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库环境监测

2024-08-06

粮库环境监测(精选9篇)

粮库环境监测 篇1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粮食储备的充足与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 而粮库储粮监测技术又是科学储粮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方式是用温度计、毛发湿度计、双金属式测量计和湿度试纸等测试器材, 进行人工检测, 对不符合温湿度要求的库房进行通风去湿和降温。这种人工方法费时费力, 效率低, 误差大。鉴于此, 开发一种基于CAN总线, 集温度、湿度、防盗监控为一体的大型粮库自动监控系统, 来提高对粮库监测的自动化程度和温湿度控制精度, 从而降低劳动强度, 保障粮食的品质和质量。

1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由操作站 (上位机) 和现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 (下位机) 两大部分组成。整个系统设计思路为:控制现场传感器测量现场的温度、湿度等数据, 将它转换为模拟量或数字量, 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息或者直接发送到CAN总线上, 再通过操作站 (上位机) 来处理并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 经过处理后的信息再送回CAN总线, 经由数模转换单元控制现场通风设备和室外摄像头等, 如有重要信息则可通过与操作站相连的打印机记录打印。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2 硬件部分的设计

2.1 上位机

上位机选用普通计算机作为主机, 主要任务是监测网络系统的参数设置、粮库的状态查询、数据处理和保存、粮情分析、超限实时报警和报表打印等功能。还应通过程序的运行向下位机发出启动指令, 启动下位机及通风监控设备, 同时准备接收下位机送来的信号和数据。由于CAN总线为多主方式工作, 最多可挂接110个节点, 因此可实现与多台下位机的通讯, 对多个粮仓进行网络化的检测、管理和控制。

2.2 CAN接口适配器设计

CAN接口适配器采用USB/CAN转换器, 负责将上位机的指令通过USB口输出转换成CAN总线数据格式, 再下传到CAN总线, 或者将下位机通过CAN总线上传的数据转换成USB数据格式后再送到上位机, 来实现对各粮库的控制。

2.3 CAN通信模块的设计

CAN通信模块由CAN驱动器82C250、光耦6N137模块和CAN控制器SJA1000构成。SJA1000负责与微控制器进行状态、控制和命令等信息交换, 并承担网络通信任务;82C50为CAN控制器和总线接口, 具有对总线的差动发送和对CAN控制器的差动接收功能。光耦6N137起隔离作用。CAN通信模块结构图如图2所示。

2.4 下位机设计

现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即下位机, 又可分为模/数 (A/D) 转换单元和微型控制器, 其主要功能是采集各粮库的温度、湿度、化学气味及红外线监测等实时信息, 并根据所得信息发送控制命令去控制现场通风机和摄像头等设备。A/D转换器采用12位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TLC2543, 其采用简单的3线SPI串行接口可方便地与微控制器进行连接, 3个控制输入端为片选、输入/输出时钟以及串行数据输入端。微型控制器选用INTEL公司的AT89C51微处理芯片为核心的单片机, 它具有编程简单、低功耗、成本低和体积小的特点。可以用MAX232实现把从微处理器串行口输出的信息转换成符合RS232协议的信息, 以便与具有RS232接口的设备进行通信。

2.4.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温度传感器采用美国DALLAS公司推出的增强型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 它的接口简单, 仅需一根口线与单片机连接。测温范围为-55~+125℃, 在-10~+85℃时, 精度为0.5℃。分辨率较高, 可编程的分辨率为9~12位, 对应的分辨率为0.5~0.0625℃。而且用户可通过编程对温度报警设置。该传感器在测温精度、转换时间、传输距离、分辨率等方面均可满足本系统的需要, 而且它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 适合于恶劣环境下的现场温度测量。

2.4.2 湿度传感器的选择

湿度传感器采用法国Humirel公司生产的集成湿度传感器HM1500, 其测量湿度范围为0%~100%RH, 精度为±3%RH, 工作的温度范围为-40~+85℃。HM1500在工作中, 首先需要将湿度转换为模拟电信号, 经过输出电阻转换为电压信号, 再经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 传入CAN总线。它可以测量粮仓内、外空气湿度, 将测量结果送到上位机, 上位机根据测量结果控制继电器, 是否打开通风风机。HM1500特别适用于需要精确可靠检测湿度的环境, 该湿度传感器测量精度高, 测量结果稳定可靠, 使用寿命长, 能够满足粮情测量需要。

2.4.3 防盗传感器

在防盗设计上, 采用了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和库外摄像头双重防护手段。红外线传感器是利用红外线的物理性质来进行测量的一种传感器。任何物质, 只要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温度 (高于绝对零度) , 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线传感器测量时不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 因而不存在摩擦, 并且有灵敏度高, 响应快等优点。这里设计采用的是对人体红外线波长感知敏感的GH-718人体红外传感器, 该传感器灵敏度高、可靠性强, 工作电压范围宽, 可流动安装, 经常被用于防盗报警系统。摄像头监控可以滚动将周围环境拍摄下来, 以供需要时查看。

2.4.4 通风模块

通风模块是用来控制粮库通风系统的关键器件, 通风系统采用多个鼓风机和排气扇组成。粮库内的温度和湿度均可通过通风系统来进行调节, 当系统测得粮库温湿度超出标准时, 便可以发出指令, 启动鼓风机和排气扇, 通过空气对流来降温去湿;当粮库内温度和湿度恢复标准后, 系统可以通过CAN总线, 发出停止指令, 使通风系统停止工作。

3 软件部分设计

由于labview图形化的编程方法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 它集成了仪器的所有采集、控制、数据分析、结果输出和用户界面等功能, 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硬/软件资源, 使本来需要硬件实现的技术软件化, 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成本, 增强系统的功能与灵活性, 因此, 上位机软件采用labview编写。下位机的单片机程序采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混合编程, 编写好的系统应具有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控制、实时故障报警、现场情况显示、数据存储、历史数据查询和打印报表等功能。

labview由3部分组成, 即前面板、程序框图和图标/连接口。前面板用于人机交互, 用来显示结果及各种控制按钮, 在程序框图窗口编程及接口连线, 程序的功能都是在些窗口通过编程实现的。为了安全管理, 系统通过用户名和登录密码来限制登录权限, 进入主界面后就可以进行操作。系统的主要显示数据是温度和湿度, 可以通过Waveform Chart.vi来实时显示当前仓库温度和湿度。利用AI Read.vi和Write File.vi完成数据的采集和数据存储。为了实现数据的连续采集, 采用循环结构的程序, 循环内只做AI Read和必要的数据处理。只要存放数据和读取数据的速度配合得恰当, 就可以实现用一块有限的存储区来进行连续的数据传送。使用循环缓冲区时, 采集设备在后台连续进行数据采集, 而Labview在两次读取数据的时间间隔里对数据进行处理。程序的读取数据的速度不能慢于采集设备往缓冲区中存放数据的速度, 这样才能保证连续运行时, 缓冲区中的数据不会溢出以致丢失数据。为了对不同的粮库进行实时监控, 可以选用下拉列表在不同的粮库监控界面间进行切换, 程序框图采用case结构和enum.vi函数来实现。在监控界面可以手动设置温度和湿度的上下限, 当读取的温度和湿度值超限时会有报警指示灯进行报警。同时在监控界面上设置有手动/自动开关来进行通风设备的启动和关闭。

4 结论

通过对粮库监测系统的硬件、软件的反复调试和充分验证, 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该系统控制精度高, 数据采集传输流畅, 能有效的采集和处理现场数据, 并能进行现场实时监控和显示, 实现了信息的本地处理。粮库温度与湿度调节方法简单, 只使用通风机就可以实现对粮库的去湿和降温。实现了1台计算机对区域内多个粮库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红外线和摄像系统可实时、全天候对粮库周围环境进行监测, 保护了粮库的安全。从该设计方案在现场恶劣环境下的运行情况和试验结果来看, 它能经受住现场的考验, 通信速率高, 出错率极低, 运行稳定, 很好地实现了粮库自动化监测和控制, 提高了监测效率和精度, 降低了劳动强度。设计中引入了CAN总线技术, 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 系统开发较价廉, 性价比高, 安装维护简洁方便,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也是测量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摘要:针对传统粮库监控测量效率低、准确性差等弊端, 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多功能大型粮仓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主从式工作方式, 上位机采用PC机, 用Labview编程, 下位机采用单片机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编程, 系统能够实现对粮库温度、湿度等的数据采集、记录、存储和实时显示及报警与控制功能, 从而达到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监测效率, 实现粮库监控的自动化的目的。

关键词:粮库,温度,湿度,监控,传感器

参考文献

[1]高敬格, 王书强, 杨怡君, 等.虚拟仪器技术在试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6) :234~235.

[2]王永志, 刘媛媛.大型粮库的温湿度监测报警控制系统[J].农机化研究, 2008 (8) :167~169.

[3]王毅峰, 李令奇, 等.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杂志, 2009 (5) :34~38.

[4]吴炳胜.80C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J].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20~40.

[5]郑宏军, 黎昕, 孟祥国.1-Wire单总线器件技术规范及其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 2004 (9) :39~42.

[6]赵英杰, 马建莉, 钱英.基于LabVIEW的粮仓监控系统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09 (9) :111~113.

[7]高名乾, 贺尚红.基于LabVIEW的液压试验台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机床与液压, 2008 (5) :147~150.

粮库环境监测 篇2

整改解决方案

2014年7月10日

V2.0

第1章 系统概述

1.1 系统概述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首次写入党的重要文献,这是党和国家基于我国国情所作出的正确决策和方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对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起到重要的作用。国务院要求建立完备流畅的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体系,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调节粮食市场供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来,随着国内、外粮食形势的变化,粮油储备的安全问题越发显得重要。

首先,粮仓视频监控系统具有直观性,能便捷获知粮仓现场状况,及时做出判断,弥补原工作中直观性不强的弱点。其次,有利于储粮实况的技术数据收集,便于防止意外事故发生。除上述之外,还能减轻员工的工作强度,方便节假日工作安排(节日期间留守值班人员即可)。

粮仓监控系统真正实现集中监控和管理。三级联网监控使粮仓的安全防范成为:“安全防范无漏洞、安全管理现代化、安全信息数字化”的综合型、高水平的安全防范系统。

1.2 整改原因

由于视频监控系统设备采用的是电子元件,受自然环境因素和自身性能的影响,运行中难免会出现设备或者系统故障,经过对本粮库的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各种故障和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维护,以使系统能正常运转。1.3整改区域

a.对原有的室外摄像机增加防雷设备; b.更换无法维修的光端机和云台解码器;

c.整理机房机柜内的凌乱布线和设备安放布局,更换接触不良的视频连接器,d.整改机房静电接地系统;防止设备系统因为静电而产生看不见的软故障,避免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e.增加后备电源和电源防雷系统,以避免电网自行断电、来电和雷电所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对核心设备的烧毁而造成的火灾和经济损失。1.4总述

经过完整的技术整改,会让整个系统能够长期的正常运行,且对粮库在安全防范的环节中更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粮库环境监测 篇3

粮食储备对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粮食仓储过程中,温湿度的监测与控制是确保粮食品质的主要措施。以往的测试系统局限于单片机控制层次上,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更加高效、实用、人性化的技术逐渐被采用。本文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在粮库粮情监测系统中,设计了一套新型的粮库温湿度测控系统。

虚拟仪器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由用户自己设计、定义的仪器,它通常由计算机、仪器模块和软件3部分组成。仪器模块中的数据采集卡、GPIB卡、VXI模块等用于信号的输入输出。虚拟仪器具有很强的分析处理能力,它使用数据流编程方法来描述程序的执行,用图标和连线代替文本形式编写程序,建立在易于使用的图形数据流编程语言G语言上,大大简化了科学计算、过程监控测试软件的开发。由美国NI 公司推出的LabVIEW是目前最为成功、应用最为广泛的专用虚拟仪器开发环境,它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个极为便捷、轻松的图形化编程环境。LabVIEW面向的是没有编程经验的用户而不是编程专家,尤其适合于从事科研开发的科学工作者或工程技术人员。本检测实验系统使用LabVIEW 7.1 Express 作为基本软件开发环境。

1 硬件构成

本文设计的粮库温、湿度测控系统属于小型集散控制系统,按照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原则,系统采用两级微机控制、主从分布式的监测系统结构。上位机选用PC机作为主机;下位机采用AT89C51为处理器,可以独立地实现温湿度数据的采集、存储等功能。由于温度检测的对象是粮库,其面积较大,所以可对粮库进行区域分划,每一个库划分成8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12个检测点。通过多路选择开关CD4051控制8个区域的检测信号进行选通输入;在粮情测控系统中主要是检测室内与室外的湿度,一般一个粮仓有两个湿度检测点,且精度要求不高。1台主机可以带动多台从机,主机的RS232串口经过外插式的变换器变成RS485的数字信号,主机与从机之间通过RS485总线进行串行通信。每个从机仅能与主机进行数据通信,当主机与某一从机进行数据通信时,其余的从机仍然独立工作,这样便减少了主机读取数据的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主机的工作效率。主机定时中断从机通讯,查询从机信息并显示,同时查看各从机运行是否正常。

系统硬件框图如图1所示。其主要由传感器组、接口电路、报警系统、液晶显示器、数据采集卡、计算机、信号处理和分析软件平台等组成。传感器组包括采用单总线接口的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HS1101电容式湿度传感器。

2 软件设计

下位机主要由AT89C51执行监控、查询、设定和与系统主机通信等4个主要功能,用汇编语言编译即可。在上位机部分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的软件平台,主要包括系统设置、检测模块、实时数据显示、历史数据读取、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帮助等模块,如图2所示。该系统的功能实现主要包括系统硬件检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和存储3大部分。为了方便使用操作和功能的扩展,将软件模块化。运行程序可以显示下位机的信息及所采集的实时数据,并对下位机存储的数据进行读取和删除等操作,同时将信息存入数据库文件,并以图形化和数据形式显示。系统可打印选定时间段的历史数据,使用户能够清楚地知道该时间段内的历史数据,即用户能够清楚知道该时间段内温湿度信息的变化情况。软件设计界面友好、显示直观、操作方便。

用LabVIEW 软件开发的系统软件前面板,如图3所示。图3为粮库粮情监测系统的VI前面板图,为了实时检测被测信号,由“通道号” 选择键选择所用的是哪些通道,由“开始采集”键来实现被选通道的温度、湿度信号自动测量,并且能在“温湿度—时间曲线”图中显示不同的时间段对应的温湿度值,对于采样数据的方式由“连续采集和分组采集”“内触发和外触发”“采样频率”“增益”键来设定,“均方差”“温度”“湿度”键用来实时显示测量误差和粮库的温湿度值,超过危险值时还能通过“报警灯”发出报警信息。

3 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粮库粮情监测系统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传送、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存储与检索功能等,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到该系统的设计中,给系统的开发和集成带来了便利,减少了系统的开发周期,同时也提高了开发质量。该系统采用单片机硬件系统和LabVIEW软件系统以保证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并实现了数据的存储和远程显示,具有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功能全和可扩展性强等优点,使粮库的温湿度调节更加科学、合理。

摘要:温度和湿度是粮食存储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测量参数,对其进行精确的动态实时测量是粮库监测系统的实用技术。为此,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的粮库粮情监测系统,利用LabVIEW图形化的编程环境构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平台,实现了对粮库中温度、湿度等信号实时的数字化采集、测试、分析与控制。该系统具有人机界面友好、运行速度快、信息存储量大、开发周期短、易于维护和扩充等特点。

关键词:粮库监测系统,Labview,温湿度,数据采集

参考文献

[1]苏宝平,全力.新型粮仓温湿度智能化测控系统[J].农机化研究,2004(2):221-223.

[2]龚伟,张爱编,栗蓬.现代化粮库控制与管理系统[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1(4):12-14.

宗阳庙粮库简介 篇4

桐乡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宗阳庙粮库位于桐乡市龙翔街道皂林村宗阳庙组,东临盐湖公路(二级省道),南西面分别有京杭大运河和东宗线航道(四级),水陆交通均十分便利。

粮库总仓容3.00万吨,建设用地面积30.64亩,总建筑面积7890平方米,其中三幢粮仓建筑面积7250平方米,附属用房建筑面积640平方米,并配套库区道路,绿化等设施建设。宗阳庙粮库码头建有300吨级泊位1个,配备抓斗式吊机1台,柴油运输车3辆,转向机2台,输送机7台,补仓机1台,接收机2台,扒粮机2台,清理筛1台,80T和15T汽车衡各一台。日装卸力为300吨。宗阳庙粮库于2009年9月动工建设。我库现有职工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人,专职粮油保管员5人,专职检化验人员2人。

创新使绥棱粮库重现生机 篇5

关键词:创新,绥棱粮库,生机

绥棱粮库在中央储备粮管理和科学保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创新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使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管理好中央储备粮要以技术进步为基础;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科学的新方法, 新思路、科学化、效益化和精细化是保证;企业进步创新是关键。

1 加强对科学储粮工作的组织领导。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实现生产力的主体。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员多、包袱重的弊端日益显露, 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粮食局调来了一把手, 调整班子。同时采取果断措施, 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 将工作能力强、技术过硬有责任心的人员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充实到中储粮管理一线。统一思想认识, “大力推广科技进步”, 上项目、进设备, 不断提高科技储粮水平, 有效地激发全体职工科学储粮的热情。1.2建立科学储粮领导小组, 对科学储粮工作全面领导和规划, 对科学储粮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从而确保科学储粮工作不断发展。1.3制定科技规划, 明确具体目标要求推动科技进步, 运用效果评定制度, 适时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 将措施分解到具体部位和人员, 指导科学储粮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1.4提高员工素质、认真抓好员工的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 努力提高员工素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 组织人员参加中储粮的业务培训, 参加各类仓储交流活动。实行班组辅导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有效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2 加大投入, 提高仓储管理硬件水平。

2.1改造库房。为提高仓库的密闭技能, 投入大量资金对仓库进行全面改造, 封堵洞、配有密封圈、解决墙体散热问题、房盖更新, 提高仓房的密闭性和薰蒸杀虫效果。2.2利用科技储粮器材。购进水份快速测定仪、薰蒸机、离心通风机、电子测温仪和一批科学储粮器材和检化验仪器。

3 先进技术在中储粮管理中的应用。

3.1严把粮食入库关。制定粮食收购政策、明确人员配置、接收工作流程、粮食储存方式、质量检测等详细的工作方案, 同时对库房进行清理消毒, 采用输送机除风、滚筒筛除杂, 特别是振动筛用于稻谷的除杂效果特别好, 处理后的稻谷平均杂质有0.4%左右, 提等率在55%以上, 做到了净粮入仓、安全储粮。3.2在粮食保质、保鲜上下功夫。低温保鲜储藏是最科学、最经济的储粮技术, 它可抑制虫霉的滋生和蔓延, 抑制粮食呼吸。在入仓前对仓底排粮口用泡沫板进行隔热处理, 用40cm除尘稻壳进行粮面散压盖处理, 进行全方位的密闭, 控制仓温上升, 保质、保量、保鲜。

4 提高中储粮精细化管理水平。

4.1走群众路线, 探索新思路, 让职工献计出力。4.2加强企业间的交流, 向先进单位借鉴成熟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模式, 在工作中做到再提高。4.3与上级主管部门勤沟通, 遇到问题多倾听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意见, 从根本上解决了应付和不求细节的工作作风。

粮库小麦杂质处理方法探索 篇6

粮食、油料中混有杂质不但降低食用价值, 而且往往由于杂质含水量高, 存在微生物和虫卵, 容易引起储粮生虫、发热, 影响储粮安全。因此, 入库粮食、油料的杂质含量是作为分等分级储存的依据之一。在粮食、油料加工中, 杂质含量高, 将影响出粉率, 应根据杂质含量大小指导加工和采取相应除杂措施。此外, 有些杂质、种子和针刺状金属物等, 人、畜食用后会产生有害作用。因此, 在粮食、油料的质量指标中杂质作为限制性项目, 国标小麦的杂质含量不得大于1%。

我国现在农户种植的小麦基本是使用收割机收割, 有机杂质较大;遇到小麦倒伏的情况或农户在露天场地晾晒都会导致小麦中的土杂含量增多;有的单品种小麦如藁优2018因口紧麦粒不易脱落往往导致收获的小麦中含麦穗较多。现在农户在小麦收割后基本上不经任何处理即直接出售, 所以粮库收购的小麦杂质含量均较大。在大型粮库, 小麦入库时都要经过清理设备的清理, 以清除小麦中的杂质, 保证入库小麦的杂质符合标准要求。

二、小麦杂质处理方法的选择

常用的小麦清理筛选设备有:圆筒初清筛、振动筛、平面回转筛、平面回转振动筛。

(一) 圆筒初清筛。

除杂的对象为特大型杂质和细小的泥土沙石。如小麦中的大石块、绳带、草杆等大杂。筛筒作旋转运动, 在小麦进库、进仓前, 用以处理杂质。圆筒初清筛结构简单, 自排大杂能力较好, 筛孔较大, 处理量大。

(二) 振动筛。

可清理大、小杂质还可与风选器配套使用, 清除轻杂。振动筛筛面是纵向往复运动, 物料在筛面上作纵向往复下滑运动, 此种运动方式与平面回转筛相比, 筛理线路短, 且不如平面回转筛自动分级性能好, 但物料在筛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小, 物料易穿孔。这一特点决定了振动筛除大杂效果好。一般用作毛麦处理阶段的第一道筛选设备, 主要用以去除大杂和部分小杂。放大筛孔, 也可用作初清筛, 去除特大型杂质, 但不如圆筒初清筛自排杂质能力强, 如草杆、麻绳之类, 易阻塞筛面, 不易自行排出。

(三) 平面回转筛。

可除大、小杂质, 也可与风选器配套使用, 去除轻杂。平面回转筛筛面作回转运动, 而物料在筛面上作螺旋线下滑运动, 因而物料在筛面上运动的线路长, 易形成身动分级, 物料穿孔机会多, 因而除小杂效果很好。一般用于毛麦处理阶段和光麦处理阶段, 主要用在打麦设备之后除小杂。

三、小麦杂质处理方法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 粮库清理设备用圆筒初清筛、振动筛等。筛下物自动分为大杂、轻型杂质、小杂。大杂指麦穗、大石块、绳带、草杆等;轻型杂质指麦皮、麦秸等;小杂指土、糠及经过细筛网的碎粒等。经过清理设备的处理, 出现大量的杂质, 正常情况杂质占毛粮的0.7%~1.0%。在处理杂质过程中, 一般根据杂质的用途以不同的价格直接卖掉。

(一) 小杂处理方法。

根据其成分不同以不同的价格卖掉, 比如:小杂以通过细筛网的碎粒为主, 则可以较高的价格, 卖给鸡、鸭等家禽的饲养者。一般100~200元/吨。如果小杂以沙土为主, 则售价较低或以免费清理的方式, 叫饲养者拉走, 以保证现场的卫生。

(二) 麦糠处理方法。

直接出售给羊、牛的饲养者。一般200元/吨。

(三) 大杂处理方法。

大杂的再处理主要处理麦穗。一般普通小麦大杂中的麦穗含麦粒较少, 而优质强筋小麦如藁优2018, 因为口紧麦穗含麦粒较多;同时如果入库时小麦流速过快, 超出圆筒初清筛处理能力, 小麦粒就会直接进入麦穗中, 致使麦穗中麦粒增多。可要求装卸工人把麦穗拉至固定地方, 请临时用工用打麦机进行打麦再处理。

1. 设备。

滚筒筛、小型打麦机、铁锹、扫帚等

2. 打麦方法。

将打麦机推至大杂 (麦穗) 堆积地点;接通电源;由2名工人用铁锹喂料, 麦粒和麦皮自动分开;用扫帚清理打出的小麦, 及时将小麦和杂质分开。若有没处理干净的可再重复打麦一次;工作结束, 关闭打麦机电源;将打出的小麦过磅入库。麦皮等杂质及时出售清理。

3. 注意事项。

第一, 杂质无论直接出售还是免费清理, 都要由装卸工人拉至固定地方后统一处理, 不能在筛底下直接出售, 防止小麦损失。第二, 杂质要及时苫盖, 以防被雨淋湿。被雨淋的杂质会很快腐烂变质, 臭气熏天, 既破坏环境卫生又造成经济损失。第三, 入库当天的杂质及时处理, 防止堆积如山, 造成杂质损失及对环境卫生的破坏。第四, 出库的杂质要过磅计数, 以便核对此批粮食除杂数量, 以及粮食亏损说明。

四、效果分析与评价

(一) 大杂再处理的优点。

一是占地少, 处理快, 基本当天的杂质当天处理完。二是成本低, 一台小型打麦机只要500元左右。三是收效高。

(二) 处理前后杂质比较。

1. 处理前。

随机称取大杂m (一般100) 克, 拨粒及夹杂的麦粒合并称重, 计数m1克。由m1/m=小麦的含量。如此3次, 取平均数, 即为杂质中小麦的含量, 经多次检测大杂中小麦的含量一般为35%。

2. 处理后。

用处理前同样的方法, 得到处理后的杂质中小麦的含量, 一般为2%。

五、结语

本着勤俭节约, 反对浪费的原则, 通过对粮库小麦杂质进行再处理, 按照大杂、轻型杂质、土杂分门别类地处理出售, 体现出粮库保证入库质量, “宁流千滴汗, 不损一粒粮”的工作宗旨。对杂质进行处理, 方法简单, 切实可行。经过处理, 每年可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小型打麦机是以前农户淘汰产品, 现在很不好买到。如果有更好的经济的打麦设备, 会有更好的效益。

摘要:杂质, 指夹杂在粮食、油料中没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影响粮食、油料质量的异种粮粒。小麦中杂质的存在给粮库存储、食品安全埋下巨大的隐患。本文阐述了小麦杂质的几种处理方法, 并分析评价其使用效果, 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杂质,粮食质量,除杂方法

参考文献

粮库监控系统设计及测试 篇7

1 电源电路模块

电源电路是指提供给用电设备电力供应的电源部分的电路设计,使用的电路形式和特点。一般选择稳压电源电路,在电源的选用上需要满足能够稳定、持续输出电能,且电路简单易控制。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有开关电源稳压器、LM25763A开关型降压稳压器与LM317三端可调稳压器。其中开关电源稳压器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IC和MOSFET构成,为目前主导产品,但缺点是电源电路较为复杂,不易控制,调试耗时长;LM25763A开关型降压稳压器虽然能够输出多种稳定电压,且具备良好的线性与负载调整能力,但其电路系统也较为复杂。

相对前两种方案而言LM317三端可调稳压器使用非常简单,仅需两个外接电阻来设置输出电压。此外它的线性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也比标准的固定稳压器好,内置设有过载保护、安全区保护等多种保护电路。通常情况LM317三端可调稳压器不需要外接电容,除非输入滤波电容到LM317三端可调稳压器输入端的连线超过150 mm。另外LM317三端可调稳压器还有许多特殊的用法,比如把调整端悬浮到一个较高的电压上,可以用来调节高达数百伏的电压,只要输入输出压差不超过LM317三端可调稳压器的极限就行(注意避免输出端短路),还可以把调整端接到一个可编程电压上,实现可编程的电源输出,因此较为适宜用于本粮库粮情监控系统。

2 温度传感器模块

结合目前应用最实用最广泛的温度传感器,我们选用DS18B20作为本次粮仓监控系统的数字温度测量芯片,它的特点具有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只需一个接口引脚即可通信,每一个DS18B20芯片都有一个唯一的64位ROM序列码,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可用数据线供电,电压范围:+3.0 V+5.5 V,测温范围:-55℃~+125℃。在-10℃~+85℃范围内精度为+0.5℃,分辨率为0.0625℃,通过编程可实现9~12位的数字读数方式。温度转换成12位数字信号所需时间最长为750ms,而在9位分辩模式工作时仅需93.75ms,用户可自设定非易失性的报警上下限值,告警搜索命令可识别和定位那些超过报警限值的DS18B20芯片,多个DS18B20芯片可以并联在惟一的三线上,实现多点测温。当电源极性接反时,DS18B20芯片不会因发热而烧毁,而只是不能正常工作;封装后的DS18B20芯片可用于多种温度监控场合,且耐磨耐碰,体积小,封装形状可以多样化,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空间设备数字测温和控制领域。

3 单光束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模块

光电传感器其原理是通过把光强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来实现控制的。光电传感器一般有三部分构成,它们分为:发送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在这要强调的是检测放大电路是整个系统的眼睛,产品的灵敏度高低,性能得好坏与放大电路直接相关。因此一定要处理好检测放大电路。对于信号的接收,由于主要是检测人的到访情况,故本次设计采用单光束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当有人入侵时,传感器接收端就可以接收到红外信号,引起相应电平变化;当没有人时,传感器得接R3收端就不能接收到信号,就不能检测到盗情。单光束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的特点具有信号输出指示、单路信号输出、反射距离可精调,其检测有效距离为4~130mm,采用此系列的红外传感器足够粮仓监控系统的设计。目前使用较多的有ST 178、ST188等光电传感器,其特点都在于体积小、灵敏,可以根据粮库具体面积选用响应距离不同的光电传感器。

4 报警模块

为了避免粮库在噪声过大的时候报警声音过小,影响报警作用。粮库在实际进行粮食运输时会产生大量噪声,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设计选用了ULN2003APG作为声音放大的驱动芯片,LN2003APG的双列16脚封装的晶体管阵列驱动电路,当最大驱动电压为50V时,I=500mA,Ui=5V,适用于TTLCOMS电路,由达林顿管组成驱动电路。其内部由7组达林顿晶体管陈列和相应的电阻网络以及钳位三极管网络构成,具有同时驱动7组负载的能力。

5 数字显示模块

结合整个系统的协调性,方便操作的特性,选用彩屏触摸数字显示模块,其参数为3.2寸的26万色彩屏触摸模块自带触摸屏及触摸控制芯片240×320像素,默认i808016位并行接口,可选8位并行接口方式。转接板上R7开路是选择16位模式,R7短路的时候是选择8位模式,可以直接用STM32等系统驱动。

6 无线传输模块

在粮仓监控设计中,为了满足网络节点对低功耗需求,采用了低功耗的微处理器C8051F920,并采用了通信距离较远的射频芯片SI4432以达到简化系统设计。为了确保系统中各个节点的有效通信,参考了IEEE802.15.4和其它一些专为无线网络开发的通信协议后,针对粮库现场环境设计了一个简单可靠的通信协议以保证网络节点的通信,采集到的粮仓温度和湿度数据上传至上位机保存,最后上传至网络服务器供随时查询。

7 STM32最小系统控制芯片模块

控制芯片模块采用ST公司生产的STM32作为本系统的控制芯片。ST公司的STM32系列芯片采用了ARMCortex-M3内核,其分为两个系列。STM32F101系列为基本型,运行频率为36 MHz;STM32F103系列为增强型,运行频率为72 MHz。STM32全系列芯片都具有引脚到引脚一一对应的特点,并且相同封装的内部资源均相同,这就给用户升级带来很大方便。但是STM32F103ZET6系列除新增的功能强化型外设接口外,STM32F103ZET6互连系列还提供与其它STM32微控制器相同的标准接口,STM32F103ZET6除标准外设包括10个定时器、两个12位1-Msample/s模数转换器(交错模式下2-Msample/s)、两个12位数模转换器、两个I2C接口、五个USART接口和三个SPI端口,共设有12条DMA通道,还有一个CRC计算单元,像其它STM32微控制器一样,支持96位唯一标识码。STM32F103Z ET6微控制器还沿续了STM32产品家族的低电压和节能两大优点,同时启动电路使用STM32内部生成的8 MHz信号,将微控制器从停止模式唤醒用时小于6微秒,根据以上特点,本系统选择STM32F103ZET6作为最终的控制芯片。

该系统的整机框图如图1所示,稳压电路向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保证系统测试精度不受电源波动。

8 系统测试及数据分析

测试之前,对系统电路进行检测,并调试或设定各个参数,待调试完毕后可开始系统测试与数据分析。调式的过程先打开电源开关,按下系统板的复位键后,进行界面校准,界面校准后,设置温度为18℃,接着可以看到温度传感器的五个控制点,测试时,用手捂住1号温度感应器,过一定时间后,若发现报警器开始报警,触摸屏上显示1号温度感应器出现异常,表明该段区后域内的粮食出现发烧情况,接着可以观察到有4对单射式红外发射器,测试时,用手掌将其中3号红外发射器中间位置遮挡,过一定时间后报警器开始报警,触摸屏显示3号位置出现异常,表明该区域有目标接近,粮库管理人员可采取相应措施。按照上述方式进行了12℃的温度设置及参数测试,结果见表1。

系统预期设定所得粮情监控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可以看出当设定温度为不同温度时,分别对5个温度感应器的温度进行控制,当温度高于预期设定的温度值后,报警器开始报警。触摸屏上显示,该段区域的温度预警信息。同时还可以看到通过无线网络通讯的监控结果与即时报警结果相一致。

9 结论

粮仓粮情监控系统能够实现粮仓内温度监控及外来目标活动情况,并及时作出反应,实现粮食储存过程中的有效管理,整个系统不仅实现了预期设定的各项要求,而且每项指标的测试精度都达到了其预定要求。

参考文献

[1]楼然苗,李光飞.MCS-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3(2).

粮库诱发火灾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8

粮库是粮食仓库的简称,是粮食仓储企业习惯称谓,属于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我国粮食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粮食部门统一管理,担负着国家粮食储备、地方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的主渠道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完成粮食的接受、保管和调运输送等粮食流通诸环节。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发生火灾的三要素是:可燃物、热源、氧化剂。诱发粮库火灾是多方面的,有粮食本身特性因素,也有外界因素,同时还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以下逐条进行分析。

1 粮食自身发热会产生热源引发火灾

1.1 粮食储存过程水分高,粮堆容易发热产生热源

每一颗粮食都是一个“生命体”,“生命体”本身象征着“运动”、当然粮食是不可能真正意义上运动的,但粮食在储存期间仍进行着新陈代谢,粮食内部在“运动”,而运动就意味着产生热量。粮食运动的快慢取决于温度和湿度,这两个条件是相辅相成的,当粮堆温度在20℃~30℃,相对湿度在80%~85%时,粮食新陈代谢过程中,会放出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入库出现粮温外高和水分增加的现象。粮库在新粮入库期间,由于粮食晾晒工作没做到位,可导致粮食水份较高。储存期间,特别是夏季和高湿季节,当温度和湿度适宜时,粮堆就会产生大量热量。当热量达到粮食着火点时,就会发生阴燃(阴燃是固体燃烧的一种形式,是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上升等脱象,它与有焰燃烧的区别是无火焰,它与无焰燃烧的区别是能热分解出可燃气,因此在—定条件下明燃可以转换成有焰燃烧)。

1.2 粮食害虫大量繁殖,粮堆容易发热产生热源

粮食中害虫种类繁多,据统计有百余种之多,最常见的有玉米象、锯谷盗、谷蠹、大谷盗、绿豆象、麦蛾、粉斑螟等。粮堆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一般害虫最适宜繁殖的温度20℃~25℃,粮堆湿度在80%左右),附着在粮食内部的害虫开始大量繁殖。害虫在咬食粮食时,会产生大量糠屑、粉末,这些糠屑、粉末会堵塞粮食之间的孔隙,严重影响空气流通和散热,从而造成储粮发热产生热源。当热量达到粮食着火点时,就会发生阴燃。

1.3 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粮堆容易发热产生热源

粮食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长的天然培养基。微生物无处不在,附着在粮堆的第一粒粮食上,这些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霉菌等。但粮食中危害最大、数量最多的是霉菌。当霉菌遇到适宜的温、湿度,便开始在粮粒上生长发育,使粮堆内湿度增大,当粮温上升到25℃~35℃,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时,微生物繁殖加快。由于微生物本身不能制造养料,而要利用粮食中的营养维持其生命活动,从而造成干物质消耗。微生物虽小,但在大量繁殖时,伴随着呼吸作用,产生和散发出的热量相当大,当热量聚焦达到粮食着火点时,就是产生阴燃。

1.4 粮食有机杂质多,粮堆容易发热产生热源

粮食收获时,粮农基本上采用机械化收割,造成粮食中糠杂较多,如果在入库时未能得到很好的清理,导致粮堆孔隙度较小,影响了粮堆气流的运动,糠屑含量多,容易发酵,为微生物和害虫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使粮温增高,引起发热。

1.5 粮食自动分级严重,粮堆容易发热产生热源

粮食自动分级是粮堆散落性的一种反映,是指粮粒在震动、移动或入仓时,同类型、同质量的组分集中在粮堆的某一部位,引起粮堆组分重新分布的现象。由于粮堆是由粮粒、杂质和虫霉等多种组分构成的非均质聚集体。粮粒有饱满与瘪瘦、完整与破碎之分,水分含量也不尽相同;杂质有轻重、形状与大小的不同。因此,粮食在入仓过程中,彼此的摩擦力、重力和空气动力学特性的不同,自然会引起粮堆组分的重新分布,在粮堆内形成自然分级现象。由于储粮企业仓库大,粮面高,而且使用机械入库,自动分级现象突出;形成大量的轻形杂质和不完善粒的集聚区,这些集聚区含水量高,吸湿性大,生理活动旺盛,容易使粮食返潮,造成湿热聚积,引起害虫及微生物的孳生;杂质集聚区孔隙度小,机械通风阻力大,有效通风受到影响,从而会引起粮食发热。

1.6 受季节大气温度的影响,粮食也会发热产生热源

粮食的导热性较差,在气温上升季节,粮温上升速度缓慢,并且由表层渐入内部,在较短的时间内,粮温的变化滞后于仓温和气温的变化,有利于储粮保管,但粮温一旦受到仓温、气温的影响之后,粮堆表层30 cm~70cm处因散温较慢,引起呼吸旺盛,而使粮温快速增高,造成粮食发热;在秋冬季节,粮面温度下降快,粮堆中的热空气流动到粮温低的粮面时,热空气中的水气就会凝结在粮面上,导致结露,提高了粮食的水平,也会导致粮堆发热。

2 粮库建筑本身存在火灾隐患,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通过对全省各市县粮库排查过程中发现,除近些年来统一兴建的大型库以外,中小型和旧有的仓库多数为棚顶库房、砖木结构库房等,普遍存在着建筑耐火等级偏低、建筑简陋易燃、防火间距不足、缺乏防火分隔、灭火设施装置不足等问题。检查中还发现一些单位抱有侥幸和节约建造成本的心理,建筑材料因陋就简、能省则省,有些甚至整幢建筑都用木夹板、彩钢夹芯板等可燃或易燃材料搭建,导致建筑整体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发生火灾时还会因大火烘烤降低钢结构的强度,导致仓库倒塌、落顶。还有部分库房虽然在建造和使用前,按照要求依法申报了消防设计审核和验收,但随着发展需求,私自进行了扩建和改建,未向公安消防部门进行申报审核和验收备案,普遍存在防火间距不足、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通道不畅、无室内外消防水源、无泵房水池等隐患。

3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个别粮食仓储单位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表现在:1)消防安全意识极度薄弱,消防安全管理混乱,工作不到位。部分单位主要负责人消防意识淡薄,消防知识空缺,消防管理能力缺乏,对占用防火间距堆物、任意分隔、消防器材丢失、损坏等火灾隐患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对员工的消防培训基本缺失,一线员工缺乏最基本的消防常识,对消防安全无知无畏,“被消防、被安全”的现象十分普遍。2)消防应急预案不健全。表现在部分粮食企业未制订消防安全事故紧急预案机制,有的企业制订的预案,但不行合企业实际情况,也未进行针对性的演练。3)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有的企业未制定相关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或有制度,但不规范。有的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制定的,消防组织机构人员早在几年前就离开岗位,没有及时调整、补充相关内容。

4 员工消防常识匮乏,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由于粮库对工人文化水平要求不高,一些前端岗位具有小学文化即可操作,工人对消防知识的接受相对较慢,加之职工流动性大,部分企业负责人没有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导致职工对发生火灾后不懂如何正确使用扑救,不懂如何正确逃生。许多粮库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对消防安全的认识,不能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对消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多。

5 供电线路及防雷击系统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粮库中,特別是国有粮食直属库,机械化程序较高,用点量较大。但有的粮库配电器容量不足,超负荷运转;有的供电线路布局不合理、不规范,部分电表箱外壳损坏,电线老化,特别容易导致电器,电线短路从而引发火灾事故。其次,大部分基层粮库未设置防雷击设施,雷雨季节容易发生雷击而引发的火灾

6 采取的对策

1)是要认真落实《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要求》、《中央储备粮食管理条例》、《国家储备粮油“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规定》等标准规范要求,严格按照粮库相关操作规程作、业,强化粮情、粮质检查,全面做好各项仓储管理工作。

2)是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建议粮食仓储企业要专题研究消防安全工作,从人员监管编制、经费保障、奖励制度甚至政治待遇上认真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要严格落实基层企业消防工作责任制,让领导有压力,让员工有动力,对消防监管不力的要实行问责制,破除以优化投资环境为借口,放纵消防安全责任错误观念;将消防监管工作同企业业绩、干部晋升等进行同考核。

3)进一步落实消防监管责任。消防等部门要督促指导企业贯彻执行新规定,加强企业自身监管能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出事、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逐步建立起“管理自主、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4)建立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切实消除重大火灾隐患。建立消防行政许可前置审批协调机制,对库房、厂房等消防设计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建设部门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建立消防安全信息共享和违法行为通报移送机制,消防部门要与建设、粮食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确保消防安全监管信息及时沟通、共享共用。建立火灾隐患联合整治机制,会同粮食、安监、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集中开展粮库整治工作,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坚持齐抓共管,形成执法合力,督促各单位落实好隐患的整改工作。对存在严重隐患,应勒令单位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对整改确实存在难度的,无法达到现行消防规范要求的一律责令停止使用,确保企业在安全稳定的条件下发展。

粮库环境监测 篇9

(一) 财务决策风险。

粮库经营环境和企业经营战略重心不断发生变化, 如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粮食购销市场竞争加剧、粮库粮食贸易经营规模快速增长等。企业对市场行情分析判断的难度加大, 增加了企业经营决策风险, 重点是粮食购销的价格决策风险, 直接影响经营成果。

(二) 经营资金风险。

衢州直属库储备早籼谷、玉米的轮入, 需全部到粮食主产区异地收购。由于收购季节性强、收购量大, 大量收购资金在短期内集中支付, 使异地收购资金安全管理成为本库突出的财务风险。在轮换销售环节, 由于市场终端客户规模增长较快, 在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销售资金的及时回笼, 成为重要的财务风险之一。同时现金的收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粮食经营业务中, 经营资金的运营也成为重要的财务风险。

(三) 成本费用支出风险。

本库储备粮轮换购入全部到外省异地收购, 收购成本和运输成本较高;浙江在国内属于发达地区, 各项费用标准如人工成本、物价水平等在国内均属较高水平;浙江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 给粮食储备增加了很大困难, 保管费用支出居高不下。

(四) 固定资产的投资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等其他风险。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基本做法

(一) 不断完善粮库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体系。

财务部门通过努力,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如编制了《中央储备粮衢州直属库财务会计工作管理制度汇编》, 制订了各项制度和管理办法共60余项, 内容涵盖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操作、全面预算管理、财会人员管理等方面。财务科还制订了《衢州直属库内控手册》,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财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使粮库的经营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 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建立科学的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

1. 财务部门在经营决策过程中进行资金规模和运营的合理设计。同时参与设计了《价格确定审批表》, 规范经营业务的定价制度, 促进粮库经营的科学决策, 有效防范了财务决策风险。

2. 在防范资金风险方面, 财务科结合本库经营特点,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将往来业务资金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财务科与业务部门密切配合, 掌握每项业务的进度和动态, 严防资金失控。加强异地收购资金风险控制,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异地收购资金管理制度和收购业务控制制度, 设计了牵制手续严密的收购结报办法, 通过几年运作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异地收购管理模式。针对粮库终端客户销售业务中出现的赊销现象, 采取科学办法进行控制:银企联控、提供银行承兑汇票;资产抵押、一次签订销售合同, 分批次结算等, 衢州直属库在经营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 有效控制了赊销款项风险。积极安装使用网上银行和收款POS机等现代金融工具, 提高了资金结算效率, 防范了经营资金的安全风险。

3. 加强对客户的动态管理, 对客户档案中除名称、地址、法人代表、银行账号等基础性资料外, 还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客户动态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总额、财务状况及近期重大经营活动。财务科结合客户的信息动态分析经营业务进程中的合同条款执行状况和趋势, 及时防范经营风险。衢州直属库购销业务部订立了书面合同, 建立了合同管理台账, 对每一项业务进行详细记录, 结束后对执行情况进行后评价。

4. 针对其他环节管理。在粮油实物管理中, 设计了商品收支存报表和粮油商品库存的控制办法;为规范粮库铁路中转业务, 设计了中转业务管理报表, 使中转业务量、中转费收取及装卸费支出牵制手续严密。

(三) 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 立足各环节实际业务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1. 财务科在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的同时, 依据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优势和职业判断能力, 结合市场趋势分析, 向库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与经营决策。每遇一项重大经营项目, 财务科必定在事前做好资金运营分析, 仔细考虑可能存在的每一个财务风险点, 制定防范的措施。

2. 粮库财务人员不仅通过报表数据进行日常的风险分析, 还经常参与到各环节业务中, 对资金进行全程监控。如派人参加早籼谷异地收购业务, 监督收购资金的规范运行, 保证收购资金的安全;在日常销售业务中, 及时协同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清算, 在销售过程中监督是否发生赊销情况, 防范经营资金风险;通过考核包仓制, 控制经营费用的支出;在综合环节, 注重各项管理费用支出是否正常;定期查阅检测委托协议, 督促检测收入的及时足额收取;加强基建项目的过程管理, 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严格规范付款程序;加强财产安全管理方面的控制力度, 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 加强财务风险的动态分析, 融合其他经营管理办法, 科学合理地实施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1. 财务部门在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 注重通过各种财务指标的动态监控, 设计建立了《财务指标分析表》, 主要的分析指标有:重要商品购销价格同比、环比比率;应收预付款项增减金额;重要费用项目同比、环比比率;重要客户及重要经营业务的购销资金动态;营业收入同比、环比增长比率;存货周转率等。通过财务指标的动态分析, 发现存在的异常现象和不利的趋势, 及时进行风险分析判断, 防范财务风险。

2. 财务部门在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 充分利用内控资源、全面预算的指标执行情况分析、包仓制中的流程控制、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等, 科学有效地对各环节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五) 财务部门定期组织业务培训, 努力提升员工业务素质, 加强粮库整体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上一篇:汇报管理下一篇:电子计价秤软件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