测质量优劣的重要保障。

2 进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

2.1 实验室所处环境条件

首先、实验室所处的环境应该在抗干扰能力强, 且不会对测量结果带来影响的, 如在非固定场合, 则必须避免项目之间的化学试剂交叉感染问题发生。其次、所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必须符合计量检定要求才能使用其进行测量。第三、使用分析仪器前必须校准, 确保其运行状态良好。第四、实验室内所使用的水及化学试剂必须符合分析要求的纯度, 并在有效期内。

2.2 确定分析方法

首选方法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国际标准的方法, 只有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方能采取已认定的非标准方法。其次在没有标准方法的状况下, 可采用一些相关组织及相关科学杂志上推荐的方法。

2.3 实施空白实验

空白值对测定值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解决综合性的影响因素, 在每次分析样品的同时, 都需要做个空白实验, 其平行测定空白值相对偏差需保持50%以下。

2.4 绘制校准曲线的方法

首先、绘制方法。由于其曲线体现的是即将检测物质的浓度和仪器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 因此取得准确测定结果的基础是将曲线绘制精确无误。依据使用标准溶液直接测出的响应值所绘的曲线成为标准曲线, 相同条件下, 将前处理步骤掺杂进去, 从而作为绘制曲线数据依据的曲线称之为工作曲线, 二者统称为校准曲线。其次、检验曲线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要对校准曲线做线性检验、截距检验以及斜率检验, 经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3 在进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质量意识

对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 其关键在于管理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如今存在很多管理人员只任命, 并不进行正规的质量管理培训, 致使管理者既缺乏应有的管理知识理论;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本来自身素质就低, 还缺少好学的主动积极性, 对新方法不能及时的掌握, 对质量管理不能重视起来。

3.2 在进行现场检测时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许多年来, 对于质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其工作人员依然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方法上, 但是如今现场检测的人为影响因素增多, 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造成了在进行现场检测质量管理时有很多漏洞存在, 从而严重的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4 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4.1 在实验室之间实施的质量控制

这一内容是进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首先、与相同实验室进行对比, 监测人员在实验室间得到的均值要与同法下实验室产生的均值进行比较, 从中能够体现分析仪器是否操作正确, 针对于已经发生偏离的均值进行反向检查, 对其实验过程中所选定的标准物质、仪器设备或在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其次、与所有实验室进行对比, 将一个特定实验室的实验数据同其他多个实验室之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并且在特定方法下其数据相对减少时, 将该实验室的数据同其他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第三、获取历史性的实验数据。

4.2 整体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对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来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升工作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和使命感, 对质量管理采取积极自觉的态度, 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

5 结语

综合以上叙述, 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要想改善质量管理就必须从基础做起, 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实现对质量的监控, 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进一步实现对社会服务的目标。

摘要:质量监督部门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实施的计量受理认证、审查认可的申请, 以及现场评审、发放证书、收回撤销证书的决定步骤、方式和时限的工作过程是环境监测实验室资质认定的主要过程, 因此在环境监测部门建立资质认定实验室, 可以在有效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同时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本片文章简要的叙述了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文铮.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J].环境科技, 2008, 21 (z2) :52-53DOI:3969/j.issn.1674-4829.2008.z2.019.

[2]李伟红.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3) .

[3]李钟玮, 肖红, 肖荣欣等.环境监测中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要素[J].中国计量, 2007, (3) :76-78.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3

关键词:水质监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引言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作为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为准确的监测数据的取得提供了先决条件。完善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能够令针对水质的监测技术与监测仪器规划化、先进化,提升水质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准确性、精密性,最终令我国的水质监测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为民众所相信。

1.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对实验水质监测的重要性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对实验过程的监视来将其中的不合格与不满意因素加以排除,最终取得最佳的实验效果,其实质是一系列用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作业技术与作业活动。质量保证的目的则是证明实体可以满足质量要求,为此而施行的全部证实活动都可以归类进质量保证,但其实施范围必须是质量管理体系以内。因为对监测质量的提高与对数据准确性的保证一直在实验水质监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用于确保这两项关键因素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2.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在实验水质监测中的实施措施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相当于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的完善,应从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分别是前期保证、过程控制、数据保证。

2.1 前期保证方面

(1)监测人员素质

监测人员的自身素质对实验水质监测数据的影响是最重要的。无论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有多繁多、多先进、多现代化,其操作者依然是人,监测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经验程度、操作技巧等个人素质才是决定监测数据是否可靠准确的最直接因素。

因此,实验室的监测人员至少要有能达到监测项目要求的能力素质,在上岗前必须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两方面的考核。另外,监测人员对计量学也应有一定的认识,包括计量知识、误差理论、统计理论等都要有所了解,工作过程中同时还要注重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监测能力。

(2)实验设施与环境条件

实验设施与环境条件是准确的监测结果的客观基础。现代化的化学分析对设备仪器的适合度要求很高,对设备仪器的合理配备和合理使用对实验能否成功有很大影响,因此设备仪器一定要长期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其能保持完好、精确。为了给仪器提供最适合的工作环境,要以空调、通风橱之类的设施来控制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要素。这一措施不但能确保实验设备仪器的工作环境,而且能令实验室更加整洁有序,对实验人员的健康有益。

(3)检测方法

实验水质的检测方法需要从两方面去选择,分别是适用性和合理性。实际选取的检测方法要与实际实验情况相适应,平衡适用性和合理性,严格甄别其中的可选步骤,力争将所选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提到最高。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检测工作中标准方法并不完全适用,比如需要使用操作特殊仪器的工作、需要制备或处理特殊样品的工作、需要进行追加检测的工作,对这些类型的检测工作,可以有针对性地编写适用的作业指导书,达到规范步骤和方法的目的。

(4)实验药剂

分出专人来进行对实验室中标准物质与化学试剂的管理工作,保管、使用、出库、入库都要确实登记,每次实验开始前对所需试剂都要进行检查,对已过期或产生变质的试剂及时处理和替换,为实验实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这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避免了因实验试剂问题引起的实验失败,降低了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对实验水质监测的经济意义很大。

(5)检前处理

水质样品在送交检测之前需要进行检前处理,首先进行分样工作,由质量管理室对上交的样品与采样记录统一分样并标明样品编号;然后对样品进行清点,并填写监测点位、监测项目、项目等各项样品记录;最后将密码标签贴好。以上工作完成后才会把样品与分样任务单交给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工作。

2.2过程控制方面

(1)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控制是一种过程控制的手段,对实验室中的多项指标都能直接反映出来,包括纯水质量、试液的配制质量、试剂的纯度、容器洁净度、滴定终点误差等。一旦空白试验的试验值偏离了规定值,要在正式试验前找出原因并予以排除。

(2)精确度

对精确度的过程控制可以分为加标回收分析和标准物质分析两部分。其中加标回收分析的用途是对实验水质监测的完整系统进行评价;而标准物质分析的目的则是对实验室的样品检测精度加以衡量。

(3)精密度

对精密度的控制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对平行样的分析、对校准曲线斜率的控制、对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对平行样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实验水质监测的具体精密度;对校准曲线斜率的控制能够降低因各种客观条件而引起的误差;对质量控制图的绘制能将实验水质监测中分析得到的数据情况直观地体现出来,让看图者对这些数据是否受控一目了然。

2.3 数据保证方面

(1)校检检查

为了保证实验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需要确保监测数据和实验记录都真实、完整、可靠。对监测数据的要求包括四方面,分别是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准确性;对实验记录的要求则是实验监测过程牵涉到的全部成文记录都要进行校检,无论是监测计划、监测方法、监测环境还是对数据的处理过程。对监测数据和实验记录进行严格谨慎的校检,保证以上要求无误达成。

(2)核实数据

实验过程难免牵扯到部分质量控制数据,对这些数据相关人员要加以核实,对超出标准的质控数据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避免在报告上有所讹误。

3. 结语

对以上三方面工作的加强是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实施的有效措施,给实验水质监测打下了可靠的基础,将实验中的问题与困难大大削减,不但能令水质的监测结果更准确,更能进一步提高水质监测报告的社会公信力。优秀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充分保证了实验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相信会在未来长期发挥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齐文启,孙宗光,石金宝.环境监测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侯剑英.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山西水利,2007(1).

[3]梁涛.浅谈水质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措施[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11).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4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探讨

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的.核心工作,是为了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控制方法.主要阐述了通常使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并提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一些策略.

作 者:鲍煜东 作者单位:永泰县环境监察队,福建,永泰,350700刊 名:化学工程与装备英文刊名: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年,卷(期):“”(4)分类号:X8关键词:环境监测 环境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方法

卫生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篇5

【摘 要】笔者以所在旗县卫生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为依据,探讨室内质量控制与室外质量控制方法、内容与目的。

【关键词】卫生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67-01

卫生检验是诸多现场调查、疾病诊断与评估、卫生监督监测、相关科研教学活动关键验证方法,其对样品的检验分析质量直接影响相关活动的工作质量,卫生检验实验室是卫生检验活动核心场所,质量控制是其重要管理工作内容之一[1]。本次研究就笔者所在旗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生检验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总结探讨。

1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卫生检验实验室与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质量管理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计质量控制系统,对实验室检验进行追踪、溯源式质量控制,受控目标包括文件、人员、检验方法、仪器设备、记录、报告等。

1.1 编制质量控制工作程序

编制质量控制程序是质控工作开展的基础,质控工作需有计划性、系统性,质控工作的主要指标包括检验的方法、频次、结果等,质控工作本身其效用也需要进行评价,以不断改进控工作程序。

1.2 质量控制计划制定与实施

质量控制系统设立之后,为有目的、阶段性的评估质量控制情况,适应阶段性工作内容,为下一阶段质控工作明确方向,质控工作需要制定季度、计划,计划需切实可行。质量控制工作评估可借助国家标准或与其它高质量实验室检测水平进行对比,也可通过盲样检测、留样检测、抽样检测等方法进行直接验证,在更换仪器设备、有新员工入职、标准更新等情况下,应加强质控,维持检验水平[2]。

1.3 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卫生检验质量受文件、技术人员、检验方法与仪器设备、环境等因素影响,质量控制需要有针对性,集中精力确保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1)受控文件管理:受控文件是指来自于内部或外部,制定执行的为确保卫生检验质量的法律法规、检验标准文件、程序文件以及指导意见等,受控文件是检验的辅助工具,在工作时应确保其时效性。(2)人员控制:①工作人员是卫生检验工作的执行者,具有极强的自我能动力,卫生检验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其实验内容、目的、方法、仪器设备专业性较强,因此应选聘具有丰富扎实理论知识、经验丰富、分析判断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技术人员,经全面职业技能培训了解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后才可上岗;②在实际工作中,需加强管理,强化质量控制意识[3]。(3)检验方法控制:实验室检验方法随着相关理论、技术、仪器设备不断发展也会发生变化,实验室应密切关注相关领域动态,认真阅读执行上级通报文件。(4)仪器设备控制:配备符合质量控制要求的仪器设备,其精度、性能、工作状态、稳定性、技术参数等均符合法律法规与实验室要求;仪器设备需要专人管理,建立归档,认真履行维护、保养、更新、报废、更换制度。(5)检测环境控制:许多样品、试剂、容器、仪器设备等可受外部光线、温度、湿度、声音影响,实验室应据检验需求划分功能区域,正确布置,保障采光、通风、声环境、辐射环境、湿度、温度等均符合检测要求,不仅可利于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尽力排除外部环境对检验结果的干扰[3]。(6)试剂与标物控制:据《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与《GB/T 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等相关规章制度配备合乎实验要求质量合格、标准参数恰当的试剂与标物,同时严格管理,做好更新、质检、更换工作[4]。(7)样品控制: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实验室样品管理条例,执行采集、接受、编号、识别、流转、保密等措施。(8)记录与报告质量控制:记录是记录样品检测流程,具有全程性与可追溯性,需遵循客观真实、详细完整、准确规范、及时全程的原则,报告需执行分级质量控制,逐层签字确认,确定报告样式、内容是否有效。

1.4 溯源标准化

实验室需要将检验内容中涉及标准物质持续不断溯源至国家规定最高基准,确保检测结果有效性,如标准溶液、计量标准、强检仪器设备、大型仪器、校准设备等,定期进行仪器设备标准检验与标准物质检验。针对毒株等危险样本应严格保管,标准菌株须由具有国家认可具有生产资质的机构获得,日常所获的菌毒株须经指定机构认定才可应用。

1.5建立健全执行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质量监督机制,设立监督员,遵照相关工作流程,对检测现场、人员、操作过程、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监督包括日常监督与责任监督,对检验工作的准备、执行、分析、形成报告全程把控,具体细化各流程监督内容、目标,明确责任。

1.6 不确定分度析质量控制

据国家《检测与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制定执行不确定度分析工作程序,所有校准方法程序以及校准仪器设备均应涉及不确定度检验内容。

1.7 定期执行内审、效用评定与改进

卫生检验实验室应据质控管理体系,对质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对各项校准、质量检验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定期不定期开展内审自评工作,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室外控制

室外控制包括质量检验活动与实验室质量对比活动,是最有效、最基础的提高质量的方法。

3小结

卫生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性、持续性、综合性管理过程,应发挥人的意识能动作用,建立有效、科学的质控体系,提高工作人员质控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6

2控制图的实现和运用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以控制图在体现时,先要明确控制图制作的科学合理性,通常控制图制作按照平均值选取一个相对含量稳定、样品基本均匀、便于保存控制样为基础,来以相同的测试条件进行连续N次的测定,通常整个测试次数可控制在22次左右,按照每X次进行两个平行样测定,以平行样平均值作为子组平均值,计算对应总体平均值X、标准差S,同时以X为中心线(CL)以X±2.659S为上下控制线(UCL、LCL)来做对应控制图制作,以此使整个控制图可靠性和专业性能够完全得到保障。对所制作控制图进行全面分析,观察分析其是否存在有GB/T4091―2001所提及质控点落在控制限外。这个过程中如果连续9点落在同一侧便存在偏差现象,而连续6点出现递增或递减,连续14点呈现相邻2点交替,即存在飘移现象,而连续3点中如果有2点落在控制图中心线同一侧警戒线外,连续5点中有4点在中心线同一标准偏差外等现象,都表明检测期间存在异常。这时便要做全面分析,排除异常原因后重新进行对应检测,确保制作控制图质量能够完全达标。控制图运用作为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关键,在实际实践期间必须根据相应检测项目分析频率以及分析人员技术水平,每间隔适当时间来取两份平行控制样品进行测试样品的同步测定。此期间,需要注重对应操作技术较为有限人员以及测定频率较低项目时,确保每次都应同时测定控制样品。针对控制样品测定结果做好实时分析,明确其测定结果在上下警告限区间内其测定过程为控制状态,说明本次测试样品分析结果有效,如果控制样品测定结果超出上下警告限区间,但其仍在上下控制限区域内,表明分析质量存在变劣甚至失控迹象,此时应做好及时检查采取相应校正措施,对控制样品测定结果在上下控制限外说明测定过程失控,这时要第一时间进行全方位的原因检查,及时予以修正来确保测定质量。

3空白实验要点及运用

空白实验即在不加样品前提下,按照样品分析条件以及相应操作步骤开展进行分析实验,所得结果为空白实验值。主要是用于修正对应样品测定值,实现试剂、仪器、滴定终点等误差下降的目的。结合实际来看,空白实验值本身大小集齐分散程度能够充分反映对应实验室和相应分析工作人员的实际水平,同时对实验用水、化学剂纯度、玻璃容器洁净度、分析仪器性能、实验室内部环境污染状况等方面也有直观反应。实际实践过程中,试剂空白主要指包含全部处理过程测定值,以此反应实际过程污染状况和对应方法的检出能力,对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工作效益的提升作用明显。空白实验在不同检测方法确认时运用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比如在对相应样品分析物浓度或含量进行检测时,先要做好对实验值的收集整理,通常收集20个空白实验值计算出标准偏差及方法检测限,此期间将20次平行测定空白样品所得平均信号值进行平行测定值标准偏差3倍相加,以此得出对应样品分析物浓度或含量。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对应作业时,要以扣除空白值后与0.01吸光度相对应浓度值为检测限,开展进行对应作业。而色谱分析检测限系指检测器能够产生与噪声相区别响应信号,这个过程中将其定为3倍信噪比响应值对应的样品分析物浓度或含量。在实际实践期间,空白实验与样品测定是同时进行,通常没制备批样品或每20个样品进行以此空白实验,且每次要测2个平行样,2个平行空白的相对偏差要不超过50%。若试剂空白小于规定方法计算检出限,可直接忽略试剂空白对检测结果影响,试剂空白值稳定则可重复20次来进行平均值计算,检测结果用空白实验结果做实时校正。如果试剂空白平行测定相对偏差超过50%,此时则表明相应分析样品收到污染,检测结果不能接收,要及时查找原因重新开展测定工作,确保内部质量控制完全得以保障[2]。

4加标回收及结果评价分析

4.1加标回收分析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过程中,注重加标回收工作的专业性和时效性。通常加标回收实验即在待测样品中进行一定量待测组分标准物质加入,以此使其与待测样品同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并结合实际进行对照实验,观察所加入标准物质质量定量回收状态。加标回收作为一种检查系统误差的.普遍技术方法,可直接反映出测定是否存在干扰因素,继而判定所选用方法对相应样品测定准确性和适用性。在分析样品前要做好加标工作,基本加标应按照至少每植被批样品、每个基体类型、每20个样品做一次的原则进行,期间添加物浓度水平必须保障接近分析物浓度或在校准曲线中间范围浓度内部,同时,所加入添加物总量不应存在明显改变样品基体状态的情况。对应加标物形态要与待测物形态具有一致性[3],加标量尽可能要与样品待测组分含量相等,注重样品容积影响,在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接近方法检出限时对应加标量应控制在校准曲线下限或低浓度范围,而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超过校准曲线中间值时对应加标量应控制在带测值一半用量,而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较高时,对应加标后测定值应低于超出方法测定上限90%。与此同时,相应纺织品禁用物质化学检测内部质量控制可按照《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相关要求进行相应检测实验,确保内部质量能够完全得到保障。

4.2结果评价分析

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中,对结果评价工作的合理开展进行也是重要质控手段。这个过程中,主要以比对实验与重复检测体现,从比对实验角度出发,通常,实验室内部比对方法包含盲样检测、留样再测、标准物质、人员比对、设备比对、方法比对。其中,比对结果主要采用再现评价、En评价、t检验法评价、Z比分数法评价来展现。针对重复样品通常要对至少每制备批样品或每个基体类型或每20个样品做一定检测,以此使人和时间两个主要因素影响能够完全得以反映,此类重复检测主要是用来观察测定对应系统的偶然误差性,一般重复检测次数最少为6次,确保重复检测结果能够完全达到实验室内变异系数控制要求。重复检测是监测结果精密度能够得到有效管控的关键。

★ 检测实验室

★ 数学日常检测题

★ 公司质量检测工作总结

★ 第三方检测质量承诺书

★ 质量检测员电子简历

★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论文

★ 质量检测管理水利工程论文

★ 严查硕士论文质量 论文检测“动真格”

★ 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检测题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7

水质现场采样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是确保所采得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即能全面地反映该区域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严格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规定的标准进行[1,2]。环境监测过程是测取数据—解释数据—运用数据的完整过程,而测取数据的第一步是要确定环境监测的点位。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关系到监测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采集的水样能否真实可靠地反映所在区域环境污染特征。

1 采样前的准备

样品是从各种水体及各类型水中取得的实物证据和资料,严格而妥善管理水样是获得可靠监测数据的必要手段。

采样器具的选择和洗涤:采样器具要认真洗涤,凉干备用。样品统一编号:包括样品序号、监测点位、监测项目、采样日期、并贴好标签,采样人员认真核对,记录其状态。样品采集执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的要求,填好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人、记录人、核对人等信息,出现异常要有文字说明。

2 样品的管理与运输

样品保存剂如酸、碱或其它试剂在采样前应进行空白试验,其纯度和等级必须达到分析的要求。

运输前先将容器内、外盖拧紧。同一采样点的样品应装在同一采样箱内。特殊样品按其要求贮运,为确保样品在测定时,待测组分不产生任何变异或使其变化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在样品保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的要求,针对水样的不同情况和待测物特性实施保护措施。污水样品的组成成份相当复杂,其稳定性通常比地表水差,应尽快测定。同时送入实验室的水样首先做好样品交接手续,采样人员将样品和采样记录同时交室主任检查并填好样品登记记录。分析人员在接受样品时,要仔细核对样品和采样记录。

3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程序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包括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措施,实验室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的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时,为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必须对分析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各项质控技术。

标准实验室、高水平监测分析人员是搞好实验室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监测前必须创造洁净的实验环境,尽量减少因实验室内温度、湿度、空气中污染成份对分析试验的影响。

对校准曲线、精密度、准确度检验。校准曲线的斜率常随环境温度、试剂批号和储存时间等试验条件而改变,在测试样品的同时绘制校准曲线是最理想的,否则应在测试试样的同时,平行测定零浓度和中等浓度校准溶液两份,取均值后与原校准曲线上的响应点核对,其相对差值根据方法精密度不大于5%~10%,否则应重新绘制校准曲线。精密度检验,全程需空白试验。在分析样品的同时每次应做空白试验,空白试验数据过高或波动过大时,应查找原因,加以纠正。为了减少在空白测定中所出现的误差,通常采用多测几个平行样来解决。平行样测定要求同一样品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同步分析,可按样品的复杂程度、所用方法和仪器的精度等因素来安排平行样的数量。至少应按同批测试的样品数,随机抽取10%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的测定。准确度检验,加标回收率分析在同一批试样中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测定。当同批试样较少时,应适当加大测定率,每批同类试样中加标回收率不应少于2个。测得的加标回收率不应超过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中所列的回收率范围,未列回收率范围的一般控制在90%~110%。质控考核样品分析采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作为控制手段,每批样品需带一个已知浓度的质控样品。

4 样品分析测试中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所用试剂必须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要求来配制。每批样品必须做两个空白试样,空白样品在每批样品比色前测定1次,比色后再测定1次,其吸光度应小于0.05。显色过程中对温度敏感的项目最好用水浴恒温显色或严格控制显色时间,保证显色温度与室温之差小于3℃,凡能做平行双样的分析项目,至少按同批测试的样品数,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的测定,采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测试,一般按随机抽取10%~20%,回收率应在95%~105%。

5 监测数据审核

监测数据报告执行三级审核制度,采样—分析原始记录—报告表。现场采样人员认真填好采样记录,并进行互审,分析人员将分析数据交校对者审核后校核签名后送室主任,室主任审核签名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核。随时发现问题,随时重新采样、做样、计算、审核。

总之,由于监测全过程认真实施了该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案,确保了监测结果在布点、采样的时空代表性及实验室分析测试的精密性和准确性,各监测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和完整性,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保证了监测数据的质量。

摘要: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水环境监测体系的核心,因而必须对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实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以确保得出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监测数据。

关键词:水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4-86.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8

关键词:水质质量;监测控制;内容措施

前言:我国在进行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大量的污水排放使得水资源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污染,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水质监测工作应运而生,通过这项工作能够使得人们对水体环境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以及合理利用,这样环境与经济才能够平衡。

一、水质监测目的和意义

所谓的质量控制是针对监测过程中的采样分析以及数据審核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的报告,针对这几项环节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使得最终得出来的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客观的将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为相关的科研以及社会活动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在这种情况下,强化水质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将能够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发挥出重要的现实作用[1]。

水对于生命的存在来讲至关重要,没有水的世界将是难以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使得水资源的整体质量能够对万物起到滋养的作用,对于人类乃至整个地球来讲意义都十分重大。但是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开始了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开发和消耗,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人类在这一过程中,只关注到自身的需求,从而造成了水环境发生变化,质量变得越来越差。人类的正常生活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由于水环境处于流动状态,变化多端,监测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强化质量控制,能够使得相关数据变得准确,而且能够代表水体质量。

二、质量控制具体内容

2.1采样

在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是能够将水体环境的整体状况完整反映出来,使得通过样品能够对该水域形成系统详细的认识。针对这一点,相关监测文件明确规定,应该科学的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数据才能够真实地反映具体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好精密的规划,确定标准尺寸范围,保证其可控性,并且使得信息量的充足。做好各项指标的详细标注,并编好序号,对不同时间段采集的样品做好详细记录,并标准好采样的具体人员和采样地点。

2.2保存以及运输样品

在进行正式运输之前,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查,做好每一份样品的密封工作,针对特殊样品时,要明确样品的温度要求以及环境要求等,并依照相关要求做好相关措施,从而保证样品不会出现变质,依然能够保持样品的特性[2]。在这一过程中,要详细参照相关文件的标准规定,针对不同性质的水质样品,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密封和运输。不仅如此,要进行正式的交接手续之后,才能够进入实验室,并对相关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2.3实验室

实验室的整体环境将会对实验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针对实验室进行专业处理,使得实验室的温度、空气质量以及清洁程度等都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并且在具体测试过程中,做好校准曲线的记录,通过对相关指标性参数的核对,来确定最终检测结果。

三、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3.1强化管理体系

通过构建起质量控制的系统管理体系,来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通过这种形式的管理,能够使得监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监测到的相关数据将能够具备很强的权威性,并且能够将水体质量系统完整的体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评价。相关单位的主管领导,针对管理体系的建立高度重视,这样一来能够促使有关部门作出正确的决策,并明确责任范围,保证各环节的工作质量。

3.2强化监测人员专业培训

在当下环境中,对水质监测要求更多也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监测部门升级自身监测技术的同时,强化对有关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这样一来,能够使得有关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监测水准。这时就需要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通力合作,加强相关培训工作的投入,支持相关培训活动的开展[3]。只有监测人员的水平和素质足够专业,整体的检测水平才能够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使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够及时更新换代,同时通过奖惩机制,刺激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强化整体的监测业务水平,同时针对不同人不同擅长领域,进行工作岗位的合理安排。

结语:水质监测对于当下的社会现状来讲有着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对监测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将能够使监测系统取得优化的效果,从而使得监测的数据能够更加精准、更加科学,在此基础上为相关活动提供详细准确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姚亮,孙波,葛晓东.水质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加强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4,2(07):07-09.

[2]马建红.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检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南京农林大学学报,2013,2(12):07-09.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篇9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完善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体制和体系,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保障人民 群众身体健康和生 命安全。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委托制订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的函[卫办医政函〔2009 〕723号]的精神,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已组织有关专家,根 据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的质量探索(Q-Probes)和质量 跟踪(Q-Tracks)计划中所制定和监测的质量指标、美国临 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CLSI)有关文件,以及我国《医 院管理评价指南》(卫医发〔2008〕27号)、《综合医院评 价标准》(2009年版)、《患者安全目标》(2010年版)及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06]73号)中 对临床实验室质量和管理的规定要求,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 情来制定了如下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所制定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按照分析过程的 不同阶段,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指标。在各 个分析阶段中,又着 眼于可能对实验室报告结果有影响的关 键步骤将指标再细分。目前提出的质量指标有分析前 31项,分析中7项,分析后32项,共70项。各阶段具体指标如下:

一、分析前质量指标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是否适当有效 1.医嘱录入错误率 2.申请医生的身份不明确率 3.申请科室信息错误率 4.申请不易识别率 5.申请单上患者信息错误率

(二)患者和标本信息识别 1.住院患者腕带识别错误率 2.未贴标签的标本率 3标签信息错误率 4.标签信息不完整率

(三)采集标本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1.住院患者采血申请未受理率 2.门诊患者采血申请未受理率 3.压脉带和持针器的污染率

4.每100000次采血中的采血人员被针刺的次数 5.重新采集的标本数 6.采样时间错误的标本率 7.采集量不足的标本率 8.采集标本类型错误率 9.采集标本的容器错误率 10.住院患者采血成功率

11.血培养污染率 12.未采集到的标本率 13.患者信息录入错误率

(四)标本运输与接收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1.运输的标本量不足率 2.血液检验凝血标本拒收率 3.生化检验凝血标本拒收率 4.血液检验溶血标本拒收率 5.生化检验溶血标本拒收率 6.运输途中丢失的标本率 7.运输途中损坏的标本容器率 8.脂血的标本率

9.运输时间不合理的标本率

二、分析中质量指标 1.不精密度 2.系统误差 3.总误差

4.能力验证结果可接受性 5.实验室信息系统是否安全 6.是否通过实验室安全审核 7.是否通过实验室内部技术审核

三、分析后质量指标

(一)结果报告的及时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常规生化的报告周转时间(TAT)2.常规血液及临检的报告周转时间(TAT)3.急诊生化的报告周转时间(TAT)4.急诊血液及临检的报告周转时间(TAT)5.报告运输时间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二)结果报告正确有效

1.未进行检验的申请标本占总申请标本的百分数 2.未申请的已检验标本占总检验标本的百分数 3.结果报告是否被正确的医生所获取 4.门诊部门领取的报告占总报告的百分数 5.报告的错误数 6.住院患者结果的可得性

7.纸张结果与电子医疗记录的核对验证

(三)危急值报告及时有效 1.住院患者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 2.门诊患者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 3.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 4.住院患者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 5.门诊患者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 6.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 7.危急值记录应定期回读核对

(四)患者与临床医生对实验室服务满意 1.患者对采血服务的满意度 2.临床对实验室服务的满意度 3.检验账单的准确性

(五)实验室计算机的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1.计算机故障次数 2.累积故障时间中位数 3.数据处理网络相关事件

(六)实验室人员的能力满足要求 1.技术人员的差错率 2.非技术人员的差错率

3.是否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七)实验室的成本效益比科学合理 1.是否达到既定的合理的利润目标 2.增加收费的检验项目业务量 3.达到财政预算目标

(八)实验室废物处理符合规范要求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10

姓名:Z

班级:食质

学号:X 实验室检验工作 1.1 样品的采集 1.1.1 采样原则

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等确定采样方案。应采用随机原则进行采样,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采样过程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污染。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1.1.2 采样方案 1.1.2.1 类型

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二级采样方案设有n、c和m值,三级采样方案设有n、c、m和M值。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c: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M: 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注1:按照二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注2:按照三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全部样品中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小于或等于m值;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在m值和M值之间;不允许有样品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例如:n=5,c=2,m=100 CFU/g,M=1 000 CFU/g。含义是从一批产品中采集5个样品,若5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均小于或等于m值(≤100 CFU/g),则这种情况是允许的;若≤2个样品的结果(X)位于m值和M值之间(100 CFU/g 1 000 CFU/g),则这种情况也是不允许的。

1.1.2.2 各类食品的采样方案

按相应产品标准中的规定执行。

1.1.2.3 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样品的采集 由工业化批量生产加工的食品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或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判定原则按1.1.2.1和1.1.2.2执行。同时,确保采集现场剩余食品样品。

由餐饮单位或家庭烹调加工的食品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或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样品的采集按GB14938中卫生学检验的要求,以满足食源性疾病或食品安全事件病因判定和病原确证的要求。

1.1.3 各类食品的采样方法

采样应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采样工具和容器应无菌、干燥、防漏,形状及大小适宜。1.1.3.1 即食类预包装食品

取相同批次的最小零售原包装,检验前要保持包装的完整,避免污染。1.1.3.2 非即食类预包装食品

原包装小于500 g的固态食品或小于500 mL的液态食品,取相同批次的最小零售原包装;大于500 mL的液态食品,应在采样前摇动或用无菌棒搅拌液体,使其达到均质后分别从相同批次的n个容器中采集5倍或以上检验单位的样品;大于500 g的固态食品,应用无菌采样器从同一包装的几个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适量样品,放入同一个无菌采样容器内, 采样总量应满足微生物指标检验的要求。1.1.3.3 散装食品或现场制作食品

根据不同食品的种类和状态及相应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检验单位,用无菌采样器现场采集5倍或以上检验单位的样品,放入无菌采样容器内, 采样总量应满足微生物指标检验的要求。1.1.3.4 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事件的食品样品

采样量应满足食源性疾病诊断和食品安全事件病因判定的检验要求。1.1.4 采集样品的标记

应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标记,采样人应清晰填写采样单(包括采样人、采样地点、时间、样品名称、来源、批号、数量、保存条件等信息)。1.1.5 采集样品的贮存和运输

采样后,应将样品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下尽快送往实验室检验。运输时应保持样品完整。如不能及时运送,应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下贮存。1.2 样品检验 1.2.1 样品处理

实验室接到送检样品后应认真核对登记, 确保样品的相关信息完整并符合检验要求。实验室应按要求尽快检验。若不能及时检验,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防止样品中目标微生物因客观条件的干扰而发生变化。

冷冻食品应在45 ℃以下不超过15 min,或2 ℃~5 ℃不超过18 h 解冻后进行检验。1.2.2 检验方法的选择

应选择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中对同一检验项目有2个及2个以上定性检验方法时,应以常规培养方法为基准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中对同一检验项目有2个及2个以上定量检验方法时,应以平板计数法为基准方法。1.3 生物安全与质量控制 1.3.1 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应符合GB 19489的规定。1.3.2 质量控制

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用菌株、培养基、试剂等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实验室应对重要的检验设备(特别是自动化检验仪器)设置仪器比对。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和人员比对。1.4 记录与报告 1.4.1 记录

检验过程中应即时、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结果和数据等信息。1.4.2 报告

实验室应按照检验方法中规定的要求,准确、客观地报告每一项检验结果。1.5 检验后样品的处理

检验结果报告后,被检样品方能处理。检出致病菌的样品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检验结果报告后,剩余样品或同批样品不进行微生物项目的复检。2 实验室质量控制 2.1 内部质量控制(IQC)

是由实验室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的质量控制系统, 仅用于对本实验室的工作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价。包括对环境设施、实验人员、培养基、试剂、仪器、实验步骤的监控。室内质控是产生准确和可靠结果的基础和核心。2.1.1 实验室环境控制

实验室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实验室环境不应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应与办公室区域明显分开;实验室工作面积和总体布局应能满足从事检验工作的需要,实验室布局应采用单方向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实验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应符合工作要求;一般样品检验应在洁净区域(包括超净工作台或洁净实验室)进行,洁净区域应有明显的标示;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工作应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evel 2, BSL-2)进行。2.1.2 实验室人员控制

从事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必须由具有微生物专业或相近专业学历的且丰富经验的人员来操作或指导微生物检验。实验员应具有实验室认可的相关工作经历,这样才能在无人指导或被确认在有工作经验人员的指导下履行食源微生物检验工作。如果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中包含评价和说明,那么报告签发人必须具有相当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如法规的和技术的要求以及其他可接受标准。

实验室的管理程序应保证所有人员接受适当的操作设备和检验技术方面的培训,其中包括符合微生物检验标准要求的基本技能培训,如倒平板,菌落计数,无菌操作等。只有具备独立完成的能力或在适当的指导下,才允许实验室人员对样品进行检验。应随时评估实验人员在检验中所表现的能力,必要时对其进行再培训。当一种方法并不属于常规方法时,在检验开始前确认微生物检验人员的技能是十分必要的。应建立标准的检验能力评估时间间隔,并形成文件。检验结果中对鉴定和确认微生物的解释,应与检验人员的检验分析过程相关联。在某些情况下,能力的确认应与一种特定技术和设备相关而不是方法。2.1.3 操作手册

微生物实验室必须要有根据本实验室条件而编写的标准操作程序手册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修改和补充, 用于指导实验室日常工作, 使实验室在实验操作中不因为人员的变动而受到影响。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 实验室可开展的检验项目,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方法, 菌(毒)种管理, 质量控制方案;另外实验室应备一些细菌学检验参考书籍, 以解决某些少见菌种的分离与鉴定。2.1.4 样品检验的质量控制

样品的合格与否是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 所以样品的正确采集、贮存、运输和处理至关主要。

2.1.4.1 样品的采集

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等确定采样方案。应采用随机原则进行采样,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采样过程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污染。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2.1.4.2 采集样品的贮存和运输

采样后,应将样品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下尽快送往实验室检验。运输时应保持样品完整。如不能及时运送,应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下贮存。2.1.4.3 样品处理

实验室接到送检样品后应认真核对登记, 确保样品的相关信息完整并符合检验要求。实验室应按要求尽快检验。若不能及时检验,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防止样品中目标微生物因客观条件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冷冻食品应在45 ℃以下不超过15 min,或2 ℃~5 ℃不超过18 h 解冻后进行检验。2.1.5 标准菌株的来源和保存 2.1.5.1 标准菌株要求

必须是形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及血清学特性典型而稳定的菌株。实验结果重复性好,极少发生变异,国际社会认可,来源于专门机构。2.1.5.2 标准菌株来源

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菌种保藏中心,国家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2.1.5.3 标准菌株的保存方法

冷冻干燥法:最理想的保存方法,不改变菌种性状,保存时间长,手续繁琐,需专门的冷冻干燥设备。菌种保存中心均采用此法。

冰冻保存法:此法较简单,将细菌混悬于脱纤维羊血或脱脂牛奶中,置液氮或-20℃冰箱保存,但细菌经多次转种,性状可能发生变异。

培养基保存法:最简易方便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实验室。包括: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适于一般细菌的保存,置4℃冰箱可保存1个月;血琼脂斜面保存法:适于链球菌,可半月转种一次;半固体穿刺法:穿刺培养基并加液体石蜡,置4℃冰箱可保存3-6个月,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

2.1.5.4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必备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大肠埃希菌 ATCC35218、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粪肠球菌 ATCC29212 2.1.6 仪器设备质量控制 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应满足开展相关检测项目的要求,制定相关设备仪器的作业指导书,设备仪器需进行检定校准,设备仪器的运行状况记录,维修后设备/仪器的再校准或检查,应具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2.1.6.1 温度计

实验室必须要有工作温度计和参照温度计。工作温度计:用于日常温度检查;参照温度计:用于校正工作的温度计。

温度计运行检查:一般可采用一次/半年的运行检查。日常检查、校准检查、运行检查等都应做好相应的记录。

2.1.6.2 培养箱、水浴箱和冰箱的温度控制

培养箱的温差要求,一般显示值与实测值相差不大于±1℃,箱体内各点温差(内部的温度均衡性)以及温度波动同样不大于±1℃。

温度监控方法:可将工作温度计置甘油中,放入待测箱体内,观察工作温度计的温度,最好1-2次/天监控并记录。

2.1.6.3 高压灭菌锅的温度控制

高压灭菌锅;可用生物指示菌法(常用)、化学变色纸片及高压灭菌锅温度计等方法进行检测。生物指示菌法是一种高压灭菌锅的效果显示法。高压灭菌锅由专人操作,并做好作业记录。

高压灭菌锅使用时,内置物品不能太多,单位体积内的内容物(每瓶内的培养基)不能太多。高压灭菌锅温度波动范围:110,115和121±2℃。校准周期一般在半年。

2.1.6.4 干燥灭菌箱温度控制

干燥灭菌箱的温度校准:用参考温度计进行温度测试。干燥灭菌箱温度要求与精确度:160±5 ℃或180 ±5 ℃。校准周期一般为一年。

2.1.6.5 蒸馏水的控制

按设备说明,定期清洁离子交换器和更换离子交换材料。检测要求:西欧标准为微生物检验用蒸馏水的特定电导率<0.5ms/m;细菌数<50cfu/ml。我们日常用的标准为 <10ms/m。检测频率:1次/每月。蒸馏水定点供应,并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及记录。

2.1.6.6 天平的管理

天平放置要求:无振动、无气流影响及水平台面上。天平要有使用记录。天平作为计量仪器是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的范围,一般1次/年进行检定。

2.1.6.7 容积的控制 保证高压灭菌后的稀释剂满足标准用量。采取称中法来测定蒸发量,体积100ml的稀释剂起重量为101g。高压结束体积偏差不得超过1%。采取先高压后定量分装,可避免因高压造成的体积误差。对保存的定量液体应在使用时,注意补充容积。

吸管的控制:通过小计量容器校准后使用。小计量容器吸管、容量瓶、量筒等玻璃器皿,校准周期一般为1-2次/一年。小计量容器日常使用检查可每周进行一次,包括容器的完整性,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1.6.8 pH计

pH计使用前应用标准液进行校准。缓冲液使用有效期:PH4.00 约1年,PH7.00 约6个月,pH9.00 约6个月。pH计的维护:电极外表的定期清洗;电极敏感性检测及极性恢复。

2.1.6.9 净化工作台的控制

水平流净化工作台工作区域,要求洁净度为100级。空气沉降30min,细菌数<1个/皿。垂直流净化工作台,细菌数<0.49个/皿。净化工作台运行检查频次:1次/月,采用细菌沉降检测。净化工作台高效过滤膜一般为一年更换一次,并同时进行粒子与细菌沉降检测。

2.1.6.10 紫外线灯的控制

检测方法:仪器测试法和生物测试法。前者是通过专用仪器检测紫外灯管发射的紫外光强度。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中表明在距离照射源1米处,要求其强度为90 lx。生物测试法:采用一定的菌培养物,经一定比例稀释,菌量控制在200-250个/0.5ml,涂布平板在紫外灯光下照射2min,同时设置普通光源的对照组,置37℃培养48h,计算其杀灭率,要求杀灭率达99%。

2.1.6.11 显微镜的控制

显微镜应有作业指导书,日常维护记录及自校记录。显微镜应置于无振动、避免灰尘、防潮等要求的环境。

2.1.6.12 其它微生物检测专用仪器的控制

细菌鉴定仪、酶标仪等设备,工作中常用阳性对照检测其功能的正常性。仪器的检定则按检定或自校作业指导书进行。仪器的使用登记、校准计划、校准记录等文件存档。仪器专人使用,操作者应持证上岗。

2.1.6.13 检验用品的控制

常规检验用品主要有接种环(针)、酒精灯、镊子、剪刀、药匙、消毒棉球、硅胶(棉)塞、微量移液器、吸管、吸球、试管、平皿、微孔板、广口瓶、量筒、玻棒及L形玻棒等。

检验用品在使用前应保持清洁和/或无菌。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湿热法、干热法、化学法等。需要灭菌的检验用品应放置在特定容器内或用合适的材料(如专用包装纸、铝箔纸等)包裹或加塞,应保证灭菌效果。可选择适用于微生物检验的一次性用品来替代反复使用的物品与材料(如培养皿、吸管、吸头、试管、接种环等)。检验用品的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和清洁,已灭菌与未灭菌的用品应分开存放并明确标识。灭菌检验用品应记录灭菌/消毒的温度与持续时间。

2.1.7 仪器设备的功能监测

2.1.7.1 高压灭菌器

定期监测(每月一次);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化学指示剂:变色的指示带。2.1.7.2 培养箱、冰箱、水浴箱

每日早、晚两次温度观测,绘制温度曲线图。2.1.7.3 厌氧培养装置

化学标记: 美蓝;生物学指标:铜绿假单胞菌。2.1.7.4 CO2培养箱

每天检查箱内的CO2含量。2.1.7.5 生物安全柜

定期更换滤网,紫外线每3月检查1次。2.1.7.6 微生物鉴定仪

及时更新软件,每批号鉴定卡用标准菌株测定。2.1.8 培养基质量控制

培养基的有效性试验,每一批新制或新购的培养基,使用前均须取标准菌株试验。培养基的试验结果需要加以记录,项目包括试验日期、试验结果以及实验者的签名等。

培养基的量:平板培养基的厚度一般为3mm(90mm平皿+15-20ml培养基);斜面不超过试管的2/3 2.1.8.1 检验项目与方法

检验项目与方法: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鉴定

A:感官测定,检查其颜色与透明度,培养基应澄清,无浑浊。

B:PH测定,按各种培养基要求的PH±0.2。

C:生物学指标检定,无菌实验、被检培养基相应细菌生长率测试;菌落大小及特征的检测。

2.1.8.2 无菌试验 无菌试验:每批配好的培养基须进行无菌试验。随机选取5%-10%的量,如果配制大量的培养基,则任意选取10个平板或管装培养基,35℃温度下过夜培养,证明无菌生长为合格。2.1.8.3 生长率测试

生长率测试:适用于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将菌培养液,用生理盐水做倍比稀释,取合适稀释度进行平板计数,同时以新鲜配制的国标培养基进行对照。

2.1.8.4 菌落大小测试

菌落大小测试:划线分离测试菌,取10个菌落测量直径大小,其直径均值与新鲜配制的国标培养基无统计学差异。

2.1.8.5 培养基保存环境

制成的培养基保存环境为4℃冰箱,如制成平板则用塑料袋包装置冰箱保存,干燥培养基干粉含有活性物质或遇热易分解的物质应仔细查看存放条件,多数也须放在2-8 ℃条件保存。含有高浓度胆盐的培养基存放于10-15 ℃。

2.1.8.6 培养基配制的质量控制

培养基的制作过程必须统一,培养基或添加剂的剂量、pH值、高温灭菌的时间或温度,都需遵照规定,培养基名称、本批配制量、配方、配制日期和配制人员姓名都必须详细记录。2.1.8.7 培养基制备控制程序

培养基配制所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经过相应的鉴定。配制培养基所用的用具及容器必须是清洁或是灭菌的。不同的培养基配制时注意各类成分的用途。对于干燥培养基配制,同样需要进行PH测验。配制好的培养基(尤其是糖发酵管)不宜久放。因为培养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使培养基变酸,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培养基中的抑制剂及指示剂一定要精确称量。

2.1.9 试剂、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质控

2.1.9.1 染色液的质量控制

染色液要标明配制或购入日期,选用适当的标准菌株作阳性及阴性对照鉴定。革兰氏染色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制备浓菌悬液进行质量控制,每次质控与标本检测同步进行。

2.1.9.2 试剂的质量控制

各类试剂,在配制或购入后均应进行“有效”试验,用已知阳性及阴性菌株进行试验

试剂须根据标示配制,适当储存

对较稳定的试剂如靛基质试剂应在配制时及每周予以检测,凡不稳定的试剂每天使用时均应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2.1.9.3 诊断血清的质量控制

购入的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诊断血清必须立即记录其购入日期、观察透明度、色彩有无变化和是否有沉淀物,然后置4℃冰箱保存。

使用前应注意检查诊断血清的批号、有效期,如发现浑浊或有絮状沉淀物时,很可能系污染所致,不能再继续使用。使用前应以阳性及阴性菌株进行检测,观察其效价及特异性。不得将诊断血清置室温保存,各种诊断血清均应置冰箱中4℃保存。每月用标准菌株进行一次测定

2.1.10 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2.1.10.1 检测质量保证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对留存的样品进行再检测。

2.1.10.2 重复计数要求

菌落计数精密度控制直接计数,选择同一标本,要求检验人员进行菌落计数。自身同一平皿重复计数误差应小于7.7%;实验人员之间同一平皿重复计数误差±18.2%;自身同一梯度平行加样两皿间相对误差小于7.7%;实验人员之间同一梯度计数误差±18.2%;不同梯度间菌落计数最终误差小于7.7%。2.1.10.3 菌种鉴定质量控制

菌种鉴定质控要求,对所给的微生物菌种,按有关的方法及指标进行生化、血清等方面的鉴定。鉴定质量评价:鉴定程序是否正确;鉴定方法是否正确;具体操作技术是否熟练,结果报告是否正确。

2.1.10.4 内部质量控制的推荐频率

菌落计数精密度控制:1次/3月;菌种鉴定控制:1次/半年或1年

2.1.11 实验室安全防护

培训与告之、警示标志、防止空气污染、有毒有害物防护、消除污染和废物的处理 2.2 外部质量评估(EQC)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11

摘要:文章介绍了水质评价的参与项目及方法,列举了2010年邳州市水环境质量情况的一些数据。通过对2010年邳州市水环境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并比较了2010年、2009年的年平均综合污染指数,邳州市地表水总体上看2010年比2009年污染状况有所减轻,除刘集闸、刘山闸、农科所断面属中度污染外,其余各断面均属轻度污染,因此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评价;污染现状;年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22-0036-02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量未经处理和有效处理的工业和城市废、污水以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形成的污染物进入江河湖库或渗透地下,对地表和地下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另一方面,人们对水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饮用高质量的清洁水,使用达标的生产用水、娱乐用水以及提供较高质量的水环境。因此,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的前提,是水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1区划概况

邳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全市总面积2 088 km2,总人口163万。境内水系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按流向归宿分为中运河、沂河、邳洪河三大水系。其中,地表径流总量4.36亿m3,地表水总水面近80亿m3,地下水允许开采量3.37亿m3,过境客水72亿m3。

2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2.1水质评价与简述

2.1.1评价项目与方法

①评价项目。参与评价的项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进行,评价项目为CODCr、CODMn、BOD5、NH3-N、TP、TN、Cu、Zn、F-、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粪大肠菌群、溶解氧、LAS等22项。

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3)29号文)的有关规定,依照地表水水域功能管理要求进行。

③评价方法。采用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以下简称污染指数)法:

污染程度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

2.1.2水质评价结果

①依据水质污染程度分级标准,2010年邳州市各条河流的水质污染程度分级如表2所示。

②农田灌溉水。根据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从我市境内各条河流的2010年监测结果分析,各个监测断面均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③渔业用水。渔业水质采用《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对京杭运河、房亭河、中运河、邳苍分洪道、沂河选取主要污染物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及评价结果见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度,沂河港上桥无超标现象,其他各条河流都有个别项目超标,而且有些河流超标的项目也比较多,尤其石油类污染较为严重,根据渔业水质标准,这些河流都不能保证鱼、虾、贝类等正常生长与繁殖。

2.2主要水环境总体污染现状与发展趋势

从河流水质监测成果年度统计表(表4)中可以看出,这几条河个断面总氮污染较为严重,超标率在50%以上。京杭运河刘山闸超标项目较多,石油类超标率为66.7%,总磷超标率为66.7%,氨氮超标率为33.3%、化学需氧量超标率为16.7%,房亭河刘集闸超标项目也较多,总氮超标率为50%以上,总磷超标率为66.7%,氨氮、石油类超标率为33.3%,化学需氧量超标率为16.7%,沂河港上桥污染较轻,总磷超标率为33.3%。但是总氮、总磷这几条河流超标现象都较为严重,石油类污染也相当严重,石油类污染主要是由于运输业的发展较快,机动船只较多,加之操作工不熟练造成的。邳苍分洪道主要受山东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污染,该河流水质有所改善,处于轻度污染,房亭河受铜山县工业污水的影响,个别项目也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属于中度污染,山头处于轻度污染,这三条河流汇入京杭大运河后,对京杭大运河的水质也有一定影响,加重京杭大运河邳州段水体污染程度,京杭运河农科所、刘山闸断面属于中度污染,这两个断面主要因过往船只较多,有时存在滞留现象,加之无组织排放的生活污水、油物等生活垃圾。京杭运河张楼、索家以及沂河属于轻度污染。

3地表水环境污染特征及污染原因分析

3.1地表水污染特征

地表水各条河流以好氧类、石油类、氨氮、总氮、总磷等为主的有机混合型污染。

3.2污染与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地表水总体上看2010年比2009年污染状况有所减轻,除刘集闸、刘山闸、农科所断面属中度污染外,其余各断面均属轻度污染,京杭运河(邳州段)水体水质污染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山东污水不定期下泻,污染邳苍分洪道和武河;水上运输业的发展也给水体造成一定污染,船只较多,加之操作工不熟练造成了石油类的污染;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生活污水只有部分得到处理,也给水体造成一定影响;流域内各中、小型企业及个私企业迅速发展,相应环保设施不能完全满足水质处理要求,环境管理不能完全到位 。

4结语

①2010年度刘集闸、刘山闸、农科所断面属中度污染,其余各断面均属轻度污染 ,邳苍分洪道、张楼、港上桥水质有所改观,索家水质改变较大,从中度污染转变为轻度污染。

②各水体水质距其相应的水域功能管理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大都不能稳定达标,需进一步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③地表水污染物以耗氧类、石油类、氨氮、总氮、总磷为主,总氮超标率为50%以上,对工业用水、农田灌溉、渔业生产、市容卫生、人体健康等方面都产生一定影响。

④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与协作,加大水上运输业管理力度,使过往船只不得擅自向水体乱扔垃圾及生活杂物,特别注意不向水体排放油物,同时遏制乱采挖河沙等行为。

⑤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2] 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S].

上一篇:三八祝福语朋友圈下一篇:读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