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玉米栽培技术

2024-08-22

梨树县玉米栽培技术(通用5篇)

梨树县玉米栽培技术 篇1

梨树县地处东北松辽平原的腹地, 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县作物栽培总面积的85%, 玉米的丰欠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开始, 县域内的降雨量变化异常。一是降雨量越来越少。二是雨量分配不均。三是旱期时间长。1997年苗后旱期超过60d, 致使当年的玉米贪青晚熟, 减产5~6t/hm2;2009年出现了历史上百年不遇的、空前仅有的伏里旱, 旱期逾40d。四是出现干旱的年份多。1992年、1997年、2000年、2009年先后4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灾, 造成旱田作物严重减产。连年严重的旱情给科技工作者带来深刻的启示, 为今后的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现将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追求稳产是第一。种子市场的放开调动了育种工作者的积极性, 使玉米新品种得到迅速推广与应用。有些新品种虽然产量较高, 但是在品种的抗逆性、抗病虫性、抗倒伏性或耐旱性等某一方面有较大缺陷, 选用该类品种, 一旦遇到不利于作物生长而有利于灾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就会因品种的抗性差造成减产、减收[1]。因此, 应选择综合抗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2 播种

抓好播种质量关, 提高播种质量是保全苗、抓齐苗、拿壮苗的基础。一是做好选种、晒种、种子包衣这3个环节, 坚决杜绝白籽下地;二是把握好适时播种、种肥隔离、深浅一致3个环节;三是把好农机作业质量关, 实时检查是否漏播、有无嗑籽现象;四是及时镇压、保墒、提墒。

3 种植

一是改进种植方法。农业耕作长期采用垄作, 而实践表明, 垄作已经不是最佳的种植方法, 尤其是在少雨缺水、土壤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 不宜采用该种方法种植。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护性耕作, 不仅可以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 还可以通过留高茬增加秸秆还田量。二是农机农艺配套。受土地分散经营的影响, 大型农用机械很少走进农田, 农业生产主要使用以小四轮为代表的小型农用机械, 作业质量低差。三是合理密植。目前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栽培技术都有适宜的栽培密度, 但有的农民为了追求高产盲目增加密度, 导致遇到旱年穗小粒薄、产量低。2009年对某些农民就是一次沉痛的教训。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 茎秆节间变长、变细, 降低了玉米抗倒伏能力, 一旦遇到大风之年便造成大面积倒伏。

4 科学施肥

一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就是针对土壤中缺什么, 补什么;缺多少, 补多少。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的最终执行者。由于目前生产的复混肥有很多是通用型的, 配方针对性差, 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加之有些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重视程度不够, 极大地影响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效果。二是提高对有机肥的重视程度。多年来, 农业科技工作者始终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推广方略, 通过根茬还田和极少量的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手段培肥地力, 改善土壤环境, 增加了农业后劲。但是农民重视化肥、轻视农肥。化肥养分含量高, 肥效快, 肥效时间短;而有机肥养分全, 肥效长, 但养分含量低。因此, 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建立相应的耕地保护机制[2]。

5 中耕管理

随着现代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过去三铲三趟的中耕起垄已被免耕技术所代替。但是免耕技术当中所指的“免耕”并非是种子播到地里之后既不铲也不趟, 而是以化学除草代替了人工锄草, 机械深松不起垄代替了深趟起垄。免耕技术可以使玉米的地上多个节形成气生根, 增强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和抗旱性;深松的深度远超过深趟的深度, 使玉米的根系扎得更深, 增加了土壤耕层的通透性和保水性, 较多地接纳自然降雨, 避免了地表形成径流, 提高了农田的抗旱性[3]。目前有的农民误把不铲、不趟作为免耕技术, 结果造成耕层土壤通透性差。

6 病虫害防治

玉米后期发生的病虫害很多, 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等, 虫害主要有玉米蚜虫、玉米螟, 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造成玉米减产。例如玉米生长后期发生蚜虫, 如果不及时防治, 严重的会使玉米植株提前死亡, 导致“翻秆”[4]。因此, 要采取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摘要:针对梨树县易发生旱灾的气候条件, 提出玉米抗旱栽培技术, 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种植、科学施肥、中耕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以期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玉米, 立足于抗灾夺高产。

关键词:玉米,抗旱栽培,吉林梨树

参考文献

[1]赵霞.河南省玉米栽培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 2009 (9) :53-56.

[2]刘志雄, 冯勇, 胡达古拉, 等.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及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2) :31-34.

[3]王振华, 刘晓文, 张前进, 等.夏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08 (4) :33-34, 38.

[4]齐建英.阜新地区玉米生产中值得重视的问题[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3) :108.

梨树县玉米栽培技术 篇2

[关键词] 玉米;不同播期;总结

一、试验目的

玉米是我县的主栽作物,每年的种植面积约为200万亩,它左右着全县粮食总产量的高低。为了提高玉米的单产,使我县的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探索出玉米在我县自然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2010年我们在全县各乡(镇)搞了“玉米不同播期试验”。该试验目的在于确定玉米在我县的适宜播期,为各级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指导、指挥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郑单958、先玉335。

三、试验地点及供试面积

该试验安排在我县石岭子镇、白山乡、榆树台镇、小城子镇、林海镇等20个乡(镇),每个试验地块供试面积0.5亩左右。供试地块均地势平坦,地力中等,清种,田间管理同大田。

四、试验结果及分析

1.生长状况

从田间调查结果看,以郑单958品种为例,设4月26日为对照,其余五个不同播期尽管在6月20日、6月30日、7月10日、7月20日其可见叶、株高不及4月26日的,但到7月30日止,5月1日、5月5日、5月10日播种的其可见叶则比对照少0.1片叶,5月15日、5月20日播种的则比对照分别少0.3片、0.5片叶。在株高方面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变化幅度在2.1~2.5cm之间,而以晚播的5月20日处理的可见叶最少为20.3片叶,株高也最矮为287.8cm,对照的则分别为20.8片叶、290.3cm。

先玉335品种不同播期其可见叶、株高分析结果同上。

2.生育时期

从生育时期可观测出,晚播的比早播的各生育时期都要延迟,以郑单958 4月26日播种的为对照,其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依次为5月13日、6月15日,7月19日、7月22日、9月19日,其他5月1日至5月20日五个不同播期的处理均比对照的各生育时期偏晚2~9d,以5月20日播种的其成熟期最晚,则为9月28日。

从抽雄期、吐丝期来看,郑单958的吐丝期比抽雄期偏晚2~3d,而先玉335的吐丝期与抽雄期偏晚0~1d,几乎同步。

3.产量方面

(1)从表1郑单958不同播期产量调查表可见,5月1日、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5月20日五个不同播期,各参与试验的乡(镇)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10313.6kg、9872.4kg、9659.4kg、8902.0kg、8396.3kg,以4月26日的产量9072.8kg为对照,则分别增产13.7%、8.8%、6.5%、-1.9%、-7.5%。

(2)从表2先玉335不同播期产量调查表可见,5月1日、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5月20日五个不同播期,各参与试验的乡(镇)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9518.5kg、9821.0kg、9632.1kg、9007.3kg、8517.7kg,以4月26日的产量8565.9kg为对照,则分别增产11.1%、14.7%、12.4%、5.2%、-0.6%。

五、试验结论

2010年我县降水充足,土壤墒情较好。从上述供试试验数据的观测可以看出,玉米不同播期对其生育性状、各生育时期及产量的影响很大。通过对选用的郑单958进行试验,如果以4月26日为对照,那么5月1日、5月5日、5月10日播种的其产量均比对照增产,即分别增产13.7%、8.8%、6.5%,而5月15日、5月20日播种的其产量比对照减产-1.9%、-7.5%;对选用的先玉335进行试验,如果以4月26日为对照,那么5月1日月、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播种的其产量均比对照增产10%以上,即分别增产11.1%、14.7%、12.4%、5.2%,而5月20日播种的其产量比对照减产0.6%。

可见对郑单958而言,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5月1日至5月5日为适宜播期。此时期播种苗期易抓苗,其生长状况好于其他播期;对先玉335而言,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5月1日至5月10日为适宜播期。若过早播种,由于土壤温度低,种子在土壤中停留的时间长,易感染土壤中的病菌,致使玉米丝黑穗的发生;过晚播种则由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延迟,各生育时期相应拖后,甚至不能成熟,造成减产。

综上所述,在我县无论是在山区、平原区或盐碱区,适期播种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很大,对于郑单958品种而言,以5月1日至5月5日为最佳播期,先玉335则以5月1日至5月10日为最佳播期。此时期播种,作物生长发育良好,产量高,该时期若土壤墒情较差可通过坐水种等方式加以解决,不要等墒播种。

梨树县玉米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玉米栽培,问题,高产,栽培技术,吉林梨树

梨树县梨树镇是农业大镇, 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都排在全县前列, 全镇玉米种植面积11 800 hm2, 总产达12 390万t,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应用, 发展到今天, 实现了从面积到产量、从品质和效益等方面的大幅度提高。但在实际生产中也存在着诸多原因, 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的提高,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玉米生产的发展, 根据调查分析, 提出几点建议, 以期为玉米生产提供借鉴。

1 玉米栽培存在的问题

1.1 品种选择不当

由于不了解种子市场信息, 或新品种特性, 而未及时更换新品种, 仍在使用老品种, 或使用未经审定的种子, 出现了抗性、品质差、产量低等现象, 影响了经济效益[1]。

1.2 未做到有机与无机相结合

由于有机肥施用起来不方便等, 很少有人施用有机肥, 导致大量有机肥资源的浪费, 同时化肥施用量的增大。农家肥等有机肥不施或减少, 造成土壤板结, 影响玉米产量。

1.3 化肥施用不合理

施肥要做到氮、磷、钾配施, 同时补充微肥。据调查, 目前一次性施肥比例在85%左右, 一次性施肥省时省工, 但对肥料有严格要求, 必须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缓控目的。部分农民一次性施用55%高氮免追肥900~1 000 kg/hm2, 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测土发现土壤的钾素亏损, 磷肥施用数量明显降低。另外, 还普遍忽视微肥的施用。

1.4 玉米种植方式单一

采用新的种植方式还不是很广泛, 如宽窄行种植玉米、玉米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等。有少部分应用了新的种植方式, 但由于操作不规范, 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2]。

1.5 抗旱设施少

干旱缺水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危害, 梨树镇灌溉设施非常少, 虽然有些地块打了井, 但也未实施灌溉。滴灌、喷灌更是极少, 导致抗旱能力差, 制约着玉米的产量。

2 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2.1 良种先行, 选用优良品种

要因地制宜地选用优良品种, 主要是选用高产、耐密、高抗的玉米品种。多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表明, 适合梨树镇种植的玉米品种有先玉335、良玉11、良玉99 等。通过品种特性结合配套栽培技术, 更能提高玉米产量。

2.2 增加秸秆还田量, 适度深松

采用机械化收割秸秆还田技术,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板结, 同时做到3~5 年深松1 次, 深度要达到30 cm以上, 从而为玉米高产创造合适的土壤环境。

2.3 测土配方,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玉米夺取高产的关键环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此技术重点强调增施有机肥, 强调氮、磷、钾、微平衡施用, 主要是注重底、口、追相结合, 特别是追肥, 要分2 次追, 保证后期不脱肥[3,4]。

2.4 采用宽窄行免耕播种技术

此种植技术具有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能省工、增收稳产等优点。方法是宽行80 cm, 窄行40 cm, 打破传统均匀60 cm的垄宽。直接开沟播种, 既能保墒, 又能一次全苗, 而且密植高产。常规播种栽植5.5 万~6.0 万株/hm2, 宽窄行栽植6.5 万~7.5 万株/hm2, 此技术有利通风透光, 发挥边行优势, 耐寒能力强, 保水保肥, 可以增产逾1 t/hm2。

2.5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在病害方面, 梨树县主要病害为玉米大斑病此病, 因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发生。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 发病初期打掉下部病叶, 可减轻发病程度;适期早播, 加强水、肥管理, 可提高抗病能力。在虫害方面, 主要以防治玉米螟为主, 可采用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释放赤眼蜂卵卡进行防治, 效果显著, 且费用较低。时间是在6 月25 日至7 月5 日, 间隔5 d进行1 次, 分3 次进行, 总放蜂量为22.5 万头/hm2。在药剂防治方面, 主要撒施辛硫磷颗粒剂, 在大喇叭口期用50%辛硫磷乳油1 kg拌50~75 kg过筛的细沙制成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杀死幼虫。也可用新型药剂康宽喷洒防治玉米螟, 在7 月5 日左右用200 g/L康宽300 m L/hm2喷洒即可, 用药液450 kg/hm2, 防效极佳。

2.6 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 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争取农田设施补助, 加大抗旱面积。干旱缺水是制约玉米生产的严重障碍因素, 因此全面推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势在必行。为了改变农民传统的靠天吃饭的观念,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争取农田项目, 打田间机井并配套滴灌、喷灌设备等, 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红.玉米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 2015 (2) :75-76.

[2]杨小为.玉米高产创建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2) :58.

[3]刘京宝.中国北方玉米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56-57.

梨树县玉米栽培技术 篇4

1 玉米品种的推广现状

1.1 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被彻底淘汰

梨树县玉米单产的提高大体来说有2次质的飞跃, 第1次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种植吉单101至90年代中期止, 所栽培的品种多数是以熟期长、稀植大穗、叶片平展型为主, 从70年代末栽培的吉单101至80年代初的四单8、90年代的单玉13, 各个时期推广应用的玉米杂交种十分单一。90年代中后期, 随着农业基础地位的提高、育种工作者的努力和种子市场的放开, 越来越多的玉米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 主栽品种有掖单13、掖单11、郝玉21等, 还有一定数量的搭配品种如吉单159、东单60等, 它们为梨树县粮食产量连上几个台阶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这些品种不仅产量低, 而且由于熟期长生产出来的粮食水分高、品质差, 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势必被淘汰。

1.2 耐密型品种主宰今后的玉米生产

20世纪90年代末期, 耐密型品种四密21、四密25的问世和推广, 引领了玉米种植的发展方向。2000年郑单958引进梨树县并推广应用, 促进该县的粮食产量大发展, 粮食总产量较90年代增产70万t左右 (除自然灾害因素影响) , 玉米的品质也出现了质的飞跃, 出籽率高达87%以上。郑单958和后来引进的先玉335等系列耐密型玉米品种, 具有株型紧凑耐密、产量高、抗逆性强、米质优、商品性好等优良特性, 致使耐密型玉米品种统治了玉米的种植面积。

2 更换原则

2.1 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是品种更换的前提

自然条件是作物品种区域种植的主要依据, 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原始的最基本的条件。更换品种既不能生搬硬套, 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又要要考考虑虑人人为为因因素素, 特特别别是是生生产产力力水水平平、栽栽培培管管理理水水平平的的不不断断提高, 这些都是品种更新换代的必然前提条件。

2.2 试验示范是玉米新品种更换的依据

着眼更新就要积极稳妥地筛选接替品种, 要稳定粮食产量, 首先必须提高玉米单产。种子因素是决定产量的最根本因素, 因此筛选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是当务之急, 应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品种, 不断丰富品种群[2]。根据梨树县自然条件、当前栽培水平, 通过试验和生产田间产量调查发现, 郑单958和先玉335仍然是当前具有推广价值的品种。但是, 还要继续进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 从中筛选出更理想的高产品种, 及时准确地为品种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品种布局, 实现农业的持续性发展。

2.3 掌握引种规律, 因地制宜, 按品种最佳区域种植

引种要在充分了解被引品种特征特性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作物对日照、温度的反应, 不同纬度的日照、温度的特点, 海拔对温度的影响, 以及引地的气候和生产条件来引进优良品种。同时还必须坚持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玉米用种一定要因地制宜, 实行按品种最佳区域布局品种, 让遗传基础不同、农艺性状各异的品种搭配合理的品种群, 充分发挥多品种的增产优势, 根据县域内不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地势和栽培水平, 合理选择搭配生育期适中的玉米品种[3]。

2.4 良种良法, 确保良种的增产优势

推广新品种只是增产措施的一部分, 必须良种良法结合配套才能发挥良种内在的增产潜力。郑单958、先玉335等品种的种植实践证明:品种较好, 但也有部分种植户表现不太理想, 关键就是栽培密度、施肥等配套技术措施不协调, 致使品种的真实性产量得不到体现, 郑单958、先玉335的株型收敛叶片上冲, 一般地块保苗5.5万~6.0万株/hm2。因此, 新品种一定要注意相应栽培措施。处理好品种与地力的关系, 根据品种特征特性确定合理密度, 根据品种生长发育特点合理栽培管理, 采取相应措施补救或克服品种的弱点。

2.5 做好种子后处理, 加强种子市场管理

做好种子后处理是指对大田生产出来的半成品种子进行机械加工、精选、药剂处理、包装等处理, 以及通过流通种子进入农民手中的环节, 都是进一步提高种子质量的必要手段。杜绝伪劣种子进入流通领域, 种子管理部门要协助种子经销商看好进货渠道, 严把种子质量关[4];同时, 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 依法严厉打击经销伪劣假冒等低劣种子不法商贩, 防止未审先推、未试先推品种到农民手中。

参考文献

[1]史桂荣.黑龙江省玉米杂种优势利用与创新现状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02, 118 (4) :106-107.

[2]宋长江, 齐光荣, 王永士, 等.玉米品种的合理选用[J].种业导刊, 2008 (2) :20.

[3]王雅芳, 韩新田, 刘茂.选择玉米品种的基本原则[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B12) :190.

梨树县玉米栽培技术 篇5

梨树县大棚茄子生产, 由于采用传统的自根栽培, 土传病害发生严重, 植保手段难以克服, 严重阻碍了茄子生产发展及农民收入的提高, 影响了农民种植茄子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 2011年我们结合外地生产经验, 在梨树镇园艺村进行了大棚茄子嫁接无公害栽培试验示范, 并取得成功,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3年此项技术推广到梨树镇的后房村、郝家村、城东村及附近喇嘛甸镇、白山乡等乡镇, 3a累计推广面积30hm2, 产量383万kg, 产值1532万元, 纯收入1072万元。比自根苗栽培, 增加产量113万kg, 产值452万元, 纯收入316万元。单产增加2500kg/667m2, 每667m2增产42%, 单价增加0.5元/kg, 每kg增加14.3%, 纯收入增加1.3万元/667m2, 每667m2增收62%。

2 大棚茄子嫁接无公害栽培技术

茄子嫁接技术是采用野生茄科植物作为茄子嫁接的砧木, 将茄苗嫁接在砧木上的一项技术。具体技术如下:

2.1 选择砧木和品种

砧木要选择抗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4种土传病害强的托鲁巴姆、托利玛、托托斯加等优良茄砧做砧木。茄子品种要选择与砧木嫁接亲和力强、高产优质的花姑娘、梨树花都、竹丝等茄子优良品种。

2.2 播种育苗

2.2.1 播种时期

根据我县气候条件, 大棚早春茄子栽培, 砧木在12月上旬播种, 接穗比砧木晚25~30d, 在1月初播种。

2.2.2 配制营养土

用未种过茄果类作物的大田土或葱蒜茬土壤, 常用配方:大田土6份, 腐熟有机肥4份, 充分拌匀过筛即可。然后装入育苗盘或铺到床面上, 每亩大棚茄子约需播种床3~4m2。营养土中可加入适量的化肥, 对幼苗生长发育有利, 一般用量为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尿素0.25kg, 过磷酸钙1.5kg。

2.2.3 种子处理

砧木种子处理:浸泡处理, 将种子浸泡48h, 然后将苗床地浇足底水, 均匀播种, 盖土后覆膜保墒保温, 10~15d即可发芽;变温处理, 将种子浸泡48h, 装入布袋, 放入恒温箱中, 30℃8h, 20℃16h, 反复变温处理。同时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种子, 8d后即可出芽。

接穗育苗:同自根苗育苗方法相同。

2.2.4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注意保温, 出苗期间以22~25℃土温为好, 75%出土时揭去

床面地膜, 直至分苗前维持地温20~22℃, 气温白天25~28℃, 夜间17~18℃.

2.2.5 分苗及分苗后管理

当砧木和接穗真叶长到2~3片叶时分苗, 砧木移入营养钵内, 接穗移入苗床内。分苗后把温度提高2~3℃, 以促进缓苗, 缓苗后可以降低温度。以后气温白天22~26℃, 夜间17~18℃。水分管理上, 不特旱不浇水, 中午下部叶片出现萎蔫时应浇水, 浇水要在晴天上午, 用喷壶喷洒, 浇水后1h要加强放风。

2.3 嫁接适期与嫁接方法

2.3.1 嫁接适期

2月中旬开始嫁接。

2.3.2 嫁接方法

采用劈接方法, 在砧木苗长5~7片真叶, 接穗苗4~6片真叶时嫁接。先在砧木高3cm处用刀片平切, 去掉上部茎叶, 保留下部2片真叶, 再于茎中间垂直切入1~1.5cm深切口, 随后将接穗苗拔下, 用刀片去掉下端, 上部保留2~3片真叶, 削成楔形, 大小与砧木切口相当并对齐, 用嫁接夹固定好。

2.3.3 嫁接后在畦内摆好育苗钵, 浇透水, 不能用喷淋, 用拱棚盖好, 外面再加一层遮阴物

前3、4d全遮阴, 后4、5d半遮阴, 6、7d后渐去掉遮阴物。3天后放风排湿, 直至完全成活揭去薄膜, 转入正常管理。接口愈合期适温, 白天28~30℃, 夜间20~22℃, 约10d后成活。嫁接苗成活后砧木侧芽要去掉, 待接口愈合后再去掉夹子。

2.3.4 嫁接苗定植

3月下旬定植。定植时接口要高出地面3cm左右, 667m2定植2000株左右。

2.3.5 定植后管理

由于砧木根系发达, 植株长势较旺, 整枝可采取三干法, 使其多坐果, 提高产量;又因砧木抗寒能力较强, 生长前期温度可略偏低一些, 以防徒长;进入盛果期要勤施肥勤浇水;在整个生长期间要随时去掉砧木侧芽。其它管理同自根茄子栽培。

2.4 秋延后栽培

由于茄子砧木根系发达, 嫁接苗的再生能力也很强, 立秋前, 可于接口上部留3~4个叶芽平茬后进行秋季再生栽培, 或将接穗下部新生的枝条保留3~4个, 待坐果后渐去掉老枝条, 进行秋延后栽培也可。

3 经济效益分析

经过3a栽培实践证明, 大棚茄子嫁接无公害栽培与自根茄子栽培相比, 有以下几个优点, 能从根本上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 解决茄子不能连作的难题, 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使茄子收获期延长, 产量提高, 效益显著, 单产增加2500kg/667m2, 每667m2增产42%, 单价增加0.5元/kg, 每kg增加14.3%, 纯收入增加1.3万元/667m2, 每667m2增收62%;茄子可进行反季节上市销售, 大大调剂淡季茄子市场的供应, 提高市场竞争力, 抢占域外市场, 夺回本地淡季市场份额;可提高茄子抗病能力, 减少农药残留, 没有污染, 生态环保;生产的茄子个大, 商品性好, 质量佳, 含糖量高。因此, 推广此项技术, 对促进茄子产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茄子生产效益, 具有重要意义, 应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个别交流下一篇:无线遥控开关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