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增产技术对策研究的论文(共3篇)
夏玉米增产技术对策研究的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夏玉米;无土育苗;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阐述了夏玉米无土育苗方法,并结合旋转回归设计试验结果,总结了夏玉米无土育苗移栽的高产配套技术,包括选用中晚熟品种、培育壮苗、移栽苗龄不宜太大、移栽适宜密度7.80~8.25万株/hm2,最佳氮肥施用量为施纯N150.0~187.5kg/hm2,以期指导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及高产、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支柱粮饲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因而通过改革栽培技术,增加科技投入,依靠提高单产保总产,是玉米生产的迫切要求。试验研究证明,夏玉米无土育苗移栽增产效果显著,是玉米栽培上的一次革命。育苗移栽播期可提早15~20d,成熟期提早7~9d,千粒重提高55~60g,增产13%~15%;育苗移栽可使植株基部节间缩短,次生根增多,较直播玉米株高矮32.4~65.0cm,穗位降低25.6~60.0cm,单株叶面积较小,抗倒伏能力增强,利于密植夺高产;育苗移栽可避免6月下旬多雨年份“芽涝”,抵抗玉米生育后期的风灾,也可在6月严重干旱年份保证玉米适期播种,正常成熟,获得好收成。实践证明,夏玉米育苗移栽既是实现正常年份高产优质的措施和特殊年份提高抗灾应变能力的科学手段,也是保护地区季节设施栽培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1无土育苗方法
在靠近大田的空闲地上作畦,畦宽1.5~2.0m、畦深6cm,畦四周筑埂,畦底铲平踏实,畦一头开一排水沟,畦长视苗量而定,畦内放6cm厚腐熟好的土杂肥,踏实,铺平,把浸好的玉米种均匀播种在育苗基质上,在种子上再盖一薄层烂草末。为防地下害虫,播前或播后在育苗基质上喷浇250倍的敌百虫或1000倍久效磷药液,播后浇足水,播后第2天、第3天下午各喷浇1次水,直至出苗,齐苗后一般不再浇水。
苗床播种密度,应视计划的移栽苗龄而定,苗龄长的播种密度宜稀,短的宜密。五叶期移栽,据试验以播410粒/m2左右为宜,1hm2需秧畦净面积180m2,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50。此播量在畦内按6cm行距、4cm株距摆播为好。育苗基质厚度以6~7cm为宜。
2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用中晚熟品种,育苗移栽可早播,有利于充分发挥中晚熟品种的增产潜力。
2.2培育壮苗
壮苗是高产的基础。培育壮苗,一是播前精选种子,尽可能使用饱满而大小一致的种子,可分级播种;二是育苗基质要较肥沃,一定要用腐熟好的烂草末;三是用锌肥和磷肥浸种。
2.3移栽苗龄
育苗移栽的苗龄,据笔者用登海1号所做的5因素(移栽苗龄、前期追肥苗龄、后期追肥苗龄、移栽密度和不同氮肥施用量)5水平(苗龄3~7叶、前期追肥苗龄5~9叶、后期追肥苗龄10~14叶、密度5.25~8.25万株/hm2和纯N150~300kg/hm2纯氮)的旋转回归设计试验结果,3~7叶移栽,各种水平间的产量差异都达不到显著水平。直观分析,3叶移栽的(4个小区)平均产量9057.0kg/hm2,4叶移栽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7105.5kg/hm2。5叶移栽的(14个小区)平均产量7030.5kg/hm2,6叶移栽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8590.5kg/hm2,7叶移栽的(6个小区)产量6376.5kg/hm2。综上所述,3~6叶移栽,苗龄对产量影响不大,苗龄达7叶,产量开始下降。据试验,3.72叶移栽的平均产量9504.0kg/hm2,7.5叶苗龄移栽的平均产量5038.5kg/hm2,大苗比小苗减产46.9%。
2.4增产密度
在5因素5水平旋转回归试验结果中,在移栽密度5.25~8.25万株/hm2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产量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直观分析,在其他4因素变化的环境中,5.25万株/hm2的(3个小区)平均产量7711.5kg/hm2,6.00万株/hm2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6985.5kg/hm2,6.75万株/hm2的(14个小区)平均产量7287kg/hm2,7.50万株/hm2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7810.5kg/hm2,8.25万株/hm2的(1个小区)产量7711.5kg/hm2,说明该品种育苗移栽的适宜密度为7.50~8.25万株/hm2。2.5合理施用氮肥
合理施肥是玉米增产的物质基础。据笔者在上等肥力田块所做的5因素5水平旋转回归试验结果,全施150kg/hm2钾肥,按氮、磷比1∶0.5施用磷肥,玉米产量与氮肥施用量在187.5kg/hm2以下时呈正相关,在187.5~300.0kg/hm2时呈显著的负相关。直观分析,施纯N150kg/hm2的产量7704.0kg/hm2,施纯N187.5kg/hm2的(8个小区)平均产量7912.5kg/hm2,施纯N225.0kg/hm2的(13个小区)平均产量7227.0kg/hm2,施纯N262.5kg/hm2的(9个小区)平均产量6850.5kg/hm2,施纯N300.0kg/hm2的(1个小区)产量5827.5kg/hm2,说明在上等肥力田块中,登海1号育苗移栽的最佳氮肥施用量是施纯N150.0~187.5kg/hm2。氮肥用量与前期追肥叶龄的交互作用,接近显著水平,亦即早追肥用量宜少些。
夏玉米增产技术对策研究的论文 篇2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管理,河北唐山
河北地区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的主产区, 唐山市丰润区是农业大区, 粮食生产面积占全市面积的60%, 达11万hm2, 由于近年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 耕地面积减少, 通过提高单产来增加粮食生产就显得尤其重要。作为常年工作在基层的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冬小麦—夏玉米单产25.5 t/hm2以上、产品品质优良的种植管理技术, 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冬小麦生产管理技术
1.1 选择优质冬小麦品种
选抗寒、抗倒、稳产、丰产性比较突出的京冬8号、9428、9843、轮选987、中麦16作为冬小麦主导品种[1]。
1.2 确定合理的播种期
实践证明:冬小麦在越冬前长出6片主茎叶、3~4个分蘖、5~7条次生根即是壮苗, 有利于安全越冬和年后的茁壮生长。越冬前长出6片主茎叶, 形成壮苗, 共需积温570℃左右, 由此确定小麦适宜播期为9月26日至10月5日。
1.3 确定适当播量
在冬小麦播种前进行筛种、晒种, 去掉小粒、秕粒, 并做好种子发芽试验。具体方法:将小麦种子浸泡8~10 h, 取出用湿毛巾裹好, 每天换水1次, 7 d看发芽率。根据发芽率和丰润区的土壤特性确定小麦用种量, 冬小麦666.67 m2播量= (15 kg±距国庆节天数) ÷发芽率。
1.4 拌种
针对不同地块发生病害的情况, 对症选药进行拌种。 (1) 纹枯病。用12.5%全蚀净300 m L/hm2, 重病田用量可提高到450 m L/hm2, 拌种时1袋药剂 (20 m L) 对水500 m L, 混配均匀后拌麦种10 kg。 (2) 小麦丛矮病和小麦黄矮病。用50%辛硫磷乳油100 m L对水5 kg拌麦种50 kg。 (3) 根茎腐病。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150 g对水5 kg拌麦种50kg。 (4) 小麦白粉病、锈病、散黑穗病。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150 g对水5 kg拌种50 kg。 (5) 全蚀病。用12.5%全蚀净300 m L/hm2, 重病田用量可提高。
1.5 播种
推广机械化播种, 前茬玉米收获后, 及时深翻土地, 平整后机械化播种。在播种前一次性底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0 t/hm2以上, 底施尿素112.5 kg/hm2、磷肥二铵120.0~187.5 kg/hm2、硫酸钾217.5~259.5 kg/hm2。因丰润区多数土壤缺硫, 提倡施用硫酸钾型肥料。底施硫酸锌30.0 kg/hm2、硼砂7.5 kg/hm2。
1.6 水分管理
小麦越冬前须浇封冻水, 保墒保温, 以利来年丰收。第2年返青后浇1次拔节水, 浇足浇透, 这时正是当地春旱季节, 小麦缺水严重。灌浆期如果干旱, 也补浇1次水。
1.7 肥料管理
返青期追施尿素150 kg/hm2, 拔节期追施尿素300 kg/hm2。拔节期结合化学除草叶面喷施0.02%钼酸铵溶液750 kg/hm2。
1.8 病虫草害管理
1.8.1 病害防治。
(1) 全蚀病。发生期用15%三唑酮粉剂1 200~1 500 g/hm2对水750 kg/hm2灌根。每周1次, 连续2~3次。 (2) 根茎腐病。发生期用15%三唑酮粉剂1 200~1 500 g/hm2对水750 kg/hm2去掉喷头灌根。每周1次, 连续2~3次。 (3) 纹枯病。发生期用15%三唑酮粉剂1 200~1 500 g/hm2对水750 kg/hm2灌根, 每周1次, 连续2~3次。 (4) 小麦白粉病、锈病、散黑穗病。发生期防治 (白粉病和锈病) 用15%三唑酮粉剂750~90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每周1次, 连续2~3次。
1.8.2虫害防治。
(1) 小麦吸浆虫。防治方法:一是蛹期防治。于小麦拔节至孕穗期 (4月中下旬) 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 用阿维菌素拌细沙土均匀撒施于麦田, 然后浇水即能立即杀死土壤表层蛹及幼虫[2]。二是成虫期防治。小麦抽穗期还未扬花时,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10%吡虫啉粉剂用300g/hm2对水600 kg/hm2喷雾, 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75~750 g/hm2对水600~750 kg/hm2均匀喷雾。 (2) 蚜虫。5月上中旬田间注意查虫, 当百株蚜量达800~1 000头时, 用一遍净1号150~300 g/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675~750 g/hm2或40%乐果1 500 g/hm2对水600~750 kg/hm2均匀喷雾。为防干热风危害, 以上任何一种药剂均可与磷酸二氢钾3kg/hm2混合喷施。 (3) 红蜘蛛。自3月中旬以后, 单行有红蜘蛛达600头/m以上, 田间大部分叶片10%叶面有斑点, 且斑点分散连片时, 用15%哒螨灵450~750 g/hm2或用1.8%虫螨克300 g/hm2对水600 kg/hm2均匀喷雾。 (4) 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蝼蛄等。用50%辛硫磷乳油7.5 kg/hm2, 加适量水拌细土750kg/hm2, 施毒土375 kg/hm2, 顺垄撒施在幼苗根部[3,4]。
1.8.3 麦田杂草。
以越年生杂草为主的麦田以冬前防治为宜, 即浇封冻水以前用麦草净150~195 g/hm2对水450~600kg/hm2均匀喷雾, 以藜为主的麦田用72%2, 4-D丁酯750m L/hm2对水450~600 kg/hm2均匀喷雾, 也可兼治越年生杂草, 使用2, 4-D丁酯时要注意风向、距离, 避免双子叶植物受害, 喷雾器要专用, 用药时期掌握在小麦拔节前, 以小麦3~5叶效果最佳。
1.9 小麦收获
唐山市丰润区6月12日进入收获期, 要及时收获, 为夏玉米的播种腾地整茬。
2 夏玉米生产管理技术
2.1 玉米选种
选择高产、抗病的品种是关键, 优良品种对高产的贡献率高达40%, 适合丰润区的优良、高产、抗病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中科4、三北21、伟科702等。
2.2 晒种及药剂处理种子
2.2.1 晒种。
播种前连续晒2~3 d, 使种子发芽率提高, 同时可杀死种皮表面的病菌。
2.2.2 药剂处理种子。
针对丰润区或者本地块发生几率大的病害, 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处理。 (1) 丝黑穗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0.7%进行拌种, 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进行拌种, 能够收到较好的防效。 (2) 玉米瘤黑粉病。用15%粉锈宁按种子重量的0.4%进行拌种, 或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进行拌种; (3) 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按种子重的0.2%拌种。
2.3 播种
唐山地区6—8月是雨季, 夏玉米生长期不需人工浇水, 播种前一次底施农家肥45 t/hm2以上, 依据种子的特性, 合理中高密植, 保证高产的条件之一。
2.4 玉米苗期管理
2.4.1 间苗补苗。
夏玉米长到4~6叶时需要间苗, 留壮苗, 缺苗地块及时补苗。
2.4.2 追肥。
小喇叭口期施复合肥300~375 kg/hm2, 大喇叭口期施尿素225~270 kg/hm2, 有利于玉米的灌浆, 保证产量。
2.4.3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虫害大都在苗期发生, 要及时发现及时防治, 以减少损失。 (1) 玉米病毒病:在玉米3~4叶时, 用啶虫脒1 500倍液或吡虫啉1 500倍液+毒死蜱1 000倍液或40%吡虫啉1 000倍液进行防治, 间隔3~4 d再防治1次, 喷药时对田间和地块周围全处理。 (2) 玉米大、小斑病:用40%克瘟散乳剂500~1 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必要时隔7 d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3) 玉米褐斑病: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粉锈宁 (三唑铜) 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洒茎叶, 喷2~3次, 间隔7 d左右。 (4) 蛴螬、金针虫、蓟马:用10%吡虫啉300~450 g/hm2、20%克杀特1 500~2 000倍液均匀喷雾。 (5) 蚜虫:一是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 消灭玉米蚜的滋生地。二是在玉米苗期有蚜株率达50%, 百株蚜量达2 000头以上时, 用50%敌敌畏1 000倍液, 或2.5%敌杀死3 000倍液均匀喷雾, 也可用上述药液灌心。 (6) 玉米螟:丰润区发生概率最高, 应在幼虫3龄之前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防治应在卵孵化始盛期后10 d左右进行为宜, 尽可能地保护天敌。还要特别注意对田边、地头草地螟幼虫喜食杂草的地方防治, 这样可减低防治成本, 提高防效。
2.5 玉米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为收获的关键期, 病虫害发生程度及防治对产量的影响很大, 要多观察植株叶及茎, 一旦出现病情要及时防治。 (1) 玉米瘤黑粉病:拔去病株, 以免感染其他植株; (2) 玉米穗腐病:发病初期往穗部喷洒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共防治1~2次。
2.6 玉米收获
玉米成熟后, 要及时收获, 以免遭遇损失, 也为冬小麦播种腾出地块。
参考文献
[1]王现举, 任建平.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麦类文摘 (种业导报) , 2006 (7) :39.
[2]朱高星, 祝彩霞, 张春山, 等.优质强筋小麦后期管理意见[J].种业导刊, 2008 (1) :21.
[3]樊贵中, 陈效庚.玉米市场形势及夏玉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3) :230, 232.
夏玉米和蔬菜洪涝灾害应对技术 篇3
1.疏通沟渠、及时排水。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疏通田间排水沟。对已经发生积水的地块,要尽早将田间积水排出,降低田间湿度,防止出现渍害。
2.田间清理、恢复生长。待田间明水排净且能下地时,要尽快组织人力下地割除玉米受损害的植株部分,特别是灌有淤泥的植株顶尖,以利于植株尽快恢复直立生长,帮助新叶尽快抽出。同时,要尽可能多地保留植株体和绿色叶片。对发生根倒的地块,要尽早扶起倒伏植株并培土固牢;对发生弯倒的地块,尽可能利用植株自身能力恢复直立,避免由于人工扶直导致茎秆断折,造成更大损失。
3.中耕施肥、及时散墒。对于田间积水已经排净或未形成明显积水的地块,要结合增施氮肥,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散墒和培土,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尽快恢复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4.加强监测、防控病虫。洪涝灾害发生后,田间湿度较大,易诱发茎腐病、穗腐病、叶斑病以及多种虫害的发生。要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田间病虫发生动态,适时开展防治,减少病虫害损失。洪涝灾害往往伴随冰雹发生,对受雹灾危害的玉米植株,可通过喷施杀菌剂,减少茎秆伤口感染病菌机会。
蔬菜洪涝灾害应对技术
1.抢收上市、减少损失。对基本成熟的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要及时采收上市,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2.抢修大棚、恢复生产。对于倒塌、损毁的温室大棚等设施,要尽快组织修复,及早恢复生产。
3.抢抓管理、促进生长。及时清沟排水,确保田间不积水;设施蔬菜要在雨前盖好棚膜防雨,雨后及时通风降低湿度;及时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及时喷施2-3次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蔬菜快速恢复生长;雨后乍晴,要及时对作物适当遮阳降温,防止萎蔫;及时加强病虫害防治,清除损毁植株以及残枝败叶,拔除中心病株,并在晴天上午十点前或下午五点后喷施广谱性药剂。
4.抢种叶菜、增加供应。对灾毁严重的菜地,要及时拉秧、整地,迅速抢播一茬普通白菜、苋菜等速生菜,弥补灾害损失,增加市场供应。
【夏玉米增产技术对策研究的论文】推荐阅读:
夏玉米增产技术08-09
玉米的增产种植技术论文10-12
玉米增产的有效途径06-09
夏玉米高产管理技术05-09
夏玉米种植管理技术10-13
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10-31
夏玉米增效栽培技术05-13
南阳市夏玉米施肥技术07-14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10-09
增产对策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