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2024-10-20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共12篇)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篇1

摘要:产后抑郁症是分娩后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 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 婴儿生长发肓, 家庭和社会安宁。为了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 促进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早日康复, 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本文对45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了系统调查, 分析, 评估, 应用护理程序, 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

怀孕和分娩是人类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对产妇来说却是一个应激因素, 不仅带来显著的生理性变化, 也给她们带来心理上的变化。以产后抑郁最常见, 直接影响了产妇的健康及婴儿生长发育。2005年3月开始我们对在我科收治的45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心理调查, 分析, 评估并制定相应措施进行心理护理, 协调产妇家庭关系, 帮助产妇顺利走出抑郁期, 促进产妇的康复, 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我科收治的45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为护理对象, 其中初产妇35例, 经产妇10例;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27岁;阴道分娩32例, 剖宫产13例;男婴22例, 女婴23例;在职18例, 待业27例;大学4例, 高中20例, 中11例, 小学10例。

1.2 方法

1.2.1 评估

(1) 全面了解产妇孕前病史, 家族史, 现病史。 (2) 评估产妇家庭婚姻状况, 本次妊娠心理状态, 分娩情况, 婴儿健康状况, 对婴儿喜恶程度。 (3) 评估产妇的社会关系, 文化水平, 经济收入, 是否得到家人和朋友的关怀支持。 (4) 观察产妇的生活行为, 睡眠, 情绪, 兴趣, 与他人交流情况, 对周围环境的关心程度, 有无消极观念, 消极言论及消极行为。

1.2.2 明确护理诊断与其相关的护理诊断

睡眠障碍, 潜在的自杀, 自伤行为;母亲角色冲突;有产社期感染的危险, 社交障碍等。

1.2.3 心理护理措施

(1) 提供安静、安全、舒适的休养环境, 做好睡前心理护理, 避免睡前兴奋, 如不喝浓茶咖啡, 不看刺激紧张的电视, 教会患者一些利于入睡的方法, 如温水泡脚、全身放松术、想象广阔、数数字等。 (2) 将病人置于工作人员视线下活动,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早发现自杀先兆, 了解引起自杀、自伤的有关因素, 病情允许时与病人共同分析, 帮助其正确分析认识精神症状。做好病区的安全工作, 消除所有的危险物品, 预防意外的发生。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关心体贴病人, 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使病人身心得到满足。 (3) 常与病人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感受, 多与病人谈论自身价值, 肯定病人的优点, 长处和好处, 让其对自身价值有信心, 鼓励树立正向性人生观, 正确的生育观, 消除消极观念, 消除封建迷信重男轻女思想, 鼓励病人积极参加工娱治疗和各项文体活动, 以松驰紧张, 焦虑情绪。 (4) 鼓励患者多与病友一起活动如打球、下棋、听音乐、散步等。在患者感到紧张的时候陪伴患者, 安慰患者, 用支持性语言帮助病人渡过危机困境, 教会病人使用和消除紧张焦虑情绪的方法, 如肌肉放松技巧、深呼吸运动、静坐、散步、慢跑等。 (5) 取得患者家属和朋友的支持, 争取良好的家庭氛围, 给病人充分的关爱, 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 体贴产妇外, 还要有同情心,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 感受到自己在社会, 家庭中的地位[1]。 (6) 做好乳房的护理, 嘱病人停止母乳喂养, 用中药回乳, 预防乳腺炎的发生, 同时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停止喂养的好处及对婴儿的健康的重要性。 (7) 做好患者产褥期的护理, 保持个人良好的清洁卫生, 预防产褥期的感染。帮助病人维持适当的营养、水分, 促进产妇的康复。 (8) 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心理疏导, 向其传授育婴知识和技能, 消除产妇无能的心态, 关心, 爱护, 触摸婴儿, 进行母婴互动情感交流, 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另外增加产妇产后早期锻练的意识, 不仅有利于产后身体各器官的恢复, 而且可增强产妇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2 结果

通过以上措施, 45例中有43例因资料收集完整, 护理措施得当, 患者在3~7d内紧张、焦虑、烦躁明显减轻或消失, 睡眠改善, 15~24d抑郁情绪消失, 饮食、睡眠良好。2例因资料收集不全, 护理措施不当经反复强化目标后于35d病情痊愈。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由生理, 心理, 社会因素所致, 社会心理因素是主要造成因素, 如孕期的焦虑、抑郁、夫妻关系不和、生育观造成的精神压力、经济状况及医务人员态度不好均可诱发, 应该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全面开展整体护理, 重视病人的心理需要。为此, 护士要加强自身修养, 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学, 心理学, 语言学知识, 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同时护士还要有广阔的胸襟和爱心, 高度的观察力和敏捷的思维力洞察病人的心理, 用博爱之心去关爱每一位产妇。产后抑郁症属于心理问题, 主要通过心理支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解决。因此, 护理时随时观察, 分析心理紊乱的程度, 做到外松内紧用简单的心理治疗给病人一定的支持治疗, 达到身心整体护理目的。

产后抑郁症是由生理, 心理, 社会因素所致, 我们在提高自身素质, 做好整体护理的同时, 应加大力度, 广泛宣传, 取得社会的支持, 给患者一个康复的空间中, 减少诱因, 消除或降低发病率, 使产妇安全渡过产褥期[2]。

参考文献

[1]李福娟, 禹梅菊.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 (1) :61.

[2]严金凤.产后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9) :189.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篇2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MECT治疗及心理护理干预。采用HAMD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状况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联合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缓解护患矛盾,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 MECT; 难治性抑郁症; 依从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8.6.0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6-0122-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多,而在多重压力的影响下,很容易导致情绪消极与心理疾病。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积极性与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难治性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对其暂无统一的定义。通常来说,在临床确诊的难治性抑郁症基本都从曾经使用高剂量抗抑郁药物、经过长时间治疗、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较弱、临床治疗结果相对较差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观察[2]。在传统的医疗中,将抑郁症作为的单纯的心理疾病,认为是心理因素导致患者的生理状况有所异常[3]。而在临床检查中,却并不会以生理指标作为辨别标准。在近几年来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抑郁症患者的生理指标也与常人存在差异,因此,在抑郁症的诊断上,可以加入生理指标,因此在抑郁症治疗上,也必须要包含一定的生理治疗内容,传统治疗方案的药物运用与护理策略,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基础,从而使得效果较差[4]。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中发现,使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MECT的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文献[5]临床难治性抑郁症诊断标准:(1)符合重性抑郁症标准;(2)标准抗抑郁剂治疗6周无效;(3)服药依从性好,且血药浓度达有效值。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25~51岁,平均(41.28±7.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及大专11例、本科及以上13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5~52岁,平均(41.36±7.3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及大专12例、本科及以上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MECT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其主要如下。

1.2.1 MCET治疗(1)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麻醉药物,使得其逐渐进入睡眠状态;(2)在确定麻醉?效发挥后,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肌肉放松药物,使得患者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3)将电极放置于患者两颞部位,并且通电,保持在0.1~0.3 s的直流电通过患者身体,使得其脑神经受到对应的刺激。该种治疗方式,每周需要进行3次,最好隔1 d一次,在治疗前10 h内患者不可服用药物与进食,在治疗前4 h内禁止饮水。

1.2.2 心理护理干预(1)护理人员培训。选择专业性较强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心理教学,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的观察能力,并且,教授护理人员对应的心理疏导技巧,以保证其护理能力。(2)治疗方案讲解。从MECT治疗步骤上来说,对患者机体进行通电,很多患者与家属都不太理解,甚至会相对排斥,护理人员需要尽可能详细地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该种治疗方案的原理与安全性,从而保证患者治疗的依从性。(3)健康知识讲解。抑郁症的形成多是患者长时间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疏导与正视,在治疗与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发病机制与后果的讲述,端正患者对该种疾病的态度,并且积极配合治疗。(4)心理护理。患者治疗后可能会因为脑部神经的刺激存在短暂的遗忘、记忆力减退等认知功能障碍,从而使得其产生恐惧、不安等心理。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其讲解该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并且就该种现象的可逆转性进行解释。

1.3 评价指标

采用文献[6]HAMD评分量表对护理前后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评估,其总分为100,分数越高则患者抑郁状况越严重,反之则病情越好。并且观察两组患者对治疗与护理行为的依从性。在依从性上,根据其配合状况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抑郁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近年来抑郁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多,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使得抑郁症治疗方式逐渐多元化[7]。传统的抑郁症治疗以抗抑郁药物为主,其能够有效地舒缓患者的神经,使之达到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然而,在近几年逐渐出现了难治性抑郁症,其相对于一般抑郁症而言,治疗难度更大,对患者影响更甚。在临床观察中,难治性抑郁症存在已经接受了常规的抑郁症治疗,且效果不理想;经过长时间的治疗;服药剂量相对较多;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度较低等特点,使得其治疗难度更甚[8]。因此,在临床上使用的治疗方案与护理策略,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MECT是电疗的简称,其是临床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案之一[9]。传统的ECT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患者在治疗后的生理状态不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当前电疗已经发展为“MECT”[10]。该种方式在患者麻醉与肌肉松弛下进行短暂的电流刺激,使得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控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临床应用中发现,该种治疗方式具有范围广、安全性高、成本低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MECT治疗下,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其能够提高患者对该种治疗方案的了解与认可,从而使得患者在治疗中的依从性提高[11]。再者,MECT治疗会使得患者产生一定的不适感,从而使得患者与其家属相对排斥这种治疗方案,或者精神状态不佳。护理人员以心理护理干预对其进行引导,使得治疗效果更好[12]。在本次研究中,明显看出心理护理干预联合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相对常规治疗方案与护理干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联合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缓解?o患矛盾,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篇3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抑郁焦虑;生活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60-01

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它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2周。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事物缺乏兴趣、健忘、心情不平静、时常哭泣、焦虑、恐惧、易怒、易躁、无法忍受挫折、负向思维、对新生儿健康过度担忧等症状。预后一般良好,约70%的患者1年内治愈[1]。因此,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主要对我院收治的8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剖宫产后出现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其中最小年龄为36岁,最大为52岁,平均年龄46.67岁,未婚患者两例,其余皆为已婚。本研究将患者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组和对照组(根据随机数表法),每組43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婚姻状态、年龄、学历、病情等方面总体上大致一样,无明显差异。

1.2 护理干预方法 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表(SAS)以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干预、对照两组患者入院时皆填写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调查表,手术前一天填写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手术后三个月复查期间填写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调查表。

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常规的产科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则在不同阶段对其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由于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相差较大,在产后的不同时期状况也不同,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各种不良心理情绪。掌握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有积极的意义,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一般地,患者最迫切想知道的是产后孩子的状况、生产对以后生活的影响、身体能恢复到哪种程度等。大部分患者这种情况下都会产生高度恐惧、焦虑不安,甚至会产生绝望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针对她们的心理反应积极在产后不同阶段展开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要符合患者当前阶段的特点,心理护理干预的侧重点在每个阶段应有所不同。两组患者护理的全过程均需要家属的配合,家属的配合对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有极大的帮助,心理护理方案要及时告知家属患者。

1.3 评价指标 选取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调查结果组成统一的调查表,调查表中每一项都有一定的分值,得出分值后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抑郁、焦虑得分越低,说明患者情绪越好,护理效果越高。

1.4 统计方法 两组数据的统计分析选用两样本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抑郁、焦虑调查结果统计学分析 组间对比: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入院时抑郁、焦虑的分值都相差不多,甚至干预组分值高于对照组。但干预组经过心理护理以后,在手术前一天和手术后三个月干预组抑郁、焦虑的分值就大大低于对照组。

组内对比:经过心理护理以后,在手术前一天和手术后三个月与入院时对比,干预组抑郁、焦虑分值明显降低,相反对照组的抑郁、焦虑分值提升了。

从这个结果也可以看出,只进行常规产科护理的患者随着手术的进行以及恢复期,其抑郁、焦虑情绪并没有减少,相反还增加了。从而说明了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平复有积极的效果。

3 讨论

产生抑郁症是在分娩后由于周围环境的巨大变化和不适应导致的产妇悲观、焦虑、绝望甚至有自杀念头的一种精神疾病,以心境低落、悲观厌世为主要特征。产褥期常见的心理病患即是各种生理机能障碍和精神迟滞,研究认为,产后抑郁症对母婴均危害较大,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严重影响产妇的生理机能和身心健康,而且还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发展和身体发育,并导致夫妻关系的紧张危及整个家庭的生活[2]。产后抑郁症患者产生的一系列病症来源明确,即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的巨大变动导致的心理变化引起的,所以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来说重视心理支持和呵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和干预能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尽快适应产前产后环境引起的巨大变化,减轻产妇术前的恐惧以及术后恢复期的严重不适应状况,使产妇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得到明显提高。

心理护理干预是指护理人员以心理学为基础,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通过语言、微笑或者其它的肢体表现等方式给患者传达积极肯定的心理暗示,从而有效增强患者的积极乐观的心态,达到心理干预的预期护理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心理护理干预作为临床护理中一门重要的护理技术逐渐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4]。作为现代护理的重要模式,心理护理干预是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而且临床实践性也很强,并已逐渐广泛应用。医护人员应该正确合理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掌握护理过程中的技巧,让患者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总而言之,心理护理干预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来说,经统计学分析和临床实践证明效果确切良好,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弱势,降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干预技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庄绪琳.术前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性心理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2):2297.

[2] 姚瑛.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30):59-100.

[3] 濮海燕.产后抑郁症120例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6):6403.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为 (26.8±3.7) 岁;初产妇128例, 经产妇7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产后抑郁诊断标准,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17) 评分≥18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妇幼保健人员进行家庭访视的时间在产后两周左右, 访视过程中, 对产妇及新生儿实施检查与生理评估。

观察组:观察组在产妇出院一周后以及一个月后, 分别开展产后家庭访视, 不仅要进行检查与生理评估, 还要对产妇运用EPDS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进行抑郁测评, 注意产妇情绪的变化、心理变化, 有针对性的实施有效的技术指导与干预, 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入院后由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学历以及分娩经历、地方传统风俗等, 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进行综合评估, 并制定出合理的心理护理计划。②做好直系家属思想工作, 特别是丈夫, 鼓励丈夫尽可能24 h陪护, 以及最大程度的给予鼓励与支持, 重视社会系统支持, 让患者尽可能的摆脱不良的风俗 (如重男轻女) , 使其早日康复。③协助产妇对母亲角色的认同, 如建议母婴同室, 指导母乳喂养, 重视新生儿的保健工作, 与产妇主动进行交流, 关心、倾听她们的想法与感受, 对产妇的饮食以及营养搭配进行合理的规划, 除了保证足够的营养, 还要协助她们处理好负面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 顺利的度过产褥期[3]。④对产后抑郁的相关医学知识进行详细的解释,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 获得家属配合。此外, 做心理疏导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性及心理特点;使患者主动的说出心中抑郁,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 缩短抑郁期, 增进身心健康。⑤鼓励产妇下床活动, 有效积极的锻炼身体对早日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读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 教会产妇照顾自己和婴儿[4]。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向她们讲述相关知识, 让她们对病理生理基础有一定的了解, 改变患者对自身周围环境的一些不良认识[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EP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EP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的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 高于对照组的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如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 不仅伤害了患者本身, 而且影响婴儿及患者的家庭, 重者甚至可能会走上自杀的道路。心理护理的实施, 不仅可以减少患者住院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情绪, 而且对患者的非适应性行为也有所改善;促进人格成熟, 使其更好的识别和理解她们的人际关系与冲突;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 改变患者的不正确认知, 协助其病理心理转变为正常心理, 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 以及使症状得以缓解[6]。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提高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而且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200例, 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0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同常规护理基础上, 加上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前后, 分别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治愈85例, 治愈率为85%, 观察组治愈99例, 治愈率为99%,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心理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非常值得在临床得到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应用研究,抑郁量表

参考文献

[1]范秀芳.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 :135.

[2]田坤, 刘勤.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561.

[3]冯芬芳.产后抑郁症综合护理干预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 21 (6) :152-153.

[4]李红.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5, 0 (24) :57-58.

[5]张建琼.产后抑郁症的妇科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0 (27) :208-209.

职场抑郁症的心理疗法 篇5

一、多角度看问题,打散抑郁心结

曾经有一本书,在美国最畅销书排行榜上整整待了十年时间,它的名字叫做《态度决定一切》。是的,“态度决定一切”,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前途、事业、心理健康的状况等等一切的一切,

专家表示,做心理抑郁治疗,需要人们在审察、思考、评价客观事物或情境时,要注意从多方面看待问题,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此时如果转换思维,从其他角度来看问题,就可能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的情绪能转化为积极的情绪。

二、将抑郁化零为整

这项心理抑郁治疗方法,是让上班族通过想象、放松、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将日常工作生活时突然冒出的抑郁心情打断,告诉自己会留有专门时间来抑郁。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篇6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个性化;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127-01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精神卫生问题已日益引起重视。老年抑郁症是最常见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大多躯体慢性疾病缠身与抑郁心理交织,绝望不能自拔,有的病人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不易被察觉突出表现为情绪沮丧、悲伤、做事孤独感自我贬值,后果严重。

1 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科门诊,在2009年3月~2012年5月就医确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60~70岁,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亲人反复交谈,并结合抑郁症自评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评估。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社會适应力、文化、家庭及个性特征等基本情况。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详见表1.

2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分析[1]

忧郁状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反应,有的老人主要是长期疾病缠身带来的病痛,影响了生活质量,同时内疚,长期拖累家人;有的老人因丧偶后痛苦和孤单;有的老人离退休后,一方面未做好离退休后的心理准备,缺乏爱好,另一方面经济收入减少,或家庭社会心理上受到压抑使老年人情绪低落、沮丧、食欲、性欲下降,体重减轻,有的老年人伴有癔病和妄想,出现明显的睡眠障碍和躯体症状,加重抑郁症状,在此基础上,有的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及自责、自罪心理阴影,老年人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等会受到老年群体不良情绪影响与感染,与消极厌世的意识产生共鸣,有的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3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2]

3.1做好离退休计划和心理准备,离退休前可做好妥善计划,如经济上的收支,生活上的安排和对保健方面的预先策划,以及对配偶的生活照顾等,一般在离退休后6个月就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仍有不能适应的,如突然失去日常工作及社会职能的老人,尤其又没有伴侣的,可以去做些感兴趣的事,或参加适应老年人的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让他们在活动中愉悦心情,体会生活乐趣。

3.2 老年人积极自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老年人必须自我克制依赖心理,把一切离退休后的生活寄希望于政府、单位的抚养和子女的照顾,应面对现实积极学习自我照顾与自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正当事宜的兴趣和嗜好,来充实晚年的寂寞生活,或预计一份轻便的工作使自己退休后仍有轻松有趣的工作及固定的报酬,在生活上可获得安全感,免去寂寞无聊,而工作的成果又是一个安慰。实现了精神上需要的满足,生活的充实、重新认识生活的意义,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防止心理老化空虚和无聊。

3.3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宣泄,尽可能让患者倾诉痛苦和烦恼,释放内心压力,对患者诉说的痛苦应表示认同和接受,在患者倾诉过程中分析患者的心理和行为以便有的放矢做好心理疏导,对因丧偶者、亲人去世或患不治之症等突发事件而悲痛欲绝者,要让患者尽情发泄,诉说甚至痛哭流涕,均不加以劝阻,等患者心情稍平静后,再给予疏导,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尽快走出痛苦的阴影,激发他们重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对有文化、自卑、自责较严重,性格内向者不轻易披露自己心理矛盾的,可引导他们以日记的方式将自己心理矛盾和痛苦宣泄,挖掘出来,从日记中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再运用认知领悟的心理疗法疏导、分析、说服、化解心理冲突。

3.4 自杀危机干预,有自杀动机和行为的患者,应深入了解病史和现有的心理状况,耐心倾听患者述说内心感受,给患者提供宣泄机会,摆脱恶劣的心境[3],对暴露出轻生的念头的要有放矢地调解,同时对家属强调安全、保护和给予关爱,消除患者悲观厌世情绪,唤起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珍惜生命。

3.5家庭的支持和随访,患者在治疗期间,护士要与患者家庭 建立联系,了解其病情和心理状况及抑郁症服药效果,引导家庭成员给患者支持、关心、体贴,做到不歧视、不抱怨,对反映患者心理问题的电话、咨询要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

4总结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是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潜在的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及时有的放矢地、有效地心理护理,不但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同时对促进老年抑郁症的康复起着更要作用。特别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不同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使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避免了自杀行为,解除了心理痛苦走出孤独,重建自尊、自信,重新适应社会,树立战胜生活难题的勇气。实践证明,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是有效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易建法,杨丹燕.实用心理医学全书,第2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12.

[2]黄垦,周爱花.运用护理程序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现代护理,2004.10(4):347.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篇7

为寻找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的方法, 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笔者于2010年3月开始尝试对出院产妇进行新模式产后家庭访视, 并实施产后心理护理干预,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分娩且居住在县城区域内的产妇共120例, 按产妇入住的病房房间号进行分组, 单号房间设为观察组, 双号房间设为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61例, 对照组59例。既往有精神类疾病病史及不在县城区域内居住的排除组外。两组产妇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测量工具和诊断标准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 进行测量。由专人负责, 统一指导语, 统一填表, 当场收回。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 在筛选产后6周抑郁症妇女方面有很好的心理特性, 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 分别涉及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付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等, 分0 (从未) 、1 (偶尔) 、2 (经常) 、3 (总是) 四个等级, 第1、2、4条目按0、1、2、3顺序计分, 其余7条目按3、2、1、0计分, 总分≥13分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视为筛查阳性[3]。总分越高, 反映抑郁程度越重。

1.3 方法

对照组由妇幼保健人员于产后15 d进行1次家庭访视, 访视中仅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生理评估及检查, 不进行心理评估。观察组于产妇出院后7 d、产后28 d进行新模式的产后家庭访视, 除了进行生理评估及检查外, 运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 对产妇进行抑郁测评, 密切注意产妇的情绪变化, 了解因家庭、社会、环境带来的心理变化, 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和行为干预, 指导有效的减压方法, 同时鼓励家属多陪伴, 在生活上给予帮助, 在情感上给予呵护, 建议亲属与产妇和睦相处, 帮助其促进夫妻及婆媳关系, 增进产妇的正性情绪, 调整产妇精神、心理状态, 使其达到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 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对新模式家庭访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家庭访视满意度为100% (61/61) , 对照组为90% (53/59)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56, P<0.05) 。

2.2 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比较

对照组产妇抑郁症发生率为15.25% (9/59) , 观察组则为3.27% (2/61)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17, P<0.05) 。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产妇的心理保健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抑郁是产妇常见的心理反应, 如得不到相应的心理干预, 有可能会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产后抑郁是一种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 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同时影响母婴关系及婴幼儿的情绪行为、认知的正常发育。大量的研究认为, 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等多方面, 其中主要是产妇的心理因素, 其次与患者所处的文化资源和社会结构相关[4,5]。传统形式的产后家庭访视, 常常忽略心理问题, 产后随访显然已不能满足产妇产后身心全面康复的需求。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同的研究中证实, 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5]。在新模式产后家庭访视中, 访视人员克服了访视中仅关注生理健康恢复的不足, 而是更注重情绪的改变及压力带来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从而能够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3.2 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分娩对产妇而言是一次重大的应激反应。而产褥期妇女更属于高危人群, 此时产妇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方面均处于不稳定时, 她们需要面对自我护理、照顾婴儿、家庭关系的改变、经济来源需求等问题, 对产妇而言是一种压力情境, 容易出现一些复杂的心理变化, 严重的可导致精神障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 越来越多的产妇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 渴望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影响或改变患者不利的焦虑或抑郁状态, 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各种异常情绪, 从而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6]。本课题访视人员注重产妇的个体特征及心理变化, 对产妇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 缓解心理负担和躯体症状, 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亲切友好的语言, 使产妇感到温暖和支持。同时积极与产妇家庭成员沟通, 争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使产妇始终处于最佳身心状态, 顺利度过产褥期。在访视中如发现产妇有产后抑郁症状时, 医护人员要加强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害怕等消极心理, 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7]。本研究证实, 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3.3 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产后抑郁症的危害严重, 且大多数患者未被发现, 也未能做出明确的诊断。因此, 认识产后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 积极预防并早期识别产后抑郁是医务人员有效控制产后抑郁过程中面临的主要任务[8]。研究表明, 产后随访人员可通过利用一对一的访视机会, 重视对产后抑郁症状的具体表现, 并进行测评, 完全有可能早期发现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及护理[9]。心理护理干预是个性化护理的一个重要体现, 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和交流, 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或抑郁的心理状态, 促使患者康复, 并改善患者的预后[9]。本课题组在新模式产后家庭访视中注重产妇的心理需要, 运用医学心理、社会学知识, 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积极与产妇及家属沟通, 鼓励家属尤其是丈夫积极肯定产妇的付出和努力, 密切夫妻关系, 减轻了产妇由于种种困难而造成的精神压力, 提高了其亲职能力, 从而大大减少了产后抑郁的发生。结果显示, 观察组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字2=5.17, P<0.05) 。医护人员通过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 来转变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及行为, 从而降低患者心理负担[10]。因此在新模式产后家庭访视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产妇抑郁心理状况的发生率, 有利于促进产妇健康和婴儿的成长及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 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身心健康具有长远且深刻的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成巧.产后抑郁症的心理咨询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7) :785-786.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843.

[3]郭秀静, 王玉琼, 陈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在成都地区产妇中应用的效能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1) :4-6.

[4]马琳, 郭丽.产后抑郁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23 (3) :233-235.

[5]赵夏, 况桂英.心理护理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焦虑及抑郁评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20) :63.

[6]胡荣红, 叶佩军.心理护理在非急诊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20) :92.

[7]邓爱珍.优质护理在产科分娩过程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2) :61-62.

[8]郭秀静, 王玉琼, 胡娟, 等.产后抑郁症病因研究现状及预防对策[J].现代护理, 2007, 13 (13) :1255-1257.

[9]王文娟, 许华山, 邓铸, 等.老年冠心病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7) :1502-1503.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0月86例产后抑郁症产妇,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 中规定的抑郁症诊断标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3]≥20分。年龄20~45岁, 中位年龄28岁, 孕周35~42周, 新生儿体质量2100~4200g。按分娩方式分:剖宫产58例, 自然分娩28例。按孕次分:初产妇65例, 经产妇21例。

1.2 方法

首先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保证产妇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对其丈夫等其他家庭成员, 进行有关心理卫生方面的宣教, 做好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沟通, 建立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产妇进行卫生知识宣教, 讲解妊娠、分娩、产褥各期生理变化, 母乳喂养有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我国护理心理学专家创立的较为系统、操作性较强的临床心理护理模式, 即由8个环节相互衔接的心理护理实施程序, 进行程序化的心理护理。该程序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方位采集心理信息、客观量化的心理评定、确定患者基本心态、分析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选择适宜对策、观察评估效果、确定新的方案8个步骤[4]。护理人员应主动和产妇交流沟通, 以了解产妇心理问题, 沟通过程中, 应注意语音、语调和说话技巧 。

2 结 果

通过对86例产后抑郁症产妇的护理, 产后6周随访, 产妇多数身体恢复良好、情绪稳定, 喂养婴儿安全健康, 家庭关系和睦。治愈74例, 好转7例, 继续心理治疗和一般治疗, 5例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辅以抗抑郁药物治疗。

3 讨 论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 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与本病有关。产后抑郁不但危害产妇, 而且也严重危害婴儿及家庭。心理社会因素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如孕期焦虑、夫妻关系不和、不恰当的生育观造成的精神压力、经济状况差、医务人员态度不好等均可诱发。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对本病显著有效, 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 能明显增强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促进产妇的康复;同时不会给母乳喂养的婴儿造成危害, 应视为产后抑郁症的一线“药物”, 而不是药物疗法的辅助[5]。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康复期,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40.

[2]杨怡, 何仲.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与分娩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3) :63.

[3]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13 (增刊) :220.

[4]陈爱民, 包美化, 方开琴, 等.对产后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0, 24 (2) :325.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74例, 均为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分娩发生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年龄22~35岁, 平均 (25.6±2.6)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 (心理干预) 和对照组37例 (常规护理) , 两组在年龄、分娩方式及文化程度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不进行全面的干预, 而观察组在这个基础之上还要进行心理干预, 主要实施以下方法: (1) 护士要与产妇确立较好的关系:即在产妇住院后, 为了让产妇及时的对医院有一定的了解, 负责产妇的护士应到病房进行详细介绍, 使产妇熟悉医院的环境, 并与之确立较好的人际关系。 (2) 强化心理护理:要针对产妇的工作、文化水平、情绪的高低进行不同层次的宣教, 使其能够得到与卫生健康的有关知识, 让她们能够勇敢的面对怀孕时和分娩后所出现的各种症状、确立准确的生育观念与优良的健康方式, 进而能够稳定情绪, 保持愉快的心情。据相关资料表明, 产妇在产后是否会产生抑郁症, 与她们与自己的身体健康的了解和对分娩知识的认识有着极重要的关系。 (3) 加强心理调节:对孕妇产期所发生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加强心理调节, 即烦躁或是情绪低落, 要在心理方面支持产妇, 使他们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很好的心态。 (4) 给予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支持:保持病房有充裕的阳光、空气清新的环境, 让产妇拥有一个比较熟悉、轻松、亲切的生产与休养环境, 也可以适当的播放一些轻柔、舒适的轻音乐。音乐疗法能有效的降低产妇在产期的低落的情绪, 其方法也十分简单。也可以和产妇进行友好的对话, 让产妇感受到温暖与力量。也可通过产妇与产妇之间的交谈来提高某些产妇低落的情绪, 即在分床位时, 要把有抑郁趋势的产妇和情绪较高的产妇安排在一起[1]。 (5) 对产妇分娩期、分娩后加强护理:产时可以对其进行愉悦分娩, 产后要尽早引导产妇用母乳喂养孩子, 要提前使产妇做好有喂养和看护孩子的心理准备, 让产妇和家人能更好的照顾自己的孩子, 丈夫和家庭成员可以适当的看护婴儿, 让产妇有足够的休养时间。也可以进行心理咨询, 对产妇产后的恢复指出正确的方法。 (6) 全面发挥社会作用:产妇产后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 家庭成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产后, 丈夫要对妻子有足够的关心、体贴, 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妇产生抑郁症发生, 对是否会产生抑郁症起着关键作用。

1.3 评价方法

采用产后精神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SDS标准分≥50, 为存在抑郁;SAS标准分>50, 为存在焦虑。到产后15d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 结果

两组产后15d的SAS, SDS评分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3 讨论

相关资料表明, 产妇产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很多, 比如说经济情况、家庭背景、家庭环境、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社会支持体系、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产前对生育的了解程度、和期盼孩子的性别程度等。产妇在妊娠分娩后, 劳累、紧张, 神经不能处于正常的状态, 这能够进一步促使产妇产生抑郁。相关资料表明, 在孕产期提高对孕妇的保健服务, 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在产后发生抑郁症的概率[2]。

本组资料表明, 在产妇产后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说明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妇产后所产生的抑郁与沮丧。建议要增多对孕妇的健康体检, 让产妇要定期、自愿的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 且可以大力的对产前的保健知识进行宣传, 让产妇尽早的认识关于个人、分娩和如何教育婴儿的知识, 能够很好的面对孕期与分娩前后出现的各种症状, 正确对待孕期、分娩前后出现的不适, 确立准确的生育观念与优良的健康方式[3,4], 对怀孕时保持心情愉悦, 心态平和有着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很多, 其对产妇和婴儿有着一定的危害, 心理干预护理能够很好地减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让产妇安全度过孕产期, 对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 正确的培养下一代起着关键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健康影响。方法 将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分娩发生产后抑郁症的产妇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 (心理干预) 和对照组37例 (常规护理) , 对两组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产后15d的SAS, SDS评分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产后抑郁症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增艳.产后抑郁症的调查分析及防护[J].工企医刊, 2006, 16 (10) :79.

[2]李建辉.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和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 2009 (12) :7.

[3]夏海鸥.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61.

浅谈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 篇10

医学模式日益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护理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应用在护理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之中, 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系统化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抑郁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 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 同时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态。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 是产褥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

1 病因

1.1 生理因素

(1) 内分泌变化的影响:妊娠后期, 孕妇体内雌激素、皮质激素、甲状腺素不同程度增高, 孕妇产生幸福愉悦的感觉, 但是孩子出生后, 这些激素迅速下降, 造成体内内分泌发生变化, 从而产生抑郁症状。 (2) 睡眠不佳:很多产妇白天晚上都是自己带孩子, 容易产生委屈、烦躁、易怒的情绪, 甚至在繁忙的夜晚和寂寞的清晨, 产生对丈夫和孩子的怨恨。 (3) 产妇或孩子生病:研究表明, 疾病导致的极度紧张也会诱发抑郁症。早产、产褥期的疾病或合并症给孕妇带来极大压力, 容易诱发产后抑郁。她们一方面担心早产儿今后的健康问题, 另一方面自己心理上也没有完全做好作妈妈的准备。

1.2 心理因素

对母亲角色有认同缺陷的产妇, 时常有强烈的依赖需求, 会使产妇无法认同母亲角色, 以致对自身的母亲角色产生冲突和适应不良, 无法应对初为人母的角色期望所带来的压力, 容易形成产后抑郁症。另外, 妊娠期间压力大、高度焦虑、人际关系困难、婴儿健康状况差等因素易诱发产后精神异常。

1.3 社会因素

(1) 家人的压力:丈夫或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性别不满意, 以及丈夫的不良表现容易给孕妇的情绪带来压力和委屈。 (2) 经济原因:有的家庭可能在孕妇怀孕期间在经济上陷入困境, 孕妇担心孩子出生后的生活问题, 经济上的需求常常造成产妇的抑郁。 (3) 家庭环境:现代社会的“小家庭”越来越多, 家中可以帮忙的亲属极为有限, 产妇对孩子由谁来看护, 产生焦虑情绪。

1.4 其他因素

有些孕妇产前就曾患抑郁症, 这样的孕妇容易在产后复发抑郁。还有的孕妇对是否要小孩的问题十分矛盾, 或者由于某些家庭或社会压力才要的小孩, 这样的孕妇在产后很容易心理失衡。

2 产妇抑郁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泌乳是一个复杂而且有多种内分泌激素参与的生理过程, 催乳素在泌乳的启动和维持乳汁分泌中起重要作用, 频繁吸吮乳头及乳房的排空亦是重要因素。抑郁的产母因神经内分泌的显著变化, 影响了乳汁的分泌, 同时由于情绪低落, 容易疲劳, 饮食睡眠欠佳, 自认为乳汁分泌不足, 不积极进行早吸吮, 按需哺乳, 影响婴儿吸吮乳头的次数和乳房排空, 致乳汁分泌始动时间延迟, 乳汁分泌量不足。

3 对抑郁的产母进行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 一般情况不需要药物治疗, 为了保障产母安全度过产褥期, 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 必须对抑郁的产母进行心理护理。

3.1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产妇经历阵痛、分娩, 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 产后需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应加强护理工作的效率, 治疗、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 减少不必要的打扰, 落实陪伴制度, 特别是亲朋好友的探视。过度的困乏直接影响产母的情绪, 产后是产母精神状态最不稳定的时期, 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惹, 尤其是敏感问题, 比如婴儿的性别、产母体形的恢复, 孩子将加重经济负担等, 应尽可能地避免。

3.2 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 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

初为人母, 对如何喂养好自己的孩子, 如何正确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反应, 往往感到十分困难。这时应主动与产母交流, 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 表现出同情心, 主动关心她们, 鼓励她们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 保持愉快的心情, 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消除产母自认为无能的心态, 运用母亲角色, 关心、爱护、触摸婴儿, 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 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 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发挥哺乳母亲间的相互交流和鼓励的效应[2]。

3.3 争取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有利于家庭各成员角色的获得, 有利于建立多种亲情关系, 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母外, 还要有同情心, 倾听其倾诉,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 消除苦闷心境, 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在家庭中及家人心目中的位置。产后4个月是否进行纯母乳喂养, 是否坚持母乳喂养是关键, 其中需要家人的帮助和监督, 遇到问题, 应一起讨论有效的应对措施。

3.4 预防

对孕妇进行产前产后知识培训教育, 进行心理护理, 介绍产后抑郁症的预防知识, 以及如何解决好不同角色转变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另外, 可以进行产前精神支持性治疗及新生儿护理等科学知识的宣教, 不同程度地增强孕妇产后料理各种事务的信心。在产前、产后及围生期加强知识宣传教育, 提供必要的心理和生理支持, 可减少疾病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潘琢如.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 (1) :7.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篇11

文章简要介绍了环境心理学,在具体分析产后妈妈对产后护理中心环境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到产后护理中心的设计当中。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经济能力、消费观念的转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健康和美的强烈追求。更多的产妇希望在一个舒适良好的环境中渡过人生最关键的时期,但目前在其空间设计无论是功能还是审美的要求大多都流于形式,粗制滥造,有的是过度追求高档奢华,有的是缺乏文化内涵,不能满足女性特殊时期的的身体、精神、审美上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将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引入到产后护理中心设计当中,创造出适合女性心理生理需求的产后护理中心。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不仅仅是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并且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对环境提出的要求。它是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方式,对室内设计来说了解人在不同室内环境下的心理和行为,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室内环境设计中各要素的关系非常重要,例如如何进行空间的组织、分割,界面的设计、色彩和光照的搭配,室内环境的处理。

产后妈妈心理需求对产后护理中心环境的需求分析

产后护理中心是专门服务于母婴的护理机构,服务的对象是刚分娩出院的新生妈妈和新生儿,即坐月子期间的产妇和婴儿。主要从产后婴儿的喂养、健康保健和产妇的修养、塑形、哺育、培训、交流互动、精神放松转换的终极收获,不仅满足安全、健康、专业功能的需求,更要站在产妇的视角通过产后护理中心空间、材料、光与色彩及声音的设计与人们心理相结合,达到人与建筑相和谐。设计出符合产妇消费心理和审美心理的的方便、快捷、温馨、舒适、及功能多样化的室内空间。

1.安全性的需求

由于产后妈妈心理生理的的改变,从妈妈的女儿变成别人的妈妈,作为一位新生妈妈对宝宝的责任感,他们对空间的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例如,空间装饰的材料、光的亮度、婴儿床的设计等。并且因自己身体上的改变引起的她们行为上的不便,所以她们对于产后护理中心的公共空间例如大厅、休息空间、服务厅、健身中心、培训室及保健中心等都要有利于她们的行动。所以安全性也成为她们对空间的最基本需求。

2.私密性的需求

对于新生妈妈来说希望所处的环境隔绝外界的干扰,并可按照自己的想法支配自己的环境。即使在专属的女性空间中,私密性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被虑到,如公共活动区的入口处、哺乳区等地方都要求有私密性,设计师应该为女性提供不同层次和各种灵活的空间,来提高空间的私密性。产后护理中心的私密性更应将关注点涉及到相应空间的视线遮挡、声音隔绝等方面。从而在独处的情况下表达自我感情,进行自我评价,而在需要时又要保持与其他人及外界的接触。

3.舒适性的需求

在产后护理中心,新生妈妈在产后恢复的一个月内,不仅希望能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安全性、私密性,同时也希望有“家”的氛围,空间是否舒适,直接影响着女性对空间的心理评价。女性敏感、细腻,因此,对于空间的采光、通风、家具的设计、面料的选择以及材质的舒适度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例如空间里的家具应采用圆弧、曲线的造型不仅体现功能性得需求,而且更加空间化。如阳光房内以圆形来摆放家具,产生很强的“聚合感”。

室内空间在心理环境心理学中的运用

1.色彩

当人置身于一个空间内时,最先闯入人们视觉的是色彩,不同的颜色搭配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色彩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着视觉美感,而且影响着人们的情绪。产后护理中心在其不同的空间采用不同的纯度明度色彩,第一类新生妈妈常接触的空间上重点使用了纯度较低的颜色比如纯度较低的绿色,蓝色,粉色,这种颜色使人宁静、放松,缓解疲劳,对精神紊乱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第二类为新生儿,新生幼儿初期对艳丽明快的色彩较为敏感,因此我们应在公共区域如大堂、休息区、接待室等空间采用了高纯度及明度的色彩,以提高婴儿的色彩认知度。

2.材料

材料的使用不仅是体现不同材料的不同质感、各具特色的构造细节,而且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安全,特别体现在特殊人群方面。在产后护理中心除合理布局平面以外,利用装修材料与构造手法,也可防止噪音的干扰并且在产后护理中心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十分必要;家具、装饰细节应采用有弧度、柔软、体现充分的亲和力;顶面装饰宜采用简洁的造型和淡雅的色彩,给人一种温馨的舒适感。

3.光影

光影通过控制着空间视觉效果而影响着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合理的光影是营造室内气氛与创造意境的“特殊材料”。在产后护理中心空间的灯光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整体造型,而且要考虑安全因素如光的污染,光的亮度。设计中注重色彩与光线的结合,潜移默化营造出一种让人放松、安心的空间环境。灯光的设计根据空间的变化在其照明度上也要有亮暗的层次变化并且随着光线的变化其室内的氛围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使人不管在视觉上还是心理上均有舒适感。

结语

通过发挥特殊人群的特性,产妇心理、母婴文化利用设计表达新思想新观念,从女性角度出发去分析产后护理中心室内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新的设计观念,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符合使用者的生理心理要求并达到一种视觉与感受舒适平衡的室内空间为重中之重。

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篇12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 由于社会、家庭、生理及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 老年人常出现精神障碍。老年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 有数据显示:我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占人口的0.3%, 占老年人的3.4%[1]。老年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思维内容障碍及意志活动减少, 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 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 且容易复发, 主要是患者缺乏及时、长期、规律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 同时患者家属的依从性较差, 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适当的心理安慰。本文给予患者身体健康护理的同时对其心理进行护理干预,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主要来自我科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1人,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37人, 平均年龄 (69.2±2.1) 岁, 心理干预护理1个月;对照组34人, 平均年龄 (68.8±3.4) 岁, 常规护理1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抑郁症诊断标准[2], 同时排除认知障碍、严重躯体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抑郁状态及因药物滥用导致的继发性抑郁症。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治疗和精神疾病常规护理 (请精神病科给予指导) , 干预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下列心理护理对策。具体内容[3,4]如下: (1) 安全护理:将患者安排在易观察的大房间, 以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并嘱家属警惕患者自杀。护理人员及其家属都要严加防范, 防止发生意外。 (2) 有效的沟通:护士应站在患者的角度上, 对患者充满同情和耐心。当患者向护士倾诉自己的疾病情况、家庭的烦恼时, 我们应对患者表示充分理解和同情。 (3) 做好心理疏导: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 并做好保密工作。促进其与社会、外界的接触及互动。 (4) 培养兴趣:诱导患者培养一些兴趣, 转移患者注意力。 (5) 对患者家属、护理人员提供支持和相关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护理患者同时, 不能忽视对家属、照顾者的健康宣教, 指导家属、护理人员学习老年抑郁症知识及预防复发的常识。 (6) 预防护理:老年抑郁症极易复发, 预防其复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减少那些对老年人不利的心理社会因素。一方面, 老年人应该认识对待老年期, 保持心理平衡, 降低期望值。另一方面, 要保障家庭温暖, 关注老年人身体同时重视其心理需求。

1.2.2 评估工具

(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 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得最为普遍的量表, 能较好的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本文采用24项版本。由经过培训的两名平定者对患者进行HAMD联合检查, 一般采取交谈与观察的方式, 检查结束后, 两名平定者分别独立评分。 (2) 抑郁自评量表 (SDS) :是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 主要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 能相当直观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时间范围为过去1周。其中20个项目反映抑郁的4组特异性症状:精神性-情感症状, 躯体性障碍, 精神运动性障碍和抑郁的心理障碍。我国以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

1.2.3 调查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进行第一次评估, 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1个月后对两组进行第2次评估。请精神科指导或协助被调查者逐项填写, 然后回收问卷进行分析。

1.2.4 统计学方法

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数据以 (χ—±s) 表示, 组间评分差异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

心理干预组入组时HAMD评分为30.06±2.94, 1月后为10.24±4.62, 对照组入组时HAMD评分为29.98±3.01, 1月后为27.65±5.76。两组在入组是HAMD评分统计学无差异, 在心理干预1月后, 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心理干预组入组时SDS评分为63.12±8.07, 1月后为36.28±6.54, 对照组入组时SDS评分为62.08±7.92, 1月后为55.41±6.48。两组在入组是SDS评分统计学无差异, 在心理干预1月后, 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 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明显, 而老年人中抑郁症患病率[5]居高不下, 给社会、家庭及医疗服务体系造成沉重负担的同时影响患者的疾病恢复, 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在我国逐步迈向和谐社会的今天, 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同时老年人心理健康疾病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结果显示, 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1月后, 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状态明显减轻, 两组HAMD和SDS评分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老年抑郁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 帮助老年人重建健康心理, 提升生活质量。

我国的老年抑郁症医学在发展规模及研究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有关老年抑郁症许多问题还需做深入探讨。老年人对抑郁症诱因、发病基础及复发原因认识不清, 医护人员对老年抑郁症采取的措施不当, 都可能导致老年抑郁症病情加重或复发。因此, 如何在老年人群中普及抑郁症相关知识同时对医护人员加强老年抑郁症方面的教育、培训是现代一项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辜胜阻, 郭晋武, 李琼, 等.老年人抑郁状况调查及比较研究[J].老年学杂志.2003, 14 (6) :392-394.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3-90.

[3]邵锦玲, 唐玉琴, 韩英玉.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5) :229.

[4]林海萍, 高亚菊.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特点及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 2005, 11 (11) :871-872.

上一篇:微环境影响下一篇:吸入性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