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分析

2024-10-08

玉米种植技术分析(共12篇)

玉米种植技术分析 篇1

摘要:玉米具有口感好、营养元素含量丰富的特点, 是重要的饲料来源和粮食。玉米当年种植当年收获, 产量较高, 被称为“黄金作物”。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 市场上出现了多种颜色、多种口味的玉米, 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食物的需求。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例如气候、地质条件等。探讨了玉米种植管理技术, 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技术分析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 在拉丁美洲发现了玉米这种作物, 并将其带回西班牙, 逐渐向全世界推广开来。现在, 玉米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食物之一。玉米也是我国基本的粮食作物和饲料的主要来源。近年来, 我国玉米的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 相对于种植, 玉米的管理更为重要, 这也是农家俗语“三分种, 七分管, 收成才保险”的来源之所在。

1 玉米种植的选地和整地

玉米作物的适应性很强,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种植, 不论地块洼陷还是平坦、山地或是其他类形地块, 都可以种植玉米。但是玉米种植对土壤酸碱性有一定要求, 一般采用酸碱度适中的土壤种植。碱性偏高土壤会极大地影响玉米产量。种植玉米要注意换茬种植, 也就是同一地块, 种植玉米最好不要超过三茬, 这样有利于土壤养分恢复, 提高玉米产量。种植过马铃薯的地块很适合种植玉米, 这是因为种植过马铃薯的土壤比较松软, 并且基本没有结块, 在这种土壤中种植玉米, 有利于玉米根茎更好的吸收水分和养分;如果地块种植过豆类, 由于豆类植物根部具有固氮作用, 给土壤增加了养分, 在这种土壤上种植玉米同样大有益处。

整地是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整地一般在种植前进行, 深度一般为20 cm左右。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现在大多数使用机械设备整地。整地的主要作用是将土壤中的杂草种子沉降, 减少杂草种子成活的概率, 利用土壤中的腐烂树叶、植物等, 为土壤增加肥力。但是, 整地会造成土壤水分蒸发加快, 不利于水分保持, 所以整地完成后要注意浇水, 以保持土壤湿度, 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保证播种和中耕时保齐苗, 播种前要清理土壤表面的作物根茬。如果整地的土地不平坦, 则应进行耙地, 减少土壤结块现象。

2 玉米种植的选种与播种

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种子。购买种子后, 还要进行种子挑选, 将种子进行适度的晾晒, 以除去水分, 然后用农药进行拌种。拌种的主要目的是玉米种植前就将病虫害杀灭。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在购买的种子大多数是已经挑选好的种子, 并且已经完成了拌种, 种植时直接使用即可。严格选用种子是保证玉米质量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完善的种子档案, 出现花期不育或者隔离不安全等问题, 一定要及时有效地解决。部分地块在秋冬季收获前可能遭受冻害, 对玉米产量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所以, 此方面的管理更应加强。

种子的生长发育时间会随着地域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例如在高海拔地区, 温度相对较低, 玉米的生长时间就相对较长一些。但是一般的生长期都在120 d左右, 北方地区玉米的生长期是120 d~135 d, 而南方则是110 d~120 d。如, 全国优质玉米产地榆林市靖边县, 土壤条件优越, 气候适宜, 一般有135 d左右的无霜期, 所以靖边县采用中晚熟玉米品种。调查显示, 2008年, 靖边县的玉米种植面积占据全市玉米总面积的将近20%, 主要品种有沈单16号、宁单10号、四单19号等, 采用的玉米种植技术主要是配方施肥、平覆膜、间作套种技术等。优厚的自然条件, 加上合适的玉米品种, 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 极大地保证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种子选择完成后, 就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种植习惯、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等是决定玉米种植密度的因素。一般情况下, 玉米播种量为2 kg/0.067 hm2, 每穴二三粒种子, 行距30~40 cm, 株距30 cm左右, 种植密度3 500~4 000株/0.067 hm2。在种植期间, 要做好施肥工作, 保证土壤肥力充足。

3 玉米种植管理技术分析

针对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 探讨玉米种植的管理技术。

3.1 苗期的管理

苗期管理也就是出苗到拔节期间的管理。在这个阶段, 玉米能够长出七八片或者四五片叶子, 叶子较为宽厚, 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两方面的管理工作, 即: (1) “蹲苗”。要保证土壤处于下湿润、上干燥的状态, 这样才能达到蹲苗、促壮的目的, 因为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玉米根系的膨大以及更好的深扎, 帮助玉米根系更好生长, 为后期生长阶段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打下基础。 (2) 做好抗旱和防渍工作。如果低洼地区水分太多, 应及时进行排水工作, 防止涝苗现象发生;如果气候干旱, 则需要进行抗旱工作, 以保证玉米苗期的顺利生长。首先是查苗和补苗, 一般应在阴雨天或者晴天下午进行, 选择具有三片到五片叶子的壮苗, 将根部湿土一同移植到缺苗处;第二是间苗和定苗, 玉米种植户所谓的“三叶苗、五叶定”, 说的就是间苗和定苗, 其主要作用是壮苗, 同时将田中的杂草、弱苗和病苗等及时拔除。然后要进行松土, 以保证土壤湿润透气。完成定苗后, 还要及时深施氮肥碳酸氢铵, 以保证土壤养分充足。

3.2 拔节、长穗阶段的管理

从玉米拔节到玉米抽雄, 一般需要30 d的时间, 这个阶段内, 玉米的生殖生长、营养生长都很旺盛, 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发育。但是, 这个阶段经常出现干旱现象, 是否需要浇拔节水, 则要根据降水量来决定。如果是套作玉米, 虽然已经浇了春水, 但是由于6月—7月气温相对较高, 并且也无法保证降水量, 很容易出现干旱问题, 就必须进行灌溉, 以保证产量。

3.3 开花结实阶段的管理

从抽雄到开花再到玉米成熟, 一般需要50 d时间, 这个阶段要保证充足的扬花水, 以促进玉米抽穗, 防止出现茎叶早衰现象, 尽量保证玉米穗多、粒重, 这也是保证产量的重要因素。

4 结语

介绍了玉米种植的选地整地、选择种子和拌种方法, 详细分析了玉米每个生长阶段的具体管理措施, 做好全方位种植管理, 及时解决种植中出现的问题, 能够有效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飞, 和志辉.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4, (01) :41.

[2]周立荣.“饲料之王”——玉米的栽培[J].养殖技术顾问.2014, (02) :86.

[3]陈志辉, 宋志荣.玉米立体间套种植技术[J].湖南农业.2014, (02) :27.

玉米种植技术分析 篇2

韩建锋汪来田

(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酒泉735000)

摘要:简述酒泉市玉米套作马铃薯、孜然、菜花三种不同作物的高效立体化栽培模式,介绍其栽培技术要点,分析了各栽培模式的效益,旨在为酒泉市及周遍地区高效立体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酒泉市玉米套作栽培效益分析

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全市海拔1100—1500m,年日照时数3033.4—3316.5h,年平均气温3.9—9.3℃,有效积温1755—3611℃,平均无霜期118—159d,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并且南靠祁连山麓,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最适合于发展高效立体化种植栽培模式。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以前的“粮、经”二元结构发展为现在的“粮、经、饲”三元结构,农业生产不仅要解决吃粮、种菜的问题,还要能够满足畜牧业的不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酒泉市农科所在酒泉市城郊区佘新村开展高效立体化栽培试验,通过试验和分析表明,在酒泉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中,采用立体化种植,不仅可以满足城市蔬菜的供应,而且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栽培模式

1.1、玉米套种马铃薯的栽培模式

采取双行玉米套种双行马铃薯的种植方式,马铃薯采取双行垄作,垄高0.2m,幅宽1.2m(垄宽0.8m铺盖地膜,垄距0.4m),垄面点播马铃薯,垄两侧边点播玉米,马铃薯株行距0.24×0.6m,玉米株行距0.22×0.8m,马铃薯亩保苗4600株,玉米亩保苗5000株。

1.2、玉米套种孜然的栽培模式

采用两行玉米套种九孜然的种植方式,幅宽0.6m,孜然株行距0.06×0.06m,播种后在表面铺0.5cm左右的细沙一层,玉米株行距0.22×0.7m,孜然亩保苗17-18万株,玉米亩保苗4500株。

1.3、玉米套种菜花的栽培模式

采取双行玉米套种双行菜花的种植方式,按1.5m带幅宽划行,中间铺盖0.6m宽的地膜,在距膜边0.1m处移栽菜花,菜花株行距0.5×0.4m,亩保苗3300株,在膜两侧点播玉米,玉米株行距0.3×0.5m,玉米亩保苗4400株。

2、栽培技术要点

2.1、选好品种,合理搭配

立体化栽培不仅要考虑不同作物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不同作物在时间上的布局,为了充分发挥作物个体特性和群体优势,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实现单一群体为复合群体、平面结构为立体结构的生长环境和持续高产高效之目的,必须要缩短套作的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因此选好品种、合理搭配是套种栽培的关键。

2.1.1玉米套种马铃薯的栽培模式:一般要选择抗旱、抗病的早熟马铃薯品种,玉米选择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在酒泉市城郊区的试验表明,马铃薯选用大西洋,玉米选用中晚熟型品种酒试20、酒125或中熟品种酒688最佳。

2.1.2玉米套种孜然的栽培模式:孜然选择抗病性强的早熟品种,玉米以抗逆性强的中熟或中早熟品种为主。在酒泉市城郊区的试验表明,孜然选用新疆大粒,该品种分枝多,抗病性强,是这几年来生产上使用的首选品种,玉米选用中熟品种酒688或酒单4号最佳。

2.1.3玉米套种菜花的栽培模式:菜花选择抗病性强的早熟品种,玉米以中熟或中晚熟品种为主。在酒泉市城郊区的试验表明,菜花选用丰花50、荷兰83、祁连白雪等早熟品种,玉米选用酒试20、酒125、沈单16等中晚熟型品种最佳。

2.2、适时早播,缩短共生期

为了达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套作的两种作物尽可能有充足的生

长时间,并考虑尽可能缩短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应根据不同作物早期对温度的需求,适时早播。在玉米栽培上,通常以10℃作为生物学下限温度,在生产上常以10—12℃作为玉米开始播种的温度指标。在酒泉市一般在竖年4月中旬就是玉米的最佳播种时期。但为了缩短两种作物的共生期,根据套种不同作物的种类确定玉米的最佳播期。

2.2.1玉米套种马铃薯的栽培模式:将马铃薯按照芽眼切割成块状后,用草木灰进行拌种,在阳光下晾晒,四月初点播马铃薯,四月下旬点播玉米。

2.2.2玉米套种孜然的栽培模式:待土解冻后即三月中旬开始播种孜然,为了在孜然浇头水时减少对玉米幼苗的影响,玉米应适时早播,一般在四月中旬开始点播。

2.2.3玉米套种菜花的栽培模式:四月中旬开始移栽菜花,为了避免玉米生长过快遮光影响菜花的生长,一般在五月上旬点播玉米,这样既可缩短两者的共生期,也不影响两者的正常生长发育。

2.3、合理施肥,促控结合在玉米套种马铃薯、孜然、菜花这三种模式中,施肥、灌水的总原则是“水肥适合、促控结合”,在前期要创造有利于马铃薯、孜然、菜花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在后期要加强田间管理促使玉米的快速生长发育。

2.3.1玉米套种马铃薯的栽培模式

马铃薯、玉米是高产喜肥作物,应实行“重施底肥,巧施追肥,氮磷钾配合,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播前每666.7m2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20kg,配施普通过磷酸钙20kg、硫酸钾10~15kg,在播前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土壤。马铃薯现蕾期、玉米大喇叭口期结合田间灌水每666.7m2追施尿素15kg。待马铃薯收获后,结合培土每666.7m2追施尿素15kg,以促使玉米的快速生长发育。

2.3.2玉米套种孜然的栽培模式

孜然最怕积水,根系对肥料比较敏感,因此在施肥、浇水时要做到“慎浇水,巧施肥”。播前每666.7m2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20kg,在播前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土壤,全生育期一般浇两次水,要求浅浇

薄灌,防止田间积水,并结合浇头水亩施尿素10kg。孜然开花现蕾时喷施叶面肥一次,每666.7m2用磷酸二氢钾200g,尿素150g,兑水50kg喷洒。待六月中旬孜然收获后,结合浇水每666.7m2追施尿素25—35kg,以促使玉米的快速生长发育。

2.3.3玉米套种菜花的栽培模式

菜花、玉米均为喜肥作物,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每666.7m2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30kg,在菜花移栽后立即进行灌“稳苗水”,五月中旬结合灌水每666.7m2追尿素20kg,并适时施用微量元素,以促使花球的发育,是菜花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在六月中旬菜花采收后,及时对玉米进行培土,在玉米开始进入吐丝授粉期结合浇水每666.7m2追施尿素20kg。

2.4加强田间管理,严防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套种马铃薯、孜然、菜花这三种栽培模式,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针对不同的作物根据其发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玉米在前期要做好地下害虫(地老虎)的防治,一般使用甲基异柳磷药剂稀释500倍液灌根;中后期要及时防治蚜虫和红蜘蛛的蔓延发生,使用敌蚜螨和绝螨效果较好;在整个生育期内要做好瘤黑粉病的预防和防治,一般使用石硫合剂防治。马铃薯主要是防治早疫病(由冻害引起)和晚疫病(由高温高热引起)的发生,一般在种前种薯用盐酸吗啉呱(病毒灵)包衣,并用草木灰拌种后,进行晾晒。当田间出现晚疫病病株或早疫病病株时,用瑞毒霉素配代森锰锌叶面喷施,每隔7~10d喷防一次,并拔除病株,控制病害蔓延。孜然播前应用百菌清1.0Kg/亩处理土壤,消除地面杂菌,在全生育期内每隔15天喷洒EM原露一次,可有效防止死苗。菜花田间使用阿维菌素20ml+高金增效剂兑水30Kg喷雾,每间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2—3次,以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虫害。

3、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分析

在酒泉市城郊区采用立体化种植模式,单位面积上的总产值明显增加,总效益显著提高。试验结果表明,根据2007年的市场价格,玉米套种马铃

薯,玉米平均亩产900Kg,马铃薯平均亩产1250Kg,每亩收入 2510元,比单独种植某一作物亩收入增加760元;玉米套种孜然的栽培模式,玉米平均亩产800Kg,孜然平均亩产110Kg,每亩收入 2200元,比单独种植某一作物亩收入增加500元;玉米套种菜花的栽培模式,玉米平均亩产830Kg,菜花平均亩产1320Kg,每亩收入2480元,比单独种植某一作物亩收入增加 780元。从投入来看,立体化栽培投入成本要高于单独种植某一作物的投入,但综合比较,立体栽培的产投比高0.12,其次如果考虑酒泉许多农民不把劳动力计入成本,采用立体栽培每亩增加利润182元。

3.2、社会效益分析

甜玉米栽培技术分析研究 篇3

关键词:甜玉米;栽培技术;隔离;播种;密植;病虫害;高产;采收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04-1

目前世界上各类甜玉米种植面积约300多万公顷,其中美国种植面积大,在所有蔬菜作物中甜玉米的总产值排在市场蔬菜鲜售产品的第4位,加工产品的第2位,是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速冻玉米一年四季都有供应,美国的甜玉米生产量和加工量均居世界首位,出口量世界第一。在日本,近30年来甜玉米的消费量增长了30倍。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甜玉米市场也看好,欧共体国家及亚洲一些国家每年也都要从美国进口相当数量的甜玉米产品。而国内目前甜玉米罐头及速冻甜玉米制品的数量还有一定的缺口,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一些大的宾馆饭店,每年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一些甜玉米罐头及速冻甜玉米制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富裕型发展,在各地的一些中小饭店,甜玉米制品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消费,加之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对甜玉米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

甜玉米的栽培技术如下:

1 选地(隔离种植)

为确保甜玉米的特性,应防止与其他玉米品种串粉,所以种植甜玉米一定要与其他玉米隔离。隔离方法有两种:一是空间隔离:要求在种植区外围300米以内不能种植其他玉米品种。如有树带、山岗等天然屏障,可适当缩短距离。二是时间隔离:若不能空间隔离,则采用时间隔离。采用时间隔离要求与其他玉米品种花期相差20天以上。

2 选用良种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具体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应选择生育期适宜,株型紧凑、高产、多抗的良种。根据用途不同,科学地选用和合理搭配品种,注意早、中晚熟期品种搭配。以鲜食果穗或速冻加工为目的,应选用超甜玉米或加强甜玉米品种。以制作罐头制品为主,则选用普通甜玉米品种。

3 适时播种

甜玉米春播应以气温稳定通过12℃以上的适宜播种期,若地膜覆盖可提前7~10天。还应分期播种、分批上市,每隔10天播一期。一般甜玉米从出苗到果穗采收的时间,早熟品种在73~78天,中熟品种在79~85天,晚熟品种86~92天,这是甜玉米品种在适应区内正常气候条件下的表现,实际上,由于受气候多因素的影响,品种生育期会有早或晚几天的变化。生产上还要根据玉米的特性和商品性需要,即以鲜果穗供应市场和加工特点,采用地膜、覆盖等调节播种期,延长采收期。

4 精细播种,确保播种质量

甜玉米特别是超甜玉米其种子和普通玉米明显不同。甜玉米粒很秕,胚乳中淀粉含量较少,不能很好满足种子发芽以及3叶前自身营养的需要,所以甜玉米的顶土力很差,幼苗瘦弱,很难达到全苗、苗齐、苗匀、功壮的要求。因此,在播种时必须做到,认真选种,精细整地,足墒浅播,细土盖种,防止板结。播深3~4厘米,每穴播种2粒,3~4叶时手工间苗,5~6叶时定苗,每穴留一株。

5 合理密植

一般在中等肥力地块,早熟品种每公顷5.0~5.2万株,中晚熟品种4.5~5.0万株。肥水条件好的可密些。

6 肥水管理

因甜玉米生育期短,品质要求高,肥料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采取底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式。重施基肥,早追苗肥,补施穗肥,以保证高产优质。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施农家肥50吨左右,另外每公顷施尿素250~300公斤、磷酸二铵150~250公斤作种肥,有利于提高玉米鲜穗的甜度和适口性。拔节、抽雄前每公顷追施尿素200~300公斤。根据土壤湿度及时浇灌,特别在拔节孕穗期、抽雄吐丝期是灌水的关键时期。

7 去除分蘖

甜玉米产生分蘖,为保证果穗的产量和等级,应及早打杈去蘖。每株留壮穗一个。为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操作时尽量避免损伤主茎及其叶片。

8 防治病蟲害

播种至苗期,主要以地老虎、蝼蛄为主的地下害虫危害。播种时应针对性地选择玉米种衣剂等拌种,现拌现种,也可采取药物防治。药物防治可用25%敌杀死乳油加水配成浓度的溶液进行喷雾。也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加水配制适合浓度的溶液进行根部灌药,8~10天灌一次,灌2~3次。苗期至采收期主要有玉米螟虫、粘虫、蚜虫、金龟子等害虫危害。由于甜玉米以鲜穗采收为主,可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为防食品中残留毒物,防治虫害提倡应以生物防治为主,高效低毒药剂防治为辅。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1)白僵菌颗粒剂防治,在大喇叭口期,以每克含孢子50亿100亿白僵菌粉,对煤渣颗粒撒入玉米心叶内;(2)苏云杆菌防治,用菌粉加水配制成适合浓度的溶液灌心叶;(3)放赤眼蜂防治,有条件可在螟虫产卵期采用放赤眼蜂的办法。

9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是保证甜玉米甜度和高产的关键环节。采收过早甜度不够,产量低。过晚则表皮增厚,风味差,品质下降。不同类型的甜玉米适宜的采收期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适宜的采收期为授粉后20~30天内就应该采收鲜果穗。超甜玉米为授粉后20~25天,普通甜玉米和加强型甜玉米可稍晚几天。若加工罐头可早收1~2天。出售鲜穗玉米可晚收1~2天。适宜采收期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品种类型、生育期簪短、特别是采收季节的光照、气温等,只要达到应该有的口味就可以开始采收。

甜玉米鲜穗在16℃可保鲜5天,但在29℃可以保鲜1~2天,在35℃时,约12小时含糖量就明显下降,失去商品价值。所以,甜玉米在采收后一定缩短运输时间,要做到边采收边上市出售或加工。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篇4

1辽宁地区玉米高产种植的技术分析

1.1 品种选择

优良品种的选择是实现高产的前提要素之一。如果需要选择适宜成熟期的玉米品种, 可将平均温度在10℃以上且活动的积温具有80% 的保证率作为品种选择的主要标准。辽宁地区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特点, 其活动积温需要划分为3 个范围, 其中, 中部地区主要为松辽平原, 其平均活动的积温为2930℃, 而东部主要为山区和半山区, 平均活动积温为2500℃, 西部地区主要为半干旱地区, 平均活动积温为2780℃。

在初步选择品种之后, 可再进行挑选, 以免因为种子质量影响生产过程的整体质量。据相关专家研究结果显示, 应选择纯度、净度为98% 以上的国家一级品种, 并在播种之前运用专业清洗机器进行严格的筛选, 科学剔除一些杂质等物品, 保证种子的大小均匀且饱满, 最后进行包衣处理。工作人员在选择试剂的过程中应以实际情况为标准。

1.2 科学整地

整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种植区域内保证播种质量的关键部分, 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在秋季进行整地处理。整地环节能够有效改变土壤在经过冻融之后的内部结构, 保持其内部水分的含量, 明显减少春季翻动土壤的次数。另外, 播种期的选择应适宜当地环境发展。标准的土壤条件应为土壤中5~10cm范围内土层的恒温达到8℃以上, 且种植的深度应以实际土壤的肥力以及水分的实际含量等为基础。如果土壤本身的粘稠度较高, 且水分较为充足, 在其种子破土能力较弱的时候, 种植深度不能超出2.5cm。如果土壤较为疏松, 且水分含量较少, 那么破土能力较强的时候不能超出4cm。

1.3 密植和定苗

辽宁地区年均降水量比较高, 其农业生产主要以雨养为主。该地区玉米种植应适当控制其种植的密度, 并选择一些稀植型的品种。其中, 种植密度应为4 万株/hm2左右, 而密植型的玉米品种一般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左右。以辽宁省地区的地质和气候条件为基础, 可选择一些半耐密型的玉米品种, 种植密度应为5~6 万株/hm2。

一般情况下, 当幼苗生长到3~4 叶的时候, 可开始进行间苗, 而生长到5~6 叶的时候进行定苗。定苗和间苗过程中应有效去除一些弱苗和病苗, 将把一些健壮的幼苗保存下来, 保证种群内部的均衡。

1.4 施肥

施肥环节是玉米种植的又一重要阶段。施肥过程需要根据当地土壤的营养成分状况以及其中养分的实际利用量等, 决定单位面积内施肥的数量。辽宁地区地质较为特殊, 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地区能够以统一化的标准进行执行。正常情况下, 每公顷内的施肥数量应为:250kg左右的氮肥、100kg的磷肥以及15000kg左右的农家肥料等。除此之外, 运用较为普遍的施肥技术应为施足底肥, 并搭配农家肥。辽宁省的实际种植特点决定其在施肥过程中很少使用农家肥, 且严格控制农家肥的实际使用比例。另外, 当地秸秆的还田量相对较少。但是, 要想实际提升玉米生产总量并保持当地生态的平衡发展, 需要综合当地土地条件, 科学施肥。

2虫害防治

为了有效实现该地区玉米虫害防治效果, 培植人员可选择一些抗性较强的品种, 从源头上达到有效控制虫害的效果。辽宁省地区普遍推广和运用的玉米品种都经过严格的筛选, 且在抗性上强度较高, 能够在降低玉米虫害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在辽宁地区, 玉米虫害一般表现为叶斑病以及茎腐病等, 其主要的防治方式可为喷雾防治。除此之外, 其中主要的虫害种类为玉米螟, 培植人员可运用赤眼蜂等相关天敌制作成为药剂进行防治。另外, 工作人员应尤其重视杂草清除的工作。植株和杂草之间会争肥争水, 进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尤其在苗期需要重点注意。因此, 要想实现辽宁地区玉米种植的高产, 就需要在选种以及施肥等方面加大力度, 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 要想实现玉米高产栽培效率, 需要不断推广优质高产的玉米品种, 适当建立完善的高产示范园区。另外, 可有效建立种子市场相关的监督和管理系统, 切实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升玉米培植技术发展也开始逐渐成为辽宁地区玉米高产的主要途径之一。

3结语

玉米培植和生产过程需要在选种、施肥以及处理土壤等方面不断完善, 要求培植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在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 并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提升技术运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保证玉米的生产质量, 密切关注玉米生长的各个环节,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提高产量。笔者主要分析辽宁地区的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以期为有效提升该地区玉米的产量及产质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宇东.针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改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33) :271.

[2]姜给嵩.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 2015 (01) :14-15.

[3]吴凡.浅析大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08) :195.

粘玉米种植技术 篇5

为了使农民掌握粘玉米从种植到采收全过程的田间管理技术,我们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部分经验,介绍给广大种植户,在种植中进行参考:

一、种子:公司提供的种子已经经过人工手选,进行包衣,所以农户把种子拿回去直接播种就可以了,千万不要用水浸泡和催芽,以免失去种衣剂的效果。

二、整地:将原有地块进行灭茬,清茬,整理干净,然后进行施肥打垄。

三、施肥: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合理施肥是保证粘玉米好坏的基础,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需要量大,土质中的自然供给往往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这样就要通过施肥来解决天然肥力不足的问题:

1、底肥:在打垄前最好施入一定量腐熟的农家肥料,同时施入一定比例的化肥。注意肥料不要与种子接触,以防烧苗。

2、追肥:由于玉米在各生长期,吸收养分的速度和数量不同,理论上讲从拔节至抽雄的近20左右天里,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量相当大,此时对氮的需求量最高,钾次之,磷最少。追肥的深度在8—10厘米为宜,追肥主要以尿素为主。(追肥最佳时间是在采收前35—40天之间进行或出苗45天左右,也就是大喇叭口期)。

四、种植:为适应企业生产需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满足几种隔离的种植条件,使我们种植的玉米质量不受影响,要实行错期播种,由公司制定统一的播种时间,在播种的前一天把种子发放到各户手中,各户应提前做好播种的准备,要按时播种不能推迟。在种植上采取垄作,密度为每垧4万株为宜,株距一般在1.2—1.3尺,这样能保证植株在生长发育时阳光、水、肥的营养,使之正常生长,种植太密使果穗生长太细、太短,所以,在种植时要掌握好距离。不要报侥幸的心里。

五、田间管理

1、定苗:青苗在4—5片叶时开始定苗,对病株、晚苗弱小苗,绿茎、白根及不能正常发育的要及时铲除。

2、去蘖:由于粘玉米分蘖性较强,为保证主茎果穗有充足养分,确保果穗大而整齐,提高等级增加效益。必须及时去分蘖,一见长出,就要彻底清除,不留痕迹,但是不能伤及叶片和植株。

3、叶面肥:为了保证玉米果穗籽粒饱满,棒大不秃尖,不断粒,在小苗期和玉米拔节期,应喷洒两遍叶面肥,促进叶面和果穗生长,提高优等品率,同时起到搞旱不倒伏的效果。

4、防虫:粘玉米较其它玉米含糖量高,易受虫害一般以玉米螟虫为主,其主要防治方法是在大喇叭口期,将公司提供的防虫药撒到玉米心叶内,这样可以使玉米 1

螟虫一网打尽,每株玉米约撒0.5g,每垧地用药40斤左右,灭虫是玉米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玉米果穗有虫眼就降低了优等品率,所以,必须灭好虫。

5、浇水:由于我地区干旱少雨,粘玉米是喜水喜肥品种,我们要根据本地降雨情况,进行及时浇水,一般要浇好三遍水:第一遍是小苗期,保证有充足的水份,粘玉米在小苗期抗旱能力差,如果旱的严重时,对今后的生长危害严重;第二遍水是在拔节期,需要水份充足,土地湿润,要及时浇水,此时期的玉米植株生长旺盛,叶面蒸腾强烈,加上土壤水份蒸发量大,此时是玉米雄穗花粉分化形成,雌穗小花分化时期,对水份相当敏感,这时结合施肥灌水,做到以水调肥,可以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缩短雄穗,雌穗抽出的间隔期,利于授粉,减少秃尖,增加果穗长度;第三遍水是青穗灌浆时,此时缺水会缩短散粉时间和花丝伸长,形成秃尖,秕粒等现象。所以此时灌水可促使玉米的籽粒饱满,果穗成实。总之,由于粘玉米喜水性强,要根据旱情的实际情况及时浇水,保证有足够的水份。

6、秃尖的预防

秃尖是指玉米果穗顶部不结实现象,出现秃尖将会影响玉米等级,造成秃尖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植株顶部小花分化过程中出现干旱或缺肥等因素而退化不育。

(二)抽雄前遇到高温干旱,散粉提前,果穗顶部花丝抽出过晚。

(三)因密植造成光照和通风不足,湿度过大或缺肥干旱引起秃尖,要注意 抽穗开花前后的田间管理,保证充足的肥水条件,满足玉米受粉及成穗期的营养需要。

7、采收:粘玉米的采收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根据我们的经验,早 期播种的玉米容易出现掰青、掰嫩的现象,后期播种户容易出现掰老、定浆的现象,采收最佳时期是在果穗定浆前(农村烀青玉米最佳时间)。采收玉米要听取公司技术人员的现场经验介绍。一般每户种植面积采收次数为2次左右,3—5天内结束,鉴别玉米成熟果穗一般有以下几点:

(一)果穗花丝完全变干,苞米叶外皮二至三层出现条状黄白干枯条纹。

(二)果穗籽粒饱满呈现橙黄色,表面无光泽。

高淀粉玉米特性及栽培技术分析 篇6

【关键词】高淀粉玉米;特性;栽培技术;分析

玉米淀粉由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组成,由于二者的性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根据二者组成的不同可以将高淀粉玉米分为混合型高淀粉玉米、高支链淀粉玉米(糯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但通常所说的高淀粉玉米主要指混合型高淀粉玉米。

高淀粉玉米品种的选育国内外主要通过合成优质群体作为育种材料,然后对育种材料实行定向选择,并通过快速品质分析的早代选择,促进基因的累加,达到提高淀粉含量的效果。

我国高淀粉玉米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如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已经选育出淀粉含量在75%以上的高淀粉玉米杂交种长单26等。黑龙江省近年来也相继育成一批高淀粉玉米品种,如海伦市种子公司育成了玉米杂交种海玉10,淀粉含量为76.0%。

1.高淀粉玉米的营养特点和经济效益

1.1高淀粉玉米的营养特点

高淀粉玉米提高了玉米籽粒的淀粉含量的同时,其籽粒的物理性状和营养成分也发生了变化。高淀粉玉米的籽粒粒重、胚乳重高于普通玉米和高油玉米,而胚重较低。籽粒淀粉含量达到75%以上,显著高于其他玉米类型,淀粉成分中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均得到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普通玉米差异不大,但脂肪含量有所下降低。

1.2高淀粉玉米的经济效益

种植高淀粉玉米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优质优价上。根据国内有关淀粉厂家测算,以高淀粉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由于淀粉含量高,每吨可以比普通玉米增值56元。厂家以64%为淀粉含量基数,淀粉含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每吨可以提价4元。高淀粉玉米一般比普通玉米高八个百分点,每吨可以提价32元,以公顷7500kg计,每公顷高淀粉玉米可增加收入240元。每推广10万公顷高淀粉玉米,农业可增收2400万元,工厂多盈利3840万元。

2.高淀粉玉米的特性

2.1籽粒营养成分

普通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在65%左右,高淀粉玉米提高了籽粒中的淀粉含量,其籽粒的物理性状和营养成分也发生了变化。高淀粉玉米的籽粒粒重、胚乳重比普通玉米高,而胚重则较低;胚乳与胚占籽粒的比例高,胚乳较大,占籽粒的比例也最大,而胚所占比例较小,胚/胚乳比值最小;籽粒淀粉含量达到72%以上,显著高于普通玉米;淀粉成分中直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均比普通玉米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普通玉米差异不大,但籽粒脂肪的含量低于普通玉米。

2.2主要农艺性状

目前生产上用电高淀粉玉米品种大多是单交种,其植株形态、果穗外型、生育期等与普通玉米差别不大,常见的高淀粉玉米品种都是晚熟的马齿形。但高直链淀粉玉米品种中直链淀粉合成受复杂的基因型与环境工作的影响。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则要降低产量和其他农艺性状。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上淀粉总含量的减少、较高的水分含量和最终减产。目前,高直链淀粉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低于普通玉米和糯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仅为普通玉米的65%-75%。混合型高淀粉玉米在产量水平与普通玉米相当。

3.高淀粉玉米的栽培技术

3.1选用良种,合理密植

通常在玉米高产栽培中,选用高产、优质、多抗、耐密的紧凑型品种是获得玉米高产的重要保证。由于能选育的高淀粉玉米品种较少,可选用的品种不多,第1,第2积温带主要有长单26等,第2,第3积温带主要有海五10。另外还有一些淀粉含量大于72%的玉米品种也可供选择,如四单19号(74.59%)、PR3394(74.1%)、垦单2(74.4%)、龙单7(74%)、嫩单8(73.8%)、四密25(73%)、龙单18(72.67%)、庆单1号(72.37%)、丰禾10(72.3%)、红玉7(72.23)、龙单20(72.36%)、东农250(72.12%)、巴单4(74.08%)、合玉19(72.97%)、龙单23(72.18%)和巴单5(72.25%)等。上述品种多数株型较平展,少数略收敛,所以,种植密度不宜过大,在普通地力条件下,种植密度以每公顷45000-52500株较为适宜,在高肥地力条件下,可种植到每公顷60000株。

3.2播种技术

高淀粉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与普通玉米相同。但由于种植密度低,为了获得高产,应尽量种在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质地为轻壤或中壤的地块。这样的土壤通达性好,肥力高,可满足玉米对氧气及各种肥料的需要。由于高淀粉玉米的种植密度比较低,要确保每穴都能有一株壮苗,下种量要大些。通常每穴要求播三粒种子或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两粒。

3.3田间管理

3.3.1苗期管理

此时期的目标是保证苗全、苗壮、苗匀,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叶面积的形成,为丰产打好基础。播种后出苗前若遇雨,要及时松土浅耙,破除土壤板结层,促苗出土。间苗宜早进行,通常在2-3片真叶时间苗,选留大小一致、叶片肥厚、茎秆扁而矮壮的苗,拔除病苗、弱苗和杂苗。间苗后的密度应为适宜密度的1.2-1.5倍。在拔节期定苗,密度为适宜密度的上限。

3.3.2中耕除草

及时中耕既可疏松土壤,改善通气条件,提高地温,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又能灭除杂草,减少地力消耗,对促进幼苗健壮生长非常重要。中耕宜浅,一般控制在3-4层面,避免伤根压苗。此时如发现仍有地下害虫,可用毒饵防除或喷洒40%乐果乳剂防治。

3.3.3肥料管理

目标是促叶、促秆、攻穗,玉米的理想长相是植株粗壮,茎基部扁圆短粗.叶大色深而挺拔,生长协调。玉米雌穗分化期,应追施氮肥。根据土壤肥力条件,每公顷施五氧化二磷75-150kg,氧化钾75-150kg,磷肥和钾肥混匀,作为底肥一次施入。作为底肥的氮肥施用量为90-150kg纯氮,施在行内穴间。有条件的地区可增施30 000kg有机肥,不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保证玉米早发稳长,防止后期早衰和提高速效氮、磷、钾的利用效率。对于土壤缺锌的地区,基肥中每公顷应施15kg硫酸锌,并注意不要与磷肥混用,防止锌磷拮抗。

追肥的施用应掌握运用速效氮肥调节平衡,主攻大穗、防止早衰、提高粒重的原则。在3-4叶期,根据玉米苗的平衡状况,偏施氮肥,促平衡生长,追肥量为每公顷45-90kg纯氮;7-8叶展开时,基部节间开始伸长,需氮进入高峰期,此时应重施氮肥,主攻大穗,一般每公顷施135-180kg纯氮,在追肥的同时,结合中耕可以控制基部节间的伸长和田间杂草,肥效的发挥促进了雌穗的分化、根系的生长和穗大粒多的形成;吐丝期应适当补充粒肥,一般每公顷用45-75kg纯氮,防止植株早衰和提高粒重。

3.3.4水分管理

高淀粉玉米的需水规律与普通玉米基本相同。在田间墒情不好的情况下,应结合施肥浇水,一般以沟灌效果最好。雨水过多、田间积水的情况下,应及时排水。

3.4收获

高淀粉玉米以收获籽粒为目的,应在玉米完全成熟时收获,只有充分成熟才能达到预期的高淀粉含量,提高籽粒产量和质量。玉米充分成熟的标志是:苞叶枯黄,籽粒坚硬,乳线消失,黑层出现,籽粒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

【参考文献】

[1]林晶,杨显峰.高淀粉玉米及其发展前景[J].农业科技通讯,2008,(2).

山区玉米种植技术改进分析 篇7

1 现阶段山区玉米种植中的常见问题

1.1 山区玉米种植中自然资源的条件限制

玉米种植过程中, 首先要满足种植区域玉米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环境以及水资源等, 但是山区玉米种植在生长环境方面存在不足之处。第一, 山区土地资源相对缺乏, 土地资源数量少并且土质条件较差, 玉米种植区域的旱地大多数为坡耕地, 存在土壤贫瘠以及种植土层较薄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山区玉米的生长发育。第二, 山区玉米种植区域水资源制约。山区玉米种植由于灌溉条件不便利, 基本上是采用雨养旱作的方式进行管理, 若雨水量较少, 则直接影响到玉米的生长[1]。比如, 云南省大部分山区玉米种植过程中, 由于季风气候, 具有干湿两季较分明的特点, 季节性的干湿条件非常明显。在旱季时, 雨水量稀少, 旱灾的发生频率较高, 并且旱灾的持续时间较长, 导致玉米种植的水资源严重缺乏, 制约了山区玉米的正常生长。

1.2 山区人民对玉米的种植技术重视度不够

由于山区在交通方面以及信息交流方面相对闭塞, 山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基础文化水平以及科学文化素质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玉米种植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 传统意识强, 对于玉米种植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以及新种植技术的接纳能力不够导致山区玉米种植的整体水平得不到提高。山区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以及资金供应不足, 玉米种植管理模式不科学, 采用粗放式的玉米种植管理模式, 直接影响了玉米产量的提高。广种薄收的传统经营观念依然存在, 制约着玉米种植技术的提高。

1.3 山区玉米种植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对落后, 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基础设施也发展滞后。从根本上造成玉米种植的生产效益低下。山区玉米种植过程中, 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水平较低。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一, 山区玉米种植的耕地改造力度不够, 土地整理方法不科学, 山区玉米种植区域存在水土流失较严重以及土壤贫瘠、土地的种植生产力较低的特点;第二, 山区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力度较小, 山区玉米种植的耕地相对分散, 小型水库水塘以及引水沟渠建设的实际距离相对较远, 水利设施建设难度系数大、资金投入大以及投入产出比较小, 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较高收益[2], 山区基础水利设施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山区玉米种植的需要, 严重阻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第三, 山区玉米种植区域的机耕道路覆盖率较小, 农机具的实际数量少, 并且农机具的机械程度较低, 主要靠人力种植, 山区玉米的劳动生产力相对低下。

2 山区玉米种植技术的改进

2.1 山区玉米种植采用育苗移栽技术

山区玉米种植由于受到土壤条件的限制, 玉米直接播种会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 很难保证玉米的出苗率以及出苗整齐度。育苗移栽种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实现苗全以及苗齐, 使玉米苗更加健壮。可以针对不同的山区土壤, 选择不同的育苗移栽技术包括软盘、方格育苗以及营养钵等种植技术, 可以确保玉米生长期内光热资源的供应充足, 尽量避开秋雨旱霜的自然灾害。通过玉米育苗, 使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播种、出苗以及玉米幼苗期的控制管理都可以在苗床中进行, 控制能力较强, 能够有效避免干旱。在育苗移栽过程中, 可以根据其他种植作物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移栽, 避免与其他作物出现共生现象, 缓解共同生长期过程中两者争抢肥料以及水资源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玉米生长期间幼苗受到其他植株较大作物遮蔽的可能性, 提高山区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2.2 山区玉米种植技术的种植密度技术改进

山区玉米种植密度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包括土壤条件、肥力条件、气候环境条件以及相关的种植土地管理水平高低等。因此, 山区玉米种植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玉米的种植密度,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因地制宜的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种植, 确保山区玉米的高产、优质以及山区玉米的高效管理。一般情况下, 对山区玉米种植密度进行控制管理是为了解决单位面积内山区玉米种植中玉米穗数的生长问题, 在确定种植密度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到山区玉米种植的水分因素以及玉米种植的品种因素等。比如, 当山区玉米种植的品种为早熟品种, 玉米的植株相对清秀, 主要以矮状植株为主时, 则可以适当增大山区玉米的种植密度。需要高度重视的是, 若对山区玉米进行直播时, 要确保玉米种植达到4 000株/667 m2以上, 同一品种玉米种植密度受到种植产量的影响[3]。山区玉米种植区域的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且雨水量较充足的情况下, 可以增大山区玉米种植的密度。相反, 若山区玉米种植的区域内雨水量不充足, 多为旱地, 灌溉条件差, 就要减小玉米的种植密度, 确保山区玉米种植的实际产量以及质量水平的提高。

2.3 山区玉米种植技术改进中配方施肥技术

科学的施肥技术是山区玉米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施肥的数量、管理方法以及施肥的时间都直接关系到施肥效果的发挥, 有效控制肥料养分的浪费。根据山区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壤实际营养成分进行合理施肥, 在山区玉米的不同生长期, 施加不同种类的肥料, 合理控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比例。比如, 景东县大部分土壤以紫色土壤、红色土壤以及黄色土壤为主, 景东县山区的玉米种植区域内, 土壤的营养成分中主要缺乏氮元素以及磷元素, 因此, 要有针对性的施加氮肥以及磷肥。此外, 要根据山区玉米各个生长期需要养分的种类, 进行控制管理。研究显示, 山区玉米在幼苗生长期以及抽穗开花期对于氮肥的需求较少, 在孕穗生长期以及玉米籽粒形成环节对氮肥的需求较多。山区玉米种植过程中, 要根据山区土壤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等科学施肥, 施加的肥料包括五氧化二磷化学肥、氧化钾化学肥、三元复混肥以及纯氮肥等, 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

3 结语

山区玉米种植技术改进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以及复杂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从山区玉米种植的各个环节包括山区玉米的品种选择环节、玉米的种植密度控制管理以及山区玉米的施肥管理环节等方面进行合理控制, 不断优化改进种植技术。在专业化山区玉米种植理论知识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利用先进的种植管理理念以及科学的山区玉米种植管理手段, 不断促进山区玉米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 增加山区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 提高总产。

参考文献

[1]冯春福, 王黎明, 杜世凯.武陵山区玉米低产原因及关键增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7) :62-64, 68.

[2]侯越.内蒙古赤峰市玉米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12) :61-63, 52.

玉米需肥技术分析 篇8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 它植株高大, 根系发达, 需要养分多。据实验分析表明, 玉米每生产100kg的籽实, 需要吸收氮素2.1~2.8kg, 五氧化二磷0.7~1.7kg, 氧化钾1.5~3.0kg。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 对养分的吸收数量和比例变化很大。玉米苗期植株小, 生长慢, 对养分吸收的数量少、速度慢。拔节、孕穗到抽穗开发期, 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阶段, 生长速度快, 吸收养分的数量也多, 是吸肥的关键时期。此期吸收的氮占整个生育期的1/3, 磷占1/2, 钾占2/3。此期如果营养充足, 能促使玉米植株长势高大, 茎秆粗壮, 穗大粒多。

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不同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 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 要综合分析考虑。

2 玉米营养临界期

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 一般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玉米氮素临界期则比磷稍后, 通常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临界期对养分需求并不大, 但养分要全面, 比例要适宜。这个时期营养元素过多过少或者不平衡, 对玉米生长发育都将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而且以后无论怎样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都无济于事。玉米营养最大效率期:玉米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这是玉米养分吸收最快最大的时期。这期间玉米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大, 吸收速度也最快, 肥料的作用最大, 此时肥料施用量适宜, 玉米增产效果最明显。

3 玉米施肥原则

高产玉米的施肥原则是:基肥施足, 苗肥轻施, 拔节肥要巧, 攻苞肥要重, 酌施粒肥。玉米对氮肥很敏感, 需要量大, 利用率高。据试验, 一般都在60%以上。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 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 1kg尿素可增产6~11kg玉米。玉米需磷较少, 但不能缺, 三叶期缺磷, 将导致以后的空杆秃顶。玉米需钾量仅次于氮, 尤其对洋芋玉米间套地块, 增施钾肥, 不容忽视。玉米又是喜锌作物, 我市土壤缺锌面积较大, 施用锌肥, 增产在15%左右。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 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采用农家肥与磷、钾、微肥混合作底肥, 氮肥以追肥为主。春玉米追肥应前轻后重, 夏玉米则应前重后轻。

4 玉米植株缺素的症状表现

4.1 缺氮

氮素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玉米在生长初期氮肥不足时, 植株生长缓慢, 呈黄绿色;旺盛生长期氮肥不足时, 植株呈淡绿色, 然后变成黄色, 同时下部叶片开始干枯, 由叶间开始逐渐达到中脉, 最后全部干枯。

但是并不代表氮肥施用的越多越好, 氮肥过量也会影响正常生长。播种时施入过量的可溶性氮肥, 一旦遇到干旱, 就会伤害种子, 影响发芽, 出苗慢而不整齐, 降低出苗率。后期氮素营养过多时, 生育延迟, 营养生长繁茂, 子实产量下降。另外由于氮素多, 促进了蛋白质的合成, 大量消耗碳水化合物, 因此组织分化不良, 表皮发育不完全, 容易出现倒伏现象。

4.2 缺磷

玉米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有两个时期最容易缺磷。第一个时期是幼苗期:玉米从发芽至三叶期前, 幼苗所需的磷是由种子供给的, 当种子内的磷消耗完后, 就开始吸收土壤或肥料中的磷。如果此期磷素不足, 下部叶片便开始出现暗绿色, 此后从边缘开始出现紫红色;当极端缺磷时, 叶边缘从叶尖开始变成褐色, 此后会导致生长更加缓慢。第二个时期是开花期:玉米开花期植株内部的磷开始从叶片和茎内向籽粒中转移, 如果此时缺磷, 雌蕊花丝延迟抽出, 受精不完全, 经常会生长出籽实行列不规整的畸形果穗。

磷肥的施用也和氮肥一样, 不宜过多, 施磷过多会导致玉米加速生长, 果穗形成过程很快结束, 穗粒数减少, 产量不高。

4.3 缺钾

玉米幼苗期缺钾会导致植株生长缓慢, 茎秆矮小, 嫩叶呈黄色或黄褐色;严重缺钾时, 叶缘或顶端呈火烧状。较老的植株缺钾时, 叶脉变黄, 节间缩短, 根系生长发育弱, 易倒伏, 植株缺钾时, 果穗顶部缺粒。籽粒小, 产量低, 壳厚淀粉少, 品质差, 籽粒成熟晚。钾肥过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不会很大。

5 玉米施肥量的确定

种植作物的土壤肥力不同, 达到的目标产量也不同, 不同的产量指标, 所需的投肥量也不同。通常情况:高肥力地块通过投肥提供的产量占总产量30%以上, 中等肥力地块占总产量40%以上, 低肥力地块占计划产量的50%左右。也就是说, 土壤肥力低的地块, 施肥增产效果显著。

6 施肥方法

俗话说的好“基肥金, 追肥银, 叶面喷肥也喜人。”所以要夺取玉米高产, 科学施肥是关键。

6.1 重施基肥

基肥的施用要根据土壤的耕作方法、播种方式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施肥方法。

基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配以氮磷钾化肥.缺锌的应施入锌肥。亩施有机肥2000kg, 碳铵10kg、普钙 (磷肥) 20kg, 氯化钾5~7kg, 缺锌的再加入硫酸锌1~3kg。播种前将上述肥料混匀, 集中穴施或条施。粪上撒2~3cm厚细土再播种覆土。

6.2 种肥

种肥应将以氮、磷配合施用效果好, 施用量不宜过多, 以每公顷112.5~150kg为宜。氮、磷比例以1:2或1:3为宜。种玉米时, 于播种同时滤施猪粪、过圈粪、鸡羊粪等优质细肥。

6.3 追肥

追肥玉米拔节到孕穗是高粱需肥最多的时期, 是进行追肥最为适宜的时期, 可进行2次追肥。一般在拔节初期, 8~9片叶时进行, 有利于坐大胎、秆壮、促进枝梗和小穗的分化, 每公顷追施225kg硝酸铵或150kg尿素;第2次追肥在孕穗期, 此时追肥可减少枝梗和小穗的退化, 每公顷追施硝酸铵75~112.5kg, 或尿素每公顷50kg。追肥时开沟深施或结合中耕进行。

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同时我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种植国。肥料是作物的粮食, 要想获得高产, 必须有充足的肥料保证。因此玉米的种植要根据玉米生长特点和需肥规律来科学施肥, 才能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 本文对玉米施肥的特点, 原则, 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篇9

关键词: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甜玉米就是经常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水果玉米, 是普通玉米的变种, 其籽的含糖量高出普通玉米10倍左右, 因此, 与普通玉米相比, 甜玉米具有更甜、更香、更有光泽的优势, 可以生食也可以熟食。甜玉米的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都相对较高,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甜玉米与普通的玉米有着性质上的不同, 甜玉米本身携带一种隐性的基因, 这种基因是一种突变基因, 它对于提升玉米的籽粒含糖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1 品种选择

选择国家或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 适宜界首市种植的, 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好、市场需求潜力大的品种。主要有中甜1号等品种。

2 种子处理

一是精选种子。剔除病粒、瘦瘪粒、破损粒、杂粒, 保证种子大小均匀一致, 以便出苗达到苗全、苗匀的目的。二是晒种。在播前7 d, 把精选好的种子晒2~3 d, 以提高发芽率。三是药剂拌种。用5%适时种衣剂10 g, 加50%辛硫磷10 m L, 或20%毒死蜱乳油10 m L, 加天达2116 (拌种专用) 25 g对水100 m L混匀后拌5.0~7.5 kg种子, 晾干后即可播种。

3 整地、施肥

精整土地、施足基肥。土地耕翻后要精细整地, 耕平耙匀, 不论春播或夏播, 都要求土壤深、松、细、匀、肥、湿、确保出苗快而齐。有条件的地区最好搞肥球育苗移栽。施足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和少部分氮肥。有机肥每亩施1000~1500 kg。数量多时将50%~60%的有机肥铺施, 余下的与氮、磷、钾混合后施播种沟内, 注意种、肥隔离。

4 播种

春玉米播期一般在5 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 即可播种。春玉米一般在4月20日前后。营养钵育苗可在4月10日左右。夏播玉米一般在6月20日以后。播种时足墒下种, 抢时播种, 力争在6月25日播种完毕。播种密度要适当, 肥力低、施肥量少, 应取品种密度的下限, 反之, 取上限, 中等肥力取品种适宜的平均值。种植密度5.25万~5.70万株/hm2, 播量12.0~18.0 kg/hm2。播种深度要适宜, 要求播深3~5 cm。砂壤土宜深, 黏土宜浅;墒情差宜深, 墒情好宜浅, 但都不能超过5 cm。

5 田间管理

5.1 苗期

保证全苗, 力促壮苗齐苗。及时定苗, 4~5叶期, 去弱留壮, 每穴留一株苗, 缺苗的应及时补缺。定苗后, 浅中耕松土, 然后追肥, 每亩施尿素4~6 kg, 氯化钾5~7 kg, 小培土以促根壮苗。

5.2 追肥

应根据甜玉米的需肥规律分两期追肥。一次在拔节前有7~8叶时, 每亩施尿素4~5 kg;另一次在抽穗前10 d左右, 每亩再施尿素4~5 kg。

5.3 灌溉排水

甜玉米生育中期, 特别在抽穗开花期的前后各l5d内生长迅速, 必须有充足的水分。缺水或水分过多, 都影响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 无灌溉条件和排水不良的地都不宜种植甜玉米。

5.4 散粉期人工辅助授粉, 可使籽粒饱满, 如果在散粉期遇到连续阴雨时就更要加强人工辅助授粉。

为减少养分消耗, 在授粉结束后, 可把雄穗全部剪去。除此之外, 当甜玉米大部分进入抽穗时期, 会出现一株多穗现象, 不及时去除会导致果穗不大且发育不良, 影响商品价值, 及时适当剥去多余的小穗就成为提高产量与果穗商品品质的关键措施。

5.5 果穗成熟期

确保安全授粉, 养根攻粒, 防早衰。做好清沟、防涝、抗旱工作;若遇连续阴雨、干旱、大风天气应辅以人工授粉;开花散粉期, 适当增施壮粒肥, 亩施尿素3~5 kg, 确保能延长绿叶功能期, 使籽粒灌浆饱满, 增加果穗鲜重。注意, 晴天时可将主穗以下的小穗剥去。授粉结束 (果穗花丝枯萎) , 可摘除雄穗, 以减少蚜虫危害。大培土及拔除大草, 可避免养分争夺, 防止下部叶片早枯, 减少病虫害。

5.6 防治病虫

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分析 篇10

玉米品种的好坏是增收的关键, 选择生育期在126d左右, 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品种, 地膜覆盖栽培和育苗移栽品种应比裸种玉米生育期长10~15d, 品种以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具有广适性、穗大粒多、品质好的为佳。应遵循以下原则。

1.1 根据当地的光热资源选择适宜品种

光热资源是保证玉米正常成熟的前提条件, 所选玉米品种的生长期应与光热资源条件相符合。热量充足的地方尽量选择生长期较长的玉米品种, 地势平坦地区易选中晚熟品种。

1.2 根据前茬种植作物选种

前茬种植直接影响玉米的增产增收, 同一个品种不能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3~4a, 若前茬种植的是玉米, 无感染病害, 生长良好可考虑继续选种这一品种;若前茬种植的是大豆, 因土壤肥力较好, 可选择高产品种。

1.3 根据品种纯度和质量选种

高质量、高纯度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有利保证, 玉米种子纯度每下降1%玉米产量就会下降0.61%, 纯度为98%, 种子大小一致, 籽粒饱满, 无霉变、病粒、秕粒, 色泽鲜艳的是上选。

2 精选种子处理

选出净度好、籽粒饱满的种子, 晴天晒种2~3d, 以提高种子的萌发能力, 播种后出苗早、出苗率高, 提高幼苗的整齐度。提倡种子包衣, 包衣的种子播种后具有抗病、抗虫以及促进种子生根发芽的能力, 但包衣不宜过早进行, 会降低药效, 播种前1~2d进行效果最好。要针对当地病虫害对症用药。没有包衣的种子, 要用新高脂膜拌种, 可提高种子发芽率。

3 精细整地, 及时镇压保墒

土壤墒情是影响种子出苗质量的关键, 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秋整地, 确保整地质量, 整地后的土壤要平整、松软、细碎, 可提高保水保肥性能, 春整地时, 要进行灭茬, 深松起垄, 并及时镇压保墒, 确保播种深浅一致, 出苗整齐。

4 适时早播, 提高播种质量

玉米喜温喜光, 适时早播可以充分利用早春的光热资源, 利于玉米子粒充分灌浆成熟, 增加粒重, 当10cm土壤地温稳定在10~12℃时, 种子发芽较快而且整齐, 为玉米适宜播种期。播种质量在高产栽培中尤为重要, “人误地一时, 地误人一年”, 一旦播种质量不高就会造成缺苗断垄, 玉米属于“独杆, 单穗”作物, 不能通过分蘖来调节穗数, 缺苗就意味着缺产, 缺苗很难实现玉米高产, 因此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齐、苗壮的主要措施。播种时要做到3个一致:株行距一致, 开沟深浅一致, 覆土厚度一致。

5 合理密植, 充分发挥群体优势

密植栽培可提高玉米产量, 播种时应根据玉米品种特性、栽培条件、栽培方式等确定适宜播种密度, 可采用扩大行距或扩大株距加大种植密度, 公顷收获株数必保5.8万株。注意补水增墒, 密植使群体需水量加大, 播种时要坐足水。

6 适施种肥, 增强植株抵抗能力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 高肥力是玉米获得高产的基础, 种肥包括少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适施种肥可以促进幼苗生长, 提高玉米苗期抵抗低温、病害、干旱的能力, 但要注意控制用量, 调整好氮磷钾的比例, 结合整地施肥时要将种肥隔离, 以免烧苗。配合喷施新高脂膜可提高肥料有效利用率。

7 加强田间管理, 确保增产增收

根据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及各生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 实施分阶段管理, 满足玉米生育需求, 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7.1 及时间苗、定苗

玉米3~4叶时及时人工间苗、去蘖, 去掉小、病、弱苗, 以减少养分消耗, 将群体长势差别降到最低, 确保收获密度和提高群体整齐度, 5叶时定苗。

7.2 拔除空株、病弱株, 减少资源消耗

及时拔除病弱株, 授粉后拔除空株, 减少不必要的水、肥消耗和竞争, 提高群体产量。

7.3 加强中耕除草, 及时铲趟

出苗后马上进行垄沟深松或趟犁。苗期应中耕2次, 定苗前后浅中耕防“芽涝”, 拔节期前后深中耕, 疏松土壤, 促进根系发育。杂草耗肥、耗水、争光, 对玉米苗期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采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是最方便、省力、有效的方法, 要严格选择除草剂种类, 准确控制用量。

7.4 加强水肥管理

在水分管理上, 做到旱能灌, 涝能排。在施肥方面, 要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将有机肥和化肥科学结合, 底肥很重要, 底肥施用标准以常年常用量的130%为前提, 苗肥要早施、穗肥要重施, 粒肥要补施。

7.5 加强病虫害防治, 减少病虫造成的损失

玉米苗期病虫害主要有玉米纹枯病、粗缩病、大小斑病、玉米螟、地老虎、粘虫、蚜虫等。加强防治可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种子包衣或增施钾肥。

8 适期收获

玉米收获过早会导致生育期不足而减产, 一般减产10%左右, 当植株茎叶变黄, 果穗苞叶变枯松散、籽粒变硬, 玉米才完全成熟, 此时玉米子粒比较均匀、饱满充实, 产量高, 品质好, 应及时采收。

9 人工辅助授粉

玉米种植技术分析 篇11

【关键词】种植方式;玉米产量;因素分析

上蔡县地处河南省东南,全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属暖温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870㎜,且有较长的无霜期。玉米作为该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在该地种植面积较大,但由于当地农民缺乏专业的技术,种植方式不统一,管理粗放等原因造成该地区玉米单产普遍不高。此外,有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因此提高单产,是解决未来粮食缺乏的重要途径。因为玉米单产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而且还是C3高光效作物,所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未来的粮食和食物安全问题本研究旨在结合上蔡地区玉米种值实际,通过实验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主要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品种为本地常用品种鲁单9002,试验地位于武庄某村民的承包田,该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便于排涝。前茬作物为小麦,于2013年5月28日收货,玉米于雨后在6月8日播种。

1.2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共设A、B、C、D四个处理,每个处理设三个平行,共1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0m2。A处理为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移植,1.6m开厢,宽行行距1.2m,窄行行距0.6m,株距0.2m,种植密度3970株/亩;B处理为等行距单株移植,行距设置为0.8m,株距0.2m,种植密度同上;C处理为宽窄行双行双株错位定向移植,1.6m开厢,宽行行距1.2m,窄行行距0.6m,窝距0.4m,每窝2株苗,种植密度同上;D处理为等行距双株移植,行距0.8m,窝距0.4m,每窝2株苗,种植密度同上。另设对照组(CK),处理方式为单行大窝直播,行距0.8m,窝距0.4m,每窝2株苗,种植密度同上。

1.3田间管理

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及说服力,播种后必须做好以下田间管理工作:一是查苗补苗,在出苗至3-5叶期,对试验田进行查苗,发现有缺窝、断行的要及时取预留苗补齐;二是追肥,为保证单一因素影响,一定在其他可能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上尽可能的满足玉米生长要求,因此做好追肥工作对试验结果有重要意义。一般追肥共进行二次,第一次为6月15日,施尿素12㎏/亩,第二次为7月20日(大喇叭口期)施尿素20㎏/亩;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对玉米产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试验期间应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出苗至3叶期间用“地老虎”800倍液防治地老虎二次,玉米幼苗生长至大喇叭口时用杀虫双颗粒剂放入喇叭口内防治玉米螟一次。

1.4主要指标统计

收获后对玉米的穗长、穗粗、秃尖长、穗粒数以及千粒重等玉米果穗性状进行统计,此外对各处理的玉米产量及增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以统计量≤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玉米性状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A处理在折合亩穂数,每株穂数,穗粗,秃尖长度以及千粒重等果穗性状的表现在五个处理中均为最优。这说明宽窄行单行双向定向移植对提高玉米果穗性状非常有利。从中还可以看出采用移植方式种植的玉米果穗性状均较对照组采用直播方式的果穗性状要好,说明移植比直播更有利于玉米增产。

2.2各处理玉米产量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玉米产量从高到低依次是A>C>B>D>E,说明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种植的玉米种植方式是最优的玉米种植方式,提高玉米产量,该种植方式相对于常规的单行大窝直播增产率达到了61.7%,大大提高了玉米单产。此外,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植方式之间产量差异显著(F=180.41>F0.05)。

3.讨论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移植相对于传统的直播更能提高玉米产量,单株定向移植相对于双株更有利于玉米的高产,宽窄行栽植的玉米产量高于等行距玉米产量。总的来说,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确定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移植的栽植方式在几种栽植方式中获得的产量最高,因此在玉米种植时应大力推广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移植的种植方式,以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 [科]

【参考文献】

[1]陈颖,张宪陶.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2(4):120-122.

[2]黄正花.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11):22.

玉米覆膜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篇12

1 地膜覆盖技术的发展与使用优点

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真正普及起来,通过一次技术性的革命,使得地膜覆盖在棉花、西瓜、红薯、花生等作物上开始大面积使用。1992年,通过渗水模式试验,地膜覆盖技术开始在玉米的种植中得以广泛应用。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主要是将地膜覆盖与沟播种植或者大垄双行种植技术相结合,对于玉米作物的增产具有非常积极的效果。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优点:通过对农作物覆盖地膜,以保持其内部水分的利用效率,从而有效调节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而且通过覆盖地膜,对于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尤其是在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地区,通过覆盖地膜可以保证土壤温度波动范围较小。另外,地膜覆盖能够有效提高土壤中的肥料和养分使用效率,保证农作物在生长期获得较为充足的养料,而且还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光照,保证农作物所需的光照。同时,也能够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并减少虫害对于农作物的破坏,促进农作物的早熟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 玉米覆膜栽培技术要点

2.1 地膜的选择

在玉米的栽培过程中,通常选择幅宽80 cm、厚0.008 mm的超薄地膜,667 m2地的用量应在5.0 kg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在覆膜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经过平整的、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有肥力及有增产潜力的土地,而不宜选择一些比较贫瘠或者没有经过平整的陡坡等进行覆盖种植[1]。

2.2 选择优质的玉米品种

玉米选种工作对于玉米的栽培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俗话说,“只要选好种,一垄可以顶两垄”。种子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最原始的载体,也是覆膜栽培技术的物质基础。所以,只有先把种子选好,才能进行后续的增产工作。对于玉米种子的选择,应从生育期、产量水平及种子具有的抗逆性和抗旱性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比较选择出最优质的种子。目前常用的玉米品种有鲁三3号、万单14、罗单7号、罗单3号、会单4号等。选择好种子以后,为了防止在播种过程中种子被地下害虫破坏,可以在播种前用辛硫酸或者是使用甲基乙硫酸对种子进行拌种,防止地下虫害的发生。而为了防治玉米的丝黑穗病,可以使用粉锈宁150~200 g兑水约2.5 kg进行拌种[2]。

2.3 做好肥料的选择

肥料是保证玉米种子茁壮发育生长的重要保障,所以肥料的也很重要。肥料应以家肥为主,这种肥料养料充足,化肥应以磷肥为主,后期施肥应以氮肥为主。这样搭配既可以防止在玉米苗的生长期徒生长,又可以防止在生长后期出现脱肥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2.4 做好地膜覆盖,保证覆膜质量

在玉米覆膜栽培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随种随盖的方法进行种植。不打台,覆盖后要清除地膜上残留土壤中的前作物的根茎及一些石块等杂物,以免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在覆盖地膜时,一定要注意将地膜拉紧,并且全部平整展开,铺匀后再进行覆盖工作。覆盖时对于薄膜的四周要各挖一条浅沟,然后用土块将地膜压紧,并在地膜上方覆盖一层薄土,保证薄膜的牢固性,以免被大风吹翻,同时也可维持覆膜对内部水分的保持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地膜上方覆盖太多太厚的土层,以免造成农作物无法钻出地膜而被烫芽[3]。

另外,地膜栽培种植完成后,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加强管理工作。如果发现地膜有损坏的地方,应及时进行修补,防止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同时,在农作物的芽苗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要及时进行破膜放苗工作,并及时跟进施肥工作和虫害防治工作,以此保障玉米作物的茁壮生长[4]。

3 结语

覆膜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土壤内部的水分、肥效及温度等。同时,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虫害的发生,进而保障农作物幼苗的生长,提高其抗旱能力。在地膜的覆盖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选用一些优质的种子,而且要保证肥料充足,在地膜覆盖过程中要保证其牢固性等,为玉米种子的发育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

参考文献

[1]万敏.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6):75-77.

[2]苏晓明.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16):46-47,50.

[3]张和友,石长江,闯加红,等.宁安农场玉米覆膜高产栽培效益分析及其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108,111.

上一篇:4G移动技术下一篇:三角模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