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片区(精选3篇)
功能片区 篇1
0 引言
跨江城市形态发展有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分别呈现沿江发展、跨江发展、拥江发展过程,按照城市与河流的平面关系,可分为单一河道型、多河道型和水网城市,特定河流结构以及地形条件,往往把城市切割成块状,通过跨江桥梁建立之间的联系。绵阳地处川西地区涪江安昌河芙蓉溪三江汇流城市跨江河发展,其形态很像图论中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城市被切割成众多片区,根据凯文·林奇的城市五要素,绵阳每个片区存在着清晰的边缘,当然也是作为一个有特征的区域,而且由于工程造价的原因,跨江桥梁的数量往往不能完全满足片区与片区的联系,和平地相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认知角度和实际城市运行方面各片区都存在一定的独立性。
空间句法由英国学者比尔·希列尔于1983年提出,其方法也来源于数学上拓扑分析,主要通过几个变量连通值、平均深度值和集成度值研究空间的可达性进而影响空间的使用,空间句法从创立之初研究建筑内部的“小空间”逐渐走向研究城市形态的“大空间”。
1 2010年绵阳城市内部形态研究
2010年绵阳已经实现跨涪江、安昌江、芙蓉溪发展,由于受山水因素的影响城市呈组团状分布,在这里本文根据实际情况,以山、水、铁路为界,将城市切割为16个片区,每个片区之间只有通过桥梁、道路、隧道等连接,建立之间有限的联系,而且每个片区都有清晰明确的边缘———水岸、铁路、山等,所以每个片区空间认知和实际运行都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城市的运转,需要大量的人流、货流、信息流从一个片区流向另一个片区,各片区就构成一个网络状的结构,经济出行成为影响城市功能的重要因素。根据这个网络结构可以建立16个片区的拓扑关系,运用空间句法的凸状分割方法对各片区进行量化研究。本文定义这16个片区见表1,然后根据之间的连接关系,直接相连的定义为1,否则为0,建立一个16×16的关系矩阵,然后进入Arcview下的Axwoman进行句法运算,计算各片区的集成度值。
通过计算,涪城区集成度最高,其次是东方红大桥对岸的开元村片区,然后是小岛,绵阳国家经济开发区,石桥铺村,石塘镇。涪城区作为整个绵阳市市级商业和服务中心;开元村片区除了有高密度的居住用地外也有一定的商业服务设施;绵阳国家经济开发区,石塘镇,石桥铺片区集成度次之,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和军转民用工业级别较高;游仙区政府片区,西南科技大学片区,绵阳师范学院片区作为城市居住和教育用地与城市其他片区的联系要求不是很强,但是与城市核心区有一定的联系;其余片区集成度较低与城市各片区联系较弱,有档次较低工业园,有军事科研院所等,其布局方式符合各种功能的实际需求。从集成度高低分布情况来看西南部几个片区集成度较高,城市呈现向西南方向延伸趋势,这也与绵阳市城市规划发展方向吻合。
2 结论
江河的存在对江河两岸城市片区联系有阻断作用,彼此存在着独立性,而跨江桥梁的存在促使江河两岸的功能板块产生互动,互相促进。长期以来绵阳城市一直沿涪江发展,涪江对岸由于车渡出现生长点,东方红大桥建成,城市沿涪江两岸迅速蔓延。
以跨江交通为纽带,联系跨江各片区,联系方式的不同,产生各片区与其他片区联系强弱变化,从而导致各片区在使用功能上产生分化。绵阳市的这16个片区,根据联系强弱的变化,各片区产生不同程度的人流、车流、货物流、信息流的集聚,从而导致各片区不同的使用功能,商业服务占据集成度最高的核心片区,居住教育占据中等集成度片区,军事研究所污染工业占据较低集成度片区。
3 结语
本文虽然把绵阳切割成16个片区,但是最终绵阳城市结构并不是破碎的,这16个片区是个有机系统,城市只有有机运行,才能表现其发展规律,外在才能有明显的功能分化表现。而在这个过程中跨江桥梁成为联系跨江片区的纽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果想优先发展某个片区,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直接加强某个片区与其他片区的联系,比如建设跨江通道,建设环路等等,也可以采用间接的办法,通过发展其他片区,根据系统关系影响目的片区间接达到我们的规划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兴平.我国滨江大城市的跨江扩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6(2):91-95.
[2]比尔.希列尔.空间是机器—建筑组构理论[M].第3版.杨滔,张佶,王晓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1-32.
[3]黄高辉.城市跨河发展的阶段演进特征分析[A].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
[4]熊国平.当代中国城市形态演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3-54.
[5]杨春侠.城市跨河形态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1-22.
[6]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绵阳市规划设计院.绵阳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Z].2006.
功能片区 篇2
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可以在产业间产生叠加效应, 实现互利共赢。随着当今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发挥其关联带动作用和融合功能, 无论是对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 还是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突破, 无疑都具有现实意义。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符合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意味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过程。武陵山片区包括湘鄂渝黔边71个县市区, 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该区域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且互补性强, 为武陵山片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夯实了旅游基础。此外片区文化底蕴深厚, 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 为武陵山片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因此,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融互补, 无疑成为武陵山片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 已引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对产业融合的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Rosenberg (1963) 从技术研究的视角阐释了产业融合的概念。到20世纪末, 产业融合现象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于刃刚 (1997) 指出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出现了产业融合的现象。之后, 于刃刚等人在《产业融合论》中, 明确界定了产业融合的概念, 即不同产业之间的传统产业边界趋于模糊、甚至最终消失的现象。厉无畏 (2002) 认为,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 最终融为一体, 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James (2003) 认为, 产业融合类型在不同演进过程中, 其类型一般不同, 并引起产业创新体系的转换。张海燕 (2010) 认为, 产业融合通过创新、整合和结构优化等功能可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杨颖 (2008) 认为机制、模式和评价体系这三个层面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关键。杨娇和李洋洋以我国旅游产业和现代流行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条件和模式。刘艳兰 (2009) 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例, 认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是其必然过程。尹华光 (2012, 2015) 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外在推动力及融合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黄柏权 (2006) 在充分论证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武陵山经济文化旅游圈的思想。王兆峰 (2008) 从产权保护的视角提出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杨胜华 (2010) 认为, 加快武陵山区发展, 需要进行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统筹。
通过对上述国内外主要文献的梳理, 可以发现,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产业融合的含义、融合优势、融合历程及融合机制等方面, 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和功能的研究还较少, 它山之石难攻玉;而以武陵山片区为对象, 系统的研究二者的关系和功能的研究成果更少, 本地矿亟待开发。这正是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同属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 其中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 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因此可以看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都具有经济性和文化性, 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其关系主要表现为: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引导和扩散作用, 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又具有渗透和提升作用, 如下图所示。
1. 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具有渗透和提升作用
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渗透和提升作用主要表现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有助于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 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 增加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传统旅游产品大多是依托原始状态的人文遗迹或自然景观资源, 向游客进行静态的展示, 缺乏游客所追求的文化内涵和互动参与项目, 无法满足现代游客的多元化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采用高新技术手段, 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 融入新的创意, 将隐性文化显性化、静态文化动态化, 打造立体的、动态的、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产品, 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档次。张家界魅力湘西、天门狐仙、烟雨张家界等实景演出通过借助先进的高科技手段, 将张家界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示给游客, 给游客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轻松的文化体验旅程, 不但丰富了张家界旅游产品的种类, 而且把传统单一的旅游景点打造成为富有文化内涵的新景点, 增加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有效的提高了地区的旅游竞争力。
2. 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具有引导和扩散作用
首先,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资源具有天然的脆弱性, 无形的历史文化和有形的文物遗迹在自然侵蚀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很容易受到破坏。而单纯的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是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文化资源含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对游客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对其进行适当的开发可以将其转化为吸引力极强的旅游产品。而旅游业的发展, 带来的是可观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关注度, 能够为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和社会的重视。如武陵山片区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建筑艺术以及歌舞艺术等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被大众所遗忘, 并且遭到了一些破坏, 通过旅游形式进行开发, 可以使区域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得以延续和弘扬, 实现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此外, 旅游的发展使来自世界各地, 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相互交流与沟通, 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其次,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扩大了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旅游产业的市场广阔, 文化产业借助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化产品逐步进入旅游产业市场, 随着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化产品的市场空间将会得到不断扩展。例如, 湘西土家风情园、德夯苗寨、魅力湘西等是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典范, 将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哭嫁、赶年、赶尸、茅古斯舞、摆手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特定的旅游景区内, 既满足了人们参与、体验时尚旅游的需求, 也提高了文化产品知名度, 扩大了其市场空间。
三、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功能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无疑会形成新的旅游业态-旅游文化产业。全面系统的认识旅游文化的功能, 对于促进区域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 结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 本文认为旅游文化具有八大功能, 即保存功能、认知功能、启智功能、教化功能、愉悦功能、凝聚功能、经济功能和交流功能。
1. 保存功能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的总和, 是对各种旅游文化事象的记录和储存, 是各种旅游文化成果的凝聚和沉淀。记录和保存的方式主要以物化形式和符号形式为主。如长城、天安门、故宫、苏州园林、凤凰古城是物化形式保存的旅游文化;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情感模式和行为规范等则是以文字符号或音节符号的形式保存的旅游文化。
2. 认识功能
人类的发展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 人类的文明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昨天的积累, 就没有今天的发展。旅游文化作为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了解和认知功能。通过土家族的茅谷斯舞, 我们可以了解远古时期土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苗族的盘瓠崇拜, 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与动物同宗同源的朴素观念;通过蒙古族的帐篷, 我们可以了解到北方游牧文化的特点。
3. 教化功能
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旅游文化则以积极的一面为主。这种积极性就包括教化的功能在内。以旅游主体而言, 既可以从物化的旅游文化资源中得到教育, 又可以从精神的旅游文化资源中受到启示。看到长城, 人们为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团结力量所折服, 由然而生一种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听纳西古乐、念东巴经、看东巴文, 人们为纳西族源远流长而搏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深深感动, 由然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看到宏村的村庄布局和排水系统, 人们无不为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规划水平而深深折服。由此可见, 旅游文化的教化功能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
4. 启智功能
旅游文化不仅具有认知功能、教化功能, 而且还具有启智功能, 能够启发人的思维和智力, 有助于人类的不断创新。孔子通过对商周文化的考察, 编辑了《诗经》;司马迁通过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写出了《史记》, 李白、杜甫在吸收前人文化成果的基础上, 创作了名扬千古的诗篇。
5. 愉悦功能
由于旅游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多样性等特征, 又由于人类具有社会属性, 对文化的渴求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求。因而人类对异国他乡的文化具有一种特别的新奇感, 对高层次的文化消费具有特别的满足感, 对优秀的文化具有强烈的愉悦感。旅游文化的这种功能, 是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本质性功能。
6. 凝聚功能
同文化的凝聚功能一样, 旅游文化同样具有凝聚功能。古人说:“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文化是人类联结和凝聚的纽带和粘合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是影响人类“聚”“分”的深层次的东西,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传统习惯是影响人类“聚”“分”的浅层次的东西。文化的这种凝聚功能是与其认识功能、启智功能、审美功能和教化功能密切联系, 不可分割的。
7. 交流功能
旅游文化的交流功能, 又称融合功能。是指旅游文化之间的相互构通。沟通的媒介就是旅游媒体, 即旅行社、旅游交通和导游等。就旅游主体而言, 它可以将客源地的文化传播给目的地, 也可以将目的地文化传播给客源地;就旅游客体而言, 可以通过目的地文化影响旅游主体, 也可以吸收旅游主体带来的客源地文化。就旅游媒体而言, 它既可以将企业文化带给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 又可以吸收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文化。当然文化的这种交流功能具有两面性, 我们要在传播、吸收先进的旅游文化的同时, 克服、排除落后的旅游文化, 从而促进旅游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8. 经济功能
旅游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 又是一种经济现象。旅游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旅游资源, 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不仅可以拉动内需, 解决就业脱贫致富, 还可以获取外汇, 平衡国际收支, 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2000年, 国家旅游总局曾对入境旅客作了一个抽样调查, 调查显示, 80%的境外游客是奔着文化景观而来, 只有20%的境外游客是奔着自然景观而来。由此可见, 5000年的华夏文明对国际游客具有多大的吸引力。
摘要: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具有渗透和提升作用, 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具有引导和扩散作用。在融合发展的基础上, 要保存旅游的功能, 以及认识功能、教化功能、启智功能、交流功能等, 以更好地促进武陵山片区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和片区脱贫致富,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关系和功能
参考文献
[1]尹华光.旅游文化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1:14-21.
[2]于刃刚.三次产业分类与产业融合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 1997 (4) :46-47.
[3]张海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 26 (4) :322-326.
[4]尹华光.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2 (2) :71-76.
固安孔雀湖片区 篇3
Area: 1,087,005 square meters
Client: China Fortune Land Development co,LTD.
Design Time: In 2012-2013
位置 : 中国河北省固安
面积 : 1,087,005平方米
客户 :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 : 2012-2013年
固安,地处首都地区“一轴三带”京津发展轴轴心区,是北京远郊重要的新兴产业基地和宜居卫星城市。孔雀湖片区,即位于固安新城区的中轴北端,与北京仅隔一条永定河。随着城市功能的加速完善,孔雀湖片区原有的单一功能性组团结构,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在原有控规基础上,我们对孔雀湖地块做重新规划,以满足在2.0的容积率条件下,生态景观、健身娱乐、文化教育、颐养医疗与居住功能之间的平衡关系。
从功能布局上,孔雀湖组团延续了固安乃至整个京南地区的轴线关系。商业区布置于地块南侧,与城市的功能延续线紧密相连;穿越商业区,步入10万平米的大湖公园,社区会所、学校、健身中心等滨水而建,成为城市的会客厅;湖畔的低层住宅区域,和北侧多、高层住宅区域,在布局上借鉴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实践经验,组团化,网格化的绿化景观和邻里中心,以严格量化的数值要求来形成规划条件。也正因规划的前瞻性,在接下来的一期和样板区设计中,我们能快速、合理的处理好景观、建筑和场地的关系,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