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2024-08-25

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精选12篇)

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篇1

引言

在评价区域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时, 均应以规定量的监测数据为依据, 而此类监测数据包含环境要素监测数据、污染源与现场调查数据、环境条件数据及实测数据等。可见, 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非常必要, 而较为常用的综合分析方法有合理性分析、规律性分析及效益分析三种。本文将重点讨论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分析, 并简单介绍规律性分析与效益分析, 以供参考。

1 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的相关概述

环境监测是关系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健康的关键因素, 通过环境监测数的综合分析能够获得自然环境的污染状况和环境保护情况, 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环境监测的主要是通过数据对自然环境的状况进行反映。环境监测站是获得环境数据的主要场所, 这些数据独立、冗杂, 具有不同的代表性, 代表不同时期的数据资料。通过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 能够有效的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从而获得关于环境基本参数。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是环境监测的最后一步, 也是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

根据环境数据分析的具体情况, 可以采用不同的环境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合理性分析、效益分析、监测数值分析等方法。多种的分析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数据信息, 可以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2 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分析

众所周知, 环境要素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众多, 而环境监测数据却十分有限, 因此需从环境要素及污染源参数的角度, 分析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为此, 本章节分别从以下方面来浅析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分析:

2.1 从项目之间的相关性上进行分析

虽然环境监测项目众多, 但源自物质本身的相互关系, ≥2个的项目监测数据或多或少存在某种关系。如此一来, 便可为分析单个监测数据的准确度提供依据, 且对于某些例行监测数据, 更可直接进行直观判断。

以F (氟) 浓度与硬度的关系为例。F与Mg/Ca反应会生成体积较小的沉淀物, 则在弱碱性或中性水溶液中, 当F浓度为mg/L级时, F浓度与Mg/Ca浓度成反比例关系, 或与硬度值成反比例关系, 因此高氟区水质监测结果的硬度监测值较低。需要强调的是, 如果F浓度与硬度监测值均较高, 则需重新分析数据的合理性。总之, 物质间的相互关系能为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分析提供依据, 即可对数据分析过程出现的分析误差进行直观地反映, 同时也可对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快速分析。

2.2 从收集到的资料上判定监测值

现有数据的综合分析要求明确采样点的底值范围, 尤其是年度监测或例行监测计划。此类工作的持续时间一般为一年或几年, 因此数据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当同一点上的个别项目出现较大的变幅时, 可专门分析此可疑数值的合理性, 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合理性分析, 即排除新污染源介入其中及采样过程无异常, 如水流量、颜色及气味等无异常;参考历史数据, 判断本次采样的规范性及采样容器的标准等。 (2) 实验室分析, 即明确显示剂的存放时间、标准曲线的及时绘制及分光光度计的调零等, 而关于气体, 则必须考虑到采样时测区的风向及采样仪器的校准等。关于可疑数值的分析, 一旦确定数据可疑, 应立即舍去;对于结果复查中发现可疑数值产生的原因, 也应立即舍去;对于查不出原因的可疑值, 不可从主观上舍去, 而应留样, 并按数理统计原理或实验室分析来予以处理。

2.3 从监测项目的性质上判定监测值

在同一水样中, 许多监测项目仅需从项目的性质上便可判定对应监测值的准确度。以总氮为例。假设同一水样的监测结果显示总氮与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及氨氮数据倒挂, 则表明此监测结果并不准确, 需重新分析。同理, 总磷与无机磷、可溶性磷数据倒挂及氮氧化物与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数据倒挂等均属不合理现象, 需重新分析。此外, 理论上认为噪声监测的监测数据L10比L50/L90/Lep大。因此, 在实际监测中, 一旦发现Lep比L10大, 则可确定要么是监测仪器或数据出现问题, 要么是瞬时噪音瞬间增加, 应予以修正。除上述例举的内容以外, 日常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类似的关系, 而此类关系也同样可运用于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中, 并能为环境管理服务, 因此有待进一步发现和总结。

2.4 从污染源角度判定监测值

环境监测数据的种类多样, 即包括地下水、地表水、环境空气及工业污染源, 同时工业污染源的种类也呈多样化的特点, 即行业不同, 产生的污染物也不同。因此, 应了解测区的主要污染源或重点污染源, 并结合行业特点, 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检测项目来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督。以制药行业六项标准为例。本案所讲的六项标准是指混装制剂类、中药类、化学合成类、提取类及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据此可知, 国家制定制药行业六项标准的依据是制药行业污染源的治理技术及不同的生产工艺。对于上述行业, 国家分别制定11~25项污染物监测分析排放标准, 其中包含共性及特殊性污染物, 则具体应按特殊污染物的含量来对制药行业进行归类。又如在化工行业, 有机物的含量远超过重金属含量, 而在重金属行业, 有机物的含量却相当少。假设在有机化工类企业排放的废水中测出质量浓度较高的重金属, 则应重新分析监测数据, 具体应按综合分析法提供的方法来分析出现监测数据偏差的原因。

3 统计规律分析与效益分析

3.1 统计规律分析

统计规律分析中涉及环境要素质量评价方面所应用到的各类数学模式评价方法, 结合实际情况, 采用适宜的评价方法来剖析和解释环境监测的数据资料, 并进一步进行规律性分析。目前, 统计规律分析主要用于环境规划、环境调查及环评等工作中。

3.2 效益分析

环境监测包含环评监测、监督监测、例行监测及验收监测等内容。监督监测所要分析的数据较少, 比较容易判断数据的合理性, 但环评监测和例行监测所需分析的数据较多, 因此有必要采取效益分析法来实现在短期内判断数据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 效益分析法能为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监测信息, 从而实现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

3.3 监测值分析方法

监测值分析方法可以为监测人员提供良好的数据, 结合不同观测项目的观测情况, 获得准确的监测数值。以工业监测为例, 工业生产会造成重金属的产生, 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监测和综合分析时, 采用监测值分析法, 能够明确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 结束语

环境监测数据种类较多,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应按环境监测评价的要求, 分析数据的合理性, 并基于此, 深入分析监测分析的数据。如此一来, 则需对各种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总之,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成分, 不仅能为环境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也可用来验证环境管理的实际成效, 因此应重视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 但数据的综合分析应紧随环保工作的开展而逐渐向数据管理制度及数据统计方法方向发展, 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剑平.浅议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分析方法及其提高途径[J].环境, 2012, S1:143~144.

[2]孙开旭.浅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质量的方法与对策[J].低碳世界, 2014, 19:12~13.

[3]黄琼.论如何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质量的方法[J].科技风, 2015, 19:183.

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篇2

几种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本文对几种常用的`水平住移监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列举出了几种方法的原理、精度分析、优点、不足以及它们适用的场合等,对于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时进行方法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 者:王军晖  作者单位:宁波国土测绘院,浙江宁波,315012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2009 “”(25) 分类号:P2 关键词:水平位移   监测方法   分析  

关于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不断加强,但是,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却无法与时俱进,跟上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因此,研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一、我国环境监测的现实

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经过不断的努力,目前能够科学、全面、及时地反映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部门顺利开展污染源监督管理、排污收费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具备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数据监控及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等对环境监测信息进行编辑处理和发布的技术能力。当前,我国各地环境监测部门已具备多要素、多手段、有鲜明区域特点的技术能力,可覆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常规监测、微量有机物监测、生物群落监测、化学品毒性检测、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机动车排放气污染监测、噪声监测、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等各类环境监测领域。环境监测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只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健康发展。

二、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检测参数已基本齐全,但仍存在一定的缺口。(1)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环境监测提出的标准越来越高,而我们的监测中有些检测参数仍不能涵盖其中,或是参数的检出限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需要进行一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发。(2)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拦路虎,因此,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污染源监测只是开展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基本不涉及特征因子,这样,虽然用环境监测手段可以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来源、排放浓度、污染物种类等,为控制污染源排放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为解决污染纠纷提供主要依据,但是仍然不能滿足现实的需要,必须大力改进。(3)我们的环境监测手段还比较落后,日常工农业生产中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部分项目参数未受监控,这样,一旦出现了这类污染事件,需要环境监测部门出具相关报告时就很被动。(4)由于技术原因,我们对微量有机、无机污染物(包括POPs、环境激素、重金属等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负荷、危害及影响情况了解不很清楚,这样,我们很难对这些方面的污染进行监测,从实践来看,监测技术的不配套和完整,监测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较差、缺乏相应的监测经验也是我们需要大力改进的地方。(5)当前,我们不仅缺少土壤中的金属( 包括常量、微量和痕量金属)、有机物、VOCS、SVOCS的分析方法,我们还缺少固体废物中的痕量金属、有机物、VOCS、SVOCS的分析方法,这样,关于这些方面的环境监测就非常薄弱。

2、水环境监测(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按照水的循环规律(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水的质和量以及水体中影响生态与环境质量的各种人为和天然因素所进行的统一的定时或随时监测。当前,我们已有的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所选检测参数不能全面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1)我们对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分析方法。(2)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一些检测参数,例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邻苯二甲酸、酯、丁基黄原酸等,在采样和分析监测过程中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大,需要对监测分析方法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3)我国现有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与现有的标准分析方法不配套,为其贯彻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3、 现在,霾污染、臭氧光化学污染特征及生成机制、空气污染的人体健康和生态效应的跟踪评估和控制研究等监测项目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而在我们国家,环境监测仍然停留在常规监测,对以上需要监测的内容还没有纳入监测范围,造成很多类似的污染问题无法很好的解决。

4、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经步骤,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一些过去不被重视的噪声和振动源逐渐显现,如飞机噪声、轨道噪声和振动等。因此,发展对这些方面的监测手段和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

5、 生态监测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等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和测试。生态监测是在地球的全部或者局部范围内观察和收集生命支持能力的数据、并加以分析研究,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主要包括宏观生态监测和微观生态监测。其特点主要有: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具有多功能性;监测灵敏度高。我国生态监测刚起步,生态监测、生物监测的方法相对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无实质性突破。

6、 监测分析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在对环境进行检测中,我们主要还是使用以下检测分析技术:大气分析方法;土壤环境分析方法;水分析方法;环境噪声与震动分析方法;生态监测分析方法;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污染分析方法等等。但是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深入和延伸,环境监测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以往所使用的许多监测方法虽然简易但获得的数据已不准确,利用现有的监测设备、监测手段已不能满足环境发展的需要,因此,改进现有的监测分析方法,在简便、快速、灵敏、经济等方面下工夫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7、 海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近年来,随着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加强和深入,在全面开展和不断完善水质质量监测、沉积物质量监测、生物质量监测等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全国沿海省份环境功能区水质、入海河流污染物通量和直排入海污染源监测工作以及海水浴场和主要入海断面的水质监测工作已全面展开。但是,这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仍然不相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相关技术以更好的为我国的海洋经济建设服务。

三、关于发展环境监测的对策建议。

1、 各地环境检测部门要完善实验室内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强化全程序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并建立起环境网络监测体系,选择有代表性的参数进行监测,增强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可靠性,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

2、 环境检测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生态监测机制,全面、综合、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同时,建设有效、强制的生态环境保护监测、检测、检疫制度,动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手段,严密监控,严格管理,强化责任追究的制度。

3、 加强科研工作,跟踪国际先进技术,拓展监测因子的覆盖面。同时,对于特定工业区域内将引发污染事故、造成重大污染危害的因素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做到早预防,早处理。

4、进一步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突发性应急事故监测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更好地开展和全面完成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入海河流污染物通量和直排入海污染源监测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要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的研究。标准的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要有点有面,有现状分析、趋势分析、规律分析,分析要有整体性、综合性、预见性,既要有监测数据,又要有分析评价和对策建议等,只有这样,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才能有价值。

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方法的探讨 篇4

1. 统计规律分析

统计规律分析是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此种分析方法中包含了对环境要素质量和数学模式的分析, 简单来讲就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具体情况的分析。在具体的利用中, 对于不同环境要素的数学、物理方程可以选用模糊数学法, 在此种方法的利用中, 虽然具体的分析结果很难确定, 但是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对环境的发展规律进行解释和分析。在目前的利用中, 环境调查、环境评价等范围较大的工作中时常会用到此方法。比如在目前的社会中, 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会形成较大的环境问题, 在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增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 生活垃圾对于环境的影响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下图表示的是我国近年来城市生活垃圾的增长以及焚烧能力占无公害处理能力比例的规律图。

2. 合理性分析

(1) 通过项目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通过项目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是合理性分析方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目前的环境监测来看, 监测项目具有多样性, 无论是有机的还是无机的都会涉及。因为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系, 所以在把握项目监测数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分析, 监测数据的质量性会有进一步的提升。F和Ca、Mg在形成沉淀物的时候容积度比较小, 所以在呈现中性或者是弱碱性的水溶液当中, F和水溶液的硬度值会表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因此, 在高氟区的水质监测报告中硬度值会显得比较低。如果在监测报告中发现高氟区的水质监测硬度较高, 那么结果肯定存在错误, 这时候就需要进行重新的监测分析。

不仅F和水质监测的硬度存在关系, COD、BOD5和高锰酸解之间也存在着指数的关系。在具体的分析利用中, COD指的是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所消耗的氧量。BOD5指的是在水温保持20摄氏度的情况下, 微生物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在分析实践中, 利用高锰酸钾水样中具有的有机物以及无机物的还原特性, 可以根据消耗的高锰酸钾进行氧量的计算, 从而可以判断出COD>BOD5、COD>CODMn。简言之, 在物质之间存在着一些特定的关系, 在把握这种相关性的基础上进行环境数据监测的综合分析, 检测结果的合理性会明显的提升。

(2) 通过已有资料和监测值进行分析

通过已有资料的监测值进行分析也是数据分析合理性方法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进行环境数据与监测数据分析后, 一般会存在两种数据, 一种是历史数据, 另一种是实时数据。历史数据主要指的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获得的环境监测数据, 而实时数据则指的是具有全新性特点的动态监测数据。在历史数据的分析中可以进行区域环境的历史分析, 以此便会形成区域环境的历史资料。而根据实时动态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区域环境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数据变化情况。历史资料作为已有资料, 是对区域环境数据过去的把握, 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现有监测值的分析, 可以清楚的对比出区域环境的数据差异, 根据这种差异性能够更好的分析出数据变化的规律以及存在这种变化的原因。简言之就是通过已有资料和监测值的分析进行, 数据综合分析的合理性有了显著的提升。

(3) 通过监测项目的性质对监测值进行分析

通过监测项目的性质对监测值进行分析也是合理性方法利用的一个主要方面。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发现, 不同的监测项目, 其对监测值会有不同的影响。所以根据相关的监测值可以分析监测是否准确。例如总氮指的是可溶性以及悬浮颗粒物当中的氮含量, 如果在水质监测的过程中发现总氮和氨氮以及硝酸盐氮等的数据呈现出倒挂的关系, 那么就表明检测的结果不可靠。不仅是在水质监测中, 在空气检测中也一样, 如果氮氧化物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发生数据倒挂情况, 监测结果也是不准确的。简言之就是利用监测项目的性质对监测值进行准确性分析, 可以使得监测值的可靠性明显的提升。所以在环境综合分析的过程中, 把握好监测项目的性质, 并对其与监测值的关系进行清楚的认知, 可以对数据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做出有效的分析。

(4) 通过污染的了解进行监测值的分析

通过污染的了解进行监测值的分析也是合理性方法利用的一个主要体现。环境数据监测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在持续性监测的过程中, 对于区域环境污染会有全面的了解。比如在华北地区的持续监测中发现, 华北区域每逢冬季, 雾霾便会成为区域主要污染物, 这种污染情况的存在使得空气质量有了显著的下降。在环境区域监测值判定的时候, 全面的掌握区域污染情况, 可以对监测值的准确性进行分析。比如已知某区域的环境污染情况属于重度污染, 但是在进行监测值分析的时候发现, 其数值远远达不到重度污染的指标, 出现这种情况, 只能说明监测数值具有不可靠性, 所以分析需要重新进行。简言之就是利用污染情况的掌握可以分析监测值的准确性。

3. 效益分析

效益分析法也是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的有效方法。从实际工作来看, 环境监测数据比较多样, 主要包括环评监测、验收监测、例行监测、监督监测等等。在这些内容中, 监督监测对于数据的分析比较少, 所以对其进行数据的合理性判断最为容易。相比于监督检测, 环评监测和例行监测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 而且需要对数据进行短时间内的可靠性分析, 因此其工作量比较大。总而言之就是无论是哪种监测, 都可以为环境管理的实际工作提供简单、明了的数据依据。在有依据的情况下, 环境管理工作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开展, 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的重复性工作。简言之就是效益分析法主要为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效益提升而服务。

结束语

环境数据监测是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参考的依据, 强化环境数据监测综合分析方法的探讨, 可以保证整个数据分析的过程更加科学, 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分析结果。简言之, 环境治理的措施需要以基本数据为指导, 所以说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能够有效提升环境治理方案的实效性。在充分研究环境检测数据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对于实践工作中的数据分析进行方法更新和完善, 数据信息的有效性会得到强化。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环境问题也更加的严重。为了更好的治理环境, 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积极的进行环境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从目前的环境治理来看, 要想取得较好的成绩, 就必须对环境问题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而数据报告可以为环境恶化的具体情况提供有效的参考, 所以说做好环境监测, 利用数据综合分析的方式来研究和制定环境治理方案的意义重大。本文就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的探讨, 目的就是要强化环境分析的准确性, 从而为环境治理效果的有效性提升打好基础。

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篇5

0引言。

变形监测的意义在于用专业的仪器与方法对物体的变形现象、形态以及发展等进行相应的观测、分析、预报。其任务主要是监测建筑物在荷载以及外力的作用下,在物体所处位置、大小等各个方面上空间与时间的特征。形监测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是由多种方面共同决定的,即变形建筑物的性质、地基的情况等等。

例如对于水利工程中的建筑物其变形监测主要包括水平位移的观测、沉降观测等等,而这些观测也可以成为外部观测。

除了外部观测,与之对应的则是内部观测,其中包括温度、混凝土应力等方面的观测,内部观测可以使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在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将内部与外部观测数据相结合,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总结。

1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

以所测的变形数据作为基础,绘制与之相对的曲线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于所绘制的曲线,专业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如果我们把变形观测数据与影响因子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及逐步回归计算,这样就可以求得变形与显着性因子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不仅可以作为物理解释,还可以进行今后建筑物的变形预报。

如果只是对变形观测数据单项处理有2种方法:

1)以灰色系统理论进行建模。主要处理的是具有小数据量的时间序列,其所用的方法是对现有的数据采用累加生成法,使之转化为生成数列,所以说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减弱随机性、增加规律性。

2)以时间序列分析理论进行建模。主要是处理变形观测量中的时间序列,例如在对建筑物位移的监测中,通过建立一个与之相对的灰微分方程,就可以分析出建筑物的变形趋势,此种方法不仅可分性很好而且还有其他4项优点:

①可以同时进行推估、平滑以及滤波;

②此模型是一个理想的动态模型;

③可以将平稳相关时序转化为独立的平衡时序;

④模型参数聚集了系统输出的特征和状态。

如果将变形建筑物整体视为一个动态的系统,观测值视为这个系统的输出,那么可以通过卡尔曼滤波模型对此系统进行精确、准确的描述。动态系统的描述是由两方面共同完成的,即观测方程与状态方程,监测点所在的位置、其变化的速度以及所具有的速率参数,这些因素相互结合,共同建立了一个理想、完善的运动模型。运用卡尔曼滤波模型其优点在于无需保留使用过的观测值,而是采用一定的递推算法,这样就可以将参数估计与预报这两者快速、有效的相结合起来[1].

如果变形监测时间序列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那么可以应用Fourior对其进行相应的转变,即将时域内包含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法转换到频域内,进而对其分析、研究。在某一时间下记录的数值信号其意义可以体现为由许多和不同频率的谐波分量的总和,而通过计算每个谐波频率所具有的振幅,最大振幅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主频率等,可以间接的推算出变形周期性变化所具有的规律。

2变形的几何信息与物理解释。

在传统意义上,对变形观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有两种,即变形的几何分析、变形的物理解释。在几何分析中其特点是能够直接的体现出变形的空间以及时间特性,其内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选用模型的初步检测。

2)模型参数的估计以及统计的检验。

3)最佳模型的确定。

变形的物理解释其作用体现在可以明确的描述出变形与产生这种变形的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采用两种方法,即统计分析法、确定函数法。统计分析法当中包含有多个方面。例如多元回归分析、时间序列频域法中所用到的动态影像分析等等。

统计分析法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所用的资料必须是实测的,实测的资料越详细、丰富,那么所得到得结果就越加的可靠,而且还可以具有“后验”的作用。

这种方法的运用与几何分析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测量人员比较喜欢且熟悉的方法。确定函数法是以变形建筑物的物理学参数作为基础,从而建立一个力与变形两者之间的微分方程,如果边界条件是确定的,那么通过有限元的方法求出一个微分方程,就可以得到变形建筑物上有限元节点的变形。此种方法所具有的特点是对于监测数据并不是特别需要,且还具有“先验”的性质。如果在有限元上划分的合理,并且对观测建筑物的物理学参数选取选择的较为精确,那么此种方法无疑是一种快捷、省力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建筑物物理学参数以及微分方程的确定都含有一定的假设性,所以说在有限元法计算出的结果常常与实测的数值并不相符,真对此种情况,相应的产生了应用两种方法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及反演分析法。

3变形分析以及预报的系统论方法。

以现代系统论作为有效的.指导从而进行变形的分析以及预报是现阶段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变形体并不止具有单一的因素,它是具有复杂的黑箱或灰箱式的结构模式,它是开放性的,而且还体现出一种随机性,这种随机性所包含的因素有多种,即包括外界因素中的不确定性,也包括对初始状态的敏感性等等。

按照系统论的方法,对建筑物的变形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1)以输入-输出模型进行建模。此方法是针对黑箱或是灰箱而进行建模的,灰色系统建模、时序分析等都属于此建模法。

2)以动力学方程进行浸没。在方法上它与物理解释中提到的确定函数法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是以运动物体所体现出的物理规律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方式建立微分方程,以此来精确的描绘出这个系统的运动演化。

对建立的动力方程的解算方法,是在对体统的变形以及受力有着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用相对简单的可以解析的模型来模拟物体变形的过程,此模型解算出的成果与现实状态相比较是基本符合的。

在系统论的方法中,其核心表现在对动力学方程解的分析与研究,因此在此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与动力系统相关的概念,这些引进的感念都与变形分析与预报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们包括相体积、相轨线、状态空间等等。

综上所述,变形监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对建筑物进行监测与预报,而变形监测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蕴含着方方面面的东西,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让其更好的为人类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篇6

【摘要】近几年来,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加重,环境保护出现了多种新问题,也面临着多种新挑战。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环境监测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进行环境保护的基础。环境监测既能够全面反映出当代我国环境的真实情况,也能反映出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所以,研究和探讨城市环境监测方法这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作用。

【关键词】城市环境;检测方法;常见问题;对策分析

实施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保障人们能够在保持正常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各项能源。在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各项环境保护监测工作,进一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稳定相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才能强化城市环境监测,这对于确保我国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环境监测工作的目标

目前,进行环境监测其根本目标在于为我国人们营造出健康、干净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保障其生活质量和合理利用资源。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经济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其环境的建设。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结果,应按照如下四方面着手实施:一是,结合我国环境治理管理机制,确保环境质量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二是,结合环境污染状况,找出各个污染源的具体位置,判定出产生污染的原因,为进行环境监管组织活动提供多种根据。三是,积累相关技术文件、监测资料、制定解决方案等,为控制环境质量而逐一展开各项工作。四是,在分析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积累更多实际样本数据,从而为我国环境质量法规的健全和更新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因此对环境进行监测,这对于保障环境管理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具有很大的意义。

2、环境监测体系的现状

一是,在污染监测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常规性污染因子为主的方法,很少会涉及到特征污染物。特别是当前兴起的很多行业,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污染因子。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果只是采用传统测试因子实施监测,那么很难将企业实际污染状况反映出来。二是,很多污染物对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伤害,当前我国的监测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对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程度等,并没有完全掌握,导致还无法针对性的进行治理。三是,当前环境分析方法缺少整体性、系统性,主要表现在:(1)现有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质量标准有很多出入地方,分析和研究水质的方法也很古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2)在监测水环境中得到的参数,其只能对水质情况进行描述,很难描述出水质污染的具体状况。(3)DMP、丁基黄原酸和活性氯等因素,在水质分析中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应研究出更好的分析方法。(4)在当代水质监测过程中,在线监测水质、遥感监测都已经充分应用其中,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四是,臭氧光化学污染、监测雾霾分析等仍然只是处于研究时期中,我国多数城市都没有进行环境监测工作。五是,监测噪声技术在应用中有很多不足之处,监测社会噪声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传统监测仪器及方法都未能全面映射出噪声的影响。六是,生态监测还有很多不健全之处,目前也并未出现很完善的监测方法。七是,生态环境监测范围的窄小,在监测中以“生物”为中心,这也就代表对生物活动的各方面都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从我国目前生态实际监测情况而言,生态监测只是在地表水范围内进行监测,导致生态监测只对局部起效果,不能对整体起效果,在实施自然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那么引发的后果是无法估计的。

3、加强城市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措施

(1)在制定和修订标准分析方法中,应做好各项与之相关的工作。根据多个影响因素制定出与之相符的分析方法,如:土壤标准因素、环境质量标准因素、污染物排放标准因素和噪声标准因素等。在原有标准分析方法基础上,制定出一种新型方法体系,优化监测程序,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对比其他国家的分析方法,借鉴国外的分析方法,因地制宜的改进我国环境分析方法中不足之处。(2)深入研究新兴行业特征因子产生的方法,并研究出新的监测手段。(3)通过使用统一验证监测分析方法,在工作中,由于需要监测一些加测频,在很难以解决一些国标方法中,可运用相应的程序方法来证明专家认同的方法。(4)强化实验内控制质量,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5)加大监督力度,保障标准分析法的实施。城市环境监测机构应做好对标准分析方法的管理和监督,唯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环境监测的工作。其监督内容包括多方面,比如:在方法制定过程中,其制定机构是否充分运用了自身的权利、制定标准是否合理、制定依据是否充分等;在使用方法过程中,实验室条件是否符合现有方法规定、仪器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等。(6)做好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各级环境监测部门,都应该将环境监测方法与日常管理紧密结合,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身上,做到权责清晰。(7)积极交流和合作标准方法,随着交流的逐渐深入,各个监测部门认知的方法也应逐渐强化,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最新环境分析方法,对其认真细致研究,积极借鉴其优势之处。(8)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强化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应不断应用各种新方法和新技术,引进最新的监测方式,强化环境监测技术,保障环境监测技术的完善和健全。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上,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展开环境监测保护工作的目标在于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环境,唯有及时解决城市环境监测中各种问题,才能真正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才能真正生活在一个健康、温馨的环境之中。

参考文献

[1]张景欣.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2,(02).

[2]包春艳,高新亚,刘江豪.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28).

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篇7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是一项维护生态平衡和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的好坏, 对于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而必须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 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具有准确性、精确性、 完整性和代表性。

1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

环境监测技术是环境污染控制的眼睛, 是环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 是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 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环境管理、规划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内容以监测的介质 (或环境要素) 为对象, 分为空气污染监测, 水质污染监测, 土壤、固体废弃物, 生物, 生态, 噪声振动, 放射性, 电磁辐射监测等。

当前环境监测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实施强化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做好技术监督和技术支持工作; 强化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切实加强全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加速以报告制度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与传递系统建设;巩固检测队伍, 提高监测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监测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坚持科技领先, 做好监测科研, 全面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2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目前, 对环境样品的污染物组成成分和构成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化学分析法;2仪器分析法。

2.1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是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基础。 化学分析法又称经典分析法, 是分析化学的基础, 主要有容量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等。 容量法是将一种已知标准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定剂, 包括标准溶液滴加到含待测溶液中, 至所加试剂与待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完成定量反应为止, 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计算待测物的含量。 根据化学反应的性质可分为酸碱滴定、络合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测定的项目有:总硬度、化学需氧量、 硫化物、氯化物等。 重量分析法是用适当方法先将试样中的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 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该组分的含量。 对高含量的硅、磷、钨、稀土元素等试样的精确分析, 至今仍常使用重量分析方法。 根据分离出待测组分方法的不同, 重量分析法一般可分为沉淀法、气化法和电解法。 重量法测定的项目有悬浮物、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2.2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测量方法, 主要是对环境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测量。 仪器分析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主要的仪器分析法有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以及色谱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根据物质的光学性质建立, 包括分子光谱法、原子光谱法等。 电化学分析法根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建立, 包括电位分析法、 极谱分析法、库仑分析法等。 色谱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富集方法, 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以及离子色谱法等。

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3.1环境监测质量要求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应该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包含在布点———采样———样品贮存———前处理———测定———数据处理———数据审核与应用的监测全过程中保证环境监测结果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则是以满足环境监测质量需求所采取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环境监测的“五性”反映了对监测工作的质量要求:1代表性。 表示在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 并按规定的采样要求采集的能反映总体真实状况的有效样品。2完整性。 表示取得有效监测资料的总量满足预期要求的程度或表示相关资料收集的完整性。3可比性。 表示在环境条件、监测方法、资料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获资料的一致程度。4准确性。 表示测量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 一般以准确度来表征。 5精密性。 表示多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的分散程度。 一般以精密度来表征。

在整个环境监测过程中, 代表性、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优化布点、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等方面;精密性和准确性主要体现在实验室分析测试方面; 而可比性又是精密性、 准确性、代表性、完整性的综合体现, 只有前四者都具备了, 才有可比性而言。

3.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3.2.1控制现场采样的工作质量

必须切实重视采集样品的质量控制, 使采集到的样品使符合计划要求的、真实的, 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的样品。 如果采样方法不正确, 试样不具有代表性, 则无论操作如何细心、 结果如何精密, 分析都将毫无意义, 甚至可能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采样时, 必须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以确保所采样样品能代表整个供试材料的平均组成。 采样时, 要认真填写采样记录, 写明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采样条件、方法、数量、 包装情况等。 外地调入的样品还应结合运货单、商检机关和卫生部门的化验单、厂方化验单等, 了解起运日期、来源地点、数量、品质及包装情况。 同时注意其运输及保管条件, 并填写检验目的、项目及采样人。 采样应该选择随机采样方法。 随机抽样, 又可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分段随机抽样。 采样时可结合起来使用, 在保证代表性的前提下, 还应注意抽样方式的可行性和抽样技术的先进性。 采样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 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或操作规程所规定的方法进行。

3.2.2样品的保存

及时分析, 妥善保存。 制备好的平均样品应装在洁净、密封的容器内 (最好用玻璃瓶, 切忌使用带橡皮垫的容器) , 必要时贮存于避光处。 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应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查, 保留期从检验报告单签发之日起开始计算;易变质样品不予保留。 保留样品加封存入适当的地方, 并尽可能保持原状。

3.2.3样品预处理

样品预处理是一个既耗时又极易引进误差的步骤, 样品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分析的最终结果, 因此, 为了提高分析测定效率, 改善和优化分析样品制备方法和技术是一个重要问题。 据统计, 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 (从采样到报告结果) 中, 样品前处理 (富集分离) 所消耗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占75% 左右。 样品预处理技术主要有溶剂萃取技术; 蒸馏及精馏技术;固相萃取技术;气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衍生化技术。

3.2.4实验室测试质量控制

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试想不合乎要求的仪器和设备、试剂和纯水, 缺乏熟练的操作技巧, 不符合条件的实验室环境及不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却能测出优质的分析结果。 实验室基础工作是监测分析工作者赖以取得满足质量要求结果的必备条件, 而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是发现监测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关键环节, 这一环节获得的信息和数据, 为全面质量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所以一般把这一环节的质量管理叫做质量控制。 依据计量法规定, “凡是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产品质量的检测机构, 必须进行计量认证”的要求, 因此“计量认证”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 分析测试质量控制、 监测计量认证的技术和理论是监测分析人员必须掌握的重点。

3.2.5数据质量控制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真值的最佳估计以及确定该估计值的误差。 研究误差的目的是要对自己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处理, 判断其最接近的值是多少, 一般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 对数据中离群较远的极值取舍, 然后通过对样本的了解判断总体特征, 估计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正确地处理实验数据, 充分利用数据信息, 以便得到更接近真实的最佳结果。

3.2.6规范化监测工作

首先, 监测工作要按照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统一技术规范、 方法的要求, 依照一定的程序, 进行科学的组织与技术上的规范化管理。 为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五性”, 监测技术规范、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测试方法等均应首选国家方法标准, 并以最新公布的版本为准。 在监测过程中要以国家现行的污染源监测管理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范等为指导, 以实施污染源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为基础, 以加强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为重点, 才能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监测技术规范和监测方法标准是正确实施各项监测活动的技术依据, 也是监测质量控制的技术保障。

4结语

当今环境与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环境监测是以说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状况、 准确预警突发性环境事件等为目标的环境保护基础工作。 目前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必须做好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不断的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文辉.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02) :45~46.

[2]鞠复华.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化原则与方法[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0 (03) :23~24.

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篇8

1 流速仪法

主要是借助流速仪对废水流速进行测量, 再根据断面面积来求得废水的排放量。该方法比较正规, 其测量结果常常可以作为其他测量方法的参考标准, 多在水深10cm以上, 流速大于0.05m/s的地方使用。其测量公式为:

上式中, V表示的是水流速度, K代表相关比例系数, N表示的是t时间内叶片浆转的总转数, C表示的是修正值, 多由摩擦引起。

利用积深法测水流速度, 受水深影响。水深深度不同, 所需测点数也各异, 在确定测点数时, 应根据具体水深选择:

(1) 当水深<40cm时, 适宜使用一点法, 即=V0.6;

(2) 当水深在40cm~60cm范围内时, 适宜用二点法, 即=1/2 (V0.2+V0.8) ;

(3) 当水深>60cm时, 三点法较为适用, 即=1/4 (V0.2+2V0.6+V0.8)

测点位置的确定和测量, 以水平面为0点, 确定仪器入水深与垂线水深之比。

2 薄壁堰法

该方法又可分成多种, 如三角堰法、梯形堰法以及矩形堰法等, 其共同点是测量的精确度较高, 有良好的保证。

2.1 薄壁三角堰法

在流水排量小于0.1m3/s, 水头在0.05m~0.35m时, 三角堰法比较适用, 其计算公式为:

在上式中:

Q指的是废水流量, μ指的是流量系数, 约为0.6, g代表物理学中的重力加速度, 通常取9.808m/s2, θ表示的是堰口的夹角, h则表示堰的几何水头。

当θ, 即堰口夹角为90°时, 三角呈直角三角状, 随着流速水头的变化, 流量计算公式可做适当的简化调整:

(1) 当流速水头在0.02~0.20m时, Q1=1.41h2.5 (m3/秒)

(2) 当流速水头在0.301~0.350m时, Q2=1.343h2.47 (m3/秒)

(3) 此外, 当流速水头在0.201~0.300m时, Q3=1/2 (Q1+Q2) 1/2 (1.41h2.5+1.343h2.47) (m3/秒)

需要注意的是, 在测定流速水头的有效定位置时, 尽量保证所测长度L′≥ (3~4) h, 因为该处水流速度缓慢, 比较平稳, 测量中即便出现误差, 也不会太大。

2.2 薄壁矩形堰法

这种方法在任何有效宽度的范围内皆可使用, 其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 Q代表着流量, b和h表示的分别是有效宽度和有效水头, CD=0.602+0.083h/p

须注意的是, 在测量过堰水深H时, 应在堰口上游大于3H处进行。

3 巴式槽法

巴歇尔槽, 即巴氏槽由于形状比较复杂, 造价要高于堰的造价, 为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对各部分都有严格要求, 保证其尺寸大小符合规定。此外, 该方法还有许多优势, 如水位损失远小于堰, 而且水中即便有固态杂质也不易沉淀, 对下流水位影响小, 在工农业流量的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须注意的是, 巴氏槽的中心线应与所测渠道的中心线重叠, 避免发生水流偏流的情况;通水后, 要保证水的自由流态, 槽淹没度比规定的临界淹没度要小;为保证水流能够平稳地流入巴歇尔槽, 其上游应有一段大于5倍渠道宽的平直段, 以免出现偏流, 同时也可避免因渠道坡降形成的冲力;安装巴氏槽时, 要注意其牢固性, 槽身与渠道的底壁和侧壁应紧密连结, 以免发生漏水现象。

4 排水系数法

该方法是指结合废水的排放系数和新鲜水的用量做综合考虑, 以此为基础, 经过计算最终求得废水的排放量。多用于呈间歇性排放、流量不稳定且监测环境困难的污染源。其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 K代表的是废水的排放系数, Qn指的是新鲜的用水量。

需注意的是, 不同的行业, 生产也不同, 不管在原材料的选择, 还是生产技术和工艺上都是有差别的, 所造成的污染程度也大不相同, 相应的污水排放系数随着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5 容积法

设置一段固定的时间, 选定适当的容器, 对其仔细校准、测定, 并准确测量出容器体积, 将污水引入容器。记录时间结束时的水量净体积和时间开始时的水量净体积, 设两者之差为△V, 除以时段差△t, 所得结果就是排水流量Q, 按照此测量方法重复数次, 最终取平均值。该方法通常在流量较小、形状不规范的渠道中使用。其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 Q表示废水的排放量, △V表示的是计量前后的体积差, △t指的是计量前后的时间差。

6 结语

排放废水对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 为更好地把握排水量, 以便进一步分析, 必须采用一些高效的测量技术, 排水量可通过排水流速计算出来。废水的流速计算方法有很多, 以上是一些较为常见的测定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 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的测量方法, 以便准确求出废水的排放量, 为环境检测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宇振涛黄秋萍.环境监测中几种常用的废水流速测定方法的分析和探讨[J].北方环境, 2011, 26 (7) :126-128.

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篇9

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对比

1 问题

就目前来说,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中,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最普及和用得最多的一种, 该方法是采用由一系列已知含量的标准液绘制成校准曲线, 然后根据测得的样品信号值从校准曲线得出待测成份含量或浓度。因校准曲线都有一定的线性范围, 样品含量或浓度只有在直线范围内时, 才能准确定量。

环境监测分析法中, 环境样品与其它样品比较, 一个显著的特点, 就是待测成份含量波动较大, 且不稳定, 因此, 采样后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定量。这种情况给使用校准曲线法定量样品待测成份带来困难: (1) 为使待测成份含量 (浓度) 处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而不超出检测上限, 应取多少样品进行分析?如果取样量过大, 超出检测上限怎么办? (2) 为了验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需要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测定, 加标量应取多少合适?加标后样品中待测成份总含量超出检测上限怎么办?

鉴于上述问题, 对于其它样品来说, 由于同一来源的样品中待测成份的量相对比较稳定, 只要不是第一次测定, 可根据经验做出适当的粗略估计。但是, 由于环境样品的特殊性, 进行同样的估计, 就难免出现超出检测上限的情况, 使测定难以进行。尤其是在样品本底完全未知的情况下, 分析人员往往束手无策, 这是环境监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日常环境监测中, 分析人员对上述情况的处理, 无非是如下两种方法: (1) 减少样品用量, 重新取样进行测定。 (2) 将处理好的样品稀释一定倍数后再测定。两种方法的实质都是用减少样品取用量, 使待测成份含量落在校准曲线测定范围内。那么, 能否从扩展校准曲线的测定范围来解决这类问题呢?本人以测定水和废水中挥发性酚为例作了探索试验。

2 实验

用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光度法测定酚类在制校准曲线时, 依次取苯酚标准溶液 (1μg/mL) 0.00、0.50、1.00、3.00、5.00、7.00、10.00、15.00mL进行测绘。为了扩展校准曲线的测定范围, 特增加了取30.00mL和60.00mL两个用量, 编号为1~10号。将各个浓渡的标准溶液分别显色并经萃取后, 将1~8号组成第一个系列, 直接测定吸光度;将1、3、5、7、8、9号用纯三氯甲烷稀释2倍组成第二个系列, 测定吸光度;将1、4、6、8、9、10号用纯三氯甲烷稀释4倍组成第三个系列, 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1、表2、表3。

通过表中数据可分别得到三条校准曲线Y=A+BX, 各条曲线的计算参数列于表4

为了便于比较分析, 将三条校准曲线分别以其空白吸光度A。

表中R和S剩分别为相关系数和剩余标准差。

为基础绘制。分析水样时, 如果样品中待测成份含量较低, 三个标准系列的校准曲线, 用处理好的萃取液直接测定吸光度, 在第一条校准曲线上求出含量;若含量较高, 则将萃取液用纯三氯甲烷稀释2倍或4倍后测定吸光度, 分别在第二条或第三条校准曲线上求出含量, 并扩大相应倍数后, 作为样品含量的测定值。我们把这个方法叫做扩展曲线法。

3 比较

3.1 由上述实验可以看出, 按扩展曲线法测定酚, 等于将校准曲线的检测上限由0.06mg/L扩展到0.24mg/L, 增大了测定范围。根据实际工作经验, 将萃取液稀释4倍已能满足常规的监测要求;从线性关系看, 如果需要, 还可稀释更多一些倍数。结果表明, 三条校准曲线都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3.2表5中的数据是用扩展曲线法对7个酚污染水样的实际测定结果。表中第3、4列数据是按原分析方法取样250mL显色, 萃取后, 根据浓度将萃取液用纯三氯甲烷稀释2倍和4倍, 测定吸光度用扩展曲线方程求出的结果。第二数据是同时用减少取样量的方法显色, 萃取后, 由第一条校准曲线求得到, 用来对照评定扩展曲线法测定值的可靠性为提高统计检验效果, 本次实验采用配对比较t检验法进行了两种方法的比较。检验结果表明, 扩展曲线测定值与减少取样量法测定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测定法的波动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Á

3.3 重新取样测定是水样经过全部分析过程后, 发现测定值超过检测上限时采取的补救办法, 这一做法有两大缺点: (1) 工作量太大, 尤其是那些操作手续较复杂的分析项目, 测定一个样品从头至尾, 重复操作两遍, 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2) 水样中被测成份不稳定, 测得数据会有很大变化。例如水中酚含量的测定, 据常规实践, 如第一次测定失败, 再做第二次测定, 酚含量将大为减少, 测得的数据根本没有代表意义。因此, 这种方法在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3.4 稀释倍数法虽然工作量及操作难度比较小, 但由于稀释后测定条件发生了变化, 由于原校准曲线求出的测定值可靠性较差。

分析结果显示表明:两种方法测定值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说明稀释倍数法测定结果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 不能应用。

4 结语

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篇10

关键词:环境监测,检测方法,标准体系,建设

1 引言

环境监测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 用专用的环境检测工具对特定区域内的污染物浓度进行间断或不间断地测定, 观察其浓度的变化规律并对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 为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定保护决策提供科学的、专业的、具体的、及时的数据信息, 是环境检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环境监测标准是国家根据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和污染物排放行为, 规范采样、分析、测定等处理工作而制定的统一标准。

2 我国环境检测标准体系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针对重要污染物建立相应的检测标准

我国一些重要污染物的检测标准没有正式统一, 缺乏权威有效地监督和检查机制, 且环境监测的方法研究常常落后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标准”的制定。另外, 某些重要污染物比如重金属等具有多种存在形式, 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液态和固态以及气态等, 同时还存在不同的价态。我国现行的检测体系和检测标准存在严重的问题, 没有考虑到污染物的存在形式及其生物有效性, 在检测时往往还是使用统一的标准, 这就给检测结果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严重影响着监测的结果。有些较稀有但是有较大毒性的污染物没有纳入到检测范围。

2.2 现行的检测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现代工业的发展催生出了更多类型的污染物, 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可用性和可操作性尚待提高。个别标准配套的检测方法与标准限值相同而不能适应, 很多现存的检测方法还要依赖人的感觉器官, 如恶臭的检测就主要依靠人类的嗅觉来进行检测。同时, 不少现行的检测标准严重脱离实际, 检测剂还是目前禁用的药品, 在检测的同时造成了二次污染, 带来了更大的环境压力。

2.3 尚未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分析与方法

目前我国现有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措施无法适应突发污染事故现场快速、动态测定的特点, 且分析成本过高, 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应急措施, 往往在发生突发污染事件时因为没有有效的处理措施而造成更大的污染灾害。与发达国家体积小、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良好的检测仪器相比, 我国现有的检测设备差距巨大, 根本无法满足突发事件的检测条件对检测仪器的要求。

3 促进环境检测监测体系标准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3.1 大力推进在线检测技术以及先进设备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和检测技术的发展, 当今世界电子检测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 许多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与检测手段被引进国内, 我国也依托863 计划的经济技术支持在在线监测研究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在此基础上, 应该大力推进在线检测技术的改革与发展, 丰富和完善现有的预警监测标准体系, 逐步建立相关标准, 完善监测机制, 通过优胜劣汰, 规范在线监测仪器的使用。另外, 检测设备作为检测环节最主要的依赖工具,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3.2 努力发挥生物检测分析方法和生物传感器的作用

随着检测项目的增加和检测浓度的超低化, 对监测仪器和检测人员的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导致检测费用增加, 检测难度提高。生物检测方法以其可操作性强、方法简单、价格廉价的特点已经在医药卫生和食品安全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863 国家重点项目的大力支持, 开发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物、农药、重金属检测等多种生物检测方式, 在检测土壤、大气环境等方面得到了应用。但是我国现行的检测方法标准只有微囊毒素标准分析方法, 应该及时组织开展严格的技术评估, 实现这些方法的标准化和产业化, 并积极运用于实践中, 通过对检测效果的分析完善相应的检测标准。

3.3 完善现有的环境监测标准

针对现有的环境保护质量标准控制项目, 补充并完善环境检测方法标准, 对比筛选我国目前环境加测和污染物排放相关标准控制项目和现行的检测标准, 针对目前尚无检测标准的项目或是检测标准不完善的项目, 建立健全相关检测标准。同时, 也要完善环境检测样品采集技术标准, 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制探究符合实际地样品采集技术, 提高我国环境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4 结语

环境监测在现代社会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大应用, 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完善更是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途径, 具有重大的探究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环境检测标准体系的架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主要探究, 提出应该从推进在线检测技术发展、发挥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完善现有的环境检测标准等方面进行努力, 希望对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余若祯, 齐文启, 孟伟, 王海燕, 刘征涛, 武雪芳.关于我国现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现代科学仪器, 2012, 06:62-69.

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篇11

关键词: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应对策略;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0-0067-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0.18

一、引言

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就是反洗钱义务主体在与客户开展金融交易过程中,按照反洗钱法律法规要求,识别和发现存有洗钱及相关犯罪嫌疑的异常交易的过程。总体上说,世界各国的反洗钱制度大多数都以可疑交易或者可疑行为报告制度为中心,要求金融机构报送有洗钱迹象和可能的交易行为的有关信息。可疑交易报告是国家反洗钱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情报来源基础,有效的可疑交易线索为司法机关启动洗钱案件调查和侦查程序提供信息支持。

从本质上讲,可疑交易是与涉嫌洗钱等犯罪相关度较高的资金交易。伴随着金融创新的多样化和电子化,洗钱分子通过金融机构实施洗钱犯罪的手段日趋复杂、转移犯罪所得的方式更加便捷。特别是随着反洗钱制度与机制的建立以及金融机构反洗钱意识与合规水平的逐步提高,洗钱者为掩饰其洗钱动机和行为,必然会不断设计和实施更加多样、复杂的洗钱手段,从而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调适功能的自组织系统。可以说,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最特殊环节,其有效性最终决定了金融机构提交可疑交易报告的质量。

一般而言,金融机构报告可疑交易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四个因素:可疑交易的固有特征、报告规则、识别方法以及金融机构的报告意愿。可疑交易形式的多样性、过程的隐蔽性、手段的专业性、判别的主观性等特征属性,要求金融机构在追求个体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应自觉适应反洗钱形势发展需要,采取先动哲学的可疑交易报告态度,主动开展洗钱类型特征、洗钱活动规律、洗钱风险演变趋势等的研究,不断优化和创新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策略与方法,有效改变目前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庞大而情报价值较低的被动局面。

二、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基本策略

(一)现状分析

洗钱是一种有规律的犯罪活动,并具有一些相似的异常特征。《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分别要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应当将共计48种交易或者行为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在反洗钱工作的起步阶段,监管当局制定的这些列举式识别模式有助于经验不足的金融机构更容易识别和报告可疑交易。金融机构通常将管理办法所列举的可疑交易报告标准予以量化、编码,由识别系统根据客户业务发生的时间、次数、金额等交易数据,自动提取并直接通过“总对总”方式上报。例如,某商业银行将第十一条第一款“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的报告标准模型化为如表1所示的8条识别规则。

事实上,管理办法所列举的可疑交易报告标准通常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分析两部分内容。另外,第十四条还规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发现其他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性质等有异常情形,经分析认为涉嫌洗钱的也应当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可疑交易报告。由表1的模型定义可见,这些筛选规则将标准中的“短期”设定为10个自然日,将“集中与分散”的可疑特征描述为借贷方账户数的显著差异以及借贷方发生额的基本平衡。由于模型参数的刚性,以及模型定义中较少考虑客户的经营性质、经营特点、资金往来等因素,可疑交易的错误否定(将可疑交易误认定为正常交易)和错误肯定(将正常交易误认定为可疑交易)问题不可避免。显然,金融机构这种基于客观标准而导致的机械性、粗放性、防卫性报送行为违背了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设计的初衷。

(二)应对策略

从洗钱犯罪的操作手法和异常资金的归集路径看,可疑交易可能存在于金融机构的各项金融业务以及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由于非法交易常常与合法交易交织在一起,特别是那些看似合法交易的非法交易更具有欺骗性,要求监管机构制定一个绝对而完备的可疑交易判断标准、期望金融机构识别和发现所有的可疑交易既不现实也不经济。

因此,金融机构在制定反洗钱策略时,需要合理保证与统筹兼顾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针对性、完备性和准确性。其中,针对性是在洗钱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合理调配资源,有效发现与特定严重犯罪有关的洗钱活动;完备性是金融交易监测范围应覆盖金融机构各项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错误否定的风险;准确性是在提交报告前应尽可能多地排除错误肯定,即以最少的可疑交易报告量包含尽量多的涉嫌洗钱交易。

1.实施风险管理,增强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针对性。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采用的交易方式与支付手段、面对的交易客户等多种多样,对应着高低不一的洗钱风险。在可疑交易监测分析过程中如果不从内部控制上来管理洗钱风险,不辨主次地平均用力,则金融机构既会增加合规成本支出,又不利于其报告质量的整体提高。为此,金融机构首先要加强反洗钱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的教育和培训,减少执行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与实践的认知障碍,提高反洗钱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政策水平和可疑交易识别能力。其次是将风险识别和评估贯穿于金融机构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以及开展交易的全过程,并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洗钱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第三是对所有可能面临洗钱风险的业务环节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这些业务既包括传统的柜面金融业务,也包括非面对面的网上金融业务、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结算业务等。

2.完善方法体系,保障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完备性。金融机构应根据所监测分析领域的业务特点,优化、扩展“基于规则”识别方法,综合考虑识别手段、识别模式、识别对象、识别流程等因素,探索交易主体导向和交易行为导向的分析方法,形成多样有效的可疑交易识别方法体系。在识别手段方面,不断完善系统自动监测功能,同时强化以客户为基础的人工分析。在识别模式方面,除了将规律性规则用于交易数据过滤与识别外,还要根据对交易主体自身的行为规律特征及其周围同行的规律特征的综合比较来发现异常或排除误报。在识别对象方面,按照交易、账户、客户、组织的层次关系,构建金融交易信息的多维数据立方体,从不同的概括层次上把握可疑交易的特征。在识别流程方面,强化信息共享与分工协作,形成自下往上情报汇集和自顶向下证据确认相结合、条线式分散识别与各条线关联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3.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准确性。基于新的反洗钱监管理念,金融机构不仅需要关注法规体系中规定的可疑交易特征描述,更需要深刻领会自主识别报告制度的实质,即在充分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判断交易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因此,金融机构一是整合在各种业务往来中获取的客户身份、资金交易、财产关系等信息资源,充分剔除由一线人员发现或由信息系统筛选但有足够理由排除的可疑交易。二是建立面向反洗钱的信息共享与信息整合机制,为识别、分辨可疑交易线索提供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同时降低在报送跨行可疑交易时获取交易对手信息的难度。三是发挥金融行业信息管理优势,逐步实现可疑交易监测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或其他业务系统的功能集成与数据共享,并及时更新与补充新的洗钱交易特征、黑名单客户、高风险客户、洗钱特殊地区等信息。

三、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技术方法

(一)方法综述

能够在众多交易信息中迅速发现、判断、认定一笔“重大涉嫌洗钱可疑交易”是反洗钱的核心工作。汤俊(2008)将反洗钱智能数据分析归结为基于场景检测和基于异常检测两类[1]。场景检测主要针对过往发生案件的一些特征进行统计,并将所得到的规律性规则用于对交易数据的过滤与识别,只要达到量化标准的上限,即认为洗钱行为“重现”而加以报警。异常检测是将客户交易放到一个交易发生的上下文环境中进行分析,其主要研究思路是通过数理统计、聚类分析、小波分析、神经网络等方法,描述用户行为模式轮廓,以此作为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的判断依据。

上述反洗钱智能数据分析方式以金融交易主体为核心,其识别与分析的依据是交易特征及历史交易特征等。关于交易主体,高增安(2007)将机构账户按照交易层、账户层、组织层、链接层进行分类[2]。类似地,张成虎、赵小虎(2009)将金融交易信息分为交易层、账户层、客户层、机构层等四种类型[3]。交易层信息是整个交易信息的基础,每笔交易记录包含交易主体、账户、时间、交易性质等丰富信息,本层面主要分析的是单条交易记录的可疑性。以账户为主体,将交易层信息进行归并,构成账户层,本层面分析的是账户所涉及到的全部交易。按照家族树(或机构结构树)来整合、聚集个人客户(或单位客户)所有账户的交易记录,形成客户层(或组织层、机构层)的交易信息。

此外,银行洗钱“黑名单”中所包含的有洗钱嫌疑账户往往彼此关联,隐蔽形成洗钱犯罪网络。在金融交易网络中,结点通常代表交易主体,带有方向及权重的边体现了交易主体之间的联系及强度。Goldberg等(2005)通过在现实世界实体层面上重构交易数据来支持FAIS系统进行复杂交易网络的分析[4]。Jedrzejek等(2009)针对贸易洗钱等金融犯罪的分析而提出了用于表示资金流动、发票单据、商品或服务的链形图[5]。针对金融交易网络分析,Xu、Chen(2004)提出了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来识别洗钱犯罪网络中的最强关联路径[6]。薛耀文等(2006)提出了在复杂金融网络中基于成本约束的效用最大化条件下智能节点洗钱路径的计算方法[7]。杨冬梅等(2007)建立并分析了金融网络中洗钱资金转移路径的可疑模型,以期分离出洗钱可疑路径集合并从中找出洗钱关键直接路径[8]。张成虎等(2009)通过图形遍历方式和金融交易权重分析策略的组合来发现交易关系异常特征[9]。

通过金融交易网络的关联分析来识别可疑及欺诈行为、发现隐藏组织结构或关联群体、模仿团队行为及预测洗钱行为等。FAIS系统中应用称为NetMap的关联分析工具来辅助发现洗钱线索。Kovalerchuk、Vityaev(2002)提出了称为混合证据关联技术,可将贸易交易数据中的多项事实证据以及领域背景知识等关联起来,以自动发现可疑的洗钱或欺诈模式[10]。

(二)方法建模

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以反洗钱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息分析技术为手段,对监测范围内的金融交易实施可疑交易的在线监测与人工分析。其中,监测范围应覆盖金融机构所有可能面临洗钱风险的业务环节。在线监测指金融机构应根据所监控的业务领域和金融产品特点,实现和优化可疑交易自动识别功能。人工分析指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可疑交易人工甄别流程,特别是对于利用技术手段筛查出的异常交易数据,须结合客户身份识别、行业特点分析及相关交易背景进行人工分析、审核和判断后才能报出,提高可疑交易报告的情报价值。

基于前文分析,可将可疑交易监测分析任务归纳为四个要素,即识别方法、交易特征、交易背景、异常交易模式。其中,识别方法有场景检测、异常检测、关联分析等三种;交易特征揭示了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性质及用途;交易背景包括交易主体类型、层次结构、所在行业等背景资料及历史交易统计信息;异常交易模式刻画了不同洗钱行为的可疑交易特征,可来自于领域专家的经验总结或智能系统的自动归纳发现。可见,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就是基于交易特征与交易背景并应用特定识别方法来判断交易是否异常或可疑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篇12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框架。但是, 随着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监测领域的不断拓展、监测形式的不断变化,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要建立和完善包括各环境因子和监测对象的分析方法标准体系, 特别是有机污染物和生物监测分析方法标准, 构建标准化、中国化的中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

目前, 各地环境监测部门已具备多要素、多手段、有鲜明区域特点的技术能力, 可覆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常规监测、微量有机物监测、生物群落监测、化学品毒性检测、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机动车排放气污染监测、噪声监测、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等各类环境监测领域, 同时也具备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数据监控及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等对环境监测信息进行编辑处理和发布的技术能力, 能够科学、全面、及时地反映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为环境管理部门顺利开展污染源监督管理、排污收费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1]。

2 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存在的问题

对照环境监测部门现有的实验室分析检测能力以及国内外环境监测分析技术的发展水平, 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

(1) 检测参数已基本齐全, 但仍存在一定的缺口。

(1) 有些标准中的检测参数仍不能涵盖其中, 或是参数的检出限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需要进行一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发。

(2) 污染源监测仍然以常规因子为主, 基本不涉及特征因子。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诞生了许多的新兴行业, 对此类行业的监测采用常规因子的监测不能反映废水排放的实际状况。对于一些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新兴行业制定了相对应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但是对于这类标准中的各项指标还存在着一些检测盲点。

(3) 国内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等涵盖面仍不够广, 更新也不够及时, 导致日常工农业生产中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部分项目参数未受监控, 特别在发生应急事故时, 如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即实验室所检测的目标化合物与市场使用的产品发生脱节现象, 需要及时了解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4) 微量有机、无机污染物 (包括POPs、环境激素、重金属等) 是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影响和危害最大的一类污染物, 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在国内的环境监测领域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发展, 但是, 目前我们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负荷、危害及影响情况了解不很清楚, 监测技术尚不配套和完整, 监测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较差、缺乏相应的监测经验。

(2) 已有的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 所选检测参数不能全面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 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 我国现有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与现有的标准分析方法不配套, 也没有形成系列的水质分析方法, 未达到一个项目一个标准分析方法的最低要求, 使得已颁布的标准缺乏严肃性, 为其贯彻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发达国家在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上已形成系列化。

(2) 现行的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水质参数为无机、重金属离子、营养物和微生物, 传统方法是利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及生物方法来测定其浓度, 其中一些参数只能对水质起描述作用, 并不能全面反映水质问题。现行的水环境监测指标已无法反映有机污染物的类型、种类和程度, 因此, 在我国水环境中全面开展有机污染物监测是摆在水环境监测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3]

(3) 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 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分析方法。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特定项目”为例, 其中80个项目需要采用近20种国标或行标方法、近60种其他约定的方法, 每种方法均有单独的样品采集、保存、前处理及分析方法, 光配齐所有项目所需的试剂就耗时耗力, 给现场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带来很大麻烦, 不利于监测项目的开展和标准的执行。

(4) 一些检测参数, 例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80项特定监测项目中的水合肼、活性氯、黄磷、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 酯、丁基黄原酸等, 在采样和分析监测过程中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大, 需要对监测分析方法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 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

(5) 水体的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水污染问题。目前, 一些地方已采用水质在线监测、遥感监测、实验室监测、现场巡测等工作相结合的模式, 开展水体的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监测工作, 但是, 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方面的监测技术配套研究开发工作, 找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3) 环境空气监测主要监测项目仍为延续多年的常规监测项目, 用于霾污染、臭氧光化学污染特征及生成机制、空气污染的人体健康和生态效应的跟踪评估和控制研究等监测项目尚为空白[2]。

(1) 目前环境空气监测主要监测项目为SO2、NOx (包括NO、NO2) 、TSP、PM10、O3和气象参数。而用于霾污染、臭氧光化学污染特征及生成机制、空气污染的人体健康和生态效应的跟踪评估和控制研究等的监测项目均未有效开展。

(2) 缺少空气和废气中的VOCS的分析方法, 但EPA有相应的分析方法。

(4) 噪声监测技术和规范尚需不断完善。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一些过去不被重视的噪声和振动源逐渐显现, 如飞机噪声、轨道噪声和振动等, 市民信访中比例比较高的居民小区固定设施、空调噪声、振动扰民等, 都需要有相应的监测技术与管理要求相配套。

目前, 噪声投诉已跃居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的首位。面对这种严峻的声环境污染, 传统的人工监测、手持仪器监测显然无法满足声环境监测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要求。利用现代化的声环境监测仪器, 特别是优质的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对声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进行实时、准确的全方位监测, 对噪声污染源及其治理进行监督监测, 必将成为环保主管部门的首选。

(5) 生态监测须进一步完善。

(1)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较窄, 覆盖不全。生态监测是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 运用可比的和较成熟的方法,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合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进行系统地测定, 为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为合理利用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从特定区域生态系统组成来看, 为了更好地以“人”为本, 应该包括水、气、声、土壤等各种生态系统类型。但从目前生态监测的涵盖来看, 监测领域较窄, 其中传统生物监测仅涵盖水环境;而生态遥感监测虽然定位为宏观的、大尺度、综合性地监测方法, 但由于技术方法较新, 监测指标仍处于尝试阶段, 也不能全面覆盖环境各要素, 只能在部分领域发挥一定作用。

(2) 生态监测技术体系不完善。环境监测中任何一个领域要发展, 其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基础之一。目前, 生态监测技术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没有将现有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梳理和整合, 来建立明晰的业务化技术路线;另一方面又缺少必要的监测、评价及质量保证的方法、标准和规范。目前现有的传统生物监测方法大多为五六十年代水生生物调查常用的一些经典方法, 其中有些方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虽然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完善, 但基础性研究成果一直没有总结和补充。生态遥感监测为近年来新兴的生态监测重要手段, 但目前仍然为试运行阶段, 也要求我们不断地完善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3) 质量保证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目前, 我国生态监测还没有完整的、规范的质量保证体系, 加之各地监测水平参差不齐, 又缺少标准样品, 因此, 生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完整性、可比性和代表性较差。[5]

(6) 监测分析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深入和延伸,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和技术监督的职能、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环境监测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以往所使用的许多监测方法虽然简易但获得的数据已不准确, 利用现有的监测设备、监测手段已不能满足环境发展的需要, 因此, 改进现有的监测分析方法, 在简便、快速、灵敏、经济等方面下工夫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所监测的项目已不能完全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的特征。现有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当样品的浓度水平不同、基体不同时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 由于受仪器装备的开发和研制水平的限制, 一些污染物缺乏一些标准的分析方法, 一些监测技术尚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采样、分析等环节上。因此, 应进一步提高监测分析技术, 使监测数据能真正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

3 对策建议

(1) 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标准分析方法, 制定国家层面的环境监测规范。

继续推进标准分析方法的制定, 以保证各项环境质量标准、污水和废气排放标准的贯彻实施, 争取将标准分析方法系列化, 形成针对饮用水源地水质、地表水、废水、环境空气、固定源废气、生物、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监测等若干个系列的标准分析方法, 使其与先进国家分析方法具有可比性。

(2) 进一步研究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体系。

构建基于环境监测要素或监测对象分类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开发研究饮用水源地水质、地表水、废水、环境空气、固定源废气、生物、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监测新方法。研究建立连续自动监测标准方法和现场应急监测新方法。

(3) 实验室内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5]。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内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强化全程序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并建立起环境网络监测体系, 选择有代表性的参数进行监测, 增强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可靠性, 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

(4) 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的研究。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要有点有面, 有现状分析、趋势分析、规律分析, 分析要有整体性、综合性、预见性, 既要有监测数据, 又要有分析评价和对策建议等。

(5) 学习借鉴。

学习借鉴美国、欧盟、日本、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操作流程、技术指标, 跟踪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及成果转化应用水平, 全面提升水、气、土、固废等方面的检测能力, 包括:检测项目、项目参数、方法检测限等。

(6)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生态监测机制, 全面、综合、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状况。

(7) 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 跟踪国际先进技术, 拓展监测因子的覆盖面。

要深入研究烟道烟气成分, 配合未来“脱硝”、“脱汞”以及VOCs、温室气体控制要求, 增加监测因子的覆盖面, 以全面反映固定源污染物排放水平。同时, 对于特定工业区域的特征污染因子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4]。

(8) 加强高新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各种新的技术在环境监测实际工作中的不断应用, 积极鼓励采用新的、先进的监测分析技术, 以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在线监测技术, 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实施动态的、同步跟踪性或监视性监测, 及时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实时情况和变化趋势, 以确定污染的影响范围与程度, 为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技术依据和保障;发展简易快速的应急监测技术, 加强和完善突发性污染监测能力。

摘要: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 对照环境监测部门现有的实验室分析检测能力以及国内外环境监测分析技术的发展水平, 查找出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存在问题, 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4版 (增补版)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3-10.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 (增补版)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1-15.

[3]李国刚.水和废水污染物分析测方式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66-78.

[4]李国刚.环境空气和废气污染物分析测方式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39-54.

上一篇:运用于发展下一篇:VPN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