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2024-11-20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共12篇)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篇1

摘要: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 环境保护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环境监测作为重要的环保手段, 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目前环境监测来看, 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为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法和流动注射分析法等, 这些分析方法由于针对的对象不同, 以及使用环境不同, 虽然都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但是由于针对性较强, 需要对这些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 保证其应用效果。因此, 开展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探讨

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环境监测的常用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升级。从目前来看, 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六大类, 主要有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法和流动注射分析法等。每一种分析方法都有严格的应用范围, 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应对环境监测的常用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并提高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利用率, 保证常用的分析方法能够为环境监测提供有力的保障, 满足环境监测需要。

1 环境监测中的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以特定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分重量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两类。重量法操作麻烦, 对于污染物浓度低的, 会产生较大误差, 它主要用于大气中总悬浮颗粒、降尘量、烟尘、生产性粉尘的测定。容量法具有操作方便、快速、准确度高, 在环境监测中得到较多应用, 但灵敏度不够高, 它主要用于水中的酸碱度、NH3-N、COD、BOD、DO、Cr6+、硫离子、氰化物、氯化物、硬度、酚等的测定, 及废气中铅的测定。

2 环境监测中的光学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是以光的吸收、辐射、散射等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分光光度法

是一种具有仪器简单、容易操作、灵敏度较高、测定成分广等特点的常用分析法。可用于测定金属、非金属、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等。

2.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是在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下, 通过测量样品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 (蒸气) 对特征谱线吸收的程度, 以确定其含量的一种方法。此法操作简便、迅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测定元素范围广。

3 环境监测中的电化学分析法

所谓电化学分析法主要是利用了物质的电化学特性, 通过特定的设备测定金属元素及氧化物的含量, 进而达到分析物质被污染的程度。同时, 电化学分析法主要可以分为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等多种具体方法, 在这些方法中, 其基本原理都是应用了电解、电离的概念, 对物质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和分离。

4 环境监测中的色谱分析法

在环境监测中的色谱分析法中, 主要分为气相色谱分析和液相色谱分析, 气相色谱分析主要是对气体的取样进行重点分析, 通过对气相色谱进行分析比对, 找出气体中的污染成分, 并对污染物的数量进行测定, 满足环境监测的需要。液相色谱分析法与气相分析法类似, 不同的是对取样液进行色谱分析, 整个分析过程是在液体中进行的, 其分析效果比气相色谱分析准确率高, 对污染物的数量测定也更加准确一些。气相色谱分析和液相色谱分析的相同点在于:都可以实现对取样物的色谱分析, 按照色谱分布, 测定取样物中的污染物含量。气相色谱分析和液相色谱分析的不同点在于:二者的测量介质和测量对象不同, 一个是气相测定一个是液相测定。并且液相色谱分析的整体效果更理想, 测量精度更高。

5 环境监测中的中子活化分析法

从目前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来看, 中子活化分析法是依靠射线技术及微量元素技术提出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其主要实现过程利用中子对取样物进行一定时间的照射, 将取样物中的元素进行轰击, 对所产生的γ射线和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测量, 以此满足分析污染物的需要。目前看来, 环境监测中中子活化分析法的关键在于γ射线和放射性同位素的搜集和测量。

6 环境监测中的流动注射分析法

对于环境监测而言, 为了提高液体试样的监测分析质量流动注射分析法应运而生。所谓流动注射分析法主要是指在取样液中注入特殊试剂, 使试剂在取样液中发挥分离、分散、控制等作用, 提高对取样液的分析效果。在分析过程中, 特殊试剂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对取样液进行分离控制, 并对取样液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标记。从实际分析过程来看, 环境监测中的流动注射分析法对取样液的分析结果准确性高, 能够有效满足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

7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 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法和流动注射分析法等。在环境监测过程中, 对常用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为此, 我们应对环境监测中的常用分析方法有足够的了解, 并在实际应用中, 认真分析具体应用环境, 提高应用效果, 使分析方法能够成为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手段, 提高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4.1.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环境统计公报 (2003年) , 2004.1.

[3]万本太, 蒋火华.论中国环境监测发展战略[J].中国环境监测, 2005, 21 (1) :1-31.

[4]王心芳.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整体水平[J]中国环境监测, 2004, 20 (1) :1-61.

[5]李国刚, 万本太.中国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 2004, 20 (6) :5-81.

[6]刘青松.环境监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1.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篇2

现场快速测定甲醛的监测分析方法

摘要:文章介绍了GDYQ-201M室内空气现场甲醛・氨测定仪法测定空气中甲醛的方法,并与空气质量中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5516-1995)比较.对准确度,精密度等都进行了详细地实验,得出满意的`结果.结果表明,在0.00~5.00 mg/m3范围内,用GDYQ-201M室内空气现场甲醛・氨测定仪法测定甲醛完全可以满足室内空气样品中甲醛的测定.作 者:刘铁顺 姜燕庆 雷艳秋 Liu Tieshun Jiang Yanqing Lei Yanqiu 作者单位:大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黑龙江,大庆,163316期 刊:环境科学与管理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年,卷(期):2010,35(1)分类号:X830.2关键词:测定 甲醛 分析方法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形式及领域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为了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就必须不断完善环境监测的方法,并且不断改进,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本文分析阐述了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现状;问题;改进

引言: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但环境监测分析的方法仍无法与时俱进,跟不上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因此,对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其改进建议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

我国的现代工业不断发展,人类和环境的矛盾变得日益尖锐。因此,环境监测的内容和含义也在逐步扩大。环境监测的数据对环境问题真实、准确的反映,就要正确对待环境监测工作。现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能够进行自动的连续监测,其监测的范围已能够覆盖一个地区或国家,甚至全球。而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也已经由单一的环境分析向多样的生物监测、卫星监测和物理监测等发展。

二、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

1、检测的参数已经基本齐全,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口。随着行业内排放标准的不断完善,对行业特征的污染因子监测要求也不断提高,已有的分析手段已然不能满足需求,有些污染因子分析方法目前仍然在使用80年代的国标法进行分析,不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环境监测的需求。

(1)在有些标准中,其检测参数仍然不能涵盖在其中,或者是参数的检出限不能够满足标准的要求,需要进行一些新项目和新方法的开发。

(2)污染源的监测仍以常规因子为主,基本没有涉及特征因子。由于我国经济、技术飞速的发展,从而诞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对于此类行业的监测仍然采用常规因子的监测方法,已然不能够反映废水排放的实际状况。

2、已经存在的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因此所选的检测参数不能够全面的反映出水环境的质量状况,水环境的监测分析方法更待进一步完善。

(1)现行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水质参数是微生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离子等,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化学分析以及仪器分析的生物方法来测定其浓度,这其中的一些参数只能对水质有描述作用,并不能够全面的反映出水质问题。现行的水环境监测指标已经无法反映出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类型和程度,因此,在我国的水环境中要全面开展有机污染物的监测。

(2)随着遥感技术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水环境的领域它引起了很广泛的重视。遥感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水环境监测的动态性、连续性、范围性及高效性等问题,但是,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技术途径,需要和其他领域相关技术相结合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这就决定了它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而且对于监测的工作人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3)水体富营养化以及蓝藻“水华”(图2-1)便是近年来较突出的水污染问题。目前在一些地方已经采用了水质在线监测、现场巡测、实验室监测、遥感监测等工作相互结合的模式,来开展水体的富营养化以及蓝藻“水华”的监测工作,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及完善这方面监测技术的配套研究开发工作,找出更有效的解决途径。

图2-1 武汉东湖爆发蓝藻“水华”

3、环境空气的监测主要的监测项目仍然是延续多年的常规监测项目,其用于臭氧光化学污染、霾污染特征以及空气污染的人体健康、生态效应和生成机制的跟踪评估以及控制研究等监测项目仍为空白。缺少空气以及废气中的VOCS的分析方法,但是EPA 有相应分析方法。

4、噪声的监测技术与规范尚需要不断的完善。随着城市建设高速的发展,一些在过去不被重视的噪声以及振动源逐渐的显现,如轨道噪声和振动、飞机噪声等,市民在信访中的比例较高的是居民小区空调噪声、固定设施、振动扰民等,这些都需要有相应的监测技术和管理要求来进行相应的配套。

目前,噪聲的投诉已经跃居各类的环境污染投诉首位。面对这种形势严峻的声环境污染,那些传统的人工监测和手持仪器监测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对声环境监测的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的要求。(图2-2)

图2-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划分

5、我国的生态监测才刚起步,其生态监测和生物监测方法相对比较少,均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更缺乏一套成熟的监测评价体系与技术方法。

(1)目前,生态的监测技术体系尚不完善,一方面没将现有的技术以及方法进行梳理整合,来建立明晰的业务化的技术路线;在另一方面又缺少了必要的监测、评价以及质量保证的标准和规范。目前我国现有的传统性生物监测方法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的水生生物调查中常用的一些经典方法,这其中有些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尽管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完善,但是基础性的研究成果一直没得到总结和补充。

(2)质量的保证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目前,我国的生态监测还没有规范的、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加上各地的监测水平参差不齐,都缺少标准的样品,因此,生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精确性、准确性、代表性和可比性都较差。

6、监测分析的技术有待进一步的改进。随着环境保护工作不断的发展、深入与延伸,环境监测为环境的管理和环境的执法提供了技术支持、技术服务以及技术监督的职能,进一步强化了社会以及公众服务的职能,环境监测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以往所使用的很多监测方法尽管简易但是获得的数据已经不准确,利用已有的监测设备和监测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环境发展的需要,因此,对现有的监测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在经济、灵敏、快速、简便等方面上下工夫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7、海水监测项目研究上的欠缺。近些年来,随着全国的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工作不断的加强和深入,全国沿海的省份环境功能区的水质、入海河流的污染物通量以及直排入海的污染源监测工作及海水浴场、主要的入海断面水质监测工作已经全面的展开。

三、改进建议

1、进一步对配套标准分析方法进行改善,制定国家层面的环境监测规范。

不断推进标准分析方法的制定,来保证各项的环境质量标准、废气排放标准和污水的排放标准贯彻实施,争取将标准的分析方法系列化,以形成针对饮用水源地的放射性监测、噪声、固体废物、生物、固定源废气、废水、水质、环境空气、地表水等若干个系列标准的分析方法,使其能够与先进国家的分析方法具可比性。

2、进一步的研究并建立起健全的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体系。

开发研究饮用水源地的放射性监测、噪声、固体废物、生物、固定源废气、废水、水质、环境空气、地表水等监测的新方法。研究建立起连续自动的监测标准方法以及现场应急监测的新方法。

3、实验室内的质量保证控制。

进一步的完善实验室内质量保证和控制,强化全程序质量保证和控制,并建立环境网络的监测体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参数来进行监测,以增强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

4、进一步的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研究。

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方法 篇4

在评价区域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时, 均应以规定量的监测数据为依据, 而此类监测数据包含环境要素监测数据、污染源与现场调查数据、环境条件数据及实测数据等。可见, 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非常必要, 而较为常用的综合分析方法有合理性分析、规律性分析及效益分析三种。本文将重点讨论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分析, 并简单介绍规律性分析与效益分析, 以供参考。

1 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的相关概述

环境监测是关系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健康的关键因素, 通过环境监测数的综合分析能够获得自然环境的污染状况和环境保护情况, 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环境监测的主要是通过数据对自然环境的状况进行反映。环境监测站是获得环境数据的主要场所, 这些数据独立、冗杂, 具有不同的代表性, 代表不同时期的数据资料。通过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 能够有效的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从而获得关于环境基本参数。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是环境监测的最后一步, 也是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

根据环境数据分析的具体情况, 可以采用不同的环境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合理性分析、效益分析、监测数值分析等方法。多种的分析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数据信息, 可以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2 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分析

众所周知, 环境要素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众多, 而环境监测数据却十分有限, 因此需从环境要素及污染源参数的角度, 分析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为此, 本章节分别从以下方面来浅析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分析:

2.1 从项目之间的相关性上进行分析

虽然环境监测项目众多, 但源自物质本身的相互关系, ≥2个的项目监测数据或多或少存在某种关系。如此一来, 便可为分析单个监测数据的准确度提供依据, 且对于某些例行监测数据, 更可直接进行直观判断。

以F (氟) 浓度与硬度的关系为例。F与Mg/Ca反应会生成体积较小的沉淀物, 则在弱碱性或中性水溶液中, 当F浓度为mg/L级时, F浓度与Mg/Ca浓度成反比例关系, 或与硬度值成反比例关系, 因此高氟区水质监测结果的硬度监测值较低。需要强调的是, 如果F浓度与硬度监测值均较高, 则需重新分析数据的合理性。总之, 物质间的相互关系能为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分析提供依据, 即可对数据分析过程出现的分析误差进行直观地反映, 同时也可对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快速分析。

2.2 从收集到的资料上判定监测值

现有数据的综合分析要求明确采样点的底值范围, 尤其是年度监测或例行监测计划。此类工作的持续时间一般为一年或几年, 因此数据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当同一点上的个别项目出现较大的变幅时, 可专门分析此可疑数值的合理性, 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合理性分析, 即排除新污染源介入其中及采样过程无异常, 如水流量、颜色及气味等无异常;参考历史数据, 判断本次采样的规范性及采样容器的标准等。 (2) 实验室分析, 即明确显示剂的存放时间、标准曲线的及时绘制及分光光度计的调零等, 而关于气体, 则必须考虑到采样时测区的风向及采样仪器的校准等。关于可疑数值的分析, 一旦确定数据可疑, 应立即舍去;对于结果复查中发现可疑数值产生的原因, 也应立即舍去;对于查不出原因的可疑值, 不可从主观上舍去, 而应留样, 并按数理统计原理或实验室分析来予以处理。

2.3 从监测项目的性质上判定监测值

在同一水样中, 许多监测项目仅需从项目的性质上便可判定对应监测值的准确度。以总氮为例。假设同一水样的监测结果显示总氮与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及氨氮数据倒挂, 则表明此监测结果并不准确, 需重新分析。同理, 总磷与无机磷、可溶性磷数据倒挂及氮氧化物与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数据倒挂等均属不合理现象, 需重新分析。此外, 理论上认为噪声监测的监测数据L10比L50/L90/Lep大。因此, 在实际监测中, 一旦发现Lep比L10大, 则可确定要么是监测仪器或数据出现问题, 要么是瞬时噪音瞬间增加, 应予以修正。除上述例举的内容以外, 日常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类似的关系, 而此类关系也同样可运用于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中, 并能为环境管理服务, 因此有待进一步发现和总结。

2.4 从污染源角度判定监测值

环境监测数据的种类多样, 即包括地下水、地表水、环境空气及工业污染源, 同时工业污染源的种类也呈多样化的特点, 即行业不同, 产生的污染物也不同。因此, 应了解测区的主要污染源或重点污染源, 并结合行业特点, 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检测项目来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督。以制药行业六项标准为例。本案所讲的六项标准是指混装制剂类、中药类、化学合成类、提取类及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据此可知, 国家制定制药行业六项标准的依据是制药行业污染源的治理技术及不同的生产工艺。对于上述行业, 国家分别制定11~25项污染物监测分析排放标准, 其中包含共性及特殊性污染物, 则具体应按特殊污染物的含量来对制药行业进行归类。又如在化工行业, 有机物的含量远超过重金属含量, 而在重金属行业, 有机物的含量却相当少。假设在有机化工类企业排放的废水中测出质量浓度较高的重金属, 则应重新分析监测数据, 具体应按综合分析法提供的方法来分析出现监测数据偏差的原因。

3 统计规律分析与效益分析

3.1 统计规律分析

统计规律分析中涉及环境要素质量评价方面所应用到的各类数学模式评价方法, 结合实际情况, 采用适宜的评价方法来剖析和解释环境监测的数据资料, 并进一步进行规律性分析。目前, 统计规律分析主要用于环境规划、环境调查及环评等工作中。

3.2 效益分析

环境监测包含环评监测、监督监测、例行监测及验收监测等内容。监督监测所要分析的数据较少, 比较容易判断数据的合理性, 但环评监测和例行监测所需分析的数据较多, 因此有必要采取效益分析法来实现在短期内判断数据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 效益分析法能为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监测信息, 从而实现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

3.3 监测值分析方法

监测值分析方法可以为监测人员提供良好的数据, 结合不同观测项目的观测情况, 获得准确的监测数值。以工业监测为例, 工业生产会造成重金属的产生, 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监测和综合分析时, 采用监测值分析法, 能够明确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 结束语

环境监测数据种类较多,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应按环境监测评价的要求, 分析数据的合理性, 并基于此, 深入分析监测分析的数据。如此一来, 则需对各种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总之,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成分, 不仅能为环境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也可用来验证环境管理的实际成效, 因此应重视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 但数据的综合分析应紧随环保工作的开展而逐渐向数据管理制度及数据统计方法方向发展, 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剑平.浅议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分析方法及其提高途径[J].环境, 2012, S1:143~144.

[2]孙开旭.浅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质量的方法与对策[J].低碳世界, 2014, 19:12~13.

我国水环境治理效益分析方法探讨 篇5

我国水环境治理效益分析方法探讨

摘要:在分析我国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在目前经济社会和管理体制条件下,改善水环境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但对水环境治理的效益分析,还没有专门的规范和规定,建议水环境综合治理对改善水环境的效果可从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削减污染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作 者:曲永会 Qu Yonghui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100048,北京期 刊:中国水利 PKU Journal:CHINA WATER RESOURCES年,卷(期):,“”(11)分类号:X52关键词:水环境治理 效益分析 污染物排放量 削减能力

血糖监测方法、控制指标全分析 篇6

但是,目前部分糖尿病患者缺乏进行血糖监测的意识。2012年有报告指出,我国只有不到10%的城市患者拥有血糖仪,农村患者拥有血糖仪的比例更是不足3%。而在发达国家,血糖仪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以自我血糖监测为例,大部分患者认为每个月去医院测一两次血糖就可以了,一部分患者甚至根本不测血糖,以为只要用了降糖药就万事大吉。因为监测不充分,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清楚自己的血糖是否达到治疗目标,结果在不知不觉中迎来了严重并发症。

那么,如何进行血糖监测呢?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指标有哪些?本刊特邀专家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血糖监测方法、控制指标全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 周健

血糖监测有许多方法,从最初的尿糖测定到最新的动态血糖监测仪,发展非常迅速,这些方法使血糖监测越来越方便、精确、全面、痛苦少。具体进行分类,血糖监测包括了“点”(监测空腹、餐后2小时等各点的血糖)、“线”(动态血糖监测)以及“面”(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等不同的方法。

1.尿糖

尿糖监测目前已较少使用,但有时受条件所限无法检测血糖时,也可以采用尿糖测定来进行自我监测,包括单次尿糖监测和分段尿糖监测。尿糖的控制目标为任何时间尿糖均为阴性,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肾糖阈增高(老年人)或降低(妊娠)时,尿糖监测没有意义。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血糖监测。

2. 血糖

血糖监测的最基本形式是糖尿病患者利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通过平时坚持血糖自我监测,患者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平时的血糖水平,帮助医生及时为自己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目标。

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可以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包括餐前、餐后(一般为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还需监测夜间血糖(一般为凌晨2~3点)。

具体的监测频率应该是怎样的呢?这就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了。目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胰岛素治疗,第二种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第三种是生活方式治疗。相应地,血糖自我监测方案也需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而异,制定个体化的监测方案。以使用预混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的短效胰岛素和控制空腹血糖的中效胰岛素以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的患者为例,患者可以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2~4周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表1)。

表1 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注射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举例

血糖监测

空腹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晚餐后

睡前

每周3天

×

×

复诊前1天

×

×

×

×

×

使用血糖仪进行监测有其局限性,主要在于:①存在监测的“盲区”,无法完整反映患者的全天血糖谱,若增加监测频率往往病人较为痛苦;②易受个别不准确测量结果的影响。

动态血糖监测仪是近年来投入临床使用的一种新型的血糖监测仪器,每天可自动记录288个血糖值,可以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全貌”,弥补了自我血糖监测的许多不足。但动态血糖检测也有其局限性,主要在于:①检查费用较为昂贵;②对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操作要求较高,因此目前仅仅在一些二、三级医院内分泌专科开展。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是长期血糖控制最重要的评估指标,也是临床决定是否要更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查一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查一次。

当然,糖化血红蛋白自身也有局限性:①如果患者患有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往往不可靠;②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过去2~3月综合的血糖水平,因此对近期的血糖变化不敏感;③糖化血红蛋白不能精确反映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点。

4. 糖化白蛋白(GA)

糖化白蛋白是血清中葡萄糖与白蛋白发生非酶促反应的产物,对短期内血糖变化比较敏感,可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尤其是短期住院治疗或近期治疗方案调整的患者,糖化白蛋白是很好的疗效评价指标。此外,糖化白蛋白可用于辅助鉴别应激性高血糖,是对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有效补充。

5. 1,5-脱水葡萄糖醇(1,5-AG)

1,5-脱水葡萄糖醇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前3~7天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短期单纯餐后高血糖以及血糖不太稳定的住院患者,1,5-脱水葡萄糖醇是非常有价值的。但这项指标目前主要应用于科研,尚未在临床推广使用。展望未来,如果将即刻血糖、1,5-脱水葡萄糖醇、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这几项指标结合起来,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就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反映。

以上各项血糖指标的控制目标是多少呢?根据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建议:空腹血糖宜控制在3.9~7.2 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宜控制在≤10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宜控制在<7.0% 。

其中,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没有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应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而儿童、老年人、有频发低血糖倾向、预期寿命较短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或严重的急、慢性疾病等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宜适当放宽,但是应避免因过度放宽控制标准而出现急性高血糖症状或与其相关的并发症。

除了血糖指标,糖尿病患者还应综合控制其他相关指标(表2),这样才能全面控制糖尿病,预防并发症,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表2 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指标

目标值

血糖(毫摩/升)

空腹

3.9~7.2

非空腹

?10.0

糖化血红蛋白(%)

<7.0

血压(毫米汞柱)

<140/80

总胆固醇(TC,毫摩/升)

<4.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毫摩/升)

男性

>1.0

女性

>1.3

甘油三酯(TG,毫摩/升)

<1.5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mmol/L)

未合并冠心病

<2.6

合并冠心病

<1.8

体质指数(BMI,千克/米2)

<24.0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毫克/毫摩)

男性

<2.5(22.0毫克/克)

女性

<3.5(31.0毫克/克)

尿白蛋白排泄率(微克/分钟)

<20.0(30.0毫克/天)

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

环境监测中的氨氮分析方法 篇7

1 分光光度法

在氨氮测定中, 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就是分光光度法, 通常情况下, 可以将分光光度法分为两类, 这种划分依据是结合试剂的不同;首先是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主要是分析和测定那些清洁饮用水、天然水以及高纯净化废水出水等水体中的氨氮;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可以得知, 这种分光光度法比较的简单, 操作起来比较的灵敏, 但是在测定过程中, 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作用, 如水中的金属离子、酮类和醛类以及浑浊程度、水体颜色等等, 因此, 在测定之前, 需要预先处理水体。其次是苯酚——次氯酸盐比色法, 相较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这种测试方法有着完全一致的适用范围、干扰状况和消除方法, 并且可以灵敏的进行操作, 有着较高的稳定性。经过近些年来, 分光光度法得到了大力发展, 被普遍应用到氨氮测定中, 有专家学者提出, 首先利用H2S04来消煮土壤, 然后利用Na OH来中和ph值, 促使其在相关标准范围以内, 将溶液中的相关粒子给沉淀分离出来, 因为溶液中的NH4会和二氯异尿氰酸钠发生反应, 促使稳定绿色化合物生成。通过这样的操作, 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并且有着较高的灵敏度, 有较大优势。

2 离子色谱法

有专家学者在测定大气中的氨时利用了离子色谱法, 主要步骤是这样的, 首先采用离子色谱仪来对硼溶液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分析, 然后对比国际的靛酚蓝比色法, 结果发现, 本方法有着较大的优势, 不仅更加的准确, 还比较的简洁, 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大的线性范围。

3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我们可以得知, 这种方法具有一系列的优点, 有着较宽的测定范围, 并且在测定之前, 也不需要预先处理水样等, 有学者通过研究得知, 在强碱性环境下, 将掩蔽剂二钠盐加入到废水中, 可以将很多种干扰离子给有效消除掉, 完全能够满足环境分析的相关要求, 并且有着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测定效果方面可以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所媲美。另外, 还有研究者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对大气中氨的含量进行了科学测定, 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 流动注射分析法

某外国专家利用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了电厂水NH3态氮, 测定结果显示有线性相关存在于0.05-0.06mmol/L的NH4中。我国王伟利用流动分析技术来测定水中氨氮含量, 并且对各种实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基本上没有因素会干扰到这种方法的应用, 可以有效的分析饮用水和污染水。徐华华等专家将气体扩散膜装置的方法加入到了流动注射体系中, 在Ma OH溶液中加入水样中的NH4, 促使其发生反应, 转化为NH3, 扩散之后, 透过气体分离膜, 以此来对水样中微量NH4进行分离, 之后测定氨氮含量, 经过实践得知, 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

5 仪器分析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 如今出现了诸多的仪器来分析氨氮, 首先是凯式定氮仪, 这种仪器将蛋白质中氮含量恒定的原理给充分利用了起来, 通过对样品中氮含量进行测定, 对蛋白质丹炉进行计算, 因为凯式定氮法就是计算和测量蛋白质含量, 因此, 这种仪器就被称之为凯式定氮仪。主要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不需要消解水样, 将适量的氢氧化钠加入进去, 对其碱性进行调节, 转化水样中的铵盐, 促使其形成氨, 然后对其进行蒸馏, 将氨析出来, 吸收用硼酸溶液来完成, 然后将电位滴定仪来进行。将氨用硼酸溶液吸收之后, 会升高溶液的酸碱值, 然后滴入一些硫酸溶液, 促使其达到初始ph值, 对滴定终点进行控制, 当接近终点时, 降低滴定速度, 然后结合消耗盐酸的量, 来对水样中氨氮的含量进行计算。我国某专家深入研究了凯式定氮仪测定氨氮的分析方法, 并且对比了国际纳氏试剂法的差异, 发现有着大致相同的效果。其次是色谱仪, 这种方法也被人们称之为层析法, 属于物理分离技术, 具有较高的效能, 结合其他的检测手段, 共同形成了色谱分析法。通常在那些有着比较复杂成分样品的分离分析中应用这种方法。周伟峰利用外国某公司生产的离子色谱分析仪来对水样中的氨氮进行了分析, 这种方法没有较多的干扰离子, 并且经过微孔滤膜过滤过样品之后, 就可以开始分析, 如果较高浓度的有机物存在于其中, 需要合理应用蒸馏方法, 这样可以避免分离柱中的固定相遭到损害, 或者分离柱的寿命得到降低。通过具体的实践, 发现采用色谱仪进行检测, 有着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并且操作起来难度不大, 有着较高的灵敏度, 可以对环境二次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减少, 值得推广和应用。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对环境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大力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其中氨氮分析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目前的氨氮分析方法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在实际的应用中, 需要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杨玉珍, 王婷, 马文鹏.水环境中氨氮危害和分析方法及常用处理工艺[J].山西建筑, 2010, 2 (20) :123-125.

[2]李国庆.几种氨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比较[J].中国环保产业, 2012, 2 (2) :98-99.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篇8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是一项维护生态平衡和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的好坏, 对于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而必须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 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具有准确性、精确性、 完整性和代表性。

1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

环境监测技术是环境污染控制的眼睛, 是环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 是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 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环境管理、规划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内容以监测的介质 (或环境要素) 为对象, 分为空气污染监测, 水质污染监测, 土壤、固体废弃物, 生物, 生态, 噪声振动, 放射性, 电磁辐射监测等。

当前环境监测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实施强化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做好技术监督和技术支持工作; 强化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切实加强全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加速以报告制度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与传递系统建设;巩固检测队伍, 提高监测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监测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坚持科技领先, 做好监测科研, 全面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2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目前, 对环境样品的污染物组成成分和构成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化学分析法;2仪器分析法。

2.1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是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基础。 化学分析法又称经典分析法, 是分析化学的基础, 主要有容量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等。 容量法是将一种已知标准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定剂, 包括标准溶液滴加到含待测溶液中, 至所加试剂与待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完成定量反应为止, 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计算待测物的含量。 根据化学反应的性质可分为酸碱滴定、络合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测定的项目有:总硬度、化学需氧量、 硫化物、氯化物等。 重量分析法是用适当方法先将试样中的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 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该组分的含量。 对高含量的硅、磷、钨、稀土元素等试样的精确分析, 至今仍常使用重量分析方法。 根据分离出待测组分方法的不同, 重量分析法一般可分为沉淀法、气化法和电解法。 重量法测定的项目有悬浮物、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2.2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测量方法, 主要是对环境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测量。 仪器分析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主要的仪器分析法有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以及色谱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根据物质的光学性质建立, 包括分子光谱法、原子光谱法等。 电化学分析法根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建立, 包括电位分析法、 极谱分析法、库仑分析法等。 色谱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富集方法, 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以及离子色谱法等。

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3.1环境监测质量要求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应该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包含在布点———采样———样品贮存———前处理———测定———数据处理———数据审核与应用的监测全过程中保证环境监测结果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则是以满足环境监测质量需求所采取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环境监测的“五性”反映了对监测工作的质量要求:1代表性。 表示在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 并按规定的采样要求采集的能反映总体真实状况的有效样品。2完整性。 表示取得有效监测资料的总量满足预期要求的程度或表示相关资料收集的完整性。3可比性。 表示在环境条件、监测方法、资料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获资料的一致程度。4准确性。 表示测量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 一般以准确度来表征。 5精密性。 表示多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的分散程度。 一般以精密度来表征。

在整个环境监测过程中, 代表性、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优化布点、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等方面;精密性和准确性主要体现在实验室分析测试方面; 而可比性又是精密性、 准确性、代表性、完整性的综合体现, 只有前四者都具备了, 才有可比性而言。

3.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3.2.1控制现场采样的工作质量

必须切实重视采集样品的质量控制, 使采集到的样品使符合计划要求的、真实的, 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的样品。 如果采样方法不正确, 试样不具有代表性, 则无论操作如何细心、 结果如何精密, 分析都将毫无意义, 甚至可能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采样时, 必须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以确保所采样样品能代表整个供试材料的平均组成。 采样时, 要认真填写采样记录, 写明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采样条件、方法、数量、 包装情况等。 外地调入的样品还应结合运货单、商检机关和卫生部门的化验单、厂方化验单等, 了解起运日期、来源地点、数量、品质及包装情况。 同时注意其运输及保管条件, 并填写检验目的、项目及采样人。 采样应该选择随机采样方法。 随机抽样, 又可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分段随机抽样。 采样时可结合起来使用, 在保证代表性的前提下, 还应注意抽样方式的可行性和抽样技术的先进性。 采样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 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或操作规程所规定的方法进行。

3.2.2样品的保存

及时分析, 妥善保存。 制备好的平均样品应装在洁净、密封的容器内 (最好用玻璃瓶, 切忌使用带橡皮垫的容器) , 必要时贮存于避光处。 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应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查, 保留期从检验报告单签发之日起开始计算;易变质样品不予保留。 保留样品加封存入适当的地方, 并尽可能保持原状。

3.2.3样品预处理

样品预处理是一个既耗时又极易引进误差的步骤, 样品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分析的最终结果, 因此, 为了提高分析测定效率, 改善和优化分析样品制备方法和技术是一个重要问题。 据统计, 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 (从采样到报告结果) 中, 样品前处理 (富集分离) 所消耗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占75% 左右。 样品预处理技术主要有溶剂萃取技术; 蒸馏及精馏技术;固相萃取技术;气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衍生化技术。

3.2.4实验室测试质量控制

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试想不合乎要求的仪器和设备、试剂和纯水, 缺乏熟练的操作技巧, 不符合条件的实验室环境及不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却能测出优质的分析结果。 实验室基础工作是监测分析工作者赖以取得满足质量要求结果的必备条件, 而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是发现监测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关键环节, 这一环节获得的信息和数据, 为全面质量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所以一般把这一环节的质量管理叫做质量控制。 依据计量法规定, “凡是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产品质量的检测机构, 必须进行计量认证”的要求, 因此“计量认证”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 分析测试质量控制、 监测计量认证的技术和理论是监测分析人员必须掌握的重点。

3.2.5数据质量控制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真值的最佳估计以及确定该估计值的误差。 研究误差的目的是要对自己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处理, 判断其最接近的值是多少, 一般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 对数据中离群较远的极值取舍, 然后通过对样本的了解判断总体特征, 估计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正确地处理实验数据, 充分利用数据信息, 以便得到更接近真实的最佳结果。

3.2.6规范化监测工作

首先, 监测工作要按照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统一技术规范、 方法的要求, 依照一定的程序, 进行科学的组织与技术上的规范化管理。 为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五性”, 监测技术规范、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测试方法等均应首选国家方法标准, 并以最新公布的版本为准。 在监测过程中要以国家现行的污染源监测管理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范等为指导, 以实施污染源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为基础, 以加强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为重点, 才能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监测技术规范和监测方法标准是正确实施各项监测活动的技术依据, 也是监测质量控制的技术保障。

4结语

当今环境与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环境监测是以说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状况、 准确预警突发性环境事件等为目标的环境保护基础工作。 目前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必须做好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不断的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文辉.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02) :45~46.

[2]鞠复华.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化原则与方法[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0 (03) :23~24.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篇9

1.1质量分析法

质量分析法主要是直接分离试样中的待测组分,或者将其转化成一种具有一定组分的物质,与其余的组分分离,然后利用分析天平测量这一物质的含量,以测出的结果为依据计算试样中组分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应用质量分析法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精度较高的仪器。通常情况下,利用分析天平在实验室便可完成操作,使用质量分析方法操作程序比较复杂。同时,天平精确度会对其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高浓度组分的测定,但是,并不适用于测定微量元素。质量分析法通常是用来测定残渣、ss或者油类等物质的。

1.2滴定分析方法

滴定分析法又叫作容量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准确度比较高。滴定分析法根据标准溶液和待测组分间反应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4类,分别是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1.2.1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是利用酸和碱在水中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它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其基本反应为H﹢+OH﹣=H2O,也称为中和法,是一种利用酸碱反应实现容量分析的方法。

1.2.2络合滴定法

络合滴定法主要是根据行程络合稳定反应而确定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通过形成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的大小判断络合反应的。通常情况下,利用金属指示剂呈现出颜色判断滴定终点。但因为一些络合剂和一些金属会产生一定的变色反应,使得实验出现误差,所以,在使用络合反应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实验反应的选择性。在测定其总硬度时,也可以使用络合分析法。

1.2.3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它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氧化还原性,但能与某些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的物质。氧化滴定剂有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酸铈、碘等,还原滴定剂有亚砷酸钠、亚铁盐、氯化亚锡、抗坏血酸等。在测定水质中的COD、CODMn等时,均采用氧化还原滴定法。

1.2.4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沉淀滴定法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溶度积足够小,且能定量完成;②反应速度快;③有适当指示剂指示终点;④吸附现象不影响终点观察。由此可知,反应量较少的测定可以使用沉淀滴定法,例如银量法。

2仪器分析法

2.1吸收光谱法

各种物质的结构不同,对电磁波的吸收也不同。每种物质都有其特征性的吸收光谱,所以,据此可对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2.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 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其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波长长(频率小)的光线能量小,波长短(频率大)的光线能量大。分光光度测量是基于物质分子对不同波长和特定波长处的辐射吸收程度的测量。朗伯-比尔定律是分光光度法的基础。因此,这种方法在环境水质的监测中被广泛应用,例如水质中的氨氮、叶绿素、甲醛等均采用分光光度法来分析。

2.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对象是呈原子状态的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当待测元素灯发出的特征谱线通过供试品经原子化产生原子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通过测定辐射光强度减弱的程度求出供试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一般遵循分光光度法的吸收定律,通常借助比较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求得供试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由于原子分光光度计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比较高,操作简单,所以,它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分析中。

2.2发射光谱法

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原子发射的光谱来测定物质的化学组分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根据物质中不同原子的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光谱线来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的。

2.2.1原子荧光光度计

原子荧光光度计是将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将样品溶液中的待分析元素还原为挥发性共价气态氢化物(或原子蒸汽),然后借助载气将其导入原子化器,在氩—氢火焰中原子化而形成基态原子。基态原子吸收光源的能量而变成激发态,激发态原子在去活化过程中将吸收的能量以荧光的形式释放出来。此荧光信号的强弱与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成线性关系,因此,测量荧光强度就可以确定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原子荧光光度计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线性范围宽和无基体干扰等优点,所以,在环境监测中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测定汞、砷、硒等元素。

2.2.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等离子体是指电离了的但在宏观上呈电中性的物质。对于部分电离气体,只要满足宏观上呈电中性的这一条件,就可以被称为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用于测定各种物质(可溶解于盐酸、硝酸、氢氟酸等)中的常量、微量、痕量元素的含量。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精密度好、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高效、抗干扰型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稳定可靠、测试范围广等特点。该方法在环保监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用来分析呈液态的各种水质和可以经过前处理转化为液态的试样。

2.3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等方法。在分析大分子污染物时,一般采用质谱法或者核磁共振法。

3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当前,人们越来越关心和重视环境保护,它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而水质情况则是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之一。环境水质监测在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控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保证人们的饮水安全,必须科学、严格地检测水质情况,而开发和研究新的水质监测分析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水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受到了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检测环境水质,保护水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业用水的质量。但是,站在环境水质监测的影响角度进行相关分析,对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不断提高水质检测效果,使用水质量不断提高,需要相关人士不断研究先进的分析方法,从而进一步保护水质。

摘要:简要分析了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分别研究了经典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经典分析法主要包括质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方法。其中,滴定分析法又可以划分为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仪器分析法包括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等。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分析,希望能为我国水体污染的控制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滴定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参考文献

[1]易燃,蔡德所,文宏展,等.附着硅藻指数在河流水质监测中的适用性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5(06):1741-1751.

[2]陈燕飞,张翔.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变化趋势及持续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07):1163-1167.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篇10

1 流速仪法

主要是借助流速仪对废水流速进行测量, 再根据断面面积来求得废水的排放量。该方法比较正规, 其测量结果常常可以作为其他测量方法的参考标准, 多在水深10cm以上, 流速大于0.05m/s的地方使用。其测量公式为:

上式中, V表示的是水流速度, K代表相关比例系数, N表示的是t时间内叶片浆转的总转数, C表示的是修正值, 多由摩擦引起。

利用积深法测水流速度, 受水深影响。水深深度不同, 所需测点数也各异, 在确定测点数时, 应根据具体水深选择:

(1) 当水深<40cm时, 适宜使用一点法, 即=V0.6;

(2) 当水深在40cm~60cm范围内时, 适宜用二点法, 即=1/2 (V0.2+V0.8) ;

(3) 当水深>60cm时, 三点法较为适用, 即=1/4 (V0.2+2V0.6+V0.8)

测点位置的确定和测量, 以水平面为0点, 确定仪器入水深与垂线水深之比。

2 薄壁堰法

该方法又可分成多种, 如三角堰法、梯形堰法以及矩形堰法等, 其共同点是测量的精确度较高, 有良好的保证。

2.1 薄壁三角堰法

在流水排量小于0.1m3/s, 水头在0.05m~0.35m时, 三角堰法比较适用, 其计算公式为:

在上式中:

Q指的是废水流量, μ指的是流量系数, 约为0.6, g代表物理学中的重力加速度, 通常取9.808m/s2, θ表示的是堰口的夹角, h则表示堰的几何水头。

当θ, 即堰口夹角为90°时, 三角呈直角三角状, 随着流速水头的变化, 流量计算公式可做适当的简化调整:

(1) 当流速水头在0.02~0.20m时, Q1=1.41h2.5 (m3/秒)

(2) 当流速水头在0.301~0.350m时, Q2=1.343h2.47 (m3/秒)

(3) 此外, 当流速水头在0.201~0.300m时, Q3=1/2 (Q1+Q2) 1/2 (1.41h2.5+1.343h2.47) (m3/秒)

需要注意的是, 在测定流速水头的有效定位置时, 尽量保证所测长度L′≥ (3~4) h, 因为该处水流速度缓慢, 比较平稳, 测量中即便出现误差, 也不会太大。

2.2 薄壁矩形堰法

这种方法在任何有效宽度的范围内皆可使用, 其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 Q代表着流量, b和h表示的分别是有效宽度和有效水头, CD=0.602+0.083h/p

须注意的是, 在测量过堰水深H时, 应在堰口上游大于3H处进行。

3 巴式槽法

巴歇尔槽, 即巴氏槽由于形状比较复杂, 造价要高于堰的造价, 为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对各部分都有严格要求, 保证其尺寸大小符合规定。此外, 该方法还有许多优势, 如水位损失远小于堰, 而且水中即便有固态杂质也不易沉淀, 对下流水位影响小, 在工农业流量的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须注意的是, 巴氏槽的中心线应与所测渠道的中心线重叠, 避免发生水流偏流的情况;通水后, 要保证水的自由流态, 槽淹没度比规定的临界淹没度要小;为保证水流能够平稳地流入巴歇尔槽, 其上游应有一段大于5倍渠道宽的平直段, 以免出现偏流, 同时也可避免因渠道坡降形成的冲力;安装巴氏槽时, 要注意其牢固性, 槽身与渠道的底壁和侧壁应紧密连结, 以免发生漏水现象。

4 排水系数法

该方法是指结合废水的排放系数和新鲜水的用量做综合考虑, 以此为基础, 经过计算最终求得废水的排放量。多用于呈间歇性排放、流量不稳定且监测环境困难的污染源。其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 K代表的是废水的排放系数, Qn指的是新鲜的用水量。

需注意的是, 不同的行业, 生产也不同, 不管在原材料的选择, 还是生产技术和工艺上都是有差别的, 所造成的污染程度也大不相同, 相应的污水排放系数随着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5 容积法

设置一段固定的时间, 选定适当的容器, 对其仔细校准、测定, 并准确测量出容器体积, 将污水引入容器。记录时间结束时的水量净体积和时间开始时的水量净体积, 设两者之差为△V, 除以时段差△t, 所得结果就是排水流量Q, 按照此测量方法重复数次, 最终取平均值。该方法通常在流量较小、形状不规范的渠道中使用。其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 Q表示废水的排放量, △V表示的是计量前后的体积差, △t指的是计量前后的时间差。

6 结语

排放废水对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 为更好地把握排水量, 以便进一步分析, 必须采用一些高效的测量技术, 排水量可通过排水流速计算出来。废水的流速计算方法有很多, 以上是一些较为常见的测定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 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的测量方法, 以便准确求出废水的排放量, 为环境检测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宇振涛黄秋萍.环境监测中几种常用的废水流速测定方法的分析和探讨[J].北方环境, 2011, 26 (7) :126-128.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篇11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前言:在教育领域当中,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活动环境背景下,基于学科理论、思想等方面的指导,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形式。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网络环境中,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可采取探究教学的模式,将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小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通过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能够看出,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采取探究教学的方法,能够极大的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从而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一、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特点

探究教学是一种较为独立、主动的学习方式,相对于接受教学而言,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的进行探究和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引导来获取知识。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探究教学模式具有很多方面的特点,例如增大小学生知识获取量、体现小学生主体性、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交互式学习等。基于网络环境提供的教学资料,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更容易的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内容,从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1]。小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小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小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同时,基于网络平台能够提供一个人机或人人交互的平台,从而实现小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提高。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构建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始终都在寻找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方法。而随着网络平台的出现,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教师可以应用计算机网络更好的开展因材施教法和分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因此,基于网络环境,可以构建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可在网络中上传自己制作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小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能够进行自主的选择、浏览和学习。这样,对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小学生来说,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学习内容。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之下,小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并且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三、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应用

(一)教学情境的构建

在网络环境下,对于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应用,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一个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情境,充分的体现出小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内容。由于在网络平台中具有很多丰富的资源,因此在构建教学情景的时候,可以对文字、图像、视频等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构建出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2]。

(二)自主学习的养成

在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在选择网络学习内容的时候,能够以自身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求为基础,从而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小学数学知识。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设计,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主、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真正实现了教学当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了小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一些资料,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升学习效果。

(三)数形结合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成型,因此,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在网路环境中进行小学数学的探究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内容和知识进行更加直观的体会和感受[3]。通过对数形结合的应用,能够极大的简化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难度,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在小学生学习数字的时候,可以对1、10、100等数字关系建立相应的几何图形,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进行观察和理解,并且通过具体的形式掌握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

(四)沟通机制的创建

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应当基于网络平台,创建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小学生和教师之间,或是小学生和小学生之间,能够针对某一个问题或知识进行探讨和研究,相互交流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会。这样,对于小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构建十分有利。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个或某一些数学题目进行计算和解答,然后相互之间进行探讨和研究[4]。通过这种自主教学的方式,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并且更加具体、直观的掌握数学能力和数学技巧。对于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素质,都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

结论:在小学教学当中,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但是由于数学知识往往抽象难懂,小学生往往无法直接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知识。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网络环境下,采取探究教学的方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良好的探究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这样,对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管珏琪,苏小兵,郭毅,祝智庭. 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3:103-109.

[2]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7:49-54+65.

[3]郑姝,陈玲,陈美玲. 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13,03:89-95.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篇12

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对比

1 问题

就目前来说,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中,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最普及和用得最多的一种, 该方法是采用由一系列已知含量的标准液绘制成校准曲线, 然后根据测得的样品信号值从校准曲线得出待测成份含量或浓度。因校准曲线都有一定的线性范围, 样品含量或浓度只有在直线范围内时, 才能准确定量。

环境监测分析法中, 环境样品与其它样品比较, 一个显著的特点, 就是待测成份含量波动较大, 且不稳定, 因此, 采样后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定量。这种情况给使用校准曲线法定量样品待测成份带来困难: (1) 为使待测成份含量 (浓度) 处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而不超出检测上限, 应取多少样品进行分析?如果取样量过大, 超出检测上限怎么办? (2) 为了验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需要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测定, 加标量应取多少合适?加标后样品中待测成份总含量超出检测上限怎么办?

鉴于上述问题, 对于其它样品来说, 由于同一来源的样品中待测成份的量相对比较稳定, 只要不是第一次测定, 可根据经验做出适当的粗略估计。但是, 由于环境样品的特殊性, 进行同样的估计, 就难免出现超出检测上限的情况, 使测定难以进行。尤其是在样品本底完全未知的情况下, 分析人员往往束手无策, 这是环境监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日常环境监测中, 分析人员对上述情况的处理, 无非是如下两种方法: (1) 减少样品用量, 重新取样进行测定。 (2) 将处理好的样品稀释一定倍数后再测定。两种方法的实质都是用减少样品取用量, 使待测成份含量落在校准曲线测定范围内。那么, 能否从扩展校准曲线的测定范围来解决这类问题呢?本人以测定水和废水中挥发性酚为例作了探索试验。

2 实验

用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光度法测定酚类在制校准曲线时, 依次取苯酚标准溶液 (1μg/mL) 0.00、0.50、1.00、3.00、5.00、7.00、10.00、15.00mL进行测绘。为了扩展校准曲线的测定范围, 特增加了取30.00mL和60.00mL两个用量, 编号为1~10号。将各个浓渡的标准溶液分别显色并经萃取后, 将1~8号组成第一个系列, 直接测定吸光度;将1、3、5、7、8、9号用纯三氯甲烷稀释2倍组成第二个系列, 测定吸光度;将1、4、6、8、9、10号用纯三氯甲烷稀释4倍组成第三个系列, 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1、表2、表3。

通过表中数据可分别得到三条校准曲线Y=A+BX, 各条曲线的计算参数列于表4

为了便于比较分析, 将三条校准曲线分别以其空白吸光度A。

表中R和S剩分别为相关系数和剩余标准差。

为基础绘制。分析水样时, 如果样品中待测成份含量较低, 三个标准系列的校准曲线, 用处理好的萃取液直接测定吸光度, 在第一条校准曲线上求出含量;若含量较高, 则将萃取液用纯三氯甲烷稀释2倍或4倍后测定吸光度, 分别在第二条或第三条校准曲线上求出含量, 并扩大相应倍数后, 作为样品含量的测定值。我们把这个方法叫做扩展曲线法。

3 比较

3.1 由上述实验可以看出, 按扩展曲线法测定酚, 等于将校准曲线的检测上限由0.06mg/L扩展到0.24mg/L, 增大了测定范围。根据实际工作经验, 将萃取液稀释4倍已能满足常规的监测要求;从线性关系看, 如果需要, 还可稀释更多一些倍数。结果表明, 三条校准曲线都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3.2表5中的数据是用扩展曲线法对7个酚污染水样的实际测定结果。表中第3、4列数据是按原分析方法取样250mL显色, 萃取后, 根据浓度将萃取液用纯三氯甲烷稀释2倍和4倍, 测定吸光度用扩展曲线方程求出的结果。第二数据是同时用减少取样量的方法显色, 萃取后, 由第一条校准曲线求得到, 用来对照评定扩展曲线法测定值的可靠性为提高统计检验效果, 本次实验采用配对比较t检验法进行了两种方法的比较。检验结果表明, 扩展曲线测定值与减少取样量法测定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测定法的波动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Á

3.3 重新取样测定是水样经过全部分析过程后, 发现测定值超过检测上限时采取的补救办法, 这一做法有两大缺点: (1) 工作量太大, 尤其是那些操作手续较复杂的分析项目, 测定一个样品从头至尾, 重复操作两遍, 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2) 水样中被测成份不稳定, 测得数据会有很大变化。例如水中酚含量的测定, 据常规实践, 如第一次测定失败, 再做第二次测定, 酚含量将大为减少, 测得的数据根本没有代表意义。因此, 这种方法在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3.4 稀释倍数法虽然工作量及操作难度比较小, 但由于稀释后测定条件发生了变化, 由于原校准曲线求出的测定值可靠性较差。

分析结果显示表明:两种方法测定值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说明稀释倍数法测定结果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 不能应用。

4 结语

上一篇:计划生育手术下一篇:立式油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