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

2024-08-08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精选12篇)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 篇1

1 概述

山东省属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自然条件利于玉米生长, 常年种植面积在300万hm2左右。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 玉米受小麦收获和种植时间的限制, 生育期相对较短, 并且在生长季节经常遭受高温干旱、大风暴雨、持续阴雨寡照等自然灾害以及茎腐病、玉米螟等病虫害, 极易引起倒伏倒折, 造成不同程度减产, 甚至影响到品质。因此, 在玉米生产上需要加强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玉米种植技术, 从而实现玉米高产、稳产, 增加农民收入, 保障农民生活,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农户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选种问题

种子选择是前期准备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获得玉米高产的基础, 建议选择高产抗病、综合抗逆性强的审定品种。

2.2 土肥水问题

由于长期不深耕、深翻, 从而导致土壤板结, 耕层和活土层非常薄, 通透性偏低, 对水分肥料的储蓄力及土壤水肥调节力差, 严重影响产量。其次, 农民缺乏科学施肥的相关知识, 有机肥施肥量不足, 盲目施用化肥, 氮磷钾比例失衡, 肥料的利用率低。另外, 农田灌溉与玉米植株的需水规律不同时, 导致玉米烂根、灌溉效益低下等。

2.3 田间管理技术问题

在田间管理方面农民缺乏相关的知识, 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 缺乏提前预防的概念, 病害出现后, 存在用药不及时和用药不当的现象。既浪费人力财力, 又妨碍农作物的生长, 影响玉米产量。同时对玉米需水、需肥的临界期掌握不准确, 在各生育关键时期处理不当, 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3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品种选育与推广

玉米作为山东省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新技术以及新品种的研究投入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支持科技服务规范化以及种植产业化, 发挥区域以及气候的优势, 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在新品种选育及推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1 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市场需求等条件, 选择适合种植的玉米品种。

市场对玉米品种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应该全面考虑到市场对玉米种植情况的需求与变化, 在技术方面对其销售情况与市场价格进行重点分析, 从而选择具体的玉米品种进行有效推广。

3.1.2 对玉米种植的土壤条件进行分析, 玉米的生长周期与土壤的肥沃情况与热量关系十分密切。

一般来说, 玉米的生长周期越长, 质量就越好, 稳定性也就越高, 在市场上也更加受欢迎, 还与土壤中的湿度、温度和酸碱度、土地坡度有关。

3.1.3

根据之前病虫害的发生与治理情况进行选择, 选取那些受病虫害影响较小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推广, 尽量避免所推广的玉米品种受到大量病虫害的影响, 而降低产量或质量,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2 推广玉米种植技术

玉米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十分关键,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2.1种子处理。

要选择发芽率高、无霉变、无虫蛀、饱满、粒大、光泽的种子, 并在种植之前对玉米种子进行充分的阳光晾晒, 晾晒后种子吸收水分的速度较快, 并且具有生长整齐和发芽早等优点。

3.2.2 播种方式及密度。

采用玉米精播机械免耕贴茬精量播种, 行距60cm, 播深3~5cm, 做到深浅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镇压一致, 播种密度比预定收获密度增加10%左右, 防止漏播、重播或镇压轮打滑, 耐密型玉米品种一般大田4 500株/667m2, 示范田5 000株/667m2, 大穗型品种一般大田3 900株/667m2, 高产田4200株/667m2。

3.2.3 施肥。

施肥是玉米种植的重要环节, 技术性施肥, 能够促进幼苗的发育与成长, 提供充足的营养, 提升其抗病虫害和抗干旱等能力, 在选择肥料时, 要注意施足基肥、补充微肥、增施钾肥、控施磷肥、稳施氮肥、广施有机肥。播种前的肥料以有机肥为主, 在播种时施肥以化肥为主, 注意进行分次追肥。

3.2.4 病虫害防治。

通过生物预警等现代化、信息化技术, 依托植保专业服务合作社等组织, 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 促进传统的分散防治方式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统防统治转变, 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在玉米收获以后要及时的清理田间的病株残体, 及时的进行土地的翻耕和轮作换茬, 以降低病虫的传播。

3.3 为玉米提供优良生长环境

由于玉米的根系比较发达, 植株高大, 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到大量的水分与营养, 而选择合适的土地, 有效进行整地, 能够为玉米提供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 为玉米种植达到高产与优质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 应该选择地块平整、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的土地来种植玉米, 并且在播种之前, 还需要对土地进行深耕精细整理, 使种植的土壤更加细碎平整、土质松软。

3.4 积极宣传并加大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

多数农户的玉米种植技术水平有限, 只能够勉强保证玉米种植和管理工作的进行, 而无法确保玉米产量的最大化。为此,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 对推广应用玉米的种植技术进行积极扶持, 投入鼓励和扶持农民们采用玉米的种植技术的资金, 组织由农业部门牵头, 定期或者是不定期举办专业的玉米种植技术讲座, 对农民的玉米种植技术进行针对性培训。在必要的情况下, 专家技术人员还可以下到田间地头, 现场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讲解, 现场解决农民的种植问题。也可以通过采取“政府补贴、项目投入、部门帮扶”的方式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的宣传指导培训, 提高广大农户的种植技术。

摘要: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提升玉米的产量与生产效益。分析了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措施进行了探讨, 以期提升玉米种植产量与效益。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存在问题,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兴模.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J].现代园艺, 2016, (3) :35.

[2]杨杰宇.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途径探讨[J].农业与技术, 2015, (9) :112-114.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 篇2

介绍法库县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情况、技术特点以及整地、播种、中耕、收获等主要环节的技术规范,并将实施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地块与传统耕作地块进行了试验对比,表明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具有节种、节肥、省工、节支、增产的效果.针对玉米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剖析了玉米收获环节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 者:刘会 刘刚 LIU Hui LIU Gang  作者单位:法库县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沈阳,110400 刊 名:农业科技与装备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年,卷(期): “”(2) 分类号:S233.7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玉米   技术   推广   问题   对策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研究 篇3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44-1

1 玉米种植的重要意义

第一,玉米凭借适应能力强和高产的特点占据着粮食作物的重要位置,玉米还具有稳产的优势,因此,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具有适应能力强、品种多、产量高的特点,并且还可以抵御多种常见的病虫害。第二,玉米还有饲料之王的美称,玉米是良好的饲料品种,虽然玉米的价格不比其他的经济作物低,但是它可以用来喂养多种家禽和家畜,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较高。第三,玉米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它可以用来加工造纸、酿酒、加工食品、制药、纺织等等。因此,玉米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力发展和推广玉米种植技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

2 如何推广玉米种植技术

2.1 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了解市场,市场对于玉米品种的选择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应该充分考虑市场对玉米种植状况的指导和变化,从技术层面上对玉米的销售情况和市场价格进行分析,进而决定选择什么样的玉米品种进行推广。第二,对所要种植的土地进行分析。玉米品种的生长周期与土壤所蕴含的热量和土壤的肥沃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情况而言,玉米品种的生命周期越长,玉米品种的稳定性越高,质量就越好,比较容易受到市场的欢迎,与此同时,种植土地的温度、湿度、坡度以及土地的酸碱度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因此,在选择推广的玉米品种时一定要考虑土壤的实际情况。第三,根据过去病虫害的情况进行选择。利用技术分析的手段对玉米品种进行选择,选择出病虫害影响小的玉米品种,避免推广的玉米品种病虫害比较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2 推广玉米生长培养技术

玉米生长培养阶段是玉米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玉米育苗的阶段,这一阶段对玉米后期的质量和产量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推广的过程中,要慎重对待这个阶段,育苗技术的提高就意味着产量的提高,玉米生长培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种子进行照晒处理。在种植前要对玉米种子进行太阳照晒,进行过照晒的种子吸收水分较快,具有发芽早、生长整齐的特点。第二,播种。在播种玉米种子时,就应该留出合理的间隔,所留出的间隔不仅能够保证玉米生长的需要,同时又不浪费土地,播种完玉米种子后,要覆土进行镇压,水分充足时只需要轻压处理,如果比较干旱的话,就要进行重压处理。第三,种子施肥。播完种之后,对土地进行技术性施肥能够有效的促进幼苗的发育,为幼苗提供充足的营养,以增加他们对干旱、病虫害以及环境的抵抗能力,在施肥时要注意磷肥、氮肥、钾肥等营养元素的搭配,控制其用量,避免造成烧苗现象的发生。第四,覆膜。对于一些在春季播种的地区,可以考虑对玉米种子进行覆膜处理,因为春季的温差比较大,比较容易引起死苗和出苗率不高的结果,尤其是幼苗对低温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差,这个时候就应该考虑进行人工覆膜,为玉米幼苗提高良好的生长环境,保障玉米根系发展良好。

2.3 选择合适的土地,为农作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

为了实现玉米种植优质和高产的目标,应该选择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地块平整、质地疏松的土地种植玉米,而且,在播种前还要对土地进行精细整理,使种植的土地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对土地进行整理后再开沟起垄撒种,由于玉米的根系比较发达、适应能力又比较强,所以对种植的土壤的要求没有其他农作物那么高,但是由于其植株高大和根系发达,得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和水分,进行整地的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适合玉米生长的良好环境,使种植的土地含有的水分和营养达到均衡的状态。

2.4 进行合理的密植

对于所要种植玉米的环境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综合考虑土壤的肥力、气候条件、品种的特点、栽培管理的水平等条件,科学的确定最佳的玉米种植密度,保证玉米的高产和优质,通过科学的合理密植可以使单位面积的玉米果实数量达到最合理化、对于肥水条件优良的土地应该进行密植,对于一些雨水量比较少的地区就应该进行稀植,即时是同一品种,也应该结合种植的实际条件按计划决定种植的密度,以谋取最高的种植产量。

3 结语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种植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种植玉米的产量,而且可以保障种植户可观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玉米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可以满足社会对粮食作物的大量需求,保障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保障人民生活的稳定,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对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研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李祥,康云友,王圆圆,等.玉米种植模式试验与研究[J].山东农机化,2012,(6):18-19.

[2] 杨维宇.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现状及建议[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2):132-134.

[3] 尚雪晶,张杰.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2013,(18):139-139.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 篇4

1 对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一些建议

1.1在我国种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和品种的革新

我国已有的玉米品种和种植技术在现在的情况下已经陷入研究的瓶颈, 即在现在情况下如果不引入一些新的东西是无法打破研究的僵局的, 最好是对新的品种和技术进行引进, 在实践中检验引入的品种或技术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实现我国的玉米产量需求。但是作为新的品种和技术也有其缺点, 就是其不可预知性, 很难知道它在生产中制造的丰产能否延续下去或者它对当今的玉米种植能否有帮助, 所以只有在试验田经过长时期的验证才能够应用于全国。而且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入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只有政府有相关文件对此事大力支持并且给予足够的研究资金才能真正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在的产量。

1.2加大科研力度

国家政府不但要加大对于科研的投资力度, 各个农业企业也要身先士卒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为我国玉米的种植研究打开新的大门, 而且这对于他们自身也有好处, 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对于他们在市场上的获利也很有帮助。现在我国的企业就有这样的例子, 通过自身对于新品种的不懈研究, 研究出了丰产、抗病性强、品种多的玉米品种, 而来订购种子的客户也增多了, 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也为玉米的种植推广做出了贡献。

1.3种植相关经验的推广

在我国由于多年的种植及最新的科研研究, 使得我国现在拥有大量的关于玉米种植的经验, 譬如播种、施肥、灌溉等技术经验, 这是国家的瑰宝, 要将其推广并发扬光大。例如对于播种来说, 选种是个很重要的步骤, 粒大、饱满、无虫蛀、发芽率高的种子被选出来, 再经过晒种、浸种等步骤播种, 土壤深度事宜在10cm左右, 至于栽种密度一般都有规律, 根据株型、杆高等来确定, 一般株型紧凑、较矮的品种可以适当的紧密一些, 比如5000 ~ 1000m2。施肥也是种植技术中重要的一环, 播种前用的基肥一般是用有机肥, 在播种过程中还要注意施种肥, 以速效化肥为主。还有化肥家族中不得不提的2个成员:氮肥和钾肥, 前者对于植株的蛋白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后者则有促进植株开花结果、增强抗病能力的功效。而在播种之后的灌溉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缺水条件下对植株进行水分的补充可以保证植株的生长, 灌溉方式分为畦灌、沟灌、喷灌等, 而为了保证较高的喷灌效率、节省水分, 推荐使用喷灌的方式, 根据使用效果来看非常适合玉米的灌溉。

2 推广的意义

2.1满足粮食需求

虽然在我国的某些省份或者某些地区玉米的种植已经实现了机械化、高产量、科学化, 但是这个数量比起我国所有的农民来说还是远远不够, 我国仍有许多山区或者落后地区的玉米种植停留在落后的阶段, 满足他们本身的粮食需求已经很勉强, 更不要说融入我国的国情来满足全国的粮食和经济需求了。再加上近些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从事农业行业的人们纷纷涌入城市, 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种植粮食的困难。所以更要加大对于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 让人们认识到新的种植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 让更多的人从事这一行业, 这在当今对于玉米产量极大的情况下有着很好的帮助, 不至于使玉米的供给出现断层。

2.2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

这里说的经济效益, 是针对将种植作物作为盈利或者谋生手段的人, 农民和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企业是其中的主力军, 尤其是对于农民而言, 玉米的种植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经济来源。而推广玉米的种植技术, 让他们生产出更高质量、更多产量的玉米, 对于整个玉米市场都将会是大的冲击, 尤其是现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 更使得高质量的玉米品种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 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摘要:作为一项在我国种植多年的粮食品种, 玉米在我国的地位及其重要, 与小麦、水稻等不相上下, 而近些年来随着粮食压力的减轻, 玉米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来栽种的, 用于深加工或者饲料用途, 所以我国对于玉米的产量需求不降反增, 这就要求在原有玉米种植的基础上加大对于种植技术的研究使其产量增加并推广出去,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贡献。本文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进行的对玉米种植技术方法的推广和意义的论述。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水果玉米推广策划方案 篇5

一、推广项目介绍

水果玉米是适合生吃的一种甜玉米,与一般的甜玉米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皮薄、汁多、质脆而甜,可直接生吃,也可煮熟后食用。水果玉米与甜玉米没有本质区别,一般的甜玉米都可生吃,只是口感有优劣之分,口感好的则被人们作为水果玉米。

而我们这次要推广的水果玉米新品种与以往品种相比,尤其适于生食,口味独特、果香浓郁,皮薄无渣,口感细腻,鲜嫩、软滑、甘甜、多汁,具有脆嫩甜香等特点,含糖量比普通玉米高10倍,比西瓜要高出5%左右,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根据相关常识,生食部分粮食、瓜果、蔬菜,可极大限度减少食物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人体对蛋白质、维生素c、e类以及酶的吸收能力,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市民餐桌。

二、拟推广地区基本情况分析

峨山县东连玉溪市红塔区、通海县,南接红河州石屏县,西南毗连新平县,西北与楚雄州双柏县隔绿汁江相望,北连易门县和昆明市晋宁县,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全县幅员面积197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95.8万亩,耕地面积165429亩,人均1.33亩。

少数民族占64%。全县总人口150333人,人口密度为76.23人/平方公里。峨山县地处哀牢山脉以东,滇东高原以西,属高原地形,山地辽阔,在群山之间有河谷、平坝、坡地等多种地形相间,使峨山的地貌、土壤、气候和植物都有明显的差异和立体特征,几乎汇集了云南气候特征和亚热带的生物资源。

我们在峨山县推广水果玉米的种植有着地理区位与气候双重优势。

三、推广原因与发展前景分析

1、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水果玉米市场发育良好,价格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农民种植收益大大高于种粮收益,一般1hm2水果玉米可产鲜果穗12000kg以上,目前,收购价4.0~8.0元/kg,产值在48000元以上;同时因其生育期短,一年可多次种植,如应用设施农业,提早或延后栽培上市,疏旺补淡,经济效益会更高,因此发展前景广阔。

2、营养价值高,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

有关资料表明,水果玉米富含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矿物质、游离氨基酸、纤维素等物质,易于人体消化吸收,乳熟期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可达15.0%以上,可溶性糖含量达20.0%~25.0%,且皮薄、汁多、甜脆、口感好,适合生吃,营养价值高,是理想的保健营养食品,加工的罐头食品和速冻鲜果穗等产品可经久贮藏,一年四季可供应,还可出口创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水果玉米越来越受到城乡居民的青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3、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县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十分优越,既适合水果玉米生长又适合销售。水果玉米生长周期短,在春、夏、秋等季节都可种植,在同一块地不同时间又可与其它作物合理搭配种植,实现一年多熟,提高复种指数。因此,发展水果玉米既可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又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同时水果玉米生产是以青秆成熟,采收鲜穗后秸秆仍然保持鲜绿,青嫩多汁,富含大量的营养成分,是牲畜、鱼类上等的青饲料,又可为发展畜牧养殖业提供优质的饲料来源,符合畜牧业发展对优质青饲料的需求以及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因此,水果玉米的产业化发展是质量效益型农业发展的要求,适度发展水果玉米有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将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推广目标

全县建立核心区5000亩,根据玉米适宜种植条件在全县8个乡镇,每乡镇选10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选10个具备条件的农户作为示范户,建立中心示范区1万亩,辐射带动面积7万亩以上。通过示范和培训,推广水果玉米种植技术,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到90%以上,示范户玉米产量和收入提高15%以上。在未经受自然灾害情况下计划该地区玉米种植目标达到亩产910kg。

促进非粮经济作物增产增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五、推广步骤

1、试验

首先建立核心区5000亩,通过近一年的试验生产验证,积累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也为我们进行水果包谷产业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2、示范

全县培育800个科技示范户,示范项目1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农户示范种植面积7万亩以上。

3、推广

通过对农民的培训和示范,做好水果玉米的推广与后期保障工作。

六、进度安排

1、试验阶段(2013~2014年)

建立核心试验区、积累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加强技术指导人员的培养

2、筹备阶段(2014~2015年)

组建专家组、遴选示范户。确定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之后制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指导方案、编印技术资料和举动启动仪式。

3、入户指导阶段(2015~2016年)

对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实现“物化”补贴,开展以示范户为重点的主体培训,进行项目跟踪检查指导。

4、检查验收阶段(2016年)

在推广活动尾期2个月内,进行项目总结,进行项目验收和抽查,并形成具有一定适用价值、高度总结性的验收总结报告,做好推广的后期工作

七、推广中注意事项

1、因种子皱缩淀粉含量低顶土力差,每穴播种3-5粒。播前抢晴晒种1~2天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地膜覆盖播种可提前10~20天,播种后覆土要求比普通玉米薄。播种深度一般以2.5~5cm为宜,粘土宜稍浅,沙土宜稍深。播后轻压,有利出苗。

2、地温稳定通过12度方可播种。

3、要求不同品种同期播种,均需进行空间或时间隔离。空间隔离一般需与其它玉米相隔300米以上,以免接受其它玉米的花粉而影响品质。时间隔离最好与其它玉米错开播期20~25天以上。

4、注意适时采收,在适采期一定要采收完毕。

5、及时销售,最好不超过72小时为宜,请低温保存。

八、经费安排

1、经费预算

项目总投资50万元,其中用于产品收购成本支出30万元,科技培训、科技资料印刷等10万元;专家及指导员经费等开支10万元。

2、经费来源

上级项目经费下拨20万元,本级财政配套项目经费30万元。

3、项目经费管理

项目经费实行转账管理,项目经费由县农技站负责制定预算方案,由县科技入户工程行政领导小组会同专家共同审定,所有经费开支由县科技入户工程行政领导小组组长审签。

九、人员安排

1.分划工作,并落实具体职责

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局局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其他有关领导为成员。负责制定从播种育苗、苗期管理、栽培方法等一整套实施方案和生产计划。

专家组由高级农技师担任首席专家,农艺师为首席专家助理,相关业务带头人员为成员,负责拟定技术实施方案,协助认定科技示范户、评审技术指导单位的技术指导方案,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指导检查督促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员开展工作。

农技推广站承担技术指导工作,项目技术措施由农业推广技术员全面落实,并配合搞好田间档案记载、苗情观察、销售台帐记录等,从而严格按计划方案开展工作。

2.加强领导,落实到人

专家组要对各实施乡镇指导、联系,对项目实施监督、协调、检查,还要组织实施乡镇之间的学习、交流,从而提高各参与人员对农业示范工程的认识。

3.抓项目的督促检查

从项目承担之日起,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实施。镇农办人员、农艺师督查,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十、相关保障措施

1、组织管理

各有关乡镇密切配合,统一组织实施,项目法人责任,质量监理,资金使用报帐。

2、资金管理

主要用于水果玉米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搞好项目资金管理,健全完善项目资金审计制度,严格把关,堵塞漏洞。

3、生产运作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 篇6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43-1

高陵县地处渭河北岸,总面积294km2,是传统的产粮大县,农作物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一年两季100%复种,粮食作物种植22万亩左右,生产过程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玉米机械化中薄弱环节,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实现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首先要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特别是在小麦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后,玉米收获机械化引起农机部门及广大农机工作者和农民的关注。

1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发展过程

2005年我县引进中收超盛4YD-3型玉米收割机,通过使用后农机户普遍反映该机具技术性能稳定、故障少、作业速度快、经济效益高,因此广大干部群众和农民朋友对玉米联合收获有了新的认识。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6年新增玉米收获机械13台,2007年新增5台,2008年新增13台,2009年新增39台,2010年新增42台,截止2010年6月底,全县共拥有玉米机械收获机130台,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2 玉米机械化收割技术给农户及有机户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调查运用玉米机械化收获比人工收获划算;人工收获每亩60元,加上秸杆还田25元共85元,而机收每亩地只需75元,比人工收获少10元,机收效率高、速度快、大大缩短了农忙时间,这样农户就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以便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同时有机户可实现纯收入1-2万元。通过应用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也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不仅减少了大气污染也可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

3 机械使用性能情况

2009年秋收后,通过对玉米联合收割机质量调查(福田4YW-3A型5台、4YZ-1J型5台未使用,一拖4LZ-2.5A1台未使用,河北冀新4YH-21台、玉丰(背负)4YW-3型4台)。调查结果如下:

(1)福田4Y-3W型玉米收割机情况:通过使用,经走访调查农机户普遍反映该机型技术性能好,故障少,效率高(3-4亩/小时)抛撒少,秸杆粉碎效果好,平均油耗较低(3.1L/亩),平均单机作业量320亩,经济效益可观,一季纯收入平均1-2万元,宜在我县继续推广。

(2)因福田雷沃4YZ-1J型属籽型玉米收割机,该机型对玉米成熟度,天气情况要求比较严格,今年秋季阴雨天气较多,有机户均未使用,该机型不适宜高陵地区作业推广。

(3)通过走访调查有机户和农户普遍反映山东玉丰4YZ-3型(背负)玉米联合收割机收割效果穗含杂率少,秸秆粉碎效果好,性能可靠,故障少,无抛洒,机型相对较小,转变半径小灵活方便,无机械粉碎粒现象,适宜我县引进推广。有机户李忠建议加宽割台尺寸,以名轮胎碾压,一行玉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机户姚海军建议提高外壳材料质量,使用机户在作业过程中做到放心省心。

(4)河北冀新4YH-2型玉米收割机通过调查,有机户高兴安反映万向节扭断,虽然没有大故障,但小故障特别多,修理耽搁了收割时机,因此经济效益不高。

综上所述,福田4YZ-3A型,山东玉丰4YW-3型玉米收割机适宜本地区农艺、农技要求,可推广使用。

4 存在问题

4.1 各型号玉米联合收割机械均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摘穗辊挤压果穗尾部的情况,造成籽粒损失,主要原因是玉米成熟不够,籽粒损失较小。一旦玉米成熟好的情况下籽粒损失加大,这与剥壳器使用时间有很大关系。二是收割机收获与秸秆还田一次性完成,作业时小时作业量(亩)相对较慢且还田质量与单机还田相比较差,效率不高。三是玉米收割机卸粮不顺畅。

4.2 驾驶操作人员培训问题

从实际调查情况看,一些机械故障原因,是由于维护操作不当造成的,如前进速度不当造成穗辊堵塞,液压操作手柄不到位造成爆管等问题。

4.3 机具的选型问题

上《目录》的玉米收获机品种众多,部分群众对本地区种植情况了解不深刻,造成随意购买,加之从众心态,极易造成购置不适宜本地区农业生产的机具,形成损失集中,损失过大,矛盾激化现象。

4.4 播种时行距不统一,玉米收获不连片种植密度大(容易倒伏)等也是影响玉米联合收获的重要因素。

5 对策及建议

5.1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对玉米机收重要性的认识

要積极向各级政府部门宣传发展玉米机收的重要性,争取各级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财政资金扶持。加大对购机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加快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步伐。

5.2 不断增强农机人员的责任心,加强与生产厂家的合作

农机新技术、新产品被农机手认识和接受,需要我们农机部门做好前期市场引导工作。这就要求农机推广人员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选好引进好适宜当地实际的机具。教育群众要购置本地成功推广品牌机。

5.3 加强对驾驶操作人员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驾驶操作人员水平,避免产生操作失误造成损失,也有效防止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发生。

5.4 农机、农艺结合提供技术保障,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种值农艺上很小的改革,就会给农机产品科研定型带来很大方便。因此,农机、农艺两大部门加强合作,共同促进玉米收获技术革新,要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就先要对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的能力,才能为玉米机械化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 篇7

1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类型

1.1 政府主导型玉米种植技术推广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可见,在农业经济发展当中,政府始终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主导型的玉米种植技术推广主要是政府在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基础之上所开展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玉米种植新技术的推广。政府在这一推广过程中可以说是扮演着中坚力量的角色,负担着包括培训指导、现场示范以及物资补助等在内的一切推广工作。政府地位的特殊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技术推广的便利性。但是,类似于推广的定位不准、经费不足、相关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除此之外,以政府为主导型的技术推广增大了农民的惰性与依赖性,农民很难快速融入到市场当中,这极不利于市场风险的分担。

1.2 龙头企业主导型玉米种植技术推广

在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过程当中,龙头企业所占的优势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这主要是因为龙头企业在对市场信息资源的把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准确地判断和把握市场的风向,这也就更有利于带领农民快速地走入到市场当中。龙头企业除了具有技术优势,还具有资金优势,这也就意味着诸如产需分离和产品滞销等市场风险的规避能力就更高。但是,尽管龙头企业具有极好的开发前景,有些问题还是不能被忽视的。比如,作为企业,始终是以最大化的盈利为目的的,要想其与“三农”的意愿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方向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从这一角度看,龙头企业主导型的玉米种植技术推广也就意味着农民在选择方面的权利,其实是变少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具体利益。除此之外,企业技术的推广仍旧需要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如此一来,政府的政策也就成为了企业尚方宝剑,而相应的财政补贴便成为了企业经济支柱,那么农民所能够享受到的待遇和利益其实是十分微薄的。

1.3 农民技术协会主导型玉米种植技术推广

农民技术协会是农民在民间所自发形成的一个组织,除了负责农业技术的推广之外,还享受农业技术成果共享的权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当地资源的发挥优势。农民是该农业技术协会的主要成员,所有的管理都是由这些农民自行完成,所以在这些协会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机制。并且,在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过程当中,该协会还能够有机地将政府、相关企业、农民和市场连接起来,促使其彼此间形成一种有效的沟通,从而形成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有效推广方式。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技术推广类型也是有一定缺点的,比如说核心力量较为薄弱,社会认可程度较低等,所以其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直到现在,其竞争力也还不够强。

2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具体途径

2.1 地膜种植技术推广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比较干旱的地区,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土壤的水分,以使玉米的基本产量得到保障。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来促进玉米的水肥吸收和光能利用,从而使土壤的生物活性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实现增产增效这一主要目的。虽然该技术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推广实施,但是由于受土壤、气候以及资金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的限制,该技术的推广效果其实并不理想。在该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主导角色,解决其在种植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以更好地推进其推广步伐。就该技术而言,其成本还是相对较高的,所以非常需要政府政策与资金上的扶持,一旦软管、薄膜以及机械等方面的投入减少,农民的积极性就会有所增高。当然,在政府引导下的技术推广仍旧是以示范田为主要推广模式的,是用新技术种植推广所产生的具体收益来向农民证明,这一技术是有发展前景的,进而实现新技术理念宣传的这一目的。

2.2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

该技术主要是为了减少由于机械翻地次数而对土壤表面覆盖面造成破坏,从而提高土壤抗风蚀虫害的能力,并且通过农田改造,还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减少地表水径流,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该技术是近年来才被大力倡导的一种技术推广的模式。政府仍旧在这一推广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通过推广方案的详实研究,再结合地方的具体情况,一步步地完成该技术的推广工作,其具体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样本示范区的选取,选取的形式主要是现场会等方式,在现场会上,要对耕作的方式、效果以及具体的收益加以宣传,再将这种新的耕作技术与原来旧耕作技术做一个详细的对比分析,以列举这种方式形象地向农民展示二者之间的差别,尝试着改变和更新当地农民对耕作技术的具体看法,使其能够主动接受这种新种植技术;第二步,政府还需持续不断地对该技术进行总结宣传,着力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带给千家万户,耐心地给予其相应的技术指导,提供恰当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2.3 深松整地技术推广

该技术指的是超过了正常犁耕深度的松土作业,其能够将非常坚硬的犁底层予以破坏,加深耕作层。不仅能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还能让耕作层的肥力、水分等得到保持,使玉米产量实现稳产和高产。近年来,该技术的受推崇程度一直在不断地攀升,有数据表明,每0.067 hm2的产量如果使用该技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其产量可增加11%。该技术的推广主要由技术的宣传、典型的示范、能人的带动以及广泛的推广这4个阶段组成。即:一是由政府来组织相关的专题会议,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了解和掌握这种新的种植技术,并在群体中形成一种新的种植理念;二是确定代表乡镇开始开展典型示范,以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树起样板;三是各乡镇能人进行带动,一步步地在农户自己身上进行新种植技术收益的体现;四是当大家对深松新技术有了全新认识之后,再进行大力推广,同样是由政府提供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以保证该技术推广的顺利实施。

3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主要作用

在我国,玉米既是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其与水稻和小麦的地位同样重要,都对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性作用。先进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玉米的高产优质得到保障,其所产生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

首先,从经济的角度看,高产优质的玉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的农业经济收入,有利于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从农业发展的角度上看,农业种植技术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了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提高,这也就使得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得到了保障,我国农业大国的良好形象也就得到了维护;最后,从社会稳定的角度上看,玉米的增产增收不仅使社会各界对玉米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还使得我国的粮食储量有所增加,减少了人们对温饱问题的担忧,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 结束语

玉米种植技术的创新,是玉米能否实现增产增收的关键所在。加快科学的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又是促进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所以,在新种植技术的推广过程当中,一定要通过正确途径,找到正确的推广方法,进而加快推广的速度,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农民的可接受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怀琴.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及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279.

[2]龙冬仙.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及途径[J].花卉,2016(06):116-117.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 篇8

1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一般途径

1.1 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

作为一个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发展中国家, 政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政府以农业经济基础为依据, 开展自上而下的新技术推广。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是中坚力量, 负责推广的所有工作, 包括现场示范、培训指导、物资补助等。由于政府的特殊地位给推广带来了一定便利性, 但同时也附带一些问题, 如推广经费不足、推广定位不准确、技术人员素质不高等。另外, 政府推广给农民带来了很强的依赖性和惰性, 不能快速融入市场, 不利于分担风险。

1.2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

龙头企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占有极大的优势, 对市场信息资源有充分了解, 可以准确把握市场风向, 有利于带动农民走进市场。龙头企业具有资金和技术的双重优势, 能够有效规避滞销、产需分离等多种市场风险。不过, 虽然龙头企业的开发前景看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企业的目的终究是利润最大化, 很难与“三农”意愿站在同一个方向上。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就意味着农民的选择权变少, 其实是对农民利益的一种损害。企业的技术推广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这样一来, 政策变成了企业的尚方宝剑, 财政补贴成为企业的经济支柱, 农民享受的待遇十分微薄。

1.3 以农民技术协会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

农民技术协会属于民间自发的组织, 具有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技术成果共享的双重作用, 能够发挥当地资源的优势。农业技术协会的主要参与成员是农民, 由农民自我管理, 进而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在推广过程中, 农业技术协会能够将农民、政府、企业和市场连接在一起, 使它们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 进而在兼顾市场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技术推广。当然, 它也是有缺点的, 核心技术力量是其不断进步的根本, 但大多数农业技术协会力量薄弱。再就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技术协会才能发挥作用, 而由于社会认可度较低, 很难形成较大的规模。所以从目前来看依然缺乏竞争力。

2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具体途径

2.1 地膜种植技术的推广

地膜种植技术主要是在较干旱地区应用, 是为了保持土壤水分, 确保玉米基本产量。还可以用于促进玉米光能利用和水肥吸收, 提高土壤生物活性, 进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自2008年推广实施以来, 出于气候、土壤、资金等方面的原因, 技术推广受到一定限制。该技术以政府为主导, 在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并加以解决, 进而为推广做好准备。地膜种植技术成本较高, 所以主要从政策及资金方面给予扶持, 少了薄膜、软管和机械的额外投入, 农民的积极性较高。在政府的引导下仍然以示范田为主, 通过新技术种植产生的收益向农民证明, 进而达到宣传新技术理念的目的。

2.2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近年来倡导的一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推广过程中, 政府依然是主要角色, 研究详实的推广方案, 并结合市 (县) 域情况, 分步骤完成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推广工作。首先选取样本镇为示范区, 利用现场会等形式对耕作方式、耕作效果以及耕作收益进行宣传, 对比新旧耕作技术的差别, 改变农民对传统耕作方式的看法, 进而主动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其次政府在持续强化技术力量保障的同时, 还要将技术带入千家万户, 并给予技术指导以及政策、资金的扶持。

2.3 深松整地技术的推广

深松整地技术是近年来倍受推崇的一种技术, 据有关资料显示, 可使667m2产量增加11%。该项技术推广主要分四个阶段:技术宣传、典型示范、能人带动和广泛推广。由政府组织专题会议, 自上而下了解掌握新技术, 形成全新的种植理念。在代表乡镇进行典型示范, 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各乡由能人带动, 逐渐从农户自身体现新技术的收益。在对新技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后, 加大推广力量, 同时由政府提供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力度, 从而保证新技术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梅申, 王慧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及实例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 2014 (02) :28-32.

浅谈玉米机械精量播种技术的推广 篇9

所谓精量播种是通过精量播种机, 按照农艺要求的株距、行距, 每穴一粒种子播入同一深度耕层中, 同时完成侧深施肥、覆土、镇压的播种方法。

近几年来, 种子价格不断上涨, 今年玉米种子平均价格在24元/kg左右。试验表明, 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每公顷用种25~30kg, 比常规播种每公顷的用种量40~50kg, 节约种子15~20kg, 这样每公顷种子就少支出450~600元。但是, 目前梨树县仍有很多乡村仍沿用古老的耕种方式, 用手撒化肥、种子或用简单的手推播种车播种, 这样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还会造成烧种现象, 以后在田间管理上也会增加用工量。经几年的试验示范表明, 采用精量播种技术具有节约良种, 节省用工, 抗旱保苗效果好, 利于培育壮苗, 实现增产增收。因此, 应大力推广精量播种技术。

2 推广玉米精量播种技术措施

2.1 推广新播种技术, 大力发展技术推广人员

农民都有观望等待思想, 不亲眼见到一项技术到底有什么好处, 他们是很难接受和应用的, 所以试验示范是推广工作中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多在几个村屯建立多个示范点, 以增强广大农民对精量播种机和精量播种技术的认识, 用事实说话, 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用点上的经验带动面上的推广, 以点带面, 全面推进。

2.2 广泛宣传, 做好培训

用各种宣传媒体及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 并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程度和操作技能。印发资料, 免费发放, 把技术亲自送到农民手中, 使更多的农民懂得这项技术。同时, 以农机大户为切入点, 鼓励他们跨村作业, 增加作业面积, 农民对农民说话是最有说服力的。

2.3 重视农机推广部门, 注重与农民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代表农民利益积极向各级政府反映农民的意愿, 帮助农民来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机新技术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制定优惠政策, 最好采取政府补贴和用户自筹相结合的办法, 来调动农民购买机具, 提高应用机械精量播种技术的积极性。当前, 国家实施的农机和农机具补贴政策, 各级政府对农业的倾斜政策, 就是最好的保障。我们应积极向机械制造部门及时提出机具的缺陷及改进办法。

3 结束语

浅析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应用 篇10

1 玉米科学种植技术及其意义

1.1 在整地上注重科学性

从理论上来讲, 整地一般是在早春或者是冬季就开始进行, 并且对于地块的精细程度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整地原则是地块平整、土壤细碎, 因为整地的精细有利于减少耕地中水分的蒸发和保障种子的萌发。

1.2 在种子的选择上因地制宜

不同品种的种子对于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等具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在实际的种植选择时一定要根据其地理特点和土壤状态来选择更加适宜的种子。例如, 在南方种植的种子移种到北方时, 由于积温、土壤等条件的不同, 就使得玉米的实际产量受到影响。除了考虑土壤状态、生长环境等不同之外, 还需要考虑当地的具体消费状况和当地人群的喜好来选择更加适宜的品种。

1.3 在最大程度上的保持土壤肥力

土壤的肥力对于玉米的高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肥的施用有利于土壤性状的改变, 进而使得土壤变得更加的疏松, 为玉米的生长提供更加丰富的营养, 实现玉米种植产量的提高。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 很多农民采取速效肥与迟效肥相结合施用的方式来实现土地肥力的提高, 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也就是说, 要在保证施足基肥之后, 还需要通过适当的追肥来保证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营养的输送。

1.4 病虫害防治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病虫害, 需要掌握足够的知识来实现病虫害的预防和诊治。例如, 对于玉米螟就需要以预防为主, 通过杀虫设备的使用来实现诊治的目的, 而对于黏虫则是需要通过喷洒农药杀灭。

2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

2.1 通过宣传力度的加大来实现推广范围的扩大

在当前的玉米种植过程中, 大多数的农民因为对于现代种植技术了解不到位, 仍然延续传统的种植方式, 对玉米种植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需要针对其实际情况, 对现代农业技术加大宣传力度, 让农民转变传统的种植观念, 实现对于新技术的了解与掌握, 最终实现对玉米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

2.2 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要重视玉米科学种植技术的作用, 通过宣传力度的加大, 来增强农民科学种植观念。同时, 还需要培养大量的科学种植技术专业人才, 让专业的人才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细致的指导, 实现玉米产量的提高。

2.3 通过试验田的划分来实现科学技术的掌握

可以采取试验田的方式让一些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进行科学种植, 用实际的产量和品质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科学种植技术的创新对于产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的重要作用, 发挥先进种植户的引领作用、榜样作用, 实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 结语

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篇11

关键词:病虫害、绿色、防控、防环、安全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88-1

柳河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障柳河县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我们始终贯彻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强化宣传培训,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快速发展,几年来玉米病虫害实施绿色防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防治效果明显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柳河县粮食稳定增长尊定坚实基础。

几年来,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上实施绿色防控,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展蔓延,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强化监测预报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农业、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防为辅的策略。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危害,达到“虫口夺粮”目的,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被玉米种植大户、玉米专业合作社等农户的认可与应用,平均防效达85%以上,增产显著,同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玉米病虫害推广绿色防控,不仅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的途径。

1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措施

1.1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大斑病是柳河玉米产区常发生病害之一,每年都有发生,发生程度与品种、气候、栽培管理水平有一定关系,今年大斑病在柳河县发生的较常年早,6月末有的乡(镇),发生的面积不大,程度轻,多数在一级左右。

农业防治措施。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大斑病最重要措施之一;减少菌源。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株残叶带到田外烧毁或深埋;深翻土地。使植株病残体充分腐烂腐熟;改善耕作制度。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生长中后期追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密植或采用间套种的方式降低田间湿度;加强监测预警制。在大斑病常发区,指定专人负责,定期系统观察大斑的消长情况,适时指导农民及时防治。

1.2其他病害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农业防治措施来减轻病害的发生;茎基腐病的防治。主要依靠种植抗病品种、减少菌源、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减轻病害的发生。

2 主要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2.1玉米地下害虫防治

柳河县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细胸金针虫、钩金针虫)、蝼蛄、蛴螬、地老虎等。除了合理施肥与轮作外,采用灯光诱杀、人工捕杀的方法,最主要通过生物防治方法来减轻地下害虫危害。

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的天敌种类很多,捕食性天敌有食虫虻和步甲,寄生性的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螨、寄生蝇等,利用昆虫病原线虫进行土壤处理,防治蛴螬的效果达90%以上。利用苏云金杆菌制剂防治金针虫等多种地下害虫。

2.2粘虫的防治

除了物理、农业防治外,主要采用生物药剂防治粘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在三龄前。

2.3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是柳河县玉米产区常发生性害虫之一,每年都有发生,一般发生年份减产5%~10%左右,严重发生年份减关15%~20%左右。我县主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2.3.1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柳河县防治玉米螟的主要措施,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柳河县生产中使用的是松毛虫赤眼蜂。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机理是赤眼蜂将卵产到玉米螟的卵内从而阻止玉米螟卵发育成幼虫、蛀蚀玉米茎,蜂卵孵化为幼虫后,以螟虫的卵液为养料进行生长发育,将螟虫消灭在卵期,起到生物防治作用。要想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必须根据柳河县的气候环境、发生面积、玉米螟化蛹率等因素,准确掌握放蜂时间和方法。在玉米螟第一代卵盛期放蜂,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为第一次释放赤眼蜂时期,间隔5天放第二次蜂,共放两次蜂,即柳河县2014年在7月3~8日,放蜂量为1.5万头/亩,第一次放7000头,第二次放8000头。

2.3.2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价值 赤眼蜂的防治是田间操作简便、无农药残留、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能显著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防治效果:被害株减退率为72.34%,虫孔减退率为77.61%,田间平均防治效果为80.85%。玉米平均单产每亩825公斤计算,亩挽回玉米25.7公斤,防治区45万亩共挽回产量是1156.5公斤,每公斤玉米按2.2元计算,新增总产值2544.3万元,每亩玉米田防治成本为2.4元,防治区45万亩防治成本为108万元,纯增效益为2436.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4,防治效果显著,是目前保护生态农业中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3生物防治注意事项

玉米病虫防治中,要使用先进的施药器械,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田间喷药注意气候条件,不要在大风天气、高温和阳光照射强烈时施药,在停晚无风的天气下打药,喷药后降雨要及时补喷。注重农药合理交替轮换使用,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操作规程,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喷施药剂时,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带上口罩、穿上防护服等,以防发生中毒事故,集中回收和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 篇12

1 现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问题

自古以来, 我国历朝历代均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创新。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且多个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例如, 比较有名的“农业技术专家大院”模式。但在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与限制作用下, 现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存在大量的问题:政府行为多是单向的服务方式与被动性服务方式, 从而导致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技术转化成农业生产力的能力较低;现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辐射能量较弱, 从而使得其覆盖与传播的范畴较弱;从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农业研究的高等院校与科研组织、科研单位研究能力相对较弱, 我国农业科研和农业研究成果与农业生产力联系较为薄弱;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服务的主体与技术、设备等各类资源的整合能力弱, 农业技术推广的运行机制不能达到最有效果。现有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问题, 因此提出创新性的有效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势在必行。

2 现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 玉米生长施肥技术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主要施3种肥料, 即氮肥、磷肥、钾肥。

2.2.1 氮肥施肥

幼苗期严重缺氮, 但此时期需要施氮肥量占整个生长期的2.1%。出穗期对氮肥的要求甚为严格, 如果施氮肥量不能到达要求, 会影响玉米出穗, 此时期需要施氮肥量占整个生长期的51.2%。生长后期氮肥数量达不到要求会引起玉米的减产, 此时期需要施氮肥量占整个生长期的46.7%。

2.2.2 磷肥施肥

玉米对磷肥的需求量小于氮肥。幼苗期, 对磷肥需求量最少, 需要施氮肥量占整个生长期的1.1%, 但此时期不能给予玉米充足的磷肥量会使玉米生长缓慢。出穗期对磷肥需求量最多, 需要施氮肥量占整个生长期的63.9%。生长后期需要施氮肥量占整个生长期的35%, 生长后期氮肥数量达不到要求会引起玉米的减产。

2.2.3 钾肥施肥

相对于氮肥和磷肥来说, 玉米需要钾肥的时间较早, 从幼苗期便开始大量的需要与吸收钾肥, 出穗期需要钾肥数量持续增加并达到高峰期, 生长后期需要钾肥持续减少。

2.2玉米生长灌溉技术

相对玉米来说, 玉米的需水量较多, 在其生长期一般降水量需达到350mm以上, 最佳雨量应该为550~650mm。一般在干旱年地面灌1900~2300m3/hm2;管输灌1400~1700m3/hm2;喷灌1000~1200m3/hm2。一般在普通年份地面灌1600~2100m3/hm2;管输灌1100~1500m3/hm2;喷灌800~1000m3/hm2;一般在湿润年:地面灌1300~1600m3/hm2;管输灌900~1100m3/hm2;喷灌650~800m3/hm2。

3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创新

3.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的架构创新

现有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的架构由政府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各类专业科研机构、各等级农业院校、各类协会、各类学会、农业技术信息部门、咨询服务机构、中介机构等拼凑而成, 各部分间联系与互动较少, 综合效应较差。作者认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创新, 其架构包括以下5个主要方面:

3.1.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机构组织

主要是所有的农业科研单位与农业院校。

3.1.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公益主体

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3.1.3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产业化主体

主要是各类别各等级的农业生产与农业加工企业、农业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与工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信息的中介机构等。

3.1.4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援助主体

主要是与之相关的企业、民众、社会团体等。

3.1.5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信息化综合平台

主要是与农业有关的各类别各等级信息服务机构。

通过机构组织、公益主体、产业化主体、援助主体、信息化综合平台5个主要方面构成创新性的有效的推广体系, 可在发挥各部分作用的前提下, 更好的发挥整体作用, 促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促进玉米科研成果与玉米技术快速的转化成农业生产力, 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3.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的功能创新

现有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的功能一般为法律法规授权、纯公益、中介、经营性服务。在实践中, 其功能具体到某地区、某单位、某部门, 不能明确地划分, 所以预先设定的功能往往不能真正的实现。作者认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创新, 其功能与功能及界定应是:

3.2.1 法律法规授权功能

法律法规授功能权划到政府的行政职能。

3.2.2 公益性服务功能

公益性服务功能划到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3.2.3 中介性的服务功能

中介性的服务功能划到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个人。

3.2.4 经营性服务功能

经营性服务功能脱离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控制, 完全由符合一定资质的企业负责, 实现企业化的经营。

3.3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的机制创新

现有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的机制一般是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 科研组织或公益组织等进行推广, 以“社会公益事业”的形式存在。但在市场化经济体制下, 这种机制的弊端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明显的显现出来。作者认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创新, 其机制建设应从以下3方面入手:建设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制度平台、建设专业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信息服机构和农业技术中介机构、选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参考文献

[1]王振.加快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对策[J].科技创业家, 2012 (16) .

上一篇:电网电压波动下一篇:排卵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