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

2024-08-28

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精选7篇)

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 篇1

吸入性损伤 (简称吸入伤) 是热力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以至肺实质的损害。吸入性损伤通常为热力和化学的复合性损伤, 往往伴有CO及其他有毒气体中毒。随着烧伤早期输液技术的改进和大量新型抗生素的应用, 使体克和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 吸入性损伤逐渐被认为是严重烧伤的重要死因, 往往导致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和内脏功能衰竭。

1 吸入性损伤致病机理

吸入性损伤的主要致伤因素是烟雾而非热力, 从而将呼吸道烧伤更名为吸入性损伤 (inhalation injury) 。这是因呼吸道散热能力大, 吸入干热大都仅能损伤上呼吸道, 临床所见重度吸入性损伤, 其主要致伤因素是烟雾, 另外致伤现场氧浓度低和一氧化碳浓度高, 也是吸入性损伤的重要致伤因素。

吸入性损伤的基本病理生理特征为缺氧。缺氧机制是: (1) 口鼻腔、咽喉部、声带、气管高度水肿导致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2) 肺实质损害导致的换气功能障碍; (3) 烧伤休克导致的微循环缺血、缺氧; (4) 胸部焦痴导致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2 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

2.1 吸氧

伤后立即吸高浓度氧:烟雾吸入性损伤患者, 特别是在密闭空间致伤者, CO中毒是伤后早期缺氧和死亡的卞要原因, 有条件应立即吸高浓度氧 (70%以上) , 尽快使Hb CO降至接近正常, 吸高浓度氧时间以13h为宜;Hb CO下降后, 应吸40%浓度氧。

2.2 气管切开或经鼻插管

预防性气管切开或经鼻气管插管可有效的改善因上呼吸道梗阻导致的缺氧。即使对于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的缺氧也大有好处, 它可利于吸痰和呼吸道灌洗, 减少无效腔气量, 方便呼吸机辅助呼吸。

气管切开适应证: (1) 面颈部深度烧伤、颈部环形焦痴、有上呼吸道梗阻可能者; (2) 进行性声音嘶哑、喘鸣、三凹征明显者; (3) 呼吸困难, 呼吸频率持续>35次/min; (4) 持续低氧血症, Pa02<60mm Hg或吸氧后Pa02=仍小于70mm Hg; (5) 气道分泌物多, 需要反复吸引或灌洗者; (6) 昏迷伴咳嗽及吞咽反射消失或已有误吸者; (7) 头预部水肿明显为防止发生意外者; (8) 合并脑外伤或中毒昏迷者。

2.3 清理呼吸道

清除气道分泌物和气管、支气管灌洗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措施, 但以往系在气道内充塞水肿液、纤维蛋白炎性渗出液和脱落坏死黏膜后才采用, 且灌洗量较少。研究发现伤后大量带化学物质的颗粒吸入肺泡, 可继续造成损伤, 同时肺泡支气管液内有大量的炎症介质, 即使气道内分泌物不多时, 也要尽早行气道灌洗, 有助于清除残留致伤物及气道内炎症介质, 减轻气道内炎症。

2.4 补液治疗

动物实验证明, 单纯吸入性损伤后经气道和肺丧失的体液量约相当于30%体表烧伤的失液量[2]。因此, 为了治疗体克及早期复苏, 不应过分限制早期补液量, 必须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增减。根据本科的工作经验, 在心率、尿量、血压维持在较满意的水平 (分别为<120次/min, 30~50m L/hr, >90/60mm Hg) 情况下, 第1和第1个24h实际补液量分别较预计量多20%~30%和10%~15%。吸入性损伤早期液体补液种类的选择, 笔者认为应用胶体、电解质液无明显差别, 必要时可增加胶体成分和应用右旋糖醉尽快纠正体克。

2.5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十分重要的。因气管切开后肺水排出量大, 痰液稠厚不利排出, 易加重感染, 雾化吸入使痰液稀薄, 有利排出。配合有效抗生素可加强抗感染效果, 事半功倍。

2.6 防治感染

吸入性损伤后数小时易并发肺部感染, 尤其是气管切开增加了肺的感染机会。长期全身使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性, 引起菌群失调, 甚至导致难治的真菌感染。所以应尽快根据痰液、灌洗液、创面分泌物等培养结果, 选择敏感抗生素短期使用, 并根据病原菌变动及时调整, 必要时可直接将抗生素注入气道内。

2.7 其他探索性治疗措施

实验研究表明吸入NO能降低伤后肺高压, 改善肺功能;应用氟碳溶液行液体通气能有效维持氧的交换应用粉防己碱、人参皂贰、三七皂贰等中药制剂有一定疗效;应用抗氧化剂、血栓素拮抗剂、PAF受体拮抗剂、Ca2+通道阻滞剂等均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参与烟雾吸入性损伤发病的炎症介质多达数10种, 如何恰当地应用拮抗剂, 尚存在问题, 目前未能应用于临床。

3 结语

吸入性损伤后, 由于气道及肺部受损, 纤毛功能破坏、气道分泌物及异物不能及时排出、局部及全身抵抗力下降等, 常致气道及肺部感染。一旦感染, 若治疗不及时, 可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并成为全身感染的重要病灶, 诱发败血症。彻底清除气道内异物和脱落的坏死粘膜组织, 引流通畅, 是防治感染的基本措施, 其次是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 严格控制创面-肺-创面细菌交叉感染;定期作气道分泌物涂片和培养, 选用敏感抗生素。另外, 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对防治感染有理要意义。

参考文献

[1]Prien T, Traber DL.Toxic smoke compounds and inhalation injury:A review[J].Burns[J], 1988, 14:451~460.

[2]黎鳌, 杨宗城.吸入性损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3.

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5月我院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110例,男性76例,女性34例,年龄13~76岁,平均36.6岁;其中烧伤面积50%~96%,平均66.3%;伤后入院0.5~72小时;烧伤原因:铁水及高温钢烧伤36例,其他火焰烧伤52例,热液烫伤12例,蒸汽烫伤6例,电流烧伤52例;轻度吸入性损伤32例,中度吸入性损伤56例,重度吸入性损伤22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依据其具体情况予抗休克以及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相关治疗,依据Parkland公式进行补液,胶体和电解质应为1:1,尿量应维80~100mL/小时,可用甘露醇或小剂量多巴胺等;治疗时尽可能监测病人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等指标,检测并分析患者血气以及电解质,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小时液体出入量,依据病程针对性选择输液种类及速度等。另外,气管切开时构建人工气道,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应在入院后尽快气管切开并建立人工气道,给予通气给氧。依据病人痰液粘稠或黏膜脱落情况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排除粘稠痰液,尽可能将坏死的黏膜清洗干净,进行痰培养和药敏感检查;静脉推注生理盐水40mL+氨茶碱0.25g+糜蛋白酶4000μ+抗生素(一般依据病人药敏及痰培养结果选用)+立止血雾化,500mL生理盐水+0.25g氨茶碱+4000μ糜蛋白酶+5~10mg地塞米松+抗生素(依据病人药敏及痰培养的结果选用)+立止血不间断气道滴液,可随时吸痰。根据病情及时封闭处理创面。

2 结果

32例轻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中2例伤后三天突然出现上呼吸道梗阻,导致窒息而死亡;56例中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中ARDS死亡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2例;22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中ARDS死亡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气管内大出血2例;死亡18例,病死率16.36%。

3 讨论

临床吸入性损伤多指热力与烟雾化学物质诱发的呼吸道烧伤,为现阶段烧伤病人最严重的并发症。诱发烧伤的因素以火焰烧伤为主,化学烫伤及热液烫伤也是现阶段烫伤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火焰烧伤患者最多。现阶段我国临床把吸入性损伤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轻度吸入性损伤病变往往局限在声门之上的咽部以及口鼻,中度吸入性损伤病变主要侵入气管隆突之上的气管以及咽喉,重度吸入性损伤病变能直达患者气管以下部位,涵盖细支气管以及肌实质[3];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非常高。相关资料显示,大面积烧伤能达85%[4]。大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及时判断伤情并针对性处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休克为大面积烧伤病理进展必经时期,是其早期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直接死于休克的病人减少,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极其关键。临床研究证实,休克预防及治疗与吸入性损伤治疗有直接关系,早期采取抗休克治疗利于吸入性损伤治疗[5]。目前临床防止休克以液体复苏为主,基于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补液量,一般参照补液公式。

气管切开为中度及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明确诊断后应早期气管切开。患者创面坏死组织能有效释放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等相关毒性产物,通过痂下水肿液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加重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应尽早封闭烧伤创面,以稳定病人病情、最大限度消除细菌繁殖温床及减少感染[6]。一般情况下烧伤病人处于高代谢状态,机体代谢率明显升高,免疫力也下降,应予以营养支持,促进病人尽早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10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采取抗休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并气管切开,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痊愈84例,死亡18例,病死率16.36%;8例放弃治疗自行出院。结论: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基本死因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窒息,应尽早行气管切开并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吸入性损伤,疗效

参考文献

[1]刘霞,王甲汉,李志清,等.保护性机械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2,33(14):2155-2157.

[2]程玉,张静,高金颖,等.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的排痰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14,30(6):544-545.

[3]胡毕亿,李鸿翔,金文平,等.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全身感染临床分析及综合治疗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57 1 8-5720.

[4]刘华,陶宏军.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检测及意义[J].西部医学,2015,27(6):914-916.

[5]苏建东,王志学,谢尔凡,等.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48例的综合治疗[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9):40-42.

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中男14例, 女6例;年龄20~67岁, 平均43岁;其中火烧伤11例, 化学物质爆炸烧伤6例, 其他原因烧伤3例;烧伤面积50%~89%, 平均烧伤面积71%。

1.2 治疗方法

(1) 吸入性损伤治疗: (1) 纤维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咽喉、声带、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损伤程度, 确定损伤部位, 进行动态观察, 了解病变演变的转归, 其又可在气道内取材、引流、洗涤, 是一种治疗工具。因此早期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确诊和治疗吸入性损伤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2) 气管切开:上呼吸道梗阻是吸入性损伤早期最主要的威胁, 因此一旦确诊后早期施行气管切开, 保证呼吸道通畅及后续手术的顺利进行是抢救危重烧伤患者的关键。另外早期行气管切开可避免由于通换气障碍引起的低氧血症, 使患者平稳渡过休克期, 从而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3) 抗感染治疗:早期气管切开虽有利于患者治疗, 但也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有研究表明, 吸入性损伤可使烧伤患者的病死率增加20%, 并发肺部感染率增加60%。因此在对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进行任何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 (4) 吸氧: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易发生上呼吸道、周围软组织水肿, 造成气道狭窄和肺间质水肿, 从而引起低氧血症。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应积极给予吸氧治疗, 以纠正低氧血症。但注意给氧时必须湿化, 以防止气道过于干燥不利于分泌物的排出。 (5) 气道维护:气管切开后气道内痰液多并且稠, 不易排出, 因此应注意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维护。坚持经常拍背翻身、鼓励患者自主咳嗽和深呼吸, 定期排痰, 坚持雾化吸入, 促进气道分泌物排出, 以保证气道通畅。对于并发明显肺水肿或严重支气管痉挛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 (2) 抗休克治疗:由于低氧血症、创面感染等原因使得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休克病情复杂, 在抗休克治疗过程中不能机械地按照公式进行补液。有研究发现, 单纯的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血浆容量和心排血量下降程度相当于30%的体表面积烧伤, 因此考虑到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有重度吸入性损伤, 特别是进行了气管切开的患者应该增加补液量。大量补液后可能导致休克期过后发生水肿, 此时可适量使用甘露醇等进行预防性脱水治疗。并全面密切关注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结果和尿量以此来控制补液量[2]。 (3) 创面处理:在患者休克期给予简单清创和消毒, 待患者平稳渡过休克期后再根据烧伤深度、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处理, 并在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防止发生创面感染。 (4) 防治ARDS和MSOF: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易并发ARDS、MSOF, 如未能及时合理地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 降低救治成功率。因此注重ARDS和MSOF的防治也是救治患者的关键。

2 结果

经综合治疗后20例患者中治愈17例, 治愈率85.0%, 死亡3例, 病死率15.0%。死亡的3例患者中1例由于病情过重, 未能平稳渡过休克期死亡;1例治疗后由于严重的创面感染死亡;1例患者因并发ARDS死亡。

3 讨论

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由于其病情重, 易并发休克、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ARDS、MSOF等导致其病死率高, 救治成功率低。但随着对疾病认识的加深、救治设备的不断完善和综合治疗措施的采用, 使得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不断提高[3]。

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 首先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确诊吸入性损伤部位和程度, 早期施行气管切开, 并在气管切开后辅以吸氧、抗感染、保持气道通畅等治疗。同时由于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易并发休克, 因此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变发展, 一旦出现休克症状积极迅速地给予抗休克治疗, 并注意由于合并吸入性损伤, 补液不应严格按照公式进行补液, 而应当增加补液量。同时为预防休克期过后的水肿可预防性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进行脱水性治疗。待休克期过后根据烧伤部位、深度、程度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创面处理方法。通过对本院20例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 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降低其病死率,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鑫成, 黄种杰, 洪原城, 等.经纤支镜起到关系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6) :1051.

[2] 吕涛, 李树仁, 娄季鹤, 等.纤维支气管镜在重度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 2010, 37 (24) :69.

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 篇4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吸入性损伤,护理

吸入性损伤是指热力和(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甚至肺实质的损害。吸入性损伤是危重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死率高达5O%以上[1]。近几年,随着纤维支气管镜的普及,为正确诊断及评估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为局部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可行途径。现就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8例病人均为我科2006年1月~2008年6月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并治疗的重度吸入性损伤并行气管切开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15~60岁,平均(30.10±6.51)岁,烧伤面积29%~98%。18例中火焰伤8例,水泥伤5例,爆炸伤5例。

1.2 方法

1.2.1 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

在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前必须纠正血容量不足,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同时检查凝血功能,防止术中出血造成窒息。18例患者在伤后4、7、14天直接经气管套管注入2%利多卡因3~5ml麻醉支气管表面,随后将OLMYPUS.P-20型纤维支气管镜缓慢插入,遇支气管分叉再注入2%利多卡因0.5~1ml(总量控制在15ml),直至到达病变部位,先吸净分泌物,再经纤维支气管镜的活检孔缓慢注入灌洗液(等渗盐水)5~10ml,鼓励患者咳嗽,约1min后将灌洗液吸出,每个肺段灌洗1~3次,总灌洗量为150ml,病变范围广泛者分次灌洗或重复灌洗。在操作过程中严密监视SpO2、HR、血压(BP)的变化,分别在气道灌洗前及伤后2周气道灌洗后30min行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并及时送检。

1.2.2 常规气道护理

所有的病例在伤后2周内持续心电监护仪监测R、BP、HR、SpO2;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吸痰护理和气管切开护理,休克患者记录面色、神志及尿量的变化。

1.2.3 观察指标

18例病人均在伤后2周内记录:(1)负压吸引出的痰液性状;(2)灌洗前SpO2、PaO2、PaCO2、PH值;(3)灌洗前后HP、R的变化。

2 结果

本组病人在治疗早期气道分泌物粘稠,多有血性分泌物,严重时形成痰栓和痰痂阻塞气道,纤维支气管镜下可见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粘膜脱落,有大量胶冻样分泌物填塞管腔;经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后纤维支气管镜下可见各段管腔通畅,粘膜充血减轻,病人分泌物逐渐变稀薄易咳出,SpO2、PaO2升高,HR、R减慢,PH值降低,数据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而PaCO2无明显变化。见附表1。

附表1注:与灌洗前比较*P<0.05,**P<0.01;与上次灌洗比较△P<0.01;灌洗前后比较☆p>0.05

3 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的护理

3.1 灌洗前准备

3.1.1 患者准备

本组患者均有紧张、恐惧、忧郁心理,为取得患者配合,护士应热情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疑虑,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并按常规要求患者禁食,大面积烧伤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高热、心率增快,因此阿托品不能作为术前常规用药,而是通过术前协助患者拍背、雾化、吸痰及时吸引出气道分泌物等措施,保证气道通畅和检查治疗时纤维支气管镜视野的清晰,如精神紧张患者可遵医嘱肌注安定10mg,给患者高流量吸氧(流量为8~10L/min),使SpO290%以上,床旁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动态监测SpO2及生命体征。

3.1.2 器械及药品的准备

采用OLMYPUS.P-20纤维支气管镜及配套附件,术前仔细检查其性能合格后方可进行,接通电动吸引器备好吸痰用物,按医嘱抽吸麻醉药物、灌洗药物,同时准备好必要的抢救器材及药物。

3.2 灌洗中配合

本组患者均予高流量吸氧,全程心电脉氧监护仪监测,操作过程中正确、及时配合医生吸痰及灌洗用药,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R、HR、SpO2及意识的变化,并用打手势、对口形、写纸条等方式与病人交流,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操作者,因为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时可通过自主神经的刺激及呼吸的干扰而出现低氧血症[2],一旦SpO2<85%则迅速退镜,暂停操作,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插入。

3.3 灌洗后护理

灌洗后禁食、禁饮2h,继续观察SpO2及生命体征变化,注意痰的颜色,若有咯血情况,术后至少观察30min,以判断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同时酌情给予对症处理。本组病例中术后未发现明显的咯血情况。

3.4 气管切开护理

清除气道分泌物是维持呼吸道通畅、治疗低氧血症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护理效果好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能改善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氧合和顺应性,缩短吸入性损伤的愈合时间,减少因气道开放带来的感染威胁[3],随着烧伤创面水肿的逐渐消退,护士应随时调整气管套管固定带的松紧度,防止因系带过松导致气管导管脱出或扭转而引起窒息,颈部伤口每6h换药一次,气管内套管煮沸消毒每8小时一次;翻身俯卧前要检查内套管是否固定牢靠,防止内套管滑出,套管外口覆盖湿纱布及时更换,以免痰液和雾化吸入液浸湿造成伤口感染。

4 讨论

吸人性损伤发生的部位主要位于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甚至肺实质,常见原因为易燃、易爆物品燃爆烧伤如汽油、煤油、酒精、黑色火药、粉尘、煤尘、化工原料、高分子聚合材料等燃烧或燃爆所引起。随着冶炼、采矿、化工、交通等事业的发展,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吸人性损伤病理改变常表现为气道粘膜充血、水肿、渗出、散在的溃疡和坏死物脱落阻塞气道,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纤维支气管镜在早期的应用既能准确的了解气道的病变部位和损伤程度,又能清除气道内残留的原发性损伤因素(化学毒物、烟雾颗粒和脱落上皮等)和继发性损伤因素(炎症介质、内毒素和炎性渗出物等),有效地减轻继发性炎性损伤,避免了常规吸痰的盲目性[4],所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缺氧状态,以保证有效的通气功能,防止气道梗阻及呼吸衰竭的发生,并有利于控制呼吸道感染。

4.1 纤维支气管镜气管灌洗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是降低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早期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重度吸入性损伤是烧伤治疗和护理中的重点、难点,死亡率可达50%。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可看到支气管管腔内是否有炭粒痰液和大量分泌物堵塞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手段[5]。利用纤维支气管镜毛刷获取的分泌物可进行气道内细菌检测,指导临床上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避免治疗的盲目性;连续性的纤维支气管镜可及时了解粘膜愈合情况,指导气管切开、堵管、拔管等治疗。从附表1可见,灌洗后病人SpO2逐渐提高,R及HR逐渐下降,血气分析报告中PaO2逐渐升高,PH值逐渐降低,而PaCO2无明显变化,提示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起到了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6],既能有效清除脱落粘膜和分泌物,立即改善肺通气功能,防止有毒物质对肺部的继续损伤,也能观察气道创面愈合情况和治疗效果。

4.2 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在烧伤科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中应用,能显著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由于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相当长时间气管内充满大量粘稠分泌物和脱落坏死组织,加之呼吸道粘膜肿胀,致管腔狭窄,故导致病人呼吸不畅,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而低氧血症又是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死亡的原因。气道护理常规及翻身拍背、吸痰,虽然能清除气道部分分泌物,但对已形成的痰栓和痰痂仍不易清除,另外机械的吸力和吸痰管对气管内壁的反复摩擦,也会损伤气道粘膜,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而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可以从小支气管内冲洗并吸出分泌物,清除坏死组织和结痂痰栓,解除呼吸道窒息,使病人各项生命指标在灌洗后趋于正常,防止呼吸道阻塞和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5 小结

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抢救十分复杂,有条件时应尽可能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治疗,对预测病情发展及预后,制定治疗措施,提高护理效果都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保证病人的生命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申传安,柴家科,郝岱峰,等.成批危重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成功救治经验[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12):1214-1216

[2]严敏岳,李金仙.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热水泥严重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护理[J].天津护理,2007,15(6):337-338

[3]陈晖,魏先,韩小燕,等.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应用气道灌洗的效果观察和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23):2193-2195

[4]郑溢声,赖国祥,柳德灵.纤维支气管镜在抢救重症烧伤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2):1319-1320

[5王锡华,谷才之,李惠杰,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吸入性损伤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01,7(6):57-58

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120例,年龄21~103岁,平均年龄75.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符合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1]。治疗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75.8±11.6)岁;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75.8±10.9)岁。两组的年龄与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既往病史、吸烟及饮酒史、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一般生命体征(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胸部X线或胸部CT结果、致病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拜复乐,德国拜耳公司生产,规格0.4 g,250 ml),0.4 g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对照组用头孢他啶(复达欣,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规格1 g),2.0 g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克林霉素磷酸酯(福德,珠海亿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6 g),0.6 g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疗程14 d。两组患者均给予氧疗、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气分析、细菌学、心电图、胸部X线。

1.4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完全恢复正常,病原菌清除;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细菌清除4项中有l项未恢复正常;进步:病情好转,上述4项中有1项恢复正常;无效:用药后72 h病情未改善或加重。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5 细菌学评价

细菌清除:治疗结束时病原菌消失,且无新的病原菌出现;未清除:治疗结束时病原菌无变化;部分清除:在原有致病菌中仅有1种被清除;替换: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第1天分离到1种新的致病菌,但没有临床症状,也无须对它进行治疗;再感染:治疗结束后1 d分离到1种新的致病菌,并出现症状和体征,须给予治疗。

1.6 病原学检查及细菌药敏测定

细菌培养标本均采用自然咯痰法留取痰液培养标本,或经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留取支气管分泌物培养标本。对分离的病原菌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测定,按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标准判读结果。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患者进行14 d的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评价,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1.67%,两者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细菌学评价

120例患者中,分离细菌9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0株,铜绿假单胞菌19株,肺炎链球菌16株,鲍曼不动杆菌12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粪肠球菌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株,其中混合2种以上细菌感染者26例。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84.00%,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64.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部分清除、替换和再感染等。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3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13例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吸入性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棘手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本文探讨的吸入性肺炎主要是指由吸入鼻、口咽分泌物和食道、胃返流物中致病菌引起的肺炎。引起吸入性肺炎的病原菌广,多为混合感染,主要涉及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等。90%的吸入性肺炎患者合并厌氧菌感染[3]。有人对AP患者采用纤支镜在双套管防污染毛刷双塞保护下,刷取病变部位分泌物进行病原学研究,结果表明93%AP患者厌氧菌培养阳性,79%需氧菌培养阳性,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占43%[4]。如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所以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新型8-甲氧基氟喹诺酮。莫西沙星对包括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以及非典型致病菌在内的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均具有强力、广谱的抗菌活性,尤其增强了对难治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耐药菌的疗效,具有组织渗透力强、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国内外广泛运用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5,6,7]。莫西沙星在肺泡巨噬细胞、支气管黏膜及分泌物中浓度高,是新一代的呼吸喹诺酮。

头孢他啶联合克林霉素是治疗吸入性肺炎的常用方案。本研究对120例吸入性肺炎病例分别采用盐酸莫西沙星或头孢他啶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结果显示盐酸莫西沙星组临床有效率为91.67%,细菌清除率为84.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而头孢他啶联合克林霉素组临床有效率为71.67%,细菌清除率为64.5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7%。盐酸莫西沙星组在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较头孢他啶联合克林霉素组均有显著差异,表明盐酸莫西沙星治疗吸入性肺炎疗效确切,且安全,可广泛应用于吸入性肺炎的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莫西沙星治疗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20例吸入性肺炎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莫西沙星组)和对照组(头孢他啶联合克林霉素组),每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1.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4.00%和64.5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1.67%,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莫西沙星治疗吸入性肺炎疗效确切,且安全,可广泛应用于吸入性肺炎的治疗。

关键词:盐酸莫西沙星,头孢他啶,克林霉素,吸入性肺炎

参考文献

[1]Chinese Society of Respiratory Diseases.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ance of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draft)[J].Chin J Tuberc Res Dis,1999,22(4):199.

[2]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2):1857-1862.

[3]杨镜芳,王菡侨,李继红.吸入性肺炎的病原学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1):7.

[4]于维东,蒋丽娟,王涤非,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评价[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36(3):323-324.

[5]Li Z X,Wang X H,Menu X J,et al.In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domestic moxifloxacin anainst224strains of enterococci[J].Chin J Antibioct,2005,30(7):412.

[6]吴小林.口服或静脉注射利奈唑胺药物动力学比较[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24(6):45.

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4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规定的诊断标准。运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6例)。其中,男82例,女72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6.2±9.5)岁;体重45~78 kg,平均体重(65.0±7.1)kg。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疗法治疗,主要包括促进排痰、吸氧、补液、清理呼吸道异物以及营养支持等疗法。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头孢唑林[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765;规格:1.0 g],将1.0 g头孢唑林钠加入到1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隔12 h滴注1次;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头孢美唑(福建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36;规格:1.0 g),将1.0 g头孢美唑加入到1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隔12 h滴注1次;两组患者的用药时间均为1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治疗5 d后,患者的体温恢复至正常,咳痰、咳嗽症状显著消失,且经X线片检查肺部阴影完全吸收,经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下降到正常范围;有效:治疗1周后,患者的咳痰、咳嗽症状好转明显,体温恢复正常,经X线片检查肺部阴影吸收完全,经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也恢复正常范围;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体征、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65,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2例皮疹,1例恶心呕吐,2例低血压,不良反应率为6.4%;对照组患者发生4例皮疹,3例低血压,4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为14.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88,P>0.05)。

3 讨论

头孢美唑为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属于一种半合成头霉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能够杀灭或者抑制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厌氧菌的作用。药理作用如下:和其他种类的头孢类抗生素相比,其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其抗菌作用发挥主要通过给致病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产生影响;其在头孢烯母核7位C原子的基础上增加反式α甲氧基,能够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灭活产生抵抗,稳定性较好,能够有效杀灭某些头孢菌素产生的耐药性菌株;不能口服吸收,经静脉进入到人体后,能够快速达到抑菌浓度,主要分布在肺、肾等部位;不会在体内发生代谢,给药1 d左右能够经尿液排出;如患者肾功能正常,那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不会导致发生药物蓄积中毒的情况;腹泻、恶心、呕吐等为头孢美唑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偶尔会出现发热、皮疹等过敏性反应,因此,在用药前要对患者进行皮试;如用药时间过长,则会导致发生菌群失调的情况,并出现二重感染;另外,其会和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出现交叉过敏的情况;如和利尿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则会增强肾脏毒性;此外,会对酒精的正常代谢产生影响,导致发生双硫仑反应,进而提高血液内乙醛浓度,提高不良反应率[3]。本组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头孢唑林,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头孢美唑,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头孢美唑治疗吸入性肺炎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杏怡,李群,周新.头孢美唑治疗吸入性肺炎1522例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华内科杂志,2011,50(4):295-298.

[2]程真顺,杨炯,林宇辉,等.老年吸入性肺炎125例临床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11):95-96.

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 篇7

关键词:意识障碍,肺炎,利奈唑胺,治疗结果

吸入性肺炎是一种肺部炎性病变,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15%,约占住院老年肺炎患者的20%。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咳痰带血、两肺可闻及湿啰音和哮鸣音,严重时可并发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可伴代谢性酸中毒和CO2潴留,危及患者生命[1]。本研究旨在探讨利奈唑胺治疗意识障碍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11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意识障碍致吸入性肺炎患者70例,纳入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误吸病史;胸部X线检查示肺部有浸润性病灶;至少表现出下述症状中的一种:发热;痰液性质改变或量增多;肺实变体征和/或肺部湿啰音;中性粒细胞计数或白细胞计数上升。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65.4±8.8)岁;合并脑血管疾病13例,心血管疾病9例,糖尿病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6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66.2±7.9)岁;合并脑血管疾病8例,心血管疾病11例,糖尿病12例,COPD 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给予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治疗组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挪威Fresenius Kabi Norge AS,国药准字H20110312,规格600mg∶300ml)600mg/次,2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替考拉宁(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40387,规格:200mg)400mg/次,2次/d。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症状消失时间和总病程等观察指标。

1.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病原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显效:病情明显缓解,上述指标中仅有一项仍异常;有效:病情有所缓解,上述指标中少于2项异常;无效:用药3d后,病情基本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总病程比较治疗组呼吸困难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病灶吸收好转、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且给予处理后均可于停药2周内恢复至参考范围。两组均未出现内脏出血、皮肤黏膜受损、肝肾功能异常、皮肤潮红、明显皮疹等不良反应。由于患者均有意识障碍,故不能准确评估胃肠道不良反应。

3讨论

意识障碍患者由于免疫力差、咳嗽反射能力下降、吞咽反射功能障碍或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鼻饲管等导致误吸而发生肺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随着意识障碍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2]。该病主要诱因为机体混合性感染厌氧菌、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等病原菌,治疗时应用可杀灭上述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若患者血常规、体温仍异常,痰涂片可见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时,立即加用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药物可取得良好效果,这主要与广泛留置深静脉导管、滥用广谱抗菌药物所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逐渐增多紧密相关[3,4]。该病的治疗包括原发病和并发症,治疗时需应用多种药物,不仅加重了患者肝肾脏器的负担,并且患者无法自主进食水,难以有效进行液体管理,同时抵抗力降低,故应慎重选择抗菌药物,综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5]。

利奈唑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唑烷酮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6];可作用于细菌的核糖体50S亚基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其对肽基转移酶的活性无明显影响,只是在蛋白质合成的初始阶段发挥作用,抑制核糖体和mRNA的结合,干扰起始复合物的形成[7];其组织穿透性良好,在不同脏器组织中的分布速度较快,可降低干扰素γ及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增加血清抗炎因子IL-10水平,从而迅速恢复正常体温[8];利奈唑胺具有独特的作用方式和部位,故基本不会与其他抑制蛋白合成的抗菌药物出现交叉耐药的情况,在体外也不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呼吸困难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病灶吸收好转、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利奈唑胺可有效治疗意识障碍致吸入性肺炎患者,可迅速消除症状和缩短治疗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牛杏果,焦宪法,郭宇红,等.利奈唑胺治疗意识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9):2150-2152.

[2]Birjandi S,Witte P.Why are the elderly so susceptible to pneumonia?[J].Expert Rev Respir Med,2011,5(5):593-595.

[3]车春莉,张一梅,鲁犇,等.重症肺炎患者利奈唑胺经验治疗临床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0):5033-5035.

[4]安娜.利奈唑胺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疗效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8):4171-4172.

[5]刘会玲.利奈唑胺联合广谱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意识障碍并吸入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液系统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7):48-49.

[6]蔡伟宇.利奈唑胺治疗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2):4144-4146.

[7]Takahashi G,Sato N,Yaegashi Y,et al.Effect of linezolid on cytokine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plasma endotoxin levels in response to lipopolysaccharide stimulation of whole blood[J].Journal of Infection&Chemotherapy,2010,16(2):94-99.

[8]沈维,才旭,华树成.利奈唑胺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52-2654.

上一篇:肝功能疾病诊断下一篇:货币改革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