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环境监测

2024-07-12

辐射环境监测(通用12篇)

辐射环境监测 篇1

1 辐射防护监测

辐射防护监测的概念——是指为估算和控制公众及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而进行的测量。

辐射防护的目的——是保证公众和工作人员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 监测是衡量这种条件的手段。

在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寻找丢失的放射源、确定放射源破损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以及公众和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的估算方面等, 辐射监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辐射防护监测的对象是人和环境两大部分, 具体监测有四个领域: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场所监测、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

辐射防护监测的实施, 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现场采样和测量、实验室测量分析、数据处理、结果评价等。在监测方案中, 应明确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周期、监测仪器与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等。

辐射防护监测特别强调要有质量保证措施:监测人员要经过考核持证上岗, 监测仪器要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 对监测的全过程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项目选择不同的监测仪器, 如测量瞬时剂量率的仪器有高气压电离室、G-M计数管和闪烁体剂量率仪;测量累积剂量的仪器有热释光剂量计;测量表面污染的有α、β表面沾污仪;中子射线用中子仪测定;用于γ核素含量分析的有NaI (Tl) γ谱仪、Ge (Li) γ谱仪或HPGeγ谱仪。

2 辐射探测器原理及常用辐射环境监测仪器

对于辐射是不能感知的, 因此人们必须借助于辐射探测器探测各种辐射, 给出辐射的类型、强度 (数量) 、能量及时间等特性, 即对辐射进行测量。

辐射探测器是指在射线作用下能产生次级效应的器件, 而且这种次级效应能被电子仪器所检测。多数探测器是根据射线使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或激发的原理制成的。它们可以把射线的能量转变为电流、电压信号以供电子仪器记录。

人们根据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产生上述的各种效应, 制成了许多不同类型探测器。放射性测量常用的探测器有三类:气体电离探测器 (利用射线在气体介质中产生的电离效应) 、闪烁探测器 (利用射线在闪烁物质中产生的发光效应) 和半导体探测器 (利用射线在半导体中产生的电子和空穴) 。此外, 还有其它类型的探测器, 如固体径迹探测器、热释光探测器等。现场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类型有:X-γ辐射监测仪、γ谱仪、热释光剂量测量装置和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等。

2.1 气体电离探测器

电离室、正比计数器和G-M计数管统称为气体电离探测器, 这三种气体电离探测器的工作特点虽不完全相同, 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射线使探测器内的工作气体发生电离, 然后收集所产生的电荷, 从而达到记录射线的目的。

2.2 闪烁探测器

闪烁探测器由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组成。闪烁探测器具有分辨时间短、对γ射线的探测效率高和能测量射线的能量等优点,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核辐射探测器。

2.3 半导体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是使用半导体材料的电离探测器。探测器中加有电场以便把电离产生的过剩载流子收集在电极上。在工作机制上, 半导体探测器与气体探测器有不少相似之处, 它们都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利用载流子 (在气体中是离子对, 在半导体是电子一空穴对) 在介质 (气体或半导体) 中作漂移运动而产生输出信号的, 因此, 可把半导体探测器看作一种固体电离室。

2.4 热释光探测器

热释光是绝缘体或半导体加热时从中发射的光, 不能与加热到白炽化时的物质中自发发射的光相混淆。热释光是物质预先吸收了辐射能之后的热激发光。目前经典的固体能带理论认为当磷光体 (晶体) 受到电离辐射照射时, 射线与晶体相互作用, 产生电离和激发使得晶体价带中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游离出来上升到导带, 在价带中剩下空穴。

被电离激发的电子和空穴在亚稳态能级分别被晶格中的缺陷所俘获 (激发) , 这些缺陷称为“陷阱” (俘获电子的缺陷) 或“中心” (俘获空穴的缺陷) , 统称为“发光中心”。处于亚稳态能级上的电子和空穴在无外源激发的环境下可以长时间滞留在缺陷中。加热磷光体时, 电子和空穴从发光中心中逸出, 电子与空穴迅速复合, 在复合过程中以可见光或紫外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如果在暗处加热该探测元件, 探测元件上放上光电倍增管, 测得的光输出就正比于探测器接受的辐射能量。

3 辐射监测仪器选用原则及选用举例

核辐射测量仪器主要由探测器和电子学电路所组成。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项目要选用不同的监测仪器。现场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类型有:X-γ辐射监测仪、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中子监测仪和热释光剂量计等。实验室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类型有:α、β放射性活度测量仪、γ谱仪、热释光剂量测量装备等。

在辐射检测中, 如何选择监测仪器, 一般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因素, 如射线性质、量程范围、能量响应、环境特性、仪器性能及测量误差等等。

3.1 X、γ辐射监测仪

3.1.1 电离室类监测仪

高气压电离室是测量环境剂量率的最常用的仪表, 这类仪器由一个高压电离室探测器和电子线路组成。前者为一个充高气压 (一般为22个大气压的氩气) 的不锈钢球壳, 中间密封一个电极。电子线路主要为MOSFET静电计、二次放大电路、高低压变换器以及读出线路。这类仪表在美国用得十分普遍, 它的缺点为价格比较昂贵。

3.1.2 闪烁剂量率仪

它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能发光的特性来探测射线的, 这些物质称为闪烁体。射线在闪烁体中产生的荧光极弱, 必须用光电倍增管来探测这些荧光, 光电倍增管先把荧光转换成电脉冲, 然后放大, 其脉冲辐度正比于带电粒子或光子在晶体中沉积的能量。例如, 我们常用的X-γ辐射测量仪FH-40G, 其主机探测器采用正比计数管, 外接探测器采用的是塑料闪烁体。

3.2 表面沾污监测仪器

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主要是测量现场的设备、地面、台面、衣服和人体皮肤表面有无放射性污染, 多用闪烁探测器, 也有用G-M计数管的。

3.3 中子监测仪

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弹性碰撞和核反应, 形成直接电离的次级粒子。探测中子取决产生这些粒子的中间过程。常借助n-p弹性散射探测快中子, 利用10B (n、α) 7Li反应和6Li (n、3H) 4He反应探测慢中子。这两种反应都具有不产生γ射线特点。

内部充以3He和BF3气体正比计数管和内部涂层为6Li、7Li、10B的正比计数管, 可用来测量能量低于0.5eV的慢中子, 而内部充以含氢物质 (如甲烷、聚乙烯) 的计数管, 可用于探测能量大于100keV的快中子。

中子辐射监测比起γ辐射的监测要复杂的多。一方面是中子辐射场大都伴有γ辐射;另一方面, 中子能量范围宽, 不同能量的中子与机体有不同类型的作用, 产生的次级辐射也不尽相同。

即使吸收剂量相同, 由于品质因数不同, 剂量当量也不同, 这就给评价测量结果带来很大困难。

3.4 测氡仪

测量氡主要是通过测量氡-222衰变生成的子体, 氡子体是一种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处于放射性气溶胶状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主要是氡子体, 它随着人的呼吸而沉积到支气管和肺部, 给呼吸器官组织造成辐射损伤。对空气中氡子体浓度的测定, 都是采用将大量氡子体收集起来, 通过α辐射测量仪测量滤膜上的α放射性强度。氡子体测量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 一是取样过程中氡子体的积累, 二是取样后测量过程中氡子体的衰变。

3.5 α、β放射性活度测量仪

α粒子能量在2-8MeV, 其射程很短。按测量样品的厚度不同, 样品分为薄层样和厚层样。常用于α、β测量的有电离室、正比计数器、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等。正比计数器和半导体探测器具有本底低, 效率高、价格较低等优点, 应用较广。

β粒子贯穿物质的本领要比α粒子大得多, 因此很难采用“饱和层样”或“薄层样”来测量样品的总β放射性, 须均匀铺成10-50mg.cm-2的样品, 一般以20mg.cm-2厚度为宜。厚度太大, 因低能β损失过大, 会增大测量误差。

3.6 γ谱仪

γ谱仪主要用于对放射源或样品的γ能谱测量。γ谱仪的探测器有NaI (TI) 闪烁计数器和HPGe高纯锗半导体探测器。

3.7 累计剂量测量装置

3.7.1 热释光测量系统热释光剂量计是佩带在人体上, 用于测量个体受照剂量的监测仪器。

热释光剂量计的优点是灵敏度高、量程范围宽、重量轻、体积小、能量响应好, 受环境影响小, 可测X、γ、n、α和β等射线, 可重复使用以及可进行多点同时监测。

常用的热释光材料大致可分为三类:空气等效性好而灵敏度稍差的, 例如LiF、Li2B4O7和BeO等;空气等效性差而灵敏度高的, 例如CaSO4和CaF2等;介于前二类之间的有MgSiO4和MgB4O7等。

从磷光体的存在形态可分为磷光粉、热压片, 单晶切片、玻璃管封装粉末, 内热元件与聚酯等粘合剂混合成形的元件、陶瓷片, 带有金属衬托的沉积粘合元件, 热压在耐热衬托上的薄膜元件和玻璃片等。

3.7.2 光致光测量系统

现今又出现了新型的光致光剂量测量系统, 该种类型仪器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受过辐照的晶体, 导致电荷从空穴场运动到发光中心, 晶体受入射光激发后的发光量与晶体所受剂量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激光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所提供能量, 使得电子从空穴激发至导带和发光中心, 只有很少数电子被激发, 使得剂量计具有了重复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2]潘自强.辐射防护的现状与未来.1997, 9.

[3]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培训教材.2005, 4.

辐射环境监测 篇2

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TOPSIS方法

TOPSIS法是一种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它的`思想可用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本文应用它对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进行了研究,通过实例证明了TOPSIS方法具有简便、实用、准确的特点,为监测部门合理地布设辐射环境监测点位置提供科学依据.

作 者:黎素芬 周春林 Li Sufen Zhou Chunlin 作者单位: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710025刊 名:辐射防护 ISTIC PKU英文刊名:RADIATION PROTECTION年,卷(期):26(6)分类号:X8关键词:辐射环境 监测 优化布点 TOPSIS方法

辐射环境监测 篇3

关键词: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9-0075-02

1电磁辐射概述

1.1电磁辐射背景及研究现状

自电磁感应现象被发现以来,电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节能、通讯、制造、医药、科研、农业、军事等多个领域,而且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作为一种新技术、新资源,电磁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诸多领域的革新与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电磁辐射污染,其影响和危害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20世纪60年代研制、产生了电磁辐射仪器,自80年代初我国部分城市才开始城市电磁辐射环境污染的研究工作。我国对电磁辐射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标准的制定、监测仪器的研发、污染调查研究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制定部门标准,1988年以来,先后发布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等国家标准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等行业标准。

1.2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危害

随着电磁技术的广泛应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强,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已经达到直接威胁健康的程度,由此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也时有发生。电磁辐射污染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体健康。电磁辐射可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产生影响;二是电磁干扰。电磁辐射会对电子设备、仪器仪表产生干扰,导致设备性能降低,严重时还会引发事故;三是燃爆隐患。电磁辐射能造成易燃易爆物品的燃烧、爆炸。

1.3电磁辐射环境状况

目前人们所处的电磁环境状况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通信基站所使用的大功率电磁波发射系统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二是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对周围区域的电磁环境影响;三是高压电力系统的布设造成的电磁污染;四是日常电子设备的接触、利用带来的电磁环境污染。

2一般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

一般电磁辐射环境是指在较大范围内由各种电磁辐射源,通过各种传播途径造成的电磁辐射背景值。一般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可以参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将某一区域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网格,监测点取网格的中心位置,再考虑建筑物、树木等屏蔽影响,对部分网格监测点作适当调整。具体的监测工作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进行。由于环境中辐射体频率主要在超短波频段,采用电场强度为评价指标,依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选取评价标准。一般环境的电磁辐射污染状况反映了一个区域在某个时间段电磁辐射环境的背景水平,可以从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电磁辐射分布规律、污染区域电磁辐射环境特点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研究,以此评价一个区域一般电磁辐射环境状况。

3特定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

特定电磁辐射环境是指在特定范围内由相对固定的电磁辐射源造成的电磁辐射背景值。电磁辐射源是引起电磁辐射污染的源头,分析、研究特定电磁辐射环境,对电磁辐射源进行调查统计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采取污染源普查的方式,对国家规定的规模以上的电磁辐射源进行基础性的全面调查,初步掌握电磁辐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等基本信息,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3.1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3.1.1移动通信基站工作原理

移动通信是利用射频发射设备和控制器通过收发台与网内移动用户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是由基站接收及发射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实现的。基站主要通过发射天线改变周围电磁辐射环境。

3.1.2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工作主要包括监测仪器、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技术要点等内容,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以《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的规范要求为质量标准。主要对基站机房、地面塔、楼上塔、增高架等处进行监测,依据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的标准,所监测的电磁强度值应满足<5.4 V/m的要求。

3.2广播电视系统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3.2.1广播电视系统工作原理

广播电视发送设备主要组成部分是发射机和发射天线,基本原理是用将传送的信号经调制器去控制由高频振荡器产生的高频电流,然后将已调制的高频电流放大到一定电频并送到天线上,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

3.2.2广播电视系统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电磁辐射监测条件及监测方法参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对周围地面点、塔上工作环境、周围敏感点三个方面布点进行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依据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所监测的电磁强度值应满足<5.4 V/m的要求。

3.3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监测

3.3.1高压电力系统工作原理

高压电力系统主要通过高压输变电工程影响环境,主要包括高压架空送电线路和高压变电站,具有电场、磁场和电晕三种电磁场特性。高压电力系统的电磁污染主要表现在由电晕放电和绝缘子放电引起的无线电干扰和热效应、非热效应两种生物学效应。

3.3.2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监测

高压电力系统的电磁辐射监测工作参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 / T10.21996)。同时,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选取不同的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为标准。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监测指标分别为综合工频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所监测的值应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

4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对策

4.1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政策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是对各类电磁辐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首先,认真贯彻落实电磁辐射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使用许可证制度,严厉查处无证单位违法行为,将所有电磁辐射体使用单位纳入到辐射监管范围;其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涉及电磁辐射的新、改、扩建项目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保证科学合理地规划电磁辐射体,从源头上控制电磁辐射污染;第三,在项目建设期间,要加强环境监测及监理工作,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有关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并把好验收关口。

4.2合理应用电磁辐射防护技术

合理利用能够控制电磁辐射的技术是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重要措施。一是电磁屏蔽技术。即使用某种能够抑制电磁辐射扩散的材料,将电磁源与环境隔离开来,使辐射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中,达到防治电磁辐射的目的;二是高频接地技术。即将屏蔽体内感应生成的射频电流导入大地,使屏蔽体本身不致成为二次辐射源,从而保证屏蔽的高效率;三是滤波技术。其主要作用就是保证有用信号通过,阻截无用信号通过;四是使用电磁辐射防护材料。尽量避免使用增强电磁辐射的材料,其会衰减电磁场场强。

4.3加强人群的防护

4.3.1大型电磁辐射源附近人群的防护

对于生活和工作在变电站、电磁波发射塔、电视、高压线附近的人群,特别是生活在上述环境中的孕妇、儿童、老人和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电磁辐射污染。

4.3.2小型电磁辐射源附近人群的防护

一是在办公和家用电器的使用上,首先要购买合格产品,其次要注意不要集中摆放,并控制与人体距离,另外,在使用时间上,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二是在手机使用上,未成年人尽量不使用手机,尽量购买低辐射手机。手机接通瞬间电磁辐射最大,最好使用耳机接听,或手机与头部保持适当距离。戴金属材质眼镜的人,要使用耳机;三是经常接触和使用电子仪器的人员,在工作时要采取防护措施,可以穿防护服、戴防护帽等。

4.3.3饮食防护

在饮食上,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海带、动物肝脏等,也可饮用绿茶或食用人参、蜂王浆等保健品。对一些电磁辐射敏感人群可根据实际条件适当服用抗电磁辐射的保健药品。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olluted i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s Protected with Managing

Pang Xitong

Abstract: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has caused people’s attention, this text has monitored, managed, protected and introduced the systematic one, popularization one o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环境电磁辐射的监测方法 篇4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发电站、输电线、变电站越建越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50~60Hz工业频率的电磁场对环境的影响,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根据研究及相关测试表明,变压器、超高压配电装置和超高压输电线在运行中,会形成一定强度的工频电磁辐射。研究表明电磁辐射能影响人的植物神经功能,从而影响睡眠质量。低频电磁场影响人的植物神经功能,使人产生神经衰弱、忧郁、疲劳等症状;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和植物神经紧张失调,临床表现为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等。[1]

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和变电站的运行,会产生无线电噪声,这种无线电噪声严重时,对电力线路和变电站附近居民的无线电(主要是中、短波广播)接收和专业无线电台站的工作造成骚扰影响。

对于户外的环境质量而言,噪音问题、空气指数问题、电磁辐射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三个问题,特别是电磁辐射问题。由于电磁辐射摸不着,看不见,人们对它又不太了解,住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移动继站周边的许多居民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对于这些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设施,在项目竣工并交付正常使用后,必须进行电磁环境监测,以保证人处于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中。

电磁辐射的测量,按测量参数分为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的测量。对于不同的测量应选用不同类型的仪器,以期获取最佳的测量结果。测量仪器根据测量目的分为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和选频式辐射测量仪。工频电磁场的测量采用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而对无线电产生的电磁干扰的测量则采用选频式辐射测量仪。

2 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2008年7月19日,我们对改造后的宜宾110k V吊黄楼变电站进行了电磁环境监测,采用了现在通行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即分别测量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环境噪声。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测量采用意大利PMM公司的PMM8053B电磁辐射分析仪及探头EHP50C。频率范围5Hz~100k Hz,电场、磁场量程分别为:0.01V/m~100k V/m,1n T~10m T;显示分辨率分别为:0.001V/m,1n T;灵敏度分别为:0.01V/m,1n T。

无线电干扰测量采用意大利PMM公司的PMM9010干扰接收机。频率范围10Hz~30MHz,频率分辨率0.1Hz,精度±0.3d B噪声测量采用HS5633B数字声级计。声级测量范围35~130d B,频率范围20Hz~12.5k Hz,分辨率0.1d B。[2]

2.1 执行标准[3]

(1)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500 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的规定: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推荐标准值为4k V/m,工频磁场强度的推荐标准值为0.1m T。

(2)无线电干扰限值执行《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 15707-1995)的规定,在距边相导线投影20m距离处、测试频率为0.5MHz的晴天条件下,无线电干扰标准限值如表1所示。

(3)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发布稿)》(GB 3096-2008),变电站噪声执行表2中相应的规定。

2.2 监测条件及布点示意图

监测点需避开较高的建筑物、树木、高压线及金属结构,测量地点相对空旷,测量高度1.5m。监测布点示意图如图1所示。[4~8]

宜宾110k V吊黄楼变电站有1#和2#两台主变,主变容量2×40MVA;

测试期间其运行工况为:110k V母线电压为110k V,A相电流90A,B相电流91A,C相电流89A,有功功率:15400k W;无功功率为:6800k W

监测环境温度:34℃;

湿度:68%RH;

风速:0.8m/s。

2.3 监测内容和方案设计[4,5,6,7,8]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察看监测现场后,制订相应的监测方案,主要考虑居民相对集中的敏感点位。

工频电场、磁场监测布点:变电站围墙四周距离围墙5m处为必测点,居民较密集的方位做监测断面,间距5m为一个监测点,根据环境条件,直至50~100m,测量离地1.5m处的电场强度及磁场强度的总量、水平分量、垂直分量。

无线电干扰监测布点:变电站围墙四周距离围墙20m处测0.15、0.25、0.50、1.0、1.5、3.0、6.0、10、15、30MHz频点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在监测断面方向,按距离围墙2nm(n=0,1,2……)布点,根据环境条件,直至128m,测0.50MHz频点的无线电干扰场强。

噪声监测布点:变电站围墙外1m处测等效连续A声级。

3 监测结果分析及评价[9]

按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测量,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每10s记一个读数,共记5组数据,取最大的那组数据作为评价值;无线电干扰记录15个准峰值,取平均值作为评价值;噪声以直接测量所得数据作为评价值。

(1)工频电场强度:本次监测14个工频电磁场点位的工频电场强度在3.470×10-2k V/m至6.907×10-1k V/m之间。其中最大值出现在变电站东侧围墙外5m处,实测值为6.907×10-1k V/m。

(2)工频磁感应强度:本次监测14个工频电磁场点位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在3.20×10-5m T至4.24×10-4m T之间。其中最大值出现在变电站东侧围墙外5m处,实测值为4.24×10-4m T。

由于14号监测点位于110k V进线下,工频电场、磁场的最大值出现在此处,但均未超出限值。

(3)12个无线电干扰测量点位0.50MHz频率处的无线电干扰值在33.37d B(μV/m)至42.39d B(μV/m)之间。其中距离变电站北侧围墙外20m处频率为0.50MHz的无线电干扰值最大,为42.39d B(μV/m),未超出限值46 d B(μV/m)。

(4)表5为宜宾110k V吊黄楼变电站环境噪声监测结果。4个噪声监测点位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2.4d B(A)至43.9d B(A)之间,其中最大值出现在变电站北侧围墙外1m处,实测值为43.9d B(A);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37.8d B(A)至39.2d B(A)之间,其中最大值出现在变电站东侧围墙外1m处,实测值为39.2d B(A)。此项目执行Ⅱ类厂界标准,对照表2可知,4个点位的噪声均未超出限值。

通过本次测量可以发现,经过改造后的吊黄楼变电站的电磁污染水平远远低于限值,符合国家相关环保要求,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较小。

结束语

现行的电磁辐射监测方法为环境评价提供了确实可行的数据,但工频电场、磁场的限值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国际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所用的限值是《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评价技术规范》中的推荐值。像变电站这类产生电磁污染的设施周围的居民长期生活在电磁环境中,电磁辐射的累加势必对他们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更完善的法规能够出台,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建宏.电磁辐射污染与电磁环境监测[J].电力学报,2007,22(1):39-40.

[2]施东风,孙沙青.不同布置方式220kV变电所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分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2):44-46.

[3]阮黎东,宋福祥,孙全红.高压变电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与评价[J].电力环境保护,2005,21(3):1-3.

[4]国家环境保护局.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S].1988.

[5]国家环境保护局.HJ/T10.2-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S].1996.

[6]国家电力公司.GB T7349-2002,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S].2002.

[7]国家环境保护局.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评价技术规范[S].1998.

[8]环境保护部.声环境质量标准(发布稿)GB3096-2008[S].2008.

辐射环境监测 篇5

一、我院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由放射防护领导小组组织,放射科具体实施。

二、我院工作人员从事放射诊断操作时必须穿防护服,带铅眼镜和防护手套,配戴个人计量仪。

三、个人计量仪定期送达市疾控中心或环境监测部门进行剂量监测。

四、放射防护领导小组每季度应对放射防护装置个人防护监测结果进行一次检查和总结,确保空气吸收剂量率等指标达到《电离国徽防护与国徽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医院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要求。

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研究 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辐射技术;应用

1.辐射技术内涵

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主体通过射线与高速电子实施对污染物质的辐照,进而借助物化效应令污染物形成化学分解,或在氧化作用影响下实现将污染物去除的良好目标。辐射技术基于其去除原理还可广泛应用于医疗救治、食品行业、消毒饮用水等实践中,通过辐照达到良好的灭菌作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辐射现象也较为普遍,例如家用电器、计算机、手机等均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辐射,该类辐射能量较低,而辐射技术的应用则多为高能量辐射,例如各类放射线、电子束等。环境保护工作中主体应用的为电离辐射,例如电子束与伽马射线等。电子束具有伴随电源开关而接通或关闭辐射源的优势,体现了便利控制的显著特征,在工业废水处理、烟道废气管控清除层面体现了科学应用价值。伽马射线具备良好的穿透能力,在处置污泥阶段中,体现了优质应用效果。同时伽马射线的总体辐射剂量可通过控制手段令其保持在较低范围之内,进而有利于实验室之中进行深入细致的实践研究。

2.环境保护中辐射技术应用

2.1做好水中难降解物质的有效治理

污水之中含有较多难降解的物质,多为化学属性较为稳定的有机物,具有较强毒性以及脂溶性,较易位于生物体之中形成富集。例如,DDT以及多抓联苯污染物,体现了一定的半挥发特点,可伴随大气散发至环境之中。同时该物质由于具备较强的持久性以及生物毒性,可将污水处置工艺技术之中的各类微生物快速的杀死,生物利用性不强,采用传统处置方式,例如物化与生物处理技术较难实现高效的处理降解,需通过漫长的降解过程,且处理效果并不明显,还会存在一定的污染残留。物化方式涵盖絮凝吸附等技术,仅仅是将污染物进行了转移,无法真正实现降解目标,需要进行额外的淤泥处理工序。为此,一类现代化高级氧化处理技术逐步诞生,其主体借助氧化剂实现降解处理目标,成为环保行业研究热点技术,涵盖光催化方式、辐照降解以及芬顿试剂处理方法等,辐照技术则体现了较大的应用价值与环保服务潜力。其原理为基于电离辐射令水在分解作用下形成自由基、水合电子、双氧水等体现活跃化学属性的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令有机物有效转化为水及二氧化碳,还可通过电子俘获效应实现环保脱卤目标。通过实践研究证明,高能电子束可高效处理降解4-氯酚以及2-氯酚等物质,其降解处理过程适用于动力方程。

2.2实现烟道废气的科学治理

环境污染之中,SO2以及氮氧化物为主体大气污染物,煤炭燃烧为其主要来源途径。大量排放SO2物质将引发酸雨现象,令土壤植被、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影响。而氮氧化物蓄积到一定程度会形成光化学烟雾,令空气混浊,还会造成人呼吸困难,身体不适。为此,应科学做好废气的科学治理,基于废气之中氮氧化物体现了较低的反映活性,采用他类去除方式体现出的应用价值较为有限。因此,可应用电子束进行辐照,令其能量吸附至氮、氧、CO2之中,进而成为离子以及激发分子,并通过基态跃迁形成多自由基,令其同污染物质成分通过反应形成硫酸、硝酸,而后通过收集器实现有效收集。倘若在反应阶段中加入氨,则可提升废气去除整体效率,并可获取硝酸铵以及硫酸铵等具有丰富应用价值的复盐肥料。实践应用中,为有效预防硫酸以及硝酸物质的显著腐蚀作用,造成对辐照反映装置的破坏,应继续探究应用抗腐蚀性材料做好装置研制,优化治理效果。

2.3完善固废处理

固废处理阶段中,塑料物质较难降解,聚四氟乙烯体现了一定代表性,即便采用机械破碎也较难处理干净,同时高温处理会形成较多剧毒物质,对环境保护极为不利。为此可通过伽马射线进行辐照,并配合应用加热连用以及机械破碎处置方式,形成分子量各异的蜡状粉末,令其成为优质润滑剂,并可持续应用,实现了优质环保效果。另外,农业废物以及城市生活废物之中涵盖较多的纤维素污染成分,因此可利用辐射技术进行有效处理。例如利用辐照法做好稻草、纸屑的环保处理,经过糖化以及发酵令其生成酒精物质。还可加入酸成分通过辐射生成葡萄糖。还可将腐败食物进行辐射处理,进而令其为动物饲养提供丰富饲料。对于污泥之中的污染物处理,可借助辐照技术进行灭菌处置,令其成为价值化肥料并应用至农田种植中。该方式体现了显著的灭菌效果,同时通过电离辐射可摆脱污泥胶体属性,令其颗粒趋于变大,并令污泥具备优质的沉降以及脱水能力。

3.结语

总之,辐射技术体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可广泛引入环境保护事业中,去除废气、污水以及固体废物之中的污染物,变废为宝,降低污染,充分发挥废物二次应用价值,营造清新、绿色的生活空间环境。为此,我们应继续探究辐射技术在环保处理中的科学应用策略,进而全面激发辐射技术内涵优势,令其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绿色、生态发展做出必要贡献。[科]

【参考文献】

[1]薛军,胡俊,王建龙.辐照降解水溶液中氯酚的研究[J].环境科学,2008 (7).

辐射环境监测 篇7

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对环境中辐射水平检测的数据历来被视为需要保密的。近年来,随着国人理念上的逐渐转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公众对环境辐射检测信息公开的要求也日益增强。特别是在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对于辐射环境的安全检测要求就更为强烈了。政府顺应公众的强烈的要求,在福岛核事故期间及时对全国各省市的环境辐射检测信息进行了有效的汇总,并按时发布基本的环境辐射检测信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下面本文将概述性地对中国辐射环境监测历史及现状进行介绍,同时对中国辐射环境监测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1 中国辐射环境检测的现状

目前,中国辐射环境检测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核辐射工作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不仅国家十五纲要,近年来前总理温家宝也多次提到过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问题作出了相关指示,温家宝一再强调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及其它相关部门一定要强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辐射环境检测体系系统,明确自身的责任,制定和完善核辐射安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并且国家环保总局针对核安全问题也进行过多次会议,会中专门针对核安全以及国内外因为核辐射而造成的事故、处理方案等进行讨论,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并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辐射环境检测工作。

1.2 核事业取得显著的成绩

中国核事业虽不如美国、前苏联起步早,但是从中国第一课原子弹成功试爆成功以来,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核事业所取得成就还比较显著。众所周知,中国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并且还参与签约了《国际核安全公约》条例,因此中国对于核安全问题非常重视并且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从事和设施管理工作的人员的核照射量从80年代至现在不断下降,现今基本上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并且对于工作人员的健康也并未造成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关的科学调查的结果显示,出专门从事与放射性有关工作的矿山工作人员发生过致癌等疾病外,核设施的管理工作中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因为突然的核辐射而造成的突发事故。

1.3 核安全管理工作还需加强

虽然中国的核事业已经取得显著的成就,但是中国的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依然很严峻,需要引起广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因为对于中国很多已经在运行的核电站以及那些正在建设中的核电站来说,其中很多设备模型、相关的操作标准、管理规定等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很多工作人员由于是初次接触这种新型的工作设备,难免对其操作和运行缺乏经验,所以在运行管理中就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而这对于核电站的辐射维护就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并且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未来还将加大对于国外先进设备的引进,所以上述问题如果不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就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因此,政府还要加大对于核电站相关问题的关注并给出相应的规范。除此之外,核电站设备的及时更新以及核电站废物的处理等相关工作也需要严格遵守有关标准落实到位。

1.4 辐射环境检测系统需要完善

中国的核事业的发展没有美国等起步早,因此辐射环境检测系统相对来说也比较落后。早在90年代美国国家环保局就已经根据《国际核安全公约》建立辐射环境检测系统网站,并且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该辐射检测系统基本上已经覆盖了整个美国并且辐射检测网络点已经覆盖了全球,其检测手段也很先进,根本不需要人为的冒着生命危险区亲自检测,只需要进行远程遥控就可以根据相关的感应仪自动进行金策和分析数据,进而得出结果。中国的辐射环境检测体系同美国先进的金策技术来讲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辐射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

2 中国辐射环境检测的发展

在充分认识到核辐射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核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后,国家环保总局将国家核安全局吸收在其范围之内,并且经过探讨制定出了更为严格和有效的规范与标准。下面,本文将就中国辐射环境检测工作的发展进行探讨,主要从相关法律和规范的完善、辐射环境检测技术能力的提升、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以及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的完善

当前,中国的环境保护都引发了各级领导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环保工作正处于历史上最有利的发展时期。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内容,核安全和辐射环境安全工作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环保局将核安全和辐射环境安全工作确定为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

为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放射性污染法》于2004年通过审议并推动实施。这部法律在认真总结了中国的核辐射污染治理工作的经验的基础之上,同时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经验而制定出来的。这部法律针对中国放射性污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多项管理制度,其包括国家队核设施标准规定,国家对于核事业进行研究的场所的选取、核电站与其周围的环境的相互制约规定以及发生放射性污染后的应急处理工作的规定。

除了制定放射性污染方面的规定之外,对于电离辐射标准从2003年起,中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电离辐射防护标准的制定规定了各部门的职责,特别是对于那些经过注册并且获得国家环保局许可的责任方,对其研发过程的管理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责任。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具备完善的防护措施以及处理方案。同时对于研发人员的素质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规定只有符合标准的工作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操作。

2.2 辐射检测技术能力的提高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环保总局就开始加强对中国的辐射环境监测。经过2 a的调查和探测,基本上将中国的放射源站点摸清楚,并且还根据调查的结果针对各区域的特点制订了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与此同时,中国对重点核设施周围环境以及其附近的环境进行了全面地检测,像秦山地区和大亚湾地区的核电站,地方政府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向群众公开。对于辐射环境检测技术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任务,相关的科研热源任重而道远。国外等先进的国家辐射环境检测技术都比较先进,一般对于辐射的检测基本上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即只需要在特别的区域安置特殊的感应装置就可以自动的对当地的辐射环境进行检测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内部。而在计算机内部,通过安装制定的软件程序和硬件装置就可以对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而将结果反馈给远程的终端接受者。最后再由研究人员根据反馈的结果而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2.3 放射性废物处理工作的推进

对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关于辐射环境检测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中国2011年12月份公布的《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显示,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减量化、无害化和妥善处置、永久安全的原则。这一条例将进一步确保放射性废物处理、贮存、处置安全。条例明确,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将其产生的不能回收利用并不能返回原生产单位或者出口方的废旧放射源,送交取得相应许可证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单位集中贮存,或者直接送交取得相应许可证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建造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应当按照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所选址技术导则和标准的要求,与居住区、水源保护区、交通干道、工厂和企业等场所保持严格的安全防护距离,并对场址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充分研究论证。此外,为了使条例规定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条例对放射性废物管理中出现的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该条例自2012年3月1日起就进入了正式的实行阶段。

2.4 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

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的重点任务之一。美国等核事业发展较早的国家目前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完善了,其监测范围差不多覆盖了整个国家,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其监测站点。虽然中国的辐射环境检测网络的建设起步较晚,但是政府对于这方面格外地重视。“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加强建设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经过不断地发展,中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基本上已经能够覆盖全国大城市以及一些特别的区域,并且检测能力也接近国际先进的水平[1]。

为切实将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落实到位,国家环保总局在进行商讨后制订了一系列的规范和计划,并将这些计划和任务派发到各个地方政府,要求其严格遵照标准加快中国辐射环境检测网络的建设。另一方面,在制定规范辐射检测网络的标准的同时,国家还加强对于辐射环境检测人才的培养,而这也是中国辐射环境检测网络建设的核心。只有储备充足的建设人才才能够确保后续工的有序进行,才能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辐射环境检测网络的功能[2]。

3 结语

核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虽然中国相对于美国等核事业起步较早的国家来说还稍微比较落后。但笔者相信在全国人民的监督下,在全体核技术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辐射环境检测体系,将基本上能承担全国各大城市以及敏感区域的辐射环境质量检测,使中国的辐射环境检测基本做到管理的条理分明化,技术先进化,并为全国的环境检测系统逐渐接轨打好基础,使中国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逐步国际先进的水平接轨。

参考文献

[1]郭文生.建立完善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络[N].中国环境报,2007-3-30(1).

辐射环境监测 篇8

1 对室内辐射污染源分析

室内环境所遭受的辐射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电磁辐射, 另外一个是电离辐射。这两种辐射污染具体情况如下。

1.1 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的污染来源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来源于室外环境中的电磁波污染, 如:发射塔发射的信号、变电站以及一些微波发射装置等, 这些装置能够产生严重的电磁辐射污染;另一个是来自于室内中的家用电器产品的电磁辐射, 像:大屏幕高清彩电、无线电话、电脑、微波炉以及一些微波医疗器械等, 这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东西也会带来一些电磁波辐射。

1.2 电离辐射污染

电离辐射污染来源于墙壁、地板等一些建筑材料和居民所用的家具等, 这些东西带有一定的放射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γ空气吸收剂量率, 另一个是空气中的氡含量。

2 室内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室内环境中, 有这么多的辐射来源,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必须对室内辐射来源进行监测。

2.1 对电磁辐射监测

在监测时, 监测设备放置在高约1.7—2米, 最好选择在辐射的高峰期进行相关的监测, 如:11:00—14:00、18:00—23:00, 在监测时, 必须把家里的家用电器打开, 时间间隔可以设定为1个小时, 观察间隔时间应多于1秒。相关监测的布点遵循原则是:对所有的房间进行监测, 监测点最好设定在易受辐射的地方, 以及一些居民经常活动的地方。监测完成后, 要把监测的数值和国家相关的规定对比起来, 进行综合评价。

2.2 电离辐射监测方法

室内电离辐射的主要监测对象是室内的γ空气吸收剂量率以及室内环境中的氡。对于室内的γ辐射监测, 高度选择1米左右, 监测布点选择在室内的四个角落和室内中心。对于监测的结果, 当必须查找相关的污染源;当室内的几个监测点的γ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均达到123±5n Gy/h的时候, 必须对室内的建材进行放射性含量的分析, 根据数值来判断监测值是否满足国家的相关的规定。

氡监测一般情况下要在封闭条件下进行, 监测时, 确保门窗从监测开始到采样结束必须处于关闭状态。数值采样的地点可以选择在卧室和客厅等。如果选用瞬时测氡法, 一般情况下时间可以定为上午的8—12时, 持续监测两天。对于监测的结果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

3 室内辐射环境保护思路

3.1 应对室外环境带来的电磁辐射污染, 可以采取在门窗上涂抹防辐射材料的办法, 以此来减少辐射污染。

3.2 符合相关标准的家用电器是有效防止辐射的重要措施, 因此, 居民应当重视家用电器的选择, 在购买时必须根据厂方提供的辐射漏能指标, 来判断所购买的家用电器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标准;在室内安放家用电器时, 必须将其安放在居民逗留时间少的地方, 例如, 空调可以安放在一个偏僻的角落。

3.3 室内装修所采用的建筑材料是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重要来源, 因此, 居民在购买建筑材料时, 应当根据厂家提供的相关的放射性资料, 来判断这些材料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3.4 根据监测值, 对于那些已建的住房, γ外照射偏高的情况, 空气中的氡含量超过国家的相关标准, 应当查找相关的污染源, 并进行清理或者隔离, 避免它们和空气接触。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杜绝使用氡源材料, 如石膏板和花岗岩等;第二, 使用防氡涂料;第三, 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有效降低室内的氡含量。

4 结语

室内居住环境是与人们朝夕相处的地方, 室内环境中的各种辐射污染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 有必要对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测。为了给人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及时查清各种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的污染源, 同时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降低辐射, 有效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们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魏蓉.浅析室内环境监测分析与研究[J].华章, 2013 (346) .

[2]孔火良.装修工程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预测与评价[J].山西建筑, 2009 (10) .

[3]刘玉真.室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 (19) .

[4]黄国夫, 杨维耿, 张瑜, 陈啸炯, 舒畅.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 (05) .

辐射环境监测 篇9

1 环境γ外照射贯穿辐射所致吸收剂量当量

按照国家有关监测规范[1], 2008年经过不间断地对γ外照射的连续测量, 结果2008年某市γ外照贯穿辐射剂量当量率年平均值为116.8 nGy/h, 则2008年某市公众γ外照贯穿辐射所致吸收剂量为H外=1.023 mSv。

2 内照射剂量当量的计算

对于内照射部分, 分为通过食道和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放射性核素量, 分别估算内照射剂量当量。

2.1 剂量当量的计算[2]

对人体器官或组织接受的剂量当量用下式计算:

H=3.2×109E·1.6×10-13×Q/m ①

式中:3.2×109—1μci的每天核转换数 (1μCi=3.7×1010Bq) ;1.6×10-13—每兆电子伏的焦耳数;E—有效能量 (兆电子伏) ;Q—照射量, Q=∫undefinedqc (t) d (t) ;m—靶器官或组织的质量, kg。

设有一参考人体重m=70kg, 一年中平均每天摄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量为xμCi/d, 则在一年的时间里, 参考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将为:

undefined

式中:λ为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的有效衰变常数, t取365d。

将式②带入式①得该参考人身体接受的剂量当量为:

undefined

2.2 水中摄入放射性核素所致人体内照射剂量

参考人每天从水中摄入到体内的放射性核素量:

x (t) =VWCWfW ④

式中:VW—每天摄入的水量;CW—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fW—从水中摄入的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器官的概率, 对于全身fW镭=0.3;fW铀=10-4;fW钍=10-4

经测量, 该市自来水中常见天然放射性核素:铀238含量为10.45μg/L, 钍2320.11μg/L, 镭2263.05mBq/L, 由公式:

A=λrN0

式中:A—核素放射性活度;λr—核素的物理衰变常数;N0—核素的原子个数。

可得水中铀238浓度为0.129Bq/L (3.5×10-6μCi/L) 、钍232的浓度为2.85×10-4Bq/L (0.77×10-8μCi/L) 、镭为3.05×10-3Bq/L (0.82×10-7μCi/L) 。

设参考人每天正常饮水量为3000ml, 则:

x铀 (t) =3×0.0001×CW=1.05×10-9μCi/d;

x钍 (t) =3×0.0001×CW=2.31×10-12μCi/d;

x镭 (t) =3×0.3×CW=0.738×10-8μCi/d

带入式③可得该参考人由食入内照射所致年剂量当量:

H铀undefinedSv;

H钍undefinedSv;

H镭undefinedSv;

经以上计算可得:H铀、H钍、H镭分别为4.05×10-3、2.52×10-5和0.134mSv

3 空气中摄入人体的放射性核素所致的内照射剂量

3.1 人体内经呼吸吸入累积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分析

一般人平均每天可呼吸空气约2×107 cm3, 则参考人员年吸入空气量约为7.3×109 cm3, 空气中摄入人体的放射性核素所致的内照射剂量主要由空气中的氡气贡献, 经测量得空气中氡气浓度为60 Bq/m3, 则参考人每天吸入体内的氡气约为1200 Bq, 吸入的放射性核素, 沉积在气管、支气管及肺中, 吸收率约为75%, 即每天约有800 Bq被人体吸收。因此, 氡气的积存量会随时间增加而递增, 氡222的半衰期T1/2=3.823d, 则λ=2.1×10-6, 而在人体内的生物半清廓期Tb②约为120d, 则λb=6.7×10-8, 当经过25天后, 人体内的累计总活度达到最大值即达到每天吸入量的5倍, 之后的增加量将被忽略, 因此会有undefined同时, 由于在一般人体内吸入的氡气已达到放射性平衡, 氡222在衰变过程中将有4次α衰变, 3次β衰变, 在达到平衡后, 参考人体内氡及其子体的总活度A总undefined即在此时参考人体内放射性核素累计总活度达到达28 000Bq (5.4×10-7Ci) , 这里, 有4次衰变会放出α, 这里取α的平均能量为6.1MeV, 我们选取主要的3次β衰变, 能量分别为700keV、16keV、1.7MeV, 分别取参考人体内α辐射强度为16 000Bq, β辐射强度为12 000Bq。

3.2 人体内累积的放射性核素所致内照射剂量当量计算

3.2.1 β射线的年吸收剂量当量计算

3种β射线能量E分别为700keV、16keV、1.7MeV, 平均能量为:undefinedMeV。

β射线在体内年吸收剂量当量:

undefined

3.2.2 α射线的年吸收剂量当量计算

α射线平均能量为6.1MeV,

undefined

以上计算, 忽略了γ射线的内照射贡献, 因为在衰变过程中大部分γ射线能量较低, 高能的γ射线分支比又较低, 在此情况下γ射线对人体内照射剂量当量的贡献不予考虑。

由以上计算, 可以得出一般公众在此情况下年吸收剂量当量为

H铀+H钍+H镭+Hα+Hβ+H外=4.05×10-3+2.52×10-5+1.34×10-1+0.895×10-1+8.37×10-1+1.023=2.088mSv

4 讨论

经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 可看出该城市环境本底电离辐射致公众的年吸收剂量当量处于一般的正常本底范围之内。通过对电离辐射环境本底的监测与剂量估算, 可以大致了解一个地区公众的环境本底电离辐射所致年吸收剂量当量, 这在电离辐射环境评价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并在放射学、医学病理分析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HJ/T61-200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2]方杰.辐射防护导论.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1:201-218.

区域中子辐射监测系统调试 篇10

1系统概述

CEFR核岛厂房内设置有3个中子辐射监测通道。 每个通道由中子探测器单元 (3He-正比计数器) 、就地处理单元 (LPU) 、接线箱 (JB) 、 远程显示单元 (RDU) 等主要部件组成。其中只有远程显示单元安装在328/3房间, 通过RS-485线与现场的其余设备连接通信, 远程显示单元 (RDU) 还要与辐射监测专用计算机系统相连, 进行数据的采集、显示、储存、分析、报警和打印, 并对设备参数进行统一管理和设置, 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

区域中子监测系统的功能是连续监测安装区域的中子剂量当量率, 实时显示测量结果、记录历史走向数据, 并在超过设定剂量当量阈值时, 给出报警信号, 确保工作人员免受超过允许水平的中子照射。

2安装情况

进行调试前中子辐射监测系统的安装情况:所有探测器、就地处理箱和接线箱已安装就位, 电缆接线全部完成

3调试

区域中子辐射监测系统的调试内容包括:

硬件连接检查;

用笔记本电脑分别连接LPU和RDU, 用MASS软件检查参数设置;

用已知活度的中子源检查其响应情况;

测量RDU后面板上的4~20m A输出是否正常;

检查报警功能是否正常。

开始本系统的调试时, 首先在不通电情况下检查了设备的连接情况, 然后将设备通电。 MGP公司调试人员开始用笔记本电脑和MASS软件进行调试。

首先, 要在笔记本电脑上安装MASS软件。 安装完成后, 桌面上会出现一个图标。

然后用USB转RS232的数据线 (此数据线需要安装驱动程序) 连接RDU和笔记本电脑, 双击MASS图标, 就会启动MASS软件, 一个表示欢迎的窗口就会显示, 如附图1所示:

单击OK, 软件开始在MODBUS网络上从1开始进行组件 (unit) 扫描, 直到255, 并出现以下信息窗口 (如附图2) 。

扫描完成后, 所有被连接的组件都会显示在主屏幕中。

在主屏幕中, 会显示组件布局 (在扫描过程中, 网络上发现的所有组件) ;报告与组件有关的信息 (报警、状态、测量) ;通过菜单进入参数设置框;执行指令等。 组件完成的任何变化都是通过主屏幕进行的。 有时在网络上, MASS不能发现某一个或全部组件 (甚至它们都已经被连接到网上) , 这种情形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通信配置有问题。 此时, 可以从“File”下拉菜单中“Set current access level”输入密码取得管理权限后, 获取通信参数并进行修改。 然后点击“File”菜单中的“Scanning” 按钮, MASS开始新的扫描, 这将删去老的布局并创建一个新的布局。

各组件总是以下面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DU (显示单元) 总是显示在左侧, 而LPU (就地处理单元) 又总是在DU的右侧。 通道位于它们相应的LPU的右侧。 通道可能是任何一个看得见的或者根本没有。 只有初级通道显示在LPU右侧。 用户可以在窗口中显示扩展通道, 但这要使用“LPU”菜单上的“Show extended channels”指令。

所有的动作 (通过菜单) 都包括组件的选择 (现在的组件) 。菜单依据组件选择而变化。为选择一个组件, 点击它, 组件选择指示上的记号将出现, 它的名称将被列在状态条上。 通道选择后, 与之相连的LPU也就选定了。

然后, 可以通过DU或LDU按钮打开下拉菜单, 进行参数查看与修改, 当某个参数修改完后, 可以使用“Load”和“Save”按钮把配置保存在磁盘中, 以便以后使用。点击“Write”按钮, 将参数写进仪器中。在写入过程中, MASS随时核实参数的有效性, 拒绝把任何无效的参数写入组件中。发现有问题的参数后, 能够显示出有关信息, 提醒操作人员重新设置参数。

在基本参数设置完成后, 就可以开始对环境本底进行测量, 结果在主屏幕上实时显示, 测量十分钟记录一个数据, 测十次, 然后取其平均值存入本底值的参数栏内, 以后仪器就会自动扣除本底。 测量的历史记录还有曲线图显示, 可以分时间段查看1分钟、10分钟、1小时、1天的测量数据。

4存在的问题

在调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刚开始调试中子监测仪时, 厂家调试人员用他的笔记本电脑连接RDU和接线箱后电脑上均未搜索到组件, 于是他就怀疑是系统未供上电, 但检查后确定仪器供电正常。 然后厂家调试人员怀疑是LPU或接线箱出现故障, 经过检查, 没有发现问题。后来用另外一台笔记本电脑连接LPU, 搜索到了组件, 从而发现是厂家调试人员的笔记本电脑出现故障。

5经验总结

在此次调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在此总结如下:

由于安装公司接线后没有查线, 没有事先发现接线错误或接线不牢等问题, 从而因为没有信号传输需要重新查线浪费了不少时间。 正式调试前调试人员应该将所有接线仔细检查一遍。避免接线错误引起设备故障。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 篇11

【关键词】 电磁辐射 危害 防护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1-062-01

一、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磁波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医疗、通信、广播等诸多领域,使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然而当人们在充分享受由电磁波带来的舒适生活的同时,一种无形的环境污染电磁辐射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变得日益严重。

二、电磁辐射的来源

当电荷、电流随时间变化时,在其周围就激励起电磁波。长寿地区的电磁辐射产生于电子设备和电气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类来源:第一:广电设备与电讯设备。长寿广播电视发射塔、渡舟等地的微波通讯站、地面卫星通信站、寻呼通信基站等,这些设备大功率定时或不定时发射。第二:工业用电磁辐射设备:主要有长寿晏家工业园区、江南的重钢的高频炉(包括高频感应炉、高频淬火炉、高频熔炼炉、高频焊接炉及电子管的排气、烤消、退火、封接、钎焊,半导体的外延、区熔、拉单晶等。)、塑料热合机(包括高频热合机、塑料焊接机等。)、高频介质加热机、高频烘干机、放电加工机床、各种类型电火花加工设备等。第三:电力系统设备。包括发电厂、高压输配电线、变压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电动机等。第四:交通系统。各种汽车、电动车等。第五:各类家用电器。包括电子闹钟、吹风机、微波炉、电视机、电冰箱、计算机、空调和电热毯等。

三、电磁辐射的危害

电磁辐射的污染危害人体的机理及相关报道电磁波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分为两种:一种是致热效应,即电磁波会使人体发热。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随频率的增高而增大。当被人体吸收的电磁波能量达到一定强度时会使人体发热而出现高温生理反应,人体将出现如神经衰弱、白细胞减少等病变。另一种是非致热效应,当超过一定强度的电磁波长时间地作用在人体时,虽然人体的温度没有明显升高,但会引起人体细胞膜的共振,使细胞的活动能力受限。会使人出现诸如心率、血压的改变及失眠、健忘等生理反应。

四、电磁辐射对环境污染的防护对策

首先:广播、电视发射台及通讯设备等的电磁辐射防护

广播、电视发射台及通讯设备在建设前选址应以《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为标准,进行电磁辐射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实行防护性卫生监督,提出预防性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已建成的发射台若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强场强,可以考虑以下防护措施:第一:改变发射天线的结构和发射方位,尽量减少对人群密集居住方位的辐射强度。第二:树木对电磁能量有吸收作用,在天线周围或电磁场区,希望长寿地区的政府大面积种植树木,增加电波在媒介中的传播衰减,起到防止人体受辐射之目的。第三: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甚至金属材料覆盖建筑物,利用这些材料对电磁波吸收和反射特性,来衰减室内的场强。第四:在中波发射天线周围电磁场场强大约为10 V/m,短波场源周围电磁场场强为4 V/m的范围内的房间尽量不用作生活用房。

其次:工业、医疗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

这类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措施与其辐射频率有关,下面分别对象长寿晏家工业园区的电磁污染最严重的高频设备的防护进行论述。第一:电磁屏蔽。电磁屏蔽的机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在外界交变电磁场下,通过电磁感应,屏蔽壳体内产生感应电流,而这电流在屏蔽空间又产生了与外界电磁场方向相反的电磁场,从而抵消了外界电磁场,达到了屏蔽效果。一般良导体(如铜和铝等)常用作电磁屏蔽装置。第二:高频接地。高频防护接地的作用是将屏蔽体(或屏蔽部件)内由于感应生成的射频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使屏蔽体(或屏蔽部件)本身不致再成为射频的二次辐射源,从而保证屏蔽作用的高效率,高频接地极和接地线用铜材最好,接地极一般埋设在接地井内,接地电阻要最小。第三:距离防护。辐射电磁场强度与辐射源到被照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因此,应适当加大辐射源与被照体之间的距离,可减少电磁辐射的影响。第四:个体防护。在高频辐射环境内作业的人员,应佩带防护头盔、防护眼镜,穿防护服。这些防护用品一般用金属丝布、金属膜布和金属网制作。

最后: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的防护

随着家用电器和移动通讯工具等的日益普及日常生活中人们承受的电磁辐射污染也更加严重,为了减少电磁辐射的污染,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第一: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的摆放应适当分散,不宜过分集中,可减少开机时的磁场强度。第二:安放微波炉时,高度应该在人体头部之下,可防止人脑和眼睛受损。使用过程中,应尽量远离。另外购买时,应选择质量好、信誉好的名牌厂家,以保证产品的质量,防止微波泄漏。第三:使用移动电话时,话筒不要紧贴头部,最好使用专用耳机和受话器接听电话,不要长时间通话。在医院、飞机上不要使用移动电话。第四:收看电视时不应离电视过近,最好保持4~5m距离,并注意开窗通风。

[ 参 考 文 献 ]

[1] 赵爱华,刘兆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中国环境管理,2000,4:46~47.

[2] 吴银彪.电磁辐射的污染与控制.中国环保产业,1999,2:22~23.

辐射环境监测 篇12

1 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现状

1.1 监测机构职能现状

以省级监测机构为例。我国的省级监测机构目前按照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的管理方式进行运作的。各监测机构需要负担着监测环境的重任, 因此增强技术水平是各机构需要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但是, 我国的部分省级环境监测机构同时又要负担着管理和监督的行政职能。这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省级监测机构需要独立完成工作和监督两项任务。技术职能一旦与监督监察职能相联系, 则就会造成监察不利的局面。因此, 国内的辐射环境监察机构的主要权责不明确, 造成监察机构内部体系混乱, 各项工作完成的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同时, 双项职能由同一角色进行, 则会造成部门的管理困难, 即国内没有一个正式的职能部门能够在行政方面管理各监测机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的财政和人员出现了较大的不透明性, 阻碍其长期、稳定的发展。

1.2 监测机构人员配置现状

我国的环境监测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组成在国际上处在较弱的位置上。从2005年开始, 我国对于辐射环境的重视程度愈发加深, 环境监测人员的配置也更加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从2005年开始, 我国每年相关从业者递增近千人。但是增加的人以技术人员为主, 工程师和高级职称人员并没有数量上的明显变化。这证明我国的相关从业人员在能力上出现了断层。从学历组成来看, 最高学历为本科的人数最多, 占总数的五成以上, 硕士学历不足两成, 博士学历不足百分之一。辐射环境检测是一项非常具有专业性的工作, 因此我国应当提升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

1.3 基层工作现状

基层工作是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落实的基础, 因此基层工作的工作能力十分重要。目前, 我国的基层工作有着非常明显的梯度性, 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别较大。对于基层组织来说, 大型事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及日常的环境监测, 是其工作的重点。但是, 绝大多数的基层组织没有将事故的应急演练常态化, 甚至没有进行过应急演练, 这将在日后的工作中造成很大的伤害。在日常监测方面, 部分地域的仪器和检测方法较为落后, 甚至一些监测员没有任何的数据分析能力, 这种情况在县级或地市级的检测机构比较常见。

2 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发展探索

2.1 加强机制建设

对于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在美国, 环境的监测工作是由政府作为主导, 区域的监测机构跟随政府的步伐进程环境的检测。日本的环境监测也是如此。因此, 我国的环境监测也可以设立一个具有监督职能的机构, 统一的进行监督, 弱化省级、地市级机构的监督职能。强化政府或其他行政部门在其中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各级机构的工作效率, 可以考虑将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引入, 提升行业的准入门槛, 以此来提升监测的专业程度。

2.2 完善培训机制

培训应当分为入职前培训和工作中的定期培训两部分。为了能够提升培训的效果, 入职的标准要进行严的规范, 确保入职人员为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在入职前, 应当熟悉工作的具体流程和相关的标准规范。确保在实际工作中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采集到的环境载体科学可用, 得出的监测数据客观真实。入职前的培训可以集中进行, 确保培训强度以增加新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工作中培训应当分为两种, 一种是理论观念的养成, 一类是技术等的学习。理论的学习和观念的养成应当渗透在日常的工作中, 使工作具有创新性和学习性。

2.3 提升基层工作

基层工作的提升要依靠机制的完善和人员素质的提升。除此之外, 基层工作还应当保持高度透明化, 应当定期定时进行信息的披露, 接受公众的监督。基层机构作为监测工作的落实机构, 对于辐射环境的监测有着最直接的作用。为了提升基层工作的质量, 基层工作者首先可以采用扩大采样范围的办法, 将采样范围扩到到空中、海洋范围内。对于基层工作还应当进行积极的监督, 对其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及时改进。

3 结语

辐射环境检测是未来环境监测的重点。但是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但是, 近年来我国一线工作人呢元和各位专家学者对此的重视程度加深, 因此可以预见, 在未来我国的辐射环境检测必将出现大幅度的质量推进。我国的环保系统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必将能够呈现出最客观、详实、标准的报告!

摘要:环保系统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对于环境安全的保证非常重要。笔者首先从机构职能、人员配置、基层工作三方面介绍了我国目前的系统网络现状, 指出我国环境存在的种种问题。然后以此为依据, 提出了未来的发展策略, 包括加强机制建设、完善人员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三个方面, 希望能到对杜绝问题的产生起到实质性作用。

关键词:环保系统,辐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夏新.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5 (01) :12~13.

[2]黄国夫, 杨维耿, 张瑜, 陈啸炯, 舒畅.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5 (01) :25~26.

上一篇:侵权民事法律探讨法律下一篇:机电综合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