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过敏原

2024-10-20

吸入性过敏原(共4篇)

吸入性过敏原 篇1

过敏性鼻炎又叫变应性鼻炎, 是由于机体接触变应原之后, 发生于鼻腔黏膜, 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喷嚏、流鼻涕、鼻痒、鼻塞等, 由于近年来大气污染加剧、养宠物数量增多, 再加上霉菌、花粉等因素, 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 以春、秋季较多。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过敏性鼻炎重在预防, 了解患者的过敏原并避免接触, 多预防过敏性鼻炎具有重要意义。吸入性过敏原主要存在与空气中, 具有地域差异, 为了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吸入性过敏原, 该研究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对该院门诊诊断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吸入性过敏原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门诊诊断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共251例, 其中男148例、女102例, 年龄22~65岁, 平均 (42.5±7.2)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的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流清鼻涕、鼻痒、鼻塞、打喷嚏, 鼻黏膜发白、水肿, 患者体质的不同, 症状也可出现差异。排除检测前使用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治疗者。

1.2 检测方法

使用皮肤点刺法, 对常见吸入性过敏原 (屋尘、螨虫、霉菌、猫狗毛发、蟑螂、乳胶、桦木、杨属、榛属、悬铃木等) 进行检测。使用1 mg/m L组胺作为阳性对照, 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由专业具有两年以上临床经验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患者手臂平摊于桌面上, 碘伏消毒前臂掌侧皮肤, 酒精脱碘, 干燥后取变应原试液, 相距2 cm滴1滴, 点刺针轻轻垂直刺入, 刺破皮肤。点刺完成后, 无菌纱布吸除变应原液体。观察20 min。

1.3 评价标准

根据变应原风团直径与阳性对照直径的比 (allergen histamine wheal ratio, AHWR) 判定实验结果。直径<0.5记为+, 0.5≤直径<1记为++, 1≤直径<2记为+++, 直径≥2记为++++。将“++”以上作为阳性。阴性记为0。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 所有数据经过检验呈正态分布,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该组251例患者, 吸入性过敏源分析显示:尘螨、粉螨103例 (阳性率43.0%) , 屋尘95例 (阳性率37.8%) , 猫狗皮毛52例 (阳性率20.7%) , 霉菌 (眼曲美、点青霉、分枝孢霉) 55例, (阳性率21.9%) , 桦木、杨属、榛属、悬铃木等84例 (阳性率33.1%) , 矮豚草9例 (阳性率3.6%) 。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 是由特异性过敏原诱、Ig E介导的变态反应, 不易根治[3]。其治疗主要突出在避免接触致敏原, 以及结合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教育等。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影响过敏性鼻炎疾病发展为哮喘或其他新的过敏的唯一方法。但无论何种方法, 在治疗前首先要明确致敏原, 才能采取相应的方法。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4]是患者由于过敏体质, 在接触过敏原后引起Ig E桥联, 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 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 从而引起咳嗽、喘息、鼻涕、喷嚏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同时这个发病机制也是该研究采用的点刺实验的理论基础。点刺实验操作简便、患者痛快小, 无全身反应, 是美国过敏性哮喘及免疫联合会和欧洲变态反应学会所推崇的方便、经济的方法, 广泛用于过敏性疾病的筛查[5]。由于地域和气候的差异, 各地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不同, 研究结果中各个地方的过敏原不能完全想通。该研究旨在对本地过敏源进行分析, 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同时也为筛选过敏性疾病人群提供支持。

该研究中尘螨、粉螨103例, 阳性率为43.0%, 这是过敏性鼻炎最重要的原因, 这是由于螨躯体、分泌物及排泄物中过敏原与患者接触后引起患者的过敏反应。螨引起的过敏在该组患者中位列第一, 治疗螨引起的过敏首先注意个人卫生, 勤换被褥、勤洗澡, 室内多开窗通风。对螨过敏强阳性可采取免疫治疗, 减少发生过敏性鼻炎的几率。其次为桦木、杨属、榛属、悬铃木等84例, 阳性率为33.1%, 这些植物的花粉致敏性较强, 检测阳性者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树木。猫狗皮毛52例 (阳性率20.7%) , 霉菌 (眼曲美、点青霉、分枝孢霉) 55例, (阳性率21.9%) 。这与本地人群饲养宠物较多, 空气较为潮湿有关。

综上所述, 该地区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过敏原为尘螨、粉螨、屋尘95例 (阳性率37.8%) , 猫狗皮毛、霉菌、桦木、杨属、榛属、悬铃木等。首先对家里地板、地砖进行清洗干燥, 使用地毯者尽量更换, 以减少霉菌、螨的滋生。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过敏性鼻炎发病患者严格隔离致敏原, 采用脱敏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等。

摘要: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吸入性过敏原。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该院门诊诊断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共251例, 使用皮肤点刺法, 对常见吸入性过敏原 (屋尘、螨虫、霉菌、猫狗毛发、蟑螂、乳胶、桦木、杨属、榛属、悬铃木等) 进行检测。结果 尘螨、粉螨103例 (阳性率43.0%) , 屋尘95例 (阳性率37.8%) , 猫狗皮毛52例 (阳性率20.7%) , 霉菌 (眼曲美、点青霉、分枝孢霉) 55例, (阳性率21.9%) , 桦木、杨属、榛属、悬铃木等84例 (阳性率33.1%) , 矮豚草9例 (阳性率3.6%) 。结论 本地区过敏性鼻炎主要过敏原为尘螨、粉螨、皮毛、霉菌、树木花粉等, 避免接触致敏原、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可以有效防止发生过敏性鼻炎。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过敏原,点刺试验

参考文献

[1]李明华, 殷凯生.哮喘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36-949.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 2010, 38 (6) :67-68.

[3]荣光生, 刘思文, 仇煜, 等.特异性IgE检测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 2009, 30 (3) :268-271.

[4]王敏.过敏性鼻炎及过敏原免疫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0, 26 (12) :1137-1140.

[5]黄丹, 张罗, 韩德民.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研究的常用方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7, 14 (1) :25-27.

吸入性过敏原 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1月-2007年11月来我科就诊的粤东地区过敏性疾病病人314例, 其中男168例;女146例。年龄6岁~62岁;病人中过敏性鼻炎86例, 支气管哮喘21例, 湿疹63例, 荨麻疹139例, 瘙痒5例。

1.2 方法

1.2.1 病人及用物准备

受试者需停用抗过敏药物3 d以上, 不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才可接受皮试。皮试药液为吸入变应源点刺液13种, 还有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 组胺作阳性对照。准备75%乙醇、棉棒、编号胶带、一次性点刺针, 另备0.1%盐酸肾上腺素。

1.2.2 点刺方法

选用病人一侧前臂内侧完整皮肤, 若不可能也可在背部, 用75%乙醇消毒受试部位, 在受试部位中间贴上编号胶带, 依次在编号胶带两侧滴上过敏源溶液, 每种1滴, 两种过敏源之间距离1.5 cm~2.0 cm, 最后滴上阴性和阳性对照液。用针尖长1 mm的标准一次性点刺针垂直轻柔地、压力均衡地刺入真皮层, 维持1 s后垂直拔出点刺针, 用一张清洁柔软的纸吸除多余的溶液, 注意不要混合相邻液滴, 15 min后观察结果。

1.2.3 点刺结果判断

按照一般标准, 以风团直径, 即 (最小横径+最大横径) /2, 大于阴性对照3 mm作为阳性。风团大于生理盐水小于组胺风团为 (+) ;风团与组胺风团大小接近为 (++) ;风团大于组胺风团为 (+++) ;风团接近或大于组胺风团2倍为 (++++) 。

2 结果

314例病人中, 中美洲大蠊阳性率最高, 反应强度最高, 其次是屋尘螨、热带螨、粉尘螨, 试验结果见表1。

根据上述皮肤点刺结果, 为了解皮肤点刺结果准确性, 在298例阳性病人中, 选取仅对美洲大蠊和同时伴有屋尘螨、热带螨或粉尘螨过敏的50例病人, 采用法玛西亚公司的免疫诊断系统做血清过敏源抗体检测对照, 检测结果与皮肤点刺结果相近, 符合率为94.7%~96.0%。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结论

过敏性疾病病人可同时对多种过敏源产生过敏, 美洲大蠊、屋尘螨、热带螨、粉尘螨、德国小蠊、真菌是粤东地区引起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源, 可能与粤东地区气候暖和、空气湿度大有着较大关系。通过检测能为过敏性疾病病人寻找病因, 明确过敏源, 从而能够指导病人如何避免接触过敏源, 如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干燥, 不使用地毯, 被单用热水勤换洗, 不使用羽绒被。因此, 检测结果为粤东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及脱敏治疗提供了依据。

摘要:[目的]观察粤东地区引起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源。[方法]对2004年11月-2007年11月来我科就诊的314例粤东地区过敏性疾病病人进行吸入过敏源皮试。[结果]314例病人中阳性率最高的是美洲大蠊 (蟑螂) , 其次是屋尘螨、热带螨、粉尘螨、真菌, 反应强度较高的是美洲大蠊、屋尘螨、热带螨、粉尘螨。[结论]过敏性疾病同时对多种过敏源产生过敏, 美洲大蠊、屋尘螨、热带螨、粉尘螨、真菌可能是粤东地区引起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源。

关键词:粤东地区,过敏性疾病,吸入过敏源

参考文献

[1]蔡维云.过敏性疾病脱敏依从性调查与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6) :604.

[2]安之庆.免疫学基础[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0:167.

吸入性过敏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威海市环翠区妇幼保健院门诊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威海市环翠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儿42例, 其中男26例, 年龄3至9岁;女16例, 年龄4~9岁。

1.2 吸入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吉纳公司生产的面罩式储物罐 (即筒式吸舒) (大、小号因人而宜) , 教给家长正确的使用方法及清洗方法, 教会患儿用鼻吸气及呼气, 并尽可能深长吸气。吸入药物为布地奈德气雾剂200μg/揿;同时服用H1受体拮抗剂及抗白三烯药物。

2 结果

42例患儿中, 38例在2周左右过敏性鼻炎及咳嗽症状控制住, 仅在接触过敏原时偶尔打喷嚏, 4周时完全控制;其余4例在4周时症状控制, 6周完全控制, 并且完全控制后在停用H1受体拮抗剂后亦未出现症状, 但每遇到病毒感染时会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 此时再需服用H1受体拮抗剂, 1周内均可控制症状。抗白三烯药物最短服用半年, 最长服用1年。

3 讨论

鼻腔和支气管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连续性决定了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病的关系。对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由过去的单纯气道平滑肌痉挛学说转变为上、下全气道炎症学说, 并认为无论在缓解期还是在发作期, 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上、下气道炎症始终存在, 并可由此诱发气道高反应性, 因此以往的单纯以解除支气管痉挛为主要目标, 过多依赖支气管扩张剂的治疗方法是片面的。防治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重点应是消除整个呼吸道的过敏性炎症, 从而降低鼻和下气道的高反应性。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已知的最佳气道抗炎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 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避免过敏原的刺激是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药物治疗时, 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由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均是Ⅰ型变态反应, 二者在病因、免疫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均非常相似, 因此二者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 对两病进行联合诊断和治疗, 可同时提高两病的诊断准确率和减少药物的重复使用, 从而大大减少了误诊率和提高了临床疗效[1]。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 提高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减少发病次数, 减轻医疗费用。方法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威海市环翠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2例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治疗体会。结果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理想, 能在短期内快速控制上下气道的炎症反应, 最大程度控制临床症状。结论一旦确诊儿童哮喘, 若伴有过敏性鼻炎症状的应及早诊断, 尽早使用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控制上下气道的炎症。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

参考文献

吸入性过敏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 年6 月~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CARAS轻、 中度患儿113 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39 例,其中男18 例,女21 例,年龄7~14 岁,平均(11.3±3.0)岁;B组36 例,其中男17 例,女19 例,年龄6~14 岁,平均(11.2±3.1)岁;C组38 例,其中男19 例,女19 例,年龄6~14 岁,平均(11.6±2.9)岁。纳入标准[5]:1 有典型的家族性哮喘史或过敏史者;2有突然及反复发作的上下呼吸道同时过敏症状(鼻痒、喷嚏、鼻塞、流涕等)者;3经辅助检查符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度或中度症状者。排除标准[6]:1重度哮喘者;2喘息、咳嗽症状是由肿瘤或结核杆菌所引起者;3鼻腔通气功能障碍由鼻中隔偏曲及鼻息肉等引起者;4有先天性心脏病,或严重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及血液系统疾病者。 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本研究三组患儿均采用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商品名:普米克,由瑞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 m L∶20 mg,200 μg/喷,100 喷/瓶)进行治疗。 A组患儿采用经口吸入方式进行治疗,200 μg/次,2 次/d;B组患儿采用经鼻吸入方式进行治疗,200 μg/ 次,2 次/d;C组采用经口吸入100 μg/次(2 次/d) 与经鼻吸入200 μg/次(每次每边鼻腔各喷100 μg,1 次/d)进行治疗。 对三组观察组患儿均进行8 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经治疗8 周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儿咳嗽明显减轻、肺部喘鸣音显著好转或基本消失;有效:经治疗8 周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儿咳嗽减弱、肺部喘鸣音减少;无效:经治疗后无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症状评分标准[7]: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以及过敏性鼻炎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分别统计治疗前后患儿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的症状评分。 3通过辅助检查,分别记录三组患儿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呼气峰流速值(PEF)、 血常规中嗜酸粒细胞EOS绝对值以及血清总Ig E。 4记录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患儿性别比、平均年龄、平均体重、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2.2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患儿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A组比较,治疗后B组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有显著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t过敏性鼻炎= 4.367、t哮喘= 3.064,均△P < 0.05

2.3 三组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比较

三组患儿治疗后FEV1、PEF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FEV1、PEF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3。

2.4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总Ig E、EOS绝对值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三组患儿治疗后总Ig E及EOS绝对值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血清总Ig E水平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EOS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4。

注:与治疗前比较,均*P < 0.01;与A组治疗后比较,t总 Ig E= 2.828,△P <0.05;EOS:嗜酸性粒细胞

2.5 三组患儿疗效比较

B、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B组与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5。

注:与A组比较,χ2= 2.928,*P < 0.05;χ2= 5.319,△P < 0.05

2.6 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三组患儿不良反应率比较,B组明显较低,且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402,P < 0.05)。停药后以上症状均消失,治疗过程患儿均可耐受。见表6。

注:与C组比较,χ2= 11.402,*P < 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多用糖皮质激素作为CARAS的首选治疗方案,并结合抗组胺、茶碱类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进行辅助治疗。 相对于经口吸入的治疗方案,经鼻吸入可有效保护患儿上下呼吸道生理功能,且对鼻、肺部通气功能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8,9];除此之外,采用经鼻吸入的治疗方案对鼻部分泌的炎性物质(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的释放及下行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对患儿气管痉挛等可起到预防和减轻的作用,进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10,11]。 之前经口吸入的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案虽可对咽喉部及气管直接产生作用,但对鼻部炎症缺乏抑制作用,对于单纯哮喘患者而言的疗效不是很理想, 因此对于CARAS患者而言治疗水平有限。 而以闭嘴经鼻吸入方式进行的上下呼吸道联合治疗,疗效较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布地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种,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分子构型, 使其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脂溶性稍差;布地奈德的肝脏首关消除率约为90%[11],这可显著减少其进入体循环的剂量。 与氢化可的松及地塞米松比较,布地奈德具有较强的局部抗炎作用,且可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尤其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抑制作用明显减少。 目前关于布地奈德药物使用的研究较多,吴莹等[12]专门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给予1.0 mg/次即可在改善肺功能的同时减轻患儿症状;王晓君等[13]对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并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了研究, 认为采用经鼻吸入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患儿哮喘发作程度,可更加有效地改善患儿症状。 也有学者[14,15,16,17,18,19,20,21,22]采用与其他药物联用对患儿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米娜瓦·阿巴斯等[23]则认为采用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提高免疫功能。 在本研究中将经口、经鼻、经口与经鼻联合使用吸入布地奈德进行对比分析,均符合上述机制及临床实践,B组与C组疗效相当,但B组经鼻吸入方式对肺功能、血清免疫学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具有明显优势,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C组比较明显较低。

上一篇: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下一篇:测量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