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功能

2024-05-24

商业功能(精选11篇)

商业功能 篇1

1 商业智能概述

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是目前在国外企业界和软件开发界受到广泛的一个研究方向。对商业智能定义的解释,有以下四个层面:

1.1 信息系统层面

信息系统层面是商业智能系统(BIsystem)的物理基础.表现为具有强大决策分析功能的单独的软件工具和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信息系统平台,如SCM、CRM、ERP。与事务型的MIS不同,商业智能系统能提供分析、趋势预测等决策分析功能。

1.2 数据分析层面

数据分析层面是系列算法、工具或模型。数据分析层面首先获取与所关心主题有关的高质量的数据或信息,然后自动或人工参与使用具有分析功能的算法、工具或模型,帮助人们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形成假设、验证假设。

1.3 知识发现层面

与数据分析层面样,知识发现层面也是系列算法、工具或模型。知识发现层面将数据转变成信息,而后通过发现,将信息转变成知识;或者直接将信息转变成知识。

1.4 战略层面

战略层面将信息或知识应用在提高决策能力和运营能力上。商业智能的战略层面是利用多个数据源的信息以及应用经验和假设来提高企业决策能力的一组概念、方法和过程的集合。它通过对数据的获取、管理和分析,为贯穿企业组织的各种人员提供信息,以提高企业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能力。

2 商业智能功能

商业智能功能非常强大,对数据的处理有独特之处。主要功能包括:

2.1 数据管理功能

从多个数据游抽取、转换和加载数据以及清理、集成数据的能力,大量数据高效存储与维护的能力。

2.2 数据分析功能

具备多种数据分析功能.同时具有终端信息查询及报表生成功能和数据可视化功能。

2.3 知识发现功能

从大型数据库数据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知识的能力。这些知识以是隐含的、事先未知的、潜在有用的信息,提取的知识表示为概念、规则、规律、模式等形式。

总之,商业智能的目标是将企业所掌握的信息转换成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决策能力、决策效率、决策准确性。为完成这一目标.商业智能必须具有实现数据分析到知识发现的算法、模型和过程,决策的主题具有广泛的普遍性。

3 BI的研究内容

商业智能为更好地制订战略和决策提供良好的环境,为特定的应用系统(如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RP)提供数据环境和决策分析支持。当面向特定应用的特定战略和决策问题时,商业智能从数据准备做起.首先建立或虚拟一个集成的数据环境,然后在集成的数据环境上,利用科学的决策分析工具,通过数据分析、知识发现等过程,为制订战略和决策提供支持。最后是如何解释和执行分析和发现结果的问题。

数据仓库提供数据存储环境,而且是面向特定主题的决策支持环境。束自各种数据源中的数据经过清理、抽取、转换和加载.按照某一主题存储。数据集市足面向特定主题的小型数据仓库,解决了企业级数据仓库存储大量数据而带来的建设周期长、造价高、可扩展性差等缺陷。

商业智能是利用当今计算机前沿技术作支撑、运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行指导的应用系统,它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三个方面:支撑技术的研究、体系结构的研究、应用系统的研究。

3.1 支撑技术的研究

商业智能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新兴领域,必须借鉴两方面的先进成果,一是计算机技术的前沿技术,一是企业管理方面的新理论、新观点。企业管理方面的新理论、新观点为战略制订和决策提供先进的管理模式,帮助企业更好地运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是提高系统性能的有力手段。

3.2 体系结构的研究

商业智能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建立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及数据展现四个主要阶段。数据预处理是整合企业原始数据的第一步,它包括数据的抽取、转换和装载三个过程。建立数据仓库则是处理海量数据的基础。数据分析是体现系统智能的关键,一般采用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两大技术。联机分析处理不仅进行数据汇总/聚集,同时还提供切片、切块、下钻、上卷和旋转等数据分析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的目标则是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和分类等方法建立分析模型,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将要面临的问题。在海量数据和分析手段增多的情况下,数据展现则主要保障系统分析结果的可视化。一般认为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技术是商业智能的三大组成部分。

3.3 应用系统的研究

对应用系统的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各个应用领域所面临的决策问题的分析。根据对各类问题的解决方式和解决方案来决定商业智能系统应该提供的功能以及具体实现方法。目前,商业智能被广泛应用于与企业运营过程相关的各个领域,并且在很多领域已经形成其特有体系。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应用领域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绩效管理(丑)、人力资源管理(HRM)、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E—business)。

4 BI的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CRM、ERP、SCM等应用系统的引人,企业更注重如何有效地利用企业的数据为更准确和更快的决策提供支持,由此带动的对商业智能的需求将是巨大的。

商业智能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4.1 功能上具有可配置性、灵活性和可变化性

BI系统的范围从为部门的特定用户服务扩展到为整个企业所有的用户服务。同时,由于企业用户在职权、需求上的差异,BI系统提供了广泛的、具有针对性的功能。从简单的数据获取,到利用web和局域网、广域网进行丰富的交互、决策信息和知识的分析和使用。

4.2 从单独的商业智能向嵌入式商业智能发展

这是目前商业智能应用的一大趋势,即在企业现有的应用系统中.如财务、人力、销售等系统中嵌入商业智能组件,使普遍意义上的事务处理系统具有商业智能的特性。考虑BI系统的某个组件而不是整个BI系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例如将OLAP技术应用到某一个应州系统,一个相对完整的商业智能开发过程,如企业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原型系统开发、系统应用等过程都是不可缺少的。

4.3 从传统功能向增强型功能转变

增强型的商业智能功能是相对于早期的用SQL工具实现查询的商业智能功能。目前应用中的BI系统除实现传统的BI系统功能之外,大多数已实现了数据分析层的功能。而数据挖掘、企业建模是BI系统应该加强的应用,以更好地提高系统性能。

参考文献

[1]何玉洁,张俊超.数据仓库与OLAP实践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扬善林,倪志伟.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王茁,顾洁.三位一体的商业智能——管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商务出版社,2004.

商业功能 篇2

商业银行基层网点是银行与客户之间接触的主要途径。银行通过基层网点对客户提供服务并营销金融产品,而客户了解银行也主要是通过银行基层网点,基层网点成为银行的一扇窗口,直接体现银行的产品种类型、业务水平、人员素质、科技发展、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

一、银行基层网点的概念

按照中国银监会颁布2006年2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外资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规定,营业网点是指商业银行设立的分行以下(不含分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营业性支行、自助银行设施。

这个概念与此前有较大改变,过去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包括分行以下的营业性支行、分理处、储蓄所以及代办处(所),没有自助银行设施。伴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迎接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对同城营业网点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商业银行在同城机构中实行扁平化管理,;实现效率优先的原则,在同城范围内只有两级机构,即分行和支行,另外还有 自助银行。

上述网点的概念仍然是指有固定的办公地址、营业大厅,视觉效果明显的非移动营业场所。由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目荫金融市场竞争已不再仅仅依靠浅层次的竞争,需要商业银行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网络技术在银行业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网上营业可以不受场地限制,又节约大量的网点运行成本,从根本上增强网上银行竞争优势。这样商业银行非固定营业场所就应运而生,如虚拟的网上银行、社区金融等。

网络银行(血eh)etbank),又称网上银行、电子银行、:虚拟银行,它实际上是银行业务在网络上的延伸,以因特网作为基础交易平台和服务渠道,在线为客户办理商业银行业务,是建立在现代因特网技术基础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社区金融主要是指从社区公众及其组织中所产生的一切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需求和银行为满足其需求而开展的÷切金融活动。它是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形成的金融活动集聚效应,被人们称为有待于开发的金融“富矿”。因社区的居民生活的不同特点,’杜区金融的服务也需多样化。只要结合社区居民生活特点,为其提供机动灵活的服务,借助虚拟银行技术,同样会为社区金融创造便利条件,为商业银行谋取利益。

二、银行网点的主要类别

银行基层网点的类别大致分为两类:实体网点和虚拟网点。实体网点为以人工服务为主,电子设备为辅的营业网点;虚拟网点为以电子设备服务为主,人工服务为辅的,甚至没有人工服务的营业网点。

1.实体网点的存在形式

从我国银行实体网点的形式来看,目前存在形式有:支行(含分行营业部)、储蓄所、分理处等营业性场所。

支行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单位,受理各种银行业务;随着银行扁平化管理逐步推进,支行将成为银行网点布局的主要形式。

储蓄所主要受理自然人的银行业务,销售的产品主要是私人金融产品。

分理处主要受理自然人的银行业务和对公结算业务。一般权限较低,只办理部分私人金融业务和公司业务,属于支行的柜台延伸,不单独核算。

2.虚拟网点的基本实现形式

虚拟网点存在于网络这个虚拟的金融市场里,务形式,实现人们对商业银行的业务需求。通过模拟现实网点的服务

(1)家庭银行是电脑网络服务的一种,其终端系统由客户的个人微机、电视、电话、打印机等组成,可使客户足不出户即能办理转账、付款、账户查询、咨询等金融服务。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家庭银行也将成为人们使用的主要形式。

(2)电话银行是一种与电话网络联系的银行电脑系统,客户可以通过电话拨通该系统,并根据系统提示和电话数字键盘,对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渠务进行选择,从完成客户所择定的金融服务,最后电脑将处理结果转化成话音通知客户。

(3)企业银行是为企业客户提供账务查询、内部转账、;对外支付、代发工资、集团公司资金头寸管理、银行信息通知、金融信息查询等服务,并为具有资金统一管理需求的集团企业客户提供结算中心服务。

(4)ATM(AutomaticTellerMachine)自动柜员机是计算机控制的持卡人自我服务型的金融专用设备,可以向持卡人提供存、取款及查询等业务;可以布局于人流集中、工商业发达的地点。

(5)POS(PoinlofS址e)销售点终端是能够接受磁条卡信息,具有通信功能,并接受柜员的指令,而完成金融交易信息和有关信息交换的设备,可根据特约商户的经营情况布设。

三、营业网点分类的必要性

(一)从银行外部来说,环境和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网点的多样性

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经济资源优势,因此,对银行营业网点的要求也产生了差异。如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要求网点提供更丰富的金融产品和科技含量更高的银行服务,而在有些欠发达地区则更需要银行营业网点提供基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又如在步行街、购物中心等商业区则要求银行营业网点提供更多的现金及结算服务;在工业园区,则偏重于要求银行营业网点提供结算功能;在居民密集的住宅区,则要求银行营业网点提供个人理财服务等。

此外,客户层次不同,其对银行营业网点的服务需求也不同。低湍客户更多地要求银行网点提供基本结算服务,一般对服务环境没有太高的要求。而高端客户则更多地希望银行提供理财功能,同时要求银行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对部分高端客户来说,银行不仅是其获得金融服务的地方,也是显示其身份地位的地方,因此他们通常希望银行网点有豪华舒适和安全的服务环境。

(二)从银行内部来看,对网点进行差别化管理可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再大的银行,其资源是有限的,经营管理的目标则是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去获取最大的效益。科学地分析、评价网点资源状况,正确进行特色定位和投入产出分析,选择恰当的专业化经营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营业网点的人财物资源,发挥好营业网点前台的服务功能,有效整合后台资源,创造出最好的经营业绩。例如,从发展趋势看,大众客户易走自助交易渠道,用机具来提供简单、快捷的查询、汇划和存取款业务,而把装饰富丽、配备专业理财师的网点更多地提供给中高端客户使用。

四、营业网点分类的主要形式

(一)依据客户层次来划分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分类标准是依据客户层次来划分网点,通常可划分为零售银行网点、消费者银行网点、个人银行网点、贵宾理财网点、私人银行网点等类型。

1.零售银行网点一般是指主要面向低收入的个人、家庭、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网点。如花旗银行把主要通过电话银行、柜员机提供服务的网络或机构称为零售银行网点。法国第七大银行集团——法国商业银行将除统一由私人银行部门管理的中高收入个人客户以外的个人客户全部归属零售银行网点管理。

2.消费者银行网点一般是指仅面向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网点。这类服务主要包括存款、支票账户、支付等业务。自1998年以来,花旗银行所指的消费者银行为一级集团,下辖以下二级部门:银行业务部(向单个消费者和年销售额在1 000万美元以上的工商企业提供贷款);花旗金融业务部(消费金融业务和欧美日的以社区为基础的贷款业务);旅行者财产保险业务部(个人财险、商业财险、政府财险);泛美金融服务部(汽车和家庭财产险、共同基金、年金和零售贷款)。

3.个人银行网点一般是指除富豪的私人银行业务、法人企业业务以外面向居民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网点。这类服务也主要包括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全部金融服务。

4.贵宾理财网点是指营业网点有部分或全部的特色区域专门向中等收入以上的个人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网点,服务主要包括为存款或贷款达到规定标准的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目的是通过银行的专业理财优势,帮助客户获得资产增值。

5.私人银行网点一般是向那些被认为拥有大额资产的个人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私人银行网点面向的客户主要是拥有上千万元净资产和数百万元收入的富豪人士,目的是方便客户合理避税、向海外投资、移民、继承或转移财产,侧重于财富本身的安全性。目前,这些业务主要集中在有“保密天堂”之称的瑞士银行,或在“免税天堂”萨摩亚岛国注册的海外银行以及美国的花旗银行、美林国际投资集团公司、大通银行,英国的汇丰银行等。

(二)不同层次网,长的差异

1.零售银行网点、消费者银行网点与私人银行网点的差异

零售银行网点和消费者银行网点的目标客户群体是中产阶级以下的客户,而私人银行网点的目标客户群体是那些拥有上千万元净资产和数百万元收入的富豪型客户,私人银行业务是建立在私人关系、相互信任和酌情处理的基础上,银行为其保守秘密,协助其制订包括投资、信托、税金、遗产在内的全面的综合理财和资产管理计划,并为其设计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是资产管理,具有隐秘、低调、极尽尊荣、低成本和高收益的特征,是向那些被认为有较高净资产的个人提供的金融服务。

2.私人银行网点与贵宾理财网点的差异

私人银行网点的最低开户额往往在数百万美元以上,账户一般在海外,只有那些具有全球网络、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跨国金融巨头才有实力开展该项业务。而贵宾理财网点的最低开户额一般为几万或数十万美元。

(三)一些非主流的划分标准

1.按照网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分为百货店型网点和专卖店型网点。

百货店型网点是一种区域型银行,通常处于交通便利、繁华的地点,所提供的是银行全套金融产品和服务乃至包括房地产买卖和旅行服务等。专卖店型网点通常是针对某一特定客户群体提供专门性服务或为针对某一地区的客户需要而建立,例如在富人区根据他们的需求建立相应的“专卖店”。

2.按照网点白助化程度可分为无人网点、人工网点、复合网点

无人网点,即无人银行,是将各种类型的自助服务机器放在一起,成为一个提供24小时服务的纯自助化网点。无人网点最早由瑞士联合银行(UBS)进行实验,随后在欧洲和美国推广。在无人网点的前台大厅中,设立现金交易区和非现金交易区,通过安装不同的金融电子设备,如多功能ATM、外币兑换机、交互式查询终端、多媒体终端等,向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在后台设立服务中心和呼叫中心,以随时响应来自前台的特殊请求。纯自助化网点提供种类繁多的金融服务,除了可以提供现金存取、支票、转账、查询、代收费用、存折补登、外币兑换等服务外,还可以提供证券、保险、邮票、电话卡等的销售、贷款咨询、夜间服务等。无人网点旨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给顾客提供更好的自助界面进而消除或减少人工网点。人工网点的所有服务主要由银行员工提供,而复合型网点则是人工服务和自助服务相结合的网点。

3.按照网点服务战略可分为产品中心主义网点和客户中心主义网点

产品中心主义网点是指为了尽可能向客户提供便利而致力于分支机构的网络化,从而在大多数地区都拥有自己的营业网点。大量分支机构的存在产生了各种成本,如营业场所租赁成本和人力成本等。这类银行为了达到最低边际成本,就必须致力于规模化经营,以求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而规模化经营的产品是标准化的,因此,这类银行面向的客户群体十分庞大,追求的是市场份额,为客户提供的基本上是标准化的一揽子产品,可谓“产品中心主义’。也就是说,它们是先设计出产品,再将这些产品尽可能多地向客户推销。

客户中心主义网点注重尽可能满足客户的所有金融需求。因此,不是先设计出产晶再向客户推销,而是先了解客户的独特需求,再设法为其量身定做金融产品,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就创造什么样的产品,从而使客户感到满意与便利,可谓“客户中心主义”。当然,银行为每一位客户量身定做金融产品的收费也是不菲的,这笔固定成本只有被分摊到较大的交易额中才是经济的,所以,这种金融服务的对象不是数量众多的普通客户,而是数量很少、交易额很大的高端客户。

五、境外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成功案例

(一)香港恒生银行的零售网点

网点目标是赢得客户对恒生银行个人银行品牌的认同。设立网点的要求,一是能提供优质客户服务,二是能促进与客户的关系,三是为客户留下恒生银行职员深刻的印象,四是给客户最好的隐私权和舒适方便的感觉。亲切地为客户预约,方便客户和个人理财专员预约,个人理财专员在网点的个人服务台与客户见面,并独立向客户提供全面的理财服务。

恒生银行十分重视网点推销,其做法包括:一是电话联系现有客户。二是鼓励现有客户推介新客户,尤其是注重通过贵宾客户向其亲友推介银行产品和服务以求增加贵宾客户数量。中才是经济的,所以,这种金融服务的对象不是数量众多的普通客户,而是数量很少、交易额很大的高端客户。由于贵宾客户处于同一阶层,相互了解较多,通过贵宾客户的

介绍,可信度、认知度和接受程度要比银行自己推介高出许多倍,效果显著。三是当客户前来网点时,向其提供最新的金融市场信息,衡量其所能承担的风险,提供多种金融工具,主动发掘和满足他们的理财服务需求。

(二)百慕大私人银行网点

百慕大私人银行成立于此89年,拥有100亿美元的资产。该行网点的私人银行服务协调、管理着全世界范围内富裕个人和家庭的金融事务。每个私人银行账户都由一个私人银行干事及管理员提供服务。提供的服务有:银行服务,包括现金和储蓄的管理以及信用卡的管理;借贷服务,包括透支、保证金账户、贷款和抵押;投资服务,包括经纪人、咨询、托管和结算服务;个人金融计划编制服务;全球个人资产管理、国际信托和不动产计划编制服务;百慕大的移民咨询和重新安置服务;保险箱的保管和托管服务。

(三)超市银行网点

在大型零售超级商场内设立规模较小的网点,被称为“超市银行网点”。据统计,目前在美国商业银行的5万个网点中有3 500个超市银行网点,超市银行网点对银行、对超市、对顾客都有利,超市从银行收取租金,并增加了顾客的稳定性,而顾客也能得到便捷的银行服务,还能同时进行购物。和传统的银行网点相比,构思新颖的超市银行网点每月能多做50%的支票转账、40%的消费贷款和100%的信用卡业务。

(四)只经营贷款业务的网点

大不列颠银行的贷款网点,它是针对购房的人群、为提高抵押贷款业绩所设计的;网点只销售住房按揭贷款和相关产品,在提高销售业绩方面取得相当好的成绩(8倍于同等规模的普通网点,3倍于大型网点),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树立了市场品牌。

(五)移动型网点

英国AbbevN瓶。nd针对大型的商业活动、利用无线通讯技术提供的临时性网点。此类型网点可以将银行系统连接到某个本地汽车销售商,以便为其大规模的销售活动提供支持,或者与某个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在一个新的住宅开发区安装服务齐全的贷款服务亭等。

六、国内银行网点情况

我国绝大多数银行营业网点还处于传统状态,即网点的主要作用是为客户提供一个“交易型”的业务处理场所,还没有充分发挥出网点销售渠道的作用与潜能。我国商业银行应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现实状况,考虑经济的地方差异、群众接受能力、客户年龄层次等因素,积极创新,打造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营业网点。从长远看,原来由柜台营业员处理的存款、取款、代交费等业务将由营业网点中提供的其他渠道来完成,如ATM、ADM、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银行自助设备在发达国家十分普及,但在我国的推广还需要长期努力,不是所有的客户都乐于接受使用银行自助设备。因此,银行需加大宣传,并鼓励年轻一代使用银行自助服务设备,必要时也可以运用价格杠杆,分流不必要的人工柜台服务。要将营业网点从过去手工交易为主重新定位为银行多渠道接触客户的综合性门户。在这个门户中,营业网点原有的柜员将转变为具有销售观念的营业员或者客户服务代表,致力于销售高利润的金融产品和向优质客户提供服务,而大众客户将尽量通过低成本而快捷的自助终端完成交易。实现服务渠道的分流和交易模式的转换,又俗称转型。

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营业网点如图1—4所示 图1—4 国有商业银行传统营业网点

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业务转型后,将出现“财富管理中 图1—5 “财富管理中心型”营业网点

七、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的功能与作用

营业网点是传统商业银行竞争中的重要优势之一,随着电子银行、自助银行等服务渠道的兴起,人

力、租金、水电费等经营成本的上升,营业网点作为传统银行的利润产生点的地位逐步在减小。但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营业网点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要适应新的市场竞争要求,商业银行对营业网点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定位,凸显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客户服务中心

营业网点的重要定位之一是直接面向客户提供服务。

(一)营业网点承担较多的客户交易功能

近年来,电子银行交易虽然对银行营业网点起到相当大的替代作用,但营业网点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服务客户的主要渠道。即使网络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营业网点在交易方面仍然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美国TowerGroup的调查显示,美国银行业近几年零售业务交易总量的40%以上是通过传统的网点完成的,即使在大量使用电话银行的客户中,同时使用传统银行网点服务的也很多。

另外,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营业网点的支持。例如,美国第一银行虽然号称无网点银行,但其银行卡和资金账户的存款也必须在收妥他行支票后方可使用,实际上也间接地使用了他行的银行网点。

此外,由于技术所限,自助机具也有相当部分业务是无法自行处理或处理风险较大,如大额现金业务等还必须通过传统银行网点来办理。

(二)客户对营业网点的服务有相当的需求

根据美国TowerGroup的调查显示,全美年均银行业务量约480亿笔,其中25%的交易是营业网点的柜台交易。与其他各种自助渠道相比,很多银行客户仍旧喜欢使用有形网点柜 台,更有50%的客户愿意使用网点柜台而不是自助渠道。

特别是在我国,由于传统习惯的原因,客户更注重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愿意面对面地商讨业务,因此,网点交易这种高接触的交易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服务偏好。

(三)营业网点服务具有自身独有的优点

营业网点能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具有较高的信任度。一方面,充分的沟通使客户服务的需求更加明确,能提高服务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充分的沟通和真实的服务界面能令客户对交易更加确认,提高服务的可信度。

营业网点由于有柜员的存在,并能提供各种完善的服务设施,可以协助客户完成各种复杂的交易。

因此,不同于电子渠道的单一化、标准化服务方式,营业网点能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客户有多种服务方式可选择,从而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特别是面对高端或顶端客户的理财需求,更离不开营业网点的亲和服务。

(四)营业网点月艮务在不断创新之中

首先,营业网点通过功能分区、差异化服务,可以节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会根据客户的服务需求、特点及其对银行的贡献度等因素,设置不同的服务流程、不同的服务场景,这方面的措施正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之中。

其次,营业网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了服务能力。通过增加电子化的自助机具,传统营业网点的服务能力也进一步加强,服务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提供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

最后,营业网点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涵也在不断创新。一方面,传统的营业网点从一般服务向一站式服务、专业化服务转变。例如,美国银行业在近二十年里,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大大加强了投资类金融产品的销售业务,突出了营业网点的个人投资服务中心的功能,这使营业网点的服务功能更全面、服务层次更深化。另一方面,新的营业网点应运而生。例如,针对新的金融需求开设了个人贷款中心、个人退休金服务中心等提供新服务内容的专业化网点;为了适应高端、顶端客户的需求,设立了专门的理财中心;针对传统营业网点服务成本高的问题,开设了低成本的“超市银行”(1nSloreBank),超市银行在美国迅速发展,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银行业发展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变化之一。

二、产品销售中心

由于价值创造的要求,银行营业网点不断地由原来的纯服务功能逐步转向服务和产品销售并重的角色,并且在产品营销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渠道作用。

(一)营业网点具有更多的销售机会

固定的地理位置和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为营业网点销售银行产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营业网点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与客户直接、长时间接触,有利于创造更多的销售机会。一方面,通过服务的有形展示、现场布置的宣传场景,可以为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带来足够的感观刺激;另一方面,通过办理业务过程中的面对面沟通,可以更容易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促成产品的销售。

(二)营业网点在销售综合服务产品方面具有优势

除了办理传统业务之外,营业网点还能办理比较复杂的投资基金、债券、保险等非银行业务,丰富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了更全面的选择机会,使客户更乐于在营业网点购买银行产品。

为此,营业网点除了配备齐全的服务设施之外,还配备了专业的服务人员(如理财师、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大堂经理等)。因此,在办理富于人性、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方面,营业网点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营业网点要更好地发挥其营销功能,需要及时调整业务结构,将传统的、规范化的业务通过电子渠道分流,腾出人手来处理个性化服务以及综合性理财产品的销售工作。此外,应充分发挥网点服务人员的作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专业理财服务,还可以通过服务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来销售更多的产品。

三、风险防范中心

银行业属于高风险的服务行业,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客户服务的中心、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风险防范的中心。

(一)营业网点经营管理情况复杂,潜在风险多

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最基层的机构,大部分银行业务都需要营业网点经办,而每种业务均有其不同的办理流程,其风险防范要点也不尽相同。同时,营业网点是银行人力资源占比最高的层面(据统计,国有商业银行60%—70%的人员分布在营业网点),人是管理中不确定性最大的因素之一,因此营业网点是银行防范道德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重点区域。

(二)营业网点涉及大量资金交易,风险后果严重

营业网点虽然是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但其经营的业务涵盖了大部分银行业务的范围。每天直接面对客户和大量资金交易,无论是业务操作风险(如假票据诈骗)、内部管理风险(如客户信息泄露)或是人员道德风险(如内部作案),都会给银行及客户造成重大的损失。如日本住友银行是因为其在美国分支机构的一名员工违规交易而导致13亿美元损失,受到美国监管当局的巨额处罚,并被责令从整个美国市场撤出,后被迫与他行合并。

(三)营业网点风险控制难度大

营业网点属于商业银行的最基层机构,管理半径长,因此,在政策和业务措施的理解和执行方面容易产生偏差,对风险控制工作造成一定障碍。从帕累托图分析看,近八成的操作风险和涉案金额都集中于此,营业网点分布区域广,业务品种多、业务量大,导致对其进行风险监控的成本高、事后监督工作周期长。

四、企业形象中心

企业形象是商业银行开展金融服务的重要因素之一。商业银行的企业形象(C1)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视觉识别(V1),’具体包括商业银行网点装修、大堂布置、柜员着装等;二是行

为识别(B1),包括客户所接触到的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等银行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等;三是理念识别(M1),是客户对银行服务理念的一种综合感受。

·

(一)营业网点作为服务客户的第一线,是客户对商业银行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的直接载体。营业网点是客户服务、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舒适整洁的服务环境、良好的服务态度、便捷的服务效率是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期望。营业网点能否满足客户的期望,直接影响到客户对银行企业形象的评价。

(二)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服务理念的重要履行者和传递者

只有营业网点员工对企业的宗旨和战略充分理解,明白自己在其中的定位和作用,才能做到对客户的情感投入,主动走向市场,加强业务宣传,从而真正地向客户传递银行专业的服务理念。

商业银行网点集合了商业银行的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树立银行晶牌和形象

商业银行网点对于商业银行品牌形象的树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金融服务多是一种体验式服务,在银行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银行产品和服务内容趋于同质化,客户更看重的是服务的质量、速度和安全性。因此,银行网点是树立良好业界形象的重要场所。

醒目的营业标识、宽敞的业务大厅、优雅的营业环境、亲切的服务态度和一流的业务水平会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体验。客户无论是通过亲临网点办理业务,还是通过网点业务员的上门服务,都会很快对银行网点的服务水平作出评价,从而影响其未来的金融消费决策。因此,良好服务是赢得客户的重要砝码,银行网点必须在这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平台

银行网点是商业银行全面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场所,在这里客户可以获得银行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实体银行网点可以看成是商业银行的“专卖店”,是商业银行营销的主要渠道,通过实体银行网点客户可以获得优质的、人性化的、个性化的银行服务,而且银行网点的柜台服务相对而言也是安全系数高的。另一方面,虚拟的银行网点也可以为客户提供快捷的、全面的银悧艮务,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银行服务。

3.科技创新运用的重要场所

商业银行网点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实体,是各种信息科技运用的重要场所。银行系统的许多科技创新,实际上就是为商业银行网点的经营提供服务的。因此,商业银行网点的经营发展也不断产生对信息科技的新需求,从而推动商业银行系统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4.人力资源的主要储备来源

商业银行网点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实体,毫无疑问会集中和占用商业银行大量的人力资源。虽然许多大学毕业生想进入各商业银行总行机构,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其人力资源的侧重点必然在各商业银行网点。因为各网点是其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其经营的基石。因此,加强商业银行网点的人才储备,提高人员素质,是构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

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因为再好的战略也要靠人来推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更要靠商业银行网点来执行,如果银行网点的员工素质上不去,必然影响整个银行战略的实施和全行战略目标的实现。

5.组织和流程再造的重要方面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通过组织和流程再造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商业银行网点。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实体,商业银行网点的效率和成本就是商业银行的效率和成本,所以组织和流程再造的重要方面就是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的组织和流程再造。因此,通过组织和流程再造构筑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全面设计搞好 商业银行网点的组织和流程再造。

6.核心客户资源的开发和维持

当前,金融服务的重要特点是方便、快捷和安全。商业银行网点全面提供客户需要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因而就近吸引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核心客户资源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毫无疑问,无论从历史的因素还是地理的因素来看,在开发和维护核.心客户资源方面,各商业银行网点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各种联系形成的客户关系是各商业银行网点未来经营的重要资本,因此如何维护和发展良好的客户关系将影响网点本身来自整个银行未来的经营业绩。开发新的客户也是各商业银行网点的重要职责和功能所在。

总之,商业银行网点对于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点经营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银行的业绩。因此,要构建商业银行网点的核心竞争力获取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

四、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的法律地位

商业银行的基层网点是商业银行的组成部分,基层网点不具备法人资格。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商业银行分吏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 总行承担。”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分支机构:(1)不能有独立于本商业锣尔出法人地位,只是在本商业银行直接管理下的分支机构;(2)不能有独离子本商业银行的名称;(3)不能有独立于本商业银行的资产;.(4),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债务由本商业银行负责清偿。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保蚺银行债权入的利益。

五、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的分类管理

1.根据业务实际需求把网点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不仅突出银行专业化服务职能在某一领域做优、做强、做精、做细,也有效保证了银行服务的专业化水准和服务层次,避免过分多元化和综合化产生的种种低效。根据商业银行网点的功能配置,可以分为:

(1)全功能网点:根据经营资源和地理位置经营所有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属于功能最为齐全、完备的经营网点。

(2)专业性网点:这类网点与全功能网点的不同在于,主要专注于服务于某一类客户群,或某一产品系列,或只服务于某一特定范围的银行市场。

(3)社区银行:这类网点是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的主体市场定位;是以本地的市场和客户为主。

2.依据银行网点的建设质量,网点分为精品网点和一般网点。

精品网点首先应该“精”在形象,而形象又有内外、软硬之分。内在形象是我们网点自身所体现的整洁、规范、美观,外界社会形象却完全取决于广大客户的口碑;软形象涉及营业网点员工的精神风貌、职业素质、业务技能及服务态度所产生的社会美誉度等方面;而硬形象包括硬件设施和环境设施等。因此,建设精品网点要内外形象兼修,软硬形象两手抓。

其次,“精”在服务。精品网点的服务应融人富有内涵的服务理念和卓越的服务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创建网点时要树立优质服务的服务意识,以优质服务作为拓展市场、竞争客户和实现自身精品化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善于挖掘自身的服务优势,精心打造旗帜鲜明、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品牌,以服务打造品牌,以品牌创建形象,以此维护和促进网 点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最后,“精”在管理。作为一个精品网点,应该以高效的运作机制、精细化的管理流程作为基础和保证,唯有如此才能强有力地提升网点核心竞争力。精细化的管理,一方面表现在对市场及客户的特殊关注与价值取向上,例如实行个性化和差别化服务、建立客户管理机制等;另一方面在于对自身服务内容、方式、优势的合理安排与配置。

不仅如此,精品网点的“精”更要体现在营业网点的经营业绩上。不管网点的创建工作做得如何轰轰烈烈,经营业绩如果毫无起色就谈不上成功。毕竟,创建精品网点不能脱离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形象的基本方针,更不能背离提升网点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这一前进目标。然而,一个网点如果能真正把创建精品的各项措施做到实处,经营业绩就一定不会令人失望,这正是精品网点的创建初衷和“魅力”所在。

知识链接:我国《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规定

商业银行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设立分支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必须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应当按照规定拨付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运资金额。拨付各分支机构营运资金额的总和,不得超过总行资本金总额的60%,应当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1)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的分支机构的名称、营运资金额、业务范围、总行及分支机构所在地等;(2)申请人最近2年的财务会计报告;(3)拟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4)经营方针和计划;(5)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的资料;(6)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关于商业银行网点功能转型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网点功能;转型

中图分类号:83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4-0089-03

一、商业银行网点功能比较

(一)网点功能的历史比较

直到20世纪末,我国商业银行网点的业务范围仍以传统的存、贷、汇等为主,利差收益占银行全部收益的90%以上。虽然也有少量的中间业务,但主要集中于代收代付、代理保险、汇兑业务、外币兑换、信息咨询、信用卡等低附加值的收费业务,而对同时期国际银行业普遍开展的金融衍生产品、代客理财、基金托管、收购兼并等可能产生负债或有负债的表外业务以及高附加值的投资银行业务较少涉足,而后者往往是构成国外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商业银行网点业务仍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仍高达80%以上,但网点业务重心已有意识地从资产负债表“表内业务”向“表外业务”倾斜,开始强调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并重的盈利模式,加大了中间业务和混业经营的发展,并积极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开办个人理财业务,与国际接轨。在传统银行业务方面也积极创新,开办多种类型的存、贷款,以适应社会各类客户需要,形成品种齐全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体系。

(二)网点功能的城乡比较

商业银行的农村网点由于受区域经济、设备投入、人员素质等因素制约。普遍存在服务功能单一、营销能力弱化、客户层次较低、风险隐患较多等突出问题。农村网点虽然也能办理多种金融业务,但金融业务品种单一,收入水平较低。目前多数网点还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存款业务上,没有把中间业务、资产业务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虽然随着理财业务的开展,网点的中间业务份额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大多是把中间业务作为吸收存款和占领市场份额的手段,并仅局限于结算、代发工资、代收电话费、水电费等,而委托业务、证券买卖等科技含量高、收益性好的新兴中间业务基本未涉足。资产业务更是进展缓慢,许多网点并没有设信贷业务。同时,各家商业银行对农村网点的资源投入有限,普遍在城市中广泛使用的自助设备如ATM机、POS机等,在相当部分的农村市场还没有投入使用,致使离柜业务占比很低。同时电话银行、网银等电子银行产品营销不到位,使得银行卡强大的自助功能和理财功能还没有被广大农村客户所接受。

商业银行的城市网点功能相对于农村网点而言显得全面而丰富。城市网点包括储蓄所、储蓄专柜和办事处、分理处等。分理处一级的网点经营的业务除了办理普通的人民币存款、结算业务以及代理收付款项、代理保险业务之外,还可办理外汇存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等业务。而二级支行一级的网点同时经营大量的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包括贷款、票据贴现:代理发行金融债券;买卖政府债券;外汇贷款、国际结算等等。此外,ATM、自助银行等也都充当着网点的角色。与此同时,电话银行、网银等电子银行产品在城市里都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并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网点功能较大程度得到发挥,大大提高了网点的使用效率。

(三)网点功能的国际比较

在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大部分银行的网点分支机构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进行差别化服务、差异化发展,并在不同业务、不同地域、不同客户群之间进行竞争与合作。在处理常规性的交易之外,国外商业银行网点机构成为了帮助银行加强与客户关系的有利渠道。包括就金融服务需求与客户进行沟通,向客户解释包括投资类和保险类等复杂产品,进行金融产品的交叉营销,它们正准备将它们的网点分支机构塑造成客户信托顾问的角色。

而在我国,虽然大型商业银行近年来加强了对网点的撤并整合,注重发展综合型的网点,但网点的主要功能仍停留在传统低附加值的核算交易处理上,从而造成了网点整体运营效率相对低下的局面。据统计,国内商业银行网点的全部工作用于创造价值的销售相关活动时间不足20%。而交易、后台处理与行政管理等低附加值业务却占了80%以上的有效工作时间。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新产品开发滞后等诸多因素影响,国内银行网点的中间业务、新业务等发展缓慢,增加存款仍是营业网点存在价值的主要因素,服务功能较为单一。

由此可见。国外银行网点与国内银行网点存在很大的不同。一是国外银行网点是多功能类型的网点,包括自助服务、专业化服务等多种服务。二是国外银行注重于电子手段的运用,包括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接通理财专家的视频技术应用等。三是网点的客户定位,国外银行网点主要定位于客户关系的维护、产品交叉行销等。

二、对商业银行网点未来功能的预见

(一)网络银行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立在物理网点、人员数量上的传统银行,其信息规模优势正在被网络银行无限延伸的信息扩展效应所侵蚀。在网络银行发展较快的国家里,银行削减传统分支机构的趋势已十分明显,他们的网上银行业务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传统银行业务,并且有许多创新业务品种是传统银行网点所没有或是传统网点无法运作的。而在国内,虽然各家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业务,但也仅提供了比较简单的如账户查询、转账、支付、网上证券以及网上商场等品种,而对其他如信贷、按揭等传统银行业务却没有涉及。

当前,在WTO框架下,国内银行抵御境外同行的最大优势在于网点。然而网络银行业务正逐步取代这一优势。建立一套网上银行系统,所需投资远比新建若干个传统的营业网点少,但其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建立一个传统的营业所。网络银行具有传统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改变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处理模式,能为银行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便捷服务。由此可见,不管是应对境外同行的竞争还是从网络银行自身的运行特点与竞争优势来看,我国发展网络银行都是大势所趋。

(二)服务营销型网点

商业银行基层网点开展服务营销是网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整体营销战略的有机组成,营销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其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各商业银行主要靠利差来获得盈利,网点定位仍停留在以结算和吸收存款为主,网点功能基本上是以交易为中心,并不重视银行的营销行为。更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营销运行体系,银行网点营销业务增长缓慢,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这样的网点定位必然要让位于开展多种业务并举、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要、以服务为中心的全新定位。建立以服务

为中心的营业网点经营模式。可以进一步拓展潜在市场空间。

(三)零售银行业务

在西方发达国家,银行零售业务已经完善并且成熟,成为国外各商业银行利润的支撑力量,单单经营零售业务的零售银行比比皆是,零售业务不仅为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以其低风险的特性成为欧美银行业摆脱经济衰退威胁的法宝。与国外相比,尽管我国的零售业务发展速度惊人,但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突出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零售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率非常低;二是就整个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而言,零售业务的发展仍处于盲目的市场扩张而忽视了价值创造,银行间缺乏实质性合作,重复建设相当严重,高成本投入下零售业务的服务质量仍不尽人意。但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也具备了继续发展扩张零售业务的现实条件:房地产、汽车等成为近几年中国百姓的消费热点,信用卡市场飞速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积极推进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在营业网点上的优势便于零售业务的开展。

此外,商业银行网点通过与当地资源的紧密结合。可发展成为不同类别的营业网点。一是全功能网点,根据经营资源和地理位置经营所有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网点要成为能为客户提供对公对私、本币外币、存款贷款、中间业务及以电子化为载体的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各类服务的金融“超市”。二是专业性网点,这些网点与全功能网点的不同在于,主要专注于服务某一类客户群,或某一产品系列,或只服务于某一特定范围的银行市场。三是社区网点,这些网点是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的主体,市场定位是以本地的市场和客户为主。

三、对商业银行网点功能转型的战略思考

(一)促进有形网点与无形网点的配合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虚拟银行正在部分地取代传统的物理网点。与传统银行网点相比,它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更方便地实现业务,达到减少交易成本增加利润的作用,因而虚拟银行是银行未来建设的方向。但同时虚拟银行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物理网点。随着金融产品的增加,复杂的交易程序使得“面对面”的要求越来越强。而且虚拟银行业务发展的基础不够稳定,使得许多客户对它的安全性存在疑虑,同时现金交易在整个社会经济运作中的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被取代。

要加快推进高等级物理网点向优质客户理财中心转变的进程。银行与较少的优质客户保持一种较好的关系比通过一种产品与更多的一般客户保持关系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因而商业银行在其高级网点内开辟空间来服务于这些优质客户是必要的,同时要推进这些高级网点向完全金融产品销售中心和客户理财中心的转变。要加快推进ATM机、POS机、自助银行来替代低等级物理网点。通过引导和培养客户使用银行自助和电子渠道的消费习惯,尽量将能调整到虚拟网点上办的业务全部调整过去,减轻网点人工操作处理一般性业务的压力。充分发挥虚拟网点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使自助设备、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以及各种智能终端等具有不同特色的系统和设备,与物理网点共同构建一种全新的银行产品及服务的营销模式。为客户提供涵盖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领域全方位的营销服务网络。

(二)改造营业网点柜台设置,推行功能分区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网点以交易处理为主功能,是单一的封闭式柜台服务模式,不利于与客户沟通交流。针对封闭式柜台存在的缺陷,按照不同客户群体对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结合柜面业务流程再造,全面改造营业柜台设置,大力推行开放式低柜和功能分区服务。设置开放式的低柜有利于银行柜员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特别在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业务时,有利于改善营业网点的服务环境和形象,增强以客户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同时,将营业厅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网点功能分区,围绕有利于差异化服务和交叉销售开展服务,对前来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提供全方位、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

建议将营业厅主要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各功能区域组合方式应适应客户办理业务的合理流程,突出网点作为销售渠道的定位。第一个分区是自助服务区,其次是开放式柜台服务区,再次是封闭式柜台服务区。通过这种分区设置使前后台服务相分离,使各种自助渠道得到充分利用,开放式柜台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也使网点的产品与服务销售最大化。

(三)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培养复合型服务营销人员

网点功能的转型,首先是网点人员的转型,网点员工的素质必须与网点功能相匹配。首先,网点人员结构配置要从偏重交易处理转向有利于网点服务营销的扁平化配置。其次,要加快推动柜员思想观念、销售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在依托自助渠道建设进一步降低柜员交易处理型劳动负荷的同时,推动柜员队伍向服务营销型转型。员工在能力转型的同时也要从思想与理念上转轨,转变等客上门的观念,增强服务和营销意识,从被动转向主动。

(四)转变前后台业务流程,创新柜面服务模式

商业中心的功能多元化 篇4

1.1 研究背景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南通市区南部,是我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苏通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以后,开发区已逐步发展成为长三角利用外资集中的制造业基地和上海一小时经济圈重要的产业发展高地。但是,开发区建立20多年来,形成了以产业用地为主的整体格局,一直未形成真正的公共中心区,导致城市功能不健全,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和居住社区发展均较为缓慢,同时缺少城市综合功能的协调发展,城市形象与城市环境差强人意。

在国家4万亿元投资拉动内需的背景下,开发区提出打造南通市南部现代化新城的战略构想,建设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并具有吸引力与活力的现代化、标志性城市综合功能新城区。同时在新城区的核心位置以在建的能达商务区为核心,并通过城市公共设施的植入,建设集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科教研发、文化休闲旅游、交通物流和生态型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功能复合型城市副中心。

本次城市设计以副中心内的商业中心为研究对象,基地位于能达商务区南侧,北为星湖大道、东为通盛大道、南为上海路、西为星湖101项目,研究范围总用地面积46.6 hm2,设计范围总用地面积33.1 hm2。

商业中心作为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多种类、多层次商业配套服务的一站式商业消费场所。开发区的商业中心位于城市副中心的核心位置,处于新城区南北向主轴线的南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将其打造成为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公共中心,必须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段,充分挖掘并利用基地的各种资源,并研究功能配置、功能布局、道路系统、人车交通组织、广场绿地开放空间、建筑空间组合、城市空间形象等内容,实现城市功能、空间、环境的整合性设计。

1.2 课题背景

商业中心是城市中人气最旺、活力最足的地区之一,具有商业购物、旅游休闲、人流集散、交通换乘、形象展示等多重功能。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公共中心的单一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性需求,商业区的复合化发展成为必然。但是,我国目前不少商业区由于对商业业态和商业空间没有进行通盘考虑,导致功能配置单一、公共空间不成体系,无法通过功能与空间的混合来激发商业活力。因此,针对商业中心功能多元化与空间混合的研究非常必要和迫切,研究应重点考虑商业中心的多元化功能配置与布局、公共空间混合、地上地下空间组织、商业业态与购物环境等问题,探讨建设有活力的多元化商业区的理论与方法。

1.3 理论背景

自从地球上出现城市以来,它总是以一种综合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聚集各种人流、物资和思想。随着时代前进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由原来的简单聚集、粗略规划、简单分散的建设模式,转向有序规划、产业聚合、功能互补的综合模式。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集多种城市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商业综合体,它是将城市活动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多种不同的功能空间进行有机组合,通过一组建筑来完成,并与城市的交通协调,其建筑基本具备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

商业综合体这种建筑形态最早出现于西方国家,且目前全球最典型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也分布于资本发达国家的重点城市之中,如纽约、伦敦、巴黎等。而中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相继建成一批建筑综合体,如北京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华贸中心、上海的新天地、深圳的华润中心等。都市综合体作为一种“泊来品”,在中国发展逐渐加快,并升级为新商业综合体。

2 功能多元化

2.1 功能多元化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城市的功能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这一点在城市边缘地区,即城乡结合地区尤其明显,经常会见到农田、工厂、住区、商业混杂的场景,而更为有趣的是充满历史感的老街和现代化的商场、办公楼的鲜明对比。这样的情况通常是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而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同样的现象依然存在。作为我们主要研究对象的商业地区,功能多元化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例如国内的许多商业区,虽然未经过事先规划,但其周边地区都已自发的发展成繁华的商业区。而国外的许多商业综合体,虽然由于人口限制均规模不大,但是都设计或发展出了一套运作良好的配套设施。

2.2 功能多元化的必要性

造成功能多元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城市更新中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最主要的则是随着物质条件增长,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相应增长的结果。这就预示着城市中大批商业娱乐设施的兴起,以及新的高档办公楼的不断涌现。同时作为土地价格上扬带来的结果,中心城区对土地高效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也就造成了多种功能共存于同一片区域甚至建筑中的现象。

对于商业综合体,功能多元化设计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2.2.1 城市功能轴线的延伸

由于商业综合体占地面积较大,且人流量很大。这样一来,就极有可能破坏原有的城市功能轴线。特别是由于车流的作用,极易将周边较大范围内的区域一分为二,切断某些现存的联系。同时,商业内配置的一些辅助设施一般只面向顾客,而不方便城市居民使用,再加上国内商业区普遍比较混乱的现状,更加令城市居民望而却步,非常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以本次设计的地块为例,它的地理位置处于南通城市副中心的景观轴线上,北面紧邻着天星横河这个最主要的城市景观节点,河的两岸有些区域已经成为市内最繁华的商业区,而另一些也正大兴土木,不断的被开发为高档住宅、办公楼或商务中心。因此,做好商业综合体地区的功能多元化以及与周边区域的良好衔接是保证城市景观轴线自然延伸,缩小城市发展差距的重点。

2.2.2 人们活动的多样性

轻轨站带来的巨大的客流,再加上地块周边的城市居民,整个商业地区可谓人丁兴旺。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机,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许多商业综合体,沿街地区都自发的集结了多种商业设施,这正说明了人们活动和需求的多样性。

从人们的需求方面考虑,顾客有住宿、就餐、购物、娱乐、会面的需求,城市居民有购物、娱乐、办公的需求,这就要求商业综合体地区至少应该有旅馆、办公楼、会议洽谈、餐饮、商场及影剧院等设施。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轻轨站客流的一个特点是人员结构复杂,消费水平差距也较大。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注意同种功能的分层设置,这也是功能多元化的一个方面。例如餐饮可分为大型餐厅、中西简餐、快餐、小吃等,商业也可分为大型超市、百货、零售、特产超市等,分别针对不同消费水平的顾客。

从建筑的角度考虑,不同功能,以及同种功能的不同层次所适宜的建筑类型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餐饮,小商品,特产超市,旅游咨询等较为活泼和零散的建筑形式比较适合于在对外广场上集结,而大型商业设施中则通常会包含品牌服饰,家电,日用家居,电子数码,文体娱乐,影剧院等功能,酒店,旅馆,办公则多见于高层建筑中。由此可见,人们活动的多样性带来了建筑功能的多样性,而功能的多样性又带来了建筑形态的多样性,因此,功能多元化也是提升城市风貌与活力的有力手段。

2.3 功能多元化的问题

城市中的功能多元化将可能导致城市的分区,而在较小范围内的地块的功能多元化则必然会引发多种空间如何共存的问题。

以商业综合体地区为例,功能多元化的主要方面,也就是它最主要的矛盾,就是交通与商业空间如何共存与衔接的问题。交通空间是一种动态的空间,它不仅要承载轻轨车站上下客的大批量客流,还要与周围的交通系统有良好的衔接,保证旅客出行的通畅便捷。而商业空间相对而言则属于静态空间,它需要能够容纳大量滞留人员,并为他们提供购物、休闲、住宿等服务设施。

在论及功能多元化的必要性时,我们已经证明了在商业综合体地区设置辅助的商业设施对轻轨客运和城市的重要意义。反过来说,商业设施同样也受益于轻轨客运带来的巨大客流量,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若两者的关系处理得当,必然会提升整个商业综合体地区的活力和效率。然而,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形成一方面交通拥堵,而另一方面商场冷清的尴尬局面。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交通体系与商业体系脱节,商业区“借”不到轻轨车站客流的人气。这里的脱节不只是空间上的脱节,更存在心理上的脱节,即人们对整个区域难以产生较为清晰的意象,对迷失的恐惧阻碍了人们对新环境的探索。这就造成了顾客的需求无法满足,商家也招揽不到顾客的两难境地。

其二,交通空间和商业空间机械混合,商业活动降低了通行速度,阻碍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照顾商业而影响交通,反过来只会更加降低人们对商业环境的评价,这种做法实不可取。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功能并不应该被机械的摆在一起,而是要将它们进行有机结合,使它们能够相辅相成,这就带来了不同的空间如何交接、混合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资料集(城市广场部分)[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建筑设计资料集(商业建筑部分)[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美]乔纳森.巴奈特.开放的都市设计程序[M].舒达恩,译.台湾:台湾尚林出版社,1983.

[4][美]E.D.培根.城市设计[M].黄富厢,朱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5]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6]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商业功能 篇5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轴线对称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纯正法国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商业街现状

本商业街位于15#地别墅区北侧入口处,主要满足15#地业主及对面高尔夫别墅区业主日常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等活动。15#地北临环城主干道珠江南环路,是15#地别墅区的入口,是人流聚集的一个主要场所。建筑用地约6700平米,采用东西方向排列,以入口为中洲对称布局,建筑立面采用了塔楼,骑楼,雨罩的元素使空间产生新的划分,室内空间既设置了集中商业,又有零散店铺,是西方现代MALL与中国传统商铺的有机组合。

这个聚集包括

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商业街的繁华气氛于别墅的宁静气氛之间的冲突问题。

解决商业街车行交通空间与步行交通空间的隔离的问题。

解决商业街的平直单调,感觉很长,很枯燥的问题。

解决商业街的历史人文记忆的缺乏。

总体构思: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轴线对称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纯正法国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

构思的基础:

据心里进化论的观点,人类对大自然所作出的最表层,直接的,第一的反映是情感上的,不是认知上的,在情感反映的基础上,才有了思维与记忆、意识与行为。就像电影就是在创造一种场景感受,现代神经心理学也证明这一观点。

方案的室外空间设计以传统江南古镇的模式来构筑整个商业街,从历史发展中形成小镇商业街和传统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深入分析,如人流和街道的关系,河与街与住宅的关系,总结出一个空间的模式,运用到我们的商业街中来。将一个古镇的街空间融合到我们的商业街中来,使其不仅有现代商业街的时代气息,又蕴含原始的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间长出的空间,这些空间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信息。

我们认为街是随着人们交换产生与贸易的发展而逐渐生长的,它是由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商业形态,我们通过将街切割、打碎、重组再造的,运用我们以景观意境为出发点,寻找适宜的尺度,通过空间变化的重组,营造一条生长出来的街,通过各种元素,铺地、雕塑、喷泉、植物来解决商业街的标识性。

我们认为街是人们行走,徜徉、休息、交流的开放空间,我们避免西单大街改造的那样的误区(人可以自由徜徉的街巷被大大拓宽成便利车行的大街,人群从街上被挤到过街天桥,或人们已被车流逼迫到某个区域,已不可自由徜徉,人的愉悦心情也就消大半,一条街道变成了一条车的河流,所以我们区分空间,使人与车的矛盾得到最大解决,)我们方式是通过高差解决人车分流。

景观的意境:

远远的你能听到时高时底,时缓时急的交响曲,迫不及待的走近观赏,法国凡尔赛宫式的水池上面跳跃着奏出欢快的乐曲,顿感精神倍增,两侧高耸的塔楼同样透露出法国的浪漫情调,中间高贵典雅的欧式拱券门诉说着你的不凡身份,走过林荫道,银铃般的笑声传来,穿过拱券门,旱喷泉广场上孩子们在玩耍嬉闹,走过嬉闹,开阔的草坪树木郁郁葱葱,人们无拘无束的躺在草坪上,三五成群的聊天,孩子在草地跑来跑去,临水栈道的长椅上,一对对情侣静静欣赏远处的晚霞。

一. 交通分析

运动与通路:

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运动心理,把紧张的运动与放松的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沿河散步道给人们提供一个可以曲折,延长的运动线路,放松休闲的观赏景观。

采用坡道设计,提供带轮的步行交通,使设计更加人性化。确定适当距离的关键不仅是实际的自然距离,更重要的是感觉距离,通过景观节点的设置,景观设施来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单调平直呆板的街道虽然很短,人的心理感受距离却很长。

人车分流:

通过竖向的变化,使行车道路与人行处于不同高差,人在商业街的购物会感觉安全,真正营造一个休闲,自由徜徉的街道环境。

二. 空间分析

商业街的主要特点是因商业店铺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空间,基于商业街的店铺特色,决定了其设计的核心就是让空间有用而舒适。根据调查,一般商业街的尺度,都控制在8-12m左右,而这又是针对两侧都是店铺的商业街,15#地的商业街是单侧式的,在商业建筑前约19m宽的范围内,要满足停车,行车,还有步行的功能,所以商业街前面的步行街尺度定为5m宽,又考虑到车行对人流的影响,利用竖向高差的变化将其划分成两个不同的空间。在根据建筑的轴线在相关节点上设置种植坛形成景观序列,根据建筑的收放控制台阶的收放。

三. 景观节点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按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及功能的不同,大小设置三大景观区,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具统一性,通过轴线的控制来实现。三大景观区为:入口广场与商业街区,旱喷泉广场区,邻水大草坪区,分别满足人们的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动静分区的过渡功能,人们交流休息思考冥想的静态活动功能。

四. 色彩分析

建筑的立面以梨黄(明亮)为主色调,门窗饰线,铁艺栏杆用白色或木色,建筑功能入口用骑楼来区别,色彩为红色砖墙(仿红色砖墙瓷砖),其整体为明亮的暖色调。设计的铺装,小品,附属设施等都采用暖色调设计,形成从色彩上

达到统一的效果。

五. 停留区域与心理学边界效应理论

边界效应理论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建筑广场的边缘,建筑的凹处,柱下等使人们喜爱停留的区域。我们在商业街设置休息的座椅,给人们提供驻足,停留,停下来与人交谈,停留一段时间的动作诱因。

爱德华·霍尔在《隐匿的尺度》中指出处于边缘或背靠建筑物的立面有助于个人,团体与他人保持距离,是人们安全心理的需求所致。我们要紧两创造多层的边缘。

人的活动是从内部和朝向公共空间的的中心的边界发展起来的,通过孩子们总是现在门前聚集一会,然后在开始游戏并占有整个空间。

弯曲的街道使步行变得更加有趣,且再见少风力干扰方面是由益处的。变换的接到空间,小型广场的穿插使步行网络的心理距离变短了。

人在步行时都爱抄近道,人们走捷径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哥本哈根的一处广场记录,每一个人都沿最短的线路穿过广场。

开场空间中的步行线路,横穿空间中心是不舒服的,眼空间的边缘既可以体验到大空间的尺度,又能欣赏道街道或空间边界的细枝末节,令人赏心悦目。

台阶是打断步行节奏的破坏元素,我们采用平缓的坡道替代。

商业街入口广场

避免目的地路程的一览无余,更要避免可见目的地而不得不绕行。可见目的的时要遵从简捷的原则。我们规划的直角使用功能是不方便的。

15#地商业街入口广场北侧是温泉城的一条交通主干道A线,南侧是整个15#地别墅区,建筑用地约6700平米,这是15#地别墅区的主要入口,是人流聚集的一个主要场所,这个聚集包括购物,娱乐休闲和享受生活!

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有人情味,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单纯的行走空间,人们在其中流连的过程本身也是一

种体验和休闲!

入口广场除了应该烘托建筑的特色与气势,更应该是一个适合人们停留的、开放的,水与绿地交融的公共休憩场所。

三.

景观节点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按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及功能的不同,大小设置三大景观区,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具统一性,通过轴线的控制来实现。三大景观区为:入口广场与商业街区,旱喷泉广场区,邻水大草坪区,分别满足人们的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动静分区的过渡功能,人们交流休息思考冥想的静态活动功能。

四. 色彩分析

建筑的立面以梨黄(明亮)为主色调,门窗饰线,铁艺栏杆用白色或木色,建筑功能入口用骑楼来区别,色彩为红色砖墙(仿红色砖墙瓷砖),其整体为明亮的暖色调。设计的铺装,小品,附属设施等都采用暖

色调设计,形成从色彩上达到统一的效果。

五. 停留区域与心理学边界效应理论

边界效应理论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建筑广场的边缘,建筑的凹处,柱下等使人们喜爱停留的区域。我们在商业街设置休息的座椅,给人们提供驻足,停留,停下来与人交谈,停留一段时间的动

作诱因。

爱德华·霍尔在《隐匿的尺度》中指出处于边缘或背靠建筑物的立面有助于个人,团体与他人保持距离,是人们安全心理的需求所致。我们要紧两创造多层的边缘。

人的活动是从内部和朝向公共空间的的中心的边界发展起来的,通过孩子们总是现在门前聚集一会,然后

在开始游戏并占有整个空间。

弯曲的街道使步行变得更加有趣,且再见少风力干扰方面是由益处的。

变换的接到空间,小型广场的穿插使步行网络的心理距离变短了。

人在步行时都爱抄近道,人们走捷径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哥本哈根的一处广场记录,每一个人都沿最短的线路穿过广场。

开场空间中的步行线路,横穿空间中心是不舒服的,眼空间的边缘既可以体验到大空间的尺度,又能欣赏

道街道或空间边界的细枝末节,令人赏心悦目。

台阶是打断步行节奏的破坏元素,我们采用平缓的坡道替代。

商业街入口广场

避免目的地路程的一览无余,更要避免可见目的地而不得不绕行。可见目的的时要遵从简捷的原则。我们

规划的直角使用功能是不方便的。

15#地商业街入口广场北侧是温泉城的一条交通主干道A线,南侧是整个15#地别墅区,建筑用地约6700平米,这是15#地别墅区的主要入口,是人流聚集的一个主要场所,这个聚集包括购物,娱乐休闲和享受

生活!

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有人情味,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单纯的行走空间,人们在其中流连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和休闲!

入口广场除了应该烘托建筑的特色与气势,更应该是一个适合人们停留的、开放的,水与绿地交融的公共

商业功能 篇6

关键词:监管指标;银行信贷;经济增长

一、功能观下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一)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金融通过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促进资本的积累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对实体经济产生强有力的支持。根据美国哈佛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罗伯特·默顿的观点,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如下:清算和支付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便利商品、劳务和资产交易的清算支付手段;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化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各种机制,汇聚资金并导向大规模的无法分割的投资项目;实现经济资源转移提供渠道,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促使经济资源跨时间、地域和产业转移的方法和机制;风险管理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应付不测和控制风险的手段及途径;信息提供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价格信号,帮助协调不同经济部门的非集中化决策;解决激励问题,即金融体系解决了在金融交易双方拥有不对称信息及委托代理行为中的激励问题。

金融体系的功能主要分三大类:一是支付结算,源于货币的使用,历史最为悠久;二是融通资金以及衍生出的动员储蓄、促进公司治理,统称为资源配置;三是风险管理,与资源配置功能密切相关,体现在对资源配置的促进上。其中,支付结算是金融体系的基础性功能,资源配置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风险管理是金融体系的高级功能。

金融体系由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等五个方面构成,每个组成部分都以独特的身份和特点承载并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下文将就金融企业体系中的主要构成单元——商业银行着手,具体分析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功能所在。

(二)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差异

目前国内金融企业体系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等。其中,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是目前我国金融企业体系中较具代表性的构成单元。从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看,除了金融调控主体和监管主体外,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在现阶段承载的落地性金融服务职能较大,提供的功能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本文重点考察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差异。

二、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功能——支付结算作用分析

(一)基于货币本源的支付结算功能

支付结算功能源于货币的职能,其发展和演进与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相伴而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功能。支付结算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表现在完成商品、贸易、服务和资产的交易,满足经济主体的支付服务需求,帮助经济主体避免为完成支付而耗费不必要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适应高速运转的经济活动,加速社会资金流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金融市场有机联系,改善金融服务,推动金融创新;通过提供必要的资金转移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促进各类经济金融活动稳定运行,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坚定社会公众对货币及其转移机制的信心[2]。

(二)以银行为中心的支付体系

(三)日益丰富的支付结算方式

商业银行通过开展票据、银行卡、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清算账户等业务具体承载服务实体经济的支付结算功能。

票据、银行卡、汇兑等现代支付结算工具和业务的出现,便利了商品和劳务交换,提高了经济活动效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在国际贸易领域,随着托收、保理、信用证等国际贸易支付结算新工具的出现,经济主体的国际支付结算需求得到极大满足,银行在国际结算领域的地位也日渐上升。而支付结算工具和方式的不断创新和丰富也反映出经济个体对结算方式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结算,还延伸至融资、担保、账务管理、信息咨询等领域。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基于货币本源的支付结算功能、以银行为中心的支付体系和日益丰富的结算方式都表明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之支付结算功能的主导地位。在经济货币化日益加深的现代经济背景下,一个有效的、适应性强的交易和支付系统是发展经济的基本需要,其对于现代经济增长是不可或缺的金融基础设施。

三、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融资作用分析

(一)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程度分析

融资功能是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的体现,即金融体系将资金从盈余者转移到短缺者过程中起到的聚敛和配置储蓄的功能。融资是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实体经济通过从金融体系获得一定的融资量满足自身的资金短缺需求,得到发展。

实体经济获取融资可以通过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进行。前者是间接融资,后者是直接融资。对于前者而言,储蓄的动员和配置是分开进行的,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机构起到了信用中介的作用;对于后者,在动员储蓄的同时完成了配置,金融机构仅起到服务作用。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间接融资(银行体系)具有货币创造功能,对经济增长有切实的促进作用。由于投资增长是经济处于增长期的常态,要满足投资需求,离不开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而直接融资只是对现有储蓄的重新组合,不能创造出新增货币。因此,从资金供应的角度,银行体系十分重要。从银行体系本身来看,由于银行体系规模庞大,具有规模经济,有能力开发与利用专门技术,降低交易成本,在向拥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提供资金和流动性服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从上述方面说,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上开辟了一条渠道,能有效地将储蓄资金引入拥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们手中,在增进实体经济的效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下面将从反映宏观的社会融资规模和反映微观的企业融资结构的量化指标来考察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作用。

1.从宏观社会融资规模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程度

社会融资规模是反映实体经济向金融系统获取的融资总量的指标。2011年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引入该指标,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社会融资规模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信用或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三是其它融资,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等。

此外,2011年末商业银行个人贷款②余额8.7万亿元,新增贷款占比23.5%,有力地推动储蓄向有效消费和有效市场需求转化的媒介功能,在拉动内需、调节国内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方面的作用较大,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给予了较强的支持。

在执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相关的金融扶持政策方面,商业银行相较于其它金融机构也发挥着主导作用。如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涉农贷款等。根据《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2011》,截至2011年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7.3%,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14.6万亿元,涉农贷款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为35%,有力地支持了小微企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商业银行服务上述领域的功能体现是证券市场等非银行金融企业无法覆盖的。

综上,商业银行在融资程度和方向上,通过信贷资金的供应总量和供应结构切实地发挥着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引导作用,有力地发挥了金融帮助储蓄向有效投资和有效市场需求转化进程中的重要媒介功能,充分发挥了金融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中的调节功能,使有限的资源更多进入经济发展的瓶颈、薄弱环节,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功能中贡献了主要的力量,中长期内难以替代。

四、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高级功能——风险管理作用分析

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上。

价格风险的管理可分为对系统性风险的跨期风险分担,以及对非系统性风险的横截面风险分担。而跨期风险配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跨代际的风险分担,即将与一定存量资产相关的风险分散到具有不同经历的各代之间;另一种是通过资产积累减少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消费水平的波动。长期存在的金融中介机构被认为在从事跨期风险管理方面具有优势。

金融机构作为受险主体,主要的信用风险来自企业、个人与国家。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存在着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这是造成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不同的金融机构以其不同特点的业务面临不同的信用风险,并各自开展相应的信用风险管理。如商业银行面临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信用风险,保险公司面临道德风险,证券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来自信用交易。

流动性风险相比价格风险和信用风险,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理论意义和现实层面的流动性风险多指商业银行面临的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控制管理流动性风险方面也是金融企业体系中的主要承担者[4]。

五、从功能观探寻未来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

(一)强化既有的基础性金融服务功能,巩固不可替代性

商业银行可加快支付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如以票据和银行卡为主体,以电子支付方式为发展方向,建设完善适应多种经济活动需要的支付工具体系,推动票据影像业务和电子票据的发展、支持银行卡产业发展、改进银行账户管理体系等。总而言之,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的基础性功能,强化巩固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支付结算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实体经济发展

信贷总量应在方向上做到向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同时,信贷主动投放利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出口结构升级上,并限制“两高一剩”行业企业贷款,控制对低水平、重复建设政府平台的资金支持等。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不仅要与实体经济的产出结构发展同步适应,还应先导性、前瞻性地率先布局,做到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领先于实体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即行业贷款余额占比的变动要领先于行业增加值GDP占比的变动,使行业贷款余额占比成为行业景气的风向标。

(三)商业银行应健全多元化的银行功能结构、综合化经营

综合化是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信托、租赁业务等,这些非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的新增和开展进一步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实体经济不同层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诉求。商业银行在强化既有的金融功能的同时,适时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思路,发挥并拓展商业银行的金融功能,可以更好适应实体经济运行中广泛庞杂的多元化特点和对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多方位诉求,更加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陈薇)

参考文献:

[1]劳平.金融结构历史演变的初步考察[J].国际金融研究,2003(6).

[2]格利,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杨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再认识[J].中国金融,2012(10).

网络传媒对商业文化功能的影响 篇7

一、网络传媒的特点

网络传媒通过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公共或商业的行为,传播工具是网络。与传媒手段一样,实现传播的基本功能,但在技术上更先进与传统传媒手段。

第一,交互性。网络媒体是一个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网络传播的逻辑结构是环形分布式的,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使得传受双方较之传统媒体而言,双向交流的发生更为经常也更为深入。

第二,海量性。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由于数据库的存在,得以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正是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

第四,多种媒体。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

第五,即时性。网络新闻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特点。

第六,个性化。网络传播的个人化特征非常明显,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使得受众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 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中显得个性张扬、特色鲜明。

第七,超文本。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超连接”是指结点间通过关系链加以链接,从而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信息的存储可以按照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打破了原文本系统只能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灵活的检索。

对网络传媒的特征分析后,可将这些特征归纳为“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开放式”的特点。

二、商业文化的功能

商业文化是相对于传统文化而言的,传统文化是发生在过去、而今天仍然被沿用的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商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源于商品交换,随着商品交换的产生而产生,与商业实践相始终,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了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内容。

1、商业文化内容

商业文化包含的内容如下图1所示。可见,商业文化包含六方面的内容。第一,商业精神文化。商业精神是商业的灵魂,是企业的价值观念。任何商业企业或从商者个人,在商业实践中都必然遵循着或表现出一定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商业的精神文化的本质是精神,是一种深入人心、坚定不移的信念,商业精神文化的巨大意义在于对外树立美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创造智慧;第二,商品文化。商品是一个载体,文化附加在商品上,展示民族的文明水平、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常表现于商品的质量、外观、名称、包装等许多方面。第三,品牌、商号、商标文化。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通过文化范畴内的词汇、图形构成并区别其它商业企业,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第四,商品营销文化。当前的“服务品牌”,就属于营销文化在新形势下的产物;第五,商业伦理文化。伦理文化也叫公关文化,也就是说,在商业竞争中要讲信誉,不卖假货,不搞欺骗,实行优质服务,在竞争中达到“双赢”,以优良的商业道德,提高自己的商誉;第六,商业环境文化。商业环境包括城市的商业建筑、商业设施,以及整个社会影响商业活动的环境氛围,还包括店堂的设计、配套服务达到的水平。

商业文化是面对大商业、大市场、大文化提出来的,商业文化是从更深层次提高服务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2、商业文化的作用与功能

商业文化不是孤立的文化形态,它与社会的政治、法律、经济存在着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关系。商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商业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商业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文化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激励功能。商业文化建设所形成的企业精神,发挥着激励的能动作用。从商业文化角度来看,主要有目标激励、人格激励、竞争激励和奖惩激励四种。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企业目标以及发展方向,落实到部门和个人,激发自觉的积极性;从主要领导的人格激励带动班子成员的人格激励,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据调查,一个人在报酬引诱及社会压力下的工作表现,仅能发挥个人的工作能力的60%,其余的40%则有赖于领导群体的激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业竞争愈演愈烈,竞争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人物,便成为商业文化建设的旗帜;奖惩激励,奖励先进是一种肯定,使员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状态,继续做出贡献,同时惩罚那些有着不良行为的员工,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

第二,约束功能。企业在商业文化建设中形成的一种非行政、非经济的心理约束氛围,能增强经济、行政手段制约功能。商业企业依靠管理规范、服务规范和各种规章制度以行政命令的手段约束员工行为,而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同样可以约束、规范员工行为。约束功能表现在:能使每一个员工懂得自己的工作任务、目标、职责,并按照这些要求驾驭管理各种要素,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能使自我约束和强制约束结合起来;能使事前、事中、事后 (包括售前、售中、售后) 的约束相结合,三者约束,环环紧扣。

第三,凝聚功能,是商业文化最显著的功能。它能使员工自尊、自重、自强、自律,把员工意志和行为引向同一目标和同一方向,并为这个目标和方向协同动作。通过文化的冲突和文化的整合,使文化在时间中发展,在空间中延伸,在互相交流中求得共同的发展。

第四,沟通功能。商业文化的沟通功能主要是借助于文化传播和商业网络来实现的。在企业内部,领导者提出的战略目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通过各种渠道与内外上下沟通,特别是内部员工的沟通,取得共识。

第五,育人功能。商业文化通过多种方式来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满足广大员工物质的、精神的需要,形成凝聚力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培养新的企业家、管理干部和员工,提高整体素质。

三、网络传媒对商业文化功能的影响

正是由于网络传媒的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即时性、个性等特点,使对商业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如图2所示。

在对商业文化五个方面的功能体现上,网络传媒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扩大或者减少商业文化功能的发挥。从激励功能看,网络传媒以极大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网络媒体凝聚了天南海北的网民的智慧和力量,对某一焦点事件的评论往往会产生集聚效应,在短时间内迅速碰撞磨合,形成广泛代表民意的网络舆论,使企业独有的资源变为共享的资源,对员工、对企业来说,加大了宣传的力度,扩大了激励的效果;从约束功能看,一方面,超大范围的网络媒体传播空间增加了商业文化的约束作用,但另一方面,网络的匿名功能使得网民在表达个人意见时能畅所欲言、直抒胸臆,而不必有所顾忌、有所担忧,网络传媒的监督功能的缺陷,会减弱商业文化约束功能的效果;网络传媒对商业文化凝聚功能的影响是双向的,其原因是网络传媒对信息的失真、信息过滤的控制难度大,一方面真实有效的信息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并很快引起共鸣,而失真的信息或虚假的信息则会出现负面效应,第十五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网民中选择信任互联网的比例为52.2%,非网民中选择信任互联网的比例为53.2%,这说明依然有将近一半的人对互联网持怀疑态度,降低了凝聚功能的发挥;网络传媒的交互性以及速度效应,毫无疑问会加强商业文化的沟通功能;在育人功能上,和凝聚功能的作用类似,都存在信息过滤和信息处理的问题,还有和网络媒体监督功能的发挥有关,因此是双向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媒体对商业文化功能发挥不利的影响均来源于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监控,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网络立法,以法律来规范赛博空间的各种行为,包括与网络媒体监督相关的传播行为、讨论行为等;第二,进行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增强网站发布新闻的责任感,提倡网民文明上网;第三,及时疏导网络媒体论坛中的情绪型言论,版主应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及时跟帖、主动导帖,善言规劝,与网友共同创建宽松自由文明和谐的讨论环境;最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普及电脑知识,提高上网普及率,使得我国的网络民意具有更充分的代表性。

参考文献

[1]、钱伟刚:《第四媒体的定义和特征》, 《新闻实践》2000年第7、8合期

[2]、陈力丹、刘津:《认识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 传媒学术网专家论坛。

[3]、马克.波斯特著, 赵毅译:《网络民主:互联网与公共空间》, www.culstudies.com/rendanews/displaynews.asp?id=1353

[4]、傅新:《接受互联网监督也是接受群众监督》, 《光明日报》2004年12月28日

博客传播功能的商业化延伸 篇8

关键词:博客,传播功能,商业化

在博客还被很多人视为没有实际意义的娱乐手段的时候, 其在商业上的巨大价值已经开始显现, 对博客商业应用的探索已经在国内外展开。实际上, 作为一种有着模式创新意义的网络传播形式, 博客对经济产生影响是必然的。

开发博客的种种外延功能、把握博客蕴涵的商机, 这已经成为博客的一个新课题。博客外延功能的运用, “涵盖了Web2.0时代多中心信息源发布、多结点信息接收为主要特征的, 以博客为代表的各种传播手段的应用。它通过具有平等与共享的精神将普通的网络信息传播附加特殊的文化意义, 影响读者的消费思想与消费习惯来达到行销的目的。与传统的公关以及广告行销手段相比, 具有行销成本低、时效性强、参与性与互动性突出、读者信任度高以及行销效果易见等优势。目前, 博客行销已经开始被应用于消费者沟通、媒介关系处理、产品事件行销、行业先锋形象树立以及企业文化宣传等诸多领域, 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 (1) 。

博客商业化延伸

博客向出版领域的延伸。在博客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博客一直作为单纯的网络传播的一种形式存在, 并没有与经济收益关联。但在近两年的时间里, 随着博客运用的广泛与深入、名人博客点击率的巨量突破, 其蕴涵的巨大市场价值日益凸显。企业以及各种组织甚或个人, 开始注意博客的传播力量与价值所在。传统媒体也逐渐意识到了博客巨大的市场价值, 并开始与博客进行“叠加”的尝试。一些博客开始走出网络, 走上传统媒介的舞台。

博客, 为具有才华和个性的写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他们通过博客创作得到认可, 并在网间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从而, 博客成就了很多网络红人、明星。其中有些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内容受欢迎的博客因其市场价值而受到出版社的关注。许多博客作品走出网络, 印成了铅字。借助博客的影响力, 他们获得了较为稀缺的大众媒介资源, 同时也扩大了博客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 这成为更多博客坚持写作的动力之一, 其对博客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期刊领域, 哈尔滨报业集团和问鼎传媒最早意识到博客的商业价值, 2005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以博客为刊名和主要内容的杂志——《博客》试刊号。这使博客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商业化道路受到了更多关注。之后, 《博客生活》等博客杂志也相继出现, 随着博客市场空间的成长, 博客类杂志的正式出版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博客杂志的出现既扩大了博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又使博客以内容的形式渗入杂志媒介。这种相互间的渗透, 丰富了媒介的内容和形式, 对大众传播而言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当前博客力量尚不成熟的情况下, 这种相互间的渗透对博客的发展大有裨益。

博客向广告领域的延伸。近年来, 博客的价值及其应用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但这种关注主要是将博客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的, 博客个体的价值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博客广告就是博客个体价值实现的手段之一。

博客广告, 简单地说就是以博客网站或个人博客主页为传播渠道的广告活动。个人博客广告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播放站内广告;2.藏身于管理界面之中;3.Google Adsense, 这种分类索引广告, 类似广告联播网的概念, 支持网友免费投放自己的广告;4.内容关键词广告, 将博客内文章的关键词强制加入广告链接;5.专案合作类型, 目前大多数博客都是利用这种模式把博客当做一个发布平台。 (2)

与其他广告形式相比, 博客广告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其概括为以下五点:1成本低廉, 有比较理想的性价比。2.媒介细分程度高, 受众的人口学特征清晰, 在年龄段、职业和社会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分布集中, 广告投放目标明确, 可以实现精确制导。3.博客受众多为城市人口, 收入水平较高, 消费观念前卫, 购买力较强。4就目前博客的普及程度来看, 写作和阅读博客的人群往往是技术上的先行者, 他们受教育程度高、有相对丰富的技术知识和专业知识、经常接触网络并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他们是思想前卫、知识渊博、成熟理性的高知群体, 在现实和网间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色。这个群体的规模和数量不大, 但颇具影响力。5.博客的群体以社区式的自组织形式构成, 彼此间的交流和互动充分。广告信息可以通过二级传播与多级传播, 向更广泛的网民群体扩散。

尽管有多方面的优点, 但博客广告同样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博客作为广告媒介的最大缺陷在于其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有限。尽管有徐静蕾个人博客点击率过千万的例子存在, 但与电视等大众媒介相比, 个人博客目前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还是很有限的, 绝大多数的博客并没有知名度和稳定的读者。网络传播学者闵大洪曾经表示, 作为一种个媒体或者私媒体, 个人博客的影响力有限, 过度商业化和功利化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 受受众规模的局限, 博客广告的成长空间有限。

针对博客媒介的这一缺陷, 业界对相应解决方案的摸索正在进行中。博客依据职业、阶层、爱好等人口学特征, 形成了不同的博客群体和社区。单个的博客影响力有限, 但有相同特征的博客形成群体后, 便拥有了相当规模的受众群。这种细分化的博客群体受众定位明确、针对性强且有一定的受众规模, 十分适合广告投放。所以, 可以将个体的博客流量“打包”起来, “批发”式地销售给广告主, 根据个人博客的流量或广告投放效果进行利润的分成, 这样就弥补了单个博客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上的不足, 同时发挥了博客针对性强的优势。这种连点成线的方法和策略可能是突破单个博客价值局限的一个方向与趋势。

博客的商业价值已经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和关注, 国外已经开始了对博客广告的实践。在我国, 和讯网2005年12月7日在IT专业网站“斗牛士”主编洪波的个人博客“对牛乱弹琴” (Keso) 上正式发布了两则博客广告, 一则为“和讯个人门户”的广告, 一则为招聘Web2.0策划开发人员的文字链广告, 这两则博客广告是目前可查到的国内最早的博客商业广告。博客广告已引起了广告商的关注, 而将博客广告空间按流量“打包”销售的模式也已经开始在国内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博客的广告价值来自博主作为名人的名人效应, 而“名人博客广告在利用名人影响力这一点上, 无异于传统媒体广告;在利用大浏览量上又无异于传统的互联网广告” (3) 。所以, 仅仅将广告的文字或画面悬挂于个人博客的页面之中以获得注意, 这与传统的网络广告并无本质的区别, 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形式, 实际上并不能体现博客作为广告媒介的革命性意义。

真正意义上的博客广告, 其正确的方向在于“搜集个性化的需求信息以及消费体验, 来导向商业信息的投放;通过平易化和通俗化的表达方式, 来强化商业信息的传达;利用用户的个人意见和文化影响力, 来影响特定人群的消费行为”。也就是说, 作为Web2.0时代的传播形式, 博客作为广告媒介的真正价值, 不在于对传统网络广告形式的简单复制, 而在于对用户消费体验和消费意见等信息的挖掘, 消费者可通过博客的内容资源快速寻找到有关某产品、品牌或企业的相关信息。简单地说, 一个消费者在其博客日志里对某产品的一句肯定的评价, 其效果要远胜过在他的页面上发布一则商业广告。

博客向公共关系领域的延伸。同样作为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 公共关系 (PR) 与广告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 广告的主要功能是宣传和促销, 它面向的是消费者, 受众的规模大但结构单一。公共关系的功能包括塑造形象、协调关系、处理突发事件等, 它需要面向股东、消费者、供应商、社区居民、政府机构、内部职工等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等不同受众群体, 受众规模大且结构复杂。因此, 广告更依赖大众媒体, 而公共关系的媒介选择较之广告更加分众化和多元化, 更加倾向双向性的传播媒体。博客在公共关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它包括:1.双向性, 博客具有双向传播的能力, 适合与特定人群进行交涉和协调关系。2.针对性, 通过博客可以进行小众传播, 尤其是组织传播, 可针对特定小群体, 尤其是适合被企业用来处理与内部人员的关系。3.即时性, 博客可在特定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直接成为当事人的发言渠道, 这一点适合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危机公关。4.社区性, 在公共关系对象较多的情况下, 博客的社区化自组织形式可以允许所有相关人群共同参与, 充分讨论。5.公信力, 作为无涉利益的第三方, 博客传播的信息可信度远远高于自卖自夸式的自我宣传, 而媒介的公信力正是公共关系活动对媒介最核心的要求。这也是播客对公共关系传播的巨大价值之所在。

在公共关系领域, 博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注释

1[1]《公关式“博客行销”大行其道》:http://chinese.mediachina.net/index_news_view.jsp id=79211

2[2]陆斌:《寻找博客营销的“金钥匙”》, 《现代广告》, 2006 (4) 。

卷草纹蕴涵的文化功能与商业价值 篇9

一、卷草纹的文化背景

卷草纹集多种花草植物特征于一身,在波状韵律中穿插花叶枝蔓构成植物图案。历经“莲花纹”、“掌状叶”,再演化出“忍冬纹”,最终发展至现在的“卷草纹”——一种意象华丽和谐的装饰样式。

卷草纹起源于古希腊,盛行于中世纪,兴盛于文艺复兴与洛可可时期,甚至影响到世界各时期的文化艺术。这一文化样式随着战争的扩张,影响了印度佛教装饰图案的风格,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装饰艺术传入中国,成为隋唐时期佛教艺术重要的造型元素,为唐朝的艺术兴盛、文化繁荣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后经历代演化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卷草纹样。卷草纹波形完美、旋律流畅优雅、精致华丽、风格严谨,一直被上流社会阶层所钟爱,成为粉饰上层贵族丰裕生活的精神元素和文化象征,被广泛运用于高档饰品、家具、书籍、建筑上。研究发现,凡值盛世卷草纹装饰就得以盛行,卷草纹也成为折射社会繁荣昌盛的象征,见证着历史的兴衰,见证着艺术的演变,其历时之长、意义之深,都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二、卷草纹蕴涵着人与自然的情感回归

卷草纹盛行到19世纪末期戛然停止。战争激发了文化观念的不断变迁与重塑,现代主义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打破了以往历史文明的审美价值观念。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西方20世纪艺术打破了几千年来沉闷的惯性艺术风格,开创了西方艺术更自由宽阔的艺术空间,促进社会向多元文化以及观念意识的转变,这也是形成今天卷草纹复兴演变的思想基础与文化背景。

经历了20世纪后现代观念的混杂视觉冲击并由此感到厌倦之后,人们的审美观念变得模糊或麻木,重新渴望精神的慰藉,寻求自然和谐的情感回归。卷草纹蕴藏着对大自然的情感与智慧,寄托着人们对自然的热爱、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好契合了这种自然的精神。它以优雅的视觉,以自由浪漫的活力重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视线,丰富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很快便成为代表时代高雅艺术与时尚文化的视觉象征符号。卷草装饰图案在沉睡百年之后的复兴,标志着人类精神情感的历史回归,这场视觉文化的复苏表现在2000年前后,具有强烈现代装饰意味的卷草图案出现在欧洲商业设计中,但与之前不同的是,复苏的卷草纹摒弃了固有的规则,它更加简略和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成为演绎时代精神的标志,很快在世界各国流行。

三、卷草纹演绎的时代风格特征

如果说早期的卷草纹代表贵族阶层的审美和精致格调的话,现代卷草纹的复兴则象征大众文化的自由精神的表达和宣泄,是一种化繁为简、化精致为自由时尚的风格,成为时代的流行风格。卷草纹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图形元素交织复合的新视觉艺术,作为今天商业视觉艺术的表现特征,它自由演绎在服装纹饰、动漫游戏、品牌包装广告、地产装饰、视屏影像或涂鸦文化等领域中。

1. 卷草纹是社会高端阶层审美文化的精神象征

无论哪个朝代,也无论中西文化,卷草纹一直都被视为表现富裕和优雅生活的精神文化象征。今天的艺术虽然不再为权势服务,也少了许多贵族气,但卷草纹优雅的旋律自身所透出的高雅气质,仍然是人们追求精致生活格调的目标,作为精美礼品、高档商品、高级室内或建筑的装饰元素,在满足人们视觉愉悦的同时也赋予商品文化内涵,实际上卷草纹承载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化功能。北京奥运的视觉传播元素中就有祥云与卷草的和谐纹样,由祥云提炼的图案简略而现代,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中国元素”,传统在传承中得到发扬。又如武汉“黄鹤楼”牌高档香烟,精致古典的卷草图案、华丽的色调和高档的印刷工艺提升了商品的富贵气,成为高端人群显示身份地位的符号,成为馈赠亲朋的高档礼品。另外,国内大量高档楼盘和别墅,在建筑装饰风格上都采用“洛可可时期”的卷草纹风格,来体现高档楼宇舒适雅致的人居环境和人文精神,以满足高端人群的精神需求。

2. 卷草纹代表大众时尚文化的自由精神

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产生的流行文化,为这一时期的青年赋予了后现代的“精神养份”,即全民的娱乐化。视觉艺术由理性秩序向感性自由的审美观念转变,变得更自由舒展、轻松浪漫与无序,甚至无视卷草纹固有的规则。我们处在一个艺术多元并存的时代,王受之在《世界平面设计史》中说:“艺术的多元意味着艺术审美标准的多元。”现代审美观念变得更为包容,这也是现代青年思维观念的特征,自由的卷草纹正好扮演了时代文化的视觉符号,成为引领时尚活力的象征,因此被商业品牌作为与青年沟通情感、进行互动的元素,通过视觉与消费者进行心灵沟通,让品牌保持年轻活力,从服装到饰品、从动漫艺术到影象视频、从商品包装到平面广告、从饮食到居所都洋溢着一派卷草纹带来的时尚气氛,它炫动了情感,美化了视觉,满足了精神享受,令生活锦上添花,形成了今天引领时尚潮流的商业文化视觉秀。这场视觉秀不仅牵动着女性情感,也激发了青年男性的热情,而激情的背后正是商业品牌的一手策划,品牌是时代的缔造者,演绎和推动着时代文化的变化。品牌在深切关注青年的情感时,才能赢得品牌自己。可口可乐公司为抢占青年市场重塑品牌形象,在2005年推出新包装,为迎合时代要求,采用自由的花卉装饰,形象充满活力,新鲜张扬,罐体显得格外时尚,很快赢得消费者喜爱,迅速提升了市场份额。

结语

商业功能 篇10

一、商业广告的经济功能及其发挥的作用

商业广告作为广大营销者推销产品、提升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近些年来一直受到广大经营者的青睐, 各商品经营者试图通过商业广告来提升商品的知名度, 并以此来提高商品的销量, 从而提升企业或公司的经济效益。要想做好商业广告的经济功能发挥工作, 就必须对商业广告的概念、意义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下面就简要分析一下商业广告在市场中的经济功能以及发挥的作用和意义。

1. 商业广告的简要概述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得人们对于商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固提升, 推动我国广告事业的繁荣发展, 而且其功能和含义也在不断丰富, 不同行业的人对于广告的定位也不同。商家将广告作为推销产品、扩大经营范围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经济学家将广告当成经济表象的一种形式;媒体工作者则将广告看成一种传播、宣传过程;而广大消费者却容易将广告看成一种电视荧屏上的“垃圾”。可见, 处于不同角色的人们对于广告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立场。

一般来讲, 广告可以分为广义的广告和狭义的广告两部分。广义的广告一般指一切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广告, 包括一些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宣传广告等等, 其基本内涵是一切面向大众的广告传播活动。而狭义的广告往往专指营利性的广告, 即商业广告, 这种广告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宣传最好的一类广告, 这种广告往往以推销商品、扩大销售为目的, 经营者对于商业广告的投入往往是利用商业广告的经济功能来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

其次, 商业广告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它可以根据经营者的需要创建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 充斥于人们的生活中, 已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提升商品的市场影响力。广告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的信息传播载体, 因此广告制造商在进行广告的创设时一定要熟知广告主的创设意图, 将商品的特点和优势在简短的广告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确保广告发挥其巨大的宣传功能和经济功能。

2. 商业广告的一般功能

在当今繁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广告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产物, 不仅能够提升商品的销量, 引导商品的生产和消费,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而且能够实现对文化的传播、思想道德和社会行为的展现, 引导人们不断走向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功能是不容代替的, 下面就简要分析一下我国商业广告发挥的基本功能。

(1) 商业广告的社会功能

商业广告的创设往往或多或少地加入一些思想观念, 这种思想观念往往可以在社会中找到对应的社会现象, 体现出对某种价值或现象的评判和追求, 人们在面对这些商业广告时本身就受到这种思想观念的感染和影响, 而且商业广告出现的频率往往较高, 每天都会充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日积月累, 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表现出社会功能的效果。

(2) 商业广告的文化功能

商业广告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是一种特殊的大众文化表现形式。在当今社会中, 广告作为一种传播手段, 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对于文化的发扬和传播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一些典型的感染力较强的广告中, 广告商往往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的先进文化相结合, 也可以将其他领域的文化观念和表现形式融合到商业文化中来, 而且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东西方文化也实现了交流和互补, 这不仅是对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 更是对世界先进文化的良好传播。

(3) 商业广告的教育引导功能

不难发现, 我们的日常生活被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所包围, 大到购物广场, 小至家里的电视机, 这些广告在向我们传递经济信息的同时, 也将社会文化、道德观、世界观等信息传递给我们。各种商品经营者为了营造良好的购物气氛, 往往在广告中增添一些积极向上、富有中国特色的东西, 这不仅是对广告市场的净化, 而且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次, 商业广告中推销的一些产品往往蕴含较高的科学技术, 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可以促进现代化消费理念的形成, 更是对广大消费者新知识、新技术的社会教育, 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商业广告的经济功能

商业广告的本质在于其商业性, 通过宣传商品的价值和优势, 提升商品的效率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可见社会主义市场商业广告拥有巨大的经济功能, 对于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商业广告的经济功能体现在多个方面, 下面就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 简要分析商业广告的经济功能。

1. 扩大商品销售, 加速商品流通

商业广告能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商品的基本信息, 它的大量涌现使得广大市民对各类商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新的认识, 加速人们对新产品的认可, 自然也会增加商品的销售额度, 加速商品的流通, 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 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而且能够拉动国家内需, 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2. 增加劳动力就业

一方面, 商业广告作为广告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不仅关乎到整个广告行业的发展, 而且也影响到广大广告行业工作者的就业问题。近些年来, 纵观我国广告行业的发展进程, 不难发现, 与以前相比我国广告公司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提升, 广告公司的从业人员数量也有了很大的飞跃, 这不仅缓解了我国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压力, 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另一方面, 商业广告在人们生活中的大量出现,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生产, 商品产量的增加就需要厂商雇佣更多的劳动者, 来满足市场对商品的需求量,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劳动力的就业, 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工作领域, 共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强国。

3. 反映社会经济和市场

商品的生产经营者对于商业广告投入的经费是根据企业的产值效益来决定的, 如果商品的销量高、反响好, 企业对这种商品广告的投入经费就会适当增加;如果商品的市场影响力较低, 销量较差, 企业就会相应减少对这种商品的生产以及对商业广告的投入经费。因此, 商业广告的繁荣与否能够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 通过对商业广告投放数据和规律性分析, 可以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结构, 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整个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三、影响商业广告经济功能发挥的因素

我国商业广告经济功能的发挥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长期的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 存在许多影响商业广告经济功能发挥的因素, 要想壮大商业广告行业就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下面就我国影响商业广告经济功能发挥的因素做具体分析。

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普遍来讲, 社会经济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而且对商业广告的运行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广告是人类信息交流和商品交换的产物, 它来源于市场经济, 必然会受到市场经济水平的影响。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了对外经济贸易的行列之中, 各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本国市场, 更依赖于国外的广阔市场,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来华广告的日益增加,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行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为广大商品的流通提供了有利条件, 开阔了消费市场。可见, 社会经济的发展, 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活动以及各种媒介, 来为商业广告创造市场和机遇, 促进商业广告经济功能的有效发挥。

2. 政府宏观调控

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我国政府有权对商业广告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和调控, 政府部门可以根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 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结构特点, 为商业广告活动提出提供市场环境和法律支持, 政府机构可以对商业广告进行实时监督,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提高商业广告市场的规范性。在我国复杂的广告市场中, 政府部门应该扮演好各项角色, 对商业广告的创建和使用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增强市场的产品流通性, 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有序增长, 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

3. 媒介资源的分布

商业广告的传播和推广是以强大的媒介资源作为依托, 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媒介资源几乎充斥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包括报纸、电视、网络、杂志、电台、广播等以及一些新型的媒介资源, 商业广告需要依托这些媒介进行发布。当然, 如果要想壮大商业广告的规模就需要建立丰富强大的媒介资源, 确保商业广告“有地可放”, 确保商业广告能够得到合理充分的传播。此外, 商业广告制造商在选择媒介资源时应该根据广告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以及所宣传商品的用途和优势, 对媒介资源进行合理的筛选, 避免因商业广告发布时间、地点的不合理性失去商业广告创设的最终目的。

四、充分发挥商业广告经济功能的具体对策

对于商业广告创设和发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及商业广告在发挥经济功能方面的困难, 各广告制作商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下面就我国商业广告经济功能发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具体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1. 健全行业建设, 规范政府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壮大, 势必会引起商业广告行业的鼎盛发展, 商业广告行业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出现问题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 因此对于广告行业市场建设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处于行业市场中各广告制作商都应该严格按照行业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 净化市场环境, 健全市场建设, 服从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 并在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确保广告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2. 加大对虚假广告的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广告行业中存在着虚假广告的现象, 这些虚假广告不仅对广大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而且破坏了整个广告市场的纯净, 不利于广告市场的长期发展。虚假广告是对广大消费者的一种欺骗行为, 行为严重的甚至会触犯相关国家法律规定, 广告行业监管部门在对商业广告进行检查时, 应该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办事, 对于存在虚假信息的广告要进行及时的处理, 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对虚假广告进行整治, 确保广告行业环境的净化。

3. 加强行业自律教育

广告行业的自律即广告行业的自我管理, 是广告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业自律需要各广告制作商的共同努力, 对于树立广告行业正气、增强广告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广告自律的主体是处于广告行业中的公司和企业, 以及广大广告行业工作者, 它需要广大广告工作者在进行商业广告的制作和发布的过程中, 严格按照行业的相关管理规定办事, 对各种商业广告活动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调控, 确保自身的行为符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道德。此外, 广告行业内部还可以成立监督管理委员会, 制定相应的规定、准则, 不仅可以实现行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 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净化商业广告的发展环境。

五、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 使得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我国广告行业的繁荣局面。商业广告的产生不仅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商品的流通, 而且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外, 商业广告还蕴含着强大的经济功能, 各商业广告制作商应该尽自己所能, 抓住商业广告发展的新机遇, 健全行业市场建设, 规范政府管理行为, 不断为商业广告输入新的经营思想理念, 打造广告行业的品牌形象, 主动履行自身义务和责任, 并不断自我约束, 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为充分发挥我国商业广告的经济功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麒.我国商业广告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初探[J].现代商业, 2013, (13) :73-74.

[2]杜诗怡.浅谈商业广告的运用[J].消费导刊, 2013, (10) :79-79.

商业功能 篇11

一、商业生态系统及维度划分

经济学研究中越来越关注生物学的隐喻 (Michal E.Porter, 1998) , 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看, 企业具有明显的生命体特征 (Suan, TanSen, 1996) , 这些特征包括生命体的共生、均衡、成长、竞争、自组织、自适应和进化现象。“商业生态系统”即是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在经济学研究中应用的一个典范。Moore (1993) 首次提出“商业生态系统”概念 (businessecosystems) , 以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这一独特的视角来描述当今市场中的企业活动。所谓的“商业生态系统”是指以组织和个人 (商业世界中的生命体) 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 是客户、供应商、核心生产厂家、资金提供者、行业协会、标准和评级组织、政府和半政府组织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组成的群体这些群体也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进化等生命体特征。

Moore (1996, 1999) 运用生态学理论解释商业运作, 用系统观点反思竞争的含义, 把商业活动分为开拓、扩展、领导和更新四个阶段, 建议高层经理人员经常从顾客、市场、产品、过程、组织、风险承担者、政府与社会等七个方面来考虑商业生态系统和自身所处的位置。Moore还通过夏威夷岛屿上的生物种群和哥斯达黎加的生物种群两种生态系统的比较分析, 得出“企业必须同相关企业共同进化, 塑造一个开放、抵抗力强的商业生态系统”的结论。

GerardPrendergast和PierreBerthon (2000) 认为, 在制定竞争战略时, 企业应顾及合作伙伴以及整个商业网络的健康发展, 与他人分享财富的公司最终将会获得财富, 而只注重自己的短期利益、损害系统总体利益的公司, 最终的结果是损人害己。Lansiti和Levien (2004) 进一步把商业生态系统的观点深化, 认为商业领域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重要, 未来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是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与另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对抗, 他们并倡导以商业生态系统“群落”考虑竞争战略, 应对日益动态、无限竞争的环境。他们提出了衡量商业生态系统相对健康状况的三大标准, 以及商业生态系统中处于不同地位组织的权变战略选择模式, 进一步丰富了该理论。

由于经典理论主要从外在维度论述企业所处的商业生态系统, 忽视了外部商业生态系统与内部商业生态系统的整合但是商业生态系统必须从内外两个维度来进行, 企业外部商业生态系统从关系对象上包括环境 (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 、经济职能部门 (税务局、证监局等) 、中介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券商、评级组织等) 、资本提供者 (投资者、债权人) 、业务关系人 (供应商、客户、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等) 、直接或潜在竞争对手等。企业内部商业生态系统从参与者上可分为治理层 (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 、管理层、员工、工会等。

事实上, 公司之间和公司内部参与者之间在交易中都存在市场关系或契约关系, 外在商业生态系统和内在商业生态系统在契约安排中相互依存, 它们的系统整合能力的强弱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它们的竞争能力强弱越来越依赖于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风险承担能力和肌体健康。商业生态系统及其内外维度划分为人们提出如下启示:第一, 开放的商业生态系统下如何界定企业与其他外部群体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相关的契约或非契约安排使外部和内部两个系统“共生共荣”和“共同进化”;第二, 在开放的、复杂的、即时的、动态的、没有壁垒的全球商务生态环境中, 公司治理的功能会得到什么延伸, 如何对公司治理进行重新建构以给公司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一组均衡解。

二、公司治理的本质与功能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人与代理人都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 造成目标函数不一致, 加上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契约的不完备性, 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代理问题。鉴于中外频频发生财务丑闻, 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主要问题。现有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是有关公司内外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和治理交易关系的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的功能即是完善治理结构和完成权力制衡。1999年5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在《公司治理原则》中给出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明确规定了公司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 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 它还提供一种结构, 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 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营运的手段。”此定义比较完整地概括了公司治理结构 (狭义上的公司治理) 的功能特征。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经典公司治理理论不能充分解释公司的目标, 离开企业的性质和目标讨论公司治理不利于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主流企业理论一直认为企业是资本家的企业, 公司的目标是保证股东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现实无情地击碎了以股东为核心的单边治理的美梦。长期以来, 人力资本所有者对物力资本的驾驭和对股东利益造成侵蚀的现象比比皆是, 因此也出现了一些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单边治理 (他们认为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思潮但是企业是人力资本及其所有者和物力资本及其所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契约, 既使“劳动能够雇佣资本”, 物力资本的所有者也会在契约谈判中主张自己的权利。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股权分散化等造成政府管制和企业边界的柔性化, 使得公司的相关利益者 (如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 有机会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 企业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企业”, 从而带来了新一轮的以“共同治理” (多边治理) 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革命。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是有一定区别的, 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控制权与组织租金优化配置” (杨瑞龙、杨其静, 2001) 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和权力配置, 它来源于产权制度, 反映了企业的社会属性。公司管理主要由经理人员制定和实施管理制度, 实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公司管理职能, 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属性。但是, 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区别并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密切的联系。公司治理对公司的支配、控制、管理和运营, 其有效性来源于组织机构和产权制度安排, 也来源于公司管理制度对这种制度安排的具体化和实际实施。公司治理本身不能创造业绩, 它对业绩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公司管理来确保企业不断提高运作效率以实现经营成果最大化。随着企业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企业”, 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范围都将扩大, 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功能也将不断延伸和融合, 公司治理的理念逐渐向公司管理中渗透, 而公司治理越来越需要公司管理的技能和方法。这种发展更符合企业的本质和目标, 也更符合公司治理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而两者的割裂势必造成企业的灾乱:无法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和实现最大化价值。

三、公司治理的重新建构

多边治理的出现以及公司治理功能向公司管理延伸, 带来了对公司治理范畴的思索。一般来说, 公司治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治理结构 (governancestructure) 和治理机制 (governancemechanism) 。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 治理机制包括用人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 两者共同决定了治理效率的高低。由于这种划分仅是内向性的, 没有完整的反映公司治理的全貌, 杨瑞龙、周业安 (1998) 认为公司治理包括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两部分内容。外部治理即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市场机制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权力的作用和影响, 内部治理即企业内部通过组织程序所明确的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等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的制度安排 (治理结构) 。事实上, 现代企业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契约的集合体, 契约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内部治理解决的是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子网中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 外部治理解决的是企业委托代理子网向外延伸形成委托代理链中的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 两者共同构成公司的治理范畴在公司可持续发展和契约制度安排的变迁中, 公司治理范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由于原有公司治理的范畴较狭窄, 不利于反映公司治理的全貌, 所以必须考虑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要素, 外部治理除了考虑市场机制外, 也应考虑宏观环境机制、政府监管机制等, 这样在外部治理机制中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外部治理结构。在探讨公司治理的内外划分时, 原有的提法把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混为一团, 造成逻辑上的混乱。事实上, 内部治理有治理结构也有治理机制, 如在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中形成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因此, 公司治理在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中都包含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两个部分。

在外部治理中, 按照其关系对象, 可以分为外在监督治理 (政府部门、社会舆论环境、中介等) 、竞争合作治理 (竞争对手) 、业务协作治理 (供应商、客户、协作单位等) , 其中外在监督治理的实现依靠法律监督机制、国家调控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 竞争合作治理和业务协作治理的实现依靠产品市场、资本市场 (特别是兼并、收购和接管等控制权市场) 和劳动力市场机制。在内部治理中, 按照关系对象及其参与功能, 可分为权力制衡 (1) 治理、决策科学治理和决策执行治理。由于公司治理的目的不是相互制衡, 至少最终目的不是制衡, 只是保证公司科学决策的方式和途径 (南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 , 因此应该对管理的四个过程即提议、决策、执行和控制进行分解, 控制属于权力制衡治理、提议和决策属于科学决策治理、执行属于决策执行治理, 它们的实现依靠内部监督、内部激励和考核评价机制。这种分类使公司治理的结构得到较好的完善, 能够体现“商业生态系统”的经济联合网络化、动态竞争与合作、“群落”均衡演化的特征, 也更有利于实现公司治理功能的延伸。

当然, 内外部治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外部治理发生作用的情况下 (如新的经济政策出台) , 会引发原有的权利分配方式、决策模式和管理行为的变更, 从而促成内部治理的改善和有效作用。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譬如, 有些学者认为债权人的治理属于企业的内部治理, 但债权人的治理属公司治理的外在监督治理的范畴, 尽管债权人是公司债务资本的所有者, 只有在破产、清算和重组等非常情况下掌握决策控制权进行所谓的“相机治理” (contingentgovernance) (2) 时, 债权人才转化为内部治理的主体。

四、结论

本文以商业生态系统为基本视角, 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维度进行了划分, 指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繁荣和进化的根本性问题, 并在分析公司治理本质和功能延伸的基础上研究了公司治理的重新建构。具体结论如下:第一, 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须从内外两个维度进行。公司之间和公司内部参与者之间在交易中都存在市场关系或契约关系, 从而形成内外两个维度的商业生态系统第二公司治理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随着“社会的企业”和多边治理的普适化, 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范围都将扩大, 它们的功能也将不断延伸和融合。第三, 公司治理范畴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部分, 在内外治理中有一个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内外部治理的划分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摘要:以商业生态系统为视角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维度进行了划分, 在分析公司治理功能延伸的基础上对公司治理进行了重新建构。研究表明公司之间及其内部参与者之间, 在交易中都存在市场关系或契约关系, 形成内外两个维度的商业生态系统。现有的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研究在逻辑上比较混乱, 实际上在公司内外治理系统中存在一个完整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上一篇: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控制下一篇:黑龙江省齐齐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