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推进和完善玉米标准化种植的对策和建议作业

2024-09-08

2011推进和完善玉米标准化种植的对策和建议作业(共1篇)

2011推进和完善玉米标准化种植的对策和建议作业 篇1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能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一、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奠定种植业调整的物质基础

1、依靠“良种良法”配套,积极推进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和专用化生产。选用适用先进科学技术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低耗、高效农业的基础。加速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除了解决好品种问题之外,还需要有相应配套的现代农业技术作为支撑。应重点加强与新品种相对应的施肥培肥技术、耕作技术、植保技术、连作障碍消除技术、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技术等研发和集成配套,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玉米品种的遗传潜力。

2、加强标准化生产。把先进适用技术综合组装配套,转化成易于操作的农艺措施,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用得上,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保证粮食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从种子、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加工等关键环节抓起,尤其要注重发挥农业机械在标准化作业当中的突出作用,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快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粮食的标准化生产,为高标准搞好春耕生产提供了基础和条件。粮食标准化生产的实施要搞好技术培训,加大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生产栽培技术的培训力度,确保技术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

二、加大玉米育种产业发展力度

我省与国外玉米育种水平的差距除在技术层面以外,体制和机制亦起了较大的束缚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国家公益性研发投入,建立开放的种质资源研发共享体系 重点支持玉米种质改良、创新、育种新技术、新方法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杂种优势预测、双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建立高通量的分子标记技术平台,转基因技术平台,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平台,生物信息技术平台;发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在种业发展中的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重点收集、改良与创新玉米种质资源并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域发放,建立国家种质资源共享体系,以新机制带动全国骨干研发力量和重点企业形成上中下游各产业环节紧密合作,形成育种技术产业化的流水线。

2.创新机制、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嫁接,逐步完成商业育种与公益单位的剥离

制定优惠政策和投入资金,优先支持重点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嫁接”。依靠重点企业营销管理及资金优势所创造的利润支持科研单位利用丰富的育种资源、先进技术、高级人才和优良品种促进商业化过程;引导育种家探索pipeline式育种管理模式与机制;逐步完成商业育种与公益单位的剥离,在政策调整理顺后,使事业单位的商业育种人、财、物顺利进入种子企业。国家机构要加强种子生产加工技术研究,支持种业技术的升级换代。深入研究和普及种子质量控制技术。

3.立足种业、重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种业

以重点企业为主体探索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的商业育种模式。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规章制度要有利于大型企业发展,有利于建立长期多点、大规模数据测定、全程机械化和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商业育种技术的发展;支持种子生产专业化、标

准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以及制种技术的提高。构建从种质创新、品种研发、良种繁殖加工、推广营销、售后服务一体化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中国大型种业,参与国际竞争。

4.制定长期稳定的玉米产业发展优惠政策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玉米育种产业实行减免税收和低税政策。新创办的育种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的优惠政策;种业所得税优惠,并对所征收的增值税给予一定比例返还,用于企业研发和扩大再生产;除国家规定外,建议种业进口所需自用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产业发展特需人才、土地等,实施优惠政策。

5.加强玉米育种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设

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品种的保护、审定和推介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审查测试和行政执法的技术研发,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交易,建立种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和共享机制;改进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技术,加强种子检测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改革现有的品种审定制度和标准,加强对品种审定后的市场监管;提高企业和种子的市场准入标准、引导种业按照市场规律加快兼并和重组,提升企业实力。

6.改革和完善品种审定制度

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要达到品种多样化的目的,要尊重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事实;品种的多样化区域化即可使品种布局合理,又可降低生产风险。品种数目的增多,还可以淡化公益性科研机构对竞争性育种的追求,同时增加企业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体制创新。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体制创新,以及增加财政用于农业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比例,集中国家中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水利基金、扶贫等各渠道与农田水利有关的资金,统一捆绑使用,整体连片推进,改变黑龙江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

2、加强农田基础设施与商品粮基地建设相结合,围绕重要商品粮和战略后备粮基地,加强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做好灌区续建项目、节水改造项目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等建设,建成规模较大的高产稳产玉米田,形成稳定的玉米生产能力。

3、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为指导思想,兴建一大批防洪、除涝、灌溉的大型控制性骨干工程及其田间配套工程。完成现有工程更新改造挖潜,使全省较大河流和重点区域得到开发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

4、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方面普及推广粮食机械化综合高产模式。推广机械深松为主体的松、耙、起相结合的整地、机械精密播种、机械分层深施肥、机械与药剂灭草灭虫、机械收获、机械化秸杆根茬还田等技术。另一方面加快农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新型农机具和农机技术的培训体系,农机维修保养服务体系,农机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和农机生产服务体系。

5、加强基本农田建设。首先,以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改善局地地形条件,拦蓄降雨,减少径流和土壤流失,增加降水就地入渗量,提高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其次,不断加大有机肥的投入量,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第三,对中低产田可以通过农艺、生物综合措施进行改良,使其逐步变成高产稳产农田。

四、通过发展旱地节水农业促进种植结构调整

1、优化种植结构,调整作物布局。从区域角度和水资源优化利用角度,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单位农田产出的节水效率。

2、改良土壤,建设土壤水库。以建设土壤水库为中心,通过振动深松、耙精中耕、培施改土、合理轮作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同时使土壤理化性质得以改善,增加土壤储水,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以地膜和秸秆等材料覆盖土壤,降低无效蒸发,采用地膜或秸秆等材料覆盖地面,可在地面形成一保护层,降低蒸发,减少水土流失,促进作物生长。

3、研发新型节水设备,实现节水农业技术的机械化。在面向不同地形条件的节水技术集成与模式创新方面,加大新型节水设备的研发力度,进一步提高抗旱节水耕作技术体系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为进一步实现东北半干旱地区节水农业的技术跨越奠定基础。

4、建立抗旱节水农业综合技术模式。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单项农业节水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要更多地重视单项农业节水技术的组装和优化配套。将这些单项农业节水技术因地制宜地集成组装配套,形成节水农业体系集成配套模式,将更大程度地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性、先进性、系统性、互补性,其节水增产、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将更为显著。

5、完善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在农业节水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是,仅仅依靠技术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节水农业的需求。由于黑龙江省广大农村缺乏高效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一些先进的节水技术推广缓慢,组织因素已成为限制黑龙江省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总结国内外有关节水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分析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扩散的影响因素,建立完善的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玉米标准化种植

黑龙江省在玉米变性淀粉等深加工项目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发挥优势调整结构,依托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开拓特色产品市场。省财政应安排省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改变单一贷款贴息的扶持方式,除对龙头企业技术改造给予贴息外,对龙头企业出口创汇、资产重组、基地建设、研发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等给予补助。

六、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另一个有效形式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桥梁、纽带和带动作用。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路径要在实践中探索,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近期内可将重点放到支持区域性合作组织方面。同时,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和规章条例,明确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七、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促进玉米标准化种植

加强对农民科技服务和培训。注重农民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科技提升,在玉米优势产区推广重大关键技术措施。通过科技的普及,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确保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各级政府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下乡,开展培训、咨询、示范、推广服务。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到粮食主产县进行科技培训,通过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张技术手册,一张光盘对种粮农民开展培训,通过对他们的培训带动对其他农户的培训。另外应大力开展农民骨干培训和实施

绿色培训,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发挥高校在农民技术培训中的作用。农民素质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应该配合人才培养工作,主要通过实现乡县联合、校村联合办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上一篇:免费输血申请单下一篇:《十几减8》优秀教案设计