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疾病诊断

2024-08-28

肝功能疾病诊断(共11篇)

肝功能疾病诊断 篇1

小儿消化功能性紊乱是经常发生在小儿身上的消化系统病变, 小儿正处在发育生长的旺盛期, 对于营养方面的需求比较高, 但是, 自身的肠胃等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 很容易出现因为供应量和食物质以及喂养方式的不同, 导致自身的功能性消化紊乱, 出现一系列的病症, 不及时的进行治疗, 会威胁小儿的正常身体发育[1,2]。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笔者收集了2010年1月—2010年11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45例小儿功能性紊乱患儿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1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45例小儿功能性紊乱患儿。其中, 男25例, 女20例;年龄3个月~5岁。

1.2 方法

针对上述患儿的不同情况和发病原因, 进行中医或西医治疗。

2 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之后, 上述45例患儿均治疗痊愈、出院, 少数患儿不良反应, 停止用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3.1 厌食症

厌食症指的是食量减少一半持续两周以上, 食欲消退或消失。除了喂养不当所造成的原因外, 还因为部分家长过于强调“高营养”, 使小儿的肠胃功能超负荷运转, 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 养成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3.1.1 西医治疗方法

(1) 助消化剂:酵母片、多酶片或胃酶合剂。 (2) 胃动力药物:吗丁啉等, 可以有效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 加快胃部蠕动和胃部排空, 降低呕吐、恶心、腹胀的发生,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厌食症的产生, 但是, 作用不大。

3.1.2 中医食疗方法

中医讲究食滞, 导滞消食和胃健脾。方法:藿香6~9g, 陈皮6~9g, 焦三仙6~9g, 炒菜菔子6~9g, 砂仁3~6g, 茯苓9g, 木香3~6g, 鸡内金3g。对于便秘者, 加焦槟榔6~9g, 熟军3~6g。对于腹痛者, 加白芍10~15g, 元胡6~9g, 甘草3~6g, 水煎两次、1副/d, 儿童浓缩为300ml, 婴儿浓缩为100ml, 3次口服。一般治疗7d, 就会出现食量、食欲上升, 连续治疗4周, 就会出现体质量增加, 面色红润。

3.2 呕吐

呕吐发生的原因有多种, 消化系统紊乱这是最常见的疾病。

3.2.1 西医治疗

(1) 对症治疗。采取正确的喂养方式, 喂养完成之后, 将儿童抱于肩上、拍背, 促进小儿胃中气体排出。 (2) 药物治疗。现阶段比较有效、安全的药物是多潘立酮, 可以有效提升食管下段的括约肌张力, 有效改善十二指肠和胃部动力, 加速胃部排空, 有效止吐。0.3mg/次, 3次/d, 餐前30min口服。另外, 冬眠灵也有止吐和镇静的作用, 肌注或口服, 1mg/次。 (3) 饮食治疗。要及时补充患儿的水分, 防止患儿脱水, 可以进行正常的母乳喂养或半流饮食, 加服盐溶液或米汤, 对于呕吐频繁的患儿, 需要进行输液治疗。

3.2.2 中医治疗

藿香6~9g, 陈皮6~9g, 焦三仙6~9g, 炒菜菔子6~9g, 砂仁3~6g, 茯苓9g, 半夏4~6g, 生姜2~3片, 木香3~6g。对于苦恼不宁的患儿, 需要加珍珠母15~30g, 加钩藤6~9g。

3.3 腹胀

3.3.1 西医治疗

持久性的积滞腹痛和厌食, 缺乏有效的可靠治疗方式, 酵母、乳酶生、胃酶等药物效果甚小, 阿托品等只能暂时止痛, 不能完全治愈。

3.3.2 中医治疗

藿香6~9g, 陈皮6~9g, 焦三仙6~9g, 炒菜菔子6~9g, 砂仁3~6g, 茯苓3~6g, 木香3~6g, 白芍10~15g, 元胡9g, 甘草3~6g, 鸡内金3g。严重腹痛患儿, 加五灵脂5~9g, 生蒲黄4~6g, 水煎两次, 1副/d, 儿童浓缩为300ml, 婴儿浓缩为100ml, 用药一周, 就可出现腹痛减轻, 连续服药4周, 大多数患儿完全控制。

3.4 便秘

便秘经常发生在1~2岁的婴幼儿身上。

3.4.1 西医治疗

(1) 母乳喂养饮食矫正, 除了正常母乳之外, 加润肠辅食, 比如说, 橘子汁或加糖菜水。四个月以上加煮熟果泥或菜泥, 每日饮用60~90ml蜂蜜水。 (2) 药物治疗, 每次睡前服用3mg酚酞果导, 用药之后6~8h发挥作用, 持续服用3~4d。睡前口服0.5ml液状石蜡, 用药之后6~8h发挥作用, 但是, 长期使用会导致磷、钙吸收障碍。睡前口服0.5ml镁乳。也可以将甘油栓或开塞露塞入患儿肛门, 数分钟内就可排便。

3.4.2 中医治疗

藿香6~9g, 陈皮6~9g, 焦四仙6~9g, 炒菜菔子6~9g, 砂仁3~6g, 茯苓9g, 木香3~6g, 熟大黄3~6g, 鸡内金3g, 严重便秘患儿加积食4~6g, 元明粉4~6g, 水煎两次, 1副/d, 儿童浓缩为300ml, 婴儿浓缩为100ml。

3.5 伤食泻

由于暴饮暴食以及过度食用生冷瓜果会损伤儿童脾胃, 进一步导致功能性消化失调, 清浊不分、宿食内停, 就会造成泄泻。

3.5.1 中医治疗

藿香6~9g, 陈皮6~9g, 焦三仙6~9g, 炒菜菔子6~9g, 砂仁3~6g, 茯苓9g, 木香3~6g, 党参9g, 苍术6~9g, 白术6~9g, 赤石脂9g, 鸡内金3g, 对于合并腹痛的患儿, 加白芍10~15g, 元胡6~9g, 甘草3~6g;合并呕吐患儿, 加半夏4~6g, 生姜2~3片, 水煎两次, 1副/d, 儿童浓缩为300ml, 婴儿浓缩为100ml。

3.5.2 西医治疗

(1) 助消化类药物, 比如说, 乳酶生、酵母片、胃酶合剂等。 (2) 肠胃黏膜保护剂, 比奇或八面蒙脱石散, 3次/d, 餐前半小时口服。小于1岁患儿, 一次三分之一袋;1~3岁患儿, 一次半袋;超过3岁患儿, 1袋/次。

3.6夜啼

夜啼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身上, 白天正常, 晚上啼哭不止, 引起婴幼儿夜啼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消化功能紊乱所造成的胃不和、夜不安。

对于消化类药物治疗, 西医多“治标”,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综上所述, 需要根据不同患儿的患病原因和症状进行中医或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 采用中西医治疗的方式, 可以有效的达到去痛、调理的目的。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1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45例小儿功能性紊乱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进过积极的中医或西医治疗之后, 均得到治愈、出院, 少数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需要根据不同患儿的患病原因和症状进行中医或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 采用中西医治疗的方式, 可以有效地达到去痛、调理的目的。

关键词:小儿,消化功能紊乱,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 顾红英, 唐伟国, 金忠芹, 等.422份婴幼儿腹泻标本中轮状病毒的分型与临床特点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10 (2) :10-12.

[2] 方鹤松.正确维护小儿消化功能与常见消化功能紊乱的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13 (19) :47-48.

用气味诊断疾病 篇2

人生病后会散发糟糕气味

“我的话听上去很疯狂,但事实并非如此。”乔安妮在一个为癌症患者开办的网络论坛上写道。接着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的丈夫在患上前列腺癌之后,她总是觉得能够闻到一种“类似腐败的气味”。经过手术治疗之后,气味又消失了。但是,2012年,乔安妮再次闻到那种令她印象深刻的腐败气味。不久之后,乔安妮自己被诊断患上肺癌。

虽然,很多的癌症患者和他们的亲人朋友并未注意到古怪的气味,乔安妮的经历并不罕见。“有很多人曾经写信给我,谈到相似的经历,”费城莫奈尔化学感应中心的乔治·普雷蒂说,还收集了很多护士、医生们找到的相关病例,但是它们大多都无法被证实。”

从古至今,医生们一直通过病人的呼吸、尿液、粪便和其他体液所散发的气味来帮助诊断。201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总结了可能和数十种疾病相关的特殊气味。比如,黄热病的味道据说和肉店的味道类似,肝脏衰竭的气味类似生鱼的味道,伤寒症的气味类似刚烤好的黑面包的味道。

近期的实验同样证实,当人生病后会散发糟糕的气味。

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的马特斯·奥尔森领导的研究小组给8位健康的志愿者穿上紧身棉质T恤,给一半的人注射安慰剂,给另一半人注射一种可让他们产生类似轻微感冒反应的药剂。一个月后,志愿者们又回到实验室,注射另一种上次没有注射的药剂。然后,所有的T恤被收回,腋下部位被剪成小块放入稀释弯嘴瓶。另一队志愿者在闻过T恤的气味后根据气味的强度、是否好闻、健康程度打分。奥尔森说,“结果显示,那些被注射了导致感冒症状药物的志愿者所穿着的T恤味道被认为最难闻。”

这项实验的结果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奥尔森承认,该实验的范围确实很小,但他相信,病人会释放化学“信号”,警告他人感染的危险,或者用这种方式告诉别人他们需要帮助。伦敦卫生学和热带医学院的瓦尔·科蒂斯同样认为糟糕的气味存在其必然原因。“大脑的恶心反应机制经过千万年的进化,可帮助我们远离会让我们生病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说,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就是‘他人’。”

在马特斯·奥尔森看来,他的T恤实验的最大价值,是证明了人类可以在疾病初期闻到异味———根本不必等到病人病情恶化,闻起来像肉铺或生鱼的味道。

对于癌症而言,早期诊断是关键,但是主要症状通常在病情恶化、进入中晚期后才会出现。乔治·普雷蒂以卵巢癌为例,这种癌症已经成为他的研究重点。“想象胡椒子和洋葱,当肿瘤只有胡椒子大小时就应该接受治疗,但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当肿瘤发展到洋葱大小时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他希望,卵巢癌的独特气味可帮助医生在肿瘤只有“胡椒子”大小时发现疾病。作为日常新陈代谢的一部分,人体会制造各种化合物,散发到空气中。普雷蒂说,肿瘤细胞的代谢机制和普通人体细胞不同,因此会散布不同的化合物,产生不同的气味。虽然这种异味对于大多数人的鼻子而言难以辨别,但经过训练的狗却能够识别多种癌症和糖尿病(人类有约500万个气味受体,而狗却有超过3亿个气味受体)。

电子鼻侦探人体病变气味

普雷蒂正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工作犬中心合作。该中心正训练4只狗识别卵巢癌组织。他说,这些狗的精确度可达到90%。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训练结束后,它们会在医院的肿瘤科工作。这些工作犬将帮助普雷蒂识别卵巢癌的“标志性气味”。他说,“它们类似4条腿的生物测试工具。”

一旦卵巢癌的标志气味或气味特征得以确定,普雷蒂的同事查理·约翰逊将根据它给“电子鼻”的感应器编写识别程序。约翰逊的电子鼻用几百个碳纳米管模拟人类鼻子的气味受体,每根纳米管都连接DNA片段,这些DNA片段可将空气中混合的化学物质转化为电子信号。

“通过一片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就可以复制狗鼻子的威力。”普雷蒂说,最终出现在医院肿瘤科的将是这种电子鼻而不是工作犬。

但狗并非唯一可以发现癌症的动物。显然,果蝇有着同样的能力。《自然》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文显示,肿瘤样本散发的气味可促使果蝇的触角形成独特的阵列。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马丁·施特劳赫打算识别到底是哪些果蝇触角的受体对肿瘤气味做出了反应。之后,他希望在培养皿中培育触角用于制造电子鼻。他说,“生物感应器经过了自然选择的优化——它们性能优越。”

电子鼻早已被应用到多个领域,比如在战场上检测有毒气体、检测啤酒的质量等等。现在,它们即将被用于疾病的检测。一种叫“呼吸联系”的电子鼻将被用于乳腺癌的检查。

这款装置由Menssana公司研发。首先,它会测定房间中环境气体的构成,然后病人对着一根管道连续呼气两分钟。她呼出的气体的化学构成将与环境气体进行对比,差异部分和美国一家数据库的乳腺癌气味样本进行对比。最新对“呼吸联系”的测试显示,它的准确度可以和乳房X光检查媲美,但病人不用脱衣服,也不必接受X光辐射。而且,只需要10分钟就可获得检查结果,而不必等待两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罗伊·拉里桑格医生正在对这款装置进行测试,他说最终结果还需进一步试验,但它最快可在两年内投入使用。理论上,这款仪器还可被用于肺结核的检测。

另一家公司也计划在两年内推出另一款电子鼻。它将用于肠癌和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这款叫孤星的装置可让病人避免难受的结肠镜检查。

除了用于疾病诊断之外,电子鼻还可用于病情的监控。曼彻斯特大学的克里希纳·佩尔绍德正在测试一款监控重度烧伤患者是否出现感染迹象的电子鼻———如果电子鼻闻到讨厌的气味,医生可以立刻进行救治,而如果将样本送给实验室化验需要两三天才能得到结果。

电子鼻研究有一个终极目标:就是让简便易用的诊断装置进入家庭……甚至人们的口袋。随着移动电话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些最新的型号可检测气温和湿度——对着手机呼吸,检查身体是否出现问题,已经不再是科学幻想。用于这类健康检查的芯片已经存在,手机制造商诺基亚也在尝试给移动电话增加电子鼻功能。

肝功能疾病诊断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作为研究对象, 结合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 基本资料如下。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给予西医方式进行治疗,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盆腔功能重建, 包括: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等[1]。

乙组则在甲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方式进行治疗, 包括:中药汤剂、针灸和耳穴疗法等。

1.3 临床效果评价

显效:术后无其他不良症状, 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有效:术后恢复良好, 不影响日常生活。无效: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 甚至出现恶化的现象。总有效率指的是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乙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 89.5%>6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2。

本次研究中, 甲组中4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 复发率为10.5%, 乙组中2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 复发率为5.2%, 乙组的复发几率低于甲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种类比较多, 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 针对其特殊性, 在临床研究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 提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 结合临床治疗要求进行, 减少相关炎症[2]。

中西医结合方式能提升盆底功能,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训练, 适当的训练后能提升收缩能力, 改善预后效果。此外可以采用点刺激的方式, 以缓解不良症状, 提升患者神经兴奋性作为基础, 进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乙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 89.5%>65.8%, 对不良反应率对比, 乙组的复发几率低于甲组, 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 其优势明显[3]。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法在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能缓解不良炎症,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辛秀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处方药, 2015, 12 (01) :126-127.

[2]王艳华, 王影, 冯艳霞, 等.盆底重建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 2016, 02 (13) :224-226.

疾病诊断证明书出具规定 篇4

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

疾病诊断证明出具办法

为了方便病人就医,在保障病人隐私的同时提高服务效率,规范疾病诊断证明书等证明材料的开具,特作如下规定:

一、患者门诊、住院病人疾病诊断证明书开具后应3日内在门诊服务台盖章(包括门诊休息一个月以上的假条)。

二、门诊病人就医完成后需要出具疾病诊断证明的,医师应当核实病人身份,方能书写疾病诊断证明。一个月以上的假条需有科主任签字并盖章确认。门诊服务台应核对疾病诊断证明书和门诊病历及有效身份证明(驾照、医保卡等)后,在门诊就诊病历和疾病诊断证明书上盖骑缝章。门诊医师应当主动提醒患者及时复诊,开具疾病诊断证明并盖章。

三、原则上不同意补疾病诊断证明,尤其是假条,特殊情况下,确需补病假条时应注意:

1.患者就诊补假时,诊治医师必须在门诊病历上写清楚病情、休假等情况 2.补病假条时,病假条上日期为此次来院就诊日期,建议休假时间应注明(补x年x月x日-x年x月x日假)。如:患者2013年3月4日来院就诊,病情需要继续休息,需补2013年2月1日至2月28日的假,病假条上日期应为2013年3月4日,建议“休壹月(补2013年2月1日—2012年2月28日休假)”。

3.如患者因自身原因或医师未告知造成当时出具的病假条超过3天未及时盖章,按补假处理,原病假条作废,医师需重新出具补假假条。

四、住院病人出院前需要提供疾病诊断证明的,医师应当核实病人身份并将病人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留在病历档案中。住院病人家属或代理人,保险公司,工作单位等需要疾病诊断证明书的,医师应当同时核实病人、代办人身份并将病人,代办人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留在病历档案中。住院病人疾病诊断证明需要副主任医师签字并加盖工作章确认后才能在门诊服务台盖“疾病诊断证明章”。

胃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篇5

【摘要】胃肠疾病为人群中的常见病,由于缺乏器质性疾病或能解释其临床表现的依据,其临床表现异常复杂, 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胃肠疾病的治疗是目前消化领域的难题,本文阐述了胃肠道疾病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探讨了基因治疗、胃肠电刺激、针灸穴位刺激等作为药物治疗以外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胃肠疾病 因素 治疗 药物

胃肠病是存在消化道内,无法用生化异常来解释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组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多发病,其发病率高,随着医学的生物模式向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除药物治疗外的其它治疗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胃肠病的产生与多种生理、病理生理改变有关:如胃肠动力异常、调节障碍、炎症、社会心理等因素,临床症状特征各异。

一 、主要致病因素

1饮食因素。患者大多数由于暴饮暴食、进食过快,引起胃肠负担过重,导致消化不良。或者是长期大量进食辛辣食物,刺激胃肠道黏膜使之充血、糜烂甚至溃疡。或者是有些患者进食过热使胃黏膜产生相应的炎症,进食过冷使胃肠黏膜血管产生功能紊乱,这些都直接引发了胃肠炎症。

2精神因素。精神因素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黏液保护层变得稀薄,引发消化性溃疡。结肠炎患者会因焦虑、紧张使肠道运动血管收缩、组织缺血而加重肠壁的炎症。易于激动性格的人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生厌食、神经性呕吐等。抑郁症患者常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诉就诊。在焦虑症患者中食欲不振和便秘的出现频率高,这些患者经常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这种病又被经常称为“胃肠神经官能症”。

3药物因素。解热镇痛类药物可导致胃黏膜抵抗力下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而产生消化性溃疡。长期服用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群抑制导致细菌性肠炎。长期服用消炎药易引起胃肠道出血。

二 、常见诊断方法

1进食时有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者。

2饭后饱胀、嗳气但不反酸,慢性胃炎会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

3饭后2h胃痛,进食后可以缓解,常有反酸现象,可能有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

4食物不当或受凉后发生腹泻,并且伴有呕吐,急性肠胃炎、急性痢疾。腹泻时为水样,黏液较多,则患慢性过敏性肠炎可能性大。

三、辅助诊断 1对胃肠道疾病的最佳检查方法就是内镜检查,检查原则:主要是检查消化道壁间病变。

2奥林巴斯电子胃镜、肠镜可以使小的病变和炎性息肉、癌前病变非常容易地得到观察和诊断。

3胃肠动力检测。

4彩色多功能胃肠超声检查仪,对各种胃肠、肝、胆、胰、脾、等器官一次性全面检查。这种检查可对诊断不清的疾病得到一步到位的诊断。

四、胃肠疾病治疗措施

(一)西药治疗。西医治疗以制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为主中医辨证治疗可改善胃黏膜结构、减轻症状.

1促动力药 。

FGIDs主要适用于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常用药物为胃复安、西沙必利、莫沙比利等。这些药物临床观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有明显促进胃排空作用,不良反应轻微,是目前临床治疗FGIDs最常用药物之一。

2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常用的药物有:抗胆碱能制剂如颠茄、普鲁苯辛、阿托品、易蒙停。这些药物适用于胃酸分泌增加的患者,但目前对制酸剂的疗效尚不肯定。可选择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采用小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高的疗效,有效率高,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3抑制神经性药物。 神经激肽1,神经激肽2,神经激肽3。它们可以抑制速激肽受体,可抑制胃肠道动力、降低内脏敏感度、减少分泌、减轻炎症;针对临床研究资料,目前抗抑郁症常用的药物有三环类制剂如丙咪嗪、多虑平和5-HT再摄取抑制剂。

(二)中药治疗。中药适用慢性胃炎的治疗,常用的药物:调脾止泻丸、腹痛止泻丸、麻仁润肠丸、五仁润肠丸及附子理中丸等。 也可以根据辨证给予葛根芩连汤、膈下逐瘀汤、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及生脉散合六君子汤以治疗。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溃疡病急性大出血有生命危险者;溃疡病有恶变的可疑者。

(四)其它治疗。

1基因治疗。将新的遗传物质转入由于致病的细胞或组织中,以纠正疾病细胞的表型,达到治疗方法。用于基因治疗的基因转移方法分两大类:一类为病毒载体,第二类基因转移方法为非病毒法。 目前,一个新基因治疗系统-EC-CD/5-FC系统正日益受到高度关注。现在把这种技术用于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多种消化性疾病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胃肠电刺激.胃肠电刺激方法可以改善胃排空功能和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原理就是由迷走神经介导,通过影响迷走神經中枢核团的神经递质释放,达到影响胃肠感觉的效果。这种技术可以抑制食欲,加速小肠排空,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是目前治疗肥胖相关性疾病的新方法.

3针灸治疗.针灸穴位刺激治疗胃肠功能性疾病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针灸的穴位是足三里,内关。针灸刺激的方法主要有手针刺激和电针刺激两种,通过提拉、捻转等手法刺激穴位。目前针灸刺激也已被批准用于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但目前对于针灸刺激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待今后大量的研究加以阐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8.

[2]马崔.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障碍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及治疗.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杂志专辑1999442-44.

[3]朱丽明.功能性胃肠疾病和心理障碍.胃肠功能性疾病及心理障碍研讨会汇编。北京协和医院20021110-14.

肝功能疾病诊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肝脏疾病患者设为观察组, 所以入选病例均排除脂肪肝、糖尿病、酒精肝、心血管疾病;排除有代谢性疾病患者;排除HAV、HCV、HDV、HEV、HGV等重叠感染者。其中男57例, 女53例;年龄19~77 (35.6±5.9) 岁;其中急性肝炎9例、重型肝炎8例、肝癌11例, 肝炎肝硬化21例, 慢性乙型肝炎61例;其中轻度14例、中度17例、重度30例。另选本院同期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18~75 (35.4±5.2) 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罗氏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血清总胆汁酸与肝功能酶学指标。试剂TBA为九强生物有限公司, ALT、AST、γ-GT、ALP为罗氏原装试剂。受检者于清晨空腹抽取3~5ml静脉血, 标本无溶血与血脂, 离心10min后, 于-80℃保存。取血清检测TBA、TBA、GTT、ALT、AST、ALP, 采用酶循环法检测TBA。采用速率法检测GTT、ALT、AST、ALP。所有检测均于3h内完成, 无标本溶血及脂血出现。参考值为:ALT:0-50U/L, AST:0~50U/L, ALP:40~179U/L, γ-GT:0~50U/L。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 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类肝脏疾病组与健康组血清TBA及肝功能酶学指标比较

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类型血清TBA检测结果比较

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中度血清TBA水平呈逐步上升, 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肝脏为糖类、蛋白质、脂肪合成代谢的场所, 肝脏受损时, 肝细胞的分泌、合成功能受到影响。可导致胆汁代谢障碍, 影响肝脏的代谢解毒功能, 也使患者血清中TBA水平发生变化。临床文献报道[6~8], 肝功能受损时, 进入血中的胆汁酸含量呈显著升高, 血清TBA升高程度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基于此, 血清TBA水平可用于肝细胞合成及分泌的临床检测中。

本组研究中肝脏疾病组患者血清TB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 其中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TBA水平较急性肝炎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各种肝脏疾病导致的肝细胞分泌、代谢异常均可引起血清TBA的变化。急性肝炎导致的肝功能变化, TBA及肝功能酶学指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在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 肝功能酶学指标与TBA无相关性, 提示在慢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 因肝脏的代偿功能可使血清TBA就酶学指标恢复正常。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肝病组中ALT、AST、ALP、GGT均显著升高 (慢性肝炎组的AST除外) , TBA与GGT、ALT、AST、ALP水平呈正相关。急性肝炎中, 血清TBA活度与GGT、ALT、AST、ALP活力同时升高。肝硬化中, 血清TBA较慢性肝炎、肝癌升高幅度大。分析原因可能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储备降低, 肝脏摄取、清除胆汁酸能力下降。门体侧枝循环的建立可使胆汁酸不经门静脉系统直接进入体循环。提示血清TBA可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 血清TBA与肝功能酶学指标联合检测, 利于了解患者肝脏功能状态, 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采用罗氏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脏疾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总胆汁酸与肝功能酶学指标, 采用酶循环法检测TBA, 采用速率法检测GTT、ALT、AST、ALP。比较各指标与健康体检者水平。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轻度、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TBA水平呈逐步上升, 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清TBA与肝功能酶学指标联合检测, 利于了解患者肝脏功能状态, 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清总胆汁酸,肝功能酶学指标,肝脏疾病,诊断,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文彬.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80.

[2]周家瑾, 潘继承.乙肝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前白蛋白与相关酶学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 14 (9) :66-68.

[3]段正军, 段生寿, 徐杰, 等.血清总胆汁酸与肝脏功能酶学指标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5) :612-613.

[4]邬蜀军, 王祖碧, 周筱梅, 等.血清总胆汁酸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在肝胆疾病中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9) :1040-1041.

[5]魏有仁, 孙先高, 蔡湄, 等.血清总胆汁酸酶法测定及其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993, 16 (1) :11.

[6]文兴东.肝脏疾病诊断中血清总胆汁酸与肝脏功能酶学指标联合检测的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 (7) :848-849.

[7]陈伟军.分析联合检测血清总胆汁酸与肝功能酶学指标在临床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13) :41-42.

肝功能疾病诊断 篇7

关键词:肺功能检查,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咳嗽

在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 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临床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唯一症状, 时间超过8周, 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 简称慢性咳嗽[1]。在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中, 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COPD、支气管哮喘等占绝大多数,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肺功能检查对于早期检出肺和气道病变、判断气道病变的部位、鉴别呼吸困难、咳嗽原因、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等非常重要, 我们通过对134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 旨在探讨肺功能检查在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就诊于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唯一症状达8周以上, 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 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心肺正常患者134例, 其中男77例, 女57例, 男:女≈1.35∶1, 年龄15~79岁, 平均年龄48岁, 既往否认有其他肺部基础疾病。

1.2 方法

1.2.1 采用美国森迪斯公司生产的Vmax型肺功能仪对上述患者按照

美国ATS标准进行肺功能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用力肺活量 (FVC)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 (FEV1/FVC) 、最大呼气流量 (PEF) 、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 (FEF25%) 、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 (FEF50%) 、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 (FEF75%) 呼出气体25%~75%肺活容积的平均流量 (MMEF) 、一口气弥散 (DLCO) 、肺活量 (VC) 、残气量 (RV) 、肺总量 (TLC) 、残气量/肺总量 (RV/TLC) , 选择FVC及FEV1最大、曲线光滑、起止点清晰的一条作为测量图形。

1.2.2 肺功能测定判定标准

上述指标均校正为BTPS (body temperature、pressure、saturated, 即37℃环境大气压水蒸气饱和状态) 标准以合乎实际的生理情况, 肺功能测定结果由于个体差异及性别等的差异, 为方便起见, 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表达[2]。其中VC%、FVC%、FEV1、TLC%、DLCO%>80%为正常, 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MMEF>70%为正常, RV%正常值为65%~135%, RV/TLC以实测值/预计值不超过±20%为正常。通气功能障碍分为阻塞型、限制型和混合型, 肺功能受损早期未达到阻塞型或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判断标准定为单纯小气道功能受损。通气功能障碍程度分轻、中、重度。阻塞型分级标准:轻度 (60%<FEV1/FVC<70%, FEV1<80%预计值) ;中度 (40%<FEV1/FVC<60%, FEV1<60%预计值) ;重度 (FEV1/FVC<40%, FEV1<40%预计值) 。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分级标准:轻度 (TLC<80%预计值) ;中度 (TLC<60%预计值) ;重度 (TLC<40%预计值) 。小气道功能受损分级标准:轻度 (55%<MMEF<70%) ;中度 (40%<MMEF<55%) ;重度 (MMEF<40%) , 不论阻塞型、限制型及混合型均可依据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对肺功能损害的程度作出判断[3,4]。

1.2.3 支气管舒张试验的要求及条件

对于基础FEV1实测值/预计值<70%者为支气管舒张试验的适应症;受试者试验前4~6 h需停用短效β2-受体兴奋剂吸入;如为口服剂的短效β2-受体兴奋剂或氨茶碱需停用12h以上;长效或缓释型β2-受体兴奋剂及氨茶碱则应停用24~48 h以上;试验前休息20min, 受试者先测定基础肺功能, 然后吸入万托林 (硫酸沙丁胺醇) 气雾剂200~400μg。吸入后10min、15min再次行肺功能检查, 必要时20min重复检查肺功能, 吸药后所测肺功能与吸药前比较, FEV1绝对值增加≥200mL且改善率≥12%判断为阳性。

2 结果

原因不明的慢性咳嗽患者134例进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异常79 (59.0%) 例, 正常55 (41.0%) 例。肺功能异常表现为小气道异常33例, 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25例, 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5例, 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16例。对FEV1实测值/预计值<70%的病例行支气管舒张试验, 9例显示舒张试验阳性。综合分析及随后的追踪观察79例肺功能检查异常病例中, 59 (74.7%) 例分别诊断为COPD (30, 50.8%) , 慢性支气管炎 (18, 30.5%) , 咳嗽变异性哮喘 (9, 15.3%) , 间质性肺疾病 (2, 3.4%) ;20 (25.3%) 例咳嗽原因需进一步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3 讨论

随着呼吸生理学发展, 肺功能检查在呼吸道疾病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特别是对诊断原因不明的慢性咳嗽, 肺功能检查能够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 可以确定并量化呼吸系统功能的缺陷和异常, 明确是否有气道阻塞及阻塞的程度, 气道对支气管舒张剂有无反应, 氧气从肺泡到肺毛细血管的弥散有无障碍等早期发现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本研究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临床未能明确慢性咳嗽原因的134例患者中, 肺功能异常79例 (59%) , 其中59例 (74.8%) 分别诊断为COPD (30, 50.8%) , 慢性支气管炎 (18, 30.5%) , 咳嗽变异性哮喘 (9, 15.3%) , 间质性肺疾病 (2, 3.4%) 。对肺功能正常以及经肺功能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病患可根据临床表现进一步行诱导痰检查, 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镜、胃镜、食管pH值测定、心血管及上呼吸道等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本文在明确诊断的59例病例中, 一半以上的病例为COPD, 说明肺功能检查对COPD的重要价值, 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 医生常常忽视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何权瀛等[5]强调将肺功能检查指标引入COPD的诊断及治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地区COPD诊断水平。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公布的COPD全球创意 (globa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COPD的分级标准中明确了肺功能检查在COPD诊断中的重要地位[6]。随着医学的发展, 呼吸科医生应重视肺功能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地位, 在三级医院肺功能检测应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规检查, 特别是对于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 肺功能检查能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提供重要线索, 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赖克方.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思路[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8, 7 (6) :401-402.

[2]Zhengg JP, Zhong NS.Normative values of palmonary functiontesting in Chinese adults[J].Chin Med J, 2002, 115 (1) :50-54.

[3]郑劲平, 陈荣昌, 钟南山, 等.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

[4]张佳宾, 余勤.对肺功能检查指标评估的商榷[J].医师进修杂志, 2005, 28 (8) :55.

[5]何权瀛, 赵倩, 叶阮健, 等.我国部分省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肺功能测定情况初步调查[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 2003, 26 (1) :39.

肝功能疾病诊断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 (AECOPD) 患者60例作为急性期组, 其中男42例, 女18例, 年龄54~82岁, 平均 (71.34±9.36) 岁;COPD稳定期患者60例作为稳定期组, 其中男38例, 女22例, 年龄52~80岁, 平均 (70.64±9.14) 岁;选取同期健康查体患者60例作为健康组, 其中男性40例, 女性20例, 年龄53~81岁, 平均 (71.03±8.39) 岁。

1.2 分组方法:

符合上述标准的我科住院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各60例, 健康对照组60例, 系同期健康体检对象。急性期组 (60例) :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 (或) 喘息加重, 痰量增多, 呈脓性或黏脓性, 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稳定期组 (60例) :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经治疗后稳定或症状轻微, 肺功能存在明显气流受限。健康人组 (60例) :患者无咳嗽、咳痰、气短和喘息等症状, 经询问病史近2个月内无呼吸系统疾病, 体格检查、肺功能测定均未发现异常。肺功能无气流受限。三组纳入对象的性别、年龄等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本研究纳入对象均知情同意, 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 结果

三组患者呼吸功能对比, 在FEV1方面比较, 急性期组患者 (51.08±3.68) %, 稳定期组患者 (61.71±4.48) %, 健康人群 (74.89±5.85) %, 急性期患者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5.87、3.79, P<0.05) , 稳定期患者显著低于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3.85, P<0.05) 。FVC方面比较, 急性期组患者 (1.33±0.41) L, 稳定期组患者 (1.59±0.42) L, 健康人群 (1.97±0.52) L, 急性期患者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4.26、4.15, P<0.05) , 稳定期患者显著低于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4.98, P<0.05) 。FEV1/FVC方面比较, 急性期组患者52.48±2.65%, 稳定期组患者 (68.89±3.53) %, 健康人群 (84.89±3.62) %, 急性期患者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4.26、2.89, P<0.05) , 稳定期患者显著低于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2.76, P<0.05) 。

3 讨论

急性加重期阻塞性肺病又称为COPD急性加重期 (AECOPD) , 是指患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 Ⅲ期COPD患者可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 (ARF) 。AECOPD是COPD患者急诊和住院的主要原因[4]。AECOPD患者入院后的病死率约为10%, 长期治疗效果不佳, 1年内病死率可达到40%, 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年内病死率更可高达59%[5]。入住ICU的患者短期病死率更高, 为20.5%~72.2%。本研究的着眼点是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检测[6,7]。

肺总量 (TLC) 增加 (可达预计值的150%) 。用体积描记法测定TLC较准确, 用氦稀释法则可能偏低[8]。VC在肺气肿早期可增加, 随着残气量的增加, 影响了肺活量组成的下半部分, 因而VC低于正常, 并随气道阻塞加重而下降。用力呼吸肺活量受影响则更明显。FRC和RV升高, 包括绝对值及RV占TLC的比值[9]。反映气流阻塞的指标如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 (FEV1) 下降至低于预计值的60%。美国胸科学会 (ATS) 的肺气肿分期即按FEV1占预计值的%制定。Ⅰ期肺气肿为FEV1不低于50%的预计值, Ⅱ期肺气肿为FEV135%~49%的预计值, Ⅲ期肺气肿为FEV1<35%的预计值[10]。

患者在生理上适应气道阻力的增加, 部分通过吸气肌的张力维持过度充气, 形成平静呼吸基线的上升, FRC点上移, 潮气呼吸在肺压力-容积曲线的上段进行[11]。呼吸频率加快, 呼吸肌运动不协调, 出现胸腹反常运动或周期性胸腹式呼吸的转换。肺气肿患者在睡眠时可出现低氧的加重, 有学者根据一项假设, 将Sa O2和Pa O2进行换算, 经观察发现正常人睡眠时在REM阶段, Pa O2下降1.3~2.7 k Pa (10~20 mm Hg) , 气肿型肺气肿3.11 k Pa (23.92 mm Hg) , 支气管炎型肺气肿2.10 k Pa (16.15 mm Hg) , 由于支气管炎型肺气肿清醒时已有低氧, 故影响最大, 一般认为, 如清醒时血氧正常, 则不太可能出现夜间低氧血症, 除非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12]。

通过本研究发现, 在呼吸功能测定方面, 三组患者呼吸功能对比, 在FEV1方面比较, 急性期组患者 (51.08±3.68) %, 稳定期组患者 (61.71±4.48) %, 健康人群 (74.89±5.85) %, 急性期患者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5.87、3.79, P<0.05) , 稳定期患者显著低于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3.85, P<0.05) 。FVC方面比较, 急性期组患者 (1.33±0.41) L, 稳定期组患者 (1.59±0.42) L, 健康人群 (1.97±0.52) L, 急性期患者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4.26、4.15, P<0.05) , 稳定期患者显著低于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4.98, P<0.05) 。TNF-α方面比较, 急性期组患者 (52.48±2.65) %, 稳定期组患者 (68.89±3.53) %, 健康人群 (84.89±3.62) %, 急性期患者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4.26、2.89, P<0.05) , 稳定期患者显著低于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2.76, P<0.05) 。

综上所述, 通过以上呼吸功能测定的结果分析, 急性期患者的呼吸功能较差, 稳定期患者的呼吸功能优于急性期患者, 但是尚未达到健康人群的程度。

摘要:目的 探讨对比急性期COPD、稳定期COPD患者与健康人呼吸功能测定FVC、FEV1、FEV1/FVC%指标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 (AECOPD) 患者60例作为急性期组, COPD稳定期患者60例作为稳定期组, 选取同期健康查体患者60例作为健康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呼吸功能测定FVC、FEV1、FEV1/FVC%, 探讨不同分组人群以上指标的差异, 并找到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患者呼吸功能对比, 在FEV1方面比较, 急性期组患者 (51.08±3.68) %, 稳定期组患者 (61.71±4.48) %, 健康人群 (74.89±5.85) %, 急性期患者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5.87、3.79, P<0.05) , 稳定期患者显著低于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3.85, P<0.05) 。FVC方面比较, 急性期组患者 (1.33±0.41) L, 稳定期组患者 (1.59±0.42) L, 健康人群 (1.97±0.52) L, 急性期患者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4.26、4.15, P<0.05) , 稳定期患者显著低于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4.98, P<0.05) 。TNF-α方面比较, 急性期组患者 (52.48±2.65) %, 稳定期组患者 (68.89±3.53) %, 健康人群 (84.89±3.62) %, 急性期患者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4.26、2.89, P<0.05) , 稳定期患者显著低于健康人, 有统计学差异 (t=2.76, P<0.05) 。结论 急性期COPD、稳定期COPD患者与健康人呼吸功能测定FVC、FEV1、FEV1/FVC%均能反映出COPD患者的病情程度, 在COPD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肝功能疾病诊断 篇9

关键词:肺功能,社区,慢阻肺,诊断,应用

目前, 肺功能检查是在国内外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检查之一, 其中, 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是其重要应用范围。在我国肺功能检查主要在一些大城市的大医院中开展, 而大多数社区医院对肺功能的认知程度仍不高, 因而临床应用较少。为探讨肺功能检查在社区医院的应用价值, 现将2010年2月-2011年12月肺功能检查在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注:与健康者比较1) P<0.05。

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进行肺功能检查的635例具有吸烟史及 (或) 环境职业污染接触史及 (或) 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史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357例, 女性278例;年龄为35~66岁, 平均年龄为 (41.8±17.5) 岁。并选择76例健康者进行对照, 这些健康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分布与慢阻肺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采用意大利科时迈肺功能仪,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于每天上午为受检对象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用力肺活量 (FVC) 和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 (FEV1/FVC) 等指标, 其检测方法为使患者鼻子被夹住, 保持用嘴呼吸, 尽可能含紧连接传感器的呼吸过滤器口嘴, 保证测试过程中不漏气, 尽可能配合操作者的口令, 即时做呼气和吸气动作, 尽最大可能吸气, 然后以最大力量、最快速度呼出。在第1次检测后, 受检对象通过定量气雾剂吸入沙丁胺醇400μg, 休息20min后, 重复测定上述指标, 最后取2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1]。

1.3 诊断标准

慢阻肺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所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2]。根据FEV1/FVC和FEV1%对慢阻肺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作出分级, 轻度为FEV1/FVC<70%且FEV1%≥80%;中度为FEV1/FVC<70%且50%≤FEV1%<80%;重度为FEV1/FVC<70%且30%≤FEV1%<50%;极重度为FEV1/FVC<70%且FEV1%<30%或FEV1%<50%并伴有呼吸衰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 两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阻肺的诊断情况

在接受检查的635例受检对象中, 共有321例受检对象有慢性咳嗽症状, 其咳嗽时间≥8周, 并且胸片检查结果显示无明显病变。经初步的诊断, 共有96例 (15.12%) 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的诊断标准;其他539例受检对象不符合慢阻肺的诊断。上述96例受检对象在进行肺功能检查后, 74例 (77.08%) 受检对象被确诊为慢阻肺, 排除22例, 故初步诊断误诊率为22.92% (22/96) 。在其他539例不符合慢阻肺的诊断受检对象中经过肺功能检查后有19例受检对象被确诊为慢阻肺, 而在初次的临床诊断中却被诊断为支气尘肺、肺炎管、哮喘肺和结核等, 故初步诊断漏诊率22.09% (19/86) 。

2.2 慢阻肺患者与健康人的肺功能比较

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慢阻肺患者的FEV1%, FEV1/FVC与健康者进行比较显示, 轻度、中度、重度, 极重度慢阻肺患者的FEV1%和FEV1/FVC与健康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慢阻肺患者的FEV1%, FEV1/FVC均明显低于健康者, 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肺通气功能检查是目前临床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检查内容, 主要通过肺量计测定单位时间随呼吸运动进出肺的气体容积, 可反映肺容量的改变、气道通畅性、胸廓和呼吸肌肉功能的完整性。肺功能检查包括肺通气功能、肺换气功能、激发试验、舒张试验、气道阻力等。常用的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 (FVC) 、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 (MMEF) 和最大分钟通气量 (MVV) 等。通过此项检查可协助判断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 如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慢性气流受限为特征, 是由肺气肿或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持续性气道阻塞, 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 该病会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并严重威胁者患者的身体健康。肺功能检查在该病的鉴别诊断中均有重要作用, 其检查结果既可以为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提供依据, 还是诊断的标准、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的指标, 病情进展和预后估计以及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3,4,5]。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 在社区医院应用肺功能检查, 可以有效、准确地诊断慢阻肺, 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同时, 测定出的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慢阻肺患者的FEV1%和FEV1/FVC均明显低于健康人, 为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估计以及指导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而目前, 肺功能检查在社区或基层医院应用的相关报道较少。胡珍的报道显示肺功能检查在基层医院临床中的应用容易被患者接受, 而且大大提高了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6];黄羽的报道显示肺功能检查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对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COPD的诊断, 对外科手术术前肺功能的评估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和对尘肺伤残鉴定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7]。综上所述, 肺功能检查在基层医院慢阻肺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可以为该病的诊断的提供标准, 为该病的的严重程度分级、病情进展和预后估计以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8]。

参考文献

[1]马真, 卓宋明, 刘文凤, 等.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 2011 (6) :888.

[2]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

[3]王九伶, 聂秀红, 魏兵.慢性阻塞性肺病BODE评分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 2009.27 (19) :1532.

[4]胡琴, 吕玉兰.通过BODE评分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4) :50.

[5]刘琳, 贾宏博, 王致洁, 等.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10) :75.

[6]胡珍.肺功能检查在基层医院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5) :210.

[7]黄羽.肺功能检查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J].华西医学, 2009 (2) :437.

中风病人的诊断与疾病预防 篇10

中风是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中风又有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之分,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又称脑梗死。这两类中风原因不同,治疗措施也不一样。对于缺血性中风,临床上一般采用抗凝血和扩血管治疗,而对于出血性中风就不能采用此种治疗方法,否则会加重出血,使病情更加危险。

中风发病的原因分析

中医认为,中风的关键原因是“痰瘀故邪”,关于中风的病位,历代医家基本延用张仲景的中络、中经、中腑、中脏之说,此说的病机是内虚邪中。

中医认为,中风的受病部位在“神”,表现为神机障碍,而非在经络。《类经》说:“知觉运动,即神机之所发。”“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神机”是主宰调控生命活动的机制。肝魂损伤致口眼歪斜、运动性失语、肢体瘫痪;肺魄损伤致肌肤麻木不仁;肾志损伤致感觉性失语;心包受邪,心神受蒙致神志异常。“神”损伤为虚证,补气血是治疗的关键,同时兼祛邪,平衡阴阳;肝魂损伤,以补血为主;肺魄损伤,以养气为主;肾志损伤,以填精为主;心包损伤,则气血双补。通过与西医疾病的比较,内虚邪中的中风与脊髓灰质炎、面神经炎、部分单神经炎、部分脑炎等疾病密切相关,这些疾病是由于经络、脏腑为外邪所中而致,临床同样可以表现为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志障碍等症状,因此其理论适用于这些疾病。

神志、运动、感觉的障碍为该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均属于神机障碍。由于容易出现昏迷,分析该病的病变部位在“神”。根据功能特点,《黄帝内经》将“神”再分为神、魂、魄、意、志,分藏于五脏。从“五神”角度分析病变部位,对中风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中风相关疾病的预防

首先要重视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易引发脑中风的基础病症,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多吃能软化血管和降血脂的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以降脂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有效预防中风。

糖尿病也属于中风疾病的易患因素之一。据国内资料统计,约有20%的脑血管病患者吸烟,会导致中风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并且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正常人要高5倍。胰岛素不足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葡萄糖的贮存量减少,大量脂肪被分解成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尤以血清胆固醇增加更为显著,以致造成高脂血症,加速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般来说,患糖尿病多年者常伴有微血管病变和大动脉硬化两种病变。

老年人的血管大多硬化,极端天气造成的气温波动也容易使其发生意外。因此,如果当天早晚温差超过8℃,就应该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同时应及时补水,防止血液黏稠出现血栓而引发中风、心绞痛等病症。对于有中风史的老年人来说,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频频打哈欠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中风后抑郁是中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表现为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失、食欲减退、行为能力的主动性降低、不配合康复治疗等一系列消极行为。中风后抑郁是“因病而郁”,是“中风”后之变证。因其患者不能接受现实,情绪低落,忧思悲哀,肝气郁结不得宣泄,乃至气血郁遏;加之肝肾亏虚,精血暗耗,髓海失养,肝气郁滞,元神受扰,致郁发生。

《黄帝内经》提出五脏主五志,喜怒思悲恐,又见《金匮要略》详述百合病证治。《古今医统大全·郁症》曰:“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即郁之久,变病多端。”由此而知,凡由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的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易怒易哭、咽中异物感等症为郁病。所以中风后抑郁病因在于风瘀痰热交搏郁结,使气血郁泄不畅,肝气失其条达,神明失其清展,而致情绪低落。患者表现精神恍惚、心神不宁、焦虑烦躁、喜怒无常、悲哀恐惧、失眠健忘等症状。

针对中风的这一后遗症,应该引导患者去主动畅想美好的事情或选择聆听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分散注意力。针对此类患者的负性情绪应该进行适当的干预,给予解释鼓励心理疏导安慰等护理措施。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达到消除抑郁情绪的目的。

中风患者的饮食调理

中风患者可以多吃蔬菜和水果,因为蔬菜和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的代谢,防止动脉硬化的发展,同时可以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饮食中应有适当的蛋白质,包括动物蛋白质,例如蛋清,瘦的猪、牛、羊肉,鱼和鸡肉等,或者植物蛋白质,例如豆腐、豆浆、豆芽等各种豆制品,可降低血清胆固醇。饮用牛奶时最好是脱脂牛奶。老年人应每日进食蒜、姜、葱、醋、含乳酸菌类饮料,抑制肠道有害细菌;及时饮水补液,绿茶、蜂蜜、牛奶豆浆、低糖天然果蔬汁、骨头蘑菇汤均可适量饮用。

饮食要有禁忌。要控制油脂摄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以及猪皮、鸡皮、鸭皮、鱼皮等。烹调时宜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少用烤、烧、炖、卤等方式。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脑、肝、腰子等动物内脏,以及肥肉、蟹黄、鱼卵等。血清胆固醇过高的人,每周摄取的蛋黄以不超过三个为宜。要控制盐的摄取,摄取过量的钠盐会使人体内的水分潴留,引起血压上升。宜多食用新鲜的天然食物,而腌制食品、腊味食品及调味浓重的罐头食品等较咸的人工或加工食物尽量少吃。少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类;饮用时应避免添加奶精,并少用糖。炒菜油宜选用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等。

在患者的护理方面,应使病人仰卧,可不放枕头或将头肩部稍垫高,使下颌略微仰起。头可以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流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

赵 杨 教授

南京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市名中医。从事内科工作20年,擅长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擅脑血管介入检查治疗技术。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中风病,在中医治疗中引入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使现代科学和传统中医学在脑病领域得到很好地融合。现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肝功能疾病诊断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诊断为哮喘或COPD的老年患者69例, 男39例、女30例, 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 (68.24±4.34) 岁, 病程1~30年, 平均病程 (9.34±4.18) 年, 其中吸烟者54例, 吸烟史15~55年, 平均吸烟史 (36.47±6.81) 年。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其确定诊断分为单纯老年性哮喘的患者17例 (A组) 、哮喘合并COPD的患者15例 (B组) 和单纯COPD的患者37例 (C组) 。

诊断标准:2008年最新修订的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2011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

入选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由同一主治医师领导小组完成治疗;年龄>60岁;排除肺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无精神病史或家族精神病史;无神经系统疾病;无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停药6h、口服停药12h、缓释剂或长效型停药24h以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停用12h、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停用48h以上。

1.2 方法

采用Masterscreen PFT肺功能仪 (德国JEAGER公司产)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肺通气、弥散功能测定, 测定指标主要包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 、用力肺活量 (FVC) 、一秒率 (FEV1/FVC) 、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 (FEV1/预计值) 、肺活量 (VC) 、75%用力呼气流量 (PEF75) 、50%用力呼气流量 (PEF50) 、25%用力呼气流量 (PEF25) 、峰值流速 (PEF)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MEF) 等肺通气功能指标,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 (一口气法) 、弥散率 (DLCO/VA) 等肺弥散功能指标和肺总量 (TLC) 、残气量 (RV) 、功能残气量 (FRC) 、残棋容积/肺总量 (RV/TLC) 等肺容量指标。

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 从其FEV1、FVC、FEV1/FVC、FEV1/预计值、VC、PEF75、PEF50、PEF25、PEF、MMEF、DLCO、DLCO/VA、TLC、RV、FRC、RV/TLC、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对比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示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

表1显示: (1) 3组患者临床资料 (如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临床表现等) 间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临床可比性。 (2) 患者VC、PEF25、PEF50、PEF75、PEF、MMEF、FEV1/FVC、FEV1/预计值等通气功能指标B、C组明显低于A组, C组明显低于B组, A、B、C组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患者FRC、RV、RV/TLC等弥散功能指标及DLCO、DLCO/VA等肺容量指标B、C组均明显优于A组, C组明显优于B, A、B、C组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组患者TLC指标间差异不明显, 在统计学上无意义 (P>0.05) 。

注:同A组差异*P<0.05, #P>0.05;同B组差异△P<0.05, &P>0.05

3 讨论

老年性哮喘和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种阻塞性肺疾病, 发病率高,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老年性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 其气流受限是可逆的, 而COPD患者气流受限是不完全可逆的, 然而随着哮喘病情发展及病情延长, 其可逆性气流受限可逐渐发展为不可逆, 尤其是老年性哮喘缺少Ig-E调节过程, 兼有哮喘和COPD疾病特点, 这就导致了老年哮喘与COPD临床鉴别诊断的困难, 而且两种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3~5]。Dima等[6]人的一项哮喘患者随访研究指出, 随访期间约有16%哮喘患者最后形成了不可逆性气道阻塞。

尽管老年性哮喘与COPD临床特征相似, 但由于其发病病因及机制不同, 临床治疗方法亦不相同[7,8]。因此, 准确诊断疾病性质对于两种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起着决定性作用。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检查项目之一, 有助于确定患者肺功能障碍类型及程度, 对于老年性哮喘及COPD的诊断、鉴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9]。在本研究中, B、C组VC、PEF25、PEF50、PEF75、PEF、MMEF、FEV1/FVC、FEV1/预计值等通气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 而C组明显低于B组 (P<0.05) , 说明COPD患者大气道阻塞程度明显高于哮喘患者, 而两者小气道通气功能均重度障碍;B、C组患者FRC、RV、RV/TLC等弥散功能指标及DLCO、DLCO/VA等肺容量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 而C组明显优于B组患者相应指标, 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重度降低, 而哮喘患者正常, 哮喘合并COPD患者介于两者之间, 而两种疾病患者肺容量均高于正常, 而COPD患者增高程度较哮喘患者更高。

因此, 肺功能检查在老年性哮喘和COPD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对于确定疾病性质、明确诊断、合理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0], 然而并不能做为临床鉴别哮喘和COPD的唯一指标, 应结合其他检查、化验进行鉴别诊断, 以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SC Jones, D Iverson, P Burns, et al.Asthma and ageing:an end user’s perspective—the perception and problems with the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the elderly.Clinical&Experimental Allergy, 2011;41 (4) :471~481

[2] 秦茵茵, 吴国锋, 谢燕清.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临床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11 (2) :111~115

[3] 严玉兰, 荣光生, 朱代峰, 等.肺弥散功能测定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解剖与临床, 2012;17 (3) :240~242

[4] N Scichilone, A Callari, G Augugliaro, et al.The impact of age on prevalence of positive skin prick tests and specific IgE tests.Respiratory Medicine, 2011;105 (5) :651~658

[5] 邢平.舒利迭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14;16 (1) :123~124

[6] E Dima, N Rovina, C Gerassimou, et al.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sputum induction, and 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s:diagnostic tools in the challenge of distinguishing asthma and COPD phenotypes in clinical practi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010;5:287~296

[7] 李晓辉, 林蕊艳, 胥振扬, 等.肺功能测定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鉴别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 2011;51 (9) :55~57

[8] 潘小青.肺康复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3;15 (6) :1061~1062

[9] 黄国平.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 2009;17 (1) :7~8

上一篇:《师说》下一篇: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