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剂吸入

2024-07-27

气雾剂吸入(共7篇)

气雾剂吸入 篇1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炎症, 可造成肺通气、换气功能失调, 甚至引起呼吸衰竭。目前, 吸入治疗已经应用于哮喘的治疗, 应用较广泛的是MDI (手控式定量气雾剂) 。但在儿童哮喘中应用MDI的效果如何, 通过两组哮喘患儿分别以压缩空气泵和MDI两种吸入方式来观察使用前后肺功能的变化, 以探讨临床的实用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院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哮喘门诊病例, 选择符合1998年儿童哮喘诊断、治疗常规所规定的哮喘发作期轻、中度患者共24例, 其中男14例, 女10例, 年龄5~12岁。实验前停用口服支气管扩张剂>24 h, 气雾剂>4 h。

1.2 仪器和药物

肺功能仪:日本美能AS-300型。喘乐宁气雾剂 (MDI) :重庆葛兰素威康公司生产, 100us/揿。压缩空气泵 (PARI BOY) :德国百瑞 (PARI) 公司生产。

1.3 方法

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各12人, 一组吸入喘乐宁气雾剂 (MDI) , 剂量为200μg (2揿) , 另一组以0.5%喘乐宁水溶液0.5m1加生理盐水至2 ml, 通过压缩空气泵吸入, 时间为3 min, 分别测定吸入药物前后30 min、60 min的FEV1, 和PER, 各时间点肺功能重复3次, 取最高值。FEV1, 和PER均为实测值, 增值率计算方法为:

增值率=-×100%

2结果

2.1 吸入喘乐宁气雾剂和空气泵吸入喘乐宁溶液, 两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均有改善, FEV1和PER增值率都大于15%。

2.2 空气泵吸入组各时间点FEV1和PER增值率明显高于MDI组 (P<0.01~0.05) 见表1。

注:*P<0.05, **P<0.01

3讨论

喘乐宁Ventolin是β2激动剂, 它通过兴奋β2受体以扩张支气管, 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控制急性发作期哮喘的药物之一。而吸入治疗哮喘是目前国际上推崇的方法, 一方面使药物直接到达作用部位, 快速在气道内达到较高的浓度, 另一方面可大大减少用药量, 避免或降低全身性副作用。有文献报道, 用MDI吸入可使8%~10%的药物到达靶器官。本实验24例哮喘患儿吸入喘乐宁后30 min FEV1和PER增值率均大于15%, 表明两种吸入方式均能有效地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但从同时实验的两组中使用空气泵看, 30 min和60 min FEV1, 和PER增值率明显高于MDI组, 表明由于MDI在使用中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 而使其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压缩空气泵吸入由于其操作简单, 便于掌握, 使药物微粒较易进入到小气道而发挥作用以提高疗效。

因此, 认为对于哮喘发作期的患儿, 有条件时, 应以空气泵吸入治疗, 以达到扩张支气管、减少气道阻塞、及早改善肺功能, 待病情稳定后应加强对哮喘患儿的宣传教育, 逐步掌握MDI的正确应用, 提高治疗效果。

气雾剂吸入 篇2

关键词:布地萘德吸入剂,特布他林气雾剂压缩雾化吸入,喘息性支气管炎, 小儿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季节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 患者多有过敏史或湿疹史,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1]。患儿伴随无热或低热、刺激性干咳等症状, 喉部可闻及喘鸣声及痰鸣音, 病症严重时可导致患儿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引起患儿死亡,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着重要作用[2]。布地萘德吸入剂联合特布他林气雾剂压缩雾化吸入是近年来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的有效手段, 为对该方法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7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6例, 女19例;年龄1个月~2岁, 中位年龄 (0.98±0.54) 岁。对照组男18例, 女17例;年龄2个月~3岁, 中位年龄 (1.21±0.64) 岁。所有患者初诊时均伴随气促、喘息、阵发性咳嗽等症状, 肺部可闻及哮鸣音, 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3]中关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等病症患儿。2组患儿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儿均采用平喘、止咳及抗感染等常规临床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布地萘德吸入剂联合特布他林气雾剂压缩雾化吸入治疗, 即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1mg/2ml, 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溶液5mg/2ml, 混合后将其放入雾化器中经压力雾化泵吸入, 使用仪器为PARIBOY037型压缩雾化吸入机 (德国德国百瑞公司生产) , 直至药液雾化完全, 根据患儿病情每天2~3次。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及肺部哮鸣音等体征明显缓解时间进行观察及记录, 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对2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及处理。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3~4d后, 患儿喘息、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肺部喘鸣音等体征明显改善;有效:治疗5~7d后达上述标准;无效:治疗7d后患儿仍存在气促、咳嗽等临床症状, 肺部湿啰音及哮鸣音无改善[4]。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

观察组患儿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肺部湿啰音、肺部哮鸣音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声嘶2例、喉部刺激感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 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声嘶3例, 喉部刺激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 治疗后症状消失。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综合征, 病发率及病死率明显升高,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卫生问题。喘息性支气管多由支原体、病毒、衣原体等引起, 常见病毒有副流感病毒、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患者同时伴随细菌感染等, 患儿多伴随过敏史等, 并转化为哮喘[5]。病原体对呼吸道上皮造成损伤, 并导致气道上皮神经末梢的暴露及损伤, 胆碱能神经超敏感性, 进而诱导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 气道平滑肌受到刺激并收缩, 腺体分泌功能增加, 引起气道反应性亢进[6]。部分病毒能对β2受体功能产生抑制作用, 气道平滑肌收缩, 周围小气道收缩, 并引起喘息等现象[7]。

与年长儿及成年人比较, 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患病率较高, 喘息的发生率较高, 喘息住院率与成年人比较高6倍, 同时疾病就医率较高[8]。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常反复发作, 患儿需反复住院, 为患儿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 喘息的反复发作, 同时支气管可出现不完全的气道重构及形态学改变, 进而持久地影响肺部功能, 对小儿的身心发育产生较为长远的不良影响, 因此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喘息性疾病的方法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9]。对具有喘息症状的呼吸道疾病患儿, 根据病因等给予对症、抗感染、支持治疗等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治疗喘息患儿的治疗, 多采用静脉滴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氨茶碱, 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同时不良反应较为显著, 患儿耐受性较差。

气雾剂吸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我科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门诊和住院的IPF患者, 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IPF的诊断标准[2],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布地奈德组) 28例, 男18例, 女10例, 年龄 (52.4±14.6) 岁;对照组 (强的松组) 28例, 男16例, 女12例, 年龄 (56.3±12.5) 岁。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肺功能改变、Pa O2变化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 (规格5 ml:20 mg, 200μg/喷, 100喷/瓶) 每次2喷, 每日4次;对照组口服强的松片, 0.5 mg/ (kg·d) , 4周, 然后0.25 mg/ (kg·d) , 8周, 继之0.125 mg/kg.d维持治疗,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再接受其他激素治疗, 其他常规治疗相同, 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体征、胸部高分辨CT (HRCT) 、肺功能、动脉血Pa O2的变化。

1.3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评分:根据咳嗽、气喘、肺部Velcro啰音的严重程度记分。0分:无咳嗽、气喘、肺部啰音;1分:轻度咳嗽, 10次/d, 劳动后气喘, 肺部无啰音;2分:中度咳嗽, 10~20次/d, 轻劳动后气喘, 深吸气时有啰音;3分:重度咳嗽, >20次/d以上, 静息时气喘, 平静呼吸时闻及啰音。胸部HRCT评分标准:0分:双肺清晰;1分:双下肺纹理紊乱;2分:双中下肺结节、网格状影;3分:双肺遍及结节、网格状影或毛玻璃样改变。临床症状、体征和胸部HRCT记分的平均值为临床指数[3]。肺功能检查观察肺总量 (TLC) 和单次呼吸法一氧化碳弥散 (DLco)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血气分析测量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出现糖皮质激素的全身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28例顺利完成该项治疗, 对照组有8例因不能接受出现的全身不良反应, 中途退出治疗。

2.1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和Pa O2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P<0.01

2.2 临床指数变化

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指数都有下降,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28例患者均未出现糖皮质激素的全身不良反应, 全部顺利完成治疗。对照组22例出现了全身不良反应, 其中5例不同程度的全身乏力, 3例满月脸, 3例血糖升高, 2例女性月经失调, 3例性功能减退, 2例青光眼, 1例失眠, 1例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 1例低钾血症, 1例十二指肠溃疡, 不良反应出现率为78.6% (22/28) 。

3 讨论

IPF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 可能与接触粉尘或金属、自身免疫、慢性反复的微量胃内容物吸入、病毒感染和吸烟等因素有关。致病因素导致肺泡上皮损伤和上皮下基底膜破坏, 启动成纤维细胞的募集、分化和增生, 致使胶原和细胞外基质过度生成。损伤的肺泡上皮和炎症浸润的白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 分泌TNF-α、TGF-β和IL-8等。这些炎症介质促进肺纤维化过程。这种慢性损伤和纤维增生修复过程, 最终导致肺纤维化[4]。随着肺活检及高分辨CT (HRCT) 的应用, 该病的确诊率明显提高。但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仍是首选的主要治疗药物, 尤其是早期可阻止肺泡炎的发展[5], 预防新的纤维化形成和血管床的破坏。但长期静脉或口服激素后临床不良反应较多, 如易感染、肌病、骨质疏松、高血糖、胃十二指肠溃疡、性功能障碍, 甚至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等, 患者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治疗的依从性下降, 往往导致治疗失败。而局部吸入激素全身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且吸入的激素可在肺内局部形成高浓度, 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发挥强大的局部抗炎活性、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 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6], 从而起到抗炎、抗纤维化的作用, 阻止肺纤维化的形成及进展。笔者观察到吸入糖皮质激素气雾剂, 避免了全身不良反应, 消除了患者对应用激素的抵触情绪, 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取得了满意疗效。连续观察了6个月, 发现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HRCT评分、肺功能、动脉血氧分压均有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吸入糖皮质激素与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IPF能取得同样的疗效, 且未发现有糖皮质激素的全身不良反应, 患者依从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 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56例IP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 对照组口服强的松, 疗程6个月。观察临床指数 (临床症状、体征和胸部HRCT) 、肺功能、动脉血气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指数、肺功能、和动脉血PaO2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治疗组未发现糖皮质激素的全身不良反应, 而对照组出现了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和口服强的松治疗IPF同样有效, 但吸入布地奈德避免了糖皮质激素的全身不良反应, 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肺纤维化,布地奈德,肺功能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特发性肺 (间质) 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 (7) :388.

[3]陈桂芝, 李球兵, 王红阳, 等.布地奈德吸入治疗间质性肺疾病21例.临床荟萃, 2004, 19 (20) :1175.

[4]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3.

[5]Hyzy R, Huangs, Myers J, et al.Acute exacerbation of idiopathicpulmonary fibrosis.Chest, 2007, 132 (5) :1652-1658.

气雾剂吸入 篇4

关键词:急性老年哮喘,茶碱控释片,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不良反应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支气管哮喘患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哮喘为一种常见的老年呼吸道疾病, 患者主要伴有咳痰、呼吸急促、发作性哮喘以及胸闷等临床症状。由于哮喘会急性发作, 如患者病情严重则会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较大威胁, 因此需要及时有效治疗。以往临床治疗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哮喘、呼吸道症状, 为目前治疗哮喘患者的首选药物[1]。作者对本院收治的急性老年哮喘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老年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全国哮喘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2例, 女38例, 年龄62~79岁, 平均年龄67.8岁;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 (51例) 与对照组 (49例) 。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 (扬州市三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84;以沙丁胺醇计100μg/揿, 200揿/瓶) 吸入治疗, 每次药物应用剂量0.1~0.2 mg, 如患者病情严重, 可重复吸入, 每次间隔时间为4 h;药物应用次数≤8次/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茶碱控释片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700;0.4 g) , 每次药物应用剂量为0.1~0.2 g, 2次/d, 共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呼气容积检测值。

1.4 疗效评定标准[2]

疗效评定以《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为主。显效:与治疗前相比, 患者哮喘症状明显缓解或者消失, 肺功能、肺部哮鸣音显著改善;有效:和治疗前相比, 患者肺功能和哮喘症状显著改善, 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肺功能、肺部哮鸣音无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32例显效, 17例有效, 2例无效,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19例显效, 13例有效, 17例无效,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5.3%;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容积检测结果

治疗前, 研究组患者的呼吸容积为 (1.75±0.17) L, 对照组患者的呼吸容积为 (1.80±0.20) L;治疗2周后, 研究组患者的呼吸容积为 (1.97±0.21) L, 对照组患者的呼吸容积为 (1.82±0.16) L;治疗4周后, 研究组患者的呼吸容积为 (2.87±0.23) L, 对照组患者的呼吸容积为 (2.01±0.12) L;治疗8周后, 研究组患者的呼吸容积为 (4.26±0.32) L, 对照组患者的呼吸容积为 (2.15±0.21) L;治疗8周后, 研究组患者的呼吸容积显著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哮喘属于一种由多介质、多细胞导致出现的慢性呼吸道炎症, 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 属于甾体激素, 其有利于蛋白质、糖、脂肪的合成以及代谢;能够发挥出较好地抗病毒、抗炎、抑制免疫应答以及抗休克等作用。近年来被较为广泛的应用到老年哮喘患者的治疗中, 且发展为临床治疗老年哮喘患者的重要药物。

支气管哮喘疾病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气道上皮细胞等成分, 是导致发生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重要成分。通常情况下, 支气管哮喘患者主要伴有胸闷、呼吸急促以及咳嗽等症状, 尤其是在清晨、夜间, 其症状会不断加重。

临床诊断支气管哮喘患者主要应用以下方法: (1) 通气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能够反映大气道功能, 确定最大潮差呼气中期流速;呼气时, 呼气流量中约75%肺活量能够准确反映小气道功能;肺活量的呼气中段流量的75%肺活量能够反映小气道阻塞程度; (2) 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患者血液进行检查, 进行运动试验, 进而测定气道反应性;如出现支气管反应增加的情况, 则可依据反应变化情况, 对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目前, 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法主要包括药物、非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主要应用茶碱、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以及胆碱等药物;非药物疗法主要包括抗Ig E抗体、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等。

本次研究, 研究组患者采取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茶碱控释片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仅单独应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 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呼吸容积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茶碱为甲基嘌呤类药物, 能够发挥出较好地强心、扩冠、松弛气管平滑肌等效果;另外, 其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提高膈肌收缩力;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能够有效抑制呼吸道症状反应, 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有研究表明[3], 如糖皮质激素应用量较多, 易导致出现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等不良反应, 特别是对老年患者, 其自身合并基础疾病较多, 不适宜应用糖皮质激素。

综上所述, 应用茶碱控释片和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急性老年哮喘患者,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哮喘症状, 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锋.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与茶碱控释片急诊治疗老年哮喘的疗效对比分析.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4, 35 (2) :129-130.

[2]叶春娟, 章国语.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与茶碱控释片治疗急性老年哮喘的疗效对比分析.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 10 (1) :116-117.

气雾剂吸入 篇5

关键词: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茶碱控释片,急性老年哮喘,治疗效果

哮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呼吸道疾病,由诸多因素导致,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哮喘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咳痰、发作性哮喘、胸闷等。本病的主要发作特征为急性发作,严重时可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老年哮喘已经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2],如何更好地治疗老年哮喘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任务。临床上治疗哮喘较为常用的方法是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此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哮喘情况,抑制呼吸道出现炎症,是目前治疗老年哮喘的首选方法,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效果较慢。本研究就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联合茶碱控释片治疗和单纯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急性老年哮喘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急性老年哮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8~82岁,平均(69.5±2.5)岁;病程1~10年,平均(4.8±2.2)年;轻度哮喘33例,中度哮喘2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60~80岁,平均(70.5±2.5)岁;病程1~10年,平均(5.1±2.0)年;轻度哮喘30例,中度哮喘30例。所有纳入患者均符合我国哮喘学术制定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近期均未服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类型的药物;排除有心脏病史者、神经功能障碍者、不配合治疗者、患有恶性肿瘤者、心律失常者及肾、心、肝功能障碍者[3]。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01209)吸入治疗,轻度哮喘患者给予0.1~0.2 mg用药,中度哮喘患者可给予重复吸入。每次用药间隔时间为4 h,24 h内用药不可超过6次[4]。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茶碱控释片(广东迈特兴华制药厂,批号:20101115)口服治疗,每次用药0.1~0.2 g,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哮喘病症完全消失或有明显改善,肺部鸣声消失,患者肺功能恢复正常,且呼吸顺畅;有效:哮喘病症有改善或减轻,肺功能有一定的好转,肺部鸣声基本消失,呼吸向好的方向发展;无效:哮喘病症无缓解,甚至有加重现象,肺功能无改善,呼吸困难[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患者的呼吸容积评价标准: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呼吸容积检测,检测时间为1 s,每周检测1次,并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治疗前后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研究组患者的好转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患者2例出现胃部疼痛,4例咽部不适,4例胸闷,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哮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细胞、多介质引发的呼吸道炎症。本病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痰、胸闷等,其中咳嗽经常发作于清晨和夜间[6]。对于老年哮喘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7],非药物治疗主要为机械通气。但机械通气治疗受到的局限因素较多,如费用相对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等。因此,目前对哮喘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即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为治疗老年哮喘的首选药物。

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激素,是由肾上腺分泌而来,对身体内的脂肪、蛋白质以及糖的合成、代谢起到较强的调节作用[8]。其中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在临床上多采用吸入方法用于缓解哮喘,它可以有效抑制呼吸道发生炎症[9],对身体进行杀毒、提高自身免疫力,有规律地合理用药可以预防病情的加重,在老年哮喘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起效较慢,不良发应发生率高,如糖尿病、高血压、胃部疼痛等。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更应对此药进行合理应用。茶碱属于甲基嘌呤类,可以有效缓解哮喘症状。茶碱控释片中所含的茶碱可以提高细胞的环腺苷酸含量,使平滑肌处于松弛健康状态[10];还可以刺激体内肾上腺素的释放,使人体呼吸收缩能力得到加强,具有扩冠、强心的效果,此药主要应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但茶碱对于血浓度而言,有效安全范围较小,使用不当会发生中毒现象。既往研究显示,茶碱的血药浓度较高时,可以导致患者心率加快,出现呕吐、胸闷、恶心等不良发应[11]。为了提高老年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分析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联合茶碱控释片的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肺功能和哮喘病症明显好转,研究组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联合口服茶碱控释片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可以提高急性老年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此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均明显好转,且研究组患者的好转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联合口服茶碱控释片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急性老年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和体能;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谭磊[12]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联合口服茶碱控释片治疗急性老年哮喘患者效果较好,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气雾剂吸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2006年10月30日至2007年11月30日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115名, 男64例, 女51例, 男女比例为1.25:1, 年龄4个月~14岁, 平均首发年龄为2.03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 男30例, 女25例;对照组60例, 男34例, 女26例, 两组急性期综合治疗相同, 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观察组急性发作期即用带活瓣的氧趋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200μg/喷, 用医用微型气泵吸入, 2次/d, 每次约10 min, 疗程2个月。对照组不用药物治疗。出院后由本科每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 观察喘息发作例数、次数、持续时间, 首次喘息复发时间和哮喘发病率。对比血清Ig E水平, 以哮喘发生率作为判定疗效标准[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55例, 12例发展为哮喘 (21.8%) , 对照组60例, 发展为哮喘38例 (63.3%) 。

观察组恢复正常的儿童较对照组显著高 (P<0.01) , 发展为哮喘机率较对照组低 (P<0.01) 。

2.2 两组喘息发生情况, 见表1。

2.3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 E水平比较见表2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在很大程度上有相似的发病机制。毛细支气管炎多为首次喘息[2], 而后常反复喘急或出现哮喘, 有家族过敏史或有特应体质者发展为哮喘者发病率很高。哮喘病的两大基本致病因素是遗传和环境。学龄前儿童慢支或反复支气管炎 (哮鸣) 与哮喘病理不同, 在于气道炎症的嗜伊红细胞, 粘液分泌物和腺体增生。TH1/TH2失平衡, TH2占优势, 当机体免疫TH1处于优势时, 过敏和哮喘性疾病发病下降, 当TH2处于优势时, 过敏和哮喘性疾病发病, 导致B淋巴细胞产生Ig E增加, 并发展为哮喘。吸入布地奈德可降低Ig E水平, 抑制呼吸道变应性炎性反应, 使呼吸道反应性下降, 改变TH1/TH2功能紊乱, 预防日后哮喘的发生。婴幼儿反复哮喘, 目前无证据表明学龄前儿童哮喘伴有气道重塑, 故是否哪些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尚无统一意见。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血清总Ig E水平无明显变化, 提示特应性体质的毛支患儿呼吸道高反应性可能持续存在, 提高特应性体质的毛支患儿呼吸道的反应性可能存在, 观察组血清总Ig E水平恢复正常, 毛支患儿日后发生喘息和哮喘的危险性也明显减少。

建议毛支患儿应早吸入糖皮质激素进行干预治疗, 以降低血清总Ig E水平, 减少日后发生哮喘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 (2) :100-106.

气雾剂吸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60例, 上述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1], 所选患者均为急性加重期患者, 同时排除对试验药物过敏或者其他禁忌患者、心力衰竭患者、青光眼患者、肾功能障碍患者、合并有肺部结核、支气管扩张患者、不愿意参与本试验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最小为47岁, 最大为74岁, 平均年龄为 (64.3±6.1) 岁;对照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最小为48岁, 最大为75岁, 平均年龄为 (65.1±5.7)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镇咳平喘类药物, 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对照组采用上述治疗,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2.5mL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在超声雾化器下雾化吸入, 每天3次。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肺部哮鸣音、肺功能等改善情况。

1.3 疗效评定

患者治疗7d内体温恢复到正常范围, 胸闷缓解, 喘息较治疗前显著减轻, 肺部啰音消失, 10d后肺功能有明显改善, FEV1超过80%预计值, 为显效;患者治疗7~10d内体温恢复正常, 胸闷减轻, 肺部啰音散在, 10d后肺功能有所改善, FEV1超过50%预计值, 但<80%预计值, 为有效;治疗后没有到达显效或有效标准, 病情甚至较重, 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 均数和率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7d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疗效评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观察组总有效为96.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患者主要为气道狭窄、气流受限, 导致通气和血流失调, 使患者体内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当患者气道出现急性炎性反应时, 支气管黏膜腺体分泌增加, 支气管周围出现炎性细胞浸润, 气道黏膜水肿及气道平滑肌痉挛, 导致气道狭窄加重, 进一步缺氧。在治疗措施中, 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和黏液溶解药物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预后。复方异丙托溴铵 (含异丙托溴铵0.5mg和硫酸沙丁胺醇3.0 mg) 是复方制剂, 异丙托溴铵是抗胆碱受体药物, 沙丁胺醇是β2受体激动药, 二者均能够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改善气道痉挛状态, 改善通气。氨溴索是粘痰溶解类药物, 能够溶解粘痰, 有助于防止肺泡萎缩, 提高纤毛功能, 对气道炎性反应有抑制作用, 提高气道黏膜的修复能力[2,3]。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7d后血气分析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说明复方异丙托溴胺气雾剂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异丙托溴胺气雾剂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共60例, 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同时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和氨溴索联合吸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总有效为96.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复方异丙托溴胺气雾剂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复方异丙托溴铵,氨溴索,急性加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指南 (2007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2]陶玉坚, 林勇, 孙思庆, 等.氨溴索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损伤的防治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3) :208.

上一篇:现状满意度下一篇:“三同时”验收监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