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反应

2024-08-05

吸入反应(精选6篇)

吸入反应 篇1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临床上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给予吸氧,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激素、止咳平喘等处理[1]。雾化吸入是预防感染、改善通气及湿化呼吸道的重要给药方式之一,本文通过71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的雾化吸入观察,对“超声雾化”和“氧气驱动雾化”两种雾化吸入方法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71例放射性肺炎患者,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按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1DG)标准分为0~Ⅳ级[2]。Ⅰ级37例、Ⅱ级29例、Ⅲ级5例,年龄27~62岁,心、肝、肾检查无明显异常。随机将患者分为超声雾化组35例,氧气驱动雾化组36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同时给予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沐舒坦雾化吸入。两组的性别、年龄及放射性肺炎级别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坐位或半卧位,通过护士讲解使其明确使用方法,精神放松,配合治疗。超声雾化组应用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402A超声雾化器,15~20min/次,2次/d;氧气驱动雾化组应用广州维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医用咬嘴式雾化器,用氧气作动力,设定氧流量为6L/min,15~20min/次,2次/d,7天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雾化吸入过程中有无缺氧、喘憋、胸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或不能坚持雾化吸入。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声雾化组中,15例在雾化吸入3~5min后出现呼吸频率加快、胸闷、喘憋。其中,3例出现烦燥不安、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14例在终止雾化吸入及给予低流量吸氧后缺氧症状缓解,1例拒绝再次雾化吸入。氧气驱动雾化组中,2例在雾化吸入3min后出现呼吸频率加快、胸闷、喘憋,终止雾化吸入及给予低流量吸氧后缺氧症状缓解。超声雾化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者10例,氧驱动雾化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者4例,均终止雾化吸入,给予保胃、止吐治疗后症状缓解。两组统计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放射性肺炎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发热和呼吸困难,并且是渐进性的。放射线在破坏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的正常组织也有一定的损伤,放疗过程中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产生组织学上的肺损伤改变,表现为肺间质充血、水肿、肺泡内渗出增多,严重影响放疗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3]。

呼吸系统的开放性、吸收性、表面受体以及血流丰富等特点,均表明呼吸系统最适合吸入方式[4]。雾化吸入的最大优点是可使药物较高浓度不经过血液循环而快速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与相应受体结合迅速起效。避免了对非病变器官的影响,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疗效高且使用方便。氧气驱动雾化的作用原理是以氧气为动力,利用高速的氧流量造成的负压直接将药液撞击成微小雾滴,并将气雾微粒吹入较小气道,缓解局部症状[5]。其作用柔和持久,刺激性较小,不需要特殊呼吸配合。而且,雾化吸入时的吸氧浓度明显提高,可改善低氧血症,提高雾化吸入的耐受性和效果;可将药液雾化成直径1~5µm的气雾微粒,随呼吸动作进入细支气管及肺泡内,直接作用下呼吸道,从而达到稀释痰液、排痰、消炎、减轻水肿、改善通气功能,缩短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6]。氧气雾化使用6L/min氧流量为驱动源,相关资料表明[7,8],患者在氧流量6L/min时舒适度得分最高、1h咳痰量最多;短时间加大氧流量给氧,较传统的持续低流量能迅速提高肺疾病患者Pa CO2改善脏器功能,而不增加CO2分压,因而很少发生氧中毒。

超声雾化的喷雾器对雾粒无选择性,所产生的药物颗粒大部分仅能沉积在上呼吸道,肺部的沉积量很少,不能有效治疗下呼吸道疾病。超声雾化吸入时喷出的气雾量大,易过度湿化且颗粒大,吸入雾量能排斥口腔周围的空气进入呼吸道,使吸入气体的氧气分压很低,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缺氧,而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气短、胸闷、呛咳等不适[5~9];恶心呕吐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是与气雾量大,药物沉降于咽部多,刺激咽部导致恶心呕吐反应有关。

从表1可见,在雾化吸入过程中表现的有缺氧症状者,超声雾化组是氧气驱动雾化组的7.5倍;而无缺氧症状者,氧气驱动雾化组是超声雾化组的1.7倍,差异明显(P<0.05);有恶心与呕吐反应者,超声雾化组是氧气驱动雾化组的2.5倍;而无恶心与呕吐反应者,氧气驱动雾化组高于超声雾化组的24.44%,差异明显(P<0.05)。所以本文的研究表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在辅助治疗放射性肺炎中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超声雾化吸入方式,目前尚未见发生毒副反应,护理操作简单、方便、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和氧气驱动雾化两种不同雾化吸入方式辅助治疗放射性肺炎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将71例不同程度放射性肺炎患者随即分为超声组35例、氧气驱动组36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同时给予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沐舒坦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氧驱动雾化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超声雾化组(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辅助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雾化吸入,放射性肺炎,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吴晓阜,朱瑞霞.胸部肿瘤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现代肿瘤医学,2010;18(10):1963~1964

[2]李素娥,熊莲花,张静玉,等.肺癌患者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的护理干预.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310~311

[3]李雪梅,宋佶芳,彭娜,等.肺功能锻炼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分析.重庆医学,2011;40(17):1746~1747

[4]李西睦,喻广娟,丁志远,等.3种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比较.河北医药,2009;31(21):2909~2910

[5]曾颖,夏莘,秦燕,等.9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雾化吸入疗效观察.重庆医学,2009;38(23):3042~3043

[6]尚辉辉,卜庆恩.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对COPD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646~1647

[7]乔慧,宋文娟,杨晶,等.氧气雾化吸入中不同氧流量都对老年COPD患者舒适度及1h咳痰量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01~202

[8]徐青丽,陈爱初,陈慧,等.短期加大氧流量对肺心病Ⅱ型呼衰患者氧疗效果的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6;17(4):9~10

[9]肖梅,胡雪,吴琳娜.老年患者使用不同雾化吸入器的疗效对比.华西医学,2003;18(1):73

[10]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67~679

吸入反应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4月—2008年11月我科收治老年COPD病人109例, 均>60岁;均为COPD急性加重期。

1.2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 我科常规应用万托林和普米克令舒或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 (每天2次) 与碳酸氢钠雾化吸入 (每天2次) 交替使用。

1.3 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1.3.1 不良反应

本组发生不良反应46例, 在超声雾化吸入过程中发生胸闷不适21例, 呼吸困难17例, 口唇、肢端发绀7例, 窒息1例 (经抢救脱险) 。

1.3.2 原因分析

①病人为COPD急性加重期, 行超声雾化吸入时未予持续吸氧, 致吸入氧气不足、肺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②超声雾化吸入可致吸入气湿度过高, 降低了吸入氧气浓度, 病人感觉胸闷、气喘加重。③病人每天4次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过度湿化引起支气管黏膜水肿, 气道狭窄, 气道阻力增加, 诱发支气管痉挛, 影响气体交换[1]。④干结的分泌物湿化后膨胀阻塞支气管, 而病人年老体弱、久病卧床, 无力将痰液咳出。

2 护理对策

2.1 认真评估病情

雾化吸入前对病人认真评估, 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活动能力、痰液的性质、量等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

2.2 持续吸氧

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 雾化吸入时应给予持续吸氧, 并适当提高氧浓度, 或用氧气驱动的喷射式雾化吸入。

2.3 促进排痰

雾化吸入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以10 min~20 min为宜。湿化频率不宜过频, 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次数, 或者给予间隙雾化吸入, 即每吸5 min~10 min给予叩背数次, 然后再予雾化吸入, 再予叩背, 以促进排痰。

2.4 加强病情观察

对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无力咳嗽的病人, 雾化吸入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面色、呼吸以及有无胸闷等病情变化。雾化吸入后帮助病人翻身、叩背, 及时排痰, 床边备吸痰装置, 必要时吸痰。

2.5 健康宣教

做好健康宣教, 指导并教会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经常变换体位, 有利于痰液咳出。不滥用药物, 如排痰困难者不使用强镇咳药。

3 体会

超声雾化吸入可引发或加重吸入治疗过程中病人的不适, 使病人出现胸闷不适、呼吸困难、发绀等, 重者可导致病人窒息, 甚至死亡。雾化治疗前应认真评估病人, 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方法, 向病人或家属认真交代相关注意事项;雾化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病人应经常帮助其翻身、叩背;意识清醒病人鼓励其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促进痰液的排出。床旁备吸氧、吸痰装置等抢救设备, 严防窒息死亡的严重后果发生。

关键词:超声雾化吸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吸入反应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样本为2013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 诊断标准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的诊断标准[1]。观察组60例, 其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12~36个月, 平均 (23.16±6.15) 个月。每年发作最多7次, 最少3次, 平均3.5次。对照组60例, 其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13~35个月, 平均 (21.24±5.34) 个月。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 (抗感染、静脉使用地塞米松、氨茶碱等) , 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 ml (含布地奈德液0.5 mg, 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出品) , 沙丁氨醇混悬液0.25 ml (含沙丁氨醇1.25 mg, 葛兰素史克集团公司出品) , 异丙托溴铵混悬液0.5 ml (含异丙托溴铵125μg, 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公司出品) , 生理盐水1 ml由空气压缩泵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出品) 吸入, 2次/d, 5~10 min/次。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4、7 d后夜间哮喘评分;两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观察组血液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夜间哮喘评分比较

治疗4 d后观察组患儿夜间哮喘评分低于对照组 (t=2.8353, P<0.05) ,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儿夜间哮喘评分低于对照组 (t=2.8122,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两组喘憋缓解、咳嗽消失、肺部体征消失、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d

2.3 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血WBC及血清hs-CRP、Sa O2测定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WBC计数及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吸入疗法是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首选的给药方法。布地奈德 (Budesonide in halation, BI) 是一种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 它是唯一可以用于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 其局部抗炎作用是丙酸倍氯米松的1.5倍[3,4], 不仅具有抑制组织中细胞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合成和释放的作用, 而且可使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尤其是黏膜上的肥大细胞显著减少, 并通过对血液循环中的T淋巴细胞的再分配作用, 使这两种细胞由血液进入其他部位, 而在血循环中的数量明显减少[5,6]。沙丁胺醇是β2受体激动剂, 主要是通过激活呼吸道β2受体,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磷腺苷含量、游离Ca2+减少, 具有最强的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作用。异丙托溴铵是M胆碱受体拮抗剂, 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转出支, 降低迷走神经张力, 而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 抑制反射性支气管收缩, 从而减轻气管阻塞。

C反应蛋白作为一急性期时相反应蛋白, 为非特异性的急性期反应指标, 在细菌感染、组织损伤、免疫反应和炎症、烟雾粉尘等刺激下, 血清或血浆中含量明显增加。正常健康人的CRP值非常低, 当细菌感染、组织损伤或手术后, 几小时内, CRP分泌增加, 24~48 h达高峰期, 常用于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临床监测哮喘患儿尤其是急性发作期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及动态变化, 有助于及时判断哮喘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对指导临床用药及观察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 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理想, 可显著提高Sa O2, 血清hs-CRP定量检查可作为病情观察及指导治疗的一项指标。

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方法:将120例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4、7 d后观察组夜间哮喘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喘憋缓解、咳嗽消失、肺部体征消失、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WBC计数及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 (P<0.01) , Sa O2高于治疗前 (P<0.01) 。结论: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理想, 可显著提高Sa O2, 血清hs-CRP定量检查可作为病情观察及指导治疗的一项指标。

关键词:哮喘,婴幼儿,急性发作,雾化吸入,C反应蛋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J].中华哮喘杂志 (电子版) , 2008, 2 (1) :3.

[2]何宏贵.普米克令舒加万托林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10) :1213-1214.

[3]郭惠婿, 洪先欧.不同剂量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和分析, 2010, 10 (6) :535-536.

[4]江从春, 郑雪荣, 蓝栋.普米克令舒、干扰素、万托林联合气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7) :127-128.

[5]鲍一笑, 李京阳.从Badger研究探讨儿童哮喘的最佳方案//呼吸新视野2012﹙一﹚[CD], 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2:12-14.

吸入反应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1例脑出血并发肺炎的患者给予雾化的吸入治疗, 实验组43例, 24例男性, 19例女性, 年龄范围:41~74岁, 平均年龄为57.4岁。对照组38例, 21例男性, 17例女性, 年龄范围:43~71岁, 平均年龄为58.1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给予的药物有庆大霉素、0.9%的氯化钠、盐酸氨溴索以及a-糜蛋白酶, 患者每天给予两次雾化吸入的治疗, 每次持续20 min, 使面罩与患者口鼻距离5~10 cm, 给予雾气的喷射, 该组患者选择氧气雾化的吸入方法, 将供氧装置作为驱动, 保持每分钟6~8 L的氧气流量, 同时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氧饱和度进行监测。

1.2.2 对照组

选择的药物与实验组相同, 每天的治疗次数和治疗时间同实验组, 给予超声雾化的吸入治疗, 面罩与口鼻的距离在5~10 cm, 使用最大的雾量, 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氧饱和度进行监测。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采用χ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4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雾气吸入10 min左右后有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4.7%, 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呛咳和烦躁不安。对照组38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在雾气吸入10 min左右后有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28.9%。其中3例为加快呼吸频率, 5例为呛咳、3例为Sp O2下降。停止雾化后, 给予患者5 min以上的低流量吸氧, 以及扣背和吸痰后得到症状缓解。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脑出血为颅内出现占位性的病变, 治疗使血肿得到吸收和清除, 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 会并发肺炎等情况, 不易使气道中的分泌物得到较好的排除, 导致肺通气的障碍, 使机体出现供养不足的情况, 会加重患者病情[2]。对于该种症状给予雾化吸入的治疗能够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使机体的缺氧得到纠正, 缓解脑水肿的情况, 但随着雾化吸入方式的增加, 使患者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3]。其中目前较为常见的有超声雾化和氧气雾化两种方式, 超声雾化, 主要是借助超声空化的作用, 促进液体分散在气象中, 使病变部位得到有效的药物, 浓度较高, 但是因为雾化的颗粒较大, 噪声大, 气雾冲力也较大, 而且有寒冷刺激, 容易使患者出现呛咳、痉挛、呼吸频率增加的不良现象[4]。氧气雾化是在高压纯氧的情况下, 使药物达到支气管的黏膜表面, 有解痉、消炎和化痰的作用, 因为雾气柔和, 吸入过程中给氧, 使气体直接进入给肺泡, 因为有充足的氧气吸入, 能够避免支气管的痉挛现象, 有较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7%,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氧气雾化这种治疗方法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 对脑出血并发肺炎的患者采用氧气的雾化吸入, 不仅治疗效果好, 而且不良反应少, 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探究脑出血并发肺炎疾病治疗中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1例脑出血并发肺炎的患者给予雾化的吸入治疗, 随机分组, 实验组43例给予氧气雾化的吸入, 对照组38例给予超声雾化的吸入,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4.7%;对照组有1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2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脑出血并发肺炎的患者采用氧气的雾化吸入, 不良反应显著减少, 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脑出血并发肺炎,氧气雾化,超声雾化

参考文献

[1]李莉, 陈娟娟, 徐兵, 等.2种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比较.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7 (05) :145-146.

[2]黄艳, 张弛, 徐劲, 等.氧气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3, 15 (01) :178-179.

[3]欧艳.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在脑出血并发肺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观察.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1 (01) :117-118.

吸入反应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患者80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所有患者中男46例, 女34例;年龄2个月~7岁, 平均 (3.6±2.35) 岁。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诊断标准[3], 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在抗生素治疗以及控制体温等常规治疗基础上, 观察组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 联合生理盐水, 每隔1 h使用1次, 连续使用2次。12 h之后再重复, 从第2天起每天进行1~2次, 使用3 d左右。对照组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 (1) 显效:患者经过治疗, 声音恢复正常, 咳嗽好转, 痊愈。 (2) 有效:经过治疗, 状况有所好转但是转变不大。 (3) 无效:患者咳嗽以及声音无明显变化, 患者病情甚至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针对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 (±s) 表示计数资料, 当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经过治疗, 没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 (5.26±1.89) d,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 (8.78±1.74) d。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 (38/40) ,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 (28/40)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具有发病急的特点, 并且伴随发热、咳嗽等症状。发病早期声音沙哑但不严重, 随后出现呼吸困难, 咳嗽不正常。这些症状在晚间更为严重。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应及早治疗, 否则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影响患者和家属的正常生活。

布地奈德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4]。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 如遇到不良反应应尽快停止治疗, 去医院就诊。

针对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治疗主要以通风为主, 患者通气顺畅就会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在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时, 能够使气道打开, 缓解患者缺氧状态[5], 使呼吸道水肿渐渐消退, 慢慢使患者恢复健康。地塞米松也具有消炎、免疫抑制作用[6]。但是, 研究结果显示, 儿童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能够抑制儿童的生长发育, 不良反应较大, 因此在使用中不建议长期服用。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 对照组使用地塞米松治疗。两组经过治疗, 没有不良反应情况发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 (5.26±1.89) d,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 (8.78±1.74) d。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 (38/40) ,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 (28/40)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较小, 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参考文献

[1]程爱萍.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8) :31-32.

[2]陈青寿.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 2012, 24 (11) :163-164.

[3]王雪芳, 刘纯义, 刘文娟.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17) :87-88.

[4]张明.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18) :138-139.

[5]Chang HC, Gong CC, Chen JL, 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 inhaled com-plex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early and late asthmatic re-sponses induced by ovalbumin in sensitized guinea pigs[J].BMC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0, 11 (8) :2134-21391.

吸入反应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共100例,年龄在20~68岁之间,诊断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评判标准相符,这里有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18例。这些患者每年发作次数最多为6次,2次为最少次数,平均次数为3次。

1.2 方法

对患者采取常规有效的护理情况下,使用皮质类固醇来进行治疗。一般而言,吸入的皮质类固醇仅有10%~20%可以进入气道,其中还有40%伴随呼吸呼出体外,剩余的沉积在呼吸道起抗炎作用,虽然吸入量少,但是抗炎作用却是首要。

1.3 疗效标准

患者治疗后有三种结果:显效表示患者哮喘发作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哮喘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包括患者呼吸也平稳许多,肺部鸣音减轻很多或者消失。有效表示患者哮喘状况减轻,呼吸平稳很多,肺部鸣音显著降低或消失。无效表示患者临床状况改善轻微或者是没有改善。这里的总有效率是指显效加有效所占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产品与服务的统计学解决方案)软件来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以 (χ—±s) 来表示数据,以t检验应用于计量资料,以χ2检验应用于计数资料,对两组间的相互比较则采用q检验,将P<0.05做为其差异标准。

2 结果

患者进行4d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后,有52例患者显效,所占百分比为52%,有46例患者有效,所占百分比为46%,有2例患者无效,所占百分比为2%,因此总有效率是98%,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治疗前的SaO2(血氧饱和度)平均为(90.9±4.8)%,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以后,SaO2(血氧饱和度)平均改变为(97.2±4.1)%,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症,有2例患者出现咳嗽和声嘶现象,有4例患者出现口咽部真菌感染。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进几年来随着支气管哮喘炎症的机制日益的明确,治疗哮喘此病的目标由控制急性发作逐渐的向防治慢性气道炎症转变。目前,皮质类固醇是已知作用最强的气道抗炎药物,至今其抗炎效应与临床疗效尚无其他药物可以替代。皮质类固醇吸入气道后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与胞浆中皮质类固醇受体结合,通过抑制嗜酸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介质,从而减轻了炎性介质引起的血管渗漏,抑制了气道高反应性和迟发性反应;抑制了支气管腺体的过度分泌,增强了黏液和纤毛系统的清除功能;抑制了炎性细胞特别是嗜酸细胞进入肺内;增强了受体激动剂的支气管舒张作用。

本实验的患者在此次治疗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可以说明在这种治疗下安全性较高,但是即便引起不良反应大致也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第一,患者在剂量大和长疗程的使用皮质类固醇后,会造成肾上腺皮质萎缩,较小剂量的吸入皮质类固醇对HPAA的抑制作用比较小,吸入大剂量皮质类固醇使患者出现急性肾上腺机能不足的可能性比较小[1,2];第二,累计吸入皮质类固醇的剂量越多,骨密度就越低,因此患者应该使用控制病情的最小剂量,并且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第三,患者吸入皮质类固醇还会引起喉部轻微刺激、声嘶和咳嗽,为了避免发生此种情况,吸入装置最好使用大容量储物罐,降低对喉部的刺激,增大支气管内的药物沉积[3];第四,据相关报道表示,每天吸入4次皮质类固醇改成2次,可以显著减少口咽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第五,还有少数病例曾发生皮疹情况,造成对儿童眼发育、眼部并发症、白内障和青光眼和皮肤改变等有待进一步观察。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共100例,年龄在20~68岁之间,诊断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评判标准相符。这些患者每年发作次数最多为6次,2次为最少次数,平均次数为3次。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症,有2例患者出现咳嗽和声嘶现象,有4例患者出现口咽部真菌感染。通过本文的探讨研究,患者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其治疗前后SaO2(血氧饱和度)有着明显改善,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虽然有不良反应发生,不过也通过相应措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赵岩, 李国勤, 李辉.消喘膏穴位贴敷预防哮喘冬季急性加重21例[J].中医杂志, 2012, 53 (9) :784-786.

[2]李学良, 许朝霞, 王忆勤.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 30 (9) :1960-1963.

上一篇:职校教师价值取向下一篇:英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